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22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1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速度随着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不断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的竞争属于产业化的竞争,并且从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以及区域层面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只有真正的做好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提高多层次的竞争掌控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型社会,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旅游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阶段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措施,针对于旅游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旅游企业实现长效、稳定、持续的发展。

1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保证可持续化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旅游业自身业务的质量。很多企业逐渐重视到了旅游企业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旺盛发展。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这种问题,并且正视持续发展的必须性。

第二,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竞争性。经济管理的竞争化,是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特点。旅游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旅游企业要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很多旅游企业都针对于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构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全球化发展。

旅游消费属于一种全球化的异地消费,属于开放的行业,而旅游企业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开拓市场,将旅游市场定位于全球,加强异地跨国合作。通过对于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加强与其他异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为自身旅游业务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多方面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智力化发展。很多企业在开展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智力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对于自身内部管理的优化,逐渐保证了自身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五,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网络化发展。

知识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旅游行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拥有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取良好的优势。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引用和发展,很多企业都逐渐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旅游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并且通过组织先进的网络化营销与管理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2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开展自身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管理过程重视制度与经营上的内容,对于管理与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作为支持。很多旅游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因而在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投入不足,难以真正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带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存在性格、年龄及收入的差异,并有不同的爱好与情趣。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要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要求,并且做好对于不同市场的细化管理。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

第二,做好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旅游企业自身运营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对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限制和规范,约束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运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旅游业市场混乱,直接限制了我国旅游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对于自身内部财会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符合规范,并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相关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并且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旅游企业做好内部成本管理的关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相对于国外旅游行业来说,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较晚,并且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旅游行业市场正处于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旅游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收纳于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并且就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在新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要善于构建企业品牌形象,并且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保证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旅游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文化特点,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主导发展方向,旅游行业作为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中的重要资源。开展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且对于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的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燕红.浅谈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提升[J].商业经济,2013(23).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2

【关键词】

高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主要形式,是各个高校办学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有效载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加以推广和应用。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是市场和社会需求导向的必然,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遵循互利双赢的原则共同积极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节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无缝对接,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尤其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如下:

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渴求到实际岗位上去锻炼,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酒店、各大景区及旅行社便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主要的实习地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数量很多,且都要进行实习,因此寻求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实习岗位对高校来说非常重要。我国旅游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却很少参与协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到旅游企业实习相关工作,社会上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由于对大学生提出的实习薪酬及相关保障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也放弃承担学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实习地点很不稳定,实习单位的联系只能靠各个高校自行解决,实习工作推动阻力大,难度高。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约束力较松,基本上都是暂时性合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帮助高校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旅游企业与学校实习就业等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实习的期望与旅游企业需要实习生的目标不一致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需求,除了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而很多学生从校园向企业过渡,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基本上从零开始,这个与旅游企业需要实习生的目标差距很大,影响旅游企业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积极性。很多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不愿意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机会,有时候只是学校的单方面行动,不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实现。而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实习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为能掌握不同部门的实践知识,要求实习单位尽量轮换工作岗位,而且学校安排的实习期通常只有几个月,很多旅游企业担心实习生打乱他们的正常工作秩序而对实习生提出的要求不是很乐意同意。加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大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很少有轮岗机会,薪水很低,因此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也不高。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旅游企业进入门槛低,很多旅游岗位员工主要从人才市场直接招聘,薪酬工资水平低,与大学本科生的薪酬期望值差距较大,加之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被低效使用,进而造成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把就业的方向做了调整,不想在旅游岗位上就业,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称。据调查统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后仍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足20%,学与用不协调的发展影响着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态度,也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合作双方的科学有效运转模式(如下图所示)。

1. 政府应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即旅游行政部门、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应为规范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营造旅游业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对于一些重点的校企合作项目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比如,在审批、税收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积极举办一些旅游合作会议、论坛等,搭建旅游企业和高校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为旅游企业和高校双方能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提供机会。积极倡导企业和高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增强校企合作意识。

2. 旅游企业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方式

据调查,当前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是:企业简单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深度合作甚少。要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主动作用要求企业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定期派企业的管理人员去各高校传授企业管理经验,真正将企业融入到大学中去、融入大学生心中;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人才需要设立专门教育基金,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资助和有针对性开展教育,这样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就业意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各旅游企业要将纯粹的实习生改为“实习员工”,将实习生归入企业正常员工行列,注重对实习生的企业文化引导,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实习生具有对实习工作岗位的责任感。

3. 各高校要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积极做好学生实习的各项服务工作

各高校从思想上一开始就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参与实习的意识,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把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放在首位。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能力、职业道德),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实际操作能力与书本知识之间的关系。各高校要加大对学生实训资金的投入,减短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后的学习时间,分担企业的培训压力。这既利于企业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可使实习生尽快的进入实习工作状态。各高校要在学生实习期间密切与合作企业和实习学生进行联系,认真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疑虑。

