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际交往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9 08:33:14

人际交往的建议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1

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教师可以在与幼儿的直接交往中示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让幼儿观察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商,有时甚至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

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幼儿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幼儿一方面可以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幼儿有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在与同伴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同伴的反应,并采择那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有学者通过观察4~6岁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行为,发现同伴间的充分交流往往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耐心。但是,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由而充分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并不是非常多,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被严格规定,甚至连活动之间的转换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无论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活动,儿童几乎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卡着钟点在进行各个活动,而忽略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交往的时间。鉴于此,教师在设计一日活动时应该将幼儿同伴交往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由游戏。不同的学者曾经对幼儿园同伴交往发生的环节进行过统计,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在游戏中,幼儿要相互协调、商议,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分工合作,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努力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发生人际冲突,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现在幼儿园虽然非常重视游戏,但是大部分游戏活动偏重教育功能,并且有着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预设目标,教9币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十分明显,从游戏的目标、内容到形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种游戏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向教师求助,而不是与同伴商量解决。而且幼儿园中大部分游戏的时间都比较短,幼儿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协商与调整。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人际互动,要相对淡化游戏的教育目标,因为游戏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没有外部目的的,是受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

第二,延迟干预,给予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到若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也会遇到幼儿状告同伴的情形。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同伴间矛盾激化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会急于干涉,试图将人际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其实,幼儿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化解的,而教师的介入有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因为幼儿会慑于教师的权威而听从教师,不去寻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那么,面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人际矛盾,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儿童心理学家Kostelnik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冲突协调模型的理论。她认为,教师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耐心观察,不急于干涉,如果幼儿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如何解决矛盾,或者开始制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不需要介入,而且教师应该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幼儿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才是介入干预的时机。但是,教师进行干预不是为了给幼儿答案。教师首先要平息幼儿激动的情绪,然后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让幼儿自己对选择何种方法达成一致。这样的干预才是有效的,才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空间。

二、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成人的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尤其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环境中的权威,其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人际交往行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比教师的“说教”对幼儿的影响更大。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一,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根据幼儿认知、语言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悦纳、互利和自愿应该是幼儿在入际交往中首先要学习并遵循的原则。悦纳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人际交往始于个体间的接纳、肯定、支持、喜爱,教师应当教育幼儿,当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时,要作出“应答”,而这种“应答”得到强化后,会刺激交往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有利于幼儿更进一步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每个幼儿尽力看到同伴的优点,并且身体力行。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互利原则。研究者很早就发现,学前儿童选择同伴一起游戏的最显著标准是相似性,即选择那些认知技能、社交性格、动作发展都与自己比较相近的同伴。第二个标准是互补性,即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似、优势项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做朋友。这两个常用的同伴选择标准显示出幼儿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互利。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某个幼儿说:“班级里所有孩子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实,这种把朋友强加给孩子的做法并不被幼儿接受,因为人际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原则。现实中幼儿对于自己愿意交往的对象有着选择性。仔细观察幼儿,不难发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喜欢和某几个幼儿一起玩,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教师强调幼儿之间要相互喜欢,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喜欢一个人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很难被强迫的。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与此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人友好相处。教师在教育幼儿遵守这些人际交往原则时要以身作则,实践这些与人交往的信条。

第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要教给幼儿人际交往技能,自己必须先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在适宜的时机展示给幼儿,供幼儿模仿。下面就列举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师的人际交往技能:(1)接纳、欣赏和赞美。人际交往中的3A技巧——接纳(Accept)、欣赏(Appreciate)和赞美(Admire),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2)动作与姿态。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不但成人能够感受到,幼儿也可以本能地觉察到。例如,一个人在倾听时如果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这个人对对方说的话很感兴趣;相反,如果身体后仰或侧转则会让说话者感到不受重视。在幼儿说话时,教师如果侧过身体,那么幼儿就会感到教师不耐烦。(3)交谈。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取决于交谈的内容,更取决于交谈者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等。无论是和幼儿还是和周围的成人,教师在交谈时都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能居高临下,同时还要避免长篇大论,否则容易给听话者带来压力和不受尊重的感觉。(4)倾听。教师常常教导幼儿要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其实倾听的技巧不仅要耐心,还要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表情自然,经常与对方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以示赞许,或是用微笑来表示自己很乐意倾听。这样,别人才更有信一心继续讲下去。

三、帮助家庭形成融洽的亲子交往氛围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许多家庭中的亲子交往并不尽如人意,幼儿园教师常常会遇到家长来求教:“老师,我孩子在家怎么怎么不听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其实,帮助家庭建立融洽的亲子交往关系,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工作。

第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最重要的基地是家庭,幼儿园只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当家庭与幼儿园建立起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时,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有些教师常常抱怨:“为什么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其实,这种抱怨反映出教师没有考虑到家庭在幼儿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如果家庭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仅靠教师的干预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改善家庭亲子交往的氛围,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2

四、关于对外交往工作

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注重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同各国议会的友好交往,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活动,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国人大已与14个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同178个国家议会建立或保持联系,与98个国家议会成立了双边友好小组,成为12个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成员、3个多边议会组织的观察员。五年来,共接待外国议会领导人率领的109个代表团访华,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共出访58次。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也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外交往活动。为加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了外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和完善与外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是十届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是在前两届工作的基础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埃及、巴西等国议会和欧洲议会建立和完善定期交流机制。一个涉及五大洲,包括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及多边组织在内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定期交流机制格局已经形成,成为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加强战略对话、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二是通过定期交流机制,统筹安排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等各个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实质性对话,督促落实双边签署的法律文件,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明显进展。定期交流机制保持了双边交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因外国议会大选、政党更替、领导人变化带来的影响。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常委会办公厅还向我国驻上述国家和地区组织使馆(团)派遣了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与外国议会的经常性联系。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始终贯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条主线,生动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深刻认识了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增进了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促进国家关系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就台湾、等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增进外国议会、政府和议员、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深化了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五年来,常委会还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协议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74件,决定和批准任免了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3

