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1 09:07:1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1

胸痛是常见急诊症状之一,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时的确能反映出疾病的特征,但有时与病情并不完全成正相关。有的胸痛发生后不久即可猝死,有的胸痛对健康却无关紧要,病因不一,预后悬殊很大。入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多为急性,疼痛较剧,程度表现很重,预后可能极差。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以来,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经及时的处理,皆改善了预后,部分患者节约了费用,减少了不必要医疗资源浪费,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78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心包炎2例,肺炎4例,支气管炎2例,肺栓塞1例,气胸4例,液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带状疱疹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4例,其他2例。

2 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护士是第一位接待者,对胸痛一旦明确诊断的高危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情得以缓解,对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2.1 注意观察临床表现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是否痛苦、淡漠、自然,难以忍受还是尚能忍受,面色苍白、有无大汗;明确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及持续的时间,左侧、右侧、胸骨中后端、后背痛,疼痛呈压迫性、烧灼感、针刺样、波动性,程度是否剧烈,持续时间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持续不缓解;有无皮肤损害、异常隆起;疼痛部位可否扪及、有无固定压痛点;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或使用镇痛类药物疼痛是否缓解。同时,要做好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的监测,观察是否正常[1]。以上所有情况并及时报告诊视医师,以帮助及时明确诊断,以利治疗,改善预后。

2.2 高危患者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中患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属高危患者,有猝死可能,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初步诊断系此类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以随时需要投用急救药物。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血压过低或循环差者,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以便准确观察循环情况。同时予以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也利于缓解疼痛,稳定患者情绪。①经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影像学、D二聚体及联系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史等检查后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肺栓塞患者,如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即可遵医嘱在急诊室予以溶栓,因血栓形成的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凝血愈硬,越难被溶栓剂溶解。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2];溶栓前还要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型,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血,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中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注意有无再灌注后的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抽血查心肌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3]。溶栓结束后观察病情稳定,可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本病例有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室予以溶栓治疗后转入病房,效果明显;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危险度高,需特别引起重视[4]。急性胸痛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呈撕裂样,且向肩背部、腹部放射,测双上肢、下肢血压及脉搏不等,结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立。立即遵医嘱予以硝酸酯类药物降血压,并密切监护血压;同时予以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并密切监护心室率;另外,积极配合床边心电图、床旁超声、床边胸片及护送至影像科行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等,病情趋于稳定后转血管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本组有1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诊室予以积极降血压后病情平稳,后转血管外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③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亦属高危患者,如发病急亦可危及生命。一旦明确诊断可立即在急诊室行胸腔穿刺,引流气体、液体,缓解肺压迫症状,降低纵膈摆动风险,可以挽救生命。本组2例大量气胸、1例胸腔积液在急诊室直接穿刺,缓解了病情。

2.3 一般患者护理措施 对于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少量心包积液、肺炎、支气管炎、少量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等,在遵医嘱积极对症镇痛治疗的同时协助医师稳定患者情绪,部分对心血管急症有恐惧心理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更要及时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但是有报道以胸腔积液作为第一表现而就诊的肺栓塞患者[5],需注意鉴别。

3 心理护理

所有入急诊室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都要予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细致观察病情,技术操作娴熟,态度要和蔼、耐心,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患者,同情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强治愈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高危的急性胸痛患者,心理护理更是尤其重要,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4 体会

急性胸痛是急诊室常见急症之一,其病因繁多。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等;呼吸系统急症:如肺炎、支气管炎、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等[6];消化系统急症:如食管破裂、食管炎等;以及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外伤性的胸痛,对于外伤性胸痛我们没有选择。

我们对不同的病情患者给予了不同的护理。首先,对病情高危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急救的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思想顾虑,积极地配合治疗;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认真的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以免误诊。其次,对疼痛表现很明显而病情确实非高危的明确诊断患者,分别给子不同的处埋,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对于非器质性胸痛患者首先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关心、爱护他们,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只要将心身护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试用版).学苑出版社,2001:6972.

