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00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1

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对食品类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要求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中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如下规定:培养从事利用农牧渔业初级产品,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生产食品的科研、设计、加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知识。从以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来看,主要分配到食品贮藏和加工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设备设计使用、新产品开发、营销和教学、研究、监督等工作。综观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前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做了部分的修改。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学科组在1997年讨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架构,确定总学时为2500-2600,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为55%,专业基础课为30%,专业课为15%。总学时中15-20%为选修课。在设置专业方向的学校可采取“专业+方向课”的模式。

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都采用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大体都遵照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执行。如表1所示,在总学分要求方面,除台湾海洋大学略低外,其余5所涉海高校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公共课程方面,台湾海洋大学最低(14.81%),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和台湾海洋大学相对注重学科基础课,课程比例为30%左右;在专业课方面,中国海洋大学(17.13%)和集美大学(21.27%)相对较低,充分体现出淡化专业的特点;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中国海洋大学和集美大学都超过9%;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最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将毕业实习改为创新实践后学分设置较低。

三、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食品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涉海类高校在具体执行方面都根据自身需要做了必要调整,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表2)。上海水产大学和集美大学采取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式,前者设置了“食品工程”、“食品科学”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后者设置四个限选课组;其余涉海高校未采用此模式。

四、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必须立足当地、面向某一地理区域、服务全国,要以地方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我国涉海类高校都分布于沿海城市,必须对沿海各省区海洋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海洋水产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要求。我国涉海类高校设置的海洋水产类课程大致都包括了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各涉海高校在具体海洋水产类课程的设置方面,又集中体现了当地海洋水产加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的重点研究领域。

2.食品安全类课程的比重也较大,突出反映了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控制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模块。台湾海洋大学尤其强调人民的饮食安全与卫生,其中餐饮管理与卫生课程高达6学分;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舟山海洋经济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1/3,舟山的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又居于全国前列,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浙江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类课程门数最多,总学分达到12学分;其余涉海高校除中国海洋大学外,一般都设置3门课程、学分为5学分左右。

3.实践教学体系海洋水产特色突出。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都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各高校在具体设置方面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具海洋水产特色,同时还安排了创新实践,其生产实习环节包括海藻化学生产实习和水产品加工生产实习;其余各涉海高校尽管在培养计划中没有象中国海洋大学那样明确指出生产实习的具体名称,但一般在生产实习方面都安排到与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则安排到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相关单位进行。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海洋水产特色最为突出,一般本科毕业论文有80-90%的论文题目都与海洋水产有关,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水产食品原料学、加工学、贸易学、安全学、信息及传播等。

五、小结

1.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面既要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又要顺应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既要考虑地方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总体办学定位;同时,还应考虑到本学科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2.我国涉海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重,尤其是实践教育。建议按照下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公共课30%、学科基础课27%、专业课18%、素质教育课10%、实践教育课15%,毕业总学分建议160学分。

3.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水产类课程设置应考虑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具体设置课程时建议设置1门专业基础课,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ull Use of University Logistic Resources to Enhanc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Food Professional

XIONG Shuangli[1], DUAN Ning[2], YUE Hanyun[2], LUO Chaol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2] Logistics Services Compan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enhance food professional reform,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novatio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o develop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and university support services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ir socio-economic advantages of fully integrated property, necessity and ways.

Key words university logistic;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和训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也是工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育模式的要求。

绝大多数的高校后勤几乎囊括了“吃、喝、拉、撒”等校内各种服务,其服务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双重功能,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如果能充分利用高校后勤资源,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后勤服务教育体系的教育功能充分结合,通过建立食品专业大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等,将进一步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

1 高校后勤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优势

高校后勤的饮食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饮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广大师生的生活,更是学校稳定的重要基础。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文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高校的饮食服务正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我校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一号文件精神,于2001年4月在原总务处基础上通过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分离组建而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集团现有员工1100余人。饮食服务中心是在原膳食科基础上改制而成,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中心现有职工330余人;目前我校有学生食堂7个,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承担全校近30000名师生的餐饮任务。

