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3 10:56:08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97-02

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2001年联合国评鉴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将其列入其中,这同时也意味着,像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昆曲也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种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令我们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昆曲施展魅力的场所由最初的舞台,走向广播、影视。由于昆曲在文学和艺术上的特殊性,需要读者(观众)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艺术积累才能理解其内容、欣赏其表演艺术。而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使得高校成为昆曲生存的沃土。因此,倘若能够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将高校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无疑是一条可行性路径。

一、古莲种子的新土壤:互联网时代的昆曲传播

莲花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植物种子,千年前的古莲种子经过培育,依然能发出新芽,绽放出绮丽的花朵。倘若我们将以昆曲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比喻为沉睡千年的古莲种子,那么互联网便是能使它们焕发出全新生机的土壤。

网络媒介具有跨时空传播、即时性强的特点,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更是兼具了纸媒的文字表达和电视、广播的视听功能。常见的网络传播形态有门户网站、论坛、搜索引擎、博客(微博)、播客、即时通信工具等,以此呈现的昆曲文本形态也十分多样。例如,中国戏曲学院“雅音新赏乐团”在推广昆曲艺术时,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平台,推出微博“雅音新赏昆曲在线”及微信公众账号“雅音新赏”,通过这些平台最新演出资讯、昆曲常识,及演员个人动态,既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又能够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青年观众从视觉之美进入到昆曲的绮丽天地。

此外,网络媒介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和信息小众化的特点,与受众间的互动加强,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与昆曲专家、演员进行互动。如“昆曲义工”白先勇的个人微博,内容涉及昆曲演出信息、幕后花絮、昆曲v座、昆曲研究文章等与昆曲相关的方方面面。而微博同时也为昆曲观众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撰写自己对昆曲的认识,成为其他媒介有效的补充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兼有信息接收者和传递者的双重身份,体验感增强,并能自觉推进昆曲更为广泛地传播。

二、珠联璧合:昆曲与高校文化建设

昆曲进入高校,在传播昆曲的同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与我国现代大学创立同步的。早在我国第一所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创立之初,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聘任昆曲学家吴梅担任词曲教授。20世纪40-50年代,俞平伯在清华大学组建“清华谷音社”,赵景深在上海组织“上海昆曲研习社”,其成员大多是高校师生。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又有了普及昆曲的学术、实践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白先勇的“北大昆曲传承计划”,以及青春版《牡丹亭》的各地公演。

2009年秋,在白先勇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启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该计划“将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在内的昆曲文化周,推动数字昆曲工程等,力求保护昆曲文化、培育昆曲传承新生血液、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昆曲文化的复兴。”这项计划一经展开,立即引发不小的影响。而这一传承计划之于我们的意义并非只是对昆曲的传承,它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无疑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北大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本身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以昆曲教育为例,自蔡元培将昆曲教育引入北大后,北大一直有昆曲传统,以吴梅、俞平伯、吴小如为代表的几代师生不遗余力地研究、创作、推广昆曲艺术,让昆曲之美在北大校园内不间断地一直传承下去。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白先勇为何选择将他的“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率先在北大校园进行推广了。北大的昆曲传统为“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提供了最佳平台,而在这项传统艺术中,北大的校园文化亦在无形中得以丰富、深化。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其实有着相辅相承的互动性,我们甚至可以说,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应当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无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还是进行高校文化建设,都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示,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持久的、集各方力量共同完成的事业。建设校园文化不能存功利主义之心,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传统与“今天”对话

正如昆曲经典《牡丹亭》里的唱词那样:“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唯有真正进入传统艺术的“园林”之中,让传统与“今天”对话,使传统文化能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一方面,“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便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本。

(一)让多元主体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高校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同时更离不开高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多元互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得以成功,与高校、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依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描述,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其表现并非仅是毛入学率数量指标的变化,数字表象背后所呈现的,则是高等教育若干方面质的变化。在诸种质的变化之中,无法忽视的便是高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正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至普及阶段,高校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同市场、社会的互动协作,适当地借助来自于校外的力量,不失为一种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的良好方式。

市场可以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其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分别得到了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美国FCCH基金会的资金赞助。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经费的投入是各项活动如演出、展览、讲座等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的文化建设,其经费多来自财政拨款,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商业资本同文化之间不断交织缠绕并形成复杂丰富的耦合机制。文化事业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只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高校文化建设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企业、演出机构、个人等市场力量共同搭建平台,携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社会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支持上。“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昆曲课程、讲座中,其师资团队囊括了国内昆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昆曲表演艺术家,而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演出则依托苏州昆剧院等演出团体。由此可见,高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市民和社会的支持,高校应打开校门“拥抱”社会,寻求全社会范围内专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技术支持。借由此路径,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传播至更广的范围。

(二)利用新的传播平台进行传播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设有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最新的演出、讲座等活动资讯及详情,会通过这些平台,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此外,这些平台还会进行一些昆曲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这些介绍在学术深度上稍有欠缺,但其富于趣味性,对于昆曲的普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也使得其成为学生与昆曲专家、表演艺术家互动的平台,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能真正参与到昆曲的传承之中。

(三)创新学生参与形式

2010年3月,北大进行了一场校园版《牡丹亭》海选,通过海选,北大昆曲工作坊接纳了80名学员,这其中大部分学员都是不具备戏曲基础的。经过一系列昆曲教育后,进入排练阶段,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姚继j以及青春版《牡丹亭》主演都曾多次到F场指导这些学生的表演,到2011年4月,校园版《牡丹亭》终于在北大进行公演。这种让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新形式,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而是具有一种新鲜的吸引力,让学生乐于接近、了解,无形中达到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时代意义与民族传统兼具的校园文化。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以高校文化建设为依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今日的努力,可以守住那些不应被时间隔断的文化,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北大昆曲传承计划. http:///maywalk/KunOpera/.

