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2 09:15:15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1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2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将好事办好?笔者结合本单位三年来的实践,对此作些思考。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居民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居民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居民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相关医学检查及接受卫生服务效果的数据比较,可发现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及疾病发展趋向等,能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及时发现、辨识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

(三)提供科研教学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收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还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素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全科医疗思维能力。

(四)满足健康决策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健康档案客观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四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四)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

(一)健康档案的管理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同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居民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人员编制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档案室,也可以根据机构实际情况确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由责任医务人员兼职管理。健康档案原则上应长期保存,对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档案,要及时更新有关资料,确保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三)健康档案的使用。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应为其填写和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告知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当已建档居民复诊或随访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由医护人员调取居民健康档案。入户服务或随访重点管理人群时,在确定入户服务或随访对象后,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当日交回健康档案存放室。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条件不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普遍比较薄弱。二是制度不健全。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的收集范围、管理业务、利用权限等还缺乏健全、配套的业务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三是信息采集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五、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应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健康档案工作提供人、财、物条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区各单位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发挥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与卫生部门既有分工又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三)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已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7月,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同年,《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到2011年,农村将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及其使用和管理制度。

为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与医疗机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将健康档案的建档质量同医疗机构的业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在健康档案工作中的重要职责。

(四)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档案管理的约束性制度,将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纳入与之相关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监督、考核办法,形成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方便使用和安全保管。二是制定档案管理业务制度,主要明确健康档案的内容构成、归档范围、分类整理方法、保管利用要求等,用以满足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需求。

(五)完善存储,保障安全。应当加快建设网络技术平台,建立分级存储结构,实现自动归档和海量存储。为了实现健康档案便于医疗机构间信息交换的优势,需要制订标准,统一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将信息标准的交换格式通过网络传输或存入可移动载体。

此外,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除法律规定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3

工作重点

1.建档工作重点人群为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对居民进行个人信息采集,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录入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建立电子档案,为将来实行一卡通、医疗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2.免费为城乡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血压、血糖等一般状况进行体检,并对生活方式进行了解登记。

3.对体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重点人群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每季随访,提出健康指导意见和建议。

4.对已建档居民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不同人群按规定开展定期随访,更新信息,对体检出的问题做出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5.遵守医德规范,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严格管理健康档案。

责任分工

1、各乡镇辖区内农村居民的个人信息采集、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由本乡镇卫生院负责完成。

2、县直各单位、离退休人员、教职员工及居民区等城镇居民的信息采集、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由县疾控体检服务中心具体负责。

3、孕产妇建档管理工作由县妇幼保健站负责。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乡镇、工业区和县直各单位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体检建档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负责,全力配合卫生部门,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4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86-01

我镇辖区人口41259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占95%。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年6号),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意见》,我院于2009年开始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两年来,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做法

1.1 组织管理

1.1.1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以公共卫生为主导,医院相关部门配合,乡村医生全力协助,镇村干部支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1.1.2结合实际: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拟定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工作指导小组、督导小组、健康回访小组,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1.1.3 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工作。

1.1.4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部人群。

1.2做好居民建档工作的宣传、动员

1.2.1依托镇政府,层层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 做到家喻户晓。

1.2.2主要宣传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建档方法,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建立健康档案后享有的权益和好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顺利实施。

1.3 切实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技术指导

1.3.1分层次组织镇村人员、村医生进行入户调查前的培训,然后由他们深入各村进行入户调查。讲究调查方法,尊重居民的意愿,详细询问,做好记录和保密工作,做到全面正确填写健康档案登记表。

1.3.2认真开展居民建档体检工作,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分村组织已登记的居民到我院进行规范的健康体检。体检包括基础体检(身高、体重、胸围、血压)、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B超、心电、X光、化验等,及时准确地记录体检情况。

