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3 15:48:5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1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由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出现了普遍的“低头”现象,大学生不喜欢直接生硬的理论灌输,对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冒”。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差的主要原因是“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国家为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的首要问题。

基于这一现状,本文着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从实践角度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改进完善的参考意见,帮助高校更加有效地立德树人。由于我国学术界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且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因此,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二、研究内容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归纳出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途径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实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通过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具体的途径分析结果如下:

途径一: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思想政治相关信息。新媒体平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传播迅速,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新媒体平台。而调查显示,目前新媒体推送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新媒体推送内容枯燥,学生没有进行深入阅读的驱动力。新媒体推送形式单调,缺乏技术与特色。对此,笔者建议,高校新媒体工作者应丰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送内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此外,可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平台吸引力,建立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交互平台,如BBS、校园网论坛、留言板等。并且加大公众平台的宣传力度,同时打破学院间与学校间的壁垒,扩大新媒体推送的影响力。

途径二:日常交流互动。高校学生关于思想政治的线上互动主要以发起相关话题并进行线上讨论为主,线下互动则以辅导员的引导帮助为主。调研结果表明,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方面,两者起到的效果均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与老师缺少线上思想互动意识,无法发挥线上优势。辅导员交流缺乏亲和力和指导性。交流引导体系单一,目前只有辅导员一个途径。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应首先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引导这一途径更具针对性。同时,多元素沟通和完善的日常交流体系需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他老师、党团干部、社团组织等都进入交流系统。此外,思想政治交流的内容要更加贴近生活,交流形式要更加鲜活多样,以达到更高的参与度。最后,高校应鼓励思想政治线上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从而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途径三:思想政治类课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态度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无几,老师的思想引导也并未真正地实现。主要的原因在于:课堂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学生容易成为课堂上的“低头族”。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对此类课程有先入为主的排斥。课堂内容与现实问题脱节,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对个中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建议:老师在课堂内容上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把课堂学习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思想政治课程应与其他专业课程协同发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此外,高校应形成“思想政治课堂+课外活动”或者“思想政治课堂+课外交流”等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同学们全部参与到实践中。

途径四: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且收获较少。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功利心较强,只参加对自己有明显益处的活动。组织者人数较少,而开展活动耗费的精力较大。活动经费有限,组织者在开展工作时受到限制,导致活动形式单一。对此,笔者建议:首先,高校应完善活动制度,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其次,要注重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办更好、更精品、更有内涵的活动;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此外,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Υ笱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2

高校教育事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体制和理念的创新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该种方式也能够使大学生的思维理念以及逻辑思维方式得到更好的锻炼,使其日常生活服务得到更好的满足。网络是校园新媒体当中的主要物质载体,其与时代相结合的属性注定会被大学生更好的接受,在理论和技术的锻炼方面也更为容易。

1新媒体与校园新媒体的内涵

对新媒体其自身的定义进行探究工作,源于国外。基于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信息的传播也日渐加快,地球村的形势日渐明显。新媒体通过网络终端实现终端客户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其之间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之所以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引进,主要就是突破传统固有的教育途径,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创新活动。

2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局限性

2.1对校园新媒体厂解不充分:校园新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的发展和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新媒体技术以及新教育理念进行融合的使用,对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冲击。如今高校在使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进行教育时,由于其之间的融合并不紧密,从而导致如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时间短、理解层面广,但教育工作者却相较较差,从而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升。

2.2校园新媒体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对新媒体软件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软件自身的监督管理以及信息机制都不尽完善,因此在对校园新媒体进行监控管理的过程当中,就很难对其整体范围进行掌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都得不到创新。

2.3新媒体不真实性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新媒体终端客户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其之间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双方在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当中由于对自身身份以及个人信息进行隐瞒,这样在长期的交流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诚信危机,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生扭转,长时期处于该种情况之下,就会对学生其自身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恶劣的影响。

3校园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3.1全面厂解校园新媒体:想要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就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内涵以及其所表现的原则进行充分的认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之下得到充分融合和利用。在传统媒体教学当中,其缺乏终端客户之间的互动性,推广效果也有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取得明显的进展。而使用新媒体教学的方式,其能够很好的对传统媒体当中的弊端进行改善和优化,使得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加优渥的进展,教育工作的效率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提升。从另一个层面上考虑,大学生其本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更好的在实践生活当中进行应用。学生要使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融合,将其服务于实践活动当中。

3.2提高从业者使用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我国在进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以及引导能力,同时要求其也能够对新媒体技术当中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掌握。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其自身对新媒体的理念以及特征进行掌握,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学活动。

