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6:06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1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門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

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由此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属于一个枝干的两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如果主体是强调利益的单位,就是企业会计范畴,如果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机构、行政部门、财政机构,则是预算会计范畴。由此不难发现,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

1.资本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

2.负债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3.收入要素差异

企业会计内的“收入”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将造成所有人权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资金没有关系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但预算会计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强调为进行业务实践、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费用。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

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

2.核算方式差异

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五)预算会计组成关系清楚,综合性强

因为预算会计属于财政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国内的国家预算又属于全国集中的预算。因此,国内的预算会计出现了一个以核算资本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综合统一的核算系统及控制体系。该种组成关系不但综合性强,并且组织关系非常清楚。政府财政整体预算会计纵向能够分成从中央至乡镇五级;各级政府财务从预算会计均有附属的一、二、三级行政部门会计以及统计事业机构会计。该种纵向的上下级内属于领导被领导的情况,同级财政和部门之中属于横向的指导和接受指导的状态。上级部门不但核算、反映及监督本部门资本运行,还反映与监督包含下属部门在内的整个系统资本运行。这和企业会计上下级几乎没有从属关系,存在独立性的特征,刚好相反。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预算会计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机构财务情况及收支状况的书面信息,包含资本负债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它不用设置现金流量表,这属于二者报表类别上存在的区别。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可是支出与收入科目上期末数则反映的是“本年累计出现额”,是动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例如企业会计,其建立了“利润”科目,而利潤是企业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资金相减而产生的,反映了资本的报酬状况,借助这个科目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投资运营水平;预算会计不建立“利润”科目,其设立了“结余”科目以体现资本的结余情况,这个结余是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差数,但并没有资本报酬的概念,只是体现了收支的对比状况,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财务情况。

(四)会计主体的区别

预算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点计量单位,对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机构收支预算实施状况,展开全面、统一、持续的核算及监督一个专业财务。其包含总预算财务、行政机构会计、事业机构会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政单位、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等。而企业会计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财务情况、运用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且对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收支展开监督的一个专门财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务资料多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尽管和企业会计相伴出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实基础、资金核算、科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当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体性能方面的差异,掌握好它们在资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别,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将二者区别开来,较好地掌握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13,(1):19-21. 

[2]占丽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39. 

[3]许立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议预算单位设置银行支取未报数备查簿[J].财会通讯,2015,(9):59. 

[5]黎利权.预算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的对比分析[J].预算会计研究通讯,2014,(7):13-14.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2

关键词 SAP 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财务控制 分析性复核

德国SAP公司的SAP R/3 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将所有内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实现最佳资源组合,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一、SAP的出现极大的减轻了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

SAP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基础会计核算和准备财务报告的压力 ,极大地节省了会计核算的时间,由其是存货和销售会计核算。

(一)减轻了存货核算的压力

传统的财务会计要求存货入库由材料会计人员根据进货发票逐笔计入总账系统,月末根据料到单未到的明细在会计账上做存货增加及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次月初冲回暂估入账凭证。平时仓库收货在会计上不能同步记录存货,甚至可能出现仓库已经入库,而且已经发料但财务进货还尚未入账的情况。对于向生产发料及发货给客户,财务人员也只能等到月底汇总计算出收发料(产成品)汇总表,并且依汇总表记账。因此,传统的财务会计账簿无法及时获取存货的会计信息,存货账目需等到月末结账时才能计算出,而且月末结算整个月的存货,工作量大。

在SAP条件下,外购存货入库通过仓库收货后系统在FI系统自动生成进货会计凭证(增加库存存货同时暂估应付账款)。对于自制产成品完工入库,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系统自动生成产成品入库凭证。存货在会计账上可以得到及时反映。财务人员根据购货发票等结算凭证直接生成外购存货应付账款会计凭证。在向生产发料环节,系统根据仓库的发料凭证,在财务FI系统自动生成账务(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原材料)。SAP财务与仓库共享库存信息,财务人员可以及时监督仓库的收发料情况。由于存货平时系统自动核算,因而节省了月末结算的时间。

