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节能减排体系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34

节能减排体系

节能减排体系例1

本文对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了其相关性构建原则,然后对国内外的节能减排体系进行了对比探究,分析出我国公路节能减排体系的不足之处。我国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水平,应该给予更多的研究投入,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相关能耗的使用情况就是通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来进行描述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的判断出交通运输系统里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及时的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源、经济以及能源等多方面的内容都与低碳交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涉及到了多种易变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说,对于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其主要主导原则以及基本框架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导原则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的相关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遵循相关原则,只有按照相关规定对评价体系进行创建,才能让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出其最大的用处。

(1)科学性原则

相关体系应该在正确的科学基础上进心建立,一定要明确相关的指标,让指标和目标达到一致,并且各个指标之间要保持独立性,还要相互协调的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把公路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体现出来,并且能够把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发展状况突出表现出来。

(2)系统性原则

我们应该把公路交通的节能减排工作当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将其放入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里面,然后分析整个系统中影响公路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能单纯的发展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要把它系统性地进行分析,这样做出的效果才会最好。

(3)简明性原则

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相关指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简明性原则,抽选那些最有代表性、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整体目标的指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不但要满足指标的独立性和全面性,更要让指标体系达到最简洁明晰的地步,这样才能做出最优的体系。

(二)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一个评价性的指标框架,对于一些特定性的象征对象的解释系统就是通过这个框架来实现的,所以说,构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就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在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因为合适的指标将会影响到整套系统的评价结论。但是,并不是越多的评价指标越好,如果评价指标过多就会导致各项指标之间产生矛盾,同时,指标过少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够起到代表作用。所以说,每一项指标的确定都要进行反复的确认,综合型的对指标进行选取。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资源相差很多,在构建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就要对这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那些靠海的交通地区的评价体系要有相关的改变。不过,地理资源的优劣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所以说,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应该剔除不利于对比的因素,这样才能公平的进行区域间比较。

二、国内外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外评价指标体系

在国外,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讨论和相关实践工作。例如,加拿大政府创立的公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性能指标体系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交通运输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国外的交通发展中非常重视汽车的各种污染,并且已经开始对尾气的排放污染、生态的保护政策、噪音的污染等反面进行了整治,并且确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国内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国内能够进行借鉴的评价体系也只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了。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比较符合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能够实现低碳的目标。总体而言,对于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立还是借鉴国外的相关指标体系比较实际。分析上述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不难发展,国际上的专业人士早就重视其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其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了,并且还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处于发展的阶段,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是太少,并且在创立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对于指标的选取如果单纯的从国内筛选,可行性很低,并且不能非常合适的进行配对,所以说我国还是应该借鉴国外的指标体系。对于交通体系的科学制定来说,应该明确低碳、绿色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了。

三、结语

影响公路交通能源利用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且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说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统计归类,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况,然后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的不同应用情况。总的来说,我们明确了绿色、低碳的大框架发展方向,剩下的就是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立工作,然后通过对国外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就可以成功的建立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徐敏勇 方文斌 单位:龙泉市公路管理局 杭州途新路桥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扬,褚春超,陈建营.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01:141-145+158.

[2]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1,09:1067-1073.

[3]李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04:404-408.

节能减排体系例2

工业是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领域,标准是政府加强节能减排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基础。分析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推进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政府对工业节能减排监管,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意识,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减排任重道远

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而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远高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以煤为主的格局使得中国在消费相同一次能源的条件下比其他国家多排放30%的二氧化碳,每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大约占全球的1/4。

中国今后能源消费仍将大幅增长,要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煤炭燃烧的排放物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环境污染的大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极大,亟须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都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还将有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这由当前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目标要求,2015年比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大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十二五”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工业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标准体系先行

节能减排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和执法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监测、检验。中国目前已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节能减排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等提出了明确的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这些指标的落实需要有定量的技术指标。如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需要工序、工艺的能耗限额标准;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照明器具需要能效标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需要具体限值标准,使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立在科学、量化、可衡量、可检测的基础上。

