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23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1

Yang Jiche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good student grouping experim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mall experiment” in the textbooks,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1切买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人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人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

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2

识记在学习掌握物理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机械”地记住物理知识绝不等于学会物理。因为物理理论具有的抽象性、简洁性决定了仅从字面上记住物理知识是无用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才能在众多习题中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使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扭转学生的抵抗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上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不防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在讲授知识时多列举一些实例,并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主要方法,而且控制变量法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说说自己初浅的看法。

二、控制变量法内涵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往往不是单一、孤立的一个物理量,而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多个物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理学中对于多个物理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的办法来研究,即人为的把多变量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变量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物理量,而固定其它物理量,然后再改变另一个物理量,固定其它的物理量,依此类推,通过分析得出哪些物理量影响研究结果,具体是怎么影响的。

三、实施控制变量法的步骤

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所研究的物理量是否可以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首要条件。由于初中生接触物理学科时间不常,对物理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比如,接触过的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还有控制变量法等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区别与应用,往往在实际探究问题时不知道采用哪种物理学研究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时知道此问题应该运用控制变量法呢?关键是让学生抓住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形式,即研究对象的结果可能由诸多物理量决定时,我们就要想到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六章《电阻》一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生活常识(为什么有时用粗导线,有时候用细导线?为什么说用铜做导线比铝的好?)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自身的诸多因素和导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想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问题。

2.确定所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确定要研究的对象用控制变量法探讨后,学生应该大胆提出可能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素,只要想到的都一一罗列出来。这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即猜想与假设。后续我们在通过实验探究这些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反映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下,则实验结果不同,说明与该物理量有关,这个物理量就是一个研究因素。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电磁铁》一节,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前就应该猜想可能与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有关,还可能与导体的运动方向等因素有关,或者是磁场的方向有关,有了这样的猜想,我们下一步再通过实验论证是否有关就可以了。

3.确定探究实验中变与不变的物理量

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研究的物理量可能遇到与几个物理量有关的情形,那么在实验中,首先要确定固定哪些物理量,变化哪一个物理量,然后再固定哪些物理量,变化另一个物理量,再考虑实验过程中控制这些物理量有没有先后顺序等。要牢记,无论有几个影响结果的物理量,每一次只允许变化一个物理量。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摩擦力》一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首先猜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时,应该考虑先控制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压力大小,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再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次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逐一控制实验即可,没有先后顺序而言。

4.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控制变与不变量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3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逐一研究它们可以分别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他两个因素。如果在进行该实验时就给学生恰当地点拨,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到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他器材不,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

3 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的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他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4 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学生看得见而且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

5 图像法

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像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像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像,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

6 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4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物理课程的内容做了很大调整,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实验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实验器材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开好实验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每个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上存在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和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方面而忽视了实验,甚至导致有些老师认为会不会做实验无所谓,只要把实验过程背下来,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答出来就行了。如此的事情愈演愈烈,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我们下一代的不负责,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负责。

2.实验室开放率不高。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招生、盈利,纷纷花巨资修建崭新的教学楼,盖阔气的学校大门等硬件设备。但学校忘了建校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不是盈利赚钱,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学校教师教学的需求,达不到时代的要求,要么实验设备老旧,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危险,要么出现学生多实验设备少的情况。即使学校拥有足够的且与时俱进的实验设备,很多学校为了“保护”设备,大部分不对学生开放,学生没有设备做实验。如此这般,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提高,素质如何加强?

3.实验教学模式选用不恰当。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大多老师是预先将实验过程讲一遍,再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实验过程按部就班的进行一遍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只是将老师原先讲过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一番,不能达到应有的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作用。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比我国学生与西方学生,从考试方面来讲,我国在全球可以用“无敌”来形容,在全世界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等等考试竞赛中,我国的考试夺取第一那是信手拈来啊,但是到了需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比试中,往往是西方更胜我们一筹。这就为我国教育敲响了一个警钟,我国的教育不是用来应对考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建造国家的栋梁,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而不是考试机器。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而不是着眼于眼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动手实验能力的重要性,将教育纳入真正的教育轨道上,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为社会陪样出真正的人才。

2.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教师,是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实施者,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那么,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就是相当重要的,对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包括教师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包括新的设备仪器的使用,更要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教育。学校或者教育部可以组织各个学校的物理教师进行物理教学课程的研讨会,使得各个学校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以便于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也可以组织教师们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其专业水平。还可以举办学生物理实验比赛,以学生为突破点,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最终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3.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教育的目的不相符合。在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下,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材特点、实验项目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设计,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开动大脑开始思考。在实验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案,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4.开放物理实验室。学校应该开放物理实验室,而不是关闭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作用。可以将物理实验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5.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现代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以书面考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和学习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实验教学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成功的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这就需要上到教育部下到教师的全方位配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投身到物理课程的改革中去。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5

一、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点: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1)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因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必须尊循物理教学的一般原则;所以明确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必备条件。

