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导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2 13:29:39

食品导购总结

食品导购总结例1

铁路餐饮单位是铁路职工就餐的主要场所,其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若不符合卫生要求,加工后供机车乘务人员、列车乘务人员及铁路职工食用,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导致职工住院请假或带病上班,影响铁路行车秩序和安全。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对福建铁路餐饮单位的索证索票及进货台账建立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取自管辖内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自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对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及货台账建立情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设计制作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建立情况调查表, 每个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随机抽查不少于10件, 检查人员现场查验餐饮单位是否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 并填写调查表。调查时应注意两个主要环节:一是餐饮单位在食品原料采购过程中是否依法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重点注意是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及有关票据凭证。包括: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或化验单、检验检疫合格证或购物凭证(发票、收据、信誉卡等)。二是餐饮单位是否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1.3 评价标准

参照张忠新《南平市延平区餐饮业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现状及对策》的评价标准: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建立台账率≥90% 为好;76%~90% 为较好;60%~75%为合格;<60%为较差。

2 结果

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一、二季度索证率较好,为78.2%和82.6%;索票率合格,为60.8%和65.2%。第三、四季度后索证率为好,分别达到100%;索票率较好,分别为78.2%和86.9%。全年度平均索证率为好,达到90.2%,索票率合格,为72.7%。第三季度以后变化明显,索证率、索票率与前两季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本年度中,第一、二两季度列车机车乘务员腹泻2例,影响行车秩序1次。

2010年各季度福建铁路职工食堂食品及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一览表

3 讨论

本年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福建铁路职工食堂前两季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基本合格,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第三季度后,23个职工食堂的食品及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明显好转。综合全年度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总结分析如下:

3.1 影响索证索票率提高的原因

3.1.1 人员因素

一是领导思想重视不够。各单位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都兼管了很多方面的工作,食品安全只是其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份,由于主要精力放在了行车安全上,从而忽视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兼职仓管员责任心不强。许多食堂仓管员在食品及原料入库时只注意验收食品原料的数量而未对产品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三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是不少餐饮单位的现状,多数从业人员除健康体检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外,未经过其他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

3.1.2 管理因素

一是未设立专职的仓管员。目前,23个铁路职工食堂中20个职工食堂未设专职仓管员的岗位,兼职仓管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抓好落实食品入库验收索证索票工作。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对食品原料采购未落实索证索票的违法行为未严格把关,未进行必要的卫生行政处罚,从而间接影响了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的重视程度。

3.1.3 其他因素

一是无统一的食品原料进货登记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虽然规定了进货查验内容,但无统一的登记格式,各单位的食品原料进货验收台账内容形式不同,关注的主要项目也不同。二是索证索票的难度大。有些铁路职工食堂地处远离城市中心,周围只有一些小型超市,供货商当地各方面的监管还较薄弱,供货商不愿提供有关许可证件的复印件;有些职工食堂因就餐人员少,进货量小,未定点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难以保证,或供货商收取索证费(复印费、资料费)。

虽然影响索证索票率提高的原因不少,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为:一是领导思想不够重视;二是未实行定点采购。

3.2 提高索证索票率的对策

3.2.1 加强宣传培训,站段行政主要领导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的机会,通过与站段主要领导沟通,宣传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各单位领导对食品安全中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重要性的认识,并督促他们建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负责做好有关食品安全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履行自己的职责,抓好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工作。

3.2.2 印制统一的索证索票登记台账,分发到各职工食堂管理人员手中,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对索证索票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进行讲解。便于索证索票规范管理,也能促进各单位的索证索票制度落实。

3.2.3 实行定点定摊采购制度。采取客观务实的措施,使食品及其原料能够长期定点采购,以解决采购量少的问题,并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从而索要相关资料。

3.2.4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发证前的审核工作,对未建立健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督整改落实后再许可。同时加强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在日常巡回监督检查中,对食品原料采购未索取相关证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推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工作。

总之,铁路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铁路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到铁路行车秩序和安全,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进货验收是保证铁路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及铁路职工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严格做好餐饮单位采购索证索票工作,对于规范食品监督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食品导购总结例2

据2011年年鉴,全市耕地295.05万亩,人均1.14亩,低于1.38亩的全国水平;年粮食、花生总产在105万吨和25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市是粮食自给有余,每年都有数万吨粮食调出。九十年代,粮食生产达到高峰,平均年产量115万吨,其中,1990至1998年9年间,年均产量在120万吨左右,花生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1999至2007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产量降到100万吨以下。2011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07公斤,较全省人均水平少50公斤左右。

(二)粮食消费平衡数据

2005年以来,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由120万吨增长到130万吨,年递增率在2%左右。目前,全市粮食供需自给率约77%,产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且结构性短缺特征明显。按当前粮食生产、消费变化速度发展,全市粮食产需缺口会越来越大,至2020年将达到50万吨以上,自给率下降到67%左右,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压力较大。

(三)骨干企业的收购形势。

1、从收购数量和商品粮源看,90年代,在国家粮食定购体制下,年均收购量达到23.5万吨,其中定购10万吨左右。2000年以后,受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影响,社会粮食收购量大幅度下降。2000年~2004年,全市骨干企业每年收购总量在12万吨左右,其中从本地生产者纯购入近10万吨。而近年来,除个别丰收年景外,骨干企业年纯购进粮食6万吨左右。为弥补供需缺口,企业不得不以较高成本从市外、省外购粮。2010、2011年,骨干企业累计从市外购入粮食18万吨,为之前5年外购总和的2倍多。

2、从收购价格看,我市小麦成熟期和上市较西部主产区晚2~3周。在多主体争夺粮源的刺激下,夏粮收购价格通常呈上行趋势。我市夏粮收购是在已被产区抬高后的市场价格起步且继续攀升,收购成本明显较高。

3、从收购品质看,(1)受季节天气影响,我市小麦成熟期处于多雨时期,发芽、霉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少则三两年、多则三五年必出现一次。(2)我市优质小麦无规模种植,在收购中几乎看不到优质小麦。仅有的少数村镇的烟农系列小麦的商品量仅为三五百吨。(3)从消费品质看,用本地小麦加工的馒头,口感、滋味、适口性明显不如外地,我市小麦因生长期长而形成的品质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4、从工作实际看,(1)优良品种在那?建市以来,一致做粮食业务工作,走遍市内所有的镇,看过数不清的收购现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成大片、成规模的优质小麦粮源。过去,在、镇,还可以组织三、五百吨烟农15、19,现在已是不可能。优质小麦不是一点没有,零星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村种植多少个小麦品种、许多农民都不知道自己种的啥小麦,农户间靠种子串换自由种植,从何谈产业化优势?(2)麦香那里去了?我们从农村亲戚那里吃到的馒头有可口的麦香,可市面上买的本地加工厂的面粉,不加鸡蛋和糖,就无滋无味了。那里还有麦香的影子?以前出差是外地的面食不好吃,现在反过来了。(3)在国内粮食主产区主流小麦优良品种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传统品种的影子。我们比他们晚了10年,尽管粮食的经济价值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必须种植100万亩的小麦,品种优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我市为啥有这么大的差距?无须讳言,我们小麦生长期长的品质优势,无疑已无影无踪。

