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治疗综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9:02

高血压治疗综述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1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神经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有关,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膳食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 因人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瘀点、瘀斑,舌胖大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目前对一些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显然不够,需西医因人而异,进行非药物或降压药物的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因人与辨证相结合。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综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为中医的辨证分型、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这些征象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 近年来临床发现痰湿壅盛者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者次之,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显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能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的优势。

4 结果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237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82-01

1990年严季澜对建国4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佘延芬等对1991~2000年10年间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刘锦等报道了2001~2007年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但以上文献均未归纳国内外应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方面的研究成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着重总结国内外针刺对该病的降压疗效的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和远期

降压疗效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针刺降压疗效评价目前仍存在分歧。自1975年Tam K C等发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的小型临床报道以来,大量文献报道支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或相当于药物疗法),但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不确切(其疗效低于药物疗法)。

(一)针刺近期降压疗效优于药物疗法Tam KC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0 d,疗程之间间隔3~5 d。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疗程之间以及治疗后1个星期的血压。结果显示,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高血压相关症状消失,平均收缩压降低30 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10 mmHg。

陈邦国等取双侧风池穴,用指切法进针,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约0.8~1寸,进针得气后捻转法行针1~3 min,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与口服西药倍他乐克相比较,结果针刺和口服倍他乐克均可降低患者的血压,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67%)。卫彦等报道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取人迎穴(在平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动脉搏动处),并与口服卡托普利组比较,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86.84%,优于西药组的64.10%。万文俊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西药尼卡地平组。电针组取双侧曲池,针尖与局部皮肤呈90°角直刺入25~30 mm,得气后连接在治疗仪上,刺激强度12 mA,频率20 Hz,留针1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5 d。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降低舒张压方面,电针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3

我国高血压目前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则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的特点。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顺从性,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当务之急。由于医务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现在西医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但是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首诊后所服用的药物价位都比较高,长期服用经济负担比较重。且不良反应较大,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患者自行停药或不合理用药,顺从性低,对于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低收入家庭占较大比例的我国而言,负担沉重。同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悠久历史,经验相当丰富,用中医药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同时对面赤、耳鸣、口苦、便秘等症状能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价廉效优。值得在社区中推广运用。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综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尤为适合我国国情。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4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018-03

Remedial headway of morderate and severe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HANG Fang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Nanning 530001,China)

[Abstract]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HI)is a familiar complication in obstetrics.Severe PHI is very harmful to mother and baby,i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pregnant woman and perinatal baby.The remedial principle of PHI is pspasmolysis,decompression,sedation,stopping pregnancy and so on. Progresses in various treatments were summed up in this paper so thatclinical medication could be guided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Key words] PHI;Pspasmolysis;Decompression

妊娠20周后发生的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候群,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简称妊高征,它是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原则是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利尿,适时终止妊娠。本文就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解痉治疗

妊高征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中、重妊高征首要的治疗是解痉,硫酸镁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首选药物,有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作用。硫酸镁的解痉机制是:(1)镁离子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2)镁离子可使血管内皮合成前列环素增多,解除小动脉痉挛,血压下降;(3)镁依赖的三磷酸腺苷酶恢复功能,有利于钠泵的运转,达到消除水肿,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制止抽搐的目的,通过改善镁代谢异常状态,纠正其基本病理改变,达到治疗的目的[2]。硫酸镁的用法和用量:25%硫酸镁20 ml加5%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20 min注完(因妊娠期孕妇血液高凝,故勿用高渗糖)。硫酸镁60 ml(即15 g镁)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点滴,以1~1.5 g/h的速度滴完,夜间用药为25%硫酸镁20 ml(5 g)肌注作维持量至晨八点,总量为25 g,镁离子的有效血液浓度为3~7 mmol/L,超过于7 mmol/L将出现呼吸减慢,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尿量减少等镁中毒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上述改变,立即停药,并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以解毒[3]。

