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1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1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科住院患者240例,其中男114例,女126例,年龄24~82岁,平均(48.9±9.7)岁。职业:干部和知识分子86例,工人93例,农民6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4例,高中或中专142例,初中以下3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68例,高血压者74例,冠心病者46例,脑出血者24例, 慢性胃肠炎者15例,肿瘤者13例。

2 护理

2.1 疾病初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其护理一向身体健康的人有侥幸心理,不相信自己有病,幻想医师的诊断是误诊,要求重新化验检查;有的甚至否认自己有病,勉强坚持上班,拒绝治疗,以证明自己无病。当患者承认自己患病时,多是忧心忡忡,一怨别人没有照顾好自己,对自己关照不够,二怨自己没有量力而行,而表现孤独、自怜,情感脆弱。男性患者常表现焦虑不安,女性患者表现惧怕而哭泣。有的患者产生一种倒霉心理,不想积极治疗而消极抵抗,以至和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寻事争吵,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常常心理自相矛盾,既想向医护人员把病情询问清楚,有时又想顺其自然。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心理需要也很迫切,大多数患者是紧张、疑虑不安、悲观、抑郁,常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如何,并且对家庭、子女、经济收入、个人前途以及工作等很牵挂[1]。对疾病初期的患者,护士应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和承认自己有病,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应从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和鼓励,同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

2.2 疾病发展期与稳定期 此期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自身的疾病变化上,关心自己的疾病与健康,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疾病的诊断、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病程的长短和预后。在这一阶段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作趋向默契和协调,但因疾病不同,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表现种种不适的体征。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及安全需要,多进行鼓励解释和安慰,稳定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2.3 疾病恢复期 经过疾病的折磨,趋向康复后,患者感到欣慰,但会有新的心理问题,担心自己失去工作能力,不能胜任工作而产生忧郁心理;有些患者害怕恢复期过短会影响痊愈;有些患者虽已痊愈,不需要继续住院,但却感到体力不足,不能适应原来的环境等等,特别是患慢性疾病并有缺陷的患者,怕出院后无人照顾旧病复发,或怕出院后受歧视。此期应对这些患者做耐心的解释,说明允许出院即表明疾病已好转或基本稳定,只要坚持治疗,定期来医院复查,疾病是可以痊愈的[2]。对身体残疾或缺陷者应劝患者面对现实,重新衡量自己的身体功能,学习新的适应方法,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家庭有所帮助或生活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患者制定治疗休养计划,详细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健康指导,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使之愉快的出院。

综上所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道德休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能使之早日出院、康复。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2

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有急性肺气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病况。呼吸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医学知识面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方面,现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呼吸内科疾病和人性化护理概述

1.1、呼吸内科疾病简介

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和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患病人群多为老人与幼儿。由于这些人群免疫能力低,多为并发人群。呼吸内科疾病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不适的生活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导致得此病。患病因素因人而异,幼儿多于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和预防措施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多由于运动少,免疫力低下所致。临床上常见的病例有急性肺气肿、病毒性肺炎和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

1.2、呼吸内科病人人性化护理的相关要求

护理人员要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创服务项目时,坚持以人的需求为准,把整体护理与个性护理相结合。护理人员要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在操作中要充满爱心,充满温情,不断增强服务技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人性化护理不仅有助于病人的病情康复,还可以为医院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影响一步步的扩大,进而影响护理行业!

案例:根据多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91%的患者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保护。因此病房的床头卡上所要写的信息有待改进。现在大多数为姓名、年龄、所患病状等信息写的一目了然。倘若用一些号码、英文字母代替这些内容。将会是病人在某些方面上感到很贴心。考虑到病情、时间、空间的情况下,多给病人些自由时间,适当的做些娱乐。不仅可以缓解病情,人性化管理也发挥了它的作用。