二、趋势性的问题

我市粮食安全,面临国内经济调整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失衡的问题。差距显然是在别人的进步中形成的。

(一)从统计数据看趋势。90年代以来,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2011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117.79万亩,较2006年减少了5.18%,较2001年减少了23.14%,较90年代初期减少44.50%。

(二)从财政直补看趋势,2011年市农业部门核定小麦直补面积为110.70万亩,较2006年减少3.74%,呈总体下降趋势。无须讳言,实际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大小于直补面积。统计数据和市场情况差距很大。

(三)从农民种粮动机看趋势,现阶段农民种粮主要是为了满足自给性口粮需要,只在丰产有余粮时,才有少量的商品粮出售;从种植结构看,花生的种植面积基本左右了粮食的种植面积。“隔茬轮种”是自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花生可以不受限制的连续种植的话,会减少小麦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农民的种粮自给取向,决定了我市商品粮源逐年减少的趋势性现实。2005年至2008年间,我市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小麦数量稳定在6万吨左右;2009年因夏粮特大丰收数量达到8万吨,而2010年迅速降至4.8万吨;2011年,只有4万吨直接购自本地。从数字层面讲,这两年都被认为是连续增产的第7、8个年头。按此趋势发展,5年后,我市将面临本地基本无商品小麦收购的局面。

(四)从粮食种植品质看趋势,受意识和个体技术限制,我市粮食品种改良工作滞后,粮食生产难以实现主流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和区域化种植,市场上形不成上规模的优质粮源,直接影响到粮食加工品质。受其影响,基于本地粮源生产的粮油产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粮食流通新体制中,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从收购现实看趋势,由于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传统的产粮大镇已无粮可收。每年麦收时节,鲜见农民路边晒麦的风景。大面积的种植小麦的,每个县级市仅有几个镇。不用心跑很难找到大片晾晒小麦的场景。竞购带来的高水分小麦入库,直接影响到小麦品质。四年的小麦储备期,继续损失了小麦的内在质量。

(六)从消费规模看,数量扩大和品味提升,彰显生产的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过去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58.84万人,较2008年增长了2.62%。其中,非农业人口130.07万人,增长了7.69%。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同时,也使农户存粮减少,买粮消费数量不断攀升,很多村镇在传统节日期间以面粉、大米等粮油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农村居民。另外,我市渔业、养殖业发达,对外贸易和劳务输出较多,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暂住人口规模直线上升,仅去年1年就增加近8万人,总规模达到48.34万人,较2008年翻了一番。综合上述因素,我市2011年需保障人口数达到198.88万人,较2008年增长约20%,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较2008年增长4%左右。

(七)从饲养业发展趋势看,转化用粮显著增加。我市渔、牧饲养业发展迅速,年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例达70%以上。据统计,1990~2000年,全市饲料用粮增长57.8%;2001~2010年,增长26.3%;2011年,全市饲料用粮达到48.7万吨。目前,本市地产玉米,大部分被规模小、布局散的渔、牧饲养企业消化,年消耗量在40万吨以上。饲养业的发达,带动了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仅市,近3年就新增5家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46万吨,年玉米需求量在27万吨以上。为满足生产需要,饲料加工企业70%以上的原料依赖从东北、河南等粮食产区购入。

(八)从市场形态看,粮食物流基础薄弱,市场调节能力匮乏。我市处于国内陆路交通网络的末端,粮食市场发育滞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市粮食生产、流通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小麦自给自足的平衡被打破,全市每年外购4万吨左右面粉供应市场;稻谷、大米完全依赖外购,且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年消费量12万吨以上,年均增长率约3%;玉米需求旺盛,消费量占全社会粮食消费量的40%以上,供应缺口在15万吨左右。我市粮食市场价格和流通形势,整体上受粮食产区大格局影响和控制。古来就有“千里不贩粮”的说法,足证外购粮食的无奈。外购粮食运输距离长、费用高、困难大,长期的流通保持需要市场配置资源。目前,我市仍没有成熟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发挥不畅,阻碍了全市粮食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食品导购总结例3

2013年,市粮食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履行管理和服务全社会粮食流通职能,坚持立足农村、促进农业、服务农民,认真落实国家涉粮政策,大力实施强农利农惠农工程,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全市粮食总量平衡。按照中发[2013]1号文件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的部署,不断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全市粮食市场繁荣稳定。一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精心组织粮食收购。加大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卖“明白粮”;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及时制定小麦最低收购预案,完善服务措施,切实做到“五要五不准”,即:要及时启动预案,不准坑害农民;要做到随到随收,不准为难农民;要坚持公平定等,不准算计农民;要准确过磅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坚持现款结算,不准折腾农民。同时,组织职工和粮食经纪人常年常时进村入户收购,确保不让1户农民出现“卖粮难”问题。全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10万吨。二要加强市外粮源基地建设。以骨干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为主体,争取在小麦、大米主产区建立2-3个粮源基地,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我市粮食安全保障系数。三要强化收购市场监管。认真总结我市创建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一片红经验,强化对各类主体收购资格、收购行为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无证收购和损害农民利益等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收购秩序。四要继续完善粮食经纪人制度。强化对现有1100多名经纪人行纪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经纪人在衔接粮食产销、搞活流通和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助力幸福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2013年度“民生实事”的要求,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年内,全市建设市级示范“放心粮店”56个,其中发展镇街网点10个;组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3个,改造提升居民主食厨房3个、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6个。一要整合资源,打造市域一体化放心粮油服务网络。引导全市军粮供应、粮食收储等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骨干粮油企业参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加快向社区和镇村延伸,逐步建立衔接产销、覆盖城乡、管理先进、服务规范、便民利民的粮油服务体系。二要坚持“示范”带动,夯实放心粮油工程基础。加强市级示范“放心粮店”、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建设,改造提升居民主食厨房、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引导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为城乡居民营造安全、便捷的粮油消费环境。三要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农企对接。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村改居”和小城镇建设,将经过认定的农家店、便利店、专营店等网点纳入放心粮油服务网络,面向“三农”提供农产品收购和生产资料代销等综合服务,做到“一网多用”,为衔接产销、服务新农村建设搭建新平台。四要加强粮食质检能力建设,保障质量安全。围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利用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跻身部级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有利条件,加强流通领域各类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监督抽查、普查,推进“放心粮店”经营商品检测常态化,为确保全市粮食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三、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按照“总体规划、多方筹资、分步实施”原则,在全市农村推广科学储粮“示范仓”5000个,全市推广总数达到20500个。一要及时启动项目。1月份,落实项目建设镇街、农户,其中,乳山市2000个,市区和荣成、市各1000个。同时,积极向各级财政部门争取和落实配套补贴资金,确保项目及时启动。二要精心组织施工管理。督导加工企业按照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统一材料、统一价格、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的“六统一”标准组织施工,确保“示范仓”质量;建立“示范仓”档案,推进管理规范化。6月底前,全部完成加工、发放工作。三要积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发挥行业优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户开展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四、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开展“粮食产业发展年”活动,制定《全市涉粮企业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全市100个规模以上涉粮骨干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加速向精深加工和特色加工延伸,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年,粮油加工业完成加工总量140万吨、销售收入45亿元;引导骨干粮油食品加工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快建立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基地,开发有机、绿色食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培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粮油连锁经营、花生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3个区域化产业联盟,再造传统粮食加工产业新优势。到年底,全系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

