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1 15:46:20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1-01

从医学角度讲,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属于基因遗传病。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 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1、临床诊断和分级

目前研究建议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上述水平,亦应诊为高血压。我国基本采用了 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的标准。根据血压水平,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把高血压又分为1、2、3级。按中医理论也分为轻、中、重型高血压。

2、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有效途径

关于高血压防治,JNC-Ⅵ的新观点强调:(1)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是全身多脏器病变;(2)提出高血压患者危险度的分期和分段法,即1、2、3期以此决定治疗方法,而不是仅根据过去靶器官损害分期法进行治疗;(3)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4)治疗应更注重个体化;(5)任何年龄(即使老年人)降压均有益,若能适应,血压应尽可能低一些;(6)按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组决定治疗方法改善生活方式。

2.1、非药物治疗措施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是指改善生活方式,内容包括:戒烟;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g);限酒;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多食含钾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超重的患者应减肥。

2.2、西医联合用药治疗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单一用药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低,一般加大剂量可以提高降压疗效,但同时不良反应也加重了。因此,大多数患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来提高疗效,使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较少副作用。

2.3、中医治疗途径

①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阴虚及阳夹痰两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可根据饮食、失眠、便秘等情况辨证用药;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辨证用药。

②辨病治疗:辨病治疗也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内容,同辨证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临床上不容忽视。对高血压病而言,首先要区分开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也应在辨清寒热虚实证型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如热证高血压选用夏枯草(偏寒),寒证高血压用杜仲(偏温)可增强药物的降压效果。

③对因治疗:在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 发展过程及药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某一病因,或某一病理阶段,或以抗西药副作用的中药治疗即是对因治疗。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如中药在调节脂类代谢以及控制或减轻血压对脏器的损害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对症治疗:每位高血压患者会有各自不同的症状,或头晕头痛,或便秘耳鸣,或兼而有之。可参照辨证辨病结果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对于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西药处理有时会因病情复杂,药物间禁忌而受到种种限制。此时,中药不仅能克服上述弊端而且能发挥其整体治疗的优势,如葛根既降压又治耳鸣;便秘可用决明子,莱菔子或防风通圣丸。

⑤综合治疗:加强饮食管理低盐低脂,改善心理卫生健康保 ( 持乐观豁达心情)以及合理的体育锻炼均是非常有益的。另外,中药浴足,耳穴贴压,药物枕及针灸理疗等应用对于治疗高血压也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可减少用药,而且可多方面调动机体的潜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选择

3.1、择善用药根据中西药物的不同作用特点及作用途径,

择其善者而用之。由于西药降压迅速,故急性期或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时应立即选择西药降压。但西药作用途径单一,功效相对专一,长期大量应用必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因此,相对稳定期或血压不太高时尽可能选择中药治疗。

3.2、联合用药

由于中药的成分及作用途径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改善机体功能状态,逆转结构异常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西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参与,如内皮细胞损伤,血脂紊乱,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氧自由基过剩等。西药只能针对上述某一病因进行治疗,而中药可以发挥其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从这一角度上讲,中西医联合应用,特别是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会更突出。

【结论】中医中药虽然在单纯降压方面效果不明显,但是从长期疗效上看,可以弥补西药在上述方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前景广阔,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与发掘。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临床实践上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寻找高血压治疗上的盲区, 尽可能全方位多侧面的发挥,扩展中医治疗的优势与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宇清,刘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中华内科杂志;2000(2l)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2

我国90%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_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管理高血压的技能,规范治疗和管理高血压人群,才能真正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差别较大,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指南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一种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的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将从基层高血压的特点、基层高血压的管理、药物治疗策略出发,来探索宁波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旨在为基层高血压人群防治与分级诊疗寻找一个“捷径”。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

以2、3级高血压患者为主刘力生教授等2004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调查显示,我国2、3级高血压患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近75%。胡大一教授组织的China STATUS调查中的患者大部分为2、3级高血压,2、3级高血压患者合计占66.1%,高血压达标率仅为31.1%。

合并危险因素者较多CONSIDER研究显示,中国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近90%,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器官合并症的病情加重。2013-2014年中国高血压心血管危险管理工程浙江省调查人群结果显示,91.69%的高血压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16.43%的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4.13%的患者伴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1.59%的患者伴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5.77%的患者合并高达4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缺乏运动,高达56.10%,其余依次是脂代谢异常(36.10%)、吸烟(34.77%)、肥胖(31.28%)、糖代谢异常(36.10%)。调查还显示,该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为85.51%,但治疗达标率仅为34.47%。

总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众多,90%的患者分布在基层(乡村/城镇社区)。但广大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群防治疾病意识淡薄,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若不能很好掌握和灵活应用指南,高血压的防治就达不到“广覆盖”的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很大关系。比如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分层评估困难,以及患者依从性差、对社区医师的信任度低等。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

