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绘画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43

绘画教育论文

绘画教育论文例1

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绘画授课内容的影响

我国高校绘画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里,绘画的基础课程一直是以素描和色彩为主,此外,还有课余时间的写生练习,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教育内容一直沿用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用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物、表现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导致高校学生的绘画语言苍白,缺乏创造力。当代艺术在自身标准缺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绘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一般会强调要避弊端及取长补短,即使是这样,每位学生的绘画作业也会因人而异,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布置作业是油画静物,有的学生会用印象派的色彩、有的学生进行苏俄式的写实,还有的学生会使用浮世绘的平涂等,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绘画作品徘徊在写实与表现之间。另外,由于受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模仿,使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例如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的单色平涂、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和蔡国强的“烟火系列”等作品都成为高校教师教学内容,而这些艺术家的代表性的作品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三、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绘画判断标准的影响

绘画教育论文例2

二、五代绘画风格转变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其目标是逐步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以画表达自己的心境,并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活动。

首先,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启示着当代美术教育者要解放头脑,不要被过去的条条框框束缚,大胆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技巧与绘画风格,敢于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其次,要拓宽当代美术教育的渠道,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绘画技巧,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鉴赏能力。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使得绘画的功能观由传统的教化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变,也启发着当代美术教育不一定全部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具有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最后,五代绘画风格注重真实感,取材生活化,也启迪着现代美术教育要留心生活,切忌盲目追求空虚的东西。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育的取材应源于生活实际,基于生活的常态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创作者要大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敢于将想象添加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作品既不脱离现实,又具有新意。

绘画教育论文例3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教师在创设情境前,应提前主动体验,进入情境,缩小成人和儿童之间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差异,把学生感兴趣的、有趣、新奇、新鲜的形象展示给大家:如“我家的家具”、“我给爸爸妈妈设计服装”、“喜羊羊和灰太狼”……凭借想象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精心挑选美术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觉,通过自己的探索,去感受电脑美术作品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电脑绘画的热情与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一个和谐的美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首先在选材上,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内容,如《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天空》、《马路一景》、《奇妙的星空》等等,比现有教材上的图画好看,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难。其次,再在创设情境上多动脑筋,尽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马路一景》时,我截取了一段马路夜景的录像片段,融声汇色,学生很感兴趣,又获得了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了对电脑绘画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审美感知力。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力是在审美感知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凭借儿童的新鲜感、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促使儿童去创造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电脑操作能力不错,但制作出的作品在色彩、布局和创意上缺乏美感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美的表现力,改变现状,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引导与启发学生美的创作灵感。

另外,教学内容还应依据学生情况,在具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适时安排具有启发性的课业。例如,在教低年级儿童时,我一般都是让他们在老师的范图上做修改,可以增添、变形等。比如我教学《家具》(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时,我画了一个冰箱、一张床、一个包,还有一个书柜,让学生模仿画两种家具,附加了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先想想自己家的家具的形状,然后再画自己家的冰箱、床或者其他家具。

我的图例:

别看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其实他们画得还真不错。有一个学生画了自己房间的一个形状像铅笔一样的衣架。他还形象地画出了笔尖的纹路,还是很有创造力的。

有的学生在我的范图上做了些小的改动,但也能看出灵气。如有个学生在我范图的基础上添加了枕头和被子,还添加了其他物品,看似简单,但却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力。

而在教高年级学生时就有所不同了。比如在学完所有的绘图工具后,还教学生使用FIREWORKS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图画质量。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所学的绘图工具,绘制电脑图画。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能绘出出人意料的作品:有的学生绘制未来世界中,人身上带有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未来世界中居住的环境更美好,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清清的水,绿的草,艳艳的花儿竞相开放。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学生手下诞生了,在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驱动下,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美并创造了美,从而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创造能力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胆儿越大,年龄越大,越是不知所措。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少儿随年龄增长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加强,对自己的创作追求更高,同时也有教学活动中的某些不足所至,进入创作活动时,反而表现得举步为艰。为此,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极重要,应该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而且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不可急躁,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培养创造能力。

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评价审美力

由于美感是在人感受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时发生和发展的,因此美的东西能让人产生愉悦,愿意探究、观察和欣赏,产生审美感受,发出对美的由衷赞叹。