1.3.3居民健康体检结论下村回访:体检完成后组织相关专业组的医务人员对居民建档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结核病等)进行分类,填写信息卡,确定定点负责医生。然后由临床、护理、防保等专业组成的居民健康档案回访组依次轮流下村,在村里集中为建档居民作健康结果反馈,对存在的疾病给予保健指导和提供治疗方案,同时免费复查血压、监测空腹血糖,再交给村医生负责包片进行动态跟踪服务。

1.3.4专人管理健康档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方便群众查阅和电话咨询。

2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体会

2.1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

2.1.1有利于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医务人员下村回访,拉近了医院和群众的距离,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1.2 有利于评估预测农村居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可以对健康状况做出诊断,评估健康水平,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及早给与干预、治疗。从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2.1.3 有利城乡卫生资源一体化和均等化:县、乡、村三级卫生网是我国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乡、村卫生组织的发展对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筛查,可以把常见病筛查出来,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就近在乡村医生处接受咨询和治疗,大大减少了舟车劳顿之苦;一些需要住院解决的如疝气、胆结石、肿瘤等疾病就可以及早到卫生院治疗,可以避免更大的痛苦和疾病的延误。同时,通过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能力;通过乡镇卫生院下村健康档案回访,拓展乡镇级医院的服务面和影响力。从而提高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利用效率。

2.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2.1健康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只是建立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不便于健康信息的查询和追踪随访。要加快建立标准化电子档案,逐步形成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医保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把居民健康档案用活,从而更好的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2.2人员外出导致档案的完成率不够。我镇地处三峡库区,产业结构比较空虚,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这部分人的健康档案建立不容易完成。建议国家出台政策由务工所在地政府的医疗机构对广大农民工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打工人员回来时带回或者由务工地承担建档的医疗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回。

2.2.3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加强相关政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5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

一、充分认识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研、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维护公民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是加强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建设、客观评价其管理水平的内容和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的需要,是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内容之一。要从严格执行《档案法》、规范管理卫生档案、主动实行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公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保证卫生档案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必备条件的落实,将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考核范围。

二、保障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文书、基建、会计、科技、医疗卫生专业、声像、电子等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湖限,各类档案整理规则、质量标准、鉴定办法等。依法对卫生档案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档案管理责任与绩效评估、档案工作保障捎施与队伍建设、文件材料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等重点问题做出规定;已经建立工作制度的卫生机构,要对各项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和清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三、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卫生档案管理

要加强声像材料、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建立健全声像材料、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对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特别是已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单位要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制"管理,并逐步完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四、规范卫生专业档案管理

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卫生专业档案的管理。要加强和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病历档案是各医疗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机构应把病历档案纳入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领导、独立保管,或建立档案信息中心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必须建立病历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要按照"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的规定,年底以前组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病历档案进行存毁鉴定;要加快病历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病历档案数据库,逐步实现病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

要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要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争取支持,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建档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目标、实施计划,2010年开展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要落实好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监督管理。

五、提高档案人员履职能力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6

经办人员专业性不强。目前虽然在全区各街道已经确立了专兼职的档案收集、管理人员,也接受了档案收集、整理培训,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平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较少,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有些档案业务人员不熟悉档案基本常识,对有关档案工作了解很少。另外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出现知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做得就比较好,例如联盟、龙泉等街道的档案就做得比较好;而知识水平低,工作验差,责任心不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的就差些。造成一卷档案反反复复整理多次及档案资料残缺、整理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

业务档案传递环节多,收集整理耗时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参保群众一社区(村委会)――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一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城乡居民外出打工者居多,人员流动性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收集难度加大。再次,较多的居民文化程度不高,需要经办人员代为填写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表格,加大了经办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也为其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提供参考,针对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有符合档案保管“八防”要求的档案专用库房,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立卷归档、查阅利用、库房管理、保密、保管、移交、鉴定销毁等制度并认真落实,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重点是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合理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科学确定档案保存价值,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认真做好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挡和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要重视电子文档的管理,相关电子文本实行脱机备份,本地和异地各保存1份,并与纸质档案建立有机联系,确保齐全完整和信息安全。