血压测量的有效方法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

血压测量方法①诊室血压;②动态血压;③家庭自测血压。

美国指南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患者监测降压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势①可靠性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相比可靠性强,如用无线传输血压数据,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医生或血压管理工作平台,有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和控制率;②真实性好:初诊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7d,取后6d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的血压值,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清醒状态的血压水平;③简便易行:在家自测血压,不需到医院或诊室,方便测量,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和工作忙的职业人群;④高效管理:家庭血压自测数据直接进入居民健康卡档案,有利于社区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自测血压是实现基层高血压远程管理与分级诊疗的主要手段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悉高血压患者的真实血压管理情况,有利于全科医师高效率管理高血压人群,有利于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管理的积极性,使高血压人群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血压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血压的监测和情况的反馈,使高血压患者和全科医师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共同管理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保证了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长期管理效果评价意义重大。

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进行血压远程监测,有利于高血压人群大数据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人群血压管理的效率。目前宁波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自测血压,即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将血压监测数据远程传输,进行血压远程管理和云管理,通过宁波市云医院高血压云门诊的专家和医生指导患者进行血压的自我管理。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药物治疗策略

提高高血压群体血压达标是关键2009年ESH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当人群血压控制达标率>50%时,整个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才会有显著下降,群体血压达标越高心脑血管获益越大。我国高血压患者>90%是中高危患者,因此群体血压控制达标率越高,给我国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心脑血管方面获益越多。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治疗和管理的主战场,基层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控制才能大幅度提升。

高血压患者个体血压控制的方法不胜枚举,美国最新指南指出: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单药控制不达标时:①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后,再加用第2种药物;②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前,即加用第2种药物;③起始就使用2种药物联合,可以自南联合或者单片复方制剂。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治疗,何种方法或者路径更佳?这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起始联合应是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流策略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在多个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造成了血压升高。虽然内在调控血压机制没有完全清楚,但已有3个方面的机制得到公认: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③体钠过多。3个方面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血压,因此在治疗上也是通过多种途径使患者血压更好地控制。不同的降压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压调节系统,采用联合降压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和达标率。

荟萃分析显示,起始联合较起始单药,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更多获益。美国从2002年开始,起始联合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1级还是2级高血压,采用联合治疗已经成为美国高血压治疗的主流。HYVET研究表明,以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方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逐渐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ACCOMPLISH研究结果表明,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起始联合可明显提高降压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达7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能显著提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疗效。两者联合可干预RA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亦可协同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挥显著的降压作用起始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可>60%,远高于目前

简化和优化是提高基层高血压群体达标率的必由之路单药联合治疗虽然短期降压反应性尚可,但患者长期依从性受到了挑战。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而且一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也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达标率的根本,随着降压治疗时间的推移,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顺应性和持续性显著降低。有调查研究显示,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在2年内停止用药,向患者推荐一种简单的降压治疗方法和药品可能会减少自行停药和治疗中断。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

常见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

包括:ACEI/ARB+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CCB+利尿剂等。例如:ACEI/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抑制RAAS系统,起到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等作用。噻嗪类利尿剂具有排钠、排钾作用,而ACEI/ARB类药物会导致血钾升高,两者对血钾的作用相互抵消,从而有利于减少电解质紊乱的作用。针对我国高盐饮食的特点,利尿剂作为唯一能够减少容量的降压药物,其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比较近年来,比较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依从性、疗效、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有Mela分析显示,与自由联合相比,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减少不良事件和增强降压疗效的趋势。DARTNet研究显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较自由组合和单药治疗的降压效果更强,且降压达标率更高(分别为57.2%、42.5%和44.9%),提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总之,相对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降压达标率,并且具有依从性方面的优势。

2013年ESH/SC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倾向于在联合治疗过程中使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减少药片数量的患者的依从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美国指南JNC8在降压治疗方案推荐中提出,若基线血压≥160/100mmHg或患者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可直接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自由处方联合或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2014年AHS/ISH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当需要联合治疗时,因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能够简化治疗方案,应优先选择。

2014年JSH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简化治疗方案对于提升降压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是非常有利的,指南建议初始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剂量确定后,应该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继续治疗。相对于单药自由联合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更能体现简化和优化降压的理念。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高、达标率高的优势我国应用同定单片复方制剂历史悠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发明了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的特点:①疗效充分;②价廉;③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好等。目前这些药物仍然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力军。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降压0号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达90%,其安全性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评价中。

2012年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已使用1种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未达标的老年患者,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已使用2种降压药物且血压达标的老年患者,从提高患者依从性、简化治疗的角度出发,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需要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证其药物治疗方案一般应包含1种利尿剂;依据现行指南建议,RAAS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可作为其药物方案的组成部分。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应该成为提高群体高血压达标率的首选从目前各国更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来看,当前的高血压控制策略是早期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药物,其性价比高,疗效显著,同时患者依从性佳,理应作为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案。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3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4

