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浅谈德育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1 16:54:42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例1

【中图分类号】G807.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o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牢施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3.1组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组织和使用,可以使学生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去是适应此时此刻的现实状况,并在成功克服困难或者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实现价值感和满足感的享受。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高喊口号,锻炼学生阳光朝气的性格和敢于演说的勇气;坚持课外活动,经于风吹日晒,锻炼学生坚强的性格。这些锻炼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德育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在游戏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一直是所有学生心中较为喜爱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灵活性更好,更具有趣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捕鱼”游戏,首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是以自由活动的鱼儿,另一组则需要手拉手连成渔网,对鱼儿进“抓捕”活动。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渔网只有团结才能够抓到道鱼儿,游戏非常灵活,既不能落单也不能太过聚集。游戏后教师以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自然可以将游戏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引导,那么一堂体育与德育结合的课程就成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印第安人跑”的游戏,让学生在赛道上设定一些例如体操垫、双杆、跳马障碍物,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最终团队用时最短的为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赛道就如人生的跑道,总免不了障碍与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合作精神,最后都一定会取得胜利。

3.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起表率的作用,成为学生最好、最明显的榜样,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向学生科普体育界榜样事迹,告诉学生运动员英勇拼搏、不怕苦、不怕难,艰苦训练的事例以及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对运动员产生钦佩之情,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认真学习,努力锻炼,时刻以运动健儿为榜样。当然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言行的把控,做到举止大方、谈吐得当,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说话和动作感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化身榜样,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共演锻炼,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配合关系,与学生做到平等交流,在体育课堂中积极给学生陪练,帮助学生完成体育技能学习,在学生进行训练之前,对体育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学生练习时要及时指导并亲身示范,从而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4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和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建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风,2014,24:220.

[2]殷洁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2014,06:32+35.

浅谈德育教育例2

很多人认为能吹拉弹唱就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错!听起来似乎完全正确,但细细琢磨,似乎人们忽视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其实这只是一名合格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并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仅感受音乐的美妙,也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点,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从小培养他们有一颗善良、爱美之心,同时慢慢积累和培养学生分辨丑恶的能力。

一、健全的人格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师德的示范者。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言行和学识,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只有人格才是最具说服的教育力量。“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文化素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音乐不单单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等等学科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要具有深厚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介绍台湾的历史、地理环境、物产等,如果教师不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又如何让学生知道台湾在哪里,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所以音乐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是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发掘音乐教材里的德育教育内容。其实在我们的音乐教材里,每一个年级每一课,编者都是从德育的角度去合理安排课程的。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的第八册为例,全册书有八课,第一课“祖国的宝岛——台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学习台湾民谣与童谣,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宝岛的亲情教育;第二课“妈妈的歌”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歌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所以音乐教材中不缺德育内容,关键是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达到德育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走进音乐世界”的第八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和歌曲《台湾岛》去感受体验台湾歌曲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呢?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光听听歌曲,教师就把台湾歌曲的美,台湾景色的美这种感受硬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所以在欣赏前我对学生说要带他们去春游,但要他们自己听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优美的风景?有什么特产?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很认真地进入到音乐里,静静地去欣赏音乐。我还播放台湾的优美风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台湾的美,感受台湾的美。在视频当中,台湾有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我们也有我们的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堂,这些是我们共同都有的地方,正好教育学生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从而进行热爱台湾的亲情教育。

总之,我们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努力和细心地发掘,并通过有效的形式、手段,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把集体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从而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萍,《谈教师修养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下)》,2011(05)

2.黄明娥,《浅谈音乐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

浅谈德育教育例3

一、小学语文的生字及其书法书写

小学课文一般是短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灌输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想学习生字生词,对于生字,我觉得很多学生在书写时都有很多不足。