食品导购总结例4

(一)夏收基本情况及全年粮食产量预测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408.2亿斤,比上年增产60.8亿斤,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总体来说,尽管前期遭遇各种极端灾害天气,但今年夏粮丰收基本已成定局。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稳定在1万亿斤左右,连续五年增产可能性较大。

(二)粮食需求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消费平稳增长,但需求结构有所变化。一是消费结构有变化,城乡居民口粮消费以及种子用粮基本平稳,约为5300亿斤和230亿斤左右,但受肉蛋奶等动物食品需求拉动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影响,饲料和工业用粮增长较快,其中饲料用粮大约为3300亿斤,占国内粮食总需求的1/3,工业用粮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目前约为1400亿斤,预计2008年这两者需求将继续增长;二是品种结构有变化,稻谷和小麦作为主要口粮品种,消费相对稳定,而玉米作为饲料和工业主要用粮,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大豆在食用油需求增长的拉动下也快速增长;三是城乡消费结构有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粮食需求快速增长,农村粮食需求总量减少。

(三)产需缺口及进出口情况

我国粮食已连续4年(2003-2007年)增产,粮食产需缺口由2003年的1000多亿斤缩小至2007年的220亿斤,预计2008年粮食产需缺口将继续维持在300亿斤以内。

而我国粮食产不足需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除大豆自给水平较低外,其余粮食品种均供略大于需。今年以来,针对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出台的限制粮食出口政策成效明显。数据显示,1-5月,我国谷物累计出口116万吨,玉米累计出口11万吨,同比分别下跌77.1%和96.6%,5月份当月谷物出口仅4万吨,玉米则完全没有出口。

二、未来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成本上升为主要“推手”

虽然今年粮食继续增产可能性较大,但受种植面积及消费结构变化、生产及加工成本大幅上涨和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拉动等综合影响,预计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一)种植面积及消费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粮食供应偏紧

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发生结构性变化,大豆增加1000多万亩,玉米、小麦播种面积分别减少750多万亩和240多万亩。而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增长使国内粮食需求平稳增长,尤其对玉米需求增加明显。因此,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减少可能导致粮食供应偏紧,与此同时,多种自然灾害可能加剧偏紧状态,给粮食价格带来上涨压力。

(二)成本大幅上涨将成为未来粮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1.种粮成本大幅上涨。去年以来,受化肥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影响,种粮成本大幅上涨。2008年1-5月,农业资料生产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19.9%。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典型调查显示,2008年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平均为238.53元/亩,同比增长13.9%;河南省小麦种植成本为669元/亩,同比增长23.7%;湖南省水稻(双季稻)种植成本为593元/亩,同比增长50.1%。

2.粮食收购、加工成本走高。我国自2004年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购销市场主体和流通渠道多元化,由此导致粮食收购成本上升。一方面,个体粮贩具有上门收购的优势,农民在家中即可卖粮,当部分粮食集中到粮贩手中后,市场粮食供应量下降,粮贩再高价转手给粮食加工企业,以此赚取差价,进而对粮食价格上涨起到助推作用;另一方面,粮食收购主体的增加也加剧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粮食收购价格走高。

另外,据2008年一季度对湖南省30户粮食加工企业调查显示,粮食出厂价格约为粮食收购价的1.35倍,利润率约为10%左右,而加工成本约为3.5元/百斤左右,其中人工和油电成本占80%以上,在当前人工成本、油电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只有粮食出厂价涨幅高于收购价涨幅才能消化生产环节上升的成本。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粮食价格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价格指数相关系数约为0.54,而在此轮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中,受国家调控影响,粮食价格一直较为平稳,因此未来粮食价格上行压力加大(如图1)。首先,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粮食收购开秤价“高开”,如湖南省早稻收购开秤价为88元/百斤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其次,经过粮食收购、加工环节对粮食价格上涨的放大作用,粮食零售价格同比涨幅将远超10%。

(三)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价起拉动作用。近年来,全球粮食产不足需,2006/07-2007/08年全球粮食产需缺口分别达0.55亿吨和0.18亿吨,同时,2007/08年库存消费比已接近18%的警戒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07年全球粮食价格较上年上涨38.7%,2008年3月又较年初上涨25%,2008年一季度全球谷物和大米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7%和46%。

虽然目前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已近乎中止,但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仍将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影响:一是通过农资(如尿素)价格传导至国内粮食价格;二是通过加剧农民惜售和企业囤粮预期从而导致国内粮食走高。

总的来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限制粮食出口政策作用,国内粮食价格受种植面积减少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受国际粮食价格拉动影响程度有限,今年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粮食生产和加工成本的上升,预计2008年粮食价格同比涨幅将在20%-30%左右。