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是以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产品,改造淘汰落后的产品与生产方式,形成有利于能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的五大类节能家电产品、四类工业产品以及高效照明、节能汽车等都是在产品有相应能效标准或可量化的指标后推行的。在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设计和生产中,产品性能、工艺和原材料等技术标准,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

标准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以及有效手段,节能减排标准化关系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示范、商业化、产业化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在提高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是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节能标准减排体系是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梳理节能减排环节,根据国家、行业、地方节能减排标准,对照本企业各环节节能减排状况,查找问题。

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各类节能减排标准,检查企业设备和系统的能效水平状况,掌握企业执行国家高耗能产品或设备淘汰、节能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等制度的实施情况,也可以了解是否可以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节能改造奖励和财政补贴等激励和优惠政策,还可以使企业掌握高耗能生产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法律的依据。

契合产业发展

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一是与绿色贸易壁垒相结合。绿色贸易壁垒属于技术壁垒的一项,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各国对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

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当前,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后期和“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初期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使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从表面上看,标准与产业结构调整没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标准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它除了能直接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外,还通过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结合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准化活动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在于适应产业发展规律,符合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必然要优先发展一些产业,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和标准化等手段繁荣其面对的市场,从而引导生产要素向这些产业流动。这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各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标准缺失、标准落后必然要影响标准体系功能的发挥,先进适用的标准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种正向的推动力,反之,落后的标准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种反向的抑制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当前应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三是与企业能源环境管理提升相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全球不断推陈出新。迅速提高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理念,企业逐步注重根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管理。

节能减排体系例3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节能减排体系例4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如果电力经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没有被加以抑制,那么要做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就遥遥不可及了。因此,为了长远的目标,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必须做到“先治污、后发展”,是节能减排在电力经济中得以发展。

1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在提出节能减排方案的时候就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至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整个“十二五”期间,共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至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下降10%。

1.1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支撑体系实施节能的方案

电力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主要包括:供电煤耗、火电平均厂用电率、线损率、发电水耗、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脱硫机组投运容量、现有电厂二氧化硫达标率等。实施节能减排的方案包括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形成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它引导电力节能减排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必然能够带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以及改善社会生态资源。

1.2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中的市场机制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通过一定的宏观手段以及法律手段,对电力市场资源进行充分的配置。因为根据国外许多电力节能减排国家的经验总结而来,要实现电力经济的节能减排必须要利用好国家的市场调控机制,帮助电力经济解决节能减排遇到的挫败。

1.3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相关政策的完善

国家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继续推进电价改革,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

1.4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监督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启动

我国目前的国情与社会体制表明,在设备节能减排改造的技术认证方面,很多内容都还是一片空白,尽管设备节能减排技术认证的缺位,但是在减排工程方面,工业领域的治理将不断深化,使节能减排用户和节能减排服务企业在项目可靠性、项目节能减排效果的认定等方面的疑问和分歧逐步得以消弥,在即将公布的新排放标准要求下火电脱硫改造与新增脱硝的趋势十分明确,进而改善了节能减排用户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持观望态度。

已经有不少电力企业扬言要“在被减排中,走向自觉减排”,而国家政府也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未来要把80%以上的企业纳入到我们的管理范围。”循环经济方面,涉及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等多个方面。节能环保相关行业除了能得到资金支持外,还能在所得税、增值税方面得到优惠政策支持。其中50个城市扩产示范基地、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等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指标将分解到企业头上。”除此之外,以特许经营、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化机制有望在十二五逐步形成,国家重点监测考核的企业数量可能由“十一五”期间的1000家调整到3000家甚至5000家。节能减排综合解决方案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遇。

3完善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措施

3.1改善产业结构,加快节能减排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电力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推进电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改善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3.2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电力发展中,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3.3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政策

政府加强电力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把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4结束语