后勤集团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优势包括:(1)我校后勤集团承担着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质量检测、研发和销售等,具有一般食品加工企业所有环节。后勤集团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而在市场规则的运用、经济规律的遵循、企业模式的运营等方面与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着更全面的切合点。(2)虽然学校后勤集团是完全企业化运作,但其服务宗旨决定了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职责,因此,教育部门与后勤具有育人的高度一致性,容易沟通和协调,从而充分发挥教学部门和后勤资源的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避免目前一般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校企沟通不畅、企业主动合作意愿不强,以及有效调控机制缺乏等问题。②(3)后勤集团(后勤管理处)同时又是校内一个部门,更方便学生进行各种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创业创新实践。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学生能方便地进行企业创新实践锻炼,避免因校外实习单位距离上造成的实习困难。(4)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性、规范化不断提高,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学生都提供了更完善的现代化食品科学与管理平台。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学生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创业实践等实训,能更好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与高校后勤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

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功能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目前创新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依托地方经济结构,充分建立多种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高校后勤类似于校办工厂,既乐意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又能够对外服务。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培养与高校后勤有机结合,可充分实现双赢效应。

2.1 充分利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进行食品专业各类实习

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稳定、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我校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具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如米饭全走动生产线、自动切菜和切肉机)、标准化生产管理(如食品及原料采购)、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如QS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系等)等、学生通过参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学习经验,自我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水平,进一步熟悉一般食品加工(如肉、果蔬、乳等)基本流程、食品标准生产与安全管理,市场规则与经济规律,以及企业化管理模式等内容。

2.2 充分利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构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从各方面(食品标准化加工、食堂经营与管理、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各项经营、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增强学生对各种岗位的认识,开阔视野,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后勤在校园内外拥有广阔的经营场所,可以提供租金较低的经营生产场地和统一的管理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经营“小本生意”,参与竞争,体会和感受创业观念的形成和创业历程的艰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砺独立性和坚韧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养成创业良好品质。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工学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在高校后勤饮食中心得以充分体现。利用学校后勤饮食中心特殊优势资源,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作品,学校与后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科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科技活动及作品为全校师生所关心。学生可以借助学校实验室和后勤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设计和制作产品,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转化知识技能为生产力的能力,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学校后勤也可以通过科技大赛借鉴优秀作品的设计思路或直接利用优秀作品投入市场,提高市场服务质量与经济效应。

2.3 充分利用后勤资源共建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培育高质量应用型工学人才

目前食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还存在着投资需求大、经费来源单一、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益偏低、脱离实际生产等问题。要建设应用性强的高水平实验室,可以合理利用高校后勤的经济基础和优势资源作为实训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食品类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同时提供系统化的高质量实验课程。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课堂教学配套先进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环境。

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食堂的建立与运转,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饮食要求的多样性,学校后勤市场化追求的经济效益,要求高校后勤饮食服务部门必须不断提高饮食质量、提供丰富的食物品种,革新食品加工技术、严格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后勤饮食中心工作人员与食品专业教师以共建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为纽带,长期进行食品专业与后勤饮食中心纵深发展的相关探讨和实践,继承和发展高校的文化优势、科技优势和企业的服务能力优势,不断结合企业的先进理念,通过项目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共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完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实践教育的质量,以及后勤饮食中心服务质量。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已与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专业合作,共同进行泡菜、泡酒、卤菜等特色项目开发,教师拥有一定科研经费,引领更多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

食品专业与后勤共建的专业实验室,充分考虑后勤饮食中心长期经营发展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将理论和实践、高校和企业、教师和学生等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和增强了专业实验室的实训范围和效果。同时,该专业实验室也不仅仅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它可以作为饮食中心饮食质量控制分析的重要基地。