图1 农资与粮食价格走势图

三、粮食价格上涨对CPI影响分析

根据2005年1月-2008年5月CPI分类同比指数计算,粮食价格指数与CPI的相关系数为0.58,与食品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0,因此粮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较大。粮食价格占CPI权重约为4%左右,如果未来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0%,那么直接影响CPI接近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粮价作为“百价之基”,其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粮食价格的上涨将推动饲料价格走高,而在当前生猪养殖快速恢复,猪肉价格逐步回落的情况下,养殖成本的上升必将导致生猪养殖利润率的降低,从而引发生猪产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新一轮生猪价格上涨,间接推高CPI;其次,粮食价格上涨将带动油脂等多种产品价格上涨,所谓“一粮带百价”,因此也将间接影响CPI上行;再者,粮价上涨将加剧农民的惜售心理,可能造成市场粮食供应趋紧,从而推动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

因此,在当前资源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推动作用下,粮食价格上涨20%对CPI的影响不止1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购销中农民定价权弱、获益少,种粮比较收益低不利于稳定粮食生产。首先,夏收之后,农户急需资金投入下季生产;其次,部分农户春耕时靠赊账购买种子、化肥等,收粮后急于卖粮还钱;再者,秋季开学子女需要学费;加之农民信息闭塞,无法及时得到市场粮价波动的真实信息等一系列原因都导致农民在粮食购销中话语权偏弱,定价权基本掌握在中间商手中。因此,农民在粮食生产中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利润相对较少。据农业部调查,粮食产销各环节每斤总成本1.20元中,生产环节占73.9%,其他环节占26.1%;但是在总利润0.208元中,生产环节仅占12%,其他环节占88%。

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等对粮食生产十分不利,尤其在比较收益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湖南省农办调查,目前种粮收益加上各项补贴后,不到300元/亩,而种棉花和蔬菜每亩收益可分别达到1200元和3000元,而在外务工收入可达2000元/月。较高的机会成本将导致农民选择改种经济作物甚至抛荒而外出务工,从而造成粮食产量下降。

(二)粮食补贴制度不完善,补贴政策不利于发展规模种植。目前的粮食直补制度存在一定弊端,即土地流转后其直接补贴并未发放至实际种植者,即出现了土地已经转让出去的农民没种田依旧有补贴,而承包土地的规模种植户补贴甚少,导致土地向生产大户集中无政策保障,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无政策支撑,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低。

(三)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存在虚报,不利于宏观决策。2006年以前收取农业税的时候,农民为了少缴税,存在种植面积及产量少报、瞒报的情况。而近年来,种粮不仅不收税,而且还发放补贴,则出现了多报、虚报现象,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的虚报不利于宏观决策。

(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种植抗灾能力弱。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甚至不如十年前,粮食种植基本属于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大的灾害天气,粮食减产则必然发生。同时,水利设施的落后也导致部分地理位置不好的田地“水改旱”甚至抛荒。

五、建议

(一)建议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增强农民种粮信心,利于稳定未来粮食价格,但提价幅度不可过高。虽然今年国家发改委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①,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但是最低收购价远低于市场开秤价,如早稻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价约14.7%,同时,最低收购价涨幅也远低于农资产品价格涨幅,稻谷最低收购价甚至仅高于种粮平均成本2元/百斤。因此,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偏离市场价值,起不到“定心丸”的作用。

建议国家结合当前市场形势,可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如将早籼稻价格提至85元/百斤左右,即同比增长20%。首先,粮食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形成,提价后85元/百斤仍低于市场收购价,不会推高市场价格;其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最大好处便是增强农民种粮信心,利于增加未来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价格,进而稳定CPI;再者,即使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当前全球粮食供应偏紧、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以及粮食单产量未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不可能供过于求,“谷贱伤农”现象也不会发生。当然,不排除提高最低收购价后加重市场看涨预期,从而造成市场粮食价格走高的可能性。

但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不可过高,否则将引发以下问题:一是推高粮食市场价格,引起CPI上涨,从而加剧通胀;二是可能导致以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田,将已承包出去的土地收回,不利于粮食规模化种植。

(二)建议改革粮食直补制度,政策支持规模化种植和优质粮种植;同时,严格补贴发放过程,通过补贴发放金额统计粮食真实种植面积。建议国家改革粮食直补制度,加大农资产品补贴力度,让更多的补贴流入实际种粮者手中,鼓励粮食生产规模化;要加大良种补贴力度,鼓励扩大优质粮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严格补贴发放过程,避免弄虚作假,通过补贴发放统计粮食真实种植面积。

食品导购总结例5

第二条项目部膳食管理领导小组要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项目部食堂具体管理事宜。领导小组由项目书记,办公室主任、管理员、炊事员组成。

具体名单是:项目书记同志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副组长。

第二章领导小组及项目书记岗位职责

第三条研究探索项目部食堂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途径,推行食堂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反馈等管理功能,合理利用人,财,物,提高管理效益,办好项目部食堂。

第四条加强炊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为项目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生活服务的思想,在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办好大众化伙食为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灶,为项目施工人员提供满意的膳食服务,确保就餐者吃的营养合理,吃的可口,吃的卫生。

第五条开展优质服务。经常对食堂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服务项目及自尊自信自爱教育,搞好食堂职工技术练兵和业务培训,提高炊管人员的素质。

第六条制定伙食发展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监督检查各类岗位责任落实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实现目标管理。

第七条加强与施工人员联系,增强施工人员与炊事员的友谊,抓好民主管理。共建文明食堂。

第三章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第八条实施食堂科学化管理,合理使用人,财物,实行责,权相结合的责任管理。

第九条负责食堂日常行政工作,组织安排人员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监督检查各食堂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工作要敢于处理。

第十条掌握职工就餐规律和生活变化要求,制定和修改伙食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步骤以及各食堂岗位的职责,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切实抓好伙食管理。

第十一条抓好共建“文明食堂”和“优质服务”,协助项目部膳食管理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组织食堂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有计划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第十二条抓好安全生产和饮食卫生工作,督促帮助各食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卫生责任制。杜绝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抓好饮食卫生,防止事物中毒。

第十三条抓好伙食改革的实践,总结,分析和理论研究,适应时代特点,满足项目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不断改革伙食管理,有所创新。

第四章厨师长岗位职责

第十四条认真贯彻食堂企业化管理制度。在食堂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负责本食堂一日三餐主(副)食安排,计划,制作,销售等管理工作。合理组织劳力,作好小组成员工时定额完成情况的记录,核算工作,严格考勤,大胆管理,奖罚分明。

