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冷链物流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8 09:50:01

食品冷链物流管理

篇1

1引言

食品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技术的完美融合使信息达成一体化,促进食品的完好率,扩大生产效果,保证运输速度,提高食物质量。通过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食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协调性。

2当前食品冷链物流突出的问题

首先,食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生鲜食品的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保证生鲜食品温度适宜,包括加工、包装、采集、存储、运输及销售。最大程度保障食品的新鲜程度,控制生鲜食品品质安全。这一过程中,配送路程及时间,气候的不稳定产生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①由于信息系统分散造成食品冷链物流的实时监控性较差。由于现今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基本都是独立的,导致信息无法共享。从而导致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低,无法及时追根溯源,加大了我国食品冷链企业的安全隐患。②彼岸准化程度低,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不够。食品冷链具有时效性,现状的系统做不到一体化,此乃影响食物质量的一大障碍。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多,其中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缺少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范管理,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差。③冷链流通比例低,食品货损率高。我国现有冷链流通比例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使得食物在运送过程中损耗严重,导致零售价格飙升。根据近几年联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果蔬产品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比例达到20%~30%,而发达国家的流通损耗率则普遍为5%~6%左右。落差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中仅有15%进入了冷链物流中。综合以上信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当前十分必要的。

3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种网络的存在促进了信息的快捷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也更引人关注。在当今社会网络效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食品运输中物联网的作用逐渐明显。据美国权威机构预测,在2020年,物联网将超越互联网,其价值将会是互联网的30倍,可见物联网在当今冷链物流中的重要性。想要通过这种新型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物流带来的问题就要首先解决以下几点问题:(1)满足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现阶段我国的加工生产数量不精确,难以进行有序的均衡生产是因为食品冷链物流没有达成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采用物联网技术相辅助可以增强订单生产,达成流水线的均衡生产,定时定量完成任务。(2)要求做到对食品冷链物流的智能调动。传统的冷链物流运输基本倚靠货车司机对线路的熟识度及速度快慢完成,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全程管理。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进行多种路线规划和统一调度,同时配备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实现实时监测提高运输效率。

4食品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扩展,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也面临创新。总结为以下几点:(1)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广泛使用使得采购方案得到优化。确保每个商品中带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使卖家输出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进行识别。从而就可以获取该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能全面知晓所采购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变化,提供精确的数据,为优化采购方案做出贡献。(2)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当所有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进入冷链物流的生产环节时,读写器装置会自动进行识别。将程序写进电子标签,完成信息集合,提高生产力。(3)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储备环节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与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的融合提高了库存的精准度。通过对电子标签的扫描将货物信息统一整合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节省时间促使出入库作业更加准确便捷,同时减少人工量,降低人工成本。(4)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优化运输方案,减少食品腐坏率,降低成本具有很好的成效。通过安装无线通信设置、GPS装置、RFID读写器、传感器等设备使冷链物流达到自动化。从而使运输部门可以安全高效地对路线和车辆数量多出合理规划,达到物流运输全程可见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依靠物联网技术与食品冷链物流相辅助,使物流信息全程可见,让物流达成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降低食品腐坏率,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食品冷链物流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周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研究[J].食品工业,2015(8).

篇2

2冷链物流的管理

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目前的状况,国家应该尽早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因此对物流作业流程的监管力度要加强,用法律来监控物流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制约不法商贩的不良行为,让食品安全真正有保证。交通项目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运输等的建设及养护应该加强,比如定时养护国道,省道等主要运输干线,增加航空货运航班等。只有交通无障碍,才能保障冷链运输畅通无阻。

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使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都有章可循。冷链物流作业的流程需要严格的把关和监控,良好的作业习惯则是物流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操作时必须穿御寒衣,规范操作动作,尽量减少冷库门开关的频率等。建立一个安全的供应链体系,在采购作业时,和上游供应商协商,确保食品从源头开始就是安全的,还要控制采购量,避免食品过期等问题。验收作业时,要验产品的中心温度,以及保质期,如果不符合标准,验收人员应该予以拒收。储位规划要考虑到食品的周转率,做到先进先出。仓储管理时,控制好温度,分组管理商品,有些商品需要特殊处理,例如表面需要包冰衣的商品要定时喷水。理货作业时,要事先规划好,以便及时出货。运输和配送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冷藏车内的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同类别的食品冷链物流环节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操作的时间、方法等都要规范,例如乳制品一般要在早晚或夜间运输,容器必须装满盖严,严格消毒,严禁中途停运。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严格,必须在-18℃以下。冷冻冷藏类食品在物流作业过程中,都应配备温控仪,监控温度的变化,控制物流作业环境和时间。物流作业过程要谨慎细心,尽量避免坏货的发生,确保让消费者吃到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

