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27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1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2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控制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中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控制测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及不断成熟,成为了现代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但是在一些信号干扰强或者没有信号的地方还需要传统光学测量方法的辅助。GPS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高精度确定空间点位的三维坐标。水利水电中工程控制测量划分为测图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两种类型,和所有的控制网一样也是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方面组成。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平面控制网主要是三角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讨,现在发展为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GPS网、混合网等现代控制网测量技术.现阶段主要以GPS网应用最为广泛:大区域测图控制网基本采用GPS控制,中小区域测图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控制网作为首级网或采用多种设备观测的混合网;专用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边角同测网,部分工程采用GPS布设首级网或直接布设为GPS混合网。

二 变形监测

水利工程中到处可以见到很大的堤坝,堤坝的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坝体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大多数堤坝都是建在两边比较陡峭的岩壁中间,因此坝体两岸地形相对复杂,测量点的通视较差,以往传统的交会或极坐标测量方法精度有限,工作周期长,效果差,而且无法连续测量出变形量,不能及时快速的反映变形量。而G PS —RT K测量技术精度高、无需通视,实时,快速,可实现连续测量,为建立坝体监测系统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 水下地形测量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手持GPS、GPS—RTK及CORS系统配合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原来采用的以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及标尺、标杆为主要工具,用断面法或极坐标法及交会法定位,用测深杆和测深绳来采集水深数据的测量方法,手持GPS是以某已知点作为基准点,立在基准点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已知点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确定当时误差的伪距修正值,将这些修正值输入工地较正的参数中,用户接收机通过修正值来实时校正GPS信号,它具有全天侯、实时连续、高精度,方便快捷等特点。目前GPS-RTK及CORS系统定位精度已达到厘米级,且能够做到实时无验潮测量。GPS—RTK 水下测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下测量的精度,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测量周期,这也保证了测量工作能为施工部位及时提供水下地形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三种测量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传统的岸上基准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测量.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减轻劳动强度。

四 河道测量

为河流的开发整治而对河床及两岸地形进行测绘,并相应采集、绘示有关水位资料的工作称为河道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河道地形测量;河道纵、横断面测量;水位测量;水面线测量;沿河重要地物的调查或测量。这些测量主要是用GPS-RTK来实现的。因为河道两边地物相对复杂,GPS-RTK更利于测量。

五 水利地形图测绘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多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同时测绘的测绘方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优秀数字成图软件如南方测绘成图软件,采用现代的先进测绘技术。不仅可满足不同要求的测绘成图,还可进行GIS前端数据采集与数据更新。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业方法主要有电子平板测量、数字测记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模式。电子平板测量系统组成:全站仪+便携机+地形图绘图软件,包括测站和镜站两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模拟传统白纸成图,作业直观,无需编码,测绘不易产生错漏,但便携机电池使用时间短、相对笨重且稳定性差。一般用在平坦地区、城镇地区,和电磁信号较差的地方地形测图,不适合环境条件恶劣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形图测绘。数字测记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GPSRTK+草图+带有地物编码的内业绘图软件。缺点主要是因为所有数据都是储存在仪器中,回到内业场所导出数据,绘图才能看到图形,作业不直观,测量点号与草图点号可能产生不一致,易产生地物错漏,对现场绘制草图人员要求较高,但适合各类环境数字地形图测绘。

六 前景展望

面对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步伐,面对地球数字化的挑战,摆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水利工程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3S 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合理的将此项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必定会给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测绘技术将向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现代测绘技术方向发展;同时测量精度和速度会越来越高,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也会向电子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晏民,洪立波等.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J],2007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3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和施工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通过大容量、高效率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造,提高了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速度;系统工程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好坏,以至于工程的正常使用和效益的发挥。笔者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技术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水利工程特点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水利工程影响着国计民生。水利工程具有很多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蓄水与挡水以及泄水等基本功能。所以在工程基础建筑物中一定要有特殊要求,如稳定性、抗裂性以及防渗性等要求比较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严格依照施工技术准则,并且利用比较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以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面对非常复杂的施工环境,一旦不能解决好地基问题,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由于季节与环境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在施工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1】。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是最佳时期,这样能够有利于避免一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或者单位常常仅仅看到水利工程带来的眼前利益,应该从水利工程带来的长远利益上出发。大多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对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逐步改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的局面。自从生产力由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来决定以来,机械设备开始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科技能力与实施能力。但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由事业型开始逐渐转变为企业型时,因为资金贮备不足,所以造成了一些水利设备在引进、更新与升级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并且其中部分机器由于长时间的搁置或者是维护不当,致使机械设备老化,甚至有的已经无法应用【2】。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可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水利施工队伍的工作人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技术不是很了解,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需求,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缺少有激情、有才华的年轻专业人员。