2 镇静治疗

镇静适用于对硫酸镁有禁忌或疗效不明显者,这些药物可通过胎盘对新生儿有抑制作用,故接近分娩时应限制使用:(1)地西泮(安定)具有抗惊厥和较强的镇静作用,用法:2.5~5 mg/次,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10 mg肌注或静脉推注;(2)苯巴比妥作用与地西泮相似,用法为0.03~0.06 g/次, 每日3次口服,必要时用0.1 g肌注[4];(3)冬眠1号合剂(哌替啶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组成)冬眠合剂对神经系统有广泛抑制作用,有利于控制子痫抽搐,此外,还有解痉降压的作用。用法:冬眠合剂1/3量溶于2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推注,另2/3量溶于10%葡萄糖250~500 ml静脉滴注,应用此药时需要注意性低血压,观察血压下降情况,如血压下降过快,血压≤130/90 mmHg需停药[2]。

3降压治疗

在妊高征的治疗中,控制血压为一重要环节,降压治疗以不影响心排出量、肾血流量及胎盘灌注为原则。一般当舒张压≥13.3 kPa或者平均动脉压≥17.3~18.6 kPa时应考虑采用降压治疗以防脑血管意外[5]。

3.1肼屈嗪

又名肼苯哒嗪,一直被公认为控制子痫的降压首选药,是周围血管扩张剂,能扩张周围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血压,并能增加心排出量、肾血流量及子宫胎盘血流量[6]。用法:25~50 mg于5%葡萄糖500 ml静滴,舒张压控制在12~13.3 kPa为宜。

3.2硝苯地平

是钙离子拮抗剂,抑制钙离子内流,能松弛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其降压效果缓和,不降低心排量。用法:10 mg/d,4~6次/d,舌下含化,起效快。

3.3拉贝洛尔[7]

兼有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作用,其中β-受体阻滞作用较α-受体阻滞作用更强,静脉注射时二者的效能为4~16∶1,且在心率减慢的同时降压,心率降到一定程度后渐趋于平稳,无反跳现象,这一点不同于其他血管扩张药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α-受体阻滞作用能大幅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对重度高血压是一种理想药物。用法:在应用硫酸镁的基础上,在另一输液管用拉贝洛尔针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4 mg/min。

3.4硝酸甘油

主要是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动脉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房桂英等[8]报道了硝酸甘油和硫酸镁在妊高征治疗中的作用比较得知,两者均有降低胱抑素C与尿蛋白及降低胎儿胎盘血循环阻力的作用,但在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硝酸甘油明显优于硫酸镁,且副作用小,无药物中毒现象。用法: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5 μg/min开始,每5~10分钟增加5~10 μg,直到有效浓度为20~60 ug/min,因个体差异大,以平均动脉压下降15%为宜。每日滴注不超过12 h,疗程3~6 d。

3.5甲基多巴

为中枢性降压药,可兴奋血管中运动中枢的α-受体,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产生降压效果,多用于中、重度妊高征的治疗。用法:多从小剂量开始,250 mg/次,tid。

3.6盐酸乌拉地尔[9]

商品名优匹敌,可通过阻滞血管突触后α1受体和刺激中枢5-羟色胺-IA受体的双重机制而起降压作用。用法:首剂2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滴,初始速度为15 mg/h。依血压调节滴速,至血压130~150/90~100 mmHg后维持原剂量。

4扩容治疗

因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容量增加30%,加之妊高征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心脏负担过度,扩容应该谨慎从事,必须正确选择扩容剂,严格掌握扩容指征及禁忌。凡是心脏负担过重、肺水肿、视网膜水肿、全身性水肿或尿量少于25 ml/h者不能扩容。扩容的指征:红细胞压积35%,尿比重1.020,尿量≥30 ml/h,血黏度比值≥3.6,血浆黏度比值≥1.6。其中红细胞压积最为重要。常用的扩容剂有:人血白蛋白、血浆、全血及平衡液等。