人大的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立法机构的交往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大对外交往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全国人大对外交往,代表我国国家利益,直接表达人民意愿,阐述中国人民对于国际局势和一些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展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了解各国主流民意,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加强做各国议会和议员的工作,成为我对外工作的一项重点。人大对外交往,可以直接与各国议会沟通,当面与各国议员交流,有力地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广泛尊重,取得其他渠道和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

人大对外交往对象广泛、领域广阔,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人大对外交往,既做外国议会和议员的工作,也做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工作,具有综合优势;既有立法交流,又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广阔;既做外国议会高层领导和主要议员的工作,又面向广大议员,影响广泛;既与执政党议员交流,也开展与在野党议员的交流,立足长远。特别是近年来,各国年轻议员渴望了解中国,希望加强与全国人大的交往,与全国人大代表的对话与交流。我们在继续加强与资深政治家交流的同时,更多地邀请各国年轻议员访华,增加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国对华友好力量不断增长。

人大对外交往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人大对外交往,既开展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又有议员、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助手和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流体系;既有义正辞严的交锋和交涉,又有润物细无声式的工作和交流,可以潜移默化;既有日常的工作交流与磋商,又注重个人感情的积累,能够深入人心;既有正式会见会谈,又有研讨会、文体比赛等活动,做到不拘形式;既可以“走出去”,向各国议会和政治家介绍中国,又可以“请进来”,让更多议员亲自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国情,了解一个客观的中国。特别是近年来,来华访问的美国议员及助手、欧洲议会议员越来越多,客观评价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发展的议员越来越多。百闻不如一见。议员们普遍反映,在西方媒体看到听到的与在中国亲自见到的大不一样。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在访华后说:“此次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是消除误解、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在对外交往中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吴邦国委员长说过:人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都是法定的,一定要做好,不做就是失职,同时必须增强工作实效。这里的关键就是,人大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大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上,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更好地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为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大自身工作服务。

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发展利益是人大对外交往的神圣职责。人大及其常委会受全国各族人民重托,为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坚持代表人民意愿,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是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始终把反“”、作为重要任务,全面介绍我解决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所作的不懈努力,深刻揭露“”分裂活动的实质和危害,感谢有关国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宝贵支持,敦促各国议会和议员不向“”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做损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情。《国家法》通过后,我们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工作,先后派出多个高级代表团有针对性地做外国议会的工作,全面介绍我立法宗旨和背景,赢得普遍理解和支持。主动安排外国议会代表团访问我国,让他们实地了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清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实质。许多外国议员积极评价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公开表示在看到了充分的自由。针对个别国家议会给达赖“授奖”及一些国家议会领导人会见达赖,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予以严正交涉和斗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外交往中促进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人大对外交往不直接进行经贸活动,但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为企业合作和地方合作牵线搭桥,以政促经,推动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吴邦国委员长每次出访,都把推动我与有关国家经贸互利合作作为重要目的之一。在会见会谈和经贸合作论坛上,他总是在全面分析我与有关国家经贸关系现状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双边经贸互利合作的思路和建议,强调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推动大项目的合作。在接待外国议会代表团来访时,我们根据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设计访华线路和日程,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接待效果。针对一些外国议员提出严重损害我经济利益和双边经贸关系的涉华经贸议案的情况,我们既重视对方关切,通过邀请对方来华考察、访问重点议员选区等形式做释疑解惑的工作,又坚持原则,维护我国根本利益,争取有关国家议会不要做不利于两国人民友好、不利于两国经济合作交流的错事。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开展立法交流。做好立法工作,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立法交流,是人大对外交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目前,全国人大出访和接待的团组,绝大部分是进行立法考察,主要与有关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立法方面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市场经济制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我们采取分析、鉴别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决不照抄照搬。同时紧跟双边关系发展的步伐,及时依法按程序批准双方政府签署的法律性文件,修改和完善与双边关系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督促有关方面把已经签署的双边法律性文件执行好、贯彻好、落实好,为深化双边关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对外交往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目前,全国人大与10多个国家的议会实现了机制化交流,与178个国家建立了议会之间的联系,保持不同形式的交往,成为12个国际议会组织的成员和3个地区议会组织的观察员。5年来,访华的外国议会代表团超过400个,来访议员和议员助手超过4000人次。与外国议会对等成立了98个友好小组,许多外国议会的对华小组成为所在议会最大的双边友好小组,对华友好深入人心,对华友好的人士越来越多。

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领导人互访是密切国家间政治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外交方式。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无论何种沟通方式也代替不了领导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5年来,吴邦国委员长先后10次出访,成果丰硕。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出访58次,足迹遍布五大洲。109个外国议长、副议长应邀访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议会实现了议会领导人的多轮互访。通过高层直接沟通和交流,我与发达国家议会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与周边国家议会睦邻友好继续推进,与发展中国家议会传统友谊发扬光大。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4

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卫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孙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等。

8月28日,吴邦国一行在赴拉美三国访问途中,在波尔图作技术停留。

8月29日,吴邦国会见了葡萄牙波尔图市长里奥。

经停期间,吴邦国还考察了葡萄牙著名的波尔图商会大厦,并在下榻的饭店接见了中国驻葡萄牙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吴邦国访问巴西

8月29日,吴邦国抵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开始对巴西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8月30日,吴邦国在国会大厦会见了巴西参议长卡列罗斯,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指出,中巴关系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一是两国都⒅鼐蒙缁嵝鞣⒄梗谥喂碚矫嬗行矶嗑榭梢韵嗷ソ杓6橇焦际钦诜⒄沟男滦耸谐。没ゲ剐杂趾芮浚ダ献髑绷薮蟆H橇焦⒄怪泄遥凶殴惴旱墓餐妫谛矶嘀卮蠊屎偷厍侍馍嫌凶畔嗤蛳嗨频目捶āK接Υ恿焦铰曰锇楣叵档拇缶殖龇3指卟憬煌鼋位バ牛忧课袷岛献鳎焦梅⒄购腿嗣窀l恚澜绲姆比儆牒托匙龀鲂鹿毕住?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与巴西参议院的关系,推动双方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工作机构等各层次的友好交往,开展立法和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性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与配合。