三、水利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水利工程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水利施工企业要面对严峻的市场压力,能否确保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最为关键。利用有效的先进科学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方法,不仅可以为水利施工企业与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水利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与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合作意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地基的处理

建筑地基都在建筑物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同时地基在水坝中也是非常重要。只有坚固的地基才能够面对任何环境出现的任何情况。土基建立时一定要将开挖基础时预留下来的保护层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清除杂物,才可以用碎石铺垫,并且盖上一层湿砂,施行加压,最后浇8cm-12cm的素混凝土进行垫层。然而对于沙地基首先要清除杂物,将地面处理平整,之后浇筑10cm-20cm的素混凝土进行垫层。

2.增强施工的科学化与标准化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相关施工单位务必要对图纸进行审查,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增强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这样才可以使图纸的设计更为合理与规范,能够让施工人员详细的了解施工目标和方向,明确施工程序【3】。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图纸进行施工,倘若由于一些原因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施工方要与设计方进行沟通,最后在确定科学合理的修改方案,并且施工方案的修改也需要同业主进行沟通。一旦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就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坚决不能将就使用,以杜绝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3.施工队伍的年轻化与技术化

施工团队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目前我国水利施工团队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普遍偏低,缺少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就要培养科技人员,并且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团队。另外由于团队中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要招纳年轻、有能力以及有创新性的人才,同时还要对老员工进行先进技术培训,以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水利施工的要求。

4.增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未来水利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要以长远的利益的为目标,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并且建立研究部门,增加研发力度,以能够研究和施工计划达到同一步调【4】。

5.系统工程的应用

系统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中要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使其更加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前景广阔。系统工程建设,一是要严格遵循《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将软件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二是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用系统工程中的数学规划、图论、专家系统等方法,并结合CAD技术等施工应用研究成果;三是应用于主体工程施工,对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编制相应的施工计算机模拟软件,数学模型,使所采用的温控措施组合方案的总费用最低。

四、结束语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行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在这几年,其中一些项目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还需要对工程经验进行总结与吸收,与此同时还要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以能够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而保证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瑞强,白文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4

二、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个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产生沼气380~450m3,提供的热能可解决3~5口人的生活燃料,年可节约煤2000kg(按一吨300元计共节约600元)、节约电100度左右(约50~60元),一个沼气池一年生产的沼肥相当于50kg的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和15kg氯化钾,化肥节支约200元。另外,沼液浸种可增产15%,果树叶片喷施可增产20%,沼液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特别是在崇尚绿色消费的今天,沼渣、沼液均是无公害肥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其潜在价值更大。

2、社会效益

(1)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强化了农牧结合,即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衣牧业生产水平均有提高,而生产水平的提高直接使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在现今农业发展的水平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持续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利用农牧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构成了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类的生产系统,在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同时,不断向社会提供游戏、多样化的绿色食品这一趋势正逐渐成为主流。

(2)既能推动农业发展,又能引导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同时农产品也有了相对过剩、但仍存在农产品大丰收、农民收入并没有大提高,而且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农业没有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的重要方面,其意义可见一斑。

(3)解放了妇女劳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以沼气为核心的能源生态模式结束了农村妇女烟熏火燎的历史,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既有益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妇女教育子女、关心老人、照顾家庭成员以及学习其他劳动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丰富农村生活提供较多的时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使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其次使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最后使农民生活习惯日益趋向健康发展。

3、生态效益

沼气的生态效益首先是它能够代替农村传统能源(秸秆、柴薪),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改变农村能源结构,从而节省秸秆,特备是减少了柴薪的砍伐,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据推算一个8m3沼气池年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t柴薪的能量)。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初级生产的副产品作物秸秆在大多数农村的处理方式都是一烧了之,这样做既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并且破坏和断开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正常循环路径,直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无谓耗竭和降低,土壤缺乏有机质、保水性能、土粒结构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只有改革作物秸秆的使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报道:作物秸秆在沼气池内发酵后,热利用率可达60%,营养物质在沼渣沼液中可保存98%,施入农田的N、P、K的利用率可达95%。因此,通过沼气来利用作物秸秆,不仅可以获取沼气能源,而且保证了作物秸秆很高的养分归还,有效地维持和培肥土地肥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为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提供了肥源。现代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农产品中,降低使用价值,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沼气发酵系统产生的优质无毒、无污染的有机肥不仅可作农作物的全素营养液,而且是预防和防止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农药”,不仅降低和减少了农业化肥的投资成本,而且可向市场提供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绿色食品。

