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5 17:11:38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1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不连续服药、吃吃停停,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性增加。

二级预防措施的“ABCDE”原则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当然,预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龄/>45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mg/日,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日。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诱因,属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病人特别重要。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如ACEI/ARB类、CCB、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n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征之一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C: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具有三大药理特点: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这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中的优秀药物。

中医认为,调降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脑清软胶囊三重作用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五福心脑清;三高患者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选择五福心脑清,药性平和有效,可以长期使用;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也可选择五福心脑清,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卒中后遗症。五福心脑清疗效确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瘫患者3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这些中成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2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并进行了精细的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1±7.1)岁;高血压病程5~20年,平均(11.3±3.4)年;心力衰竭病程11d~l0年,平均(3.7±2.4)年;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

1.2急救措施

患者均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在50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呋塞米40~8Omg、吗啡3mg及硝普钠50mg,然后使用微量泵输入,初始速度为1ml/min,避光,然后以每分钟增加1μL的速度增大输入剂量,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改变输注速度,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10~140/70~80(收缩压/舒张压)mmHg。

1.3护理措施

1.3.1入院安置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环境的清洁。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要避免患者着凉,还要注意保暖。另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要对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食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饮食,还要保持大小便通畅,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2给氧

为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张力,纠正低氧血症,可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为减少肺内泡沫,增加气体与肺泡接触面积,可使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为防止发生氧中毒,吸氧时间不应过长,可间歇使用。病情特别严重者可予面罩给氧或采取无气管插管的通气支持,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口唇与末梢紫绀情况,调整氧流量。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可将患者双下肢下垂于床边,或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

1.3.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量、颜色等改变。如发现血压下降过快,尤其是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必要时宜与升压药合用。

1.3.4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时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要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要详细的介绍,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心力衰竭疗效。

1.5疗效评价

心力衰竭疗效: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视为。

1.6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详情见表1)

2.2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治疗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治疗后心功能Ⅰ级29例,Ⅱ18例,Ⅲ级10例,Ⅳ3例。心功能疗效:显效30,有效29,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

3讨论

高血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性疾病,及早发现并积极救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无明显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反应,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应保持冷静和沉着,在向医生报告的同时配合做好抢救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02-02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其他合并症。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某年度所收治的多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研究,探讨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治疗高血压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中老年患者,一共10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40-75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35例和15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0岁,患有高血压疾病最少有2年,最多不超过10年;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26例和24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5岁,患有高血压疾病不超过12年,不少于3年。根据中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记录上的差异不具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措施,这些常规措施主要包括:强心、扩管、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以及常规的血压检查,同时指导患者自身正确的测量血压。观察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还对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是美托洛尔,患者服用该药物的时候先从最小的药量开始,慢慢增加适合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最大的剂量是75毫克,每天服用两次,保持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55-60次水平,每两周进行一次药量的调节。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是HYHA心功能评价、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评价为1级,

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恶化:患者的病情明显恶化,心功能评价指标下降。

5、统计学方法: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

二、研究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

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7例,3级的病例有15例,4级的病例有8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38例,2级的病例有6例,3级的病例有5例,4级的病例有1例。

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5例,3级的病例有19例,4级的病例有6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28例,2级的病例有8例,3级的病例有8例,4级的病例有6例。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的要更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改善起着明显的作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疗效:

观察组:有效的病例共有3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9例,恶化的病例共有3例,总有效率为76%;

对照组:有效的病例共有2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16例,恶化的病例共有6例,总有效率为55%。

由此可见,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0mm,LVEDD为60mm;治疗后,LVER为42%,LVESD为30mm,LVEDD为50mm。

对照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3mm,LVEDD为63mm;治疗后,LVER为35%,LVESD为40mm,LVEDD为58mm。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三、研究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该病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最高,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人高达约10亿。因此,寻求有效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是必须得到医学界的重点关注的。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长期的高血压,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血压病,其病理过程与促进血压增高息息相关。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具有明显的疗效。

