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3 18:02:16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1

关键词 培训 培训管理 培训体系 固特异大学

一、企业培训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情况

美国固特异集团于1928年设立橡胶行业中第一所企业大学。1994年与大连橡胶厂合资成立了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2003年,大连固特异扩建,由原来日产7000条轮胎扩大为日产15000条轮胎;员工也由2003年的不到400人增加到现在800多人。为保证产后的产品质量,公司加大了员工培训的力度,在大连分公司设立了培训中心,并将培训中心从人力资源部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CIS(持续发展)部门。

2004年6月,美国总公司决定将亚太区总部搬到上海。2006年7月,固特异亚太区总部拨款700万美金,对大连工厂培训中心进行重新整合、升级。2007年5月底,亚太区最完善的企业培训中心――固特异亚太区大学成立。

(二)存在问题

要建成固特异亚太区最完善的企业培训中心,首先要明确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公司管理人员的英语口语培训为例,最初有60多名员工报名,经过笔试和口试的选拔后,人力资源部从中筛选了二十名。由于考试结果不公开,没能选上的员工对此表示不满。究其原因主要有:1.培训资格的确定不透明。2.培训方法比较单调,缺乏互动性。3.培训组织工作不到位。

二、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综合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培训课程。具体体现:

(一)管理高层的支持和重视

2006年大连固特异员工培训的总预算不到员工工资总额的1%。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如果员工培训的总预算能达到员工工资总额的2%,不仅会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还会提高公司总体利润,增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

(二)课程研发能力和课程选择能力

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人员,主要依赖外部培训机构供给培训课程。这样往往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三)优秀的培训师

培训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培训师是否合格。现在企业最主要的问题是培训师大多是从企业内部提拔,虽然实战经验丰富,熟悉企业情况,但缺少培训的理论知识,这是目前企业培训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知识管理意识和有效机制

知识管理已经为众多企业了解和认可,一些企业也设立了相关的正式职位。然而,却并没有真正树立起知识管理意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知识管理机制,一直处于“知识经验随人走”的风险中。

三、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三步曲”

1.确定培训工作的业务流程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培训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培训需求分析通过一定的方法或工具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员工在某些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提高其工作绩效。

(2)培训课程的开发

由于固特异是美资企业,其课程设计的工作,大部分由公司阿克隆总部大学的课程设计部门来承担,大连固特异公司的大学,在课程设计方面只是设计、开发小部分结合本土文化、适合中国情况的课程,大部分工作侧重于公司全球课程的本地化改编和翻译上。另外,为减少培训成本,总部的内部网站“固特异大学”将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料做成了DVD或Powerpoint格式,并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固特异的基层员工可以随时登录固特异内部网站找到想要的培训资料。

(3)培训实施

公司培训管理的实施主要分三部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4)培训的评估

在培训结束之后,一般要对培训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找出受训者有哪些收获或提高,检查和评定培训的效果。固特异采用的是问卷评估法。

2.建立培训工作的组织支撑体系

在确定企业培训工作流程后,要相应地设计组织支撑体系、配置相应人员来执行该业务流程。一个完善、有效的培训组织体系,应明确各类人员在培训工作中的角色分工和职责。以固特异公司的企业大学组织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

3.制定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

培训流程、培训组织构架和培训管理制度这三个层面的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保证,构成了完整培训体系建设的“三步曲”。这样的培训体系使得固特异培训中心可以真正服务于企业,提升企业绩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固特异大连公司成为固特异集团亚太区的最佳分公司。

(二)培训记录的保管

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记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表,培训计划表,培训签到表,工作技能核查表,国内培训申请单,出国培训申请单,各种考核培训答卷,以及各种培训合格证件等,要以电子和纸张形式保存,保存期限为该员工离开公司为止。以培训需求调查表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培训记录的保管。

四、总结

通过以上培训体系的建立,大连固特异公司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培训,公司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达到了计划日产15000条的目标;员工也提升了个人价值,更有工作激情。通过内部培训顾问的培养及领导人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人员流动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今年企业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离职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今年还有部分已离职的员工申请再次回到固特异服务。

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固特异的员工培训体系及对培训后的员工给予报酬与升迁等方面的激励,就是把培训作为了一种长期投资,效果显著,因此我们也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培训问题,努力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额庞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资产管理影响重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虽属非经营性质,不能给国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它却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手段。体育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是体育事业单位主要资产,一方面为体育发展培养人才,一方面还需要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全面提高,正是衡量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高效管理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可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点:1)、固定资产基数大,占总资产比重大。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为保证训练任务普遍拥有较大规模的训练场地、器材。训练器材通常大批大量购买,且价值不菲。造成了在体育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很大。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大为保证体育训练的安全性、高效性,训练器材、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养、维护、检修,会产生大量后续费用。3)、固定资产闲置时间较多。由于每次体育比赛地点的不同,运动员们在比赛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前就会前往比赛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时,训练场馆、器械就处于空闲状态。