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建设应该大力加强。在《2014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开发引进先进的设备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冷链装备包括冷库、制冷机组、货架、叉车、监控产品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节点,要自备发电机,以防突然停电。严格限制危险制冷剂——氨的注入量。货架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钢架倒塌。搬运设备也要经过特殊处理,例如堆垛机的液压油要耐低温等。新引进的制冷设备一般都可以达到规定的温度,但是年代长久的冷冻冷藏设备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制冷设备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淘汰,以免带来安全隐患。冷链技术的创新是不容小觑的。如何确保冷链物流不“断链”呢?在今天这个物联网时代,网络互联、RFID、远程无线监控系统以及传感器应用技术等新技术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技术能够对货物进行温度监控,做到物流全过程的监管,从而保证食品新鲜。各种先进的冷链技术不断创新和引进,冷链物流将逐渐走上正轨。

篇3

而当前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类食品冷链物流没有科学明确的统一规定;冷链运营和管理不当,操作交接马虎,效率与效果较差;冷链设备与设施不足,技术性能欠优,选择有限,总体开发创新不够。因此,大力推进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化是当务之急。

一、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不同温度带流通是食品物流的核心概念,流通的基础,冷冻冷藏食品更是如此。千百种低温食品根据各自保藏要求,除一些特殊商品之外,都必须有严格标准来执行

二、食品冷链中几个需要规范的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包括食品原料采集)各环节温度控制,每个生产厂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出厂商品在流通中虽有名义基准温度要求,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需要统一操作规范。

1.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

(1)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

(2)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

(3)冷库应建有15℃以下的封闭式站台。

(4)冷库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1℃。

(5)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

(6)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2.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4℃以下,冻结点以上

(1)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有些果蔬除外)。

(2)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

3.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

综上所述: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参照依据:CAC/RCP08-1976《速冻食品加工、处理操作规范推荐性国际法典》、WFLO(世界食品物流组织)《成功的冷藏》(2004版)、JAFIC(日本食品产业中心)《标志与食品运输、配送管理指南》(2001版)、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260号《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及我国已经颁布的各类冷冻、冷藏食品行业标准。

三、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保证品质的关键如下所示。

1.冷藏运输

必备各种冷藏运输工具,如冷藏车;测温记录仪;清洁消毒器具等。必要的车辆保养维修制度;装卸货规定和交接手续以及车辆调度制度等。

2.冷藏储存

必备冷库及封闭式站台;测温记录仪;装卸运货车辆等。必要的冷库清洁、除霜和维修制度;交接验货手续;食品贮期管理规定等。

篇4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篇5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ACCP起源于4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为其太空计划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由于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逐步被移植和推广到民用食品工业。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予以采纳和推广,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可。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HACCP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否通过HACCP认证作为食品的市场准入要求,尤其是作为其他国家食品的准入要求。

1 HACCP原理与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1.1 HACCP的原理简述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

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国际公认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其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克服传统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许多局限性,通过找出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潜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3个角度上可预见的危险,对此进行分析并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运用现代设备及技术对发现的危害进行人为控制和处理,从而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再寻找原因,将食品危险性降至最低。HACCP是由预防性措施构成的体系,由7个基本原理组成:进行危害分析(HA)、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MONITOR)、建立纠偏行动计划(CA)、建立验证程序(VERIFICATION)、建立文件盒纪录保持系统(RECORD)。其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HACCP体系的核心。HACCP的7个原理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HACCP 7大原理关系图