二、知道物理实验课的类型

从广泛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实验为主题的课统称实验课。(3)然而在初中物理中大体上可以分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探索型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实验室里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实验课最常见的形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或验证重要的物理定律,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仪器和装置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探索型实验课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为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奠定基础或直接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课。它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学生在新的物理概念,定律或规律得出之前,探索实验现象,以及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即在具有许多变量的物理现象中,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探求其余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依次变换物理量进行研究,最后概括出概念,定律或规律。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欧姆定律”等实验都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也都属于探索型实验课。

三、利用身边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

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 精心设计与组织分组实验

过去物理实验时,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就行了。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六、扩大实验教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七、 注重实验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之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一定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完全有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计划,适当地增设实验或者改进实验。对于教材中进行操作有困难的实验,要变换方法进行。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缺陷,要适当补充步骤使之完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在创新中想办法为实验增加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大气压的大小,可以每桌配置两只塑料挂衣钩,将其背侧紧压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钩,结果费很大劲才能拉开。或者,可以再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一只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手移开后,纸不会脱落,水也落不下来。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的设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6

为了更好的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的要求,便需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将物理现象和形态变化呈现出来,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变成形象具体的现象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教育。通过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物理水平,便可以看出初中物理知识对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探究真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大幅度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素养。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帮助提升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丰富物理知识储备,而且还能够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各种物理实验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增加学生的物理感性认知,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印象,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体者的角色,而老师则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当前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能够将沉闷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从而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物理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一)采用探索式实验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长时间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和束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扮演者主导者的身份,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扮演者教学配合者的身份。因此,长时间在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无法灵活利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当前农村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便需要老师合理的将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以实验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浮力大小与相关联因素的研究教学目标,便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深度、密度和形状等因素之间存在关联;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利用实验进行验证,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通过多次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初中物理主要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突出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便需要采取实验探究方法。通过多次实验探究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概念知识时,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两个知识点弄混,而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两个知识点,如果只是简单的从概念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是不切实际的,而肤浅的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物体运动需要力才能够运动也是错误的,所以老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准确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老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这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其中,这个探究性实验情景就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进行释放,并且分别置于铺有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综合比较各个小车在同一时间里所滑行的距离来判断物体运动受力的影响情况,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实验,以便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的切身感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老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如班班通一体机中就有许多动态实验视频,可以直接使用,非常方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例如:在《磁场》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关于磁分子和磁场形状具有不可见的特点,以及对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等相关实验,如果只是单纯利用语言表述是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的,这便要求老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三维图形,并且进行合理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和反思,能够较好的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老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并不能够完全代替物理实验。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敢于尝试,不断创新,通过合理开展探索式实验、多次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等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水平。

作者:郑莉 单位:临泉县迎仙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7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措施落实“兴趣”目标。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实验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所以笔者在此想重点谈谈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如何做到激趣的同时又能引思,发挥实验的魅力,达成“兴趣”目标。

案例一:《磁体与磁场》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这是一支‘圆珠笔’,这是一张百元纸币。下面呢,老师就用这支笔,先把这张百元纸币戳通!”(神秘状)

(学生发出唏嘘声,好奇)

(老师拿纸币出来,完好)

师:“这张纸币上应该有个洞吧!为什么没有呢?”(慢点讲)

(学生惊讶)

师:“等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秘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磁体与磁场》。”

案例二:《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玩一个点火游戏,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这里有2根筷子,一根是竹子做的,一根是金属筷子。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次点火。我用一个酒精灯来同时加热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筷子。大家一起倒数15秒,好吗?”

(看现象,金属筷子将火柴点燃了,竹子筷子没有点燃火柴)

以上所举的两个案例都是笔者在新授课过程中创新的两个小实验,不是教材本身提供的,但是这两次引入的效果却超乎寻常的出彩。由此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在我们身边其实随手可以拿来做实验的“道具”真的很多,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也不少,很多新、奇、特的物品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个有两个内胆的茶壶,内部分别倒上牛奶和咖啡,外表看上去很普通,老师引入时可以像变戏法一样的一会儿倒不出来,一会儿却能倒出牛奶来了,可是一会儿却又变成了倒咖啡,接着想倒一杯牛奶就牛奶,想倒咖啡就是咖啡……这些魔术道具也好,自制道具也罢,都可以用“情理之中”的原理来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这就达到目的了。

用来引入的实验有什么要求吗?笔者认为应该满足这样几点要求才是合适的。

一、时间不宜过长,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笔者提供的案例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这堂课的重点内容的达成,还会让人怀疑指向学习主题的有效性不够。

二、有可观赏性,现象一定要明显

比如,在《平面镜》一课中,苏科版教材上有一幅图片“浇不灭的蜡烛”,教参配套的光盘上也有这个视频。但教师如果想亲自演示这个实验就会面临一个问题,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没有了观赏性和神秘感,这个引入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就是看一下课本的图片,也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个改进,取两支相同的短蜡烛,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另一支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位置使烧杯中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对准玻璃板后面的烧杯和里面的蜡烛,正好把点燃的那支蜡烛也遮挡了起来(当然还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护措施)。再通过教室里面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通过老师亲手表演的“浇不灭的蜡烛”,不仅现象很直观明显,而且比看图片或者视频更有观赏性,学生更喜欢。