2、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账目不能反映其实际情况

体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以训练场地、训练器械、建筑为主,可以推想单位固定资产损耗率较高,但是并没有任何会计数据可以表明固定资产损耗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受到现行会计制度的限制,只有当固定资产报废时,才可按购买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帐面价值,这种核算方法既不能区分日常管理责任,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损耗,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带来不便。

2.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重复购置情况严重、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管理,大量资产长期闲置,管理方式落后,对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调配、互相使用。这些问题都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改进原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事业单位设定的改革方向,体育事业单位可以在保证训练的前提下,自主开展体育经营活动,实现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社会化。体育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首先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可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使其依法面向市场。

4、成功案例借鉴

四川省游泳馆是四川省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四个项目最高水平的训练基地。能满足游泳、水球、跳水训练和比赛用的综合游泳馆。

作为专业的训练场馆,省游泳馆每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对外开放,每日开放时间共计4.5小时。省游泳馆每年为维持游泳馆的正常运转以及运动队的训练,一年需要300万,其中财政拨款100万,其余由经营性收入弥补。由于四川省游泳馆是事业单位,不能搞经营活动,因此,他们用四川省青少年游泳俱乐部法人主体来收费。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四川省体育馆广泛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至今为止,四川省游泳协会和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联合举办了四次四川省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参与人数达到2000余人。

5、改进建议

5.1、闲置的固定资产引进商业化合作项目

闲置的固定资产放在一边无人问津,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我认为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引进商业化运作,通过市场来让闲置的固定资产利用起来。充分利用闲置固定资产,有利于事业单位增加自有收入,确保资产增长。事业单位可以以四川省游泳馆作为参考案例,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对闲置的训练用固定资产加以利用,兼顾经社会益与济效效益。

5.2、建立跨单位信息化系统,实行固定资产统筹管理

在事业单位间建立健全的信息化技术体系,加强各行政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管理沟通与交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充分利用资产信息资源,发挥政府部门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的决策、调控和监管职能,统筹配置国有固定资产,科学判断单位闲置资产情况,有效整合利用闲置的资产。结合体育训练型事业单位特点,具有相同训练需求的项目,可根据训练时间的不同,共用一套训练设备、训练场地,以提高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麻丽萍.初探事业单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会计核算[A]Friends of Science Amateurs.2008 10.P67~P69.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要求。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保障与维护农村集体合法权益。大村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总体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制定“清产核资三步走”计划,经过组织准备、宣传培训、分策实施、清查核实、审核批复、结果公示等阶段,历时5个多月,按时保质完成全镇115个村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走在全区前列。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

(一)夯实组织基础,深入协调推进

收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工作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管中心克服在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工作人手不够、工作时间碎片化等问题,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区清产核资培训会,成立了由“分管领导+镇村干部+代管会计+专业会计师+督导组”为组员的镇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在统筹协调、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问题处置、总结完善等阶段全过程参与;各村成立由村“两委”班子任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建政策宣传、清查核实的清产核资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次清产核资工作提供具体业务指导,对村“三资”、土地合同等全程跟踪;确立了镇级管理主体、中介机构服务主体、村级实施主体的“三位主体”工作格局,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责任主体、保障了任务质量。

(二)加强宣传引导,筑牢思想防线

为使本次清产核资工作更好地进行,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镇对全镇115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记账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动员部署与业务培训,共计组织培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30余次,召开白条顶库与土地、资源、合同等专题会议3次,培训人次达3000余人;印发清产核资宣传横幅100余条,入户发放的《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与《大村镇村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大村镇2018年村干部培训班培训手册》等宣传培训材料,累计发放量达到10000余份。真正做到村村明政策、户户有宣传,在全镇形成了抓改革促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突出统筹兼顾,扎牢政策口袋

一是组织召开镇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政策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大村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遵循区级方案的原则与组织程序,立足大村镇实际,因地制宜,明确规定各时间节点的任务安排、清查进度与结果公示,做到全镇统筹;二是要求各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长组织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下,详细规定了清产核资工作开展程序与清产核资填报日、具体产权制度改革年的清产核资数据为基准等问题,并签订《清产核资工作承诺书》。切实做到资产清查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集体资产清查数据真实、有效,清产核资结果不虚报、不瞒报、不错报、不漏报、不重报,为自己“摸清家底”、向群众“亮明家底”。