4总结

在高校当中使用新媒体技术、采用创新思维对思想政治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该种情势从而促进高校新媒体的教学活动的发展。该种情势背景之下使得高校学生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理念得到更好的扩展和延伸。校园新媒体环境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更好的发展高校学生政治素养的要求,因此,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与校园新媒体相结合。

作者:王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施教方和受教方之间的重要纽带,是高校市政政治教育进行广泛传播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着变化,所以对其载体进行创新途径探讨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时代性、承载性、导向性等特点,我们在探讨其载体创新途径中应该注重结合高校和社会实际情况,寻求全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创新途径探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一、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性

1.顺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其当前的实际需求,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载体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现代化电子通信设备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愈发重要。加上庞大的互联网资源完全展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这些资源中有优秀也有比较低俗的信息,教师或是学生自己不经过严格的信息筛选,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导致不良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信息化时展需求的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影响。2.顺应当前科技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步入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人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充实的同时越加注重对自身精神文明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着全面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进行载体上的创新才能顺应科技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不脱离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高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积极创设,以促进师生之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和交流,尤其对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3.顺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求。飞速发展的社会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在高校开展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改革探索之中不断有新鲜事物和新鲜元素出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载体难以完全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求。这些新鲜事物和元素的出现要求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开发新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法要求其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改变,对其载体进行创新十分有必要,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日常管理、学业课程、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途径的具体探讨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载体的创新建设。高校日常管理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载体,贯穿于高校学生整体的大学生活之中,包括高校学生的生活管理、日常活动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思想行为管理等方面的载体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意义。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这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我们在进行高校日常管理载体优化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高校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处于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热情,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载体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管理的职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统一;一方面转变传统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模式,多重视对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身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反省之中,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将日常管理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发挥到最大化。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课程载体的创新建设。学生进入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业课程载体对实现高校学生这一目的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业课程载体对高校学生的传道解惑功能,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课程载体的创新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充分说明:首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掘专业知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资源属性,形成系统、完整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学科课程体系。其次,适当增加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程、辩论会、演讲赛等形式的活动丰富高校学生课余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让高校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觉悟的提升。最后,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价值的提高。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载体的创新建设。良好文化氛围载体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通过对校园文化中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实现文化氛围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达到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双重作用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氛围载体的作用。高校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隐性的文化教育载体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顺应时展和高校精神文明的实际需求,重新定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不断提升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创新追求。进行文化氛围载体创新建设时,学校需要坚持以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增强图书馆、展览馆等高校现有文化资源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对高校文化和高校精神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实现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使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适当学会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起到了直接的组织作用。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应该符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在高校原有的实践活动经验基础上,对当前或是未来的实践活动进行创新改革,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与科研调查、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者、参观红色文化圣地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自我提升。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介载体的创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发展,我们在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应用最能体现当下高校特点的传播媒介,以此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及时性的明显特征。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条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相关的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其次,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增加。最后,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的隐秘性,在校园范围内搭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社区,让学生和教师相互之间都能及时了解认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保证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时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顺利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坚实保障。我们以高校全面发展大局为出发点,顺应时展需求,以便高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更好地实现高校作用于学生、社会的有利价值。

参考文献:

[1]封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4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家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之一已经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准确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态,借助家庭的力量,对学生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政策教育及心理辅导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家访”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向学生及学生家庭传递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院的规章制度、高校的育人机制以及学生本人的思想状态等信息而从将思政教育空间从狭窄的校园延伸到了广阔的社会、家庭。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家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接收来自家庭、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这些信息让教育工作能彻底地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环境、理清学生成长历程,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方向,可以随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说,家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校园转移到了家庭。

二、家访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原始珍贵资料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家访这种途径收获了很多与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的典型事例。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空洞的理论与僵硬的典型事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很难达到教育育人的效果。当思政教育工作者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家庭,通过聆听学生与家长的心声、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历程就会发现在学生中蕴藏着很多切切实实的闪光美德和自立、自强、勤奋好学、乐观豁达的道德榜样。

其次,家访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思想、心理问题提供了确切的支撑资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将教学中的成功方法和经验以及学生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整理,并系统化为理论,并用该理论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

三、家访架起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合力

通过家访,思政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相关政策等向家长反馈,家长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成长的经历告知教师,这样思政教育者就可以根据家访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措施;而家长可以根据家访教师反映的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适当可行的引导和教育措施,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当行为。这样就统一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整合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家校育人合力。

