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指导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4 15:54:42

高血压指导建议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1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在哪里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在哪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在哪里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 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在哪里

【参考文献】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2

据专家介绍,高血压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系以外,最主要的是与生活饮食习惯相关,而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元凶。

Δ为什么盐吃多了血压就升高呢?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咸了中枢神经会让人感到口渴,在喝水解渴的同时,也加大了血液的容量,人体的血液在循环时,心脏泵血的压力就会变大,血压随之升高;过多的钠离子会渗入细胞内,细胞会因为钠和水的进入而变大,血管上的细胞变大后,血流的通道就被挤窄了,血压也就上来了;大量的钠离子还可破坏血管内壁,导致血管壁粗糙不光滑,增加了血流阻力,久而久之,这些因素必然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据调查,日本某沿海地区居民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者占全体居民的30%~40%;而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

“咸香,淡没味”“盐少菜没滋味”,这是北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受。但盐吃得过多,就会成为健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每人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钠的摄入量小于2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天食盐的平均摄入量为12克,人均日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4倍。调查发现,北方某些省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更高,东北地区人均每天吃盐甚至高达15克~18克,陕西省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为18克,是推荐量的2倍~3倍。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高于南方几乎1倍,北方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几乎是南方的1倍。

在南方省份中,也有例外。喜欢辣和咸的湖南就是个“重口味”大省,盐的人均摄入量是正常标准的两倍以上,因而湖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发。资料显示,湖南约有高血压患者1040万,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从1975年的48%上升到目前的85%。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农村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属于慢性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0%以上,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控制率却很低。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除了嗜咸以外,过量饮酒也会造成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每天饮白酒2两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50%;肥胖者也比正常体重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倍。

有专家尖锐地指出,一小撮盐看似不多,可能就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的大问题。现实很残酷,类似程先生那样,死于高盐饮食者并不是少数。

Δ预防高血压,倡导清淡少盐饮食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务院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提出减盐20%的目标。在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12克的基础上,减盐20%。要想达到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6克的健康指标,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的应对措施,纲要中提出的减盐20%,就是为达到健康指标而设定的一个小目标。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蒋秋霞等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尽早实现全民减盐20%目标计划》的提案。这个提案建议:尽快修改低钠盐的生产标准;建议加快落实硒盐的财政补贴和营养干预政策,普及植物硒盐在缺硒地区的供应,从而解决我国居民普遍缺硒的问题;建议国家尽快落实乳酸菌腌(泡)菜盐作为腌(泡)菜专用盐的相关政策,明令禁止普通食用盐作为腌(泡)菜盐;建议在全国幼儿园、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减盐齐步走”家庭减盐行为干预活动;建议尽快制定减盐行动公益宣传工作计划,并落实财政资金支持等等。

这个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各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但到具体落实还有一个过程。

营养专家建议居民“少吃盐,吃好盐”,食用如绿色海藻碘盐、低钠盐等高端品种食盐。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我国多个省市都在积极提倡推广食用低钠盐,购买低钠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低钠盐中的钠离子比普通盐的含量低,普通食盐氯化钠的含量超过98.5%,低钠盐氯化钠含量只有75%左右,其余25%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钾。增加的钾离子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还有利于普通人群预防高血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量食用低钠盐,还是要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控制食盐摄入呢?

Δ限盐有办法。

很多人都有高盐饮食的习惯,想一下子改变确实不容易。那就首先需要下定决心逐步改变口味过咸、过重的习惯,减少过量食用食盐和酱油。要学会主动自觉地限制每天食盐的使用量,可以用限盐勺来控制盐的摄入,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这里有个办法比较有效,只需要一天甚至两天的无盐饮食,到第三天加上正常量的食盐,这时候就较容易接受低盐饮食了。在烹调时,少用食盐,使用少许食醋也可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满足口感的需要。平时,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包括熟食和香肠)以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

说起来,食盐如此可怕,是不是食盐就一无是处了呢?也不是,食盐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必需物质呢。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3

有一部分健康人基础血压低于标准血压120/80 mm Hg,甚至只有90/60 mm Hg。当这类人群血压接近临界高血压时其血压增加比例高达40%以上,有出现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偏高状态下舒张压介于80~60 mm Hg者较常见,当收缩压降到正常值时,舒张压只有60 mm Hg左右,有部分患者产生血压偏低恐惧症,而私自停药后血压反跳而出现意外。因此医务人员如何指导患者正确判断个体化理想血压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高血压防治原则一般都以数值作为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健康状态基础血压的差异。因此为健康人群建立基础血压档案显得尤为迫切。