(二)减轻了销售确认与计量的压力

传统的财务会计要求销售会计根据由承运人签收的发运凭证,开立税务发票,然后在会计账上确认销售。如果销售旺季,财务人员将难以应付逐笔确认销售,而只能汇总确认销售,同时根据发货凭证汇总表,计算已销产品销售成本。由于当月销售的产品有可能是本期入库的,因此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只能等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来。因此,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中,平时无法查询销售信息和销售成本,以及客户的应收账款信息。

在SAP条件下,仓库根据批准的销售单发货时,系统自动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凭证,物流人员根据发运凭证生成销售凭证。财务人员只要检查SAP生成的已发运未确认销售报告,及时监控,免去了确认销售记录销售等时间,更多可以把时间放在应收账款管理及其他财务控制上。

二、SAP提供了诸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查询,并且所有的信息可追溯

(一)销售环节信息

SAP要求所有销售订单都应详细记录,包括交货期, 产品明细、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税金、价税合计等信息。这些订单信息可以按任意字段时时查询。当这些订单由仓库交货后,系统就会生成交运单信息。此时,销售人员可以根据发运单生成发票信息,系统在财务部FI模块中将生成销售收入入账凭证及应收账款信息。最主要的销售信息是可以时时查询的。

(二)生产环节信息

生产信息的生成依据是销售订单和库存信息。SAP根据销售订单信息和库存情况运行 MRP系统 ,从而确定生产数量计划信息,然后根据生产计划信息进一步展开BOM表,生成原料采购信息。待原材料入库后,根据生产计划排程就可以进行生产。通过SAP系统对生产订单进行发料,原材料在不同的车间,经过不同的工艺路线(生成标准制造费用信息)后完工入库,生成产成品完工信息。通过对一定期间的生产订单状态查询,可以即时的了解生产信息。同时可以做到时时的存货库存查询。

(三)财务环节信息

SAP可以即时查询各总账科目的信息,营运能力,营运资本情况,(经营流动资产减去经营流动负债)以及查询获利能力信息,现金流量信息及流动性信息。

三、财会计人员通过SAP提供的信息,及时进行预算控制,通过分析性复核找出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分析性复核是一项重要的获取财务人员重点关注领域的手段,它的实现就是通过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

(一)利用SAP获取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预算控制,找出实际与预算差距。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控制方法。在我国,许多企业已意识到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忽视预算控制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其控制效果的发挥搞好对预算差异分析具体方法的控制,有助于使预算达到应有的控制效果。

预算实质是一项控制工具,它提供了年度的业绩目标,根据年度业绩目标展开财务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财务人员在每月月末应当根据所编制的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与SAP提供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1、销售预算与SAP系统提供的实际销售业绩的比较,找出差距。

每月月末,财务人员根据SAP系统查询到的实际业绩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距包括:(1)实际收入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实际收入达成预算的情况。包括按客户别的比较及按产品别的比较;(2)当期取得的订单金额与预算订单金额比较;(3)当期在手订单与预算在手订单进行比较;(4)当期新增客户与预算客户比较。

2、生产预算与SAP提供的业绩进行比较

每月月末财务人员根据SAP系统查询到的生产业绩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距,包括:(1)实际产量与预算产量,计算实际产量的达成预算的情况,包括按产品别的比较,找出差距。(2)实际良品率与预算良品率进行比较。(3)实际生产成本与预算标准成本比较,找出差距。(4)实际人工与预算人工比较。(5)实际制造费用与预算制造费用的比较。

3、财务预算与SAP提供的业绩进行比较

每月月末财务人员根据SAP系统查询到的实际数据与财务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差距,包括:(1)经营营运资本实际与预算比较;(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与预算比较;(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与预算比较;(4)产品销售毛利实际与预算比较;(5)实际债务与预算规模比较;(6)EBIT(息税前利润)实际与预算比较。

