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49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1

 

关键词:外汇风险 案例分析 应对措施

汇率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 什么是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种类

(一)外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一旦涉及到货币的兑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是指既可能使当事人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的不确定性。在这里,外汇风险主要指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问题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其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贸易量又比较大,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

 

(二)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二、在实际工作中,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据2010年8月28日大连日报报导) 我市一家做海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由于工程周期一般都是三五年,收汇期很长,汇率风险也大。在银行的帮助下,这家企业从去年开始通过结构性远期买卖套保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多数外贸企业对套保业务虽然认知度较高,在选择套保时却存在着做金融衍生品有否投机的顾虑,甚至有的企业还简单地停留在套期保值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有盈利才做套保,把结果用“赢”或“亏”来考量的层次上。“其实企业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通过提前进行成本锁定,增加盈利的确定性,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渣打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田翎表示,“正确的套保评价原则是,坚持既定政策的套期保值,即使亏损也是正确的;反之,即使盈利也是错误的。这是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

 

案例2、美元贬值无疑在不断侵占着出口企业本已薄弱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同样的前提下,也有一些出口企业找出了应对办法,2009年初,我们的记者在大连制作“危机中的转身”这期节目时,发现一家做服装出口生意的企业,成功躲过了2008年那场汇率波动,他是怎么逃过这一劫的呢?李桂莲告诉记者:“我们锁定一个汇率就是7.5,按照7.5的这个汇率给我们来结算,以后的汇率就是降到6了那么咱们相互也要保持这样一个,那么将来它要回到8了,或者回到更高了,那个咱们再坐下来谈,也就是2007年就开始和他们客户谈,就开始执行这个。所以2008年客户给我开玩笑说,真没有想到你怎么那个走在这个危机的前面。你要现在和我们谈,我们根本就没法和你俩谈。”

 

对汇率的提前下手无疑为李桂莲减少了很多风险,但绑定汇率,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能轻易答应的谈判条件,与大型出口企业相比,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跟国外客户议价时,常常处于劣势,所以很难以此应对风险。

 

案例3、谷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知名企业,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收入来自世界各地,根据谷歌在7月16号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美国以外的收入35.3亿美元,占到其总收入的52%。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场对于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庞大的海外市场必然会相应的带来一个问题,即汇率问题,汇率的变动会对其的整体营收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如谷歌在其近期财报中所显示的那样,汇率风险成为了谷歌所面临的首要市场风险,而如何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成为了谷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

 

而面对如此风险,谷歌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由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从谷歌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到今六月为止,共购买了价值7.06亿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占外汇收入的20%,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是5.94亿美元,通过各种远期外汇合同的套期保值,谷歌很好的锁定了有关汇率风险。

 

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外汇风险的成功规避,不但减少了前沿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得相应的收益。

三、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灵活运用贸易结算方式

收回销售货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强调“安全及时”收汇是外贸出口应始终贯彻的原则。“安全”有两层涵义,一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价波动的损失;二是外汇收入不致遭到拒付。“及时”与“安全”密不可分,及时收汇则汇率波动的时间风险会大大缩短,拒付的可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要做到安全及时收汇,防止外汇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还应根据业务实际,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赊销、跟单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等,各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在关注外汇局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二)考虑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考虑进去这个区间。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从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有客户开始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2

近年中国跨国公司在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拉美,用当地货币计价并进行DDP交付条款的合同或项目已经占一半以上。通过当地货币计价,一方面可以减少采购方的汇率风险,有利于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与美元的正面价格竞争。其优势表现为可以有效增加中国跨国企业业务规模和海外市场拓展份额,但非美货币签约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合同份额增加的同时,也使我国跨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外汇风险。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外汇风险类别与特征

(一)外汇风险种类

1.结算风险

外汇结算风险是指用外汇进行的项目款结算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在国际项目中尤其是工程项目最常见。一般情况下,国际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就已确定回款结算货币及结算汇率,但因建设工期长,汇率的变化又不可预知,当项目回款以所在国家(地区)的货币计价时,其本身就蕴涵一定的汇率风险,这种汇率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计价货币币值的稳定程度。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跨国公司在以非美货币计价跨国交易中,由于汇率变动而造成未结算外币交易发生的损益。我国跨国企业经常性的外币交易主要包括:以美元结算的材料采购应付款、尚未履行的远期外汇合约、其他以非美货币计价的资产和权益。

3.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因货币兑换及汇率的波动产生汇兑损益而带来的风险。跨国公司大量的外汇兑换业务经常会发生,项目前期启动资金需要用美元兑换成项目所在国货币,用以支付在当地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回款到当地子公司后,需要将非美货币的项目供货款兑换成美元汇回给母公司等,在非美货币呈现单边贬值下这种兑换会产生汇兑风险。

4.风险

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期限和特定市场范围内,由于中国公司没有注册子公司或子公司没有渠道进口、投标具备的相关资质等,必须通过联合组成联合投标体进行投标的项目。合作方式为中国跨国公司与签美元供货合同,与最终客户签东道国货币合同并从中赚取差价。但因美元强势崛起,东道国经济、金融、政治、政局等因素变化,导致东道国货币贬值带来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东道国收到最终业主本币回款后,换汇后的美元头寸已经无法覆盖合同约定的美元金额。中国跨国公司的风险包括:一是合同直接被取消或项目不执行;二是渠道商在收到最终客户回款后,压住货款不对供货商进行背靠背支付。

(二)外汇风险特征

1. 外汇风险大小由签约币种和支付条款决定

在对外招标文件中,一般都允许投标人按某一对外通用货币,选择一定的外汇比例进行投标报价。合同中规定的对外通用货币比例越大,外汇风险越小。我国跨国公司项目大多数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通常物价上涨较快,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当地货币贬值较快,易遭受汇兑损失。同时与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与计划、工程进度等也密切相P。

2. 双重汇兑风险

我国的跨国公司一般会在目的国成立子公司,一方面为承接DDP项目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中方员工的签证及本地用工风险进行考虑。

外汇风险既有所在国当地货币与美元的兑换,也有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跨国公司面临双重甚至多重外汇风险。跨国公司在签订合同时,供货部分可能是美元或欧元结算,服务部分则由本币支付。同时在项目前期,存在项目垫支,存在将美元换成本币进行本地采购、支付项目分包款、本地人员工资等,这些行为致使在实际的结算支付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汇兑风险。项目服务部分回款后,将本币换成美元后从本地子公司汇回到国内母公司时,也会发生汇兑风险。这样跨国公司很可能会承受双重汇兑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3. 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种类多

大部分国际项目尤其是国际EPC总包合同一般都有合同金额大、合同工期长的特点,EPC合同涉及的外汇风险更是复杂。

二、外汇风险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F公司是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005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在东南亚、南亚、欧洲、拉美、独联体、中东、北非、东南非世界各地多个国家拥有30多家海外机构(子公司、代表处、分公司和海外工厂),截至目前产品销售覆盖超过40个国家与地区。

影响汇率的因素也有多种,主要有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利率水平的差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政治局势等;除此以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汇率政策、突发事件的影响、国际投机的冲击等。外汇风险归根结底主要受风险敞口、汇率波动、时间三方面因素的影响;F海外子公司主要存在外汇风险敞口在于非美小币种敞口风险。下面以F公司发生在结算、交易、汇兑、外汇风险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公司风险

1.结算风险

2016年10月,F的海外子公司A公司与工程总承包商B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额为美元以人民币回款的供货合同,合同金额为460万美元。经过多次谈判、协商和博弈,最后美元汇率以买方收到最终业主的预付款实际到款日的当天汇率结算。10月12日,B公司收到最终业主C公司预付款的汇率6.7258人民币。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当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按12月底汇率测算,仅这一笔交易,F公司汇兑损失人民币101.38万元。

2.交易风险

2015年F公司汇兑损失累计超过4 870万元,根据F集团公司规定超过了重大风险的标准。以汇兑损失为影响程度评估维度,根据分析得出F公司目前面临的交易风险定性评估,主要集中在非美货币出口合同,2015年业务规模全年约19 284万美元,绝大部分回款条款较差,赎期较长,且涉及工程验收、PO更改、风险敞口极高。

2015年美元指数呈现震荡走低的趋势,相比较而言,F公司海外销售涉及的主要小币种除墨西哥比索和印度卢比外,其他均呈现升值的趋势。得益于小币种升值,母公司合并层面截至9月底汇兑收益3 041万元,同期汇兑损失为3 433万元。如下表所示。

3.汇兑风险

2016年11月16日,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之前,F公司在东南亚M子公司收到T客户回款共计9 198 098.84万马币。期间需要购汇汇回中国总部,在当地银行进行购买美元询价时,银行要求提供合同、PO和发票。子公司在之前并没有遇到这一特殊要求,经咨询银行的解释是美国大选之后,银行对大额购汇交易(超过100万美元)要求提供核查详细资料。子公司财务人员让银行帮子公司锁定了当天美元汇率。从隔天汇率看,仅提前一天就避免了汇率损失2.835万美元。若按12月底汇率汇兑收益达21.95万美元。