二、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本次清产核资工作结束,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一是资产负债类情况汇总。全镇115个村的资产总计为20381.3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6796.545万元,农业资产13.27万元,长期资产589.1万元,固定资产12965.86万元;负债总计为7537.3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6584.62万元,长期负债为952.6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844.05万元;二是资源性资产清查情况汇总。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镇集体土地总面积为23.37万亩,其中农用地为21万亩,建设用地为1.46万亩,未利用地为9223.52亩;四荒地为3845.44亩;三是资源型资产合同清查结果汇总。共清查土地合同21607件,总亩数280669.8亩,涉及金额132118871元,装订档案126本。

(二)清产核资工作成绩

一是开展白条顶库“清零销号”专项行动,清除村级财务“顽瘴痼疾”。通过号召村组织召开全村老党员、村老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出席的专项会议,对白条遗留问题成因进行确认并制定村白条顶库处理方案。历时一个半月,全镇27个白条顶库村的60余万元资金全部清理完毕;

二是创新重大事项审批机制,构建“特事特办”快速通道。在开展资产清查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需核销的债权债务、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等的清理速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经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对需提报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处理的债权债务、固定资产等,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后由社区与分管领导签字,提交经管中心,由经管中心签订部门意见后,统一上报给镇主要领导签字,无需再重新组织重大事项审批会。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土地合同、资源清查,确保土地入户“最后一公里”。资源性资产尤其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一直以来是关系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课题。自接到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后,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从大处着眼,从大局入手,为全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根基,多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农村土地问题进行谈论研究。分两批次组织召开土地、合同专题会议,由镇主要领导对土地清产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与部署,引起村干部高度重视。并请专业会计师详细讲解村资源性资产表的填报,务必要求各村的土地填报详细到户。经过这一系列提前统筹安排,我镇农村土地工作完成质量与总量均位居全区前列。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五是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堡垒作用。

(三)清产核资工作中问题解析

一是农村记账员队伍新老交替,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加强全镇农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2018年6月,全镇新一批农村记账员选聘工作结束并全部履新。由于新记账员上任时间节点与清产核资开展时间节点冲突,导致新上任的记账员来不及熟悉村级财务就“赶鸭子上架”参与了全镇清产核资工作。由于清产核资工作业务性强、时间紧迫,记账员业务水平的不熟练间接导致全镇清产核资工作进度。

二是村级实际土地数据与镇国土部门数据不符。根据区清产核资实施方案与各级文件要求,村清产核资资源类型报表中所有土地类型,涉及到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的数据须与镇国土部门对接。经对接发现,镇级国土部门所提报的土地二调时数据与村提报实际情况数有所差距,并国土部门数据没有详细到户。

三是村级债权债务与固定资产等账目调整是否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审批程序。对需要进行账目调整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经讨论发现,若按正常审批程序进行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工作进度的落后。

四是村级现金白条顶库情况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制定难。

五是农村集体资产中在建工工程未及时转成固定资产,并未按规定进行计提折旧。

六是收入、支出的划分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应按照业务内容分别计入相对应科目。

七是发生的各项费用未按照规定取得合规的税务发票,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

八是存在跨期费用问题,未做到当月发生、当月入账,且费用跨期时间较长。

九是往来款项应定期进行坏账清查,及时确认损失。

(四)清产核资问题解决方案

一是组织召开农村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切实提高业务水平。针对农村新上任财务人员理论有余、实际业务水平不足的情况,我镇除定期开展全镇记账员工作培训会,成立了由“镇领导小组成员+代管会计+专业会计师”的业务指导培训组,对业务水平不足的记账员“另开小灶”,以点及面,全面带动全镇农村工作队伍的学习积极性,保障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把固定资产清理核算作为年度的重要工作。对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研究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标准,将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转出,剩余的按照购置年限,计算出各项资产的累计折旧额,与账面提取的累积折旧额进行核对,调整其差异,改变随意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做法。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财务监管,成立镇级农村财务督导组,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对于一些非正式、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原始票据,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成立“代管会计初审+代管中心主任复审+入账会计终审”的“三级联动”审核机制,抓本固源,严格把关,认真审核,严防错账入账。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付款票据管理,特别是对工程付款的发票按程序取得正规发票。

四是各村与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规范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严把资金支出关,尤其是土地收益金与扶贫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2019年,经管中心将开展全镇巡查、审计问题整改 “回头看”活动,将责任细化到各村,要求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上级有要求的要率先落实,同样的问题绝不再犯。

三、清产核资工作总结

第一,开展专项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开展清产核资,目的是对集体财务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摸底清查,使得“三资”管理与村集体经济活动符合国家、集体、村民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理顺了旧账、纠正了错账,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4

