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23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1

音乐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科目,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着较大作用。音乐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所以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时,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径。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乐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心胸宽广,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时他也指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这进一步提到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感化人的内心。

著名钢琴家帕莱夫斯基说:“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震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与心的沟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音乐又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养。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能提示人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同命运做斗争,这种精神现在乃至将来,都会同那铿锵有力的音响一样,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旋。

音乐教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健康的音乐作品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进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促进个性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技能。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文字、数字和音符”。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艺术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学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时,会努力表现作品意境,从而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等都会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能激发人的灵感、开发潜能,促进智能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乐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能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具有其它任何表达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列宁非常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每次听到这首乐曲,他都会热情沸腾,他常说:是音乐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乐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所以在音乐实践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通过聆听或表演,达到情感的体会和抒发,不仅具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还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可进行自我调节,这也就是盛行的音乐疗法。

四、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讲述结构的形式美、旋律和声的和谐美、乐器的声音美、内容的思想美、环境的意境美等,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民歌欣赏,就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严重存在着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对我们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往往在他们耳边环绕的都是流行音乐。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所以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更好地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大学时代,2006,(6).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2006,(1).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2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掌握着社会新技术、新思想,是国家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其体质健康状况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2005年和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因此应当对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予以高度关注。

自1995年以来,青少年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悉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锻炼时间减少,运动强度过小;学生们大都不愿意参加长跑运动,尤其城市学生生活好,交通也方便,反而影响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形成了养尊处优的懒动行为。耐力素质的下降,不仅直接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心肺功能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而且严重地引发成年后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据医学专家对患有精神紧张、头晕、失眠、记忆下降,以及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进行脑血流MCA、ACA/VP(Cm/S)的两项指标统计,发现脑血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年龄分布在13—29岁占48.65%,这证明心脑血管患者正加速向年青化转移,包括肥胖儿和青春期高血压的人数增多,这正是反映我国青少年学生心肺功能下降的趋势,自然会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上高中时“重文轻武”,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考“大学”这个理想的奋斗目标。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家长要求高,体能锻炼少,考上大学后就已经“积劳成疾”。二是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欠缺,大学生的身体保健意识淡薄,他们有现代人的文化素养,有现代人的成就,但缺乏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体育意识和保健策略。三是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保健体系和大学生健康监控机制,社会大环境保健氛围不够。四是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过分溺爱,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公益劳动。五是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性和约束性太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我们现有的学校体育之所以不受学生的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体性和娱乐性。

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健康状况,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中共中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这是教育部长周济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讲的一番话。他提醒大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耐力素质指的是人体长时间工作,对抗疲劳的能力,是反映人体机能的重要的生理指标。大学期间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时如果及时进行身体锻炼,对健康以及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影响很大。提高耐力素质对个体体能的发展和克服疲劳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耐力素质的发展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目前,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相差很远。与其它项目相比也不是同步发展,耐力素质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这种状况给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困难。我们认为,耐力素质的提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提高耐力素质对心血管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心率变化,二是可以加强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人体运动时,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能量的供给。心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力,平日心输出量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发展耐力素质可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3

1、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精彩论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对国家富强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把国家富强之希望寄托于少年,倾注了很大热情。主席也对青少年寄予厚望,他曾对青少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是未来不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这也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青少年,这个青少年的面貌也不决定了未来的面貌。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坚强的、有思想的、有创造力的、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有健康体魄的、有理想、有斗志的,那么我们的未来也会是有希望的,是美好的、富强的、充满活力的。但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懦弱的、守旧的、冷漠的、麻木的、自私的、软弱多病的,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是灰暗的、落后的,中华的崛起就很难实现,受人欺辱凌迫将难以避免。所以我们要塑造的是有思想、有责任心、有坚强意志、有健康体魄、有崇高理想的青少年。那么这样的青少年从何而来呢?源自教育。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少年。这就如同我们有什么样的模子,就会造出什么样的玩具一样。故小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它肩负着培育合格青少年的光荣使命。我们之所以强调小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培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育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基。