4.风险

2015年5月,F公司在P国代表处和S公司()合作中标项目,投标期间,为保证中标,S公司考虑通过采用较低的汇率报价,最终凭借商务排名第一,中标该项目总金额约431万美元。但中标后由于P国金融政策改变,市场汇率下滑,S公司表示无法继续使用投标约定的汇率付款给F公司,也不愿意在亏损的情况下采用市场汇率开证,导致项目搁置。由于S公司在投标过程中已开立了履约保函,如果不执行本项目,保函将被最终业主N公司没收,业主也将废标并启动重新招标。F公司面临选择承担汇率波动损失或丢标处境。该项目最后由F公司在P国子公司T公司承接,因汇率波动签约模式从与最终客户签约切换到子公司直接与客户签约,账面损失约115万美元。

三、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地位方面往往不具有对等性,具体表现为在进口采购环节合同一般约定为美元,在出口合同方面非美货币占据较大份额,面临进出口汇率波动的双重挤压。

我国跨国公司在商务谈判阶段一般由业务人员进行,业务人员对商务价格的天然敏感导致忽略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对合同利润的隐性吞噬。同时业务人员往往没有对客户进行积极引导,汇率波动方面的条款被动接受客户要求较多。

我国跨国公司外汇管理的手段单一,基本仅局限于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常用的金融工具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但套期保值对回款预测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不是所有非美货币都可以操作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具有滞后性、空套和循环套保弊端。

(二)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1.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对冲规避风险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冲销管理,是对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或者与供应商的应收项目、应付项目进行清算的管理。是用于集团内交易的清算方式,优势在于减少跨国公司集团内现金交易,降低管理和财务费用。跨国公司通过专门的管理系统和设立中心账户(如跨境货币资金池), 归集加入系统的各子公司的款项,通过两两相抵,月底或季末时,由中心账户调拨,各子公司之间付款金额为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净差额。

2.自然对冲

自然对冲是规避外汇风险最好的方法,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在收到大量本币的情况下,如果汇回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可以根据子公司财务情况将本币留存到子公司,用于后期子公司的运营开支和后期项目费用支出。

3.优化签约模式

在合同签订时对合同进行签约主体的优化。供货部分采用美元签约;服务在岸部分一般选择子公司签约,或也由国内母公司统签。服务部分也签成美元合同打包在供货合同中统一报价。

4.同条中增加外汇保值条款或设置会谈条款

在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跨国公司在进行商务报价时,根据金融机构对远期汇率市场的判断,将汇率贬值部分进行综合报价,或在合同谈判中增加外币保值条款。签约和支付使用“本币”。签订合同时将该货币与另一种“美元”比价,如果实际支付时这一比价发生变化,则原货价按这一比价变动幅度进行调整,确定“商定汇率”。如果实际支付时,两种货币比价超过“商定汇率”一定幅度,则对订单报价进行调整,即合同会谈机制启动生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的存在具有其客观必然性,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 汇率风险也成为跨国公司日常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中资公司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投资设厂,如何控制外汇风险,成为我国跨国公司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我国跨国公司做大做强公司实力,使公司与客户谈判具有主导地位,能够对合同条款产生足够的影响。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财务要通过国际项目实际情况、现实环境等各种综合因素,灵活掌握与运用各种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并且在反复的实际运用中,开发并借鉴发达国家外汇管理工具形成解决方案,达到防范或减少汇率风险的目的,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双赢的格局。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背景下,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目前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然而,承包国际工程对企业来说具有诸多风险,汇兑风险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基础上,探讨其外汇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凸现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事实的固定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转变,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并且从总体趋势看,由于我国现在推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正逐步向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转变,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成为一种常态。从市场供求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是上行的,且存在着较大的上行空间,升值是人民币价值回归的必然。人民币升值不仅对出口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形成较大冲击,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即属于此类。据统计,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行业约有300-500亿美元的在建项目直接受到影响,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给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约3.5-5.5亿美元。

虽然近几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量迅速增长,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工程承包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在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价格优势仍是其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同时,由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多以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人民币升值将使以人民币计值的项目业绩和利润受到影响,许多项目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加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金额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一些公司可能因外汇风险过大且缺乏适当的避险措施而缩减国际业务。当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海外新业务拓展的成本,为加快海外扩张的进程提供了契机,但在近期负面因素仍将占主要地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外汇风险管理,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应对。

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及规避策略

一般地,国际承包工程是以外币计量合同金额,且合同期较长。在一个较长的合同期内执行外币合同,一般会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导致企业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即存在外汇风险。从货币风险的角度分析,国际工程承包中遇到的外汇风险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一)交易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交易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引起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存在于从签订外币收支合同到实际收付外汇为止的整个过程中。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项目,在施工开始后款项尚未收回期间,因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贬值风险;二是购买工程所需设备后,设备款项支付之前,结算金额变动的风险;三是以外币计价或涉及外币转换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存在的风险;四是因收支款项的币种错配,造成的净外汇敞口风险的存在。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按照项目的进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者降低交易风险。

1.新投标、新签约的项目

在充分考虑外汇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规避风险:一是在报价中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在签约时,应尽量争取即期付款条件,减少外汇贬值风险;三是若有延期付款条件,则应设法通过改变计价币别、采用固定汇率等特定合同条款转嫁风险或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可以利用分包经营方式,把用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可能地分包给当地分包商,减少主合同的固有风险;五是向保险公司投保外汇风险保险来规避风险。

2.已签约、在执行的项目

首先,应加快执行进度,争取尽早收汇、结汇。其次,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分析,根据资金收付情况,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分阶段或一次性地套期保值,以锁定风险和收益。对于中长期大型设备的进出口,应注意支付条款中软硬货币的搭配使用,并适时予以保值。而项目融资要综合考虑利息成本和换汇成本,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另外,企业还可以从特定项目、在东道国的全部项目甚至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进行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和外汇收支款项的冲销,以减轻外汇风险。

3.已执行、待收汇的项目

可以根据收款期限的长短,选择远期结售汇、应收账款卖断或国际保理等方式,提前完成收汇结汇,锁定汇率风险。

(二)会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将外币计量折算为用本币计量时,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会计报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构成会计风险。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变动频繁,企业合并后利润和股东权益受汇兑损益的影响各年度波动较大,以及由此导致纳税金额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二是项目报表金额变动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判断和评价,可能导致融资成本增加等。虽然会计风险只是一种计算上的、名义上的风险,并未实际交割形成实际损益,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在本币对外币升值时,受险资产会形成折算损失,受险负债会形成折算利得,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融资能力和资金调配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净受险头寸的管理,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受险资产头寸的暴露(如降低外币现金存款、应收账款等项目的余额),综合平衡受险资产和受险负债水平。

(三)经济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汇率波动一般会引起涉外企业未来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变化,从而产生潜在的经济风险。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超出预期,项目经营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不得不提高对外工程报价,由此可能降低市场竞争力,并使企业的预期盈利减少;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成本下降,加快了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客观上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全行业的功能结构升级。因此,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经营战略、灵活选择投资地点、获取有利资源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深度开发重点区域市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规避汇率波动产生的经济风险。

三、外汇风险规避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尽管国际工程承包中外汇风险的避险措施多种多样,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对策选择,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惯用策略,但归纳起来,常用的外汇风险规避方案有金融工具抵补和经营决策抵补两类。

(一)通过金融工具抵补

用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套期保值是规避外汇风险的常用策略,主要包括期货合同、远期合约、货币市场、货币期权、货币掉期等方式。其中,期货合同与远期合约套期保值比较相似,只是远期合约更适合于大额交易、更为便利,因此,许多公司主要利用远期市场抵补外汇风险。下面以实例分析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案,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提供策略选择的思路。

1.背景资料

A公司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签订了一份某国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工程将于1年后完工收汇。A公司的资本成本是10%。外汇市场的有关报价资料如下:

(1)即期汇率:

1USD=7.8RMB;

1年期远期汇率:

1USD=7.55RMB。

(2)1年期美元贷款利率:6%;1年期美元投资利率:4%;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5%;1年期人民币投资利率:3%。

(3)1年期美元卖出期权的执行价为7.65元,每美元的期权费用为0.15元。

(4)A公司预测1年后即期汇率的期望水平为:

1USD=7.6RMB。

2.可选择方案与分析

A公司现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1)远期合约套期保值。A公司可以现在与银行达成远期合约,按1年期远期汇率(1USD=7.55RMB)卖出1000万美元远期。1年后,A公司将收到的1000万美元进行远期合约交割,从银行那里收到7550万元人民币。A公司因此而用外汇市场抵补了此项收入的外汇风险。

(2)货币市场套期保值。如果A公司选择货币市场来抵补,可以现在借入943.40万美元(1000÷1.06),然后按即期汇率(1USD=7.8RMB)换成人民币7358.52万元,而用1年后收到的工程款来偿还美元贷款的本息和。

(3)卖出期权套期保值。如果A公司选择期权市场来抵补,现在可购买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看跌期权,期权合同总成本150万元(1000×0.15)。1年后,A公司收到1000万美元工程款时,如果汇率低于7.65元/美元,行使期权合约,按协定汇率卖掉美元,得到7650万元,收入减去期权成本,净收入为7500万元人民币;若1年后汇率高于7.65元/美元,则不需执行期权合同。这虽然比远期和货币市场保值的结果要差,但期权抵补结果没有上限。当然,是否选择期权方式,取决于公司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4)不采取保值措施。A公司也可以选择自己承担外汇风险的方案。根据它对将来汇率的预测,A公司期望1年后收到7600万美元,但这一数目是带有风险的。如果1年后的即期汇率低于7.6元/美元,A公司将面临更多的汇兑损失,从而使项目的实际利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远期合约和货币市场套期保值可以使企业彻底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虽然同不保值的期望收入水平相比,其结果可能更低,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很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的情况下,企业对主要承包工程款项进行套期保值,对稳定其经营管理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远期合约与货币市场二者间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方式最终收入结果的预期和资金利用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企业不能确定未来外币现金流量是否发生或何时发生(如在投标竞争时不知是否能够中标),那么期权合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避免期望现金流未实现时,其他套期保值方式本身造成的外汇敞口。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外汇掉期等其他金融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通过经营决策抵补