1.2 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

基于HACCP的应用原理及食品冷链物流的开展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非易腐性食品,其品质保障来源于供应链整体。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将分步分点控制冷链物流中的各个食品运送处理环节:将食品冷链物流流程分环节进行食品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对食品运输过程中导致食品损害的步骤或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建立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保证HACCP体系有效保障所运送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及开展意义,杜绝食品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大量的牛奶及豆制品等农产品仍在没有有效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导致各种食品细菌、微生物含量超标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疾病的传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民众及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大多数消费者及经销商对其所购买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要求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品质上。食品冷链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生鲜食品经销商和消费者不能意识到保障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对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未能合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权益,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2.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食品安全法》《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仓储》等相关法规制度,但国家冷链体系的实行规范与标准尚不健全,未制定与落实食品全程冷链各环节温度及环境的监控标准,使得冷链运输中的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包装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保鲜和冷藏制度等未被规范化,不能有效克制冷链过程中食物的腐败串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标准。HACCP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食品的运输和流通环节应用较少。食品的品质保证来源于供应链整体,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冷藏冷冻食品流通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3 政府重视不足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制度的推行及落实离不开政府的监管。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的相关制度制定及落实,但其重视力度仍然不足。对于HACCP体系的认知和运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4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

冷藏汽车为3万多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m3。

2.5 物流信息体系不完善导致质量安全无法追溯

目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全程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尚未建立,相关部门对食品冷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食品质量安全难以追根溯源;食品冷链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质量安全和实时跟踪,致使冷链物流的信息不对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冷链食品的在途质量、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工作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导致物流流程设置不合理,HACCP的安全控制点无法清楚确立,食品损耗严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未能切实了解其流通过程,无法明确食品的清洁及品质状况,也致使部分劣质食品的消费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6 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应管理素质

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流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纪录,需要有领导者、负责人、实施人员和所参与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理解HACCP体系等,都会使HACCP体系在实施中产生各种问题。

2.7 HACCP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认知不足

HACCP体系引入食品冷链物流过程已非一种新的尝试,但对其是否能有效适用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用以证实其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该体系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得到人们广泛的认知和肯定。

3 基于HACCP体系的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推动HACCP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

为促进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品质的安全,政府及相关单位可联合媒体等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民众间的宣传。消费者是冷链服务的食品的最终购买者,政府及相关单位可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渠道让消费者了解怎样选购优质的食品,关注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运送过程,杜绝劣质食品的消费,从根源上提高物流企业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管理。通过在民众间宣传、普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在冷链运作中的原理和重要性,将食品是否得到体系化冷链的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标准,从而促进该体系在冷链的有效应用与运作,最终达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和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2 推广及标准化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建设

HACCP在当今发达国家的食品相关行业间早已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食品加工及运输整个供应链上有效控制了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HACCP监控整个食品供应链,预防性防止和控制食品被污染和损害全过程,比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更完善、更系统、更合理。我国应加快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建设及应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冷链物流现状,制定适用的HACCP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3.3 加强政府工作建设并提高宣传及管制力度

作为食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宏观控制手段,政府可设立冷链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以减轻企业的前期投入负担。政府应提高HACCP体系的宣传工作,亦可学习国外企业,将HACCP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各类食品冷链行业中HACCP体系实施指南的制定工作,使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有依可循,使食品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物流技术的运用

针对目前冷链现状,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扩大冷库的建设,购进先进安全的冷链基础设施及运送设备,提高全国冷藏运输车的保有量,升级并淘汰部分使用年限超标和技术落后的设备,研究并引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利用RFID、GPS、EDI、POS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无缝监管和应用,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冷链建设,保障运输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HACCP体系在冷链中的有效运作。

3.5 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管控和发展离不开真实有效的信息传递。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需要得到完整信息链的支持。国家应加强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设置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及反馈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全面、及时、科学地搜集、加工、分析和食品各环节的储存及运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对HACCP在冷链物流中应用所产生的各个执行数据进行记录,实现承运企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市场及顾客间的资源共享,为HACCP体系的切实运作和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构建安全有效冷链物流运作机制的目的。

3.6 物流人才培养是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冷链物流中管理人才和工程人才的缺乏是限制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和HACCP体系有效运行的瓶颈。冷链物流及HACCP体系是复杂繁琐的工作程序,员工若未能得到较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操作及管理的相关素质、能力,会导致HACCP体系在物流过程中的空悬,使得真正的潜在危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企业可积极开展在岗人员充分及连续的职业培训,并增加一些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政府可设置专业的食品冷链HACCP应用第3方培训、咨询、认证机构,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从业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确保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作。

3.7 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好坏的评价机制

相关企业在应用和不断完善HACCP体系的过程中,可对其所运输的食品损耗率、总体品质上升或下降率、销售商及消费者对所运食品质量的反馈情况进行明细记录,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数据信息报告统计,以验证HACCP体系在现实国情及物流运作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亦可为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契机。

4 总结

中国是食品生产大国,食品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冷链运输是保障食品数量及质量的必要途径。着眼于当下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引进了HACCP体系及原理,系统性控制并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不足。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完善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数量和质量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大力推行HACCP管控体系,普及HACCP知识及运作原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研究深化和实践。国家应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的好坏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HACCP认证,应充分认识到HACCP体系对降低食品危害风险的显著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食品流通过程,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蔡国平.HACCP及IS9000的知识简介[J].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

36-37.