作者单位:841000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72例,其中I级高血压12例,II级50例,III级10例,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颁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即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未经药物治疗者和已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其他降压药疗效不满意者均可入选,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3个月内有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29~86岁,平均(68.2±7.5)岁。随机分成如下2组:拜新同单用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8~88(67.8±7.5)岁。拜新同与海捷亚合用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9~84(68.1±8.2)岁。2组在血压、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未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2周以上。对照组使用拜新同2.5 mg,1次/d,疗效欠佳改用5 mg,1次/d,最多不超过7.5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海捷亚治疗,初始剂量为62.5mg,每晨1次顿服,以后分别于服药后第1,2,4周末各随访1次,如第2周末血压未降至正常,则增加剂量至每日2片,疗程为4周。用药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偶测血压,监测心电图、心率(HR)、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订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显效:DBP下降≥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 mm Hg;有效:DBP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 依据本文疗效判断标准,治疗结束后,对照组36例中,总有效率63.9%;治疗组36例中,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控制高血压的疗效具有明显优势(P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361581363.9%

治疗组36258391.7%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头晕1例,心悸1例。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轻度恶心。两组服药后HR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理复杂,单药治疗达标率不理想。目前临床显示,抗高血压固定剂量联合用药具有多种优势,包括提高疗效、减少药片数量、副作用更少和医疗费用降低。海捷亚(氯沙坦钾50 mg+氢氯噻嗪片12.5 mg)为新一代拮抗剂和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利尿剂能够诱发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效应,这种效应会对抗降压作用,并降低血钾水平。应用海捷亚时,氯沙坦钾能够抵消使用利尿剂所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效应,更好地加强协同降压疗效。氯沙坦钾和氢氯噻嗪的固定剂量制剂同时还能通过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以发挥降压作用。此外,氯沙坦钾能够减弱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已有循证医学证明,其降压疗效肯定,在减少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方面显著优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并能逆转左室肥厚,显著减少初发糖尿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加入小剂量的利尿剂能明显增强降压效果,而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代谢无明显的不利影响。本组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海捷亚与拜新同联合应用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单用拜新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海捷亚与拜新同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方。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5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01-01

1 临床资料

选择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208例,患儿均为胎龄满37周,日龄大于72小时的足月儿,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和护理观察。其中临床诊断轻度178例,中度24例,重度6例。208例根据患病过程中脑损害的程度,进行了高压氧配合临床治疗脑缺氧造成的脑损害,并进行了门诊随访。其中有3例患儿因经济因素治疗5~8天后停止治疗。

2 治疗

2.1 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 凡是早产、极低体重儿、肺炎、先心病、颅内出血早期等婴儿禁止入舱治疗,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高压氧的治疗。

2.2 我院应用的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制造YLC0.5/1.0型单人婴幼儿高压氧舱。使用时严格按照婴儿高压氧舱治疗的技术要求,由经过专门培训、持有上岗证的医生和护士操作。全舱给氧,每次治疗时间20 分钟,每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15 天。一般轻度HIE给予1个疗程,中重度HIE给予2―3个疗程,压力的选择均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而制订,一般在0.03―0.04Mpa。

2.3 治疗过程中操作者都熟悉患儿病情,特别是患儿在舱内能注意颜面口唇颜色的变化及意识状态,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由于患儿家属缺乏高压氧治疗的知识,医护人员耐心的与家属进行沟通,讲述新生儿高压氧舱治疗的必要性,使家属尽快配合治疗。新生儿在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操舱人员均能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对每位患儿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都密切观察,防止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严格掌握护理要点及高压氧治疗的原理,执行婴儿高压氧舱消毒的方法,尽量减并发症的发生,保证HIE患儿的治疗顺利进行。

2.4 出院均指导患儿的家长进行康复治疗,要求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协助患儿进行肢体运动,定时让患儿听音乐等,使患儿的肢体得到锻炼,促进脑康复,使HIE的患儿在家的治疗和护理更完整,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质量。

3 讨论

因缺氧缺血性脑病致残患儿,不仅严重地危害着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优于婴儿[1],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安全、可靠和理想,同时使治疗方法更加全面,让患儿的康复由被动等待转为主动进行,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6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influence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liao wei-qian, he pan, zheng yue-wen, et al (luohu tcm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with accumulation of phlegm-wetness and influence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eh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for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western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with recipe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was giv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 additionall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60 days. grade of phlegm-wetness syndrome, blood pressure (bp), rhythm of the heart (hr), blood lipid, uric acid (ua), blood-glucose, fasting insul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b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sbp p=0.000, dbp p=0.049). h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notab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0).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glucose, fasting insul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improved notab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p=0.001, the latter two p=0.000). ua, tc, ldl-c and hdl-c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00).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can improve bp, h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atients of eh with accumulation of phlegm-wetness, and it can probably improve the blood lipid and ua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essential hypertension;c-reactive protein