在当前我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应以学生为主体,政府引导和协调,各高校和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只有各高校、旅游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三方目标一致,共同合作,旅游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就业便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陈义门,张惠忠.论校企合作模式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3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也迎来大飞跃。旅游企业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不言而喻。如何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如何在当前旅游企业百家争鸣的格局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不仅仅是旅游企业发展和财务工作的一致目标,更是促进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更好更高效运行的有力条件。只有不断地进行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和完善才能够使得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占得优势。

一、中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旅游企业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存在方式,是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这个意义来说,旅游企业发展是决定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整个旅游企业发展进程中,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程度及高度又是决定旅游企业发展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为: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意义是指旅游企业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制定的相关制度。我们常说“有法可依”,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是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依据的“法”。因此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决定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

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是,很多企业有财务管理制度,但一方面,其制度过于老化,跟不上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步伐,造成了财务管理实际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很多旅游企业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业务有效结合起来,不能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不能为旅游企业正常经营和运行提供保障。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国内旅游企业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前台”旅游相关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认为“前台”服务人员才是对客服务的窗口,因而不够重视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内的“后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据笔者调查,我国有很多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工作人员,他们很少接受过比较专业、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或训练,碍于成本或者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旅游企业也很少对他们进行培训,导致相当一部分旅游财务管理知识薄弱,业务素质差的财务管理团队成员直接上岗进行相关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如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漏洞多、工作人员解决财务问题能力差、企业账目整理不明晰等一系列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旅游企业盈利的效率,也为当前中国旅游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出现弄虚作假、亏盈实虚等问题提供了条件。

旅游企业防风险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中国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结合中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我们发现,大多旅游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不能较好的应对突发风险,使很多企业效益损失严重。

例如,一个财务防风险机制不健全的旅游企业一旦遇到紧急或者突发事件,需要资金周转时会因为防范风险的机制制约,导致资金回收缓慢。这类旅游企业在面临较常见的旅游突发事件如旅游项目被动发生变化、旅游项目环境或制度发生变化等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企业经营的财务危机时,处理起来不够及时和灵活,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从而影响旅游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指导。对于部分中国旅游企业来说,鉴于目前激烈的市场和业务竞争压力,很多企业不得不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竭尽全力筹集企业发展资金,很多管理者认为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做强”,这无形中造成很多旅游企业举债多、偿还债务压力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与此同时,部分旅游企业财务控制环节不够科学,财务管理制度和手段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规模,使得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资金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周转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

由上可见,必须加强对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重视,积极完善喝改进中国部分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好的发挥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正确分析中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势在必行。

二、中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在中国旅游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部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开始逐渐制约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或者说传统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完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上文提到,财务管理制度是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传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切合企业发展实际,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问题,因此部分旅游企业设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旅游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对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实现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为目标,以规范性和可行性为原则,逐渐建立起一套基于企业实际,科学可行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也能真正成为应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制度依据和保障。

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建设。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业务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团队,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存在知识单一,素质不高,专业不扎实等问题。同时,企业对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也相对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成员没有掌握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对财务制度的了解也相当淡薄,在工作中就不能严格遵守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如何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建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选拔和聘用上坚持重点培养和选择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财务业务技能以及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的人员;

旅游企业应当积极地为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创造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如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等知识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基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培训等;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旅游企业财务人员奖惩机制。旅游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对财务管理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工作成效等多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优秀的除发放奖金外还可与专业技术职称聘任、行政职务任免等挂钩,对考核结果中出现如专业不熟练,技能不扎实,账目不清、弄虚作假等事故的成员要予以严惩。

逐步健全旅游企业防风险机制。旅游涉及到多个领域,也包含了多个要素,因此旅游企业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同时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的内部因素也会大大动摇旅游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他们都会或多或少影响旅游企业的长期发展。

要科学的预警旅游企业风险。这就要求旅游企业首先要设立科学的预警体系,还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预测能力,把防范风险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程序。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基于其工作程序控制的成败,这就要求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涉及到的所有经营项目,都务必有明确的费用标准,整个财务运营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也要科学分工,相互监督,力求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程序,促进财务管理的控制和运营;

旅游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保障金。虽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事先对风险有了预警和防范,但当风险来临时,灵活的处理且不波及到其他的项目则需要财务部门提前做好资金上的保障。只有财务部门科学管理,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风险时,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地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4

摘要:本文重点解析了现代旅游业的行业规范管理措施。首先本文是对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叙述,随后本文对中国

旅游业要进行行业规范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后,本文对于中国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的根基性措施和巩固性措施都做出了分析,

并且对现代旅游业的规范管理之意义做出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旅游业;现代化;规范;旅游产品

一、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中国自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轨迹之中,中国的旅游行业就已

经发展得十分迅速,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有成规模的旅游

行业发展,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当

前的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都发挥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对经济有拉动式的发展

之外,还可以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整体的城市生态都有着比较好

的促进提升作用,在这一方面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将中国的经济从单一

的生产型转化成为服务型相互结合的产业集群类型,这其中就要

更多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离不

开对于现代旅游业的进行更多的行业规范。

二、中国旅游业进行行业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的准入机制并不是十分完善,很多旅游企

