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28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1

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表达所教内容,恰当的例子能够承载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但是,不是例子越多越能够细化知识,典型的传递知识的正反例子才能够真正传递知识。某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解析教学内容的例子过多,课堂内容看似非常丰满,却占用了很多时间。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般只要有一个典型例子就足够了。过多地使用例子来诠释内容,虽然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增加兴趣,但是对整节课来说,会导致一节课教学内容量过少,或讲不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

例如,“信息与信息特征”这节的内容以概念为主,不易理解。为了阐述这些概念性知识点,某教师引用了多个实例,甚至互动。例如,有一个环节讲述信息的主要特征“依附性”。教师首先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做互动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表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另一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这个游戏让学生认识信息必须依附载体才能传递,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进行传递。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信息的依附性,可教师又讲解了“古长城上将士点燃的烽火”等。学生对依附性已经理解了,教师就无需再使用过多的例子来诠释了。最终这节课因过多的实例和互动耽误了正常教学进度,本来一节课应该完成的内容只讲了一半,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进度。

重点偏离,偏重技术实现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实践操作比较多的学科,软硬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为了掌握技术而忽视了信息学科学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软硬件的操作是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为信息处理服务的。过多地重视软硬件操作,会让学生误认为学习的重点就是为了学会软硬件的操作,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数据与信号、信道与带宽、信息交换技术。该课的重点是信息交换技术。信息交换技术这部分有动画演示,主要演示数据交换动画,而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只是为数据交换做的铺垫。某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基带传输,拿了数据线和笔记本到班级,现场连接演示两台电脑的基带传输。连续在两个班上了这节课,内容都无法完成。一个班级连接成功,完成了基带传输,但是其他内容都没讲;另一个班级连接不顺利,演示不成功,一节课下来,几乎没讲什么内容。这位教师的初衷很好,但是由于涉及设备连接调试,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东西甚少,更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

内容过细,讲课面面俱到

在一节课教学内容很多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讲究方法,不能够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泛泛讲解。

例如,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四章第一节“了解与设计网站”。这节的主要内容是网站与网页、网站的结构、构成网页的元素、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工作原理、常用的网站建设技术、网站的策划与设计。重点是网站知识性内容和网站的策划与设计方法。这节课内容偏多,有位教师讲授时,把重点需要讲解的内容,面面俱到地做了诠释。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辛苦,能记住的内容却很有限。针对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教师应该有选择地精讲、少讲,以问题的形式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或参与教学互动,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学科整合失重,舍本逐末

新课程强调学科整合,提倡跨领域学习,因此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常常将本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整合,这本是好事,但有的教师因为掌握不好整合的尺度,出现了许多四不像的课例。某些课堂比例失重,真正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体现得不够。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编程解决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能针对简单的问题设计算法。某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时,为了体现学科整合的优势,以“一元二次方程”为实例,详细讲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决过程,其讲解过程的准确、具体、透彻不逊色于数学老师的课。学生对教师的数学基本功充满了钦佩。这一节课看似学科整合的典范,实质上却偏离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成了数学课的陪衬,舍本逐末。

过于形式化,画蛇添足

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地准备了很多教学辅助内容,这些内容不但无助于教学,反而使教学变得复杂化;有的教师课堂创造了很多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无法连续正常完成学习;或者为了迎合新课改,生硬地加入一些新内容,不仅没有为教学服务,反倒成了课堂教学的累赘。某些信息技术课堂显得拖沓冗长,过于形式化,不符合实际教学。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2

《农广天地》是一档以传播农业科技和致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从一开始,它就具有鲜明的“农画”和独特的“农声”。一档高质量的《农广天地》节目,必定是主题与风格的鲜明表达、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解说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精彩到位的解说,对于提升《农广天地》节目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良好的解说是提升节目质量的重要因素。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看中听,在听中看。一档节目有了丰富的内容与漂亮的画面,还需有精彩的解说来表达,使节目既“好看”,又“好听”。《农广天地》属于科教片类节目,其解说突出特点就是以讲解、说明为主。由于节目类型的局限和教育对象的特殊要求,它不可能像专题片、纪录片或文艺片那样,大量采用叙事抒情、艺术化的形式来表达内容,或大量运用现场声、同期声、音乐、音响来烘托气氛,而更多地是采取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方式,直接向观众讲明白所要传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相对于其他节目来说,《农广天地》节目的解说水平高低,对节目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大。《农广天地》节目的画面一般都是田间地头或养殖场、加工厂、制作间等,节目内容技术性、专业性强,程序化的东西较多,画面相对单调,表现方式和手法比较直接、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用精彩的解说去解析内容、深化主题。通过准确到位的解说,配合画面介绍相对枯燥的技术知识,用贴切的语气陈述事例或讲解示范,帮助观众清楚地了解画面的实质内容和技术要领,使观众看得清、听得懂。平淡无奇的画面,可以通过解说引发受众兴趣盎然的联想,或将画面中已经具有的情感意向进一步加深加浓,从而使观众更好地感受、理解画面语言和节目内容。

第二,鲜明的解说风格是一个成熟栏目的重要标志。解说风格是由栏目风格衍生出来并构成栏目整体风格的重要部分,是在长期解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属于本栏目特有的个性和特色。如《动物世界》的解说意蕴醇厚、亲切自然,《探索发现》的解说深沉厚重、舒缓悠长,《科技苑》的解说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观众打开电视不用看画面,一听解说就知道是哪档节目。虽然解说风格和解说员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但解说风格不可能脱离栏目风格,无论是谁来解说,都必须服从、符合栏目的整体风格。鲜明的解说风格已经成为一些名牌栏目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这些栏目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农广天地》是一档老牌栏目,在长期的制作播出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观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中有稳定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栏目的风格需要解说风格的协调一致、相辅相成,良好的品牌也需要精彩的解说来维护与提升。鲜明而独特的解说风格可以扩充栏目的品牌效应,加深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

第三,电视的发展和观众的期待对解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和表现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努力发掘传统手段的表达潜力,积极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不断提高《农广天地》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节目的质量不断提高,栏目自身的发展要求解说必须与时俱进,提升水平。电视传播能够培养和造就自己稳定的观众群,同时也要自觉地将观众意愿纳入节目创作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品位也在水涨船高,对节目的主题内容、视听效果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继承巩固既有的良好风格和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目解说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栏目解说风格,以符合时展的要求,符合受众群体的收视要求。

二、根据《农广天地》节目的特点确定解说风格

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的解说风格。节目的类型定位、主题内容、传播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解说风格的不同。例如,政论片的解说往往庄严厚重、慷慨激昂、情绪饱满;人物片的解说一般亲切朴实、感情真挚、娓娓道来;风光片的解说一般甜美柔和、节奏轻快、情趣盎然。《农广天地》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和技能的科教类节目,以“对象明确、生活贴近、科学系统、技术实用、服务周到”为基本原则。节目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解说风格总的要求是讲解型,以介绍、说明的语气为主,感情亲切、朴实、自然。

