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47:16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1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乡村振兴的政策得以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对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并且将乡村振兴的政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示范乡村的诸多产业进行协效的协同性发展,并且使产业发展带动整体农村人口经济收入得到有效的增长,以此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优化背景之下,需要进一步地将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充分地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当前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业所具有的创新性特征得以进一步凸显,并且使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得以有效的扩张,使整体乡村旅游参与主体所具有的体验感得以有效地增强,使传统乡村旅游服务模式得到有效的转变,使相应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路径得以进一步的优化,相应的旅游者可以充分地通过信息化平台对乡村旅游的诸多信息进行综合性的了解,并且以信息化的方式对自身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主观性的选择,使相应的旅游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充实与高效的构建,而具体的旅游信息化构建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与管理者而言,能够使从业人员充分地对旅游管理信息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并以此对相应的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整体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管理者能够充分地对旅游产品服务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且使相应的旅游管理者能够对自身的服务进行有效的改进,使整体旅游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以及衍生出的乡村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自身所存在的个性化需求。目前,我国网络旅游平台已经能够充分地对各类线上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游客出行所具有的便利性得以有效的提升,同时,优质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我国的乡村旅游行业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使整体乡村旅游的质量得到有效的升级,对于不同旅游管理的模式能够进行更加创新型的解决方案设计,并且充分将云计算等诸多技术予以有效的应用,能够使相应的管理模式对于旅游者进行针对性的筛选,同时进行优质的旅游者全方位画像,使相应的旅游管理及旅游发展能够获得更加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使供给侧所存在的平衡关系得以进一步优化,使供给侧的对接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在满足经营者自身利益要求的前提之下,使整体旅游者自身的体验满意度得以大幅提高。

2目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2.1乡村旅游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升,并且基础知识建设相对落后

在进行乡村信息化旅游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传统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的改进,将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当中,而充分地将智慧旅游进行有效的融合,需要使乡村旅游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的改进。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模化特征较为薄弱,并且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较为分散的状态,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时间相对较短,就其自身发展而言,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以及不断完善的优化时期,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数据资源的健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进而无法对诸多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予以有效地满足。此外,乡村旅游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对诸多部门予以设计,并且各个部门之间所存在的独立性相对明显,使乡村旅游行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相对突出,使整体企业行业在发展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互联互通,使整体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诸多现实性困难。同时,部分乡村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继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充分的认识,而体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增强,使当地的旅游经营者无法对信息化技术作用于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冲击予以正确化的认知。因此使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构建过程当中,其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性相对明显,并且部分政府无法充分地将政策予以有效地引导并进行有效的财政投资,从而加剧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实问题。

2.2信息资源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并且运用维护的持久性相对较低

智慧旅游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信息化建设只有将其自身的完整性以及布局性予以有效地增强,才能使整体乡村旅游出行所具有的互联互通特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从技术角度而言,智慧旅游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大数据具有较为突出的非系统化特征,自身的数据来源的统一性缺失,使得整体数据处理所存在的困难性特征相对明显,从而使整体数据处理所存在的可靠性相对较低。由此需要对相应的技术与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并且对具有创新意义的设备进行充分的研发,而针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建设发展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往往无法对相应的运营手段予以有效的重视,并且无法对具体的信息化构建予以有效的运营支撑,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应的智慧旅游融合概念往往具有较为突出的炒作性质,并且具有“一次性项目”的现实特征。由此使得整体智慧旅游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运营维护人员存在的现实性缺失问题,并且使整体信息化构建存在形式化主义严重的现实问题。

3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旅游进行有效融合的现实方式

3.1对乡村旅游的信息化设施进行构建,对信息数据平台进行搭建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对整体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创新性予以有效体现,并且使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完善,并对各类基础平台进行有效的构建。第一,在信息化设施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移动网络等诸多设施进行有效的构建,相应的政府及运营商需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使乡村内部尽早实现5G信号覆盖。并且将诸多智慧终端在旅游区内部进行有效的构建,进而使智慧售票机、智慧监控等诸多设施能够应用于乡村旅游的构建过程当中。使整体智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优质的发展基础。