三、激趣的同时要能引思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8

1.确定实验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做好实验,我们把事先确定好的具体实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考核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例见附录1和附录2)。由实验老师将要考核的实验安排在一个实验室里,并分为若干个组配备好所用的实验仪器,以利在课余时间向学生自由开放。

2 确定实验室的开放日

一般每次考核时开放时间为一周左右,开放期间,由实验老师统一调度,由任课老师轮流值班。其主要工作是:① 答疑和管理,至于有关实验的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反复阅读课本去领会感悟,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加深认识和理解。② 根据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实验技巧,如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为了使玻璃管中的空气全部被排净,可以将一根穿有细长线的缝衣针沉于玻璃管底部,然后边注水银边抖动细线,以保证实验的成功。③处理突发事件,如有的学生在使用酒精灯时,由于操作不慎或不规范,引起燃烧事故等,对这种事件的突然发生,要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同时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经验教训。

由于有考核这一手段的督促,学生做实验时大都不再马虎了事,在开放实验室的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钻研以及与同学们的相互切磋,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等方面都能认真仔细地去完成,做到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有关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二、 实验考核的操作

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学生掌握了要求的实验,这个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的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为了评估学生的实验成绩,我们可以采取简便易行的考核方法,在每位学生对开放的实验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抽签确定学生各自考核的实验内容及场次。由于学生准备充分,即使是较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在25分钟内完成。学生开始操作时,实验老师和任课老师每人监督10人左右,并在过道巡视,观察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当看到谁的操作有误时,便立即在其考核表上记下相应的扣分,并告知扣分原因。在巡视的过程别要注意那些学生容易疏忽和出差错的地方,同时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可提如下的一些问题: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你是怎样判断小灯泡是否正常工作的?等等。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后,教师应根据考核记录的结果和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作出较为客观合理的成绩评估,并及时通报给学生。

三、 对实验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多年的有效实验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学科成绩上都有很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实验考核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1.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优化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主动地、系统地对所要求的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复习,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个要求做的实验,促进了实验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2.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发了智力,启迪了思维,让他们从实际操作中思考和发现问题,增强了探索意识,从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原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附录1

物理实验考试样卷

物理实验A卷: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考生须知:1 每个考生在25分钟内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后举手示意请监考老师验收,待监考老师验收完毕后方可离场。

(1) 实验器材:装在灯座上的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一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开关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池盒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2) 请完成以下操作: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正确连接电路;

3.接通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记下电表示数,算出这时小灯泡的功率;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4/5左右,记下电表示数,算出这时小灯泡的功率;

5.整理实验器材。

(1)

电路图(请画在下边的方框内):

(2) 实验记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9

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验教学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使得物理实验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初中物理教师该如何改进物理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呢?

一、改变教学理念,重视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早已不再适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加快物理教学理念的转变,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将更多先进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并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逐步从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质疑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时,很多学生对声音可以在液体内传播表示不能理解。为此,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生硬传授知识点的做法,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声音在液体内传播的理解:将五把钥匙用细线系好,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然后上下抖动细绳,这时我们可以听到钥匙碰撞的声音。此时教师提问道:“大家仔细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能够证明声音是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呢?”学生受实验的启发,列举出“人在潜水时可以听到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和“鞭炮在水中爆炸的声音”等例子。通过这种演示实验和教师的有效提问,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实验装置,增强实验效果

一个优秀的物理实验能够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很多物理实验受实验器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实验成功率低,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教师在处理这些实验时,要摆脱“教材至上”的观念,根据实验特点和实际条件灵活选择实验器材,改进实验装置,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教师在改进实验装置时要遵从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原则,使实验能够更好地突出实验原理,验证教学内容。在学习“液体汽化的物态变化”时,教材提供的是“观察水的沸腾”演示实验:利用酒精灯加热装水的烧杯,待水温达到沸点后观察水的变化。由于烧杯容积相对较大,盛水量较多,所以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教师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将烧杯换成大号试管。相比于烧杯,大号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并且盛水量更容易控制,减少了加热的时间,使实验的可控性更高,实验现象更明显,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例10

新课程教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手段,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教学的实施应充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内外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性的实验设计。本文以探究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为目标,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是实验配合不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的实验课堂中,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验都是分开的。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忽视了理论的指导,缺乏了相应的理论与实验之间的互动。虽然有些教师将实验搬到了课堂,但是实际的动手者还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只是在观察试验中结束了实验课程,使得教学效率大大下降。

(二)创新实验缺乏在实际的试验中,多数教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结果往往是已知的,因此,在具体动手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就会忽视科学的严谨科学性。有些学生为了达到相应的结果,就会简化实验步骤,甚至有些学生会为了得到实验结果而去弄虚作假,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减弱。

二、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一)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引导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的执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该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新课改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