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会计发展前途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27

会计发展前途

会计发展前途例1

1前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我国开展建筑生产等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工程生产在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的应用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多的同时,对于技术的应用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分析,全面提升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水平,不仅可以实现我国的机械工程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探究

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分析,首先应当明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探究,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如下:

2.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当下的优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机械工程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全面的提升。以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技术,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机械工程的开展的精确度的全面提升[1]。

2.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当下的运用原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当下的运用原则的探究可知,在运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实现能源的高效运用,同时也应当不断的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促使其精确性和效率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获得更加迅猛的发展速度,实现我国的机械工程的全面的、持久性的发展。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探究,主要可以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总结为两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当下的优势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当下的运用原则。通过探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知机械工程技术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的机械工程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3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探究

在明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后,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探究,主要可以将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总结为:

3.1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并且被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可以使得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作中,绘图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精确性和准确性。同时计算机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使得技术人员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因此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应用水平[2]。

3.2将先进的环保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加强,对于环保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的可持续利用和机械工程的长久发展,将先进的环保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这一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友好型资源进行发展,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改革和提升的重要方向。

3.3将良好的竞争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

社会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的应用的需求度在不断的增加的同时,对于技术的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械工程开展企业也在逐步的兴起,在这种大背景下,机械工程企业间存在的竞争状况也在不断的加剧。将良好的竞争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可以促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完善,实现了技术良好提升[3]。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探究,主要可以将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总结为: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将先进的环保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将良好的竞争理念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改革中三点。通过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探究可知,只有从技术上和理念上双方面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革,才能够真正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分析,首先应当明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在明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后,开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探究。进行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分析,将科学的、有效的手法全面的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的开展进程中,全面提升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水平,可以实现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罗健 单位:池州学院

参考文献:

会计发展前途例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上述三个因素的每一方面都正在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正在改写纸张、笔墨和算盘等传统信息技术的历史;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和交换时间;而现代新技术革命的高速发展,正在更新传统会计信息的涵义。基于这些变化,未来财务报告的框架将会在以下十个方面突破传统框架的局限,从而引导未来会计系统结构作相应转变。 

 

(一) 多元财务报表体系框架的构想 

 

会计报表是会计系统主要产出,综所提供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与传统会计的系统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财务报表体系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虽然几经变革,但这种变革都只是在传统系统上的完善和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会计报表体系及其所提供信息属性的单一性。如果根据现代电子计算机所提供的随机寄存特性来重新设计和构造一个新的会计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应当能够完成多重信息处理的功能,从而使会计报表体系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属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如果能够向用户提供如他们选择电视节目一样的方便,允许他们任意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种类、数量和质量,那么,未来的会计系统就一定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系统。如果基于不同用途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任意获取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不是由会计师来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信息、不需要什么信息,那么,会计的生存空间将得到自然的扩展。21世纪的会计,其作用将更为广泛和辉煌。 

 

(二)权衡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构想。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由会计信息的不同用途所决定。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以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用途的信息需要,构成了会计职业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会计系统是围绕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根本上说,它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尽管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交换的权威机构也试图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来增强相关性,但对于单一属性的信息而言,可靠性与相关性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了信息的可靠性,会损失信息的相关性;而强调了信息的相关性,又会以牺性可靠性为代价。如果抛开单一信息揭示的基本构想而取道多元信息揭示的途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例如,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两种不同属性会计信息的同时提供,便可同时满足不同用途的信息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这种多元信息揭示的格局不只是一种设想。 

(三)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的构想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传统会计,是在财富分配用途导引下而产生的强调信息可靠性的产物。众多会计学者提出的以其他属性为计量模式的会计系统宽之所以没有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会计系统的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存在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的历史成材一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承认。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也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理论上说,普遍采用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许多其他新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系统,已具备其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目前我们所缺乏的也许只是观念的更新和敢于尝试的胆略。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其他某种适当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 

(四)主体信息与关联方信息并重的构想 

 

基于会计信息财富分配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来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垂直控制结构正在发生网络化的、扁平化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技术资产的合理计量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传统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技术的先进性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技术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揭示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因此 ,如何恰当地提供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代表着未来会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的构想。 

 

对有形资源的占有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已开始转向对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争夺,而有形资源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要有用,必然要转向对技术资源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但是,技术资源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在目前至少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取代有形资源的地步。因此,会计系统在揭示技术资源的同时,不忽视对有形资源的计量显得十分必要。这种必要性反映到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上,应当是一种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而不单向发展的格局。 

 

(六)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并重的构想。 

 

以报表的方式来交换会计信息已被实践证明为是一种最有效和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绝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的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将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因为有效是针对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而言的,相对于纯粹文字化的信息揭示来说,表式信息可以以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而且使用户的阅读变得一目了然;但图像化信息相对于表式信息来说,也许更具有简明易懂、直观明了的优越性。在更注重效率和简单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更为简明易懂的信息不会为会计信息的用户所接受。 

如果会计信息的揭示按照这样的一种思路来发展,那么,未来的会计信息揭示一定会是一种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并重的局面,从而使得老练的投资者和幼稚的投资者的划分,不再成为会计信息揭示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七)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构想。 

表式信息揭示的框架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能够数字化,且具有能够汇总的经济意会计信息的货币化的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信息的计量并非只能具有单一的属性,信息的揭示也并非只能具有单一的属性,信息的揭示也并非只局限于报表,那么,必然会使会计信息的货币计量向非货币计量延伸。因为在货币化信息之外还有大量相关而且有用的非货币化信息不存在,如难以准确以货币量化的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网络、秘密配方等。这种发展无疑将会改变传统会计只揭示单一货币信息的局限,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方式一定会成为未来会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八)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揭示并重的构想。 

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达某一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传统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上述提及的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传统的表式信息揭示方式决定了大部分信息需要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达才符合报表间相互勾稽的要求;第二,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决定了只有以绝对货币额表达的信息才会使财富分配变得有意义;第二,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使得以绝对数量的货币额来表现某一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成为可能。如果会计信息的揭示在未来不再局限于报表的格式,会计信息的用途不再局限于财富分配,会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受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在过去20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也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随着会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工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在会计信息财富分配用途尚未退出历史舞台以前,绝对值与相对值信息揭示会显得同等重要,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与相对值信息揭示并重的格局。 

(九)事后信息与事前信息揭示并重的构想。 

 

在用户的财富分配用途导向下,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具有事后信息的特征。因为财富分配,一定是对已经实现而不是尚未实现的收益进行分配。但在用户的投资决策用途导向下,要求会计面向未来,提供更多具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在过去20年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面向决策、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在满足财富分配用途所需信息之处增设的现金流量表信息,在揭示过去盈利的基础上增加未来盈利预测的信息。 

这些现象都说明事前信息揭示的重要性已开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识。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流行的现金流量表虽然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现金流量的信息,但这一信息显然是为会计信息的决策用途而不是为财富分配用途设定的。因为过去的现金流量较之盈利更有利于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所提供的信息而言,它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以有人称现金流量表的出现是传统会计的一次小小的革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会越来越多地面对类似这样的革命。基于此,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一定会是一个事后信息与事前信息揭示并重的格局。 