[2]江巨荣.汤显祖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吴安新,邓江凌.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问题研究――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3):55.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互联网思维进行辩证、理性地认识和运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互联网+”理念应用于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承,也不是简单的对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的提升,而是对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创新,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树立“互联网+”理念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理念,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经济文化及科技创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是人们在选择信息传播媒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媒介。

1、理论意义

第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充分肯定,又一次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互联网+”理念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并决定上层建筑;第三,“互联网+”的理念为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第一,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行业的高度融合,加速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互联网+”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第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广泛展开对于我国夯实互联网基础设施搭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第三,“互联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拓宽了改革之路,延伸了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二、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程度分析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地区这一广大的地理与文化空间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先进的沂蒙人民支持革命、参与革命、献身革命以及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等红色文化形态的总和。

1、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程度的现状

按照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媒介可将其分为纸质资源、影视资源、旅游景区资源、歌舞资源、情境再现式资源、口述式资源等六大类。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应用“互联网+”理念广泛传播。互联网中红色旅游信息的商业性质过于浓厚,对红色资源开发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同时红色文化系统传播效果不佳。

第一,纸质资源由于其传播成本(包括印发成本及学习过程中耗费时间成本)的限制,很难实现大泛围传播。因此需要将纸质资源科学分类,高度整合,通过有效传播媒介有针对性地传播;第二,沂蒙红色文化影视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设备及技术的限制,经典作品需要重新搬上荧幕,在拍摄制作过程中添加时代新元素同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第三,沂蒙红色旅游景区信息化资源的集成度较低,互联网中全面收集与其相关的信息难度较大;第四,歌舞资源由于时空限制,传播受限。沂蒙红色歌舞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当以弘扬沂蒙精神为核心,在互联网上广泛推广,结合传统舞台表现形式进行传播;第五,情景再现类资源如沂蒙深情、沂蒙红崖等较少,需要节选典型历史情景,精心排演,使游客有可能亲身体会,感受历史情景重现,加深观众对沂蒙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第六,口述式资源较为稀缺且容易流失,对口述式资源的开发亟需完成,此项资源能够形成许多生动、令人信服的历史细节描绘。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信息化发展,要寻找各类资源的内在联系,科学整合各类资源,为应用“互联网+”理念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奠定基础。

2、红色文化传承过程的信息化程度

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沂蒙红色文化传承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互联网中有关传承沂蒙红色文化的主题网站极少,即使有但也由于访问量过低而很少及时更新维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平台也未及时创建和运用。因此,在整合、开发沂蒙信息化红色文化资源之后,必然要着手搭建此类平台,应当充分借鉴此类平台搭建过程中的相关经验,结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科学地构筑适用于弘扬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播的平台。

3、红色文化传承效果的信息化程度

红色文化传承效果的信息化反馈较低。传承效果信息化使得传承效果的定量评估成为可能,充分利用互联网采集大众反馈信息的便捷性,对其进行汇总、分析,弥补传承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进而为改善传播方式提供可靠思路。

三、将“互联网+”理念应用于沂蒙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已经获得显著的效果,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仍然受限于传统传播媒介的制约,无法解决其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时效较低等诸多瓶颈难题,“互联网+”理念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传统的传承方式多以口耳相传或文字阐述为主。传播理论认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对于单一的传播形式,得到的传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只有充分调动接受者的所有感官,以不同的形式刺激接受者,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介,它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多样,为传播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互联网+”理念的运用能够使沂蒙红色文化传承效果的量化评估成为可能,运用传统的传承方式,很难收集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改善传播策略。“互联网+”理念能够在创新传统传承方式的同时,对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可行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影响。这也说明,主动运用“互联网+”理念传承沂蒙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人们对沂蒙红色文化的认识。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能够保证大部分群众通过互联网接受沂蒙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尤其对主观上愿意通过互联网更加深入领悟沂蒙红色文化的大众来说,互联网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不容置疑。互联网在其他传统行业的实践经验都能为其所用,能够避免许多弯路,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绝非天方夜谭。广大群众的信息素养在其他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提高,为传承沂蒙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具有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实时交互功能,能够实时对广大受众对沂蒙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进行监测。

四、“互联网+”对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的启示

1、加强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承刻不容缓

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不利于沂蒙红色文化高效传播。盲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而不考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与运用“互联网+”传播理念弘扬沂蒙精神背道而驰。运用“互联网+”传播理念绝非对传统传播媒介的全盘否定,做好传统传播媒介与互联网的对接工作,是运用“互联网+”理念成功实现信息化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的关键。

2、整合优质资源,注重资源创新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集成度、设计度较低,不利于人们全面、系统的感悟沂蒙红色文化,这是导致人们对沂蒙红色文化理解片面、甚至误解的直接原因。对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过于浮夸必然会使读者质疑其真实性,适得其反。资源创新应当适当结合当代科学技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继而收获更好的传承效果。

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运用“互联网+”理念的基础和保障。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了2015年、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并明确了发展时间表及路线图。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互联网的惠及、互联网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时空领域,提升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渗透力,能够坚实沂蒙红色文化的信息化基础。

4、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具体体现,互联网思维还包括运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数据;运用众筹的方式实现高效的分工合作;利用O2O模式溶解联系在产品与客户之间的中介;使得用户获得最大的优惠;时刻关注用户体验;互联网“免费”营销策略,快速迭代思维能够加快传统实践模式的创新速率。互联网思维对于应用“互联网+”理念科学弘扬沂蒙精神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将信息化的沂蒙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传播,必然能得到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宣传效果,但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经验较少,需要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展开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将“互联网+”理念应用于沂蒙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承进程中,更好、更快地弘扬沂蒙精神,发挥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解读: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http://econom .cn/20150305/3832729.shtml,2015-03-05.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274.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3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当今是知识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交往媒介工具。在当前社会不了解、不接触互联网就不能通过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了解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够与时代保持同步,其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最为根本的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也就是说生产力的根本变革是产生互联网时代的根源,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和当前互联网时展水平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是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为了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传统模式是落后的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这种单纯的讲授方式是与知识时代一致,而与信息互联网时代相去甚远。只有进行教学模式变革,才能与互联网时代保持同步,正是信息技术革命变革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为了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不得不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

2.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更好服务教学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是一种媒介工具里面充斥各种信息资料,可以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任何领域。现在购物、订餐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同样互联网也可以利用教育教学领域,为教学服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这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利用互联网这一可以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也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现在摆在面前的不是用不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与互联网发展要求相适合的创新,如果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保持一致,就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就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

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要求。如前所述,当今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教学的竞争。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蕴藏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发掘这些因素一定能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供借鉴。而要在互联网时掘这些信息,为教学服务,就一定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得其能够与互联网时代符合一致,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与互联网时代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因素,这样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为了与互联网更好地结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及传统文化教育中蕴藏的创新因素