只有建立规范、科学的电力发展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减排协调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本工作安排的各项工作,强化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基于能耗和排放的市场准入机制,进行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才能不断开创节能降损工作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完善的节能减排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能够使到电力经济与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体系例5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的内涵

所谓动力机制,是指在事物运动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的作用原理与传导过程,其本质是描述动力与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就是在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各种动力的作用原理和传导过程,其本质是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动力和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动力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展轨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动力形成原因,动力可以划分为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所谓内生动力,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事物内部产生的能够导致事物运动与发展变化的力量:相应的,外生动力是指来自于事物外部,能够导致事物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力量。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划分力法,揭示了动力的本质特征,是动力类型划分的基础。按照该划分方式,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中的动力划分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

二、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来源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就是产生于节能减排主体内部的动力。在此,首先需要确定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煤矿企业、各级政府、社会公众等均参与其中,而只有煤矿企业才真正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所决定的。

1、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实施单位就是煤矿企业,无论是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还是管理制度出台力度各个方面,煤矿企业都是节能减排措施的主要实践者。

2、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煤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必然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啊,节能减排的经济效果也只有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

3、煤矿企业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节能减排实施的每个过程都必须以煤矿企业为依托。煤矿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分析的基础。我们知道煤矿企业所有行为的动机在于该行为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经济利益。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产生于煤矿企业内部,被节能减排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加所驱动。

三、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来源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是指煤矿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节能减排实施主体外部所产生的促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力量,它分别由外部利益受益者和外界环境所产生。而由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外生动力,在这里仅考虑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驱动力。外生动力虽小,只有内生动力对事物发展的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政府规制行为

通过对社会公众和煤矿企业间的博弈分析(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会影响到其相关者的利益,而各利益相关者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所选择的策略会对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这关系到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加强政府规制能够提高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概率,也就是说政府规制对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是有着促进作用的。那么,这就意味着政府规制行为是政府推动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也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之一。

2、公众参与行为

通过对公众参与和煤矿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能够增加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概率,也就是说公众参与对于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是有着促进作用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公众参与行为是社会公众推动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也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外生动力之一。如图1.

图1 利益相关者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3、市场竞争的压力

国内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的煤矿企业众多,竞争压力比较大,煤矿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获取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额利益,实施节能减排就是获取额外利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耗成本,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污费用,还有利于淘汰企业陈旧耗能设备,改进企业生产方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增加竞争力。由此可见,市场竞争的压力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有力推手。

4、技术进步的推力

煤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与新技术的投入有很大的关联,无论是煤矿企业的节能过程还是减排过程都需要技术手段的过程参与。煤矿企业依靠常规、传统的技术很难走出管理粗放、能源利用率低的框架限制,无论是企业自主研发还是依靠同科研院所等中介机构合作,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现有的技术体系,大力开发和推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

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体系总体框架构建研究

为指导节能减排的参与力,包括煤矿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推进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满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提升的需求,整个煤矿企业节能减排体系应当包括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节能减排外部保障体系,通过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煤矿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而通过节能减排外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能够指导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好的为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提供保障。

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就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法的集合,分为节能技术方法和减排技术方法两部分内容。其中节能技术方法包括节电方法、节煤方法和节水方法。节电方法由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节电方法、日常办公过程中和供电系统中的节电方法所构成;节煤方法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和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节煤方法;节水方法包括煤炭开采过程中和日常办公过程中的节水力法。减排技术方法由煤矸减排方法、矿废水减排方法和瓦斯减排方法这一部分构成。其中,煤矸减排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煤矿的直接利用方法及将煤矸石用于农业、生产建设、发电和生产化工用的方法;矿废水减排方法是指矿废水洁净处理后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将矿废水处理后用做农业灌溉、矿外地下用水、地下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方法;瓦斯减排方法是指瓦斯抽采之后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做工业燃料、民用燃料、化工原料和合成油。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就是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的集合,包括对组织、制度、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管理。该体系由组织结构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融资渠道拓宽、技术方法创新及人力资源开发五个部分所构成。