业都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到这个系统当中,这些旅游企业所需要

投入的资金都相对比较少,所以,整个旅游行业当中,虽然规模

很大,有许多旅游企业,但是这些比较具备规模的旅游企业仍然

在中国较难形成。旅游行业在整个市场当中常常进行无秩序的竞

争,往往整个行业都表现出较为混乱的竞争局面,旅游企业之间

较为分散,无法发挥出旅游行业的行业集群效应。旅游企业往往

有着一种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的状态,也就是很少关注旅客的实

际需求,而是重视自己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的利益最大

化。

而实际上,中国的旅游行业之所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缺

乏一种真正的活力,其本质上还是因为在旅游产品方面并没有统

一的规范,在市场上有着两个方面的严重影响。第一个方面是旅

行社所具备的各种实力相差悬殊,有很多不够规范化的旅游企业

往往通过设置低价格来欺骗吸引顾客,第二个方面是消费者也没

有真正的旅游产品规范的引导,导致这些消费者往往容易陷入到

劣质的旅游陷阱之中。从近些年的中国的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

看,中国的旅游业需要整顿,但是更需要规范,这样才能够让中

国的旅游行业健康地发展。

三、中国旅游业现代化管理的根基性措施: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为了让中国的旅游服务行业在整体的经营上更加规范,中国

决定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当中,对服务行业进行标准化的尝试工

作。中国的六个部委,都分别颁发了多个不同的标准化试点工作

的指导文件。在服务业的规范化过程当中,旅游行业的规范化也

成为了这些试点的范畴当中。中国的质检总局也联合相关的执行

部门,颁布了行业的标准化文件,为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做

出了规范的参考。而旅游行业要真正纳入到现代化的管理轨迹之

中,就需要构建出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旅游企业要重视自身

的发展,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拟定出标准化的操作方案。这些

操作方案应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推动旅游企业自身的服务更加

趋于完善。

从一些比较成熟的旅游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的构建状况上看,

对于旅游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重点的做法有以下的几点:第一个

方面是对于当前国家以及地方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全面地梳

理国家的各项行业的规范,要从各个途径去搜集这些法律法规和

行业规范,编纂成为对旅游行业现代化管理的根本文件,做到管

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二个方面主要是要旅游企业自身应该

重视企业的标准制定,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到旅游企业所推出的

旅游产品,各项旅游服务,都应该重视起来,形成文字性的材料,

而且具备可操作性。第三个方面更为重要,那就是在旅游企业的

操作规范问题上,应该重视循序渐进,做到强制性的规范和推荐

性的规范相互结合,旅游企业在执行强制性的规范,要视为一种

严格的标的线,不能够逾越,而推荐性的规范是一种鼓励性的措

施,应该尽可能实现,努力根据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

地接近这个标准,努力实现旅游企业自身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四、中国旅游业现代化管理的巩固性措施

对于中国的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而言,除了奠定规范化管理

的基础,还应该配合一些巩固性的措施。笔者思考如下:

首先是企业在进行旅游业现代化管理,推进旅游产品的规范

化和标准性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多重视到旅游产品自身所涉及的

链条比较长,旅游产品包含的层面较多,涉及到了吃饭、住宿、

出行、游玩、购物还有娱乐等基本的层面,所以在对于旅游产品

的品质把控上,应该在旅游产品运转的每一个服务环节把握好。

旅游企业自身囿于实际,不可能对于所有的外包项目进行全面的

把握,控制力相对比较有限的。所以,对于旅游企业如何更好地

在过程当中把握旅游行业的规范,就需要旅游企业尽可能地尝

试。在这个过程当中,旅游企业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努力为旅游

企业的各项外包资源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引,重点提升旅游行业的

发展,促进旅游企业的各项标准的细化,让旅游企业的各个标准

更具备可操作性,修订相关的企业标准。

其次是对旅游企业的行业规范化管理,仍然需要相关的部门

进行写作。旅游监察大队在地方旅游产品的品质把控上要相当注

意,要重视相关旅客的反馈,尽可能对相关的投诉进行协调,解

决矛盾,避免旅客对地方的旅游产品失去信心。而行业公会同时

配合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加强旅游企业的行业自律,尽可能走品

牌化的道路,规范旅游企业的运行机制,对旅游企业之间的恶性

竞争要予以遏制,让地方旅游企业形成旅游行业的集群效应,从

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

结束语

旅游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重点仍然

是旅游企业自身。而旅游行业只有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科学发

展,才能够促进旅游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让旅游行业成为国民经

济的一股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武正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

技术,2008(06):177-179.

[2]崔秀娟.旅游区(点)安全评估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2005(01):64-67.

[3]赵波.旅行安全及其保障论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2012(04):31-33.