三、户用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部分沼气池没有投入使用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闲置、弃而不用的还相当不少,据了解我县沼气池使用率相当不理想,只有近55%,个别乡镇的使用率还不到3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干部群众对户用沼气的认识不到位,不愿使用户用沼气池。

一是部分乡村领导把沼气建设当做政绩工程来完成,只图数量,不管建后是否使用,采取任务范围内的沼气池给予补贴,任务以外的沼气池不能享受乡村补贴,许多农户为了赶上这个优惠政策,建后并不积极使用。

二是沼气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值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久使用,而在实践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沼气太麻烦就放弃不用了。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只限制于“做饭、点灯”,没有意识到沼气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识不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态效益和长远意义。

2、“一池三改”建设资金短缺。

现在建一个8m3的沼气池,需一次性投资2000余元,如果配套进行“三改”,需投资3000元以上,据农户建设意向调查,我县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进行“一池三改”,但这些农户中的80%缺少资金,没有钱搞养殖,沼气池缺乏原料,又不愿去买粪投料,沼气池只能闲置。

3、沼气池发酵原料缺乏。

我县的沼气池发酵原料90%使用猪粪和牛粪。近年来,畜禽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加之疫病影响,每年都有部分农户放弃养殖,导致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缺原料而停用,另外,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相当地区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这些户靠购买原料维持沼气池运行,不能按时按量投料,严重影响沼气的正常使用,这给沼气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4、“三沼”综合利用率低。

沼气池的效益是通过“三沼”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而全县90%沼气用户只是利用沼气做饭、点灯,家中的强壮劳力时常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守的老人、妇女对沼气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造成沼气不能持续利用。他们有气就用,无气便放弃,更不用说利用沼渣、沼液了,沼气池综合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沼气池得不到利用就看不出效益,也就没有效益。

5、沼气的后续服务力量薄弱。

农业部门既是沼气项目实施单位,又是后续使用管理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沼气池的修建和管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连续性,尽管农业部门成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及重点村也建立了服务网点,但沼气面广量大,由于缺乏正常的工作经费和设备(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经费),技术跟踪服务不完善,不能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四、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部分乡村领导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够,农户对沼气管理技术和知识缺乏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沼气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使沼气知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加强认识,提高广大农户建设和使用沼气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沼气池发酵原料。

据统计,我县年产秸秆16.9万吨,若利用30%,就可以装池1000余户。另我县境内养殖场年产粪便5万余吨,这些都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农户用秸秆装池,拓宽沼气原料范围,以提高沼气的使用率。

3、做好“三沼”综合利用,提高沼气总体效益。

在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三沼”在粮、棉、果、菜等专业中的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沼气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户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提高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5

2水利工程与城市休闲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己经开始向水利工程与景观建设的结合的方向发展,也开始关注建设水利工程建筑物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于以上几点,生态水利和环境水利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在我国现在的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2.1人为建设对原有天然河道系统的破坏

原有河道建设中使用的多为硬质材料,不同程度上损坏了天然河道的性能。尤其是裁弯取直的河道处理方式改变了天然的河道流态,甚至造成了对河道的阻断。近年来,在河道周边建设建筑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性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城市河道的自然景观。

2.2水利工程景观规划不完善,景观风貌不明显

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缺少对景观系统的整体规划,导致不能呈现完整的景观风貌。传统的水利工程侧重于防洪等基本功能,没有重视对城市景观与生态的建设与设计,水利建设中采用普遍的散点式规划模式,工程中景观的联系性与景观效果亟待提高与完善。

2.3水利枢纽区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彰显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水利枢纽区融合了工程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多种景观要素,是展示水利工程的景观丰富性的重要区域。但是,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没有事先对水利工程枢纽区的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目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于枢纽区的规划比较单一,没有结合实际的周围环境进行景观综合化的考量,在景观组织上也缺乏设计思考,导致枢纽区缺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导致对水利工程枢纽区景观规划与建设力度不够,没能充分彰显水利工程枢纽区景观特征的多样化。

