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健康教育理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4 09:19:37

健康教育理念

健康教育理念例1

    2搭建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

    健康教育是调整患者思维的一种方法,它能满足人对自己目前所患病的治疗及转归的要求。有知情选择的权益,医院有知告的义务,因此搭建健康教育与临床医疗环节中交流的平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以后的各病种中主要护理工作也不能丢弃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有的医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医生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均离不开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针对有病的患者,还能够针对健康人或无症状的亚健康人开展一二级预防,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等卫生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

    3共享网络信息的最大化

    共享网络能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的透明度,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可以进一步明了自己目前的治疗护理过程。这是直接为患者免费服务的网络平台,不但教育一个人,而且可带动周边人群的认知进而向更多更广的人群,扩大健康理念,一病一防,一病多防的影响,并且能带动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监管,现在许多医院的患者,都具有城镇居民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为这些管属部门提供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为患者的健康干预等服务,医患更和谐,同时弥补管属部门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政府以民生领域服务,争先创优的指导思想,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要求。健康教育以患者理解和认识为先导,切实制定出单病种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并能贯穿于临床之中,比如对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教育及家属绝对静止卧床的重要性;直流电转复以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患者及家属明白了,就会主动配合在10min之内能得到救治;0~30min卧床、禁食水、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当病情稍稳定转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病房。患者的配合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4把健康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结合

健康教育理念例2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策略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逐渐有了新的视角,也就是积极心理学,这主要是注重开发和应用人们身体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积极宣传和培养学生构建自身积极健康的心理,维护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心理问题出现逐渐的低龄化、极端化,我国的各个高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提高了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目前,在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向学生介绍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和心理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各种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的现象,向学生传授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的讲座和主体活动宣传。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质上属于一种“消极心理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和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约束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观要求和理性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逐渐增加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下,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学的重点是“预防”。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们会对心理教育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处理和鉴别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这种理念是典型的问题取向,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出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通过让学生不断地体验积极地情绪,培养出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目的。转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需要做到的是在知识观方面的转变,通过在高校中全面的普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自我认识、常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的标准等。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来,目前更加注重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下,学校应该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获取幸福的能力。积极的情绪包括爱、感激、自豪、兴趣、满意、快乐等,主要是人体感受到愉悦,可以是受到身体内或者是外部的刺激以及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预防疾病,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时能够让人们充满幸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使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生在积极情绪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3.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教师需要注重拓展心理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对向学生灌输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首先,教师是要注重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注重加强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其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掘朋辈资源,在日常的沟通中促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积极心理学,是时代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下,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最后,教师需要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屠鸣,李晓彧,魏春燕,邱建国,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健康教育理念例3

二、以多种手段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从教学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在校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亊体育活动,养成体育緞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安排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新的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从教学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从系统的观点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某种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走班学习,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已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項目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充分的自,为他们所喜爱项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体育课的有益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从教学评价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理念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往往把评价内容的中心放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考评上,对教学其他的目标,如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很少兼顾,而这些都会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评价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已学校状况,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采用的形式,制定出自己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直至终身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目地。

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对教师要求

(一)思想重视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必须牢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新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制将抗标准。

(二)转变观念

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健康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建立新型教学结构

新课改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学会体育技能,使学的开心、学的有趣、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健康第一”实施体育课程教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二)精简竞技体育内容

健康教育理念例4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39-01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这表明了体育课程已摆脱了传统体育重体能、种技能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束缚,开始向综合化发展。注重从学生的成长需要编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注重与其他科目内容进行交汇整合,多角度、多方面关注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同步成长,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那么,教师要如何结合新课程内容来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落实新课目标呢?

1 体育与健康并重

传统体育课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体育技能和学生体能的训练,只要能起到强身健体作用就完成了体育课程的学习任务。新课改后,体育课程在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这里所说的健康既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学习,还增加了饮食内容,引导学生在饮食上要做到荤素搭配,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既要保证主食,也要保证副食,遵循“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清单杂食”的饮食原则,并具体为学生列出“膳食宝塔”每层食物的科学摄入量,指导学生针对自己身体发育的需要适当调整饮食。还指导学生怎么吃,怎样保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最大程度被吸收。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结合时代需要增加了全新内容,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心灵的呵护。针对当今社会青少年常遇到的问题:抽烟、喝酒,甚至被诱惑。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避免沾染不良习惯,做自己生命的守护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尽早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预防或利用科学方法消除消极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新教材内容变化,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课概念,赋予体育课程更丰富的内容。组织学生围绕课本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及时发现自己在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改正计划、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达到共同进步。

