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交通的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5 17:35:05

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1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各地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科学规划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统筹建设和综合管理,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积极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法规体系,科学编制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中心城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是: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以上;城市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公共汽车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区大于70%;线网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40分钟;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县(市)实际,制定相应的公交发展目标。

三、加快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对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通过编制和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中心城区在20*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各县(市)也应在20*年底前完成。城市交通规划要与城市总体布局和人口产业分布相协调,确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有关技术和经济政策;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换乘枢纽配置,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编制任务的完成。

四、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

统筹研究和合理布局城市内部及对外交通,要在稳步增加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要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工业园区、学校园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安排专项资金购置公交线路,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并积极开通公交旅游专线,方便广大市民就近旅游的需要。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具备条件的城市应结合城市道路网络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重点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应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功能布局,逐步改变单一地面交通和以常规公共汽车交通形式为主的局面。

五、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人民政府要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必须按强制性标准建设港湾式停车站,配套建设站台、候车亭等设施。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建设项目,要将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作为项目的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予供地,不予验收。

交通换乘枢纽是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符合条件的城市要建立换乘枢纽中心,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换乘枢纽中心要配套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配备相应的指向标识、线路图、时刻表、换乘指南等服务设施,方便群众使用。

六、保障公共交通道路优先使用权

城市公交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要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路口专用线(道)、单向优先专用线(道)等,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监控系统,对占用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车辆要严格执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新开辟或者调整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应当符合安全畅通的要求。

要根据城市的道路特点、交通流动规律以及车辆特性,优化交通信号配置,科学合理地设置城市公共汽车优先通行信号管理系统,减少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停留时间。要积极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工作,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水平。

七、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

根据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实行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对现有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可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登记或改组、改制的基础上按规定的程序申请特许经营权,政府也可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特许经营权并由城市公交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受委托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新开辟线路或重新确定经营者的线路和设施,应依照有关规定对经营者的经营资格、技术、质量和服务进行审查并采取招标方式授予特许经营权。对授予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应明确其应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责任、准点守时责任、社会效益责任和车辆更新降低污染的责任。严禁将同一线路经营权重复授予不同经营者,严禁拍卖或者无限期出让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经营权,经营者不得擅自转让经营权。对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的企业,要依法收回特许经营权。

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公共交通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公共交通骨干企业的发展,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金包括境外资本参与国有公共交通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发展建设集约化,使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

八、推行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

为有效促进城市公交的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各级政府要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并对综合换乘枢纽、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1、加大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

2、建立城市公交财政补偿机制。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并对公交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学生和成人持月票乘车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由政府予以专项经济补偿。

3、科学合理地核定票价。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充分利用价格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

4、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根据公交专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用地,保证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建设用地。非盈利性项目各级政府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用地,其他部门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场站等设施用地或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5、完善公交法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和完善公共交通优先的法规政策体系,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法制保障。规范、完善有利于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降低公交车营运成本,还利于民;对城市公交产业发展,给予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依法查处各种非法营运活动,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秩序,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城市公交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发改委、财政、*、规划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协商解决涉及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问题。

九、加强公共交通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整顿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秩序,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共交通企业不断提高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公共交通道路安全的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驾驶员、乘务员遵纪守法、安全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抢险救援应急预案,做好公共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杜绝重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十、全面提高行业科技水平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科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推动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行业科技进步。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改造,以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出行者、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环境各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努力推行高动力性能、低消耗、低污染、低地板环保型以及使用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清洁燃料的绿色公交车辆。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2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重要联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城市是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当前积极的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是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然而一个城市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持,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力仍旧是城市经济发展中最基础的物质保障,而城市交通便是其中之一。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的交通是推进城市的经济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推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前提。

1.1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任何的领域范围内经济发展都要始于交通建设以及发展。只有发展交通、发达了,经济才能够得到真正地发展。当前,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要,城市的交通事业快速的发展,城市的交通已不再局限于百姓代步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讲,城市的交通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的发展。

1.2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以及最重要的流动载体,也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各个环节实现联系和沟通基础和纽带,交通运输业不但自身创造着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也在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在不间断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否则难以谈上发挥交通运输业的基础性产业重要作用。良好的运输条件也降低了货运物流成本,这有利于企业参与的更大范围内竞争,扩大生产的规模。市场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使城市经济实现更好发展。

