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57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1

1服务范围

(时间、距离散点分析图),通过对免费购物班车的分析,发现其开通主要针对以大卖场为中心的4km以外的城市边缘区的大型社区,如百步亭社区、常青花园等;一般大卖场的服务半径在3km~4km,而免费班车的开通主要针对服务半径以外的潜在客源(Rmin=3km~4km)。这些客源主要集中在距离大卖场4km~12km的范围内。免费购物班车设置运行时间一般在单程20min以内(一般人们易于接受的乘车时间),调研中郊区居民的购物出行时间平均在15min以内,且普遍相对于乘坐公交所耗时间较短,极大的提高了购物出行的便捷度。若以20min作为免费购物班车的最大适宜运行时间,则免费班车服务半径最大不宜超过Rmax=vt=30km/h×20min=10km(30km/h为公交车平均速度)。由此,免费购物班车的服务范围大概在以大卖场为中心的4km以外,10km以内的范围内。

2客流量

调研显示,大卖场工作日平均每条线路乘坐免费购物班车的人数约为188人,双休日平均每条线路乘坐免费购物班车的人数为201人,人均消费金额为63元。在针对社区居民的购物出行方式的调研中,有50%的调研对象选择乘坐免费购物班车。免费购物班车在很好的解决人们购物出行问题的同时也给超市带来了不小的利润。

3使用群体构成

免费购物班车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65岁之间,其中以55岁~65岁人数最多,占到了调研对象的38%,且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这些家庭中往往由老年人购买日常用品,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来说,免费购物班车的开通降低了其购物成本,同时比公交更可靠便捷的购物出行服务。然而,当前的免费购物班车尚属于“卖方市场”,调研显示,在班车提供的服务质量上,并不是很贴合实际的使用人群结构,一些车辆甚至是淘汰下来的报废车辆,安全性与舒适性都有待改善。

免费购物班车对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1城市交通管理的空缺免费购物班车属于市场竞争机制中,自下而上产生的一种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其完全是市场运作的产物,因此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城市交通管理。在实际调查中,许多店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购置较便宜的二手车,大大降低了其安全性。在客流高峰期,也经常出现超载的情况等等。由于免费购物班车游离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体系之外,其不规范运营,不仅会给自身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给整个城市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急需要相应的管理章程。

1.2与城市公交系统的重叠免费公交在线路设置上与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重合,由于其只承担购物人流,并不能完全取代城市公交系统的作用,同时不同的大卖场所设路线往往有所重复,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城市的交通流量。在调研中,仅开往百步亭社区的免费购物班车就有4个大卖场,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和城市交通负荷。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

2对城市购物空间布局的影响

免费购物班车服务范围主要针对以大卖场为中心4km以外,10km以内的范围,总体而言,主要服务的是城市近郊区的人流,一方面提高了中心城区商业设施的利用效率,形成规模经济性,弥补了近郊区商业设施配套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心城区商业设施的中心化程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近郊区的商业类型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商业设施布局的重构,大型商业设施,需要重新审定自身的服务范围和空间分布。另外,由于免费购物班车对近郊商业发展的抑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远郊的可能性商业服务能力,对于城市总体层面上,商业服务设施布局提出挑战。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2

开发任何一个项目都涉及到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商业房地产项目,由于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受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大,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出租经营或者销售来实现开发利润,因此其风险很大。所以,在开发商业房地产项目时,对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调查和研究时应重点对以下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

总人口及地区人口结构、职业构成、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

GDP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情况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商业增加值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通过对统计局和城调队定期公布的数据进行连续3-5年的分析,基本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水平。有些资料通过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获得。 二、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城市发展规划调查

所在区域城市的结构对商业房地产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商业区不论是同业态的聚集经营还是不同业态的错位互补都可能存在市场商机;在城市中该区域的位置若在行政、经济、文化等人口活动密集的地方,则城市的机能易于发挥出来,由于人流集中自然能形成商业的经营氛围。以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包括:

公共设施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道路状况、通行量

城市性质与功能特点

各项城市的机能

城市规划

通过对区域内实际生活的空间,包括中心地带及周围区域城市结构机能的调查,了解该区域内设施、交通、地势条件、活动空间等环境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例如,交通网的开发计划,交通网密布的地方往往是人口容易集中或流量特别大的地方,所以在调查时对于交通路线及来往的车辆、班次、载客量等均作为调查的要素;城市发展规划对商业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诸如大型社区的发展计划以及商业区建设计划将直接对项目的规划以及未来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调查必须通过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实地调查了解,由于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一般的调查人员很难完成以上工作,调查必须有目的性,如果不知道目的是为什么,这样得到的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参考价值将大打折扣。 三、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每一个城市发展都有发展的规划,商业布局和规划也是城市机能完善的标志,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零售服务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上世纪末百货商场大量倒闭、超市业态的迅猛发展和外资零售商业的“入侵”,既加快了零售业的整体发展,也出现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现象,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中城市行业管理部门开始加强商业网点整体规划和布局工作。

为增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扩大规划工作覆盖面,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内贸易局于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在《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的基础上,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未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报贸易局备案。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项目。通知要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及城市商业网点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

目前包括北京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已经完成了该项工作,在对大型商业房地产开发 过程中,开发商及时了解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非常关键,避免政策性的风险和重复建设。例如,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关于商业网点的规划不仅考虑目前商业布局特点,而且结合城市发展对限制地区的限制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鼓励在四环路周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新型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圈;新发展的居住区,10-15万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民区,原则上居住人口1-3万应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商业中心。这些都是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设性要求。 四、区域零售业结构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如果说前面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那么区域零售业结构则是区域零售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在通常意义上是我们常讲的商业普查。它不仅反映区域内零售业经济活动的指标和商业特征,而且其综合反映的各项指标和内容为项目的市场定位、业态设计、经济效益预测提供定性的参考分析。

地区间的销售动向

业种别的销售动向

商业地区间的竞争状况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2-0055-04

[基金项目]打造“理论粤军”资助项目(LLYJ130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度青年课题(2014G0187)。

[作者简介] 李震(1984 ― ),山东菏泽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及计量分析;刘品安(1956 ― ),湖南洞口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城市和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金融、国际经贸。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力量。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地,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事关珠三角转型升级,事关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级城市群的评判标准

目前,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中国的长三角城市群。对这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发现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也即是达到四个方面的标准。

(一)世界级城市群应具有全球中枢职能

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世界级城市群通常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发展中枢,是其所在国家与世界市场沟通和联系的最主要纽带,发挥着全球中枢职能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今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均是所在国家的中枢,乃至在全球层面承担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角色,通常集现代化产业职能、对外开放门户职能、商贸服务职能、金融中心职能、科技引领职能与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是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的“孵化器”和策源地,发挥着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将在更广阔的开放式空间中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发展中的中枢职能和作用将不断加深和巩固。

(二)世界级城市群应具有高端化和分工明确的现代产业体系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关键,在于产业体系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竞争能力。世界级城市群通常建立在内部严密组织和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城市群内的各城市通过密切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构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而使得城市群的综合功能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三)世界级城市群应拥有高度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

与普通的城市群相比,世界级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传统的交通方式难以满足城市间交流和往来的高要求。为应对这一挑战,世界级城市群均大力建设城际交通网络。

(四)世界级城市群应拥有健全的城市群协调机制

世界级城市群的运作以内在社会经济的高效联系为基础,而合理的协调机制则为其提供了有效保障。世界级城市群的特点是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上形成城市群协调机制,实现发展要素、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的高效供给和分配,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

(一)全球中枢职能差距

世界级城市群的全球中枢职能主要集中于核心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了广州和深圳作为核心城市的城市群结构。在全球中枢职能方面,广州、深圳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根据GaWC① 对2010年底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研究,广州仅为“Beta”级世界城市,深圳仅为“Beta―”级世界城市。与之相比,伦敦、纽约是“Alpha++”级世界城市,广州、深圳分别与其相差5级和6级;而巴黎、东京、上海属于“Alpha+”级世界城市,广州、深圳分别与其相差4级和5级。广州、深圳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等级地位存在着较大差距,珠三角城市群的全球中枢职能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具体来看,广州、深圳与其他世界城市相比,不论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还是GDP占全国比重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广州、深圳城市发展与广州港、深圳港在全球的高排位不相符,主要是因为港口发展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城市发展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发展过程,因而港口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传导效应存在滞后;同时,港口发展与城市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等因素协调互动,才能促进城市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二)现代产业体系差距