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更是惊人。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当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化痰安神熄风法对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的规定[1]。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痰湿壅盛证诊断标准[2]。

1.1.3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②以高血压病2级以下为主要观察对象,以及虽是3级高血压病患者,但目前血压未达到3级者。③未用药,或用高血压药但停药2周后。

1.1.4 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62.09±12.11)岁;病程新发~38年;血压分级1级5例,

2级25例,3级20例;伴随症中伴高血压性心脏损害13例,高血压性肾损害2例,糖代谢异常7例,血脂异常11例,高尿酸血症15例,陈旧脑梗死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

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6.25±8.96)岁;病程新发~35年;血压分级1级7例,2级23例,3级20例;伴随症中伴高血压性心脏损害1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3例,糖代谢异常6例,血脂异常15例,高尿酸血症17例,陈旧脑梗死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伴随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福辛普利10 mg,每日1次,视血压情况加服双氢克尿噻 12.5 mg,每日1次,及非洛地平5 mg,每日1次。疗程共60 d。

1.3.2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化痰安神熄风方(取《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15 g,炒白术10~15 g,天麻10~15 g,钩藤15 g,枳实10~15 g,竹茹10~15 g,石菖蒲10 g,泽泻20~30 g,夜交藤20~30 g,丹参20~30 g,葛根20~30 g,琥珀10 g,黄连8~10 g。由本院中药房配制,医院煎药室统一煎煮。每次200 ml,每日1次。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指标 主要相关症状:眩晕、头痛、首如裹、腰酸膝软、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胸闷等。每周观察其变化。主要相关体征:血压、舌、脉、体温、脉搏、呼吸。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c反应蛋白。

1.4.2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3 指标检测方法 症状按轻、中、重分级判定为1、3、5分。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分别取korotkoff第一音与第五音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并分离血清,2~8 ℃储藏备检。空腹血糖、tc、tg以氧化酶法测定,ldl-c、hdl-c直接法测定,c反应蛋白散射浊度法测定。

以上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测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同组前后对照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表2)表1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痰湿壅盛证积分比较(表2 2组高血压病患者痰湿壅盛证疗效比较(例)注:2组比较,p=0.000

治疗组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积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痰湿壅盛证疗效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

2.2 2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表4)表3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等指标比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01,*p=0.00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0表4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0;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49

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7、0.302、0.072),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tc、ldl-c、hdl-c、尿酸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3、0.059、0.076、0.061),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于tg治疗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9),故无可比性。

2.3 2组血压、心率治疗前后比较(见表5)表5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x±s)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00,*p=0.049,p=0.000

sbp、dbp和心率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7、0.199、0.559),治疗后三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49、0.000)。

3 讨论

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之一。蔡氏等[3]对1 038例高血压病患者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高血压病诸证候构成比中,痰浊中阻为第二,这与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作眩”理论是相吻合的。《医学从众录》云:“厥阴气逆,于是风生火动……风生必夹木势而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易营养过剩,又喜食肥甘厚腻精细之品,少于劳作,故多肥胖之人,而肥人多痰;加之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思虑劳倦太过,易导致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一方面“思伤脾”而加重痰湿形成,湿盛则浊阴壅遏,清阳不达,致木郁生风;另一方面肝失条达疏泄,木郁阳浮,内风挟痰上扰清窍。故现代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病机以痰湿阻滞和肝郁为主。

精神紧张可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影响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引起持续血管运动神经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而发病[4]。王氏等[5]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而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联合应用调节情绪药物后,降压效果明显提高。心者,神明之舍也。《杂病源流犀烛》云:“故太上贵养神,其次才养形,凡欲神之存乎舍也,而百疾不作也。”《素问·汤液醪醴论》亦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采用养心安神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是有所禅益的,而动物实验研究亦表明,养心安神治疗可拮抗大鼠在应激状态下的血压升高[6]。针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若在常规化痰熄风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安神法,可能更有助于控制血压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病常伴有血糖、血脂、尿酸等的代谢失衡,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亦在高血压病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7]。

本研究采用化痰安神熄风法,旨在观察其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积分、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为治疗痰湿壅盛型眩晕的代表方,因此,笔者在该方的基础上加用夜交藤、琥珀等安神药,以作为化痰安神熄风法的代表方药。研究结果表明,化痰安神熄风法可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痰湿壅盛证积分及疗效,对血压和心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有学者对高血压辨证分型和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痰浊壅盛型高血压血液粘度较其他各型增高[3]。本研究通过化痰,可能改善了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浓、粘、聚、凝”状态,使外周阻力减少,血流动力平衡恢复正常而导致血压下降。故考虑“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一。