2.总账系统的主要业务操作和流程:首先设置常用摘要,以便填写凭证。其次掌握了凭证的填制、出纳签字、审核,修改、作废、红字冲销、删除、记账等业务处理。应用总账系统对凭证进行记账,录入银行对账单,查询日记账,进行银行对账。在期末业务中,调整税金,结转损益,定义转账分录,对机制凭证进行审核、记账,最后结账。

3在总账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的设置,启用并初始化固定资产,在选项中进行选项设置、部门档案、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等。录入原始卡片,输入固定资产变动,在月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固定资产减少处理,批量制单。进行对账和结账。

4.进入UFO报表,对表行高、列宽、表格线等进行设定,自动生成模板,并运用到了单元组合等知识,设置了利润表的关键字,填写公式。并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5.薪资管理中,首先进行薪资系统的初始设置,在选项下录入工资项目及工资计算方法,录入部门和职员档案,输入工资数据基本资料,其次进行结转工资费用,生成凭证,进行审核和签字及对账,最后结账。

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要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目的原因,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2.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等现象,处理此现象的方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3.固定资产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点难度的。有了工资管理的教训,现在就不会盲目勒到处找了。首先先启动固定资产系统。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已经录入,但在与总账系统进行对账时会出现一信息提示框,无法实现对账?解决方法:在进行录入固定资产数据时,有些卡片项目需要直接手动录入,有些则可以进行选择。原始卡片录入并保存后就可以与总账系统进行对账。但如果出现以上提到情况时,用户就必须返回检查,在进行账套参数设置时,用户是否选择了“与账套系统进行对账”的选项,只有选择了此项,系统的“对账”功能才能使用。通过对原始卡片的录入,可实现与总账系统的对账,从而很清楚的检查出对账是否平衡,进而决定固定资产是否在月末进行结账。

三.实习心得

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通过对会计学等科目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5

1.未实行有效的归口管理

对于未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实训资产,存在着品种杂,有时数量多但单价不高,各高职院校多数未进行归口管理,采购、使用及日常管理均由各使用部门自行负责。

2.采购前期论证不足,存在随意性

对于未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实训资产,多数院校存在着未建立详细采购计划,对于供应商及其提供的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如对供应商提供劳务或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条件、交货及时性等进行管理与评价。部分院校存在未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询价或定向采购等,未能合理选择采购方式,未能建立采购定价机制合理确定采购价格,采购过程存在随意性导致资金过度占用,采购过量或不足等。

3.使用部门在对资产使用、保管过程中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部分院校仅按预算执行情况对非固定资产类实训资产进行采购总额的管控,未对资产使用、保管过程建立管理制度,而由使用部门负责资产使用和保管。因此,对于该部分资产的使用、维护缺少必要的监管,可能导致其价值减损过速。

4.资产管理信息未实现有效联动

在对非固定资产类实训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多数院校未建立先进的资产管理技术方法,建立保管及领用制度,对不同使用部门之间的该资产采购、库存未进行统一调配,管理信息未实现有效联动,可能存在重复采购,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

二、非固定资产类实训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建立实训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负责组织各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实训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实训资产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分级管理网络,各部门实训室资产使用部门要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指派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各部门根据实训资产特性制订管理细则,建账、账册完整,及时更新,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制度实施过程管理

⑴要求各部门提供详细预算,不能由部门里说了算,需交叉提意见,充分讨论;⑵计划执行、审批、资产采购合理性是否重置、闲置,是否执行定期清查、盘点,确保资产数据信息准确。试运行过程中,由财务部门专人负责对上述制度及其试运行过程进行梳理,对一些细节提出改进意见,为制度正式运行做准备。如,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实训资产明细账,与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定期进行核对,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确保不重不漏。物资入库存时,负责审核单据、及时核对验收单据,对购买时间、产地、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填写清楚,并根据入库单据登账。采购物资到货后参加现场验收、发现差错及时查找原因,向有关部门交涉解决。经试运行及集体讨论后,该管理制度方能正式通过批准并正式运行。制度实施后,需定期对制度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定期评价,对存在的不足各职能部门可提出意见、建议反馈,持续改进。

三、制度运行效果评价

通过一定时间的运行,需要对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学院实训资产的管理水平是否提高,通常需要综合考虑:

1.是否实现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由原来的使用部门自行购买、管理,到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保障学院资产安全,有效减少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是否实现了实训资产的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由相关部门统一分管;

3.是否避免了采购的随意性。防止各系部只要在系部总预算额度内,便可购买的情况。是否建立年度总采购计划,加强采购管理,避免重复采购;

4.是否建立了实训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要求对实训资产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建立清查盘点及对账制度,按规定处置资产。

