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7 15:09:51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1

3、鬼脚七:原淘宝搜索负责人,电商和搜索专家

4、龚文祥:知名微博电商营销自媒体人。

5、卢松松:知名IT博主,互联网观察员。

6、魏武挥: 知名博客ItTalks。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7、城宇:知名媒体专栏作家,评论人,易观网主编。

8、李靖:李叫兽系列文案分析知名自媒体人。

9、康永王:知名营销自媒体,新媒体营销策划人。

10、波旬:知乎大牛,营销专家。

11、刘兴亮:知名互联网专家、资深营销顾问。

12、瞬雨:技术评论人,经济观察家,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

13、阑夕 :最热门的新闻评论,最萌的猫星人、汪星人,这里是生活面面观。

14、朱卫坤:实名网络营销倡导人,无实名不营销,传递网络正能量!

15、小马宋:暴风魔镜创意合伙人,前奥美互动助理创意总监

16、小刀马:99年涉足网络世界,多家科技网站开有专栏

17、于斌:科技名博,现南京易讯通CEO

18、.王易见:互联网业内知名人士,著名IT评论家

19、喻拓:科技媒体专栏作者。评互联网,侃旅游电商,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者。

20、独孤依风:自由撰稿人,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家,低调的互联网第三方评论人士。

21、青龙老贼:朱晓鸣WeMedi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

22、程苓峰:中国媒体业新锐人物,《云科技》创始人。

23、方建华:北京华夏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专栏作家。

24、牛智超:自媒体实践者,科技人文思考者,偶尔梦中语言。

25、康斯坦丁:科幻的视角、科普的态度分享世界百态。

26、叶小舟:另类媒体眼看尽网络世界。

27、瞬雨:技术评论人,经济观察家,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

28、杨晓春:资深媒体人,国家高级品牌管理师,专注于品牌战略研究策划。

29、金错刀: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创新派网。

30、色影师: 取景框教会了我们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31、柳华芳 :没有人文精神,互联网将失去意义。

32、IT早茶: 每天早上为你奉上最新鲜的IT资讯,互联网干货分享!IT早茶,有味道!

33、方孟: 酒店网络营销专家,博鳌和悦海景度假酒店网络运营经理。

34、王威龙 :各互联网新媒体网站专栏作家;每日闲谈互联网那些事。

35、粥悦悦:幼儿成长道路上的漫画家,系列漫画粥悦悦。

36、吕商 :黄河创办,主要关注IT界投资并购、上市、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

37、王易见: 互联网业内知名人士,著名IT评论家

38、左林右狸 :雷锋网创始人林军、笨狸二人转,负责互联网业界八卦和无厘头。

39、沈禄政: 7年互联网从业经历,移动139客户总监。

40、孙永杰: 重返媒体,老兵新传。

41、陈海宁: 非知名财经评论人。

42、沙水: 互联网里打酱油的旁观者,坚持有态度无立场不站队。

43、大话科技: 快刀青衣,苦逼PM,过三奔四望五买不起墓地。

44、侯继勇: 《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 。

45、赵宏民: 互联网评论人,现任微媒体主编,专注移动互联网产业。

46、许维: 关心自媒体、传媒、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的发展状况。

47、范戈 :大学肄业、伪码农、技术宅、创业者、胖子。

48、宋官军: 笔名墨明棋妙,网络营销专家。新媒体行销探索者。

49、王冠雄 :资深IT经理人、FT中文网专栏撰稿人。

50、微板报 :专注于产业话题和时事话题等。

51、沈跃德:枯燥的数据中 探寻其中不一样的秘密

52、琪德隆咚强: 章修琪创办,关注互联网行业动态,用调侃的方式看互联网众生像。

53、袁泽民:网络营销实践者观察人。

54、王通博客:通王科技创始人。实战派SEO与网络营销专家。

55、小道消息 :“丁香园”技术部负责人,分享身边一些突发奇想。

56、苏一壹: 科技自媒体,分享科技资讯与品牌观点。

57、宋官军: 笔名墨明棋妙,网络营销专家。新媒体行销探索者。

58、于健 :自媒体网络自由化、深圳互联网活动汇发起人,深圳吃货落地先行者。

59、B座12楼:关注创业、投资以及与商业有关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60、普及社:黄渊普主办,以普及电商知识、互联网意识、社会常识为目标。

61、StevenL:一个关注汽车的自媒体。

62、敖小白:科技商业价值发现者,自媒体人。

63、邝新华: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被社会洪流裹挟的你和我。

64、亿欧网:O2O新媒体。

65、科技不吐不快:关注科技动态和电商消息的自媒体。

66、金鹏远:有趣改变世界。社交网络传播的思考者和实践者。

67、王凯:凯叔讲故事负责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68、李建伟:腾讯教育频道原主编,北京小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69、叶铁桥:中国青年报原特别报道部记者、副主任

70、郭泽德:大学学术类第一公号创办人

71、崔俊超:知名自媒体人。

72、李明曦:关注互联网科技行业最新动态。

73、淘营:分享最实用的互联网知识。

74、江湖老刘:资深自媒体人。

75、吹IP:懂生活,爱科技的自媒体。

76、科客:富有活力的科技资讯自媒体。

77、徐明德:新媒体营销运营自媒体。

78、通信生活报:搜狐资深IT记者。

79、创业那点事儿:关注互联网圈投融资。

80、牟长青:DOWNEWS专栏作家。

81、史永翔:《史永翔说赚钱》栏目创办者。

82、郭静的互联网圈:关注互联网圈动态的自媒体。

83、俊世太保:一个专门写博客的自媒体。

84、涂磊老涂:知名主持人,情感导师涂磊的唯一原创文章平台。

85、数码极客:数字时代新媒体。

86、倪叔:科技商业观察者,电商一线老兵。

87、朱桂林:一个不学无术,只学不做的媒体人。

88、沙悟社:关注设计动态,盘点商业科技。

89、长江云:关注湖北科技创业资讯。

90、吴婷:专栏作家,聊情感,谈读书,说生活。

91、笨鸟堂读书:四十不惑读书自媒体。

92、老朱观科技:研读科技动态和最新科技产品。

93、DJ晨洋:关注传统传媒动态的自媒体。

94、广告狂:无比闷骚的创意分享平台。

95、掌柜攻略:餐饮人的自媒体平台。

96、光亮指尖:以市场为先导的图书自媒体。

97、鸵鸟电台:新媒体创业社群平台。

98、驼峰搞趣:专注有趣科技分享。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2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大湖的涌来,新闻媒体越来越难以依赖党政机关获得资源。一些新闻媒体试图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然而,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一些市场化媒体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竞争之下不堪一击,许多新闻媒体市场占有份额迅速萎缩,部分新闻媒体不得不强行给新闻记者分派市场销售任务,这就使得新闻媒体传统经营格局被打破,新闻采编和广告经营逐渐地合二为一。包括21世纪传媒公司在内的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赤脾上阵,敲诈勒索。新闻媒体转型时期的阵痛,不能不令人反思,中国的新闻媒体向何处去?