研究发现,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其机制为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心脏的变力变时效应,从而参与了高血压病的病理进程[8]。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安神法,可能降低了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故考虑“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二。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研究中部分化痰利湿中药具有利尿降压的作用,如白术补脾燥湿和中,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胜于水的排泄;泽泻利水渗湿泻热,有利尿、降压作用。血压下降可能与上述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关。故考虑“利尿剂样效应”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三。

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化痰安神熄风法配合西医基础治疗较单用西医基础治疗能更好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从而为该治法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c反应蛋白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在炎症、损伤、感染、恶性肿瘤、风湿热等患者血清中其含量可成倍增加,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乃至心肌梗死的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其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9]。吴氏等[10]认为,血清c反应蛋白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因此,观察c反应蛋白和其他炎症标记物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高血压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高血压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8.0%,胰岛素抵抗作为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刘氏等[12]对52例高血压病痰湿证患者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增强是高血压病痰湿证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治疗2月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0)。本研究结果提示,化痰安神熄风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有改善作用,这从另一角度解释了化痰安神熄风法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可能机制。

在对其他生化指标的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尿酸、血脂有所改善,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是它们发生的共同病理机制。本研究发现,化痰安神熄风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考虑在胰岛素抵抗改善后,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亦得到改善,但由于观察时间尚短,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不够大,tg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无可比性。提示我们下一步为深入研究化痰安神熄风法对血脂、尿酸的影响,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6,(8):581.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 蔡光先,朱克俭.高血压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 1999,40(8):492-493.

[4] 陈利国,尤 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95-104.

[5] 王 健,盛 净,杨菊贤.帕罗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73-274.

[6] 王 慧,周华珠,李弘磊.养心1号抗心理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6,16(4):417-419.

[7] 莫雪妮,杨益宝,黄绍湘.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612-2613.

[8] 李运伦.高血压病与痰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6):412-414.

[9] 吕 萍,李自成,孙 蓓,等.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j].广东医学,2003,24(3):256.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7

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超过一般人群中高血压的4~5倍,且随年龄升高而增加,所以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加上新疆人由于饮食习惯偏肉类脂肪,更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增加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变危险因素,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大,故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高血压早期降压治疗是关键。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病例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接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男65例,女59例,年龄56~86岁,平均642岁。汉族73例,维吾尔族24例,回族人18例,其他9例。

临床状症:头部表现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颈项僵硬、视物昏花。病人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感觉。查体可见心尖搏动强而有力。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渗出,出血,视盘水肿。心脏表现多有心肌肥厚、心脏扩大。

诊断标准:高血压分3级,1级高血压(轻度):140/90mmHg≤血压<160/100mmHg;2级高血压(中度):160/100mmHg≤血压<180/110mmHg;3级高血压(重度):血压≥180/110mmHg。以收缩压≥140mmHg(其中,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该标准分级:Ⅰ级高血压26例,Ⅱ级高血压67例,Ⅲ级高血压31例。

药物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治疗高血压以降血压为目的,故降压治疗最为关键,还必须兼顾降血糖。首选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与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用药。用药后每天测血压2次,7天1次院内复查以检查药效。有药物反应,及时调整。15天后统计降压效果和血压恢复情况,有药物调整的可适当延后。

结果

经过15~30天的治疗和观察后,1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120例血压下降到<140/90mmHg正常标准,其中有63例降压目标达到血压不超过130/85mmHg,有7例尿蛋白>1g/日的患者血压降到不超过125/75mmHg的目标。服用ACEI出现干咳6例,服用CCB出现头疼4例,牙龈增生3例,面赤2例,踝部水肿2例,通过及时调整用药和剂量,得到有效缓解,治疗后降压达标。4例效果不佳,其中2例因为药物反应强烈而放弃,2例由于以前多次用药、中途断药,形成顽固性高血压,治疗后血压多有反复,归为无效。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在临床比较常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等的发生[1],形成心血管病的高危群体,其中约80%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新疆高血压患者达250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约12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为轻度高血压,即使是老年患者,重度高血压仍为少数,但124患者治疗中患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分别为26例、67例、3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1%、54%、25%。这与新疆的高血压现状调查相符,即“三低三高”:高血压知晓率低、治愈率低、有效控制率低,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很多人对高血压病的危害缺乏认识,像轻度高血压一般无症状或反应轻微,大多数人不会主动进行检查,即使确诊,在用药和生活上自我控制的意识也不强,在老年患者中也是如此,往往到了重症显现才进行治疗,这是造成了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治疗难度增大,治愈率不高,而伤残死亡率确很高的原因。因此宣传普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该病危害的认知,及早诊断,实施积极的降压治疗,减少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十分必要。

糖尿病患者降压用药应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年龄、病程、性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合并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情况,选择最佳降压方案,采取个体化用药以满足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ACEI、ARB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延缓肾脏损害的效用,在降压治疗中选为降低血压的一线用药,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为二线用药,搭配服用。具体用药时对血压不超过150/90mmHg的15例患者选用一种一线药物,视疗效行维持或增加到两种;对血压>150/90mmHg的所有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就选择两种药,视疗效再逐步增加到3~4种。对老人开出药物的剂量宜小,以减少不良反应而增强降压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高血压首选ACEI和小剂量的利尿剂效果良好[2]。