绘画教育论文例4

二、绘画艺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绘画教育论文例5

二、文人画家的加入对宋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

宋以前虽然已有文人画及文人画家的产生,但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初见端倪的状态,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进入宋代这个文学化时期,由于文化的全面发展,文人画才真正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文人画家的大量加入,首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绘画作品的身份及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绘画的教育价值。文人画家基本上并不以绘画为生,而是将其作为陶冶性情或自娱的工具,这正暗合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而且也十分符合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大众美术教育理念。其次,文人画家一般都在朝为官,他们的画作往往能够得到皇室贵族及侯爵大臣的欣赏与喜爱,对处于统治地位的上层阶级审美趣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吸引一些王公大臣加入到文人画家的行列,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对象上大大扩展了古代美术教育的范畴体系。最后,文人画家都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美学修养,他们能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更敏锐地体悟到绘画的深层内涵,并将自己对绘画的见解以文字形式表著出来。于是就产生了诸多的画论、画记、画跋等绘画理论著作,或以史论形式总结归纳前人绘画成就,或表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与看法,或将自己绘画的实践经验记录下来。这些理论著作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及后世画者提供了有资可参的理论原则,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学习价值。

三、科技发展促进美术教育形式多样化

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宋代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称为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虽然并不是始于宋代,但到宋代在技术及应用上更加先进与广泛。造纸术在宋代也得到长足发展,绘画开始大量采用宣纸代替价格昂贵的帛绢,绘画成本降低,更具文化内涵的文人写意画繁荣起来,促进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及美术教育的影响。北宋“布衣”(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的谷腾堡早了四百年。

①这项发明对绘画的传播及美术教育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绘画理论书籍被印刷成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简单的绘画可以被排版印刷,一些绘画史论及理论书都有了绘图插页,甚至一些民间小说中也有了绘画插图。宋高宗也曾命院画家马和之绘制《诗经图》,为其亲手书写的《诗经》补图,使诗歌内容更加形象化,借以宣扬“圣教”。由北宋官方颁发的一部建筑工程规范典籍《营造法式》,绘制541张图片,与文字相对照,其中除大量地盘图、测样图等示意图外,还有许多门窗柱基等部件图样和石雕、木雕、彩绘画稿一类雕绘纹饰图样。这些珍贵的图样通过先进的科技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中国古代工匠美术教育史上重要的图示典范。科技发展表现于宋代美术教育上最明显的就是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教育形式及教育范围,图文并茂的理论书籍更便于学习者来理解吸收,大量印刷图案的出现,使普通百姓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美术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百姓的精神生活。

绘画教育论文例6

    二、文人画家的加入对宋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

    宋以前虽然已有文人画及文人画家的产生,但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初见端倪的状态,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进入宋代这个文学化时期,由于文化的全面发展,文人画才真正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文人画家的大量加入,首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绘画作品的身份及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绘画的教育价值。文人画家基本上并不以绘画为生,而是将其作为陶冶性情或自娱的工具,这正暗合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美育,而且也十分符合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大众美术教育理念。其次,文人画家一般都在朝为官,他们的画作往往能够得到皇室贵族及侯爵大臣的欣赏与喜爱,对处于统治地位的上层阶级审美趣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吸引一些王公大臣加入到文人画家的行列,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对象上大大扩展了古代美术教育的范畴体系。最后,文人画家都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美学修养,他们能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更敏锐地体悟到绘画的深层内涵,并将自己对绘画的见解以文字形式表着出来。于是就产生了诸多的画论、画记、画跋等绘画理论着作,或以史论形式总结归纳前人绘画成就,或表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与看法,或将自己绘画的实践经验记录下来。这些理论着作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及后世画者提供了有资可参的理论原则,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学习价值。

    三、科技发展促进美术教育形式多样化

    就科学技术方面来说,宋代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称为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虽然并不是始于宋代,但到宋代在技术及应用上更加先进与广泛。造纸术在宋代也得到长足发展,绘画开始大量采用宣纸代替价格昂贵的帛绢,绘画成本降低,更具文化内涵的文人写意画繁荣起来,促进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及美术教育的影响。北宋“布衣”(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的谷腾堡早了四百年。

绘画教育论文例7

一、何谓“气韵非师”

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气”的培育,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也不例外,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的关系论断。“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特殊的审美内容,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列在“六法”之首,足以见其重要地位,“气韵”便成了中国画品味不尽的魅力所在,因此也成为衡量绘画层次的重要标准。

宋代郭若虚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这里的“气韵生知”这种说法难免有先验之嫌,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这样讲来气韵似乎是后天不可求得之物了。但郭氏在后文中又隐隐指出气韵的来路“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践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然后他又借用杨雄之语“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由此可见郭若虚将人品修养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他用“依仁游艺”一词,明确指出修养与绘画的关系,郭若虚的“气韵非师”一说,目的是强调修养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并非有废师废学之意。“气韵”之不可学,只是不可在“笔墨技巧间学”而已。