传统媒体以经营新闻信息为基本形式,通过提供独家新闻信息,获得消费者认可。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遭遇极大挑战。互联网实现了新闻的全昃盖,实现了新闻采集与新闻传播合而为一。部分新闻媒体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跟上互联网的步伐,他们把大量精力用于提高新闻传播时效性,但是,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众筹”模式,传统封闭的新闻媒体很难与互联网开展有效的竞争。

部分传统媒体大量采用互联网的信息,结果导致传统媒体优势迅速消失,互联网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传统的新闻媒体。部分传统媒体试图通过深度报道,在互联网中切分出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缺陷,传统媒体花费大量精力制作的深度报道被互联网无偿使用,结果导致传统媒体失去了最起码的竞争能力。

一些传统媒体试图借助于党政机关,巩固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还有一些传统媒体试图通过为市场主体量身定做新闻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由于传统媒体缺乏专业市场信息分析人才,结果导致许多新闻媒体很快被市场主体所抛弃。激烈的市场竞令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一些传统媒体经营者试图依靠旁门左道,借助于敲诈勒索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由于他们的行为直接触犯了国家法律,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锒铛入狱。

假如用一句话来形容2015年中国的新闻媒体,那么,可以这样说,中国新闻媒体进入多事之秋。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被绳之以法,一方面反映出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缺乏最起码的新闻职业道德,缺乏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些新闻媒体没有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媒体与西方国家传统媒体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在互联网冲击之下,都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厄运。中国传统媒体过去依靠党政机关的支撑,因而形成了官本位的经营意识,缺乏市场经营能力。西方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形成了市场经营的意识,但是,在现代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新闻媒体也难逃关门倒闭的命运。因此,不能把中国少数新闻媒体从业者以身试法归咎于整个中国新闻媒体的环境,也不能把现代互联网的冲击当作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铤而走险的借口。中国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之所以被捕入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市场经营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最起码的新闻职业操守。不能把个别的现象看作整体的现象,当然更不能把少数人的行为看作整个中国传统媒体的彻底论陷。

这种充满辩证法的思维,令人不得不摇头叹息。从理论上来说,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锒鞋入狱,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媒体从业者整体出现问题。但是,如果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人们就会发现,中国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中国传统媒体从业者从来都浞有市场服务意识。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胸怀理想,他们把真实客观作为自己行为的神圣法则,但他们没有考虑到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新闻记者专业人士和新闻媒体经营专业人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当前既缺少新闻记者专业人士,同时也缺乏新闻媒体经营专业人士。

新闻记者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尽管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早已出现了独立的新闻记者,但是,独立的新闻记者必须依附于新闻媒体才能生存下去。部分新闻记者试图通过经营互联网自媒体形成自己的品牌,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真正依靠独立新闻媒体生存下去的新闻媒体专业人士几乎不存在。即使一些最早涉猎互联网,并且通过互联网聚集人气的新闻从业者,也通常依靠多元化经营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部分传统媒体从业者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

形成独立的互联网新闻经营模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经营前景并不乐观。说到底,中国仍然是一个身份社会,中国新闻记者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专业性上,而是体现在媒体之上。部分新闻专业人士依靠演讲、出版著作和从事农产品经营,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这样的财务自由和新闻专业人士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换句话说,中国新闻记者单纯依靠新闻经营活动,很难独立生存下去,中国新闻记者必须依靠新闻媒体抱团取暖。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新闻媒体缺乏独立性,因此,中国新闻从业者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中国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更多体现在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上,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专业性,那么,中国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也就无从谈起。

新闻媒体的专业性,依靠新闻媒体经营专业人士作为支撑。所谓新闻媒体经营专业人士是指那些依靠经营新闻媒体形成独立的资本体系,并且依靠新闻资本,维持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专业人士。世界上著名的新闻集团就是依靠新闻媒体经营专业人士打造的新闻帝国,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默多克,那么,就不会有世界著名的新闻集团。正是由于默多克长袖善舞,才使得新闻集团得以生存并且不断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新闻的基本规律,不了解新闻市场的发展趋势,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新闻资本经营模式。

对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沦落进行历史性的回顾,多少显得有些心酸和无奈。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之所以堕落为敲诈勒索罪犯,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自己获得的信息当作私人产品,并且试图以此来作为交换条件,从市场主体那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新闻理想,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只是把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把自己获得的信息看作奇货可居。他们试图利用独家报道获取个人的利益_,而没有考虑到公众的知情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那些走向犯罪道路的新闻从业者嗤之以鼻,而不能把他们的失败看作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当然更不能把他们的犯罪行为看作中国新闻媒体转型的无奈之举。

笔者之所以强调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的生存环境,实际上是想探索中国未来新闻媒体发展的方向。从整体而言,中国新闻媒体正在实现形式上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注重新闻互动性,借助于互联网与消费者形成良性的互动。但是,由于传统的体制因素以及新闻从业者对互联网资源整合能力的匮乏,使得一些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譬如,一些传统媒体放弃了自己严肃庄重大方典雅的风格,甚至失去了权威的功能,在互联网信息的江洋大海之中彻底迷失了自我。部分传统媒体依靠粗制滥造的信息取悦于互联网用户,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实际上是自毁长城。不断涌现出来的互联网侵权纠纷,让传统媒体转型变得十分怪异。许多传统媒体试图依靠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是,当越来越多的网站转载传统媒体推送的信息时,传统媒体却患得患失,试图依靠垄断信息获取更多的广告收益。

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出现的犯罪行为以及新闻传播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使得2015年中国新闻媒体变得尴尬无比和中国传统媒体苦苦挣扎相比,一些互联网经营者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新闻市场,他们借助于现代资本交易模式,不断地收购中国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他们攻城略地,所向披靡。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惊呼,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正在通过收购新闻媒体争取话语权,试图以自己在互联网经营中获取.的财富,宇牢地控制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种说法有些耸人听闻。然而,只要查看中国新闻市场资本变化的趋势,人们就会发现,电子商务企业正在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态势,不断地兼并重组互联网媒体,并且通过间接的方式控制中国传统媒体。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电子商务经营者已经看到了中国新闻媒体发展的前景,他们试图以自己强大的资本牢牢地控制中国的新闻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新闻市场有可能从传统的蜃断走向新的垄断。

中国传统媒体是行政权力垄断的新闻媒体,尽管全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新闻媒体,但是,这些新闻媒体同属于一个政治主体。中国只有新闻垄断而没有新闻市场竞争。部分城市出现的新闻市场竞争只不过是表象,其本质是属于同一个政治主体的不同新闻媒体从业者之间为了争夺部分市场份额而相互博弈。由于中国没有完善的新闻市场,因此,这样的竞争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在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失去了岗位,一些新闻媒体不得不关门倒闭。电子商务企业利用商业资本开展的新闻媒体收购行为,则是典型的商业垄断行为。一些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收购新闻媒体,不仅牢牢地控制话语权,而且可以改变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新闻媒体有可能从一种垄断走向另一种垄断。

盘点中国新闻领域出现的法律案件,不能不令人唏噓感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并非没有机会,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试图依靠投机取巧分得一杯羹。少数新闻媒体试图重组上市,借助于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到头来却突然意识到,他们苦心孤诣经营的被称之为“新闻”的东西,实际上并非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作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但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却无法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现在许多新闻媒体记者的年龄越来越小,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线索,他们跃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也没有深刻的逻辑分析能力,他们面对新闻只能进行平面化的描述,而这样的新闻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可以非常坦率地说,2015年不是中国新闻媒体遭遇危机,而是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假如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只是提供平面化的所谓新闻,那么,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实际上已经拱手出让自己的“领地”,中国新闻媒体已经没有生存的价值。

中国新闻媒体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2015年中国新闻媒体部分从业者违法犯罪,既是中国新闻媒体的滑铁卢,同时又是中国新闻媒体反思的良好契机。中国新闻媒体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必须从记录者向思想者转变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记录者,但是,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并非所有人都能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问题。这些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学会思考,必须帮助消费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了解新闻背后的秘密。过去那种依靠年轻新闻记者包打天下的新闻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新闻媒体必须彻底转型,新闻记者必须成为具有丰富社会闯历并且有深厚理论素养的思想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深度的新闻报道,才能让中国新闻媒体真正发挥社会瞭望者的作用。