2 与其他学科整合

新教材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多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其它学科早已接触过,比如“饮食知识”在生物课程有过详尽的讲解;“避免恶习、呵护心灵”相关内容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学过;“爱护环境”内容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课程中都有相关内容。面对这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不能因学生有过了解而省略掉,而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将这些知识从体育角度去理解、运用。生物与体育都有关于科学饮食的学习内容。生物侧重于营养结构,而体育在关注营养结构的同时更关注如何结合运动进行饮食,比如,有“发展体能,你该吃什么,体育锻炼后你该吃什么”。教师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结组对课本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在整合多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体育课程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运动、科学饮食、交友、呵护心灵、避免沾染恶习等。让学生在知识的整合中加深理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保证体育教材的学习落到实处,保证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 关注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体育历史的源远流长,也表现出体育对当今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文化,了解与现代奥运会相关的体育文化,既包括体育场馆的造型,也包括相关的雕塑、绘画、音乐等,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力”与“美”两大主题元素。让学生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感悟其重要作用――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领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悉尼、中国、英国奥运场馆的建筑造型,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赋予奥运与体育的不同文化色彩;为学生播放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杯》等,让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歌曲中所渲染的“和平、友谊、进步”的氛围和主体;展示23~29届奥运会的会徽,让学生结合造型理解每届会徽寓意,理解主办国及城市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理解他们对丰富体育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放性接受体育文化―― 以课本为切入点,却不局限于课本。提倡将课外阅读得到的体育文化知识带进课堂,来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的学习。比如,让学生讲述我国第一枚金牌获得的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让学生介绍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介绍我国在奥运会上赢得冠军的乒乓球选手,以及他们的优势;让学生例数我国的体操冠军、跳水冠军、游泳冠军等。并讲述与这些人相关的体育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精神感染和鼓舞,发挥体育文化巨大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对体育文化、精神的深度理解。

4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目标的提倡的重要理念。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各地都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公共运动场地,这些场地都是重要的课外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去打球、溜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郊游。在平时,利用身边的各种健身器材随时进行短时间的健身活动。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有余力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有助于体育锻炼的多样性。除了借助公共场合的体育设施、锻炼器材推进体育锻炼的常态化外,还要借助发达的媒体平台向学生推荐热门的体育赛事,了解更多的运动形式,让学生从中感受体育的“力”与“美”,感受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教师还要善于依托本地区的传统运动发展特色体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比如,气功、武术、毽球、抖空竹、腰鼓等,这种体育往往深得人心,有大量社会人员在自觉参与,并不断进行创新。学校聘请热爱某项运动的人担任业余教练,让有运动兴趣的学生组成业余体育爱好队,定时进行培训,形成有自己本地特色的运动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另一方面,对传承本地区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得以延续。

健康教育理念例5

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从教学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在校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 的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安排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新的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从教学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从系统的观点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某种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走班学习,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已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目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充分的自,为他们所喜爱项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体育课的有益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健康教育理念例6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以下几点:

1.乐于学习

2.情绪乐观稳定

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5.能自我认识,悦纳自我

6.智力正常

7.人格完整

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

学生有发展性心理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谅解宽容还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支持:

1.理解,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体验,即使学生的行为时明显不当的,也要看到其不合理行为后面的合理原因。

2.接纳,无论学生做错什么事,作为教师都应使他们感受到没有受到排斥,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与权力,并愿意带他们。

3.分享,教师应尽可能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的体验,了解知道他们的孤独、失望,理解他们的气愤。

心理学家指出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

现在中小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以下9个方面:

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

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

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

4.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5.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

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己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己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

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现象。

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

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

人的正常心理健康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以下谈谈心理调适的八种方法。

1.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身心健康均有裨益。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眼睛炯炯有神,满面春风,充满朝气。微笑是人快乐的表现,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学会微笑,体验微笑这种美好的心理感受。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十分有效,当你长年累月逐渐养成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

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一面,都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多想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最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保证,坚定自己的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心理上美好的回忆能抹去心灵上的创伤。

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类思想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的情绪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影响工具。通过语言既可引起人的愉快情绪。也可以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既可以引起也可以抑制,即使内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同样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紧急情况下,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应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或刺激时,应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应默念着“忍!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总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