(十)年度信息与日常信息揭示并重的构想。 

会计发展前途例3

二、8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成效分析

1.“学历深造”的认可度最高学历深造在所有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途径中,其组织性、系统性和计划性最强。从我们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教师在修习高一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的过程中,未必真能切实体会到学习或与不学习这门课程对于自身改进远程教育工作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当教师整体地修读完这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包括完成相应的学位论文)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整体的感觉”:自己更有能力和资格任教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或更能胜任过去已经承担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在获得更高一级学位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提高的并不一定是某一个具体学术或学科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学历进修真正让教师获得提高的是“自我认知”或“自尊”。这一点相比于学历的提高之于职称晋升之类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更为根本和持久。此外,从我们的访谈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在学历深造过程中,除了获得相应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及研究方面的训练,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建立起特定的人脉及相应的由人脉组成的“圈子”。这种“人脉圈子”不但让远程教育教师重新诠释了自己的身份,获得超越原有同事圈子的归属感(由于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长期处于比较边缘或低端的地位,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对这种新的归属感往往更加认同甚至感到“骄傲”)。另外,这种“人脉圈子”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比原有的同事圈子更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机会。总之,学历深造之所以被远程教育教师认为是一种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历深造(尤其是高级学位的学历深造)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身份”、“圈子”和“同伴”。“说实在的,对我帮助更大的同伴更多是普通高校的老师,如××大学的博士、老师。他们会不断鼓励我,告诉我高校老师应该怎么从事科研,企业里又是怎么培训的。他们的眼光不一样。”(ZT-2)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学历深造毕竟只是一种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受到鼓励的教师发展途径。在我国,独立运作的远程教育系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虽然也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处于这个系统的“低端”,在职能上只是起到“补充”或“拾遗”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高校教师在资质上要求提升,包括在职教师在内的整支队伍都面临着学历提升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甚至要求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就成了我国远程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决策。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向来看,鼓励教师进修学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是比较确定的推进方向。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仅占2.34%,硕士学历占43.27%,本科学历占53.80%,专科学历占0.58%。可见,无论从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这种学历结构都还有较大的改善余地。不过,正如在普通高校所发生的情况那样,只要制定了明确的学历要求标准,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可能快速地改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而一旦完成这一历史转型之后,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为是一种实际效果最好的教师发展途径,这至少为我们对未来教师发展途径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虽然我们在讨论教师发展时往往更看重诸如“知识”、“技能”等素养的提升,即使把“情意”范畴纳入教师发展的规划范围,也往往止于这个范畴中的诸如“责任心”、“热爱学生”、“热爱并投入教育事业”等方面,而相对忽视诸如“自我”、“自我认知”、“自尊”等这些更为深刻的方面。教师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发展尤其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有必要从更深刻的层面予以考虑,而不应仅仅把思路限制在技术层面上。当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时候,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它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如果通过更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在时间跨度上相对更长的方式来规划和设计教师发展项目,所能起到的效果可能比目前普遍采取的这种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程度不高,在时间跨度上显得零打细敲的方式会更加持续而长久。

2.“自我反思”是最具弹性和自主性的发展途径如果说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列为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在教师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与学历深造在组织形式上完全居于相反一端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也成为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途径,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则是,它揭示了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另外一面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品质:即自主、弹性、日常化、与具体实践相关。已有研究指出,远程教育教师的反思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远程教育对象的复杂多样性、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师生时空分离等特点,远程教育教师对教学反思更为积极。(公艳艳,2011)虽然我们没有对远程教育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进行比较,但是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却证实了这一点: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同并比较积极地运用自我反思来认识、理解和解决自己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我觉得反思很好,也很重要,我会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分析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我一般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一段时间下来,我会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情况,有什么成绩,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ZT-1)“教师一定要反思,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这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循环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FT-2)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非常丰富。教师个体进行反思的形式有教育博客、教学日记、教学研究、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教师群体进行反思活动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性QQ群、优秀教学资源展评等。无论是个体反思还是群体反思,教师都以实践为对象,针对一线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反思。自我反思之所以能够比较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反思是促进所有社会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一些潜在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我反思是自主的。即使是因为有外在压力而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实际过程也必定是自主的,而不可能由其他人来取代。自主性使得教师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目前状态及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做出判断。另外,因为这个过程中的判断多由教师自己做出,反思过程中的建设性成分(如变化某种教学方法)也更有可能被内化和吸收。第二,自我反思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弹性,且容易日常化。自我反思不必在一个特定的物理空间或某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只要教师愿意,他就可以基于所收集到的关于自身实践的信息,进行反思和重构。这种时空维度上的弹性,为教师发展活动的日常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当教师的发展活动做到日常化时,积累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第三,自我反思是与具体实践相关的。因为教师发展活动都以变革教师的实践为追求,所以严格说来,所有的教师发展活动都是与实践相关的,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教师发展活动。不过,不同的教师发展活动离实践的距离并不相同:有的教师发展活动只是间接地与实践相关,而有的则是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自我反思通常是在某种具体的实践展现出来之后紧随其后进行的,所以它相对于其他教师发展途径具有更为明显的“与具体实践相关”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它的成效。另一方面,自我反思因为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内在的过程,这又使得它往往难以从“外面”加以约束。教师反思的深度如何、关注点是否具有长远价值、形式是否丰富、能否坚持下去等,都有很多潜在的不可操控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远程教育系统如何从制度上确立一套教师发展体系,不应该把太多的期望放在鼓励教师反思的层面上:这种教师发展途径可以鼓励教师采纳,但由于它难以在制度层面或教师队伍整体层面来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所以并不适宜作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自我反思之所以对远程教育教师产生实效,是因为它具有一些内在优点。如果我们能在其他的教师发展途径中,尽量地体现这些优点,如前文所述的提高自主性空间、增强教师发展活动的弹性、加强教师发展活动与教学实践的联系等,同样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可操控的教师发展途径中提高实效。