5利尿治疗

利尿药不能视为常规用药,利尿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反而使血液进一步浓缩,血容量减少,增加心脏负担,电解质紊乱,利尿药仅限于全身性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的患者。用法:速尿20~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缓慢注射;20%甘露醇250 ml静脉点滴,20~30 min滴完,但须注意,应用上述药物利尿时,注意补钾,及时调整电解质紊乱。

6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薇华等[10],徐侠[11]均报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疗效,前者是用心痛定口服同时口服加减天麻钩藤饮联合治疗轻、中度妊高征取得较好疗效;后者是用硫酸镁解痉和美托洛尔降压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辨治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7中医中药治疗

妊娠高血综合征属于中医“子晕”、“子肿”、“子痫”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妊娠水肿是由于妊娠晚期,胎体增大阻碍母体气体下降,影响水液运行或脾肾衰惫,水液代谢失常,泛溢肌肤而成水肿,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热极生风而成高血压及子痫。气机阻滞,气血运行受阻,血瘀阻络故可见舌下静脉曲张等瘀血证[12]。依据疾病的辨证:(1)证以阴虚阳亢,上扰清窍的,以滋阴法为主,方用一贯煎加味[13];(2)证以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失眠多梦等以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益肾养血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14];(3)证以瘀血症状为主的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为主,方用活血化瘀方药加减。

8针炙治疗

魏江萍[15]的降压沟埋针治疗妊高征67例临床观察报道了降压沟埋针起到迅速降压的作用,即急则治其标,配合风池、足三里、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肾俞等穴,以补肝肾之阴,益水潜阳,以达到缓则治其本的功效。用法:以降压沟为主穴,作长期埋针,配合风池、足三里、太冲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适时终止妊娠

适时终止妊娠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终止妊娠是迄今为止唯一能从根本上治愈妊高征的方法[16]。终止妊娠的指征:(1)先兆子痫孕妇经积极治疗24~48 h无明显好转者;(2)先兆子痫孕妇,胎龄已超36周,经治疗好转者;(3)先兆子痫孕妇,胎龄不足36周,胎盘功能检查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而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已成熟者;(4)子痫控制后6~12 h的孕妇。终止妊娠的方式:宫颈条件成熟的可引产,重度妊高征以选择剖宫产为宜。

10总结和展望

妊高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因而在治疗方面也尚无重大性突破。目前各种治疗方案都是在以纠正其病理及生理为基础,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胎儿或新生儿并发症和死亡率;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诊断而采取相应的最佳治疗方案。由于妊高征尚不能做到完全预防其发病,因此,为减少妊高征的危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治疗手段,尤其是对孕妇各器脏功能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全面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加强产前保健工作,注意孕妇的营养与休息,使其不致于发展到严重阶段。

[参考文献]

[1]郭燕燕.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4.

[2]郭燕燕.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8.

[3]王爱华.中、重度妊高征的药物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2007,5(7):28-29.

[4]苏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5,18(5):880-882.

[5]冯欣,于洁,孙定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药房,2005,16(6):471-473.

[6]王淑玉.妇产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1.

[7]云航燕.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高血压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1-922.

[8]房桂英,张红真,周长浩,等.硝酸甘油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9):835-836.

[9]许玉姣,陈安,陈建明.乌拉地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3):16-18.

[10]王薇华,秦安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26.

[11]徐侠.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40-341.

[12]李春梅.活血化瘀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World Health Digest,2007,4(6):197-198.

[13]孙保华.一贯煎加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3,19(7):117.

