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09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1

一、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的评价,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它是对企业生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必然性

(一)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现阶段审计的一个重要审计类型,它与效益审计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审计目的是查证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的经济责任,也就是审计对象主要针对领导者个人,而效益审计的特点是它的审计对象是单位,审计重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与效益审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其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之处。效益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公共受托关系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效益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也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所以二者的结合会更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重点层面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以上思路,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进行结合,重点从经营决策审查、资金管理、管理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审计。

1.经营决策审查

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经济责任。以重大投资项目为审计重点,对经营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从立项科学性、决策程序、项目进度、决策效益等各个环节,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结果科学,并注重对领导决策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审查。

2.资金管理审查

主要是利用效益审计中对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评价,对重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进行详细的跟踪检查,评价其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借用效益审计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审查结果,可以对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能力有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3.管理效果审查

借鉴效益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管理系统健全度、财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科学性等内容进行的评价,从管理的角度考察领导班子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要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除使用常规的审阅法、核对法、访谈法外,重点应用以下方法:

1.分析性复核方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线索和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方法。

2.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存量进行实物清点的方法。这种方法数字准确可靠,但工作量较大。

3.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物料、能源平衡原理等对企业的物料、能源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通过对不同年度企业产销存整体物料平衡、能源消耗同相应产品产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是否存在异常盈亏、异常消耗等疑点,从而寻找审计线索。

4.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实地察看的一种审计方法。实地观察法往往可以掌握到被审计单位账簿之外的一些重要经济信息和疑点,结合其它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率发现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在审计现场实施中,审计人员深入生产、仓储等一线部门实地查看,访谈有关人员。首先,审计组统一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在审计过程中的观察意识,先实地察看分工负责范围内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地点,经营场所,资产存放等等;其次,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和怀疑态度,对一些现象保持机警,多一些设问,多一些联想,发现疑点及时报告。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监督与评价,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整性及全面性,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发挥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仇立华,韩立春,杜凤红.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03(增刊).

[2]许百军.公共选择理论与对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取向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 (04).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3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与效益审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其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之处。效益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公共受托关系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效益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也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所以二者的结合会更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重点层面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以上思路,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进行结合,重点从经营决策审查、资金管理、管理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审计。

 

1、经营决策审查

 

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经济责任。以重大投资项目为审计重点,对经营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从立项科学性、决策程序、项目进度、决策效益等各个环节,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结果科学,并注重对领导决策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审查。

 

2、资金管理审查

 

主要是利用效益审计中对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评价,对重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进行详细的跟踪检查,评价其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借用效益审计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审查结果,可以对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能力有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3、管理效果审查

 

借鉴效益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管理系统健全度、财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科学性等内容进行的评价,从管理的角度考察领导班子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要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除使用常规的审阅法、核对法、访谈法外,重点应用以下方法:

 

1、分析性复核方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线索和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方法。

 

2、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存量进行实物清点的方法。这种方法数字准确可靠,但工作量较大。

 

3、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物料、能源平衡原理等对企业的物料、能源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通过对不同年度企业产销存整体物料平衡、能源消耗同相应产品产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是否存在异常盈亏、异常消耗等疑点,从而寻找审计线索。

 

4、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实地察看的一种审计方法。实地观察法往往可以掌握到被审计单位账簿之外的一些重要经济信息和疑点,结合其它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率发现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在审计现场实施中,审计人员深入生产、仓储等一线部门实地查看,访谈有关人员。首先,审计组统一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在审计过程中的观察意识,先实地察看分工负责范围内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地点,经营场所,资产存放等等;其次,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和怀疑态度,对一些现象保持机警,多一些设问,多一些联想,发现疑点及时报告。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监督与评价,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整性及全面性,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发挥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仇立华,韩立春,杜凤红.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03,(增刊).

 

[2]许百军.公共选择理论与对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取向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04).