[2]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

[3] 李玫,康晓梅.胸痛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3435.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2

【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52 例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多个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属于世界性疾病,这类患者又多伴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等,因而高血压患者应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通过国外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效果非常显著[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实施至关重要。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3 例为男性,43 例为女性;年龄在33~70 岁之间,平均为(54.23±2.3)岁;病程为1~26 年,平均为(11.2±2.1)年;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2 高血压诊断标准通过台式血压计由专业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间间隔1 分钟,连续测量两次,每项高血压诊断数据和分级标准以指南为准,最终将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 作为诊断高血压的界限值。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评估,进而制定相关的资料方法[2]。

(2)及时监测,定期随访。提升对患者血压监测的力度,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宣传的知识,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度,促进疾病的康复速度。

(4)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但要治疗身体所患的疾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加快疾病的愈合。

(5)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4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的心理、血压下降、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均数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社区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要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进行高血压患者护理力度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患者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也无法对近期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局限等等,这不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4]。根据上述的问题,需要制定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例如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优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病情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增加医务人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就诊患者合理安排,掌握好治疗、诊断、会诊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工作,因而要实施教育课程,但是社区中大部分人群为老年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而,其对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多,有些事情不注意也会加重病情。

(3)提升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性。高血压患者因长时间被疾病所困扰,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疾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疾病做到可防可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爽, 刘俊英, 张计兰.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1,20(15):542-543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3

1 前言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4

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心率比术前快,血压也明显升高;研究组术后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结论:对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应激性反应。

关键词:急诊科 清创缝合术 心理护理 应激性反应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7-01

应激性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由机体受内外环境因素刺激引起。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发生应激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伤口疼痛、心理压力、缺乏对手术情况与手术效果的理解等[1]。及时对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起到稳定情绪作用,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应激性反应。本文选取90例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实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性反应的效果,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治疗的90例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14~69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14~69岁;对照组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15~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常规手术护理加以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对患者治疗认知与错误认知进行了解,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同时给予正面指导和心理安慰,使其树立治疗信心。②护士用温和的态度鼓励支持患者,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同时,向患者讲述其具体病情与采取的治疗方式和具有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任度,有效减轻其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2]。③引导患者逐渐放松心理压力与心情,使其转移注意力,积极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对比。术前,研究组心率为79±7,血压为118±10mmHg,对照组心率为78±9,血压为120±8mmHg,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心率为78±9,血压为119±10mmHg,对照组心率为92±15,血压为137±12mmHg,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比。研究组术中与术后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3 讨论

对于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而言,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均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急诊科清创缝合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措施,患者术中神志清醒,因此会产生担忧手术是否成功、术后是否有后遗症等复杂心理,这些心理极易产生应激性反应[4]。患者遭受重病、各类创伤时,极易出现应激性反应,在应激状态下,患者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会不断增加,体内应激激素水平不断提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会加重患者病情[5]。及时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激性反应的出现。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加强患者对疾病病情、预后等的认识,对于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的采取措施进行缓解,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心理应对能力,还能帮助其树立治疗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保证手术效率和质量。

总之,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安慰、劝导患者心理,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比较稳定,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对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心率、血压,降低应激性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魏佑秀.急诊清创缝合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01):155-157

[2] 张红鹰,唐玉平.急诊外伤清创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73-7074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5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常因不能准确判断病情而延误救治,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是救治的重要方法。我们对比研究了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总结出了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女21例,男31例;年龄在17~48岁,平均(29.1±2.4)岁;交通事故伤41例,锐器扎伤15例,爆炸伤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血,行抽血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要求护士在护理诊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病情,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实施目的性的护理。比如血氧饱和度过低时要预防性保持呼吸道畅通,血压降低时要密切注意引流液的变化等。具体如下:

1.2.1急救原则 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救治原则。如果患者为单纯性腹部外伤,应积极处理外伤伤口;如果患者为不明确的内脏破损,则要进行观察并积极做出诊断,在诊断明确后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患者是高度怀疑或诊断明确的腹部脏器破损,则要及时进行手术救治,探查受伤部位,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修补治疗;如果患者腹部积液过多,则要采用引流的方法清除腹部积液。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注意预防发生休克,特别是失液性和失血性休克,保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1.2.2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患者有多种脏器损伤时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对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特别是窒息、大出血和心搏骤停者。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应积极补液、输血,同时保持患者血液循环系统通畅,防止再次发生大出血。补液和输血的患者,应尽量进行上肢静脉补充,以免补充液体发生渗漏[2]。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进行补液,对于血压急剧降低或休克的患者,一般腹部外伤患者补液要迅速,1h内补液量要超过1000ml,如果患者比较严重且休克时间较长,则要加大补液量和速度。腹部积液的患者,一般情况下行腹部穿刺取一些腹部积液来进行化验,对病情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2]。

1.2.3心理护理 因腹部外伤患者多为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患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容易造成焦虑和心理恐慌。表现为紧张急躁,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恐惧,促进医患关系,使患者诊断疾病和紧张急救井然有序地进行。

1.2.4术前护理 手术前应积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主要为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观察患者意识,防止发生休克。对其进行定期腹部体征检查,特别是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明确范围与程度。叮嘱患者禁饮食,以免病情加重,可给予胃肠减压,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补充水和营养,避免由于长时间禁食而发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要顺利进行,确定患者血型,准备充足血液,防止术中大出血,术前应留置胃管和导尿管。

1.2.5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胃肠道减压和禁食,患者意识清楚时采用半坐卧位,以便腹部积液的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患者恢复胃肠道蠕动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在护理期间特别是急诊观察期间,应尽量减少移动或搬动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适量镇静剂,防止因检查需要而过于频繁移动患者。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果。疗效判断:治愈:伤口完全愈合、症状消失;好转: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或伴有感染,一般情况改善;未愈:术后伤口未愈合,合并有血肿继发感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 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 P

3讨论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最常见的急症,经常发生多器官联合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3]。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做出报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急救治疗腹部外伤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腹部外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创伤严重,在急救现场时,诊断开放性腹部外伤并不困难,救治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血量,必要时抬高伤员的双下肢以增加静脉回心量。另外患者伤口处若有大网膜及肠管脱出,脱出的内脏要先用无菌纱布盖好,不要急于归纳,防止发生感染 [5]。并及时与院前急救120进行联系,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急诊科接诊后,应及时做好治疗准备工作,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果血压降低,则要重点观察患者瞳孔、神志及引流液的变化等;若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95%,则应保持呼吸道畅通,面对腹部外伤复杂的患者应做到临阵不慌,严谨地进行各项操作,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确保救治的可靠性。术前和术后应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避免因患者配合度较差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采取积极、鼓励、同情和细心的护理态度进行有效沟通,使医患关系得以良好建立。

综上所述,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救治过程时,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全程实施预见性综合护理,有利于配合医生救治,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锡候,赵景明.交通伤中腹内脏器损伤的危险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10,23(3):899.

[2]夏晴.多发性腹部外伤伴休克并发腹内高压的早期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1 7(9)3020.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6

作者单位:042500陕西省安泽县人民医院临床中,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被列为急诊常见的危急病症,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1]。在临床急救中,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赢得最佳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本文将回顾性分析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观察与治疗,探讨最佳急救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自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共收治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3±42)岁。诊断出血部位:基底叶43例、丘脑12例、小脑7例、脑干6例。发病诱因:喝酒或运动44例、睡眠休息21例、不明原因3例。发病时间:<1 h 61例,1~6 h 6例,6~24 h 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呕吐、眩晕、尿失禁、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等。