5.通过加强制度管理,是否使实训资产成本费用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

四、探索实训资产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工作持续优化的几点建议

1.应当持续优化,使采购前期论证更加充分制度运行过程中,降低了实训资产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但采购前期论证仍旧不够充分,未能充分考虑同类实训资产之间的互抵作用。例如:某学院于2012年及2013年分别购入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和网中网会计综合实习平台两个实训软件。据此,应当减少同类手工实训资产的采购;同时考虑同类别相关专业实训资产是否共用、共享;减少这部分采购所带来的预算额度。

2.强化资产成本占有意识,提高实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部分实训资产使用单位人员,未建立成本意识,认为购入的是学院的资产,而未形成成本意识,这部分资产其实形成了学院的办学成本。同时,由于实训资产的管理尚未涉及信息化平台,其账仅使用Excel表格填制,有的甚至手工对账页进行处理,虽然这些工作多由各部门相关人员兼任,实施成本并未增加多少,但仍应当提高管理的效率,使得实训资产信息为财务分析和管理所用。对于办有财务会计类专业的院校,通常可以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如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等为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工作所用。若能通过内部网络,来实现数据同步,其作用是可以预见的。我们认为,在实训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引入存货批量决策模型。由于批量使用的实训资产存货水平的增加除将增加学院资金的占用外,其订货批量的变动,将引起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的变动,从而影响实训资产的相关总成本。通过存货决策,可以实现实训资产订货批量决策相关总成本的最低。各院校可通过分析,解决每批应当订多少实训资产,何时开始订,合理的实训资产订货批量决策,有利于合理维持正常的实训教学,合理控制资金占用水平,降低相关成本。

3.实现对实训资产的有效估值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通常各学院都会有一些闲置的实训资产,这部份资产闲置着,不能产生价值,各使用部门又不能随意处置,却无端增加了管理成本。对此,应当重新对该部分资产进行估值。对确实无价值的资产,力推进行一次集中处置,同时建立相应的实训资产退出管理流程。

4.落实对实训资产的分管责任多数高职院校的中层及以上领导,均来自于一线教学岗位,多数是某一领域的专家。那么,可以考虑让各中层及以上领导分管某一专业的实训资产采购、管理、使用过程,甚至可以有交叉审核、审批过程。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6

一、加强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职业学校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投入规模逐年扩大、投入经费逐年增长,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数量越来越庞大、设备越来越专业、价值越来越昂贵,这无疑给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但目前由于职业学校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跟不上学校的发展,出现了管理不善的现象,轻则引起固定资产的损坏,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实验实训的开出率,重则引起固定资产的流失,产生腐败现象,影响学校的声誉。所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前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监督机制缺乏

目前,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重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只顾建设购置,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由总务部门负责,而总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土地征用工或者临时工,总体素质也比较低,让他们来管理固定资产,存在很大的缺陷。还有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管理环节脱节,管理权责不明

学校的固定资产从购买、入库到使用、管理等,要经过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体制、管理、学校机构设置等原因,使得这三个部门之间往往处于脱节的状态,不能保证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另外,有些职业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未形成完整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实行多部门多头管理、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资产管理中账务不清、责权不明。

(三)管理手段滞后,盘点措施缺失

首先有的职校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监管,各归口管理部门有各自的账,经常表现出账账不符、账物不符。其次有的职校缺乏动态管理,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记账上,注重的是监管,不进行资产清查,部门之间、账账之间、账物之间不产生关系。再次有的职校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等成为空话。有些职业学校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的学校在创建过程中,为了达标,虚报固定资产,增加相关设备的数量和价值,存在做假账、假材料的行为。所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在职业学校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普遍存在。

三、解决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管理意识,优化资产配置

职校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实验设备是职业学校教学、实训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如果设备、实施短缺或者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在购置各项固定资产时,应该充分结合各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根据教学和实训的需要去配置固定资产以及设备,保证“物尽其用”。职业学校的专业复杂、门类繁多,并且职业学校为紧密适应当地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其开设的专业也一直在变化和调整,这就需要学校更加合理的使用、添置实习设备等固定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作用。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将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分明。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监督,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制度。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06-02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比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减少了事业单位因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等现象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更加公平、公正、真实、有效,提高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计提折旧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折旧计提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到寿命结束都保持原始固定的价值,不能很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甚至会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重复购买、松懈管理、购非所需等问题;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这样既不能确保国家资金的高效利用,也不能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个别事业单位员工利用其自身权利谋取利益,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私自变卖或出租,用来盈利,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事业单位会计新制度》实施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磨损和价值损耗是必然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反了会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的工作要求,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当实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后,行政事业单位所进行的每一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需要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从而将准确地掌握每项活动的实际情况,所以购进固定资产时也要进行会计核算,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反映在账面上,保证财务人员所记的账面与实际情况相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单位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有利于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