 

[3]陈亚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N].理财杂志,2010(7):84-85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现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实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运用系统的专门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因素进行审查、分析并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提出意见建议,以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必须围绕现代企业核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和90 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但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经验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国际经济效益审计方兴未艾,在发达国家,经济效益审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经济性审计中横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审计为适应这种发展状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这些审计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005 年6 月初,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2006 年1 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对内部审计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定位,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

(二)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性质、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审计延伸,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使现代企业查找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审计方法上,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经济效益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做出相应评价,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建议。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现代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企业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五)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延伸审计,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 ]

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为关注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时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审计监督、反馈与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以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有效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和查处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督促企业遵守法规,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审计评价与鉴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评价与鉴证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等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由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 审计控制与风险警示作用。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促进手段,及时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企业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经济效益审计同时将承担风险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规避风险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另一方面更可促进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管理,最终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 审计咨询的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序、风险及发展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接触面亦较广,具有提供咨询的优势。因此,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等工作,给企业领导作为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决策的依据,防止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资产增值并提高经济效益。

5. 审计参谋与沟通的作用。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同时亦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映给企业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管理层可靠的情报提供者,是参谋,也是助手。

6. 教育的作用。从经济效益审计结论中吸取经验,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通报,为各层次、各方面的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

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经营成果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存在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

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效果实现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实现的结果就是对投入与产出、所消耗和所得之间比值的实现结果。审查评价这一比值的优劣主要包括生产成果、销售成果、财务成果、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等几个方面。审查时要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相关指标,做出对经济效益实现结果质和量的定性、定量评价。这一评价要求尽量明确,并尽可能准确,更不能出现方向性失误。

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关注方向。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思路,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和发展。为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谋划策。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关注以下方向:

(一)在注重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履行经济业务合法、合规性审计程序。

(二)在确定经济业务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利润实现的评价分析。审计人员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利润实现的各项组成部分及影响利润实现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利润水平的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方面及增加收入的主要部分,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

(三)在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及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办法。

(四)审计人员在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争取有利条件。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用工作,确保审计手段不断革新。

(六)变常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工作的重心,企业要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完善行之有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而经济效益审计旨在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整个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发展,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审计体系持续完善,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全面、有效开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晓。 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现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实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运用系统的专门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因素进行审查、分析并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提出意见建议,以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Www.133229.coM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必须围绕现代企业核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但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经验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国际经济效益审计方兴未艾,在发达国家,经济效益审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经济性审计中横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审计为适应这种发展状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这些审计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005年6月初,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2006年1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对内部审计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定位,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

(二)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性质、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审计延伸,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使现代企业查找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审计方法上,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经济效益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做出相应评价,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建议。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现代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企业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五)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延伸审计,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

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为关注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时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审计监督、反馈与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以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有效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和查处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督促企业遵守法规,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评价与鉴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评价与鉴证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等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由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审计控制与风险警示作用。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促进手段,及时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企业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经济效益审计同时将承担风险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规避风险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另一方面更可促进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管理,最终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审计咨询的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序、风险及发展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接触面亦较广,具有提供咨询的优势。因此,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等工作,给企业领导作为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决策的依据,防止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资产增值并提高经济效益。

5.审计参谋与沟通的作用。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同时亦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映给企业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管理层可靠的情报提供者,是参谋,也是助手。

6.教育的作用。从经济效益审计结论中吸取经验,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通报,为各层次、各方面的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

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经营成果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存在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

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效果实现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实现的结果就是对投入与产出、所消耗和所得之间比值的实现结果。审查评价这一比值的优劣主要包括生产成果、销售成果、财务成果、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等几个方面。审查时要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相关指标,做出对经济效益实现结果质和量的定性、定量评价。这一评价要求尽量明确,并尽可能准确,更不能出现方向性失误。

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关注方向。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思路,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和发展。为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谋划策。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关注以下方向:

(一)在注重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履行经济业务合法、合规性审计程序。

(二)在确定经济业务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利润实现的评价分析。审计人员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利润实现的各项组成部分及影响利润实现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利润水平的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方面及增加收入的主要部分,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

(三)在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及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办法。

(四)审计人员在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争取有利条件。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用工作,确保审计手段不断革新。

