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检测新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0 11:42:31

食品检测新技术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1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30-01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日常的生活中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屡见不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在食源性疾病上。所以,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探索和研究一种新的,快速敏捷的检测技术来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

1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1.1 食源性疾病增加的原因

所谓食源性疾病指的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造成食源性疾病增加的原因有:(1)农产品过量的使用农药;(2)一些缺乏卫生知识的人在食品加工中有意使用低劣的加工原料;(3)生物本身在进化过程中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的水平转移等;(4)在医疗和养殖过程中,如果滥用抗生素,这样也会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5)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手段落后及政府投入不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大量人口跨国流动和大量国际食品、饲料贸易等也可引起食源性致病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1.2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微生物

一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上千,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却有很多,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主要的微生物包括弯曲杆菌、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弧菌等,这些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莱姆病、口蹄疫等,这样一来,这些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飞速发展且备受关注。由于大多数的食品来源于动植物等自然界生物,因此本身天然存在辨别物质和反应能力。通过利用生物材料与食品中化学物质反映来达到检测目的,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生物识别功能、选择性高、结果精确、灵敏、专一、微量和快速等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有免疫学检测技术、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2.1 PCR技术

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也可以叫做聚合酶链式反应,由复性、变性和延伸三个基本步骤组成,其结合了PCR惊人的扩增速度,对分别与拟扩增的DNA分子模板互补的寡核普酸片段为引物,只需要很微量的物质就可以扩增到大量需要的目标片断,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DNA合成,进而完成对检测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经过多次扩展的PCR产物可以满足各种分析的需求。这种技术也存在着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对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含量才能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

2.2 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分析容量大、检测成本低、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常用的免疫技术包括了免疫沉淀反映、免疫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标记技术等,期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通过将具有特异的抗体上标记上酶,制成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特性的酶标抗体,从而根据底物的显色来对抗原进行定性判断,不过这种技术通常仅用在对接受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上,很可能出现阴性,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主要由生物敏感元件、信号处理放大装置以及换能元件构成,利用具有化学分析识别功能的生物材料进行病菌检测。当前该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用来检测肉、鱼等食品的新鲜度;二是用来检测食品的味道和生熟度,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样品用量少、可连续分析和可联机操作等优点,在食品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家应该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的食品检测技术上加大投入和研发,确保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敏捷、准确的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从而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此外,应该积极的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对新的技术进行加大推广,近年来出现的基因探针技术、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等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加快相关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的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参考文献

[1]李兴霞,程玉来,王国霞等.免疫检测新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3):170-173.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2

概述

最近几年以来,人们经常会听到各种食品安全事故,这种不好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检测,从而推进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功用。同时,这些新型检测方法的运用会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可将检测方法分为2大类,即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学检测方法[1]。这2种类型的方法均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化学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以及准确性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然而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样品处理比较麻烦,并且所需设备价格非常高,故无法在基层检测中被广泛运用。生物学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与化学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方面有所欠缺,然而其检测所需时间较短,且比较容易操作,往往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故这种技术能够被广泛运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过程中。

1 生物技术的现状

生物技术这种新型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检测所需的费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检测的速度。然而,各种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被公布出来,从而导致单一的检测技术不再适用,比如灵敏度、准确性、高效性以及低成本等。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很多研究者以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食品安全检测各项规范和标准,再参考其他技术方法的原理,最终提出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且可以被人们所广泛运用,文章将就这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2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运用

2.1 FTA-PCR技术

FTA卡是一种专门研制的棉纤维卡片,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将其放置于强力变性剂以及螯合剂中。这种卡片的表层包含有EDTA、SDS、石碳酸、聚丙烯酰胺、抑菌剂这些化学物质,在获得细胞之后,EDTA、SDS、石碳酸这些化学药剂会迅速将细胞分解开来,然后聚丙烯酰胺则会自动将核酸固定起来,从而确保样品的DNA不会遭受破坏,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方法能够使得DNA、RNA在室温下保存,对于PCR检测是极为有利的。在食源性致病菌、人畜共患病的检测过程中,FTA-PCR检测方面明显更适用。现如今,很多研究者采用该方法来展开各项检测,通过察看一系列调查材料,可以很好地看出FTA卡能够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高效的检测。