(二) 针对预算与实际差距,找出原因,合理配置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分析性复核,财务人员已经利用SAP的信息进行了实际与预算的比较,接着就是找出原因。

1、针对销售环节的差距进行分析性复核,找出主营业务收入与预算差距的原因。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乌云尚未散去的前提下,很多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的大背景下,财务人员与销售人员有针对销售环节进行差距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必须的。销售环节的差距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差距和在手订单差距,财务人员应该会同销售人员具体查找差距原因,差距原因有市场大环境的因素,分销渠道方面的因素,交货期方面的因素,客户方面资金的因素,也有客户的项目推迟因素及产品因素,同时还有价格方面的因素及竞争对手的因素。通过对各类因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改进,目的就是缩写差距,提高后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在手订单,降低经营风险。

2、针对生产环节的差距进行分析性复核,找出差距的原因。

企业通常情况采取订单式生产,但也有相当的企业受产品交货期长等因素影响,而采取计划式生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对生产环节的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距进行分析。生产环节的主要差距包括实际生产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距。财务成本会计人员需与生产人员共同找出差距原因。可能的差距原因有人员效率的问题,生产部门费用控制不力的问题,材料不良的问题,也有生产工人技术方面的问题及机器故障率高等问题。通过对各类因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改进,目的就是缩小差距,降低后期的生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

3、针对财务预算的差距进行分析性复核,找出差距的原因。

针对财务环节的数据差距分析,最重要的差距是现金流量差距和债务规模差距及 EBIT差距 ,这些差距会广泛的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及获利能力,针对这些差距要具体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导致现金获取能力下降, 应收账款催收不力等,或者是企业 盲目扩充导致现金流紧张,债务规模庞大。当然对获利能力下降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诸如费用未很好的控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通过对差距原因分析有针对地的措施加以改进,目的就是缩小差距,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应该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中走出来,以财务控制为重,利用SAP提供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从而有效应对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实现组织目标。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3

1.1不计利润,计结余对于企业会计而言,利润不仅是企业收入与成本相互抵消所形成的资金结余,同时也是企业资本运作所产生的报酬,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是会计主体财政收支相互抵消产生的结果。企业会计的利润表现企业所具备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是资本的报酬形式,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说明财政收支的对比状况。对于行政预算而言,结余情况不能与财政状况直接划上等号,无法作为考核行政预算单位财政管理水平的合理标准。

1.2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的收支处理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对涉及成本核算的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

1.3会计目标差异预算会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社会效益,其会计目标具备宏观性和间接性。而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资本的循环进行财务核算,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预算会计是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核算,投资目标是为实现预算主体的政府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反映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其每项收支活动都涉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影响社会关系与经济效益,投资结果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2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2.1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财务中往往存在坏账问题,因此企业会计会对坏账进行账务处理。而预算会计核算对应收、预付款项只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进行记账,不计提坏账准备,对没有形成坏账的,不做账务处理,如果形成坏账(确定无法收回),则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领导批准,然后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存货核算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入账价值,固定资产核算则分为两类,一是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在预算额度内执行;二是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则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预算会计的资产核算中,存在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账面原值产生差距,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指标无法反映真实状况,造成净资产虚增,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及专款专用原则所谓政府采购,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根据相关规定集中采购规定范围或金额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行为。专款专用则是预算会计主体对政府拨款和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并且单独进行核算,反映其使用状况,不得擅自更改或者挪作他用。

2.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是基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账户体系的管理行为,收入直接计入国库或财政专用账户,支出通过单一账户统一支付管理。预算会计对象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方式。

2.4实行政府收支分类对于预算会计而言,如果需要编制政府预算和组织预算执行,或者完成后续的核算工作,必须以政府收支分类作为依据。所谓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从类别、层次上进行划分,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清晰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重要特征。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4