作者简介: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5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的会计管理思路和方法在现代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不足以帮助旅游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也难以使旅游企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积极借鉴新型经济理论来完善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而价值链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系统性的价值管理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1价值链管理概述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对于价值链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上来讲,价值链泛指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的价值链或被称为纵向价值链;从广义上来说,价值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或被称为横向价值链,二是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或被称为社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的内涵就是对价值链上的企业的作业方式、管理策略、组织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升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度和价值链运行的流畅性,最终实现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共同目标。

2价值链管理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价值链理论的出现,尤其是广义价值链相关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企业集群,这样一来,行业中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进而使每个企业都能得到效益上的增长和经营管理水平上的提升。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再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运营和发展,而是将企业置身于整个价值链中去,在此基础上审视和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盈利能力。这使得旅游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不再将目光局限于价值的核算,而是对价值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全过程的关注,包括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分析价值链上的所有财务信息,这对于促进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增加企业利润和促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

3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原理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

3.1基本假设

(1)会计核算主体假设。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核算主体;二是与外部价值链有联系的相关企业。而传统会计则是以具有经济独立性的单位为核算主体。在这一点上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是存在差异的。(2)会计计量单位假设。消费者满意度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在以货币量化形式为主体的传统会计中却难以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需要分类整理货币化信息与非货币化信息。(3)会计核算时期假设。为了减少成本浪费,传统会计一般会在每个月份、每个季度、每个年度结束时进行财务的核算。但是这种核算形式对于需要随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企业管理策略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滞后的,并不能帮助企业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必须能够随时报告价值链信息。

3.2核算对象

为了能够给企业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在核算对象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它需要及时反馈企业的货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有了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即时通讯等工具的支持,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也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旅游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精髓在于,看似价值链会计中的核算方面拓宽到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实归根到底,实物流和信息流最终还是会转变成资金流,他们只是资金流的另一种表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两方面最终转换成利润,所以说资金流的核算还是价值链会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

3.3核算原则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管理体系构建有两大基本原则:(1)价值增值管理中心原则。此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价值增值,结合到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就是企业所有的信息获取、运营决策都要以价值增值为中心展开。针对不同价值链信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价值增值方法策略。(2)实时控制原则。实时控制原则就是旅游企业自身经营交易信息以及其所处价值链的整体经营交易信息要在旅游企业和价值链中其他企业之间实现共享,这些信息所构成的价值链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地跟踪运营状态和控制决策方向。

3.4会计报告要素

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可以反馈旅游企业自身及其价值链中其他所有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它是由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形成的,其中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企业未来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预期。换句话说要使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更加具体、全面地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企业现在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结合市场和运营状况所得出的企业未来资产、负债的预期都必须能够呈现在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4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方法

为了提升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价值,应采取以下会计核算方法:

4.1核算程序

价值链理念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程序:①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价值链节点上各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活动,是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对象。在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之前,旅游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从整体上把握和准确掌控企业外部、内部价值链上的活动;②构造会计核算流程。在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流程构造。相对传统的会计目录来说,基于价值链理念的旅游企业会计是按照价值活动来进行核算的,那么在进行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核算时,很容易会将价值活动与相应的会计核算分类对应起来,以简化核算步骤;③实时控制与管理。价值链会计收集的企业和价值链整体的会计信息,是存于共享数据库所有节点的企业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可靠地反映企业实时价值状况,为企业识别风险、优化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2控制对策

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践受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应用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影响会计控制对象。在价值链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整体构成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对上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综合信息的追踪和控制,是旅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控制对象。这改变了传统会计控制仅以企业内部流程为中心的局面;②影响会计控制理念。传统的企业会计控制是一种局部性的管理与控制活动,而价值链管理将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范围从局部延伸到整体,进而使企业逐渐具备了实施防空的思想和整体控制的理念;③影响会计控制方法。价值链理念下的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极高,只有确保及时获取可靠、充分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链会计核算和管理,这使得现代旅游企业对信息化控制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基于此,基于价值链的旅游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控制对策:(1)完善会计中心体系。此前的企业会计管理责任目标是以产品为中心,将企业经营中的会计管理工作划分为成本控制、增加利润和投资分析三大部分,这种会计中心体系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而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旅游企业应将价值链管理活动延伸到整合行业中,将与自身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纳入价值链管理范畴,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分析与反思,这样一来,传统的企业会计中心体系就不再适用,因而,有必要积极建立新的责任会计中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节点企业冲破组织障碍,自由进行会计管理,方便旅游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和产品生产与销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2)编制作业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体系是价值链理念下旅游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这要求旅游企业将责任中心体系进行分层和分解,并编制系统、全面的责任预算体系,为企业各项价值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参考与约束,进而促进企业整体增值目标的实现。基础责任预算体系编制完成后,企业需根据预算目标对企业价值链各个节点上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分析,以便及时控制和灵活调整,据此,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无法具体确定时,旅游企业一般会采取弹性方法进行预算管理。采用弹性预算手段可以对后续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企业的利润表和投资决策提供一套有弹性的参考指标。(3)会计信息共享。价值链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活动,除了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企业价值增值活动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外,还要将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效、业务指标、利润水平等相关信息分项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库中,使企业中各个价值链节点上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分析这些信息,对预期经营情况与实际经营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最终实现既定的增值目标。

5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它的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也有着无形性,因此只有结合旅游企业会计管理特点,才能使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所以,旅游企业应积极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提升会计核算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管理中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价值之一,但除此之外,合理应用价值链理论,还可优化企业内部层级、科学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会计信息对称性等等,这对现代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均意义重大,因此今后要积极深入地探索价值链理论在旅游企业会计及其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作者:刘婷婷 刘超宇 单位:佳木斯大学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6