四、家访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家访过程中热情而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对高校中的贫困生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中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自卑、封闭且超常的自尊。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家访过程中思政教育者通过平和而亲切的交谈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表达学校、教师的关心和理解,让这类学生及其家长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及教师的关怀与帮助,从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谈论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愿意接受教师的鼓励与支持。

所以说通过家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这些特殊学生传达了友善、关爱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关闭的心扉与思政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今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家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访改善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仅仅承担着通过思政课这种主渠道完成正确思想理念的灌输的职责,更是要培育大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积极健康的心态。所以,家访这种思政教育途径能让教师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让思政教育工作者从单纯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化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的全新思政教学理念。

其次,家访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客观公正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接触仅仅是通过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体现,这种短暂而又表面的接触很难客观、公正地把握一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更不容易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工作。当思政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家庭,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学生,就会发现很多以前被忽略的问题或者被错误认识的现象,思政教育者会用一种诚恳的、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肯定他们的优点、正视他们的不足,指出他们的优势。

高校家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思政教育者的重视,这种活动使受访学生和家庭感受到来自学院和老师的关爱,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更好的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5

近几年,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产生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因网络恋爱而被骗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些负面影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的挑战,它拓宽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因此各高校要审时度势,加快探索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已经迫在眉睫,可谓任重道远。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争取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强正面引导,构建积极健康、学习型的网络环境,加快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双管齐下,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优点也有不少弊端。因此,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的利用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快捷、便利的网络优势,扬长避短,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方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各高校要切实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全面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途径、上网内容等,全面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网络上最关注或最感兴趣的内容。只有了解学生的网络思想特点,才能有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牢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高校要加大对校园网、思政课等网站的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网站内容,增加弘扬社会正气、时代主旋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等主题宣传内容,从内容到形式要适合大学生心理和特点,增设大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话题,开展网络大讨论等,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及时予以解决。如:建设图书馆网络信息建设,实现学生不出门办理图书资料的查找、续借等手续,实现图书资源电子化,开通网上浏览功能,让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就可以浏览图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实现网上预约功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每年新生入学开展的心理普查工作,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每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想求助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这样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高校应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自我诊断方法等在网上,为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提供网络在线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塑造自己。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运用网上建议、一对一在线咨询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利用适当方法及时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加快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拓宽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加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各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各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理的理论学习和学生工作典型案例分析等实践课程,借鉴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型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帮助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借鉴,不断提高辅导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为了提高辅导员整体队伍的工作水平,要加强高校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为了适应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各高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从辅导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熟悉网络特点,掌握必要的网络技术,充分认识运用信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了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辅导员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开设个人博客,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网络上的热门事件、学生关注的焦点,客观的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认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事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建立个人工作QQ,面向学生公开,便于学生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更便于学生把想说而不敢当面说的话通过QQ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很好地解除个别学生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升辅导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进了解,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化思政政治教育的优势。

(二)加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

要做到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导员要加强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关心每一名学生,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度,申请加入各班学生的QQ群,并经常关注QQ群的聊天内容,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日期,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学生最容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班级活动在群里进行讨论。对于一些具有倾向性的苗头或普遍性的问题,可以事先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突发意外事件的产生。经常关注聊天内容,可以详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网络上人人都是平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辅导员不能一味强硬地要求学生什么,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交流,给予积极的建议,善意的提醒等,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还要建设一支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为了更好地配合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或学生信息员的作用,扩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来源渠道,可以在每个班级设1-2名信息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班级同学在日常生活、学习、情感和就业上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关注自己班级同学的微博内容,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辅导员的参谋和助手,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正确处理好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网络环境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构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实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6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社会经济成分、思想潮流、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不仅需要拥有熟练技能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的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先性和有效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以人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创新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提升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高专院校相比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其中部分学生是由于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无法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更多的挫折与打击,这就容易造成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大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并且由于生源地存在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与城镇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更加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增加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难度。

(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差,缺乏新环境适应力和自我约束力。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之前,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督促。而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之后,由于教学管理相对宽松,家长和学校教师不再像往常高中式的监管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始相对独立和自由。学生拥有了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他们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课外业余时间,很多学生也会选择上网看网络小说、视频、玩游戏等消遣活动。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拥有多元化的价值观理想与信仰是激励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如果缺乏理想与信仰,人则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积极上进的动力,不仅会耽误学业,还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通过网络接触到社会多元文化,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形成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四)自我意识较强,应变能力较差当前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期受到父母的宠爱,习惯了父母亲戚的呵护和赞美,成长环境比较优越,与其他人沟通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协作的能力较弱。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基本都是由父母协助解决,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应变能力、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此外,受社会负面思潮的影响,个别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但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更需要进行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在新时期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味采取刚性教育方法,试图通过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应通过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构建平等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恢复学习信心、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还应该采取激励式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其内在积极品质,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工具,随时随地与学生开展沟通,同时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弱化师生之间的隔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后,学习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需要采取人本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在此方面,应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指导文件,将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自我管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成长日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历程,针对自身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同时可以在成长日记中记录自我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在此情况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三)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内驱力关于理想和信仰,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追求。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激发其上进的内驱动力。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学生在伟大的中国梦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起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尽的责任。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通过努力完成学业,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以后参加社会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注1。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未来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7