第十五条安排食谱,组织生产,掌握每日主(副)食品用量,提供采购计划,抓好成本核算,作好日用料成本记录,严格管理,减少浪费,堵塞漏洞,及时平衡盈亏。

第十六条组织班组人员学习烹饪,面点技术,把住各工序的质量关,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检查伙食卫生,督促本组人员认真落实岗位职责,清扫包干的卫生地段,做现熟食品加盖,防蝇,防鼠并组织好开饭前和饭后整理结束工作。

第十七条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经常主动深入施工现场中,征求就餐者的意见,积极改进工作。

第十八条关心组织进步,协助食堂主任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安排好群众生活。

第十九条积极参加改革,勇于探索实践,配合食堂和伙食科实行食堂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章食堂保管员岗位职责

第二十条准确记帐。库房所存原料,炊具,用品要按品种建立明细帐,出入库要认真及时地作好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第二十一条各种原材料购进后,保管员要严格验收,应根据进货发票所列的品种,规格,单价,数量,金额等认真细致地逐一点收。如发现规格,数量,金额不符合情况,要及时与采购员联系更正;如遇到质量很差甚至霉烂变质时,拒绝验收。

第二十二条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及时发料。各班组用料时,应填写“食料单”,办理食料手续,保管员凭单发料。如因急需要来不及填写领料单,要临时记录,当日下班前必须补填。为保证出库原料质量,库存原料要经常翻拣,及时晾晒。寒暑假和霉雨季节,更应防止霉烂变质。

第二十三条搞好本月末总盘点和月中小盘点。每月底由食堂主任,核算员,会计员参加,实事求是的盘库制表上报,做好记录;如遇帐物不符,应认真分析盈亏原因,研究改进措施。

第二十四条负责食堂冷库,门窗,水,电,火的检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第二十五条做好库房内的灭鼠灭蝇工作,保持库内物品整洁。

第二十六条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协助食堂主任做好管理工作。

第六章炊事员岗位责任

第二十七条努力学习文化,政治,业务,技术知识。树立与增强为项目部服务的思想。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第二十八条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第二十九条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丁,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

第三十条做到优质,高效服务,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结一致,做好伙食工作。

第三十一条团结同志,互助协作。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一视同仁,不开后门。

第七章采购员岗位职责

第三十二条采购进货是食堂经营的第一环节,由于食品原料季节性很强,原料的净料率与其进货质量有关。因此,采购进货的质量,价格,在成本核算中占重要地位。采购人员必须具有牢固的经济头脑和成本观念,采购过程中处处为降低成本着想。

第三十三条负责所在食堂一切主,副食及炊具的采购工作。每天了解食堂用料情况,按计划采购。进货时应考虑品种,规格,质量与食堂需求对路,避免积压和浪费。

第三十四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把好质量关。不购腐烂变质的生熟食品,设法选购物美价廉的新鲜食品和蔬菜,保证食堂各种供应。

第三十五条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制度,严格经济手续。农贸市场购进的物品必须开具税务发票。不私自挪用公款,每天的贸物发票经保管验收后及时报销。领取的支票,现金(周转金)和各种票证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被盗,用后要及时报帐,当月帐目结清。

第三十六条遵纪守法,采购中不违反国家政策,讲究职业道德,公私分明,在给食堂采购东西时,不准给私人代买,不营私舞弊。

第三十七条熟悉市场行情,建立货源点,勤跑,勤问,勤联系,掌握信息及时采购,保证食堂用料。

第三十八条严格考勤,认真遵守食堂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在完成采购任务后,努力参加食堂其他工作。

食品导购总结例6

(二)工作措施

1.培植粮食龙头企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重点扶持现有的12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膨胀发展。年内,力争已纳入第一、二批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通过重新审定。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取纳入第三批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企业名单内。年内,全市区域内龙头企业粮油加工总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

2.转换经营机制,做活粮食购销。进一步调整经营思路与策略,找准切入点,谋求解决和突破粮食企业与农户的衔接,凝聚粮商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批新的经营项目和突出产业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掌控粮源为抓手,改变内购外销为主的传统方式,大力开展外购外销、外购内销,培植购销新亮点,扩大增收渠道;优化结构布局,扩大粮食收购网点、储存库点以及便民连锁店的覆盖面,逐步形成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地储库、国储库为主体,以其他购销网点为辅助的合理布局网络。

3.发展厨房工程,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整合市区早餐加工供应资源。年内,“放心早餐车”力争发展到350辆以上,日上市早餐品种百余个。全市城乡便民粮油服务店(点)发展到400多个,“放心粮油食品销售店”发展到50家以上;放心粮油食品销售量达到10万吨。

4.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新农村建设。采取“粮食订单”方式,建立农企合作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全市粮食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粮食经济结构调整

(一)工作目标:2013年,全市粮食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创新项目10个,总投资1.2亿元。开发新产品8个,认定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到7个。全市粮食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幅度不低于10%。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75%。

(二)主要措施

1.科技创新,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面粉加工企业、花生出口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粮食系统各种资源,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搞好粮油精深加工。

2.深化改革,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调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拓展企业发展潜能。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3.提高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通过引进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优化外贸经济结构。

4.龙头带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鼓励粮食企业以“订单”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普及一批良种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年内确保有机、无公害花生种植基地不少于15万亩,高淀粉地瓜订单不少于10万亩。

三、实施“三个确保”,保证粮食行业稳定

(一)工作目标: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建成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粮食质量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措施

食品导购总结例7

以提出的“四个最严”为总体要求,以总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批示为工作指引,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开展食用油脂消费环节专项整治,不断提高食用油脂安全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消费食用油脂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整治对象

以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包括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为重点场所,以动、植物食用油脂为重点对象。

(二)重点整治内容

1、采购渠道是否合法。原辅料或成品的采购渠道是否合法,有无采购来历不明的原辅料或成品食用油脂现象。

2、索证索票是否执行。采购原辅料或食用油脂时有无按要求索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索票(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销售发票),证、票、货是否相符,是否建立成品食用油脂采购台账。

3、抽样检测。在监管中发现涉嫌违法使用的食用油脂应对其进行抽样,并按规定送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三、工作任务

加强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其建立食用油脂采购和索证索票台账,依法处置废弃食用油脂;特别要突出对火锅店、快餐店等食用油消费量大的餐饮单位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使用劣质食用油脂的违法行为。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1日-4月15日)。对食用油脂消费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进行排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6日-6月15日)。按照方案要求,对重点对象开展深入检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总结验收阶段(6月16日-6月30日)。对专项整治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及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工作要求