珠三角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然而,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环节,未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且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仍然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以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为例,该城市群内三大都市圈之间产业功能特色鲜明。东京都市圈是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京阪神都市圈是以消费品生产为主的大工业地区,名古屋都市圈是日本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与之相比,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广佛肇经济圈产业定位为“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深莞惠经济区产业定位为“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珠中江经济区产业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基地”。珠三角城市群的三大经济圈均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雷同现象,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难以满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

(三)城际交通网络差距分析

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相比,珠三角城市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城市间经济社会频繁交流的需求。各城市较少从城市群整体角度进行考虑,导致整个城市群的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各城市内部已有的交通网络在城市之间也难以相互衔接。这与城际交通较发达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有较大差距,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几十条城市轻轨和地铁组成了立体化的城际交通网络,确保了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系统的形成以及城市群经济社会联系的实现。

(四)城市群协调机制差距分析

协调机制是城市群发挥整体功能的保障。珠三角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协调机制已初步建立,但仍与世界级城市群有一定差距。一是市场主导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要素市场仍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市场主体地位虽已确定但并不充分,市场运行机制虽已建立但运行还不顺畅,市场规则虽已成型但还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虽已发挥作用但仍有局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仍没有形成,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土地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仍然有待突破,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二是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造成区域市场割裂,成为城市群协调机制难以发挥的最重要根源。这种结构下的市场竞争,必然以寻求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此外,各城市在招商引资、市场准入、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方面政策法规也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

三、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路径创新

(一)打造“穗深港”创新带,提升核心城市的全球中枢职能

要在“深港创新圈”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广州、深圳、香港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分工合作,协调城市发展的职能与定位。全面强化广州、深圳的综合功能,建设适宜于创新创业的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全球中枢职能,打造“穗深港创新圈”。充分利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继续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等城市职能,加强和发挥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功能,努力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利用和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特色,打造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现代都市风貌于一体,具有岭南特色的世界城市风貌;建设国际闻名的花园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成为国际交流中心、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和岭南文化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依托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城市优势,立足珠三角,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打造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继续强化深圳电子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增强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强化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地位。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为重要抓手,充分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实现“穗深港”创新带向珠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和全球的辐射。

(二)以大数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群的产业主导权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催生大量新技术和新需求的良好契机,加快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运用大数据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群的产业主导权。一是通过IT创新与整合提升产业技术主导权。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读取、分析等多方面挑战对产业发展的冲击,要完善、开发有关技术及产品,从而帮助客户安全的存储海量数据及快速读取实时数据,深度整合、分析数据,为客户的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着力推出一体化的集成设备,加速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服务的IT垂直整合进程。通过IT创新与整合,建立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产业的技术主导权。二是促进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以行业用户迫切需要应用大数据解决方案为契机,建立从数据收集、提取、分析、到决策的数据驱动式决策支持系统。例如,针对零售业对精准、快速营销的要求,在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入大数据分析,运用条码技术、标签技术、全息扫描技术、RF技术等大数据分析,引导企业集中管理供应、物流、存货等业务,从而实现产业内外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协同,提高产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驱动式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契合程度,实现产业的精准化发展,提升城市群产业的市场主导权。

(三)共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城市群内部要素的高效流动

在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统一规划运营运输能力强的城际轨道交通, 并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衔接,构成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在规划设计方面,珠三角城市群要将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作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并将其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其他交通方式布局相结合,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以适应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在投融资方面,要探索PPP(公私合作式伙伴关系)模式,促进政府与民营机构合作,授权民营机构代替政府建设、管理、运营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此外,逐步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客运票制票价体系改革,促进城际轨道交通客运公交化运营。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先行先试,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

要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三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逐步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一是探索建立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权威机构和制度体系。借鉴现有世界级城市群的有关经验,在广东省政府层面组织成立具有法定协调权力的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机构,并设立日常的执行机构,行使对珠三角城市群的有关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审查的权力;制定珠三角城市群内部有关的制度和法律,逐渐形成可用于调解城市群内各城市矛盾、各部门利益冲突的制度依据。二是强化社会组织在城市群协调发展中的辅助作用。鼓励对行业特点较为熟悉的有关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群协调发展中。要在珠三角城市群内探索建立各种行业性的社会组织,将其作为信息汇聚、集散的媒介和平台,利用这一平台降低城市之间的交易成本,更大限度地扩大城市之间的共同利益,对官方组织的协调职能提供补充和辅助。三是发挥企业在城市群协调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营商制度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在城市群内城市间、行业间的高效流动,形成企业在跨城市、跨行业的协调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玉鸿, 许学强.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比较[J]. 经济地理, 2007, 27 (3): 418-422.

[2] 方创琳.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3] 霍晓庆. 日本首都圈交通一体化效应及启示研究[D]. 河北大学, 2015.

[4] 谢建平, 陈治亚. 城际轨道交通在城市群发展中的意义[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 (11): 10-11+20.

[5] 陈群元, 喻定权. 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制与对策[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 (3): 79-82.

On Innovative Approach of Building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Li Zhen , Liu Pin’an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4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 A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城市交通有了深刻的变化,截止到2013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58万辆),比2012年末增长 13.7%,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来城市交通的压力和环境的污染[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鞍山的城市建设近几年发展很快,同时整个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也与日俱增,尤以站前、胜利路、园林路、中华路等主要路段最为严重。构建和完善鞍山市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我国交通问题做有益的尝试。本文以鞍山市交通为例,确立了《北方三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改善方案的探讨》这一课题,通过研究拟达到使交通运输合理配置、优化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对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出解决方案并做较深入的探讨,研究框架分为五部分内容,包括:

(1)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概述

(2)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城市交通枢纽建设面临的问题

(4)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

(5)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探讨

其中第四部分交通问题解决方案将分为四个子专题:(1)交通需求预测(2)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模式(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4)控制交通量。论文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1.2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交通枢纽设施是重要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及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尤其是三线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应的作为决定人们出行方式的交通枢纽建设也就变的重要起来。本文以鞍山市的交通设施建设为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希望为我国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2.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概述

2.1什么是城市交通枢纽

城市交通枢纽位于综合交通网络交汇处,一般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重要线路、场站施组成,为旅客与货物通过、到发、换乘与换装以及运载工具技术作业的场所,又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的衔接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 胡世东 《 线路 /路基 》中图分类号: U23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2954( 2010) 10- 0033- 02]。城市交通枢纽是整合了城市内外和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客货流集散和转运的地方,可以分为客运和货运交通枢纽[《城市交通规划枢纽的要点》褚伟 高永城市交通 2005年2月 第3卷第1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城市客运交通枢纽。

2.2影响城市交通的因素

2.2.1车多路少

车多路少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鞍山来讲更是如此。鞍山的机动车保守估计不少于40万辆,而主要道路为胜利路、园林路、中华路,且三者都为断头路,导致了部分地区的车“无路可走”,进而造成主要路段的拥堵。同时由于鞍山在全国属于最早建市的一批,道路网规划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停车场的缺乏,导致许多车辆只能在路边停车,成为交通的拥堵隐患。至2009年底,鞍山市城区共有道路418条(含高新区东区、西区),人均道路面积约为8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道路面积11平方米的指标,这也是造成目前城市道路拥堵的原因。

2.2.2公交系统发展滞后

鞍山的公交系统虽然发展很快,但跟城市发展比起来仍然有很长路要走。千山区虽是最近十几年建设的新型区位,地处市郊,由于环境较好,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常住居民,然而通向市区的道路只有一条,造成上下班时段该路段的拥堵。公交公司努力加大发车密度,还是无法保证大多线路车辆的间隔均衡,有的线路规定运行时间是40分钟,但一个多小时都无法返回,大量车辆都在路上,大间隔和串车现象很难避免。

2.2.3行人和司机素质

在鞍山行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式过马路”、跨越栏杆等现象仍很频繁。同时司机的素质也需要提高,根据《鞍山市快速理赔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办法》规定,在鞍山市区范围内,肇事车辆双方均在本市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之间发生的没有人员伤亡,且机动车能够自行移动、车辆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下、当事人对基本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道路交通事故,均可实行自行快速处理。但是大部分车主依旧选择在原地等待交警出现场,将路堵死。