1 临床资料

1.1 职工体检资料显示20~45岁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基础血压在90/60 mm Hg.,男性中基础血压在90/60 mm Hg的人群相对较少。上述人群无头晕等不良临床症状,并且血压值相对较稳定。

1.2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有十分之一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时,舒张压却只有60~70 mm Hg,而服用降压药后,当收缩压

1.3 徐某,男,90岁,患高血压病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收缩压经常控制在140~120 mm Hg之间,舒张压则介于60~65 mm Hg之间。两年前恐惧血压太低而私自停药,血压反跳至170/70 mm Hg,后来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后基本恢复。现要求其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30~120/65~60 mm Hg,二年来情况一直良好。

1.4 周某,男,76岁,患高血压多年,服用降压药后测得血压140/60 mm Hg,总是感觉舒张压太低,停药后反跳到160/75 mm Hg,又恐怕血压太高,反复停药与服药,找不到一平衡点。因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拒绝医师要求其服用长效降压药的建议而坚持服用短效降压药,有一阶段甚至每天要求医务人员为其上午、中午、下午测量三次血压,一度使医务人员无所适从。

1.5 姜某,女,73岁,患高血压多年,长期自行服用降压药,正常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为90/60 mm Hg,恐怕血压太低而停药,血压反跳到150/85 mm Hg,又减量服用降压药,血压为120/75 mm Hg,此时又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

2 分析

2.1 在正常人群中血压的个体差异很大,按现有的高血压防治标准收缩压从

2.2 基础血压只有90/60 mm Hg的个体,收缩压从90 mm Hg增高到理想标准120 mm Hg,增高比例达33.3%,舒张压从60 mm Hg增高到理想标准80 mm Hg,增高比例也达33.3%。此依据就完全能解释基础血压90/60 mm Hg个体当血压只有120/80 mm Hg(理想血压)时,一部分人有时会出现头晕头疼等高血压症状,临床上往往会忽视高血压的诊断。

2.3 在大部分理想血压120/80 mm Hg的个体中,收缩压从120 mm Hg升高至140 mm Hg,或舒张压从80 mm Hg升高至90 mm Hg就已列为高血压管理人群,其实按数值计算,收缩压增高比例为16.7%,舒张压增高比例仅为12.5%。这一理念能为解决现阶段一部分35~60岁仅舒张压超过9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理想的难题提供方向和依据。

2.4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目前缺乏健康状态基础血压资料,加上现有降压药中很难找到只针对降低收缩压的药物,因此医务人员仅能做到向患者解释收缩压偏高的弊端大于舒张压偏低的弊端。当然对于舒张压偏低的高血压患者,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也应考虑存在梗死因素患者的梗死风险。

2.5 医务人员(特别是乡村、社区医务人员)要慎用“你的血压太低了”“你的下压太低了”等容易误导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语言,因为缺乏患者的基础血压资料,所以很难判断生理性基础血压偏低或是降压过度还是病理性低血压。

3 结论

3.1 建议建立健康人群基础血压档案,建议把基础血压和血型一样作为一项个体化生理指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现基础血压在接近或达到90/60 mm Hg的个体,因提醒该个体要清楚自己的基础血压,为今后在高血压防治中给医方及时提供必要的原始依据。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4

1 自测血压适用对象

自测血压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自测血压: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与难治性高血压。[1]

2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

测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坐靠背椅坐位,测压时不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每次测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贮存血压数值或真实记录血压数值。

家庭自测血压的间期,频率: 家庭自测血压分三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点~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点~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2.2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2.3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3 电子血压计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电子血压计的,长时间不使用时,要把电池拿出来。电池的更换也要几节电池同时换,以保持电压的稳定,血压计的存放也要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袖带,胶管,气囊也要妥善保管,已防折叠和老化。电子血压计要经常开机使用,放置久了会影响血压计的测量正确性。

4 判定标准略不同

一般情况下,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低于诊所测量的血压。电子血压计测量的平均值为135/85mmhg相当于诊所测量的140/90mmhg。

总之,造成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知道如何自测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高度重视自测血压,以便更好控制血压[2]。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5

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看来,我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为了了解我地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做了如下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我院办理农村慢性特殊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15名,其中男性123名,女性92名,年龄35-73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的标准是否了解;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肥胖、吸烟、饮酒、摄盐过高、缺乏活动、情绪不稳)的了解及认知情况;是否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是否定期测量血压;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等内容进行调查。