12方法医院在接到急诊电话或患者入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常规急救,询问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对患者迅速给予吸氧和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为防止呕吐物令患者窒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道的时候,应选用管径较大的静脉,使用留置套管针,使药物最快速度被输入。对于收缩压高的患者,应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进行降压,使舒张压控制在100 mm Hg以上。对于昏迷患者,要检查孔、呼吸、血压、脉搏的情况。如果瞳孔忽大忽小或不等大,显示患者意识已发生障碍;如果对光反应迟钝,显示患者颅内压过大,由此需要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进行及时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脑水肿,以此保护脑细胞。为防止患者因呕吐物填充口腔,使呼吸困难导致窒息的情况发生,需要尽快清除口鼻和咽部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抽搐及牙关紧闭的患者,需要采用开口器,再给予氧气支持。对心跳骤停患者,需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心脑肺复苏急救。在科室运输过程中,保持患者平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2结果

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急救处理,采用手术治疗57例,保守治疗11例。治愈15例(占221%),好转49例(占721%),死亡4例(占59%)。经过治疗存活率为941%,死亡率为59%。急救前后指标比较详见表1。

表1急救前后效果统计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肿面积(cm2)血肿体积(ml)急救前634±344459±268459±247急救后344±156084±085249±158注:P

3讨论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是一种血管壁病变,血压急骤上升,致使脑血管破裂出血,此症发病急且具有高致死的特点,为此在急救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发病1~4 h内病情会严重恶化,需要在这段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检查患者生命特征,诊断病情发展情况,迅速稳定患者血压和呼吸功能,赢得治疗的宝贵时间,以此提高存活率和预后效果[2]。

在控制血压的时候,如果血压过低会加重患者脑水肿,血压过高则会加重脑出血。由此,在抢救过程中,应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防止引起脑梗死,必要的时候,需要及早应用脱水剂。如果出现脑疝或瞳孔扩大,应及时采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3]。

由于很多患者病发于院外,为此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抢救,处理后迅速运往医院,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头部固定,尽量避免患者头部摆动,并尽量保持救护车开得平稳,并且对患者给予氧气和静脉通道支持,实施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与此同时,医院急诊科要提前做好诊断治疗准备[4]。

总之,在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中,从出诊、接诊到急救结束,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急救的成功与否,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诊断水平,并给予积极地有效的急救措施,为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

参考文献

[1]张萍,李冬梅,霍素云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8):891.

[2]张陇平,左明武,高振辉,等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临床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494.

[3]李金彩,李中秋,陈兵勋,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后脑出血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8):85585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7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71

多发性创伤是指患者在某种致伤因素的影响下, 导致两个及以上部位出现严重损伤的情况, 多发性创伤由于伤情变化极快, 其死亡率较高, 而且及时得到抢救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因此, 对多发性创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为重要。因此, 本文选择了本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研究, 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创伤。创伤原因:13例为重物砸伤, 49例为车祸受伤, 斗殴创伤12例, 坠落受伤6例。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38.7±10.2)岁。

1. 2 急救和护理措施

1. 2. 1 准确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院后,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 对于意识尚清楚的患者, 可以采用口头询问的方式, 了解患者的伤情, 同时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对于意识已经不清醒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意识水平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患者的创伤程度。通过对患者伤情的初步评估, 排除休克、呼吸道梗阻以及大出血等致命现象, 准确判断患者的致命伤, 并及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 避免伤情加重[1]。

1. 2. 2 实施VIPCO急救程序 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通常会使用到VIPCO急救程序, VIPCO急救程序的具体措施如下。

1. 2. 2. 1 “V”即通气, 就是通过给氧、清除异物、气管切开插管等方式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以免患者由于缺氧出现窒息的情况。因此, 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患者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等清除干净, 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入院后使用面罩加压给氧, 舌后坠患者应对其进行纠正并给予口腔导管,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做好各项呼吸道护理工作。

1. 2. 2. 2 “I”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为保障患者输血和输液需要, 应给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选择合适的部位建立静脉通道, 优先选择肘静脉和颈静脉, 尽量不要选择伤肢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液体复苏时应坚持“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稳定患者的血压。

1. 2. 2. 3 “P”即心肺脑复苏, 如果患者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 出现呼吸和心脏骤停的情况, 应及时给患者行心肺复苏, 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在必要时可以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 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2. 2. 4 “C”代表出血控制, 如果患者有明显性出血的情况, 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包扎和止血处理。采用指压法给患者进行止血, 并及时使用敷料进行包扎, 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控制应遵循“一压二捏三上钳四吻合”的原则, 在二捏后, 应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补液, 避免患者休克[2]。