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古代有一高僧卧云曾说过:“静神养气”,静神养气对人的身心十分有益,学会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相当好的调适作用,当你静下心来,站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反复几十个深呼吸,会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5.想象放松法。有自卑感的人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无劲。克服这种心理,应树立信心、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默记的积极暗示心理。逐渐有了信心的力量,别人做的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好。用想象的方法,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来个天人合一,纯朴归真,想象你这时正在深山密林中,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幽谷的鸟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沙滩上,赤足享受海水的冲泡。也可以品味着天下着毛毛细雨,淋湿了你的头发及全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整个想象过程中,心里伴随着“松、松”的意念,烦闷之气,自卑之感,紧张等随之消失。

6.欣赏音乐法。一首健康的音乐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人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情绪低沉,缺乏信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人振奋精神。如《田园交响曲》、《蓝色的多淄河》、《欢乐颂》、《义勇军进行曲》等交响乐、能使人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走出低潮。

7.团队精神生活。团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成员互相友爱、 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让同学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受到同学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

健康教育理念例7

1.“看病”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遵循着医学诊断的模式,由于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心理疾病的有无一直是评估的重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正常群体之外的异常群体,即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正如医生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一样,病人只有生病了才去看医生。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遵循这一模式,只有学生出问题了,才会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某某学生因为打架、上网、吸烟或饮酒等问题被班主任教育、开除,但教师在平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发现,预防,矫治。

2.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心理学知识传授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生这一群体队伍越来越庞大,随之出现了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考试指挥棒的指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传授课。由于中职生是在中考中落榜的学生,对于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他们本身就擅长,所以当他们面对苦涩的心理学知识时,兴趣荡然无存。在他们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语数外等这些学科的学习没有任何区别。

3.师生的“对付”心理。中职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承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化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在中职院校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面临上述压力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小到大,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批评声已经将他们定位在了一个“坏学生”的位置,所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在心里早早做好了与教师对抗的准备。于是,上课捣乱、说话、睡觉、打架、上网、吸烟等问题行为自然出现在他们身上,上学变成了混日子。而与此同时,在教师眼里,中职生存在学习差、品行差、纪律差、习惯差、顶撞教师等诸多差的行为表现,所以给中职生上课变成一件很痛苦无奈的事,这导致教师产生了给中职生上课就是应付、“熬熬时间而已”的想法,而不是思考如何从根源上改变双方的这种关系。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实,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把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转变为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与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全体学生敢于正视现实。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借助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一平台,同时注意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结合。

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遵循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把专题讲座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集体教育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对中职生来说,严厉的责骂或训斥不仅效果不佳,基至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团体心理咨询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按照心理学规律做工作。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全体,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构建与“看病”似的教育模式相对的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出现问题的学生。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到发掘,心理素质得到改善,从而着眼于更全面、更理想的发展目标。

2.分类组建活动小组,强调活动的自愿性。对于学校来说,实施团体辅导活动最理想的团体便是班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它不是唯一途径,我们需要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招募小组成员,让学生自愿参加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健康教育理念例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2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把教育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界上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真正健康的人不到10%。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出生于典型的“421”式家庭,成人教养中的过度包办代替,让不少孩子逐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外出以车代步,上、下楼梯全靠电梯,沉迷电玩不事劳作,宅居室内不喜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独生子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钻、爬、跑、跳、掷等身体基本素质普遍下降;晨跑两圈个个气喘吁吁;夏天离开空调就容易中暑,秋风一起就感冒发烧;打了各种体能增强疫苗还常请病假;自我中心严重;适应新环境能力差,不懂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等。幼儿新的健康问题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加拿大籍华人谢华真博士首创的健商新理念和健商新文化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深受人们的关注和推崇。近年来,我园将健商新理念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了解健商――认识健商理念

健商(HQ),是健康商数(Health Quotient)的缩写,它代表着一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和水平。健商作为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由国际著名健康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谢华真教授首先提出并运用,是一个建立在最新医学成果和健康知识基础上全面、全新、有科学依据的健康观念,它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才智,代表了一个人的健康层面及其对健康的态度。拥有健康商数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健商水平不是与生俱来和先天决定的,而与后天的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知识层次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健商理念的丰富内涵,可以赋予一个人力量,使人做出科学、明智的健康抉择: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一项新的体育运动;注重自我保健,改变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习惯,每天科学运动;掌握有效p轻压力的新技巧;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商新理念以独特的保健哲学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让健康运动成为习惯,让心理健康成为品质,促使幼儿园健康教育从观念到行为实现科学融合和有效优化。