3.“同行交流互助”相比“专家指导”更具实效在远程教育机构最常见的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同行交流互助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排在第三。与自我反思类似,同行交流互助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也不强,但是却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较少,而且容易与比较具体的实践相关联。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相较于“专家指导”途径,同行交流互助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同行之间往往是在共同的处境之中、基于共同的目的而开展交流的。同行之间往往从事同一专业乃至同一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家对于专业或学科的教学目标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这为同行之间的交流及交流过程中建设性意见的达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同行之间面临的来自学校的压力或来自学生的状况存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也为同行之间顺畅的交流扫除了障碍。总之,远程教育教师由于有着非常类似的背景认知,所以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容易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设性意见,也相对容易在各自的实践中付诸行动。第二,同行之间的交流有着比“专家指导”更好的内容基础。由于参与交流的同事通常任教同一学科或同一专业,所以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多是围绕这些学科或专业的内容。这使得他们交流起来比较顺畅,不必费很大的力气,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相比之下,一个来自这个学科或专业之外的人,在与教师进行交流时,可能由于缺少共同的背景知识,从而使得交流变得困难。第三,同行之间的交流总是实践导向的。通常而言,同行之间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其讨论的主题主要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种困难或问题。这种交流的目的虽然未必是自觉而系统的,但也是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的。这使得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在教师最关心的实践层面上展现实效,而不仅仅是为改进实践做些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所具有的上述优点,同时也可能限制同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正因为同行之间身处共同的处境、任教共同的学科、有着共同或类似的实践关注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容易局限于情境相关或具体实践相关的“细枝末节”,而很难获得超越性的提高。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远程教育教师认为他们的交流圈子太小,尤其是与普通高校等校外机构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太少,事实上这已经成为阻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和普通高校联系挺少……应该从普通高校邀请一些教授来给我们开展一些讲座。我们系比较少,其他系可能好一些……我觉得邀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挺好的。”(ZT-1)期望与普通高校的教师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这除了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之外,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可能还与他们期望能够真正融入普通高校教师的“圈子”有关。从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创设更多的机会,打通远程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藩篱,确是值得追求的方向。

4.“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的实效相差甚远从制度层面来说,要构建一个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最可靠的手段就是组织培训,既包括校外培训,也包括校本培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对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实效之判断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培训的效果比校本培训要好得多。但是从国际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校本培训又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校本化的趋势也容易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教育系统,不可能把师资培训的责任都推给校外力量,而且,由于校外培训通常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类教育机构的某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而展开,因而单纯依赖校外培训也不足以保障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的培训中,教师们认为校外培训的效果还不错,而校本培训的效果却相对很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以更好地改造校本培训,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呢?从访谈的资料来看,校外培训之所以被较多教师认为效果还不错,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校外培训是教师自主选择的。在我们所调查的某开放大学中,学校并不直接组织校外的培训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是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本专业或本行业相关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而学校予以相应的经费补助。虽然这些培训项目本身并非专为远程教育教师所设计,但远程教育教师在选择这些培训项目时,已经考虑了个人或专业的需要,这就保障了培训项目之于教师的适切性。二是这些校外培训项目的组织者和培训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资质。由于学校在决定是否给予教师参与的校外培训项目以经费资助时,会审查这些培训提供者的资质,这也间接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师实际参加的校外培训通常是由富有经验的培训者提供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组织的校本培训,虽然在组织和参与的便捷性等方面优于校外培训,但在培训质量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校本培训之于教师的适切性并不高。通常认为,校本培训较之校外培训的潜在优势在于,它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这种潜在的优势未必能够轻易地变成现实。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校本培训在我国组织的也不少,但适切性方面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校本培训应有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课程的培训,还应有针对教学方法、技巧、知识讲解的培训,这样的话,教师会有比较大的提高。”(FT-2)“网络课程设计很重要,对我们教师来说,这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在做。技术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还需要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教师个人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有很大难度,需要学校对此有更多投入。”(ZT-1)第二,校本培训提供者的视野往往不足以打动本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优势是容易组织,但培训提供者通常就是自己的同事,由于大家的视野差异不大,培训者所提供的内容,往往不足以“打动”受培训者。在访谈中,教师们更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我觉得培训很重要。比如到英国、澳大利亚,虽然时间不长,而且未必能学到多少内容,但对我们学外语来说则启发不少,如文化和教学形式。”(ZT-1)“我觉得走出去非常重要……比如参加中美远程教育论坛。我来学校后就去了两次美国,一次是短期会议,一次是一年的访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时自己花钱拿课题经费出去进修。哪里有精品课程培训或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我就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碰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我也会主动参与。另外,我还和外校的老师保持交流……我们要走出去看一看,找到自己的差距。”(ZT-2)第三,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校本培训难以及时跟进技术的最新进展。远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而密切地与教育技术(或更广义的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关联,技术的进步通常会很快引起远程教育的发展。由于校本培训的培训提供者多数也身处学校之中,与教育技术变化最快的社会分工部门的关系也并不紧密,因此校本培训往往不能及时帮助教师跟进教育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更新很快,我们也不是不学,有培训我们也在学,但这个学赶不上技术的更新,这是比较困惑的方面。”(ZT-3)此外,教研活动尽管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传统途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访谈结果也揭示出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内容单一,与教学提升相关度低,主要限于考试与管理;二是教研活动中虽然有评课听课环节,但只有“听”没有“评”,很难真正有效改进教学等。综上对于问卷调查中所展示出来的各教师发展途径的实效及其机制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种教师发展途径能否发挥作用,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并不在于这些活动组织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教师发展活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的。在未来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既兼顾教师发展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又能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和弹性,以使教师发展活动相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更明确的适切性和实践相关性,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确保教师用于各种教师发展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

随着人类对于自身各项事业的自觉程度越来越高,最近二三十年,在各行各业期望通过促进机构或组织内的“人的发展”来促进本机构或本组织所从事的“事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组织变革与改进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职工培训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以创新为生命线、行业内部更新速度更快、竞争更剧烈的新兴行业中,职工培训甚至成为这类机构或组织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本身以促进“人(学生)的发展”为职事的教育行业,更有必要也有条件通过促进“人(教师)的发展”来更好地保证教育质量。只是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当教育事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相对稳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的频率不高)、培养目标不是很复杂(对教师的挑战性不强)、教育内容更新速度不快、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甚至机械、教育对象来源单一且差异不大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发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非常迫切。事实上,直到今天,当教育事业所处背景已然变化多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空前高涨、教育的内部构成也趋于复杂的时候,在普通高等院校中,教师发展仍然不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中,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作为恪守传统(如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仍能胜任,只须在其他角色(如作为“科研人员”)做出调整,以回应时势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远程教育教师没有这么幸运。远程教育教师虽然也属于高校教师的一分子,但是其“远程教育教师”身份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正在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远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教师不可能像普通高校教师一样,在一个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时代,基本上靠沿袭几十年前的传统做法来胜任“教师”这个角色;他们工作中的“远程”特性,使得这项工作内在地与社会发展,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发展紧密相连,远程教育教师必须对社会变化尤其是技术变化做出回应,否则就很难胜任“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因此,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发展压力比普通高校教师要大得多。事实上,无论是远程教育理论界,还是远程教育机构,近些年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教师发展对于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国外,还是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都既对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多的研讨,也在实践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也已经进行了、并继续进行着促进教师发展的多种路径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些途径总的来说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至少长远看来,并不具有持续生效的远景空间:被教师们普遍认为最为有效的“学历深造”,根本上说来只是由于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要求师资具备较高学历的情况下,教师们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通过学历深造来提升自己,但是一旦这支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或那些未能取得高学历的教师的年龄达到一定程度),这种途径就不再可能成为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目前阶段被远程教育教师们认为效果较好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互助”,虽然具有可持续性,甚至长远看来也值得继续提倡和鼓励,但这些途径因为内在缺乏结构性和组织性,事实上也很难从远程教育系统的层面进行更为自觉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从而使得这些途径失去了成为支撑远程教育教师长期地、整体地发展的基本途径。最有可能从制度或组织层面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教师培训,如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专家指导,看起来效果反而并不明显。因此,要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我们需要对目前已经存在于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这些途径(尤其是那些可能从制度和组织层面进行自觉规划和组织的途径)的运作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的效率”的判断,探索提高实效的可能空间。结合前文对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工作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1.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并不仅仅是内容与途径问题。虽然我们在讨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时,通常会试图回答诸如“提升素养的目标是什么”、“培养的内容是什么”和“什么样的途径最可能有效”等问题,但从前文的讨论来看,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并不简单。当今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最明显且最为人所知的集中表现为远程教育教师目前的素养状态,尤其是与“远程”相关的技能素养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理想和实现的需要。但是,还有更深刻的矛盾困扰着远程教育教师,而且这些困扰会从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教师发展。例如,到目前为止,我国远程教育在自身定位上,尤其是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地位、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成分,这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角色定位。如果教师连自己身份更具体的内涵都不清楚,那么他怎么可能通过明确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履行这个身份或角色的职责呢?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中,这是比技术层面的内容问题、途径问题更关键且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发展前途例4