[14]殷世美,薛洪喜.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5):321.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5

1.1 对象

在中心城区共4个区的26个街道中选择7个街道作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试点社区,并另选2个街道作为对照社区,上述9个街道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再在抽取的社区中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1.2.1 综合防治方法 ①社区动员,全人群干预: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开会动员、印发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广为宣传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和防治的认识。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筛查等,通过上述工作及早检出高血压病人,及早治疗。③随访管理:对各种形式检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重点病人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病情监测等,根据血压分级确定随访频度,并作好相应记录。

1.2.2 效果评价 现场调查: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干预前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前资料。干预2年后,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再次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后资料;并在未纳入干预的2个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对照资料。问卷调查由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担任,面对面询问,并作必要的体检。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高血压诊断标准:以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知晓的定义为调查对象知道以前被卫生专业人员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的定义为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控制的定义为通过治疗,血压降到收缩压(SBP)<140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

1.2.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专业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和清洗。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被调查人群进行的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等统计分析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先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和3组样本人群(干预前组、对照组、干预后组)的性别年龄构成,计算出“标化系数",然后以“标化系数"作为权重加权,在SPSS中统计出标化率,再进行χ2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社区基线调查6 558人,干预后调查5 890人,未纳入干预的社区调查2 013人;3组人群男女性别比分别为0.82:1、0.70:1和0.78:1;年龄均值分别为(52.7±10.67)岁、(55.1±10.85)岁和(54.9±10.85)岁。

2.2 高血压患病率

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人群分别为23.37%、23.99%、24.56%。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性别年龄合计,干预前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94%、54.22%、26.16%,干预后分别为85.88%、77.73%、53.99%。而同期对照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7.26%、69.49%、39.89%。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

分性别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男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男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但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表1)。

分年龄组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年龄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仅35~44岁、45~54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控制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且各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表2)。

表1被调查人群分性别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表2被调查人群分年龄组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

3 讨论

高血压及其带来的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社区为平台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危害是有效和经济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城市居民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试点,了解人群干预2年后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改善情况,评价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

研究显示,对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不管是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还是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说明社区综合防治对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进一步分析干预后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干预对女性组的效果不如男性组,对高年龄组的效果不如低年龄组。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尽管未纳入试点的社区没有开展试点所要求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工作,但各地开展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也涉及了高血压预防控制的内容,而妇女和老年人是易受益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人群),这可能是出现上述结果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本地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与那开宪、刘明春[3、4]等研究有相似之处,可能与本地较早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总之,本研究开展的城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措施,对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扩大覆盖范围。

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 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那开宪,黄中红,杨洪江,等.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79-380.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6

1.2方法

1.2.1对入组病例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并随访追踪观察,观察期限>1mo,因采取综合干预治疗,故未设对照组。

1.2.2综合干预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辩证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措施:(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方法,倡导患者遵循森田心理治疗的宗旨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指导患者学习应用应对紧张刺激,缓冲宣泄内心冲突,调节及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2)选用阿米替林、舒乐安定、心得安、安泰乐、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3)选用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西比灵、尼膜地平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4)必要时给予神经安定镇痛剂如泰必利等,对发作性剧痛者可小剂量应用痛痉宁。(5)对血压偏低、灌流不足、头昏偏重者适当给予补气、升压、活血的中药辅助调理。(6)疗程7~15d。

2结果

2.1疗效入组患者中完成1mo追踪观察403例。在403例中,经辩证综合干预治疗,306例(75.9%)完成1疗程治疗,头痛完全缓解,情绪、睡眠恢复正常。97例(24.1%)头痛仅部分减轻或缓解,后又复发,继续门诊治疗1~2疗程,症状逐渐消失或缓解。

2.2复诊患者的特征(1)个性方面刻板、僵化、不灵活,心理治疗内化能力较差;(2)焦虑情绪明显;(3)长期精神负担较重,难以摆脱烦恼或从事紧张性职业,如消防工作等。

3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生,遵循着紧张刺激-情绪反应-功能障碍这一发病机制过程。因此在治疗时应把心理和躯体看成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干预能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均证实了情绪因素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中的主导作用。美国头痛研究协会通过实验研究[1]发现:压抑敌意可导致头痛,而当压抑的敌对情绪得到宣泄时头痛即可缓解。述情障碍[2]是一种内心冲突剧烈、心理起伏大的形式,是极易导致头痛和心身疾病的原因之一。艾森克人格调查[3]也发现这类患者N分(情绪神经质分)普遍较高。郭述苏等[4]进行的偏头痛诱发因素及阻断试验发现,除女性月经期外,诱发因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精神刺激、疲劳、睡眠改变。这些都提示了情绪和精神因素在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