1.3良好的城市交通体系,直接拉近各城市间的距离,这有利于统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培育和完善,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的环境。便利的城市交通,很大程度上成为吸引投资重要因素,有利于资本的有效流动和合理的配置,能克服生产中瓶颈状况,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及经济进一步的扩张。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能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活动等方面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大大方便了交流活动开展,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拓宽城市的发展思路,从另一层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社会环境和不断的动力支持,进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4当前不论是从国际上看,还是从我国经济的城市交通状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交通设施也发达、便利以及快捷。这也证明了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受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性质等差异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特征虽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城市的交通与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内在的联系。一方面,良好的城市交通是保障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活动有序的进行基础,城市的交通发展能大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或从属关系,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对于城市的交通提出新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带动城市交通的改善以及升级。因此,在完善城市交通来积极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同时积极关注城市的交通本身发展,让两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

二、当前城的市交通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不断的深入发展,城市交通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交通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和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的经济一步发展的因素。随着城市供给能力和幅射范围的提高,对城市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速度在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在不断地壮大完善。另一方面,交通容量不足问题严重存在,同时大部分城市交通运输依旧没有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城市的交通发展速度仍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城市交通拥挤状况也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直接影响到运输和经济活动的开展,也对于城市形象建设以及宣传造成负面影响。

2.2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规划水平依旧处于较低层次,城市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影响到交通发展政策未给予充分考虑;对整个城市和城市间的交通规划中缺乏整体协调性。

2.3城市的交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支持。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具体实践看,一方面,经济发展落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使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所以,如何在资源有限地情况下实现以交通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忽视经济快速的发展对城市的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财政收入用于形象性工程的建设方面,城市的交通难以得到持续的发展。

另外,不难看出,城市的交通对于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差异性。加之交通建设具有资本密集、周期性长等的特点,导致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很明显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交通建设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夯实城市交通基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角度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都需要进一步夯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同时通过经济的发展更好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产生更大效益。针对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中存在各种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我国城市的交通综合治理研究与实施也在不断地往更深层次的推进,要明确城市的交通建设发展思路,作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1提高政府对城市的交通建设与发展重视程度作为市场的经济重要主体,政府承担着通过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要的职责同时,也是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城市的交通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特殊公共物品,是城市经济发展先决条件。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能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坚持城市的交通建设较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适度超前原则,加大力度,改善城市交通,使交通更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作用。

3.2做好城市的交通发展规划从整体上看,作为具有特殊性公益基础性设施,城市的交通战略和规划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方方面面,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这对于城市的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不仅考虑当前城市发展整体状况,也要对于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应充分地给予考虑,做好城市交通战略规划。

3.3加大城市交通投入的力度。针对当前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供给量明显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应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最大的限度提升每一笔建设资金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城市的交通发展。继续适当地扩大道路容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和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扩大市场等提供便利运输条件和降低交易的费用,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另一方面,鉴于城市的交通建设自身存在特殊性,在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政府可通过科学的论证形成有效方案,采取鼓励民间参与的模式,利用私人的机构资金、专业技术及管理的优势,共同推进城市交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常惠丹.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3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 Transport and Urban Development

LI Ruikun

(Suzhou Traff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uzhou, Jiangsu 21513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is rising, the progressive of urban space develops.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nd number of cars, the urban transport fa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Traffic problem has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o by studying the urban transport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relevant solution, thus promoting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Key wordstransport;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1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交通。城市的交通则是城市生产生活借以进行的重要依赖条件,也是城市与城市运动过程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促进或阻碍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亦会对城市交通进行相应改善,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相互依存和相互辅助。

1.1 城市交通带给城市发展的影响

(1)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的形成多多少少与天然的或人为的交通地理因素有关,通常选择在交通发达的地方发展。因为在这样的区域,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都有较好的可达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内外部的物资运输,加强社会文化信息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的发展范围会取决于交通道路的辐射范围。交通运输是构成一个城市的主要要素和促使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城市贸易, 因为会汇集大量人口,所以必须有足够的交通保证才能使贸易顺利进行。在此,交通运输便影响了城市用地规模。

1.2 城市发展带给城市交通的影响

(1)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的外部发展和城市的内部布局对城市交通都有影响。首先,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交通延伸方向产生影响。城市的发展会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考虑各方因素,最后规划出正确合理的发展方向,这就对交通运输带来了影响。其次,城市的内部布局也影响到交通。不同的建筑物对交通的要求不同。例如集贸市场就要求其周围必须安排足够的临时场所,以便进行贸易。否则不仅贸易不能进行还会致使交通拥堵。(2)人口带给交通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这也对城市交通提高了要求。例如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对交通的要求不一样,他们出行就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故而使运输呈现多样化。