一是表达准确清楚。这是所有电视节目解说的普遍要求,但对于《农广天地》节目来说,强调表达准确清楚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节目内容主要以介绍实用技术和技能为主,主要的收视群体是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要让他们能够听清楚、看明白所传授的技术知识,清楚明了地掌握技术,要求解说员的发音一定要准确、清晰,断句、停连要符合农民群众的语言习惯,力求讲解细致生动,技术易学实用,使农民群众能够看得懂、学得会。

二是语速张弛有度。《农广天地》节目经常会有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环节较多、程序复杂的内容。根据节目的这些特点,解说要求语速张弛有度,语言稳健质朴,用声不宜太扬、太飘、太快。当稿件中出现比较生涩、拗口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操作程序、技术环节时,解说员还应有意识地将语速放慢,解说清楚,甚至根据画面长度适当停顿一下,给观众一个理解和回味的时间。

三是语气亲切自然。尽管《农广天地》节目内容的感彩较少,但解说却不能是一副冷冰冰的语气,毫无生气,也不能采用居高临下或是灌输、说教的方式,而应该在了解主要收视群体特点的前提下,针对受众的心理期待,通过个人对稿件的理解,增加感情因素,提高解说情趣,用亲切自然、平和的语气去播讲,给相对枯燥、乏味的内容注入生气,增加节目的感染力,从而使观众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节目内容,这样就缩短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从心理上产生“自己人在讲自己的事”的亲切感。

四是语调平缓适中。科教片节目内容的共同特点是理性的介绍说明较多,感彩较少,节奏的变化和起伏也不大,不像人物专题片那样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绪有高有低,也不像政论片那样叙述启承转折、议论开合自如。科教片讲解的内容基本上是在一个层面上平行前进,要求解说情绪平稳,语调平缓适中,不宜大起大落。

三、进一步提高解说水平,为《农广天地》增光添彩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广天地》节目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解说风格,解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由于我们的节目来源较广,过去一般都由各制片单位自行配音,解说员水平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说的整体水平。比如,有的解说员不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碰到生涩的专业术语或技术时,断句生硬、含糊,让观众不知所云;有的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保险调来解说,播讲时往往只是字音与字形的机械对应,很难形成含义深刻的思维和积极连贯的语流;有的解说员一味求稳,不管长句、短句,不管内容的逻辑关系,总是不紧不慢,等速前进,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有的解说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存在吃字、吐噜字以及出现毫无控制的吸气声等现象,直接影响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观众的收看效果。

提高《农广天地》节目的整体质量,解说这个重点环节不容忽视,于是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目前的解说员,使得节目整体质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解说员只有遵循有声语言的创作规律,不断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解说水平,才能使解说与节目的整体风格相统一,与表达的内容相适应,与画面的气氛相和谐,与收视对象的特点相吻合,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节目的主题内容,为节目增光添彩。

第一,熟悉节目定位,做到解说与节目内容相辅相成。“功夫在诗外”。解说农业节目,首先应该熟悉这个栏目的定位、特点和受众需求。《农广天地》是以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为主的科教类节目。了解熟悉节目,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中去,了解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不做“外行人”。看似简单的技术讲解,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要有自己的理解在里边,根据内容确定应采用的声音、语气、速度、节奏,使文字、声音与画面、音乐协调一致,力争使解说与片子融为一体,让观众很自然地随着解说沉浸在节目的内容当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节目传递的各种信息。讲解不能单纯照本宣科,要多从观众的角度想一想,要把逻辑的链子指到观众那里去,在解说时,脑海中一定要想象此时对应的画面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来讲解等等。比如《甜玉米的种植技术》一片中,解说词写道:“根据土地肥力的不同,我们每亩施加15~25公斤尿素。这里要注意,有的农民朋友认为肥料距离作物越近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作物的根系可以延伸到很大的范围,而根吸收养分能力最好的部分,恰恰是这个范围的根尖部分,而多数情况下,越靠近作物的根系,吸收能力越差”。那么解说员在解说这段文字时,就放慢了语速,用亲切的语气,很自然地提示农民,“如果把肥料施在离作物根部太近,不仅吸收的效果不好,还有可能由于肥料过剩造成烧根。”这样处理了一下语气之后,观众就会很自然地听着解说的提示,接受建议,了解知识,指导生产。

第二,了解受众特点,力求解说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熟知收视对象,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他们的特点,适应他们的需求,才能与之沟通,拉近距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农广天地》节目的主要收视对象是农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意识,这个节目是属于他们的“天地”,要让他们感觉是“自己人”,才会真正喜爱、支持和关注这个节目。在解说中,要体现亲切、自然、通俗,象唠家常似的按农民听众的反应去说。比如《甜玉米的种植技术》这个片子中有这样一段:“颗粒状的肥料对于作物来说不好吸收,通过浇水,把肥料溶解在水里,作物就容易吸收肥料的养分了。这就好比我们光吃粮食会很干,很难下咽。如果喝点汤,那吃起来就舒服多了。”解说员在解说这段文字时,采用的是轻松、略带风趣的语气,就像是和农民朋友聊天、唠家常,感觉非常亲切。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一味地迁就、适应农民群众的口味,我们的定位应该是“略高一筹”的朋友。我们节目中有一些整体水平较高的片子,其解说的共同特点是:声音明快,讲述技术娓娓道来,专业术语解说不拗口,通篇从容自信,与画面配合较好,语气符合农民群众的接受习惯,与观众有明显的交流感。

第三,认真备稿,保证良好的解说状态。在正式解说之前,要认真备稿,进行试读。首先通读稿件,排除不认识或者把握不准的字、词之后,了解片子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片子的主旨,确定解说基调,这些准备工作越仔细越好。备稿的目的就是“把稿件的内容变成自己要说的话”,实现从无声的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化,使解说多一些对受众“说话”的鲜活气息。通过备稿,会产生“这个技术(技能、知识等)值得讲,有必要讲”的积极心态。那种应付差事的解说,只能做到“字形――字音”简单对应的表层转换,不利于稿件深层内容的传达,讲解也不容易被受众认可接纳。应该说《农广天地》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解说风格,抓住了片子的整体基调和风格,就抓住了解说创作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备稿解决了“说什么、为什么说”的问题,那么话筒前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了。之前所有的具体感受,就是为了能在解说时胸有成竹,使思维、情感、气息、声音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灵动的状态,轻松而又感觉灵敏,使解说员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之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非常活跃,往往能获得比备稿时更新鲜、更深刻、更真切、具体的感受,同时由于气息、声音状态自如灵敏,就能准确地“形之于声”,较好地“及于观众”,完成高质量的解说。