食品导购总结例8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购买意愿

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是1983年培育成功的转基因烟草,第一例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转基因晚熟西红柿,转基因食品真正大规模生产并商业化是在1996年左右[1][3]。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机构(ISAAA)统计资料[2],从1996年到2006年11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7Mhm2迅速增加到102Mhm2,增长了约60倍,全球共有22个国家的103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主。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无论是在研发和应用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2006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3.5Mhm2,位居全球第六位。

在转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有关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并且有利于环保,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反对者出于对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道德伦理等角度的担忧指出,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消费者的态度将最终影响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因此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就显得十分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组织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的学生对辽宁省十城市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现阶段辽宁城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其购买意愿的因素。

一、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

本文以辽宁省城市消费者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辽宁省内十个城市的1000名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针对要考察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五个部分:(1)消费者对转基因知识及转基因食品的一般认知;(2)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食品的态度;(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4)消费者了解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及可信度;(5)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一般认知。根据调查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在辽宁省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在获得的有效调查样本中,被调查人有582人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占总调查样本的64.8%。其中,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一词的有86人,占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受访者样本的14.8%;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一词并对转基因食品有模糊概念的人数为233人,占比40.0%;比较了解且能较准确的回答出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人数为172人,占比29.6%;非常了解转基因食品知识能准确描述其概念的人数有91人,占比15.6%。

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识的认知水平。设计了5道问题来考察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及知识的认知水平:(1)某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抵抗特定病害或疫病;(2)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的基因发生变异;(3)男孩子的性别由父亲的基因决定。(4)不可能把动物所具有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上;(5)转基因食品包含基因,普通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不包含基因。结果表明,完全答错5道题或只答对1道题的人仅占全部回答问题人数的6.3%,而18.6%的消费者回答对了全部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在认知上存在着模糊,总会答错一两道题,这部分占了一半多的人数(52.4%)。答对率比较高的题目是第一题,而对与正确理解转基因食品密切相关的第二题和第五题两个问题答对率相对要低的多,这说明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识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3.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来源。从调查中看到,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的信息渠道主要来自于报纸,其次是电视,其比例分别为72.3%和67.7%。从广播和期刊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人数比较少,分别只占16.0%和12.4%。从信息来源看,来自于政府和科学家的比较多,分别为79.7%和71.1%。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之间对转基因食品的谈论也比较少,只占16.2%。

4.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态度。总体上讲,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的态度。辽宁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和益于身体健康这些正面特征均持肯定态度,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支持这些观点。而对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影响、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这些负面影响则持比较保守、客观的态度,仅有少数(约占1/5)的消费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5.消费者对加贴标签及监管的态度。对调查数据的研究还表明标签制度深得人心,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需要加贴标识”这一说法,仅有6位消费者完全不同意加贴标签,而完全同意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的有537人,占92.3%,是绝对的多数。在中国,由国家政府负责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审批、认证和市场监管。在被问及“政府应对转基因食品部门进行监控”这一点时,有411人,占70.6%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比较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消费者共有35人,占6.0%。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政府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表示强烈支持。

二、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在不考虑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反映出真正

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省城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1.概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研究中设计了五个问题用来获取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信息,分别是:(1)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2)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高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3)如果这种转基因食品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低时,您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被调查人是否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取决于其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结果为“愿意”,则基于“所有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假设前提,第三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直接视为“愿意”。相反,如果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愿意”,则被调查人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4)如果您事先得知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您或您家人的身体健康(比如,某种转基因大米富含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维他命),您是否会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同样取决于消费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结果为“愿意”,则该问题不需要回答,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是“不愿意”,则这个问题需要回答。(5)如果已经证实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您的身体健康,您是否愿意为此支付比购买普通食品更高比例的价格?同样的,这个问题也取消费者对第四道问题的回答,若第四个问题回答的是“不会购买”,则这道问题不需要回答,如果第四个问题回答的是“会购买”,则本道问题需要回答。

调查结果表明,在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582人中,有498人,约占85.6%的消费者表示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有84名消费者表示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相同时不会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表示愿意购买的498名消费者进一步询问得知,当转基因食品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时,在不同的价格幅度下,表示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人数及比例明显下降,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50%时,有394人,占79.1%的消费者拒绝购买转基因食品,而在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的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愿意购买的人数有所增加,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低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50%时,原先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84名消费者中有29人改变了购买意愿,由此可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可同样看到,随价格的下降决定购买转基因食品的人数增加幅度先升后降。也就是说,一部分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无论价格下降的幅度是多少,也难以改变他们的购买决策,价格已经不是影响他们做出购买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了。

当告知消费者某种转基因食品有益于消费者自身或其家人的身体健康并且价格与同类普通食品相同的情况下,曾经在第一种假设条件下表示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84名消费者中有22人改变了态度,表示考虑购买转基因食品。进一步询问这520名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条件下的购买意愿可知,在转基因食品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10%的情况下,表示愿意购买的人数减小到453人,当价格高于50%时,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人数明显降低,仅有111人表示愿意购买。从这个结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转基因食品品质的改善的确能够促使一部分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改变购买意愿,但价格仍是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分类分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在上述的五种假设条件下,还可以总结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消费者群体都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结论。从性别角度来看,在这五种假设情况下,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中男性的比例均高于女性,但差异不是很大,幅度范围在0.9%-6.9%之间。从年龄结构方面分析,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比例最高。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占比93.8%和96.3%,而对于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消费者来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与40-49岁年龄组水平相比差异不大。与这两个年龄组相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下降明显。这一比例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群体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不识字或小学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略高于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受教育程度的群体。21写作秘书网

收入水平对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体一致。归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随着消费者年收入水平的提高,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会逐渐下降。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面对一般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为89.2%,这一比例较之年收入水平高于7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高26.2%。面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中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为95.2%,这一比例较之年收入水平高于70000元的消费者群体高24.8%。

从职业身份来看,全职工作人员比其它身份的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条件下,其比例分别占到92.1%和94.4%。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相对于其它各种身份的消费者来说较低。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来考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其购买意愿也越高,在价格相同的两种条件下,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最高的消费者其购买意愿的比例分别占到93.4%和96.7%。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初始态度严重影响了其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初始态度是积极态度的消费者,其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无论在何种价格、何种特性的条件下都要明显高于初始态度是消极态度的消费者。同样的,根据调查数据,消费者对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持相信态度的,其购买意愿也都高于持不相信态度的消费者。