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则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本文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和旅游酒店,从事旅游交通的很少,在这里以旅游酒店为例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满足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从事本行业的不到30%,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1]。在我国的旅游行业队伍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90%;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在其他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2]。www.133229.COm

(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状况问卷调查

通过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即:旅游企业招聘、聘用人才倾向;被聘用的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的反映。本次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有计划地发放,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3%。

调查问卷资料经过整理和统计,得出如下结果:用人旅游企业聘用我校毕业生主要分配在企业的中层、基层管理或技术岗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等,有实习经验者是聘用单位比较注重的,他们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当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而言,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但缺少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当前旅游酒店人才需求问题分析

目前旅游酒店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基层人员数量庞大,素质低下

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基层工作虽然是一些体力上的劳动,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直接面对顾客,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善于和客户沟通,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现阶段酒店的基层工作从业者主要是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待业人员,数量虽然庞大但质量不高,素质偏低,很难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导致客源减少,效益降低。

2.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水平低

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独到的见识见解。这种能力是需要大量时间,处事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积累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后只有一少部分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且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短期改行。旅游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几年后因为薪水待遇等因素“跳槽”,作为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酒店,往往直接从别的酒店“挖”来人才,导致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并且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990年到2000年期间,旅游院校净增980所,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净增197所;旅游在校学生净增2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净增6.53万人。直到2004年底,我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院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全国共计574所,旅游专业在校生274701人。伴随旅游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本科院校“招生容易,就业难”。分析其主要原因时,旅游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薄弱是其病灶。事实上,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未形成,这也正说明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存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3]。

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一要根据科学的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建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二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用性和现代化为原则,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有进一步精深发展。

(二)教师学科结构、专业水平多元化

首先,要通过有计划的国内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培训

首先,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标准化实训基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实习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好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实习基地管理方案,深入调查和研究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再者,与企业合作,创建属于自己的星级酒店,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之路。

(四)提供学生择业信息的交流与跟踪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冲刺、自我推销的心理培训。首先,学校应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客观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寻找锻炼机会,亲自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其次,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待遇,福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还可以从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在未来几年中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王文君。基于大学生高流失率的酒店人才机制思考 [j]。商业经济 ,2008,(3)

[2] 赵丽萍。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4)

[3] 蔡靖方。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 毛玲,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5] 武利亚。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思路[j]。旅游纵览,2007,(7)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7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136-04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安全也是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认知的视觉,深入调查和研究与云南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云南旅游业提供参考。

一、旅游安全的概念

广义的旅游安全是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

狭义的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与安全理论等“上层建筑”,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1]

二、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认知的实证研究

旅游者安全认知是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旅游者因其个体的差异性而对旅游安全表现出不同的认知。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价国内旅游者对云南旅游安全认知的情况,笔者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通过委托旅行社、主要风景区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来昆国内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1.被调查国内旅游者的人口社会特征

根据有效问卷中国内旅游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将其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认知实证调研统计结果分析

(1)国内旅游者出游旅游安全关注认知的分析。 旅游安全关注是指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调查显示:有107名旅游者很关注出游安全,占总比的53.5%。有93人比较关注出游安全,占总比的46.5%。没有人做其他选择,这表明绝大多数旅游者对自己的出游安全是关注的。

(2)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问题影响认知的分析。在对旅游安全问题影响的调查中,认为“旅游安全影响极大”的有129人,占总比的64.5%。认为“旅游安全影响不太大”的有47人,占总比的23.5%。认为“旅游安全影响较大”的有24人,占总比的12%。

(3)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信息途径认知的分析。 在对旅游者旅游安全信息来源的调查中,有137名旅游者的旅游安全信息来源于新闻媒体,占总比的68.5%。有30名旅游者通过亲友介绍的方式了解旅游安全信息,占总比的15%。有18名旅游者亲身经历过旅游安全事故,占总比的9%。有9名旅游者在旅游安全信息来源中选择了“道听途说”,占总比的4.5%。另有6名女性旅游者选择了其他,占总比的3%。

(4)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状况认知的分析。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比较安全的旅游者有16人,占总比的8%。有25名旅游者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是非常安全的,占总比的12.5%。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一般的旅游者有146人,占总比的73%。有13名旅游者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是“不太安全”,占总比的6.5%。

(5)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活动六环节安全认知的分析。在对云南旅游活动六个基本环节的调查中,有10名旅游者认为旅游餐饮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5%。有22名旅游者认为旅游住宿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1%。有26人认为旅游交通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3%。有52人认为旅游景区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26%。有56人认为旅游购物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28%。有34人认为旅游娱乐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7%。

(6)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问题原因认知的分析。有关云南旅游安全存在问题原因的调查显示:有35人认为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占总比的17.5%。有97人认为是旅游管理问题,占总比的48.5%。有18人认为是旅游设施设备问题,占总比的9%。有19人认为是自然气候造成的,占总比的9.5%。有14人认为是居民敌对,占总比的7%。有17人认为是自我防范不够,占总比的8.5%。