1. 2. 2. 5 “O”表示手术治疗, 即对于情况比较危急, 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避免发生意外。

1. 2. 3 置管处理 在给患者导尿的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损伤。对于存在血气胸的患者应实施胸腔闭式引流, 观察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等变化情况, 情况严重时可以进行剖胸处理, 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 2. 4 心理护理 多发性创伤患者大多为意外导致, 加之病情较重, 患者缺乏思想准备, 在入院后一时间难以接受, 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拒绝救治的情况, 耽误治疗时间和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耐心与患者交流,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通过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 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2 结果

80例患者中, 75例成功救治, 救治成功率为93.75%。死亡5例, 其中3例于术前死亡, 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通常较严重, 而且伤情变化快, 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医护人员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护能力非常重要[3]。急诊救护的过程中, 首先应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判断, 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处理, 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防止遗漏伤情,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多发性创伤患者有3个死亡高峰期:①在遭受创伤的数分钟内;②在受伤数分钟到数小时内;③在患者受伤后的数周内[4, 5]。除此之外, 患者伴有其他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休克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 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救治, 应及早、快速、准确。本研究中, 通过给予患者伤情评估、VIPCO急救程序、置管处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急救措施, 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 及时处理致命伤, 通过执行VIPCO急救程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进行通气、止血和心肺复苏等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 使其配合临床救治, 本研究结果发现, 80例患者中, 75例成功救治, 救治成功率为93.75%, 未救治成功的5例患者中, 3例在术前死亡, 2例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较高, 但是还应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急诊救护水平,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急诊护理技术, 在患者入院后能够对伤情进行准确评估, 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 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黄养能, 顾兴生, 王侃, 等.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62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1):158-160.

[2] 王载宇. 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 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10):32.

[3] 黄稳胜. 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5):85-8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停经9个月,头昏,全身浮肿月余,伴腹痛,气短1天。在当地医院按妊娠贫血治疗,输同型血1500ml抗炎对症。下午腹痛,心慌气短,头昏不适,急诊收住院。

查体:T 36℃,P 90次/分,R25次/分,BP 8/4KPA。面色苍白,重度失血貌,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隆起,浮肿 (+++),肝脾触诊不满意。

产科检查:富高38cm,腹围103cm,胎位LOA。无胎心。子宫硬如板状,压痛(+),B超提示“胎盘早剥,死胎。”

化验:WBC1.87×1012/L,HB5.5g,RBCl4.2×109/L。

2 病情特点

2.1 病历罕见,全身状况极差,因重度贫血,术后易合并症,护理难度大。

2.2 手术过程复杂,术中见腹直肌,腹膜前均呈紫黑色瘀血斑,部分坏死,并行下段剖富产术取一男死婴,由于腹膜外及腹肌之间广泛出血坏死伴血肿,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顺利。

2.3 妊娠贫血严重,易引起继发感染。

3 护理计划的设计及应用

3.1 现存性护理

3.1.1 护理诊断:缺乏知识与文化水平有关

护理措施:(1)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的有关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2)多与患者交谈建立相互信任,介绍治疗计划,使之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3.1.2 护理诊断:恐惧与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讲明手后反应及要求配合事项;(2)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取得家属密切配合。

3.1.3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1)给予静脉输血、输液、氨基酸等高营养物质;(2)术后恢复期,加强营养饮食、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肉汤、绿叶蔬菜;(3)免糖、免奶、流食以防产气过多,少量多餐辛流食、促进肠蠕动。

3.1.4 护理诊断:引流不畅或脱落与伤口引流有关

护理措施:(1)确保引流管能畅,为预防有血块堵塞,每2h用双手挤压胶管,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冲洗;(2)引流管放置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3)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准确记录病人的全身情况。(4)术后48tbD寸拔除尿管,腹壁引流管24小时不超过10ml可拔除,腹腔内引流管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

