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际关系与沟通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16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1

凡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人们彼此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关系和人际关系三个层次。人际关系以感情心理为基础,与个体及其社会行为直接联系,属于微观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行为关系,体现的是人们社会交往和联系的状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得它的重要地位。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非凡是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非凡是在企业施行团队治理,团队精神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人际关系是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人际间的沟通行为,人际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发展。事实上,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结果;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恶化,也同样是相互交往的结果。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径。

假如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存在着广泛而持久的沟通联系,就标志着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假如两个人感情上对立,行为上疏远,平时缺乏沟通,则表明他们之间心理不相容,彼此间的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对人的认知开始,彼此根本不熟悉、毫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调节也是与认知分不开的。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人际关系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足或不满足、喜爱或厌恶等情感状态为特征的。假如没有情感因素参与调节,其关系是不可想象的。情感因素是指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对满足需要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行为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认知因素还是情感因素,都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出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有效沟通三步曲:

了解。发出信息前,须了解、分析接受方的信息资料及其信息需求。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态度、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的差异,人们对他人的基本行为反应倾向也是不同的,往往带有个人独特的色彩。因此,把握人际关系状态对人际行为的影响,必须结合具体的人或事作具体的分析。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或疏远、合作或竞争、友好或敌对,都是心理上距离远近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它反映了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人们喜欢给自己带来奖赏的人,讨厌那些给自己带来处罚的人,即人们倾向于亲近奖赏性的关系,而排斥处罚性的关系。因此,在人际沟通中,只要分析、了解人们的不同心理需要,把握人们心理需要的特点,并根据这些需要特点去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猜测。发出信息时,须猜测、判定接受方可能反馈的信息会向何方发展。当你了解对方的信息资料和需求后,就要向对方发出信息,这时必须猜测对方反馈信息是否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假如猜测准确,说明你发出的信息是正确的,否则就有偏差。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各种高级医疗器械出现急剧减少了医患间的沟通,并出现了各种医患矛盾,促使社会各界包括教育家、心理家、社会学家等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了教育思考。2010年Julio Frenk和Cheng Lincoln等全球医学教育专家指出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即能习惯与明智地使用沟通、临床推理、知识技术性技能、情感、价值观和反思于日常实践,以使所服务的个体和社区获益[1]。因此,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生所具备的沟通技能越来越被重视。

沟通技能是个体收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媒介将自己的想法、情感与反应进行有效的传递并感知他人的想法、情感与反应的能力[2]。在国外主要是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3-4],体现了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对的,我国在临床领域也有对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水平的研究[5-6],研究发现,人际交往效能感有助于提高临床上的护患沟通水平。综上所述,不少学者对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进行过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工具支持,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在校医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其沟通技能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二者关系,旨在为医学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医学生500名,总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8%,如表1所示。

1.2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对五百名赣南医学院在校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法调查,共使用两份问卷:由刘金玲编制的《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和谢晶与张厚粲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1.2.1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采用刘金玲编制的《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2],问卷包含八个水平:热情、语言表达、倾听、情绪敏感性、尊重、安慰他人、情绪控制和共情。总共有38题,采用5点计分。经过对问卷信效度的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894,而对八个因素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是58.128%,并且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模型的拟合度良好,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1.2.2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采用谢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该问卷由6个水平维度组成:亲和效能、利他效能、自我价值感、自我印象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和沟通效能。总共有36题,采用6点计分。该问卷6个因子的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是0.56到0.78;根据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作为效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同时效度进行检测,得到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判断和自己人际关系的和谐状况的相关系数是0.82,所以得到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确实能够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预测。此问卷需要被试对自己做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说明人际交往效能感越强。

1.3数据处理

回收问卷后使用SPSS20.0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2.结果

2.1沟通技能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现状调查

按照该问卷的五点计分标准看,不同维度题目的均值分数都居于中等偏上水平。安慰他人的题目均值得分是3.35最低,倾听是3.78最高。按照标准得分来看,倾听得分是1.990最小,语言表达得分是4.018最高(见表2)。

由表3可以看出,各维度得分皆居于中等水平,利他效能是24.34最高,自我价值感为19.41最低,说明被试总体的自我价值感偏低,利他行为较高。按照标准差得分来看,亲和效能最高,为4.894;情绪控制效能最低,为3.902。

2.2沟通技能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使用SPSS20.0对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大学生沟通技能的各维度及其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获得表4(见表4),可以得到结果: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维度及总分和沟通技能的各维度及总分是显著相关的。

注:*P

将沟通技能的总分从低到高排序,以27%视作分界点,取前27%为低分组,后27%为高分组,将二者放于人际交往效能感每个维度和总分上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表5,结果表示,沟通技能的高分组和低分组除了在自我印象效能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的维度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的平均值明显地高于低分组,高分组高于低分组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

3.讨论

3.1医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从调查结果看,医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个维度上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处于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但是达到符合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同时沟通技能中的热情、安慰他人、情绪控制这三个水平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中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印象效能两个水平的得分相对其他水平比较偏低。纵观沟通技能各维度得分而言,导致在沟通技能上的总分差异就更大,不少学生处于沟通技能水平不符合的情况,医学生的沟通技能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际交往效能感中的亲和效能标准差最高,但是其得分极大极小值差异最大。因此,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需要得到提升,从而让学生的对自己的主观判断及效能预期得到提升并实践努力。

3.2医学生沟通技能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

表4的分析讨论说明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沟通技能二者的不同维度与总分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各方面互相影响,表5的分析讨论也表明沟通技能的低分组在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得分上低于高分组的得分:沟通技能得分越高,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也越高,二者呈正相关。班杜拉[8]曾说:自身得到的成就以本人实际的经历作为基础,是最重要的自我效能感的信息基础,成功的交往体验会强化对自己自我效能感的评估,而频繁的失败体验就会减少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个人对交往效能感的预期是由自身的成功交往体验决定的。故提升沟通技能,有助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提高。

4.结论

4.1 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尊重、倾听与利他效能、沟通效能得分较高。

4.2 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沟通技能在二者的不同维度和所得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沟通技能低分组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也明显比高分组的得分要低。

参考文献:

[1]邱丽颖,鲁可可.综合性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精英化培养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08:648-650.