情绪的稳定性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血管舒缩功能,情绪变化还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升高,而这些神经递质均可以影响到血管的舒缩功能。此外,剧烈的情绪变化还可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降低机体的应激和调适机能。给予相应稳定血管神经功能的药物可以阻断头痛的发作,钙离子拮抗剂可稳定血管功能,降低血管收缩性,改善脑循环缺氧状态,阿米替林可调节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的血浆浓度,又兼有调节情绪的双重效应,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也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中间,存在一个可以调控的中介因素认知评价[2],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突破点,认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的强弱程度。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倡导人们以平静、坦然的态度去接纳各种社会现实,任其自然,不与之对抗,不苛求自己过高的心理期望值,尽量缩小主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尽量降低挫折感和心理失衡,能经常保持情绪和心境的轻松、自然、平静,这样就可以减轻心境的起伏及情绪反应程度。对于压抑愤怒情绪、述情障碍的患者,尽量引导其学会及时调整、疏泄,从而预防头痛发作。

本组结果显示,经综合干预多数患者痊愈或减轻。但对于部分血压偏低、大脑血液灌流不足的患者,若只调节情绪与血管功能,则可能因脑部血液灌流不足而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仍出现头昏、闷、痛等;若同时给予补气、升压、活血中药治疗,可消除因灌流不足引发的问题,获得更佳的效果。

部分患者就诊时头痛比较明显,若不及时缓解头痛则可能因此影响患者情绪,降低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短期适当给予止痛剂,可尽快解除患者痛苦,可增强心理调节的作用和信心,起到远近期效果相结合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从社会、心理、生化等多侧面综合施治,比生物模式和传统镇痛治疗模式疗效更佳、预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沙莲香,张小乔.人格的健康与治疗手册[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96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7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一组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神经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头痛,发生率较高。现代医学已证明,在它的致病因素中,以个性、情绪、精神因素为主。我们近年来对该病在采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调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神经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中,多数均伴有失眠、情绪紧张、烦躁、耳鸣、头昏等症状,部分患者血压偏低;性格多倾向拘谨,追求完美,好胜、急躁,自卑等。

1.2 方法

综合干预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辩证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措施:(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方法,倡导患者遵循森田心理治疗的宗旨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指导患者学习应用应对紧张刺激,缓冲宣泄内心冲突,调节及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2)选用阿米替林、舒乐安定、心得安、安泰乐、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3)选用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西比灵、尼膜地平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4)必要时给予神经安定镇痛剂如泰必利等,对发作性剧痛者可小剂量应用痛痉宁。(5)对血压偏低、灌流不足、头昏偏重者适当给予补气、升压、活血的中药辅助调理。(6)疗程7~15d。

2 结果

在100例中,经辩证综合干预治疗,70例(70%)完成1疗程治疗,头痛完全缓解,情绪、睡眠恢复正常。30例(30%)头痛仅部分减轻或缓解,后又复发,继续门诊治疗1~2疗程,症状逐渐消失或缓解。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生,遵循着紧张刺激-情绪反应-功能障碍这一发病机制过程。因此在治疗时应把心理和躯体看成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干预能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均证实了情绪因素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中的主导作用。美国头痛研究协会通过实验研究[1]发现:压抑敌意可导致头痛,而当压抑的敌对情绪得到宣泄时头痛即可缓解。述情障碍[2]是一种内心冲突剧烈、心理起伏大的形式,是极易导致头痛和心身疾病的原因之一。艾森克人格调查[3]也发现这类患者N分(情绪神经质分)普遍较高。郭述苏等[4]进行的偏头痛诱发因素及阻断试验发现,除女性月经期外,诱发因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精神刺激、疲劳、睡眠改变。这些都提示了情绪和精神因素在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