第四,运用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做到有感而发。尽管《农广天地》的解说风格以讲解说明为主,但解说员也可以通过对播音专业知识的熟练驾驭,运用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鲜活。一是要善于创造“情景再现”。在只有话筒的录音间,解说员面对文字稿件的时候,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稿件内容,在脑海中“再现生产情景”,通过自己的语言为观众讲解。这样的解说就不会是机械的、毫无目的性的。而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到的,才能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展现给观众。成功的解说应有的状态应是:自己仿佛就是那个技术的操作者,边操作边给农民讲解,让农民学会。这样的表达就是生动的,准确的。那么观众会在边听边看中,加深对技术的印象,进而掌握这项技术。二是要有对象感。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方听的津津有味,另一方就会讲的有声有色,解说也是这个道理。为了使语言具有活力,解说员需要想象、感受观众的存在以及需求,自己是在面对面地给观众朋友“现场”讲解技术,在目中无人的情况下,做到心里有人。这样的解说状态,就能够使语气、情感自然地流露,观众也会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节目所要传达的信息。三是要有交流感。交流感与对象感是一脉相承的。有了对象感,就可以与观众进行假想中的交流、互动,将稿件中蕴涵的“交流”情态转化为可感的有声语言,这样就能达到“沟通交流”的预期效果,配出的片子才有的放矢。通过想象中的交流,能进一步激发解说员的创作热情,强化了片子的感召力。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3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华社,2020)自此,网络综艺秀节目将媒介融合进行发挥,使节目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同时,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建构也成了主攻发力点。

一、网综秀主持人话语面临的挑战

(一)用户角色变化

当下,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互联网的发展构成了独有的文化景观,用户角色开始出现新变化。从网络综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网络综艺秀节目与当下青年文化潮流趋同,用户对网络综艺秀节目的参与、互动、反馈等与节目产生关联的途径增多,用户已开始形成具有多样化的网络文化圈层。在不久的将来,“5G+4K+AI”会逐渐成为智媒时代下的融合传播体系,网络综艺秀节目可以借助大数据运算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刻画,并且大数据运算的信息推送呈现出精确化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推送网络综艺秀节目的热点话题,迎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定向推送和持续性推送使其用户深入了解相关内容。但是,过度的精准化推送使其用户接收的信息内容较为同质化。随着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用户对信息接受能力和信息体验感提出了新要求。用户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者和内容生产的创作者,如近段时间涌现了一批之前只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自媒体人,经常以生活为背景来进行内容创作,将互联网场景与生活场景进行无缝隙衔接创作。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须对用户进行表达样式的转型升级,从而更符合智媒时代下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传播力。网络综艺秀节目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特征,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探索出新型网综生态圈。

(二)媒介角色变化

随着网络综艺秀节目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媒介信息传播手段出现了新变化。互联网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屏障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产生了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用户对于生活的期待变得过度理想化,导致许多用户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幻想着自我的虚拟世界。在这种变化之下,网络综艺秀节目将素人的生活经历引入节目的内容之中,让节目与用户产生更多的共鸣,那么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更需扮演好传播者与解答者的角色。在智媒环境下,信息传播新技术在加速变革,一方面新技术应用前提是对生产力的解放,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应掌握互联网新技术、提高能力输出、充分运用新技术,助力个人业务能力提升,在传播过程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下的融合与重建当中,人依旧是将专业技能与前沿技术融合的主体,要想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程之行1992:29-30)。在未来,智慧化的机器或许能精准并建立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但前提是从业者与用户在公共空间中相互认同与相互之间建立信任的良互关系。因此,一档优质的网络综艺秀节目不仅需要主持人的进步,更需要将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于节目,以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支持来引领未来社会文化发展。

二、网络综艺秀主持人带来的学理思考

(一)社会化表达

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广大用户精神需求的层次和内容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转变之下,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被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内容分析和推荐,来实现立体、多样、融合、发展新体系。“新”电视媒体,其在互动性、社交化、便捷性等方面将会出现更大的改变,“新”电视媒体将会重新收复一部分新媒体的市场份额,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张庆2016:17-18)社会化表达是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与用户产生共鸣的关键,从网络综艺秀节目的发展进程来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只有传播层的业务,而现在要打破传统壁垒,从传播层业务升级到服务层业务上,赋予新媒体的社会价值。在不同的网络用户分层上看,用户当中的青年群体他们在互联网空间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话语体系和圈层文化。在网络社交的场景之下,是缺乏足够理性的、大多数的青年用户时常会有情绪化的行为,但维系公共话语空间良性运转的应是以理性沟通、情感交互为基础的交流互动。在网络综艺秀节目当中,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应通过圈层文化视听语言,摸索出一套适合用户圈层的表达方式成为公共话语空间的建设者。同时,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应掌握合适的尺度,在说话之前把握好一个“度”,拿捏好分寸。就像白岩松在对一场球赛中的点评,用反讽的语言艺术,将整场球赛的核心一语中的。他的点评并不是将他们的伤疤直接揭开,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进行劝诫。主持人要把握好言语的分寸,使用户更愿意接受自己所传达的内容,所以说直言曲达是主持人一种必须掌握的业务能力。主持人的社会化表达同时也反映了主持人需要通过话语传播行为,创新主持形象,提升个人核心业务能力。在整个主持的过程中,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需要熟练地掌握社会化表达的能力,实现主持价值品牌化。

(二)模式化创新

当代青年生活的各方面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网络综艺秀节目也在互联网娱乐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网络综艺秀节目在互联网娱乐创新节目中呈现出新型传播样态——沉浸式传播①。在大众文化中,网络综艺秀节目从内容生产层面上,是从分众化到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演变。当下,青年将网络综艺秀节目在节目类型、叙事角度、场景化展示等方面,沉浸式传播成了节目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在沉浸虚拟世界中,青年用户以“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上出现。网络综艺秀节目作为文化输出载体,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成了青年用户的主要体验方式。沉浸式传播被植入到网络综艺秀节目当中,使媒体重构内容生产到实现内容生产一体化,充分发挥新媒体内容优势,强化服务功能,明确价值定位。随着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媒介产品的迅猛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量激增,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应迅速做出改变,从而对模式化内容进行创新。以前是用户只作为受众的角色出现,而今用户变成了制作者、者和传播者。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想要在网络节目中占有自己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业务能力,将模式化创新与聚焦内容制作双管齐下,打造高品质的网络综艺秀节目。此外,主持人还需提升节目策划制作水平,融合多种媒介平台、巧妙利用人工智能应用、互联网交互、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去打造新节目样态。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更需适应新环境新特征,找到独有的个人魅力。将话语传播转型升级并创新发展,使其节目传播内容更精准。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是新媒体中最具典型性和特殊性的核心资源,担任着展示网络新媒体的职责。因而,构建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形象是新媒体要重点去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化加持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介技术的生产渠道使网络综艺秀节目内容新鲜感增强,媒介技术让受众文化成了媒介变革的新手段。通过“直播+综艺”、AI人物、IP化等来实现节目内容定制化和圈层化。人工智能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展现,更是把内容生产走向多元化,把对用户的各项数据进行自动化和即时化采集。人工智能还对内容推送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塑造新技术的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并结合人工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助推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进程。为了推动网络综艺秀主持人思维深度,在意识层面上的输出能够优于人工智能,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更需将已有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技术作为当前媒体变革的核心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媒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传媒业的门槛,并且技术的变革已经开始在网络综艺秀节目中给受众提供更优质的体验。节目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虚拟化场与节目相融合,受众只需要一台移动设备就可以很好地感受节目内容。可以说,媒介技术的变革打通了场景之间的视听体验,这种破维度的场景体验就是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同时,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应着力了解并学习与新技术的交互作用,加强技术化与网络综艺秀节目的运用。