第二,我国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信息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搭建,需要对乡村旅游自身的开发与经营特点进行有效的考量,政府需要起到优质的牵头作用,对网上旅游平台进行有效的构建,并且对旅游企业进行有效的引进,使相应的企业与政府能够充分地对当地的农村旅游信息化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建设,使整体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较为优质的基础数据支持,对于传统的由政府单独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局面进行有效的打破。使社会资源能够充分地进入到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建设过程当中。

同时,在对乡村旅游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对政府的公信力度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需要对相应的信息安全性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而使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障碍能够得到有效的化解。

3.2进一步对智慧旅游产业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能够对整体传统旅游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变,并且需要充分地对智慧旅游产业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旅游管理、旅游销售以及信息化服务等诸多角度,对乡村旅游的智慧产业体系进行构建。

其一,从管理角度而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地使相应的体系能够为具体的旅游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将相应的智慧旅游管理方式与乡村的实际特征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使相应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地符合乡村的自身特点。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2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3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 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 “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4

关键词:信息传播;大众传播;乡村旅游;旅游主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73-02

乡村旅游将具备乡村性质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塑造为旅游产品,以地域环境的景观、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开发了建立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乡村体验游的基础上的新兴旅游方式。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的宝鸡眉县,依托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将乡村旅游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马车。然而当地在打造乡村旅游市场的过程中,对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现代信息传播规模和传播手段空前飞跃的今天,借助大众传播优势推动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推广,值得我们站在乡村旅游自身和传播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眉县乡村旅游内容系统构建

眉县古称“眉坞”,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西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乡村风光旅游方面,当地猕猴桃、草莓、板粟、大樱桃等的大规模种植,结合现代田园风光建设,将农业生产销售与观光相结合,将农业生产与游客体验相结合,构成乡村观光游和乡村体验游。同时依托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的优势推广农家乐建设,将乡村特色美食与特殊环境相结合,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经营,打造乡村休闲游;将乡村观光游,乡村体验游和乡村休闲游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眉县乡村旅游的新形式。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脸谱、剪纸、皮影和泥塑等都是眉县民间艺术的精品。当地农民画以其独特的反应视角成为眉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式元素,它以反映农民田园生活内容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根据石头的形状,以鸟兽、植物、人物、山水为主要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的石头画是眉县的艺术门类精品之一。在戏曲艺术上,源于明万历年间的眉县曲子,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著名眉户剧《梁秋艳》的演出影响了几代中国妇女的婚姻观;当地大力打造和保护张载文化,将“横渠书院”和“张载祠”纳入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上,《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提到,为了能够将“三农”资源充分利用发展旅游业,拓展提升农业功能和发展领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给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按农村实际和旅游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加强服务放在工作首位;并且要求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村旅游调查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做好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探索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同时将乡村旅游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分级、分工责任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扶持。眉县政府部门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将地域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打造出具备乡村旅游特色的旅游品牌。以政策为导向,积极为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二、乡村旅游的主体意义

在乡村旅游的市场化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借助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乡村旅游样式。完整意义上的旅游主体包括旅游开发、经营者以及旅游者三个方面的一个群体[1]。眉县乡村旅游内容的系统构建下,开发者,经营者,旅游者三者处在一条结构链的不同位置,因此必然有着不同的主体价值意义。

对于开发者而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乡村旅游资源,上升为乡村旅游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依赖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在打造乡村旅游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眉县形象从历史、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外体现,同时,乡村旅游资源是打造乡村旅游业最基本的生产力要素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鲜元素,又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环。旅游资源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形成对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是打造旅游产品的基础所在。从开发者而言积极发掘乡村旅游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成长极为重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经营者而言,在对乡村旅游开发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的形成、建设和发展演化规律,并实事求是的进行推广营销。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功能”的最大特点和价值所在就是旅游资源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所普遍具有的特定美学价值,娱乐、文化和科学价值等使其具备吸引功能的原因。经营者如何利用旅游资源的特定功能,对于价值意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乡村旅游的推广既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存在对于拉动农村级地方经济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从旅游者的角度,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从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人造景观和生产场所、生态观光、文化感受以及娱乐设施等诸多的旅游资源类型中,占据主动选择权的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判断和选择有其自身的价值衡量标准,因此瞄准旅游者的选择目标是占据乡村旅游市场的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然而眉县的乡村旅游在对外宣传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在网络宣传方面,眉县政府网站和眉县旅游网是两大主要网络平台,对眉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城市建设等进行了简单的图文介绍,囊括吃住、出行、游览、购物、娱乐在内的部分信息;但是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简陋的缺点。在电视宣传上,眉县电视台涉及到旅游介绍推广的电视节目包含《乡村》和《旅游总动员》两大栏目;走农家路,进农家院、下农家田,说农家事,采访报道,倡导新农村文明生活理念, 以节目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打动观众,传播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塑造“山水眉县”品牌。但是节目的受众面过于狭窄,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可以将受众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集合体[2]。受众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电视宣传局限性过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活动无法直接刺激到目标受众的选择。