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调查与研究

本次交通调研,以鞍山市市区为例,进行了一个月的实地调研,项目有:出入口调查、交叉口调查、重要路段车速调查、公共交通客流调查、停车场车辆进出数调查、建筑物出行率调查、旅客问卷调查等,取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材料,并在该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 鞍山市停车场设施严重短缺

通过对8个重要路段和建筑附近的停车场调查,将停车场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停车场。通过对车流数据的分析,发现实际上鞍山的停车场数量理论上基本可以满足使用,之所以呈现短缺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停车场是有偿使用,据此我们根据停车场的使用情况又做了一次分类:免费式,收费式和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后两类都是限制型停车场,因此如果免费停车场没有位子,一般司机都会选择就近路边停车,这是造成鞍山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3.2 重要路段存在严重的拥堵

通过在重要路段蹲点计数,经调查分析可知,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8路在辽宁科技大学―站前路段存在严重的拥堵,在园林大道/千山中路交叉口与人民公园交叉口的延误为100s和80s,已经超过了红灯时间。通过跟车法的调查也能看到,在千山中路路段车辆密度非常大,公交车缓慢前行。

4.城市交通枢纽建设面临的问题

4.1布局不合理,大交通不顺畅

鞍山地处辽宁中部,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上主要围绕鞍钢设计,铁路将鞍山分为两区,同时鞍山的主要道路(胜利路、园林路、中山路)为“断头路”,使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不能直接将车输出去,同时也使整个城市的路线连接不上,随着私家车的增长,鞍山现行的路网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同时,站前功能比较集中,附近聚集了多个商业、办公、娱乐、学校等功能区,来往人流和接送学生的车辆的密集聚集,使得以站前为中心的繁华区域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等现象。

图1 鞍山主要路网(图片来源:自绘)

4.2道路交通设施不足

鞍山市道路网有3种布局,即放射式、棋盘式和自由式,沿中长铁路两侧布置。由于近几年发展迅速,城市道路网密度低,整个城市的东西向交通不便;城市面积向外扩展迅速,新开发的住宅区及边缘组团没有形成合理的道路系统,区域对外联系少,导致了人流集中在有公交车站的地方,造成公交车及道路的紧张局势;同时,停车场少,行人过街设施奇缺,公交车站点比较局促。[《交通拥堵求解》 鞍山日报2010年10月20日

]

4.3用地布局和公交车使用不合理

由于道路网不连接,阻碍了东西市区之间的联系,鞍钢厂位于市区西北角,而鞍钢职工主要住在东部地区,工作出行需穿过铁路线,交通不便。现在鞍山对城市功能布局进行了一定的分流,但总体上功能最多的区域仍然为站前。站前是外来人口的聚散点,许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聚集在此,造成了本地人流与外地人流的冲撞,加剧了交通的拥堵。距站前不远处的虹桥为公交站点,该站点没有任何交通枢纽辅助设施,多路公交聚集在此,经常发生公交拥堵或交通事故,造成公交车时间上的延误。

5.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

5.1交通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鞍山每日增加的机动车数量为120辆,其中新车为100辆,仅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30万辆,加上千山区15万辆和驻鞍单位及外埠来鞍车辆,总数超过50余万辆,鞍山的路已经承载不了这么大的压力,道路的重新设计势在必行。过去鞍山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是以鞍钢为中心,随着城市多元化的发展,以后的道路规划应把部分重心分散到各个城区;功能区域的重新分配,将引导鞍山路网的升级和完善。

5.2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模式

机动车的增加不仅增添道路的负担造成拥堵,也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因此提倡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鞍山现在的交通方式还属于平面式,实行立体式交通方式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很有效的措施,例如:地铁,轻轨。自行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是最近几年被力推的主要代步工具,因为电动自行车体积小,又有一定的速度,对停放要求少,同时兼具环保的要求。

5.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系统做得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道路的拥堵现象。鞍山现在的公交路线无论在量还是在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公交辅助设施落后。例如站前附近的公交路线分配上,偏远郊区公交少;即使人口稠密的地区也不平衡,有的地方重复多,而有的地方却很少或没有,造成了人流的时聚时散,加剧道路拥堵,延误公交到站时间。还例如湖南地区410路“万泰锦绣华城(人才市场)”站目前地处汇园路、莘英路、新营街交汇路口之间,交通环境十分复杂,该站的停靠对两路口的大交通畅通带来影响;如果在街道上能为公交设计港湾式停靠站,可能矛盾会得到缓解。

5.4控制交通量

就像其他城市那样鞍山交通的拥堵也有很明显的时间性,因此对交通量的控制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例如不少学校、幼儿园的大门都是靠主干道一侧,对交通拥堵造成影响,建议在学校附近开辟一个港湾式停车场,让车主有停车的地方;建议学生乘校车,分解一部分学生流;很多学校都有两个校门,建议上下学时可以开启不在交通要道上的校门。

6.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探讨

世界上每个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是大城市拥堵问题越是严重,现在的交通出行方式无非是私家车,公交,地铁,自行车和步行等,各有利弊。私家车虽然方便,却是拥堵的主要罪魁祸首,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对私家车限号行驶;公交车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中国是人口大国,完善和推行公交系统是应对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地铁是最近十几年兴起的新一代公交系统,具有环保、速度快、无拥堵等优势,但地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相当繁琐,如今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沈阳等一二线城市外,其他的三四线城市还不具备上马的条件。

在国外,许多国家对治理拥堵都有一定的经验。韩国,私家车上路不仅征收道路使用费还要征收“交通拥挤费”,乘员3人以上的车辆免费;此外,首尔试行私车每周停运一天的自律性群众运动,参加者可享受减免汽车税的优待,据测算这一运动每年可节约燃料费2.52万亿韩元,节省改善环境费用3463亿韩元。巴黎的轿车私人拥有量之高绝不在北京之下,但在上班高峰时期却没有人车混杂的拥堵,汽车能以每小时接近80公里的速度快速行驶。主要是:一,交通信号灯真正起到了规制交通的作用,清晨上班的高峰时段很难看到交通警察忙碌的身影。二,公共交通发达,缓解了公路交通的汽车数量。巴黎的地铁、城铁四通八达,延至这座现代都市的每个角落。三,行人至上,行人与司机都习惯于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决不抢道或者乱走,而司机们对于偶然出现的行人违章也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不狂摁喇叭,也不加速抢行,保证了交通畅通。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5

一、对市政府上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总体评价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中共XX市委的领导下,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突出重点,协同发展,勇于创新,环境资源及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轨道交通建设开局良好。

自去年10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实施方面,1号线施工全面展开,全线29个站点除博爱路站、新区公园站、森林公园站、新龙站以外其余25个站点均已正式施工,施工过程中组建了由指挥部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质量生产委员会,出台了40多项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运用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风险监控手段,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和作业环境等现场情况,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控施工质量和风险、严格噪声和扬尘管理,同时,积极与市建设局质监、安监站对接,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交通组织方面,指挥部与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协同配合,联合实施了一批道路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公交优化工程,目前,桃园路、新堂北路等疏解道路已完工通车,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开工建设后对交通的影响和市民的反响均好于预期。规划研究方面,对文化宫站、茶山站、科教城北站等重点地块的经营业态布局和预留经营条件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沿线控制用地及场站内外资源的合理开发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开展 2号线的工可报批和设计工作。