1.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互联网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既然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会有相同之处,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互联网是前人智慧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可以从其中所具有的特性看出来。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放的特性表现在汉朝、唐朝等这些朝代都实行开明的文教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当然我国古代也有实行闭关锁国的时候,但是必须看到并认识到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积极学习世界各国文化是时代的主流,即使在明清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与国外的交往,但是徐光启、利玛窦等人还是在进行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黑火药、指南针正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背景下才为世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的特性表现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地吸收外来民族文化,不断地扩充自己发展自己,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与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及外来的佛家文化进行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学派儒学。我国战国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兼容并包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正是具有包容性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得辉煌的成就,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正是由文化包容所取得的。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的特性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是不断发展,虽然中间有过曲折但是向前发展是主流,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最典型地表现在儒家文化上,最典型地体现在尧、舜、禹、周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张载、朱熹、王阳明、冯从吾等这一条线的儒家后人都是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有张载这样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文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这三大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的特性,而在当前新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也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继承性等三大特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体现在互联网是对一切人进行开放的,任何人不论如何民族国籍只要有进入网络的条件就可以进入互联网,当然互联网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对任何思想文化的开放;互联网的包容性是指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一切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互联网包容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信息;互联网的继承性体现在互联网是继承前人一切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性与互联网的三大特性是一致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蕴藏的创新因素。中华民族自古就不缺乏创新人物及创新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包含许多创新因素,这些创新因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值得发掘借鉴吸收的。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主张学生怀疑质疑,这就蕴藏着创新的因素,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这是他对自己弟子门徒的要求,可见他很反对那种人云亦云在学习过程中迷信书本知识的行为,其实就是主张学生应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迷信古人。宋代的大儒朱熹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可见,朱熹已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进行怀疑及其怀疑程度视为学生学业进步大小的依据,怀疑质疑是进行创新不可缺少的前提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但儒家主张怀疑质疑,而且道家主张的“绝圣弃智”及“不言之教”就是对儒家喋喋不休的言传身教的质疑,可见,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不缺乏怀疑质疑这些创新品质。二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志向等创新因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4]这是对人的志向的肯定,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教学学习中侧重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志向是孔子的教育文化特色,被后世儒家教育学人借鉴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兴趣及坚定志向是培养创新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品质。三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孟子将深造自得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他非常注重学生独自钻研取得新的学业进步,学贵独创也是我国古代墨子、司马迁、王充、张载、冯从吾、王夫之等一系列文化教育学人的特色及他们本身的教育思想观点。我国主张学生独自学习注重自学,还表现在世界最早教育教学专著《学记》中,不论里面的内容,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非常注重学生的学,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的因素,鼓励学生自学、自创、自得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这其实就是创新最为核心的独自钻研探究因素。四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文化注重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辩论的创新因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这是《中庸》中关于学习流程的表述,明辨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辨,其中包括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有“讲会”制度就是各家私学大师进行交流辩论。大家知道只有思想思维碰撞,才能产生出创新的火花,交流辩论自然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创新因素。

三、利用传统文化的创新因素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

1.利用传统文化怀疑质疑的创新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出当前与古代相关的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如何进行解决;然后再给学生逐步引入遇到这种情境古人是如何怀疑质疑的。把古人对于问题怀疑质疑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出古人遇到的问题情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如何解决,再把古人的可贵的怀疑质疑的精神品质教给学生。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只有与古人怀疑质疑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才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教学,才可以达到利用好传统文化培养出创新人才的目的。

2.利用传统文化中具有的非智力创新因素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兴趣及志向等创新因素都是非智力创新因素”[6],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怎样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教学,笔者以为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孔子、司马迁、李时珍等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或者观看这些人物相关的影视,让他们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典型案例,通过网络上找出的典型案例把这些人从小爱好某一方面,且有坚定志向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从中教育学生具有热爱某一方面且要立志做贡献。这就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案例教学的模式,其实也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媒介工具找出案例,然后进行相关教学。

3.利用传统文化重视自学能力创新因素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重视自学能力的创新因素,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怎样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自学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出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古人的方式通过自己在网上搜索查询相关资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逐步验证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任务交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达到最终取得学业进步、有所收获的目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当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学生有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和如何解决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7]。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培养,互联网对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有促进作用。

4.利用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交流辩论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交流辩论的创新因素,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把任务分给4个人或者6个人的小组,再细分任务给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具体细分的任务在网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探讨,从而真正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教改理念。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教学任务,同时要教给他们如何具体地细分教学任务。

作者:魏艳伶 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新春.“横渠四句”的生命自觉意识与易学“三才”之道[J].哲学研究,2014(5):39-44.

[2]冯文全,冯碧瑛.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J].教育研究,2013(1):131-138.

[3]冯之浚,等.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J].科研管理,2015(11):1-10.

[4]王正.儒家心性工夫论之建立———曾子与子思的工夫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4-30.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4

自20世纪开始,人类对于文化活动的传播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叠加,各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精神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了人类对文化社会演变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预判。我国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其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不仅能够保证我国文化的完整性,更有利于促进人们精神上对社会的认同。

1 强化互联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原因及重要性

在信息化笼罩整个社会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已经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更渗透到了文化领域,互联网+与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结合,是当代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形式。

1.1 强化互联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原因

人类历史上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为:笔墨录音电视互联网。在这个传播模式中,体现的是人类对文化传承形式的演变,更彰显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模式[1]。当代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不仅传承人缺乏,传承技术更是不够创新。互联网是当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利器,若将互联网+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不仅能够带动传统文化繁荣,更能丰富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认同感。

1.2 强化互联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各种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融合,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消费的需求,更能引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拥护。任何文化形式的生命力不在于其在某个时代引起多大的波动,而在于其能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代背景相融合,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互联网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当代人们日常休闲和工作都会依赖互联网[2]。若能将文化与互联网相融合便能够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进而更好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此外,当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许多的商品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销售,若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进行对接,便能够通过商业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相挂钩,在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能够提高一定的经济效益。

2 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台州黄岩翻簧竹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台州黄岩翻簧竹雕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来强化台州黄岩翻簧竹雕的可持续发展备受社会的关注。

2.1 与电子商务平台融合

电子商务平台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其经济运营模式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更对各类文化的传播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台州黄岩翻簧竹雕,是一种手工艺艺术,其文化可转换为物质形态,不仅具备物质价值,更具备欣赏与收藏价值。台州黄岩翻簧竹雕可以以商品的形式上传到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来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进而实现经济与文化“双收”的局面,在商业流通的过程中,还会勾起部分国人的兴趣,进而转向对该手工艺技术的学习,促进台州黄岩翻簧竹雕手工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2.2 形成规模性的技能培训基地

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作为一门手工艺技术,其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人们主动的进行培训和学习。然而,现阶段我国台州黄岩翻簧竹雕的继承人少之又少。而且,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性的传承,让台州黄岩翻簧竹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规模化。为此,在台州黄岩翻簧竹雕形成商业规模的前提下,使业界人士共同融资,组建黄岩翻簧竹雕的培训机构,使技术形成规模化、制度化。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政府亦要提高扶持力度,提供培训基地一定的厂房设备,并减少相应的赋税,让台州黄岩翻簧竹雕艺术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3 强化互联网+的理念,提高宣髁Χ

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在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转变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理念。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通过互联网下的新媒体对台州黄岩翻簧竹雕进行文化传播。强化对黄岩翻簧竹雕手工艺文化的宣传力度。并在互联网环境中形成固有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的氛围,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受互联网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进而对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对民族文化继承的责任感[3]。

