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26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1

第1天(当日)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小时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第2天,病情未加重,做好卧位及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指导并协助家属1~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至停止漏液3~5日,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③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④避免颅内压骤升,交代家属如病人清醒后不可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第3天,讲解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的必要性,翻身拍背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

第4天,昏迷仍未清醒,观察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如未出现,先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后准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置胃管时注意方法,争取一次性成功。即胃管置入15~25cm时,托起病人颈部,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部的弧度,使胃管顺利插入,不致因反复插管导致呼吸道不畅或插入时致呕吐窒息使颅内压力增加而加重病情。置入后,第1次鼻饲,带教护士一定要观察,确认鼻饲管在位通畅,鼻饲量不要太多,先滴入50~100ml38~41℃开水,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告知病人家属每次鼻饲前准备鼻饲液的方法,并让家属演示,直至完全正确后由新上岗护士指导病人家属按从每次鼻饲量100ml逐次加量50~250ml/次,6~8次/日,每次浓度从低到高,从稀到稠,温度38~41℃,每次鼻饲前后用温开水10ml冲管,防堵塞,有条件时可用恒温器,保证鼻饲液温度适宜,以免引起胃的不适。鼻饲前准备鼻饲液时要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鼻饲液现配现用,用不完放冰箱中,当日用完(最长不超过24小时)以防变质导致腹泻,开始鼻饲后,每日观察病人的大便次数、量、颜色等,并注意动态观察病人的化验结果,是否有负氮平衡或负氮平衡有无改善,血压是否升高,血糖有无升高,及时观察有无小便、小便量、颜色等。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

第5天,反复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教家属怎样从锻炼小关节开始到活动大关节。防止偏瘫肢体的肌肉萎缩,下肢血栓形成,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昏迷转醒后的肢体功能迅速的恢复,为日后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天,如在病程中病情好转,进一步强调以上的健康宣教及各方面护理,为出院做好准备。

第7天,如病人神志转清,可拔除胃管,让病人进食,观察是否便秘,如有,注意饮食,鼓励多吃水果蔬菜,如香蕉、青菜等,防止屏气大便,导致颅内压增加。刚清醒后一定要在床上大便,不能不听劝阻上厕所,因为长时间的卧床使血管的张力下降,突然起床后,易引起性低血压而致晕厥跌倒,易出现危险,要反复与家属交代并在护理记录本记录。清醒后先让病人坐在床上,观察有无不适。如无不适,让病人坐到床边,让下肢下垂数分钟,再在家属的扶持下站立数分钟。如不适,再下床,在床边锻炼,来回走几圈,这样锻炼2天后再上厕所,并一定要有家属扶持,在旁照料,以免出现危险。

第8天,如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正常,即可作出院指导,根据发病诱因,指导注意事项,如行车安全,忌酒后驾车等。如是高血压引起的,则应注意控制血压,禁烟酒,进行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冬季适当保暖,保持大便通畅等,并告知病人出院结帐的方法。在病中如出现病情加重,出现脑疝后,立即进入下一个路径。

病人病情危重出现脑疝时:①需立即汇报医生;②护士应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通知理发师剃光头,正确留取配血备血标本并认真查看,以免因签名不清楚或写病人姓名的谐音字而耽误出结果的时间,急诊时告知家属送标本的路径;③通知家属应准备的用物,做好沟通;④写好病情记录;⑤手术车来接病人时护士一定要到床边协助保证正确的转运;⑥整理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更换床上用物,铺麻醉床;⑦病人术毕回房接病人时,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如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未带气管插管,立即吸氧,心电监护;⑧观察头部有无引流管,有引流管,保证正确引流,使引流袋的上端位置低于头部,应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被牵挂,折叠,并定时记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量>100ml,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⑨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15~30分钟1次,直至平稳后改1小时1次;⑩应保证头部抬高15°~30°,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交代家属注意应有专人负责带好病人的双手,以防麻醉清醒后或神志逐渐清醒后把引流管抓脱或烦躁导致头部乱动,导致引流管拽脱。并负责观察病人有无呕吐征兆,如有,一定要注意把头偏向一侧,防窒息。以后护理转入上一昏迷路径。

如病人出手术室后,带气管插管入病室,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属注意带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护理人员应按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常规护理,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温度20~22℃,湿度55%~65%。病室紫外线消毒2次/日,30分钟/次。配置气管插管内滴药,生理盐水250ml中加入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每次滴3ml左右,每15分钟1次。保证200~400ml/日,根据痰液黏稠程度绝地每次滴入的量及间隔时间,如痰液黏稠增加次数,增加滴入量,确保能有效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病情好转,神志转清及时通知麻醉师看是否能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充分吸痰,拔管后注意拍背,鼓励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如病情未好转,气管插管48小时左右,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需要做气管切开,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让家属明白,如呼吸不通畅最终会导致加重颅内压,故为病人考虑,应同意并积极配合做此手术。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应劝慰病人医护人员正在尽力抢救,家属也应积极支持,此时,家属救治病人的决心决定着病人痊愈程度乃至生命。病程中病人如有中枢性高热,及时使用冰毯及冰帽,并注意根据医嘱或病人的体温调节、设定温度,及时更换冰帽中的冰,确保冰帽、冰毯的使用效果,确保病人腋下体温<38℃。观察病人是否有对冷敏感致腹泻,腹胀等不适,如有,应注意调节温度。如用冬眠合剂应注意血压的观察。如体温逐渐下降,应逐渐撤冰毯,冰帽,以免体温反复。如病情好转,神志转清,除注意气管切开护理外,其他路径与上述昏迷转清的病人一致。