2、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是与非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多年。我们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的上些过生负担明显比过去应试教育减轻了很多;学校开设的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明显增多;教师教学方法有较大改进,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学习举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伴随的明显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情绪极大的影响着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加上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特定环境,"三法"对学校家庭的约束,教育改革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社会、家庭、学校,正处在改革的迷惑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其根本的育人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在我国,关于教育有很多经验总结,如"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但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这些闪烁着智慧的言论被部分的否定了,没能在今天再放光芒。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否定了旧的,但在确立新的教育模式上做得并不够好,还很不完善。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也喜忧参半,让人始终不能放心。努力提倡搞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从学习技能这一单方面上看,部分学生确实得到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社会上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如"再苦也不要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要穷了孩子",本意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结果适得其反,对于当今独子来讲,实际上是老子奋斗、儿子享福;老子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的封建思想在现时期的变异。对我国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果是家长生怕苦了孩子,生活上一切包办,尽量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养尊处优,促使他们中的有些儿童渐渐养成不思勤俭、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劳动上、自理等方面陷入困境。目前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思想行为习惯问题,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有很大欠缺。表现在,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十分懒惰,怕苦怕累,特别怕动脑筋,少有耐心,由于缺少足够的动手动脑的磨练,智力能力发展逐渐滞后,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张扬个性,组织纪律观念十分淡薄,团结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走一路脏一地的坏习惯。有的学生读少爷书,放学一出校门,书包就给保姆或家长。这种种不良现象值得我们警示,如此素质的青少年是无法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的,也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如此素质的青少年只能给中华民族丢脸,只能给我们带来遗憾和耻辱。

3、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展对我们的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高风亮节、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

①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carrying out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but als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an important topic in dept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pecial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four aspect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vocational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Www.133229.cOm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5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中考不考历史,高考理科方向无视历史的教育传统。可以说,真正系统化学习过历史的学生也仅限于高二的文科班,由于我国高校文科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理科,进入大学后更是只有历史专业学科的大学生才学习历史,这使得我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几乎没受过系统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也成了成了一门“小儿科”。推行素质教育以后,这种状况不但没有被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历史专业甚至被认为是没有出路的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目前也仅有人大、北大等少数几个学校将历史列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普遍不认为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什么关系。素质教育要求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独没有“历史”应有的空间。

二、历史教育在国外素质教育中的现状

相比在国内面临的窘境,历史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并且这种地位仍存在着持续上升的状态。纵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过我国这种重视专业技术而忽略人文历史教育的阶段,只是对此他们做出了及早的纠正。

历史教育在英、美、法、德等国家曾经是服务于王宫权贵、政企大家的 “贵族教育”,未得到大众化普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国家都选择重视并提升这一学科的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将历史作为培养学生国家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而不断提升将历史教育的地位,历史课程被规定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之一;法国一向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视为“觉醒教育”来培养公民国家建设的热情;德国为了培养公民的爱国情绪和开拓的眼界,也很重视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并且在中小学阶段就很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英国虽然奉行“教育自由”的理念,但我们仔细对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文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历史教育也是其基础教育课程,1999年的英语国家课程标准更是将历史教育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三、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杨叔子就曾经说过:“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教育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功利化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德与智,轻德重智;专业与基础,重专业轻基础。” 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都是“拔苗助长”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人格缺失的风险和各种各样的不可估量的缺陷。如现在社会常出现的各种令人匪夷所思又痛心疾首的案例:清华大学学生盐酸伤熊、博士生给室友投毒、硕士生兼职三陪女、甚至不少教授和副教授沉迷邪教无法自拔等等,这些人虽然有着过于常人的“智”,却因其“德”的偏离和缺失,又怎么能称得上人才呢?这样的“人才”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人。

(一)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爱国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来源。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感情。一个人若对自己的国家、民族不了解,又何谈热爱呢?也就更谈不上什么责任与义务了。一个人纵然拥有再高的才华,缺乏了爱国之情,他也极可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不但谈不上什么风险,更有可能成为危险的社会“毒虫”。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6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carrying out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but als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an important topic in dept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pecial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four aspect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vocational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7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高明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拥有爱读书的习惯,为孩子多订一些报刊杂志,父母可以陪着孩子进行读书,可以探讨书中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为孩子营造了一种阅读的氛围。