(二)常州机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去年,常州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今年4月20日正式更名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这对于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战略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上半年,机场执行客运航班8308架次,旅客吞吐量89.51万人次,行货邮吞吐量1.21万吨,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7974万元和847万元。目前,国内通航城市已达20个左右,并先后开通了香港、首尔、台北、曼谷、万象、济州和襄阳等国际地区航班,下半年还将争取开通高雄和名古屋航班。航班人均补贴持续下降,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东航江苏公司驻场过夜飞机已达4架,并确定在常建设基地,顺丰速运集团驻场1架全货机。在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的同时延伸服务功能,已在镇江、丹阳、江阴等地开设了城市候机楼,通过服务吸引客源、提升形象。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劳动西路(五星路-龙江路)、福阳路、金商区新一路、龙汇路等均已进场施工,将于下半年陆续建成通车。去年两会期间蒋锋代表所提建议的飞龙西路大修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9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备受关注的常溧高速进入路面沥青摊铺和附属系统施工,国庆长假期间将正式通车;238省道常州段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验收并通车;常宜高速工可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行业审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前开展;溧广、溧高高速完成稳评批复。城乡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助推了城市功能的延伸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航道整治工程苏南运河横林段完成新建驳岸4.53公里,老驳岸加固4.97公里;丹金溧漕河溧阳段完成驳岸22.53公里,4座桥梁均已建成;芜申线先导段6.08公里基本建成,计划年底通航。录安洲长江码头4号泊位水工结构附属设施全部完工,夹江码头7-9号泊位完成全部轨道安装,散货堆场完成工作量的90%。同时,开展了长江德胜港区规划方案研究,借助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拓展常州长江岸线。

(四)社会公共事业稳步发展。

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取得成功,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项目有序推进。文化广场一期施工总承包已于5月进场施工,二期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前期手续办理。住房保障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房11861套、基本建成5771套,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75.4%和 90.9%,金安家园1820套年底前基本具备交付条件。新出台了20xxx年住房保障政策调整文件,将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收入线标准由3080 元调整为3290元,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去化周期由高峰时的20个月降至现在的13.5个月,接近安全区间。上半年,住房公积金增人扩面实现新增开户单位1443家,新增开户职工48978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96.20%和61.22%,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住房需求。去年饮用水安全保障作为人大一号议案进行督办后,今年市政府继续将其作为市级重点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应急取水头部及泵站除一处未完成征收外,管线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7月底可调试运行。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

(五)生态环境状况不断优化。

我市全面贯彻实施新《环保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已连续4年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二。全力推进城镇公园绿地和生态绿道建设,环高架及延伸段生态绿道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横塘河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慢行道、桥梁及绿化种植施工,皇粮浜公园推进征收工作,白荡河绿地已进场施工,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德安桥栈桥施工基本结束。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六大类2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81项,开工率达80.8%。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初步完成了XX市、XX区、金坛区、XX区省级生态红线优化调整,启动了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保护方案,开展生态资源调查。将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全市的一号民生工程, 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月活动,完成388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23家热电、钢铁、水泥企业治理改造。建设部门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预拌混凝土企业扬尘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严控建筑施工扬尘,扬尘整治达标工地达95%。1-6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20xxx年下降11%。

(六)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环资城建系统各部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内部规范性文件,提升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强行政监管。从自身建设入手,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针对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加强行政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众权益。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市规划局完成《全面电子流转工作方案》,优化相关软件及服务平台,实现建设项目规划的在线审批;市国土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网上交易系统已通过省厅验收,进入试运行;市建设局在辖市区推广应用建筑市场监管平台,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人员、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与共享;市城管局完成智慧城管工程视频和噪音智能管控系统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迁入电信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

此外,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旅游接待总人数约2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45亿元,同比增长10.7%和13.6%,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东方盐湖城茅山盐泉小镇道天下项目入选国家旅游局《2xxx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等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常州航天乐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增强发展后劲。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对全市批而未供、低效利用和疑似闲置土地的清理排查工作,并对部分宗地进行了处置和整改。

总之,我们认为,上半年市政府环资城建口工作总体进展较好,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行政管理和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不利因素和市场风险仍在集聚:受宏观调控、经济趋缓的影响,土地市场低迷使得注资地块无法变现,建设口融资平台债务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突出,城建资金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注资地块的价格虚增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和金融风险;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虽已到位,但一些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管理上的缺位与矛盾;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但综合执法进小区目前还停留在面上,其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房地产纠纷引发的风险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政府及各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对市政府下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半年,我市的环资城建工作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全年目标任务,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打好十二五收官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下半年的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市政府要着重关注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规划编研,引领统筹发展。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市规划局全面启动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xxx-2020)实施评估》和《XX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并已超前开展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准备工作。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常州港口总体规划、机场发展规划、公交线网规划等一大批对我市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规划文件都在加紧编制。规划是纲领性文件,规划具有法定约束力,一经批准不可随意变更,因此在编制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既要对接国家、长三角地区和全省的发展方向,又要契合我市实际,凸显我市特点,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措施到位。特别要重点研究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尤其是调整区域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倾斜加快其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划调整对我市拓展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东西部地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各专项规划之间要相协调,辖市区规划要与部门规划相衔接,逐步实现多规融合。

(二)健全体制机制,畅通发展途径。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我市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体制机制的变化可能在一段过渡时期内带来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甚至矛盾,为此,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便于管理、利于发展的原则出发认真研究对策,防止出现影响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下降等问题。常州机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机场集团是由交通产业集团出资成立的法人独资公司,为更有利于其发展,建议市政府进一步研究机场的管理体制,可参照周边城市机场的做法,将常州机场集团由法人独资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明确实体企业身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解决好机场既有债务的清理,进一步研究完善航班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此外,机场正在抓紧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这对于发展跨境电商和航空产业具有广阔前景,建议市政府成立工作班子,加快监管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为航空产业园和机场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年初,我委在审议政府全年重点项目及资金安排时提到的武进、XX区财政公交补贴拖欠(目前仍有3.1 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再次请市政府研究市、区财政公交补贴结算机制,建议改变现有公交部门催要补贴款的模式,由各区财政向市财政上缴公交补贴经费,再由市财政划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录安洲港口目前缺乏作为现代化港口所必须具备的后方基地、交通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议市政府研究成立港口集团公司统一建设、管理。

(三)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6

一、对市政府上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总体评价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中共XX市委的领导下,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突出重点,协同发展,勇于创新,环境资源及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轨道交通建设开局良好。

自去年10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实施方面,1号线施工全面展开,全线29个站点除博爱路站、新区公园站、森林公园站、新龙站以外其余25个站点均已正式施工,施工过程中组建了由指挥部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质量生产委员会,出台了40多项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运用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风险监控手段,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和作业环境等现场情况,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控施工质量和风险、严格噪声和扬尘管理,同时,积极与市建设局质监、安监站对接,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交通组织方面,指挥部与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协同配合,联合实施了一批道路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公交优化工程,目前,桃园路、新堂北路等疏解道路已完工通车,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开工建设后对交通的影响和市民的反响均好于预期。规划研究方面,对文化宫站、茶山站、科教城北站等重点地块的经营业态布局和预留经营条件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沿线控制用地及场站内外资源的合理开发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开展 2号线的工可报批和设计工作。

(二)常州机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去年,常州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今年4月20日正式更名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这对于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战略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上半年,机场执行客运航班8308架次,旅客吞吐量89.51万人次,行货邮吞吐量1.21万吨,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7974万元和847万元。目前,国内通航城市已达20个左右,并先后开通了香港、首尔、台北、曼谷、万象、济州和襄阳等国际地区航班,下半年还将争取开通高雄和名古屋航班。航班人均补贴持续下降,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东航江苏公司驻场过夜飞机已达4架,并确定在常建设基地,顺丰速运集团驻场1架全货机。在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的同时延伸服务功能,已在镇江、丹阳、江阴等地开设了城市候机楼,通过服务吸引客源、提升形象。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劳动西路(五星路-龙江路)、福阳路、金商区新一路、龙汇路等均已进场施工,将于下半年陆续建成通车。去年两会期间蒋锋代表所提建议的飞龙西路大修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9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备受关注的常溧高速进入路面沥青摊铺和附属系统施工,国庆长假期间将正式通车;238省道常州段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验收并通车;常宜高速工可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行业审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前开展;溧广、溧高高速完成稳评批复。城乡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助推了城市功能的延伸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航道整治工程苏南运河横林段完成新建驳岸4.53公里,老驳岸加固4.97公里;丹金溧漕河溧阳段完成驳岸22.53公里,4座桥梁均已建成;芜申线先导段6.08公里基本建成,计划年底通航。录安洲长江码头4号泊位水工结构附属设施全部完工,夹江码头7-9号泊位完成全部轨道安装,散货堆场完成工作量的90%。同时,开展了长江德胜港区规划方案研究,借助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拓展常州长江岸线。