与利用金融工具减少外汇风险不同,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经营决策来降低外汇敞口水平,从而减少外汇风险。

1.提前与延迟收付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收付期限,即提前与延迟收付来降低外汇风险。在人民币升值时,我国承包商对外币应收账款要尽可能提前收回,而对外币应付账款要延迟支付,要增加外币借款的比例,从而在汇率变动中减少损失,增加收益。但是,提前与延迟收付对交易双方利益的影响截然相反,承包商单方面采取这种措施必然要受业主、供应商等方面的阻碍和抵制。因此,在实践中常与其他方法(如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即LSI法)共同使用,并需与各种因素(如现金折扣等)进行权衡。

2.币种选择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如果能选择计价或收付的币种,则应首先选择人民币作为收付币种,这样可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汇风险。但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且国际工程承包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该方法一般难以实现。企业可采用货币组合来适度分散风险,结合外汇保值条款、提前收付方法等来降低外汇风险。

另外,在筹集资金时,企业应使筹款货币与用款货币、还款货币尽可能保持一致,或筹借与用款、还款货币的汇率波动具有相似性的货币,防止货币错配与汇率波动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外汇风险,从而使现金流保持相对的稳定。当然,企业融资时应综合分析贷款货币的汇率、利率成本,以确定贷款货币的选择。

3.其他经营决策

短期内,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金运筹、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降低外汇风险。而从长远角度,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和承包方式的转变、市场层次和区域的选择与取舍、企业整体定位和发展规划等战略调整与决策,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四、结语

外汇风险是跨国经营中必然遇到的风险之一。目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正在出台,外汇市场建设正逐步完善。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举措,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和品种,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今后将产生更多衍生金融工具,这些都将给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的选择。任何消极对待汇率风险的方法只能使企业坐失商机,应积极制定外汇风险防范对策,在财务管理、市场开发、经营战略等方面做出调整,充分利用外汇避险工具和金融手段,增强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使人民币升值的挑战转变为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契机,促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05-2006年。

罗红艳:简析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对外经贸财会》,2005年第9期。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4

中国的造船企业近几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自2005年起,伴随着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航运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中期世界船舶市场达到了历史上较高的水平。然而,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却成为世界航运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了船舶需求量锐减的状况,船舶市场一度低迷,中国的造船企业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要求造船企业具备更精益的成本管理,而汇率风险管理自然成为造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造船企业的船舶产品很大比例是以美元收汇的方式出口,深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讲话,昭示着在汇制改革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如何管理外汇风险也就成为了船舶企业必须共同面对及研究的课题。

一、中外造船业汇率风险研究的现状

(一)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大都局限于金融业,对于个体行业特别是针对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很少,仅有的文献对于造船行业的汇率风险研究也有限。而且,对于造船行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规避措施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措施可行性的评价和风险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张佳春、高杰(2006)分析了造船业汇率变动风险的表现形式,认为汇率变动的风险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和融资中由于借款利率变化引起的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的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等应对措施。李铮(2008)对船舶企业控制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应当实施化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的过程控制外汇风险的观点。崔庆宝(2009)分析总结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和启示,提出造船企业应如何选择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方案。

(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Srinivasulu1在1981 年提出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目前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汇率风险管理理论,把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分成金融性对冲策略和运营性对冲战略。Srinivasulu 认为,经济风险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导致的是未来外币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战略、营销战略和融资战略对经济风险进行管理。美国学者约翰J斯蒂芬斯(JohnJStephens)的《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和查尔斯W史密森(Charles WSmithson)的《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论述了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另外,1993年,G30集团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首次提出了VaR的概念,报告的主要建议是引入VaR系统来给交易头寸估价并量化金融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经纪公司和共同基金都使用VaR去度量它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者也使用VaR作为管理标准。

(三)风险管理理论及模型的研究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源自于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做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诞生,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在我国,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理论才开始进入中国, 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展开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至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已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加拿大的 COCO和美国的COS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年10月,COSO正式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简称ERM框架)。ERM框架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扩展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思路。实际上,ERM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和延伸,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比内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该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强调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最终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其次,该框架更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扩展了内部控制职能;最后,引入了风险组合、风险和机会的区分、风险应对、风险偏好、风险容量等风险管理理论新的研究成果。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二、中国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特点和现状

(一)造船业汇率风险的类型 汇率风险,又称为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的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没有预期到的波动,导致有关国家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产生汇率风险的原因主要受国际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相对利率变化、相对通货膨胀率、汇率政策与政府管制、投机活动与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从汇率风险发生的成因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一般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三种类型:(1)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由于记账本位币的不同引致的。存在于从事国际经营的跨国造船企业,因汇率变动使得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发生异动。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异使得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换算损益,这种类型的汇率风险被称为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由会计核算而产生,又称为会计风险。(2)交易风险。外币交易产生的权利或义务,因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汇率变动将使得实际的现金流量与预期的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由此所造成的利益或损失称为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评估汇率变动所造成对财务价值的改变程度,这些利益或损失必须记入本期的损益之中,对造船企业当期的营运效益产生影响。(3)经济风险。是指不论是否真正涉及到外汇交易,由于非预期的汇率变化导致造船企业未来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外汇风险。例如汇率变动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量、销售价格与成本、企业的产品结构,甚至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实际获利能力减弱,改变企业的营运现金流。折算风险主要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动无关,偏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检测;交易风险则主要以利润表的项目为评估对象,反映汇率变动对结清债权债务的短期效果。从损益结果的衡量上来看,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均可根据会计程序进行,可以用一个明确的具体数字来表示,具有静态型和客观性的特点。经济风险的衡量则需根据经济分析,从企业整体经营上进行预测、规划和分析。它涉及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研发、生产安排、财务筹划等各个方面,因此带有一定的动态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经济风险影响企业长期战略与未来运营规划,而因此较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暂时性或账面上有限度的影响企业的损益更为重要,但经济风险牵涉到未来某一时点现金流量的预估,对经济风险的估算计量较为困难。

(二)中国造船业风险的特征 (1)产业性质导致受汇率波动影响程度大。近30余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一直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近几年的船舶出口均在全部完工船的70%以上。中国船舶工业科技经济研究院的专题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2007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增长51%,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2008年出口船舶占完工总量的比例为73%。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船舶行业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企业手持的订单大部分为外币(主要是美元)结算的远期出口船舶订单。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巨额的出口订单对我国的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但更多是挑战,在以往国内造船企业最好年份的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进一步挤压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面临生产繁荣却无利可图甚至严重亏损的尴尬局面。(2)造船行业特征放大了汇率风险。造船行业的独有特征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与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近年来由于世界船舶市场步入繁荣周期和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企业订单相对饱满,新船建造完工期已排到2013年以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因手持大量的远期订单而使得造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放大。此外,造船企业与船东的交易模式中具有合同金额大、造船周期长、结算币种和付款周期多样化的行业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造船企业将因汇率波动风险加剧而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3)交易风险是主要的汇率风险。船舶产品设计和生产建造周期长,从船舶的询价到完工交船,一般需要2年至4年。照惯例,船东在建造合同签订后按照生产节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随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从签订合同到交船收讫船款的整个期间,造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因在不同的时点收取进度款而产生交易风险。实际上,付款方式的选择是造船企业和船东双方合同谈判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船舶市场行情的影响。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汇率波动已对中国造船企业的运营效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汇率变动趋势分析、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等与汇率风险管理有关的技术与手段也逐渐步入中国船舶企业的视野,并经历了从风险管理意识模糊到清晰、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发展过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中国船舶企业外汇风险意识增强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我国船舶企业的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船舶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已经成为财务费用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公司净利润及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近几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后,船舶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也采取了相应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但是大多企业仍停留在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管理交易风险的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层级和管理组织,也没有建立向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外汇风险管理情况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建立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再次,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沟通、评价及监控体系。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是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否则企业就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同时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外汇风险都设定了风险容量,因而发挥着风险监控及预警的作用,避免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使企业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具有可控性。(2)企业普遍缺乏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系。外汇风险管理的评估是衡量风险管理的收益和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评估手段仅限于对在手合同外汇敞口等交易风险的测算,忽视了运用战略层面的因素建立对产生外汇未来现金流量的经济风险的预测及防御。风险评估的技术及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识别并评估汇率风险的影响程度。(3)汇率风险管理的制度。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面临特有的制度性约束使其不同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风险,带有明显的结售汇制度特点。对于处于国家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战略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性的约束,比如说船舶企业的预收款所临的结售汇管制、在船舶未完工出口并取得海关出口报关单以前不能办理船舶保理业务等都削弱了造船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因此,外汇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船舶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效果。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后,排他性表现为金融机构和经济机构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基本上只有中央银行和外汇银行,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外。垄断性是指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出现了买方垄断和买方寡头的情况,央行和中国银行占了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二,外汇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全面反映外汇供求状况,致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项目还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汇率形成的基础并非金融性外汇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是主要依赖于进出口商品市场。中央银行介入并干预人民币汇率在外汇市场的形成过程,虽然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造成管理强于浮动、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局面,使得市场上形成的汇率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此外,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利率平价条件的成立,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期汇率。第三,交易币种和交易品种较少。目前,国内银行仅能向企业提供远期外汇交易保值等单一的金融产品,成为制约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造船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一)风险管理模型 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模型,从造船企业的特点分析,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应从管理目标、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三个管理纬度构建,涵盖了汇率风险管理环境、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汇率风险的应对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信息与沟通、汇率风险的评价与监督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各要素应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及企业运营层面。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重要前提,包括了以规避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及落实到企业运营层面的具体业务目标,如签约环节控制交易风险、外汇配对减少美元净资产、金融工具降低外汇风险等。风险管理的组织层级包括了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及外部单位。其中,管理层包括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参与决策的机构,外部单位包括了提供外部信息的供应商、客户及行使监督及评价权的审计师、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管机构。