二、“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

1、绘画教育中重“画品”,更应重“人品”

在“气韵非师”中,所谓的“气”指先天的气质、秉性,“韵”指发而为画的笔墨情韵,郭若虚强调作画者的品质、格调对其绘画成就的决定作用。在绘画学习中,主体的人品修养被提高到高于绘画的技术训练而统摄一切的地位。

郭若虚将人品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所谓“人品”是从人的整个心性流露出来的,本自心源,不期然而然。人品不是先天所固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练习所致,其中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他认为人品对于绘画创作具有第一等的意义,如常言所说的“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在郭若虚看来气韵不能师授,人品胸襟都可以豢养,后天的修养、修炼有助于扩充先天气度的不足。

在绘画教育中,应该特别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关怀素质等人品的培养,画由心生,绘画工作者只有具有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感情、细腻的感触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流芳之作。

2、绘画教育中重“形”更要重“神”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光做到“形”似,只能算是个画匠,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称为真正的画家。

中国古代绘画重视“形似”但更重“神似”。坡有一句精典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坡把只追求“形”似的画看作是儿童画。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有《论气韵非师》一节,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矣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意思是美术作品只有追求神韵才能成为不朽之作。欧阳修也曰:“古画画意不画形。”元代赵孟颉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他所追求的“古意”,并不是指模拟前代人的作品,而是指其笔墨风格和艺术趣味应有古意即圣贤意。

3、绘画教育中重“读万卷书”更重“行万里路”

明代董其昌强调“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但认为主要靠画家“生而知之”,即天分才能达到,但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高修养,增长阅历亦可取得。

与唐宋时期的以生活为直接来源、注重写生的绘画基本功的技术性训练不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纯粹的画外功夫的修炼。行路是为了涵养胸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董其昌、清六家大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这些累积的画外功不仅弥补了他们在造型上的不足,而且提升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使得造型的缺陷变为特点。如若缺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炼,其作品的气韵、意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要成为杰出的画家,画外功夫必不可少,而且更要加强“行万里路”作为画学的根本的技术性的基本功训练。

4、绘画教育中重“专业技巧”也重“文学素养”

“气韵非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绘画教育上既要重“美”或者说“专业技巧”,更应重“术”即“文学素养”。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手头功夫、绘画技巧、专业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底蕴。也就是明代李日华云所说的:“余尝泛论学画必在读书,方知用笔。”

因此我们强调在绘画教育中重“专业技巧”,更应重“文学素养”,只追求“技艺技巧”只能是一个技人、画匠;只有在“技艺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博采古今,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大师。

三、“气韵非师”对当今美术教育的启发

高校美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重视不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艺术类高校都存在只重专业课的学习,美术史理论课少且不受重视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上过高校的美术毕业生出了校门做的都是工匠的工作。真正在专业上有所钻研,有所见术的人极少,原因在于没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不可能有突破的创新。

“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美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的宝贵的财富,当前中国美术教育只有适应时代潮流,继承和发扬美术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绘画教育论文例8

代代相传,师徒相授,使得师父的技艺、手法、心得以及经验可以通过徒弟传承下去,徒弟的创作风格也受到师父的直接影响,其中家族美术教育的传统尤为明显,如东晋王羲之与王献之,南朝陆探微与陆宏肃,唐代阎毗与阎立本等。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不同思想情感,艺术创作的题材、形式、风格等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因其继承和创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演变和发展,对技艺传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师徒教育的“从师”也可以理解为“从众师”而自成一家,即转益多师,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具有亲师合一、艺随世移、通变创新等特点。

2.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画法、画技、画理的传授,这些内容主要来自师父的个人经验以及一些绘画论著,绘画论著主要记述的是前代画家的经验和心得,内容包括画理、画技、品鉴三大部分。在以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为主的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绘画论著对于掌握中国绘画的技巧、领悟中国绘画的审美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果缺乏传统绘画理论的指导,代之以西方绘画理论,势必造成国画的变味。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注重临摹的特点。临摹也是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表现模式,融入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看待自然、表现自然。这突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意象性、继承性以及程式性等特点。与西方古典绘画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绘画在学习上首先要掌握在纸绢上用笔、用墨、施色等基本方法和程式,中国绘画讲究的是“功夫”。因此,以临摹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有其合理性。