三、基于国内旅游者安全认知的

云南旅游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上述实证调研结果:认为云南旅游比较安全和非常安全的两项旅游者只占总比的20%左右,占总比73%的旅游者认为安全状况一般,相对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来说,旅游者对云南的旅游安全状况评价并不高,这也反映出云南旅游中确实存在诸多在安全上让旅游者不满意的问题。

1.旅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是旅游安全保障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尚没有旅游业的基本大法――《中国旅游法》,亦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法律,涉及旅游安全的相关条款只散见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立法之中。即使现有的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力度亦受到各种影响,效力有限。[2]云南省在旅游法尤其是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健全甚至空白的问题。

2.旅游行业安全意识淡薄

本课题的另一项调研表明,虽然有80%的旅游企业领导相信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仍然有16.5%的旅游企业未设置任何与安全相关的部门或处室;14.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制定任何的安全规定;31.2%的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旅游安全处理程序。15.4%的旅游企业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13%的旅游企业员工未进行过任何安全培训;2.8%的旅游企业从未与公安、武警和消防等安全部门建立联系,21.1%的偶尔联系;13%的旅游企业不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保险。这种缺乏应急机制、将行业企业部门管理体系始终建立在一种常态的假设之上,缺乏危机意识、安全意识的状况是无法应对旅游危机和突发事件的。[3]

3.旅游安全管理缺失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 除国家旅游局外,旅游业正常运作还需要其他诸如旅游景区的主管机构、当地旅游局、建委、林业厅、消防等主管机构的协作,这些部门形成了旅游安全管理的机构群体,能较有效地抑制安全问题的发生。但因为主管机构多且分散而形成多头管理和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旅游安全管理的低效。首先,旅游企业内部虽有部分企业(尤其是饭店) 设立了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但至今仍有16.5%的企业没有设置任何安全管理机构或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4]其次,旅游企业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多是负有治安保卫性质的保安部,这类保安部占被调查企业总比的45.4%。由于这类保安部不具有专职的安全管理职能,从而出现管理职能上的不清晰。再次,虽然有76.1%的被调查旅游企业与公安、消防部门建立了联系,客观上形成了旅游安全联动系统,但这种联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只是一种隶属管理关系,一旦发生旅游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5]

4.旅游活动各环节安全问题丛生

由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门的旅游者投诉统计结果可见,旅游交通和导游服务向来占有很高的投诉比例,这也与此次对旅游者的调查相吻合。在对云南旅游活动各环节存在安全问题最大的六大环节调查中,占总比13%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交通存在安全问题最大,排列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占总比28%的旅游者认为云南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最大,排列第一位。占总比26%的旅游者认为旅游景区存在安全问题最大,排列第二位。购物中旅游者最担心的问题是强买强卖和买到赝品;旅游景区最担心的问题是保安不力、导游欺骗和设施陈旧;交通方面最担心交通事故、抢劫、盗窃和路况差。其他方面,诸如餐饮中的上当受骗、疾病传染;住宿中的盗窃、人身侵害和骚扰;娱乐中的偷窃、敲诈、无救援保障、娱乐设施和黄赌毒也都是旅游者比较担心的问题。

5.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滞后

落后的安全设施设备已成为旅游安全的一大重要隐患。调研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置安全监视系统,没有危险地带警示牌,没有索道、栏杆防震系统。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的设计不合理、投资不到位以及维修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在旅游的旺季这一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表现得更为突出。

6.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

虽然此次调查未直接涉及从业人员,但从旅游者对云南旅游活动中司机、导游、强买强卖、欺骗等问题的担心中已折射出从业人员的素质确实存在问题。至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在旅游旺季、重大旅游活动等特殊时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可能影响旅游者生命安全的环境因素给予高度的关注,也会在这些特殊时期自觉地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检查,但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由于考虑到旅游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对企业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会出现掩盖旅游安全事故的倾向,调查中有近半数的企业在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不愿或不主动对旅游者履行告之义务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第二,在对员工专门的安全培训的调查中,虽然有87%的企业进行了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多局限于操作层面甚至流于形式,致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普遍偏低。

四、云南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鉴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法和云南省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状,云南省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在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过程中,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积极参考国内外相关旅游安全法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和完备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旅游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尤其对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更应制定安全的技术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旅游投诉有效预防机制、投诉受理网络和快捷处理工作机制。建立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将旅游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并对实践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运作效率。[2]

2.提高旅游行业安全意识

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意识到旅游安全问题的破坏性,应重视旅游旺季、重大节日、重大旅游活动等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关注可能影响旅游者生命安全的因素,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安全检查,通过宣传和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此外,还应纠正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主观认知不够甚至认知错误的问题。由于旅游安全问题产生的负面性较强,致使安全事故发生后,出现不上报的情况,这种错误行为对掌握安全动态、及时妥善处理和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完善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障碍。

3.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云南旅游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应自上而下设立一个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由专人负责,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效控制安全问题。同时还应建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由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管理和治安管理、社区医院、消防、保险、交通等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形成资源共享、社会关注旅游安全的局面。可考虑设立旅游警察,作为社会联动系统的主要执法力量。[3]