2.必须从新闻供应商向新闻服务商转变

传统媒体只不过是新闻的供应者,他们被动地采集新闻,并且被动地传播新闻。中国的新闻市场是典型的半导体市场。而现代新闻市场则是双向互动的功能市场。新闻媒体必须成为新闻服务者,必须在信息务的基础之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新闻素材,让他们根据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和价值导向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必须充分了解社会阶层的基本状况,必须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为每一个群体提供更为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3. 必须从道德判断向法律判断转变

中国正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转型时期,多元化社会的新闻事实必须迅速转化为法律事实。这不是要求新闻从业者放卉道德价值判断,而是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一个多元化社会道德价值标准是多元的,只有尽可能地把新闻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用法律的标准来判断每一个新闻事实,才能争取更多消费者认同自己的价值判断。

部分新闻媒体之所以逐渐地迷失了方向,就是因为他们试图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给消费者,一些新闻媒体甚至出现了两个“凡是”——凡是权力机关与权利主体发生矛盾,新闻媒体不问是非,永远站在权利主体这一边;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发生矛盾,新闻媒体不问事实,永远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这种缺乏法律意识的做法,很容易在短期内赢得部分群体的喝彩。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一些新闻媒体把自我价值判断标准凌驾于国家的法律之上,结果导致新闻媒体经营误入歧途,新闻集团出现了严重亏损。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营的价值标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法治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哗众取宠,结果导致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3

1.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立体性。传统媒体多是单一的媒介形态,如报刊是纸质媒介,承载的是符号信息;广播是声音媒介,承载的是听觉信息;电视是影像和声音的媒介,承载的是音视频信息。网络则打破了传统媒介形态之间的技术鸿沟,集中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特征和优势,借助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几种方式的组合进行信息传播,使信息的传播从平面走向立体。

2.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信息的传播权为媒体所独享。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网贴等成为大众的信息和传播平台,这使信息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同时实现,使信息传播从单向走向双向互动。

3.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广容性。网络媒体通常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合在一起进行传播。网络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地,并常常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的链接,以方便受众,这使信息传播容量不受时空限制走向无限扩大化。

4.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迅速及时、便捷高效性。网络更新速度快,不受编制、印刷、发行、运输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可以实现在无限大的范围和无限远的距离同步发送。这解决了某些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使信息传播具有了迅速及时、便捷高效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发生的变革回顾人类发展史,造纸术、彩色印刷技术、商业轮转机、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出现,每次都推动了媒体业的向前发展。而且传统媒体的几次重大变革都体现出共同的特点:媒体业的内容得到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媒体产业的产业链更加扩大,媒体的变革朝着多样化和丰富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和出现,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传统媒体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消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更多的时候互为需要,互为依存,新旧媒体呈现出一种竞合态势。事实上,互联网给传统媒体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变革的重大机遇。传统媒体正日益与网络媒体有机融合,向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复合型传播变革。

二、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编辑提出新要求

在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媒体走“高、精、尖”路线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所谓“高、精、尖”,即传统媒体要有品牌意识,传播的信息水平要高,要利用新媒体尖端技术优势,印制、出版精品。这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1.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编辑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互联网时代,传媒的变革、媒介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查找、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已变为现实,这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与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界限,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也由单纯的与文字和纸张打交道变为应用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技术开展工作。这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改变原来运用一种媒介编辑技能的状况,同时兼备多种媒介编辑技能。能采会写,能编会评;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网络阅读方式,包括超文本阅读和网络信息检索处理能力;熟悉新型写作方式,包括电子输入技术、超媒体的写作构思、超媒体的表现形式,其他媒介所需的信息转化能力等;了解新媒体特点,掌握新技术;既懂信息编辑处理,又了解市场,并具备设计、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成为具有跨岗位、跨工种、跨媒体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多元化、信息的广泛性和技术的交互性要求传统媒体的编辑不仅对数字技术、传播形态、传播内容具有适应性,还需要在知识结构上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并具备某个领域或某个学科的专业性。相对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往往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只有具备一定专业学术素养的专家型编辑才能对学科进展有较全面而透彻的了解,能够鉴别和挑选高质量的专业性文稿,并得心应手地运用专业语言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多种媒介信息生产流程的重组和融合,促使传统媒体编辑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传统媒体编辑从单一媒体内容编辑加工角色向多种媒介内容提供者角色转变。传统媒体编辑唯有尽快完成这一角色的转变,从单一技能完成向一专多能的转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编辑需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政治素质首先表现为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给受众带来极大满足的愉悦感的同时,大量虚假信息和“信息垃圾”的产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受众甚至国家的利益。作为编辑,应该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对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政治思想动向具有较高的认识和辨析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做好政治把关工作。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表现为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互联网时代带来了高度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没有红灯,不设障碍,不分制度,不分国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平等地获取和传递信息。信息的传播显示出容量大、速度快、超地域、渠道多元化等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混乱与无序性,信息公信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要求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要具有信息的鉴别处理能力,准确筛选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持续保持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3.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编辑需要具有深度解读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互联网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对信息的要求更高,在满足了通过互联网得到“新闻快餐”的同时,往往更需要从传统媒体获取更有深度的“新闻大餐”。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言,“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而专业的视角、专业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将帮助受众更加真切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传统媒体一般信息来源可靠、传播渠道规范,在受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信。而能够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是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新要求。所以,传统媒体除了充分发挥信息来源可靠的优势,为受众提供简洁明快而又“营养丰富”的新闻快餐,以满足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的要求外,还必须加强对热点、疑点、难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解释与评析,进行大量的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加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深层挖掘与报道。这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提高信息深度挖掘与报道能力的要求。

4.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编辑需要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恩格斯说每一个阶级,甚至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编辑职业道德是从事编辑的人员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普列汉诺夫认为,任何道德都是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编辑工作是一种艰苦、细微、琐碎、“为人作嫁衣”的幕后工作,工作性质注定了编辑从业者必须牺牲自己的名利成就更多人的名利。而互联网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机会更多诱惑也更多的世界,面对金钱、名利等各种利益的诱惑,编辑从业者必须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遵守编辑道德规范,不厌繁琐,耐得寂寞,将职业修为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作“无名英雄”。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4

主办方推出此次论坛旨在讨论新媒体成长与媒体产业变局,推动政府、传媒行业、学界、营销机构及投资机构等多方的研究、交流与探讨,以“学术”和“商业”的视角研究中国传媒业,促进传媒业的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务长兼副院长Rolf在开幕式致词中称,现在的社会影响力是掌握在两个群体的人的手中,一个是商界的人士;一个就是媒体。既然有了这样的权力和影响力就应该有相应的责任。

中欧传媒业同学会会长、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国际出版集团副总裁方正辉在致词中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运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外传媒界的共识,也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能否深刻理解和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一趋势,以及如何应对,是业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和全新挑战。

酷6网首席执行官李善友,265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蔡文胜,千橡互动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陈一舟,好耶(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朱海龙,爱瑞咨询集团公司总裁杨伟庆,华声在线首席执行官毛钊,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赵小兵,清科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倪正东,中粮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陈杭,大旗网董事长王定标等在各自的论坛都有精彩的论述。