情绪的稳定性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血管舒缩功能,情绪变化还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升高,而这些神经递质均可以影响到血管的舒缩功能。此外,剧烈的情绪变化还可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降低机体的应激和调适机能。给予相应稳定血管神经功能的药物可以阻断头痛的发作,钙离子拮抗剂可稳定血管功能,降低血管收缩性,改善脑循环缺氧状态,阿米替林可调节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的血浆浓度,又兼有调节情绪的双重效应,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也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中间,存在一个可以调控的中介因素认知评价[2],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突破点,认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的强弱程度。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倡导人们以平静、坦然的态度去接纳各种社会现实,任其自然,不与之对抗,不苛求自己过高的心理期望值,尽量缩小主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尽量降低挫折感和心理失衡,能经常保持情绪和心境的轻松、自然、平静,这样就可以减轻心境的起伏及情绪反应程度。对于压抑愤怒情绪、述情障碍的患者,尽量引导其学会及时调整、疏泄,从而预防头痛发作。

本组结果显示,经综合干预多数患者痊愈或减轻。但对于部分血压偏低、大脑血液灌流不足的患者,若只调节情绪与血管功能,则可能因脑部血液灌流不足而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仍出现头昏、闷、痛等;若同时给予补气、升压、活血中药治疗,可消除因灌流不足引发的问题,获得更佳的效果。

部分患者就诊时头痛比较明显,若不及时缓解头痛则可能因此影响患者情绪,降低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短期适当给予止痛剂,可尽快解除患者痛苦,可增强心理调节的作用和信心,起到远近期效果相结合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从社会、心理、生化等多侧面综合施治,比生物模式和传统镇痛治疗模式疗效更佳、预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沙莲香,张小乔.人格的健康与治疗手册[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96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8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紧急处置。各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时治疗难度加大,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有限,往往需要紧急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2010年行急诊血透患者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5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9例,急性肾小球肾炎4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恶性高血压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本组患者按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均符合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即心肾综合征),按killip法分级标准Ⅱ~Ⅳ级,所有患者均伴有少尿或无尿,有明显的静息呼吸困难,强迫坐位,口唇紫绀,胸闷,气促,咳嗽,其中伴咳粉红色泡沫痰1例,两肺均可闻不同程度的湿音及或伴哮鸣音;心动过速,部分可闻奔马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常规予高浓度吸氧,小剂量洋地黄强心及高血压者静脉使用血管扩张剂基础上行急诊血液透析治疗。原为尿毒症已造瘘者采用内瘘路径,临时血路建立采用股静脉留置三腔导管方式。记录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心功能分级、脱水量等指标。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例(%)]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②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③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结 果

结果:本组显效51例(91.1%),有效5例(8.9%);56例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统计,见表1。

讨 论

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综合征[1]。近年来,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治日趋规范,国内外相关学科亦相继发表了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如2006年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09ACC/AHA成人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更新,2008欧洲心脏病学会(ESC)br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等[2];我国亦于2010年了国人之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为指南)。其中值得关注多项非药物治疗措施均列于指南,血液净化即为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措施之一,并列为(Ⅱa类,B级)推荐。本组患者按指南分类属3型(原发、急速的肾功能恶化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或4型心肾综合征、慢性肾病导致心功能下降和(或)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增加,该类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机理与其它病因所致急性左心衰还是有所不同,其中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过重是最主要的原因[3],这在部分4型心肾综合征透析不充分患者往往更常见。长期慢性高容量负荷状态,心功能持续受损;而肾性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困难[4],心脏前向压力负荷过重;肾性贫血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则抑制心肌收缩力;甚至“心肌抑制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亦是导致4型心肾综合征心衰的原因,上述因素共同叠加、协同作用,一旦合并感染等任何诱因则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基于上述原因,采取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尤其是在使用利尿剂控制容量负荷过重方面;而采取血液净化措施正好能综合、多方面治疗上述环节[5],故为急诊处置最佳首选治疗。本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后即刻效应良好,是细化遵循指南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95-208.