2.4 通过互联网来革新黄岩翻簧竹雕的传承方式

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传承主要以继承人的方式“人对人”进行传承。这不仅降低文化传承的效率,更影响了其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为此,要与互联网进行对接,通过互联网+模式来讲黄岩翻簧竹雕的传承方式进行革新,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等公众平台对其进行宣传,在保护性继承的手法上进行改革,通过明星效应、非继承人培训和网络真人秀等形式,以“互联网+”新媒体渠道播出,进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互联网+模式在当今时代与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中,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不仅拥有者独特的文化特性,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工匠精神”的体现,为此,要切实强化互联网+模式下台州黄岩翻簧竹雕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5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给传统的以舞台表演为主要传播方式的黄梅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戏曲产业要想获得生机并得以传承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根据黄梅戏自身文化特性,选择合适的文化价值切入点,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在市场化创新方式下戏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高度融合[1],这是戏曲文化转型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黄梅戏抓住转型时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黄梅戏艺术文化自身的发展,实现黄梅戏文化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其重要保证。

一、互联网+与黄梅戏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兴起使媒介环境、数字化以及文化消费得以多元化。所谓互联网+黄梅戏,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功能,借助互联网背景,形成一体化商业模式,打造互联网+黄梅戏文化生态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良好的互联网交互体系,利用好新的平台和渠道带来的机遇,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产品内容的升级,将黄梅戏等戏曲文化融入到市场中,让互联网在黄梅戏的市场化运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传统剧种之一,经长期传承与发展,其艺术价值、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价值都是市场经济下有待开发的资源[2]。但随外来文化入侵,社会上涌现许多流行元素,这对中国黄梅戏产生巨大冲击,使其发展成本高、效率低、人才流失快。根据相关研究和市场调查发现,黄梅戏发展出现以下不足:(1)缺乏创新型作品和专业人才。长期的市场效益低下,政府扶持能力有限,未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剧本更新缓慢,缺乏培养专业人才机制。(2)受众群体减少。当代黄梅戏缺乏受众,特别是大学生对黄梅戏乃至整个戏曲文化了解甚微,更倾向于快餐式的流行曲目。(3)黄梅戏改革效果不显著,市场化程度不高。互联网与黄梅戏的结合不密切,缺少实在的产业载体来运作,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明晰的未来发展道路。

二、打造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

互联网发展愈趋成熟,使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紧密融合,这对黄梅戏市场化无疑是一个契机,以黄梅戏为对象来研究互联网+黄梅戏的生态圈,使其更加具体。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黄梅戏线下线上相结合,其中包括黄梅戏的创作、资料采集、存储、处理、展示、支付、传播、接收、互动、分享、保护等模块,系统地整合成产业链,从而构成了一个共同生态圈,以新的视角来考虑黄梅戏转换、再现、复原、共享、创造等价值,并以新的方式使其在市场化中实现保护和传承。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整的体系,弥补了某些资源的不足,与其他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相容互通。

三、黄梅戏市场化开发

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实现黄梅戏文化与市场资源的整合,做到黄梅戏创作、采集与记录、存储、传播、分享等一站式服务,扁平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打破传统的戏曲传播方式局限,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逐渐向市场化的产业机制转变。在构建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时,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黄梅戏市场化:

(一)培育明星团队,实施链式人才培养战略。人才是黄梅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一,要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普及初等教育中戏曲知识,与高校合作组建黄梅戏研修班,培养黄梅戏创造性人才,增强观众的消费需求。第二,培育明星团队,培养从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台设计到产品策划、实施、人才管理等专业化“人才链”。第三,建立人才自身价值与市场价值转换的良好机制,在全国建立起营销网络和经纪人队伍,形成强烈的品牌效应,通过市场获得可观的报酬。

(二)构建互联网+黄梅戏平台,增加受众。开发黄梅戏网络互动平台,立足创新的传播方式,构建创新型文化社区,包括社交、分享式学习、戏曲文化鉴赏等,如:戏曲社区和APP。将黄梅戏与数字媒体、互联网结合,开创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增设个人空间模式、私人订制。另外,利用新科技手段与最新科技的融合,如3D技术,将真人与影像完美地结合,开发大型黄梅戏游戏,进入体验式消费阶段,将黄梅戏融入生活,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对黄梅戏的热爱,加深了其趣味性,促进黄梅戏市场化应用。

(三)开发戏曲之乡旅游带。互联网+黄梅戏旅游开发,既网上虚拟旅游还包括实地体验式项目。第一,开发虚拟旅游,满足了没有足够资本或者没有时间去旅游的人群,借助互联网平台旅游消息,在电脑或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虚拟旅游,实现个性化定制其背景音乐、人物服装、头饰、环境等都可设置与黄梅戏文化相关的虚拟旅游。第二,实地体验式旅游开发,主要是领略黄梅戏文化内涵,在黄梅戏发源地建设文化旅游基地,组织黄梅戏志愿团乡村表演,在景点内设置体验馆,包括文化展览、黄梅体验馆等,还带领参观黄梅戏历史名人故居等旅游项目。

(四)建立互联网+黄梅戏文化发展型企业,形成文化创新产业园。黄梅戏市场开发要加强文化产品和互联网市场整合,以黄梅戏文化艺术为主体,重点整合书刊、电子制品、休闲娱乐项目、旅游、影视、餐饮、文化艺术节等产业,构建多维度集群,实现黄梅戏市场化的创新一站式管理服务。开拓新的演出市场,进行个性化定制,引进外资,加大宣传力度,使黄梅戏在国内外戏曲市场中占领大份额,这会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结语:互联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数字媒体相辅相成。在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中,运用各种技术,为黄梅戏网络化、市场化提供重要途径,其具体方式是在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挖掘内在价值,增加其社会价值,创造盈利,培养优秀人才,鼓励新一代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每个环节动态循环,能更好地服务大众。纵观传统戏曲的发展状况,不同戏曲均面临创作人才少、政府资扶持力度小等困境,市场反映情况也有诸多难处,打造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文化,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推动戏曲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总体来说,互联网+黄梅戏生态圈的建立是互联网时展文化、传承文化开拓出的新出路,将推动黄梅戏的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更具特色,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蓝甲云,王铁军,陈冠梅.文化产业市场化的价值导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3):111-114.