如病情加重不是手术能解除的脑干重度损伤,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应汇报医生,如有使用呼吸机的医嘱,护理人员准备呼吸机并调试后推到床旁,根据医嘱调节参数,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观察记录,根据需要抽取血气分析,以备医生准确了解病情,使用呼吸机后注意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粗细及硬度均适宜的吸痰管,正确的吸力,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通气。当呼吸改善,做好撤机准备,可用SIMV、PSV模式。脱机后观察呼吸情况,24小时后呼吸无变化就可撤机,撤机后做好终末处理,病情好转后转入上路径。

每项操作,每个路径,带教老师先要亲自做,做时讲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并让新员工演示。

讨论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2

[关键词] 冠心病;症状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027-03

SWOT analysis of symptom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Panpan BI Qingquan WANG Weili HONG Jingfang XIE Lunfang

School of Nursing,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Province,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actors were tried to be refined both with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by SWOT analysis, named strengths (S) and weaknesses (W) and the factors outside the symptom management, named opportunities (O) and threats (T), respectively. The strengths included the symptom management were improving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helping patients to untoward psychology reaction, improving constipati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uiding patients in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nstructing patients in identifying angina pectoris timely; while the weakness is that there are less reports about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the opportunities referred to symptom managemen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single symptom to symptoms; while the threats are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 in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we don't have the suitable tool of symptoms in China current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mpto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remain within the symptom management, and outsid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coexist.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f these factors, we should rely on the strengths, overcome the weaknesses, take the opportunities, avoid risks, put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ymptom manage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mptom management; SWOT analysis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12Z191)。

[作者简介] 王盼盼(1989.8-),女,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 毕清泉(1963.1-),女,医学硕士,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总支秘书,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传统认为的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胆红素、白介素-18、胱抑素C等与冠心病的发生高度相关[2]。冠心病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外,还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害[3],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因此,怎样最大程度地帮助冠心病患者预防及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大量研究已表明,通过采取恰当、有效的症状管理措施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达到这一目标。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Weihrich于1982年提出来的,SWOT是英文strength (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是运用系统学原理,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制定或修改组织的经营战略,使组织目标、管理意识、经营方法等适应组织及其变化[5]。

1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内部条件分析

症状管理指为提高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提供的照护。症状管理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尽早地预防或治疗疾病所产生的症状、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6]。

1.1 有利条件(优势)

1.1.1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药物疗效、斑块的进展程度、病情的恶化程度以及预后[7]。鲁秀春[8]对54例冠心病药物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护理疗效满意,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了临床疗效。

1.1.2 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 冠心病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且给患者带来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而不良的心态又可诱发冠心病或促进病情的恶化。梁纪凤[9]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心理护理,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伍元辉[10]对已确诊的83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分。实验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1.3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便秘状况 用力排便5~10 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11]。李三英等[12]对78例冠心病合并便秘者在准确把握患者冠心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便秘症状,对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1.1.4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主要与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少运动、过度疲劳、工作紧张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且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13]。李春等[14]对126例冠心病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人嗜好,知识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护患之间感情交流与信赖,对冠心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1.1.5 指导患者及时识别心绞痛的发生 出现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生: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吸烟等在胸骨体或心前区出现胸痛,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颈、咽或下颌部等部位,胸痛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能表现为牙痛、肩周痛、上腹痛等[1]。上述症状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1.2 不足之处(劣势)

目前症状管理研究中使用的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包括症状管理理(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SMT)、不悦症状理论(unpleasant symptom theory,UST)、症状体验模型(symptom experience model,SEM)和症状体验时间模型(symptom experience in time model,SETM)[15]。这些理论中,SMT是实践性较好的症状管理相关的护理理论,但目前在国内针对此理论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少,而且可能由于SMT对于症状群的描述和干预尚未明确,在国外的实践应用也受到一定的局限[16]。

2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外部条件分析

2.1 外部机遇(机会)

2.1.1 症状管理在其他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 根据目前查阅的文献,症状管理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症和AIDS/HIV患者,也有一小部分学者把症状管理应用于心衰患者,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Taspinar等[17]采用穴位按摩法缓解妇科癌症患者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疗法可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减少止吐药的使用。

2.1.2 症状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医疗协会—医师质量控制委员会(ACCF/AHA/AMA–PCPI)更新了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四项质控标准和高血压的一项质控标准进行了修订[18]。这一次,因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保健结果的方案和缺血症状的有效管理方案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故新增了症状管理这一标准,强调在评估时需要同时注意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症状,强调了症状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有研究表明,护士科学合理的症状管理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19]。