高血压的产生与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肥胖、抽烟、喝酒等密切相关,除药物降低血压外,患者结合自身特点,从改良生活方式着手,进行综合治疗。其间要求患者和家属密切配合,肥胖者须控制食量、提出降低体重的量化指标;不良嗜好者要戒烟、戒酒;膳食方面多食用水果、蔬菜、复合碳水化合物和低脂乳制品,限制食盐摄入量;坚持适量运动,多参加一下慢性运动,如散步,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心理上要求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老年患者普遍遵守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适当锻炼的医嘱,降压较快,病情稳定,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应该在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3]。

老年人降压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相对更多,如心慌、气短、头晕、面红、焦虑等,原因有多方面,或基础血压较高、长期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对压力反射不敏感,或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或对药物一时的不适应、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对首次治疗的老人,医生要告诉患者或家属药物的正常生理反应及应对方法,以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慌,开始服用降压药时开出剂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至治疗量,或选用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与大剂量的普通制剂相同效果的长效降压药,以使降压更为平稳,如果药物反应强烈,及时调整。2例以药物反应而放弃的患者是因为身体有多种病症同存,且在治疗中,选用的药物和剂量受到限制,难以起到降压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高血压药物需终身治疗,若自行停药,血压终将回到治疗前水平,多次反复会形成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2例疗效不佳的病例即属此类。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8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influence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liao wei-qian, he pan, zheng yue-wen, et al (luohu tcm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with accumulation of phlegm-wetness and influence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eh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for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western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with recipe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was giv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 additionall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60 days. grade of phlegm-wetness syndrome, blood pressure (bp), rhythm of the heart (hr), blood lipid, uric acid (ua), blood-glucose, fasting insul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b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sbp p=0.000, dbp p=0.049). h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notab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0).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glucose, fasting insul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improved notab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p=0.001, the latter two p=0.000). ua, tc, ldl-c and hdl-c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00).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 can improve bp, h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atients of eh with accumulation of phlegm-wetness, and it can probably improve the blood lipid and ua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therapeutic method of eliminating phlegm, tranquilizing and calming wind;essential hypertension;c-reactive protein

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更是惊人。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当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化痰安神熄风法对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的规定[1]。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痰湿壅盛证诊断标准[2]。

1.1.3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②以高血压病2级以下为主要观察对象,以及虽是3级高血压病患者,但目前血压未达到3级者。③未用药,或用高血压药但停药2周后。

1.1.4 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62.09±12.11)岁;病程新发~38年;血压分级1级5例,

2级25例,3级20例;伴随症中伴高血压性心脏损害13例,高血压性肾损害2例,糖代谢异常7例,血脂异常11例,高尿酸血症15例,陈旧脑梗死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

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6.25±8.96)岁;病程新发~35年;血压分级1级7例,2级23例,3级20例;伴随症中伴高血压性心脏损害1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3例,糖代谢异常6例,血脂异常15例,高尿酸血症17例,陈旧脑梗死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伴随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福辛普利10 mg,每日1次,视血压情况加服双氢克尿噻 12.5 mg,每日1次,及非洛地平5 mg,每日1次。疗程共60 d。

1.3.2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化痰安神熄风方(取《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15 g,炒白术10~15 g,天麻10~15 g,钩藤15 g,枳实10~15 g,竹茹10~15 g,石菖蒲10 g,泽泻20~30 g,夜交藤20~30 g,丹参20~30 g,葛根20~30 g,琥珀10 g,黄连8~10 g。由本院中药房配制,医院煎药室统一煎煮。每次200 ml,每日1次。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指标 主要相关症状:眩晕、头痛、首如裹、腰酸膝软、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胸闷等。每周观察其变化。主要相关体征:血压、舌、脉、体温、脉搏、呼吸。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c反应蛋白。

1.4.2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3 指标检测方法 症状按轻、中、重分级判定为1、3、5分。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分别取korotkoff第一音与第五音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并分离血清,2~8 ℃储藏备检。空腹血糖、tc、tg以氧化酶法测定,ldl-c、hdl-c直接法测定,c反应蛋白散射浊度法测定。

以上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测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同组前后对照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表2)表1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痰湿壅盛证积分比较(表2 2组高血压病患者痰湿壅盛证疗效比较(例)注:2组比较,p=0.000

治疗组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积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痰湿壅盛证疗效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

2.2 2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表4)表3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等指标比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01,*p=0.00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0表4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0;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49

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7、0.302、0.072),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tc、ldl-c、hdl-c、尿酸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3、0.059、0.076、0.061),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于tg治疗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9),故无可比性。