品牌作为商业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品牌塑造更是企业起步之后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制约瓶颈。品牌塑造因为其和人的感官记忆、视觉联想等能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正是一项针对广大消费者展开的商业心智塑造运动,所以直接对接着视传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发挥专业技能的主要工作岗位。笔者立足于自身讲授的某应用型本科高校视传专业品牌相关课程,对品牌塑造能力在视传专业学生中的培养开展以下研究。

一、品牌及品牌塑造能力的起源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在生存中都必须考虑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情况,凸显自身的差异,凭借这种被消费者信服的差异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有效地争夺消费者。而这种给消费者的内心留下深刻印象的“企业的差异性”,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长期开展,成为企业不懈追求的自我标签。企业一直期望着和消费者就这种自我定义的差异性达成共识。这种源于商业竞争的企业发展差异化动机,即是品牌诞生的原因和企业进行品牌塑造的目标。

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于以竞争促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水平的进步,企业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仍是必须要考虑所面临的竞争情况,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必须考虑到今后的品牌塑造方向和路径,而不能仅仅是以简单的“盈利万能法则”去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所有挑战和问题,否则形成的后果只能是企业存活的“昙花一现”短命式发展,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和国际企业的竞争中意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在生产能力和服务品质都不逊色于国外品牌的实力基础上,中国企业却因为“影响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塑造工程与国外企业存在显著差距,败于同行业的世界企业。如企业品牌缺乏消费者对品牌风格的认同、品牌个性的确认、对品牌积极发展的坚定信念,消费者难以在内心中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形成有深刻的维系,从而企业品牌难以在消费者的生活选择中形成较高的识别度,从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顾客,消费者的生活难以与品牌的发展保持同步进程。

随着社会愈加进步,商业愈加繁荣,不得不承认品牌意识正被愈加需要,品牌塑造能力也愈是能帮助企业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对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中国广告设计师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发起严峻考验。

二、视传专业和企业品牌塑造能力的深刻联系

2016年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投入使用,而这项被该企业董事长王健林称为抗衡风靡全球的迪士尼文化的、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风格的主题乐园建筑工程,从视觉设计方面彰显出品牌塑造在人们生活中的设计落脚点。

一进入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万达在园内处处都以精心的设计,彰显出了中国主题公园文化风格。一提起主题乐园,大部分人想到的风格应该就是现代化、乐趣、梦幻、摩登,而在万达品牌下的主题乐园中,万达茂的巨型青花瓷花瓶外墙,前方的广场喷泉,喷泉前的巨型LED屏,屏上播放的园内各种活动视频,伴随视频播放的音乐,以及随音乐舞动的喷泉,还有夜晚与喷泉、音乐相得益彰的绚丽灯光秀,各种展示类和活动类的海报和招贴,让每一个进入园内的游客从视觉元素上感受到了万达的景区特色、“万达品牌”元素。

而该特色又充分带有中国风格。万达文化主题公园入口处气势恢宏的亭台楼阁,就在休息处、景区路标指示牌这样的景区常见场所,也能看出在图形、字体、外观上用心展示的中国文化特色。总之,让每一个置身万达文化旅游城的人都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有强烈的文化幸福感,愿意再次选择来这里游玩。

由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品牌塑造的成功我们可看出,品牌塑造需要借助在视觉上传达出的设计风貌来展示出自己的特色,视传专业学生发挥专业技能的场合与品牌塑造的途径是等同的。无论是平面还是视频或其它新媒体类型广告,亦或图片、字体或空间陈设的设计,都是表现品牌理念、个性和特色的重要方面。

所以品牌塑造能力本质上就是视传专业学生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进行视觉创意设计的能力综合在一起所达到的最高目标。

三、品牌塑造能力在视传专业学生中的培养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视传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方向,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强调高校专业与企业的对接,以开办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双师型人才进高校讲学为视传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改革的特色和着力点。

在此专业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品牌塑造目标和视传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达到了高度统一,品牌塑造能力伴随着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而融入进了专业的开设中。笔者通^对多所应用型高校视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和分析,总结了以下目前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式。

途径一:企业联合专业、业务进课堂

该途径下的培养方式是各个高校着重以广告行业和某些企业的宣传设计业务来展现和检验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以学生作品在广告大赛、行业设计大赛胜出、学生设计被企业宣传所采用为品牌塑造能力培养成功的象征。

途径二:课程设置重实训,企业人员进课堂

该途径下,以前主要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实训项目成为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高校有意识地吸收企业的设计人员来开展校内实训教学项目,积极寻找企业和行业内有市场运用价值和行业推广前景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从而促进视传专业学生的图形元素视觉设计这一专业核心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的联系,同步提高,联动培养。

四、视传专业学生品牌塑造能力之“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

笔者任教的为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视传专业品牌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视传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点的研究,以及视传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的观察总结,认为:现有的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式过于依赖外界资源,需要校方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求来自企业的支援,项目中与企业进行的沟通协商也会让教师、学生消耗大量的精力在品牌塑造之外的“杂务事宜”之上,所以笔者汲取现有的培养途径及方式之上的优点,进行改进,提出了“生活化”的培养途径及方式。

以笔者从教的《品牌传播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为例,以树立品牌理论意识、运用品牌鞑サ哪谌莺褪侄巍⑵放拼播新媒体手段这三大知识板块为教学主线,知识讲授与学生品牌塑造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结合,结合我校视传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将该课程中强调的品牌塑造主体更准确定义为当下数量较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的小微企业,而非是以往品牌塑造针对的知名大型企业。