(二)风险管理环境 我国船舶企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近几年通过企业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于规范。经历了船市的起伏后,船舶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也日益增强,但由于汇率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汇率风险管理环境亟待改善。汇率风险管理的环境创建应关注以下方面:(1)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层应首先认识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趋势,主动适应这一改革,高度重视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应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船舶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业,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仍应定位为船舶等主营产品制造,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保持稳健型的风险管理风格;要随时关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动态,特别要注意我国对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及时跟踪、研究和预测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增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2)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已由原来由财务部门对已存在的外汇敞口风险操作金融工具延伸至经营开拓、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物资采购等企业管理策略的事前规划,而且汇率风险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作为保证,缺失完善的制度约束业务操作流程,将可能导致汇率风险管理失效或遭受亏损。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可以设置,如(图2)所示。(3)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专业团队。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远期、调期外汇买卖等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操作层面上需配置专业的人才。而我国造船企业大多缺乏外汇管理的专业人才来从事专门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欠缺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恰当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的能力,即使意识到了汇率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不能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因此,从造船企业内部来讲,要培养既精通财务管理理论,又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此外,应借助于金融机构的力量,提高企业对己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适合造船业务特点的避险工具,为汇率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风险管理目标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设定战略目标,作为确定后续识别汇率风险事项、评估汇率风险、及采取应对汇率风险策略的前提。鉴于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为了保值,使汇率风险对企业当期经济效益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明确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后,应进一步分解成可能与目标相关的其他生产经营环节的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执行,以确保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基于对造船汇风险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应充分利用外部信息,采用敏感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及例举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风险存在的重要领域,发现汇率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为后续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指明方向。(2)可控制的汇率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的事项进行识别与评估,依据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中国造船企业的特点,合理评估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及可控程度,确定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因素。造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源自于企业内部的外汇运作风险,如(表2)所示。

(五)风险应对与控制 造船企业的汇率风险应对与控制应以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为基础,以可控的风险因素为控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层面或战术层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战略层面。战略层面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建立在影响造船企业汇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的分析,定位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营销战略、研发战略、生产战略、采购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做出调整。第一,营销战略调整。应突破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加快公司产品研发推出高附加值的新船型,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开拓国内客户。此外,可根据船舶企业现有资源,分析在制船型生产过程特有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的特点,制定在商务谈判环节就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船型生产组合的营销战略,在汇率风险形成的主要阶段管理外汇经济风险,实现前瞻性的外汇风险管理。第二,研发战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采用产品创新战略,研制高附加值的半潜船、LNG化学品船等新型船,并形成批量制作的规模效应,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及利润率,巩固国际竞争地位。第三,生产战略调整。企业可通过选择国内外生产要素的组合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降低船舶企业的外汇经济风险。包括推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合理配置及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生产周期,加快应收款回收以减少外汇敞口。第四,采购战略调整。提高原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通过针对美元敞口的风险创造一个与其方向相反、金额与期限相同的资金流对冲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及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船舶建造过程中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的进口比例,使得企业的外汇敞口头寸进一步缩小,从而降低未来的汇率风险。第五,财务管理战略调整。我国船舶企业刚刚经历了人民币汇率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转变,在管理外汇风险方面的意识滞后、手段单一,同时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传统外汇风险管理的注意力往往局限于生产过程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为针对经济风险实现在风险形成阶段的管理,应提升财务管理筹划的高度,筹划境外境本运作的方式控制折算风险,以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分散化、融资分散化等筹划为导向降低交易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在充分评估汇率风险影响的情形下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调整。(2)战术层面。战术层面的风险应对主要针对于船舶行业的折算风险与交易风险。当前,造船企业可采取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在签约环节事前控制交易风险。造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特点,通过内部自我调整进行避险管理。在签订交易合同前,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判断与评估,采取如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风险分摊法、加大首付比例和提高进口采购比例等策略。具体可以包括灵活选择计价货币、调整产品价格、订立保值条款、采用风险分摊方法、提高船舶合同前期付款比例等。第二,利用外汇收付配对管理的方法减少美元净资产。配对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活动中每笔货币收付的安排,自我抵消汇率风险,其实质是将外汇风险分散,以便减少甚至消除风险。财务管理策略也就是把资产负债表中汇率敏感性账户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转换成最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货币。如进口付汇与出口收汇,应尽可能在币种、数量和时间上保持一致;对外借款,也应按照“借、用、还一致”原则安排货币,避免在借款、用汇、创汇和还汇各个环节上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局多次调整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的办法,放松开立外汇账户的限制、扩大外汇自留比例与延长超限额外汇资金的结汇期限,这些政策给造船企业利用配对管理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三,运用金融工具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风险。如签订远期外汇合约、投保货币风险和通过保理业务提前变现等。

(六)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 在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取决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沟通层级,使得相关信息在管理组织中上下和平行的流动。由于汇率风险管理已渗透到造船企业的经营、研发、生产、采购等重要环节,因此,其信息沟通方式也应借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管理平台,使得公司从事汇率风险管理的各组织、各层级都能够及时获取以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此外,由于汇率风险管理要求汇率变动信息能够及时取得,因此,汇率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要求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媒体等外部信息对汇率的变动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的内部生产经济信息对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及评估,并做出与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相关的决策。具体包括:(1)内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利用经营、生产、研发、采购、财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生成信息数据,识别与造船汇率风险相关的信息,分析及评估公司的外汇敞口的风险,并制作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定战略层面及战术层面的措施规避风险。由于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必须建立向企业管理层及时反馈方案管理效果的反馈机制,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及时修正或调整当前公司战略及战术层面的管理举措,适应汇率风险的变化。(2)外部信息沟通。造船企业的外部信息沟通建立在通过与如船东、提供船用材料及设备的外部供应商沟通的基础上,其目的是能有效获取订单需求、设备订货成本等信息;其次,建立与金融机构、外部媒体或其他渠道的外部信息沟通则能获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汇率波动趋势等信息,有助于提高汇率风险评估的相对准确程度及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再者,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及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造船企业的外汇管理方案及实施效益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向股东和外部监管部门做出专项报告,使外部监管者能了解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信息。

(七)风险管理评价与监督 造船汇率风险管理是渗透于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性是根据汇率的变化须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因此,造船企业应建立汇率风险评价与监督体系,随时对造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及对不同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个别评价来完成。评价与监督机制有助于通过对汇率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发现风险管理缺陷,避免出现重大风险。汇率风险管理应建立外部与内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外部来自于股东、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对公司汇率风险管理过程、效果的评价与监督;此外,造船企业还必须接受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及风险提示建议等。内部监督则来自于公司内审部门、董事会对管理层汇率风险管理效益的评价与监督总之,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船舶公司运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使公司的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规避。这也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虽然采取了各种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未必改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管理,仍是中国造船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也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船舶企业的风险结构及防范策略》,《船舶经济贸易》2005年第6期。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5

一、当工程结算款与工程货款(如进口设备材料货款等)币种不同时,必须要将所结算的工程款兑换成工程贷款币种还贷。财会

二、承包商在工程前期投入的外币资本金一部分需要兑换成工程所在国货币,用以支付在当期的各项费用开支,当工程结束需要收回投资时又必须将工程结算款兑换成自由货币汇回母公司。

三、工程结算款所形成的资产在转化为其他资产费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常性的外币兑换,例如,用作从国外购置设备、材料,支付出国人员费用等。

四、工程结束后的利润应兑换成自由外汇汇回母公司。

五、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各种外币兑换活动,例如上缴总公司管理费、支付集团内其他成员公司的代垫款、为避免外汇风险而进行的套期保值及购进期货合约等。

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外汇风险上存在许多独有的特点:

第一,外汇风险大小由合同条件决定。合同中规定的外汇比例越大,外汇风险就越小。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多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通货膨胀率高,当地币贬值较快,特别是南亚、南美及非洲一些国家。所以按固定汇率尽可能多地选择自由外汇结算,可弥补由于当地物价上涨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及当地币贬值而遭受的汇兑损失。依据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计量风险的大小是外汇风险战略分析的关键。