互联网发展状况及趋势

我国宽带网用户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并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也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宽带网的普及、博客、播客、P2P、社区网络迅速发展,基于web2.0之上的各种新的应用、新的服务,种种体现互联网特色的创新不断地涌现,加上IPV6和网格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建设,3G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进一步紧密结合等等,使得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媒体的含义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地发展、创新,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新时代的空前的机遇。新媒体是未来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其中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发展最为令人瞩目。网络媒体音视频共存,动态实时交互的特点,催生了富媒体概念,在网络广告、网络新媒体阵营中,将渴望形成潜力巨大的市场。

国外有人估计,到2010年网上新闻的70%的内容将出自非专业人员之手,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博客的作者规模达到了2080万、活跃的博客作者315万、博客的访问人数达到1.01个亿。随着三网融合的临近,移动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进一步高度结合,将使手机成为网民上网设备中的主流终端之一。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认为,“新媒体的成长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包括了理念、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地碰撞、整合最后融合,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一过程当中,传统媒体正在加大对新媒体发展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并且已经不失时机地占领了新的滩头阵地。我们相信在这一迅速发展的变革过程当中,传统媒体将继续保持发扬其内容的高质量、原创性、权威性、可信度以及正规的专业审编制度等优势特色,在多样化的新媒体空间里,独树一帜。

虽然中国网民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以网络为主要依托的新媒体不断健康发展,但是互联网在中国的渗透率还只有10%,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新媒体的产业格局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中国还存在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互联网协会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组织,希望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业内、企业、专家和网民,与传媒界的朋友共同促进交流与相互探讨。推动包括网络新媒体在内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t在论坛上说,“我对互联网的观点比较极端了,因为我觉得互联网的趋势就是社区化。我觉得社区化会给整个互联网带来全新的变化和革命,所以我们各位大家都记得冯振有一句就是说革命,隔几年就来一次。那我觉得,Google用搜索革掉了Yahoo和门户的命,今天社区的兴起会给所有新加入市场的公司和整个互联网来一场颠覆。”

腾讯公司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会有很大的不同,它将是一个多元化、多模式的。

传统媒体的创新与转型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和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朱夏炎认为,随着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新闻时效竞争开始以分秒来计算,对此报纸毫无招架之力。朱夏炎认为,报纸今后必须从“新闻纸”变成“观点纸”、“思想纸”,党报要敢于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亮明自己的观点,发出高端、权威的声音,以独到、深刻的思想观点,做“为你选择、为你整合、为你评说、为你服务”的内容,给读者以解释、以启迪、以思考。

每次科技进步,都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一场革命。但改变的是传播方式和手段,不变的是内容和思想。因此,朱夏炎提出,未来的传统纸媒“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发展新媒体就是为报纸的未来买单。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5

培养职业中专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培养职业中专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语文阅读教学单单依靠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与网络阅读的兴起,为职专学生课外阅读开辟崭新的天地,但是网络阅读存在不足。下面我结合对新媒体阅读特点和职专学生阅读的现状的分析,谈谈新媒体阅读在职专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和优势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和依托,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互动式数字化媒体,给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新媒体阅读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借助电脑、手机等阅读平台,使读者获取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和知识的一种超文本阅读形式,主要包括电脑网络、手机网络、手机短信等阅读形式。新媒体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信息丰富和搜索便捷。互联网具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网络阅读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其信息容量之大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同时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能够加快职专学生查询资料和搜索信息的速度,搜索便利,节省时间,大大方便职专学生的阅读。

2.信息传递和更新的高速性和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涌来,可以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不仅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作支撑,还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互联网更新速度快,阅读环境的开放性程度高,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有利于职专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知识,极大地扩展阅读知识面,提高阅读效率。

3.阅读过程的交互性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之一,是区别于以往媒体的重要标志。新媒体阅读是读者、作者和虚拟程序之间都进行直接的交流阅读方式,通过这种互联网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有效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4.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自由。新媒体通过互联网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在查找和检索资料时隐匿其身份的功能,消除他们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使他们的阅读变得更自由。

5.新媒体具有多种媒介有机整合的特点。新媒体不仅能够提供文本,还能够配上动态的图像、声音及视频等,不受时空的限制,符合职专学生追求时尚、个性的特点,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和乐趣的新型阅读方式,备受广大职专学生的喜爱。

二、职业中专学生新媒体阅读的现状分析

1.职业中专学生新媒体阅读接触程度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职业中专学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学得到普及。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得知,有近八成学生家里能用电脑上网,有九成多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对他们平时通过新媒体进行阅读情况的调查中,有近八成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新媒体阅读。从职专学生每周新媒体阅读的次数和时间看,有近六成学生每周阅读的次数在十次以上,阅读时间在6小时以上。从这些可以看出,新媒体阅读已经深入职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2.职业中专学生新媒体阅读的目的

就职业中专学生阅读目的看,他们的新媒体阅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娱乐、放松心情,希望通过阅读缓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二是获得信息、交流,通过阅读新媒体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外职专学生善于结交朋友,他们通过交流还可以获取其他学生的信息;三是辅助学习的需要,职专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帮助,查找、搜索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提高。

3.职业中专学生新媒体阅读的主要内容

尽管职专学生利用互联网阅读的兴趣很高,但因为缺乏指导,调查时发现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的是那些休闲娱乐类读物,而喜欢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学生非常少。

4.职业中专学生新媒体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对职专学生新媒体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新媒体阅读方式以在线阅读为主,占八成以上,从中能够看出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查询的便利性和快捷性,阅读交流的互动性是吸引职专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原因。再具体到职专学生网络阅读习惯上,通过调查得知,喜欢采取快速浏览或选择性阅读的职专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七成,通过网络细读精读的职专学生几乎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职专学生网络阅读还基本上处于简单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浅层次阅读的状态。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6

专家预计,未来几年,“互联网+”概念将由热门的金融、电商、支付领域向教育、医疗、交通、环保和农村等领域全面扩散,更多的传统产业也将迎来转型机会。比如,“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在线金融;“互联网+医疗”――在线医疗……在人们的一片热议声中,各种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都将插上一双“会飞的翅膀”,人们在想象中描绘着各种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会越飞越高。当然,“互联网+”时代的蓝图,核心还是“互联网+”传媒,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地方门户网站、地方新闻网站、传统媒体网站,这些已经有了十几年发展历史的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十几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互联网“+”的历程,任意打开一个上述网站,仅从其首页导航栏目里的描述,我们便可以看见“+”的影子。商业门户新浪网,重点推荐的首页导航中就包含了新闻、股票、房产、洗车、时尚、佛学等63项内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导航中重点突出的有新闻、通信、家电、房产、食品、游戏、红木、等46项内容外,还有另外两个副导航区域,除了各省的分站和语种外,还推荐了与之合作的各政府类别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东北网,主导航中包含了黑龙江、民生、境界、医药、名酒、家装等四十个重点推荐网站或栏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网站,“+”的内容都从新闻拓展到医疗、通信、红木等专业领域。这样的历程更像是“互联网+新闻”拓展到“互联网+专业领域”的杂志,而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内容更像是一些专业的社区群体。于是,“+”了十几年的新闻网站多数变成了综合性的网络门户,各类网站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确定了各自的定位与重点。

在“互联网+”传媒时代,各类新闻网站根据各自的优势及发展需求摒弃旧领域,开拓新领域,而当各传统行业开启“互联网+”的大门后,“互联网+”传媒的发展应如何再次高飞呢?业内专家表示,突出权威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三大驱动力。