2.2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由固定化并具有化学分子识别功能的生物学科、换能器件以及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2]。生物传感器的构成部件分别是换能器、生物敏感元件与信号处理放大装置,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具体运用情况非常良好,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响应速度非常快、所需样品用量比较少、操作过程易进行、能够持续进行分析以及自动化测量等。由于该技术具有这些方面的特性,使得其主要被运用于以下2方面:被用来获取鱼、肉以及乳制品新鲜程度情况;被用来测出食品的实际口味和熟度,这样能够帮助人们全程监控各种食品的烹制水平。

2.3 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法又被人们称为分子杂交技术,该技g的主要对象是DNA,由于基因具有变性、重复性和碱基的精准互补配对这些特性,使得人们能够检测出DNA的序列。现如今,DNA探针杂交法可以细分为相杂交以及异相杂交这两个类别,该技术离不开基因探针的运用。近几年,基因探针杂交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非常频繁,其能够很好地探测出食品中所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如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与以往相比,DNA探针技术明显具有着更大的优势,其不仅操作简易,而且在特异性方面表现比较强,同时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这些均使得该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效果极为准确。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还需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4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将大量生物识别分子按预先设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种载体表面,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意性亲和反应来分析各种生物分子的存在及其量的一种技术[3]。这种技术比较新颖,且其在高通量方面具有着突出表现,以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达成,且需要人工进行,故不可避免会使得每次实验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而基因芯片技术的运用正好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各种操作都能一次性完成,其检测过程能够自动进行,故所获得的数据是精确的。然而,该检测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无法精准判定出多细胞组织类型中检测基因的位置。同时该技术无法运用于蛋白质调节功能的检测,故还很有必要去探究蛋白类芯片。

2.5 免疫技术

所有免疫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均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反应。免疫技术一般可分为3类: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沉淀反应和免疫凝集试验[4]。免疫检测在诸多生物学检测方法中是非常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其除了具有其他几种技术的优势之外,而且分析容量比较大、检测所需费用比较低,在食品检测方面效果良好,主要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现如今,免疫学检测技术中运用比较多的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种方法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 ELISA的实际操作流程是把抗体和酶结合在一起形成酶标抗体,该酶标抗体不仅含有抗原抗体反应的功效,而且具备酶的底物催化特征,在遇到其它抗原之后,再配上相应的底物,则能依据底物显色的深浅程度对抗原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故ELISA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鲜活组织的探测以及对那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的前期检测。

3 结束语

伴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食品检测方法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应该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开发,并还需不断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而确保食品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道峰,邓省亮,赖卫华,夏骏.莱克多巴胺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12(1):25-29.

[2]张娟,谭嘉力,梁宇斌,李晓明,吴炜亮.可视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3(8):41-45.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3

概述 

最近几年以来,人们经常会听到各种食品安全事故,这种不好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检测,从而推进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功用。同时,这些新型检测方法的运用会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可将检测方法分为2大类,即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学检测方法[1]。这2种类型的方法均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化学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以及准确性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然而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样品处理比较麻烦,并且所需设备价格非常高,故无法在基层检测中被广泛运用。生物学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与化学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方面有所欠缺,然而其检测所需时间较短,且比较容易操作,往往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故这种技术能够被广泛运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过程中。 

1 生物技术的现状 

生物技术这种新型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检测所需的费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检测的速度。然而,各种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被公布出来,从而导致单一的检测技术不再适用,比如灵敏度、准确性、高效性以及低成本等。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很多研究者以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食品安全检测各项规范和标准,再参考其他技术方法的原理,最终提出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且可以被人们所广泛运用,文章将就这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2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运用 

2.1 FTA-PCR技术 

FTA卡是一种专门研制的棉纤维卡片,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将其放置于强力变性剂以及螯合剂中。这种卡片的表层包含有EDTA、SDS、石碳酸、聚丙烯酰胺、抑菌剂这些化学物质,在获得细胞之后,EDTA、SDS、石碳酸这些化学药剂会迅速将细胞分解开来,然后聚丙烯酰胺则会自动将核酸固定起来,从而确保样品的DNA不会遭受破坏,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这种方法能够使得DNA、RNA在室温下保存,对于PCR检测是极为有利的。在食源性致病菌、人畜共患病的检测过程中,FTA-PCR检测方面明显更适用。现如今,很多研究者采用该方法来展开各项检测,通过察看一系列调查材料,可以很好地看出FTA卡能够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展开高效的检测。 

2.2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由固定化并具有化学分子识别功能的生物学科、换能器件以及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2]。生物传感器的构成部件分别是换能器、生物敏感元件与信号处理放大装置,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具体运用情况非常良好,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响应速度非常快、所需样品用量比较少、操作过程易进行、能够持续进行分析以及自动化测量等。由于该技术具有这些方面的特性,使得其主要被运用于以下2方面:被用来获取鱼、肉以及乳制品新鲜程度情况;被用来测出食品的实际口味和熟度,这样能够帮助人们全程监控各种食品的烹制水平。 