网络可以将不同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实时的资源共享。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中的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口头教育为主,配合知识的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时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网络可以找到更多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视频展示,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机遇就是网络创新了教学内容。

网络是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本中转化到生活中,实现教育的生活化。这一转变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大道理转化成了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与此同时,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转化成了立体的授课模式,学生、教师、网络三方面进行平等地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机遇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没有网络介入之前,学生仅限于课上学习思想政治,其主要的方式也就是自己阅读课本或者是老师讲读课本而已。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思想内容的核心。通过网络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学习地点不受限制,可以有效地运用空余时间浏览相关的网页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时事,学习到课堂上讲不到的思想政治内容。

第四个机遇就是帮助学生构建了交流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越来越多。校园网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可以在校园网的环境下学习思想政治的知识,并就我国的时事政治进行传播与评价。在校园网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打破身份的界限,进行平等的交谈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听取学生的内心思想,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挑战

虽然网络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与挑战,具体叙述如下:第一,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世界中对于信息的发表缺乏管制,因此造成了网上信息的良莠不齐,既有对于人们有益的信息,又有暴力、色情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对于高校学生产生吸引力,那么就会引导高校学生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极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二,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现今的高校学生时常会感到压力与焦虑,这些负面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倾诉对象,但是网络却是一个进行自我安慰的好地方。很多时候高校学生会陷入这个虚拟的世界,逐渐地与他人疏离,缩小了自己的社会交流的圈子,将自己孤立化,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中。这样的现象严重地妨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第三,网络游戏的盛行。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就是游戏,游戏的盛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进入网络世界,通宵打游戏、组团打游戏的现象极其普遍。更有甚者将现实生活与游戏场景混合在一起,对于人性的缺失与对于生命的不重视形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这样的现象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抑制的作用。

三、新时期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途径研究

1.完善校园网络思想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把握好网络带来的机遇,建立一个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的网络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的建立彻底革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的建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覆盖率。因此学校在建立教育体系不应该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积极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例如网上学习、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学校应定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学校的老师应对国家的时事政治进行客观地评价,在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中与同学进行平等地交流,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从而调节政治思想的教育流程与教育内容。同时对于思想较为消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引导,纠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动权。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其思想政治的觉悟并不是很高。通过网络的运用,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完成思想政治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以浏览网页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培养自己对于国家的敬仰之心与热爱之心,完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学习。

3.丰富在校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培养自律意识。

学校在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的理论与网络个性化的文化宣传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新鲜教学材料,辅助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图画与视频,并将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的因素与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教材,增强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针对于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不仅可以运用网络与多媒体,还可以进行专家讲座的方式。针对于路途较远或是没有时间为学生进行讲座的专家,学校可以运用网络开展网络授课。其主要的内容可以围绕网络的虚假性、网络游戏的危害性等为讲座内容,培养高校学生的自律意识。

4.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强化他律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生活不仅需要具有自律意识,还需要具有他律意识。实行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有效地杜绝由于个人问题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产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的教育,避免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造成对于社会、对于学校、对于个人的危害行为出现。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法制的宣传,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定期进行法制内容讲解,要做到无时无刻不进行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5.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就现今的社会形势来看,网络对于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只有扩宽了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学习新鲜的网络知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及时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网络的运用情况,并对于现今学生的情况进行开会研讨,制定出适合于现今高校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随时随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8

1.1高校优秀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相同点。

1.1.1年龄相仿,接受能力相似。高校优秀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为适龄上学,大都是80后、90后的青少年,身处当今信息网络时代,接受相同的新鲜事物,对社会现象的反应态度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为一致。

1.1.2社会阅历浅,憧憬大学生活。高校优秀运动员入学前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训练生活,与通过考试入学的普通大学生一样,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浅,同时又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憧憬美好的学习生活,积极地想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1.2高校优秀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不同点。