2.1.3 对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 目前研究者对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并研究多种症状、特定干预以及患者结果之间的关系[20]。曹文婷等[19]指出护士对肝癌症状群的识别和管理,有利于了解肝癌症状间的相互作用,有效预防症状的连锁反应,提高症状管理的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相对于传统的只针对单个症状管理而言,这是一大进步。

2.2 挑战(威胁)

根据目前查阅的文献,关于症状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尚少有研究,因此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缺乏应用经验。对于某些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如经前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症状群在诊断与治疗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1]。但是,在冠心病患者护理领域,症状群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症状群研究工具,未确定最佳的统计方法。

3 策略

症状管理相关的理论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为制定有效的症状管理策略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在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研究中,可通过大量阅读文献,以及临床实践,探询和总结适合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模式。对于冠心病症状管理的研究对象应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准确预见以及有效干预症状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症状群”的研究,应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调查,探寻症状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临床特定结局;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症状群研究工具;了解患者对症状管理的需求,制度症状群干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此将不断丰富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4 小结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将症状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有较多的优势和发展的机遇。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把握优势,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帮助其预防或治疗疾病所产生的症状、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适合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模式,为我国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 郭冬梅.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 40(24):2462-2465.

[3] 孙爱萍.冠心病的干预管理攻略[J].现代中医药,2011,(3):35-38.

[4] Van Dam RM,Willett WC. Unet potention for cai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irculation,2009, 120(13):1171-1173.

[5] 张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对策——基于SWOT分析方法[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 葛向煜,张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症状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2):79-81.

[7] 阎敬,张文彦,张国辉,等.冠心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家庭护士杂志,2006,4(8):9-10.

[8] 鲁秀春.54例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J].医学信息杂志,2011,(5):2118.

[9] 梁纪凤.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23-124.

[10] 伍元辉.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J].护理园地,2011,(6):175.

[11] 谭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护理及心理康复指导[J].中国疗养医学,2009,6(18):543.

[12] 李三英,石素珍,林能波.综合护理对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25-26.

[13] 王丽萍,孙春沿.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1,9(17):327-328.

[14] 李春,郭爱军,刘惠芳.生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31-32.

[15] 冯芳茗,楼建华.儿科癌症症状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86-89.

[16] 冯芳茗,楼建华.症状管理理论的发展[J].护理研究,2012, 26(4):874-876.

[17] Taspinar A,Sirin A. 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ynecologic cancer patients in Turkey [J]. Eur J Oncol Nurs,2010,14(1):49-54.

[18] 卢长林,杨进刚.充分重视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2011 年美国冠心病和高血压医疗质量评估标准评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10(27):51-54.

[19] 曹文婷,胡琛,欣,等.晚期肝癌病人的症状管理[J].全科护理,2011,9(3):189-191.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3