第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既来源于项目所在国货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来自于自由外汇同人民币的兑换。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当地币与人民币都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三,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这是由国际工程本身的合同金额大、合同工期长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外汇风险种类多,即国际工程合同涉及到了外汇风险的各个方面。

第四,外汇风险的防范不但要运用到一般金融工具,而且与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与计划、工程进度密切相关。

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便进入了动荡不定的浮动汇率时代。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流动,从而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加深、蔓延,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外汇风险的严重性

衡量外汇风险一般采用方差δ2、标准差δ和标准离差率V三种。

方差δ2和标准差δ越大,表示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大,企业收益的木确定性越强,外汇风险越大;反之,方差δ2和标准差δ越小,表示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小,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弱,外汇风险越小。

此外,标准离差率V的计算公式不仅反映了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而且反映出单位预期收益所承担的外汇风险大小,它可以在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中作为外汇风险系数加以考虑。

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外汇风险是在不同种类的货币相互兑换或折算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所以它有时也称为汇率波动的风险。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外汇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外币折算风险三种,如何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高度对这些风险强化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般来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即外币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的未结算的外币交易中发生外汇(兑换)损益的可能性。这种外汇风险是以外币交易为前提的,当外币交易的发生日与结算日之间存在着汇率变动的可能性时,交易风险就会产生。从我国对外承包企业财务战略的角度分析外汇交易风险,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企业运用决策变量的能力。

第一,预测企业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人们一般认为,当企业的债权与债务币种不同时,企业一般选择在付汇时以软币(即在付款期内呈现下降趋势的币种)计价,收汇时以硬币(即在收汇期内呈现上升趋势的币种)计价。但这种计价方式通常要受到交易本身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交易双方均会采用相同的商业策略,其结果是若一方想要避免外汇交易风险,则必须相应以较高的交易成本为代价。但是,企业可以从不同的战略层次来分析其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即:(1)从企业集团整体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2)从企业在东道国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3)从特定项目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企业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随上述战略层次的上升而不断提高。

第二,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的方式,选择适当时间兑换外汇清偿债务,但这要依据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而定。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越强,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越弱,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也就越弱。

第三,收支冲销。虽然跨国公司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大多都是由外汇交易所形成,但它们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财务转账的形式将一部分债权债务彼此冲销,从而避免外汇交易风险的产生。衡量这部分金额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出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程度。

第四,其他各种决策变量的利用能力。企业对其他各种决策变量的利用能力如何,均可以参照上述三种方式分析。财会

二、金融工具的可利用情况。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金融工具有:远期外汇合约(ForwardExchangeContract)、外汇期货合约(ForeignExchmpFuture)、外汇期权合约(ForeignExchangeOption)、货币互换(CurrencySwap)等.虽然金融工具仍处在不断创新之中,但就金融工具的使用目的来说,无外乎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三种。在国际工程界,人们普遍认为“承包商应赚工程的钱,而不是外汇差价的钱”,这意味着承包商使用金融工具的目的不在于外汇投机,而是在于套期保值。当然,如果确有套利的机会,人们一般也会加以利用。必须注意的是,相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时有以下特点:

第一,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由国内母公司运作。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揽项目的资金在现阶段主要来源于国内银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外购施工机械设备一般由国内母公司代购并代垫资金,所以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也就由国内母公司运作。

第二,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相互分离。工程收入是随着工程的进度逐步获取,通常都长达数年,对工程收入的保值只能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其保值的对象一般都是当地币结算的部分。但工程成本中需要保值的是那些大部分在工程初期业已支付的外购机械设备及动员费等,其保值的对象是所支付货款的外汇部分,期限一般都短于一年。由于工程收入与成本的时差大,保值对象不同,所以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是相互分离的。

第三,金融工具的使用往往要受到东道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1)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揽的工程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较为落后,实际可利用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十分有限;(2)东道国的货币贬值较快,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太高;(3)东道国一般对外资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都有诸多限制。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由于汇率的意外变化而使企业的营业额受到影响,或者是它的国内经济投入和产出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方面价格的变动而产生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经济风险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经济价值。分析经济风险的目的在于评估由于意外的汇率变化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变化。

经济风险的短期影响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年度预算中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它主要取决于不能随意更换的计值货币;中期影响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未来二至五年内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长期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未来五年以上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

汇率变动能否构成经济风险,要视情况而定。当外汇汇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以及外汇汇率与利率之间均存在有效均衡时,即购买力平价(PPP)和国际费雪效应(IEF)均能实现时,则企业应该能够通过调整对外提品或服务的价格以适应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这样可以抵消汇率变化给预期现金流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风险可以避免;若上述有效均衡不存在,即购买力平价和国际费雪效应不能实现,企业便不能通过调整对外提品或服务的价格来适应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这样外汇风险也会产生。

就国际工程承包来说,经济风险时刻存在,但经济风险的大小要依据合同的支付条件而定。当合同规定外汇风险由业主承担时,则企业的经济风险仅限于业主依据合同规定不能给予补偿的部分;当合同规定存在调价公式时,除固定费用部分要承担经济风险外,物价指数的增长不足以抵消当地币贬值的部分同样要承担经济风险;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合同中规定由当地币支付的部分也要受经济风险的影响。在具体分析经济风险时,通常是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即外汇汇率每变化一定量的百分比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

从企业财务战略分析,采用市场多国化和经营多元化的战略可有效地减少整个公司中长期的外汇经济风险。至于单个项目,利用分包经营的方式,可将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可能地分包给当地分包商,以减少合同本身固有的经济风险(参见案例一)。特别指出的是,企业在签订分包合同时,一般不能用主合同支付币种以外的硬通货作为分包合同的支付价款,否则将可能使企业增加额外的经济风险(参见案例二)。

案例一利用项目分包避免经济风险的成功案例

鉴于泰国巴帕南水闸项目是属于用当地币支付的合同,作为主承包商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在对该项目进行外汇风险分析时,考虑到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前期外汇投入,最大程度地减轻可能发生的当地币贬值引起的经济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准备采取将其中的预应力破桩基础工程分包给当地承包商的战略。其战略分析如下:财会

按主合同规定,该项目的涵闸基础工程、水闸基础工程、船闸基础工程均采用预应力砼桩。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此项分包工程未来的债权约为3.4亿泰铢。按投标时的汇率折合约1379万美元。对此有两种战略方案,即:

【方案一】项目自行组织生产,全套施工设备静压桩机及设备操作人员由国内提供和派遣,在现场布置预应力砼桩的生产线,主要材料水泥在当地采购。在不考虑水泥未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方案一表明,若自行组织生产,公司为此项工程需投入外汇约883万美元。

【方案二】与此同时,公司组织人员对当地承包市场做了充分调查,认为当地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该项目规定的砼桩基础工程,而且市场较为成熟。

方案二表明,如果该分包工程采取当地分包形式,分包合同价格为2.3亿泰铢,全部采用当地币投入。此金额按投标时汇率折合约941万美元。

通过对上述两方案的比较,在不考虑外汇风险的情况下,上述方案一优于方案二。但考虑到方案一需要全部投入外汇,只要泰铢贬值超过6.62%,方案二就会优于方案一。况且该项目工期长,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大,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采取了将此项工程分包出去的决策。结果是该项目开工半年后,东亚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泰铢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由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在预应力砼桩基础工程中采取了正确的分包战略,从而避免了泰铢贬值可能引起的汇兑损失约300万美元。

案例二分包合同支付币种选择不当导致的汇兑损失

仍援引上例,1996年11月12日,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与国内某公司就泰国水闸项目引河开挖工程签订一份《内部分包合同》。按该合同规定,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作为泰国水闸项目的主承包商,将其所承包工程的一部分——挡潮闸上下游引河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对方。该项工程上方量约350万方,1997年元月开工,1998年10月完工。分包合同采用单价承包方式,引河开挖综合单价为2.00美元/m3,支付币种为美元40%,泰铢60%,美元与泰铢的兑换率按结算当日银行的卖出价计算。

由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所承揽的泰国水闸项目主合同是采用泰铢计价,所以这一分包合同不但没有避免主合同的经济风险,而且承担了分包合同泰铢对美元贬值的全部风险。结果是,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铢与美元的兑换率由签约时的1美元兑换25泰铢最高上升到1998年1月份的1美元兑换49泰铢,该项分包使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损失216万美元。

现代会计是以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为前提的,这一前提要求不同种类的货币在会计上必须要折算成同一种类的货币,通常这种折算是将各种外币按照一定的汇率换算成会计上的记账本位币,这就是所谓的“外币折算”,它又可细分为外币交易的折算和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两种。这里的外币折算风险所指的只是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实际上就是外币折算时出现折算差额的可能性。衡量外币报表的折算风险程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且三者之间互有牵连。这种风险有别于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因为交易风险与因外币交易而引起外汇实际周转的风险相关,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经济风险与汇率的意外变动有关,它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而外币折算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时所选择的具体汇率相关,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所以也称“账面风险”或“会计风险”,它一般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但是,这种风险也是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并且它与企业合并后的股东权益大小直接相关,因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汇风险。