1.2.1竞技能力较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于长期的专业训练,优秀运动员已具备一定的竞技能力,体育优势超过同龄人。但因为艰苦的训练和比赛生活占据了运动员大部分时间,他们的文化知识欠缺,对学习文化课程的主动性不高,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对文化基础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1.2.2性格争强好胜,处事能力较差。由于竞技体育唯金牌论,优秀运动员勇攀竞技体育高峰的坚定信念,形成了他们永不服输、争强好胜的性格,并具有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但由于运动员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训练生活,接触人员的成分相对单一,训练生活事务由运动队管理,造成他们遇事手足无措,处事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2、高校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对高校优秀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优秀运动员这一特殊的群体其实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找到符合高水平运动员实际的教育方法。

2.1转变身份观念,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大学阶段,优秀运动员便具有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因此,应教育他们改变原有的身份观念,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履行学生的职责,潜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不能依赖学校提供各种降低要求的优惠政策。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些优秀运动员对学习信心不足,逃避学习任务,以致课程通过率低,于是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的不良后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帮助优秀运动员认识到学习课程所获学分对于拿到文凭学位的重要性,向他们例举在运动成绩和学业成就同样出色的运动员实例,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竞技成绩和学业成果的双丰收。

2.2发扬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促进理想信念教育。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它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活动状态,反映出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强调拼搏与进取的精神。运动员是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者,他们从小接受严格的竞技训练,具有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因此,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后,要鼓励运动员继续发扬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将这种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支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学生体育竞赛,让他们感受到不同于以往在运动队集体的关爱和温暖,并把这种感受内化成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2.3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优秀运动员大多由于体育特长、免考等原因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到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同时,运动员还须面对训练比赛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更需要人性的关怀和温暖。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开班会、聊天谈心、走宿舍等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向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发挥运动员特有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学习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扫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进一步适应大学学习和训练比赛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9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崇尚自由。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对传统和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有一种不自觉的对抗和叛逆,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心理年龄较实际年龄低,缺乏对待挫折和失败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会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有一般性的理论灌输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逐步接受学校的文化、理念、传统,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占领网络阵地,拓宽教育领域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特点,对于好奇心强的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式之一。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网络教育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三、广泛开展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例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同志在《进一步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中国特色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大大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现更显著的效果,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着改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高等教育和其他原因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做出一些讨论。

一、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1.高等教育中的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在大学教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革人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材料,课堂。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学习突破,促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现代当代史》系列课程的入耳,入脑,入心。认为政治课教师要坚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2.高校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并利用一切条件,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课程的发展,坚持以日常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长期和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相结合,结合岗位学习培训,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逐步建立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务实的培训模式。另一种是鼓励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定期举办研讨会,研究到整套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为项目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支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他而且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创造条件,采矿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交流访问学者,联合举办教师论坛,开展研究等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并扩大理念,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3。学生办公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思想和政治合作教师是熟悉教育规律,对理论的理解也很透彻,但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是有限的教学空间,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多年的教学真的觉得只有了解学习情况,真正培养学生准备教科书,学生将上升率不断提高。在这一点上,如果上面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心理教师将能够把他们调查的学生的信息测试,职业教育的思想倾向,政治教师的交流,双方应积极合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有效性。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

1.中央第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球队主要的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政治理论课程和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老师。 “辅导员是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次,我们必须构建辅导员工作,建立制度体系。系统是确保该机构是根本。对于辅助职责和要求,指导,雇用和设备,培训和发展,考核和奖励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为辅导员提供体制基础辅导员有章可循,有根据,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辅导员和成长的机会。第三,我们必须路清晰的职业发展顾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界定辅导员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讲师要么评分说,你也可以审查行政级别,这对于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顾问奠定奠定了基础。

2.辅导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以加强学生的成长教法律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大学健康的家庭背景文件“和”学生成长档案“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随着“适时,适地,适宜人群,健身器材,健身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指南。要建立一个“工作室”与学生谈话,因为学生不愿在公共心的场合有关的真实想法,但我希望老师在舒适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和交流思想和交换意见。因此,根据学生每所大学的不同情况,辅导员办公室附近的心理特点“知音”,“聊天室”,“休息”,并专门设置了多种形式的灵活对话与学生的谈话工作室“非常必要的。笔者还发现,除了每类外给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设置一个专门的辅导员李老师助理或辅导员助理,管理是非常好的学生,李杰出助理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承诺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在他们心中。

3.辅导员应该发挥两队同理论课教师的协同作用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重要手段之一。许多高校的实际工作,辅导员和教师理论课从目前点位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不同的层面,但两者之间缺乏密切的协调与合作,“1+1>2”的协同效应一直没有实际上,运营商仍是缺乏有效的工作和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