(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广西桂林541001)【摘要】精神病并发外科急腹症因缺少典型的症状体征很难被医生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误诊,医护人员应该提高对精神病人伴发外科急腹症的观察能力,掌握临床特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文献报导,旨在探讨精神科护士在临床护理观察病情方面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关键字】精神病;急腹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90-01 精神病患者容易并发外科急腹症,不过发病时容易掩盖症状,不能及时发现,以致贻误诊疗时机。其原因主要是:①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导致行为乖戾、思绪紊乱、情感失衡;另一方面,患者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习惯,以致对疼痛等感觉不敏感。②精神病患者不能详细的介绍病史,不配合查体,不能主动地讲出身体不适之处,增加了病情观察方面的难度。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掌握观察方法以及有关的护理关键,做到早期发现,细心观察,早期采取措施,早期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1. 精神病与精神病并发外科急腹症的区别:陈淑清[1]等认为患者因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大脑功能退化,有些患者出现感觉不明显,尤其是疼痛感,不仅如此,患者还不能准确定位压痛点,不能准确地说出疼痛的性质,给临床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相淑芳[2]认为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和急腹症的一些症状相似,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能力容易与急腹症混淆,故临床上应该细致地观察患者每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掌握理论知识,以便在短时间内辨析精神病与精神病并发外科急腹症。陈志强[3]等认为:要区别两者,要采取腹部触诊三层检查法,具体如下:轻按观察皮肤疼痛敏不敏感,中按是否有肌紧张,重按有无肿物及压痛,左右上下对称触诊。李旭方等[4]认为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其中包括:血常规、CRP、腹部X线透视、腹部平片、腹部B超、腹部CT等等。这些方式对急腹症的诊断敏感、准确;还有腹腔穿刺检查,它能确定急腹症的部位、性质,预示病情发展变化。2.精神病并发外科急腹症的种类:精神病并发外科急腹症的主要种类有麻痹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胰腺炎、脾破裂、消化道异物等等[5]。何俊鹏等[6]认为精神病患者并发外科急腹症的类型主要是肠梗阻和阑尾炎,罗家栋等[7]认为:胆石症对精神病患者而言发病率高。3.精神病伴发外科急腹症的分期探讨:周凤仙[8]认为精神病患者应该针对不同阶段伴发急腹症的情况进行分期护理,具体如下:①重症期伴发急腹症时有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做好护理查体,时刻关注着病人的情绪变化,一旦病人从兴奋状态突变安静,应该警惕躯体是否异常,并及时报告主管医师。②恢复期时患者往往有自知力,能表述躯体的不适,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聆听患者的主诉,进行护理查体,关注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随时告知医师。③衰退期时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患者姿势与的改变,详细掌握病人的病史及诊治经过,还要观察进食量及呕吐现象,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来确保患者生命。4.精神病伴发外科急腹症观察与护理:4.1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观察::相淑芳[2]认为精神病人因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抗胆碱作用、性低血压、镇静作用等副作用。这些能够混淆急腹症的某些症状,所以精神患者合并急腹症时不明显,未出现剧烈腹痛,不易被医师发现。这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一旦发现卧床不起,拒绝参加集体活动,表情呆滞,多问不答等情况,此时应及时查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管医师。某些药物(如氯氮平)可以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以及心悸、低血压、皮肤湿冷等心血管疾病[9]。护理人员此时应该鉴别是副作用还是急腹症,不能一见腹痛就认定是急腹症。因此对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除了要观察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要定期根据病情监测血象、肝功能和及时做一些诸如B超、CT等器械检查。另一方面,精神科护士应通过理论知识的培训来全面掌握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不同的作用、副反应,以便在治疗中能对异常情况做出准确判断。4.2细察病情的变化:龚敏等[10]认为细察病情的变化在护理精神病并发急腹症中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患者入院时的健康状况,生活自理程度,住院及治疗的态度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躯体情况、查体体征等等基础护理。其次,护理人员应该用对方法,比如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评估心理特点,做到治疗方案心中留,同时还要辨析精神症状与躯体疾患的主诉,及时留取化验标本,通过化验及辅助检查来降低误诊率。4.3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在治疗精神病患者并发急腹症中十分重要。有些患者有意隐瞒病情,不愿坦白,还有些患者人格上受到了侮辱,行为上遭到误解以及指责,故大部分病人的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常常自觉恐惧、紧张,当躯体不适时心理恐慌、悲观、忧郁、绝望,不愿去医院,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和治疗,以致延误病情,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桥梁[11]。护理人员应该把患者当成朋友,耐心聆听主诉、开解患者、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信任、说服患者积极参加各项检查,避免漏诊[12]。4.4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情况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徐瑞华[13]认为暴饮暴食容易诱发胰腺炎,故观察饮食变化对发现病情很有利。术后应该按照流质、半流质、普食的顺序来指导患者用餐,不吃油腻,油炸食物。5.讨论:张立兰[14]认为:在护理观察中应该紧抓运用联想思维、认真分析患者精神症状的叙述以及掌握望而知之的观察这三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早期发现及治疗急腹症。精神病人在认知方面有缺陷,很难于医护人员沟通,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观察中学会观察、思考、处理三位一体[15].同时还要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实践相结合,辩证施护,将科学的预见性应用于护理观察中,减少误诊、漏诊,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病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出版社,2007:61.[2]相淑芳.精神病病人伴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护理[J]中外医疗,2009,1:134-135.[3]陈志强,董京年.精神病患者合并外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40-41[4]李旭方,温萍.精神病患者外科急腹症的诊治[J]河北医学,2007,13(7):821-822[5]苏芳.精神病患者伴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护理[J]西南军医,2011,13(3):541[6]何俊鹏,韩从朝,于长洪.1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50-3051.[7]罗家栋,杨菊美.10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伴发胆石症研究[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7,6(3):149-150.[8]周凤仙.精神病病人伴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4(2):20-21.[9]李节红.精神病病人罹患急腹症的护理观察[J].家庭护士,2007,2.[10]龚敏,涂丽华.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8,2:19-20[11]丁顺英, 李俊玲, 那建华. 护理工作中护患交流的换位思考[ J]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8( 1 ) : 96- 97.[12]赵玉娣.精神病并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4(9):731[13]徐瑞华.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观察体会[J].护理学杂志,2007,10(4):227-228.[14]张立兰.精神病病人急腹症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1):19-20[15]邹立志,谭寿莱.临床护理观察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0.8-9.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45-0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的精神病。本病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进展缓慢,有衰退的可能。本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多在青壮年起病,最常见于16~35岁。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如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疗效。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调查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计200例,病历均符合CCMD-3关于上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男性100例,女性100例,文化程度:高中50例,大专45例,研究生5例。

1.2 研究方法:对我院住院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2 结果

有针对性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全部50例患者入院后过一段时间能够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冲动伤人、自杀、毁物行为有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现数种因素与本病相关。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前约1/3~2/3的部分有分裂性人格,如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

一般护理

(1)对住院的病人,护士应该仔细的检查病人身上有无贵重物品、金属物品、锐器等危险物品,避免病人在护士看管不到位的时候偷偷的带进病房,身上携带生活用品有专人保管。

(2)对有被害、自杀、自伤、不吃饭和暂时不能自理的病人应重点观察,督促病人注意水的补充,定时进餐,必要时进行鼻饲和口腔护理,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