[2] 胡建国,张鹏顺.黄梅戏市场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1(6):71-74.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6

互联网进入我国迄今已长达21年。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近6.5亿,互联网普及率近50%。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已然成为国家建设的基础设施得以广泛普及,由此为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接轨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也是实现“互联网+”的必要前提。“互联网+传统产业”可以挖掘和拓宽经济增长点,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断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加深,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实现重构,步入了创新驱动的快车道。“互联网+金融”,让第三方支付得以迅猛发展,让互联网理财产品备受追捧,同时涌现出众筹平台、网络微贷等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零售业”,实现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大大降低销售成本、提升交易效率、释放消费潜力;“互联网+教育”,带来在线教育的崛起,O2O教育模式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新趋势,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成为现实。

而互联网对于出版业的影响同样是颠覆性的,与任何一个传统行业一样,出版业对于互联网是难以抗拒,也是无力抗拒的。经过多年的转型,与最初的无所适从相比,出版业现今正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其实任何一种影响,如果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面对,那么它就有可能是机会,反之如果消极躲避,则必定是冲击。正是因为已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为出版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与冲击,更多的是机遇。“融合发展”是2014年出版业的关键词,其与“互联网+”的理念是一致的。出版业如果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技术、新媒介、新渠道。互联网催生了“数字出版”这一新兴业态,出版业与互联网的关系,经历了共生共存、并行发展,到融合发展、相互依存。出版业从营销的互联网化,再到渠道的互联网化,乃至产品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已成为出版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对于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渗透不断深入,通过频繁并购,实现文化产业布局,与传统出版单位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出版业与互联网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那么“互联网+出版”为出版业带来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互联网打破了出版业的原有边界,拓展了出版业的服务范畴,给出版企业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一切皆为数据,一切皆为信息,一切可传播的信息皆可成为出版产品。出版单位的天地广了,视野宽了,选择也多了。出版的定义得以重新诠释,向大出版、大文化方向拓展,出版单位亦实现了从内容生产者到信息服务供应者的角色蜕变,由此推动出版业真正实现从“行业”向“产业”的迈进。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7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中所得到的成果,“互联网+”通俗的来说就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渗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侧重点在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庞大的网络体系将市场中的经济单位紧密联系,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迅速获取供需信息,还可以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共享,而这些恰恰是传统产业及部门所迫切需要的。随着互联网与传统部门之间联系日益加深,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行业改造的策略已经上升为国策。狭义的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部门的融合,比如传统书店+互联网有了当当,传统运输业+互联网有了物流配送,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百度钱包,传统购物中心+互联网有了天猫商城。从广义来看,互联网+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这里的“+”代表着创新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融合与渗透都包含在这个“+”之中,它既有“互联网思维+”又有“互联网渠道+”以及“互联网平台+”。总而言之,“互联网+”的核心就在于将互联网充分应用到传统产业中去。

二、传统产业的危机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产业来说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冲击,其中显而易见的就是对传统市场经销方式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我国传统的经营环境已形成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产品生产、包装及相关服务与广告宣传任务属于企业,而开发市场潜力和挤占市场份额则由经销商负责。

以往的市场环境中,作为一个良好的区域经销商,必须要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强大的资源,包括人才、信息、政策优势,绝佳的店铺地理位置,强大的抢占市场能力,都会让传统产业经销商在自己区域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地面商铺、经销商场的价值在快速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不需要去某些大型商场,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实现直接订购,再加上日趋完善的物流运输系统,这使得传统区域经销商的原有渠道资源流动速度更加飞快。也使得其它区域的互联网商户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来瓜分一部份市场份额。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不少人倍感失落、心怀担忧。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马拉西亚百货商百盛商业集团近日被报接连陷入关店风波中,继北京东四环店宣告停业后,唯一一家位于天津的门店也于三月份闭店。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今,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除了受外部环境影响外,百盛集团未能及时顺应市场和环境变化而作出必要调整,商业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则是数家店面关闭的根本原因。在这种不安情绪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实体经济的危机。或许那些大型的第一、二产业各部门也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好了迎接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充分准备,又是否树立了新经济环境下的互联网新思维,让产业渗透到互联网中去。

三、新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良机

互联网并不可怕,它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颠覆传统产业的决定性力量,通过合理的利用“互联网+”可以使电子商务在地域和时间上突破以往交易的束缚,让供求双方更有效率的找到交易对手,增加交易机会,为了免于被互联网浪潮所淘汰,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产业,既要有面临剿杀的危机感,又要充分意识到此时正是传统行业转型的良机。

(一)互联网思维的转型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所拥有的专利。也不是因为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就可以具备这种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同样可以培养这种思维。它是一种信息化时代的思考创新方式,互联网思维是大数据、移动互联时代对商业生态观的重设,通过对比互联网新产业与传统产业,可以看出思维转型后的传统产业所具有的以下优势:

1、突破距离的限制

实体经济通过利用互联网工具壮大自身的团队,拥有将消费群由区域向全国乃至世界延伸的契机,把全世界的供需双方距离拉近为零,而对传统产业来说,即使靠火车、飞机等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在距离和速度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2、信息流量大

以往的传统产业获取信息的方式只能局限于通过有限的利益关系人获得,而运作陌生市场则会非常艰难,而在互联网时代,则可以充分调动6亿多数量网民的参与性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也能将他们转化为自身的潜在客户。

3、成本低廉

以往的传统行业除了固定成本支出以外还需要定期支付会场租赁费、电话费、路费等,这就对传统行业的投资者设定了最低的投资界限,而“互联网+”时代,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独自完成开发、宣传、销售的全过程,成本仅仅是微乎其微的网费。

(二)商业模式的转型

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一般来说有四种模式,分别为信息传播互联网化,如电子报刊、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电子商务,如天猫、当当、卓越、飞牛网等;服务互联网化,如团购、定制化服务等;管理互联网化,如从组织、流程、经营理念全面互联网化。但是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又可以选择更具特色的转型方式,对于传统的实物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实现自己直接生产与直接销售给客户的结合,也可以外包生产环节,留下自己的核心资源优势来完成特定目标,目前这种商业模式成功转型的例子有京东和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

对于一些大型的传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属于自己的商业平台,努力将产品打造的更为多元化、多样化,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闭环设计。商业平台模式是开放与创新的结合,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并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供需双方之间的零距离和即时反馈。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有限的资源、人才和能力很难快速精准的定位,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网络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偏好。通过开放的平台以更快的速度汇集资源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商业转型。

这种商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但同时又要注意挖掘自身产品服务的特质,锁定精准的目标用户,设计好针对用户需求点的极致产品,并围绕该产品打造核心用户群,以此为据点实现品牌效应。(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娟.传统商业时代的生存危机:转型或者淘汰[J].环球网报,2011.06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8