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鉴证,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参保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凭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提高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盘龙区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业务档案培训班,加强各级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各级经办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经办能力和档案收集、整理的水平。

及时进行各类档案的归档。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量大,堆积的材料若未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发生霉变或丢失,为此,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规范整理业务档案材料。盘龙区充分利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三级服务网络,及时对各类业务材料进行仔细的审核,凡图像和字迹模糊、印章不清晰、残缺不全、潮湿霉变等不适合归档保存的业务材料,退还经办人或参保人,进行整改或者补办,直至达到保存要求。严格按归档的要求及时进行组卷、立卷,再分门别类编号入库、入柜。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7

(一、)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位于南华县城东南部,县政府距县城14公里,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万亩,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境内世代居住着,汉、白、彝、苗四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数81.72﹪.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设有一所标准化的卫生院和7所村卫生室,卫生院在职医生1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助理执业医师3人,康复医学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2人,经验师2人,主管中药师1人,会计1人,实习期医师2人,卫生院有乡村医生11人,其中有乡镇助理医生4人,有村医师执业资格7人,中专学历水平4人。卫生院设有门诊、住院、中医、医技、公共卫生五个科室。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质和中医饮片、理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自2014年来、全乡2014年来共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

(二、)工作措施:围绕《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从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工作、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力少看病”。

一、落实“四重保障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积极协调当地财政和医保所,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或特殊人群64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和大便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代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1438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

2、落实城乡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卫生院住院取消200元起付金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按“一展式”结算,补偿达90%。乡村两级医疗机械100%配备国家基本药物,100%零差率销售,门诊就诊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支付,西药费用补偿50%,中药饮片补偿60%。

3、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倾斜。医疗费用大便保险起付线降低50%(由7000元降至3000元),补偿比例提高5%,例为重大疾病的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不封顶。

二、卓绝大病专项救治,组织

4名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的大病患者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完善“一人、一档、一方案”。2014年以史共救治白内障患者16名,2017年共筛查患白内障患者8名,手术治疗3名,拒绝手术治疗、不宜手术3名。

(三、)提升服务能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1、实施好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2014年来参取各级资金投资210万元建设卫生院住院综合楼,投资30万余元提升改造中彝医馆,投资15万余元,更新医疗设备开展B超、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三大常规分析。基本满足了农村常见病诊治需求。投资58万元完成了镇模河、大村、洒披武、罗文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中彝医服务区改造,解决了人民群众抗病难问题。

2、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来调整充实了乡村两级卫生队伍。卫生院在岗医生16名。其中中医、西医主治医各1名,中医师1名。西医助理执业医师3名、经验师2名、主管中药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见习期医生2名;乡村医生执业资格7名(其中新分配持有中专学历乡村医生4人)。7个卫生室乡村医生由8名发展到11名其中持有乡镇助理医师资格4名。卫生院设有床位18张,7个卫生院设有床位25张,标准化卫生室拥有率100%.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看病。

3、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依托“对口帮扶支援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由南华县人民医院对雨露卫生院进行托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选定2名医师到县医院和县保健院进修学习。县医院下层业务副院长和骨干医师共4名对卫生院业务帮扶通过上下互动卫生院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门诊人次较去年增加6千人次。

4、提升乡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卫生院通过中医馆建设和村卫生室中彝医提升服务改造。全乡7个村委会均能提供中药饮片和理疗服务。实现了100%乡镇卫生院和100%村委会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中药汤剂和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中医师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方便了群众。

(四)、落实便民,患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1、卫生院按照州、县卫计委统一布置。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23名组成三个家庭医生团队,对全乡3127户,13420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率93.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约377户,1438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卫生院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和先诊疗后付费措施,方便了群众救诊看病。