2.3 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法又被人们称为分子杂交技术,该技術的主要对象是DNA,由于基因具有变性、重复性和碱基的精准互补配对这些特性,使得人们能够检测出DNA的序列。现如今,DNA探针杂交法可以细分为相杂交以及异相杂交这两个类别,该技术离不开基因探针的运用。近几年,基因探针杂交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非常频繁,其能够很好地探测出食品中所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如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与以往相比,DNA探针技术明显具有着更大的优势,其不仅操作简易,而且在特异性方面表现比较强,同时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这些均使得该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效果极为准确。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还需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4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将大量生物识别分子按预先设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种载体表面,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意性亲和反应来分析各种生物分子的存在及其量的一种技术[3]。这种技术比较新颖,且其在高通量方面具有着突出表现,以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达成,且需要人工进行,故不可避免会使得每次实验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而基因芯片技术的运用正好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各种操作都能一次性完成,其检测过程能够自动进行,故所获得的数据是精确的。然而,该检测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无法精准判定出多细胞组织类型中检测基因的位置。同时该技术无法运用于蛋白质调节功能的检测,故还很有必要去探究蛋白类芯片。 

2.5 免疫技术 

所有免疫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均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反应。免疫技术一般可分为3类: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沉淀反应和免疫凝集试验[4]。免疫检测在诸多生物学检测方法中是非常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其除了具有其他几种技术的优势之外,而且分析容量比较大、检测所需费用比较低,在食品检测方面效果良好,主要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现如今,免疫学检测技术中运用比较多的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种方法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 ELISA的实际操作流程是把抗体和酶结合在一起形成酶标抗体,该酶标抗体不仅含有抗原抗体反应的功效,而且具备酶的底物催化特征,在遇到其它抗原之后,再配上相应的底物,则能依据底物显色的深浅程度对抗原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故ELISA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鲜活组织的探测以及对那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的前期检测。 

3 结束语 

伴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食品检测方法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应该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开发,并还需不断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而确保食品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道峰,邓省亮,赖卫华,夏骏.莱克多巴胺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12(1):25-29.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4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重视,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来看,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尤其是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除了人们的意识之外,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也会影响食品安全的状况,本文就从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让人堪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毒奶粉、毒豆芽、毒豇豆等频繁出现在消费市场中,威胁着人们的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足

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意识不足,在日常饮食的安排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够科学合理。我国人民对一些经过腌制、烤制、熏酱的食品十分钟爱,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类食品存在着诸多威胁健康的因素,尤其是亚硝酸盐超标,长期摄入的话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1.2 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生产者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按生产工艺要求生产,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滥用非食用物质,采用劣质原料等进行食品加工,导致所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科技落后,主要是由于一些食品生产者的道德水准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的诱惑下,不顾法律、法规的要求,违规生产,导致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有效对策

2.1 强化卫生安全宣传意识

目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其不注意饮食造成的,因此,强化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健康与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要善于发挥媒体的力量,强化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训练,强化公众的卫生意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2.2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对策,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起步晚,但是其发展较为迅速,在借鉴国外法律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大大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

3改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良好的检测技术是 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人们对食品检测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质监机构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建设,不断研发高端的检测仪器,不断开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3主要的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3.1 微波消解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主要用于食品微量元素的分析,其关键是要做好样品的前处理工作。一般对样品主要采用高温灰化法、低温灰化法、湿法分解法等,相比较之下,高温灰化法的取样量大、加热时间较长,耗电多,同时对一些易挥发的元素损失影响测定不够准确;低温灰化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是时间过长,设备昂贵,实验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少;湿法分解法则较为常用,但是其操作繁琐,非常容易污染,样品的消化不够彻底。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以样品为中心的技术迅速发展,以微波消解法为代表,其充分结合传统方法的优势,提高了分析速度,并且可以减少损失,可以将样品完全消解,提升了样品处理效率。

3.2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运用

所谓的近红外光就是指处于可见光与红外光间的电磁波,一般有机物在该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OH,CH, NH,SH,PH)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可以直接测定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的测定技术主要有透射法、漫反射法和反射透射法,可以根据样品对近红外光的透过情况选择测量技术,除此之外,三种技术的融合可以测定更多的样品。