以前,我国只针对企业实施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推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政策,使得经济市场上的不同会计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政策比较、信息交流。现在,我国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政策能够进行横向比较,而通过比较,总结出更加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我国整体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思路

基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以及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的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努力做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一)及时登记核算固定资产

单位财会部门要严格按规定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要每个月都计提折旧:本月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个月起计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要从下个月起不计提折旧;对于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不是再使用都不再计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的会计政策计提折旧。要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责需要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而且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很高,再加上其他资产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手工操作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而且在庞大的数据下,手工形式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财务工作人员只需在前期将固定资产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地进行计提折旧计算,从而大大地提高计提折旧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计算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人力资源,提供更准确的会计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没有会计上岗证,也不具备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和知识;有的人员身兼数职,还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总体上会计人员工作繁忙,学习积极性较小。相关部门应加强各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各单位也应重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促进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财务人员想做好、也有能力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

(四)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会计质量的高低、资产管理的好坏、折旧核算的是否准确,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序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保证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确保固定资产折旧和资产后续核算工作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正确核算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上,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现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保证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王栋一,杨华.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3(3):20-22.

[2] 赵冬梅.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122-124.

[3] 李敏.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6-27.

[4] 赵竹明,神瑞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解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3(9):23-25.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8

关键词: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对策

石河子地区位于北疆中心地带,是新疆重要的工业制造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近年以来,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存科技投入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等许多问题。加快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新疆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并且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1、石河子地区农业发展的状况

1.1农业经济发展投入产出状况都不理想

在2013年期间,石河子地区的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的总投资达到了143.53万元,但是固定资产投入的总金额为2946.41万元,仅仅只占全地区固定资投入总额的5.9%。自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期间,石河子地区第一产业生产的总值从原来的784.92千万元增长1539.85千万元,增长了近1000千万元,但是第一产业的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2004年到2013年,从原本的31.3%下降的22.5%呈每况愈下趋势。石河子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效率偏低,这也证实了第一产业生产率逐年下降,进一步说明农村劳动力不足,因为残次产业之间的劳动率差距非常明显,从而使得石河子地区的三次发展严重不平衡,产业效益低下这种情况也是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

1.2农民收入方式变化

近些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疆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根据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915.7元,比上一年增加3.4%,农民人均收入近几年持续增长。就石河子地区而言,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1)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一致;(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1.3农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石河子地区位于北疆中心地带,是新疆重要的工业制造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棉花、西红柿等产量位居全疆前列,在全国也有一定的重要影响。在棉花生产方面,2013石河子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62万亩,占全新疆棉花总面积的6.9%左右,但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市场发展速度还是非常缓慢。农民受教育水平有限,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接受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缓慢,并且对新技术和产品不热忱,造成的结果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目前,石河子地区必须首先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石河子农产品的批量交易的场所大多还是大棚式的露天市场,并且没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影响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1.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存在着困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生产为基础,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河子地区农业产业化中由市场来配置调控资源,使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模式。在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在石河子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对农业产业优化造成负面影响的矛盾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据统计,2013年石河子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了二十几家,但农民的加入率不足20%;所以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是以散户经营模式为主,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这种散户经营模式的下的粗放式农业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而且生产效率比较第,形成不了高的农产品附加价值,同时还会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综上所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严峻的困境。

2.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增速高,但投资效率低下

2004年,石河子地区GDP为250.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8472亿元;2013年,石河子地区GDP为427.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7.236亿元。从2004~2013年,石河子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不断的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几年来,石河子地区GDP增长了3.75倍,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了3.29倍。这反映出石河子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支撑。2004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33亿元,占石河子总固定资产投资的6.8%;2013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57,占石河子地区总固定资产投资的5.5%。可以看出,在这个十年间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高速增长。但是石河子地区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十年间,石河子地区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先升后降再升,最高时为37%,最低时为28%,经过缓慢回升,2013年也只有23%,属于低水平的投资效率。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石河子地区在投资方面是高投入和低产出,表明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显著的粗放性和低效的特征。

2.2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

从整体上看新疆建设兵团总人口在逐渐增加,而兵团人口的增加并没有是从事农业的人员增加,而是在不断的减少,近十几年来,兵团从业人员减少了近一半。截至2013年底,石河子地区总人口达到25万以上人,其中从业人口才六万余人。研究表明从业人员的减少了并没使从事农业人员的质量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高级农业技术人才比较短缺。其次,外来人员素质低,以及当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外流造成兵团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的素质偏低,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集约的重要因素发展之一。第三,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少掌握最前沿的农业技术,但在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但高素质人才的拥有研发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多,从而显现出人力资本在开发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偏低,形成了不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