1.2会计目标差异预算会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社会效益,其会计目标具备宏观性和间接性。而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资本的循环进行财务核算,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预算会计是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核算,投资目标是为实现预算主体的政府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反映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其每项收支活动都涉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影响社会关系与经济效益,投资结果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2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2.1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财务中往往存在坏账问题,因此企业会计会对坏账进行账务处理。而预算会计核算对应收、预付款项只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进行记账,不计提坏账准备,对没有形成坏账的,不做账务处理,如果形成坏账(确定无法收回),则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领导批准,然后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存货核算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入账价值,固定资产核算则分为两类,一是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在预算额度内执行;二是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则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预算会计的资产核算中,存在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账面原值产生差距,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指标无法反映真实状况,造成净资产虚增,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及专款专用原则所谓政府采购,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根据相关规定集中采购规定范围或金额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行为。专款专用则是预算会计主体对政府拨款和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并且单独进行核算,反映其使用状况,不得擅自更改或者挪作他用。

2.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是基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账户体系的管理行为,收入直接计入国库或财政专用账户,支出通过单一账户统一支付管理。预算会计对象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方式。

2.4实行政府收支分类对于预算会计而言,如果需要编制政府预算和组织预算执行,或者完成后续的核算工作,必须以政府收支分类作为依据。所谓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从类别、层次上进行划分,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清晰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重要特征。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5

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内容,影响着单位资金的流通使用,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利益,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点即财务管理。但众所周知,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日常管理工作中执行的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财务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十分重要的事业单位之一,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单位相关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高层人员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本文主要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处理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的差别进行总结分析,仅为疾控中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存在区别的主要原因

1.单位性质不相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由政府组织创建的,平时的工作主要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监测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等方面,许多活动都是无偿开展的,属于非盈利性质,大多数情况下都体现的是其服务功能,它的盈利及亏损情况与单位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企业单位则属于盈利性质的,日常的运行管理之中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存在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疾控中心的管理目标及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疾控中心与一般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差异。

2.资金形态的区别

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资金形态明显不一样。疾控中心的资金形态主要可以分为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两部分,相对而言十分的稳定,流动资金基本上完全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定期进行拨付,也就是说疾控中心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且流动资金流动之后很少有回流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向流通的。与流动资金相比,疾控中心的固定资金十分的多元化,主要的形式有专用基金、固定基金、事业基金等等。对于社会企业而言,除了厂房、办公室的硬件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流通资金,且企业资金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流,因此,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双向流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事业单位的货币流通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资金形式不相同,管理的方法、管理的对象等自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3.资金用途不同

资金的用途不同是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存在区别的直接原因,疾控中心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疾控中心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资金用途的合法性、正规性。企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金的流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账户处理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资金用途的利益性,这种情况之下,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开展财务处理时的方法、侧重点等等自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及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具体不同点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处理方法与企业单位的财务处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必须要切实认识到这种差异,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作,为了帮助有关人员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差别,下文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及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具体不同点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

1.会计分录的形式不相同

会计分录是会计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指的是在某项经济业务中,将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标明,由此可见,会计分录是由应记金额、账户名称及应借应贷方向三个要素构成,会计分录可以分为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借一贷会计分录,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应账户的则属于复合会计分录。财务档案建立的过程中离不开会计分录,处理相同的业务时,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分录形式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比如,贷款方面,贷款方向相同的条件之下,由于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制度规定差别较大,因此,会计科目的名称明显不同,相同的内容会记录在不同的账户之中。贷款核算时,疾控中心不需要区分贷款的期限,只需要将其全部记录在借入款项这一科目中即可,但企业单位则需要区分贷款的期限,分别记录在长期贷款或者短期贷款科目之中。分录形式不同,后期的档案管理及相关工作自然也会存在很明显的区别。这与企业单位与疾控中心的单位性质及会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2.事业活动核算时差别较大