3.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借鉴

诚然,与学校制相比,师徒制有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但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蕴含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中国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不能忽视传统的绘画理论;其次,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这既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主要优势。在该模式下,师父不仅传授徒弟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以自身高尚的学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中国绘画强调灵性与悟性,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中的精华部分,改变一些家长和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国绘画中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

绘画教育论文例9

欧洲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是从传统艺术教育中延伸出来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在西方开始于视觉艺术,也就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早期与艺术设计有关的教育,主要是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欧洲传统艺术教育基础的影响。在西方,如果追根溯源,最早的艺术学校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希腊建立的,在帕拉图的著作中提及到有关画室教授学徒。欧洲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就是以写实型的绘画训练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学院派”,起因是出自于在17世纪中期就形成了这个教育训练方法的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欧洲传统绘画的特点,就是再现与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都是把如何有效地表现故事场景、描绘具体的情节或表达某种寓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

早在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在意大利就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艺术教育的教学教法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在技法纯熟的艺术大师们不断地创作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都是按照被保留下来的古代文明的碎片进行了整理和收集。艺术家们不仅恢复了博大精深的欧洲传统艺术,也为欧洲传统艺术教育创造了艺术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达到了人类不为所知的高度。在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等就对大自然的景象进行了十分逼真的描绘,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虽然有些呆板僵硬的痕迹,却也显示出了与中世纪所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 提香·韦切利奥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提香对于欧洲后来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艺术泰斗们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到达了最为繁荣和鼎盛的一个时期。

14到16世纪间的人文主义是用来描述比较先进的思想,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是人们对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知识教养具有惊人的吸引力的时期,而要实现对于人文主义知识的尊重,就要联合起最不相同的人们:地主和穷人,艺术家和商人,贵族和知识分子。他们不按社会特征区分自己,甚至不按出生地位和财富而按照人文知识的态度来进行划分。人文主义成为了他们拥有对自我征服现实生活的完整性,而沉醉于人文知识的人文理想,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人文精神,没有疲劳和懒惰的感觉,允许他们毫无保留的杰出的创造,从而意味着获得真正的高尚。

在当时著名的人文圈子中,像公爵卡西姆.美帝奇那样,经过自己的学习教育和所有的著名的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一起使得文艺复兴驰名。

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形成了传统绘画艺术的三个主要系统:透视学、人体解剖和色彩学,老师们通过工作室将这些技巧传授给学生,就是传统的艺术学徒制度,从此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到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这样的美术学院,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波兰、德国、奥地利,一直到俄罗斯,都有美术学院的设立,并且基本都直属皇家管理,显示其艺术服务对象是皇室贵族。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艺术装饰的专业技工,从而衍生出各种工作室,绘画,雕塑,建筑和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 到17世纪中叶,法国的皇家美术学院设立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学院,有了更加明确的专业设置,但是教育方法还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室制度相似,还是以视觉描绘技法为主要训练目标,这种画室制度至今都在影响欧洲其他许多国家。在19世纪中叶,因为皇室贵们族对艺术品、工艺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艺术学院都增设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比如家具设计、室内装饰、园林设计、首饰设计、陶瓷设计、编织和印染设计等等。虽然教授艺术技巧,各自所教的不同,但也都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经验,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所有的著名的艺术大师都拥有对在自己身边的学生的教育,对他们的艺术教育的实施负责,而这不仅仅是师教问题,教学问题和对学生们的教育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留下的艺术作品和著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无论是在艺术教育理论的领域上,还是在艺术教育方法的领域上,都创造了让人激动不已的巨大的价值。丢勒, 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世界艺术的发展,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就像伟大的古希腊画家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普通认为的视觉的表像上,而是必须在依靠准确的科学知识上来进行理解和表现。”和丢勒同一时期的艺术家和素描理论家列尼桑斯·列奥·巴基斯特在《关于绘画的三本书》一书中写到:“我认为拥有高尚头衔的年轻人开始学习绘画时,都必

转贴于

须要知道古代画家巴姆非的格言,他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想能真正画的好,就必须要很好地懂得绘画理论。”丢勒在自己的格言中也提到:“关于在平面绘画基础上的原理以及正确的教育理论,要给予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他也认为绘画并不是像机械训练那样只是对照实物描绘,而是要像智慧的科学训练。这个科学的艺术教育宗旨反映在以后的米开朗基罗的话中:“用头脑去画,而不是用手。”