[2]刘金玲.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

[3]Rokke PD,Fleming Ficek,Scimens NM,et al.Self-efficacy and choice of coping strategies for tolerating acute pain[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eine,2004,27(4):343-360.

[4]Rabman A, Ambler G, Underwood MR, et al.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J].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4,31(6):1187-1192.

[5]宫叶琴,安秋月.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01:9-11.

[6]王露讠胥,章雅青,戈晓华.护理实习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6:28-31.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3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我个人来讲,不喜欢这句话的后半句,因为我们没必要一味的去追求什么人上人,还是自然点好,平平淡淡才最真。人应该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活得阳光,活得自我。人生本是一条风雨相伴的路。生活中,每个人遇到的坎不一样,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但只要敢于去吃苦,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面对困难不能轻易言弃,哪怕再苦,毕竟累不死人;可能一生中困难重重,也可能一辈子会与苦相伴,也要继续坚持着,毕竟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学会用直面坎坷的从容和身为万物之灵的睿智去战胜自己,学会去诠释生命.......

二、要踏实巧干,不要玩弄虚作假。

付出一份真诚,收获一些喜悦,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们要坚信付出是有回报的,生命的定义也已不言而遇,那就是奋斗、去与命运抗争,去按照自己的目标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风雨过后的彩虹不一定是那么的绚目,但只要学会去欣赏,相信它一定是最美的。吃亏并不是傻、而是福,用自己的实干加巧干去多劳才能多得,撕掉伪装、见机行事,要知道你的耕耘会感动他人和上天的;不要整天只想着如何投机取巧、如何装小空子、如何去施展自己的小聪明,要明白关键时候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

三、要端正心态,不要去盲目攀比。

生命最大的悲哀不在于贫穷,不在于卑微,而于价值感方向感和端正心度。每个人出生的环境和家庭条件都不一样,千万不能去埋怨自己没有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薄酒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洒脱和快乐,不要去与有钱人比,因为有钱的概念很难讲清,切忌一万家底去跟百万的比名牌、百万与上亿的比奢侈,山外有山,你永远不会在比的问题上占到任何便宜的。把自己心态调整好,不与别人比,只与自己比,在知足中去享受自己实际条件下的生活,无偿不是人生之乐。

四、要放开度量,不要小肚鸡肠。

与素质高的人交往我们要客客气气,与素质低的人接触也要做到彬彬有礼,这样才能显示出你本人的素质。不能高瞻别人、不要小看自己、不可鄙视他人,尤其是遇到矛盾纠纷时,要主动去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多多包涵小节、处处相互体谅,放开心胸去溶纳别人的缺点与不足,万不能遇事斤斤计较。尤其是大事大非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处事,不要冲动,有理也可让三分。

五、要摆正位置,不要自以为是

隔行如隔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业,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职位。我们没有理由去看不起别人,更没有理由对哪个行业或者职位较低者另眼相看。因为我们都是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你是亿万富翁并一定你比民工兄弟身体强壮,你也并一定比农民朋友活得坦然。人各有所长、各有所能,并不是你的行业或者你的处境就比别人更高一筹,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万万不能给自己的眼睛涂上另类的颜色。

六、要不断奋斗,不为满足现状

生活,为生而活,为活着而活。《士兵突击》中很经典的台词:活着就是要干有意思的事。我们活着当然要去干有意思的事,当然要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当然要去为自己的计划目标不懈努力。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信息时代,不学习是远远跟不了大众的步伐的,只要是不想被社会大潮完全淘汰的人,就应该不断奋斗,去干一件又一件有意思的事。

七、要善于助人,不要事事求人

要知道,物以类居,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无法脱离这个大家庭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也不可能不需要别人的帮忙与支持。能出手时就出手,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助人又能悦已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多干。当然,人生中难免自己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但不要事事求人,动不动大事小事都找别人帮忙,要知道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人,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随意寻求别人的帮助,因为过渡的养成求助别人习惯,只会给自己的促长更深的信赖心理。

八、要敢爱敢恨,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

爱就要用心去爱,尤其是对爱你的人,你更应当以双倍的爱去回奉给他们。在我的词典里,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长辈的爱、恋人或爱人之间的爱,都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所有我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的真心去呵护他们。虽然这个世界上关注你的人可能很多,但毕竟在关注你飞的多高的同时去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的人却仅有这么几个,为此,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辜负他们的爱。

九、要记恩报恩,不要过河拆桥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4

导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正所谓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神九的升天、“蛟龙”的探海、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等等。现代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工厂生产需要沟通,家庭生活需要沟通,朋友之间需要沟通,实施营销需要沟通,绩效管理需要沟通,文化教育需要沟通,思想教育更需要沟通……而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更一种技巧的表现。大学生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关系,将决定着其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赢得成功。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人们采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有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沟通最基本的要素是:信息发出者、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发出者是信息沟通的源头,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者。信息是沟通的内容,即表达沟通的主体思想、观点、需要、意见和消息等。通道即传递信息的途径,信息必须载于通道才可能沟通。声、光、电、动、物、人、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信息接受者接到信息后,经过译码才能了解和认识信息,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沟通对于任何群体或组织的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也有赖于信息的沟通。

二、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

身处当代社会之中,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与人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在2013年3月期间,在本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采访了100名大学生(男、女各50名),其中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受访者分布大致平均。如图表所示:

则反映了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大一新生普遍人际关系一般;二年级学生三种情况分布大体均匀;三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良好和一般的情况占大多数。上述情况笔者分析大体原因如下:大一学生刚刚入学,对新事物、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还处在认知不全面的程度,所以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不强,导致人际关系一般的情况占了大多数,而良好和很差的情况则极少;二年学生对大学环境基本具备了自己大体的认识和一套比较成熟的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以为对校园基本熟悉,所以对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较大一新生来说要强一些的,处理得当就会人际关系良好,处理的不尽如人意则会人际关系较差,在大二年级的体现就表现出3种情况大体均等;大三年级经过在学校的长期生活,对这个校园里的事物已相当熟悉,在校深造期间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心理素质与心态经过了一定的锻炼,沟通能力在此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可以观察到其人际关系的稳定与成熟,但大三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升学、实习工作、考证评优、感情波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所以分析大三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分布要考虑到背后的因素,实际上大三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三、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分析