二、倡导健商――建构健商文化

健商代表一个人对健康的智力和维护健康的态度和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忽视健康,就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每个人最值得拥有的财富。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健康观念、知识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自己和下一代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建构健商文化,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注重宣传,更新观念。我园通过定期举行健康大讲堂、健康生活方式大辩论、心理咨询、家教经验交流共享会等形式,大力宣传“21世纪是健康世纪,重视对健康的维护和投资”“健康是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和生活质量的和谐统一”“健、康、智、乐、美、德组成大健康概念”“运动可以代替药物,而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等科学观念,向教师、家长宣传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健康知识,提高维护健康的能力,有效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健商文化。

(二)专家引领,深度培训。我们邀请了儿童营养师、儿童保健专家、体能教练等专家到园开设饮食、运动、保健、健康知识讲座,让教师、家长不断获得关于健康监测风险因素、健康维护等信息,有效掌握身心健康的秘诀方法和技能。

(三)开展活动,持续渗透。我园每年通过举办美食节向全体教师、家长宣传主食金字塔以及合理进行荤素、咸甜、精细搭配,倡导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文明的新观念,并定期举行趣味运动会、亲子啦啦操、大自然远足等活动,促进师幼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以身作则,榜样垂范。我园倡导广大教师、家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重视关爱自身健康,注重以保健、预防为主,树立良好的职业志趣和理想,爱岗敬业,不断调动和发挥个人潜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团结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发现和畅享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乐趣,豁达乐观,发奋有为,永葆童心、童真、童趣,学会利导思维,富有幽默感,遇事向好的方面想;拥有从容面对竞争、名利得失等健康心理;做幼儿的榜样,注重养成步行思考、积极运动、膳食平衡、睡眠充足的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亲子关系;科学教养孩子,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愉悦的精神氛围,注重培养孩子卫生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孩子共学习、共成长,有效构建和培育全新的校园健康文化,使教师、家长身心两健,拥有一个更健康、更快乐、更成功的人生。

三、践行健商――提高健商水平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针对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感染疾患等年龄心理特点,我园通过寓教于乐的主题故事、游戏模仿、情景演练、个案跟踪、社会实践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五大领域渗透,一日生活内化”,积极创设一个时间、空间、材料、人际充分开放的支持环境,通过“主动建构、探索体验、合作交流、互动支持、做中内化”培养幼儿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科学卫生的生活保健习惯,使其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有益经验,让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从发展基本动作到提高身体素质、从身心健康发展到人格健全,不断发展提高。

(一)学会自我照顾。我们倡导幼儿通过建立乐观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认可自己身体固有的自我康复力量,促使身体达到最佳健康水平。每学期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热爱生命、防病强身”主题竞赛活动,开展幼儿穿脱衣帽和鞋袜、叠被子、整理书包比赛,一日活动中做到冷穿、热脱、湿换、脏洗等,让各班幼儿动手包饺子、做汤圆等,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照顾意识,提高自理能力。

(二)掌握健康知识。我园以普及健康知识和引导健康行为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看保护眼睛、不挑食、预防龋齿、碘缺乏病防治等健康科教片,改变不良习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增强自防自护、自我保健意识。开辟健康小厨房,让幼儿在参与、操作中认识食物,了解营养知识,学会烹饪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和饮食观念。还邀请儿科专家医生家长进课堂,开展健康主题讲座,进行严防手足口病、女童防、远离等安全防范教育,让幼儿知晓常见疾病的名称及危害。