(3)服药时必须有护士看服入口,对有些藏药的病人应该检查病人的口腔并在我们视线范围内半小时。

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对特殊的病人重点关注,比起正常人,精神病患者更需要温暖和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与护理。

(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疾病知识的宣教。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即使自己在发病期间对家属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家属正确合理的配合是有利于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所以我们要加强家属对精神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帮助家属学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患者生活上的规律性、服药的注意事项、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应该监督家属是否有按照我们宣教的内容对病人进行护理。

(3)加强医院的管理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病区的门、窗、电、发现隐患及时检查维修,加强年轻护士的安全教育,强化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赵丽萍,付丽松. 精神科护理查房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J]. 中国伤残医学,2011.04:30-31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105-02

日本高龄者护理政策理念,主要包括生活机能和自立支援、生活质量(QOL)及生活与护理的连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护理对象主要分为认知症高龄者的护理、高龄者的临终看护及高龄者的心理护理。其中在老龄化社会结构中,高龄者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认知症高龄患者也在增长,因此,认知症高龄者护理成为日本高龄者护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痴呆性老人对策才开始实现真正具体化。2004年12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提出了将“痴呆症”改名为“认知症”的报告书。书中向全国发出使用通知,在2005年看护保险制度的改革中也将“认知症”作为法律用语。向国会提交护理保险法修正案时,也会正式把这个修改意见写入其中。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统计公布资料,日本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280万人,当时推算2015年人数将增加到345万人,到2020年增加到410万人,2025年增加到470万人。但在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已达472万人。为此,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日本开始推行认知症(老年痴呆症)对策五年计划。新的五年计划增加了护理认知症高龄者的支援体制,增加专门的治疗点,同时设立专家组定期到居民家访问,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专家包括护理师、保健师、心理专家等,还为有暴力、走失倾向的老人建立“居民区就近认知症疾患医疗中心”。开始全面应对人口高龄化而带来的认知症护理的问题。

一、对认知症的理解和护理的基本理念

认知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疾病,发病率60岁为1.5%,到85岁时会达到30%左右。因此,高龄者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认知症高龄患者也在增长,而且会发生在我们周围。因此,虽然认识到认知症是会因为高龄者的增加而增长,但在护理能力低下的家庭对认知症高龄者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高龄者护理中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认知症的研究,日本一直认为多数是脑血管性认知症,但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多数被认定为阿尔茨海默氏型认知症。除了脑血管性认知症,还有小体型认知症、前头侧头叶变性症等,应综合各种症状研究出护理的方法。

高龄者中表现最多的“谵妄”和“忧郁”是最容易同认知症混淆的症状,但是还有治愈的可能。并且,呈现的认知症疾患中,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和正常压水头症等,也都有治疗的可能。被诊断为认知症的症状时,不应诊断为不能快速恢复,而应该早期的鉴别、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型认知症,也应该限制病情的发展,根据状态开发改善治疗方案。总之,尽早进行确切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认知症护理的基础不是针对行动及症状的表述,而应该作为“患有认知症的人”的护理来考虑。迄今为止,总是根据症状及表现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但是其症状及表现的人如何认识,对其本人来讲这些症状及表现意味着什么,这些症状及表现是在什么心情下发生的等等,所以应从整体考虑护理的方法,称为以人为本护理法。即重视每个患者的个性,将认知症和性格作为患者的个性同等看待,以尊重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为前提去考虑护理的方法。

二、认知症患者的自我决定

患有认知症后,由于病情的发展,已逐渐地不能向周围传递自己的感受与心情。但最初并没有表现出不认识自己,而是逐渐加重的,所以应该注意患者病情的发展,在最初发生时,掌握时机以实现认知症患者的自我决定权。但对认知症患者的心情不能依靠想象,在同患者的交流中应该有所了解,能够从患者的声音中听出来。同认知症的患者交流中认识到认知症患者的表现方法只是让周围人理解起来逐渐有些困难是最为重要的,这一点也使同认知症患者的交流成为可能。

对认知症的患者是否应该清楚地解释其病名,最近在日本引起了讨论。目前为止的结论都是没有考虑过要直接告知患者的病名。但是,既然认知症被确认为一种病,清楚明确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名是患者应该享有的权利之一。所以从尊重患者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对认知症的患者及家属亲切而清楚地说明患者的病情和发展。但要全面综合地观察患者的性格、支持体制及家属表现等各种条件的同时,必须考虑病名的告知方法及告知后的认知症患者同其家属的关系。对于被告知病情后患者及家属可能会产生的动摇、不安,要能够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由不同的状态可能引起的各种问题,随时都可以得到咨询和帮助。认知症是一种从被告知后会逐渐加深发展,最后走向死亡的疾病。即知道病名后,就已经知道自己开始走向死亡了。所以在明确告知病名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认为向患者告知病名,患者心理上会产生恐慌,不利于家属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但是从护理方面,不论是家属还是专业护理人员都应该是在了解患上认知症就意味着走向死亡的基础上进行护理。