就在宋城演艺的公告之前,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响应了马化腾提出的建议,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的议案,“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事实上,“互联网+”的序幕早已拉起。比如,阿里巴巴把互联网加上了传统集市就有了淘宝,在加个传统商场就有了天猫,把互联网加上支付就有了支付宝乃至现在的蚂蚁金融,世纪佳缘则是互联网加上了婚介所,滴滴和快的是互联网加上了交通运输。但是,“互联网+”,不应当只是互联网企业来加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来操盘,在互联网越来越“重”的时候,更是传统企业的机会。

传统企业并不是没认识到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但是,传统企业在转型方面,行动缓慢、执行力不足、思维方式受限,与之对应的是互联网企业向线下更为迅捷的扩展。自从O2O模式提出以后,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开始布局,各种创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传统企业如果不加快转型,很可能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淘汰。传统企业如何才能重刷自己的系统、快速实现转型呢?通过收购或并购某个互联网企业,用资本换发展时间、换人才结构、换思维方式的重构,或许可以作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浴火重生之路。

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传统企业重新学习的效果往往并不明显。这种貌似无法复制的经验,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通过并购可以减少传统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节约传统企业试错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根据目前对传统企业互联网并购案例的考察,传统企业互联网并购大多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改善销售渠道,比如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和O2O方面的努力,大多是为了使自己的销售渠道往线上转移;

(2)产业协同,传统企业通过并购引入互联网技术与思维,革新自己的产业流程;

(3)跨界并购,也有传统企业对其原行业不再感冒,意图通过进入新的互联网行业获得新生;

当然,目前很多传统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化并购,可能仅是出于“市值管理”的需要,给资本市场“讲故事”。但是上述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符合逻辑的,否则又如何能说服投资者。当然,合乎逻辑的故事还需要更强大的执行力,这是后话,本文暂不展开。

二、并购互联网企业,改善销售渠道

2012年10月26日,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克·杜克(Mike Duke)在上海当着1号店创始人于刚的面明确表示,1号店就是沃尔玛在中国的电商平台。沃尔玛当时最终获得1号店5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网上超市1号店正式被全球最大的超市链锁集团并购,成为其中国地区的线上销售渠道。同是在2012年,国美集团也收购了数码产品电商网站库巴网,苏宁集团并购了妇婴电商网站红孩子。这些并购,很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传统零售业企业并购互联网企业。

就像传统企业对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最初是从电商领域开始一样,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大多数是从电商开始的。这可能是因为,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领域的渗透,最初的切入点就是对销售渠道的改造。中国的流通环节历来以成本高效率低而著称,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要经过多层批发商、经销商的销售体系,价格被层层抬高。而互联网作为消灭信息不对称、消灭中间环节的利器,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个可趁之机。淘宝、京东等电商网站迅速挤压传统销售体系的利润空间,传统销售型企业也最早感受到互联网的压力,最早开始绝地反击。所以,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并购,起步于电商领域。

时至今日,传统企业早已纷纷开始在电商领域进行尝试。为了迅速建立团队,积累网上的用户群,不少传统企业,特别是销售系企业会选择以并购电商企业、天猫淘宝店的方式,来建立线上渠道。最近的例子是,2014年6月线下手机分销连锁企业爱施德宣布3亿收购天猫卖家山东三际90%股权,而三际则是天猫商城及淘宝系最大手机卖家,经营品牌手机,合约机及运营商号卡销售。线下与线上两大手机分销商通过并购实现了融合。

曾经在垂直B2C电商领域中开辟了自己一番天地的鞋类网上商城乐淘网,沉寂已久之后,也于2014年年中传出已经被广东冠鹏鞋业收购的消息。广东冠鹏鞋业则是广东最大的鞋业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广东省拥有大型鞋类专卖场20多家。同样的基于改善销售渠道的并购,在医药行业也如火如荼。仅在2014年就有中医老字号太安堂并购康爱多网上药店,制药企业康恩贝并购珍诚医药在线,国药集团下属零售企业国大药房并购复美大药房及其旗下导药网。

文化领域也有传统企业以并购的方式实现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2014年6月16日,华谊兄弟公告称,拟以人民币2.66亿万元并购卖座网,获取卖座网51%的股权。华谊兄弟是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在影视制作和发行上都有不错的业绩。而卖座网则是电影票务服务平台,也属于宽泛意义上的电影发行渠道,通俗的说是电影行业的销售渠道。华谊兄弟收购卖座网,主要是为了提升其电影发行渠道的作用。这其中的背景是,美团与格瓦拉等电影票团购网站卖出的电影票早已占据了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三、并购互联网企业,优化产业协同

传统企业除了认识到互联网对销售渠道的作用之外,也认识到还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及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深入改造本企业,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对整个行业及其上下游的掌控力。

2014年12月26日,“万达集团战略控股快钱”的会在万达广场的万达索菲特大酒店正式举行,万达出资20亿,绝对控股快钱。快钱与支付宝一样,都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工具,并且是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发展最好的一家。万达并购快钱之后,“万达旗下的所有业务板块均将使用快钱支付平台,并将推出商家与会员使用快钱的大力度优惠措施。预计每年为快钱增加数千亿规模的交易量。”通过并购,万达迅速完善了其商业地产领域电子支付工具方面的短板。这是传统企业通过并购改造升级自身的典型案例。

传统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对行业互联网化整合。2014年12月8日,新宁现代物流公告称,拟以7.2亿元的价格收购亿程信息,以此将业务由物流业拓展至卫星导航定位运营服务领域。新宁现代物流是一家传统的报税仓储和物流企业,亿程信息则专业提供卫星定位服务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为物流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物联网化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就是卫星定位技术和服务方案,新宁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并购获得物流互联网化的关键技术,从而有机会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物流行业的整合。

传统企业为了整合行业,还可以通过并购互联网企业获得行业平台资源。比如,2014年1月,户外用品制造商探路者并购户外运动社区绿野网。绿野网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户外旅行活动网络平台,为户外旅行的商家、领队以及出行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活动、报名、出行服务。探路者可以通过绿野网提供从户外旅行信息获取和分享、户外旅行线路规划、产品推荐、行程服务、户外技能培训、户外活动评价、户外社区交流及金融服务等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探路者通过并购绿野网,从单一的户外用品制造商,更进一步地深入到整合了户外运动全行业的层面。

四、跨界并购,多元化发展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跨界并购,也是2013、2014年非常典型的场景,这种并购的领域多集中在手游、电商等与传统行业相距较远的领域。据报道,仅在2014年上半年,就有11家A股上市的传统公司宣布或完成收购16家手游公司,累计交易金额达135.8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笔交易金额8.49亿人民币。如此火热的跨境并购,以至于外界惊呼传统产业出现了互联网盲动症。

传统企业跨境并购互联网企业,原因通常可能有二点:

原因之一是关注现金流。优秀的手游公司,往往会有非常客观的现金流,很多传统企业在整体经济大形势的影响下,业绩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通过并购互联网企业,可以改善其业绩收入。