学生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这使得大学生较少或者不愿关注人际交往,交往的范围比较狭窄。长期的学习考试压力使得大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比较被动的交往模式,这是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的体现,让这样一个大学生突然面对积极交往这个问题,往往使其有些不知所措,无法一下子克服一系列的问题,诸如:

(一)自卑心理。长期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尤其使大学新生在面对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时难以适应,觉得总有种莫名的不安;当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时,往往觉得浑身不自然;当看到一个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时会有意无意地避开;当老师叫到自己名字时,第一反应总是自己做错事等等。这些都是自卑心的体现。

(二)冲动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总是受到家长的精心呵护,因此难免会遇到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须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也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引发热战,使人际关系处于不好的状态。

(三)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因为紧张的学习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心理封闭往往使自己在有困难时一个人去想办法解决,在有苦楚时一个人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在心里积压,造成了愈加自闭,与人交往也就更少,这样一来也就越不合群,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日益突出。

2、在职场中最常见的沟通是人际沟通,这类沟通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等人之间。事实上,只要在社会中生活,人就离不开沟通。

3、从我们身边讲: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它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同事之间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方好恶,才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至于碰壁。

(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1、当今社会,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职场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不可或缺,人际关系沟通至关重要。

2、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够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笑话。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如果沟通好了,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此因,人际矛盾大多数都可归因于沟通不畅。

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协作。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现实中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五、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沟通

(一)悦纳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要想协调人际关系,让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首先要悦纳自己。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与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已之短去比别人之长,这样势必导致误差。二是比较时必须注意客观性,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他人就什么都不如人。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在沟通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沟通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自卑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二)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真诚是指一个人待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发自内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有些学生把直率和直言当成了正直和真诚,认为真诚和正直起码直就是要实话实说,就是表在思想一定要直来直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与人交流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在表达不满时更是要考虑到交往对象的接受程度,以便于工作能够优化人际关系,减少人际之间不必要的隔阂和磨擦。

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就应做到:首先,要学会面带微笑。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友好、接纳、赞同、理解、宽容和尊重。其次,要认真倾听。尊重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认真会倾听。要诚心、耐心、细心地听,即使对方讲的话并不十分令人感兴趣,也应让人家把话讲完。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尊严,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三)宽诚待人体现大学生的良好品格

大学生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不允许别人轻易地冒犯自己。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严以律己,宽限以待人,应该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忍让,学会妥协,学会宽恕别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人格风范。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感觉的“过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沟通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只要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涵养、有“肚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实现双赢。

六、结 语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和群体进行交流的过程。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进行着口头或是字、肢体语言的交流,进行着信息的交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沟通;因为沟通,我们把彼此的信息和想法进行了交流,之后才会产生见解或者共鸣;因为沟通,我们才能了解我们周围的人的性格品德;因为沟通,我们才能达成共识,才会有合作共赢。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5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国际公司对华都实施了各类大规模的项目投资,而对于为这些国际工程项目提供服务的设计及施工承包商来讲,如何与形形的国际投资方或国际工程公司在项目上开展合作?沟通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它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并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国际合作工程中,由于彼此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沟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故本人结合我院在一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具体实践,对于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的沟通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的探析与研究。

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情况,具体的参考案例有:

1.苏州惠氏制药二期工程设计项目(国际合作方1:美国惠氏 国际合作方2:澳大利亚某工程管理公司 我院施工图设计)

2.印度Diamond新厂房项目(国际合作方:印度Diamond集团,我院设计)

3.苏州首诺一期工程EPC(国际合作方1:美国SOLUTIA集团 国际合作方2 美国某方案设计公司 国际合作方3 新加坡某项目管理公司 我院实施EPC)

二.提出问题:

项目沟通管理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是由沟通规划、信息、绩效报告、利害关系者管理四个管理过程组成。而本人认为我在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实践中,遇到了三个突出问题,故分三项叙述:

1.沟通规划: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沟通技术选择问题

案例: 印度Diamond项目设计合同谈判初期,因对印度方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故在沟通技术上选择的是采用的是重要工作节点的出国会议面谈+平时的电子邮件方式,结果因为海外的一些电子邮件传输上的问题,很多前期的邮件都没有收到,前期合同谈判受到了延误并产生了许多歧义。

在我院人员访问印度项目所在地清奈后,根据业主的现有装备,我院及时调整了合作双方的沟通技术,增加了一项沟通技术,建议业主利用internet网并安装SKP软件,加上摄像头可以实施网络在线电话会议与联络,这样弥补了电子邮件传输故障带来的问题,在后面的设计实施中提高了效率,保证了第一批施工图的按时出图。

分析:项目沟通计划是确定利害关系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要求。作为沟通计划依据之一的沟通技术是指与项目干系人沟通或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方法,他形式有书面的、口头的、电子邮件、正式情况报告、会议、在线数据库等,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因为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合作的各方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展经常的面对面沟通,而沟通技术选择错误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而影响项目沟通甚至整个项目实施。

2.信息: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信息紊乱的问题

案例:苏州惠氏制药二期工程项目牵涉到改造工程及洁净室等复杂空调系统,中间出现一个非技术因素造成的大问题:因为惠氏业主在美国与中国有两个项目组在参与设计参数与方案的确定,美国惠氏未及时将空调修改信息发给本应作为信息牵头单位的项目管理公司,我院就按原方案实施了施工图,当90%图纸审核时,业主提出质疑,结果空调重新设计导致进度延误一个月。

分析:信息涉及向项目干系人及时提供所需信息。这个问题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也很有关系,在国际合作工程中,因为参与方较多,而且国际参与方对于国内的建设程序与习惯不清楚,承包方经常会发现项目信息紊乱,多方指令,各方信息不一致,承包方时常收不到一个权威的正确信息,所以国际合作项目的变更就很多。