卡列罗斯赞同吴邦国委员长对两国关系前景的展望,表示巴西参议院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在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批准两国合作的有关文件共同推动巴中关系的全面发展。

巴西众议院议长雷贝洛陪同参加会见。

同日,吴邦国与巴西众议长雷贝洛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议会交往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在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刚刚签署的中国全国人大与巴西众议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巴议会关系进入了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充实合作内容,提高合作质量。一是促进议会交流的制度化和机制化,保持议会交往的连续性,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加交流的深度,增进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二是统筹双方议会合作,将议会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纳入该机制框架,吸引更多的议员参加,增加交往的活力。三是发挥议会职能作用和议会交往的优势,尽快批准双边合作的有关文件,着力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

雷贝洛强调,两国议会签署定期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是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举措,巴众议院愿与中国全国人大一道,充分利用定期交流机制的平台,推动交流,扩大合作,加深理解,将巴中议会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巴中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雷贝洛重申巴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表示将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吴邦国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

会谈前,吴邦国委员长与雷贝洛众议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巴西联邦共和国众议院关于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随后,雷贝洛主持仪式,授予吴邦国巴西“众议院立法勋章”。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总统府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

在谈到中拉关系时,吴邦国说,加强同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近年来,中拉高层交往频繁,各种形式的对话和磋商机制活跃,经贸领域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已成为相互信任的全面合作伙伴。巴西是拉美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发展中拉关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方愿与巴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中拉关系的深入发展。

卢拉说,我愿在此郑重表示,巴西政府将为加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不懈努力。卢拉积极评价双方即将签署的6个经贸合作文件,强调这些合作成果将有助于加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他还积极评价两国议会交往取得的成果,赞赏两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并表示巴西政府将鼓励更多的巴西议员访问中国,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会见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和卢拉总统共同出席了《海航集团与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50架ERJ145飞机购买合同生效确认函》等6个中巴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下午,吴邦国委员长的夫人章瑞珍考察了坎丹格之家幼儿园,详细了解了低收入家庭子女学龄前教育的情况。

同日,吴邦国会见了巴西副总统阿伦卡尔。

会见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出席了由阿伦卡尔副总统、卡列罗斯参议长和雷贝洛众议长联合举行的欢迎午宴。

8月31日,吴邦国在巴西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加强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全文另载)。

巴参众两院议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聆听了吴邦国委员长的演讲。巴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演讲结束后,吴邦国专程前往中国驻巴西使馆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陪同人员出席了上述活动。

同日,吴邦国出席了中巴企业家委员会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讲话(全文另载)。

9月1日,吴邦国在位于圣保罗的拉美议会总部会见了拉美议会议长洛佩斯。

洛佩斯说,拉美议会高度关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把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看作是自己的成就。洛佩斯强调,拉美议会和他本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这是庄严的政治承诺。2004年拉美议会决定给予中国全国人大观察员地位,就是实践这一政治承诺的重大举措。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同拉美议会的友好合作已奠定良好基础,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联系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实质性互动与协调,建立更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探讨扩大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深化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丰富人文交流,为中拉关系的不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见后,洛佩斯议长代表拉美议会授予吴邦国委员长拉美议会最高荣誉勋章。

同日,吴邦国会见了圣保罗州州长伦博。

同日,吴邦国还在下榻的饭店接见我驻圣保罗总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当晚,吴邦国乘专机抵达马瑙斯。

9月2日,吴邦国在马瑙斯黑河文化宫会见了亚马孙州布拉加。

晚上,布拉加州长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

吴邦国访问乌拉圭

9月3日,吴邦国抵达蒙得维的亚,开始对乌拉圭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9月4日,吴邦国在苏亚雷斯宫会见了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

吴邦国强调,中方愿与乌方保持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发展传统贸易,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人文领域的广泛交流,健全合作机制;扩大两国的民间往来,推动中乌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吴邦国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乌拉圭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巴斯克斯对此表示感谢,他相信,中国政府的这一重要举措,将对两国关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巴斯克斯赞同吴邦国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发展两国关系建议。他说,乌方高度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极评价中国的对外政策,视中国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榜样,望学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加强在医学、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扩大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把两国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双方还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乌拉圭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参议长诺沃亚等会见时在座。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国会大厦与乌拉圭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参议长诺沃亚举行会谈。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乌拉圭参议院保持领导层经常接触,及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和议员之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等交流,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与配合,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诺沃亚表示,乌议会愿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推动经贸合作,促进乌中关系全面发展。

在谈到国际关系问题时,双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各国人民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各国的事情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当由各国平等协商。国际社会应更多地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呼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吴邦国和诺沃亚还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关于公共安全高科技项目的谅解备忘录》等10个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即席发表致辞,高度评价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会谈前,吴邦国委员长还来到独立广场,向阿尔蒂加斯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当晚,诺沃亚在塔兰科宫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卡多索众议长和乌政府、议会高级官员也出席了宴会。

当天下午,吴邦国还与乌拉圭众议长卡多索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两国议会交往,推动国家关系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吴邦国访问智利并出席中智经贸合作论坛

9月5日,吴邦国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始对智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9月6日,吴邦国在圣地亚哥出席了中智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推动中智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的主旨演讲(全文另载)。

智利参议长弗雷在演讲中说,中国是智利对亚洲政策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智中关系是智利政府、议会与社会各界的共识。他强调,智利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对中国的关系,一直走在发展对华关系的前列,今后愿大力推动两国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此次论坛是由中国商务部和智利外交部共同主办的。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中方陪同人员和智利政府有关部门高级官员出席了开幕式。两国工商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前,吴邦国和弗雷进行了简短会晤,并在主办单位留言簿上签名留念。

开幕式结束后,吴邦国和弗雷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商务部和智利共和国矿业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双边经贸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天下午,吴邦国在瓦尔帕莱索市的智利国会大厦与智利参议长弗雷举行会谈。

吴邦国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智利的关系,始终视智为好朋友、好伙伴,我这次来访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两国议会交往,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中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双方高度评价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批准与实施,一致认为,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便利两国的货物往来,拉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双边经贸合作。