2.4景观设施建设不到位,缺乏风格的多样性

水利工程建设中,景观设施建设不到位,水利景观协调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景观的设计中普遍出现水利建设与风格不协调的现象,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区的设置在意向与功能上都不太匹配,造成了水利工程的景观与小区冲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风格设计也缺乏多样性,对景观建设的缺乏整体的规划。

2.5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较大

3水利工程与城市休闲、景观的融合

3.1堤防与景观的融合研究

目前我国的众多城市河道都是简单的硬质铺装,忽视了植物种植,不具备较高的景观观赏性,在植物设计上应加强边界栽植,利用防洪堤景观塑造优美的城市绿化线条,防洪堤上进行合理的景观小区设置,打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完善水利工程的人文特征。可以在防洪堤上种植藤蔓植物,在堤下采用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丰富护岸的绿化景观,增加其生态效益。在堤防的设计中还可以利用水位高差进行空间景观效果的营造,上层平台主要进行以娱乐设施和植被种植的设计,下层平台可以侧重临水步行道的设计与配置,设置码头等亲水设施,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而且丰富了水利工程的景观效果。

3.2护岸与景观的融合研究

在护岸的建设中,可以适当减小护岸的视觉高度差,改善亲水护岸空间,为人们创造更多亲水的机会。可以采用对护岸底部进行植物绿化的方式降低其视觉高度,不仅提高了护岸与水面交界景观的丰富性,同时还可以为人们营造了亲水的平台。还可以采用多层台阶状护岸的设计,使人们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增加亲水活动。增加护岸交界线的柔和性也可以为水利工程增加生态景观的效益,采用天然石块进行水际线的模糊与柔化,可以使水利景观更加自然,增强景观效果。

3.3水闸与景观的融合研究

水闸作为是比较高耸、醒目的景观设施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需要得到重视,对于水闸与景观的融合设计,应特别注意周围原有的景观环境与建筑风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景观的设置与美化,适当加入城市人文景观,实现水闸与景观的融合。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的水闸都是采用混凝土面,使水闸景观缺乏美观,我们可以采用瓷砖饰面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美化,增加其观赏性。我们可以在水质较好的亲水区种植不同层次的水生植物,营造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景观长廊、平台等小品,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合理的利用植物的遮盖效果进行水工建筑物的美饰,比如利用倒垂的迎春对箱涵进行掩饰,采用竹节类植物进行水闸翼墙的遮掩与美化,在检修闸的盖板上种植黄杨等可以对混凝土墙面进行遮掩,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植物造型。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6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伴随着水管体制的改革,水利工程景观建设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当前,我国各大水系统也基本完成水管体制的改革,我国也已经投入了较多的经费。水利工程的绿化水平也已经作为衡量水管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基本手段[1]。做好水利工程的环境建设,强化水利工程的景区景观建设,是河务部门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高质量和高密度的工程绿化建设,高规格的水利工程景观设计,是改善两岸生态环境和提高水利工程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因此,对水利工程实施景观建设,进行高标准和高规格的景观设计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要求

1.1 水利工程同自然环境的融合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目前,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尊重自然环境,依据环境特点实施建设的。水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以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为基础,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通过水的安全性和水环境建设作为主线,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关键,利用水资源的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同环境的关系,实现水和环境的持续利用,最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

1.2 水利工程同人文环境的融合

任何一个城市和地方都有着其自己的文化底蕴,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同地方的文化和景观建设综合进行设计,建设同地方建设、人文环境协调的具有亲水游憩的水利工程景观。

1.3 水利工程同休闲游憩的融合

在设计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不仅要满足于基本的防洪放水要求,而且还应该和地方休闲游憩结合。例如,城市的滨河空间中,以亲水、休闲和娱乐等为主,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同城市的的休闲游憩结合,同时设置一些廊架等景观和游憩设施,打造具有滨水景观的休闲场所。

2.水利工程建设和景观设计融合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容景观设计融合,实现水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核心是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基础,追求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发展水利景观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让后人同样享享有旅游发展的机会。水利景观的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旅游活动生态化的合理性,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的同时,不仅仅是以旅游收入为指标的,更是以经济、环境、文化等多项指标进行衡量。这些多指标综合性的考虑能把旅游发展的当前效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等统一起来,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和景观设计顺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水利景区持续发展的核心有着两个基础:旅游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子系统,超前开发和孤立市场的开发都会使得水利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水利景区在开发中,应该有相符合的规模和阶段,并且同水利景区资源开发阶段、内容等有相互协调的关系;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开发的强度以及潜力是水利景区发展的动力。在遵守景区特色开发,保护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水利的价值。