通过调查学生的课下实践活动、网上的企业信息和品牌设计业务,在授课中引入企业品牌塑造案例,教学中开展和品牌塑造相关的讨论,发现学生都会对越是实际可操作、越是接近生活的品牌塑造问题展现出高度设计创意,智力投入较高,受此启发,在三大知识模块的授课线索中贯穿了“高校店家”这一商业主体。比如,要求学生在品牌传播内容学习阶段,设计我校某一店家的品牌传播元素,或是品牌图形、或是品牌字体、或是品牌色彩等品牌视觉元素,或是品牌文化、品牌故事等品牌抽象元素;在品牌传播方式学习阶段,让学生思考自己为该家店设计的品牌元素在校内或是通过广告、或是公关、促销或社交等手段传播给受众;总之,品牌传播的学习内容要突出现实中存在的“高校店家”主题。

五、“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的未来研究方向

视传专业学生是以图形、色彩等艺术元素的视觉表达、综合运用为专业核心能力。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也多是在视觉传达运用较多的产品包装、广告制作等企业品牌塑造直接相关的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改革供给侧结构理论的提出,高校教育作为未来市场人才源源不断的供应方,教育界针对视传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也被关注。在此背景下,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重视。笔者总结和评价了现有的视传专业人才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两大途径及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化”的途径及方式。

“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有其对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可取之处,学习过程充分与实际结合,但笔者也在该途径和方式的具体教学操作中,发现该途径待改进之处,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因为沟通和营销能力的欠缺,源于生活实际的品牌塑造方案虽然有一定的设计水平,视传专业的学生却未能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和校内的店家达成共识,将在课上所创作的品牌塑造方案付诸商业实际,使得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显的动力不足,难以在专业学习中持续化。

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发展现实压力下,品牌塑造能力的“生活化”培养途径和方式必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寻求到商业利益的突破,从而真正的、全方位的“生活化”,而这势必要对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要对该途径的实现方式展开更多研究。

会计发展前途例5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提高这些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四个模块上。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和销售核算等模块应用很少,真正做至皖全甩帐的单位也比较少。

实际的应用范围和水平与财政部提出的目标及我国潜在的市场相比,相差甚远 追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思想认、管理体制等因素之外,基根本原因是人才问题。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要求相羞很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就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层次、培养途径和课程设置等何题进行讨论,并且得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和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教师远远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的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甚至个别普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无法给会计专业开设电算化课程,不得不将其从教学计划中砍掉。有的教师只经过会计软件操作短期的培训,根本不具备系统开发设计知识就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其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就可想而知。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只有建设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满足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对于师次的培训,绝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会计软件操作知识,必须培养具有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师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是从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或会计专业具有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层次

1994年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剪话事业的意见》中,指出:“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意见》中提出了上述四个层撮培训比例是:操作人员6o~70%。会计软件的维护人员10—15%,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5%。根据我们近年来从事会诗电算化工作实际情况看,分层次培训是十分可行和符合实际的,但是。

各层次人员的培养比例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系统维护人员、程序竣计和系统设计人员比例偏低。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办学主要培训操作人员,系统维护、程序设计和系统膏析设计人员基本上没有列入培训计划。有的单位多次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参加社会办学培训I,但是,这些单位依然无法开展会计电算『七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既懂会计叉懂计算机的维护人员。

因为仅具备某一会计软件操作知识的人员是不能独立胜任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既使在专业软件公司的协助下,把电算化工作开展起来,但是一时旦系统出现复杂的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如果没有精通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知识和人员,就不能很’陕恢复系统。那么其后果只能将本来已经甩掉的手工记帐重新用起来。这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看到的事。另一方面 一个单位要想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及其他管理工作的电算化,也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目前我国以专业软件公司开通用会计软件为主的途径来实现会计电茆化,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付作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实际上是 加重用户婕用会计软件的难度和负担为代价的。首先,所谓通用也只是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几个模块实现通用,而材料管理、销售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难实现通甩 既使实现通用其用户初始化工作量和手工工作量巨大,这些子系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开发设计。其次,通用会计软件另一个问题是不利用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接口,这就给企业以后扩大计算机应用范围和层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的最基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有着复杂的联系。再次,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国家每年都有重大的财经改革方案出台。一旦涉及财务会计核算和处理方法问题,如果软件版本量新不及时,只有企业自己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了。由此可见,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大力培养。本文建议: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比例应该是2:l:l:l。在此,本文还要特别指出:各单位除了对一般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之外,还必须重点对会计主管人员的培训。

作者在菜单位开展会计电箅化工作时,就遇到过由于会计主管不懂会计电算化知识,工作安排失误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会献计计主管的培训,除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一般知识外,要重点培训会计电算化原理和开羼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琢管理知识。为此,本文建议增加一个培养层次。这个层次是专门培训会计主管人员,可以称为项目管理人员层。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目前,我国会诖电化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

(1)在各类学样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2)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委托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举办短期培训班;(3)社会办学力量开办培训班;

(4)极少数高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5)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而举办的操作培训班。

如本文前面所述,一个单位如果仅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没有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是不可能将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的 而上述几种培养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尽管近几年,有大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充实到企事业各单位,但是,由于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企业管理和会计专业方面课程,他们也没有学习过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因此,这些专、世的毕业生尽管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却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也就是目前一些单位出现的局面。懂计算机的不懂会计和企业管理,懂会计和企业管理的不懂计算机,一方面 、才浪费,而另一方面又缺少人才。本文建议除了保留巩固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才j占训途径之外。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培养途径:

(1)在计算机应用专、lk中,增设企业管理 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造哮课程;(2)在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中,除了目前开设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原理课程之外,加大财务会计课程。

(3)在有条件的高校,开办会计电算化辅峰专业。本文的这些建设并不是想使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击从事会计电算化上作。但是,无论扶国外多年计算机发展应用的历程还是扶目前我国计剪机在企事业单位应用的发展趋势看,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培信息系统。因此,企业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 固此+企业管理、南务会计应该是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必备的知识。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教委进行专业调整,缩碱专业数量,拓宽专业面的总的指导思想。

五、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氡要问题是课程设茸及内容不能满足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工作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必须澄清一些人对会计电算化存存的模糊认识 会计电 化涉及计算 l科学、信息穗攀 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系统开发理论等多门学科 因此 并不是学习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或是擀会菜一会计软件的操作就能掌握计算机会计这门新学科。 :要真正掌握它并且能够承担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学习掌握多门学科知识。本文按不同类专业和培养目标提出如下几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设置商案,仅供参考。

l、会计类本科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Ⅵ 或ACCESS);(3)高级语言(C语言或vB);(4)管理信息系统;(5)计算机会计学原理;(6)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增设如下课程:(i)会计学原理;(2)财务会计;(3)管理会计;(4)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3、计算机庆用专业增设如下选修课程:(1)会计学原理;但)财务会计;(3)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4 成人教育会计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FOXPRO);(3)计算机会计学照理;(4)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o5、会计电算化辅修专业数据库(vFP或ACCESS)(2)高级语言(C语言或VB);(3)管理信息系统;(4)会计学原理;(5)财务会计(6)管理会计(或财务和宣)(7)计算机会计学原理(8)会计软件上机操作。