2 结果

约87.9%的患者对高血压的标准不能回答正确,普遍认为血压随年龄增高是正常的,80.9%的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部分了解但不重视,93.5%的患者存在着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或按别人经验服药,血压下降即停药现象,只有5.6%的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3 讨论及措施

本调查表明,农村高血压患者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自身文化水平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对高血压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切实做好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我地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综合认知水平,使其真正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坚持治疗,改变不良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对心、脑、肾等多脏器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有目的地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延缓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1 疾病知识宣传 告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根据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2]。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血压水平及危险度分层,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于对血压的影响,以及血压大幅度波动对心、脑血管的影响,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的重要性。

3.2 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3]。①钠盐摄入,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量应低于6克,有研究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2]。饮食宜清淡,少食各种咸菜、咸鱼、咸肉、咸酱等含钠高的食物。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钾,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食物,钙最好的食物来源是乳和乳制品,高血压患者以低脂乳为宜,油菜、芹菜、木耳、虾皮、蘑菇、紫菜、豆芽、豆腐、海带含钙量也较丰富。③增加粗纤维食物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如出现便秘,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或早晚饮用一杯蜂蜜水以润肠通便。④减少脂肪摄入,建议总脂肪应小于总热量的30%。少食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和甜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如鱼类和蛋类。⑤建议病人戒烟、戒酒。烟中含有尼古丁,不仅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它还能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酒也能使血压升高。⑥有效控制体重肥胖者应节制饮食,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七分饱,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3.3 用药指导 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3]。①强调长期用药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案,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②严格遵从医嘱服药:要按时按量按次数服药,用药过程中应连续监测血压,观察疗效,不可随意自行停服或增加药物,更不能按别人经验服药,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更不能以保健药代替治疗药,用药换药应遵医嘱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了解心、脑、肾的功能,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可逐渐减量,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③告知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呕吐等症状时应平卧并抬高下肢,在联合用药及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尤应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服药时间可选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特别是从蹲、卧、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

3.4 运动指导 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血脂和血液循环,起到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作用。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频率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60min,劳逸结合,强度因人而异,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2]。②生活规律。

3.5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 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血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早期多无症状,因此,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测量是最直接、最准确,也是最简便的方法。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为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和服药时间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告知测血压时的注意事项,务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使测量相对准确[3];测量前30min不要吸烟、进食、运动,避免刺激性饮料,告知患者焦虑,情绪激动、紧张,过冷或过热,疼痛、昼夜变化因素,均可影响血压变化,应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平和、轻松、稳定。

3.6 定期复诊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根据病人的总危险分层及血压水平决定复诊时间,建议低危或中危者,1-3个月随诊一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一次[2]。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8,(04).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26-02

脑出血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再发脑出血,其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首次脑出血[1]。本文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疗好转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32例进行行为调查,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日常行为,探讨行为指导在再发脑出血中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疗好转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2例,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证实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身体锻炼情况、心理压力、疾病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监测等内容,统计分析132例患者中有各种不良行为所占的百分数。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出院后每月随访一次,加强指导并了解健康情况,统计再发脑出血的发生率。

2 结果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行为调查见表1。其中,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烟,≥6个月者,但不一定为连续的6个月;过量饮酒指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以是否影响日常生活为度。

3 讨论

3.1 再发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及死亡率更高,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关键是平稳控制血压[1,2]。高血压患者要保持稳定理想的血压除合理制定药物降压方案外,非药物治疗也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由于国人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程度低,加上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血压的控制往往不理想,本组调查中过咸饮食者高达76.5%,高脂饮食者64.4%,而坚持规律服药者只占27.3,定期监测血压者更少,只有22.7%。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为指导,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行为指导有助于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发生,本组患者经过行为指导,随访一年中只有4例患者出现再发脑出血,占3.0%,低于文献报道的5.4%[3]。