作为能够帮助认知症自己决定权的法律,2000年重新修订了《成年后见制度》。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口老龄化成为修订这一法律的主要原因;第二,从关注有障碍人生活正常化的视点出发,建立“人人共享社会”的新理念下,强调尊重本人的自我决定权;第三,从制度的背景上提倡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必要性。在这三个原因的前提下,突出为适应维持身心障碍者生活的正常化及尊重其自我决定权这一新的理念,日本新公布的成年后见制度也是废除禁治产、准禁治产的宣告,并以辅助、保佐及后见三种形式对意思能力不足的成年人予以救济,新设任意监护制度并优先于法定监护的适用。日本的这一制度,转换了新的理念,并以此构筑成年的监护制度,引进意定监护,扩大受监护的对象,加强监护制度的公法化。同1900年所实行的禁治产、准治产的制度不同,强调本人的意识,并且制定身体健康时选出后见人的任意后见制度及为判断能力不足所制定的辅助类型等。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分不同的类别,作为对成年后见制度的补充,还有福利服务利用及申请的日常生活自立支援事业,本人及周围的人必须对利用的方法有所了解。自己决定需要一定的法律来保证,但是,作为护理人还是应该将尊重认知症患者的意识、倾听患者的声音、持续确认患者的意识放在第一位。

三、日常生活的护理与健康管理

认知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病情发展缓慢,但具有致死性且不可逆。治疗起来也比较慢,疗程相对长,在治疗认知症的时候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好认知症患者的护理呢?对认知症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不是由于身体的障碍而不能经营自立的生活,而是由于判断力及认知能力的低下的中核症状引起周边症状致使患者不能够进行自律的生活。对认知症患者的身体护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第二,帮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认知症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太阳。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

进食及排泄等日常生活的护理,不仅仅是预防新的身体疾病,而是舒适的生活会使认知症患者的周边症状稳定。对患有认知症的人不仅仅是认知功能方面的状态恶化,身体状态也同样会发生变化,例如特别容易感染、失去平衡感致使摔倒的危险性增大等影响,必须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对每位患者要注意观察哪些方面能够自己完成,哪些方面需要护理。对自己能够完成的方法进行不必要的护理会导致患者本来所持有的力量下降。

日常生活护理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持认知症患者的健康状态。有什么身体状况或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周围的人不能随时发现及掌握,可能会使病症加重,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注意平时一些细小变化的观察能力。

另外,家庭设施应便于病人的生活和活动,富有生活情趣的家庭摆设也会给患者带来愉悦。家庭和睦温暖,病人能够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老年人生病了应该积极给予治疗,健康时也应做细致的日常护理。

四、对认知症患者的行动及心理的护理

认知症的症状主要将谁都可能发生的记忆障碍、判断力障碍、问题解决能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构成障碍、失语等高次脑功能障碍作为中核症状。对此,也包括2次引发的被称为周边症状或BPSD(认知症的行动心理症状)的症状。周边症状所引起的各种行动和症状是认知症患者的痛苦及护理者负担增加的原因,会因为身体状况及周围人护理环境的变化引起各种状况。容易引起周边症状的要因是孤立和不安、居住环境不合适和护理沟通、身体并发症、睡眠障碍、没有对症治疗等。因此对认知症患者的护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认知症患者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找到发病原因、进行合适的护理避免周围症状的发展是可能的。在掌握患者居住环境及健康状态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的护理实践,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还可以减轻护理的负担。

借鉴日本先进的认知症高龄者管理经验,探索适应中国医疗体系的“护理式”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构筑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满足全社会对高龄者护理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目前社会医疗保障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障害者福祉研究会,编.ICF国际生活机能分类-国际障害分类改定版[M].东京:中央法规出版社,2002.

[2]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的现代转向[J].中国法学(文摘),2015(2).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6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1056-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病人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正常实施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妨碍肠内营养支持实施的常见原因是肠道并发症,其发生与病人的自身病情及实施者的操作有关。我科于2005年对全体ICU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现将培训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0~80岁,平均53.7岁,为2004年11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人,均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2~81岁,平均54.3岁,为2004年1~11月住院病人,仅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均诊断为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以及重度颅脑外伤,采用机械通气,留置胃管。两组在年龄、疾病分类、病情程度、治疗措施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营养液均采用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的“能全力”,启封后低温保存,24小时内用完并保持无菌。持续管饲者应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观察组与对照组持续管饲率分别为42.4%与35.1%。

1.3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培训:内容为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包括肠内营养支持的理论、病人的评估、管饲技术和肠内营养泵的使用。重点是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实施中的护理与监测。培训完毕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制订管饲操作流程与质量标准。培训率达100%,考核掌握率100%。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规范化护理培训:目前ICU肠内营养的实施由护士操作,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表1中看出,经培训后实施规范化护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训ICU护士15名,培训前理论操作综合成绩81~90分5人,占33.3%,90分以上2人,占13.3%;培训后考核综合成绩90分以上14例,占93.3%;有1名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86分,1周后再次考核成绩90分以上。因此,规范化护理培训对防止肠内营养并发症和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有重要作用。