2.3 2组血压、心率治疗前后比较(见表5)表5 2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x±s)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00,*p=0.049,p=0.000

sbp、dbp和心率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7、0.199、0.559),治疗后三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49、0.000)。

3 讨论

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之一。蔡氏等[3]对1 038例高血压病患者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高血压病诸证候构成比中,痰浊中阻为第二,这与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作眩”理论是相吻合的。《医学从众录》云:“厥阴气逆,于是风生火动……风生必夹木势而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易营养过剩,又喜食肥甘厚腻精细之品,少于劳作,故多肥胖之人,而肥人多痰;加之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思虑劳倦太过,易导致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一方面“思伤脾”而加重痰湿形成,湿盛则浊阴壅遏,清阳不达,致木郁生风;另一方面肝失条达疏泄,木郁阳浮,内风挟痰上扰清窍。故现代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病机以痰湿阻滞和肝郁为主。

精神紧张可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影响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引起持续血管运动神经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而发病[4]。王氏等[5]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而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联合应用调节情绪药物后,降压效果明显提高。心者,神明之舍也。《杂病源流犀烛》云:“故太上贵养神,其次才养形,凡欲神之存乎舍也,而百疾不作也。”《素问·汤液醪醴论》亦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采用养心安神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是有所禅益的,而动物实验研究亦表明,养心安神治疗可拮抗大鼠在应激状态下的血压升高[6]。针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若在常规化痰熄风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安神法,可能更有助于控制血压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病常伴有血糖、血脂、尿酸等的代谢失衡,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亦在高血压病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7]。

本研究采用化痰安神熄风法,旨在观察其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积分、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为治疗痰湿壅盛型眩晕的代表方,因此,笔者在该方的基础上加用夜交藤、琥珀等安神药,以作为化痰安神熄风法的代表方药。研究结果表明,化痰安神熄风法可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痰湿壅盛证积分及疗效,对血压和心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有学者对高血压辨证分型和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痰浊壅盛型高血压血液粘度较其他各型增高[3]。本研究通过化痰,可能改善了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浓、粘、聚、凝”状态,使外周阻力减少,血流动力平衡恢复正常而导致血压下降。故考虑“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一。

研究发现,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其机制为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心脏的变力变时效应,从而参与了高血压病的病理进程[8]。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安神法,可能降低了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故考虑“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二。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研究中部分化痰利湿中药具有利尿降压的作用,如白术补脾燥湿和中,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胜于水的排泄;泽泻利水渗湿泻热,有利尿、降压作用。血压下降可能与上述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关。故考虑“利尿剂样效应”是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三。

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化痰安神熄风法配合西医基础治疗较单用西医基础治疗能更好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从而为该治法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c反应蛋白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在炎症、损伤、感染、恶性肿瘤、风湿热等患者血清中其含量可成倍增加,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乃至心肌梗死的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其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9]。吴氏等[10]认为,血清c反应蛋白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因此,观察c反应蛋白和其他炎症标记物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高血压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高血压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8.0%,胰岛素抵抗作为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刘氏等[12]对52例高血压病痰湿证患者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增强是高血压病痰湿证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治疗2月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0)。本研究结果提示,化痰安神熄风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有改善作用,这从另一角度解释了化痰安神熄风法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可能机制。

在对其他生化指标的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尿酸、血脂有所改善,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是它们发生的共同病理机制。本研究发现,化痰安神熄风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考虑在胰岛素抵抗改善后,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亦得到改善,但由于观察时间尚短,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不够大,tg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无可比性。提示我们下一步为深入研究化痰安神熄风法对血脂、尿酸的影响,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6,(8):581.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 蔡光先,朱克俭.高血压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 1999,40(8):492-493.

[4] 陈利国,尤 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95-104.

[5] 王 健,盛 净,杨菊贤.帕罗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73-274.

[6] 王 慧,周华珠,李弘磊.养心1号抗心理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6,16(4):417-419.

[7] 莫雪妮,杨益宝,黄绍湘.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612-2613.

[8] 李运伦.高血压病与痰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6):412-414.