会计发展前途例6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提高这些/!/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四个模块上。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和销售核算等模块应用很少,真正做至皖全甩帐的单位也比较少。

实际的应用范围和水平与财政部提出的目标及我国潜在的市场相比,相差甚远 追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思想认、管理体制等因素之外,基根本原因是人才问题。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要求相羞很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就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层次、培养途径和课程设置等何题进行讨论,并且得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和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教师远远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的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甚至个别普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无法给会计专业开设电算化课程,不得不将其从教学计划中砍掉。有的教师只经过会计软件操作短期的培训,根本不具备系统开发设计知识就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其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就可想而知。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只有建设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满足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对于师次的培训,绝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会计软件操作知识,必须培养具有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师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是从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或会计专业具有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层次

1994年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剪话事业的意见》中,指出:“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意见》中提出了上述四个层撮培训比例是:操作人员6o~70%。会计软件的维护人员10—15%,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5%。根据我们近年来从事会诗电算化工作实际情况看,分层次培训是十分可行和符合实际的,但是。

各层次人员的培养比例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系统维护人员、程序竣计和系统设计人员比例偏低。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办学主要培训操作人员,系统维护、程序设计和系统膏析设计人员基本上没有列入培训计划。有的单位多次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参加社会办学培训I,但是,这些单位依然无法开展会计电算『七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既懂会计叉懂计算机的维护人员。

因为仅具备某一会计软件操作知识的人员是不能独立胜任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既使在专业软件公司的协助下,把电算化工作开展起来,但是一时旦系统出现复杂的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如果没有精通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知识和人员,就不能很’陕恢复系统。那么其后果只能将本来已经甩掉的手工记帐重新用起来。这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看到的事。另一方面 一个单位要想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及其他管理工作的电算化,也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目前我国以专业软件公司开通用会计软件为主的途径来实现会计电茆化,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付作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实际上是 加重用户婕用会计软件的难度和负担为代价的。首先,所谓通用也只是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几个模块实现通用,而材料管理、销售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难实现通甩 既使实现通用其用户初始化工作量和手工工作量巨大,这些子系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开发设计。其次,通用会计软件另一个问题是不利用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接口,这就给企业以后扩大计算机应用范围和层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的最基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有着复杂的联系。再次,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国家每年都有重大的财经改革方案出台。一旦涉及财务会计核算和处理方法问题,如果软件版本量新不及时,只有企业自己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了。由此可见,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大力培养。本文建议: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比例应该是2:l:l:l。在此,本文还要特别指出:各单位除了对一般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之外,还必须重点对会计主管人员的培训。

作者在菜单位开展会计电箅化工作时,就遇到过由于会计主管不懂会计电算化知识,工作安排失误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会献计计主管的培训,除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一般知识外,要重点培训会计电算化原理和开羼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琢管理知识。为此,本文建议增加一个培养层次。这个层次是专门培训会计主管人员,可以称为项目管理人员层。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目前,我国会诖电化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

(1)在各类学样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2)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委托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举办短期培训班;(3)社会办学力量开办培训班;

(4)极少数高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5)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而举办的操作培训班。

如本文前面所述,一个单位如果仅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没有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是不可能将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的 而上述几种培养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尽管近几年,有大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充实到企事业各单位,但是,由于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企业管理和会计专业方面课程,他们也没有学习过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因此,这些专、世的毕业生尽管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却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也就是目前一些单位出现的局面。懂计算机的不懂会计和企业管理,懂会计和企业管理的不懂计算机,一方面 、才浪费,而另一方面又缺少人才。本文建议除了保留巩固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才j占训途径之外。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培养途径:

(1)在计算机应用专、lk中,增设企业管理 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造哮课程;(2)在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中,除了目前开设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原理课程之外,加大财务会计课程。

(3)在有条件的高校,开办会计电算化辅峰专业。本文的这些建设并不是想使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击从事会计电算化上作。但是,无论扶国外多年计算机发展应用的历程还是扶目前我国计剪机在企事业单位应用的发展趋势看,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培信息系统。因此,企业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 固此+企业管理、南务会计应该是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必备的知识。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教委进行专业调整,缩碱专业数量,拓宽专业面的总的指导思想。

五、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氡要问题是课程设茸及内容不能满足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工作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必须澄清一些人对会计电算化存存的模糊认识 会计电 化涉及计算 l科学、信息穗攀 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系统开发理论等多门学科 因此 并不是学习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或是擀会菜一会计软件的操作就能掌握计算机会计这门新学科。 :要真正掌握它并且能够承担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学习掌握多门学科知识。本文按不同类专业和培养目标提出如下几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设置商案,仅供参考。

l、会计类本科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Ⅵ 或ACCESS);(3)高级语言(C语言或vB);(4)管理信息系统;(5)计算机会计学原理;(6)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增设如下课程:(i)会计学原理;(2)财务会计;(3)管理会计;(4)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3、计算机庆用专业增设如下选修课程:(1)会计学原理;但)财务会计;(3)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4 成人教育会计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FOXPRO);(3)计算机会计学照理;(4)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o5、会计电算化辅修专业数据库(vFP或ACCESS)(2)高级语言(C语言或VB);(3)管理信息系统;(4)会计学原理;(5)财务会计(6)管理会计(或财务和宣)(7)计算机会计学原理(8)会计软件上机操作。

会计发展前途例7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效应为目的而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其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景观设计体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效果,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对其有现实意义。

1.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生态、人类及社会系统的关系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与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态城市思想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是在2009年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被提出来的,是以降低温室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目前,我国还处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针对低碳生态城市的景观建设研究并不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由于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年大量的城市人口流动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难度,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城市建设目标。景观设计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建设途径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一般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理论层面,对其宏观景观概念研究浅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将各个元素相结合,来完善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

2.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意义

景观设计是对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物体构成的综合体系的合理分析、科学分析、有效布局、设计、改造、保护管理以及恢复的科学及艺术。通过研究景观设计的途径,可以对外界空间上的一切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实现设计理念和目的。[2]当前,我国景观设计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过于注重外形与气势而兴建的中轴式景观大道,忽略了人文需要和生态理念,过分追求形式主义和美观华丽,缺少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规划。归根结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景观设计途径出现问题,造成了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可减少生态浪费,纠正错误设计理念,发挥低碳生态城市的功能。

3.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

3.1可持续发展途径

我国目前存在着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景观设计方面可采取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多重利用土地进行紧凑型城市建设,通过建设集约型社区来优化城市的格局,对城市的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格局灵活、交通线路流畅的城市,推行绿色交通方式,开放公共绿地,实现最低耗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开发地下空间。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城市交通转向地下发展,建设地下商场、娱乐休闲场所、餐饮等,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城市废弃地的修复与更新。除了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工业废弃地与城市垃圾填埋地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问题。对这些废弃地进行修复可缓解土地利用率低的压力,利用科学手段对这些地方进行整理规划和更新,也可减少环境污染问题。[3]