(四)社会公共事业稳步发展。

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取得成功,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项目有序推进。文化广场一期施工总承包已于5月进场施工,二期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前期手续办理。住房保障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房11861套、基本建成5771套,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75.4%和 90.9%,金安家园1820套年底前基本具备交付条件。新出台了20xxx年住房保障政策调整文件,将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收入线标准由3080 元调整为3290元,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去化周期由高峰时的20个月降至现在的13.5个月,接近安全区间。上半年,住房公积金增人扩面实现新增开户单位1443家,新增开户职工48978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96.20%和61.22%,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住房需求。去年饮用水安全保障作为人大一号议案进行督办后,今年市政府继续将其作为市级重点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应急取水头部及泵站除一处未完成征收外,管线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7月底可调试运行。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

(五)生态环境状况不断优化。

我市全面贯彻实施新《环保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已连续4年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二。全力推进城镇公园绿地和生态绿道建设,环高架及延伸段生态绿道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横塘河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慢行道、桥梁及绿化种植施工,皇粮浜公园推进征收工作,白荡河绿地已进场施工,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德安桥栈桥施工基本结束。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六大类2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81项,开工率达80.8%。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初步完成了XX市、XX区、金坛区、XX区省级生态红线优化调整,启动了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保护方案,开展生态资源调查。将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全市的一号民生工程, 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月活动,完成388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23家热电、钢铁、水泥企业治理改造。建设部门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预拌混凝土企业扬尘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严控建筑施工扬尘,扬尘整治达标工地达95%。1-6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20xxx年下降11%。

(六)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环资城建系统各部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内部规范性文件,提升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强行政监管。从自身建设入手,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针对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加强行政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众权益。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市规划局完成《全面电子流转工作方案》,优化相关软件及服务平台,实现建设项目规划的在线审批;市国土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网上交易系统已通过省厅验收,进入试运行;市建设局在辖市区推广应用建筑市场监管平台,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人员、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与共享;市城管局完成智慧城管工程视频和噪音智能管控系统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迁入电信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

此外,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旅游接待总人数约2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45亿元,同比增长10.7%和13.6%,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东方盐湖城茅山盐泉小镇道天下项目入选国家旅游局《2xxx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等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常州航天乐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增强发展后劲。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对全市批而未供、低效利用和疑似闲置土地的清理排查工作,并对部分宗地进行了处置和整改。

总之,我们认为,上半年市政府环资城建口工作总体进展较好,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行政管理和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不利因素和市场风险仍在集聚:受宏观调控、经济趋缓的影响,土地市场低迷使得注资地块无法变现,建设口融资平台债务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突出,城建资金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注资地块的价格虚增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和金融风险;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虽已到位,但一些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管理上的缺位与矛盾;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但综合执法进小区目前还停留在面上,其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房地产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政府及各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对市政府下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半年,我市的环资城建工作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全年目标任务,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打好十二五收官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下半年的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市政府要着重关注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规划编研,引领统筹发展。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市规划局全面启动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xxx-2020)实施评估》和《XX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并已超前开展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准备工作。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常州港口总体规划、机场发展规划、公交线网规划等一大批对我市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规划文件都在加紧编制。规划是纲领性文件,规划具有法定约束力,一经批准不可随意变更,因此在编制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既要对接国家、长三角地区和全省的发展方向,又要契合我市实际,凸显我市特点,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措施到位。特别要重点研究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尤其是调整区域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倾斜加快其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划调整对我市拓展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东西部地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各专项规划之间要相协调,辖市区规划要与部门规划相衔接,逐步实现多规融合。

(二)健全体制机制,畅通发展途径。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我市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体制机制的变化可能在一段过渡时期内带来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甚至矛盾,为此,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便于管理、利于发展的原则出发认真研究对策,防止出现影响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下降等问题。常州机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机场集团是由交通产业集团出资成立的法人独资公司,为更有利于其发展,建议市政府进一步研究机场的管理体制,可参照周边城市机场的做法,将常州机场集团由法人独资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明确实体企业身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解决好机场既有债务的清理,进一步研究完善航班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此外,机场正在抓紧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这对于发展跨境电商和航空产业具有广阔前景,建议市政府成立工作班子,加快监管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为航空产业园和机场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年初,我委在审议政府全年重点项目及资金安排时提到的武进、XX区财政公交补贴拖欠(目前仍有3.1 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再次请市政府研究市、区财政公交补贴结算机制,建议改变现有公交部门催要补贴款的模式,由各区财政向市财政上缴公交补贴经费,再由市财政划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录安洲港口目前缺乏作为现代化港口所必须具备的后方基地、交通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议市政府研究成立港口集团公司统一建设、管理。

(三)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7

1 城市发展现状与规划

通过当地的城市总规,了解城市的城市概况,应当包含的信息有: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等信息。调查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了解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此部分中,要调查规划城市在所在区域、省域的发展水平及位置,最近年份的生产总值,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当地的基础建设水平,近期的重点建设投资数量与投资类别等一些信息。调查当地的人口与分布及就业现状与分布,研究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用地利用现状。

2 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

了解城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其中城市的对外交通系统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及内河航运;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机动车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对交通的主要客流点分布,与现代有轨电车关系密切的公共交通,与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相互影响的道路交通重点关注,如果当地城市有轨道交通规划,也要详细的了解和研究。通过相关规划,分析当地城市的发展规划,从中协调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交通发展的关系。

如果城市原有一些相关的规划,如轨道交通规划,亦根据需要进行研究,规划之间必然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对相互的分工亦应当进行明确。

3 交通发展需求与引导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承担的客流量主要包括两部分:转移客流量和诱增客流量。转移客流量是城市轨道交通所具有的速达、准时、安全、可靠、方便的优点,使原来由地面常规公交和自行车方式承担的全市性比较集中的中长距离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来的客流需求,既有车站附近直接吸引的客流,又有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自行车等换乘的客流。诱增客流是指由于城市轨道线路建设所导致的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人口聚集,使区域之间可达性增加、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出行强度增加而新产生的客流。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量的主要因素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交通出行总量;二是交通结构。在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决定城市客流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迅速、大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可以显著改变城市轨道线路沿线的可达性,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城市郊区化进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开发强度,从而影响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

从交通结构看,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及其流量取决于城市平均出行距离、城市所能提供的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出行者的经济水平和价值观念以及城市所采取的宏观控制政策和措施等因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的通道型交通方式,其可达性(服务水平)一般还涉及与城市中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城市轨道客流的形成关联于城市空间分布、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演化与发展、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城市各种客运方式的特点、相互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出行者的经济能力和思想价值等。因此,城市客流的产生、分布、方式和路径的选择机制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作用,而是一种相互反馈的动态平衡。

调查内容分为社会经济调查和交通运输调查。其中,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国民经济状况调查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涉及国民生产总值、国内收入、人口构成状况、工农业产值、矿产资源分布、旅游资源分布等项目。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8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城市私家车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渐凸显。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的干线道路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高峰时段拥堵问题严重,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瓶颈,简单拓宽道路的方法已被证实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迫切需要新的思路来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爱心顺风车” 活动正是针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新型交通模式的探索。

1新型城市交通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1城市发展带来机动车数量剧增的现象

1.1.1国内一线城市交通问题现状分析

为了解我国当前城市交通现状,调研组以北京、上海、武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增幅、高峰时段的行车时速分析,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问题。

结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国内一线城市交通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机动车的数量多且增长速度快,高峰时段拥堵严重。

1.1.2国内中小型城市现状交通问题

当前国内中小型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高峰时段拥堵频率逐步上升,且中小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比国内一线大城市普遍偏快,中小城市交通有恶化趋势。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2011年,全市机动车新上车牌8万多辆,较2010年增长12%,至2012年初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6万余辆[5]。由襄城到樊城原来乘车需20分钟左右,现在需要1小时以上。

1.2机动车数量剧增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环境自身具有脆弱性和封闭性,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将直接导致尾气排放量的同比增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光化学污染,如1943年,洛杉矶首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对市民造成了极大地健康影响。

空气污染,目前国内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占总量的29.4%;可进入人体肺泡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机动车尾气占到了40.5%;国内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机动车尾气,占总量的48.7%。

结论:要改变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就必须控制城市内部运行机动车的数量。

1.3“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开展现状

1.3.1“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概念解读

“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是针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新型交通模式的探索,它主要是通过私家车主非营利性的搭载顺路的人的方式来达到减少城市机动车出行的数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能耗、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同时“爱心顺风车”的推广对城市文明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1.3.2“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在国外的开展情况