1.书写方法的不足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都觉得只要写出来就行,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实际书写中,会出现倒笔字,就是笔画顺序不对,这些生字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最终形成的,其书写都有自己的章法,最简单的就是笔画的章法。小学生在对文化的演绎及内涵都是属于空白,在书写时,就忽略了笔画的重要性。再者就是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板书的需要,不得不写草书或者行书,很多学生感觉那样很酷,有时候就照葫芦画瓢,写出来的字不伦不类。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使用草书或者行书,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另外,就是老师是有书写基础的,毕竟写了十几年的字甚至是几十年的字,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正因为学生没有这样的认识,才追求个性,为今后的书写能力的培养埋下了隐患。

2.书法认知的不足

很多学生在书写或者练习生字的时候,也会很讲究,写得十分工整,每一个大小相同,笔画很轻,每一个字都在一个直线上,看起来赏心悦目,其实学生对于整洁、工整与书法之间的区别分得不清楚,干干净净的卷面、工工整整的字体不是书法的彰显。书法讲究的有自己的规律,即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寄情于点画线条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同时中国书法把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书法中的德育

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绎和传承,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然后又进化到隶、楷、行、草、大草、狂草等,每一种字体都有其本身的精髓和内涵,每一种书写方式都反映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人的思想和故事。它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凡的。

1.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古代人一直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从书法中可以看出来一个的性格和人品,虽说对此了解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古人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质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而小学生在练习书法时,其实就是对自己操行的一种陶冶,对自己性格的一种历练,一个学生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书法,并且有所成就,那么,这个学生一定可以在书法练习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古代书法家可以用狂草来表达自己豪放不羁,可以用楷书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学生在自己的独立练习中,就会感悟到书写者的内心表达,是对自己的一种思想与德育的提升。

2.以名字碑帖的品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向学生展示我国历代书法名字碑帖,可以使用电教手段,也可以参观展览,运用其直观、形象的效应,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欣赏、揣摩,领略祖国文字的优美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并让学生通过对文字书写的形体美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文字的内容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

3.以古今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品质

不管是孩子的现在,还是未来,要想做成功任何事情都应具备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而每一个书法家在取得成功之前都是经历过千千万万的努力,这正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知道王献之写尽十八缸水;“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楷书之祖”钟繇“静思三十余载”;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纸;智永退笔成冢;米芾“一日不字,便觉手生”;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以惊人的毅力用左手练字,形成自己独特的费氏书风,盛名享誉海内外。他们一定知道每一个果实背后都是有汗水的。这些事就是最好的老师,告诉他们,要想成功就要勤学苦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今天的书法体系,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多,将书法与德育等联系一起贯彻到教育中显然不切实际,所以,在小学阶段将书法教育融入德育中,意义重大,既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迎合,也是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一个奠基。我觉得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者,应当引以为重。

浅谈德育教育例4

一、重视实践中体验德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是将德育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放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必须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良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工作,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增进情感并且获得德育体验。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感悟到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明辨是非,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好学,也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帮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从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需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鼓励学生课堂上相互帮助的同时还要在课后形成学习小组,在课外时间内还能相互成为彼此学习的挚友,相互促进。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组,引导学生进行优等生为后进者进行补习,也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发挥自身优等生的优势,主动为后进生答疑解惑,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了开展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活动,逐步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一方面,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离不开树立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将班上的优等生挑出一个无论还是学习成绩还是道德品质都能够成为榜样的人,让他来感染其他人,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另外还需要寻找一些成绩上的中等生或者后进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他们提高成绩,同时发扬自身的优势去影响别人,不同层次的榜样可以帮助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榜样的时候注重品质的分类,比如严谨自律、勤俭自强、乐于助人、谦逊担当等,详细分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榜样身上寻找到自己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为学生树立榜样,深入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己的魅力成为学生崇拜喜欢的人,注意一言一行,时刻关注到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潜移默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注重反思,促进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艰难的一项工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也要让学生懂得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明白勤奋好学的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敬业奉献的人都是有的,值得我们的学习。从实践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最终让学生教学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参考文献:

[1]刘祖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5.