3.3 生物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一定催化功能的有机物,以蛋白质为主,同时也含有部分的RNA。从酶的历史来看,其已经有80几年的历史,生物酶是由生物体中提取的,是一种催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酶以蛋白酶为主,其广泛存在于植物茎叶中,各种生物都可以合成,但是只有微生物蛋白酶具有生产价值。其主要应用食品发酵工业中,同时也被应用于食品检测行业中。

3.4 原子荧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砷是一种有害元素,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与动植物体内,由于部分农药含有砷,大量应用会导致人体砷中毒,除此之外,食品中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也会导致砷中毒。目前,砷检测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银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等。经过分析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处理效果较好,大大提升了检测的质量。

4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这也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开始采用仪器分析与自动化分析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的检测方法不断地涌现,大大缩短了传统的检测时间,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同时操作十分简单。比如: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iniVIDAS利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在仪器上仅仅45分钟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新的检测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芯片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食品检测行业的主体,而且在食品安全领域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堪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水平,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安全食品,才能为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奠定基础。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5

中图分类号:TS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5-0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来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食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同时市场上依旧频频出现一些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疏漏和问题。该文通过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况的研究,检测深度不足的原因总结如下。

1.1 食品检测标准的滞后

检测标准落后,监测机制不完善,如苏丹红事件出现后,我国才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制,可见法制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做的并不完善,让打法律球的无良商家有机可乘。所以,致力于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法制机制,也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任务。加之深入研究市场,制定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食品检测的效果。

1.2 食品检测方法的缺失

我国食品检测方面还存在不够精准、技术方法缺失等问题,如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含双氧水、膨胀剂等有害物质的产品,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快更精准地去发现他们,将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留下了许多隐患。

所以,研究更有效的食品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3 食品检测范围过小

随着食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析了化学药品、肥料残余等物质的含量。但在成品中一些激素和激素衍生物等的检测工作却有一些欠缺,其体现了食品安全监测中还存在检测范围过小的问题。检测范围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发生;检测范围上的疏漏,也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所以,检测范围的广度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把握程度有所缺失,也是食品检测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现阶段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升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但由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食品检测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际操作中涌现诸多问题。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深度与水平,通过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开发,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

2.1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黄曲霉等毒素,由于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在发展的早期对于黄曲霉等有毒物质的检测不够科学,不能满足检测的实际需求,加之其技术流程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使得我国传统的天然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黄曲霉等天然毒素的检测流程之中,酶联免疫技术能够有效的将食物中存在的黄曲霉等天然毒素高效的分离出来。但是从实际检测见过来看,虽然我国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中,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并不能有效地与食品中绝大多数天然毒素产生反应,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2.2 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为了减少蔬菜、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的粮食生产环节大规模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病虫害对食物生产所带来的危害,但是抗真菌物的滥用,使得药物残留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大问题。因此对于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摘定法、波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测定法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真菌药物残留进行科学的检测。从其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的种类方面对使用抗真菌药物的食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加之相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波谱法、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测定等检测方式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3 转基金食品的检测技术

虽然转基因食品看似健康, 但尚未得到明确的科学验证,这就要求在食品检测中,注重对其的质量检测,此时通常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攻克了以往的检测瓶颈, 而且当下处于研究中的检测试剂会为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概括的讲,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距理想的检测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如膨松剂、甲醛、双氧水等原料检测技术匮乏,超痕量分析技术缺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不足, 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滞后、精度差等,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安全放心食品, 故不仅要注重创新检测方法,研发检测技术,也要以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为重要保障。

2.4 有机物检测

工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使食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成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可以采用清洗和浸泡的方式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是不会完全消除食品中的有机物,所以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时,需要对有机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中有机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能够实现对二英、氯丙醇、多氯联苯等物质的检测。