三、网络综艺秀主持人价值定位及发展模式的前瞻式思考

媒介生态学认为,信息传播应该追求生态平衡,追求量和质的有机统一,而尤其要以质取胜。(邵培仁2008:86)内容为王是网络综艺秀节目的主位,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在内容生产上是要以独立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精炼能力来使节目价值充分显现;主持人在节目意识形态上是节目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倡导者,有利于网络综艺秀节目价值观的形成;主持人在节目思想认知上是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使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更具生活气息,并增强与用户之间的黏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代言人”,在这一情形下为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价值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借助主持人在传统媒体上的业务优势并拓宽内容渠道,在短视频领域上,施展自我价值并结合新媒体特征建构全方位内容生态体系,借助主持人对节目品牌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度挖掘,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追赶潮流最有效的应对方法便是打开边界,找到自我价值定位。网络综艺秀节目的媒介形象的定位与主持人在节目的价值息息相关。所以主持人的引导力越强,其在节目的价值越高。那么,什么样的话语模式建构能够培育优秀网络综艺人才?从培养人才上看:首先,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长期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将关注点拓展到跨人才培养以及对用户需求上,注重培训的实践性,特别是加强媒体人才在新媒体和跨学科的培养上,来适应媒体融合的传播。其次,可以打造融媒体人才培养学习型平台。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从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课堂演练等来实现实践内容的丰富性。最后,可以与媒体行业制定不同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清单,合理运用网络培训、新技术来实现人才队伍的高精尖。从内容塑造上看:第一,深化媒体融合内容分发,扩展传播渠道,在新媒体板块中推动与各领域互动交流,找寻有价值的内容。第二,利用新媒体产业优势,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平台,延伸媒体综合发展价值,打造多元辐射产业链。当前,随着智媒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大胆设想,让高校、传统媒体、新媒体成为一个共同体,既能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又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性产品。现阶段,主持人是一个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而培养模式的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对主持人进行重新解读,探寻其模式。更可以尝试把人机互动和人机协同来打造主持人“人才数据库”。在基于对新媒体技术的思考,人机的方式体现在智能化网络综艺节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综艺秀主持人须增强话语建构,把内驱力、嫁接力、认知力以及渗透力进行融合,成为话语建构的“行家里手”。这就需要网络综艺秀节目主持人提高个人素养能力和业务能力,打造个人IP形象。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4