3.2 病人的评估量每4小时1次,可能存在反流误吸的危险者选择经小肠管饲,2次评估胃残液量大于200 ml予停止管饲。评估鼻胃管的插入长度,有无脱出及移位。有1例病人评估存在反流误吸后予选择经鼻肠管管饲后未发生此并发症。

3.3 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能全力启封前后注意无菌原则,余液低温保存。营养液输注温度保持在38~40 ℃,输注速度60~120 ml/h。按24小时所需肠内营养液的总量设置输液泵每小时的输入速度,均匀输注肠内营养液。加强巡视及时识别并排除肠肉营养泵报警,保证营养液按时输完。输注营养液时,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在持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常规予温开水20~30 ml冲洗管道,管饲前后冲洗管道。营养泵管每24小时更换1次。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好输注营养液时的“三度”,即适宜的浓度、速度及温度[1],有效地减少腹胀、腹泻、反流和误吸等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出现鼻胃管堵塞4例,经温开水冲洗后通畅。

3.4 并发症的监测:腹胀和腹泻是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营养液温度过低、用量过多、输注速度过快、被污染或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均能引起。临床上常因腹泻而停止或者放慢营养支持的速度,导致滞留ICU时间延长。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营养液温度过低、用量过多、输注速度过快、被污染或时间过长等因素,大大减少了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出现腹泻3例,经调节能全力输注速度及应用止泻药后缓解。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7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确诊为重症急胰腺炎患者76例。依据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各38例,观察护理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并发症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最大化的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使患者摆脱危险,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57-02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诊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有着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有数据表明SAP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近1/5。如何采取更加有效合理的护理方式进行配合,从而最大化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此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也在临床中积极探索摸索寻找更加有效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有利于加强医护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护理人员会更加关注病人的主观感觉,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案实施治疗,下面就我院对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的循证护理实施过程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其中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8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28~56岁,平均42岁,发病原因中酗酒者18例,暴饮暴食者12例,胆道疾病因素者6例,其它2例。对照组(传统护理组)38例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26~54岁,平均40岁,发病原因中酗酒者16例,暴饮暴食者14例,胆道疾病因素者5例,其它3例。两组从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病史、生化及CT检查确诊

1.2临床表现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位于上腹部偏左,伴有呕吐、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可引起血容量降低,导致休克、脱水、感染、多脏器衰竭,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CT检查可见肾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密度增厚、胸腔积液、腹水等病变。

1.3循证护理概述

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 Mcmaster大学Alba Dicenso教授首次提出循证护理理念,循证护理为遵循证据的护理,护理过程中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理念,将成为推进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迈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4方法

1.4.1对照组 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法,主要为,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记录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PaO2变化,进行吸氧治疗,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条或更多有效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在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 同时进行消化功能、肾功能监护(具体略)

1.4.2观察组 采取循证护理,具体实施如下:①基础措施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模式的理论培训,讲解相关概述及知识, 落实到临床护理实践中。②循证问题提出 在病程发展及查房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质状况,结合病人本人需求,进行依据、循证,从整体出发,提出问题,如腹痛发生的相关因素,如何防治出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控制腹痛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何进行心理安慰使其配合治疗,经过讨论,列出护理要点。③循证支持 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病情变化,收集相关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科学评价和筛选,结合临床实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方案。④循证护理实践 适时进行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禁食水,取得患者配合,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化指标按时测定尿量、尿糖、血生化、血钙、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观察神志及腹痛情况,评估疼痛的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进行疼痛护理,如采取分散注意力或体位变换方式减轻疼痛程度,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输液速度,进行管道护理,了解心理状态,消除其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支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腹胀腹痛症状,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进行肠内营养护理,预防胃肠道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应降低营养液的浓度,减慢滴注的速度,预防误吸,有误吸应立即停止输入,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抽出胃内残留的营养液。

1.5效果评定

发病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定,进行效果统计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并发症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主要为胰腺的自身消化、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的全身性炎症,病情危急,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可进一步造成循环功能紊乱及肾脏损害。对患者而言,护理方法是否全面有效对于整个疾病的愈后至关重要[2]。

循证护理(EBN)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又叫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中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结果为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提出问题,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决策[3]。随着患者对医学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传统的护理已满足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如何运用循证思想推进临床各类问题的解决,是护理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循证护理受到循证医学的影响,借助循证医学中的系统评价,更科学系统地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以对其采取最优的护理方法,在本组观察对象的循证护理过程中,为防止各类发并症的出现,我们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情况,及时建立重症监护,对症处理胰外器官的损害,支持脏器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机。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危重患者会出现出血、ARDS以及休克,为此我们在循证护理时注意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根据不同病情作相应处理,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为避免ARDS的发生,护理时协助病人翻身和叩背,鼓励病人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有休克出现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保护脑细胞

综上, 循证护理可最大化的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使患者摆脱危险,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参考文献]