2 城市交通的一些问题

2.1 城市交通堵塞现象严重

近几年随着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很多城市因交通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加上城市空间的限制,主要是道路需求与土地供给间的矛盾。这种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堵塞拥挤。尤其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堵塞尤为明显。

在大都市存在的问题还有:因主城区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度过大,加上自身的地质因素影响,导致城市道路狭窄,致使人流车流拥挤、交通拥堵;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缺乏,超车挤道导致交通混乱等。总之,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赶不上汽车数量增加的速度,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2.2 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随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而交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这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十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2.3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1)因为城市的道路规划大多滞后,甚至存在公共交通用地被侵占或改为其他用途等情况,造成了多种交通方式运转之间不能充分衔接协调。(2)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中,公交车数量的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公交车系统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另外,因为对公共交通的调度不够,在高峰期,公交车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非高峰期时又无法有效使用,就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3 解决城市发展与交通矛盾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公交系统

公交车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乘行工具,发展好公交系统可大大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如根据城市地形合理规划交通路线,避免交通路线的重复建设、过度聚集;城市交通实施立体覆盖,增开公交线路和车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对公交的需求,以分解人流和缓解拥堵;根据城市情况,开辟公交专用路线,路线内只可行驶公交车辆其他车辆不得驶入,以保证公交车行驶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这样可吸引更多乘客,也减轻了交通压力。

3.2 控制私家车的数量

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即是私家车数量过多。在城市里,私家车往往与公交车互相占道。因此可通过限制车牌单双号来控制私家车出行数量,还可通过提高停车位收费标准控制小汽车数量;另外提高汽车购买的税收、调控油价、严格控制排污指标都可抑制消费者的买车欲望。这样对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3.3 合理规划停车

合理规划停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汽车数量却在日益增加。所以停车规划要因地制宜考虑多方因素。无论在城市商业区、居民区或是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库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线路和规划来合理设置。如果有条件则可采用立体停车库以减少土地空间的占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有时也可适当划定路边停车区。总之,做好车辆停放工作,也是对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支持。

3.4 发展节能交通

城市要发展就会消耗资源,而交通则是消耗资源的领域之一,所以发展节能交通是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首先想到的就是汽车对汽油的消耗问题。汽油是非再生资源,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则节能环保就必须提倡。另外,加强研究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新燃料,如压缩的天然气、乙醇汽油等,以及已经出现的电动汽车。这些都是对节能环保有利的。

4 结束语

城市要发展则必然考虑城市的交通。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4

Abstract: With the city space as the carrier, the low-carbon city may achieve the lowes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hrough th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 conversion and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s the development mode, the low-carbon traffic can promote the fuel efficiency via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utilize the clean energy, improv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level,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r even the zero-emission target.

Key words: low carbon, urba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交通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1交通方式的影响。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过快与出行率过高,导致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因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加剧了大气环境的恶化。

1.2城市结构规划不合理。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土地急剧扩张,城市规模急速扩大,导致城市空间距离不断增大;同时,城市的蔓延方式导致土地利用不充分,建筑密度不高,城市功能与布局单一。由此造成了小汽车在人们出行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碳排放量的加大。

1.3交通拥堵严重。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不仅造成出行时间的延误,还会造成燃料消耗的增多,以及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加剧,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外部成本。可以说,拥堵的交通已经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发展低碳交通的对策建议

2.1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紧凑性。

从根本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在规划中应注重对土地的合理、有效、高密度的开发,并综合交通因素,把交通发展与扩张能力的预测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

一方面,改变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两端以公共汽车正常运行两个小时为界限,避免因城市规模过大而导致公交线路过长而增加能耗,污染环境。

2.2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政策。

在公车交通建设方面, 政府应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发展大运量快运系统,合理进行路权分配,尽快建立快速公交专用车道(BRT),全面推进公交主干网络、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加强对道路空间的隔离以保障公交专用路权的实现,改造专用基础设施,如改造公交站台增大站台容量,提高公交网线和站点覆盖。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应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强换乘枢纽建设,为停车换乘体系的发展打好基础。