2.3 人水和谐原则

人水的和谐是人类反思资源过度利用的体现,是人类寻求更高层次同自然相处的体现[3]。人和水的和谐发展是水利工程和景观设计融合的最高要求,是实现水利景区本质的标志、因此,应该统筹保护景区资源,发展旅游和当地经济,结合景区建设和水利监管。

2.4 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能够适合各种人群心理和行为需求。好的景区不仅要适应使用者的行为,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水利工程和景观设计融合当中,景观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所有景观的设计都是基于人的需求的。例如,园林建设、路面铺装等等都要以满足人的视觉和触觉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生态和休闲、娱乐一体的水利景观。

3.水利工程和景观融合设计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融合景观设计中应以两者结合为主,从以下方面进行融合设计。

3.1 堤防护岸景观设计

原来的防洪堤护岸十分单调而且呆板,而对这些防护岸进行设计时应该对改变全局,在其立面上进行美化和升级建设,通过浮雕和彩绘等形式,融合传统的文化到改造中去。结合序列张拉膜亭,处理好临河栏杆的界面,结合灯具以及坐凳等形式滨河景观的概念,提高视觉的效果[4]。同时, 还可以结合夜景灯光,改变原来生硬视觉感受。使得呆板的防洪堤岸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3.2坝区景观设计

建设橡胶坝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同周围的环境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综合考虑,丰富坝区的植被景观,选择自然的岸线和好缓坡护岸,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丰富坝区的景观。在坝区还可设置相应的休闲场所,便于人们活动,增加近水空间。

3.3 水闸、泵站的设计

水闸和泵站不是独立的,是河道和护坡等共同组成的河流景观。对于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水闸以及泵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定同该地区统一的风格。对于每处独立的水闸、泵站都要同景观效果一致。为改变水闸和泵站给人带来的单调和沉闷的感觉,应该根据其功能以及规划,把闸室和泵房的形态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求的在不削弱设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美好景观的建设。另外,结合水闸和泵站的位置和其周围的情况,布置建筑小品和绿化带,改变单一的空间。标志性的建筑对于提高水利工程景观的品味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给人以深刻的记忆。闸室、闸墩、排架柱、墙体的色彩设计,也应该同周围的景观协调。

3.4 配套设施和景观效果设计

水利工程的景观细部设计对于整体的效果影响较大,应该合理布置。水闸和泵站等附属设施的图案、色彩等风格应该同水利工程协调。而且,通过借鉴滨河风光带、运河水岸公园等设计的经验,在水利工程的局部地带和有纪念意义的区域可建设园林景观,设置有特色的亭台、长椅和雕塑等小品,起到点缀空间的效果。

4.结论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水利工程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能满足防洪的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满足人现在们的需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应该同景观设计分类,而要同地方的整体风格和景观结合,处理好景观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的同时,融合景观设计,打造景观和水利工程结合的水利工程景观。这就是目前我们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对地方还是城市来说,水利工程和景观设计的融合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许玉凤,董杰,段艺芳.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生态恢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01)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7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黄河岸边繁衍生息,创造出了大量的璀璨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对于进行水利治理的历史。在今天,这些璀璨的文化和水利工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对于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不但会提升黄河沿岸省市的竞争力,也会带动当地经济,促进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一、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在当代,仅仅依靠自然风光的秀美来吸引旅游者已经难以为继。人们在旅行过程中,不仅需要享受秀丽的风光,也更加关注与之相关的历时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黄河水利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进行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黄河的流经地,就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发祥地。半坡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成为黄河沿岸水利旅游开发的重要宝藏。

在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究其根本,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才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同时,在黄河沿岸的各个水利景区中,由于水利建设工程的相似性,也直接导致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各个水利旅游景区难以在竞争中占得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之下,挖掘水利景区的文化特色,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在挖掘的过程中,水利景区可以与当地的文化部门和社会学者建立联系,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水利景区进行文化挖掘和包装。从而使得地方文化能够与黄河水利景区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起地域旅游开发的经济体。一旦建立这种经济体,水利工程、水利景区、地方文化将会紧密结合,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共同推动景区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一些城市的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特色,开发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这些旅游文化产品,既可以是地方历史和地理文化的反映,也可以是从黄河的历史传说故事中取得灵感进行创作。