综上所述,学校后勤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尤其是拥有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饮食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后勤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理论优势和企业经济与资源优势,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及技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特色立项项目 (11xnts11)

注释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3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4

    二、落实职责,分工明细。联合镇食安办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依法监管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各村负起食品安全总体责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确保辖区内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三、抓好重心,扎实开展

(一)着眼大局、把握监管执法的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市场“严打”整治行动。全年共开展5次食品类专项整治行动,举办培训2场,开展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食品安全知识手册500本。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截止10月底,全年出动检查人次9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00余辆次,共检查食品经营商户150户,换发《食品经营许可证》120个,没收不合格食品50个品种,约100公斤,立案查处案件21件,已办结1件,收缴罚款6000元。

(三)全方面、多领域抽样检验,保障质量安全。全年共完成食品抽检50余批,食品类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四)实行阳光执法制度。大力宣传消费者维权宣传活动,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保障消费者权益,处理投诉案件2件。

(五)突出食品安全监管,以建设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为纽带。除加强日常巡查及春节重要时节的检查外,结合市场监管动态消费预警,适时发放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方面的宣传材料,并先后开展了严查食品餐饮经营行为、违法广告、“两小”、校园周边环境及食用农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和谐的经济社会环境。

(六)狠抓食品、保健品安全及广告宣传工作。对全镇28药品经营企业和50家食品经营店,进行全面检查,完成建档立卡管理,采取企业自查和监管所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排除隐患,提升行业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监管力量薄弱。一是监管涉及面广,监管人员不足;二是执法装备跟不上工作需要。

(二)监管面广,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支撑不足。检验检测业务单一,水平有限,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在监管中不能面面俱到。

五、2018年工作计划及努力方向

(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二)提高工作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刻苦钻研,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自觉地超越过去、超越自我,立足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安全,实现监管服务领域全覆盖,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5

高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据此,笔者对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开展了相关调研。

1 调研过程

调研目的: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毕业生在校所学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程度,据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及完善。

调研时间:2015年6月-8月

调研对象:安徽某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4届毕业生

调研方式:本次调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①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②走访用人单位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65份,回收65份。调研遵循了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及自愿性原则[1]。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全专业65人中,除了3人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以外,剩下的62人中有42人(64.6%)进入了与食品相关的岗位工作,其中从事食品营养(35.7%)和食品销售(50.0%)两个岗位的人较多,从事食品检测(4.8%)与食品加工(9.5%)的毕业生相对较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更多寻求专业营养咨询、营养保健的需要,而伴随这种不断增长的诉求需要的,是目前营养专业人才的缺乏,因而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提供营养咨询,营养指导的岗位;同时我国现有食品行业的总体现状是:食品行业中,中小型企业数目较多,占总体企业的比例较大,企业间竞争激烈,在食品销售方面需要较多的人才。但对于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来说,中小企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本就不大[2],并且此种岗位对专业技术及研究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且人员流动性较小,所以对于该岗位人群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食品加工类的岗位一般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单一,毕业生就业兴趣不大,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的不断发展,对食品加工的人才需求量增长同样不大。

2.2 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调研

2.2.1 毕业生学习基本情况

从调研结果中可见,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全部(12人,占18.5%)或大部分(40人,占61.5%)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但是依然有19.9%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7人,占10.7%)或很少部分知识(6人,占9.2%)。这说明我们的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排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之外,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方法不当,讲解不够透彻的问题;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③两方面兼而有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充分考虑部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要予以强化,授课过程中改善对基础知识的授课技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内容也要根据具体实际,因材施教,量化的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2 毕业生对实训课程设置的反馈

本次调查是在毕业生毕业一段时间后,结合自身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课程需要加强,并且有些同学认为一些对自己目前工作有用的实训课程学校没有开设。因此在将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中,我们需要考虑结合毕业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完善实训课程内容。