2.3提高非机动化交通方式的比重。

建设和完善非机动车道,通过对旧城区的胡同与街坊道路、支路的改造开辟自行车或行人专用系统,对新建住宅区加强自行车通道和步行设施的建设,完善非机动车交通网。

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法则:减少出行的要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交通优先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城市建设首先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性价比的公共交通,同时要注意改善城市的形象和控制小汽车的发展,即在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中考虑问题的优先顺序:POD> BOD> TOD> XOD> COD(“P”代表People/Pedestrian、“B”代表Bicycle、“T”代表Transit、“X”在数学计算中常常表示未知数、“C”代表Car)

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其次考虑城市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而在整体的交通方式构成中尤其应当重视的是自行车交通,在荷兰超过30%的出行和大约1/4的去轨道交通站的出行都是骑自行车。但是在自行车依然普遍使用的上海,人们骑自行车到轨道交通站进行换乘的比例不足轨道交通乘客的10%。在中国众多的城市设计或正在设计建设轨道系统,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轨道建设投资巨大,如果能将轨道网络与自行车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压缩轨道交通的规模,从而节省资金和资源。自行车交通在我国主要城市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上都是少见,中国城市能坚持推动自行车的使用,特别是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中保持自行车使用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给出路的单一自行车通道建设。放弃自行车就是放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4增强交通治理与政策实施力度。

在完善公共交通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交通拥堵收费制度。政府从政策法规上强化交通治理,加快交通政策的研究,将机动车保有量限制在一个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保障能源安全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强制降低车辆尤其是小排量车辆的油耗,以促使汽车生产商提高先进技术(如高能效技术与清洁燃料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推广和应用。

2.5发展替代燃料与清洁能源。

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阶段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发展以天然气为基础的替代燃料技术,加快对传统公共汽车的燃料替换。同时,重点发展低排放的绿色汽车。

3结语

公交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城市化的浪潮,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资源稀缺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道路资源有限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因此中国的交通模式必须以公共交通为先导。公共交通是人均占有道路资源最少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是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43-02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路网不畅、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交通设施不足、步行与骑行空间越来越小、行车难、停车难、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应创建城市绿色交通,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

一、绿色交通的特征

绿色交通强调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是为了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

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绿色交通工具包括低污染车辆,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双能源汽车、氢气动力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等。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和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研究城市开发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实现交通顺畅、有序,交通参与者安全、舒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哈尔滨市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于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围绕绿色交通、公交都市和低碳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城市路网建设

城区现有道路1900余条,总长度达2 200km,其中次干道及以上道路长度达1 000km,形成“两轴、三环、十射”的新格局,公交线网初具规模,能满足市区居民出行需求。

(二)城市公交系统建设

大力发展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推进“大公交”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年底,公交运营路网长度达到776km,公交码线路205条,公交运营车辆5 433台,出租汽车15 519台,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4.7标台/万人,高峰小时平均满载率低于9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89 km/km2,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年均增长5%,城市周边20km范围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85%,公共汽电车准点率达到85%,进场率达到70%。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m覆盖率达到90%,实现主城区500m、5min换乘,公共客运系统分担率达到45。“十二五”期间新建和改造了115座公交首末站、123km公交专用道、1 200座停靠站,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哈尔滨市地铁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km,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总投资2 000亿元。2008年3月启动,2013年9月地铁1号线一 、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行。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采取地上地下相结合、城区城郊相结合、平时战时相结合方式,工程完成后将新增线路,总规模可达12条线和1条环线和两条支线。

(四)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体现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慢行交通,积极推进适合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营造安全、舒适、宜人、低碳的慢行环境。增加友谊路等道路两侧人行道宽度,哈尔滨市现有2条步行街。2013年,平房区率先在全市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建设租车点近百个,建立了近20km自行车专用道,投入自行车2 200辆,办卡者达到5 000人,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该经验正在被群力区和松北区等借鉴应用。

(五)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

新增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2 200辆;加大节能和新能源公共汽车投入,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欧IV标准。目前,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全部公交车辆56%。天然气(CNG)公交车辆采用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燃油3.5万吨。2013年推出8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2015年有7条公交线路采用160台油气混合、气电混合动力车和200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部分车辆采用GPS技术,对运营车辆实施动态管理,依据路面及交通状态信息合理控制车速,提升车辆节能效果。