原因之二是产业升级,调整业务方向。传统企业希望通过向某个互联网细分领域并购布局,逐渐将该领域塑造为新的产业发展重点。

这两种原因,在传统企业并购中,很可能交织存在,但也可能会互有侧重。

传统服装企业百圆裤业进行了多起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并购:2014年7月,百圆裤业以10.32亿元并购跨境B2C平台Everbuying母公司环球易购;2015年2月,百圆裤业投资跨境大卖家深圳前海帕拓逊。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为百圆裤业意图将业务发现的新方向聚焦于新兴的跨境电商领域。同样,三胞集团也在系统地收购电商企业,完成其电商领域的布局。三胞集团不仅在201年年初收购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商企业“麦考林”,也在当年下半年并购了曾经团购行业第一梯队的拉手网。此外,从传统企业跨界到手游并购的案例,就更加数不胜数。

不过,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较大型的传统行业跨界并购,大多数是发生在上市的民营企业中间。这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比较弱,已经遇到了规模天花板,且在上市前已大量透支了业绩。这种窘境倒逼着上市公司通过跨界并购、产业升级,来维持业绩高增长,缓解资本市场的压力。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跨界并购更需要认真的选择与考量。

五、结语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9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83

1概念界定

“互联网+”一词是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的“易观移动博览会”上首次提出。2015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将“互联网+”写进提案中,由此逐步成为国家战略。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马化腾2015年3月15日人代会建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文化产业生态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有“生态环境”,又有“生物群落”,这里的“生态环境”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生物群落”指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包括各类文化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的政府及文化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及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因此“文化产业生态”的概念可以界定为:由文化产业的参与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外部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的系统。[1]

2“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生态影响分析

21“互联网+”打通了文化产业生态链

文化产业生态链是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又不同于文化产业价值链,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系统性和生态性上。与自然界的食物链一样,文化产业生态链有着环环相扣的五大环节,主要包括:资金投融资、文化创意设计与内容制作、文化产品的营销推广、文化产品的发行销售及衍生品的开发、文化产品的消费。

211资金投融资

作为文化产业生态链的起点,资金投融资一直是文化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文化企业,由于无形资产难以评估且无固定资产抵押,加之银行贷款也存在着规模小、操作困难等问题,使得文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文化产业传统融资模式正在趋于多样化,文化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支付平台、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等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投融资的便捷化与高效化。以互联网提供的众筹平台进行说明,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为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对于有创意但无资本的文创企业而言,要想获得更多资金来支持公司发展,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另外,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股权众筹的规范也在进一步完善,2014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股权众筹的法律地位、业务边界及平台门槛,股权众筹合法性初步得到确认。

212文化创意设计与内容制作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文化创意的设计是控制整条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关键环节,也是文化产业价值链增值的主要环节。“创意设计是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它构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由于我国文化企业普遍轻视产品的原创设计与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差、设计研发能力弱等问题。而“互联网+”为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创意设计是未来产业集群中的高端枢纽,创意设计除了传统的设计领域外,还可针对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媒体、通信传播等高科技技术为手段,提高文化意设计能力,制造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在内容制作方面,也需要独特的创新性和自主性。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出版、戏剧等)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连接或者融合。以文学出版为例,相比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展时,不是简单地把报纸杂志上的内容直接搬到网络界面上,而是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全新的新闻出版,开发出适合网络平台,并且受消费者青睐的新的阅读模式。

213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模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互联网为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新的模式,互联网作为一个线上平台,可以对接线下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改变传统媒介的宣传推广方式,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媒介融合方式,但是新媒体并不是对传统媒体进行取代,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就是其中一种,比如腾讯公司与浙江卫视利用2014年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节目进行战略合作,采取电视直播和网络视频在线互动同时进行,开启了“网台互动”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此外,2015年春晚“让红包飞”也再一次呈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向人们展示了电视与手机智能互动、电视台和互联网融合的巨大魅力。

214文化产品的发行销售以及衍生品的开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且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艺术文化气息的同时,也在逐渐养成通过网络平台购物消费的习惯。比如,通过网络订购电影票,购买图书、音乐会门票等。以电影的发行销售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电影产业以每年复利31%的增长速度在发展,2015年国内总票房累计达到4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45%。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从编剧、制作、发行到营销无不渗透着互联网的基因。传统电影营销以电影制作完成为起点,电影票房和观众口碑作为评价标准,而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营销在电影创作前就明确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制定出清晰的商业模式,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模式,除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在线票务平台进行营销外,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宣传方式,比如就电影内容本身制造话题,引发网络讨论;依靠明星发表影评,带动观众观影等。在衍生品的开发方面,主要以明星的衍生品为主,明星的衍生品主要是指在视频领域,以互联网广告为主要方式,以明星为源头开发衍生品,进而带动粉丝消费,使观看者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进行线上消费。

215文化产品的消费

文化产业生态链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只有被消费,才能实现其最终的价值。当文化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以后,消费者会产生新的文化需求,并把这种需求经由文化产业生态链传递到下一个循环中去,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满足消费者新的文化需求。“互联网+传统行业”为消费者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家和购买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则可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做出比较合理的购买决策。比如,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享受到更海量的文化消费选择,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及手机客户端,进行产品的搜寻、筛选和购买,极大节约顾客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互联网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产品研发和设计层面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22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

“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生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纵向生态链的融通上,也表现在横向生态圈的整体升级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以资源依托型为主的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依托互联网平台,对文化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文化产业要素在各行业和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并不断促进以文化产业生态圈为主体的整体业态升级。

221网络化和数字化

在互联网提供的大平台下,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加快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等领域正在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如传统出版行业为避免被边缘化,正在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在立足传统出版的同时,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加强出版内容、产品、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移动阅读、知识服务、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在这一点上,湖南文艺出版社提出的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再创业思路,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具体做法是,建立起三大平台――原创文学自出版平台、音乐考试在线服务平台、流行音乐在线教学平台,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出版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产品研发和管理流程上进行改革,以“互联网”拥抱传统出版,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222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有三种:一是跨要素融合;二是跨行业融合;三是跨平台融合。而“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在跨要素融合和跨平台融合上。跨要素融合,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集聚效应,使得以人才、资本、资源、技术、市场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实现融合发展。由于我国各个区域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并且各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进而导致了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依托互联网平台,突破行政地域、政府政策等限制,可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集聚,从而使得文化产业各区域间实现协同发展。跨平台融合是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扩展,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跳脱出原有的空间范围,通过多层次、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电子商务、金融等深度融合,以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223大众化和服务化