(六)变常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工作的重心,企业要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完善行之有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而经济效益审计旨在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整个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发展,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审计体系持续完善,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全面、有效开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晓。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6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必须围绕现代企业核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但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经验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国际经济效益审计方兴未艾,在发达国家,经济效益审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经济性审计中横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审计为适应这种发展状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这些审计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005年6月初,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2006年1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对内部审计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定位,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

(二)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性质、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审计延伸,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使现代企业查找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审计方法上,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经济效益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做出相应评价,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建议。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现代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企业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五)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延伸审计,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

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为关注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时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审计监督、反馈与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以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有效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和查处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督促企业遵守法规,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评价与鉴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评价与鉴证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等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由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审计控制与风险警示作用。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促进手段,及时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企业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经济效益审计同时将承担风险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规避风险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另一方面更可促进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管理,最终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审计咨询的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序、风险及发展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接触面亦较广,具有提供咨询的优势。因此,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等工作,给企业领导作为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决策的依据,防止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资产增值并提高经济效益。

5.审计参谋与沟通的作用。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同时亦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映给企业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管理层可靠的情报提供者,是参谋,也是助手。

6.教育的作用。从经济效益审计结论中吸取经验,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通报,为各层次、各方面的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

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经营成果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存在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

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效果实现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实现的结果就是对投入与产出、所消耗和所得之间比值的实现结果。审查评价这一比值的优劣主要包括生产成果、销售成果、财务成果、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等几个方面。审查时要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相关指标,做出对经济效益实现结果质和量的定性、定量评价。这一评价要求尽量明确,并尽可能准确,更不能出现方向性失误。

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关注方向。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思路,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和发展。为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谋划策。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关注以下方向:

(一)在注重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履行经济业务合法、合规性审计程序。

(二)在确定经济业务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利润实现的评价分析。审计人员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利润实现的各项组成部分及影响利润实现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利润水平的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方面及增加收入的主要部分,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

(三)在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及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办法。

(四)审计人员在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争取有利条件。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用工作,确保审计手段不断革新。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7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行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其中主要以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经济效果为主要的对象,通过相应的审计指标加以衡量,从而达到经济资源能够有效利用、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目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就是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增加收入、节约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任务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体现企业审计资源对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相对较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当较落后,企业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的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要想彻底改变此种现象,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努力挖掘企业的竞争潜力,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准,从而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经济收益,有效改善企业管理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不断得到提高。

二、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企业内部问题

(1)审计内容不能实现可持续化

当前我国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主要针对经济收益方面,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均以当前的经济利益为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则考虑较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较大的跨越时期,此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造成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政府指导方针指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带动生产、以效益谋求发展、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对于企业审计业务工作仍然处于将资金审计工作作为重点的初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效益审计工作仍缺乏足够的经验。审计业务中缺乏可持续化的审计内容,当前环境保护法中相关的实施细则以及标准尚未成熟,社会成员对公共环保意识较弱,对环境资源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2)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单一

对企业经济效益实行审计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财务或者会计等的相关专业,能够对企业的具体财务工作透彻分析,对相关的财务指标也较为熟悉,因此这些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时多采用财务衡量的具体指标,对企业的具体审计工作也就不全面。比如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过分追求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将精力和资金都放到短期的企业项目上,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市场竞争力。

2.企业外部问题

(1)企业现行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

我国企业现行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委托人根据自身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委托相关人进行相关的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对于我国的企业委托人缺乏相应的具体界定,缺乏对相应委托人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由于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我国当前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不能得到顺利开展。

(2)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

我国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相关法规仍然不够健全,对相关工作的具体监督不到位,其中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的内容较为宽泛、规范领域不够严格,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不应只针对财务方面,缺乏相关合理性、科学性的综合规范。

三、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应对策略

1.理顺经济效益审计主客体

(1)正确处理传统财务审计工作

财务审计同经济效益审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对具体的审计工作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指导。

(2)增强审计工作的协调性

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人员必须拥有综合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过程能够不断创新,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审计标准,以财务审计作为基础,确保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合理合法,并将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作为最终目标,审计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有效审计方法,借鉴相关技术及科学知识,从而能够建立一个综合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体系。