[1] 郭颖贞.肠内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27-28.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8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1 脑重症学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1)在脑重症学科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繁杂及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只顾及当时的抢救和其他工作而未能及时记录,常常是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对一些住院时间长的老病人常常是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而常漏记一些关键的内容;(3)有些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把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做了想象性的记录。这样就与医师的医疗文书记录可能产生了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不利于院方的事实说明。

1.2 患者行为因素 脑重症学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急性期的病人及症状变化时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之受意识昏迷所产生的幻觉妄想的支配,这是造成冲动、自伤、自杀等的主要原因,而且,脑重症学科病人多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也可出现过激行为,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

1.3 住院环境因素 病房的设施不牢固,或放置不当,可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利用成为危险物品,进行伤人、自伤、自杀等;地面过滑易致跌伤;另外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致病人情绪变化,造成自杀等行为。

1.4 护理人员素质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的无休止的劳累,以及工作的特殊性,并随时可能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伤害的危险性,经济效益的不景气等,造成少数护理人员的厌烦心理,希望调离脑重症学科护士的岗位;有些护理人员存在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凭经验办事,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

1.5 护理技术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重视并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技术水平差或不熟练,相互间配合性差,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易导致护理缺陷和事故。

1.6 质量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措施不力,以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都可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1.7 在病人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或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病人的意外是颅脑病症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护理责任心没有因果关系。

2 管理与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脑重症学科安全护理的前提。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性化护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晨会、讲座、病例讨论、质量分析会、业务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对身边的典型进行表扬,而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进行分析,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以警示大家,以促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2 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护士长严格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护理质量督查,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落实治疗、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念。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对安全风险做出预见性判断。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9

脑出血是脑血管常见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积极治疗合理护理,提高治愈率,对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我院选住院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重症脑出血积极治疗,加强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重症脑出血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为本组观察对象.8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1.3±3.0岁,出血量为10—92毫升,其中脑叶出血者6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65例。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58例,意识障碍程度昏迷者26例,浅昏迷18例,嗜睡14例。高热10例,尿潴留或者尿失禁50例。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护理 患者入院后摆放,将头部偏向一侧,床头抬高倾斜15°—30°,并垫一软枕,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降低吸入肺炎等发生。给予吸氧,流量在2—4升/分。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瞳孔大小,意识情况及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患者昏迷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可疑患者有颅内压增高及病情加重,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要注意脑疝的发生;如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可疑脑干损伤,预后不良。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2 住院期间护理 认真执行医嘱,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认真严格执行医嘱,患者入院后病情得到控制后,必须每天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减慢,呼吸由慢变浅,应该想到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病情如在加重变化,患者血压较低,心率增快,呼吸节律改变,应警惕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情加重。护理人员立即通知医生准备抢救。患者体温高超过3天未降至正常。应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积极对症治疗。

加强呼吸道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翻身、拍背;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要积极进行吸痰、和清除口腔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需要吸痰时尽量动作轻柔、适当。避免造成呼吸道破损,无菌操作。影响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的准备工作。

加强皮肤护理,尿道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一般卧床,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皮肤护理,护士协助家属定时翻身,必要时排班或者建立卡片,确保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仔细观察受压处皮肤,按摩和及时清洗,防止褥疮的发生。昏迷的患者一般尿潴留,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就应该进行会清洗,尿道2—3次清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同时进行有意识的膀胱功能培训,保护膀胱功能。

消化道护理:重症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多见,也称为应激性溃疡,发病后3—7天发生,严重病人因失血过多,出现失血休克。及时给与药物治疗,下胃管,注意胃液是否暗红或者新鲜,观察大便颜色,是否有柏油样便。吸出口腔内血性液体,避免窒息,及吸入肺炎的发生。

加强心理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由一名健康人,突然瘫痪在床,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对自己的疾病情况不了解,产生对死亡的害怕及恐惧。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担心,担心自己卧床给家人亲属带来负担有轻生想法。必须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心理负担,解除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出院时指导:患者出院是指这一段治疗结束。不能说明患者已康复,出院对患者交代病情要告知定期复查,复诊,进行康复练习,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一定了解再出血的知识,其中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如不能进食,应给与鼻饲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便秘者可用缓泻剂。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戒烟酒,不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饮料。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好高血压。定期检测血压。

3 结 果

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危重6例经过治疗无效死亡,13例因病情重,家属同意放弃治疗。6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其中50例生活自理,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有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合并肺部感染。无1例褥疮发生。

4 讨 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应该加强入院时护理,如摆,吸氧,意识状态灯方面。住院期间检测生命体征,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泌尿道、及心理方面护理。出院后进行正确的预防再出血指导等。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病死率、致残率减低。

参考文献

[1] 唐桂华,况时祥,李玫.凉血散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初步研究[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符为民,姜亚军,吴明华,王永生,常诚,陆海芬.脑血通颗粒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附80例临床疗效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渝宪.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袁萍,李承基,黄日龙,张伟,东贵荣.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实验研究[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重症病人护理论文例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4-0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3.8%。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