3 小结

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应基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掌握更多先进而高效的检测技术,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以此为公众享受食品严把质量关。这就要求其致力于简化检测准备,快速筛选样品,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精度,即大力发展快检技术,如选择试粉、干燥纸片等用于改进培养基,采用便携式光度计、色谱仪等先进的分析仪器,借助分光光度计法用于快速测定农药残留,通过微波溶样技术快速检测食品金属污染物,利用免疫亲和柱法便捷、精确测定黄曲霉素,借助特定试纸检测金属元素等,均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而且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已经走入了开发试验阶段。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永不过时的话题,食品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条件,其安全是切身关乎人民群众的事情,也是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所以,人们对食品检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食品检测部门着力于监控食品安全,保障为公众提供健康、放心的食物。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6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get the maximum protection to promote food safety.Keywords: how to do a good job; food safety; detec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 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问题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食物的质量,加强对食物的质量检查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保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的利益。使食品能够放心的被人们食用。本文对食品质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代科技发达,对于食品的安全检测有了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技术,这些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食物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够保证人类的健康,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1 检测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无法满足检测需求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由于资金的问题,无法经常性地对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而现代社会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落后的设备是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高要求,使得检测工作充满了挑战。现代社会是个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经济和科学发达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利益的诱惑,很多商家将违法的、新型的化学成分加入食品中,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新鲜度,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化学成分,落后的检测设备由于不具备检测这些新型化学成分的功能,无法检测出这些新型化学成分,导致检测工作无法有效地检测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2 检测标准更新缓慢,无法检测新型食品危害成分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危害成分,要更先进、更为科学的检测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测。而现在我国的检测机构仍在采用落后的检测标准作为检测依据,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引进,并且在研发新的检测技术上也跟不上市场的飞速发展,现实的检测工作无法面对市场商品的多样化发展。虽然我国目前采用的这些检测技术还可以应付检测食品安全的工作,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新技术才能检测出来的新型危害成分,它们也无能为力,食品安全状况还是令人担忧,无法保障。

1.3 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障检测数据的一致性

由于技术资金投入或检测条件的制约,检测人员学习水平及创新能力受到较大程度的阻碍,导致专业检测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一致。很多情况下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方法,检测人员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学的检测技术的专业知识不够精,积累和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很欠缺,检测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障,成为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个很大桎梏。

2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对策

2.1 增加对检测机构的财政投入,保障仪器设备及时更新

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的落后,不及时更新换代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资金的不准许。资金的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食品检测机构的财政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有足够的资金来更新检测设备,用新型、科学的设备进行检测工作,更好地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2.2 及时更新检测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研发部门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努力,还要有良好的条件提供给研究人员工作,能够使专业研究人员专心研制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检测技术,保障食品的安全面面俱到。此外 ,对于国外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要积极地引进和融入,结合他人所长,为自己所用,来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2.3不断提高专业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的一致性

首先,食品检测机构要对专业检测人员进行自身的专业知识的考核,成绩达标后才能从事检测工作。其次,对于检测人员还要不定期地进行专业培训,自我提高,以符合新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完成食品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人类的食品安全把好质量关。

现在我国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不合格的食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危害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为避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3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过快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很多商家被利益心所蒙蔽,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食品中添加低成本的化学物质、违禁成分,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如“皮革酸奶”、“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这些事件都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质疑。我国食品虽然要通过安全检测,但是在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制约作用,需要尽快解决,以避免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魏建峰.浅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105.

[2] 朱艳俊. 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J]. 科技资讯 ,2009(24):214.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7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当前保证我国国民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技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现阶段由于国民在食用食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导致国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一定威胁,因此,食品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提高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准确度,确保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食品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性,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合理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确保我国国民不会因为食品的微生物污染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1 传统食品检测技术

当前,一些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还在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虽然效率性得不到保障,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常用的传统食品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显微镜检测法和平板培养法,尤其是在平板培养法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需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且提取相应的微生物组织,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传统食品检测技术可能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逐渐发展的食品检测流程。不过仍然要对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确保一些科技相对最为落后的地区,能够通过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法和平板培养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合理的检测,保证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

1.1 显微镜检测法

显微镜检测法是现阶段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显微镜检测法不仅可以更加直观的检测出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还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显微镜对食品进行检测,存在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在使用显微镜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染色油镜进行镜检即可,因此,其在检测时更加具备快捷性和简便性。即使一些对于微生物检测方法不太了解的工作人员,在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明确食品中的微生物形态及数量,同时显微镜检测方法由于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应用过程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所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显微镜检测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在针对微生物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只可以看到微生物的具体位置和数量,但是不能够明确微生物的生存状态,一旦过多的活性微生物在食品中,仍然会导致食品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显微镜检测法作为传统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负责显微镜检测法使用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确现阶段产生的新型检测技术,并且尽量结合新型的检测技术与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确保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使我国传统检测技术既不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又可以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1.2 平板培养法