从理论上讲,如果设法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外币资产同相应币种的外币负债在金额上保持一致,则外币折算风险可以避免,这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保值法”(BalanceSheetHedge)。但这种方法由于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很少使用。我们认为,除企业本身通过调整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的结构外,避免和降低外币折算风险要按照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有关外币折算的会计准则。因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区分出外币财务报表会计主体的经济类型,实际上是统一把它们归类为在国外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这样就忽略了我国目前在国外经营的单位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国内母公司的组成部分,以及整个外经行业的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国家这样一个既定的事实。其结果是,企业的外币折算风险加大,企业利润受汇兑损益的影响而在各年度间呈现较大的波动,既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曾在其《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提出“功能货币”的概念,并规定:财会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6

[DOI]10.13939/ki.zgsc.2016.16.176

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常见外汇风险

1.1 什么是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电站类项目中所遇到的因汇率/利率变化导致投资收益损失的风险。

1.2 外汇风险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表现

1.2.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主要阶段划分

海外电站项目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实施投资以前的项目开发期、投资后至电站投入运行前的建设期、建设完成后的运营维护期、电站运营期结束或电站转让后的退出期。这几个阶段项目的不同特点,也带来在各阶段不同的外汇风险。

1.2.2 各阶段外汇风险的主要体现

总的来说,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导致外汇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在其共同作用下的外汇政策,和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具体看来,上述各个因素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作用,又使得外汇风险有不同的表现。

在项目开发期,外汇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经济回报预测,项目融资涉及的汇率/利率风险;在项目建设期,外汇风险则更多表现在建设期资金收支币别不匹配带来的汇兑风险;项目运营期外汇风险将体现在融资币种汇率/利率的波动;电费收入与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利润汇出的汇兑风险等。最终,在项目的退出期,要考虑不同国别对资本汇出的外汇监管。

2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方案

海外电站投资的外汇风险管理,是要依据不同国别政治和经济特点,结合电站项目各主要阶段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汇率风险对抗体系。由于导致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因素多而复杂,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具备灵活性;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既要清晰,又要设置随时可调整的灵活机制,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将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立、方案实施、评价和调整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外汇管理方案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2.1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汇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因汇率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对项目总体外汇收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管理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定量和定性双重指标的结合。

定量通常指对汇率和利率锁定的外汇收入占项目外汇总收入的比重。有时候,因国外工程建设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乃至气候等复杂因素,常出现工期拖延或业主付款时间不明确的情况,此时可根据每个时期的资金流状况预测,直接制定需要锁定的具体金额,相较于统一的比例目标更为灵活。

定性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币别的确定。可以是当地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的锁定,或是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锁定,或是多个币别之间的锁定。定性目标要根据公司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报表反映要求考虑。二是对汇率锁定的程度。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将达到不同的锁定效果。比如,使用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在固定的期限以固定汇率交割,收入将以固定汇率锁死;而使用期权类产品,是否要行权锁汇则取决于到期日的具体情况,锁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汇率,而是可以规避风险的权力。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目标,其制定的方案均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项目收入面临的实际外汇风险;二是企业整体外汇管理战略。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阶段制定不同的外汇管理目标,又要从企业整体经营的宏观层面出发,将外汇管理目标作为宏观战略实施的一部分,与企业整体规划相协调和统一。因此,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需根据企业战略在一定时间内设定大的方向和总体任务,再依据时间段或项目分设具体子目标,以便控制和操作。

综上,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明确清晰的,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任务,既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又要照顾不同阶段需要,是企业外汇管理的重中之重。

2.2 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框架下,必须采取具体的方案实现目标。如前所述,根据电站项目不同阶段的外汇风险,外汇管理方案应量体裁衣,采用适合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对汇率和利率进行风险规避。

第一,电站项目在实施投资前。需要建立项目经济模型、估算投资成本、预测未来收入、获取投资回报等指标以便决策。在估算成本时,融资成本的估算往往要牵扯利率的变化。可根据专业机构对贷款币别的长期走势判断,通过金融工具对贷款的利率进行掉期,以锁定贷款成本。由于项目的执行周期长,在预测项目收入时,需要对计量货币的远期报价有所了解,并结合项目所在国的通胀因素,综合考虑汇率变化。这个阶段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机构数据,如彭博、路透、经济学人智库等。在经济模型的建立中,适当参考汇率远期价格和利率掉期价格,将有助于项目经济回报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和后期执行。

第二,电站建设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合同结算货币与工程收支币种的匹配。一般而言,建设合同以美元等主要货币为结算货币,极少以当地货币结算。但比较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合同款项因涉及当地分包,需要以当地货币结算。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多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前独联体国家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货币总量小、市场流动性低、外汇管制严、汇率波动大。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锁汇工具,更便于操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签署条款中引入汇率调价公式,即规定在该国货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要调整合同价格,以防企业收入因汇率变化降低;二是将当地货币收入就地消化,解决项目办公设施、人员住宿安排、场地建设等开支,或由企业统一调配同一国别的其他项目日常开支需要,通过内部对冲解决小币种货币的汇率风险。

第三,电站建成后的运营阶段。潜在的主要汇率变化将发生于电费收入。通常电费以当地货币结算,也有少数国别以美元结算。在本国货币与外汇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度,滞留在当地的电费收入会在一段时间内累积较大的汇率风险,必须考虑与当地银行开展货币汇率锁定和对冲交易。在非洲、拉美、南亚等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诸如花旗、渣打、法国巴黎、德意志等大型国际银行均设有当地分支机构,在绝大部分地区可操作一年期左右的远期锁汇、利率掉期及货币互换等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部分滞留资金的汇率风险问题。

对于通过银行融资筹集资金的项目,在建设期结束后也进入了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阶段。一般借款均为长期,而海外筹资多以美元为主,浮动利率计息。此时也要考虑通过利率掉期将还款成本固定。由于电站项目的借款期限可长达8~10年,掉期时间越长掉期价格越高,同时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建议可将贷款利率部分开展掉期,或在短期限分阶段开展,以更低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

第四,项目退出期。处置资产得到的收益要汇出项目所在地,除了缴纳必须的税负,必须符合当地外汇政策的要求。对于有汇兑限制的国家,由于汇出时间和规模的限制,难免出现资金滞留在当地的情况。可以结合集中调拨、就地消化和利用当地银行开展货币互换和远期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2.3 建立动态科学的持续调整措施机制

拥有了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汇率管理方案,还需要对整套外汇管理方案做定期的调整和修改。调整的依据是对比实施结果和管理目标的差距,实施结果和目标差异较大的,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并着手调整实施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汇率风险监测体系,这也是确保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到位的必要手段。

监测的时点最好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定期监测便于检查分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对未按要求覆盖的外汇收入及时纳入抗风险机制。不定期监测则是基于汇率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特征,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或项目所在国出现重要事件,可能对汇率/利率造成影响时,管理人员就需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专业机构预测分析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评估结果超过预设的管理目标一定范围时,需要立即调整原方案并做出相应修正。

外汇市场瞬息万变,外汇风险也在随之变换,对抗风险的手段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建立完备的监控和调整机制,才能积极面对变化,有效防控风险。

3 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任凭企业为对抗外汇风险制定了多么精准的目标,翔实的规划,准备了多么先进的金融工具,没有制度的保障,就无法将这一切贯彻到实处,并在企业中建立真正行之有效的风险对抗机制。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经历中,因汇率变化导致投资受损甚至项目中止的例子遍地皆是,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各项完备的投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却没有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总是在外汇市场巨变时匆忙应对,既没有制定长期管理目标,也没有落实形成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方案,更谈不上追踪调整。对以海外为主要市场的企业而言,存在大量外汇风险敞口,无疑是企业经营的巨大威胁。当务之急,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外汇风险,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防控办法,并坚决予以贯彻执行。只有将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化、体系化,才能将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类经营业务所面临的各类外汇风险,通过建立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量体裁衣式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度化予以实施落地,才能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走实走稳。

参考文献: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7

汇率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 什么是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种类

(一)外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一旦涉及到货币的兑换,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一般来说,风险是指既可能使当事人受损,也可能使其获益的不确定性。在这里,外汇风险主要指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问题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其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贸易量又比较大,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

(二)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二、在实际工作中,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据2010年8月28日大连日报报导) 我市一家做海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由于工程周期一般都是三五年,收汇期很长,汇率风险也大。在银行的帮助下,这家企业从去年开始通过结构性远期买卖套保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多数外贸企业对套保业务虽然认知度较高,在选择套保时却存在着做金融衍生品有否投机的顾虑,甚至有的企业还简单地停留在套期保值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有盈利才做套保,把结果用“赢”或“亏”来考量的层次上。“其实企业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通过提前进行成本锁定,增加盈利的确定性,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渣打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田翎表示,“正确的套保评价原则是,坚持既定政策的套期保值,即使亏损也是正确的;反之,即使盈利也是错误的。这是套期保值成功的关键。

案例2、美元贬值无疑在不断侵占着出口企业本已薄弱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同样的前提下,也有一些出口企业找出了应对办法,2009年初,我们的记者在大连制作“危机中的转身”这期节目时,发现一家做服装出口生意的企业,成功躲过了2008年那场汇率波动,他是怎么逃过这一劫的呢?李桂莲告诉记者:“我们锁定一个汇率就是7.5,按照7.5的这个汇率给我们来结算,以后的汇率就是降到6了那么咱们相互也要保持这样一个,那么将来它要回到8了,或者回到更高了,那个咱们再坐下来谈,也就是2007年就开始和他们客户谈,就开始执行这个。所以2008年客户给我开玩笑说,真没有想到你怎么那个走在这个危机的前面。你要现在和我们谈,我们根本就没法和你俩谈。”