4.完善旅游设施设备

目前,国家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现实与旅游业快速发展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景区景点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尤其要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购买或及时更新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还可以购买先进的旅游安全预警设施和安全处理设备,充分保障旅游者的旅行安全。

5.完善旅游保险、加强医疗设施保障

旅游保险是处理安全事故善后工作、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联动系统和旅游救援系统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现有的旅游保险制度,制定适宜于各类旅游者投保的险种,而不只是现行的《旅行社办理意外保险暂行规定》中的强制性险种――旅游意外保险,这样,可使旅行社在履行强制性义务的同时,由旅游者自愿地向保险公司购买除强制险以外的其他保险。此外,还应加强旅游地的旅游涉外定点医疗单位、保健疗养设施、康复专项旅游设施、旅游区内医疗站或医疗点等医疗设施的建设和保障。

6.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云南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活动中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的现状,与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没有意识到旅游安全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密切相关。旅游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的疏忽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对其实施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应包括旅游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和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技能两部分内容。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安全的保障,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还有赖于旅游安全的保障。只有重视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才能为云南旅游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翟向坤.北京市旅游安全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6).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8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将信息化引入到旅游行业,可以大大改变旅游专业的社会应用,提高旅游行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只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势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旅游信息化是各旅游行业管理运用中必须强化的一项内容。旅游行业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在旅游行业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旅游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的影响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概述

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计算机安全管理是通过对计算机活动相关领域的管理,来实现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目的。而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手段来改变目前旅游行业中比较杂乱、无序的状态,是目前来说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旅游领域中信息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涉及旅游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旅游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管理中体现的特征

1、全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人机交互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资产、技术、设备、环境、体制编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各个旅游信息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全局。构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其实质在于全面提高整体旅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总体战略上完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才能称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因为当今的安全是包括各个领域的大安全,其信息领域的安全尤为重要。

2、基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保障旅游信息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它既是行驶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旅游信息在社会中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既是个人素质、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基本管理活动,而且是其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

3、动态性

由现代管理学可知,管理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管理系统内部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旅游管理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旅游管理系统的生命。例如在旅游企业中酒店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社会酒店管理经济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旅游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三、安全管理系统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旅游企业信息化采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安全旅游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旅游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的集成管理,对旅游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旅游企业的发展与融合,使旅游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提高了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运用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旅游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旅游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与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条件,即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二是目标,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运行的动力和方向;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旅游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将因此而发生改革。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旅游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旅游企业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旅游信息技术、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旅游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旅游企业战略。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9

关键词: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困难;对策

我国部分旅游企业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在A股市场上形成较为活跃的酒店旅游板块。目前我国“酒店旅游板块”中,旅馆业有9家,分别为零七股份、新都酒店、东方宾馆、首旅股份、锦江股份、金陵饭店等;旅游业有22家,分别为华天酒店、张家界、中青旅、国旅联合、九龙山、大连圣亚、旅游等;餐饮业的有3家,分别为西安饮食、全聚德、湘鄂情。

但从整个资本市场角度来看,上市的旅游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在酒店旅游板块上市的旅游企业总数仅占整个A股市场的1.3%。

(一)旅游企业上市的现状和问题

1.上市公司数量少,发展水平滞后

在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中影响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上市旅游公司数量很少,并没有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截至2012年底,旅游类上市公司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3%。二是上市旅游公司的规模较小。在现有的32家上市旅游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4家;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三是由于地域差异,上市旅游公司分布不均,东部发达地区较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2.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财务状况达不到要求

通过对目前32家旅游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的统计,表明我国旅游企业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每股收益率EPS较低;旅游企业利润绝对额小;旅游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要求上市的旅游企业在财务上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硬性指标,但由于我国旅游企业主营业务的特点,受到季节性和波动性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获利能力不稳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整体不佳。

3.主体资格存在缺陷,企业运营不规范

主体资格缺陷主要表现在历史出资问题、历史股权转让问题、实际控制人认定不准确和管理层变动四个方面。

在IPO发行审核中,公司的股东历史出资问题一直是证监会审核的重点,也是中介机构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公司出资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出资不能足额到位,或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股权纠纷和潜在法律风险。“历史股权转让问题”主要因为不少拟上市的旅游企业多数经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在国有股权或内部员工股权转让过程中出现瑕疵。

(二)旅游企业上市的对策

1.利用有利的宏观环境,推动企业上市

旅游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有利宏观环境,加大旅游企业上市的步伐。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内容包括把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提高到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在信贷到扩宽融资渠道上为旅游行业提供政策支持,为旅游行业实现战略转型以及旅游企业的国际扩张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与指导。这一政策的推出会大力促进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动旅游企业积极上市。