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7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整合不够。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重视不够。(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道路网密度低、快速路及主干道数量少且贯通性差;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路权意识欠缺;城市停车难,慢行交通环境有待改善。(3)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不畅。城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仍需改进,以实现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之间的零距离换乘。(4)交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投融资体制与机制,资金来源单一、严重不足;缺乏公交优先发展的定位与指导。(5)交通规划和建设人性化不够。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6)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备,行业智能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公交调度和站牌智能化、应急监管信息系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和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等需加强建设。(7)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交通能源消耗与统计监测机制、出租车准入退出机制、公交票制票价政策、公交企业财政补贴机制、公交市场和驾驶人从业规范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有8个方面:(1)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整合。(2)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特别是慢行交通网络。改变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现象,建设完善的步行与自行车路网系统。(3)科学合理设置标志标线、渠化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人行横道位置、人行道宽度、过街天桥和停车设施等交通设施,保障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有序和安全。(4)基于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交优先理念为基础,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5)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公共交通上不断投入新能源车辆,采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乘用车。(6)逐年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和投入数量,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7)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行车诱导、停车诱导和信号控制等的智能化程度。(8)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正确选择出行方式。对于居民出行选择,若均追求自由、舒适的个体交通出行,将严重违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会导致私家车过多、道路交通能力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等。因此,应正确引导居民理性选择出行方式,合理使用道路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兴华.绿色交通概念解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56-60.

[2] 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14

[3] 王文渊,刘英舜,叶茂,等.低碳生态新城绿色交通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5,(4):97-104.

[4] 苏志芳.常熟市绿色交通发展规划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10):4-5.

[5] 付丽,杨顺顺,赵越,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人口,2011,(3):367-370.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6

一、城市交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所得来的,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而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是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正是这样一个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经济发展。

(一)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任何的一个地区区域内要加强其对于经济的发展,那么都离不开对其交通运输的要求,只有交通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才能够让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当前的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交通已经给城市经济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

(二)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不仅仅是作为流动载体,它同时也是作为其经济组成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它在实现生产商品交换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型的作用,它在促进其它行业发展的同时,自己本身的发展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以降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可以加大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使其可以扩大规模。城市交通加大了城市间的相互联系.

因为城市交通的发展,使得各个城市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这可以让整个市场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和完善。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的发展,增进了资本的流动性因素,可以吸引更多的公司企业前来进行发展投资,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者来进行生活和消费,加大了经济发展的灵活性。以贵州遵义市为例,2005年以前贵州遵义市都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自从2005年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2006年当地工业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21.81亿元,是2005年127.91亿元的2.3倍,全市旅客接待量就由上年的323.32万人(次)上升为764.5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51亿元增加到4.78亿元。由此可见,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交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在经济发展脚步的日益加快,城市交通行业也得到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让城市交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状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条件相比较,我们的城市交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发展速度不及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我们不断的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建设工作,使得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得以升级及完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没有充分去考虑到城市交通承载量的问题,致使很多城市交通出现的压力之大,在城市的道路之中,经常会发生拥挤、堵塞现象。这种城市交通不及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给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素,从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我们在城市规划中的水平较低

从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的规划上来看,其水平都普遍比较低,在我们所做的城市交通规划之中,没能够做到从长远的利益上去考虑,这不符合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它就会给城市经济的日后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那么以前建成的城市交通设施因为不满足其发展需要,只能够不断的进行整修甚至是重建,这样就会造成资源上的消耗,同时在改建过程中,要限制交通的运行,这都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北京开车、坐车或打车的人很容易发现,一些路段刚刚翻修、拓展后马上就又开始拥堵,而且局部地段甚至越来越堵,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增加投资,不断翻修。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修路的速度根本无法赶上车辆增加的速度,结果自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二)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的支持

我们分析分析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的因素。这让我国的城市交通在其发展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中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交通的地位重视起来,从而使得其经济一直发展不上去。城市交通的落后使得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城市经济的落后,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展城市交通设施。另外,也有很多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来做保障,从而给城市交通的发展造成忽视,若是政府不能够足够的重视城市交通的发展,那么城市交通的发展就得不到提升。

三、做好城市交通的基础性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大,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都给我们的城市交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从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及经济建设的角度上去考虑,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设施基础,去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让城市交通和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其实现更大的利益。

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仍旧存在着各类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同时,就要加大探讨城市交通治理的方法问题,为城市的继续发展增进一些保障。

(一)加大政府对于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来实行对经济的控制,政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因此,政府要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保障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依赖,政府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所意识,然后再将其放在其相关工作建设中的主要地位,要使得城市交通的发展脚步超过其城市经济的发展脚步,有效积极的对城市交通做出建造和改善。另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规划,让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可以得到国家的项目支持,去积极的发展其城市交通建设。