文化产业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产业,应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根植于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文化产业的大众化,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各个产业链中,不断发展壮大着文化产业生态圈。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例,一方面,随着多家手工艺品电商的成立及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成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枢纽,手工艺品可通过电商平台迅速流通,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选择、购买和消费手工艺品。另一方面,生产者通过互联网电商平_提供的数据,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文化产业的服务化是指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一个产业。如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在201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就是一个服务于大众的典范,依托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养老文化服务云平台等,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224版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版权产业也将面临新的局面。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互联网版权产业的不断升值。如今,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文化内容在发行时的可选择的主要渠道之一。很多无法进入电视直播平台和电影院线的影视剧,在网络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催生出“互联网+影视”新业态。以网络剧的发展为例,2009年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播放的网络剧数量不足5部,2016年网剧数量达到600多部”。[3]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加大文化版权内容采购与自制内容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网络版权产业的产值不断提升。二是网络版权生态的构建。依托于“互联网”的内容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电视剧改编为电影,电影改编为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激发着内容创作者的活力,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产业呈现出共融共生的态势,但是网络盗版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优质版权内容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规范网络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新的网络版权生态显得至关重要。

3结论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的资金投融资、创意设计和内容制作、宣传推广、发行销售、消费等各个生态链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这些生态链环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不得不说“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文化产业生态。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我们需要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途径,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霞红,林日葵文化产业生态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8-9

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例10

2012年11月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扬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1]。随后,2015年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我国“十三五”阶段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并为其进一步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内涵

“互联网+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将两者相加之后得到的结果,而是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4]。其本质上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用户能够零距离接触、智慧分享传统文化,将互联网创新的成果贯穿融入到传统文化产品的各个环节,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从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性。近年来,虽然“互联网+”一个新兴产业,专家和学者们依然围绕“互联网+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2015年7月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论坛以当前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各类热点问题而展开。《2016中国“互联网+”传统文化发展专题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中国将有1.96亿人成为“互联网+”传统文化应用用户,其增长率为56.8%[5]。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用户普及程度将随着“互联网+传统文化”产品的不断完善而持续走高,未来的用户规模也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济南泉文化现状

调查济南以“泉城”闻名于世。济南泉水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济南先民择泉而居,繁衍生息,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古至今,很多名人志士对济南的泉水进行描述。现代,鲁春晓介绍了济南泉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济南发展泉水旅游的思路及几条合理建议[6]。徐辉主要是以发展济南旅游为侧重点,提出了泉文化进一步开发的策略[7]。李冰和常莉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观测点,提出在塑造泉文化品牌的道路上,既要保护好泉文化资源,又要充分合理利用泉文化资源进行推广[8]。王晓珊和李桂军等介绍了济南与水的渊源,分析了泉城水文化建设现状和现实意义,最后对泉城特色水文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9]。近年来,济南市相关部门为发展泉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胆、有益的尝试。例如,每年9月,在泉城广场会有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暨焰火晚会和体验泉水文化等活动;大明湖有铁人三项对抗赛;在南部山区亦有“南山戏水节”;开展大明湖荷花艺术节,举办荷花仙子选拔赛、荷灯会、七夕晚会、济南市龙舟比赛、啤酒节、晚间消夏游园会、荷花巡游表演等活动;以泉水为主题开展摄影大赛;开展泉文化研讨会,2013年开始,每年一届开展济南泉水节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济南公众的节水保泉理念深入人心,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相关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趵突泉持续喷涌;通过旅游网的推广成功推动了济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济南泉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是进一步实践互联网思维的成果,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10],并推动着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在这种背景下,济南泉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互联网+”对知识产权的服务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价格问题。互联网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为吸引更多顾客,众多得互联网文化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引发价格战,实质上,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应当依靠优质的文化产品。第三,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面对激烈的竞争,先期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由于盈利的周期相对较长,企业容易出现现金流不足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泉文化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济南泉文化。第一,有利于深入挖掘泉文化资源内涵。目前丰富多彩的济南泉文化资源内涵还远远没有被充分挖掘,泉文化品牌需要以多种载体形式呈现,这势必将克服以往对泉文化的粗浅认识与开发,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泉文化的内涵。第二,推广已有泉文化品牌。目前济南“趵突泉”、“黑虎泉”等系列的泉文化品牌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和较高的知名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全国或者全世界济南的各种泉文化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利用“互联网+”的推动和影响,为济南泉文化提供新的传递方式,继续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第三,提高群众对济南泉文化的认知度。通过深入挖掘泉文化的内涵和对已有泉文化品牌的推广,提升宣传在文化品牌的塑造中的作用,利用已有的文化积淀,提炼其精华,在当代转化成文化品牌,提高泉文化在群众中的认知度。

4济南市发展“互联网+泉文化”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之路势在必行,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对济南泉文化进行有效的推广,在已有传统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济南泉文化品牌,对济南的城市发展以及形象提升存在重要的意义。

(1)积极利用互联网对济南泉文化进行宣传。这个目前已经在做,以后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在旅游网站、政府官网等网站上进行宣传;独立设置专门的网站,并且将其在一些影响比较广泛的网站上进行。

(2)紧跟形势,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推进济南泉文化的宣传。济南市既可以单独主办“互联网+泉文化”相关大赛,也可以通过已有的大赛,选择重点的项目进行后期投资跟进,或者加入相关比赛项目。

(3)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要加快培养一批既善于传播传统文化,又通晓“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为引入各类网络技术人才、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1]。要积极开展各类相关的专题培训会,使大家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4)财政支持。优化“互联网+泉文化”的投融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互联网+泉文化”建设。泉文化景点较高价格往往会阻碍相当多的人体验泉文化的魅力。据调查,免费的黑虎泉等比收费的趵突泉等有更多的顾客光顾。建议可以逐步开放一些泉文化景点,既刺激人们消费,同时也逐步扩大泉文化的影响力。

(5)充分利用现有济南市文化产业园。发挥产业园区所特有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政府加强引导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布局,促进园区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5结语济南因为“泉”闻名于世,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历史沿革、城市发展都与泉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互联网+”为契机,抓住机遇,面向世界,发展自己,对发展济南泉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曾晓晶,樊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育的变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0):180-181.

[2]邹学思.“互联网+”背景下的荆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祝福恩,张舒.“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性思考——学习《建议》体会[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5-8.

[4]曹休宁,颜泉泉.“互联网+”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477-478.

[5]艾媒咨询.2016中国“互联网+”传统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6]鲁春晓.济南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7]徐辉.以泉文化打造济南文化旅游品牌[J].网络财富,2010(17):157-158.

[8]李冰,常莉.济南“泉”文化品牌塑造与城市形象提升[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2):10-11.

[9]王晓珊,李桂军,胥立军.泉城济南水文化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2013(06):59-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