3.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城市及社区展开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设施建设,包括公园、森林、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地域等。绿色基础设施能够保证空气和水质的清洁及自然环境的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包含绿地、湿地、森林、乡土植被等,将这些要素向结合,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宏观角度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为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栖息地,可以调蓄管理洪水、改善水质,保证城市土地发展格局。从微观角度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限定了城市土地发展的条件,引导城市格局因素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媒介与大自然相连接,保护了生态的完整性及文化归属感,形成了自然与城市的绿色通道,保证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发展城市森林。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森林系统的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利用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土地资源提供营养,美化城市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次,合理开发水资源。水作为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我国目前水资源缺乏严重,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存储,对其综合利用,实现减少水资源流失现象。再次,对湿地的保护与重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是长期最求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忽略了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使得湿地面的不断变少,失去原有功能,造成水资源枯竭,影响了水资源的储备和河岸的防洪抗洪能力,导致水涝灾害的发生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所以为改善气候环境、抵御洪水、减少污染、保护濒危动植物必须对湿地进行保护和重建。最后,实行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绿色植被、屋顶草坪以及将生态、观赏、活动、休息融于一体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利用绿化植物净化空气,增强土地和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城市视觉污染压力。除此之外,屋顶绿化还能减少种植土地紧缺的压力,为人们增添生活情趣。

3.3通过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景观设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应用大量新型科学技术、新型能源及新型材料,运用科学、理性的分析与规划,将设计细节与理念相结合,达到设计的创新。当前,太阳能的应用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例如中山歧江公园的“琥珀水塔”以及上海世博会上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制成的建筑材料等,运用新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新型材料例如半导体照明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能源。此外,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之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碳的排放量,主要途径是减少石油化工能源的使用,发展低碳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主要的发展方式。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主要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

会计发展前途例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19-02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与某一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相比于一般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更全面地涵盖了与之相关的职业或学科的专业内容,能弥补一般用途英语在某一职业或学科中使用时的不足。目前,技工学校开设与社会各种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校学生则学习所选专业的系统课程和接受专门的训练。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而英语课是技校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如果能把英语和专业技能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技能功底,也掌握与之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那么,技校学生在社会上能展现出更强的实力,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技工学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必要而迫切的。

一、在技工学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仅在于日常生活或日常工作的沟通,还在于专业人才在某一专业领域技术上的交流和探讨。我们应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英语课堂开展的方向。

1.1一般用途英语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英语科目的教学,甚至面向早教或学前阶段的英语兴趣班也遍地开花,但这些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大多数是以日常生活或英语语言文学类的内容为题材的一般用途英语,较少专门涉及到某一职业或学科,所以,在我国的人才当中,具备一般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人也不少,但是具备某一职业或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人却不多,这样就使得专业技术人才在发展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但我国是一个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资源和技术不断地流通,商机和机遇不断地涌现,在经济发展势头的拉动下,日常生活英语显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专门用途英语是专业技术国际交流的金钥匙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是金砖四国之一,很多跨国企业和商人把目光瞄准在中国市场上,同时我国的产品和技术也不断地流向国外。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不仅需要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的人才,更需要能掌握专门用途国际语言的技能型人才。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2.1 优秀的技工人才应该做到技能和语言双肩挑

一名优秀的技工人才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实力,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他的专业水准。同时,为了能使技能人才双腿稳健,全面发展,语言能力的掌握不容忽视!在资源互通的国际大环境下,技工人才不仅应该掌握英语交流的能力,还应该掌握与本专业技术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这样才能使技工人才在工作中真正地如鱼得水。每一个行业都有它本身很多的术语,这些术语的涵义当然是被技工人才所熟知的,但一旦这些专业术语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话,技工人才是否有能力应付呢?例如:术语“可撤销信用证”的英语表达是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电子数据交换”的英语表达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汽车底盘”的英语表达是automobile chassis,“板上集成缓存”的英语表达是cache on board等。这样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少,而在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中也极少接触到这样的术语,即使遇到的是同一个单词,但在一般用途英语中的词义解释则大多不具备专业性。

2.2 技工学校对技工人才的培养应该做到技能和语言两手抓

技工学校旨在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技工人才, 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技工学校对学生应该一手抓技能,一手抓专门用途英语。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技工学校的实施途径

1.技工学校应进一步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

技工学校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生的英文基础也普遍比较薄弱。面对这种情况,技工学校更应该进一步重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技校学生的英文水平目前较为低下,但并不代表无药可救,他们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地学生和继续深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何况他们在毕业之后能拥有专业技能,而掌握与自身专业技能相关的英语知识则是一项锦上添花的沟通技能。所以,多重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对技校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有莫大的益处,通过有效途径,引导技校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是一件值得进一步重视的事情。

2.培养专门用途英语的师资队伍

结合技工学校的特点,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掌握一般用途英语的知识,而应该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常规的英语教师一般只掌握英语的一般用途,如:单词的常规意思,语法,句式的表达方式等。但是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则普遍缺乏专业技能知识。这样会给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带来较大的障碍。对于培养专门用途英语师资的途径如下:

2.1 英语教师走进专业课课堂,增强相关的专业知识

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相关的专业课课堂,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在专业课课堂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填补专业知识的空白,使得自己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技能和语言两手抓。例如,担任《汽车英语》的英语教师,在课余时间可走进与汽车相关课程的课堂中,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保险》等,旨在学习与汽车相关的专业知识,观摩汽车维修或维护的实操过程,认识汽车各部分的零部件,记录与汽车维修或维护有关的实操步骤;担任《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教师可走进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课课堂中学习,如《计算机组装》或其它的与软件有关的课堂,在课堂中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认识各种硬件和软件、观摩操作过程和步骤。同时,英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多请教专业教师,以这样的方法武装自己,有利于英语课堂的开展,使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能从一般用途英语升华到专门用途英语,最终使学生受益。

2.2英语教师参加顶岗实习,从实践中吸取相关的工作经验

如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那就能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能以专业的知识驾驭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但英语教师光在学校的专业课课堂上学习和观摩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拓宽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和认识,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到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行业的真枪实战,深刻地认识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的实施和应用,并从实打实的社会实践中吸取能用于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贵的技能实操经验,并能使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能有内涵地开展起来。例如:担任《酒店英语》的英语教师可到酒店参加顶岗实习,从而获取客房服务、餐厅服务、旅游服务等实操经验; 担任《物流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争取到物流公司参加顶岗实习, 在工作中以点带面地获取相关的工作经验,从而了解产品包装、货物配送、物流单证、物流报价等操作流程。

3.专门用途英语课堂的开展

3.1选好教材

在社会上,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教材五花八门,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合技工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技工学校学生在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其有效的实用性, 所以我们选择的教材应该具备专业性强、实用性广的特点,而不应该是以一般用途或学术性为主的教材。