疾控中心及企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对一些事业活动,疾控中心经常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专业的业务活动等等,企业单位则会开展许多种经济活动,事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花费资金,资金管理离不开财务会计活动,疾控中心和企业单位业务活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疾控中心事业活动收入支出核算的时候主要包含了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几部分,这也是疾控中心财务处理与一般的企业单位财务处理的区别之一,比如行政部门办公室费用支付时,事业单位会将其记录为“事业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但企业单位会将其列为管理费用。

3.纳税处理方式不同

税务问题是所有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疾控中心的纳税处理方式与企业单位的纳税处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目前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说,疾控中心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涉及收费的业务收入,都以预算外收入的形式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是属于国家财政的收入,所以在业务收入这一块并不需要纳税,只需要按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可。相对而言,企业的税务处理过程中则需要更加的严谨,目前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单位纳税人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开具专用票据,向税务机关按时足额缴纳相关税费。

4.成本核算业务的差异

成本核算是疾控中心及企业单位会计处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单位性质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业务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由于企业属于盈利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多的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的重点是成本利润核算,从而为利润的管理及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度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几部分内容,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终利润。但疾控中心属于非盈利单位,因此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几乎可以忽略利润目的性,成本核算过程中直接将领用材料支出等类似支出纳入到“事业支出”的会计科目之中。导致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单位的资金流通目的不同。

三、结束语

企业事业单位是当前两种主要的单位形式,疾控中心属于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社会的稳定,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担的社会职能、资金形态、资金用途明显不同,因此他们的成本核算业务、税务处理方式、会计分录形式、事业活动核算方法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就疾控中心与一般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不同点进行了简单的对照谈论,希望能够对疾控中心财务会计处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元玲,周东升.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184-185.

[2] 黄捷.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31.

[3] 李青.试析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J].中国外资,2014,(1):43.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6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国内长期以来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现状,国内企业普遍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重视不够。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多地依靠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正是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比如,成本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信息,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是产品定价、产品盈利分析、外包决策、成本控制和部门业绩考核等众多管理活动的基础信息。又比如,现代企业要把企业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部门直至每个人,使公司上下目标一致,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主要的手段,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比较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64-02

1有关企业财务预算概述

1.1认识企业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形式,对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的合理安排,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企业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1.2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是一种数字化的责权控制,是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

(1)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是,企业财务预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财务预算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指标,使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并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这样企业的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就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2)企业财务预算还能帮助企业控制成本。通过对下一年度作出预算,定下经营指标并逐层下达销售、生产指标,并据此控制成本。

1.3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程序

财务预算的基本程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3.1企业财务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体系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少企业注意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却不注重经营预算,造成经营利润指标的生成游离于系统之外而特别易于操纵,使得经营利润指标在执行过程中缺少一个规范、系统和连续的会计系统来反馈利润指标的执行情况。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上下结合、横向协调的程序,体现出分权与集权的统一。

财务预算的编制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由集团总部提出预算思想与目标;

(2)下发预算目标并由各子公司、二级单位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草案;

(3)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初步协调和汇总;

(4)预算管理委员会召集各子公司。二级单位负责人等进行协调各级预算,并形成最终预算审批通过;

(5)对通过的预算方案以内部法案的形式下达到子公司、二级单位执行。

1.3.2企业财务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预算执行环节主要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这必须借助高效的预算核算系统。就目前我国企业核算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利用用友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计划管理和部门管理两大模块实现这一核算的。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每月月末产生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又可产生预算的计划与实际对照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并为下一步是否进行调控提供依据。为此,应对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率设定一个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就要求该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差异原因。