(二)要做好城市交通的建设规划工作

城市交通应该属于一个城市的公共型的基础性设施,其在发展和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城市各个方面产业所存在的因素。像城市的高架及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都是一个特别艰巨而困难的工作,像这样大的工程的建设,都是关系到这个城市在以后的发展定位及其整体布局,对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交通的建设工作中,不仅仅要考虑到这个城市当前发展所存在的情况,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所城市未来的发展因素。完善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及科学高效性,做到合理的构建城市交通项目,不给城市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还要做到整个城市交通在规划过后,进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能够通过城市交通的建设来做到有效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使得这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周围的覆盖地域都可以因此而得到发展,此外,在城市交通的建设过程中,还要保证其城市的生态设施不受到影响。

(三)要增加对城市交通的投入力度

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城市交通不能满足其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切实的增加城市交通项目及基础设施工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增进关注度,要投入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其有效可行的发展,另外,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效到位。将政府投入的资金用于城市道路的扩建中来,去改善和构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可以承载相关运力的交通项目,例如大城市所建设的高架与轨道交通。从而使得城市拥挤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

改善。

四、总结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城市经济的大力发展给城市交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虽然我国近些年已经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建设,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城市交通的不利因素就暴露出来了,这将会给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程度上的阻碍。因此,我们要从中积极的发现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另外,我们还要切合实际的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以便于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常惠丹.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谢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探索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th his work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city traffic planning i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of city traffic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inquiry.

Key words: city traffic planning; long-ter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导致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而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则是其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并且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较解决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化战略,关键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

所谓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城市规划则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以及具体安排。

总的来说,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源、交通量以及交通方式,而且还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换而言之,城市的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在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往往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乃至城市的发展规模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可能改变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分析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城市交通的发展关键在于城市规划的创新

城市土地利用即所谓的城市规划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决定了城市交通源、通量及交通方式,从宏观上规定了城市交通的结构与基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建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对此,为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其一,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在老城区,进行城市交通规划要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疏导作用,充分结合建成区的人流、物流、商流的特点等进行线路布设,以便于充分疏导交通,形成通达、畅顺的交通骨架,进而改变老城区的交通状况。在新城区,则要注重和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和结构的引导作用,关键是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新城区的规划和发展有机结合,使每个站点周围形成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开发, 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城市交通的规划要体现社会性、经济性以及可达性。所谓社会性就是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要适应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性即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要坚持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并将其贯穿于整体路网规划的始终。顾名思义,可达性就是用最短的时间通达城市的各主要功能区、商贸区,贯穿城市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为居民出行提供良好的服务。

其二,规划效益、好建好用、适度超前以及整体协调

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要坚持这四个理念的指导。规划效益理念就是坚持从规划入手,贯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尽快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的观念,充分发挥其“规模效益”的特性,从而尽快形成规模、产业效益。所谓好建好用理念,就是规划要充分实现既好建设又好运营,以尽可能节约投资,加快建设速度,实现良好的运营条件,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度超前理念则要求在满足未来城市需求的前提下,提前做好近中期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而整体协调理念就是要保证各线路之间、城市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之间的整体协调与配合。

其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体制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必须要根据其具有独特的属性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坚持规划、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四位一体。

2.城市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的来说,城市交通系统所具有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的发展规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特别是城市交通可达性对城市经济、商业和文化活动用地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作用。

城市的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用地布局优化提供了一个前提性条件,有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的机会,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合理地使用土地,增加土地的附加值。通过对土地的使用的分布进行重新规划,使之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交通可达性,沿着走廊沿线拓展新的城市片区。

其一,影响城市发展历程

现代交通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及舒适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交通已经跟城市规划融为一体。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规划决定了交通发展的前提、依据、环境和条件,但是现代交通又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城市规划的形态、布局、网络和动脉。

其二,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为了避免我国城市出现住宅郊区化现象,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城市的发展应充分发展利用现代化交通系统对城市人口与就业离心化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就业的转移,围绕轨道交通车站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次中心和边缘城市组团,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也从单中心转向多中心。这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促进了城市中心、次中心的重新分布,使得城市空间结构及组织更加合理化,充分发挥了各圈层土地的区位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了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都有着指导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使之成为发展城市经济、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3.正确处理和协调二者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即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是城市发展内部的一对至关重要的矛盾体,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把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及规划制定中充分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其次,必须拓宽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 提出应以交通可达性为核心的新观念,科学制定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的城市交通规划。与此同时,应在市场经济下引入市场调节观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这一杠杆来调控交通系统的供需关系,进而促进城市土地和交通系统关系的协调发展。