二、呼吸内科疾病的人性化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发展

2.1、呼吸内科疾病人性化护理的注意事项

首先,不提倡病人带病工作。感冒病菌有一定传染性,最好在家休息,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外出时应戴口罩。其次,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尽量到社区医院就诊或者服用具有缓解症状的中成药自疗,避免在医院中发生交叉感染及由化学药物所带来的嗜睡及抗药性。最后,选用合适药物缓解感冒引起的卡他症状。何为卡他症状呢?即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让人感觉非常不适。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既能缓解鼻塞、喷嚏等症状又能清热解毒辅助正气的中成药。步长必畅香菊胶囊具有辛散祛风、清热通窍的功效,不但能够迅速缓解鼻塞、喷嚏等感冒症状,而且经国内多家知名实验单位研究证实对于目前已知的各型流感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另外,临床研究证实香菊胶囊对于由各型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卡他症状效果极佳,并具有诱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易感人群服用,可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2.2、对呼吸内科疾病人性化护理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护理事业的发展根源。自从南丁格尔创立了护理学使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以来,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发展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人道主义的发展和延伸人道主义所推行的。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思潮和理论;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性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意味着人们在认识上对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在行动上越来越向文明社会的迈进。社会已进入服务的时代,在护理行业尤其如此。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使医疗技术和医疗手段更加现代化,在各家医院的硬件设备差别不大,技术接近的情况下,谁想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胜出,谁就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谁家的服务做得好,谁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可见服务的优劣将决定医院未来的发展。护理是关于人的科学,护理是对人的工作,它研究如何关怀照顾患者。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的对“人性化”比较高兴趣。确实,任何人性化的事情,都会受到人们的推崇。在医院显得尤为重要,毕竟针对的对象时病人。在不久的将来,人性化护理将会覆盖全国各大小医院。在未来几年人性化护理将会覆盖整个护理,首先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奠定了护理基础。人无完人,不能因为有了病就把自己看的矫情,坚强也是一副良药;当然,对有病的人应该可以宽容一些,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认可人性的不好之处,甚至是投降,否则就意味着生病了做坏事是合法的。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并已成为广大护理人员的共识,关键就看谁理解得更加深刻,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姜静. 人性化护理对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意义[J]. 中外医疗. 2010(06)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3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2高职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分类

根据上述条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了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24节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这24节内容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一类包括8节内容,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第二类为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了解较少,但这些疾病是医院内科的常见病,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类包括12节内容,分别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三类为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此类疾病症状较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相关系统的常见病之后学习这类疾病的护理。这一类包括4节内容,分别是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和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3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3类,根据各类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针对内科护理课程特点与学情,在遵循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五部曲”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前自学环节,促进自立学习型教育的转变。教师、学生、任务三者互动,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借用来自生活中的知识和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适用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首先,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适用教学内容类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例如,儿科护理课程学过肺炎患儿的护理,其与成年肺炎病人的护理有共同之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护理学基础学过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

3.2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

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教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要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对学生而言是新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应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例如,教师讲解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完成护理评估任务。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图2。

3.3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4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5

1.1护理风险管理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医疗单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有序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为了进一步降低因护理带来的事故和差错,从而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不受客观因数所威胁,因此必须对护理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出台相应的防范手段,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1.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常见的护理系统疾病主要有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还有病发较急的疾病,诸如气胸、胸腔积液等。由于呼吸类疾病直接与人们的呼吸系统相连,因此呼吸疾病对人身有着较大的危害,也就对护理疾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也就意味着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需要将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看成一个整体,进而对可能产生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从而根据结果制定科学的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

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呼吸疾病较为容易复发,并且患者呈现较强的痛苦感,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之中,往往会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着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呼吸疾病不但要求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还应当得到良好的护理,而护理本身就是一个伴随着一定风险的过程。

2.1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在护理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三种风险:既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护理人员业务不专、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2.1.1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因素

在呼吸内科之中,很多护理人员要参与到各类呼吸疾病的治疗之中,尤其是重症呼吸患者,一些重症呼吸患者可能患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一些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例如肝炎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也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以及分泌物等,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的保护不好,那么很容易受到感染,而自身感染后如在去护理其他呼吸患者,那么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1.2护理人员业务不专

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来说,护理本身是一项充满着实践性与科学性的工作,而护理对象又是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之中难免会因一些因素需要采用医疗紧急措施,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相关业务不熟悉,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仪器操作不当等行为,很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呼吸内科。例如在呼吸疾病的护理之中,口腔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之中没有进行无菌处理,没有及时更换吸痰管,那么就很容易给患者的呼吸道带来一定的隐患。

2.1.3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

呼吸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因此患者也就相对较多,较多的患者带来的是较多的护理工作,这时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忽视风险的存在。例如,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记录不全面等。

2.2护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呼吸疾病之中,患者对空气有较高的要求,新鲜的空气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房的空气流通状况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护理人员的思想之中,窗户的开关以及室内的卫生状况是需要患者亲属进行处理的,而不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这种护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产生风险的因素所在。另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繁忙,这也决定了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时间,一些呼吸内科护理新人通常没有经过培训,只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在工作中进行学习,这种制度不但增加了老人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教学氛围,新人也缺少学习环境,进而造成护理工作形成风险。