对汇率的提前下手无疑为李桂莲减少了很多风险,但绑定汇率,并不是所有的外商都能轻易答应的谈判条件,与大型出口企业相比,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跟国外客户议价时,常常处于劣势,所以很难以此应对风险。

案例3、谷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知名企业,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其收入来自世界各地,根据谷歌在7月16号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美国以外的收入35.3亿美元,占到其总收入的52%。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场对于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庞大的海外市场必然会相应的带来一个问题,即汇率问题,汇率的变动会对其的整体营收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如谷歌在其近期财报中所显示的那样,汇率风险成为了谷歌所面临的首要市场风险,而如何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成为了谷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

而面对如此风险,谷歌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由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从谷歌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到今六月为止,共购买了价值7.06亿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占外汇收入的20%,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是5.94亿美元,通过各种远期外汇合同的套期保值,谷歌很好的锁定了有关汇率风险。

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外汇风险的成功规避,不但减少了前沿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得相应的收益。

三、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灵活运用贸易结算方式

收回销售货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强调“安全及时”收汇是外贸出口应始终贯彻的原则。“安全”有两层涵义,一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价波动的损失;二是外汇收入不致遭到拒付。“及时”与“安全”密不可分,及时收汇则汇率波动的时间风险会大大缩短,拒付的可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要做到安全及时收汇,防止外汇收入不能收回的风险,还应根据业务实际,在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赊销、跟单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等,各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在关注外汇局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掌握。

(二)考虑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考虑进去这个区间。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从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有客户开始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三)加快付款或推迟付款

我们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规定,进口商必须用出口商所在国的货币进行支付。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升值,则推迟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贬值,则加快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

四、远期结售汇

即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和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目前,各家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期限从7天到3年不等;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远期结售汇业务可帮助外贸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五、存货避险法

由于存货价值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在资金和成本允许的限度内,存货可以作为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措施。这些存货在货币贬值后可提高价格出售。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将有更多的选择防范汇率风险。

综上所述,世界正逐步向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各国对他国经济上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入世后,国内企业的发展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外汇市场的发展使得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向市场,受世界货币体系的形象,汇率变动的频率和范围将大大增强,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外汇风险定义及种类

[2]2010年8月28日.大连日报外汇风险相关报导

[3]2009年8月29日.中国财经报道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8

【中图分类号】F842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表现复苏乏力、需求疲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问题交织,使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上升。买方市场下,外贸企业赊销业务比重增加,出口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据中国信保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出口贸易信用保险覆盖率提升至26.5%,出口信用保险被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应用到出口风险管理中。

出口信用保险,也称出口信贷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其是以商品出口赊销和出口信用放款中的国外债务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物,在国外债务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使债权人遭致损失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通常由政府指定机构办理。

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保障企业安全收汇;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拓多元化市场。

一、出口信用保险在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S外贸公司经营概况及信用保险现状

母公司J公司以自身强大的生产制造实力,成为多家国际品牌公司的供应商,于2004年因业务拓展需要,成立了S外贸公司。S外贸公司以企业转型改革为契机,创新进取,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经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S外贸公司的品牌贸易伙伴已有426家,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S外贸公司财务数据统计表显示(表1):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1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8亿元人民币。2014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1.92亿元人民币。

2004年S外贸公司成立之初,就与中国信保合作,积极采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新型的保险方式转嫁赊销带来的收汇风险,不断培养客户群,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数据统计表显示(表2):S外贸公司信用销售额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增幅最为明显,到达27%,2015年全年信用销售额达4亿美金。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外贸出口,调减出口保险费率,2013年S外贸公司升级为中信VIP大客户,保险费率有优惠,因此近年来保费年支出总额波动幅度不大。S外贸公司总体出险不高,仅有4‰,索赔金额于2011年达到峰值333万美金,其他各年年均也就几十万美金。从索赔赔付率来看,2010~2014年索赔申报530万美金,实际赔付292万美金,索赔赔付率55%,远低于中国信保给出的协议赔偿比80%~90%。

赊销业务盛行的买方市场下,S外贸公司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不仅仅为了防范出口风险、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更重要的是促进公司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控制水平,激励公司业务人员增强自身风险意识,用全球化的思维评价贸易风险,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公司外贸出口更上一级台阶。

(二)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流程

近年来,随着赊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S外贸公司越来越重视信用交易业务的管理,确立了全程出口风险管理模式,公司专门设立信管员岗位,加强应收账款事前跟踪管理。

S外贸公司结合出口信用保险申报程序的要求,将出口信用保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出口风险管理制度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出口风险管理流程(图1)。

1.筛选客户

业务员结识客户后,订单签订前,根据预计销售额申请信用限额。审批后,信管员向中国信保提交信用限额申请表。中国信保公司经过10~15个工作日的资信调查,给客户批复一定的信用额度。信用限额是由保险公司批复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向适保范围内特定买方或特定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项下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其具有可循环的、有限的、可调配的及动态的特征。对于未批复限额的客户,S外贸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予接单。

2.签订合同

业务员与买家签订的合同必须经由信管员复核,满足信保要求。同时,信管员还要跟踪限额使用情况,避免超限额出运,如批复的限额不能满足需要,可向中国信保申请追加限额。另外,信管员要审核该买家项下的逾期未收汇情况,如果存在逾期未收汇,需要报经财务科审批已知风险日后买家出运,财务科敦促业务员追讨欠款。

3.申报出运

业务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备货、发运,并在收到货代提单后,将相关的出运资料录入到外贸ERP系统内。信管员每月定期将外贸ERP系统内信保信息汇总、复核、整理成表,导入信保通①系统“出运申报”模块下。中国信保计征保险费并承担保险责任。按屮国信保公司的规定,外贸公司对特定买家项下的出运必须在货物发运10个工作日内逐笔进行申报,申报必须及时、准确,不能漏报、挑保。

4.确认收汇

在收到国外客户的汇款之后,业务员要在外贸ERP系统的模块中进行收汇确认,逐票拆分水单。信管员在信保通系统下做收汇申报,及时释放被占用的信用限额,逾期未收汇的情况统计成表,向业务员确认。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

员工业务能力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体现,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S外贸公司可以针对基层业务员定期开展出口风险管理培训课程,宣传出口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导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培训课程还可以邀请信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专家,向业务员传达国际市场的出口风险信息,分享实用的信保管理案例。培训后可以组织知识竞赛,考核培训质量,确保每位业务员都能学有所获。通过反复宣贯和流程监督,切实提高业务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出口风险管理举措全面落实。

(二)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载体,能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现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现阶段S外贸公司正在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重塑再造,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外贸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升级。

此次升级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留标准的EDI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2.拥有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预测;3.与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国外客户可以通过平台即时下订单,数据能直接传导至外贸管理系统,快速反应成制单信息,实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大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三)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

业务员作为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人,货物交割后应向客户询问本次交易的满意度情况,确认是否能按期支付合同金额,有收汇风险的尽早向信管员备案,收汇时要求客户提供明确的付汇清单,审核确认后,发给财务科进行系统拆分和关账。外贸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对于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也大有裨益。收汇水单拆分后,ERP系统里的收汇信息通过数据交互快速反映给信保通系统,自动进行收汇申报,及时释放信用限额。另外,报关出运的数据准确后,应收账款逾期情况也可以一票票精准跟踪,便于应收汇日前提醒客户付款,如发现客户有故意拖欠的行为,可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杜绝漏网之鱼的产生。

(四)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

1.客户资信建档

积极与中国信保寻求合作,依据中国信保出具的买家资信调查报告建立客户档案,从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和偿付能力多个方面考量买方实力,对客户的交易价值进行评估。

2.客户信用评级

根据往期的交易记录,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评级,并根据不同的评级分类管理客户档案,便于业务员调档查阅,为业务洽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筛选信誉良好、竞争力强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3.客户动态跟踪

与国外买家保持联系,了解客户的发展需求,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全方位解读信息后,及时更新客户数据,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

(五)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

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对于理赔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外贸公司的业务部门应该安排专门的理单人员,管理各类单证的存档。在出货当日,业务员将订单相关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发运通知书、报关单、质检报告等相关资料交给理单员归档,理单员做好单证接收记录。每月20日前理单员分类后,交给信管员存档。信管员根据单证资料核对信保申报填写的准确性。每月10日前,业务员将上月与客户重要往来函电(邮件形式)统一打包发给信管员,信管员对相关信息进行电子存档。

四、结论

S外贸公司作为大型的外贸企业,非常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都是流程化管理,出口信用保险应用的基础环境比较良好。投保出口信用险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出口风险,减少收汇损失,然而出险后理赔的成功率却受到公司内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客户限额申请不及时,出运申报错误率高,收汇申报有遗漏,理赔资料提供不全等。通过S外贸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业务员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外贸系统老旧,应收账款管理不精确,客户管理过于被动,业务资料未存档是企业出口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保障出口信用保险的高效应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外贸企业控制出口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保证了出口企业的收益,也可能增加出口企业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应晓红.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控制企业出口风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01:77-79+83.

[2]凌智.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出口风险[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05:45-46.

[3]吴婷.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J].中国外汇,2014,09:3.

[4]郑云,徐林萍.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出口风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3:11-13.

[5]徐林萍.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对外经贸,2014,07:19-20.