2、精准识别,优质服务。对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77户1438贫困对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查出高血压患者74人,糖尿病患者8人,重性精神病17人。均开展了规范管理;查出患9类15种重大疾病患者27人,45种重点疾病81人,48种次重点疾病3人,其他疾病39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0户115人,开展白内障救治16人,大病专项救治56人,发放健康扶贫卡1432人。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持有一张“健康扶贫卡”,持卡对象持有健康扶贫卡到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救诊就可以享受减免一般诊疗费6元、7元、9元的优惠政策。到州、县、乡是占医疗机构住院就能享受免受住院起付线,住院费用比例提高15-20%的补偿政策,减轻了贫困对象医疗经济负担。

3、做好二次回补和明白卡发放工作。为更好落实扶贫政策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明明白白掌握政策补偿情况,按照县健康扶贫办要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一份,将住院补偿情况清楚写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扶贫政策是否到位,各级不住是否达到90%的标准,对2017年1月-9月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符合规范转诊住院的患者,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和民政救助二次回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确实是享受到眼里安排费用补偿到90%的扶贫政策。全乡开张二次回补109人次,回补资金57640.41元,民政回补正在进行中。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乡人民政府高统分认识到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环节,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乡脱贫政策,工作进行统筹,统一安排,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雨露白族乡2017年健康扶贫方案,协调乡扶贫办、项目办、卫生院、村委会、民政办、社保所、民政所、文化广播站等14家单位共同负责健康扶贫工作。按照县级职能部门之要求,抓好各块职能职责。确保记得立卡贫困户100%参保。按规范落实了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配齐、配强两级医疗队伍,确保看得立卡贫困对象100%拥有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档案。按健康扶贫政策做好医疗救助和大病救治工作,全乡健康扶贫工程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

(四)、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

1、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加强乡村两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防控,规范开展好疫苗冷链运转和结核病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9.4%,肺结核管理率100%,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率5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糖尿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100%。全乡无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卫生院建设有规范手术,卫生院100%配备妇幼保健员。2017年全乡实施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3对、12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完成率100%。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88人完成率77%,开展医学监护随访,提供 免费生殖健康服务82人,184次。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全乡0-6岁儿童1021人。保健覆盖1004人达98.33%;孕产妇管理182人,保健覆盖率100%。系统管理179人,管理率98.35%。开展妇女两癌筛查311人。全乡2017年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积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全乡共建纸质档14294份,电子建档12179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拥有居民健康纸质和电子档案。

3、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人民环境。全乡大力开展环境完善整治,完善村民规范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垃圾池227个,活动垃圾箱10个,公厕8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90.5%。顺利提供云南省卫生乡镇创建评比验收。实施“河长制”工程,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卫生院加大力度,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卫生监测管理,覆盖率达100%。

4、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健康素养行动。大力促进健康教育,全年卫生院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次,受教育436次,卫生院开展31期,受教育787人次,设有宣传栏7块,更新内容35期,开展健康咨询6期,播放录像资料21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得到提高,全年无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发生。

三、存在问题

1、卫生基础施设建设不足。雨露乡铅厂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00㎡,促建设年代时问长,现已成危房。雨露村委会无胜出的业务用房,租借卫生院房屋开展工作。

2、卫生人员编制不足,服务技术有爱提高。卫生院编制18人,在岗16人,缺编2人,卫生室编制13人,缺编2人。卫生院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医师执业资格6人,临床医生不足,住院业务难行开展,不能很好落实群众住院需求,住院转诊率高。卫生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于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3、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不足,群众保健意识不强,利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开展率低,许多建档立卡户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受观念等影响,主动寻求咨询和服务率低。

4、慢性病规范管理质量不足

下步工作思路:围绕健康扶贫工作存在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医师队伍,提高中医药服务,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方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8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近年来,信阳市新县卫生局以创建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体现了“早、准、实、新”的特点。