3.利害关系者管理:国际合作工程项目的与外方利害关系者的沟通障碍问题,也是国际合作项目的最大问题。

案例:苏州Solutia工程项目EPC这是一个克服国际合作中与外方利害关系者沟通障碍的成功案例。我院在项目实施中面临三个国际合作方,三个主要的利害关系者为:SOLUTIA业主项目经理与方案设计师都是美国人,项目管理方是新加坡人。在投标前期过程中因为美国人对中国建设程序及国情等不了解及文化上的差异,一开始就有很多障碍,业主对我院不是很信任,我院也深刻认识到不是能说英语就表明能够沟通,在中标后我们的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沟通方法来克服实施中的沟通障碍,如先与沟通较方便的新加坡人沟通好,再通过他们的理解与帮助去与另外俩美国的利害关系人沟通,最后我们的项目团队成功地完成了EPC工程。

分析:利害关系者管理系指对沟通进行管理,以满足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并与利害关系者一起解决问题。国际合作工程中我认为最能影响项目成败的就是外方利害关系者的沟通问题,因为根据资料显示中外文化差异等是引起国际合作项目冲突的主要原因,而引起了这些冲突要去解决,还是要去做人的工作,如何去与这些外方利害关系人沟通是件一门艺术。

三.解决具体方案:

1. 保证国际合作工程项目沟通技术选择成功的三个措施:

a.采用何种技术要仔细分析项目对信息要求的紧迫程度。b.要因地制宜,考虑到项目的实施环境和国际合作双方的具体情况。c.在一些国际合作工程实践中根据项目情况尽可能地选择应用建立起项目管理网络平台、电话会议系统等许多现代化的沟通技术。

2.要解决信息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好信息系统的程序并严格管理,让所有国际合作方知道如何信息(WHO,WHAT,WHEN,HOW),谁来信息?哪些信息要?何时布信息?如何信息?

从沟通的路线上分析:沟通的参与者是n,则沟通线路Nx(N-1)/2 ,若五个沟通方,1.国际投资方2.设计方,3.国际项目管理公司 4.施工承包方,5.中国要求的监理公司,若互相都可直接沟通信息,则是5x4/2=10条线路,如果每一方都可信息,那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就很乱,也会造成管理混乱。如果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紊乱或信息不对称,这对项目沟通造成很大的障碍。为了减少或消除这种情况,可以合理应用网络沟通管理系统以及规范沟通制度和沟通形式,一般工程中都指定所有工程信息由一家负责作为单位,在国际合作项目上一般应是国际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与各家沟通,沟通完确认后再发给各家参与方,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

3. 利害关系者管理中要在充分理解关系者需求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沟通方法,要使用好问题记录簿。

a.国际合作项目中要想能与外方利害关系者沟通好,首先要了解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外国人也是人,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性,他在项目上的不同位置又决定了他的关注点,要实现好沟通,就应站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的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

b. 沟通是门艺术,与外方沟通更是门艺术,要灵活使用沟通方法

与国际合作方沟通中充分利用非正式渠道沟通 ,非正式渠道沟通是我们与外方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在非正式场合下双方更容易敞开心扉,更容易真诚的进行交流,因而双方更有机会产生友谊,建立长久的沟通、合作关系。在一开始沟通中,由于彼此不熟悉,双方都表现得比较谨慎,而如果双方有过非正式场合的沟通,则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有效地缩短双方在交往初期因为对彼此的不熟悉而产生距离感和沟通障碍的时间。我们如果在此基础上适时的展开正式沟通,则比较容易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建立起双方之间的信任,更顺利地开展工作。

c.国际合作工程项目别要注意用好问题登记簿

虽然面对面会议是与利害关系者沟通的最好办法,我们中方已对会议方法很熟悉,而许多国际工程公司就很重视问题登记簿,在国际合作项目中有两点就决定了问题登记簿的重要性:1国际合作项目重视书面的记录,它是今后工程索赔等的依据2.外方讲究对程序与过程的管理,而中方更关注结果。问题登记簿用书面对工程中问题进行澄清与陈述,分派工程问题的解决人,并规定问题的解决日期,从而避免问题未解决而导致冲突与项目延误,是一种与利害关系人沟通的有效工具。

以上都只是作者通过一些工作实践对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沟通管理的初步探析,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中沟通管理虽然也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灵活实施,但确实也有许多共性可循,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与学习!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6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既包括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高层管理者、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职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组织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机关、往来银行、 法律 顾问、专家等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是以内部审计为立足点的一种专业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学 理论 在内部审计领域的 应用 与 发展 ,是人际关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 经济 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式的子系统,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关系沟通不畅,没有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合作与配合,内部审计将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包括下列 内容 :

1、建立与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组织负责人的委托进行内部审计,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的授权和支持,为此,必须与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递交各种建议书、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 问题 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这种审计沟通,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2、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人际关系。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是专门以审查和评价别人的差错和失误作为根本目标,而是以提高组织利益和帮助被审计者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为最终目标,向他们提供与所审查活动有关的 分析 、评价、建议、忠告等资料。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审计沟通,让被审计单位认同其思想和最终目的,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相关利益部门的误会,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方案,取得审计证据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其意见;审计中发现问题时更需要与之进行恰当沟通,以求问题的最优解决途径;审计意见的落实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

3、形成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如财务、供销、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在审计活动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和取得更多的支持。例如: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了解组织相关情况;审计中发现问题时,获得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有助于寻找更优的解决 方法 ;在审计意见的落实和事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支持,才能实现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

4、开展与组织外部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需要组织外部相关机构和有关人士的认同和支持,及时获得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例如:通过银行函证取得可靠的审计证据;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的协助,获取专业帮助,如进行资产评估、基建工程验收、法律咨询等。

二、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是指社会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建立良好合作与协调关系的目标,所采取的审计沟通、关系协调的具体业务活动,是整个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组织内外之相关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模糊程度,提高审计效率。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构与高层管理者之间以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常常由于缺乏恰当的沟通,导致大量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模糊和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极易造成误解、增加工作中的阻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因此,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为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取得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士的理解和配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2、有利于确保审计结论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审计效果。客观、恰当的审计报告需要在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帮助才能得出,审计结论的贯彻执行以及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都有赖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终意义在于维护组织的最大利益。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组织最大利益。搞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上的内向性,服务对象的对内是指内审人员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领导的重要参谋,内部审计只对本单位的管理者负责”。可见,内部审计是立足于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维护组织利益而不是其他利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人际交往,在综观全局、均衡各部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保证组织整体的最大利益,而不能为了个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组织的整体利益。