3.1.5 护理诊断:伤口感染与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有无渗血及渗液;(2)给予切口更换无菌敷料1次/d;(3)严格观察体温变化,测体温4次/d;(4)保持病室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2次/d、40min/次;(5)静点高效抗生素,0.9%盐水500ml加先锋5.01次/d,西力欣1.5g加入50%葡萄糖静推2次/d,甲硝唑200ml静点;(6)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

3.1.6 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取舒适卧位,硬外6h后取半卧位;(2)术后24n内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度冷丁50mg,安定10mg必要时肌注;(3)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勿过多打扰病人;(4)及时系腹带,包扎松紧适宜,减轻伤口张力;(5)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3.2 可预见性的护理

3.2.1 护理诊断:有出血的可能与有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术后6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测量BP、P、R1次/15—30min,6h后1-2h测量一次;(2)做好生活护理各项指标、数据准确。认真床头交接患者的治疗,病情及护理内容;(3)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4)操作时动作稳、准、轻。

3.2.2 护理诊断: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裙,更换床单1次/d;(2)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h翻身一次;(3)加强病房巡视,病情允许时,鼓励早日离床活动,促进康复。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9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共收治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247例,其中男162例,女85例,年龄17~84岁,平均(58.1±40.9)岁。致伤原因:车祸109例,刀砍伤57例,意外摔伤43例,机器绞伤17例,其它原因21例;致伤类别:胸部损伤32例,腹部损伤49例,四肢损伤(单处或多处)51例,骨盆伤12例,颅脑外伤40例,复合伤47例,其它类别16例。

1.2休克分组

根据患者的脉压、失血量、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以及主要症状等参考标准对就诊患者休克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为4组:休克前期35例,轻度休克90例,中度休克82例,重度休克40例。

1.3急救开始时间分组

根据患者创伤后开始急救的时间,分别以30分钟以内、30~60分钟、60~90分钟以及超过90分钟为时间段,分为4组。

2方法

2.1院前急救

做好急诊出诊护理准备,到达现场后立即对创伤患者进行伤情判断,快速将患者脱离致伤区。本组病例中,有45例伴有脊柱损伤,搬运时给予颈托固定颈椎,3~4个人同时搬运;对59例患者疼痛难忍患者,判断无明显颅脑损伤及呼吸困难,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缓解;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其中21例选择了现场给予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吸氧治疗(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所有患者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靠近心脏的大血管,积极抗休克治疗;最短时间内紧急护送,运输过程中护士详细记录急救护理过程和生命体征的情况,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配备呼吸机、监护仪、吸痰机、微量注射泵等设备,必要时通知B超室、手术室做好准备)。

2.2院内急救

2.2.1做好急诊护理措施

迅速判断出血部位,快速给予姑息性止血措施。本组病例中,明显外源性出血患者184例,给予止血带、无菌敷料填塞、加压包扎等措施止血;对怀疑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实质脏器或空腔脏器破裂出血的63例患者,立即给予早期的腹部穿刺或诊断性腹腔冲洗,55例经床旁B超或手术确诊;休克患者的补液措施,通过院前建立的2条以上静脉通道,以平衡液为主,先晶体(如林格液)后胶体(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静脉抽血,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备血,其中142例均给予了400ml以上的输血治疗;37例患者血压低于80/40mmHg,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提升血压;44例患者伴有明显感染,抗休克的同时给予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每15min记录一次。

2.2.2做好术前准备

本组有93例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护士术前做好患者导尿、留置导管,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术前用药皮试,做好备皮、交叉配血等,为手术抢得时间。

2.2.3做好院内转运

患者经过急救处理,认真区分需要手术、检查或专科科室治疗的患者,做好转运准备;转运前检查各种管路连接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转运风险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签订知情同意书;通知相关科室(专科科室、手术科室、检查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开通绿色通道,携带必备的急救设施和监护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2.3临床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急诊病情变化情况分为:(1)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2)无变化: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3)恶化:心率增加或停止,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或停止等生命体征明显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好转率=好转人数/单组别总人数*100%。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不同休克程度