在所有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丢勒的建议是从认识实物再到平面绘画上。在古希腊时期,这个原理就奠定了古希腊艺术教育着手于学生们和拥护者们从主观观察自然,到归结为客观认识自然的景色,这也是艺术教育教法确立的初期,从只是对照实物绘画的基础上转变为真正的依据科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绘画。这个新的艺术理论在当时的欧洲艺术教育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伟大的建筑师弗罗列·布鲁涅列斯基和伟大的雕塑家多纳泰罗在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完美性的寻找研究中,从佛罗伦萨到罗马,在那里他们开始测量建筑的细节和绘制教堂的计划。著名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的穹顶就是这位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归结为对自己这一研究的明确结论,并且认为这个巨大的从容不迫的建筑就是他毕生所为之奉献的志向。

而意大利雕塑家多纳泰罗则是真正的改革者,他用自己探索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才多艺的天赋在欧洲立体艺术后面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多纳泰罗在关注建立浪漫派教会浮雕的基贝尔基的工作室教学,他很快的就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开始创立独立工作室。多纳泰罗去罗马的旅行还促进了他对古代艺术的更深层的理解,也促使了欧洲传统的艺术教育处于佛罗伦萨教堂讲坛中那些浮雕艺术的实现。

也许,古代欧洲的马克·阿弗列里亚的纪念碑,正是鼓舞多纳泰罗在意识上重新认识到艾拉茨莫·达那勒尼骑马的浮雕,这是位于巴杜阿教堂广场上的第一个骑马的布鲁涅列斯基纪念碑,它也是以后时期在欧洲城市建立的所有骑马的浮雕的始祖。

后来的本·罗基欧继续创作这个题材时,他的工作室就成为了运动解剖学的人文研究的中心之一,在那里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创始人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指导。达·芬奇在其身后留下的诸多教学笔记和素描中,可以证实关于他的包罗万象的天才智慧。《绘画论》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理论著作,这部未完稿的理论著作在素描艺术教育教法的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在这部著作中,包含了有按照解剖学的主张和展望来发展绘画艺术的教育,他努力寻找能够使人体运动协调的结构和规律性,依据科学理论研究出色彩关系和反射作用。他像严肃看待科学的学科那样来看待素描绘画艺术。然而达·芬奇指责阿里列勒基和丢勒借助于计算的绘画方法,他明确的回答这个绘画体系对学生有害,但这个绘画体系的发明是由那些不会独立绘画,只会用自己论述的观点和理论去进行艺术教育的人。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受教育者会使用懒惰的方法来进行绘画,他们是对自己智慧的危害,有这个的帮助任何时候也不会创造出一个好作品。如果能够继续按照知觉绘画的道路那样用稳固的训练方法来学习,就会有循序渐进的表现,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在达·芬奇的追随者和学生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在艺术天分上能够超越他的;在对艺术的独立看法被基本剥夺的情况下,他们仅仅只能是表面上领会达·芬奇的艺术方式,真正的艺术精髓也许永远也无法有人能够领会。

而无论是丢勒还是达·芬奇,他们都是已知的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从早年在父亲的工作室,随后向画家沃勒基姆特和一直在德国土地漫游的丢勒吸收德国15世纪的艺术遗产,但是大自然还是成了他最重要 

转贴于

的老师。

绘画教育论文例10

幼儿绘画教育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指导幼儿的绘画教育,帮助他们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意愿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

一、幼儿绘画教育的意义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发智力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观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事物的特性,而绘画是以对事物的感知为基础的,美术创作离不开观察,教师通过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阔幼儿的眼界

幼儿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生活中动态、静态的事物,开阔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世界的向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此外,通过绘画,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其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自信心。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幼儿绘画教育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通过教师给出示范图,幼儿模仿来传授美术知识,只是考验了幼儿的模仿能力,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将它作为教育的附属品,未能摆正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课堂中,对幼儿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幼儿缺乏思考、构图、布局的空间,孩子绘画空间狭窄,缺乏新意。

而大部分家长对绘画教育理解有误,认为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就可以解决幼儿的绘画教育问题,对绘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

1.创新教育方法

绘画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进行幼儿绘画教育之前,应当首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观,了解周围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知表现出来。

2.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

专业的美术教师是幼儿习得更好美术知识的前提,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术知识的培训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绘画相结合,为幼儿绘画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让幼儿主动参加到绘画活动中,课堂下,定期和家长探讨幼儿的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幼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3.在教育中注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意绘画,对于幼儿的进步,在语言、动作、实物等方面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使得幼儿敢于动笔,敢于在绘画中添加新意。教师和家长还应当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绘画,以便及时对孩子的绘画进行指导。

绘画教育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在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审美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绘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育所缺乏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保证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