一、电视节目需要建立网络评价体系 目前,在中国的电视调查市场,因AC尼尔森的退出,央视—索福瑞一家独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由于我国没有监管收视率调查的行政机构,由一家公司垄断收视率调研市场,其数据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都让人疑虑。笔者认为,为了获得受众对于影视节目全面客观评价的数据,在推行收视率、满意度等传统的测评方法之外,还需要建立和运用网络测评体系。主要原因是: 1.电视节目网络传播逐渐兴盛,大有燎原之势。通过网络传输视频内容是电视与网络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融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通过网络传播电视节目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多,专业公司正在蓬勃发展,2005年前后,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专业视频网站和传播平台,如新浪宽频(2004)、(2005)、土豆网(2005)、激动网(2005)、酷6网(2006)、优酷网(2006)、PPLive(2008)、新浪视频(2009)等,这些网络视频网站和传播平台一般为网络公司或门户网站开办,主要提供视频新闻、网络电影、草根视频博客、视频互动聊天、电视直播、体育比赛等服务,之后,央视、安徽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湖南广电、浙江广电等国内实力雄厚的电视机构纷纷涉足网络电视领域,自办了网络电视传播平台,这种发展态势正方兴未艾。 2.网络视频内容半数来源于电视资源,受众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开通的网络电视台传播的内容,不仅有视频内容,还有图片、文字、音乐等非视频内容,它们不仅将所属电视台已经播出的主要节目和栏目进行转播,有的还自制和转载了一些资讯和内容,使得网络电视台包容的信息更多、内容更丰富。 在视频内容来源上,网络视频的来源主要分电视资源和非电视资源两种。电视资源就是电视台和电视播出机构通过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占网络视频总量的将近半数(48.7%),其中主要为电视剧、文艺节目、新闻资讯、动漫、体育、广告等视频内容;非电视资源,就是社会上的电视制作机构、网民制作和上传的电视视频内容,主要包括网民聊天视频、网民自拍视频、音乐电视、网民原创电视作品等。目前,非电视资源占网络视频内容的51.3%,可见网络视频内容已有半数来自于电视资源,受众想看主流电视机构已经播出的电视节目,一般都能在网络电视台和相关平台上点击播放。在网络视频内容中,电视剧所占比重最大,占到整体视频数量的18.7%;其次为音乐MV,所占比例为17.2%。此两类明显高于其他视频类别。电影和动漫所占比例也都超过10%。在网络视频中,新闻资讯和体育节目却比较少,只占4%左右。网络视频的娱乐化特点十分明显。 3.受众通过网络表达的意见更为及时而真切,收集到的收视信息更为可靠。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进行电视节目评价奠定了基础。实际上,受众在网络上对于电视节目的评价,因具有及时、匿名和便利等特点,显得更为客观真实和可靠,网络测评体系能够收集到传统方法所无法获得的测评数据和受众评价,受众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并意见和评价。网络测评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不仅是对于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也将为影视节目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找到可靠路径,这种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影视节目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二、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架构 建立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要考虑到评价体系所需要关注的内容问题,又要解决技术支撑和子系统架构问题,既要运用信息搜索和检索技术,又要运用计算语言和语义分析技术。相比传统的电视节目评估方法,网络电视传播评价体系的建立可谓门槛高、难度大,当然评估结果也更加贴近事实。 1.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网络内容自动挖掘和搜索技术,采用自动采集和网络内容分析的方法,用全面真实的网络内容分析相关数据,建立科学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这种体系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对影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质量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及分析。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功能:第一部分功能是电视节目评价。即该体系能够自动分析影视类节目在网络上二次传播情况,包括点击量、评论46数、满意度,并整合专家评价进行分类排行;第二部分功能是网络视频评价,即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网民上传的网络视频传播情况,包括点击量、评论数、满意度,对热点内容专家评价,并进行分类排行;第三部分功能是进行影视视频自动推荐,即根据影视类节目和网络视频在网上的评估表现进行分类排行推荐,并通过针对大众的视频推荐网站向网民推荐热门电影和精彩的电视视频,并让网民能够进行热点视频的互动评价和分享。 2.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的底层技术支撑。影视节目经过网络传播后,通常以被网民点击、下载、转载或评论的方式表现其在网上的影响力。对于影视节目的网络收视表现,可以以点击和转载次数测量收视频率,并可以通过浏览、归纳和分析网民在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的收视评价,来评估视频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网络视频评估系统中,可以采用信息自动采集和网络内容分析的方法,用全面真实的网络内容分析相关数据,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对影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质量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和分析。 所以,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影视节目的网络评估系统也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和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影视节目在网络上的点击、下载、转载、归因、搜索、消重、分析、赋值判断和集纳等。具体说,影视视频节目评估系统的底层技术支撑,主要是基于海量信息检索技术、自动采集技术、网络信息过滤技术、网络内容挖掘技术、自动分类技术、语义分析技术、褒贬分析技术、视频信息下载技术、评估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等。 3.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关键技术。鉴于单纯的收视率、受众满意度和专家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对于电视节目客观测评的需要,这就需要至少从网络点击率、网络受众满意度和专家网络评价三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和评估通过网络传播的影视内容,网络视频评价体系的技术支撑,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融合的。其中,在技术方面,网络点击率比较容易进行汇总和统计,但是受众满意度测评和专家网络评价分析和汇总起来比较困难,这不仅需要从上亿张网页中全面查找关键词信息,还需要进行消重和过滤;不仅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还要对搜索到的关键字词句进行语义分析和比对,从中找到有规律和共性的东西,进行分析和评估。由于汉字语言博大精深,语义变化复杂繁多,一词多义、一字多用的现象比较多,而且词义和语义也经常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给语义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小姐”可能是尊称,也可能是贬称,“凤姐”在网络上可能是指“王熙凤”也可能是指“罗玉凤”,“高铁”可能是褒义的,也可能是贬义的,“山寨”可能是指山庄也可能是指冒牌货,其具体意义和赋值大小,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况而定。所以,建立网络视频评价体系,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过滤检索和语义的褒贬分析、赋值判断,并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在信息检索和分析领域,语义分析和赋值判断是非常前瞻和困难的问题,也是一些中外信息技术公司力求攻克的技术难题,目前在国内外至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发出了这种技术。#p#分页标题#e# 4.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架构。对照传统的电视节目评价方法,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的子架构可以分为三部分:网络传播收视率分析系统、网民满意度分析系统、专家归因和对策研究系统。其中,收视率分析系统用来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受众关注度和人气指数,通过网络收视率系统的归集,可以判断某电视节目经过网络传播之后,在单位时间内被网民的关注频次和程度;满意度分析系统用来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受众满意度;专家归因系统用来对专家的电视网络传播数据和内容进行归因分析,并提供对策研究。 5.电视节目网络评估体系运行流程。一般来说,要运行电视节目网络评估体系,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工作流程: (1)信息筛选和抓取系统从影视官方网站、网络视频网站、国内外新闻网站和各种影视论坛以及博客、微博等信息平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个电视节目(通过设置关键词而确定),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分类和抓取,往往搜索一个关键词,需要过滤上亿张网页,从中筛选出目标信息。 (2)数据投送目标信息包括,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数、网民点击数、网民评论数、对于电视节目的网络新闻报道、论坛帖子和网民通过博客、微博的评论情况,系统对这些目标信息搜索完并抓取之后,将它们投送到影视节目数据库中,在数据库里面对其重新排列组合,并进行标签和归类。 (3)统计分析针对投送到数据库中的信息和数据,系统将自动进行甄别、分析和归纳,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等,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运算、统计以及褒贬度分析,从而自动生成电视节目的网络收视率和网络满意度报告。 (4)专家分析和应对在电视节目的网络收视率和网络满意度报告生成之后,有关专家可以据此进一步地归纳和分析,结合他们个人的经验、专长和思想认识,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并提出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三、结语 建立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为我国主流电视传播机构及时准确地掌握电视节目在受众中的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和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网上传播的点击率、收视率、满意度,还能够基于语义分析技术判断受众态度的褒贬数值,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以一键式报告方式呈现给用户。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还能够对于优秀的和热点的影视节目进行自动排行,向网民推荐。因此,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进行网络电视舆情的监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5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近十几年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迅速崛起,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来势凶猛使传统媒体有些措手不及,西方一些著名报刊破产或倒闭,电视的收视率不断下降,“新媒体将会取代传统媒体”似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看法。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体现,它具有和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点,如: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滚动报道和接收;集声、像、文、图为一体,与受众充分互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快捷。新媒体集全球性、有效性、交互性、综合性、便捷性等优势于一体,使其更加吸引受众,也更加符合时展的方向和趋势。

虽然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曾拥有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如:网络技术的复杂性使人们难以掌握;网络带宽难以满足视频传输所需的低延时、低抖动的要求;网络传播的自由性造成公信力的缺乏;网络传播的不受控制可能会破坏社会的稳定。这些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新媒体的发展。

尽管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但是有数据显示,大部分观众目前收看的电视节目仍通过传统的广播网络获得,电视仍将是观看视频资源的最主要手段。电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传统方式,在高质量业务(如HDTV、3DTV、5.1环绕立体声等)的规模化传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简便的操作、舒适的观看环境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但传统广播电视受限于其单向化的传输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复杂的互动应用。

电视和新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代表了不同用户群体的收视需求,尽管二者在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上相互渗透,但是谁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重视和发展新媒体业务,建立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结合的业务发展模式是广播电视在融合环境下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混合电视

目前,广播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世界公认的发展趋势,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许多厂商基于不同理念推出了相关产品,谷歌Google TV和苹果AppleTV则是这些产品的两个典型代表。

1.谷歌Google TV

谷歌Google TV是一个基于安卓Android的开放系统,支持不同厂商开发的各种安卓Android应用程序。谷歌Google TV的机顶盒在连接互联网的同时,通过红外信号来控制普通机顶盒(见图1),用户可以灵活地在网络视频和广播电视节目之间实现快速切换。谷歌Google TV充分发挥谷歌Google的搜索能力,可以对广播网和互联网上的节目进行有效搜索。另外谷歌Google TV还支持用户使用基于安卓Android系统的手机作为输入设备来控制电视界面,实现多屏互动。

2.苹果Apple TV

苹果Apple TV基于苹果Apple 公司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目标是利用iTunes平台各种热门影视资源。用户通过租赁模式收看并按收视数量付费。苹果Apple TV能够与苹果Apple公司的其他热门产品进行绑定,实现汇聚各种苹果Apple设备的一体化家庭娱乐平台。用户既可以使用iPad、iPhone或iPod Touch操控苹果Apple TV,也能够利用苹果Apple TV在电视屏幕上展现上述设备所显示的内容。