目前,针对我国大城市高密度集中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出行规模大及道路设施不足等特点,又部分学者提出应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技术调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及建立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一系列交通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加以有机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8

0 引言

作为20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成果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现代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不仅是一个女n何达到便捷高效,提高人流、货流通畅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已越来越成方世界各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1 既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等。交通拥挤破坏了使用汽车的中心目的:便于直接接近人、货物和劳务。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刘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发展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已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北京70%的空气污染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教育、文化活动。

(4)资源消耗。城市交通,特别是个人机动化交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交通运输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运输发展所需的土地、原材料以及运输的能源消耗。在土地占用方面,尤以小汽车为最,比如美国53个中心城市用地的30%被汽车占领,芝加哥、底特律等更是有将近一半的城市用地“被用于道路和停车”。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另一项资源——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可以说,现代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巨大的能源消耗去驱动的。在发达国家,由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使其交通运输能耗在整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欧盟国家中交通运输是能耗增长速度最为迅速的行业,从1985年至1997年该行业能耗涨幅为42%(年均3%),而行业的能耗仅增长11%,道路交通的能耗占交通运输能耗的73%。

(5)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np的1.5%-2.0%。

2 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须遵守的原则

(1)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吸收污染的自身净化能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原则。

(2)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司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用速度应维持在其再生速率限度之内;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使用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晶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这个原则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能源危机。

(3)公平性原则。运输活动的使用者通过运输而获益,但没有承担环境费用;相反,非运输用户却遭受着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损害,这是很不公平的。从代际关系上来看,当代人消耗大量运输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却将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留给后代人承担,这也是不公平的。

(4)价值性原则。资源价值的无价或低价导致了不加抑制的过度使用,这是价格导向的错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的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运输成本,分担到用户身上。

(5)协调性原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仅仅依靠运输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与政策(如科技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快速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庄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喊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陕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致。

表1 几种常见的交通方式的比较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见表1)。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渤d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见表2)。

表2 各交通方式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比较表[3]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

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见表3)。

表3各种交通方式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比较

2.3轨道交通系统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

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

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4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益,主要反应在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估算。(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其直接经济效益为:

∑(利用人数·收入·节约时间/标准劳动时间)

(2)间接效益

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例如1/4,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

3 对策与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远期战略规划的基本目的有三个:

①提高人出行的效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性;

②体现交通服务的社会公平性;

③实现环境上可持续性。

为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有:

①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政策。

②长期坚持发展大容量的轨道快速交通系统,发展多种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市郊通勤铁路;

③延伸轨道系统到近远郊区的人口集聚地区,改善乘车的方便性;

④统—协调交通形式,综合考虑,互相衔接,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

⑤适当控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和使用率,逐步减少自行车的利用;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9

0 引言

作为20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成果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 经济 活动的命脉。城市经济 社会 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 现代 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不仅是一个女n何达到便捷高效,提高人流、货流通畅效率 问题 ,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已越来越成方世界各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1 既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等。交通拥挤破坏了使用汽车的中心目的:便于直接接近人、货物和劳务。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 自然 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刘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 影响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 历史 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发展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已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北京70%的空气污染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 内容 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 教育 、文化活动。(5)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NP的1.5%-2.0%。

2 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须遵守的原则

(1)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吸收污染的自身净化能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原则。

(2)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司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用速度应维持在其再生速率限度之内;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使用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晶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这个原则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能源危机。

(3)公平性原则。运输活动的使用者通过运输而获益,但没有承担环境费用;相反,非运输用户却遭受着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损害,这是很不公平的。从代际关系上来看,当代人消耗大量运输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却将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留给后代人承担,这也是不公平的。

(4)价值性原则。资源价值的无价或低价导致了不加抑制的过度使用,这是价格导向的错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的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运输成本,分担到用户身上。

(5)协调性原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仅仅依靠运输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与政策(如 科技 政策、财政 金融 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快速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目前 中国 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庄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喊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陕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致。

表1 几种常见的交通方式的比较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 分析 ,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见表1)。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渤D快,简单的阔路增车 方法 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 交通 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见表2)。

表2 各交通方式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比较表[3] 环境是 现代 社会 十分关注的 问题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

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见表3)。

表3各种交通方式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比较

2.3轨道交通系统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 发展 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 经济 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

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4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益,主要反应在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估算。(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其直接经济效益为:

∑(利用人数·收入·节约时间/标准劳动时间)