3.2 根据调查情况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行为指导计划,并在出院后跟踪指导:①高钠饮食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系,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g为宜。指导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其次少食各种腌制品。钾具有促进尿钠排泄、抑制肾素释放、舒张血管、减少血栓素产生等作用;钙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钙摄入增加时,促进钠的排泄可以降低血压;镁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与其降低血管紧张性和收缩性,减少胞内钙含量以及促进血管舒张有关。建议高血压患者适当增加钾、钙、镁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钾的最好来源,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的食物有扁豆、冬菇、竹笋、紫菜、赤豆等;奶及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含钙量特别高;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苔菜、荞麦、木耳、绿苋菜、大麦等[4,5]。②油腻食物对血压控制不利,提倡多吃鱼、鸡、兔、牛肉,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的作用;膳食胆固醇与收缩压的变化呈正相关系,建议少食动物内脏、脑髓、蛋黄、肥肉、奶油点心、动物脂肪等。③戒烟、限制饮酒。④增加体力活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发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的时间。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舞蹈等项目,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4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6]。⑤精神紧张、压力大的职业人群血压较高。要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过度焦虑、悲伤、兴奋等。⑥用药指导: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切勿自行停药。

4 结论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的关键是控制血压。我们发现通过行为指导,使病人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及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秀玉,尹运佳.再发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6,26(5):8-10

[2] 葛霞.再发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1(3):29

[3] Bac HG,Jeong DS,Doh JW,et al.Recurrence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 rebral hemorrhage[J].Cerebrovasc Dis,1999,9:102-108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7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治疗与健康宣教相结合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6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32例,其中男388例,女24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6.82岁,其中1级高血压200例,2级高血压230例,3级高血压202例,有320例病人间断服用药物治疗,有260例病人长年服药治疗,有71例未服用药物治疗。

对以上高血压病人采取一对一教育,包括语言宣传、书面宣传、示范宣传,全面指导病人服药,指导饮食结构,病人定期复查血压,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血压进行评估。根据病人的血压不同分级及是否有靶器官损害,进行个体化服药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

根据病人自身经济状况,结合年龄及有关并发症指导用药,建议享有医保、经济状况好的病人选择长效抗高血压药物[1]。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病人,指导使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病人,指导其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BB)。左室肥厚同时患有糖尿病病人,指导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同时患有稳定型心绞痛,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降压药物宜首选BB及ACEIACEI(或ARB);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宜首选ACEI(或ARB)、B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果病人有干咳不能耐受指导,改用ARB类。超体重舒张压增高的病人,指导应用小剂量利尿剂而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经济困难、收入低、不享有医保的高血压病人,没有条件耐受长效制剂,指导病人使用价格低廉的复方制剂或短效的降压药物。有些复方制剂及短效的降压药物半衰期短,指导病人服药次数,帮助病人节省费用的同时又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健康指导:在指导服药同时向病人宣传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状态,让病人保持良好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方式,戒烟,在服药以前及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吸烟,减轻体重,减少盐摄入量,根据WHO建议让高血压病人食盐量不超过6g,减轻精神压力,参加体育锻炼。

讨 论

高血压人群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20年[2],单存降压是不够的,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减轻或逆转病人靶器官的损害,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

向高血压病人宣教,反对药物的滥用,也纠正高血压病人不用药物的错误认识。宣教高血压一旦确诊,非药物疗法只能作为辅助,不能轻易取代药物治疗。此外,进一步明确高血压治疗是终身治疗,即使血压已被控制,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回升。向病人说明,根据研究及临床实践,血压控制良好病人中有2/3是联合用药[3]。

健康教育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病人树立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信心,对于血压的控制和防止靶器官的损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8

【关键词】 高血压;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密切相关。它的发生与遗传、饮食、饮酒、吸烟、肥胖、职业和环境因素有关。我国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和治疗康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先后对40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406例,男258例,女148例,其中20~39岁32例,40~59岁109例,60岁以上265例。体重大于标准体重20%的317例(78%),有家族史91例(22%),嗜烟酒者229例(56%),偏食饮食235例(58%),喜欢高脂饮食者188例(46%),性情急躁者157例(38%)。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见附表:

附表 不同年龄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N(%)]

年龄(岁) 基本了解 部分了解 不了解

≤39 76(18.75) 203(50.00) 126(31.25)

≤59 165(40.71) 218(53.70) 213(52.54)

≥60 172(42.37) 22(5.59) 20(5.09)

1.2 方法

1.2.1 饮食调查 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合理膳食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①低盐饮食:建议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不吃腌菜,腐乳等咸食,饮食宜淡,多食富含钾、钙的食物。因为血压与饮食中纳摄入呈正相关,与钾摄入呈负相关。②低脂肪饮食:提倡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类和豆制品,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③因为高血压病人发生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1.2.2 控制体重 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中中毒的高血压患者,可同时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我们知道患者控制体重的方法:一是运动,二是摄取低热量饮食。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低热量饮食是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职业计算每日摄入的总热量。