“爱心顺风车”在国外早已实现常态化,甚至成为日常上下班的主要通勤方式之一,在美国、法国、意大利都有关于顺风车的鼓励政策和相关规范,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提供服务。

美国:各大城市都有“爱心顺风车”社团,全美大约有130个“爱心顺风车”社团或项目及数量庞大的“爱心顺风车”志愿者。美国高速公路上还为“爱心顺风车”设有专用车道。 法国:上世纪70年代,法国已有了非正式的“爱心顺风车组织”,到了1995年,法国大巴黎区人口中有11%的人开始以“爱心顺风车”的形式上下班。2000年起,法国政府开始支持“爱心顺风车”并要求巴黎-诺曼底公路公司开始对高载率的汽车免受过路费。

意大利:“爱心顺风车”在意大利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据意大利公路公司介绍,为鼓励“爱心顺风车”,意大利公路公司2009年8月31日试行从Versese到Milano之间的公路段,为拼车一族降低50%的过路费。

1.3.3“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在国内的开展情况

国内,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爱心顺风车”活动已经广泛推广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贵州:2008年南方雪灾,贵阳市路面结冰造成市民出行困难。贵阳晚报等媒体发起“绿丝带市民互助活动”,共有400多名私家车主参与活动,缓解了市民的出行难题。

安徽:芜湖交通经济广播台从2008年起开办"爱心送考"活动,几年来,先后有数千名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参与,近万名考生从中受益。

北京:2013年1月24日,北京市顺风车公益基金管委会正式成立。该基金的成立对顺风车公益活动的宣传、推广、组织、执行等有重要影响,代表了顺风车活动已向常态化发展。

1.3.4相关结论

综合以上“爱心顺风车”在国内外的开展状况,可以发现“爱心顺风车”在全球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并在缓解改善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其在国内已经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多个城市已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在各城市推广的基础条件。

为了进一步研究“爱心顺风车”在国内各城市推广的可行性。调研组以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为对象展开研究。宜昌未来将建成特大城市,城市交通问题将是未来宜昌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之一,在此之前研究“爱心顺风车”推广的可行性将很有意义。

2 社会对“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的认识和态度

“爱心顺风车”行动实施的前提是车主与搭车者对“爱心顺风车”活动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对自身在活动中的角色正确定位。普通市民、相关职能部门及“顺风车”行动利害关系群体对于“爱心顺风车”行动的认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推广的可行性。为此,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并分别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城区展开了调研。

2013年5月,调研组在宜昌市城区针对私家车主、普通群众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司机,发放三类调查问卷共1080份,以下是我们的分类调查结果:

2.1 相关职能部门

为了解职能部门对“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的认识和看法,调研小组前往宜昌市文明办、学雷锋协会、环保局以及市西陵区交警大队等多家单位进行现场访谈,综合各部门的意见,调研组发现宜昌市政府职能部门对“爱心顺风车”活动的整体态度比较积极,对活动可能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也有清晰认识,政府职能部门对“爱心顺风车”的推广比较支持。

2.2 普通市民(私家车主与无车人群)

此次在调研共在宜昌市区内发放调查问卷A(针对私家车主)430份,调查问卷B(针对无车人群)443份。调研对象为调研区域内随机挑选的普通市民,年龄、性别、职业等均具备随机性,针对有关问题,调研结果如下:

(问卷A,B)这种“您了解爱心顺风车活动吗?”

调研结论:大多数宜昌市普通市民对“爱心顺风车”有一定了解,表明宜昌市区具备开展“爱心顺风车”的群众基础。

(问卷A,B)“您觉得私家车系绿丝带搭载顺路陌生人是低碳环保的行动么?”

调研结论: 绝大多数宜昌市普通市民认为“爱心顺风车”行动是低碳环保行动,表明宜昌市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在心理上认可“爱心顺风车”活动。

③(问卷A)在您方便以及顺路的时候,您是否愿意让需要帮助的人搭乘您的顺风车?(问卷B)在您急需帮助又有陌生人愿意提供帮助的时候您是否愿意搭乘免费顺风车?

调研结论:绝大多数宜昌市普通市民愿意参与到“爱心顺风车”行动中,对“爱心顺风车”行动有着较高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宜昌市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合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宜昌市普通市民对“爱心顺风车”关注度较高,并有着很高的参与热情,“爱心顺风”车活动在宜昌市开展已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条件。

2.3厉害关系群体(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者)

公交车及出租车运营者与“爱心顺风车”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我们将此类人群单独作为一类调查对象制定了调查问卷C。

(问卷C)这种“您了解爱心顺风车活动吗?”

调研结论:大多数宜昌市公交车及出租车运营者对“爱心顺风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爱心顺风车”缺乏认识的也占一定比例。

②(问卷C)您是否认为“绿丝带”行动会对您的营运造成干扰?”

调研结论:大多数宜昌市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者认为“爱心顺风车”行动不会干扰到公交车及出租车的营运。

(问卷C)您是否参与过类似的免费接送顺风车行动?

调研结论:大部分宜昌市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者参与过类似免费顺风车的行动,表明宜昌市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者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

综上可知宜昌市公交车及出租车运营者对“爱心顺风车”活动有一定了解,多数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对活动持支持态度,“爱心顺风车”的推广实施阻力进一步减轻。

2.4总结

综合以上三类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

职能部门对“爱心顺风车”行动持肯定支持态度,但对现阶段“爱心顺风车”行动的理想的社会收益有所担忧;

②超过半数的人对“爱心顺风车”行动有一定的认识,仍有部分群众了解的不够深入。

多数人认为“爱心顺风车”行动能缓解交通压力也体现了人性关怀,愿意参与其中。

3宜昌市“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推广实践总结

前期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先后在三峡大学、宜昌市各大商业中心展开了“爱心顺风车”推广实践活动。

3.1 前期宣传

三峡大学是宜昌市内的一所省属高校,校内有一条城市干道穿过,校园与城市联系紧密,人流量大,私家车保有率高,人群受教育程度高,对新事物有较好的理解接受能力。调研组选取三峡大学为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试点。

校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爱心顺风车”行动宣传海报30张,发放宣传单400份、绿丝带500条。

在校园宣传基础上调研组在宜昌市夷陵广场、解放路步行街、CBD商业中心等人车密集地点做了进一步宣传。

3.2 爱心车主吸纳环节2013年5月20日在三峡大学举行“爱心顺风车”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现场招募爱心车主27名。现场发起“倡导绿色出行,共建大美宜昌”签名活动,有600多人参与其中。2013年8月,三峡大学“ 绿丝带顺风车,助力宜昌梦”社会实践队成立。实践队在为期40天的“爱心顺风车”推广行动过程中,开展了自行车骑行推广活动,走访了14个社区。在夷陵广场、CBD进行的摆点推广“爱心顺风车行动”,有48位爱心车主实名登记参与活动。

3.3“爱心顺风车”行动实施环节2013年6月7日-8日,调研组成员与宜昌市某企业联合开展针对高考考生的“绿丝带爱心送考”活动,有40余辆出租车及私家车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活动车辆张贴“爱心顺风车”活动标识和标牌免费接送考生。超过200位网友通过微博对“爱心顺风车”行动表示支持。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导,大楚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众多网站也了相关新闻,活动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应。

3.4结论

综合“爱心顺风车”行动在宜昌市的推广情况,可以发现通过对“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的大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该行动得意义,让低碳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不少市民积极参与“爱心顺风车”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活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行动实施的组织、规范以及安全保障、责任归属等问题。

4. 相关结论及建议

4.1宜昌市“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推广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在宜昌市城区内展开的各项关于“爱心顺风车”的调查及推广行动可以得出结论:宜昌市民对“爱心顺风车”行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深刻。在经过一定的宣传之后,不少市民对“爱心顺风车”的认识提高,并在推广实践中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表明“爱心顺风车”在宜昌市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模式推广是可行的。但若要将“爱心顺风车”行动在宜昌市全面的推广实施并持续下去,我们还需要针对交通安全责任问题、人身安全保障问题,驾车者与搭车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最终才能使“爱心顺风车”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4.2“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推广实施建议