浅谈德育教育例5

一、音乐与德育

音乐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上的崇高追求。首先从状态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三维存在,这三维即是行为、观念和形态。一些音乐观念、审美意识、音乐行为、乐音运动形态、乐器形态等即是音乐行为、意识和形态上的三维存在。其次从历程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历史存在。音乐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和力度、曲式结构、音色、调式调性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意蕴,音乐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自身文化的发展过程。最后从内构上来看,音乐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是和德性相对应的。音乐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而后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美学家认为,感性和理性的相统一即是美,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就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结果。音乐的产生和人的多种需要构成了价值关系,人的需要推动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音乐的逐步完善又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音乐适合了人,人必然选择音乐。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是相通的,音乐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进行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渗透品德教育要有艺术性

受教育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叛逆思想比较重,教师如果不注意方法,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勤于思考、讲究方法,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要委婉,要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直接方式是谈话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谈话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运用的比较多,现在的钢琴课和声乐课中,教师都要指出学生完成作业中的不足,并要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赞扬,指出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点睛之处,让其他学生也能更好的完成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施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波动的,和老师配合默契,情绪较高或素质底蕴扎实的学生,完成的作业相对来说比较好;而思想被动素质比较不稳定的学生对作业具有抵触情绪,那么完成作业就会差些,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去和这些被动情绪较大的学生进行交谈,给他们进行品德教育,从他们的内心开始,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找出他们不想学习的根源,最终让这些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心甘情愿的完成音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点评和讲解作品时,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和理解,这样不知不觉中,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品德情操。

(三)渗透品德教育需注重德育的基本品质

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要注重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品德教育从教师的基本品质开始,循序渐进,根据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将诚实、责任、自律、奉献、同情、尊重、坚韧等基本品质融入教学之中,这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关心同学、尊重师长、具有善良的同情心等等。

(四)渗透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拓展教师课程资源

从思想政治和德育的内容来看,品德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联系性非常强,音乐教育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等都有所涉及,这就对音乐教师的知识视野要求较高。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懂得音乐的旋律、内容,还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等,甚至还要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政治意义。贝多芬的《命运》描写了作者与命运做斗争的坚强意志;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鼓舞波兰人民的的斗志而创作的。如果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讲解音乐的同时就会顺其自然的讲解一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生平等,把德育自然而然的寓于其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得到了品德教育。

(五)渗透品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功能有目共睹,但是品德教育如何才能在音乐教育中更好的体现,怎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德育效果是音乐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阅读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推荐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是情感艺术,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等一切美的元素来触动我们的神经和情感,对人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载体,辅助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品德教育做嫁衣起到“催化剂”的功能。音乐教育不断的用美的音乐来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人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师的德育目标融进音乐教学之中,这也是音乐教育中品德教育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例6

教书先育人,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所以德育与体育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使其认真地对待每一门学科,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目前,体育教学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将德育带入到体育中,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无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所以对体育学习不够重视。学生往往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知识,没有注重身体素质的发展。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时间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不进行体育锻炼,而是自由活动,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导致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且学习中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学习效果比较差。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而且在体育课上缺乏责任心,他们甚至把体育课时间让给其他教师用来补习文化知识。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想改变这个局面,首先要进行德育,提高师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德育对体育教育的作用