吴邦国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与智利参议院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工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间议会组织中的磋商与配合,为中智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弗雷说,智参议院重视发展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关系,发展对华关系是智朝野各界的共识。智方愿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共同把智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会谈后,弗雷代表智利参议院授予吴邦国“参议院勋章”。

同日,吴邦国与智利众议长莱亚尔举行会谈。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重视与智利众议院的关系,愿意加强双方各层次的友好往来,开展各领域的工作交流,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贸、人文等领域以及地方之间的务实合作,为中智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吴邦国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建立的政治对话关系,促进两国议会实质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政治互信,不断丰富议会交往的内容,增强议会交往的实效。

莱亚尔说,智中议会政治对话机制的建立,充分表明双方推动智中友好全面发展的良好意愿,相信两国关系必将取得更多令人满意的成果。

会谈结束后,莱亚尔代表智利众议院授予吴邦国“众议院勋章”,并发表了致辞。

当天下午,中国全国人大与智利国民议会政治对话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中智议会机制化交流的正式启动。

晚上,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了弗雷参议长举行的欢迎宴会。

9月7日,吴邦国会见了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中智关系。吴邦国表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智、中拉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巴切莱特表示,智方十分珍视两国已经建立的信任和友谊,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落实智中自由贸易协定,深化智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使两国人民共享合作成果。巴切莱特强调,智利历届政府均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今后这一基本立场也不会改变。吴邦国对此表示感谢。

会谈结束后,中智双方共同举行仪式,吴邦国和巴切莱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宣布正式启动中智投资与服务贸易谈判。

当天上午,吴邦国在下榻的饭店亲切接见了我驻智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以及出席中智经贸合作论坛的中方人员。

当晚,吴邦国圆满结束对巴西、乌拉圭、智利的正式友好访问,乘专机离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启程回国。

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离开。

回国途中,吴邦国一行于9月8日在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作技术停留。

8日下午,吴邦国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市会见了加那利自治区政府主席马丁和西班牙中央政府驻加那利区代表塞古拉。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5

中法建交46年来,两国关系以其战略性和开创性长期走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前列。当地时间7日傍晚,吴委员长刚刚抵达巴黎,就与法国总统、两院议长、总理等领导人展开密集会谈会见。宾主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谈两国关系,议国际形势,话合作前景,达成广泛重要共识。双方一致认为,中法关系战略意义不断上升,两国合作的空间日益扩大,表示将保持并增强两国关系的战略性和开创性,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吴委员长访问塞尔维亚,是其成为独立国家以来我主要领导人首次访问。塞方高度重视,议长和6位副议长悉数到机场迎接吴委员长,总统、议长、总理和所有内阁成员陪同吴委员长出席中国企业承建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奠基仪式。“中塞政治上是可信赖的好朋友,经济上是互利合作的好伙伴,人文上是交流借鉴的好兄弟。希望继续深化传统友谊,巩固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使中塞传统友谊焕发新的生机,”吴委员长满怀深情的话语,引起塞方领导人的强烈共鸣。

瑞士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中瑞两国人民一直怀有友好感情。吴委员长在与瑞士领导人会见会谈时强调,尽管中瑞两国国情有很大不同,文化也有许多差异,但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加强和深化新形势下中瑞关系显得更加重要。他表示愿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新契机,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开展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促进中瑞全面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推动经贸合作

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中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带来巨大商机与动力,双方应当抓住机遇,推动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吴委员长每到一地,用大量时间、花很大精力,分析双方经济互补优势,探讨经贸合作重点领域,提出互利共赢真知灼见。

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法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很大。深化中法经贸合作,是吴委员长此访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他与法国政府、议会和地方领导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吴委员长应邀出席中法经贸合作论坛,发表题为《新形势下的中法经贸合作》的主旨演讲,亲自见证中法经贸合作新成果,专门考察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直升机、热核聚变、粒子物理等一批体现法国经济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吴委员长强调,中法经济互补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互利合作格局,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而两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推出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又为双方经贸合作创造新的机遇。为把中法经贸关系建成紧密长期可持续的新型经贸伙伴关系,双方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大项目合作,延长产业链,更好地发挥大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加强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培育中法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三是完善投资贸易环境,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法国领导人和企业界人士对吴委员长的深刻分析和务实建议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愿深化双方经贸关系,扩大互利合作,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开拓环保、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塞政治关系良好,经贸合作相对薄弱。针对两国经济发展实际,吴委员长指出,随着塞尔维亚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会明显增加,工业改造升级任务也会加重,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升级改造等领域的合作,使中塞经贸关系实现质的飞跃。塞方领导人表示,希望借鉴中方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成功经验,欢迎中国企业赴塞投资创业,并愿为塞中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技术引进来源国。吴委员长提出,希望双方在搞好贸易合作的同时,把瑞士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巨大市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投资合作、大项目合作和企业合作,通过建设示范工程等方式,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中瑞经贸合作关系。瑞方领导人对此予以积极回应,表示将与中方共同努力,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发挥议会交往的重要作用

议会交往作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丰富、对象广泛、层次众多、方式灵活的特点,对增进政治互信、加深人民友谊、推动务实合作、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全国人大充分发挥议会交往的特点和优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与一批外国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保持交往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交流与合作实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访问期间,吴委员长针对往访国不同情况,提出加强议会交往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国,吴委员长与阿夸耶议长共同宣布中国全国人大与法国国民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正式启动双方定期交流机制,标志着中法议会交往进入新的阶段。他强调,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各层次友好往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实质性对话,加深了解,扩大互信,促进经贸、人文合作与地方交往,为国家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增添活力。在塞尔维亚,吴委员长表示,双方应围绕国家关系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治国理政和立法、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密切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磋商与配合,充实中塞关系内涵。在瑞士,吴委员长提出,双方应不断扩大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办事机构之间的交流,使议会成为国家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三国议会领导人完全赞同吴委员长关于深化议会交往的建议,表示愿进一步深化同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关系,为促进国家关系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强调中国仍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有的外国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