其中,组织结构建立是指建立合理的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包括在企业领导层建立煤矿企业节能减排领导组织机构和在基层建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为了保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施节能减排,除了原有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煤矿企业还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合理能源管理和建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的新型融资方式得到资金保障。煤矿企业节能减排需要节能降耗技术和排污减排技术,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和研发外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技术方法的创新。此外,通过节能减排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一线生产人员的引进和选拔、流动和分配、考评和激励以及培养和开发,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能源主要还是依靠煤炭。煤矿企业是主要的煤矿开采单位,在我国的能源进程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但是,煤矿企业的高能耗,也让煤矿企业成为了重点能耗单位之一。虽然煤矿企业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仍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节能减排体系例6

关键词:第三产业 节能 减排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来说,高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明显高于低城市化水平地区,并且能源消费结构也更为先进。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能源结构转变问题更为严峻。如Gates andYin(2004)指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和商业所需要的较清洁的能源构成。能源的生产利用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过度使用能源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城市化、能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例如Toru Matsumoto(2002)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大地影响了全球变暖问题。Parikh&Vibhooti(1995)认为在城市发展中,产品生产和运输中间接的能源消费、终端使用的直接能源消费以及能源品种的转换,都会导致全球变暖或温室效应。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在未来20到30年内仍将不断上升,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更为人关注。

第三产业是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

第三产业是在第二产业基础之上繁衍的产业,发达的第二产业和一批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延伸,在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城市人口提供就业空间。因此,随着工业在城市的集中,第三产业也在城市集聚起来。城市能源消费中,除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外,第三产业的贡献也很大。因为虽然服务业消费的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与工业相比较小,但是服务业对油、气、电等优质能源的需求很高。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和发展,不但加剧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对城市能源消费的结构也提出了挑战。面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的严峻问题,20世纪80年代全球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各国探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解决思路。它的意义不在于是先进的理念,而在于依据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有效实施。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四个层面是富有成效的,其中依托第三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已是富有创新性的有效的途径,它正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实施的最富潜力与成效的发展模式。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构建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圆满完成。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北京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二)研究目标

国家已就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做出了宏观上的较为详细的规定,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三个体系)。总体讲,“三个体系”实施思路是将全国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层次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县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另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的行为主体,可分为九大重点耗能行业。

作为生产与经营的行为主体,其基本或唯一的原始动因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关注环境与生态效益则是在应有责任驱使下派生的行为,不是其行为动因。因此,行为主体的节能,尤其减排目标必需要通过指标的控制、过程的监测以及结果的考核才能得以实现,而政府或行使政府职责的相关组织则是控制、监测与考核的执行主体。仅从三个体系的构建讲,国家已出台相关内容,各级政府也可依照国家标准做出相应规定,针对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国家也作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特点,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而作为一个整体并赋予应用与咨询意义的研究十分薄弱。

本文主要在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的指标确立,包括评估参数的选择和参考值的确定;针对运行模式研究监测过程管理与支持体系的设计;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的确定,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使政府职能的行业管委会的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最终构建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

(一)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

1.面向实际研究。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网站、实际走访一定数量的行业等形式进行较为普遍的调研,对目前北京第三产业基本状况作出整体把握。典型研究:把交通运输、邮电业、商贸、物流服务业、政府公用事业作为典型研究对象,较为深入地进行研究。实际构建研究:课题研究者在研项目对目标相关体系的实际构建的研究。

2.运行模式研究。在面向实际的研究中和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综合,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性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内容围绕第三产业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整体与相关性研究:三个体系的作用与相互关联,即适宜的指标体系是控制节能减排的参照标准,可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监测体系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明确的考核(奖惩)体系是督促行为主体改进(技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流程再造等)的基本手段,三个体系共同构成实施循环经济和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基本手段。