三、结论与建议

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积极的。调查分析的结

果表明,有64.8%的受访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在转基因食品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约占55.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若是受访者得知该转基因食品有益于其本人或其家人身体健康,表示愿意购买的比例增加到了57.9%。辽宁省消费者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介于国内其它城市之间,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对南京市的消费者调查表明仅有27.3%的人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购买转基因食品[5],2005年对北京市城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在价格相同的基础上,有33.3%的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6]。2003年对上海市消费者的调查结论为有55%的消费者在被提示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可能更高的情况下,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转基因食品[7],而济南市有65.1%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品质能有所改善的转基因食品[8]。

2.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受其个体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初始态度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年龄大的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收入水平高的消费者比收入水平低的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全职身份的消费者显著地比其他身份的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高、初始态度积极的消费者会比认知程度低、初始态度消极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3.转基因食品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产品价格的影响,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考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因素,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在决定辽宁省消费者是否选择消费转基因食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的普通食品低,那么愿意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就会上升,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如在研究中,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低于同类普通食品价格30%时,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受访者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价格较低的转基因食品。因此,可以假设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下降会使低收入的居民从购买转基因食品中得到更多的益处,同时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生产后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也就会更大一些;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价格高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则会随之降低,这一特点在低收入水平群体中表现的也尤其明显。当转基因食品的价格高于同类普通食品50%时,年收入水平低于10000元的受访者,仅有4.8%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购买转基因食品。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第一,国家应该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的信息判断能力和初始态度,一旦受到突发负面事件和诸如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等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组织的舆论影响,则极有可能动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从而影响到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提高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检测技术、强调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消费者获取相关转基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报纸和电视等大众媒体。要发展转基因食品,当务之急是要加大转基因食品知识的宣传力度,使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力度,尤其应加大对年轻消费者的宣传力度,以便其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加理性,政府、科学家和消费者组织等作为消费者信息来源的主渠道,更应该积极宣传有关知识和信息,正确引导消费者,以免消费者由于受到比较片面的信息而扭曲其购买决策。此外,媒体在做宣传时,应当有正确的立场,时刻保持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看法是基于大家的不同理解,是一种学术争论。但媒体在做宣传时不应有任何倾向性,这样做,一方面能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食品及技术,为这项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不严谨的宣传而使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产生恐慌心理,或因无知而采取无所谓态度的消费行为。

第三,转基因食品研发的方向应适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影响,当受访者被问及是否愿意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购买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转基因食品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原本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改变了购买意愿,表示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当前转基因作物发展主要集中在对作物种植者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没有很好地迎合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应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到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尽管目前辽宁省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利弊的看法有较大分歧,但总体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继续发展持支持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并寄予厚望。

第四,合理运用转基因食品的定价策略。价格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比较大,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购买转基因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价格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DALLS,China:newlawsguidenation’sgenework[N].AsiainfodailyChinanews,2001-07-01.

[2]JAMES,C.HighlightsofISAAABriefNo.35.——GlobalStatusofCommercializedBiotech/GMCrops[EB/OL].,2006.

[3]陈桂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对昆明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4-17.

[4]季焜,仇焕广,白军飞,CarlPray.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61-67.

[5]胡浩,林礼耀,梁龙明,高正,龙陆佳.现阶段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购买意愿分析——基于对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J].消费经济,2006,22(1):44-46.

食品导购总结例9

一、采购管理

1、根据公司年度制定的经营计划指标,编制年度各种材料、物资、设备及煤类产品的采购计划,包括煤炭、木材、粮食、机械设备等各种材料物资的名称、种类、品种、质量、数量等,由公司各业务部门负责编制。

2、根据年度各项目的采购计划,搞好市场调查,积极组织货源,与各供货方建立长期关系,加强供需双方互利合作。

3、大批量的采购物资、购、销双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必须签订供需合同或购销协议,合同一式四份,公司财务部门一份,受理业务部门一份,总经理一份,办公室存档备查一份。严格执行无采购合同不进货的原则。

4、购、销双方签订的供需合同必须由公司总经理审核,部门负责人和总经理委托人签字盖章后生效,严禁无合同进货。

5、公司业务部门按合同规定的项目种类品种、数量、质量组织采购进货。

6、到货场的煤炭、木材、粮食等项材料、物质、设备等商品,必须实行三人验收制度,采购员、现场保管员、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联合签字验收,验收单一式四份。业务部门一份,储备货场保管员一份,财务部门一份,留存备查一份。

7、煤炭产品的采样办法,参照盛隆公司煤炭销售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木材、粮食及其他产品按行业规定执行。严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一经发现按公司处罚条例严肃处理。

8、财务部门做好进场货物的采购统计工作,日清月结,并将每日的购、销、结存情况及时准确的上报公司领导。

9、各储货场每月盘点一次,公司领导、各业务部门、货场保管员、财务部门派员参加,保证库存货物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到不亏吨、不少量。

二、销售管理

1、根据公司煤炭、木材、粮食等各种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等商品的销售量计划,开发销售区域和销售市场。

2、根据公司全年煤炭、木材、粮食等各种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等商品采购量,结合用户的需求量,大批量的销售必须与用户签订供需合同。供需合同或协议一式四份,财务部门一份,业务部门一份、总经理一份,办公室存档一份。

3、供、需双方合同签订生效前,由公司总经理审核,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总经理委托人签字盖章后生效。严格执行无合同不发货的原则。

4、地销付煤单是付煤唯一凭证,一式三份,公司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储煤场各一份。

5、地销付煤单由业务部门承办,财务部门、总经理签字后,储煤场方可付煤。

6、地销单注明煤种、品种、数量、单价、提货期限,如不按期提货或由余量未提足,此地销单作废,余量部分重新办理地销审批单。

7、各储煤场之间互相调拨或上站台的煤炭产品,实行煤炭调拨单,一式四份,公司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储煤场各执一份,存档一份。调拨单注明煤种、品种、数量,严格按调拨单煤种、品种、数量付煤。

8、储煤场付煤时,必须实行三人付煤负责制,业务部门负责人、销售经办人、储煤场现场保管员,认真执行原始票据检斤制度。做到付煤手续齐备,车位准确,检斤准确,报数准确,记账准确,互相监督,不出差错。不跑车,不超付。

9、储煤场付煤时间,按照盛隆公司规定时间付煤,早8点至16点,其他时间不准付煤,确属特殊情况,由公司总经理批准。

三、结算管理

1、公司财务部门负责煤炭、木材、粮食机械设备等各种材料物资的购销结算工作,根据购销合同具体条款,按各类商品产品的种类、品种、质量、发热量、级别、数量、价格等内容进行结算。