从信息社会的知识沟或数字鸿沟的现状来看,还有许多人不能利用网络媒体。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来观察,网民随意浏览的居多,有针对性的使用网络尚未形成。目前眉县的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和开发速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宣传的不足导致其旅游客源市场相对闭塞。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大众传播路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使乡村旅游的旅游产品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在扎尔斯菲尔德和默顿看来,“地位赋予”功能能够使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产生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播下的乡村旅游如何利用“现代性增长的推进器”,大众传播进行专业的旅游信息生产和传播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信息推广传播需要多样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支撑。旅游产品的价值产生需要参与市场活动,作为价值产生来源主体的旅游人群需要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多样化传播媒介自然成为外界对旅游产品了解的直接途径。埃默里说:“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电视以其独特的传播手段占据着庞大的受众范围和普遍的影响力。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电视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成为重要的媒介手段。同样具备大众传播功能的互联网以强大的信息容量包含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众多的信息形式,并进行文本式的组合进行信息的交互性传播;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快速更新使得信息播有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新媒体的发展衍生了各样的APP对于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传播信息的文化属性。作为生产信息的产业,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其相应的经济属性,作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文化属性超越经济属性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部分。旅游产品作为信息对外传播使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具有经济属性,现代消费活动在注重物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即精神内容意义上的消费。对此,旅游产品的信息传播在内容上应该围绕文化属性进行精致的设计,形成旅游产品的“议程设置”将信息进行选择传播,增强信息的文化属性为旅游者提供导向选择。

乡村旅游信息的推广传播应充分利用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属性优势,乡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属性能够将地方的文化景观向外界作以展示,从而能够是受众在信息选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和求知欲。明晰乡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属性应该借助地域文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将具备相似性的旅游信息进行整理,突出文化内涵。眉县乡村旅游的文化属性可分为农业、历史、地理等方面,突出文化优势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建设助力。

3.信息传播的分类调整。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在进行社会化的信息传播的活动中,使旅游者居于绝对被动的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满足大众传播将受众需求用作衡量信息传播效果标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所以对于旅游产品的信息传播应当进行分类调整完成旅游信息的议程设置,以最为直接、便捷的类型化处理呈献给目标受众,方便受众进行选择以达到相应的传播目的。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但拥有广泛的市场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建设在需要创新和尝试,也需要经验的累积和共享。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时,抓住大众传播的优势将地方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外界传播,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功能。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5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热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旅游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基础与主要表现形式,逐渐成为当前信息产业化的主导力量,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主要动力。

现代旅游业的趋势之一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旅游需求呈现出的多元化、个性化及休闲化特征更加明显。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逐渐成旅游开发的热点。乡村旅游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发展电子商务,应对社会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竞争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省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把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以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更好地推动河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此外区位优势明显,内环京津,外绕渤海,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政府的推动下,特别是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宣传主题“2006中国乡村游”之后,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河北乡村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发展,成为带动河北省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省内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河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

