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规划解读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8:20

城市规划解读

城市规划解读例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people flow into the city,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s the city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erns are turning to city landscape. At pres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have a common goal: building suitable for human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Th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onverge here, take the human as the center, to achieve harmony and unit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landscape.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环境的质量越来越缺乏信心,为居住的环境质量而烦恼。聪明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运用自己的所学,以追求人文自然和人性化的理念作为原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创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之路。因此,面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我们的设计师们应该努力以中国的设计精髓为基本,掌握设计的市场动向,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设计团队的竞争力,以达到能够与国际的设计团队相抗衡。因此,我国的设计师们还要更加的努力,对以上问题进行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广阔的设计市场,我国的设计师们应把握机会,努力使我国的设计实体逐渐走向成熟。

1、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内容与地位

1.1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构筑城市景观的总体格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城市景观分区和局部景观控制,它们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1.2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定位。我们目前大多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仅把城市景观作为建筑的配景和对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系统的弥补,结果造成了城市空间格局已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只是做做绿化和美化的表面文章,起不到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作用。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必须贯入景观设计的思想,从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都要有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2、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2.1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设计中一种表象的物质形式,通过视觉审美而形成。城市景观规划,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发展相关任务和目标,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点部署内容,作为城市的景观设计及建设,对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改善土地相关特有功能,都十分有利。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厚;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3、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3.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3.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3.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4、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4.1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都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4.2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城市绿地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

4.3解放思想,改变“见缝插绿”的保守观念。城市绿地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应强化科学性,并且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4.4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4.5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屋顶绿化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得到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气候变暖、节约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一切城市的软硬件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不能再停留在只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规划中,要与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多了解生态学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方面,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解读例2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100045-02

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鸦片战争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1. 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230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066。53KM2。现有人口6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89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2.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1930年到1946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1935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 高度发展阶段

从1970年到1997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 全新发展阶段

至1997年之后,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

3. 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1886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1935年,雄居中环的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50亿港币,高52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霄的巨大火箭。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造型新颖的高70层的中国雁行新建大楼,如节节生高的竹子,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楼最高一节柱好象竖立的大拇指"第一"的雄姿直指蓝天。香港中环银行建筑高度和风格的变化是香港建筑高层化、风格个性化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的特征。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香港开埠时期,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突出的"点"。20世纪40年代,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汇丰银行大厦、中国银行新建大楼等新一代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耀眼的"点",此时的香港中环天际线是多层次的群体。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早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退居为香港中环天际线的背景,香港中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协调共生,进一步突出了香港城市天际线大尺度、高密度和多层次的特点。

4. 结语

香港面积虽然面积很小,但人口相当密集。在如此密度高的地区,建成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这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4.1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

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4.2 城市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作用

城市规划过程都会在城市某些地段设置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用以体现地方特色。在香港中环的介绍中,汇丰银行作为其标志建筑不断发展。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形成,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地区发展的需要。这一事例说明标志建筑不仅是其本身在该地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营造了一种城市景观,让该地具有某种标识性。

城市规划中,设置标志性建筑在城市景观上的作用有引导作用和形成城市景观系统的关键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解读例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城市规划工作的实际再运用理论知识,方能弥补城市规划实践中的不足。

1 科学发展观和城市规划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最好的保障, 但同时也是更加严峻的考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城市规划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认真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充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对整个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调控,是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城市规划的工作目标是保持城市的整体协调、城市的结构协调、城市的运转协调和城市的有机生长。城市规划体现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导向。所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的城市规划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 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2 城市规划的现状及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 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 城市规划设计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存在一些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认识。

2.1 城市规划中考虑不周

城市的土地、空间和环境资源是城市经营最基本的内容和对象。规划中片面的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 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 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 大搞开发区,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 不讲投资效益、不讲实际功能, 大搞宽马路、大广场的“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屡见不鲜。致使城市规划得不到有效发挥。

2.2 城市规划管理不到位

目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很难对这些违反城市规划、侵占公共绿地、改变用地性质等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和调控, 因此规划管理很难到位,不为城市长远发展着想。一些城市超越经济和资源承受能力, 盲目攀比, 随意扩大建设规模, 导致了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大,收入回报少的局面,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建设竣工的街道上随时想挖就挖, 却未能保证按原质量恢复。

2.3 城市住房问题

房价的居高不下是市民买不起房子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很多市民对城市生活失去信心,认为在城市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这些都将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关于城市规划的几点建议

城市规划涉及该城市未来的整体发展,与市民息息相关。进入 21 世纪,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融入我们的城市规划中去呢?