结语

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4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严重的“三高三低”,三高: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比较高。三低为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比较低[1]。现以莘庄社区春申新村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满一年后的血压值以及危险分层,治疗依从性与规范化管理之前比较,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社区中心就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3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

1.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一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为收缩160-179rnmHg和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3]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

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它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

高危:3级高血压;高血压1或2级伴≥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

1.3 方法

1.3.1 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分层并按组别制定随访日期

1.3.2 随访内容

1.3.2.1 监测血压 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因此定期规范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个体化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测量一次。

1.3.2.2 心理疏导 讲解一些高血压的知识,阐述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用药心理,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以此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认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1.3.2.3 饮食及生活指导 我们所施行的行为干预措施有,①减轻体重:指导病人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体力活动和运动)来降低体重。②限制钠盐摄入:帮助病人制定详细的低盐食谱和操作细则。③增加身体运动:根据个体的机体状况,制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及运动方式。④减少脂肪摄入: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结构。⑤戒烟限酒。2 结 果

表1 血压控制率提高

人数 低危 中危 高危

管理前 130 32 86 12

管理后 130 58 67 5

表2 依从性增强

项目 管理前% 管理后%

定期检查 28 88

饮食控制 30 76

坚持锻炼 26 68

按时服药 40 86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大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些患者因病程长,易产生惰性,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有依赖性,往往自作主张减少服药的剂量,一些患者血压高时才服药间歇性服药,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使血压急剧波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管理,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的比例大幅提高。说明对于高血压患者随访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在门诊随访的基础上增加小区群访、配合电话随访,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得以改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明显。

总之,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升人群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三率,是使防治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鲁护理杂志,2002.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本.

[4] 韩承兴,施征宇,吴莉莉.社区高血压俱乐部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中国医药指南,2005年3卷,第05期.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5

    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较为多见,少量积血可以很快吸收,视力往往不受影响,但严重的前房积血可引起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而造成视功能损害。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因此正确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79例外伤性前房积血(含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小范围离断及晶状体半脱位。合并晶状体全脱位且合并玻璃体脱出前房者除外),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79例。前房积血量按Oksala分级法分为三级:Ⅰ级:积血量不到前房的三分之一,积血平面位于瞳孔缘之下;Ⅱ级:积血量占前房的三分之一,积血平面超过瞳孔下缘;Ⅲ级:积血量超过前房的二分之一以上甚至充满整个前房[2]。本组病例中Ⅰ级25例,Ⅱ级48例,Ⅲ级6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4~62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为:玩具枪伤、弹弓伤,拳击伤、脚踢伤,柴薪,砖块、石块伤。

1.2  伤后到住院的时间及伤时的并发症情况:伤后到我院治疗最早的约1 h,最迟3 d。并发症:①继发性高眼压;②虹膜根部断;③外伤性瞳孔散大;④玻璃体积血;⑤角膜损伤(非穿通伤)。

1.3  治疗方法:①所有病例入院后经详细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情况(有否水肿及损伤),前房出血情况(能测眼压者给予记录眼压)后给予包双眼,限制眼球活动,半卧位静脉滴注甘露醇及激素,出血期应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尽量不使用抗纤溶止血药,以免加速形成血凝块导致积血难以吸收。如合并有角膜、结膜、眼睑等损伤者可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②经上述措施治疗2 d,积血已沉于下方,持续减少或稳定且无确切继发出血者及时开放双眼。适时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积血吸收;③对于伤后已达3 d,积血量达Ⅲ级且无明显减少或高眼压者拟及时行前房穿刺冲洗。

2 结果

    79例中72例经保守治疗后积血吸收完全,7例需行前房穿刺。积血吸收快慢与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密切相关。没有出现角膜血染及难治疗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病例。