2.了解上市的法规和制度,做足上市准备

旅游企业上市前要充分了解企业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上市的法定程序。现在我国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强制披露公司相关信息给投资者,同时还要具有发行股票资格的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明确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等的责任和风险,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证券发行监管体系。各个部门在选择与推荐企业、企业发行股票规模以及股票发行定价等方面各司其职;例如由保荐机构选择、培育和推荐企业,增加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责任;由企业依据企业自身的资本运营状况以及需要融资的规模的大小进行选择;由企业与保荐机构协商,使股票的发行定价真正反映其价值和投资风险。并且在发行书审核上,遵循合理性和合规性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发行审核委员会的独立审核功能。因此,我国旅游企业在进行上市准备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现行的发行审核制度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

3.强化主营业务,提高财务运营能力

许多旅游企业为提高利润,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为企业寻找突破口,涉足包括房地产、金融证券、五金建材等行业。从理论上讲,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旅游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能够分散风险。但如果旅游企业盲目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介入自身不擅长的领域,最后可能会引起新的风险。而当前的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旅游企业的主营业务仍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旅游企业应努力进行经营活动和旅游产品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完善主体资格,规范企业运营

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营包括企业的经营制度、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内容。上市公司的运营具有相当大的公开性,政府和投资者时时刻刻都在监督着上市公司,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上市行为进行着很大程度的约束和指导,所以旅游企业上市前要完善自身的主体资格、规范企业运营,合理的处理相关的诉讼和处罚、税收问题和资产瑕疵问题等,为旅游企业的上市扫除障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虹.加快我国旅游企业上市的对策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8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例10

关键词: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体制创新

旅游管理体制主要是协调和管理整个旅游经济活动,设立相关机构,将职权严格划分好。旅游企业发展中旅游管理企业是核心和基础,不但要求被渗透到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内,更要在各个领域内综合开展,保障旅游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

一、旅游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一)缺乏有效管理针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状况,需要注意开展合理的调控,能够有效的避免市场中的弊端,帮助人们更客观的认识到市场上的弱点,在保证市场经济发展有序的前提下,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体制正在逐步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对旅游企业而言很多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还不够完善。旅游产生隶属于第三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好的产业,要求逐步加入到快速发展行列中,现今,部分部门和单位自己创立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这些旅游企业的产权或者人事权都分属于不同的投资管理部门,分散化的关联模式,让旅游企业做多头建设,在各自为政中产生诸多矛盾,因而这一情况下旅游行业的内部争端和矛盾也会产生,这将破坏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造成市场发展混乱。创办的部分旅游企业,让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全面的管理嗯哼监督各个企业,也不能控制各个机构,因而不能从宏观上做好管理以及监督。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不立国,任何企业法律都是企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我国旅游企业的创新机制管理问题的产生主要诱因是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慎健全。首先,相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一方面法律和法规有着建立的暂时性,在缺乏后续法规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不能及时的跟进后续利郎,那么法律的约束力必然减少;另外,我国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旅游法律和法规的完善还有具体的设计范围,不能与旅游产业步调统一;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在旅游管理的法规内,旅游消费者的人身权利方面涉及面很窄,所以旅游时造成人身消费安全隐患则在所难免。

(三)市场竞争不平等目前我国旅游业在发展中出现市场竞争不平等的现状,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很多方面的竞争不言而喻,因而我国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我国旅游业不同的规模和形式,以及不同的发展状况下,结合自身的能力差异,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格局是不能缺少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能够了解到,在我国政府扶植和帮助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体制有一定的提升,形成了规范和全面性的管理组织,但是这些组织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受到较少的法律约束力,反而却得到更多的特权和保护,对于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而言,在自身发展能力不能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政府如果没有给予更多的支持,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时时刻刻都要在法律的约束下发展,不断的循环往复,我国旅游行业出现诸多不公平竞争状况,最终很多大的旅游企业垄断整个市场。这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旅游自身状况来开都是一种损失。

二、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一)加强宏观调控目前我国旅游管理出现各类问题,主要是分权过多,国家层面的的旅游战略不能完整实施,出现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不利于国家政体的宏观调控。管理中的适当集权和适当分权十分必要,国家在发作时最好将旅游策略、发展方向等都集中在在中央,相关规则制定都国家旅游局统一部署,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分全给地方旅游局和管理部门,主要是地方旅游部门更了解当地管理中出现的管理问题,采取的措施针对性更强,中央制定的宏观调控真正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地方策略和方向的正确性,两者的配合管理是完成旅游管理体制的关键。两方面都要做到各司其职,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在把握大方向的过程中,努力抓住实施第一线,在相辅相成中解决旅游也的发展问题。

(二)构建多元化旅游管理体系旅游行业的发展特征主要是边缘性和综合性,因而管理时需要有综合类部门开展管理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主要的管理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局,管理的负责人是国务院的副总理,旅游管理局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政管理部门,每一个市县都是管理的基础,所以在创新管理委员的基础上,制定旅游保障体系,能够保障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规避旅游业多头发展现状。

(三)加强政企合作旅游企业制定的各类管理依据主要受益者是他们自己,所以很多条例都背离政府的行政政策,企业是盈利主体,因而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妥善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更要是国家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体制,大方向制定完以后,小的细节也非常重要。

三、结束语:

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就是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借助于科技,大力的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这样能够达到资源的有效循环和利用,实现我国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统一,这为我国旅游管理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旅游也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提升旅游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前提下,更要走国际化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