3.1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要使城市全面、协调、合理发展,就要搞好城市的工业、交通、道路、商业、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基础设施,城市居住环境、绿化以及各项管理设施的建设,不可能离开城市规划的统筹安排。坚持统筹兼顾,以“一核双圈”战略的实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规划如果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制定空间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使各类城市建设活动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不侵犯别人也不被别人侵犯,做到与时俱进, 科学规划, 真正做出精品来, 那必定会使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水平,更好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综合的公共政策的作用,强化城市规划的调控机制, 协调城市多种利益, 以保证公共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体现, 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政府、居民、规划技术人员三方为主的沟通平台,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为依托,由政府部门组织,社区居民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在重大项目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搞好协作,推进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全面推行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实时监督,严禁以罚代拆,变事后处罚为事前监督。

3.2 城市发展布局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体现城市特色;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落实到城市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高标准建设新城区,加强对搬迁后土地的管控和规划治理,重点用于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和适合的工业项目建设;协调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就是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透明严格规划评审,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把握城市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性, 制定兼有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前瞻性及体现城市个性的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每个城市由于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气候的不同, 都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城市应该有自己准确的定位, 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城市规划要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抢抓机遇 , 借鉴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 开拓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的新途径、新思路;还要对违法占地进行清理, 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房地产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完善公共安全措施, 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3.3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

以生态优先作为规划编制展开的基本原则,规划环评机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从发展的源头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 有效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 更好地促进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按照“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思路,全力做好“水”文章,增添城市灵气;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 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 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解决当下环境问题的方法在于加速重污染企业的整合,“化零为整”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的集中管理治污、集中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广大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综合规划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使公民团体能够关心自己的环境坚持把生态环境的持续生存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和必然趋势去发展考虑,保证生态环境一代接一代地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3.4 加大宣传让市民认知规划

城市规划经批准,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就应严格按规划实施和依法进行管理。市民对规划的认知程度就越深, 市民执行规划和维护规划的意识就越强, 提高他们的规划意识和对土地管理的忧患意识, 让他们自觉地执行规划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有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从小做起,追根究底从基础教育抓起,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将学生的教育问题摆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只有充分的重视教育,在今后的经济大发展、方能充足的人才储备,城市规划越发完善。

结语

科学发展观和城市规划有着本质的关联。新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市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邓姝.浅析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管理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4);51-53.

[2] 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的互促机制 [J].经济丛刊,2005,(1);25-30.

城市规划解读例4

1.项目概况

顺驰第一国际位于郑东新区cbd外环和第三城市中心轴线的交,占地面积4394.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8364平方米,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预计2006年10月公开发售,是顺驰集团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出的首个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整体规划建筑沿地块边缘布局合理,有利于中心景观的营造。地块地势平缓,有利于营造简洁现代的景观空间层次。但由于地块被分三块,中间连接地块狭长,不利形成良好的景观界限和衔接。

2.凝炼“仕家”的景观主题――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其“仕”:学也;其“学”:觉悟也。表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能觉悟生命,而“仕者”,是觉悟了生命意义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根基,“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仕家”界定了消费者家庭的觉悟品质,也就界定了“仕家”环境与生命意义的联想方向――去狭隘以向开敞,远混杂而近秩序,避喧嚣以取宁静,逆潮流而顺自然。

3.景观特征与文化特征

3.1以经典之美规划场所

古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造他心目中世界的秩序,在“高林?仕家”,以几何园林的形式开扬场地,使其明朗清楚和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

3.2 以线性之美串联场所

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区域的主题景观串联起来,以线性的交通组织带动景观组团。简约的线性几何布局,结合空间变化与环境,创造出道路系统及场地空间感,使整个场所具有统一性和趣味性。