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吴委员长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运用丰富数据和对比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吴委员长强调,实现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曾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更加渴望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在的永恒追求。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酷爱和平,近代又频受劫难、屡遭战乱,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与会的法国官员、企业家、各界人士以及当地媒体普遍认为,吴委员长的重要论述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既描绘了中国积极乐观的发展前景,又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国际社会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三次世界议长大会是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1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5年前,吴委员长出席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二次世界议长大会,发表题为《加强多边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发言,提出相互尊重、建立互信、共同发展等三点重要建议,对加强多边合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是他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身份第二次参加世界议长大会。

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吴委员长展开密集的外交行动,出席了20多场活动。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国际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发言,并以大会第一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当天上午的会议;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各国议会联盟主席古里拉布和秘书长约翰松、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就加快千年发展目标实现进程、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与法国、南非、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国议长进行会谈,还为巴基斯坦、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拉维等国议长举行早餐会,就加强议会间交流与合作、完善议会定期交流机制、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等达成共识。

吴委员长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关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政策主张,展示中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作出的积极努力,表明中国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坚定信心。他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是维护人类尊严、平等、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吴委员长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坚定信心,这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把千年发展目标落实好,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平衡增长;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社会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轻言退却。二要加强合作,这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国际社会应当认真倾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呼声与诉求,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应切实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发展、消除贫困的发展方式。三要维护和平,这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应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应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以任何方式和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应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6

1. 引言

委婉礼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它的产生和运用,是出于礼貌原则。“委婉礼貌语气如气垫,虽然内中无物,却能缓冲生活中的撞击。”(尼采语)。根据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讲话应提供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量的准则),并应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方式准则)。在某些情形下,为什么人们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截了当地说出心里想说的,道理很简单,那是为了避免与人发生冲突,避免使人产生不快。运用含蓄、文雅、委婉的词语,能礼貌、间接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此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由于千差万别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委婉表达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一句话,一个词,在一个国家表达的是好意,能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情感;而在另一个国家,听来可能是坏意,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和情感。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就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甚至造成伤害。

2. 不同语景中的委婉礼貌用语

为了使说出的话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某些情形下,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根据不同环境的需要,采用拐弯抹角的间接方式。但在实际交际中,以下场合中英语委婉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下面就英语中委婉表达(1)命令;(2)请求;(3)歧义;(4)询问;(5)建议;(6)拒绝等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要分析和介绍。

2.1 请求还是命令

改革开放之初,十几位美国人初到中国,兴致勃勃地参加一个旅游团,到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地观光。每到一处,导游都向客人叮嘱:“You must come back here at 4 o’clock.”或者“You must get together at the lobby at 7.”宣布集合时间,集中地点,以免客人误车。每当此时,客人总显出不快的样子。后来有位客人调侃这位导游,问:“What must we do when we check out the hotel? Mr. Must?”显然中国导游是完全出于一番好意,请求或要求客人们做些什么,但事与愿违。英语中“must”不是客气的要求,而是生硬的发号施令,中国人习惯于个人服从集体,对于“必须”这种要求语气是否生硬不会在意。英美客人很难接受,因为这不合他们的文化习惯。导游本可以说:“We’ll stay here for one hour and the bus will continue the trip at 4 p.m.”“Would you please meet at the lobby at 7?”

2.2 询问的尺度

无论中外人士,关切地询问对方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方式。在汉文化中,个人是以集体主义或他人为主要取向的。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会表现出态度热情,采取积极面子策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中国人往往会关切地问:“Why are you in such a hurry? Where are you going?”然而在英美文化中,上两句英文被认为是对个人自由与隐私的侵犯,威胁了对方的消极性面子,较为恰当的问候应是:“You look busy. How’severything going?”

2.3 绵里带针的责备

对于别人的打扰而给自己带来的不便,或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人们会指责批评对方。这时措词应较为谨慎,否则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殃及自身。如果不是故意要引起争吵,就会尽量保留对方面子,委婉的责备犹如绵里带针。如:“You ought to be careful next time.”,“I’m not satisfied with such a result.”,“-You don’t have to play the radio so loud, do you?” ――“Oh, I’m really sorry.”

学生上课迟到了或作业未按时上交,老师一般会责备一二。中国老师会说:“张三,你迟到二十分钟了。”“李四,前天的作文怎么还没交?”英美国家的老师却会说“Could you please be here a little earlier next time? Your writing were supposed to be turned i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相比之下,英语话语中的语气就客气委婉多了。不像汉语中那么当众刺人、伤人自尊。

2.4 拒绝的艺术

拒绝他人的邀请或建议等于违背了他人的好意或意图,亦即公然与他人发生冲突,是完全不给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为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不直接拒绝。英语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拒绝的策略:

2.4.1 直言不讳型

――Is it okay to take photos of the paintings in the gallery?

――Sorry. Taking photos of our collections is not allowed.

2.4.2 谎言型

――Could we have the honor of your presence at the party?

――I’d love to, but I have a prior appointment.

2.4.3 延期型

――Would you come to my house for the dinner party this weekend?

――Thanks for the invitation――I’m afraid we are busy at the moment, but could we take a rain check on that?

2.4.4 搪塞型

――Your room number is 625. Here are the keys. Do you need a porter?

――No, we don’t. We don’t have many bags. Thanks anyway.

2.5 顾左右而言它地表达歧义

无论是在政治、商务或其他情形下的谈判桌上,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人们都会运用闪烁着睿智的委婉而礼貌的辞令去表达对他人观点或看法的异议。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语句,往往小则可以保留对方的颜面,大则可以不伤及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公司与公司间的合作机遇。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歧义的句子有:“I could agree with you, but I would think ...”或“Well, there’s a point in what you said but....”或“Would it be better if...” “I beg leave to differ with you.”等。

2.6迂回地建议

有时,为了对方的利益或出于对受话者的关心,同时也可能关切到自身的利益,我们常会给对方提建议。当然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取决于我们自身与对方的关系和建议的可行性。此外,恰当的语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方接受建议与否。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这方面的委婉词似乎少些,像“最好怎样……”“我不知你能否……”“干什么……对你有好处。”这些词句在汉语中很少使用。而英语中,有多种方式提出建议,征求对方的意见,大多语气比较委婉,显得客气而有礼貌。如“Would you like.../Will you please... / I’m wondering if you could.../”等, “What about trying some Chinese food for a change?”又如“It’s a little cold today. Why not wear your new coat?”英语中医生们对病人的建议也不会象中国大夫说得那么生硬“你得戒烟了,要不然的话……” “你太胖了,得减肥。”而英语国家的病人如果听到大夫这番训斥,心中定是怏怏不乐。大夫们会说:“I think it’s good for you to give up smoking.” “Your problem is that you’ve eaten too much. I suggest you go on a diet to lose some weight.”