通过分析“爱心顺风车”推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如下建议,保证“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

4.2.1 加大宣传力度

市民对爱心顺风车活动的认知是活动推广的基础,故长期有效的宣传必不可少,要借助现代新媒体力量多面宣传,如:微信、微博、互联网、电台、电视、报纸等,还可拍摄公益宣传片增强市民直观认识。

4.2.2自上而下的影响

首先各党政机关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和参与“爱心顺风车”活动;其次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级文明单位,要积极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这一社会公益活动;再者广大私家车主也应积极融入到“爱心顺风车”活动中来。

4.2.3相应的激励措施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顺风车活动中来,可以定期开展评优活动,为参加爱心顺风车活动的车主提供免费投保以及车辆保养等服务。

4.2.4 建立常态化的机构和安全保障措施

“爱心顺风车”行动要想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中形成气候、繁荣发展,真正的发挥它的潜在价值,还需要相应的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让“爱心顺风车”公益活动走上合法化的道路。

5.“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展望

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爱心顺风车”公益交通行动虽然始于人们自发的一个善举,但却可能是城市交通的有益补充乃至整个城市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平衡点之一,调研组期望在自然环境还没有恶化到无力挽回的当前,用自己的调查和实践,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路上献上一份微薄之力,倡导绿色出行、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主要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第2号)[EB]]

[2]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北京日报,2013-2-07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9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02603

1引言

前苏联K. IO斯卡洛夫曾提及:“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统一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路网相邻路径的运输特点,是由若干(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构筑物)和活动设备(包括运载工具、装卸机械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着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1]。综合交通枢纽(Integrated-Transport-Hub,ITH)建设一般都有效结合了地铁站、机场、公路长途客运站或者城市轨道站点的建设,并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不同类型、风格及特点的枢纽[2]。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出入城市的重要门户,不仅讲述着城市的历史与文明,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以及城市活动聚集的重要场所[3]。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环境景观原理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运用。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科技先进,人们开始强调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生态和美化塑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规划和建设问题。环境景观设施在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4]。由于我国学者对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研究起步较晚,时间短,尚未完成详实的理论体系,研究信息比较有限。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综合交通枢纽的4个主要类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特征;接着通过介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主要类别;第三,分析国内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项目工程;最后,归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情况。

2综合交通枢纽的类型

综合交通枢纽按照枢纽主导交通方式可分为4大类: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5]。

2.1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高速铁路车站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整体设计上,铁路车站的机械师们都力求更快捷更智能,同时能够兼顾低碳环保。而在“全球化进程”的背后,地域风格仍旧保持着强大的张力,提醒人们:建筑景观也是文化延续的一种有效形式。

2.2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汽车站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在改造基础交通设施时,尊重、保护当地的原生环境,并且将其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而相得益彰,解读城市原有的特色文化。

2.3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位于城市布局立体化前沿的地铁站、轻轨站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也是突破传统城市印象的新机遇。

2.4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机场功能占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空运输已经逐渐成为连接超大城市交通网络的纽带,因而机场建筑在城市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从单一的运输服务发展成复合多功能的大型交通枢纽,同时从城市边缘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转变为城市核心区域[6]。如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利用枢纽带来的大量人流和商机,使枢纽投资回报最大化进行大量有效的尝试[7~10]。

3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类别

环境景观从广义上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3]。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主要类别:主入口广场、集中绿地、道路景观和屋顶绿化[2]。主入口广场指机场航站楼主入口处站前广场。集中绿地包括中央绿地、高架桥下绿地、广场绿地和陆侧绿地4部分。道路景观主要指车行道路景观和起降着陆道路景观。屋顶绿化是指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本体相结合的屋顶上绿化景观。广场和绿地的特征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中,逐渐趋向互补、融合,可能会产生新类别广场绿地的形式。

4国内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位于城市与近郊边缘地带建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这一交通基础设施。由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大量人流,带动商贸的发展,予以配套齐全相应的设施,包括核心商务区、住宅区、物流区和生产服务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由边缘设施逐渐演变为区域核心,并且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环境景观的塑造为城市地区树立了直观的品牌形象。

4.1慕尼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

伯托利尼(Bertolini L)比较欧洲国家的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再开发模式后,指出枢纽区域的景观空间利用率、功能多样性和环境状况是枢纽站地区发展的关键。故在慕尼黑机场中心(Munich Airport Center)(图1)的环境设计中,结合机场及其周围环境自然结构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机场的综合安全考虑,在机场现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将增加新绿率,这样人们才能感受到空间和景致上有趣的结合[3]。图1慕尼黑机场4.2广州新白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2)位于广州市北面,距广州市中心距离约28km,新白云机场的性质为代替现在使用的白云国际机场,成为我国三大门户机场。新机场担负着塑造广州市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域特色风貌的景观形象的任务,向世人展示我国和广州现代化进程、文明进步、时代面貌的窗口[11]。

新机场的环境景观定位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这个主题上,充分尊重自然、依循自然规律,利用“师法自然”的经典设计手法来重塑机场的景观形象。同时,新白云机场景观又是反映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场所景观。

图2广州新白云机场特点一: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重视整体结构和创意环境,巧妙布局,精心策划“少雕凿而有机”的景观空间布置效果,强调景观与空间环境及建筑本体(航站楼)的和谐统一。特点二:新白云机场景观设计突出广州地域特点,无论是选择乡土树种、适地适树,还是塑造景观小品的形象均流露出特色鲜明的岭南风格。

基于以上特点,可以判断出,基本结论如下:这两个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都非常注重自然生态的平衡、场所精神的营建,以及与周围环境统一,与整体环境一致,其环境景观的风格都延续本土化的民族风。

5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情况

中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环境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北京、上海、广州4地。近几年中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迅猛,由无到有。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环境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关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发展时机日趋成熟,但是理论与实践水平还相当欠缺,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及部分硕士论文,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以及广州新白云机场等项目上,期待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的展开。

5.1相关的书籍

2007年俞孔坚主编的《景观设计——交通枢纽景观设计》[12]一书,从生态的角度介绍了整体化考虑的基础设施,并有较多的实例分析国内外大型交通枢纽环境景观设计,选择的项目具有新颖性和代表性,都完美地体现了项目所在地的场所精神,并且与其环境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较为统一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展示了场所文化。这些文化精神的体现都不是靠简单的符号来实现的,而是从周围空间的横向角度来分析、提炼其蕴含的构图、色彩、肌理等方面的文化与景观元素的内涵,追求与场所的完美统一,甚至提升场所精神。研究工作以定性居多,未涉及定量研究。

2012年凤凰空间编著的《交通枢纽ARCHITECTURE FOR TRANSPORTATION》[6]一书,分别从火车站、地铁站和轻轨站、国际机场、公交车站和缆车站、高速公路和桥梁、码头渡口6方面来介绍国内外经典交通枢纽主体建筑或景观的设计案例,其中很多项目囊括了近几年最新的设计趋势,如:零能耗建筑、低碳等理念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并且结合人文实用性和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研究工作以理性分析、科学实验居多,感性理解太少。

5.2相关的期刊论文

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如下。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机场总体布局与环境相互协调(或者环境美学)的综合体现[13]。

周国宁(2001.2)等调研杭州萧山机场园林广场的时空布局及其特色,正确处理了生态、功能和景观三大造园要素的关系[15]。梁余等(2004.3)、张志强(2007.1)提出机场环境的改变必须同本地区的鸟类分布特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以防鸟击事件发生[16,17]。总之,涉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空间布置和绿化环境营造部分,研究以感性认识、主观审美为主;涉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安全与生态环境建设部分,研究工作则多以理性和实验展开。

段俊峰(2004.1)、司品华、李祥(2010.2)等提出机场环境景观评价的概念,分析了机场环境构成要素,建立了机场环境景观评价体系,并且研究应用层次模糊分析法(F AHP)对机场环境景观的评定[13,18]。 关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评价的研究主要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F AHP),将实验数据通过矩阵演算,得出评价结论。这一研究方法过于严谨,缺乏感性直观的评价感受。

5.3硕士论文

程宇光、吴蕙、张哲慧等人的硕士论文中部分涉及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强调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重要性在稳步提升[19~21]。

结论:国内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大致是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定性描述法主要是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美化环境等方面,用语言文字进行阐述与讨论;随着统计学的应用与推广,近几年定量评价法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采用的定量化的评价法主要集中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 AHP)、综合评价指数法等。对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工作最好既有定性、定量,又有感性、理性,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

6结语

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工作,理论研究、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居多,其次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再者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最少;项目工程,都比较多,项目研究可参考较少;评价研究,多集中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和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另外两者较少。前些年,我国学者对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评价研究多为定性研究;随着统计学的应用与推广,近两年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使用理性的定量化评价法。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方法正逐步趋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斯卡洛夫.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 郝蔚然.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景观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 马肖.初探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 蔺宝钢,吕小辉,何泉编著.环境景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 叶冬青. 国内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案例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2011:9.