苹果Apple TV、谷歌Google TV属于访问融合型的混合电视,其关注重点是如何在电视上收看互联网内容,以及如何操控电视。访问融合型技术涵盖了广播和宽带两条通道,解决了两条通道的访问和控制能力。由于两条通道的内容互相独立,因而实现相对容易。用户能够利用电视机分时独立地访问电视和互联网,访问融合型技术可以看作是能够上网的电视终端。

访问融合技术实施相对简单,部署方便,能够扩展电视的应用,是目前很普遍的电视上网方式。但由于电视和宽带的内容各自独立,缺少关联,所以难以实现内容相关的交叉快速访问,影响了用户体验。

三、HbbTV

HbbTV(Hybrid Broadcast/Broadband TV)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于2009年8月推出的基于内容融合的混合电视技术标准,它将广播网内容与互联网内容关联,使观众可通过互联网实时参与电视节目互动。基于HbbTV的电视节目除了包含传统的音视频部分外,还包含与节目关联的各种富媒体信息。这种多样化的展现手段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收视体验,也使电视台在节目制作和商务运营等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HbbTV采用双通道的节目制作和机制,通过在广播通道的电视节目中嵌入应用信息表(AIT,Application Information Table)完成广播节目和互联网应用的绑定。在HbbTV系统中(见图2),广播通道用来传送主体节目,电视台通过广播链路将线性的音视频内容传送至混合终端;当用户需要启动与节目相关的应用时(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红钮启动应用),混合终端根据AIT的信息从互联网通道引导出相关应用,将非线性的音视频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送给终端。这意味着,电视台可以同时利用双通道为一个电视节目服务,以此实现广播网络和宽带网络在节目内容上的深层次融合。

HbbTV技术在欧洲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个国家已开展了该项业务,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为给国内广播电视行业探索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新路,我们与相关单位合作,展开了HbbTV实践工作,在HbbTV的技术架构、节目制作流程以及业务模式等方面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混合电视的实现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四、HbbTV的业务特点

HbbTV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广播网络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双通道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一体化的视听信息服务。通过HbbTV的实践工作,我们发现HbbTV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特点:

1.HbbTV的展示技术源自于已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HTML技术,HTML的技术特点决定了HbbTV在信息展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HbbTV能够简单、高效地开发出各种展示应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网站的信息资源。

2.HbbTV互联网内容的制作贯穿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故而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更适合于HbbTV节目。由于制作过程的融合,使HbbTV不仅能够扩展补充原有的节目内容,更能和已有节目深度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节目整体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节目形式更加友好。

3.HbbTV节目使电视台在节目预告和公告方面更加主动,形式也更加多样。借助HbbTV技术,可以使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电子节目菜单)更加生动、多样、友好,可以使公告更加主动、详细,观众也可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4.HbbTV技术适合展示大量的信息,因此,在新闻类、体育类、综艺类这些有大量资源的节目形式上,HbbTV更容易体现价值。如:在新闻方面,可以深度扩展新闻资讯,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在体育方面,可以实时提供赛况信息、技术统计、选手背景等信息;在综艺方面,可以随时提供演员、主持人以及节目录制花絮等方面的内容。

5.HbbTV技术便于制作互动电视节目,在电视节目中融入电子商务、电视商城、信息分享等应用,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参与性更强。

五、应用样例

在HbbTV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除了对HbbTV的技术进行了有效验证外,还根据HbbTV的业务特点,将传统电视节目与互联网应用融合,制作了一批有代表性的HbbTV节目。

1.专题类样例

专题类节目一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挖掘,通过综合展示相关的信息来介绍知识、技术等内容。因此,专题类节目的HbbTV应用应着力于拓展信息量和表达形式,从而使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在此样例中,我们在《天天饮食》节目中加入了电子商务和互动的内容,当观众点击遥控器红色按钮后,在原有的节目画面上将出现一个HbbTV应用主菜单(图3):

观众可以使用遥控器上下左右及确认键选择菜单项,包括:

预告未来一周的节目安排:虽然这类内容可以在电视节目中由主持人预告或字幕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但均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HbbTV的方式,观众可以在节目播出时的任意时刻获取未来一周节目预告,更加方便和人性化;

有奖问答:通过对与节目、栏目、频道、电视台等相关问题的回答,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到节目中,吸引更多的观众的注意,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查阅菜谱:通常情况下,在节目的开始阶段,主持人会介绍本期菜谱的内容。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很快的记下菜谱的全部信息,即使记下了,也很容易忘记。HbbTV节目使用户在节目过程中随时可以查阅菜谱。配合在做菜的全过程中不时的查阅,使用户对菜谱更熟悉,更清楚在什么阶段使用什么食材。

电子商务:通过HbbTV节目,可以在现有节目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的内容。由于商品的相关性,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更容易购买相关商品。

2. 综艺类节目样例

综艺类节目一般由各种歌曲、相声、杂技等文艺表演形式综合组成。通过HbbTV节目,可以为综艺类节目增加许多幕后花絮、进度介绍、演员介绍等扩展内容。更重要的是,HbbTV节目能给综艺类节目带来观众互动。在此我们以《星光大道》为例(图4)。

通过此HbbTV节目,观众可以选择以下功能:

星光快讯:对栏目进行深度的介绍;

我要去现场:通过答题互动,使用户参与到节目的进程中去,提高节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星光之路:提供当前的节目进度,选手获奖情况等内容,极大地方便了观众,尤其是从中途开始观看节目的观众;

有奖竞猜:在该环节中,观众可以参与本次比赛冠军的竞猜;

选手支持:在该环节中,观众可以选择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查看所有选手的支持率等情况;

星光闪耀:该环节介绍了参赛选手的情况,并可直接在此处进行有奖竞猜和选手支持的功能;

原作对比:在该环节中,观众可以选择原作的音视频来观赏,更好地评价参赛选手的表现,从而使节目更加丰富;

嘉宾评委:在该环节中对嘉宾和评委进行了介绍。

3. 赛事类节目样例

各种体育赛事的直播和转播是赛事类节目的主要内容。由于此类节目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并有大量不断变化的实时数据,通过电视画面和解说员很难满足观众的需要。通过HbbTV节目,可以为赛事类节目增加回放、互动等功能以及大量的实时统计数据,让观众真正掌握观看比赛的主导权。

在此我们以《世界杯直播》为例(图5)。

通过此HbbTV节目,观众可以选择以下功能:

赛况信息:HbbTV节目使观众可以随时查看相关的赛况信息,如 地点、轮次等;

阵容阵形:展示本场比赛的双方场上的阵容阵形的情况,以及所选球员的基本信息和与其有关的本场统计信息,使观众可以随时查看,了解更多赛事信息;

技术统计:可以展示本场比赛双方的技术统计数据,通过实时全面的技术数据统计,使观众对比赛能有全方位准确的把握;

精彩回放:HbbTV节目通过视频点播技术,对本场比赛的关键进球进行回放,使观众随时可以观看,提高了节目的质量;