2.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1)加强政治环境的支持

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管理制度,实行切实有效地问责机制,规范管理标准,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将企业员工的福利以及工资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尤为重要,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重视相关的政治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对企业审计方面的法规不断完善,比如《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法》等,但对于具体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规仍然较为缺乏,相应的审计标准缺乏统一规定,我国对审计的相关实施条例以及相关审计法规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实现了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准则的修订。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形成更加实用、科学、系统的审计措施和方法,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审计法规。

3.建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进行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效益进行相应的评价,还应当对企业其他的经济活动进行各环节的有效分析,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该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所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含单项效益指标以及综合效益指标的分析。其中综合效益指标中包括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指企业应用内部的资产为社会和国家所创造以及支付价值的具体指标,通过企业对社会所作出的具体贡献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相应的评价。净资产收益率主要通过投资者的角度来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效益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语

政府进行的审计工作主要包含效率性、效益性、经济性以及合法性等的审查,以及其他相关的非财务性审计指标。政府在对企业的监督审计中,应当对企业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否真正落实,企业生产产品标价是否合理,企业的投资项目是否造福于周围民众,以及相应的公共资源利用是否存在浪费、损失严重的现象。我国的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对财务审计以及经济效益的具体审计熟练掌握,在具体审计过程将二者能够有效结合。有效处理传统财务审计同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必须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中的相关经营活动进行更加具体的规范,以财务审计作为审计的基础,不断实行更高层次的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进行审计的相关人员应当不断学习丰富对经济效益的具体审计知识,将工作重心着力于对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审计上,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长期经济收益以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蕊.论经济效益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5,05:72.

[2]刘新艳,甘琼.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01:82.

[3]张敏.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92-193.

[4]区敏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51.

[5]沈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1:222.

[6]田玉梅.对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9:28.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8

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简况

我国国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在1983年成立之初,就提出推选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作为审计监督的内容之一,有的审计机关随即进行了摸索尝试。1991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突出“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的主题,还有一系列的措施和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常规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换,也为效益审计理论深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社会环境。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任务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包括目标的全面性、范围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对象的灵活性,它的任务是审查经营管理思想、审查计划和内部控制度、评价业绩、提供建设性建议,这就表明,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督,促使企业把握总体,检查生产和管理中是否存在漏洞,最终寻找到提高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三、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在于促进被审单位的经济工作,帮助它在经济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目的应当指导经济效益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贯穿全过程,在审计终了时,提出积级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具体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

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就一个项目进行专项审计,有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涉及企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这就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少单位希望通过审计就找到企业问题的症结,因而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审计组开展工作。有的审计结束后,召开经济效益审计情况会,通报审计情况,促进和带动所属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还有,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已引起不同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不一定能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审计人员地位比较超脱,通过他提出,影响比较大。另外,有些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虽然有所了解,但往往不以为然。审计人员出于职业责任心,能敏感地抓住此类问题刨根问底,同时请企业专业人员予以配合,可以解决重大效益问题。

同时,经济效益审计面向未来。如果只查过去,即便指出一些补救措施,终究是事后的。而挖潜力、事前筹划,就可以防止失误,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所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不是制约,而是促进。

(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使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一是考察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二是考察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一般审计意义上的对被审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的监督,而且是更高层次、更广意义上的经济监督,即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督是否发生损失和浪费,审核、检查、分析、评定被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和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进行,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和有效,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界定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备、有效。在这一同时,就能肯定成绩,发现问题。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仍存在着“只管花钱,不管效果”,“只讲完成经营任务,不讲提高经济效益”等片面认识,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揭露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使企业从思想上重视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提出改进企业工作的建议,使企业从行政上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全部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

1.开展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加速商品流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假如企业能以较少的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取得较大的经营成果,就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当前一些企业对市场变化中心无数,结果导致产品积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便于生产出式样新、质量好、数量多、价格低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2.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使企业重视资金管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需要与资金供应之间的矛盾,积极筹集资金,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及时处理有问题产品和债权、债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经济效益审计对技术开发,能源替用和节约,取工培训等都有有利影响。