二、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技术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从技术上看,乡村旅游应用电子商务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网络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上在线交易成为现实,网上交易资格认证、网上合同的签订、网上收付的完成等方面在技术上都已解决。伴随着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河北省的电子商务也迅猛的发展起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省网站个数占第13位,CN注册域名数占第13位,域名数占14位。调查显示,近年来互联网在河北省得到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在网络服务中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旅行预订也初具规模,使河北省具备了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三、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河北乡村旅游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飞跃,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并大力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河北旅游业应对新的市场形式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娱乐方式,而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城镇居民快节奏工作、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首选,但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我国政府对乡村旅游大力推动,各省争相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旅游资源和客源数量相比已面临内需不足,要想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局面进一步发展河北乡村旅游,就必须利用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河北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此外由于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游客了解旅游信息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搜索,尤其河北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京津地区的消费群体使用网络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结合是适应市场要求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乡村旅游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能极大提升乡村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河北大部分乡村旅游企业组织规模小,缺乏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供应商网络,信息渠道狭窄,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使经营更为主动。乡村旅游企业通过网站产品信息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无法了解商品性能的问题,创造了高效、低廉的信息流通方式,能最先赢得消费者。与传统的旅游提供商相比而言,加入电子商务后的旅游提供商还可实现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助旅游路线,预订票务宾馆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还可提供各种可选的支付方式,吸引潜在的消费者,提高企业的销售额,而且能增加企业的影响力,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领域内被消费者接受。

四、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障碍

(一)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发展相对落后

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crr.省略)”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的乡村旅游网站。然而河北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至今没有建立起河北乡村旅游网站,致使河北乡村旅游网站的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目前,虽然河北旅游网、河北旅游信息网等几家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并没有深入,游人对网站只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有序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河北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的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且各自为战

在对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调查时发现,全国比较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介入河北乡村旅游预订的范围和实力都大大强于河北省自己建设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特别是京津的大型旅游网站,在对环京津地区的河北省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整合均要强于河北省内的网站,并且绝大多数省内的旅行社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多数企业的网站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各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横向与纵向联合,没能充分运用自己在区域内已拥有的旅游中介优势。

(三)专业人才紧缺,发展资金紧张,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障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的不足,导致很难吸引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营销的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同样更加缺乏强大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就很难进行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五、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重点推进内容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展的必然。河北省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结合河北省乡村旅游现状,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实用及安全性高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涉及多层结构并有序组织的网络系统,并成为向国内外宣传促销和形象推广的平台,积极推进河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向集约化、节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政策扶持,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与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主管部门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乡村旅游企业是旅游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应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互联网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并在一定时间内在税收和贷款方面对积极开展经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和政策扶持,促使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中小乡村旅游企业来说,独自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在经营中可选择依靠大型旅游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河北省自身的旅游商务平台,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可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间发挥联合优势,提高利润率。

(三)加强联合共建,实现京津冀乡村旅游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河北省建设乡村旅游强省,加强京津冀合作是必须的。依靠传统实体行业,加强横向联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资源,进行联合营销。目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京津冀旅游产品联合营销方面,应借鉴粤港澳旅游合作经验,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完成京津冀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整合,实现三地官方旅游网站的相互连接,开辟独立的乡村旅游专栏。同时积极利用政府信息网、官方旅游网宣传三地乡村旅游资源、产品、项目,实现三地旅游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旅游咨询,预定活动,为游客提供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的组合,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快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需要一大批既懂乡村旅游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但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差,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河北省应当利用高校、中职的旅游人才系统和旅游局的培训班等进行学校教育与上岗培训相结合,对开发者和管理者实行继续教育。同时可利用背靠京津的优势,主动与京津大中专院校等教育研究机构合作,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培养高科技人才,并鼓励在校参与省内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研究开发。乡村旅游企业要制定人员培训,通过长、中、短期的派员工进修与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6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143-02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

2乡村旅游及旅游信息化的定义

21乡村旅游的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1996)、王兵(1999)、熊凯(1999)、郭焕成(2000)、杜江和向萍(1999)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总的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

22旅游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而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定义,广泛应用的是: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旅游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传输成本和效率。

3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据统计测算,2012年,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相对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广西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14个地市旅游局才基本上建成了官网,但在60多个县旅游局中,只有6个县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官网,其他县份都依托广西旅游在线或者区旅游局的官网来获取信息。总体上看,全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所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都不大,除了区旅游局网站和广西旅游在线等几个网站,其他的知名度都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在广西的2500多家乡村旅游农家乐景点中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仅有约60家,仅占24%左右。而且在这60多家景点中,很多仅是有个网页,大部分经营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甚至很多景点连电脑都没有,全部是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