表1 毕业生对于实训课程设置情况的反馈

毕业生认为在踏入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是行业背景知识的积累(60%),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36.9%);他们认为在校期间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是考取各种证书(83.1%);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是他们最需要具备的素质(56.9%);盲目、缺乏就业指导(52.3%)、心理承受能力差(35.4%)都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使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更经得住挑战。

3.1 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教学力度

在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及重点课程的学时比重设置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力度,细化教学内容;同时在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教师要更加严格的把关,尽可能选择“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符合目前工学结合教学特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行业背景知识,方便学生对于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并且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提高对于实验实训及实习的重视程度、落实“双证制”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重,尽可能的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放入工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考取专业能力证书(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等)的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证书与学生毕业证挂钩,提高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积极性,增加就业竞争力。

3.3 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

重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对学生职业定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从一线做起,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注意通过设定相关课程或项目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3]。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情况,如何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这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也将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本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6

美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属于通才型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毛坯工程师为目标,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未来工程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美国企业大多有强大的培训体系,甚至有的发展为“公司大学”,学生毕业后需要进入工业企业的培训机构进行1~2年的工程技术培训,最终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6]。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为例,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强调与食品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以某些食品的品种划分专业,不进行具体技术的培训,具体技术主要由就职后的公司培训[7]。不同于美国,德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属于专才型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素的成品工程师为目标,立足于成才教育,教学环节侧重传授学生日后工作中需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某一具体工程师职业打下基础。德国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同时也是工程师的资质鉴定机构,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全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即获得工程师头衔,成为国家认可的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具有独立从业资格,不必再接受职业岗位培训,职业适应能力较强[8]。

(二)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普遍认为: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只有掌握了广泛扎实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才容易进行专业转换和知识更新[3]163。基于这种思想,美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重视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人文社科类课程、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等领域,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这两类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一般开设在第一、二学年;课程多样、选择灵活,学校只规定了每个领域必须修读的课程门数,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修读,以拓宽知识面和综合素质[9]133。这部分课程一般占到总学分的一半左右,例如衣阿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20.5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要求21~26学分,科学基础课程要求31~38学分[10]69。专业课程由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构成,主要开设在第三、四学年。在美国,不同高校之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有较大的差别,但一般都会开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工程学等一些骨干课程。为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美国各高校均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设有基础食品科学、食品商务与工业、食品包装、食品技术四个方向,爱达荷大学设有食品加工、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商业四个方向。专业任选课程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院系限制进行选课,体现了美国以人为本、尊重自由的教育理念[10]69-70[11][12]85。德国各高等工程院校都在为塑造工程师的“成品”而不懈努力,故德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工程技术知识(热力学、机械学等)和食品加工知识三方面。全部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Elementarystage),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基础理论科目,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通常为两年。此阶段学习结束后即进行严格的中期考试,合格者才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二阶段为主科学习阶段(Maincourse),一般为两至三年。该阶段学生要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完成食品加工方面的必修课、选修课和任选课程的学习任务,并且完成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参观、毕业论文。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中一般还会开设一定数量的经济管理类必修课程,如赫尔海姆大学开设了企业经济学导论、投资与债券、企业管理、成本核算基础等4门课程。类似于美国的学分制,德国高校实行课程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考试条例按专业自由选择课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在每个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课[4]24,27[5]14。

(三)实践教学

美国高校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安排了与理论授课学分大体相当的实验课程。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成分学理论4学分,实验3学分;食品微生物学理论3学分,实验4学分[13]101。另外,美国高校在第三、四学年专门安排了专业课程实习、食品企业见习等实习课程,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美国高校没有专门的毕业实习,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通常可通过学校或食品企业、团体提供的资助,利用暑假到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质检机构进行9~15周左右的实习,以取得丰富的实习和实践经验[9]133[12]86。德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课程配套的实验、实习通常占有很大的课时比例,一般都高于课堂授课课时,有些课程甚至达到3倍以上。例如:赫尔海姆大学,普通食品技术理论56学时,实验252学时;食品生产的质量分析和监控理论56学时,实验252学时。除了课程实验、实习外,德国各高校还规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到食品生产企业参加13~26周的工厂实习才能具备获得学位的资格。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完成10次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或食品监测机构)考察和参观。应用科学大学还规定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文理高中毕业生入学前要到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数周的相关实习,以获得该专业的实践经历[4]25-26。这些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认知实习、工厂实习等环节通常占到教学总学时的2/3左右[14]51。