(四)经济效益审计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技术领先、市场优势、节能办法多,职工素质好,这些虽然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有力因素,但它们本身还不是经济效益,要靠企业的领导干部,把它们很好地组织起来,充分地利用起来,这些因素才会转化为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9

第一,经济效益及其估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对独立机构或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本世纪初,审计的目标逐渐由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转向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国外虽然没有“经济效益审计”的提法,但实际审计业务中包含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如美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称为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nly)审计,即“三E审计”。在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恢复伊始,便将经济效益审计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无论经济效益审计理论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实务,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二,经济效益审计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评价。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能比较好地处理经济效益的数量与质量、经营与管理、增产与节约、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是有效性,支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企业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即要求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企业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即要求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每一个指标都影响着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由多个具体的指标构成,包括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两大类。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指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资产报酬率等。资本收益率是从投资者获取净利润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社会贡献率是从企业向社会所作贡献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资产报酬率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考核经济效益的单项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设备利用率等。此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也存在考核其效益的问题。投资活动有很多形式,就为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投资而言,考核其效益性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建设工期、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等。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在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衡量、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程度的客观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经济活动,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综上所述,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首先是一个以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体的标准体系;其次,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其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以特定的时间、环境、条件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水平为基础的;再次,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也具有相对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每个时期的经济势态不一样,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标准运用于某企业得出某种结论,而运用于另外一企业,则可能会得出另一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最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所依据的标准大多具有强制性,而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则是指导性的。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注意所选用标准的相关性、完整性、时效性等,以保证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第四,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式。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再次,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最后,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例10

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简况

我国国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在1983年成立之初,就提出推选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作为审计监督的内容之一,有的审计机关随即进行了摸索尝试。1991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突出“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的主题,还有一系列的措施和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常规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换,也为效益审计理论深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社会环境。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任务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包括目标的全面性、范围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对象的灵活性,它的任务是审查经营管理思想、审查计划和内部控制度、评价业绩、提供建设性建议,这就表明,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督,促使企业把握总体,检查生产和管理中是否存在漏洞,最终寻找到提高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三、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在于促进被审单位的经济工作,帮助它在经济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目的应当指导经济效益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贯穿全过程,在审计终了时,提出积级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具体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

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就一个项目进行专项审计,有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涉及企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这就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少单位希望通过审计就找到企业问题的症结,因而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审计组开展工作。有的审计结束后,召开经济效益审计情况会,通报审计情况,促进和带动所属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还有,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已引起不同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不一定能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审计人员地位比较超脱,通过他提出,影响比较大。另外,有些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虽然有所了解,但往往不以为然。审计人员出于职业责任心,能敏感地抓住此类问题刨根问底,同时请企业专业人员予以配合,可以解决重大效益问题。

同时,经济效益审计面向未来。如果只查过去,即便指出一些补救措施,终究是事后的。而挖潜力、事前筹划,就可以防止失误,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所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不是制约,而是促进。

(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使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一是考察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二是考察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一般审计意义上的对被审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的监督,而且是更高层次、更广意义上的经济监督,即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督是否发生损失和浪费,审核、检查、分析、评定被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和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进行,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和有效,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界定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备、有效。在这一同时,就能肯定成绩,发现问题。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仍存在着“只管花钱,不管效果”,“只讲完成经营任务,不讲提高经济效益”等片面认识,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揭露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使企业从思想上重视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提出改进企业工作的建议,使企业从行政上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全部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

1.开展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加速商品流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假如企业能以较少的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取得较大的经营成果,就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当前一些企业对市场变化中心无数,结果导致产品积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便于生产出式样新、质量好、数量多、价格低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2.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使企业重视资金管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需要与资金供应之间的矛盾,积极筹集资金,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及时处理有问题产品和债权、债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经济效益审计对技术开发,能源替用和节约,取工培训等都有有利影响。

(四)经济效益审计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技术领先、市场优势、节能办法多,职工素质好,这些虽然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有力因素,但它们本身还不是经济效益,要靠企业的领导干部,把它们很好地组织起来,充分地利用起来,这些因素才会转化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