3 讨论

    前房积血是由外力作用于眼球,通过房水传导到虹膜、房角、睫状体及视网膜,导致虹膜、睫状体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吸收主要通过小梁网、Shlemm管和巩膜静脉窦[3-4]。临床上治疗关键是防止继发出血,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因此最根本的是采取措施让积血尽快完全吸收,避免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经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1  包眼:半坐卧位及静脉滴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包眼目的是使患者安静及眼球制动。有利于破裂血管(受伤组织)自身凝血,止血。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只要明确无继续出血应该停止包眼(多为2 d内),有利于积血的更快吸收,缩短病程;半卧位有利于积血沉落前房下方,便于观察眼内情况;及早静脉滴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是很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措施。因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多伴有高眼压,静脉滴注甘露醇可降眼压且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塞米松则有减轻受损组织的炎性反应。此外,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眼胀、眼痛症状,为避免按压眼球引起再出血,除继发性青光眼外,在7 d内一般不做眼压及房角镜检查。

3.2  前房穿刺:笔者认为对于伤后已达3 d,积血Ⅲ级以上无明显减少或高眼压者拟及时行前房穿刺冲洗。因持久的高位前房积血,特别是伴高眼压者极易出现角膜血染,造成不可逆的角膜组织损害。行前房穿刺冲洗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且能观察眼后段受损情况,以便能更及时的处理受损的眼后段病损,以挽救视功能。

总之,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临床医师在治疗前房出血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发现其他眼部损伤,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能促进眼部的恢复情况,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4 参考文献

[1] 石香玉,曹智辉.外伤性前房积血68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83.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6

原发性高血压(PH)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PH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规律的用药是治疗、控制血压的关键,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基层人群的遵医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在依靠传统用药的基础上,给予PH患者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1]。本研究通过采取科学用药+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对基层PH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PH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2例,年龄44-76岁,平均58.2岁。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对PH的定义和分类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将P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干预组男性128例,女性97例;年龄44-74岁,平均57.9岁。对照组男性121例,女性10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和血压水平、工作性质、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年修订的高血压指南(基层版)[2],采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3],基本原则是:①联合用药有协同或相加的降压功能;②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抵消,以增加患者耐受及遵医性。联合治疗包括固定剂量和非固定剂量联合两种方式,尤以钙拮抗剂(CCB)为基础的药物联合、以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联合和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最为常用。

1.2.2健康管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措施:①收集健康信息,评估风险因素、制定健康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是实施进一步治疗及健康管理的第一步。②在PH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在街道建立固定宣传栏,固定时间举办关于PH的健康讲座,赠送PH相关材料等。③实行心理、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实现对PH危险因素的控制。④定期随访与监测,每月电话回访≥1次,每个季度至少1次进户家访,随访内容除姓名、性别、年龄、血压等基本情况外,还包括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情况等,监测服药依从性;动员家庭成员协助监督。⑤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及其他日常生活指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疗效判定按[4],显效:DBP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DBP已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管理干预前两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04/225)、82.7%(186/22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H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目前公认高血压是在环境因素和自身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下发病,通常,环境因素约占60%,遗传因素约占40%。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H发病与体重超标、高盐饮食和酗酒等因素显著相关[5],另外,除遗传因素外,PH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嗜烟、职场竞争压力、社会经济因素等。PH的健康管理与干预对基层PH患者和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适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PH的危险因素,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在实施健康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始终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始终,在一般人群的预防和高危人群、PH患者中降低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靶器官或组织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文申.基层高血压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9):25.