在传统检测技术中的第二种经典方法为平板培养法,这是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最为经典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微生物的具体生存状态,数量以及种类等进行明确的判断。平板培养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可以真正的将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相应的培养,并且明确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所以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例如使用平板培养法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操作也相对较为复杂,而且针对培养的环境要求更为苛刻,既需要保证无菌培养又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培养,所以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降低了检测的效率,因此,这种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对所有种类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现阶段这种检测方法已经不再被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广泛使用。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缺点相对较为明显,所以在现阶段针对越来越多食品种类进行微生物检测时,由于对效率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检测技术,这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效率,还可以改善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状态进行合理的监管,因此,通过这些新型的检测技术,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因为目前很多新型检测技术,没有相对经验较为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测,所以现阶段新型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还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确保负责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检测经验,并且对所有的新型现代化检测技术更加了解,从而确保在针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

2.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

现阶段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导致食品出现较多中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源性病原菌的干扰,因此要针对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进行免疫学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检测方法,首先可以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这种荧光技术主要是可以通过相应的荧光物质标记食品中的微生物通过荧光物质的标记以及荧光物质的多少,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检测,现阶段在我国食品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的检测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敏感性相对较高并且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在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免疫荧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应的配套设备,而这种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为昂贵,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局限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针对一些传统的食品进行检测时,由于食品数量相对较大,并且种类繁多,如果都使用这种昂贵的技术设备进行检测,将会造成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

2.2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也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将核苷酸片段放入到相应的支持物上,然后再保证其与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杂交,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检测样品中的基因进行较大规模的检测,并且由于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快捷,并且特异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一次性检测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同时在检测完成以后,还可以针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化的分析,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操作流程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费用昂贵,以及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2.3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与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原理相同,其优点也是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对于浓度相对较低的微生物检测,准确性较差,所以在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没有得到推广。

2.4PCR技术

PCR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了DNA复制原理,在微生物的体外进行DNA复制过程,然后将目的基因当做模板进行扩增,对扩增完成后的结果使用染色观察,由于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操作也相对较为简单,所以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5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生物传感器的接收和转换功能,在针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将食品中的微生物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信号,在这种技术应用时,由于其准确度相对较高,并且操作较为简单,所以能够更加快速的检测出食品中造成人们出现病症的微生物及毒素的含量和种类。

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未来展望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已经研发出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种类相对较多,但是在每一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都具备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后期针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时要根据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合理性的选择,并且根据现阶段某些检测技术存在的缺点,相关检测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也应该使用更加高科技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改善,保障我国各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都能够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检测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效率,又可以使我国食品更加具备安全性。因此食品安全管理监督部门必须要保证各项技术能够在尽量降低检测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准确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还要开发出性能更加稳定的检测技术,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国民生命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虽然某些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改善,依然可以应用在我国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除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改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也应该给予食品安全问题高度的重视,确保能够彻底解决善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8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34-01

随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快速检测技术作为构建食品安全监督防控体系的重要因素,对提升食品安全系数、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快速检测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快速检测技术的监督作用,才能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有效性,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球化。

1 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快速检测的含义

所谓快速检测是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样本制作到确定检测结果这一系列检测活动的过程。所谓“短时间”,根据业内人士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为:理化检测的时间

1.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使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第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耗短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食品安全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第二,快速检测技术反应灵敏,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现场检测突发事件,因此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甄别,能够帮助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快速选择恰当、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2 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快速检测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食品种类具有多样性,因此探究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2.1.1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依据是化学试剂与食品内有机成分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色反应。化学比色检测技术多用于检测菌落、霉菌的数量,另外有机磷的检测通常也采用化学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将含有机磷物质的水解物与检测液进行融合,然后比照标准比色卡识别和鉴定有机磷。

2.1.2 免疫技术

免疫分析法是检测小分子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特异性强、耗时短的特点,广泛适用于现场筛选。免疫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是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的重要方法,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推广,测评标准逐渐趋于合理化和现代化,从而为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2.1.3 酶抑制技术

采用酶抑制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适用范围有限,多用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由于酶抑制技术存在假阳性率不稳定、定量结果测定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常将酶抑制技术与免疫技术相结合,称为酶联免疫法,这种方法通过对酶进行标记,当酶标抗原出现后,利用监测仪器分辨酶起作用的能发出颜色的底物。酶联免疫法多采用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物,将四甲基联苯胺作为底物。

2.1.4 生物传感器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在进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农药残留物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灵敏性,而且选择能力较好。当前,我国现有的生物传感技术主要包括:电导型生物传感器、电位型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的高精确性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还未深入推广使用

2.1.5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充分利用了抗原的特异性来制作抗体芯片,当抗体芯片与待测液体中的抗原充分结合后,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会对捕获的抗原进行定量检测,但是由于蛋白质芯片技术存在成本高、捕获抗原分子难度较大等问题,因此应用性较差。