[2] 张月华.HACCP检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

篇6

一、食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经长期的研究证明,在低温冻结环境中,食品体内的化学变化将会趋缓,适当的低温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食品内部所含营养及水分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食品的变质过程1。食品冷链物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保鲜需求与制冷技术、贮藏技术、运输技术而发展建立的一种专业化的低温物流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于冷链的定义是:“冷链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

食品冷链物流是以低温冷藏为核心要求的技术密集型物流系统。需要研发专门的设施装备,确保食品在“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运作过程,处于适合的温度环境中。食品冷链物流又是一个庞大的资金密集型工程。冷库建设与在途冷藏运输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以冷藏车为例,一台性能先进的冷藏车就要上百万元,即使是小型冷藏车,也要30万元至40万元3。食品冷链还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信息密集型管理方式。需要建立高效、准确的信息系统,协调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各个作业环节,确保“无脱链”。

二、我军食品冷链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军还没有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对需求冷藏的食品进行从采集生产、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储存等一套完整的冷链监控管理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标准缺位,食品冷链存在短板

我军饮食保障中所涵盖的需要冷藏的易腐食品种类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的食品所要求的低温贮藏环境及各项技术指标不尽相同。例如:牛奶、蛋类、水果及蔬菜适宜在0℃至7℃的环境中贮存;肉类、水产品适宜在-2℃至2℃的环境中贮存;速冻食品、冷冻农产品等适宜在-18℃及以下的环境中贮存;生鱼片适宜-50℃的超冷环境下贮存。目前,我军在食品冷链中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指标处于空白状态,未制订与部队饮食保障相适应的食品冷链管理标准和规范。此外我国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由此造成了我军目前食品冷链管理上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

2.缺乏有效监管,食品安全留有隐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军费投入的提高,我军对于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牛奶、肉类、水产品以及各种农副产品出现在官兵的餐桌上。这些农副产品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常温状态下难以贮藏,容易腐败并导致食物中毒。由于易腐食品在一定条件的贮藏时间是一定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为最大化提高部队易腐食品食用的安全性,要从食品生产直至制作完成放上餐桌的整个过程避免在单个冷链环节的操作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尤其是舰艇部队从浅蓝走向深蓝,远洋作战要求最大化食品存储周期。因此,必须在食品采购过程中尽量缩短进入舰艇冷库前的食品生产及运输时间,从而最大化易腐食品在舰的存储周期。目前我军尚未建立严格的冷链物流的监管机构,存在部分供应商为降低成本损耗,将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供给部队,以及采用土办法对需要冷藏的农副产品进行运输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食品的贮藏周期及食品安全。

3.经费缺口较大,人员装备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建设成果已在我军饮食保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部分冷藏设备,如食品冷柜、冰箱等等,已经列装到基层。为部队完成平时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发挥了巨大贡献。此外,部分处于山区、孤岛的小、散、远单位由于交通不畅,建立了较大规模的食品冷库,可在无法得到补给的情况下,保证官兵在一段时间内吃到健康、营养、新鲜的食物。但是,由于整体经费不足,我军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冷链装备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我军食品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总体数量偏低,难以满足较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二、设施装备不配套,自动化程度不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及包装技术落后,造成了“有冷无链”现象;三、虽然部分食品低温贮藏及运输装备已经应用于部队,但由于缺乏食品冷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用人员对食品低温装备的操作随意性较大,破坏了冷链全过程的连贯性,容易造成“脱链”现象,给部队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利因素。

三、我军冷链物流建设与发展对策

建立完善的军队食品冷链管理体系,单独依靠部队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政府、军队、行业组织以及地方企业的通过力合作才能实现。我军应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军饮食保障实际的食品冷链建设之路。