三、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指导原则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指为了实现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建立良好合作与协调关系的目标,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进行人际关系工作中应以法规、制度为基础和前提,兼顾灵活性,并保持相对独立性。

法规制度为基础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谋求良好关系的人际交往中应当以遵守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准则,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规避内部审计风险。

灵活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在不违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用“双赢”的思想为指导,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人员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应保持其职业谨慎性,合理关注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程度,不能以不适当的审计风险程度为代价,来换取人际关系的灵活性。

相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应当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得为了谋求良好人际关系而丧失相对独立性。

总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工作时,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办事依政策、讲原则,合情合理,不偏不倚,不感情用事;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交往时,要相互沟通、互动交流,以取得对方的理解,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四、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方法,亦称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技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人际交往中所谋划和设计的工作方略和对策。有效进行审计沟通和妥善化解人际冲突,是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工作的最主要的方法与策略。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人际关系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对象,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不同的业务交往,积极、及时、恰当地进行沟通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便捷与畅通,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良好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有效的沟通并不仅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认同其思想和最终目的。

(一)审计沟通的范围审计沟通的范围包括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

人际沟通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能。通过人际沟通,个人的思想、意见和理由得以恰当、充分的表达,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心情舒畅,相互支持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组织沟通,强调特定的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纵向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活动中与上级或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横向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活动中与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团队沟通,是指以团队为主体进行的信息沟通;会议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各种会议形式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之间的沟通。

(二)审计沟通的途径

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根据实施的具体途径,这里把沟通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例如:通过询问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来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与组织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谈,反映工作中发现的 问题 ;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取得口头证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与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其他人员讨论确定审计计划、方案;善于处理对方提出的各种异议,迅速作出反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等等。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

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对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的咨询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书;向组织外部机构如银行进行函证取得更多审计证据;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如有必要还可就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事项向组织负责人、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提供中期报告,以便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纠正失误等等。书面沟通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 研究 ,更为慎重和准确。但是这种方式对客观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所沟通的信息 内容 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

(三)妥善化解人际冲突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1-01

沟通是一项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的活动;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联系,社会也可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各种关系。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及能力。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得到增强。[1]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始终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自身价值认同的不断升华,人们开始慢慢关注优质服务在护患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关系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质量对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得到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检查、提高医疗质量及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护患之间沟通交流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和必然途径。

从以下几点提高沟通技巧从而促进护患关系:

(1)在护患者关系中护士应胜任的角色:①母爱的替代者:护理人员应像母亲关爱、照顾自已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病人。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为其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呼吸、饮食、排泄、休息、活动、个人卫生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②安慰者:当病人有疑难时,护士应给予解答。必要时给予安慰性语言,其力量比任何时侯都显得生动、有力,容易在护患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暂时情的困难,树立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对于病人的抱怨唠叨要不厌其烦,认真倾听,耐心解答。③沟通者:护士要以无尽的爱心、高度的热情、友善的态度,运用巧妙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协调好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④教育者: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及接受程度,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或解答预防、治疗等问题。

(2)协调护患关系的沟通方式:语言是护理实践中护士与患者进行交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2]在与病人交往时,应学会多用敬语、谦语等礼貌用语,称呼病人时应根据其年龄、职业的不同去称呼。护士应根据自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给病人。对无法与护士语言交流的残障人士,运用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除语言信息外的其他沟通方式,包括表情、手势、眼神、触摸、姿势、时间、空间等交流传达信息,是语言沟通的自然流露和重要补充,能使沟通信息的含义更明确、更圆满。

(3)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护士首先应该衣着整洁,举止端庄稳重表现出良好的态度,热情、主动的以微笑接待来院就诊的病人,给人以能够接触的印象,向病人敞开心胸,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在病人遇到困难时,护士应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病人和疾病,并继续协同护士共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病人能安心。病人会非常感激,就容易建立和谐的关系。

小结:

护理工作中的关系沟通是与护理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医疗、护理等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要善于运用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协调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使自已有良好的人际氛围。通过护患沟通,使病人在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病人角色适应及护患关系等方面明显增强。

护患关系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护士应该充分发挥自已主动性和主导性的优势,引导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既完成了工作职责,又有利于自已工作的开展和患者的康复,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8

一.对沟通与协调的理解

如今地球变的越来越小,已经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村”。无论是信息化的波涌还是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地球村里几乎每一位村民(孤独者除外)都无法离开别人而单独存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乃至党小组)对内都要整合资源、使组织内部各部门和成员间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实现共同目标;对外又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必须协调统合各方,为事业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机遇。这些都和沟通与协调密切相关。

所谓沟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使一条水沟通畅”或“通一条沟”。前者是为了使沟里的水流的更顺利,后者是为了让沟里的水流到一个新的区域或使不相干的两股水流相互融合。引申到人与人之间,就是在人们相互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双方便会有更多的了解和交流。从管理学角度,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转移信息的过程,是相互了解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态度、价值观等等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渡船或桥梁。通过这条渡船或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知识与智慧,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而领导沟通则更多的是指组织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发出者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获得反馈的过程,从工作角度,沟通是协调或协作的前提与基础,主要有三方面的基本功能:

1.搜集信息资料的功能。一个组织要想顺利地开展各项活动,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首先必须获得各种相关的信息。对外的沟通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和情报资料,在分析消化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战略决策,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对内的沟通可以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思想倾向和需求、工作进度与结果,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状况,组织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效率等等情况,及时全面地掌握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料,发现实际问题和各种变化情况,从而及时准确地指挥组织运转,实行科学有效的领导与管理。

2.满足组织成员心理需要的功能。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沟通思想和感情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沟通可以消除人们内心的紧张和怨恨,排解压力与负担,使人们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而且在相互沟通中可以使双方产生共鸣和同情,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改善相互间的关系。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当中,如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或堵塞,成员间意见难以沟通和交流,就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压抑和郁闷,出现消极情绪甚至抵触行为。这不仅会影响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还会严重影响领导者的工作,导致组织运转失灵。因此,一个组织若要顺利发展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保证组织内各种沟通渠道畅通,使得组织成员间理解多于误会,合作多于对抗,及时化解和消除矛盾,人际关系和谐,组织内部实现团结统一,成员士气高、执行力强,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绩效。