二、启示与思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发展性,除了需要一部分科学研究型人才外,更需要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可以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已有230余所高校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15]。这些高校应当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类型、服务面向和行业背景等特点,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定位,充分发挥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满足食品企业对不同层次食品人才的需求。研究型大学应当以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为主,注重工程人才的理论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教学型大学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工程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后还要逐步增加食品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数量,并尽快开办食品领域的工程博士教育,以使得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层次上能够很好地衔接。

(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课程

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它的解决可能需要跨越很多个相关的学科领域,会涉及到艺术、审美、社会、人文,甚至是经济、法律、环境等多个领域,因此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素养。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在人文社会科学上相对薄弱,开设门类和学时都显得不足。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当在保证“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三大类主干课程学习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在课程体系中增大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课程的比重,加强文理交叉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需要在食品产业经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特长的食品专业人才[12]86。目前我国仅有几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此类课程,学时很少,且多是公共选修课。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可通过增设食品经济管理专业方向或将此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三)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服务面向的对象复杂和多样化,包括食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每个产业环节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而未来学生毕业后实际进入哪个环节还很不确定,这就决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过于狭窄,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选择空间[3]163。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总体来说,学时比例少、可供选择的课程数量少、反映学科前沿的课程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因此,应当积极提高选修课总学时,扩大开课规模和选课范围,允许学生选择本专业以外的课程,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求,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四)增加实验课学时比重,加强实践教学

由于“重科学,轻工程”的传统原因,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与美、德两国的差距要远大于理论教学方面的差距。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然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设置了实验,但实验课所占课时比例偏小,往往理论教学多于实验教学,多数课程实验课时只占到理论教学的1/3[13]102。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例;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学校内建设食品中试基地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实践经验。

(五)加强企业深度合作,落实工程实践

在美国和德国,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受到法律保护和政府经济支撑,社会各界有义务、有责任配合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课题,充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又能有效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互利双赢[14]52。相比之下,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常常以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为由拒绝学生参观或实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应法规政策,明确企业所承担的工程人才培养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给予经济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工程人才的培养中,从而使得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持、共同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7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开设的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按照切实可行、构建模块化课程群的设置原则,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形成“职业学科”课程观,对传统“专业学科”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设置,培养适合食品行业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设计以食品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全面、准确地把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保证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较快适应岗位要求,使学生成为“专业的人、职业的人、创业的人”,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教学。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食品行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的方式。

(3)课程设置明确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即设置必修课,保证学生掌握专业职业能力;设置专业选修、综合素质选修、基础加厚课程选修等,对学生的课程约束转为较灵活的学分约束和学力约束,有利于学生专业拓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扩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课程体系建设的设计思路

(1)市场调查,企业专家参与。对浙江省和台州市食品行业进行调研,由企业管理者、岗位从业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分析行业特点和岗位人才定位。根据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分解为能力和素质模块,最终形成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3个模块化课程群。

(2)优化整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岗位需要为原则,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比重。专业基础课以“够用、实用”为度,通过优化整合,压缩比重。以“职业学科”为主线,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形成岗位技能训练模块,结合专业素质培养需要,根据综合化和合理化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3)课程内容与“双证制”有效衔接。将职业标准要求内化于专业核心课程中,形成标准化课程体系。紧贴国内外食品行业技术前沿,融合行业成熟技术经验,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编写或修订专业教材、实训教材、多媒体教材,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及时修改。