结语

通过以上对交际英语中委婉礼貌表达法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它们的灵活多样,适用于多种语境和场合。在日益发展的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并予以正确实施,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可避免冒犯受话者,消除可能产生的误解与不快,使自己说话得体,以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萍飞.日语中的委婉表达及最新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

[2] Luo Dexi.拒绝的艺术.英语学习.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

[3] 刘桂霞.口译中的委婉用语.海外英语.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吴格奇.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外语研究.南京:中国人民国际关系学院,2004.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7

摘 要:在一国金融体系内,中央银行具有非比寻常的地位,承担着领导者的职责.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央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机构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金融中去.本文主要围绕何为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再联系到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或国际机构有哪些合作和交流等问题展开.并给出在金融全球化下应如何稳定和发展中央银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国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81-02

1 全球化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全球化”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一个

关键词 ,无论是贸易、投资活动,还是政治、文化活动,金融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相互合作都在不断加强.全球化在金融领域有多种较为具体的表现,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金融资产与收益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国内人民之间的资金融通扩大到国际人民之间,国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的程度迅速加深,对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金融资产的全球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资产跨越国界的资金流动,它是金融资本的重新配置,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向的多边的资本流动.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表现为流动速度增加,流动量扩大,即资本流动较为频繁,尤其是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向了新型市场及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私人资本为规避风险,一度大量从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撤出但之后又很快恢复,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1.2 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也开始逐渐在金融业开放并参与设立分支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在1997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签署了《金融服务协议》,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加入该组织必须根据竞争的原则经营,但也允许在全国建立的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加入.从而大大促进一国对外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如今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国籍多元化,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运营也向国际化靠拢,他们不再局限于本国金融市场,而是以国际金融市场为方向,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寻找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

1.3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自由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衔接,成为一个无法分开的集合.在这样的市场上,资本借贷主体来源于不同的国家,金融交易规模巨大,市场运行的规则条例也都是符合国际组织规范的.而在这个市场上,又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等国际金融交易中心为主,它们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重要支点.实现货币统一的欧元区金融市场更是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重要产物,它勾勒出未来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2 中央银行在国际交往中的主要作用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下,各国均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国际储备的变动,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中央银行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根本利益,努力创造一个经济和金融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外交,建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进行政策咨询,相互联系,促进中央银行的发展,因为在国际交往中的中央银行作用极其重要.

2.1 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

国际收支能反映国家之间复杂的金融关系,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易,还有多种形式和其他种类的金融交易.各国之间一旦出现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由中央银行出面以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储备资产为手段进行最终清算,更经常的是采用改变官方负债的方法加以调整.必要时还可能会增发货币.

2.2 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

中央银行通过外汇管制政策、汇率政策,规定银行对外借款限额、特别准备金的缴纳额、国际借贷的条件或通过额度控制等手段来控制和调节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它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入流出.此外,自国际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各国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调控体系.

2.3 进行外汇交易

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是出于干预和管理外汇市场运行的需要.这样才能解决因为某些暂时性的原因而引起的外汇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临时性资本流动,也有可能是出于平衡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是按照中央银行间签订的互换货币条约来进行的.

2.4 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话语权

为使一国的国际金融活动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中央银行对本国金融机构对外贷款以及对外借款和投资的数量规模进行监督管理;审查或批准本国金融机构建立国外分支机构或购买外国银行机构的申请;审查或批准外国银行在本国建立机构、持有或收买当地银行股份的申请,并进行管理和监督.

2.5 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金融机构的对外关系,主动参与经济金融政策的国际对话

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代表政府参与IMF组织的活动,二是与国际银行集团等世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三是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活动,四是参与地域性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各国中央银行,作为国际交往中的全权代表,要对同各国央行、各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多向合作关系负起责任,交流信息,互通信息,增进了解,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管理技术,促进本国和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稳定.

3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的国际交往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也越来越多的进行国际交流,中国人民银行关注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友好合作,在众多合作的领域,近年来都有积极有效地进步.比如在2010年10月22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二十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二十的中国央行行长会议进行了分析,当全球金融形势,如何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安全网和其他问题和建设.同年十二月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出席第三届会议在上海举行的中法金融论坛,并就如何加强中法两国金融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期间,杜金还邀请和法国的Jean保罗什么时候银行副总裁举行会谈,双方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法国的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9日正式加入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半岛组织.李东荣行长助理率团代表央行参加了正式加入该组织的签字仪式,并出席了第二十五届行长会.

2012年5月27-29日,央行副行长易纲率领团队赴印尼出席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第42届副手会暨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MFSC)第11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近期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地区监测和研究工作及危机管理框架等问题,并听取了各工作组进展报告.次年4月20日,基金组织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二十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针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近况和风险、全球政策议程和基金组织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相关讨论.

2014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会见了亚美尼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行长阿·贾瓦德扬.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央行金融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形势交换了看法.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亚美尼亚共和国中央银行合作协议》.同年9月2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了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当时全球经济形势、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长期投资、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国际金融交易的税收合作等议题.

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的在金融方面的外交十分活跃.一方面,不仅是为金融全球化趋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发展对外金融的策略和方针.这些活动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国际交往的重视,只有中国人民银行重视国际交往才能为金融外交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转眼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十多年了,赶超发达国家的脚步从来没有退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也在一直上升,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在一直增强和提升.中国人民银行依然在努力地做好各项准备,加强同各方的联系,因为我们深刻知道在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仅要搞好国内的金融稳定和发展,更要积极迎接国际金融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协调配合,共同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4 我国央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金融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三大趋势.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是全社会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应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的要求,积极推动国家金融法制建设,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改善金融服务的经验,结合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开发新的金融应用系统,努力提升为全社会服务的金融水平.