[6] 凤凰空间·上海. 交通枢纽[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7] 刘滨谊,张德顺,刘晖,等.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园林,2013(3):6~10.

[8] 张德顺. 上海辰山植物园营建关键技术及对策[J]. 中国园林,2013(4):95~98.

[9] 胡映东,张昕然.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设计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J]. 建筑学报,2009(4):78~82.

[10] 郑德高,张晋庆.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研究——以上海虹桥枢纽与嘉兴南站地区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1(10):34~38.

[11] 佚名.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景观设计[J].美术学报,2002(2).

[12] 俞孔坚. 景观设计——交通枢纽景观[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3] 段俊峰,洪刚,王金华. 机场环境景观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4(1):66~69.

[14] 刘滨谊,范榕.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园林,2013(5):5~10.

[15] 周国宁,骆文坚,吕炎. 杭州萧山机场园林广场环境设计特色[J]. 中国园林,2001(2):14~16.

[16] 张志强,杨道德,胡毛旺,等.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J]. 动物学杂志,2007(1):112~120.

[17] 梁余,张跃文,蔡洪岩.机场生态环境与鸟害[J].吉林林业科技,2004(3):29~31.

[18] 司品华,李祥. 绿地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徐州观音机场中心绿地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182~187.

城市交通市场调研例10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哈尔滨市综合体迅速发展,国内大型商业地产商万达、华润、鲁商、银泰等不断涌入。同时《哈尔滨日报》城事・调查刊登了《冰城商业中心“高烧”?》社论,刊登了戴德梁行(DTZ)和泰和上德等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对哈市商业物业市场与其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指出哈尔滨的商业中心发展规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就目前哈市的商业物业面积而言,虽然无法确定是否已经完全饱和,但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足以说明目前哈市的商业物业市场容量无法接纳更多的大型商业中心。因此本次研究从规划、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研究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体如何健康快速正确发展。[1]

二、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体现状

2.1 现状概况

哈尔滨目前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已建、在建及已批未建的城市综合体共计20个,总用地面积约1500万m2,总建筑面积约3500万m2。(图1)总体特点如下:

(1)空间分布:现状以线状集聚分布为主,主要沿通达性好、流量大的交通线两侧形成条带状结构,主要分布在北环路――长江路沿线,以及建设新区如哈西新区、群力新区等附近。

(2)发展特征:现状发展日臻成熟,目前正处在以“老区”开发为主向城市新区,副中心及核心地段全面发展阶段,以商业为核心驱动向档次多样化,高品质及创新化成为市场主流,基本为区域内标杆,开始国际级高端配套,城市正面临全面升级。

2.2 特征分析

(1)发展格局解析

哈尔滨已经正式迈入城市综合体时代,一个全新的哈尔滨商业、商务大格局正悄然展开。目前在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十多个,大多数体量都是100万平方米以上;而随着城市规划推进及经济发展,将逐渐形成五大区域竞争格局:中心老城区区域、群力CBD及哈西新城区域、长江路沿线区域、非典型区域(松北及利民)。

(2)发展特征解析

就个体特征来看,哈尔滨市综合体可分为主流型和精品型两种类型,正向超大规模资源型发展。主流型代表项目哈西万达和华润欢乐颂,依托地段价值的常规综合体开发,总建筑面积约30万―100万左右,同质化严重;精品型代表项目麦凯乐、群力远大,项目的特质显著,整体规模较小,约20万左右,通常以主题商业带动写字楼及住宅公寓为主。[2]

2.3 存在问题

(1) 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区差距明显:主要的城市综合体分布在道里区和南岗区,其他各区城市综合体设施缺乏。

(2) 缺乏高端定位和休闲、娱乐功能,建设水平与国外先进案例存在差距:中档商品过多,商业地产竞争日益激烈,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档商品不足。先建设后招商的落后开发模式与商业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大型城市综合体经营及管理分散,产权式商铺租金炒作行为严重,商业地产档次、人气提升不上去,使得大量商铺闲置。

(3)与交通枢纽结合不紧密:由于城市综合体现状以线形沿道路分布为主,交通干道对商业氛围切割影响较大,人车矛盾突出;此外城市综合体内部交通组织及停车场地设计也存在考虑不足问题。[3]

三、城市综合体发展策略

3.1 开发总体策划

(1)哈尔滨市被誉为我国的音乐消夏之都和冰雪文化之都,其独特的休闲娱乐文化更是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因此,可以考虑增加休闲、娱乐、餐饮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降低写字楼和公寓的比例的方式来定位其业态组合。

(2)通过市场调节适当提高开发门槛,注重开发商品牌实力,减少由于开发商实力不足造成影响城市整体环境。

(3)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结合不同区域发展影响因素,体现区域特色,采取差异化经营。

3.2 分圈层开发指引

从城市空间角度来看,分圈层指定开发指引,促进城市综合体在不同区域布局有不同的驱动因素,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相互协调发展,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按照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总体城市设计布局主要分为三类:城市核心区,城市开发新区和城市郊区。(图2)

1、城市核心区开发策略

(1)特征分析

城市核心区主要指城市中心 CBD 区域及副中心区域附近,是城市经济最发达、基础配套最完备、人流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最繁荣的区域,具有强大的辐射力。[4]

(2)开发策略

核心区城市综合体布局:可以适当提高项目容积率,集约土地利用;缩减公园、广场、展馆等功能空间,增加商业、写字楼、住宅及公寓的供应;利用市场需求,可以选择超前功能,体现区域特色;采用立体化交通设计,增加地下停车位,多设置出入口,鼓励公交系统使用。[5]

2、城市开发新区布局策略

(1) 特征分析:城市开发新区紧邻核心区,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居民消费能力很强;周边重要设施包括大型体育场、城市公园及广场、大型休闲娱乐中心及城市重要功能建筑,居民认可度高,人流较为密集。

(2)开发策略:功能要素宜多样化,可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公园、广场、会展中心等体现社会、文化价值的功能空间;根据市场需求配置商业、写字楼及住宅的规模,增加市场辐射力;停车场宜多种方式并存,平面交通及立体交通共同布局,并注重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建筑布局采用高低层建筑混合搭配,建筑景观可超前设计。[6]

3、城市郊区布局策略

(1) 特征分析:城市郊区主要指城市近郊城镇,该区域土地供应量大,随着城镇化进展及城市外向型发展,城市产业向外转移力度加大,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同时郊区环境优美,房价较低,吸引逐步增加,具备良好的工作生活基础。[7]

(2)开发策略:可以适当降低项目容积率,加大住宅、公寓的供应,增加休闲娱乐功能设置,适当减少商业、写字楼供应;停车场以露天为主,增大水平交通的比例,以多层或小高层建筑为主;建筑景观可以适当超前,以增加吸引力。[8]

3.3 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

规划结合城市商圈、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大型交通枢纽、城市BRT、城市主要干道、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等影响因素选择。规划建设地面城市综合体32处,其中大型城市综合体为市级城市综合体,结合中心城区“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设置;小型城市综合体为社区级城市综合体服务于城市分片区自身,结合片区中心设置。(图3) [9]

参考文献

[1]李晓刚. 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以厦门为例 . 现代城市研究,2010.12

[2]李蕾. 开放下的聚合――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 城市规划学刊,2009.6

[3]刘贵文;曹健宁. 城市综合体业态选择及组合比例:以美国托莱多市为例 . 城市问题,2010.5

[4]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2011――2020). 2010

[5]董贺轩;卢济威. 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 . 城市规划学刊,2009.1

[6] 凌晓洁. 城市综合体前期定位方法研究 . 清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