1.提高师生道德修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应当首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应当以规范的体育动作、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来为学生进行示范,并将优秀的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认真努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拼搏、不怕苦的精神品质。学生切切实实地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在德育中,学生还体会到了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许多心血,也感悟到了教师对其热切的希望,教师也逐渐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班集体更加和睦友善了。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进行德育后,学生的思想品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热爱学习,认真努力,积极向上。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体育锻炼,他们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熟练而规范,用汗水浇灌体育知识之花。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重复两三遍的体育知识,如今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因为,他们喜欢体育课堂,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对各项体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3.促进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德育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改善。他们不仅在体育课堂上积极锻炼,而且在课下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来强健体魄。学生积极地进行跑步运动,参与篮球、足球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体育锻炼而增强,学习中的巨大压力在体育活动中也随着汗水逐渐消失。学生能够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以后的学习,将德育渗透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都饱含热情,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个挑战。4.促进学生参与运动比赛。学校时常会举办一些运动比赛,但是参加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都在集中力量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认为参加运动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进行德育后,学生对待体育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渐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用实力拿下一枚枚奖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体育活动逐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们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体育知识,而且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将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都得到了进行与发展。

德育与体育教育对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才能明辨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认真努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远离疾病,以更加精神的面貌去迎接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实施了德育之后,中学体育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学生对体育知识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还感悟到了体育精神,体会到了体育的内涵。但是,体育教学之路还十分漫长修远,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例7

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在体育课中,不论什么练习,我们体育教师或多或少都要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在整堂课上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表率。如在队列练习中,教师在一旁身正言厉指挥,学生也自然端正态度,认真练习。如果教师自身东倒西歪,口令喊的随随便便,可想而知学生会做的怎样。我上第一堂课就向学生保证,要求你们做的老师也一样做到,不乱处罚学生,如有处罚老师和学生一起受罚。

2.德育从队列抓起

通过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动作,通过同学间的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间互相帮助意识.增进友谊,培养情感。我们体育教学任务都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队列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则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遵守纪律,注意力集中,听好口令。教师才能安排内容,讲解要求,决不能在队伍交头接耳,讲话聊天。我总是和学生说:“别人看我们上体育课的好坏,首先看的就是队伍!”

3.德育从练习中得到锻炼

在体育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等,甚至挫折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在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能有怕苦、怕累、怕疼等思想,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这个项目最为头疼,这时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你能行的,你不会比别人差”,甚至说:“没问题!倒下我背你回去”。用适当的批评和表扬鼓励等语言来提高学生大无畏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

4.德育体现在比赛中

无论是何种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并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的品质,以及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实践告诉我们,体育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如在篮球比赛时,我让他们以自己班为单位如何文明地赢行对手;如何文明地难看比赛;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妥,发扬拼搏精神。

5.在游戏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尤其在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更能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体育游戏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参加者必须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而且必须自觉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最大的主动性,通过努力来达到目的。这样就可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机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感。如在“二人三足”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配合,讲究两人团队合作,才能发挥最佳成绩。而象“打沙包”游戏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与躲避的能力,又要使在的同学相互合作,团结一致,为打中同学而努力。

6.在劳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前课后的领取或时归还器械,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的重要时机。一般我是安排学生拿器械。这时如拿垫子的时候要求学生不能在地上拖拉,在拿篮球,排球时不能用脚踢等,如用羽毛球拍画线,接不到球直接丢球拍等都要及时制止。对于那些主动帮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于当众表扬,感谢,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我经常对搬拿器材的同学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使学生在快乐中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习惯。

7.德育教育在礼貌中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结合起来。比如每堂武术课教学中,课前与课后的抱拳礼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节,在每次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武德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例8

体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亲身参与性。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精神的魅力。②动态性。动态性的体育教学很容易观察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③全面性。全面的体育锻炼是发展学生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能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完美发展。

第四、个体社会性。体育教学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正是这种优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德育价值:

1.1体育的德育形式价值。体育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一种形象文化的思维表达形式,又是一种抽象文化的思维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道德文明形式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将从本质上加深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面貌的效果。

1.2把道德教育和身体操练融为一体。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是思维活动和有机直接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极为活跃,他们一心一意的考虑如何掌握技术,如何运动技术、战术,如何在竞赛中击败对方取得胜利。