2.3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石河子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用于三农问题的经费还是比较低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在逐年增加,但相较其他的财政支出与支农资金的相对量是下降的,在二、三产业的投入还是多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同时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民自身的限制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实力的限制,贷款只能是以小额短期贷款为主,但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的农户要发展规模生产,需要长期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与农村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形成强烈的反差。信贷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也加大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筹资难度。总的来说,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农村民间资本积累缓慢,除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退出了农村市场,仅仅依靠农村民间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是不能满足农村市场需要的,资金约束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4农业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河子地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增加的土地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垦荒,过度的垦荒已经导致大面积荒漠植被被破坏。众所周知,荒漠生态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造成破坏就难以得到修护,这直接威胁到生态绿洲的生存。近些年来,石河子地区的农业生产平均每年使用化肥的总量超过64万吨,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土壤酸化和结块现象严重,并使土壤肥力再不断的下降。同时,近些年来兵团大规模推广地膜生产技术,农用地膜已经在兵团各个地方广泛使用,但由于地膜的不宜腐化性,土壤中残留的许多没有处理干净的地膜,这些没有处理干净遗留在地中的地膜已影响到土壤的耕作,并且影响到弄作物的生长。并且石河子地区还存在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流失严重。土壤盐碱化、土地的过度垦荒、荒漠林的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都成为制约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因素,也说明本地区因为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5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市场调配资源能力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的行政存在机制,自成立承担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任务。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但同时受限于国家、自治区和兵团三重的指令性计划约束。在这种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形成六个统一:统一制定计划、统一安排生产、统一安排投资、统一调拨物资、统一收购产品、统一财政收支,在对企业、团场的生产经营方面在一段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兵团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实践也已经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往往不能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容易引起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绝不能强行施加行政手段,应该让顺应市场规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非市场化的行政直接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不对称信息的行政决策决定了兵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性。通过深化改革,并正确处理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可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了克服按照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兵团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3.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3.1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农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慢慢向集约型靠拢,所以相对应在农业经济投资的比列也相对增长,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加快工业的发展,在农业和工业之间产生的一种剪刀差,并长期存在着,但由于这种原因,却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抑制了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一方面对农业的投资需要更加深入,并且需要扩张资金的来源取向;另一方面需要将资金的使用率实现最大化。主要的方法是政府深入投资农业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3.2完善产业体系,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解决如今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制约着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此问题,不仅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益从而将农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农业转变别集约型农业。形成集约型农业需要达到以下条件,首先排除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模式,把农民的产出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其次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从而促使农业经济的转型由以往的自我满足型到后期的经济商品型。满足以上条件才有希望完善产业体系,并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以适度规模,综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发展核心特色产业,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化经营升级。

规范经营模式,扩张产业链条 选取并培养核心产业 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3提升创新科技并加强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升农业生产以及利用效率就必须转型为集约化农业,才可得到增产。创新型科技对产业的架构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科技主要体现在种子、施肥、以及具体实施种植的技术等方面。有211国家重点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地区,其技术创新和推广可与大学相结合。(1)以大学为主体的,大学自身组织,石河子地区政府参与。重点放在高效的培训上,充分利用高效的优势。除了每个领域的专业学者还有创新研发机构的深层次文化,提供必要的培训名额。特别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由大学主办,区宣传相关单位,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也参与高效的培训,这样的方式扩大了培训的对象,而相对小的数目的情况下,例如其他行业专业技术的培训。 (2)企业(单位)为主体,参与到大学。此种模式同类与之前的大学模式,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主体,组织培训,提供场地,使大学有关专家给企业或企业人员的专业训练场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组织者可能是一个员工的培训投入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一些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同联合主办的培训需求,参与培训学院同一个人员可以是一个专家,也可以是由大学的专家、专家组开展培训。 (3)石河子举办由政府出资,以这种模式让企业和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但对于一个强大的公共服务培训,要求政府资助,聘请大学专家加强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农业专业知识、农民意识的转变并且提升其综合素质,政府应给予经济支持。具体可以是:有关单位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负责邀请每个高等大学的讲师、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其他领域,如医药,教育和同类型的培训,都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3.4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生产要素的提升和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示是农业经济上涨两个重要前提,而农业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主要方法是对于已经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高强度培训,对没有从事但准备从事的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加强对农业工作者的全面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只有高品质的农业劳动力才可以推动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在石河子地区,农业技术上虽然领先于其他地区,但在理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的程度目前与前期相比有下跌的趋势,将来劳动力的素质的有所堪忧。只有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培训,才有可能让农民在科学技术中体现促进的作用。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农业动力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是必修的课程,届时举行农民的培训班,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选出比较优秀的人前往外地进行学习和深造。只有层出不穷的人才回到农村,才是从根本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推广和支持,方可提升农村的教育。(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推进新农保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04):267-273.