1.3.3企业财务预算考评

在一期预算结束之后,需要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预算考评。预算考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掌握预算的运行状况、成绩、存在的问题及环节,并借以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供思路;二是提供分析评价,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兑现奖惩,而且为下一轮预算管理确定预算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2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计划管理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计划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形成一部计划书,这样的计划管理必然导致计划工作为计划而计划,计划与实际往往相距甚远,计划的工作要素与实际的工作要素往往脱节,甚至南辕北辙。不切实际的计划管理存在,就使有效的预算管理失去了基础。预算管理不仅因此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有时甚至使预算本身都难以有效进行,更不用说管理和管理的有效性了。

2.1.2缺乏必要的组织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那些实行计划预算管理的企业,预算管理往往成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事,并且一般地都纳入财务会计管理范畴。这样的体系必然导致两个方面问题的产生:

其一是权威性问题。预算说到底是企业的资源配置与运用的管理工作,牵涉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进行预算时,必须得到企业每一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就需要必要的权威予以保障。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一样,是企业全局性的行为,而不是企业的某项具体职能,因此,预算管理不可能由企业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胜任实现,起码是不可能有效胜任实现。

其二是技术性问题。预算的价值和作用是建立在“资源――工作要素”的对应基础之上的。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是一种规范的报告制度,它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格式化的财务数据处理,以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和效果。所以财务管理的口径――科目设置是公共性的。而企业的工作要素却是高度个性化的。所以,从财务会计角度入手进行预算管理,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助益,更不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效果。

2.1.3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会计支持

管理会计的管理口径是与工作要素高度对应的――科目设置是高度个性化的:其反映的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状况和资源运用收益,直接反应对应的工作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状况。因此,管理会计才可以成为有效的预算管理的基础。可是在很多企业,实际上都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会计职能系统,有的都局限于局部或具体范围。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会计支持保证,是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预算管理的。

2.1.4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程序

有效的预算管理必然地建立在以下三个流程的有效运行基础之上,这就是预算编制流程,预算评审流程和预算执行控制流程。

前面我们曾经说到,计划和预算的价值和作用不在于计划和预算本身的结果,而在于计划和预算形成的过程。因此,预算管理的实质不在于预算书的编制,而在于预算流程的有效运动。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以形成的预算文本为蓝图,照本宣科地去进行预算管理,那才真是韦尔奇说的完全没有用的预算,价值和作用均为负的预算。遗憾的是,我国进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大多进行的都是这样的预算。

2.2原因分析

2.2.1政府决定企业行为

由于企业不是法人资格的实体,而是作为政府的附属体。因此,从企业的开办、经营者的任命、厂房场地的选址、机器设备的购置、生产项目的确定、劳动人力的组成,生产资金铁筹集、原材燃料的组织、产品销售的渠道、经营成果的要求,无不要靠“红头文件”和行政首长的“拍板”。这种政府决定企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必然产生盲目性。其突出表现在:

(1)以行政区域办企业;

(2)规定企业的和政级别;

(3)以行政级别配备行政干部;

(4)明天讨论生产项目要求企业今天写出可行性报告;

(5)根据上级要求决定企业接收多少社会就业;

(6)以产值作为生产任务考核指标;

(7)递增下达企业生产增长比例。

2.2.2企业不顾市场取向

由于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行为,企业经营者既没有管理财产权,也就不用承担财产的责任。这样一来,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决心服从政府的计划,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全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产值任务而奋斗,以达到对上交得了差,对下说得过去。为此,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取向不在于市场,而是在于完成产值计划。出现了:高产值的先安排生产,没有设备能力的超负荷生产,其次价高的继续生产、同行业重复的抢着生产,赊销拖欠的还要生产,能安排职工上班的就要生产。上述各种不顾市场取向的行为,虽然能够完成产值任务,必须要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缓慢,亏损不断增加,企业负债率高。

2.2.3财务管理不健全

由于企业集团不顾市场取向,必然放松经济核算,更不要健全财务管理。其主要表现有:

(1)投资运作由首长决策,财会人员无权参与;