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首先教育孩子爱每一科老师,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相反抵触老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课堂上积极认真的态度及搞好课堂学习的关键。要利用各种感官让孩子的听、说、看、思、议、想相结合,积极投入全部情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经常鼓励孩子敢于张课堂上大胆发言,面对当今就业应聘中面试带来的压力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锻炼自我的重要性,应放手大胆地展示自我,这样不但锻炼了胆量,也使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还要鼓励孩子张课堂上敢于和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才能学好,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多一些思考才有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孩子课堂学习效率低的头号因素,要向课堂要质量,让孩子明白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才能赢得成功。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疏通、引导,举一些名人成功,让孩子确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克服上课易走神的不良习惯。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教会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让孩子学会方法,才是最关键,亦如古人所说,养成复习的习惯,分类整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督促孩子养成整理回顾和学习资料和笔记的习惯。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许多家长把培养下一代看得比自己的发展还要重要。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树立以下理念:一是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家庭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家长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母亲我认真履行家长的责任,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撒手,关爱不溺爱,使孩子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二是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尊人者,人尊之,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聪明的父母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父母不能不让孩子拥有帮助他人的好习惯。当我发现儿子善于关心帮助别人时我的内心也感到非常高兴,学校也以此授予他“感动校园人物”的称号,因为他此时正在储蓄做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不会与人合作,知识再多也枉然;父母有责任教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在学习上小组内合作,在课下他们办板报的合作,在《经典诵读》节目中他与同学们配合默契,也是愉快的合作。还要培养孩子富有责任心的习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事等负责。对他人、对班级负责(班级中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环境等等),对他人委托的事,对他人的关心、帮助,对家庭负责,对家中分配的任务(打扫卫生之类),对家中人员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让孩子学会宽容

宽容,就是宽恕容忍,指能容纳异已和接受与愿望不符的事物。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所抱有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做人的品质,也是一种美德。因此,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宽容,那么,如何让家长学会宽容呢?

1、宽容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记得小时候,爷爷曾教我古代的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它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怎么不见秦始皇?”讲的就是宽容平息邻里纠纷的故事――故事,张家与李家是邻居,一天为占用一堵墙而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闹到知府衙门。知府大人一时也难断此案。张家主人想把自己有嫡亲在京城朝廷做大官,便修书一封,求嫡亲帮助打官司。而这位嫡亲素来“性宽”,写了这首诗作为回信。张家主人顿时醒悟,采取了“宽容”态度。于是,一场民事纠纷和平解决了。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8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民族语言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即“遗传民族语言素质”。《辞海》写道:“民族语言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民族语言素质、智力民族语言素质、身体民族语言素质、审美民族语言素质、劳动技能民族语言素质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广义民族语言素质。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而以往所说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民族语言素质和专业民族语言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语言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民族语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民族语言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9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在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显露出误区,如: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动手能力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以至于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对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企业欢迎的大多数学生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

职业教育虽有素质教育的优势,但它并不等于是素质教育,那种认为职业教育无须实施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但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职业教育不是天然的素质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也就是职业角色教育。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例10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该怎么教?这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最具有特征的规律是: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扬弃应试教育的影响,要严格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一、重视课堂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堂为学生的“训练场”,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实地体会出文章的思维感情。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激昂处来个激昂,悲伤处来个悲伤,从而促使学生不仅仅感知外在的美,还能进入内心进行激荡情感的品味。这样下来,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身临其境,达到“会读”的境界。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让学生“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则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育尤为重要。

二、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难以实现。要保证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把“教师主导”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每篇课文)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看。一看教师是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二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然而教师的基本功素质也同样重要。这里的素质是“狭义”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外在”的素质包括读、写、算、画。主要看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亲切,有感染力;写画是否美观、实用,能否起启示、点精、梳理作用。内在的素质主要看课堂调控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恰当的引导自学,正确的处理突况等。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学生的差异,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给予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