3.调动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的功能。在组织中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知识、经验、观念与行动往往影响着组织成员的知觉、思维和态度,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尤其是各级各层的领导者为了适应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某种改革和变革时,其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信息沟通和感情沟通取得组织中大多数成员的认同与支持,转变个别成员的惯性思维甚至抵触态度,改变其行为,才能进行组织内部的良好合作,推动组织的前进与发展。因此,充分的沟通既可以促进领导者改进管理,又可以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组织成员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主人翁意识,充满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使领导和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所谓协调,从领导者角度而言,是指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力、人脉、威信、个人魅力以及各种方法、途径与技巧,使领导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各种关系、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各个层次有效整合,行动一致,形成组织活力、社会合力,取得组织绩效,从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协调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维系组织正常运转的纽带,是领导者自身能力与经验的体现,也是一个组织执行力、战斗力的反映。在管理工作中由于协调能力的不同,同样的工作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样的权力会产生不同的权力效应。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应该比下属更善于协调。

协调的根本功能在于实现和提高组织系统的整体效能。一个组织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庞大系统,是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系统个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产生某种整体效应。这种效应表现为: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该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二是整体功能小于个部分功能相加之和。(也就是常说的1+1>=2;1+1<2)。前者源于组织系统内部各部门各成员间的有效协调与协作,而后者则是由于组织系统内部各部门间力量的相互抵消、内耗造成的。协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减少系统内部各种要素间的功能损耗,使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转,通过和谐共存、相互依赖和协作配合建立团结高效的组织系统。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协调这个管理和指挥手段,协调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领导协调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凝聚功能。使组织各部门和成员统一认识、统一意志,团结一致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二是增效功能。使组织个部门和成员在工作上既分工又合作,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减少内耗,从而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三是调节功能。使组织内部各部门和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忠于职守,追求卓越,从而保证整个组织活动秩序井然,稳步推进。四是服务功能。使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和睦相处、配合默契,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五是枢纽功能。使组织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胸怀大局、眼光长远,信息灵通、指挥有方,成为组织运转和事业前进的中心枢纽。六是环境改善功能。使组织能够运行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不断创造有利于组织生存和事业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与氛围。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说到“沟通”,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让很多人感到头疼可又无法摆脱。有人会把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不成功、不如意甚至是邪恶归罪于人际关系。我认为,这是极其片面的。其实,直白一点讲,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改善人际关系。对组织中人际关系沟通的研究、对人际关系规律的把握、对沟通的范围和种类的了解以及对沟通方法的运用已经成为领导者为组织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全员绩效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可以这样说,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沟通莫过于人际关系的沟通。

人是大千世界中变幻莫测的最为复杂的社会动物。关于什么是人,迄今为止,各种学说界定不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认为,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微观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既有思维活动也有心理活动。人际关系把心理活动过程表现为一个 人对其他人的吸引或排斥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因此,人际关系以人的情感为纽带。

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存在两种对立的形态,即心理相容关系和心理排斥关系,前者我们称其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后者则为不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大量的过度性人际关系。除了心理相容关系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外,其它的形态都可统称为“人际关系障碍”,当然其障碍的程度是不同的。造成人际关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摩擦或者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人类生活之所以丰富生动、多姿多彩,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而这种差异和差别本身就是不一致,不一致就会带来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说社会处处充满着矛盾。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与各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交往、相处,达到完全适应(相容)的理想状态是非常困难,或者说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天然障碍。

2.人的知觉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是造成人际关系障碍的重要因素,在理论上称之为“知觉与事实的错位现象”。所谓知觉,是每个人将自己感官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的印象进行重新组织并加以解释的过程,以便对其产生的环境与条件赋予某些含义或意义。或者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与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感受。正是因为人的知觉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知觉与事实错位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间的不理解、埋怨甚至怨恨与仇恨。

影响知觉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于知觉者本身的,如价值观、个性、习惯、经验、兴趣等等,又有来自于知觉对象的,如接近性、相似性和背景等等。

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的这种错位现象会直接导致认知障碍、语义障碍、地位障碍、地域障碍等等影响组织运转的不良因素。而做到充分地沟通则是防止知觉与事实错位的有效方法。

要想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对人际关系的规律有所把握。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上的分工与合作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便形成了一个组织特有的人际关系。那么,人际关系有些什么样的规律呢?

第一,需要或者说需求是人际交往的动因。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人自身的需要。

第二,情感是人际关系的纽带。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们情绪的变化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建立正是基于情感基础之上的。

第三,组织文化对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掌握了以上的基本规律,作为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任务与应扮演的角色就清楚了。他要为组织成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创造有利条件,以满足组织成员不同的需求,同时,在人们的情感世界里捕捉相互协调的因素,并通过持之以恒的组织文化建设,在组织内部形成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

了解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形成发展规律,我们就不难对如何有效沟通进行理性的思考。

下面简单介绍以下几种不同的沟通类型:

1.机械式沟通与满足需要的沟通。这是根据沟通的功能和目的划分的。前者主要是为了传达信息,同时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意见与要求等告诉对方(下属),以此影响对方的思想及态度,进而改变其行为,达到目标。后者主要是为了表达感情、消除内心紧张,以求得对方的同情、支持、友谊和谅解,确立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要。

2.浅层沟通与深层沟通。这是根据沟通的性质划分的。前者是指在工作中必要的行为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如传达工作安排、报告工作建议等。浅层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工作的重要内容,缺乏浅层沟通,领导工作势必遇到很大的障碍。浅层沟通一般仅限于工作表层上的必要和基本部分,比较容易进行。后者一般是指领导者和下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教深入的相互交流。深层次沟通不属于组织管理工作必须的内容,但它有助于领导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好本部门或本组织的成员,虽不是必须但却很重要,其沟通的效果严重地影响着沟通过程本身。