3.3 以文化景观提升场所

几何形式的文化景墙,思想者的主题雕塑的设计等,以达到“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要目标。主设计格调优雅、浪漫、富有古典生活气息,入口两处林荫大道引人入胜,业主可以感受得到这里是一种画境、一种文境、一种宁静。

3.4 以立体绿化改造场所

园林建筑、地坪紧密结合地形,随行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挡墙处设置了多级高差,舒缓了一级高差的垂直坚硬感,并且增加绿色廊架停车位,对硬质挡墙进行了一定的空间遮挡,使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更加的丰富,围墙的设计?很好的与周边环境和谐。采用立体式绿化围墙,利用景观生态护坡的方式消除高差;在道路边增设特色景观小品,增加了整个挡墙的趣味性和绿化的层次,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3.5 以水景营造宁静场所

设置有精致的水系,平静淡雅水面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和水中树池,显得简洁大方。水池的周边设置了亲水平台,是小区业主休闲的好去处,以“流、跌、涌”等形式,互为点缀,交相辉映,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水的灵性和水的魅力,给新贵一种高雅惬意的水景享受。

3.6 以景观元素丰富场所

在本案中绿化设计以“花园、生态、保健”为设计定位,营造“仕者”宜居的绿化环境。以“简洁融洽、精致完美、独树一帜”为绿化设计目标,实现了创造“仕者”生活的美好愿景。

3.7 以交通组织整合场所

根据地形特征和建筑布局,采用环状道路通行,人车分流,并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小区,为业主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简约的几何布局,结合景观空间变化与环境感受,道路系统融于小区环境,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合理的交通组织令社区有序而安宁。

4.景观设计与文化的结合

本案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诉求,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景观串联起来,各主题空间中布置景观构筑物与景观小品,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4.1 高林化境

高林化境的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愿景,以几何形式的景墙开扬场地;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几何状的景墙、几何状的景观跌水,其效果明朗清楚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主入口雕塑选择为思想者,当人的精神高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思想得到提纯升华,即是此思想者的根本表征。思想者的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含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与整个园区的“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题紧密贴切,沿袭了Art Deco现代建筑的风雅气韵和低调的奢华风格,显得有亲和力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4.2听香水榭

听香水榭其寓意为环境清雅宜人,安静闲适的地方。域中设置了镜水廊桥、琴韵广场、咖啡茶座等,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听水声、畅谈人生、促膝品茗。镜水廊桥的水景让环境更加的妩媚,亲水平台满足人与水亲密接触的愿望,卵石在微波下隐约可见,涌泉的形式活泼可爱,使整个小区具有勃勃的生机。水边的琴韵广场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恢宏气势,以几何纯粹装饰线条彰显无限景观魅力,与高耸流畅挺拔的Art Deco现代建筑相呼应,以倾泻而下的流水彰显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水声、笑声、畅谈声与新贵名士追求的高贵感不谋而合,代表永恒向上的人文精神。

4.3 景观街区

独具特色的“景观街区”思想,打造现代感强烈的商业街景区,主要考虑到与与CBD的衔接关系和人流问题,其空间设计是从半开敞到开敞,从小区向外渐次过渡到宽敞林荫大道的路面。整齐的林荫大道、的格调小店、悠扬的笛声、惟妙惟肖的雕塑小品、丰富的夜景灯光,给街区带来一丝别致的情趣。商业街植物设计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的方式,构成该空间的高层框架,同时在乔木间点缀造型现代感强烈的灯具丰富夜景色彩,并按一定距离设置线条简洁的草坪灯,和谐中蕴含着变化。营造出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的街道环境。

5.结语

经历过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记忆和经历不断浮现叠加的小区,才会成为城市的永恒。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一个空间,只有充分正确地考虑了“人”因素,才能使设计的场所焕发生命力,成功的景观设计正是在承受住社会洗礼考验后自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解读例5