二、课程体系结构

1.公共基础模块

包括思想政治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

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辅导等课程。共482学时,占总学时的18.49%。

2.专业基础模块

为本专业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本专业专业基础课程7门,共585学时,占总学时的22.44%。

3.专业核心模块

培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根据食品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的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10门,共683学时,占总学时的26.20%。

4.实习实训模块

培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实习实训课要根据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第一学年安排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第二学年安排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第三学年安排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根据实习实训内容,时间为半周、一周、数周直至整个学期。共690学时,占总学时的26.47%。

5.选修模块

(1)专业选修模块。主要根据学生专业拓展需要设置,本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程10门,每学期开设两门供学生选择。共167学时,占总学时的6.41%。

(2)公共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设置,包括艺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其它专业课程,其中艺术教育选修课至少选1门,并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见文后表1。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

1.体现以食品检测与营养食品加工为核心能力的全面素质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食品检测与营养食品加工为核心能力、产学紧密结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2.根据职业学科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将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内化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证书”教育。课程结构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因此,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后,已具备考取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配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成以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推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就业前景,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参与,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采用“渐进式实训教学法”,对单元操作技术反复训练,使之达到娴熟水平;采用“模拟企业活动、项目主题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5.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模式。形成以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仿真或实际生产环境中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实践教学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模拟实训,如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配餐、食品加工技术训练等;第二阶段是在校外实习基地相关岗位进行的生产实习;第三阶段是在校外相关工作岗位进行的顶岗实习。

我们利用学生的两个暑期和第六学期,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整体计划。即第一个暑期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体验实习一个月(当工人),使学生感受食品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责任;第二个暑期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生产实习一个月(给企业质检人员当助手),检验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第六学期到食品企业顶岗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在企业中锻炼成熟。

6.制订符合实际需要的考核标准,研究灵活、恰当的考核方式。研究切实可行、真正能够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如:理论课程避免以单一书面形式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在考核内容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无效题型。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注重学生操作程序、操作关键点的考核,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课程论文考核一定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范围要小,内容要实际、具体、可操作,避免假大空。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认真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得职业能力;通过综合考核检验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小结

1.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素质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实现有效教学、实现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的前提。因此,应加强教师在教学理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积极创造条件,在专业课中推行“一课双师制”,即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加强课程整合与融合,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我院已初步建成化学基本技能、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加工等多个综合性实训室,使用面积700多,拥有设备仪器总价值达200余万元。基本能承担营养配餐、食品检验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校内实训。作为重点专业建设,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更新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

3.校企合作使产学模式初见成效。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已与台州市多家食品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多位食品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聘请多位资深专业人士为学生授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6.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武爱平.构建以项目形成课程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职

业技术教育.2006,(17):29-31.