在大脑活动中转移到运动中的情况下,思考其他问题的意识活动时间就必然会减少,因而平时被意识控制或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思想意志品质的真实性以及内心世界等极易期望得以表现。

1.3道德教育体现在规范要求中。为了促进身体发育,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次,如规定的距离、动作的次数、练习组数,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活动特征之一是竞赛性,凡竞赛都有规程和规则,既使是活动性游戏也都遵照规程、规则进行,并在活动中评定先进和后进的次序或成绩。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组织纪律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把握体育中规范性强的特性,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竞赛中严格、公正、诚实、准确的执行规则。

1.4道德教育体现在集体活动中。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到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中,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及时是单项个人竞赛,也都要纳入团体总成绩之中。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在竞赛中充当什么角色,当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争取集体荣誉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时,他就能充分体验到内心的愉快和满足,他所承担的义务和自己内心的需要结合起来。

2.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研究

2.1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在人类社会跨入新纪元之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或者说现代人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要成为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的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等等。实践证明体育对个人品质,如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意识,善于应付挑战的能力,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平等、关爱和遵守诚信原则等等,有着独特的功能。虽然体育的这些功能普遍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现实中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转变观念寻求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为了增强学校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必须改变独自为阵的观念。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是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现展观中的一种理念。

客观上讲,学校体育与其它学校教育学科相比较,其地位仍然是偏低的。如果体育不走出自己的领域与其它学科结合,体育对人的教育价值,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很难具体地实现。因为从单一领域里发出呼声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其功能和价值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实现体育对人的教育目的,就需要积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国际奥委会将2003年定为"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年",号召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各国和地区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组委会,广泛开展体育和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2.3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从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看,体育与政治、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与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体育教育中,就是要发挥这种积极影响。学校体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了解健康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道德规范、平等博爱以及个性发展等等。但是,如前所述,学校体育的课时有限,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又很多。

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全程贯穿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育人”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全程思考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现代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根据所带班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在教学计划安排时要对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低年级学生侧重于队列队型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通过队列队型严谨的要求,规范的动作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高年级学生侧重于一些教学比赛,在比赛场上要互相配合、注重观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等。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的品质。男生班、女生班上课时,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锻炼强度等做出及时调整。

3.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例如,教授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教授各种器械、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武术教学可以不失时机地灌输武德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武术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用来恃强凌弱,让他们明白武林中德高为尊的含义。

3.4节课的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是由课前准备阶段、开始阶段、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如课前准备阶段整理场地,领取器材时,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有不文明现象应及时制止,而对于热心帮助老师的同学也不吝惜表扬。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应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阶段,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结束阶段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身体机能及心理逐渐恢复到相对平稳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教育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体育教师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因此,体育教师应时时处处以较高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4.结论

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改变体育教育独自为阵,提高体育特殊教育功能的一项举措,也是摆脱学校体育目前尴尬局面寻求改革的一条出路。将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所表现的人文思想和人道精神以及平等、博爱等观念纳入德育教育是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必要选择。要实现这些改革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既要认识到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和价值,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积极寻求与德育教育的合作方式,探索其教学形式,搞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真正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发挥其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杨文轩,冯霞.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3,10(1).

[2]卢元镇,倪依克.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J].体育学刊,2003,10(1).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浅谈德育教育例9