3.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这是根据沟通时是否有信息反馈来划分的。前者是指有反馈的信息沟通,如座谈、讨论、谈心等等。后者是指没有反馈的信息沟通,如电话通知、书面指示等。双向沟通可以使沟通者(主导)知道对方是如何理解信息的,也可以使接受者明白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可以向沟通者反馈自己的意见并要求沟通者进一步传递信息。在管理中,双向和单向沟通的作用不同。一般在要求接受的信息准确无误、处理重大问题或做出重要决策时宜用双向沟通。而在强调工作速度、秩序或例行公事时宜用单向沟通。在促进人际关系和加强双方紧密合作方面,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双向沟通更能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4.口语沟通与非口语沟通。这是根据信息传递载体不同来划分的。后者是指运用口语以外的信息传递载体。口语沟通有开会讨论、做报告、打电话、谈心等形式,具有亲切、双向、高效、简便、很少受时间、地点、场合制约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容易损失、权威性、正确性较差等缺点。非口语沟通有文件、报表、传真、电邮、会议通知等书面以及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形式,书面沟通有权威性、正确性高,可长时间保存,内容详尽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缺乏亲近感、缺乏弹性、看法单一等缺点。肢体语言形式特殊,具有简洁、及时、活泼、随便等特点,有时会达到其他形式的沟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5.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这是根据信息流动方向划分的,指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在管理活动中,上行和下行沟通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

以上对沟通进行了比较理性的分析。其实,作为行为科学的内容,沟通与协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同一个理论在实践中会产生无数种行为方式,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原理,就会在实践中创造出形式多样、色彩斑斓的应用方法。下面就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从管理和领导工作的角度谈一点想法。

既然沟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改善人际关系,因此,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要围绕改善人际关系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展开。

1.加强领导集体的建设。各级领导集体的思想觉悟与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群众观念、群众关系等等都关系到整个组织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高低都会影响到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协调。领导成员间的以诚相待、团结协作、相互包容、相互补台更是促进本组织人际关系良性化必不可少的条件。领导者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密切联系群众才会取得威信,才能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可,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的积极性,才能团结和带领组织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不仅直接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组织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就能够避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相互扯皮、内耗不断,自然会使工作井然有序,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

3.培育良好的组织文化。使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精神、使命、愿景深入人心,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目标和愿景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组织的管理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完成从参与感到满意感再到责任感的发展与转变,而这一发展与 转变的过程本身就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4.加强自我修养与重视个性锻炼。每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会希望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虽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但是,一个人能否为他人所接受,关键不在他人而在于自己的形象如何。个人首先要正确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正确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矛盾,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很难想象一个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凡事都想自己得利而麻烦、困难和损失都让别人去承担,缺乏良知和正义感,凡于己有利的人和事就支持于己无利的人和事就坚决反对,投机取巧、揽功推过的人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胸开阔、热情开朗、真诚豁达的人首先为搞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心理条件。培养良好的个性,一定要做到自尊、自重、自信、自立。自尊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人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地忘记一条非常简单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别人理解你,你首先要理解别人,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正确地评价自己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这个道理。“以人为镜”,要从他人的态度中,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不断地体察自己的内在本质,并做出客观理智的评价,从而不断改造、完善、优化自己的形象,特别是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意识与行为,控制自己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的动机与行为,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接纳,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应该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和个性锻炼,以担当起团结和带领全体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重任。

5.善于与人相处。人际关系是双方交往的过程,人际关系越好,朋友就越多,相处时间越长也越感觉到友好、温馨、快乐。但是,交往也好,沟通也好,都是双向的,不可能是一相情愿。因此必须解决好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这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交往与沟通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模式。但是,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这涉及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时刻注意。如此宽泛的要求,做好了当然很难。有一点是很关键的,那就是真正看到自己的弱点、不足与缺点,有真诚和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宽以待人则是对别人不要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强人所难;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在真心帮助的同时要有耐心等待、宽厚和谅解的态度;在对荣誉、地位、利益等问题上要有不挣不抢的风尚和胸怀。在与人相处当中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其人际关系一定会搞好,至少不会差。

以上更多谈了关于人际关系的话题,其实,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了,有效沟通自然不在话下。(沟通:以尊重为前提,以真诚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和谐为目的。)

三.如何进行良好的协调

协调既是每一个单位、部门、岗位日常经常性的工作,又是领导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协调的理论、原理是否科学,更取决于协调的方法是否科学、得当和有效。协调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途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会议协调法。这是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协调方法。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单位或组织难以或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相关各方的配合与协作。配合与协作的前提就是协商一致,而会议协商是沟通情况、上传下达、商讨问题、布置任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与协调有关的会议形式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明确各方责任及相关工作、明确需要相互协作事项、拟订工作程序与推进时间表、解决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2.权力协调法。就是用权力解决权力冲突。一般是因为部署在碰到相互矛盾或扯皮向领导请示时,或是领导发现部属工作不协调时所采用的方法。要做好权力冲突的协调工作,必须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和把握造成冲突的原因,尤其是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权力协调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最终目的是处理好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权力冲突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作用,取得同级的配合,得到上级的支持与帮助。

3.利益协调法。利益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也最为敏感的关系。人们由于价值观念、思想觉悟、所处位置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等等原因,在利益关系中发生分歧和矛盾,产生利益冲突。这些冲突又会牵扯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等等冲突。这些形形的利益冲突,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群体之间的矛盾,轻者会出现隔阂,严重了则会产生分裂和剧烈的对抗。因此,协调好这些利益冲突是极为重要的。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协调利益冲突时一定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避免急功近利、只顾私利、只顾少数人利益不顾大多数群众和基层利益等各种偏差与错误。协调利益关系要把握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缓解矛盾。在领导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与发展必然导致原有平衡关系的解体,使相关各方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协调就是一种复杂的以疏导为主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梳理疏导各种矛盾冲突,解决好各方利益关系把矛盾和冲突缓和下来,以便创造一种谅解合作的气氛与环境,使工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协调要求各种过程的衔接、各种力量的统一、各种利益的调整都要有利于矛盾与冲突的缓解,一切言论行动、方法手段都应有利于缓和与解决矛盾,促进有关各方的团结合作,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至少是形成一种各方可以接受、不致于导致关系紧张或破裂的气氛。二是激励下属。领导者在制定工作规划与计划时要充分体现群众利益,反映实际情况,要把群众长远的根本利益与现实的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实际行动去感动和感化下属,平时就要多与下属接触,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关心下属的实际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困难。把领导管理中的权威性建立在日常的沟通交流情感基础之上,使日常的关心与关怀产生出强大的激励作用。三是公正客观。领导者面对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要统筹兼顾,更要公正客观。要使组织各成员、部门、群体之间保持利益的协调、平衡与和谐。