32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西信息化水平较弱,尚未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体制尚未形成,支撑信息化运行的多元化机制还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相关网络技术设备使用不足,信息化应用程度滞后于旅游总体发展水平。

(2)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参与者意识素质、相关硬软件的完善性及管理协调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相关参与人在收集、整理、利用各类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时,无法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多层面的信息渠道,从而形成了全区的旅游网站内容单一,普遍侧重于城市或者某地区的知名景点,忽视了乡村旅游景点信息的收集与。

(3)旅游信息服务程度低,未形成全省性的旅游信息平台,网站实效性差。在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网站上,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的,网站仅起到展示和通告的作用,而未能展示出良好的互动性,游客或者经营实体很难实现即时互动流。

(4)旅游网站和论坛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90%的网站无人问津,访问量少,起不到宣传旅游景点信息的作用。广西的14个地市60多个县所建成的相关旅游网站中,几乎是没有做网络推广的。大部分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网站排名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逐年下滑,形成马太效应。根据世界最权威的网站排名搜索引擎alexacom(世界排名第四)的alexa web search搜索,网站(wwwgxtagovcn)的访问排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据2013年9月10日的调查发现,网站 wwwgxtagovcn 当日访问量全球综合排名第1144469位,最近一月平均排名为第2266861位,而最近三个月的平均排名为第1261948位,下降趋势明显。本月访问人数10万人次,已经有676个网站和本站链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旅游网站的知名度普遍偏低,宣传推广不到位。

(5)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下面以淘宝网平台为主,统计全国和广西在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店铺卖家数量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网上旅游卖家的数量仅占全国卖家数量的290%;另外全国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淘宝卖家数量仅占旅游类主题卖家的750%,说明乡村旅游的网上交易量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从广西来看,区内乡村旅游的网上卖家仅占全区旅游网上卖家总量的532%,比全国的水平还低一些。从以上相关旅游主题网络卖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广西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4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强政府规划与扶持工作

各地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总体规划、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强化对市场营销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和清洁乡村为突破口,优先安排打造一批旅游村,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强势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和推广本地乡村旅游。

42加强网站建设与运营管理

(1)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即时互动性的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构建本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台。在建设时,应着眼于把信息与即时互动交流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借鉴淘宝网所采用的淘宝旺旺即时沟通工具,也可以借鉴腾讯QQ的即时聊天工具模式,这些都是主流的即时沟通交流工具。

(2)网站的信息更新方面,应采用下一级政府部门定期上报指定信息模式和旅游经营实体主动与网站管理方即时互动交流信息模式。各地旅游局和网站管理方得通过有效手段,让各经营实体进入该交流平台,这才是关键点。同时,网站管理方还应根据上级所下发的活动安排及本地实际,积极配合推广和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

(3)管理方还需要考虑网站的持续健康运营问题,因此网站在设置板块时,应开辟一些营利性板块,获取一定的收益,保证网站的健康发展。

(4)网站的管理方要注意网站的安全维护及稳定性,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特别是各种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在即时交流平台上,注意及时清理各类虚假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43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供给结构和提升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1)各地市县的乡村旅游景点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努力完善景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以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景点的最大赢利。

(2)各乡村旅游景点实体的经营者应努力学习,提高市场化和信息化意识,会使用主流的移动通信设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即时网络工具如淘宝旺旺或腾讯QQ等来快速和收集相关旅游信息,主动融入到本地的官方旅游网站和交流平台中,寻找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渠道,有效开拓新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魏少卿山西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7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8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蓟县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以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

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建设滞后。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乡村旅游网站。蓟县建立的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大多数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的推介并没有深入。游客对网站只能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在对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时发现,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合。多数企业的网站也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

(三)发展资金短缺。由于蓟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且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加之农民收入有限,资金短缺制约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业人才缺乏。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如火如荼,但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的营销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在农村更加缺乏,阻碍了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五)网站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蓟县乡村旅游网站在建设时,大多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单一,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而且,这些网站信息更新缓慢,在线交易少,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太窄,无法面向世界各地游客,没有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式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展的必然。蓟县政府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特色品牌竞争。在互联网上的经营不做到一流,就很难“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蓟县应增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如提高服务的质量、处理好营销环节、广告宣传和树立形象等,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要树立服务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从网络的考察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交易是产生在回头客身上的,说明这些网络都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特色品牌的力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电子商务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进程。蓟县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比如,广告,讲座等媒体手段引导和培养人们网上消费的新观念,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广蓟县乡村旅游,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点的发展。