2.2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系列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其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一,快速检测技术对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在确保精确性的前提下,要不断优化和缩短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第二,快速检测技术不断向系统化、系列化发展,为了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有效控制检测时间,加强配套处理手段的一体化整合逐渐成为研究方向。

第三,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科技水平的相互渗透使得检测技术不断趋于集成化、智能化,探究一次检测多种化学成分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3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3.1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

快速检测设备是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重要支撑,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加大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更新换代和维修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3.2提升快速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检测技术人员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执行主体,为了确保检测工作的时效性,要严格强化和提升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核和职业精神考核,从而优化监测队伍。

3.3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检测要依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出匹配性强的检测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的制定要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由业界权威人士综合制定,从而提高检测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3.4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成本,保证检测技术的与时俱进,加强新型科技与检测技术的融合是提高食品安全时代性的重要前提。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武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9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国家食品质检部门加大了食品检查力度,运用高标准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选择应用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类型

1.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加工行业,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食品生产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为:基于传感器的信息传递作用,获取食品成分结构信息,通过数据模型转化,将食品成分信息输出,并保存在电子计算机中[1]。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方可以快速分析出食品内所含的有害物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定量检测的特征和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目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食品检测人员在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食品检测人员要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操作流程。由于现场检测工作涉及不同的食品生产车间,所以现场检测技术需要运用轻便的设备,以便检测人员能够在不同的条件和空间下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1.2实验室快速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检测资源和检测条件。在这一环境下检测人员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式[2]。定量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确定目标物质含量,定性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分析样品内不同物质构成。为了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检测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取食品检测样品,一方面要保证待检样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满足所有食品的检测需求;另一方面,样品的选取要充分反映食品的质量。基于实验室环境开展实验室快速识别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使检测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大大提升。针对食品检测部门提出的高要求检测任务,经常会用到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的结构以及物质含量进行分析。

1.3远程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检测工作之中,部分检测无法在食品生产的现场进行,此时检测人员就可以通过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进行检测。远程快速检测技术依托无线网络展开,通过无线网进行信息传输,终端设备运用了便携式光谱技术,确保现场检测信息可以快速发送至远端处理中心,待远端处理中心接收到数据信息后便可及时对检测样本的物质构成以及数量级别进行分析。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完备的系统,其终端设备携带较为方便。激光是远程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测人员不需要与被检测食品进行亲密接触,检测期间不存在食品污染问题。诸多食品生产厂商以及质检部门均运用了远程快速检测技术,提升食品检测的效率。

1.4免疫分析技术

在进行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检测人员主要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进行有效识别,将此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日常检测。在实际检测时需要利用这一技术来放大其中的结合体,通过肉眼或仪器设备来观察最终的检测结果,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检测,尤其在农药检测方面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免疫分析技术具备较强的灵敏度,可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不仅使整个技术方案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还能快速发现在检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整个检测工作的效果。检测过程中无需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就能够完成检测任务,并且可以通过标记抗原抗体来进行日常的检测,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

1.5免疫标记法

免疫标记法本身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主要是利用荧光素和电子致密物质来进行有效检测。在抗体反应之后,能够通过肉眼来进行识别。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为荧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1.6化学比色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判定试纸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样品的定性分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先让食品样品接触试纸,然后根据试纸的变化来判断食品中的相关成分。在现阶段进行蔬菜水果检测时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等相关物质。在实际检测时还要配合微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日常操作。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检测效果。

1.7酶抑制技术

这一技术方案操作非常简单,整个检测时间较短,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物。该技术是利用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物质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原理而实现对农残的检测。运用这项技术能够检测洋葱和大蒜等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在检测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假阳性问题的出现,并且还需要筛选高素质人员来负责日常的检测,避免各种干扰问题的发生,从而使最终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1.8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在当前快速检测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精准度,通常用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先将检测样品和相应的分子识别元件进行特异性结合,之后再根据最终的放大反应转换成电信号,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整个操作非常便捷,并且节约了大量时间,是最佳的快速检测技术。

1.9纳米材料检测技术

纳米材料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材料来检测食品,凭借纳米材料本身的优势快速完成当前的检测工作。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小和声光电等众多的性能优势,所以该检测技术成本较低,适合于大规模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并且配合纳米材料本身的碳纳米管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通过胶体金试纸条和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可以配合传感器的应用功能检测食品中的生物酶素以及违禁添加物等。该技术在当前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10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衍生的新型技术,其有效提高了整体检测效率,并且还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本身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纳米材料传感器的技术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了纳米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研发出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这一技术方案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其在我国食品检验中的优势已被充分证明,并且被逐渐推广成为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该技术方案的应用要点,根据食品检测的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并且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但是这一技术方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技术还有待完善。