在这方面,有不少城市已经有比较成功的范例。例如郑州市的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口体现了郑州市的地域文化。在风景区的五龙峰上建造了一座具有文化意义的雕像,这座雕像以“哺育”为主题,寓意着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还建立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塑像,纪念历代为黄河治理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在黄河风景名胜区内,还有着大量的历时遗迹。仰韶文化遗址、黄河古渡、隋堤烟柳,点将台等历时文化景点都与黄河水利工程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使得黄河的水利风景区更为厚重,更具有耐人寻味的特色。

二、科学规划景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水利工程景区的建设过程中,科学规划显得格外重要。在景区建设前期,如果有科学的规划,那么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就会处于科学的发展轨道之中。相反,如果缺乏前期的科学规划,那么,景区的建设就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在黄河水利工程景区的规划之中,同样要重视景区规划的重要地位。在建设之前,要组成委员会进行详细的规划。组委会的构成包括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相关水利专业、旅游民俗专家等方面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组成组委会,结合黄河水利工程和地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景区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一定要注意结合黄河水利景区的特点进行设计,以黄河水利工程为核心进行辐射规划,将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入其中。科学的规划可以使景区的建设有章可循,能够俺不就按的进行。

在这个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已经运营得较好的地区,例如山东、河南地区等地区的黄河水利工程景区进行规划。可以前往这些地方进行考察,或者邀请该地方专家前来进行指导。总之,群策群力,做好景区建设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管理,提升景区竞争力

在黄河水利景区建设之前,科学有效的规划是最重要的。然而景区建设以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景区的运营和管理。高效的管理能够使得景区进入科学的发展轨道,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缺乏科学的管理,再好的规划、再优秀的景区,也会随之衰败。

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施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管理中高效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景区管理中。以成立旅游公司的形式对于景区的整体工作进行管理和运营。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证黄河水利景区的正常运用。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也要遵循市场的规律去进行运作。按照市场的发展,随时调整经营的策略。同时,要加强景区的服务职能。在景区主体工作建设完成以后,要建设配套的服务设施完善景区的服务。也要引进和培养一大批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进入到景区中进行服务工作。

在黄河水利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涉及到黄河水利,很多区域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景区管理者要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保证安全性。要划定安全的区域,使得游客能够在安全的区域进行活动。对于一些存在危险的区域,不但要设立警示牌,也要有相关的安保人员在现场进行负责,避免突况的发生。

黄河沿岸旅游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遍布各地,以水利工程为核心开发旅游景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景区文化底蕴的挖掘、科学规划景区建设、加强管理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在未来,黄河沿线的各个水利工程景区可以联合起来,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探索实现共赢的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程丽.节庆旅游活动市场化运做的积极探索――以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为例[J].市场论坛,2009(05).

[2]曹新向,苗长虹.黄河流域省际旅游合作与互动[J].商业研究,2009(11).

[3]张慧霞,刘斯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8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05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还对水利工程的环境质量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除了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之外,还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的保护、景观的设计以及当地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功能齐全、美观、生态环保的和谐统一。

1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如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功能、生态、品味”,以创造“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融和有机结合为设计理念的太原市汾河公园二期水利工程。又如集景观、旅游、通航和防洪等一体的桂林市两江四湖水利工程,将“水文化”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都大大地改善了工程周边环境质量,增加了工程的观赏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相脱节现象。大多数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这种没有和工程建设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2)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得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3)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4)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1.2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由于专业分工,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4)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5)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6)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如图1)

(1)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例如现代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2)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3)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5)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分析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2)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3)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建筑小品、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5)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景观设计。由于现代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应重视景观的设计。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①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原生态。②注重因地制宜,参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真正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③应重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重视当地文化和经济合理性。

4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路、人文等方面出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振华,朱惠丰.绍兴市水环境景观建设浅析[J].科技资讯,2007(3).

[2] 王羊宝,王铭.人水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核心理念—— 江苏省泰州市打造特色水城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6(11).

[3] 人水和谐新画卷—— 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J].中国水利,2010(24).

[4] 王羊宝,蔡浩.泰州市融合和谐理念打造现代水城的实践与启示[J].江苏水利,2006(12).

[5] 吴志翔.浅谈构建水利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平台[J].山西建筑,2007(25).