3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疗单位应当针对护理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通过聘请知名医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树立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另外医疗单位还应当开设一对一的带新活动,通过老人护理经验的传输,进一步提升新人的护理能力以及风险意识。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6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6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我院妇科住院病人数量也显著增加,对我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通过对住院病种的梳理,讨论其疾病特点,围手术期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策略,提高了科室的护理业务水平,受到患者的好评。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 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统计报表,

1.2 对象:2009年度本院妇科2157名出院病人。

1.3 方法:按时间顺序,将住院病人的年龄、诊断、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登记,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分析其构成。当某病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时,按第一诊断进行统计。恶性肿瘤的维持性化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附件炎、先兆流产和转科等病例列入“其它病例”统计。

2 结果

2.1 妇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2009年妇科住院病人总数为2157例,其中:子宫肌瘤病例最多,531例(占24.62%);第二是异位妊娠307例(占14.24%);第三是卵巢良性肿瘤269例(占12.47%)。前十位主要疾病占79.74%,其它疾病占21.65%。

妇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见表1。

2.2 年龄分布:从上表知,在前十位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发病最小年龄为16岁,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为17岁,异位妊娠18岁,宫颈癌20岁。

表1 2009年妇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

平均年龄:妊娠呕吐和先兆流产为26岁,宫颈癌35岁,卵巢囊肿36岁,子宫肌瘤39岁,卵巢癌40岁,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脱垂平均年龄则在50岁以上。

2.3 平均住院天数:慢性宫颈炎、宫外孕等疾病住院天数较短,在数天之内;而妇科良性及恶性肿瘤病人,因需手术、化疗等过程,平均住院天数则相对较长,达10天以上。

3 讨论

3.1 住院病人中,妇科良性肿瘤所占比例较大(37.14%),其次是异位妊娠14.24%,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少,只有8.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子宫肌瘤的住院病人逐年增加。我院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子宫切除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因而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需要评估护理对象所具备的有关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及错误概念,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知识,纠正其错误认识。鼓励她们表达内心感受和期望,并帮助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减轻其无助感。向病人讲明子宫肌瘤是良性的,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更好的配合治疗。加强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反应关[1]。

异位妊娠所占比例较高,提示科学生育、合理避孕以及提倡男性避孕的重要性。由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腹腔内急性大量出血及剧烈腹痛,以及妊娠终止的现实都将使病人出现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是妇科比较多见的急腹症,术前护士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士应帮助患者及家属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向他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害怕再次发生异位妊娠而抵触妊娠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

3.2 妇科大部分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因此,应大力加强该年龄段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注重妇科科普知识的宣传,相关部门做好每年一次的妇科病普查工作[3]。

综上所述,我院妇科住院病人以妇科良性肿瘤、异位妊娠等妇科常见病为主,发病对象主要为生育年龄妇女。医护之间应做好妇科常见诊断、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7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577-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内科疾病往往病情复杂,部分疾病可能长期病因不明,或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或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从而导致病人思想负担加重,心理矛盾突出,并可有多种心理反应。

因此,在对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时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病人共153例,均为内科常见病病人。其中慢性支气管炎43例,脑梗死48例,冠心病37例,其它内科病病人25例;年龄60~81岁,平均(70±10)岁;两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病人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配备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针对老年人记忆减退,焦虑恐惧,悲观, 孤独, 自卑等异常心理在整个住院期间及时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B组不配备专门的责任护士,而是由每日的护理班次护士负责,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

1.2.2 资料收集采用问卷法。所选择的病人均神志清楚,言语功能存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患病前的性格特点、患病后的心理反应等。

1.3 干扰因素的控制:两组病人的病程及用药基本相似,病区环境及诊疗条件基本相似。

1.4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异常心理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病人入院时的异常心理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老年病人入院时普遍存在着异常心理变化;而出院时两组病人的异常心理特征差异存在显著性,显示A组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情况较B组有明显的改善。

2.2 两组病人的异常心理改善率及住院天数见表3。表3显示,对内科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特征进行密切观察及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护理,能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率。

3 异常心理特征分析

老年病人由于解剖生理、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变化,面对着离退休、丧偶、疾病、死亡威胁以及社会地位变化,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诸多变化。表现有感知觉减退、记忆力减退、与形象思维有关的液态智力下降,情感方面易产生负性情绪和个性特征改变,如易怒、多疑、固执、忧郁、焦虑和恐惧等。

3.1 焦虑、恐惧:当病人知道自己患慢性病后,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担心疾病预后,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1],主要表现焦虑烦躁,忧心忡忡,哀声叹气,睡眠差,注意力不集中,出汗等。