铜陵市城乡规划局 查文彪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并推荐读书书目,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由于城乡规划具有极强的政策性、综合性。我在通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特别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加深理解xx大精神,发挥城乡规划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市提前八年实现建设小康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城乡规划系统的广大从业人员,尤其是我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城乡规划法》,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和实质《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与《城市规划法》比较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最显着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其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规划编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对城乡规划评估,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了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许可。第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第七,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对规划师职业的管理,都有明确规定。第八,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城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须向人大报告。第九,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追究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明确对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范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第十,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三、要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城市规划法》是1990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法》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及时优质修编了总体规划,大力推进规划编制,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化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城市规划法》存在先天不足,例如就城市论城市,不能更好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植根于计划经济的土壤,不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使得规划的弹性不大、刚性不强等,导致了规划常滞后于建设等现象的产生,影响和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发挥。这在我市以前的规划实践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契机。如何推进《城乡规划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城市规划解读例6

所以,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全面推广,对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既决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初次分配,同时也是对开发权的确认。可以说,在中国,城市规划就是土地财政的落实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财政的顺利实施,政府的公共投入和产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收益,政府政绩形象建设,几乎都物化为城市规划的蓝图和各项指标,尤其容积率密度高度等土地关键性指标,不仅是开发商最关心的数据,更是各级政府首脑最最关心和念叨的。城市规划师几乎成了最忙的人。

城市规划解读例7

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认定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指随农村进城到本市务工的父母(或监护人)在市区居住的、户籍地无监护条件的、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有关规定

1、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要求在城区学校就读的,须同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父母户籍所在地户口簿、身份证;

(2)房屋租赁合同;

(3)父母双方务工单位的劳动合同;

(4)市区现居住地*派出所签发的暂住证明;

(5)现居住地所属社区居委会开具的证明;

(6)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小学一年级除外)。

2、就读学校:

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结合学校规模容量情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选择到第一小学、第五小学(含华山小学、西华小学)、第六小学、东山街办赞贤小学(含坪岭小学、上坪小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就读。若选择学校学额已满,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调剂。

3、收费: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以上指定学校就读的,免收借读费。

4、入学手续: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携带以上六种证明材料,在指定时间到相关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三、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机制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及时有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1、*部门在办理城区暂住证时要将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少年的登记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并为登记掌握城区内进城务工农民适龄子女的基本情况。

2、教育部门要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务工农民子女都能读上书、读好书。

3、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4、发改、规划、城建等部门要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城区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

四、工作要求

城市规划解读例8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fine degree of more and more high, especially an extra large city, the importance of basic database has appeared increasingl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updating maintena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present situation land use database's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new era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 indispensable tool rationality.

Keywords: mega cities, land u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

1 .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逐步转型,我国的许多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工作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各特大城市由相对粗放的外延式发展逐步向更为精细化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与之对应,诸如城市发展现状的评估、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存量土地的更新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在整个城市规划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准确的、动态的全市域土地使用现状数据库(以下简称“现状用地库”)对于今后的规划工作尤为重要,是特大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制定、修编、后评估最重要的工作基础,也是城市各个系统专项规划的工作基础。土地使用现状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对城市空间的理解、分析和判断。

与传统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项目中绘制的现状图相比,特大城市全市域的现状用地库的建库、更新更为复杂,大量的信息收集、判读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撑,其应用特点也决定了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此项工作也有较多的资料可供参考,包括:不同比例的现状地形图、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本文以上海为例,结合已完成的几个年份的现状用地库的工作,对特大城市现状用地库的建库、更新及应用方法等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2 .上海市现状用地库简介

2.1 已有数据

鉴于土地使用现状数据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规划院”)一直在尝试建立一个全市域的完整、持续更新的现状用地库。1997年在原规划局的组织下与华东师范大学一起用遥感技术建立了上海市第一张全市域现状图。并在2006年由规划院组织,利用不断进步的遥感航空技术,并由各区县参与校核,更新了1997年现状图,完成了2006年现状用地库,建立了第一个全市用地现状GIS数据库。

此后,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组织协调下,规划院与上海市测绘院合作进行2009年与2011年两个年份的现状用地库的更新。