(四)重视用户体验。当下旅游市场营销中出现了许多试吃员、DIY等新名词,旅游体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职业,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用户体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应跟踪游客需求,分析游客消费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考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把游客的消费需求和自己的设想在平台上,请游客试玩,并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乡村体验旅游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7-84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112-164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9

农业和旅游业都是对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促进两个产业共同发展,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那么,乡村旅游正是这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完美结合点。近年来,山西省旅游局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推动农业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山西省“五位一体”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把推进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展开,努力形成农业旅游产品区域布局均匀、产品结构合理、地方特色鲜明的局面。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以及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的旅游活动之一。山西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体验民俗越来越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努力发展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对于增加人们的收入,特别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山西省现有的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尚难形成大型的聚集效应。如何大力发展山西省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通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将自身产品推销出去,是每个乡村旅游企业都应该关注的内容。为了加快山西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整体推进步伐,山西省旅游局在积极申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同时,制定出台了符合山西省实际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审办法,实行全国、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农业旅游点三级指导管理。据统计,山西省目前已有农业旅游点500家以上,其中已经申报评定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2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4家,省级农业旅游点37家,在推广全国及省级示范点开发经验和服务标准的基础上,起到了对工农业旅游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示范作用,引导和推进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2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为全面提升山西省乡村旅游的产业格局和服务层次,①山西省旅游局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导,重视从业人员培训,确保乡村旅游发展融合于旅游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之中,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农民发展致富、就业受益的有效途径;②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走电子商务的道路,使全省各地的农业旅游观光点和农家乐与广大的旅游者之间形成信息平衡和互动,让人耳目一新,这样乡村体验旅游和各种特色农产品会让游客流连忘返,不断迎来客流高峰。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有效的模式:①建设乡村旅游网站,从信息的到网上预定等实现一条龙服务;②偷菜游戏的现实版的实施。

2.1乡村旅游网站的建设电子商务与旅游业具有天生的适应性[1],特别是乡村旅游必须依靠电子商务,是每家每户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的各个终端,信息及时地反馈到网上,使信息有效的交互和对称起来。并且不断优化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开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多元化、注重客户关系的开发,建立顾客的申诉渠道等对策建议。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发展途径。国外对旅游电子商务一般定义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2]。国内的理解一般为: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定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3]。提供个性化的旅行服务,是目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也是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功能重构的基础[4]。今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网上搜索来进行旅游线路的选择以及客房就餐的预定。对于农家乐类型的乡村旅游,只有通过及时信息传播才能使客户及时到找到。即使百度等搜索引擎再强大,如果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网络上自己的信息,也很难实现旅游者找到。所以,一个较为权威的山西省乡村旅游网站非常必要。而这一网站的建设必将为山西省乡村旅游信息提供有利的平台,并整合乡村旅游做大做强,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化,极大促进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2偷菜游戏的现实版的商业模式探讨从2009年开始,一款叫“开心农场”的网络游戏风靡全国。据不完全统计,等级四级以上的QQ用户至少有20%以上开通了QQ农场,以QQ用户活跃用户多达4亿的基数来看,保守估计也有几千万玩家在玩或者曾经玩过QQ农场,况且还有校内网、开心网等其他载体上的农场玩家,这个群体的开发潜力不容小觊。偷菜游戏的风靡,充分说明人们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游戏普及的同时,让一些网友偷菜成瘾甚至陷入疯狂,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或工作。令偷菜在网上走红的这些原因,可以移植到现实生活中,其快乐感及于田园生活的接触感必然较于网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会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并引进新的机制,制定新的规则,使游戏更丰富或者更有益于社会和每个玩家。鉴于这个项目的前景与优势,并借鉴目前已有的现实版偷菜模型,可以丰富和研究更为成功的一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农产品交易整合到乡村旅游中的模式探讨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把农产品交易融入乡村旅游,将会极大地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并且促进经济的发展。纵观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经历了资金实力、信息丰富程度、交互程度,也非常重视彼此间的合作。合作形式不仅体现在信息网站的横向合作,也体现在旅游链上在线旅游企业的纵向合作[5]。山西农业资源多样,特色鲜明,素有“小杂粮王国”美誉。长期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全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作出了重要贡献。乡村旅游与农产品交易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和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将是一条盈利模式丰满的发展之路。如何把乡村旅游和农产品交易整合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借助博览会的形式,既有乡村休闲旅游的展览,也有农产品的展览;②网上交易平台的搭建,把农产品交易平台融合进乡村旅游网中,资源共享,人流相互带动,形成良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例10