3.2 悲观心理:当疾病严重或迁延不愈,特别是身体功能严重障碍(如偏瘫、小便失禁等)时,害怕留有残疾,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主要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哭泣,情绪低落[2],不愿与人交谈,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

3.3 孤独心理:生活规律被打乱和住院寂寞、住院环境与人际关系改变,与子女、家人相处时间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老年病人常有孤独感,感到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如果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纠正,常会越陷越深,对疾病预后十分不利。

3.4 自卑心理:老年病人常伴感觉功能下降等,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情绪极大的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3.5 多疑心理:患病后老年病人会更敏感多疑,极力捕捉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语言中的细微变化,怀疑自己的病情,疑虑重重,甚至会担心误诊、治疗不对方、吃错药、打错针等,给治疗、护理带来负面影响。

3.6 偏执心理:老年病人多认为自己阅历深厚,经验丰富,易产生偏执心理。不易接受他人意见,对治疗护理有不利影响。

4 护理干预

4.1 对于出现焦虑恐惧心理的病人,首先评估焦虑恐惧的程度,针对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状况,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对疾病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疾病康复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引导他们正视病情[3],以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稳定情绪。

4.2 针对悲观心理,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以精神支持,解除他们的精神压力,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4.3 针对有孤独心理的老人,鼓励其与其它病人多交流,,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可让家属陪同,千方百计排除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4.4 针对自卑心理的老人,对护士的表情、态度和行为观察得十分细致和敏感。因此,护士在与这些老人沟通时,注意语调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语速要慢一些,注意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的结合[4],理解、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到亲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早日康复。

4.5 针对多疑心理的病人,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应多与他们交谈,认真听取病人意见,及时解除病人疑虑。通过有效的交谈可以沟通护患感情,但要注意言词不能过于复杂。对重症病人,要避免谈病情,以免增加病人心理压力。

4.6 对于偏执心理的老人,要理解、与尊重他们,这类老人的自尊心很强,住院后由于角色的改变,使自尊心受到压抑,沟通时要顺从他们的心理,多表扬与鼓励,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能做到的要尽力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给予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温暖感,决不要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和讥讽他们[5]。

5 讨论

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心理护理应运而生。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医病,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整体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6]。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各种异常心理发生率,有助于治疗和护理。 我们亦观察到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率。这对病人和医院双方都有利,同时这一办法简单、易行,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Lund AE, Author Lund Amy E,Lund Amy E. Brain study reveals neurobiology of dread[J].J AM DENT ASSOC,2006,137 (7):958.

[2] Umstattd M,Renee,McAuley Edward Mot Robert W, et al.Pes-simism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older women: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7,30(2):107.

[3] Hardicre Jayne Coad Jane DevittPatric. Ten steps to successful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J].Br J Nurs,2007,16(7):402.

[4] Roebuck,Heather L.Acne:intervene early[J].Nurse Pract,2006,31(10):24.

[5] Lusk RP,Author Reprint Author Lusk Rodney P.Lusk, Rodney P,Bothwell MR.Long-term follow-up for patient treated with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chronicrhinosinusitis[J]. Laryngoscope,2006,116 (12):2099.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3-02

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给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心理造成很大负担,治疗过程中为患者的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院心内科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和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4例患者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经过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中13例为高脂血症患者,18例为心绞痛患者,29例为冠心病患者,34例为高血压患者。

12方法对所有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并针对不同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加强。

121注重培养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定期组织护士参加院内及科内的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对护士的道德培养,使护士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对患者充满爱心,对护理工作充满责任心,遵守科室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水平,要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出白衣天使的高水平和高素质[1]。

122加强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嘱将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时间进行调整;合理地指导患者的饮食,嘱其注意控制胆固醇、脂肪、盐分的摄入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充分的了解,以对其焦虑、恐惧等心理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这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所以要将患者的下肢抬高l5o-30o,并每天定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尽量缩短卧床时间[2]。③预防便秘的护理:顺利排便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长期便秘会引发腹压上升,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甚至引发猝死。所以护士要反复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粮,也可在早餐前饮用少量蜂蜜;护士每天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2次以上,使肠蠕动增加,利于排便[3]。④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液是否外渗,如有渗漏,立即停止输注,以避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对于微量泵的运转情况也要密切观察,出现报警时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及时地排除故障。⑤防止输液反应的护理:大量并快速的输液会引起血容量的增加,继加重心脏的负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所以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认真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如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⑥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情况时,要立即就地平卧休息,并舌下含服03mg-06mg的硝酸甘油,或10mg消心痛,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如患者突发呼吸和心跳骤停时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病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又稍有上升,但是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停药后各项指标上升明显。显效患者数=痊愈患者数+好转患者数。