2 Task For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 of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08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SC (HFA) and endorsed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SICM).Eur Heart J,2008,29:2388-2442.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9

气血两虚型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以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补气滋阴类中药配合使用,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中医诊断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在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二组在病程、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二组在改善生活行为的同时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2次/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补气养血、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中药方:黄芪30 g,泽泻20 g,桑寄生25 g,女贞子25 g,葛根20 g,丹参15 g,牛膝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1剂/d,服药8周。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8周后,测量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2 治疗结果

降压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显效4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6.7%,无效2例;单用西药对照组60例,显效2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6.7%,无效14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患病率高达11.88%[1]。该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点,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早期预防、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但用其治疗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时,降压效果不甚理想,舒张压虽有下降但难以降至正常。若与补气滋阴类中药配合使用,则能有效降低血压,且症状改善明显,从而弥补了单纯西药降压的局限和不足。

气血两虚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乏力、心悸、气短、少眠、纳差、面色无华,舌质色淡,脉象细弱等。临床上多见于舒张压偏高和中、晚期高血压患者,特别多见于脑力劳动及体质虚弱患者。宜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方药。方中 黄芪为主药,取其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临床用量小时可升血压,重用黄芪则降血压[2]。因此,治疗高血压时,必须重用黄芪,用量常在30 g以上。方中女贞子、桑寄生滋阴潜阳,丹参活血化瘀,葛根升阳解肌,泽泻利水消肿,牛膝引血下行,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诸药配伍使用,共奏降压之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通过调整阴阳、疏通血脉,改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血流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解除引起高血压病的病理因素,减少和逆转高血压病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使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其治疗而获得康复。

高血压治疗综述例10

因目前我部长期驻守高原执勤,高原肺水肿的发生率较高,故对高海拔地区高原肺水肿的高原现场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有重大意义。高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病情较为危重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其起病急、病情复杂、发展变化快,如治疗不及时常常危及生命。因此,高原肺水肿一直是威胁平原个体进入高原后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重要因素。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部2008年3月至今期间发生的hape患者,共计8例,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平均30岁);发病海拔高度3300~5320m(其中5例均为初次坐车入藏执勤,另外3例为再次进入高原)。

2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吸氧、氨茶碱、速尿、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治疗,病情较重者配合高压氧治疗,有昏迷与颅内高压者,予以纳洛酮与甘露醇静滴,白细胞较高者给予抗感染治疗。8例患者经治疗均治愈(均后送平原),治愈率100%。

3 讨论

3.1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 缺氧引起肺血管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下调和肺动脉壁结构变化。血管内皮的功能是通过产生血管收缩因子和扩张因子调控血管张力。血管内皮产生的no通过激活平滑肌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血管扩张,增加不同器官的血流量。低氧条件使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明显减少,从而产生肺动脉高压,进而形成hape,hap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可达144mmhg。

当肺动脉高压传递到一些毛细血管时,形成毛细血管壁压,引起毛细血管和肺泡超微结构的改变。当毛细血管压力超过ⅳ型胶原可承受的破坏压时,即发生上述的内皮层/表皮层断裂,产生渗漏性水肿。当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肺泡上皮的vegf表达明显增加,肺泡上皮受到破坏,肺泡液中vegf进入肺血管,与其受体结合后,提高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加重高通透性水肿的病理过程。临床hape患者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vegf含量明显增高,支持上述论述。除vegf外,多种自由基亦参与hape的血管损伤。

3.2高原肺水肿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一般在进入高原地区2~4天后发生。高原肺水肿早期临床症状包括劳累性呼吸困难、咳嗽、活动能力的明显减低;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端坐呼吸,甚至休息时也感觉呼吸困难,咳嗽加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临床体征则有皮肤黏膜青紫,心动过速,一般体温>37.5℃,晚期则可导致严重的高原脑水肿,昏迷,甚至死亡。辅助检查:早期x线胸片及ct扫描胸部呈散在斑片状改变,晚期呈弥漫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