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之后,学校教育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方面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历史学科是中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意义非凡。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当前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拟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重视史观培养,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是一个人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之前,人们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耳濡目染和有限的课外书籍。因此,在接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之前,受众们的历史观念往往区别很大,甚至一些封建迷信内容和野史传言信息都掺杂其中,歪曲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影响了人们的道德定位和价值观念。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另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纠正过去错误的历史观念,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讲解为例,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教师应当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关注两点内容,一是从两分法、两点论的方法论角度来引导探究太平天国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即既要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后期的《资政新篇》中看到本次运动中对于平等思想的阐发和对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引进和利用,表达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对于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于生命的杀戮,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的失败,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原因归结到阶级性上,即利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整场运动中的各个细节,从而使学生由“学会”上升至“会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的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使学生们从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等大事件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而加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唯物史观论断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唯物史观的培养,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境界,进而更好地落实中学历史德育教学的目标。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因而可以说,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重要责任。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爱国主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鼓舞人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复兴祖国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熟悉我们国家的过去和现在,畅想国家的未来。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历史学科德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中学历史八年级历史课程讲习过程为例,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家遭受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甄别和分析,由此在教材的引导下认识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这种以历史盛衰民族兴亡的史实联动学生思想情绪变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走进历史课本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近代国家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养成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操,实现中学历史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通过先烈榜样,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情感或道德认知能力支配下所采取的个人行动,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任课教师应当把握主教材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及时地向学生灌输有效地、优秀的道德行为规范内容。以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七课为例,康梁等人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惧强权的倡导改革,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生存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戊戌六君子面对反革命屠杀时表现出的大义凌然的慷慨,谭嗣同舍弃逃生、以死殉国,在刑场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这些道德典范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的高尚行为以及引发这种行为的道德动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道德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这种方式对比与单纯的道德宣讲,学生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和更为清晰的行为框架,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对“道德”二字产生深刻的认识。另外,“抗日战争”课题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对杨靖宇、张自忠等国共两党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迹的分析讲解,教师应及时的向学生们传递“为国献身”“舍身为国”等高尚的理念,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危亡中革命先烈的奋勇行为是取得国家解放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奉行的“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难取得共鸣,以此端正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境界,同时配合了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潮流,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信念保证。

结论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个人了解历史的初始阶段,而历史观念又是影响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决定性作用。德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只有持之以恒,全面着眼、细节入手,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效用。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及时的将德育教育放置于历史教学规律之中,立足课本,发散思维,在普及学科知识的同时将高尚的道德情感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目的,为中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发挥应有的效用,最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林.关于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浅谈德育教育例10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在现在许多家长的心中,孩子能得高分就是好的,至于品德人格等如何并不重视。以至于孩子只要完成好作业,考试得高分就行了,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品行,可以放而任之。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使体育教学能真正为学生的身心服务,从而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场地等支持,以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完成体育与德育的互相渗透。

(一)德育与体育的相互促进。体育与德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与体育的共同任务。体育锻炼要求学生具备坚定的信心和不轻言放弃的毅力,体育竞技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只有具备体育精神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实例都表明思想品德素质是他们获得成绩的根本保障,因而只有重视德育才能有效的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教学有助于德育的形成。体育教学有助于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同步成长。体育教学有着以下特点:体育教学多是进行室外的活动,干扰教学环境的因素十分多,突发性事件也比较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多;体育项目的竞技性比较强,能够明显的表现出学生的思想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各项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球类项目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纪律性,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因而,体育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修养,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诚实、谦虚等道德品质和自信、进取精神等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处理好突发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游戏和比赛,既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机智、勇敢进取的精神;对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与植物的教育;对学生废物利用意识的教育,通过比赛对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同时,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以尝试崇拜效应法,即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和利用先进任务的榜样作用,还可以运用巧抓时机法,即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和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全方位教育。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几个方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本身就是游戏,具有娱乐的功能。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健康快乐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创造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改变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过于呆板僵化,课堂形式过于死气沉沉的现状。体育教学应把阳光与空气、室外与自然空间、游戏与健身、运动与快乐等的因素有机地编制起来,去感受体育的活力,体验运动的快乐,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体育运动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需要面对汗水、疲劳、伤痛、困难、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人生考验。顽强意志是人格精神的重要品质之一,有待于在体育的大熔炉中去磨炼和培养。

(三)利用体育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利用我国的体育史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观念。

(四)教师自身树立的榜样。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为人师表,学高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结

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初中体育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我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立足于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开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因而体育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寓教于乐、导之以行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与各科教师协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