[6] 储白露,谢梅,冯婧,等.从城市河道治理浅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5).

[7] 高再胜,周长勇.人水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水利天地,2009(5).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9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状态

可以说,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正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不管是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设计的结构体制还是设计的生态和美学价值,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加强和提升。但从工程设计的执行与落实现状来看,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发展状态并不是很好。首先,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偷工减料”的问题普遍存在;其次,在现有的水利工程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缺乏公平性。尽管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整体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态势,但在实践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依然存在部分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只有立足于这些问题,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

1、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如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功能、生态、品味”,以创造“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融和有机结合为设计理念的太原市汾河公园二期水利工程。又如集景观、旅游、通航和防洪等一体的桂林市两江四湖水利工程,将“水文化”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都大大地改善了工程周边环境质量,增加了工程的观赏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2、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相脱节现象。大多数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这种没有和工程建设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

(2)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使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

(3)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

(4)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

(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由于专业分工,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

(4)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

(5)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

(6)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二、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例如现代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2、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

3、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

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5、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三、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2、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3、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建筑、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5、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景观设计,由于现代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应重视景观的设计。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1)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原生态。

(2)注重因地制宜,参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真正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应重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重视当地文化和经济合理性。

四、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人文等方面出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及设计理念[J].山西水利科技,2009,21(01):68-70.

[2]孙明英,刘枫彩. 浅谈黄河水利工程景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8,26(06):80-81.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例10

1、前言 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乡村自然景观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要在发展农田水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出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开展乡村景观规划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发展能力,美化村容村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构筑和谐村镇,为开展生态、民俗、观光旅游和农民通过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奠定基础,对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乡村景观和农田水利的分析 2.1 乡村景观的概念及表现

村落是大地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景观学对景观含义的定义及描述,景观首先是一种格局。最主要的表现是反映现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使用,而历史的记录则成为了乡村景观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内容。主要表现有:

乡村景观泛指城市以外的所有景观空间,包括了郊区、乡村、景观野生地域的范围。

乡村景观是由乡村形成聚落、聚落有经济活动、聚落的文化积淀以及自然环境构成的景观环境整体。

乡村景观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影响程度较低、自然景观的属性和特征保持的较强,在景观中占据主体位置,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定义上的景观来说,最关键的的不同在于乡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型经济下土地利用的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背景。其次,乡村景观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乡村的优势、摆脱乡村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2.2 农田水利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2)特点

(1)需高度重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简单明了的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表达了出来。有了完善的基本农田水利措施,其他耕作,施肥等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效果。但是,这些最基本的农业措施由于前期投入比较大,收益慢,而且直接受益不明显,而如今很多地方对这些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非常的重视,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力度。

(2)具有很高的群众性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广发的遍布在全国每一个乡村,并与每一位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每年为了兴建水利设施,都要发动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由此可见,群众性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特点。

(3)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涉及面非常广,极有各种兴利功能(如农田灌溉、生活供水等),又包括各种除害减灾功能,另外,还包括各种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如花卉、养鱼等)。此外,还要承担大田作物灌排等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农田水利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我国城府的大力扶持。

3、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

3.1 工程景观融合

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机融合,既保证了水利工程的灌溉和有效的防洪,也为农村居民营造了良好的视觉环境,使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高,文化环境也得到有效维护。工程景观的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的基础上与乡村景观进行融合,如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堤坝建设中,有效结合农村地形,并将乡村景观与堤坝建设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这样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实现农村的工程景观融合。通过将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进行工程景观融合,不仅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还能在工程建设基础上有效维持乡村景观对农民的视觉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景观融合过程中,应对农民的乡村景观开发加以引导。由于工程景观融合过程中,强调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进行乡村景观建设,因此,在对乡村景观进行开发的同时很可能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固性,因此,为有效保障水利工程结构的稳固,在农民开展对乡村景观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2 文化景观融合

开展农田水利一乡村景观的融合,不仅能够实现工程的进一步美化,还能有效保障农村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文化景观融合的含义,是指在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过程中,注重工程与农村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工程融合中创新设计思路,使得农村文化在工程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由于乡村景观建设能够更为直接的反应农村的人文环境,因此在文化景观融合中,更加偏重于乡村景观建设。为有效实现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文化景观融合,应注重开展农田水利创新发展,有效结合农村建设中的美学设计,并以农村的文化背景为建设基础,开展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文化景观融合。

结束语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的融合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都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于未来发展农村,为农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和持久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