[2]孙宁玲.采用新的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导对基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4):8-9.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7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支持和投入不足目前有些政府在高血压管理上的支持与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工作被动,不少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考核。同时,由于缺乏用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专项资金,或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被挪作他用,导致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整体进程[6]。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大多从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的资源不足,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直接导致了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7]。同时,承担主要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预防保健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新医改实施后强调“公益性”改革路径,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绩效工资”改革,这些措施实际上导致医务人员多干少干收入一个样[8]。另一方面,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比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发展前景和收入待遇上皆处于劣势。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医务人员不愿多看病。而二、三级医院由于受患者越多收入越高的利益驱动,不愿把患者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导致了高血压等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虽然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但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有的身兼数职,导致力不从心,甚至顾此失彼。目前我国的社区医师是专科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虽取得了全科医师的资格,但其理念与行为还停留在专科医师层面上,尚未真正进入居民健康管理者的角色[6]。同时,社区医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一些社区医师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坐堂就诊,而轻视连续性管理。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也导致了部分高血压患者不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影响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高血压患者中同样存在着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一时的降压效果,而轻视连续性服药与管理。而且这种认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存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区域等差异[9]。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对策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我们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的高血压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3]。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制定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建立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引导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高血压等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3]。在资金的投入与资源分配上应重点保证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对城乡与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高血压需要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长期管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建立通畅、互利、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双向转诊不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高血压初诊患者及合并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患者转向上级医院,而更重要的是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为新诊断或社区转来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和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待血压稳定地控制在达标范围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长期随访。这样既降低医疗费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同时,上级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业务帮助,使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在社区,社区医师是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的“守门人”。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性业务知识的防治结合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高等院校应加大教改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与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同时,政府应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科医疗团队,每个团队由3-5名人员组成,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及管理人员,进行签约管理。每一个全科医疗团队全面、全程负责指定区域内全部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使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真正的家庭医生,才能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把各项管理措施都落实到实处。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是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并提高管理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1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健康教育影响,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墙报、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居民获得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9],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管理率与控制率。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通报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建立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3]。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政绩考核结合,与个人业绩挂钩。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只有始终不懈地采取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三高”、改善“三低”,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唐继志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由于高血压发病和病情进展隐匿,早期常不被重视,很多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不愿意服药,但对于非药物治疗乐意接受。本文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观察了2000年5月—2007年5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8.06岁。38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而就诊,另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就诊。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继发和白大衣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5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13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17例。超重者为20例,体重指数(BMI)25~27。

1.2方法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非药物在治疗,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随访。

1.2.1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每天食谷类食物300~500g。对于超重者首先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优质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及禽类,蛋白质食物可选用奶、蛋、鱼、虾、鸡、鸭、瘦肉、植物蛋白,以豆类为主。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计算。少食甜食,多食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物质,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控制总热量摄入,其中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30%~35%,蛋白质占15%~20%。BMI控制在

1.2.2适量运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快步、骑自行车等。其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最佳脉率=170-年龄,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时间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

1.2.3减少钠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首先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1.2.4注意补充钾和钙进食含钾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木耳、香菇等。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1.2.5戒烟限酒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量每天限制在男性:葡萄酒少于150ml,或啤酒少于500ml,啤酒含高嘌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饮或白酒少于50ml,女性减半量,对肥胖者戒酒。

1.2.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情趣的活动。

2结果

4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3~6个月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1],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是高血压,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2]。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系超重、高盐膳食及中等以上饮酒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要服药,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3],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4]。很多1级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能达到降压使血压达标的目的。对于2级以上或有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有41例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说明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正常高值血压,即SBP 120~139mmHg,DBP 80~89mmHg及1级高血压,即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的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并追踪3~6个月,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DBP持续在90~94mmHg,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者,须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认真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以期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9

从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健康教育,第二部分的一级预防和第三部分的二级预防。最后,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治疗。只有将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治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病。在这一过程中,高血压病人本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1、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高血压病医疗工作进行的高效性,研究人员对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患病人数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病人员的患病率和其年龄成正比。尤其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众,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占45%-50%左右。但是,从调查中还会发现,人们对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几率也比较低。所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血压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由于人们所接触的后天环境不同,血压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仅仅占据20%左右,可见,后天的行为方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精神因素以及饮酒和吸烟的程度等等。从临床诊疗中可见,如果对后天的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克服,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完全可以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2.1一级预防

所谓的一级预防,就是对那些存在着发病因素,但是还没有存在高血压病症状的人群进行预防。这种预防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区居民的档案情况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筛选,这就是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高危人群。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选定对象的日常饮食进行规范,主要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同时还对食物中的钙离子和纤维素等含量进行控制和规定。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减轻体重,保持锻炼。另外,戒烟戒酒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平衡程度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这些人饮食和运动进行规定的同时,工作人员不能间断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解。