[9] 吕 萍,李自成,孙 蓓,等.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j].广东医学,2003,24(3):256.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9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63—02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尤其是出现大量出血症状,其患者死亡率更甚。在对其进行治疗时,手术治疗方式十分关键。而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在疾病治疗的效果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1]。本文就此分析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年龄46~83岁,平均(58.0±7.2)岁,其中,男32例,占74.42%,女11例,占25.58%;治疗组46例患者,年龄45~84岁,平均(58.0±7.5)岁,其中,男33例,占71.74%,女13例,占28.2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情况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低颅内压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治疗。而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治疗一定时间后,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从而计算患者的积分增减率,即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的标准:显效为积分增减率下降70%~95%;有效为积分增减率下降30%~70%;无效为积分增减率下降< 3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12%,治疗组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96%,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一种十分危险且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对患者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时,患者的头部备皮后根据患者的CT片确定手术的穿刺点,手术时避开患者颅内外的重要结构[2]。并且在对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组装,使用时,应谨慎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治疗方式,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的设计较为简单、科学,并且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其手术准备时间相对较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能够迅速的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损伤,降低颅内压,并且能够将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机能的副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3—4]。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对患者实施头部备皮,根据患者的CT片确定穿刺点,同时避开颅内、外重要结构。具体操作步骤为以下:(1)将入颅引流管与三通下口插接端相连;(2)将入颅引流管底端套上固定架[5];(3)将三通下口的螺纹段与固定架旋紧;(4)将针芯经三通上口插入入颅引流管,使其旋紧;(5)将侧盖帽盖于三通侧口上;(6)用颅锥钻透头皮、硬脑膜以及颅骨;(7)将带有针芯的入颅引流管推进患者的血肿中心;(8)将导流管上的卡子卡闭,取出针芯,将导流管与三通上口插接端对接,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对接,松开卡子,引流血性脑脊液;(9)将内盖帽盖在三通上口插接端,并旋紧;(10)取下三通侧口的侧盖帽,将三通侧口与导流管一端对接,而另一端接储液袋[6]。手术后,使用0.9%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冲洗侧脑室,每天进行2次,同时注入尿激酶10 000~20 000 U,引流5~7 d。根据患者复查颅脑CT的情况,决定患者抽吸、冲洗、液化以及引流的次数,当患者的血肿减少70%~80%时,若患者没有异常情况,则可以拔除穿刺针。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

所以,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应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5—6]。而通过使用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进行适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方式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新国,徐江林,尹树昆,等. 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0,32(11):1445—1445.

[2] 尹树昆,张新国. 新型颅内血肿引流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2010,32(12):1607—1608.

[3] 罗燕飞,林燕珍,李广华,等. 探索血浆D—二聚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变化[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A03):163—166.

高血压治疗的新方法例1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此病以中老年人群多发,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多以基底节区出血常见,其病死率高达40%~70%,生存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2]。因此,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课题。笔者近年来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科接受治疗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为中等量(出血量30~6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出血后6~72 h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6分。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2±8.21)岁。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58.43±8.32)岁。本次研究均排除脑干出血、颅脑外伤出血、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降低颅内高压、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对照组给予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根据CT检查显示的血肿面进行三维定位,确定手术钻孔的位置并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对未凝固或已液化的血液进行抽吸,然后进行冲洗,直至冲洗颜色变淡,将引流管置入,之后将尿激酶(4万U尿激酶加入4 mL生理盐水中稀释)经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内,并在2 h后引流,2次/d,根据患者CT检查结果确定拔出引流管时间。(2)观察组均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头皮做4~5 cm半弧形手术切口,用铣刀形成直径约3 cm的骨窗,将硬脑膜十字剪开,用脑针穿刺,找出血肿位置,脑针沿穿刺道进入血肿腔,将血肿彻底清除后电凝止血,并留置血肿腔引流管,缝合硬脑膜。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术后当天进行头颅CT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2)观察两组患者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情况;(3)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并在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宋瑞琢等[3]研究标准,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残疾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残疾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下或未减少或增加或死亡。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6.361,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实质性出血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中以脑基底节区出血最为常见[4]。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后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这给患者术后的生活或生存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应在清除血肿的同时降低颅内高压,防止血肿进一步对脑组织造成损伤[5]。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导方案,其治疗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高压、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6]。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虽可清除血肿,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脑组织反应较重,不利于患者康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通过脑回的缝隙进入血肿腔内进行血肿清除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案,它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损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7],但对术者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它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更小,手术对血肿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但此种方法不易一次性将颅内血肿清除彻底,降压效果欠佳,且往往由于穿刺针穿破血肿壁而诱发新的出血点[8]。因此,在采用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避开血管及功能区,抽吸过程中尽量不要转动过快,吸引力度要适中,术后应密切观察血肿腔引流情况。对于上述两种手术方案,临床研究较多,但所得结论尽不相同,杨光等[9]观察了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与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在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而陈卉等[10]研究显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相当,但在并发症方面优于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笔者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案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血肿清除率及近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且不会增加其手术并发症。对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由于本次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对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及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永谊.显微镜下微创小骨窗法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1):113-114.

[2]张献科,熊立芳,江云辉,等.微创术在47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24-125.

[3]宋瑞琢,张久伟,李柯新.高血压脑出血常规开颅减压术与小骨窗血肿消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09,30(4):569-570.

[4]黄华东,黄海能,邓元央,等.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1,6(2):118-121.

[5]王文学,汪军,翟德忠,等.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2):728-731.

[6]李恩,崔丙周.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56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63-64.

[7]司东明,刘献志.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7-79.

[8]盖延廷,贾丕丰,贺子建,等.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