2.2 应用情况

上海市现状用地库广泛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郊区县总体规划等方面,为理性分析及判断起到了极大的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比如,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期实施评估》工作中,就充分利用1997年及2006年的现状用地数据,对全市、各区、中心城内外等不同层面的土地使用现状规模、结构和变化情况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很多重大的现状评估和趋势判断结论。

此外,在其他一系列不同层面的区、镇总体规划、规划实施评估等工作中,各年份的现状用地库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现状用地库建库及更新要点

3.1 制定稳定、详细的土地使用现状分类标准

前文已述,准确的、动态的现状用地库建设是未来的必要需求和必然趋势,因此,稳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十分重要。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判读依据及口径的统一与稳定将保证数据比较具有可比性,也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不同时期之间,城市建设的变化情况。

同时,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后,城市土地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给用地判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分类标准中还应尽可能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土地名称进行说明,以保证分类判读的准确性。

在各年份的上海市现状用地库的建库过程中,始终有一份详尽的用地分类标准作为依据,虽然期间对个别用地分类进行了调整,但已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完整的标准,很好地指导了建库更新的前期判读工作。

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及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用地分类标准,可根据一些变化情况不断地进行适当的修订,但应尽量保证其稳定性,以确保数据分类口径和统计结果的客观、稳定。

3.2 借助各类相关资料进行地类判读

基于现状地形图及影像图对地类进行判读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用地对应的地形图上没有文字标识其单位名称,而通过影像图反映的建筑形态及场地情况有时也较难准确判断出用地性质;此外,诸如低层别墅和农村集中动迁基地等的名称与空间形态也未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城市规划解读例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简要说明了其中两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一是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二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介绍说,“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

约束性指标将纳入绩效考核

在纲要草案文本中,“十一五”发展主要指标被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大类。按照草案的表述,这些“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草案还指出,“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要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专家解读

纲要草案8大新提法引人关注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较,昨日提交全国人代会审查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多处新提法,体现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宏观和全局层面都进行了多项调整。为此,本报约请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进行了解读。

新提法1科学发展观

「草案摘录“十一五”时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专家解读赵晓:2004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去年,总书记又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次将其写进规划纲要草案并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中国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决策。它没有否定发展经济,同时扬弃了过去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弊病。邓小平将国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带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质变;这次提出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也是一次质变。

新提法2和谐社会

「草案摘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专家解读周天勇:建设和谐社会是本次“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应有之意。解决就业问题和鼓励创业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新提法3效率指标

「草案摘录“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专家解读赵晓:这是中央规划中首次提出效率指标。去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写入了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并将降低单位GDP的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作为新的政府工作目标。当时我就指出,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一种方向,可喜的是中央政府也开始在全国推广这种做法。在目前我国面临更加严峻的能源瓶颈时,这个指标非常可取而且可行。

新提法4新农村建设

「草案摘录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专家解读赵晓:1999年,北大林毅夫教授针对当时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第一次提出了“新农村运动”概念。当时他指出,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农村。林毅夫的建议今年终于被列入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平衡推进现代化的要求,也被赋予了更多内容。中国实现现代化,一定是城市和农村一同实现的现代化。而且,城市和工业也有条件和有义务反哺农村和农业了。

「专家解读周天勇: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几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相互协调,二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体制改革,还要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提法5能源供应立足国内

「草案摘录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专家解读赵晓:为解决能源供应瓶颈问题,一要寻找新能源和代替能源,二要节约使用能源。“十一五”

规划纲要草案首次完整提出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有几方面涵义:中国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从能源方面来讲,中国不成立,中国立足国内,发挥自己的煤电优势,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这个能源战略也隐含着技术革命的思路。

新提法6区域协调发展

「草案摘录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专家解读赵晓: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平衡原则,意味着中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有意识的不均衡发展后,将开始有意识地追求均衡发展。中央将加强协调功能,淡化过去的“诸侯经济”。

新提法7城镇化改变二元结构

「草案摘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专家解读赵晓:“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形成新城市群”和“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体现了学术界的一贯主张,将方便物流,节约土地。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应该向日本学习,这样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新提法8环境友好型社会

「草案摘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解读赵晓:这也是新提法。与此相关,建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并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也是首次提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绿色GDP”说法与此说一脉相承。

「周天勇解读要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转变思路。

“十一五”部分发展指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的1.3%增加到2010年的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2005年的55.8%增加到2010年的60%.