1.2.3 戒烟酒 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可诱发脑出血。护士与患者共同讨论吸烟饮酒给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危害。

1.2.4 劳逸结合 指导患者建立一个以休息和睡眠为中心的良好生活习惯,每天保持足够和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建议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血压的恢复,告诫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避免竞争性运动。

1.2.5 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补充水份。

1.2.6 心理指导 ①首先帮助患者提高对健康的“认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己的行为是可以防治的。②建议患者保持平常的心态,做到胸怀开阔,情绪乐观,努力克服焦虑,敌对和抑郁的心理情绪。③经常参加群体活动,如老年合唱团,社会福利活动等。

1.2.7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详细介绍所服降压药的名称,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用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的患者,应说明改变时,动作尽量缓慢,尤其夜间更应小心,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心悸,晕厥等不适而发生意外。

1.2.8 出院指导 ①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②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记录测量血压时间,血压测得值,血压升高时间及诱因,用药效果,自觉症状等以便掌握病情。③建议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家庭备急救药品及氧气,以便及时实施家庭救护。

2 结果

本组129例,轻度高血压病未用药物治疗血压恢复,正常15例;戒烟33例,体重降到标准体重16例,肥胖体重减轻50例,控制酒量24例;改变饮食习惯67例。129例患者都不同程度认识到情绪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主动调整心态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 讨论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应用降压要控制高血压病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针对不同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保护了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促进了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恢复了健康,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3~1299.

[2] 邓利艺.钾与高血压临床基率,2006.11:673.

[3] 张学安.高血压防治200问.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43.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9

年轻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极为可怕的是,其中1.3亿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没有得到有些的预防和治疗。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mmHg)、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高血压能引起头痛、气短、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就是高危人群,也正因此,建议:年轻人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

自测血压需科学指导,那么如何在家自己测血压呢?

如何选择血压计

1.家庭自测优先推荐电子血压计(全自动上臂式),优点:简单方便。

2.传统血压计主要指水银柱式血压计,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多用在医院。

如何在家自测血压

1.建议在测量血压前在安静环境下坐位休息5~10分钟,运动后则必须休息30分钟,然后再开始测量。

2.推荐选择坐位测量,测量者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两腿落地放松。测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离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紧或过松。

3.建议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1次。通常,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

4.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以供医生参考。

5.收缩压(上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毫米汞柱(mmHg)时算高血压,但不能仅仅凭借偶尔的一次血压数值诊断高血压病。

6.人的血压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受情绪、、噪声、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每次测得血压不同,是正常现象。

7.高血压患者,如果连续几次测得收缩压(上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110(mmHg)并伴有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建议尽快就诊。

何时须服药控制血压

高血压指导建议例10

1.身体质量指数检查。多项研究发现,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检测肥胖的便捷指标,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专家建议至少每3年查一次,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明显时,应及时检查。

2.心脏病检查。心脏病是全球男女头号致死病因,30岁之后,应该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高血压容易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衰竭危险,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应注意心脏病检查。专家建议至少5年查一次,同时,还要关注血脂。研究发现,55%的心脏病发作患者LDL(坏胆固醇)水平正常。因此,即使血脂正常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3.糖尿病检查。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会导致心脏、眼睛、足部、肾脏、神经及其他器官病变。专家建议,最好是一年查一次血糖,如若发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锻炼30分钟,体重减轻5%,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将糖尿病风险降低58%。

4.牙科检查。美国梅奥诊所医学教授布伦特·鲍尔博士表示,牙周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因为导致蛀牙和牙周疾病的口腔内部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破坏血管壁内层,或者在体内引发炎症,从而导致心脏病。专家建议,每两年应全面查一次口腔。

5.肠镜检查。在50及50岁以上的人群中,肠癌发病率最高。多项研究表明,肠镜检查应从50岁开始,之后每10年筛查一次。

6.艾滋病检查。艾滋病致死率相对较高,高危人群更应经常接受相关检查。血检或口腔擦拭检查可检测HIV感染情况,专家建议,普通人5年查一次。一般情况下,男性最好每年查一次。

男性加查项目

7.前列腺癌筛查。数字直肠检查或者前列腺抗原(PSA)检查可测出前列腺癌风险。专家建议,男性50岁之后更应关注前列腺癌危险。

8.癌检查。发生肿大、内有肿块及疼痛,应当心癌,最好上医院做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美国癌症协会建议,男性30岁之后,每月应自检一次。

女性加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