在“互联网+新闻”的领域中,突出网络上传统媒体的新闻性和权威性,才能打造出有影响力有口碑网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有时“欲速则不达”,易出漏洞,因此,全面、准确、真实的网络新闻才更有生命力。然而,在网络“争夺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站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各种充满噱头的题目引起公众的注意,置新闻的准确性于不顾,使网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当网民浏览到一条信息时,理智的网民会辨真去伪,冲动的网民可能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和受害者。在难以识别互联网上信息真伪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有着网络媒体难以匹敌的品牌公信力。

当前,许多网络新闻站点普遍存在着内容简单空洞的现象。经常阅读网络新闻的读者会发现,不少网上新闻标题很,内容却很少,有的甚至只有短短的一行字,缺乏实质内容,相关背景也交代得不清楚,使读者无法从新闻中获益,新闻价值不高。传统媒体有稳定的专业记者队伍,新闻来源非常广泛,这些都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望尘莫及的。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组成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和网络公司。中央电视台与新浪网、首都在线、中国网等多个网站合作,说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已经产生出多种合作模式。这说明,网络媒体可以与传统媒体并存。当然,网络媒体要对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加工,而不是对传统媒体简单翻版,对传统媒体的内容简单堆积,这才能让来自于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信息重新具有新闻价值。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7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广告商减少了对网络媒体的广告预算投入。2008年10月金融风暴正酣之时,美国comScore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广告主被问及金融危机之时是否减少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时,年均收入为5万美元的阶层中80%的人认为会减少这些花费;75%年均收入在5万至10万美元的阶层认为会减少在网络广告上的投入。这种状况的原因显而易见,由于经济现状低迷,多数商家会想方设法减少支出,对于新媒体互联网的投入也不例外。

也是因为商业业务的减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互联网收入的减少。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在美国2008年至2009年前半年期间,顶尖级的100个网站中,有34%的网站靠广告来获取收入;有12%依靠订购存活;有8%依赖虚拟下载品谋生;剩下者多为免费开放的网络。也就是说,对于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大部分的互联网都暂时没有获得利润。即使这样,金融风暴期间,在年收入为10万美元的网络媒体那里,2008年第3季度仅有3%的增幅;而在年底的第4季度,网络媒体获得的收入从上年增幅的23%下降到6%。更为让人惊奇的是,2008年第2季度里,美国的互联网媒体收入总额为56亿美元仅仅比上年同期增加2%,远远落后于预期11%左右的增幅。由此可见,金融风暴对美国的互联网媒体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上呈现衰减趋势。传统媒体必须与互联网媒体接轨,这是媒介的一个共识,人们常称之这段时间的转化为“拐点”。融合的主要形式是并购,其好处在于加速传统媒体的资产重组,使各类传统媒体纳入网络传播的形式,互联网媒体也可借助传统媒体提高影响力。由于金融危机,媒体由于收入的减少而不敢轻举妄动。2008年的12月中,在线媒体的并购次数仅为258,比2007年的315次减少了18.1%;交易值为90.49亿美元,比2007年的122.98亿美元降低26.4%。2009年以来,这种衰减趋势还在加剧:并购次数仅为43次,比上年同期的77次降低44.2%;交易值仅为3.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0.45亿美元衰减了86.9%。互联网媒体的突出优势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损害。

互联网媒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另一个表现为其内容影响力受到限制,一个有力例证就是普利策新闻奖。今年的93届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把网络新闻与网络媒体囊括在内,然而等到4月20号宣布时才发现,除了美国“政治新闻网”被提名以外,其他全部被排除在外。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受到了抑制,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它在内容上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利润丰厚与分布不均

网络媒体市场依然充满活力,虽然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困扰。根据TNSMedia Intelligence公司宣布的数据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互联网广告额保持在13.30%的增幅。未来的互联网媒体市场增值前景依然令人乐观,只是在于利润的分配不均,主要是因为传媒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剧,网络市场呈现出新的局面。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由于科技含量的不同,互联网的各类广告效果不一样,也会造成利润分配的差异。以美国互联网视频广告为例,其广告市场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的态势稳定增长,从2000年3千万美元,到2006年的2亿2千5百万,而且增长的速度在逐年加快。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分别是33%、37%、54.4%、62.5%、66.67%,这种加速度的增长;远远高出TNSMedia Intelligence公司预计的13.3%的整体增幅。就技术成本比较低的互联网展示广告(display advertising)来说,因为效果比较差,据CompetitiveMedia Reporting公司统计,2008年第2季度其广告额增幅仅比其上年增加7%的利润,远低于互联网广告平均利润13.3%。更有甚者,美国著名媒体调查公司统计显示,网络展示类广告已经出现了数年的6%的利润下滑。

网络媒体广告的增值还表现在内容的细分上。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及相关各类信息增值幅度要大得多。比如,传统媒体的时事通讯的增值在不断减少:2001年至200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0.3%;而2007年至20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衰减速度更快,为—6.7%。同时,新媒体互联网因为内容、方式不同,增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数据库信息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两段时间的数据分别为8.6%和8%,低于互联网广告额13.3%的年总体增幅;在B2B网络信息这一块,2007年之前的增幅为13.9%;2007年之后的增幅为22.3%。这说明B2B网络媒体将会是未来新媒体的一个新增值热点。

需要关注利润分布不均的网络内容还在于互动营销与在线消费类媒体。在线互动营销2001至2007年这个时间段里年增幅为40.4%,比传统营销的4.2%高出近90%的比例;而2007至2010年之后,减为增幅29.9%,传统媒体年增幅为3%,依然高出90%的增幅。之所以在线互动营销2007年之后会出现增幅的减少,是因为这块市场里,这块市场份额的基数在增大,只是比例上的相对减少,绝对增幅依然相当惊人。故此,利用互联网的互动特征,争夺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是一种趋势。美国商业媒体(ABM)乐观的预测:2007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互联网获得媒体利润将从2007年之前的33%份额到2010年的88%;传统媒体的份额将会相应地从67%减少到12%。而互联网媒体内部利润主要集中于专业化的内容制作上,如B2B信息与互动营销等领域。

网络媒体利润藏于深专业化运作

就美国当前的网络媒体市场的盈利情况来看,一般的媒介融合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真正的利润藏于深专业化的运作中。由于网络培养出一系列品味不同的长尾受众,对信息的需要已经进入到细分的时代,媒体需要在深专业化上下功夫,这已经是当前新媒体时代媒体人盈利的心得。

美国互动广告局(InteractiveAdvertising Bureau)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为止,美国的在线广告收入总额已经达到59亿美元,当年第3季度的总额增幅为11%,低于13.3%的互联网平均增幅;而当年第2季度的增幅仅仅为2%。与此形成对比,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搜索类广告额却占据增加值的50%,而搜索类广告与内容的深专业化运作紧密相连。Outsell公司预测,从2007年到2011年,具备搜索功能的新媒体,其年增值率可以达到15.6%。

Google媒体是满足长尾受众深专业化运作成功的最好诠释。2008年Google网1400万个样本的搜索词里,该网站排名前100个词条只占1400万词条总点击数的5.7%;前500词条只占样本总点击数的8.9%;前1000词条只占10.6%;排名前10000个词条只占搜索总点击率的18.5%。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拥有10000个成熟的搜索词条,获得的点击率仅仅只是应有注意力经济的20%市场;这样就可能失去80%的市场。故此,Google媒体的成功在于它面向长尾市场的深专业化运作,长尾最大的特点在于多样化的需要产生多样化的生产。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8