有奖竞猜:通过有奖竞猜,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提高节目收视率;

最佳球员:通过互动,观众可以参与评选最佳球员的活动。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6

IPTV概述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用户提供数字电视节目、可视电话、VOD视频点播、阳光政务、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和远程教育等在内的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可见,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电视,也有别于正在发展的有线数字电视,它是互联网与传统电视相互融合的产物。

IPTV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与传统电视相比,IPTV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基于IP技术,用户可按需获取宽带IP网提供的媒体节目,实现实质性双向互动。二是与普通互联网视频相比,IPTV的清晰度高。IPTV借助先进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MPEG4、H.264 等),为用户提供接近DVD质量的数字媒体信息服务,未来还可以升级到高清电视。

二 、IPTV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IPTV系统主要包括承载网技术、流媒体技术、编解码技术、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机顶盒与电子节目导航技术、中间件技术、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包含用户管理系统、认证/授权/计费系统、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底层业务支撑系统等)技术等等。

1.承载网技术

系统架构的中间纽带物理表现形式主要指承载网络,负责把数据路由到终端用户。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宽带接人网络技术,如Cable Modem网络技术、以太网络技术和ADSL/DSLAM网络技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但目前在我国通过ADSL来进行网络承载的用户数量居于首位。 对于ADSL/DSLAM网络技术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网络带宽,是否能够满足我们的IPTV网络业务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ADSL/DSLAM网络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物一般表现为一个Modem, 电话线信号RJ11输人接口,输出RJ11 接口电话线信号及RJ45网络接口,这样可以电话、网络两不误。

2.流媒体技术

IPTV的平台技术是流媒体技术,流媒体的特性在于边下载边播放,不需要下载整个文件后再播放。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3]。 流媒体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实时视频会议、网上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等。

3.安全加密技术

主要指数字内容保护(cp) 技术―― 具体可分为主动的以license,key为主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和以内容里嵌人隐藏的加密信息为主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的核心技术有两个,一个是对数字内容的加密技术,一个是加密的key 和license的生成、发放、管理技术。IPTV网络电视中所使用的DRM技术,与有线数字电视的CA有条件接收技术是不同的;一是,前者是对视音频流媒体内容本身进行加密,而后者是对连接/传输层如系统复用层/流的加密;其二是, 前者的授权、密钥一般不与被加密的视音频流媒体目流一起传送,而后者的密钥必须与被加密的视音频流媒体节目流一起传送。

目前,DRM已经有许多很成功的商业应用,相对而言,数字水印的成功应用还不多。如果能把数字版权管理和数字水印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更加加大内容保护的力度。

4.内容分发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即实现把内容从中心存储服务器分发到边缘服务器的这样一个网络体系。

IPTV系统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画面质量至少要达到VCD的水平,而且要保证播放的流畅。内容分发网络可提供上述支持能力。CDN是一个建立并覆盖在互联网上的一层特殊网络,专门用于通过互联网高效传递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其边缘节点分布于城域网并靠近用户一端的网络侧,用于把网站的内容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让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因而,CDN可以提高互联网中信息流动的效率,从技术上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的“拥塞”,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速度。具体底层实现可以依赖应用层组播技术,但可能依据实际情况会采用更高层的应用协议来进行具体实现,如采用了ftp的协议。CDN的实现需要依赖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负载均衡技术、动态内容路由、高速缓存机制、动态内容分发与复制、安全服务等[4]。

5.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递。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OS 环境。

6.电子节目向导

EPG电子节目向导提供IPTV系统和用户交互的首要界面,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为了提供“互动性”和“按需观看”系统需要提供和用户交互的界面,供用户浏览系统提供的节目信息并选择要欣赏的节目。在IPTV系统中由EPG服务器提供这套界面。EPG是一个当前和将来节目信息的交互式节目安排表,用户通过操作遥控器进行浏览。EPG模块在整个IPTV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整个IPTV系统的门户给用户提供一个容易使用的、界面友好的 、可以快速访问节目的一种方式,因此,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PG提供简单易用、快速、稳定、美观的交互界面是EPG的首要目标。

三、小结

IPTV是一项系统技术,技术复杂度较高,涉及到了信号处理、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等众多领域,它的发展需依靠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随着条件的成熟,IPTV将走进千家万户,使更多的人体验到宽带带来的乐趣,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IPTV也拓展了运营商的市场,带很大的机遇,有利于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卫国.全球IPTV业务发展分析.世界电信.2006,19(2):42-45.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校园网建成并投入使用,职业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给职业学校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大丰富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但是,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合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专业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1 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教师投入程度决定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中教学的现代化程度和改革的进程。

(1)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教师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展多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让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2)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式上,外出轮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鼓励教师自学,采用多种途径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的选择内容,做到有的放失,逐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如果媒体选择或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反而影响教学效果。种植类专业课教学中,选择媒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事有限的,尤其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时如能将合适的媒体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使教学信息再现形式多样,教学形式更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结合所学内容,筛选出最佳的媒体。一般来说,当教学内容是静态的时候,可选用幻灯片、投影仪结合标本、实物等来创设直观性情境,例如介绍蔬菜、果树、花卉、作物的种类形态特征时、除了观看教具外,还可借助幻灯片或投影仪来展示;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时,可选用录像、VCD、电视,如果树的修剪技术、花卉的换盆技术、作物的杂交制种技术等内容,需要播放录像、VCD,才能演示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

3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实践教学情景

种植类专业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除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掌握实用操作技术,面对各种农作物季节化和地域性的生产业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实习基地——操作训练。所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搜索科学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不出教室门就能学到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1)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强化教学实用环节:由于受季节,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通过观察只能了解表面、外观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实地操作,只能训练部分关键技术环节,往往不能形成完整实践过程,缺乏全面了解生产技术过程。例如,在进行果树栽培、作物栽培实习教学中,每次实习前,先播放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生产技术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实习任务与内容,明确实习的某一环节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环节的具体操作,这样便于掌握整个生产技术,以便实习环节的脱节和失去连续性,以便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实习任务。

(2)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及时补充现代农业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力性、创新意识。

实践表明,在种植类专业课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实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玉苗,王炜波.注重教学设计 促进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8

作者简介:韩欣欣(1984-),女,河南济源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刘靖(1971-),男,山东莱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89-02

“建筑节能技术”此前只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但是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增开了“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终端能耗折合成电力总计为20000亿度/年。其中,正在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总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一般都配备了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发达城市,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0%~50%。[1]因此,在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中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作为该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就遇到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照搬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授课时的所有内容和教学方法?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一样。如何给土建类学生上好“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怎样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建筑及其设备的节能原理与技术,可以分解为建筑本体或围护结构的节能、空调系统的节能和供暖系统的节能,每一部分又包括很多具体的节能技术。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由于土建类学生没有学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直接讲“建筑节能技术”他们可能很难理解,所以笔者在讲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前,先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知识,这样在后面讲授墙体保温隔热、窗玻璃遮阳、低辐射玻璃等节能技术时学生就容易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等基础课的内容比较多,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又不能占用太多课时,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精挑细选,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精心编排。