2.2二级预防

进行二级预防工作主要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选定疑似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要及时地对这些人进行确证,进而进行治疗。从这一方面上看,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落实一级预防的所有工作内容,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来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治疗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等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明确,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值测定,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进行说明。一旦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3、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3.1要求病人自觉干预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并作记录。

3.2必须参考每位病人年龄、病程、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史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用药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便,容易被病人接受,能够坚持长期治疗,选择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大类:

第一,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第二,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降压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第三,钙拮抗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已证明钙拮抗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长效制剂副作用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第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伴有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咳嗽,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药后即可消失。

第五,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因此较少作为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平稳,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

3.3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3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平均舒张压从105mmHg降至83mmHg,每1000病人每年可防止4起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在得到良好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小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可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死亡率的基础。

3.4注意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血压持久升高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4、总结

全科医疗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为特色的基本服务,非常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全科医疗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75_02

为有效遏止高血压不断上升趋势,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致残和死亡,根据浙江省心脑 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部署,在绍兴市马山镇社区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 试点工作,现将两年来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绍兴市马山镇社区15岁及15岁以上常驻半年以上居民(除外出半年以上居 民)共24669人,作为综合干预随访对象。

1.2 方法:

1.2.1人群分类:将人群分成三类,一般人群:指血压<140/90mmHg,不伴有任何危险因 素者;高危人群:血压在正常高限(120~139/80~89mmHg)伴有下列危险因素一项及以上者 。①体重指数≥24Kg/m2;②0.5斤黄酒或1两白酒/日;③吸烟;④高血压家族史(直系 亲属);⑤习惯性高钠饮食(平均食盐≥10克/日);⑥高脂血症(血胆固醇≥200mg/dl,甘油 三酯≥150mg)、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mmol/L)。高血压人群:指血压≥140/9 0mmHg[2],包括原有高血压病史,近两周内仍在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

高血压人群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的情况分成:1 级 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具体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005年修订版)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1.2.2 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管理措施: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前者每年测量血 压1次,后者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两类人群均以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 式,强调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为主要措施。

对高血压患者分3级管理:1级管理:三个月测量血压至少1次,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的干预措 施为主。若3~6个月无效再行药物治疗。2级管理:至少两个月测血压1次,并进行健康教育 和用药指导。3级管理:至少每月测量血压1次,加强规律性降压,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并 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1]中测量血 压的要求进行。检测的仪器统一使用校正的台式血压计。根据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对参 与社区综合干预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1.3 统计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百分率、平均血压、均 数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及随访频次:全镇列入应检对象27500人,接受检查24669人,受检率为73.57% ,查出高血压人群4662人,患病率为18.90%。2006年随访人数21136人,随访率为85.68% 。在21136人随访对象中,平均年健康教育听课10107人,共19622人次,人群健康教育覆盖 率92.83%。

2.2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前后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提高了47.6个百分 点,接受药物治疗率上升了42.13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率上升了48.1个百分点,见表1。

治疗中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经随访检查,舒张压 均值有所下降,收缩压值有上升的趋势。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之一,是心脑肾重要脏器发生损害的重要原因 [3],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脑卒 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将显著增加。高血 压防治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走社区综合防治的道路,已形成了共识。高血压仅靠医院门诊治 疗远远不够,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社区 综合防治道路,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干预,高血压的知晓率由28.1%上升到75.7%,治疗率由28.1%上升 到70.23%,控制率由8.3%上升到56.4%,人群舒张压平均下降0.93mmHg,戒烟率达6.76 %,戒酒率达5.50%,且吸烟量和饮酒量都有所下降,运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预效 果显著。但本文结果也显示舒张压的控制效果明显,收缩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待进一 步观察。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遗传易感性是通过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 [5],因此必须重视对“自创性危险因素”的警惕,避免或减少至最低限度,乃是社区 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的重点,务必始终坚持不渝。

总之,《规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步建立起以社 区为单位的个人健康档案,普及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促进社区专业队伍建设,必将极大地提 高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1.

[2]WHO_ISH hypertension guildelines committee 1999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1999,17:151-183.

[3]冯兴为,常洪颈.病人的高血压为什么难以控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17 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