工作安排求早。2009年底,该局就把,苏河镇文昌村、浒湾乡李螃村作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试点。截至2011年底,共为230295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实现了规范建档、有效使用、严格管理、及时更新,保证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连续性和保密性。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综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切实加强了对居民健康全过程的干预和管理,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信息采集求准。该局在启动此项工作时,就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务必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更不能敷衍了事。该局定期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及考核,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召开专题通报会,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较多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重点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服务管理求实。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中,该局以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为工作目标,特别是对重点人群提供持续的、动态的、规范的健康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组织精干人员,携带B超、心电图等医疗仪器走村入户,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尤其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随访服务活动。制作宣传光碟4套,计2400余张,编印各类健康教育彩页15万余册,免费向全县居民发放。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断提高。

管理方式求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健康档案成为“活”档案的关键。该局先后投入近14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视机、VCD,并对乡村医生进行了微机使用技能培训,将信息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卫生组织,构建了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提高了档案的有效使用。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9

1.1健康档案的内涵 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科学、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满足居民健康管理和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1.2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1.2.1有利于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特别重视居民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有利于医生全面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

1.2.2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把医生和医院从繁重的数据管理和系统规划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实现疾控和卫生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统计,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产生新的市场[3]。同时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4]。

2 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与程序

患者就诊、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相结合为城镇居民、农民居民以及流动人口建档,由医院门诊科室、住院部、预防保健科室负责,程序: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 ,填写相应记录,装档统一存放。首次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依据自愿原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管理人群则主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有关重点人群管理要求,通过入户服务(访视或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门诊接诊等方式,由责任医务人员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分期、分批建立健康档案[5]。为建档居民发放健康档案信息卡,嘱其妥善保管以备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首次建档完成后,可将健康档案存放于居民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

3 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与管理

3.1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 到医院复诊的居民出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转、会诊患者,接诊医生应根据复诊情况,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住院的患者,应在患者出院3d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后存档。

3.2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合理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6]。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例10

根据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县卫生局*年卫生工作安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今年卫生工作重点。结合我县实际,力争在今年全县建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5个,并逐步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政策配套落实、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建成3个示范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以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加快建立方便可及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服务网络,努力使辖区居民可及综合、连续、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整体推进,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正确引导,加强培训,切实转变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加快社区医、护人员知识结构由专科为主向全科转变;积极完善实施,加强纵向联系,努力提高机构处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的能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安全、有效供给。

(三)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功能。坚持防治并重的原则,加快转变服务模式,实施主动服务,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妇女儿童系统管理、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工作。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网底作用。

三、工作职责分工

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各司其职、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根据行政区划以及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乡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各村卫生室为基础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中心和站的一体化管理。

(二)疾控、卫监和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各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医生布置工作;收集、分析、上报各类数据资料;督查考核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等服务质量。

(三)县级医院:负责对社区中心人员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定期到社区中心、站进行义诊服务,按照双向转诊,做好接纳社区转诊病人的治疗及康复后的转诊工作。

(四)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拓展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疾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摸底调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以农合基本数据为基础,发动村卫生室或联络员,根据标准健康档案表,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和文本档案建立;以农合慢性病为基础,加上残疾、年老人群形成康复人群档案。人员分工:防疫医生负责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妇幼医生负责保健和计划生育,助理执业医师以上的人员负责基本医疗和康复。计划生育由于部门分割,目前只需掌握基础数据和开展适当计生技术服务即可。彻底改变“坐堂行医”,深入村、社,和村卫生室人员一起,走进社区,按照分工开展工作。每月每人深入村社和社区不得少于5天。

(五)社区服务站:负责配合好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医生工作,对本辖区内居民人群健康情况的分析、监测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各项工作台帐清楚完整;服务站医生原则上为社区责任医生,社区责任医生职责明确,主要是开展预防保健、全科门诊、上门巡诊、健康教育、随访咨询、家庭病床、康复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卫生监督协管等工作。社区责任医生每年应对辖区居民常规免费上门巡诊随访服务和健康教育。

四、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规定经常性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辖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有关卫生信息,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有完整的门诊日志、出诊记录,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归档。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社区居民逐步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防治及预防接种:负责疫情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非传染病防治: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及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社区康复与老年保健:进行家庭访视,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生殖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