第二,根据土建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包括建筑节能与气候的关系、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合理利用太阳光、改善通风等。这些内容与土建专业是相关的,所以要安排较多的课时,对于空调系统节能和供能系统节能部分可以安排得相对少一些。比如,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做的主要工作是建筑外形设计,我们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就能让他们明白建筑外形不是越美观越有艺术感越好,还要考虑不同建筑形状对能耗的影响,要考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参数,要让他们知道我国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中对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比都是有要求的,如果设计出来的建筑不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是不能通过审批的,这对他们将来工作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贯彻两种观点:节能不只是减少需求,不用能或少用能,不是要求所有建筑夏天都不开空调、冬天都不供暖,其真正的含义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而不是万能的。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不加分析地把国外那套拿过来用,可能不但不节能反而更加耗能。所以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说,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建筑类型、可用能源等选用适合的建筑节能技术。

二、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

对于土建类学生来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用的建筑节能教材[2-3]都不太适用,况且该课程课时较少,一般在28学时左右,适合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专题讲授是指每次课讲授一个主题,它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可以针对这一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很多资料,特别是跟这一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并且及时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外墙保温技术时,讲过外墙保温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保温层是不是越厚越好?不同气候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是否都一样?外墙保温技术是否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教师再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与案例相结合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挑选一些典型工程案例讲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热泵技术时可以介绍上海世博园区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在讲空调系统节能时,可以介绍焦作本地的案例――91医院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选择这些案例会使学生感觉更加亲近,更感兴趣。在讲授案例时不能只是教师讲,还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在课堂讲授案例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到外面进行参观并据此写出调研报告,对节能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内容精练化,实际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4]例如,在讲墙体外保温技术时,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外墙保温的做法;在讲热泵技术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形象展示热泵机组各组成部分以及流体的流动传热过程;在讲工程案例时,可以通过大量现场图片展示建筑外观、空调机房、室内末端等,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该案例。

5.学生讲授法

学生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讲授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定课题,拟定提纲,课前准备,学生讲授,补充、评价总结。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学生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5]在“建筑节能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1~2次课让学生来讲,比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国内外著名的节能建筑实例,选取一个来分析其所用的节能技术及其优缺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还要认真写讲稿,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授,这样其查阅文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三、结语

土建类专业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不久,由于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不同,在“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方面的内容,增加建筑本体节能的课时,减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课时,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采用专题讲授、启发式教学、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学生讲授法,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彩霞,杨磊.《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教育,2009,(4):25.

[2]李德英.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付祥钊,肖益民.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9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提高对教学艺术的重视。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教学艺术,能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氛围,促进人才成长。

一、引人入胜的开头,导课环节的有效利用

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步骤就是导课环节。从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如果利用好导课环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在接下来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便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与教师形成十分默契的配合,并且会对课程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如果在导课环节没有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的话,在接下来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想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程教学主题上来,就会显得有些吃力了。因此,导课环节也是一门艺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导课环节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一点,每一堂课程教学内容在导课环节应尽量避免雷同,以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与此同时,导课的设计不能过于天马行空,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就《用word进行电子小报制作》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在进入教学主题之前,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应用到相关的教学中来。比如中秋节快到了,教师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时候可以利用节日的特殊意义,让学生创作出能够表达美好情感的小报,从而让他们怀抱这种美好的情感参与到教学中去。

除了情境创设的导入方法之外,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环节还可以采取直观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如进行Flash基础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段Flash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Flash 的表现效果,并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段来进行呈现,便能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发挥导课环节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的合理转变,丰富课堂表现形式

就教学艺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融入来说,除了对导课环节引起相应的重视程度之外,还应在课程继续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转变。就课程教学来说,教学方式方法是其灵魂,是直接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进行过程中,对教学艺术的充分利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应用与转变上。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艺术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传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轻松地掌握课程知识。比如在进行《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去感受信息的含义与作用,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告诉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朋友间的电话,广告里的文字,天气预报,电视里的新闻,甚至是交通路口的信号灯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通过交谈,教师不仅能轻松掌握学生的认知状态以及认知能力,还能从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取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让教师在今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盲目的情况;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能有效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性的内容占的部分较少,其中更多的是技能操作教学内容,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如果采取直接讲解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一部分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学艺术,建议教师可以从作品教学着手。所谓作品教学,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进行拆分,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同样以Flash的教学为例,利用多媒体作品展开教学,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启发自身对美感的追求,同时还能激起他们的设计热情和创作热情。

三、结尾环节的完美处理

课程结尾环节完美与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一是是否对这堂课进行了有效的总结,二是是否能够勾起学生对下一堂课的期望。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课程的开始和过程,忽略掉了课程结尾环节的重要性,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结尾环节提高相应的重视,同时还应将结尾部分的内容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提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课程结尾环节的完整性,发挥课程结尾环节的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对于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改革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针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学艺术的融入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提高其课程质量、丰富其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课程教育改革推行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呈现,并将导课环节以及课程的结尾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来抓,如此一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必然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晴.讲究教学艺术 提高信息技术效率[J].文理导航,2012(9).

[2]范连杰,秦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09(23).

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例10

一、教师定位好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课前应作哪些准备工作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那么学生每节信息技术课做些什么?如何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工作。教师准备的课堂主题要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所以,课堂主题一定要定位准确,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最好能做到技能、知识和实时的社会事件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并能应用自如。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工作,为上好信息技术课做充分有效的准备工作。

2.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和辅助作用

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能充分理解接受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

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学生水平不同,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上耐心细致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的给予鼓励表扬,对于差一些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对他们的长处加以肯定,让他们充满信心,能更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掌控课堂的节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3.教师在课后及时有效的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以下内容及时做出总结和调整:课堂内容是否得当,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证明找的点不对,要更换或调整;课堂容量是否合适,过多或过少的课堂容量都要再调整,以使课堂效率更高;找到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只有及时有效的做好总结,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的进步。

二、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

教师准备的课堂内容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县区级高中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学生的领悟能力也有所差别,所以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使水平高一些的学生不会觉得太简单,觉得课堂内容少;而信息技术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觉得太难,课堂容量大。适当的教学内容是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2.教师在时间上、空间上、学习方法上放手给学生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尽可能少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的教学上,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在空间上“放”,要努力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的特长,而且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的有效结合

(1)学生自主评价

高中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学习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到对学生的评价,及时鼓励,适时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上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引导每一个同学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

三、自主教学深入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实例

下面就教学中的一节课来说明一下自主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高一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Word、PowerPoint、网络,具备文字、图片处理和网络资源的上传下载等能力。

教学内容:对Word、PowerPoint、网络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求:中国的传统节日“端五节”就快到了,请同学们制作一张与“端五节”有关的电子版报(Word、PowerPoint都可以),相关内容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下载。最后评选出好的作业发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