PINGWEST团队中,刘伟和骆轶航是联合创始人,刘伟之前是网易科技频道主编,有5年多的科技报道经验;骆轶航之前是《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记者,有6年多的科技报道经验。两人资深的科技媒体报道经验和科技创业领域的广泛人脉是VC在投资PINGWEST时非常看重的。现在,PINGWEST北京方面有6个全职记者,硅谷方面有3个全职记者和3个兼职记者,他们都能熟练的进行英文采访。在北京除了6个全职记者外,还有一些为PINGWEST供稿的人,这些人包括某些科技公司的核心工程师、设计师和公司高管等,这些人在看过PINGWEST的报道后,很认可PINGWEST的眼光、视野和媒体价值观,愿意从专业化的角度为PINGWEST供稿。

PINGWEST的定位是一个面向中美这两大互联网市场的在线媒体,通过自己专业化的报道将美国一些好的创业公司、商业模式介绍到中国;把中国的一些原创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产品介绍到美国,构建沟通中美互联网产业的桥梁。由于国内互联网行业前几年抄袭成风,导致国外很多人在看待中国互联网企业时打上了“Copy”的标签。PINGWEST希望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将中国原创的好的商业模式和一些初创公司介绍出去,让国外看到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是只会Copy,还有很多好的原创项目的,去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Copy”标签。PINGWEST会以全球化的视角对立志于提供全球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作出专业化的报道。 未来中美两大互联网市场的交融将越来越紧密,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互联网企业产品发行渠道将大量集中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企业开发出的新产品通过这些平台天然面向的就是一个全球市场。而不像以前互联网企业开发的产品更多的是面对国内市场,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又要做新一轮的推广。移动互联网为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

独创报道发掘真“金”

PINGWEST与现在很多的自媒体或新媒体有所区别,其他自媒体或新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言论平台,而PINGWEST的定位是一个在线媒体,媒体的属性需要专业性的视角,做出专业化的报道。与果壳网关注泛科技报道不同,PINGWEST是真正的关注于TMT(科技、媒体、通信)的互联网媒体。 PINGWEST对于做科技报道有着自己的三个核心方针和价值观:(1)关注新、奇、酷的东西,筛选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而不是抄袭的东西。标题中一定不会出现“中国版XXX”的字样;(2)发掘有全球化视野、全球化潜质的企业或是未来中国用户可能会接触到相关服务的国外企业;(3)以专业化的视角去解释科学事件,通过专业性的报道来彰显自己的媒体特性,PINGWEST在专业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区别于一般的科技类博客以翻译国外的科技报道为主,PINGWEST完全是自己的原创报道。比如对于美国一些很热门的初创公司,PINGWEST会通过直接到公司采访或是电话采访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原创报道,接触第一手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国外原创性科技博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媒体影响力方面,PINGWEST最近几个月的流量和浏览率都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势头,超过了预期增长率。在与他们最关心的是的目标核心读者(各大公司的CEO、VP)的沟通中,了解到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开始关注PINGWEST,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始为PINGWEST供稿了。目前,微软、Evernote印象笔记等大小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注意到了PINGWEST,并且保持了比较好的沟通。显示了PINGWEST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已经产生影响力,并且专业度也开始得到了这业内的认可。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9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这个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应当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不仅要具备多种软件技术开发能力,还应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对行业要有敏锐的“嗅觉”。

位于山西太原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它在建成“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以后,继续向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拓展。新创办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是以数字视音频制作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应用手段,侧重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数字媒体传播、表现、互动的多学科结合的特色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需求,培养计算机、电子信息及通信、媒体制作与传播等学科相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的学生将掌握多个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媒体制作技术。最终学生可以独立从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进行数字媒体的制作、应用、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在新媒体应用环境下设计、集成、开发、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如游戏制作公司、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移动运营商、网络传媒机构、数字媒体内容提供商、数字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等。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为了使学生最大程度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行业需要,2010年12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了山西省首个“3G移动开发试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需要,配备有项目开发沙盘、实验测试手机、专业开发软硬件等实验设备,可以进行Symbian、Android、J2ME、MTK平台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该学院拟重点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继续增加实验条件的建设投入,增加iOS、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OS等操作系统软件开发设备,目标是建成全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专业实验室。同时继续拓展平板电脑应用开发、机顶盒等新媒体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以及数字媒体创意开发等实践研究方向,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期、实践时期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对口专业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尚属稀缺,有部分人力培训机构有定向人才培养,但是没有构成学科专业体系。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名称而言,我国高校有同名专业但都偏重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方向。调查结果表明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备鲜明的行业独特性。

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紧跟时展步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经过了仔细的研究,继续在实践中贯彻学院“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构建专业、实践、就业三个平台;坚持教学、科研与创作,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三个三”结合;抓住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落实思想、组织、条件、制度、评估五个保障。①

在“三五式”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上,学院设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运用实训理念,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紧密配合。实训大纲独立制定,实践环节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四大基本能力:综合应用技术能力、媒体艺术理解能力、项目开发沟通能力、设计实践创造能力。因此专业的教学体系围绕着四条主线进行设计,其核心是“围绕着能力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针对综合应用技术能力进行广泛的专业技术教学。由于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跨多个学科,所以各个学科关键技术课程都应当进行教学,但是不必精通某一个专业学科。教学计划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各个学科领域,掌握行业需要的专业重点知识,具备拓展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其中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掌握重点知识,即学即用。实践教学主要用于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人才培养分层次进行,将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进阶技能,因材施教。

第二,针对媒体艺术理解能力培养进行技艺培养并重的实践教学。强调技术和艺术共同培养,同时兼具两种素质,体现“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技术、艺术和人文素养相结合。这里有别于艺术类人才培养,并不是要理工科学生去学习“绘画”,而是他们要具备适当的艺术素养、艺术理解能力,适应现代软件开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需要,适应企业项目团队建设需要,使他们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具有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领导能力。

第三,针对项目开发沟通能力培养,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课程实践、项目实践、联合实践所占比重较大,超过50%,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定的实践教学新形式有项目答辩、作品演讲和展示、团队竞赛等,使学生脱离学生角色而成为团队成员或职业角色,实践职场环境,实践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

第四,针对设计实践创造能力培养,进行真实的项目开发。不仅是毕业实习锻炼,学习期间校外实训就是真实的项目开发实践,校内实训和联合创作都是依照实际项目开发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立项、需求设定、框架设计、代码编写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过程,并且进行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仿佛在企业工作一样。创意构思要经过团队讨论、辩论才可获得通过。最终的项目成果并非是练习实践而是真正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应用程序。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经创建,在学生培养方面还在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研究。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如何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如何分层次培养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将是学院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培养必须紧密跟随行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学科内容、教学实践环节,引进最新的技术充实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项目案例,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适应行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互联网新媒体专业例10

【中图分类号】 G214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学者都热衷于探讨新闻专业主义话题(如:陈力丹,2005;郭镇之,1999;黄旦,2002;Zhu et al.,1997;Pan & Lu,2003等)。这种热情源于一个基本假设,即,专业主义的程度能反映中国新闻改革的深度(陆晔、潘忠党,2002)。近三十年新闻改革的 历程证明,专业主义不仅是中国记者的群体实践,而且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种因素 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讨论或呈现专业主义“是什么”的阶段,只有少数学 者把目光转向专业主义进程背后的推动力。有鉴于此,本文将在实证数据的支持下,着重考察以 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新技术对中国记者媒介角色认知的影响,从而以管窥豹,折射出社会大变迁 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与去向。