[6]林茵.Y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 2014.

[7]陈有军.出口信用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 2007.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9

摩托车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强项,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特点,对于我国的钢铁、电子、石油和橡胶等重要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摩托车市场主要分为了三大层次,排气量为50ML以下、50ML-250ML和250ML以上的摩托车,即微型便携摩托车、经济型摩托车和运动豪华型摩托车。而意大利、中国和日本分别是这三类摩托车中的主要制造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世界市场局面。但从目前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意大利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高从而将主要产品市场集中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排气环境规格的地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不大。而日本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世界市场销售网络,以及目标市场直接设厂经营的成熟模式,其优势地位将有望继续扩大。而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和海外投资设厂的成功尝试,具备同日本一较长短的实力。根据国际贸易市场数据显示,我国的摩托车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已经成为第一大摩托车出口国家。目前我国摩托车出口充分实现了自主品牌生产出口,例如宗申、隆鑫、中裕、金城、力帆、南方轻骑和建设等中国知名品牌在海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摩托车出口和诸多生产制造行业一样,其生产制造模式主要分为了签订合同、原材料和配件购入、生产制造、海外发货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但货款的支付进度却与其生产制造模式不相匹配,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如下表:

可以看到摩托车产品出口时,大部分货款在海外发货环节进行支付,其中绝大部分交易在出口摩托车后即期支付,余下的部分交易通常采取发货后进口商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针对这样的销售特点,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摩托车出口贸易的多环节和分阶段的特性,摩托车出口商在销售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占压,其销售回款在出口后需要在摩托车到港或摩托车销售实现后才能正常回收。此时通常会花费去几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得出口商面临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进口经销商违约的信用风险。对于一些资本金不足的摩托车制造商和规模较小的配件或贸易商,有限资金的占压将会严重影响其后的订单生产。在通常的贸易实务下,进口商还可能因为欺诈套汇等原因恶意拒绝接货,此时出口商将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进口商也在全额付款收货时刻承担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2、结构性贸易融资技术对于摩托车出口的适用性

为了分析结构性贸易融资技术可否有效地解决摩托车出口融资问题,本文将以具体的贸易融资案例为场景,进行可行方案的尝试性设计。

2.1、摩托车出口贸易融资范例

2012年2月3日,我国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与非洲某国摩托车海外经销商B公司签订了10万辆双冲程摩托车出口贸易合同,货物单价为295美元/辆,合同总金额为2950万美元,预定一次性发货,合同规定的最后发运日期是2012年8月3日,采取海运和陆运联合运输方式,货运条款为CIF,运期定为2个月。销售条款为签订合同时,B公司提前支付30%货款,共计美元885万美元;余下款项将于货物到达目标市场实现销售后结清,通常情况为6-7个月,故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为托收项下的付款交单(D/A)。

在该贸易场景下,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收到了30%的货款,也就是说A公司垫付了70%的合同货款,约2065万美元的资金,直至货到港并实现销售时,最短也是2013年2月3日,也就是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该短期的贸易融资需求可以通过短期出口信贷来实现。因为摩托车属于机电产品,故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的该笔业务提供融资,同时也必须获得进口商B公司的银行提供的担保。提供的信贷金额总计2065万美元,期限为1年,具体的信贷产品可以多样化,接下来的各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将进行基于ROE的横向比较。

2.2、资金缺口识别和定量分析

按照摩托车出口贸易流程可以被划分为大致签订合同、原材料和配件购入、生产制造、海外发货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那么在该贸易场景下,各个环节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展示:

在目前情况下,该出口商A公司还将面临1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原因是国际汇率市场和国内利率市场的剧烈波动。

2.3、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的设定

2.3.1、可供该融资方案选择的融资工具

目前针对摩托车出口市场的四种主流交易模式――信用证(L/C)、电汇(T/T)、托收项下的承兑交单(D/A)和 托收项下的付款交单(D/P),各大银行能够使用的融资工具并不多,且只能针对特定的贸易流程。下面将以摩托车出口业务从合同签订时间点开始,列出相应的融资工具,从融资比例、融资期限、适用商品、结算方式和有无业务追索权等方面,对相关各种贸易融资工具进行综合比较。在银行具体实施贸易融资方案设计时,可以从中选取相应的融资工具和风险缓释工具来构建特定贸易场景的融资方案。

2.3.2、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银行在可以从多种贸易融资工具和风险缓释工具中组建出多种贸易融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方案一:出口订单融资+出口托收押汇+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操作流程为:(1)出口商A公司同进口商B公司签订贸易合同并支付定金;(2)出口商A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3)出口商A公司向所在地银行申请出口订单融资,银行根据其资信情况和短期出口保险向其提供贸易融资;(4)出口商A公司购入原材料等进行生产,并按期发货,获得贸易单据;(5)出口商A公司凭借着发票和运单等贸易单据向出口地银行申请出口托收押汇,用以替换到期的出口订单融资;(6)B公司通过银行允许销售货物后资金归集于指定账户;(7)银行收到B公司全部销售回款后扣除出口订单融资本息后,将余款划入出口商A公司。

方案二:银行承兑汇票+国际保理+短期出口保险。操作流程为:(1)贸易双方签订贸易合同,B公司作为买方提前支付定金;(2)出口商A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3)出口商A公司开立低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国内原材料和配件的采购;(4)出口A公司完成摩托车制造后装柜出港,获得全套单据。(5)出口A公司向银行申请国际保理,将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地转让给银行,再用相关款项用于支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同时由于不存在远期收汇的问题,故不必采用外汇卖出期权。

方案三: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贴现+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该方案的具体操作程序为:(1)A公司同B公司商定条款,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2)摩托车制造商A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3)A公司向出口国银行申请授信,以低保证金开立国内信用证,用于支付国内原材料和配件货款;(4)摩托车出口商生产完毕后进行装船发货,获得相应的单据;(5)出口商A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贴现获得资金用于偿付到期信用证;(6)出口商同时应购买外汇卖出期权以防范远期收汇风险;(7)银行通过海外银行获得进口商的销售汇款后,扣除贸易融资本息后将余款划回客户帐户。

方案四:存货融资+票据贴现+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该方案的执行步骤:(1)A公司和B公司就摩托车出口达成协议并支付30%的货款;(2)A公司就该项交易投保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并依靠国内贸易保险的付款保证进行原材料和配件采购;(3)A公司完成订单后向海外发货,并要求进口商履行票据承兑手续。A公司再向出口国所在地的银行申请票据贴现,款项用于归还存货融资款;(4)此时A公司购买外汇卖出期权以应对外币汇率大跌的情况;(5)B公司实现销售后付款,出口地银行收回后扣除贷款本息后将余款归还给A公司。

方案五: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货币互换+短期出口保险。本方案的履约步骤分别是:(1)A公司和B公司签订摩托车出口合同,B公司支付30%的货款;(2)A公司向出口方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3)B公司通过进口方银行出具的保函,向出口方申请以A公司和B公司合约为基础的出口买方信贷;(4)出口方银行分别向出口方和进口方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以及提供货币互换的服务;(5)A公司用信贷资金购买原材料和配件进行生产并发货;(6)B公司用出口买方信贷支付货款,待实现销售后归还出口买方信贷;(7)A公司收到货款时,如果结汇时汇率不利,货币互换业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以上五种贸易融资方案均能够很好地解决摩托车出口贸易项下的进出口融资需求,但是各个方案仍然各有各的的侧重点。方案五能够很好地利用国家信贷支持来开展外贸业务,重点适用于国家鼓励出口产品和重点扶植企业出口;方案四可以很好地利用摩托车零部件赊销后延后付款的宽容期,并充分利用存货来融资,可以有效解决部分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方案三和方案二均是出口企业利用较少的保证金来得到延期付款和融资的目的;方案一则可以将融资时点向前推至合同签订初期,能够解决部分原材料或配件商要求现款交易时的资金短缺问题。各摩托车出口商可以根据实际贸易交易的特点来选择符合其要求的融资方案。

参考文献:

[1]龚川.南方摩托的非洲出口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2]李波.重庆摩托车出口东南亚国家的前景及对策分析.四川兵工学报2003(4):44-46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例10

1.教学目标。

1.1促进学生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1.2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提高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2.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2.2结合国内外有关汇率变化而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货币失衡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控制国际资本流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应用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3.教学思路及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在教学中加入国际金融新变化,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国际金融研究的成果,密切关注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就成为任课老师应尽的责任。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来说,是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1.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方案。

1.1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行分层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项目驱动教学、专题任务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学方法。

1.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明确了解该行业就业的方向,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施教。

1.3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2.多渠道的模拟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操作业务、市场的运作等实务性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可借助“金融教学系统”这个资讯平台了解外汇市场的即时行情、新闻资讯和汇市评论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加强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熟悉外汇交易流程,以便更好的学习外汇投资技术分析方法和体会外汇投资的风险。另外,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模拟金融交易大赛进行实践教学和外汇模拟投资交易,在实战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

3.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等金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奠定基础。可带领学生去证券公司了解外汇交易业务的流程,去银行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技能,去期货交易所了解外汇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过程,深入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另外,可聘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操作性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最新行情及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等。

4.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比如讲外汇与汇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学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让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视频;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给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合同交易数据。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国内外最新金融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也有助于学生对热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5.注重引入、启发式、案例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