农业旅游,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或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是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1]近年来,农业旅游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多地区崛起。农业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发展模式、管理组织、经营手段还是产品服务大部分都是和信息化联系在一起的。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意义

加强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精简办事程序,降低工作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实效性,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扩张国际客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变旅游企业传统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而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素质。

(一)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实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基础保障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保障,有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农业旅游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政府、农户、游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互动的平台,使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旅游信息及时、准确的在政府、农户、游客之间流通,这样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游客,为农户带了经济效益。

(二)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全面打造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要实现观光信息化,信息共享是最终目的。具体地说信息化共享就是把景点、景区、旅游线路、饭店、旅行社、旅游消费品、交通、气候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旅游信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编辑、处理转换成用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示它们的内容或特征并实现共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各类旅游信息的整合、共享、管理,有利于体现本地旅游特色,有利于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解决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鸿沟。

二、国内旅游农业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旅游在国内遍地开花,然而经营成功的事例却很少,就算稍有名气,也只是在其周边城镇。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90%以上的农业园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没有亏损也大多处于惨淡经营的困境[2]。农业旅游园区效益低下,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生态遭破坏、产业化单一化外[3],主要问题是信息化不足影响了其长足发展。

(一)农业旅游网络建设基础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顺应我国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农村旅游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网络化建设还有很多“盲点”,很大部分观光旅游单位至今还不具备接入网络的基本条件。虽然多家旅游运输企业基本上都配有电脑和上网设备,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层次不高,未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也有极少数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国家旅游局2001年5月对全国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进行的信息系统基本状况的调查显示:仅1/3的机构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2/3的机构信息化发展缓慢,基础薄弱,仍然还停留在单机、单系统的运作模式中。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建立网站。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4]。

(二)农业旅游宣传方式落后,网络化营销渠道不健全

国内大部分农业旅游风景地点,对外进行的宣传手段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大部分宣传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少量的景点通过新闻媒介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了解的途径非常少,而且投入宣传的成本过高,得到的收益却不理想。

乡村旅游产品服务生产商网站还不多见,多数是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的。目前,乡村旅游网站的类型一般为以下几种:(1)服务或产品生产商网站。比如烟台农博园、北京安利隆山庄网、乡村婺源旅游网、东方(大连)高尔夫乡村网等。(2)综合性门户网站。如:Yahoo、sohu、网易、sina、中国旅游网等。(3)中间商网站。携程网、艺龙网、中宇生活网、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等。(4)其他专业的乡村旅游信息网站。如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网、京郊农家乐旅游信息网、中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上海郊游网、乡村旅游网等。(5)研究性网站。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研究所网等。这几种类型的网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交叉。并且随着网络知名度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加必将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也更加紧密[5]。

大部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运作机制还比较单一,除了网站知名度低、品牌不成规模的原因之外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专业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三)农业旅游景区间信息交流不畅

农业旅游业中大多数信息处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信息处理还限于局部的范围,没有形成全国有机联系的网络,造成旅游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更为严重。由于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同行,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旅游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部门,决策层对技术的应用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深远影响的意识还很差。没有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四)农业旅游企业信息共享性差

我国农业旅游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库,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在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并没有集中到一个地方,难以及时更新,也难以实现对旅游数据的共享。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门、区域利益的观念仍然非常突出,数据库建设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这样做,既造成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又难以形成信息共享,网络难以向生产一线和公众推广,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功能,也与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相悖。旅游业由于本身具有牵扯面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对于信息共享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但如同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协调难度一样。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机制,特别是各地区、部门缺乏对于旅游业发展信息化的重视和统一认识,旅游信息共享程度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资源,三流的使用”现象。