[2]王洁.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西部农业的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04):118-121.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9

1、2012年任务安排情况

2012年国家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总投资304.64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99.76万元;沼气池203座,投资16.24万元;补植补造面积5680亩,投资28.4万元;后续产业安排投资109.6万元,油茶及工业原料林3190亩;农民培训813人,安排投资24.39万元;生态移民75人,安排投资26.25万元。

2、项目实施情况

基本口粮田:安排坡改梯192亩、土壤改良960亩、农田水利实施建设774亩,安排在坳南乡的江口村、牛田村、小湾村,曲白乡的灯高村、上坪村、枧村、中村,石桥镇的辽原村、梅荷村、沿曲村。该项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土壤改良及土地培肥正在有序开展,积极开展稻草还田。

农村能源建设:安排沼气池203个,资金16.24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项目正在实施。

农民培训:共安排4个乡镇、18个行政村、813人,安排资金24.39万元。该项目已制定方案及批复。主要工作:一是深入到项目村进行30余次宣传,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二是开展退耕还林农村劳动力普查、进村指导服务,完成农民转移技能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调研统计;三是围绕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特色产业和突出“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对813名退耕还林培训农民明确培训专业、培训内容,现已培训360人;四是利用各种渠道、就业和维权整理劳务供求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

后续产业发展:该项目已完成油茶248亩、工业原料林4900亩,超额完成计划,共完成投资129万元。

补植补造: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560亩,完成投资24.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80%。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75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资金使用:我县严格按照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县级财政报账制,现已报账126.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县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批准,并督促项目实施。

2、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下达后,县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乡镇分别签订项目合同,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明确巩固退耕还林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明确技术指标,项目质量标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切实完成好项目任务。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例10

1.实物账目不健全,家底不清

通过抽查,很多学校的实物财产账目不健全,甚至无账可查,虽然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清产核资,但真正规范运作得很少,准确性不高,对学校没有及时入账的财产,我们不得而知。尤其近几年,财政部加大对学校资金的投入,每年学校添置的教学设备都达到上百万元,对于集中购置的设备,学校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只是在账上填写一个总数,与每年的资产进行累计,就算是清产核资了,从没有进行细致的清查,而且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而是由学校的使用人员代管。人员更换不及时清点、不交接,对报废、调出的资产不进行处置,上级捐赠的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种种原因,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账目不健全。

2.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教学仪器设备流失严重

固定资产随意报废,没有严格的报废鉴定审批程序,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甚至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占用,有的已经调出或退休也不清退,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3.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

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一般由总务主任、网管员和会计兼任,他们一般只做好账面资产的登记工作,保证账面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由于兼职工作量比较大,没有对实物进行定期检查,更谈不上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的学校人员变换频繁,新购进的仪器、设备还未进行入库、上账,又换新人接手,造成部分财产下落不明,甚至流失。

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

鉴于我县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实物账目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楚,管理人员不专业等问题,为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力度,确保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是学校进行教书育人,完成教学计划、任务的物质条件,管好固定教学仪器设备,防止资产流失,延长资产的使用年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要求学校要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做到工作要有计划,管理有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综合考评中,形成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2.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管理机构

各校在机构调整和定岗定编工作中要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且人员要相对稳定,与财务人员、使用人员配合做好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资产的流失,账物不符等现象的发生。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每名资产管理人员都是每个学校的“管家”,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质量,所以要做到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从手工记账、销账,软件的录入、调整和统计等方面入手;培训可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还可结合每年的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全县资产管理人员分组进行自查互查活动,将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作为继教学分,确保资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4.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学校的实验室、专用教室、资产管理等教师是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岗位,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关键。由于这支队伍待遇偏低,势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教委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评范围之内,以引起各校的高度重视,各校可根据其规模大小,科学设置资产管理人员岗位,使其享有一般教师同等待遇,可采用评职评先等方式、方法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稳定资产管理队伍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5.装备部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固定资产发挥效益

装备部要从服务学校和服务教育教学的高度,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于财政的改革,国家直接把经费下达到学校,因此,学校有了更大的自,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学校说了算,因此教委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学校设备达标工程,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伤害。装备部要定期下乡指导、检查学校的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了解资产管理人员的所求、所思、所想,从而提高对资产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资产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