(2)间接效益

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 计算 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例如1/4,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

3 对策与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远期战略规划的基本目的有三个:

①提高人出行的效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性;

②体现交通服务的社会公平性;

③实现环境上可持续性。

为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有:

①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政策。

②长期坚持发展大容量的轨道快速交通系统,发展多种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市郊通勤铁路;

③延伸轨道系统到近远郊区的人口集聚地区,改善乘车的方便性;

④统—协调交通形式,综合考虑,互相衔接,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

城市交通的发展例10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汽车保有量的高低俨然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表现指标。然而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大也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机动车的与日俱增与城市道路空间狭小、停车场地有限、城市环境指数的控制等因素之间的博弈也日益明显。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交通的发展,使得城市交通畅通、便捷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扩宽城市交通的运行空间,丰富群众的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频率,更加有效地、科学的利用好城市交通的立体空间。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还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正的外部效益,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收获。

外部效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的,这样的效益被称之为外部正效益;另一种是对社会的影响是负面的则被称之为外部负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也有正、负之分,但其产生的正效益远远大于负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正效益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效益、地区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经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正外部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至关性和必须性就体现的非常明显了。

效益存在于消费者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同时它的投资额

巨大,从投入建设到后期运行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加上消费者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超过消费者所付的车票价格,所以,消费者占有着多出的效益。这多出的效益首先就是给乘客带来的时间节省的效益。传统的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受到路况、路面车辆数、交通信号、交通事故、乘客因素、行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乘客出行时的总时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时间成本的增加,导致出行时间上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运输特征是载客量大、快速、准时,能够有效的缩短乘客的乘坐时间,减少时间的损失,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时间机会成本可以看做该效益,换句话说,就是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其他地方所产生的效益,而且经济水平发展高,时间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乘客的时间节约的效益也就越大。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减少了乘客交通疲劳的效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城市公共交通的承载力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高峰期间,由于运力恒定,每次运行承载人数有限,导致等候出行的人增加,除了出行途中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的时间延迟外,等候时间的拉长更增加了乘客的交通疲惫感。而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能为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而且即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一样的拥堵,“城市轨道交通”同样可以利用自身的特征——快速,让乘客的乘坐时间得以减少,从而减少乘客交通时间的效益得以有效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使用后,因为其便捷、舒适的特点,将很大程度上转变人们对传统公共交通的印象,从而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有效减少路面汽车保有量,降低路面交通压力,从而为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道路交通环境。

效益存在于地区经济

地区经济效益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车可以对沿线经济开发产生促使和波及效益。

第一是讲述效益存在于沿线不动产增值中,“城市轨道交通”自从建成通车以后,能够有效的提升沿线居民和事业单位的可达性,为了出行更方便,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和房屋的供给增加,从而提高了沿线土地和房屋的价格,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趋势是随其位置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宣传项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发开上的广告中会利用离“城市轨道交通”的距离,作为卖房的宣传噱头,提升房屋价值,吸引买房者的注意。而消费者在购房时,也更愿意考虑出行是否方便的因素。

其次是节约用地的效益,同以往的地面交通方式比较,“城市轨道交通”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大部分构造集中与地下或者高架上,利用立体式的设计减少了城市平面的占用率,丝毫不影响城市地表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于此同时,能够减少地面道路的建设是由于它的大运载量和它对其他交通方式的替代性。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意义重大,这也是其他交通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

效益存在于社会上

社会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以后所带来的权社会成员不管是否成功付费都能产生效益。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增强了安全性的效益。根据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全世界约有70万人,现在已经有因道路交通事故致伤致残的1,000万-1,1500万人。先阶段社会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交通事故。如何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成为考验各级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使用将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安全性低得现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空间较为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公路较少,具有比公路交通更加稳定、更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这将势必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上的损失。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能改善有效提高环境质量的效益,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比,“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最小的。目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城市环境也在遭遇严峻的考验,国内外都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噪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衡量城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两项重要指标。“城市轨道交通”较公路交通来说,有很重要的环保效益。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噪声污染基本上是零,这样可以充分减少噪声的产生;另外一方面是“城市轨道交通”都是电力驱动,无废弃排除,减少机动车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环保,因此“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的效益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功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使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在丰富了群众出行方式,减少出行时间的同时,对地区经济的拉动,环境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有效利用了城市立体空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参考文献:

[1]王利.城市轨道交通与社会发展[J].城市轨道交通与研究,2006(87)

[2]韩春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量化分析[J].城市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