1.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军队食品冷链监管力度

食品冷链物流的正常运行,需要具有高度的监管和协调能力,我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食品冷链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强有力的军队食品冷链管理机构是确保我军冷链建设与发展处于正常的轨道的基础。应在总部军需部门下设专门的食品冷链建设与管理小组,负责制订我军食品冷链建设相关政策及指标体系;积极与地方食品供应商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沟通,制定鼓励措施,加强方向性指导;对全军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建设目标、发展步骤进行统一的规划,并在战时无法利用地方冷链企业力量时,全面调用全军冷链资源、集中冷链保障资源对作战部队进行饮食保障。

建立军队食品冷链管理监控系统。通过将先进的北斗定位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温度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在那些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食品质量的军队食品的冷链物流过程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或“实时”的通过北斗定位技术及温度传感功能的设备终端,结合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军队饮食管理平台,对军队易腐食品冷链的各个环节、各个贮藏环境进行动态的信息采集以及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军队易腐食品的全面、细致、实时的全过程监控管理,提高饮食保障质量。其次,将冷链食品的贮藏情况进行动态掌控,利用计算机系统定时记录,更新食品的保持期、库龄等信息,并依托军地一体化保障网络,公布需求,组织供应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建立军队食品冷链标准规范体系。应将军队食品冷链标准规范的制订纳入到我军军需及饮食标准化建设之中,并应与国家标准相兼容。在制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我国食品冷链发展的动态及标准化建设成果,并涵盖军队易腐食品及野战快餐原料的种类及质量要求,冷链硬件设施型号与配置、易腐食品储运温度与装备参数设定、野战快餐的低温储运要求、冷链各环节操作技术规范、冷链设施装备的保养与维护方法等等。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我军冷链技术与装备水平

高质量的食品冷链保障需要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军队易腐食品的冷链保障能力,就必须积极吸收先进的冷链技术和研发新型冷链保障装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开发多温层运输保障装备。多温层技术是针对易腐食品对低温环境需求各异的特点,在传统的冷藏设备内设置温度隔离层,从而在保障单元内实现不同食品需求的理想低温环境,从而最大程度的对易腐食品做到保营养、保口感、保水分、保质量。多温保障技术的研发和配备可以助力我军走向蓝海,同时又可以在地方冷链保障力量无法介入的区域内实现自我保障。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将多温层技术与我军现有保障装备进行结合。以避免重复建设与降低成本消耗。

开发新型包装材料。未来战争作战方式、打击手段多样,针对食品冷链的安全威胁也空前加大。因此在开发多温层运输保障装备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制。在包装新型材料研发过程中,首要强调包装材料的在温度上的隔绝性,在较小的环境中,以及较短时间内保持食品处于稳定的低温环境,避免在食品在装卸、倒运过程中食品温度环境产较大的波动。其次,要强调包装材料的物理隔绝性,未来战争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在战场上的使用,给军队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据此,应根据未来作战特点,开发具有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包装材料,有效防止细菌、毒剂液滴及有毒蒸气的侵入。

3.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军队食品冷链多边共赢

于目前我军冷链运输仍处于近似空白的状态,如果单纯依靠自己力量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投入及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也会在无形中消耗人力资源。地方通过近二十年建设,目前已具备了较大规模的冷链保障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拥有冷藏库接近2万个,总容量约为880万吨;符合冷藏技术指标的冷藏车保有量约为2万辆;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冷藏船吨位10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4。然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分布并不均衡,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保障力量比较集中,设施设备较为先进,具有相当规模的冷链保障能力。这无疑是对我国军事战略向海洋转移的一个利好消息。但如果将地方冷链力量分布与我军未来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区域进行重叠,可以发现在我国的西部、北部的地方冷链保障力量并不发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仍具有散、小、乱、弱的局面,难以通过第三方外包的形式解决我军的冷链保障需求。据此,本文认为无论是部队还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应抓紧这一契机。部队通过借助地方力量,在保障易腐食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冷链保障效能;地方企业则在部队的规划和扶持下进行兼并和重组,将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科学的准入制度。科学的准入制度是实现第三方冷链物流外包的保证。应积极参考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地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制度,对于承包企业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科学、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进入门槛。安全、高质量的食品冷链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行业监管。我军应借助现代的检测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对军队及地方各个单元的冷链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直接追溯相关单位及个人,实现易腐食品从初级生产至最终食用的全过程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抽调军队及地方企业人员实现共同监管,对于违反操作规范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问责制度。情节严重者取消准入资质。

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查之后,对于严格落实操作规范的企业,可以根据我军的具体需求与地方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制定相对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战略共赢。