2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工作原理

在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之中,检测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明晰检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以对食品进行检测,并对食品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检测的方法可以提升食品检测速度。分类检测工作对检测设备以及仪器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检测仪为小型质谱仪,这类仪器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精准度高的特征[3]。小型质谱仪因其多样化的检测功能,在现场食品检测工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食品快速检测时,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生物传感器分析方法。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常被用于蔬菜、水果等食品中农药含量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通过酶传感器或免疫传感器实现对食物农残的检测。酶传感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标靶酶活性,明确食物内农药残留含量。随着技术不断更新,研究人员现已研发出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通过这一传感器检测人员可以对全类型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

2.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体操作

针对食品内药物残留,食品检测人员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明确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含量,可以选择免疫分析法或仪器分析法[4]。通过免疫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量,按照检测项目可分为荧光免疫法、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其中酶免疫法在食品农药类检测方面保持了较高的精确度,而仪器分析法则要求检测人员运用专业设备检测食品农药残留量,其检测效率高,但检测设备携带困难,不利于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人员还可以结合分光度计使用酶抑制法。根据检测环节颜色的变化分析计算食品酶抑制率,获取食品农药残留数据信息。该检测方法不会被食品所含水分及碳水化合物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传统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对食品内微生物的检测是通过富集培养微生物鉴定样品生化指标,了解食品内微生物种类以及含量。这类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而且会产生检测误差,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人员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法、电镜染色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高、检测质量高,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运用最为广泛。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扩增核酸技术检测食品内微生物含量,该技术耗时较短,依托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些食品中通常会添加添加剂,以此来达到提味和增色的效果,但是如果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可以选择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有效检测,从而使食品安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气相色谱检测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该方法检测效率较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多,因此需要选择高素质人员来负责现场的检测,保证得出结论的精准性。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检测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无法检测出多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因此在实际检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干扰。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运用科学检测技术,保证出厂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避免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食品技术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究部门通过技术研发,创新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巧玲,马文萃.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37.

[2]杨丽兵,韩业祥.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15):160-161.

食品检测新技术例10

然而,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由于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长,同时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技术普及率很低等原因,导致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材料学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较传统方法更为灵敏、抗干扰能力更强、通量更高的检测方法,即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法,这类方法可通过对食品样品的简单前增菌,即可实现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

为促进新快检技术顺利进入市场、推动政策制定,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众多专家编写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方法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并于2016年9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会。会上,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理事长杨瑞馥对《专家共识》做了介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蒋原表示,《专家共识》对我国快检技术发展具有跨时代意义。

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专家共识》的形成背景,杨瑞馥介绍道,近几年,国内外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着某个家庭、城市,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例如1996年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事件;2001年英国的疯牛病事件;2008年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2011年美国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甜瓜事件和德国的大肠杆菌O1004:H4食物中毒事件等,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至关重要,2015年10月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新《食品安全法》还提出了对于有害因素的监测要求,强调了快速检测技术快速筛查、抽查检测和抽样检验作为技术监督的属性,明确了快速检测技术可作为行政处罚依据。但是,食品安全法对于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要求有待落实。

杨瑞馥说道:“如今,快检技术已经运用在企业、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中,但是关于快检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与标准。经过联盟专家们近一年的艰辛付出,共同起草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方法专家共识》,希望通过达成共识来推动政策的制定。”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会上,杨瑞馥就《专家共识》内容进行了介绍。首先,《专家共识》提出了目前常用的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传统计数改良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此外还提到了近些年发展的技术:飞行时间质谱、数字PCR、微流控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其次,《专家共识》对快速检测方法应具备的条件归纳为如下5项特征:①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检测时间短;②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更为精确;⑧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为参与,降低人工成本;④对检验人员经验依赖程度低,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⑤产品更小、更轻、更便携,更适合现场检测。接着杨瑞馥表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需标准化,即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一般要经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统计分析等步骤进行确认。最后,他说:“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及技术需合理监管。《专家共识》提出,对于监管而言,致病微生物检测结果要求必须准确;并建议食品检验方法应剥离于安全标准之外(即非强制性),给予选择使用快速检测方法的合理空间。”

我国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三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