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的数据应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4例患者中痊愈15例,痊愈率为1596%,好转77例,好转率为8191%,无效2例,无效率为213%,总显效患者数为92例,总显效率为9787%。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漫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特点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技等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护理不但要对患者的病情、价值观、愿望等进行监测,还要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指导,从人性化角度关心和鼓舞患者,使其早日康复[4]。

参考文献

[1]杨莹,赵曦,王霞护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85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60例手外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80例,男119例,女41例,年龄为(36.5~68.9)岁,平均年龄为(46.6±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天,平均病程为(3.2±1.1)天;对照组有患者80例,男47例,女43例,患者年龄为(35.4~67.3)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天,平均病程为(3.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舒适护理。手外伤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病情变化快,且毫无思想准备,患者在受到伤痛折磨的同时,不免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1]。因此,护师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心理,加强患者舒适环境护理,改善患者睡眠模式,提高安眠率。(2)生理护理[2]。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以娴熟的技术进行穿刺,移动患者时应该缓慢,保护损伤处,保证能够一次性完成;患者治疗7-10天后尽可能保持平卧或低半卧位,提高患肢10°-20°,减少患者出血,减轻患者肿胀。(3)镇痛和生活舒适护理。患者治疗后不免产生疼痛等使得患者内心不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诱发血管痉挛,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沟通,和患者建立互信,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应该加强患者皮肤和饮食指导,保持皮肤和被服的清洁干净等。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房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1例疼痛,42例肿胀,3例睡眠障碍,显著少于对照组(27例疼痛、63例重症,6例压疮,15例睡眠障碍)(P

3.讨论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例10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国内糖尿病患病人群逐年提升, 有报道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2.5%左右, 且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1,2]。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性眼科常见疾病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性眼科疾病患者114例, 按照随机分组, 每组各57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 女19例, 糖尿病病程3~15年, 其中白内障患者34例, 青光眼患者12例, 视网膜脱落患者11例;对照组男性35例, 女性22例, 糖尿病病程2~16年, 其中白内障患者30例, 青光眼患者17例, 视网膜脱落患者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首先进行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入院时向他们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发病机理, 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叮嘱患者按时应用降糖药物, 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 争取患者配合手术治疗;术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冲洗结膜囊与泪道, 剪去患眼睫毛, 严格无菌操作。白内障和网脱患者进行充分散瞳, 青光眼患者及时缩瞳;同时指导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定量进餐。饮食控制不仅仅是限制食物, 主要的是限制吃的总热量。通常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确定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其次, 做好患者术后一般护理: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运动指导, 白内障和网脱的患者, 叮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 特别是头部的运动, 猛然低头弯腰, 防止咳嗽等运动过猛造成晶体移位、缝线挣脱、视网膜再次脱落等。指导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患者保护滤过泡, 避免碰撞和用力揉术眼。第三, 做好针对性的专科护理:询问切口疼痛情况, 如有剧烈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要查看是否有感染、前房出血及眼压增高等, 网脱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 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手术当天疼痛考虑手术牵拉眼肌或高眼压所致。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 及时通知医生[3];网脱患者术后给予恰当, 使裂孔处于最高位, 应告知患者保持的重要性, 有利于网膜复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轮流保持俯卧位、面向下坐位、面向下步行位, 原则上每2h变换1次, 防止压疮的发生;青光眼术后注意询问有无眼痛、头痛, 密切观察眼压等情况。为促进术眼前房形成遵医嘱使用散瞳剂, 确认眼别, 严防差错发生。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 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眼压再次升高;叮嘱患者按时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 遵医嘱按时滴眼药水, 动作要轻柔, 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法;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并对病房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同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 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出现障碍使得引发了眼部疾病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比如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 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多进而转化为山梨醇, 使晶体内渗透压增高, 吸收水分, 纤维肿胀变性而混浊导致白内障的发生[4]。长期的血糖升高则会引发眼部微血管病变, 出现视力下降、视中心暗影、视物变形最终出现新生血管, 而血管破裂造成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脱落造成失明。而青光眼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在手术治疗时容易出现前房渗出及伤口不愈合, 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本院对这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护士对患者的心里状态进行评估, 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讲解疾病知识, 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其次, 要指导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好血糖, 告知血糖控制的好坏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影响, 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第三, 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总之, 本研究表明对眼科常见疾病合并糖尿病性患者手术前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卞红梅.糖尿病性白内障56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