(五)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在我国,目前旅游信息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信息化服务、管理和中介机构的力量还相当有限。中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各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今后五年我们国家需要各方面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可能将达到1500万到2OOO万。”2005年4月20日,在“2005年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这样说,而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每年只能培养约4万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而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l3.43。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业旅游的信息化发展。

三、以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旅游业发展

针对信息化的不足,从全方面着手,上到政府,下到农业主体,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一)要加快和完善乡村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中国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因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旅游企业。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生存危机。

就旅游饭店而言,首先,应是实现内部管理的智能化,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客源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市场目标的确定,客源市场的竞争,都要有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作保证。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收集国际旅游市场信息,使饭店通过多种渠道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站稳脚跟;其次,应大力发展饭店网络,除了内部各业务环节互相联网,还要与旅游管理部门、公安、旅行社等部门之间联网以及实现饭店之间的联网,尤其是预订联网。就旅行社而言,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加快与饭店、航空公司等联网,提高外联组团、散客服务、出境旅游团体定位、结算、财务、接待等所有管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联网水平。再次,要发掘自身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咨询顾问的功能,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旅游项目选择。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提供个性化、人情味服务。就旅游交通部门而言,电脑预订系统是关键。它不仅仅是一种销售工具,而且还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并能够通过预订情况分析提炼出市场需求及变化动态。可以在全自动化辅助系统和多路联机订票系统的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开发建设与Internet联网的预订功能。

(二)健全农业旅游网络化营销渠道

1.建立各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网页

尽管现在的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迅速帮助旅游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但如果新兴的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或在网上难以查到,就算属于有强烈出游愿望的潜在旅游者也可能因为信息获取不到而放弃。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旅游景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如果没有能力自建网站,也可通过其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空间,拥有独立的网页,实现各种电子商务功能[6]。

2.优化乡村旅游网站功能和布局

由于旅游网站要包含的信息十分繁杂,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多重功能的对接、综合,就要有多个功能模块,而现在的一些乡村旅游的网站往往功能不全或者将各个信息和功能模块堆积在一起,不仅视觉效果不佳而且使用不便。为解决该问题,首先要对网站功能和布局进行优化。可对网站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对每一个网页进行审查,评估其销售方面的设计和搜索能力;对每一个功能模块进行关联分析,是否和其他功能互相呼应,如要分析搜索引擎的需求、导航因素、营销文本的构成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网站组成部分的兼容性。

3.创建可搜索的特色图片库

许多乡村旅游网站的图片库都是一些没有文字标注的图片或照片,这些图片库在搜索引擎中是不能被发现的。搜索引擎在进行搜索时只读取文本而忽略图片,带有描述性文字的图片库才能成为一个可搜索的网页,这样才能增加访问量,从而增加潜在乡村旅游者找到或接触该网站的机会。

4.建立联合营销的网络环境

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出路,而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产业集群。乡村旅游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只有同其他乡村旅游景区(点)联合起来互相促进、结成有机联合的产业链。体现在网络上就是在网络上互为辅助,联合营销,添加一个友情链接,增加一个一条龙的旅游项目,形成产业链式开发。

此外,适当开发链接结构是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的一个技巧性问题,在网站上设立链接会显著提高网站搜索的使用。适当地开发链接可改进网站的可视度,这是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但如较少地在网站首页设置对外链接,会使访问者太早离开你的网站,因此,链接可设在网站的深层页面中。

我国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正处于一个逐渐升温的阶段,尤其是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将会带动近郊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这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大好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推进,乡村旅游也只有借助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和网络支持,才能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加快各景区(点)管理者的电子商务意识,认清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适用性,不仅可突破时空界限,实现全天侯,跨地域的经营活动,而且旅游业自身较少涉及物流问题的特点也为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造了优势。

(四)积极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湘西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班、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机关工作人员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地、有计划地信息化知识培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将有效的推动整个农业旅游的发展。通过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旅游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我国农业旅游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和利用,将信息化融入农业旅游所带来的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辛国荣.农业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2]廖萌.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硕士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2).

[4]吴高莉,邓书基.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旅游电子商务[J].中国商界,200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