2、采购业务的办理,本着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采购合同的有关规定。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经办人要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填制货物验收入库单,验收单的内容要真实、完整,详细填写货物名称、种类、品种、规格型号、材质、质量、级别、数量、单价、金额等项内容。经办人、验收人、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由计划统计员填制审批单呈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方可进行账务处理。

食品导购总结例10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粮食生产产生“挤出效应”。我国工业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压力,对本不稳固的粮食安全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些粮食主产国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尽管以求自保的出口政策无可厚非,但是必然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给我国粮食供给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粮食武器”已成为个别西方国家控制我国的重要手段。

我国粮食需求结构主要包括口粮需求、饲料粮需求和工业粮需求等。影响因素主要是口粮消费总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饲料粮和工业粮需求增长。

口粮需求数量持续攀升且质量逐步提高。饲料粮需求的数量、质量同步增长。同时,生物燃料、玉米深加工、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尤其是生物燃料迅猛发展,不但会增大粮食消费比例,要求提高质量标准,而且会扭曲粮食价格,引发物价总水平上涨预期。

二、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尴尬

这几年,国际粮价快速上升,波动剧烈,国内粮价略有上升。我们要理性对待国内粮价上涨,因为粮价持续保持低水平的话,农民种粮就没有积极性,比较收益长期低于二、三产业及非粮食行业的话,这个行业就会凋敝,我们经不起这个萎缩。

在总量方面,尽管近几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供求偏紧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在区域结构方面,粮食生产中心北移,调出省在减少,真正能够调出粮食的只有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等6省。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在缩小,主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

农业省就是穷省,产粮大县就是财政穷县,种粮农民就是穷人,这是在中国应该解决但仍没有很好解决的大问题。

采取最低收购价预案,农民稳定增收。据统计,在2006和2007的两年间,河南全省农民从小麦托市收购中增加收入36.9亿元以上;粮食获得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扣除大豆,谷物总产量大于需求量。国有粮食企业得以发挥主渠道作用,有利于促使粮食市场正常运行,还有利于调整面粉加工企业结构,促进小麦加工结构趋向大型化、合理化。

在市场价格低迷条件下,国家采取托市收购举措增购一批余粮,效用很大:既使农民增加收入,又能使国家掌握足够粮源,有效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度。

与国际粮价飞涨相对照,中国粮价虽然有所上扬,但还比较温和,整个粮食市场稳定,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国家果断采取的托市收购与抑价抛出相结合政策功不可没。

小麦托市收购就是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小麦托市收购政策是我国探索出的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手段。

三、问题讨论及政策建议

1.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社会责任

中央储备粮(以下简称中储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手段,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最低价收购粮是为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的一项新政策。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中央储备粮管理和最低价收购粮食的执行主体任务。

按国家规定,2012年白麦、混合麦分五个等级,三等品价格为2.04元/公斤,相邻等级之间每公斤相差0.04元。三等小麦容重750~770克/升,水分含量12.5%以内,杂质含量1.0%以内,不完善粒8.0%以内。中储粮各收储库点严格标准,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价格托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种粮收益。

虽然是企业,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平抑市场波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所以在小麦托市的主体选择时,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主体是正确的,是可控的。在非市场竞争领域引入以赢利为目的一般企业,会提高效率,但在托市和抑价方面很难管控。

粮食托市收购的唯一性资格,政治任务、垄断经营及经济利益的关系使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绩效考核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粮食主产区利益流失的问题

粮食主产区利益的流失会对粮食生产不利,进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一方面粮食主产区种粮收益低下是我国一直以来保证粮食安全面临的严重问题。农民种粮没有经济效益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普遍现象。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种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

另一方面,流通环节粮食生产成果转移到主销区,造成粮食主产区利益再次流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粮食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工业消费品价格存在“剪刀差”,在这种“剪刀差”中,粮食主产区因粮食价格低而利益受损害,而作为粮食主销区的沿海发达地区从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高价中获得较多利益,导致粮食主产区在投入产出过程中利益外流,经济建设成果随着粮食输出流向其他区域。二是粮食主产区初加工的粮食产品(上游产品)价格低于精加工粮食产品(下游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粮食主产区一般都是生产初加工的粮食产品,而沿海发达城市、粮食主销区一般都是精深加工,这样使沿海发达地区有可能利用粮食主产区提供的廉价粮食原料或半成品,通过先进精细的加工而获得较多的利润。三是在粮食输出过程中,粮食主产区遭受的不公平市场竞争,粮食主产区不能自主粮食输出,粮食输出价格、数量都不能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主产区为完成储备粮任务,除了生产者承受粮食成本增加的负担外,地方政府及粮食企业(流通者)还承受了巨额的仓储、损耗、利息等费用,而沿海发达地区获得商品粮并非完全由市场调节,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行政手段调剂的,他们所得到的粮食价格低于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储藏成本,生产成果再次流失。

3.产销区粮食生产、消费、储运合作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加快,粮食缺口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对产销区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以保证必要的粮食供应。因此,通过建立粮食产销区长期稳定的供销协作关系,以协调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的关系。

从国家层面,在国家总体区域战略规划指导下,依据国家公共财政理论,结合当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成本过高与收益流失的现状,构建利益补偿的博弈模型,从中央政府和粮食主销区两个补偿主体层面分析当前对粮食主产区进行补偿的情况,为完善现行粮食主产区补偿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产销协作关系分析,并借鉴欧盟的农业政策,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产销利益协调机制。可试设立类似粮食生产能力指标或吨粮食指标的跨区域合作或交易制度,让有生产粮食禀赋的省份安心生产粮食且有一个较体面的收入。

4.托市价格制定与抑市价格制定

以什么样的价格托市才能既避免粮价上涨导致真实通胀,又避免谷贱伤农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若当前最低托市收购价高于市价,表面上避免了谷贱伤农,但由此形成的损失则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优惠贷款所承担。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履行粮价维稳与防止谷贱伤农,也面临两难:在粮食丰产时,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响应政策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而这将导致市场上粮食加工企业等无法收购到足够的粮食,从而导致成本上涨。同样,在粮食歉收、粮价飙涨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若随行就市抛售库存,则给人以囤货敛财、助推通胀之虞;而若低于市价出售,则又会损害农民利益的质疑。

5.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实施“一站式”服务和预约收购、预约验收,缩短农民售粮排队等候及结算时间,让农民体面售粮,卖“舒心粮”;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以往卖“毛粮”和高水分粮的习惯,宣传晒干扬净,提高粮食等级质量,实现卖好粮、多增收的目的。带头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好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分公司将根据商品量增设收购库点和直接设点收购,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应收尽收,不让农民卖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