文献回顾

新闻专业主义的迷思

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传播者,位居Lasswell(1948)5W模式之首(who)。西方学者对这个 职业群体的研究由来已久。即便如此,他们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仍然是“模糊不清,疑云重 重”(Hallin,2000,p.221)。

大体上,西方学者解读专业主义的路径可一分为二:第一种路径把新闻视作与牧师、医师、律师相当的一门职业(profession),考察记者们的“职业”取向(Allison,1986; McLeod& Hawley,1964; McLeod & Rush,1969)。因此,新闻专业主义被定义为一组规范特征,包 括社会责任、新闻自由、职业精神等等。这条路径假定专业主义是一种普适模型(Leicht & Fennell,2001,p.25-27),因此,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屡遭挑战(参见Donsbach,1981; Stark& Sudhaker,1978)。第二种路径发端于美国,以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为基础,测量记者对各种职业相关议题的看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一系列调查(如Johnstone,Slawski,& Bowman,1976; Weaver & Wilhoit,1986,1996)见证了它的辉煌。由于具有可操作性和文化兼 容性,这条路径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不受新闻体制差异的影响(可参见Splichal & Sparks,1994; Weaver,1998对各国调查数据的汇编)。比较分析表明,在全球范围内,记者(以及未来 的记者――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观正日益趋同。

学术界对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关注始于上世纪末。当斯坦福大学的Judy Polumbaum于1989 年来到中国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她几乎立刻感受到用西方的专业主义模式来考察中国记者的职业 取向的重重困难。这当然和中国新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Pan & Lu,2003)。作为一个“舶来语”,新闻专业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在中国新闻学术界和业界仍然没有被充分理 解(Lee,1994)。过去,专业主义被视作记者个人的技巧和训练,或等同于“专业化”。直到1999年,内地学者(郭镇之)才正式提出“专业主义”这个说法。从那以后,宣传管理部门、新 闻媒体、学术人士和记者就出于不同的考虑对专业主义给出不同的定义。结果,中国的新闻专业 主义既“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模式”(陆晔、潘忠党,2002,p.20),成为儒家文化传统、政党宣传思想、媒介市场压力以及 记者自身诉求等各种力量的角斗场。

媒介角色认知:新闻专业主义的关键指标之一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到,要走出新闻专业主义迷思,不妨从探讨专业主义定义的“路径一” 转向实证测量专业主义表现的“路径二”。在记者众多的职业观念中,“对媒介所扮演的各种 角色的看法”(Zhu et al.,1997)对其职业行为的影响,比其它任何个人因素都大(Graber,1993)。而在国内外的记者职业调查中,媒介角色认知(media role perception)也一直最受 关注(可参见Weaver,1998的综述;中国舆论研究所,1998;陆晔、俞卫东,2003)。因此,本 文将把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当作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证指标。

在西方,媒介角色认知由最初的两个层面,即,观察者角色(observer role)和参与者角 色(participant role)(Johnstone,Slawski,& Bowman,1976),发展到后来的三个层面:信息角色(disseminator role,类似于观察者角色)、信息解释角色(interpretative role,和参与者角色类似)、和对立角色(adversary role,这是一个新层面)(Weaver & Wilhoit,1986,1996)。为了更好地调查中国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学者们往往对上述三个层 面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最终测量以下9类角色:信息角色、信息解释角色、舆论监督角 色(相当于西方的watchdog)、社会批评角色、公共空间角色、娱乐角色、喉舌角色、教育角 色、教化角色(Chen,Zhu & Wu,1998;中国舆论研究所,1998;陆晔、俞卫东,2003)。其 中,前6种是从西方引入的现代媒介角色,后3种则是由中国新闻体制和本土文化所决定的传统媒 介角色。从90年代中期以来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记者心目中,信息和解释角色以及舆论 监督角色正日渐重要,虽然喉舌角色仍被视为相当重要,但另外两项传统角色(即,教育和教化 角色)的重要性却不断下降。

理论框架与假设

Shoemaker & Reese(2001)把影响媒介角色认知的因素分为社会、组织和个人三大层面。新闻记者的互联网使用则是社会层面的技术革新在个人层面上的具体反映。随着互联网在记者日 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一些学者(如Deuze,2001; Singer,1998)认为这项新媒体可能 推动现代西方媒介观在其它国家中的渗透。显然,中国是验证这一假设的理想场所,原因有二:首先,中国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既融合了现代西方价值又具有独立的传统,可以通过考察这两种 价值取向的此消彼长来展示媒介角色认知的变化;其次,与发达国家不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极不均衡,即使在采纳率较高的中国记者中,也存在使用程度迥异的人群(周裕琼,2004),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间比较来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互联网使用与记者媒介观转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获以下三个理论的支持。首先是“媒介决定论”(media determinism theory),以McLuhan(1964,p.11)“媒 介即讯息”的思想为代表。根据这一理论,媒介使用的影响力可以触及到个人认知和思考的模式 与习惯。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给新闻传播方式和理念带来诸多变革。因此,且不论具体内容,光 上网这个行为本身就可能导致记者媒介观的重建。其次是“媒介依赖论”(media dependency theory,Ball-Rokeach & DeFleur,1976,1990),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要依赖媒介来降 低不确定性。身处社会混乱、冲突或变革中的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更有可能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受到影响。中国记者正处于社会大变迁和新闻改革的洪流中,更容易受到互联网 的影响。最后是“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Bandura,1977,1994),该理论 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尤其是同行)来学习行动和思考的方法。对记者的研究表明,新闻是一 门“手艺”,新来者需要通过向本单位的前辈和有威望的同行学习来获得专业技能、价值和信念(Breed,1955a; 1955b; Shoemaker & Reese,2001)。互联网给中国记者提供了一个窗口,让 他们随时观察同行(包括国外著名媒体记者)的所作所为,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专业观念由传统向 现代的价值转变。

根据上述的讨论,本文把互联网使用对记者媒介角色认知的影响具体化为以下两大研究假设:

假设1:互联网使用程度越高的记者,对现代媒介角色认同度越高,对传统媒介角色认同度越低。

假设2: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越高的记者,对现代媒介角色认同度越高,对传统媒介角色认同度越低。

研究方法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多阶段非随机抽样(multi-stage non-probability)的过程在全国范围内抽 取其样本。第一步,是在全国选取16个城市,其大城市2个(北京、上海),省级或副省级 大城市4个(深圳、成都、西宁、南昌),地区级中小城市10个(天水、大同、琼海、抚顺、包 头、咸阳、常州、三明、荆州、柳州)。这些城市从地理上来说,平均分布于中国版图的东西南 北中;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也代表了发达、中等、落后等各个层次。第二步,是从这些城市里 面选取56家新闻媒体。具体而言,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分别选取5家媒体(两家报纸、一家电视 台、一家广播台、一家通讯社);在深圳、成都、西宁、南昌等地,分别选取4家媒体(两家报 纸、一家电台、一家广播台);在10个地区级城市,分别选取3家媒体(一家报纸、一家电台、一家广播台)。最后一步,是把问卷寄给被选取的各家媒体负责人,并请他们根据既定的配额来 指派本单位的记者/编辑完成问卷。定额分配情况如下,对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宁、南昌这6个城市的26家媒体,每家媒体选取30个记者/编辑回答问卷,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对于10 个地区级城市的10家报纸,每家选取15个记者/编辑回答问卷,而剩下的20家广播电视媒体,每 家选取10个记者/编辑回答问卷。在2003年3月至9月期间,总共发出1130份问卷,经过多轮电话 催促,到2004年初,共收回85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13份。回答率为72%。样本地域、媒体、性别、年龄和职称分布状况如表一。