(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园积极推行“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倡导师幼远离网络电视,少玩手机游戏,按时作息不熬夜,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和水等自然因素,积极开展晨间早操、户外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游戏、体能运动,提高幼儿跑、跳、钻、平衡性、柔韧性、耐久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户外有氧运动可以让幼儿的心肺得到很好的锻炼。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孩子们晒太阳时尽量皮肤,但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头部和眼睛。科学合理地利用日光可预防各种疾病,日光照射可以引发幼儿身体和心理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可以有效刺激幼儿神经系统的活动,提高呼吸、消化等机能,增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我们还通过睡前讲故事、听优美音乐、改善光线等方式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减少甜食、防止蛀牙,能主动增减衣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免疫力,减少发病率。每班的保育员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防止菌交叉感染。每月让幼儿互换座位一次,有效保护他们的视力。启动“家庭阳光体育运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庭趣味运动会,开展亲子抱抱团、亲子推拉车、跳竿乐等家庭亲子阳光活动,不断增强幼儿体质。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游戏既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矛盾、帮助幼儿宣泄紧张和负面情绪,又可以矫治幼儿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园积极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保健功能。运用愉快教育、赏识教育、个别教育等方法,在关怀、接纳、尊重的氛围中,通过他励、自励、互励的形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幼儿提供展示独特自我、实现自我创新和能力发展的机会。对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以及自闭、多动的孩子等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觉愉快温暖,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培养幼儿健康快乐、自主和谐、自信自强、勇于竞争和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五)提高生活技能。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态度、期望以及教育方法对幼儿健康、个性、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随机向家长灌输先进的健康教育理念,指导家长通过重新评估自己和环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技能。我园每学期进行“防震紧急疏散大演练”“绿色生态环保行”“安全用火用电”“防骗防拐防走失”等生活健康安全技能和社会实践演练,让幼儿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培养安全健康意识,锻炼幼儿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提高幼儿团结协作、防范自救的能力,弘扬团队精神。

健康教育理念例9

【摘要】 目的 将《内经》“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方法 指导人们从情志、起居、饮食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应自然规律。结果 通过自我调节,使体内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保持身体健康。结论 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内经; 治未病; 健康教育

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指出,“人类60%左右的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其中70%~80%的人又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1]。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随着医学科学、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和西医学从治疗模式到预防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学《黄帝内经》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同时,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特殊作用,更加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论在健康教育中作用的重视。

1 “治未病”理论基础

《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构建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蕴涵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天地和谐统一的思维哲理,在讨论生命科学和自然界之间的规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的脏腑经络及精气神的活动相互协调也是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生命活动及其过程。因此,凡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人类自身的身心活动均可影响其生理活动,当这两种影响超出人体自我调节限度时,即可破坏有序的生命活动而致病[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述:“夫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所以《内经》充分运用“精、气、神”、“脏腑、经络”、“阴阳学说”解释和论证了天人关系以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则充分体现了古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今天重温经典,并将其运用到健康教育中,指导人们从情志、起居、饮食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身体的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指导

2.1 情志调养 精神情志,贵在和调。精神舒畅,则人体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体质就会强健。如《灵枢・本藏》篇说,“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指出人会受社会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情志的改变,而情志失和,则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气机升降失调,就会导致人的精神和躯体出现病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承受各种压力的人群中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逐年增多,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从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就是告诫人们欲望和劳作都要有界限,不能过度和过分,一切要顺其自然,则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如此则“德全不危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的人文观和道德观,告诫人们应避免过度的情志活动,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排除杂念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而不耗于外,为后世所遵循。

2.2 起居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就应因天之序“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起早卧,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应之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其基本精神就是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而现在人们过度追求安逸,出门以步代车,进门开空调,经常熬夜等不良习惯,违背了自然规律,降低了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2.3 饮食调养 《素问・藏气发时论》曰,“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沮驰,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平衡的饮食摄入是维持人体生命营养的必然条件,反之饥饱不时、五味偏嗜无疑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如“高粱厚味,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横解,肠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皆为嗜食、偏食、饱食之患。当下,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摄入营养过剩导致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与日俱增,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灵枢・师传》还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3 讨论

近年,在“非典”、“甲流”和“艾滋病”防治方面,中医药“扶正祛邪、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出鲜明的特色优势,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加强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健康教育是一项廉价、高效的治本措施,是人类在与健康危害因素作斗争的实践中,在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有限卫生资源的矛盾中寻求到的最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4]。

新的时代和新的医学模式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护理工作范围由医院发展到社区,护理服务对象由患者扩大到健康人群,工作内容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扩展到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认真学习和传承经典,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护理观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并应用于临床,充分利用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卡等形式对健康人群及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康复过程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作有度、顺应自然,使体内阴阳调和与天地阴阳变化相协调。使更多的人懂得通过自我调理,增强体质,远离疾病,保持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是以圣人陈阴阳,筋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气立如故”。

参 考 文 献

[1] 赵则祥, 邹开亮.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7): 9.

[2] 吴思玲,吴元,宗美英,等.新农村建设中居民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8,10(16):73.

健康教育理念例10

无痛人工流产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流产术已受到育龄妇女的青睐,由于早孕对象年龄.婚史.生育史.流产原因及文化层次不同带来不同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我站于2009年在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的同时,尊崇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健康教育运用到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