要正确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金融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卷入世界金融潮流的漩涡中,只有把握好每个合作与共赢的机会才是正确的选择.第二,除了要做好央行的本职,还应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如果只是一味的扩张与发展,只会给投机资本留下可钻空袭,严重情况下泰铢贬值的历史悲剧可能会再次重演,这充分说明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全球化下中央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金融全球化促进了中央银行的发展,中央银行的运行又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全球化.受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的形势所迫,各国中央银行深刻认识到同各国开展深远合作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未来仍然是经济的核心,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但在这条路上相信中国人民银行将会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若谷.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89.

〔2〕李健.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4-375.

〔3〕任康钰.全球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10(8).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8

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与率团来访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议会交往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吴邦国说,中国和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今年4月,主席成功访美,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动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邦国指出,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发展中美关系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二要着眼大局,牢牢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加强和扩大在广泛领域的合作;三要尊重并照顾彼此关切,慎重、妥善地处理分歧。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吴邦国强调,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中方的最大关切,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的承诺,多做有利于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事,不向“”分裂势力发出错误的信号。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定期交流机制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说,中美议会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定期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邦国就进一步加强两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定期举行会晤的机制,不断充实和深化对话内容;二是吸收更多的议员尤其是年轻议员参加机制框架下的各种活动,增强机制的活力;三是以机制为平台,推动两国议会高层交往以及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交流。中国全国人大愿与美国国会一道,不断拓展和加强两国议会交往,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史蒂文斯赞同吴邦国对中美关系及议会交往的评价,并对这次访华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他说,美中两国议会通过定期交流机制,可以坦诚深入地交换看法,有利于加强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他表示,美参议院将为坚持和完善双方定期交流机制继续作出努力。希望在机制框架下开展经常性对话与交流,发展多层次友好合作,共同促进美中关系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等参加了会谈。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第二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临时议长史蒂文斯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

8月12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史蒂文斯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说,当前中美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就双边关系等重大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增进了双方战略互信,促进了两国在众多领域和在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表示,作为利益攸关方和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合作,不断拓展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和彼此关切,使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还表示,近年来,中美两国立法机构交流活跃,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继续发挥有关交流机制的作用,不断丰富对话和交流的内容,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9

2013年国家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热烈响应。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政策已经成为中国的重大发展政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

相较其他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更强调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共赢。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部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不足以支撑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时候,PPP模式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指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通过长期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其具有平等合作、分担风险、利益共享等优点,从而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

但受PPP投资规模大、时间长等自身原因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的国情影响,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政府不免发生纷争,这时,就需要构建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在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共赢。

一、“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适用PPP模式分析

第一,“一带一路”主要横穿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该地区以发展中国家橹鳎资源丰富,尤其是西亚和中亚地区,蕴含着大量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但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同时基础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缺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企业采用PPP模式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与沿线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力量的合作共赢,更可以为我国资源东入开辟新的渠道。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经过多年来在PPP项目上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颁布了相关的PPP法律法规,为PPP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如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科索沃、约旦、科威特等国均有相关的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和PPP 程序条法。

第三,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和海外PPP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PPP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参与全球范围的投资竞争,提升自己的国际投资的水平和国际投资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我国产业过剩情况,实现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第四,针对PPP项目时间跨度大、资金需求量大情况,我国积极开辟“一带一路”融资的新模式、新平台,与相关国家共同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以自己的资金实力,成立了丝路基金,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一带一路”建设。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投资争端及解决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五十多个国家,这些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状况差异很大,贸易投资和争端往往如影随形,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不免与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他投资方、社会组织发生争议。面对争议,中国企业必须选择合理的争议解决方式,尽最大努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PPP项目发生纠纷时,东道国政府既可能违反了东道国与投资者的母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投资协议,也可能违反了东道国与投资者签订的PPP项目合同。这时,投资者可能以违反条约之诉将争端提交国际机构寻求救济,也可以以违反合同之诉向东道国法院诉讼。此外,一些双边或多边条约中还规定了需用尽当地救济,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面临PPP争端时,必须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以化解矛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国内法的争议解决方式

PPP合同具有一定的民事契约性质,可以采用国内法的民事纠纷的相应解决方式。对投资者而言,国内法的救济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行政程序、仲裁和诉讼。

1、协商和调解

一般合同中都会约定因为合同发生的纠纷双方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采取诉讼或者仲裁等手段。在协商阶段,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争议双方就PPP项目的焦点问题进行沟通,综合考虑项目各方的利益,以达成新的合意,继续履行合同。这种解决方式高效、成本低,也有利于后续工作开展。调解可以由一个居中的组织如调解委员会或其他在东道国较有威望的组织主持进行,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案情进行审查,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更好在协商中达成一致。

2、行政手段

由于PPP项目的一方为政府部门,PPP合同也具有一定的行政合同性质。面对涉及到东道国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的争议,投资者可以通过东道国政府的行政程序寻求救济。如我国的行政法中规定的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如特许经营权的授予与取消、行政处罚等采取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因东道国的政府自身效率和利益的影响,一些时候投资者难以得到公平。

3、仲裁和诉讼

所谓仲裁,是指争议当事方根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他们共同同意的仲裁庭进行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常用办法,但PPP项目主合同产生的争议,一般因为涉及不平等的主体,除非在合同中事先约定采用仲裁方式,否则国内商事仲裁很少被采用。

PPP项目的主合同涉及到的纠纷多采用诉讼解决。国内诉讼主要指东道国法院采用本国法律对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决。但诉讼耗时长,成本高,一般只适用当地法律,如果用尽了东道国的救济手段,投资者的权益仍不能得到保障,就必须求助于国际法的救济途径了。

(二)国际法的争议解决机制

依据卡尔沃主义,东道国对于本国境内发生的投资争端理所当然地享有管辖权,适用本国法律。但如果穷尽当地救济,争议仍然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国际法上的投资争议解决途径主要有外交手段、双边投资协定、国际争端解决机构仲裁等。