患者的病情转归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病情转归不同,好转度与休克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3.2不同急救开始时间

患者的病情转归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始的急救时间不同,抢救时间与好转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4讨论

严重创伤的发病因素和致伤原因复杂,其特点是伤情复杂,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救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必须依照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诊救护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在现场和医院急救过程中,抓主要矛盾,对提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4.1病情判断是必要前提

根据创伤患者的脉压、失血量估计、休克指数(P/SBP)以及主要症状将患者分为休克前期、轻度休克、中度休克、重度休克。本组研究结果发现,休克早期患者病情较轻,好转率达100%,其余不同程度休克好转率比较,中度休克和重度休克好转率明显下降,重度休克患者好转率最低仅达到75.00%;因此,急诊救护过程中,认真做好病情判断是护理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2现场急救是关键环节

现场急救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后“黄金lh”内,如果患者的出血被控制和合理处置,预防窒息的发生即可减少早期患者死亡的风险。院前急救的速度和效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首要环节。本研究中院前急救,采取“先救命,后诊断治病”的方式进行抗休克救治,在现场急救中立即给予伤情判断、包扎止血、静脉输液、紧急护送等救护措施,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院内治疗争取了时间。本文结果发现,创伤患者在30min内开展急救的25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由于多发性复合伤导致重度休克,急救后患者病情虽未明显好转,但亦无明显恶化,后经手术及后续治疗病情慢慢恢复;在30~60min开始急救护理措施的患者,好转率为95.65%,60~90min的好转率(83.64%)已经明显下降,90min以后开始急救的好转率最低,仅为65.52%。现场急救的时间对于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好转率有重大意义。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10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HT)与2型糖尿病的人群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而且同时罹患两种疾病的人群也在增加[1]。由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受到临床关注的一种并发症。已有研究证实HT和DN能互为诱发因素,同时罹患HT和DN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因此本研究通过给予3级HT合并DN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84例3级HT合并DN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6.4±8.3)岁。入选标准:①符合ADA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③临床表现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蛋白尿、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双下肢水肿等。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肾病及其他原因致使肾病;②严重心、肺、脑、肝等脏器功能不全。

2临床疗效评估指标

记录3级HT合并DN患者入院时以及经过疗程治疗后的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并比较。

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并计算脑卒中、血液透析、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针对性护理措施

3.1适宜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现代护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以往护理重点在患者躯体状态,而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环境关注较少。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地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并配合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加强对患者有关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知识宣讲,让患者明白疾病的诊治过程,对预后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互动,消除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精神,这样对减轻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有主要作用。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周围人群具备更多的高血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3.2正确应用胰岛素DN的治疗及病情控制关键在于尽可能迅速纠正高血糖,使血糖水平达标,国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

3.3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确保血压及血糖水平长期达标是改善3级HT合并DN患者的预后保证,而血压及血糖水平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正确、定期监测血压及血糖。掌握正确血压测量姿势是血压检测中极为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指导。检测血糖方法大多采用末梢血检测方法,因此要指导患者采血时注意无菌原则,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

3.4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正确生活方式不仅是高血压患者的要求,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及家属相配合,根据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科学、个体化、能满足身体健康需求的饮食安排。由于过多摄入钠盐会增加血压和肾脏负荷,因此3级HT合并DN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钠盐,控制在每日3g以内。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注意体重控制,防止体重过快增加[3-4]。

4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及血糖均控制良好,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

5讨论

临床已证实,糖尿病肾病(DN)由于会增加患者的循环容量,因此能上调血压水平,尤以舒张压为主;而高血压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显著促进DN的发展,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DN与HT是互为因果的关系[5]。3级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肾病均是内科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状态,都有病程长,并发疾病多等特点,因此不仅要给予充分的临床治疗,而且也要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我院护理人员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适宜心理及社会支持、正确应用胰岛素、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使3级HT合并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预后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红丁.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148-149.

[2]钱立荣.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