3.2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任务

虽然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走进专业课课堂或参加顶岗实习等方式来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但这毕竟不是一个短时性或立竿见影的过程,英语教师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备课或授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教师能极大地发挥作用。其一,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备课,拟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取每一节课堂内容的重难点,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其二,邀请专业教师到英语课堂中,以权威的专业背景给学生讲解重难点,补充英语教师的授课内容,两者共同配合和实践,并在课后共同反思该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把专业知识和英语相结合,在英语课堂中以英语语言导出专业知识,帮助技校学生突破专业知识的语言关口,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3.3创设情境,使课堂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与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区别在于它们的用途不同。情景教学法同时适合专门用途英语和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但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为了保证课堂的专业性,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与相应的专业密切相关,创设情景的方法和题材也多样,宗旨在于使课堂内容与课程紧密联系,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专业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直接具体的方式切入学生的学习思绪中。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课堂中,播放相关的实操视频或图片,如:会计员点钞、港口起重机作业、客人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汽车工程师检测汽车底盘,计算机某软件的操作步骤等。

3.4多开公开课,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评课

为了切实可行地落实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使专门用途英语在技工学校中持续地开展下去,除了学校予以高度重视的之外,英语教师的自身努力也很重要。为了便于发现自身不足和提供教研交流的机会,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开展公开课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实力,邀请其他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观摩课堂,并在课后共同评课,从专业角度分析课堂教学的长处和不足,使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会计发展前途例9

一、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结构特点

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与普通的液压钻具拆装架相对比,其最突出特点是安装了六抓,它能起到紧紧固定作用,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架体移动。在外形设计与整体结构规划上,将人性化设计巧妙地融合进去,使得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尽管体型庞大,可是操作简便,在安全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改善,提高了工人作业安全性。此外,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还能迅速旋扣,运行移动灵活,受空间影响不大,当对其操作时,以前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现在都能自动连续完成,例如卡紧,上扣、卸扣等主要工序都能连续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使得劳动效率有了明显上升。

除了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结构外形特点外,在对钻具设计过程中,还对各部位承受力点进行了全方面考虑,有效减少了钻具重要部位以及部件的损坏程度,为确保钻具拆装全过程的高质量奠定基础。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具备敏捷的水平及垂直运行的特性,能够对各种型号钻具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便,还对液压钻具拆装架配备了相应的维修工具,一旦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就能够及时的进行修理,减少了时间浪费,降低了送外维修成本,提高了工程生产效率。

二、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设计

随着石油探矿工程飞速发展,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得到了普遍推广。取得这样优异成绩主要基于其设计原理具有完善性、人化性、周全性。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关键构成部分有液压控制柜、油箱、底座、冲扣钳、活动钳、推拉装置、输料装置、快速旋扣器等。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主要靠获取电动机带动叶片泵时产生的液动力来工作,利用装有不同功能的换向阀把液压动力输送给所需油路,使各部位充分发挥功效。冲扣钳与活动钳六缸夹紧两处油路受六缸同步器决定;对钻具进行松扣或紧扣作业时,活动钳的功效是将钻具固定,也会受冲扣产生的反扭矩作用,在冲扣工作时,钻具接头两端发生相对轴向运动对整个过程并无大碍。下面简要介绍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设计原理:首先,六爪固定器:六爪紧固在液缸周围顺序排列,操作调节卡紧液缸上的节流阀能使六只卡头全部伸缩;其次,特殊旋扣器: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装的旋扣器速度极快,其磨擦轮在推拉油缸夹紧条件下工作,磨擦轮受液压马达驱动力而运转,那么与工件就会有相对运动,扭矩会随着阻力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直至液压马达转速与扭矩上升到极限不在变化为止;旋扣器在整个过程中不是稳定不动的,它会产生浮动式运动,这样就使偏心难题得到处理。再次,活动钳:活动钳通常被用为固定钳口,它能够在液缸作用下夹紧工作,液压马达驱动力传送给齿轮,保证沿工件轴线方向做水平运动。最后,推拉装置:推拉导轨上设置了推拉缸,其操作位置相对自由,即操作工作能在控制成,也能在油缸旁完成;工件受轴向推拉力作用,其行程范围足够大,并能够在较长的轨道上运动;同时在不加载荷状态下能利用液压马达实现自动行走。

三、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石油探矿工程迅速发展,液压钻具拆装架的形式与日俱增,单一功能的液压钻具拆装架已经不能符合实际需要,在逐渐被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主要应用在拆卸、装配、检修不同类型的地质工程钻具,它是管柱与井下工具连接的关键工具。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适应能力较强,在对其应用能妥善处理了目前单纯使用钻柱自重超压,容易导致操作难度的不足;实现了科学开采资源,降低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安全隐患。

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准备工作。检查油箱油标是准备工作中最基本环节,要确保各接合处不能松动及漏油;然后在启动前要将操作手柄调整到规定处,将调压阀调到合理状态;开启电源后,需要空载运转一段时间,当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后,在将仪表上的读数与工件拆装扭矩比较,要保证工件拆装扭矩控制在准许条件下。第二,上扣工序。利用吊车将工件按要求吊起,将其送到钳口位置,然后将工件逐渐推进,用活动钳移动工件,同时使用夹紧缸夹紧工件向旋扣器方向推移,确定好工件对扣和旋扣相对位置,再施加马达动力,将各工件结合到一起,直到旋扣器不在转动为止;控制活动钳把旋扣部位放入冲扣钳,冲扣钳油缸将工件固定,然后调整扣扭矩值,在控制台上开启冲扣钳手柄,保证油缸活塞杆能自行调整,看上扣表盘指示变化是否达到预上扣扭矩值,达到后才能上扣;在上扣过程中,油缸活会反复伸缩运动,这样能确保工件每次加紧上扣后,又能被重新夹紧;第三,卸扣作业。卸扣和上扣是一个相反过程,在此就不在赘述其操作过程,下面给出了卸扣程序:夹紧(活动钳油缸)――松开(固定夹紧油缸)――归位(冲扣钳油缸)――夹紧(固定夹紧油缸)――卸扣(冲扣钳油缸)――松开(固定夹紧油缸)……循环过程,直至卸扣扭矩压力减小到规定范围内停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探矿工程的不断发展,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其综合优势会在使用过程中彰显出来。由于我国对多用途液压钻具拆装架的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其逐渐完善,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曹钧,王宝贵.螺杆钻具拆装架液压系统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7(3).

会计发展前途例10

内容论文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界定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涵义,分析了目前社会成本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定;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孙向军,2005)。传统观念认为发展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这一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也适用于社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涵义和实质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美国会计协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做了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样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机会成本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国家、厂商还是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一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总试图在不同的用途中去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另一方面,当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就放弃了资源用于各种用途的“机会”,放弃这些机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被放弃的收益也就成为一种“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对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它是用经济学的眼光对资源进行估计的成本。虽然精确计算机会成本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它的大小的估计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许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成本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成本。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成本,也就是说,经济成本等于国家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故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成本或顾客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成本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成本控制,此时成本控制管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 社会成本增大的原因 社会成本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成本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成本增大也就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政府社会成本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管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失常引起的损失。 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