充分利用地方教育与培养资源。只有在军队食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和位置都有切合实际需求的食品冷链物流建设人才,才能保证军队食品冷链建设的正常发展。军队食品冷链物流与一般物流行业在人才要求上有所不同,从事该业务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除了基本的物流操作和管理技巧外,还需要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冷藏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军队食品冷链人才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宣传教育、知识普及的方式进行培养。而应发挥地方培训机构、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为部队提供军队食品冷链物流工作相关的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军队食品冷链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水平,节省体系内培训经费,实现多渠道军队食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则刚.信息化开启冷链物流产业新蓝海[J].粮食流通技术,2012(6):1-5

篇7

引言

随着现代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储存适量的熟食(或速冻)物品用来节省用餐时间,以适应节奏的变化。这也使得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使速冻食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食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认识。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的食品冷链起步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诞生了我国食品冷链的雏形。30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易腐类食品年产量差距都相当明显。资料显示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冷链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至少750亿人民币。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同时,由于欠缺专业冷链知识及配套措施而盲目跟进,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2.2与食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

目前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主要依靠的法规标准是1988年颁布的《速冻食品技术规程》和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食品冷藏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在冷藏标准制定上的滞后是整个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因素,在监管上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我国有相当多的一批食品物流企业无法经营。

2.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我国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2.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及技术陈旧落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3. 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3.1加强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我国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3.2制定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质量

针对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制定以GAP、GVP、GMP、HACCP、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3.3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将催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3.4提高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技术水平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要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速冻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已迫在眉睫,论文探讨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对能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Masahiro Saito,Masayuki Sato,Katsuhiro

Sawada.Variation of flame shape and soot emission by applyin g electric field[J].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2010, (4): 10~15.

[2] 顾茜姣,苗艳芳.食品冷链的发展方向[J].制冷技术.2010,(3):23~24.

[3] 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5):37~39.

篇8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048-02

1 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冷藏食品供应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货物需求的20%-30%,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5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据丹麦丹佛斯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年产值有望在现在的13.5亿美元基础上每年增加15%-25%。

2 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些冷藏食品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跑长途运输时会在半途关闭致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等接近目的地时再调整到客户要求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食品质量已经出现问题,但由于尚未影响到外观及气味,很难被察觉到。冷链环节的温度不稳定,引发食品的微生物变化,尽管有时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只在化验时才会显示出来,但严格来说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2)硬件设施不理想,导致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 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3)冷藏食品供应链硬件设施不理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保有量为3万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同时,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立方米,也显示出不足。

(4)冷藏食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缺乏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的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5)一刀切的交通管制阻碍冷藏食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和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尤其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毕竟,对于载货能力一样的车辆而言,冷藏车的运输成本比普通车辆高出很多,而冷藏车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也比普通运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3 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同时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3)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5)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因素之一。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与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6)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指出其中在硬件设施、宏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多式联运等措施来加强和改善我国冷链物流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王曦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上海)秘书长

吴箐 通用磨坊品控部负责人

谢 晶 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

高海东 上海宏泉丽笙酒店采购经理

江 新 麦德龙中国质量部总经理

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冷链物流正成为一种社会热潮。2011年1月13日,“冷链管理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上海制冷学会、上海市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权威专家以及麦德龙与双汇的公司代表就“国外冷链物流发展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启示及借鉴意义”以及“如何打造全程新鲜、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等课题进行了探讨。

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可是我国食品冷藏链这一环节常被忽视。根据我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20%的果蔬的浪费,损失的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另据了解,全国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均以传统的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进行操作。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服务的质量、运输的质量、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务商、成本高、运输和储存的基础设施不足等。

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谢晶教授介绍,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冷链技术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在谈到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个问题时,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王曦秘书长介绍,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如今,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大约在10%。如果冷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将显著地减少食品和其他资源的损失。

谢晶教授解释,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标准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但这些政策及标准更多地关注冷链物流以外的其他方面,如产品的产地、卫生问题等,对冷链运作本身的关注还不够,并且缺乏强制执行的力度。因此,是否严格执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冷链标准,基本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消费者的态度。

篇10

[7]王寿全.福建省果蔬物流系统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州大学,2008.

[8]杨芳,李梅芳.中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J].学理论,2011(22):89-91.

[9]张雪莉,韩茜,张欣,贾立平.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136-3137.

[10][1]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1]赵芳妮.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2]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13]于怀智.山东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4]王赫男.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