4.心理协调法。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中的矛盾和冲突归根到底人与人的矛盾和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源于人与人之间因多种目标的存在而产生多种动机,当这些动机无法同时满足或相互排斥时就会发生心理冲突,从而引发矛盾。心理冲突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会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发生畸变。在上下级之间、组织成员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出现心理冲突时,领导者应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消除冲突,建立新的心理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心理冲突的反应因人而异,总起来可分为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大类。积极的反应方式是建立在面对现实、正视冲突、解决冲突的基础之上的反应方式,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这种承受力也叫自我张力,它能使人们在心理冲突面前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力。但是,保持较高的心理承受力并非易事,它受生理、过去经验与学习、对冲突的知觉判断、人的意志和毅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采取积极反应态度、克服各种制约因素、消除冲突是恢复心理平衡的有效方式。

对做好心理冲突协调提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善于主动沟通。前面已讲过主动沟通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凡是能够和善于主动沟通的领导者,大都容易被对方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间的心理防线也容易较快地消除。因此,要善于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场合以 及最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交流时无论对方态度如何,都要谦虚、诚恳,并给予对方最大限度的理解。切忌高高在上、不屑一顾、教训指责、简单粗暴的态度与情绪。要善于体察对方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使对方产生共鸣。要讲究语言艺术,尽量使用商量、互动、调剂、安慰的交谈方式,并注意语气、语调和分寸。常常同事间的有些矛盾或不愉快,会在几句幽默的调侃中灰飞湮灭。

二是善于笑脸相迎。笑是人类表达和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它具有感染力,能够为调节人际关系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化解某些分歧和矛盾。常言道“相逢一笑泯恩仇”,足以说明笑的重要。我们有些同志不知道什么原因,平时总是面部肌肉紧张,一副庄严肃穆的神情,十分吝啬给周围一点阳光灿烂的笑容。别说是有点误解或矛盾,就是啥事儿都没有,谁愿意整天面对那么一张让人堵心的脸!现实生活中,同志之间的某些分歧或纠葛常常在一笑之中了之。这说明笑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也是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它既能表达善意、敬意,也能表达歉意,还能表达谅解、宽恕之意。同事们之间若善于笑颜相逢、笑口常开,就容易缩小彼此心理距离,消除各种疑虑,增强团结合作,保持愉快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9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认知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及信任度。“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学记》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

一、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方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

成功的教育,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养成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开展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师生沟通实践中应遵循的人际交往规律

师生沟通的实质是一种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师生沟通必须遵循一般人际交往的普遍规律。

1、事半功倍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人际知觉的经典内容。社会心理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的最初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该人以后一系列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解释。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2、不可忽视的“动机效应”

心理学认为,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是由需要产生动机,再由动机激发行为的过程。而动机作为人各种行为的内在因素,教师需要经常思考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和认知自己的“良苦用心”,只有当学生认定教师一方的沟通动机是善意的,师生沟通才能有良好的开端。

3、营造温馨的“自己人效应”

当学生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后,教师还需与学生进一步拉近心理距离。这时,要更多地寻找与学生共同的话题点,各抒己见,让他们视你为“自己人”,使双方的沟通不断融洽,沟通才能深入下去。这就是人际沟通中的“自己人效应”。

4、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此消彼长”效应

沟通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因而就产生了“究竟是谁影响谁”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在师生沟通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希望对学生产生影响,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但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那么沟通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反之,还很有可能被学生所左右,陷入尴尬、甚至“悲惨”的境地。

三、可能影响师生有效沟通的负面因素

1、对师生关系的错误定位

相对于年轻的学生,教师在丰富的社会经历、权威的知识见解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而正是这种优势,使得部分教师往往有种“高大上”的感觉,一旦处理不好,则容易拉大师生间相处的距离,造成沟通上的落差和师生间的不平等地位。如果教师习惯于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习惯于单向沟通而不注意倾听,那么,这种缺乏平行沟通与双向沟通的方式会使得学生因畏惧而不敢接近,害怕相处,沟通意愿减弱,或者厌烦老师,一有机会就想从教师身边消失,使得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沟通愿望也无法实现。如一些学生嫌老师“唠唠叨叨”,根源可能就在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错误定位。

2、以“我”为主的本位主义思想

本位主义,其原意是指习惯固守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己度人,甚至还有些自恋和自大。教师如果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始终从本位主义出发,就会容易使自己陷入一个过于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这种师生间的本位主义交流,使得教师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最好的意见,容易缺乏对学生情感和需要的理解与尊重,把学生视为灌输自己一切价值观的最好对象。学生会因此产生抵触、抗拒和排斥心理,拉大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故而严重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如一些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你一定会懂得我是真正的为你好”等一系列强迫癖的表现。

3、不懂变通的角色固着思维

人际关系与沟通例10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Effect Research of Senior System Enhance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GUAN Yuanyuan, SUN Houch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senior system in practice, by way of self-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a flat roof of communion and mutually for freshman and old boy ,prefect system brings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 wordssenior system;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学长制”是一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作为一种新老生交流互助的平台,学长制的实施对提高新老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有的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成长成才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是准社会化时期,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际交往。①人际沟通能力在大学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份2004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在南京医科大学每年对新生的心理普查中,对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有信心的学生基本都低于参加测评人数的一半。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使得与同辈人交往的时间偏少,而与父母的交往中子女占绝对优势,由于父母无原则的退让,让很多儿童养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优势”,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学生把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不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使大学新生产生环境适应障碍;②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③

2 学长制的实施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学长制的实施是现行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和导师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现,有利于新老生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2.1 学长制实施对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际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新生在学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而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长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长的选聘、培训、工作指导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学长竞聘的学生通过书面申请、面试等程序,比其他同学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工作开始前的培训使学长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理论学习机会,而学长在开展工作时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直接关系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担任学长的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同感强,在交往过程中主动性强。学长一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给新生做好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了在帮助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他们会更加积极、认真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会更多的接触老师、同学,请教更多的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机会,而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很好的传达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会更花心思去研究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