1、外交方式

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投资争端,手段通常包括谈判磋商、调停、调解、外交保护等。这种解决大多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如试图维护共同的经济或政治利益、保护国家等,但对双方是否能达成一致以及协议是否能得到履行,并没有法律上的保障。因此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执行反复和困难情况。

2、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

双边投资协定(BIT)是由东道国与投资国共同签署的,为了保护和鼓励双方私人投资的书面形式的条约。很多双边投资协定中也涉及争端解决方式,既可以解决投资国东道国国家间的争端,又可以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争端。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已经与至少104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泰国、新加坡等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双边投资协定中,对可仲裁事项的规定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对于投资有关的所有争端进行解决,另一类是仅仅只能解决关于征收带来的补偿额度争端。这些双边投资协定对解决我国投资者同东道国PPP项目的争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区域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已经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可以利用该区域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同“一带一路”沿线伙伴的PPP投资纠纷。该争端解决机制包括磋商、调解、调停、仲裁等手段,运用极为灵活,程序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终止。该机制下的仲裁庭报告具有终局性,但缺乏执行报告的强制约束力。

4、国际仲裁

基于PPP争端的一方是他国投资者,一方是东道国,“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在近些年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ICSID来说,其管辖权需满足以下三个要件:第一,主体方面,一方须为缔约国,另一方须为缔约国他国国民;第二,争议须为直接投资引起;第三,争议双方需一致同意将争端提交ICSID管辖。对于法律适用,ICSID坚持意思自治原则,由当事双方协议选择。ICSID裁决对争端各方都具有拘束力。因此,ICSID以程序上的公平性、裁决的中立性、有力性获得了欢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是ICSID的缔约国,具备将投资者与东道国的PPP投资争端提交ICSID裁决的条件。

三、F有“一带一路”沿线PPP投资争端解决的困难和缺陷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的是英美法系国家,有的是伊斯兰法系国家,还有的是混合法系的国家,法律体系不同,法律文化不同,法律环境也不同。这就导致企业面对PPP争端,如果想依靠当地救济,就必须熟悉东道国内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司法规则,这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投资者在东道国内同东道国政府的谈判和诉讼往往处于弱者地位,耗时长,耗费的精力和金钱量同结果不成正比。即使胜诉,往往再次陷入执行难的局面。

基于此,投资者往往会怀疑东道国救济的公正性,而转向寻求外交保护和国际仲裁救济。对外交保护来说,结果往往取决于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母国处于平衡国家间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而忽视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在BIT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签订的双边协议内容存在差异,对争端解决方式、可仲裁事项、仲裁庭的约定上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平等解决同各国间投资争议是存在诟病的。同时,并不是沿线的所有国家都是ICSID的缔约国,一些投资者不能寻求ICSID 的救济。

四、PPP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实施一带一路政策,鼓励我国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必须构建合理的PPP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坚持在公平、高效、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将政治手段和司法手段向结合,构建区域性的、多层次的、灵活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一)完善既有的双边投资协定(BIT)

我国在签订的BIT中,关于争端的解决几乎都规定,因此对BIT的解释或适用所产生的争端应尽可能先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外交途径解决不了,方提交仲裁庭裁决。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应同协议签订国进行沟通,可以在中立第三方的主持下进行磋商调解,确定相应的程序和期限,以不妨碍其他的救济手段的采纳。中国与他国签订的BIT中规定了外交途径解决不了时,提交仲裁庭裁决。但中国在一些早期签订的BIT中往往对可仲裁的事项有严格的规定,往往局限于征收、国有化等事项。随着PPP形式的多样化和融资的复杂化,PPP投资争议的内容日趋多样,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可在未来同其他国家协商修改或签订补充协议,涵盖更广泛的争议内容,促进当事人更加自由和合理选择争端解决方式。并且,基于“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相似的经济利益诉求,中国可以考虑在各国关于PPP投资争端解决中形成较为一致的解决机制,从而为签订区域多边投资协定打下基础。

(二)构建区域性的统一的国际仲裁机构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如果想要构建统一的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就必须建立高效的、正式的国际司法解决机制。针对此,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统一的独立的国际仲裁机构,负责“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争端的解决。除了缔约国政府外,企业和个人亦可就政府的可能违约行为诉诸该机构,涉及的领域则可包括贸易和投资。除此之外,争端机构可以设立上诉机构和执行监督机构,为当事人提供二次救济的机会。

(三)合理应用ICSID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法治并不健全。作为投资者,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国际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中国海外投资者目前对ICSID机制利用力度较小,一方面是我国对ICSID机制的宣传不够,中国海外投资者对ICSID了解较少;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者依法解决争议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一方面要加大对国际仲裁机制的宣传力度,鼓励海外企业通过合法的国际仲裁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对ICSID仲裁机制和仲裁案例的研究,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指引。

五、总结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发展契机,也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腾飞的新机遇。随着中国对沿线国家PPP项目的投资增长,所产生的投资争端也会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面临更多的争端解决上的挑战。所以,中国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投资争端解决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统一、高效、公正的区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以维护地区的投资稳定和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贵国.“一带一路”战略争端解决机制[J]. 中国法律评

2016,(02).

[2]蒋圣力.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

制的建立[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01).

[3]刘明萍.论“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D].云南

大学,2016.

[4]顾斐然.“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

究[D].浙江大学,2016.

[5]朱伟东.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

完善[J]. 求索,2016,(12).

人际交往的建议例10

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

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可不在少数,他们似乎患上“下班沉默症”,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了交际怪圈。

为什么下班后就不想开口?

调查中,59.6%的人认为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上班时为达到工作要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跟人交流,这样上一天班会觉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静地休息。”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都有这种回家后“累得说不动话了”的感觉,于是就表现出少言寡语或冷淡麻木的状态,“但如果这成为一些人习惯性的休息方式,他们将来即使有精力进行交流,也不会这样做了。”

专家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状态。

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调查显示,63.4%的人担心“下班沉默”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58.3%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专家指出,虽然有些人下班后通过沉默的方式补充自己的情感资源,但这种自我保护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长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