[4] 姜大源.学科课程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8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副局长、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了综合、宣传、指导检查、保障等四个工作组。明确了办公室及其各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也按要求相应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狠抓思想动员,明确目标任务。10月8日,我局召开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着眼于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三年计划,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要在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解决发展理念认识问题,打牢科学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努力实现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监管的目标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监管的力量从自身系统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移;监管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的转移。二是着力解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药品安全利益问题使实劲,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解决监管与发展的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我区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跨越发展。四是着力解决服务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拓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深入研究食品医药多区域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药品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的大发展。五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要深刻认识当前的体制变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六是着力解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问题,增强科学发展的执行力。着力提高科学决策、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我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处以上领导干部通读《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科学发展观论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及总理在××考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学习郭声琨书记在全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亲自对全体党员的学习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工学矛盾,采取大集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与小集中(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学习)相结合,开放式培训(个人自学)与封闭式培训(离岗培训)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培训计划,我局于10月20日外请专家学者对区局机关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共130多人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讲座辅导;10月29日至30日,集中对局机关的全体党干部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封闭式)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党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笔记,从而确保时间得到保证和理论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明确一个主题,搞好调查研究。局党组明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题,提出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察情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问计于民”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现场考察与自我检查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结合起来,务求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从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为了确保调研活动的内涵深度和质量保证,确定了调研活动的四大内容,即影响和制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发展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作为我局调研活动示范先行的两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由局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或专业干部组成的四个调研组,分别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河池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区域涵盖了我区的东、西、南、北、中。同时,还安排1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到广东、xx等省市进行监管体制改革调研。通过下发问卷调研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研讨会的代表有市、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市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为成员单位、基层市县局(分局)领导和科室干部、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论界、新闻界)行政相对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食品种养专业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宾馆餐馆负责人、学校领导、个体工商户等)和社会群众(包括企业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由于内容贴近实际、调研方法得当,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800份,收回1712份,回收率95%。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就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将在今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强化统筹兼顾,学习工作双促进。我局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树立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一是全力抓好“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履行“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职责,在重点人群、重点城市、重点品种以及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两会一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全力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质监、工商、水产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切实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工作。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同志深入广大农村、宾馆饭店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宾馆大型会议集体用餐报告、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和卫生监督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我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流入市场,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板报、简报等多种媒体和阵地,采取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中国医药报》、《××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学习实践活动新闻稿件5篇,通过板报、简报、政务信息网站等形式刊载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文稿20篇,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初步成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组书记、局长谭明杰同志代表我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的专题督查以及专门汇报会上,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局第一阶段的工作,认为思路很清晰,落实工作抓得很扎实到位,组织保障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引导督促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中的不良心理,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互动的学习讨论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根据方案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边学边改,边改边学,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了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开阔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发展新跨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着力找准自身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全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紧密联系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联系实际,精心选题,调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在确定“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和“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工程建设”为重点调研课题的同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解放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专题调研课题进行再调研,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报告》、《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调查报告》、《××壮药产业发展问题调研》等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各专题调研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理论、专业研究成果,积极吸收先进地区、单位的经验做法,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研究,克服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弊病,提高了专题调研的深度。二是密切了联系,增强了合作。通过调研,不仅直接听取了行政相对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了与生产经营企业、种养专业户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联系。三是推进了工作,得到了实惠。调研活动把“问计于民”与查找问题相结合,既强调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也注意在调研中善于总结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了解和发现基层的创新经验。通过调研,推进了本系统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同时,及时把调研工作成果付诸于实际工作,努力使之取得新的成果,让群众获得实惠。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入基层、农村调研的思路、方法、方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边学边改,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落实。四、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对整个学习活动非常关键。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的保证。因此,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学习调研阶段征求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监管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组织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召开党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各单位、部门党组织要召开党组(支部)扩大会议,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形成共识。

(三)组织开展群众评议。邀请党员代表、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管对象代表,对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和发放无记名评议表等形式进行。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9

20__年__月__日至__日,我有幸参加了__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学校卫生人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市级培训活动,了解了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和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素养学习与评价系统应用等一些基本知识,因为我是食堂管理员,下面我就食堂卫生讲座,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进修学校请来了县食品药监局和疾控防治中心的几位专家给我们上了一次不同平常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听完演讲,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的头等大事。他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师生的生命安全。一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受到师生和家长的赞扬,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反思一下自己的食堂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校伙管会成员、后勤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__》、《__用餐卫生管理规定》、《__用餐监督管理办法》、《__》、《学校卫生工作条例》、《__》、《学__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等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合几位卫生专家的讲座,我觉得食堂管理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今后必须改正:

1、食堂从业人员每天要有必要的晨检和记录。

2、有食堂从业人员穿着工作服上厕所的现象。

3、“一清、二洗、三消毒、四保洁”操作不能保证时时规范。

4、所购食材索票索证制度执行得不够规范。

5、打饭时,从业人员不能每次都带上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专家在讲座的最后还提到了“中小学生营养膳食科学搭配”,虽然学生只是在校吃一顿午餐,但是中午的营养搭配,我很少考虑,只注重学生的口味和高蛋白,考虑不够科学全面。

综上所述,本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专家讲解生动而有趣,本人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对进修学校的领导和负责讲座的专家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今后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把食堂管理得更安全、更卫生。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活动总结二

今天上午收到__老师在__群发的通知,心里立刻空落落的,一年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还没有听够!我还没有听够!我还没有听够!任何言语也不能表达我的不舍之情!