(2)认为财务管理束缚企业手脚,财务机构人员可有可无;

(3)财务人员素质要求不高,能编制财务报表就可以;

(4)能服从“指示”的就使用,不听从“指示”的就撤换;

(5)强调企业要有自,拒绝财税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3企业集团如何加强财务预算控制

3.1要有扎实的预算基础工作

扎实的预算基础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规范,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业务预算所要求的是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范,尤其是业务预测必须结合市场落到实处;同时在业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对各项工作必须做到规范、有据可依。强化业务管理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效率,从采购、生产(经营)与销售等几个方面入手。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为保证各项预算指标和企业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3.2要有科学的预算目标管理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协调一致预算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制定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应变能力;二是目标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从长远角度看,预算目标要与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使企业各期预算能相互衔接;从当前角度看,预算目标要成为体系,各子公司、二级单位的目标要相互协调,形成有机整体,以便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8

一、政策的不公平造成部门预算不真实

作为公共财政第一个特征就是公平性。即指财政政策平等、不歧视、一视同仁,在财政政策上不能实行区别对待。事业单位按财政拨款的比例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作为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却比不上政府部门,往往是被大打折扣的,特别是在人头经费问题上总是大大低于政府部门的,但全额事业单位的事业仍要顺利进行、机构仍要正常运转,这就愁煞了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有的甚至冒险虚列。这就是因为政策的不公平造成预算编制的不真实。

二、在预算执行中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1)上级部门下达预算时间较晚。因诸多因素,有的部门预算指标一直不能及时到位,有的甚至到年底才能上线,导致有的单位只有挪用其他指标支付,又因为时间原因无法如数归还指标,造成预算执行混乱。(2)执行人的独立性受干扰。财务人员虽然是预算执行者中的重要一员,往往却不是决策者中的一员,常常因为决策机构的意见或其他部门对预算指标了解不够,缺乏量化的分解指标,致使实际执行与预算不符,造成资金预算与执行存在偏差,财务信息系统采用事后核算,没能使预算与会计核算很好对接,致使财务信息系统与预算执行有偏差。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9

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平衡等式、损益结转、年结和会计报表均有所差异,在会计软件的功能实现上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在会计要素方面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筑会计报表的组件,通常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组成,但在不同行业会计中其会计要素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表1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要素差异表

在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展现上要体现各自的特点,分别按各自的名称进行处理和查询。

(二)在会计科目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对象有差异,在会计科目方面是不相同的。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变动主要有:1.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为103,行政单位编号为107),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2.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3.在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与此相应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也不同。4.预算单位有些支出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并需要单位自筹配套资金时,在“暂付款”(行政单位)及“其他应收款”(事业单位)的相应科目下设“政府采购款”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等。这些核算业务都与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区别,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分别提供相应的会计科目数据,满足政府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需求。

(三)在会计平衡等式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会计平衡等式也出现了差异。如表2所示:

表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适用会计等式差异表

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账证、账账等对账功能时,分别按不同的会计平衡等式计算。

(四)在损益结转方面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同,相应的,在期间结转损益时,转出和转入科目也会不同。如,企业转入科目是本年利润,而事业单位会分别转入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损益结转功能时,分别结转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产生不同的损益结转凭证。

(五)在会计报表方面

不同行业会计中对会计报表的要求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如,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和收入支出明细表等。因此,需要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别提供不同的会计报表模版和报表数据。

二、组成内容上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财务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和财务信息,进行辅助决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业务主要涉及:在企业发生销售、采购等业务后,对应收应付财务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在企业发放工资、固定资产变动、存货变动后进行账务处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分摊,对核算后的信息定期提供财务报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会计核算,提供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录入各种凭证,完成各种账簿的登记工作。

2.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业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会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2所示: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交互确定年度财政预算和按季度(或月)的用款计划,根据财政拨款收入凭证完成收入核算;根据直接支付凭证或授权支付凭证的回单,完成支出核算,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报表和会计报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基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处理流程,可以分析确定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单位管理和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这一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分目标:

1.及时、可靠地完成资金支付申请和资金支付工作。

2.及时、正确地采集和录入各种会计凭证,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

3.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组织所需的财务信息,如各种会计报表、决算报表的编制、查询和分析工作。

在行政事业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各项财务业务工作分别设置相应的财务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由此,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如图4所示:

三、发展趋势的差异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整合,最后成为一个整体的企业应用系统。在整合中涉及的业务部门有:生产管理部门、车间、计划、销售、供应、人事(工资)和财务等。通过整合实现财务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高度共享,实现基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可以方便地监控各业务系统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时调控资金的投资方向。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的全面整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在工资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与人力资源系统整合,在经销商结算等方面逐步与企业外部供应链整合,从而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融入到企业ERP系统中。

(二)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别例10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涵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国家拨付经费,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是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以及其他各种服务的单位。

二、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1.权责发生制易导致部门进行非规范性扩张

在权责发生制预算下,上下级财政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往来款项,作为相应的债权债务加以记录,也容易诱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自由裁量权的非规范性扩张。如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需要如期拨付给用款单位(特殊情况除外),以应其支出之需,否则就构成了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的症结所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希望通过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改革,来规避审计部门对此类事项的审查监督。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只要确认了对相关单位的“预算授权”,就确认了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至于在未来哪一个具体时点上发生资金拨付的实际行为,仅仅是往来账目的调整,审计部门也就难以对于这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以及时的监督。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约束了权责发生制的全面施行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与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于某些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在具体性质上与企业已无太大区别,在财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更多的全额和差额行政事业单位,其业务性质千差万别、资金来源渠道迥异,总体改革方向也在逐渐的摸索之中。

3.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在权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计量基础的时候,操作简化构成了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优点。在收付实现制下,其核算成本通常要低于其他会计计量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操作技能要求也不很高。通常公共部门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培训,就可以较为熟练的掌握核算与编制方法。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企业理财与管理会计的理念,突出了预算管理中的政府受托责任与透明度,相应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素质与业务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套措施与保障,需要建立对从业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

三、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策略

1.资产类中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从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开始进行。固定资产不同于其它现金类资产,它具有价值耗费的特性,因此对于固定资产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十分重要,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部门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分期计提折旧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当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确认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如军事资产等可以暂时不纳入核算范围。具体做法可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科目,每年按应计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核算,“固定资产狰值”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支出可采用持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处理。

2.负债类中隐性负债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常见的隐性负债通常表现在到期应付而尚未支付的职工工资,应付未付的社会保障费用缴款,购入物资暂欠货款的应付账款等等。从目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政负债信息看,中国防范负债风险的关键并不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能够反映的显性负债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如何对隐性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使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得以真实、充分、完整地反映。可见当前应该强调提供行政财务风险的信息,用权责发生制来解释和披露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如实反映已形成的现时义务和实际支出,防范财政风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应付未付的款项和相应的支出(即隐形负债),应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可以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财务核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3.先支出后收入

权责发生制基础既用以确认与计量收入,也同时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然而,从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来看,相对于支出方面而言,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计量和确认收入的难度更大,适应性则稍差(部分原因在于收入的不确定性高于支出的不确定性)。因此,权责发生制基础应先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随后才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收入。另外,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不同的收入类别时,也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那些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最低的税收和非税收入项目,然后再扩展到其他项目。另外,可能某些特定类别的收入项目不适应用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和计量。

4.预算可以仍保留收付实现制

预算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各有侧重,预算是事先编制的财务计划,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是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或事件为基础的,反映的是事实结果。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财务报告,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关于以往决策的现时财务结果,和当前决策的未来财务结果的有价值信息。将预算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联系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单位的运行状况和绩效,验证预算的合理性,为规定下年度预算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振达.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