毋庸讳言,受非随机抽样方式的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不妨碍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即,假设验证)。如要把本文的描述性发现推而广之,则需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加权 处理[1]。

变量测量

互联网使用程度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测量:1)记者每天为了工作或私人目的投入到各种上网 活动(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讨论和游戏娱乐)的总时间;2)记者每周使用互联网来辅助 报道(Internet-assisted-reporting,IAR,即,通过上网来传送新闻、采访、参加会、在线调查、检索新闻和背景、寻找新闻线索、选摘新闻、与受众交流)的总频率;3)最后,根据 使用互联网辅助报道的频率,把记者分为非网民、轻度网民和重度网民[2],以便进行组间比较。互联网依赖程度 前人对此概念体系的定义非常复杂(DeFleur & Ball-Rokeach,1989),不具有可操作性。为了简洁起见,本文采用5级量表,分别询问受访者,假设一周不能上网,对其工作或生活有多大影响。

媒介角色认知 本文借用Chen et.al.在1995年的全国记者调查中所使用的问题,请受访者在5级量表基础上给以下任务的重要性打分:1)迅速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闻(即,信息角 色);2)对老百姓所关注的社会话题提供分析和阐释(即,信息解释角色);3)党和政府 的政策方针并予以解释(即,喉舌角色);4)对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进行舆论监督(即,舆论监 督角色);5)揭露和批评社会不良现象(即,社会批评角色);6)传播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文 化知识(即,教育角色);7)褒扬先进,树立模范(即,教化角色);8)为老百姓提供畅所欲 言的机会和公共空间(即,公共空间角色);9)提供文化休闲和娱乐(即,娱乐角色)。

统计分析

考虑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特征,本文主要采用了两种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其一,把 上网时间和互联网辅助报道频率这两个连续变量当作自变量,9类媒介角色认知当作因变量,以 及记者的个人特征、媒体组织特征、互联网可信度当作控制变量,进行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分析。其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对非网民、轻度网 民、重度网民三组记者做比较,看看他们的媒介角色认知是否有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

平均而言,受访记者每天上网时间约为6小时(237分钟),其中98分钟用于工作,139分钟 是用于私人目的。每周使用互联网辅助报道的频率为5.5次。报告完自变量的情况以后,我们来 仔细考察受访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如表二所示,本文把各种角色的排名与Chen et.al.在1995 年所作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本次调查中,信息、信息解释、社会批评、舆论监督等4个 现代媒介角色排名最靠前,其中,后两项对立性角色的排名都比十年前攀升了一位。而三项传统 媒介角色的排名则居中或靠后,且喉舌角色的排名有所下降。这与陆晔、俞卫东(2003)对上海 记者的追踪调查发现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变革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记者的媒 介观正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功能,从传统转向现代。

那么,这种转变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有众多社会、组织、个人层面因素对此有贡献。表三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所产生的影响。该模型把60名非 网民排除在外,个案总量为753。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系数用*标明。该模型可以显著预测7种媒介 角色认知(教育和公共空间角色除外),F值在1.58到3.20之间(df=26,p

考察完作为连续变量的互联网使用对媒介角色认知的影响后,我们可以来看看不同组记者之间的差异。表四报告了非网民、轻度网民、重度网民三组之间的方差分析结果。主要有两大发 现:首先,对现代角色的认同度从非网民到轻度网民再到重度网民依次升高,而对传统角色的认 知度则没有呈现出预期的递减趋势,但非网民的认同度普遍高于网民;其次,不但三组记者对信 息、信息解释和舆论监督角色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F值在3.38到3.93之间,且都在.05水平 上具有统计显著性),且两两之间的差异也多为显著。由此可见,使用程度越深的人群,越倾向 于重视现代角色。遗憾的是,三组记者在传统媒介角色认知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假设1只得到了一半的支持。

有必要指出的是,一般线性模型(GLM)的结果,是在控制了十几个组织、个人和互联网可信度层面变量之后获得的互联网使用对媒介角色认知所产生的“净效果”。而方差分析(ANOVA)则没有也不可能这样做。正因为此,作为连续变量,互联网使用(上网时间,用互 联网辅助报道的频率)在GLM分析中表现较差;但作为类别变量(非网民、轻度网民、重度网 民),它在ANOVA分析中有不俗表现。

结论与讨论

总结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首先,描述性数据以及对比分析表明,在过去十年间,中国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体系中的主导观念,正由传统的宣传教化转变为现代的 信息监督。其次,互联网使用以及因使用而引起的互联网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上述转变。具体而言,相对于非网民和轻度网民,重度网民对信息、信息解释和舆论监督角色的认同度 更高。而记者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与他们对舆论监督、公共空间和娱乐角色的认同度成正比,与 他们对教化角色的认同度成反比。最后,互联网使用的效果需要经过累积,即,使用频率要达 到一定程度(重度)之后,才能使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出现显著变化。事实上,已有理论(如 cultivation theory,Gerbner et.al.,1994)证明,媒介效果并非连续性的,更多地表现为 使用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差别。因此,一次两次的上网体验,不一定能给记者的媒介观带来冲 击,但长期频繁的上网习惯,必然导致记者对媒介角色的重新定义。

在探讨上述发现的意义之前,有必要指出本研究因数据先天不足所导致的两大缺陷。其一,非随机抽样过程使限制了本文描述性发现的推广范围。事实上,虽然对中国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已蔚然成风,但受到人事管理混乱的影响,所获数据的代表性都令人质疑。为此,学术界有必要 与业界联手,建立一个科学的样本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保证不同调查之间的可比性。其二,本研究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因果假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时序分析(如,上网前与上网后的对 比)是验证上述假设的最佳办法。而本文的数据来自一次性调查,统计分析虽然证明了互联网使 用与媒介角色认知之间的共变关系,却不足以确定何为因、何为果。如条件许可,未来应对受访 者进行追踪调查,更直接有力地证明因果关联。

尽管中国新闻改革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但无论是学术界(参见李良荣,2004)还是业界[4],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都深感“任重道远”。毫无疑问的是,新闻改革要继续深入,必须“内外兼 修”:一方面要发挥从业者的主体性,而另一方面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层面予以 推动。本研究显示,互联网这一外部科技因素的影响力可被内化到记者的行为准则中,促进新闻 专业主义,并成为中国新闻改革的催化剂。本文的三大理论武器中,“媒介决定论”和“媒介依 赖论”都偏重于预测互联网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研究者“知其然”;相比之下,“社会 学习论”关注互联网使用之所以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有助于研究者“知其所以然”。将来有必 要突破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在“社会学习论”的指导下,对记者的日常实践进行观察,并结合 访谈数据,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促发中国记者认知、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全过程。

注释:

[1]即,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记者群体的地域、媒体、性别、年龄和职称分布,对现有样本进行加权,使其特征符合实际情况。

[2]轻度网民和重度网民的区分是通过取所有网民IAR频率的中位值得来的。因此,中位值以下的50%组成轻度网民,中位值以上的50% 组成重度网民。

[3]互联网使用程度和互联网依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20和.40之间,且都在.001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度。

[4]在本次调查中,43%的受访者认为“到目前为止的新闻改革只能视作‘改进’,真正的新闻改革还没有起步”;49%的受访者认为“新闻改革任重道远,目前虽然有一定成绩,但评价不能太高,前面的路还很长”;仅有8%的受访者认为“新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 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参考文献:

[1]陈力丹(2005),《内化传媒人的职业精神和工作规范》,发表于“中华传媒网”,2005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