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机缘巧合让我和老师、同学们相识,相互学习。钦佩“传道授业解惑”的__老师,用渊博的知识让我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努力汲取新知识,让我这个刚刚接触食品安全的新手,面对这个空白答卷可以准确地写上自己的答案;感谢__老师的倾囊相授,从判定标准的解读到食品工艺学,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了故事讲堂,娓娓道来;让我们在理解中收获了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积累,专门讲了公文写作。这让我从事10年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人员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到汗颜!感谢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最难忘那次桌面推演,每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较好地完成任务,彼此之间看到了差距,也弥补了不足。

每每课堂学习的时候,不仅是老师讲课的声音有一种魔力和穿透力,更是老师在讲一段落时,那经常说的口头禅“等等等等”,让我们深深体会要学的知识很多,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学深学透!特别是__老师在重感冒期间,稍微感觉好一点,就坚持给我们上课,唯恐耽误学xxx程,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付出就有收获,学习期间听到老师讲到有的同学在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的同学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任职等等好消息,这是对学习成果检验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加学习培训只是一个起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也就是说,学习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我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带着老师教给的知识和本领,在实践中不断融会贯通,持续发力,打赢食品安全监管战,更好地守护人民的食品安全!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活动总结三

近年来,随着“__”、“__”、“__”等事件先后曝光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能否保证餐桌安全,让学生吃上放心饭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市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我有幸于年月日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学校食品安全,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1、对我校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

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我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

2、抓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在师生、食堂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通过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使之全民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例10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在科课程设置上,我校采取了模块设置方案。将本科阶段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拓展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教育拓展课程、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12个模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累计60学分,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在7门可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8学分。同样学生可以根据爱好与侧重点不同在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中社会科学拓展课程最低选学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学4学分,秉承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目标,所有课程围绕设置。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模块(表3)设置了10门必修课程,是本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涵盖食品、机械、材料、艺术设计、结构设计等基础课程总计28.5学分。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表4),除了7门核心课程外,还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含论文或设计),生产实践实习达22学分。将生产实践教学放到了核心地位。其中课程设置涉及食品包装、包装工艺、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结构设计、印刷装潢、食品运输过程等。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5)设置21门共计46.5学分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至少17.5学分相关课程。加大了食品相关课程,涉及乳肉农产品等课程共计10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6)设置课程10门其中材料类4门。同时要求学生跨专业拓展课程学修4学分。在该模块本专业拓展课程最低学分要求8学分。课程涵盖面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总体来说,模块设置中,学生除了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力度加大、门数增多、选择机会增加,学生可以根据偏好自由拓展课程。这样对学生知识面拓展,新技能新知识掌握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题组设置为了符合学生拓展要求,同时根据我院师资特色及课程设置特点,设置了四个课程组。(1)食品科学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食品包装安全学、包装管理学、包装防伪技术、包装物流技术、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物性学;(2)包装材料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包装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高分子、包装材料学、包装辅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及复合材料、智能包装学;(3)结构与艺术设计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印刷、包装测试技术、包装设计、包装CAD、广告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环境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动力学、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基础;(4)工程机械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机械、食品机械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食品制冷技术、运输包装学。课程组由组长统一负责,定期召集本组教师研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试题研讨与审核,建立听课制度互相学习督促。当然也不仅限于组内交流,更多学科需要交叉讨论。如食品包装机械课程就需要涉及食品物性、材料特性、机械基础、包装工艺等多学科交叉。课程组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分散便于相近课程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内容,集中又便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