耕地保有量,2005年为1.22亿公顷,2010年不得少于1.2亿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五年累计减少10%.

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18.2%增加到2010年的20%.五年累计增加1.8%.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从2005年的1.74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2.23亿人。5年间,年均增长5.1%.

城市规划解读例10

西安市所辖的户县草堂镇农民戴遵会2010年开始筹划将儿子送到县城读书,让妻子专门“陪读”。在他们村,至少有6户这样的“陪读”家庭离开了村庄,其中就包括戴遵会的哥哥家。

据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表明,西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已达14.5万人。最为典型的雁塔区,四成小学生是户籍不在本辖区的外来就读者,其中“农民工子女占绝大多数”。一些城市中小学“人满为患”,已难以接纳更多的农村进城就读学生。

城市“爆满”农村“空壳”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在陕西。山东省阳信县农民陈红芳2009年秋季开学也加入了农村“陪读”家庭一族。她把9岁的儿子郑伟送到县城小学读二年级,自己也跟着进城“陪读”。房租150元,加上生活费,每月固定花费不下500元。

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国西部一个部级贫困县,县里已形成了几个规模不小的“陪读村”。县城周边的许多农民“砸锅卖铁”也要进城,这并不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而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随迁子女不断进入城市,但城市学校根本容纳不了。”陕西省教育厅基教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在走访中发现,城镇小学3000人、初中4000人以上的超级大校随处可见。教育部规定班额为45人,但实际上这种规模很少见。调查中,小学班额最多的达到90多人,初中达到110人,学生写作业连双臂都放不开。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中国人保黄凤山希望小学,学生人数达935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寄宿生就有500多人。在陕西省靖边县第五小学,每个学生上课之间横着的距离只有50厘米,学生写作业受到严重影响。

与之相对的,是农村逐渐“空心化”、农村学校“空壳化”。从2004年到2007年,陕西省农村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减少了94.2万人。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是诱因

定边县农业局副局长纪凤国、定边县人大代表李天枢等认为,农村劳动力“陪读式”转移目前已较为普遍,并逐年增多。其中虽有父母“望子成龙”的成分,但核心问题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户县草堂镇农民戴遵会坦言,如此“陪读”实属“无奈”。他说,农村年轻父母到城镇“陪读”,一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二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以中考为例,草堂镇公办中学草峰中学第一名与县城较好的惠安中学第一名相比,分数最少相差30分。草峰中学每年考上户县一中的只有一两名学生,惠安中学每年考上户县一中的学生最少也有100名。

“陪读式”转移虽然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但陕西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认为,“陪读式”转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创富能力”和“创富机会”,增加了家庭负担。

戴遵会说,自己的侄子在县城上中学,嫂子专门到县城“陪读”给孩子做饭,开支主要靠哥哥打工来维持。6年中学“陪读”下来花费很大,房租和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加起来一年至少需要1万元,基本“存不下钱”。据了解,这是“陪读”家庭的普遍问题。

另一问题就是城镇学校超负荷运载,经费吃紧。榆林、商洛等地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说,农村劳动力“陪读式”转移近年呈“井喷式”增长,导致城镇学校生源激增,班级人数超编严重,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个别学校开始违规收取择校费、借读费。

合理调整、统筹安排为当务之急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迈进的今天,加强对农村劳动力“陪读式”转移的研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是当务之急。

他们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城镇化思维制定城乡教育规划,合理调整农村教学点,提高建制镇中小学校教学质量,避免农村生源过于向城市集中。

陕西省长武县、镇安县一些农民反映,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里“陪读”,关键是城里的寄宿式学校不多,父母双方必须有一人专职管孩子,形成“一家三口进城,一人打工,两人吃饭”局面,积蓄剩不下多少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要解决了住宿问题,就可以解放部分农村“陪读式”转移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