3.设计研究。通过面向实际的研究,针对监测过程管理和支持体系做出一定的工程化研究,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系统。监测过程管理包括监测组织、设备、目标、数据(参数)、管理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等,支持体系包括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

(二)运行机制和支持体系

运行机制指执行主体的职责与行为主体的责任界定、执行主体与行为主体相互关系、利益机制、监测(过程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公共保障机制与支持平台等。支持体系:主要针对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的公共支持体系。标杆性是基于研究者面向实际的研究和效果(经济、环境、生态)分析,参考相关专家对效率(经济、环境、生态)的评价、相关利益者满意度(政府、管委会、经营主体、投资者、公共服务组织、周围居民等)评价,择选出若干优化模式,对选定模式进行优化、重组、再设计等处理,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意义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1.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探索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2.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厉查处违反国家能源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节能环保执法,提高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积极开展人员培训。

3.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指标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各县(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落实到重点企业。定期公布各县(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4.建立节能减排部门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减排方面的工作;监察部门要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建设部门要和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脱氮设施加快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规定运行负荷要求;工商部门要监督关闭的企业,依法责令其限期变更、注销或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电力部门要停止对依法关闭的企业或生产线和停产治理企业的供电,落实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措施。

(三)理论体系模型

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环境经济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面向实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有利于应用性与创新性目标的实现,从而体现出本文的价值与意义,其体系模型见图1。

参考文献:

1.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6

节能减排体系例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突显,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家已经把节能减排确定为企业的约束性指标,一些企业也根据要求作出调整,把节能减排业绩纳入企业的业绩评价,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但是,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以财务业绩指标为主,没有考虑节能减排业绩,企业为节能减排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觉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基于此,建立一套有效的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一、现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财政部于2002年颁布的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该细则将评价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部分,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计28项指标构成。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是财务指标,评议指标是非财务指标。总体来看,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仍是以财务业绩指标为主,没有反映企业节能减排业绩的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反应了现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不足,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评价指标计算时忽略了对能源和节能减排成本的有效计量

能源是有价值的。随着能源的日益稀缺,价格呈上升趋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能源使用不能补偿对能源的耗费。节能减排成本包括废弃物、污染物处理成本、废弃物再利用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投入成本等。大部分企业只在排污费和相关税收补贴及罚款等显性成本上有计量,而那些隐性成本却被忽略了,例如对废物进行管理、测试、检测和监控的成本通常暗含在制造费用中。管理者只重视经营成本,忽视了这部分成本,因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忽略了节能减排业绩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从近期看,治理污染物排放增加的成本必然会降低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而过分注重当前的财务业绩将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但从长期看,节能减排业绩和财务业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推进节能减排可以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投资者的回报,达到通过改变节能减排业绩来影响财务业绩的效果。

(三)忽略了企业对能源、环境的影响

一些企业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采取“ 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模式,使用高能耗的设备,不注重能源的利用效率、回收率,给国家的能源带来危机。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污染物治理的资金投入,对排放的“三废”稍加处理,甚至不处理就直接排放,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建立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治理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力方式。

二、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现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快构建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

构建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投入情况。因此,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能源消耗状况的指标;二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三是反映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状况的指标;四是反映节能减排投入情况的指标。根据这一思路,笔者构建了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解释

1.能源消耗状况指标

能源消耗量主要是指电能消耗量、燃料油消耗量、燃料煤消耗量和原煤消耗量等四项消耗量。电能消耗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的电能;燃料油消耗量是指企业用作燃料的油的消耗量,包括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的所有燃料油;燃料煤消耗量是指企业用作燃料的煤炭消耗量,包括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煤;原煤消耗量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用作原料并能转换成新的产品实体的煤炭消耗量。

2.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是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利用量占废弃物产生量的百分率。废弃物利用量是指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废弃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废物累计储存量)。

3.污染物排放状况指标

排放物处理设备是排放物污染末端处理的必不可少的设备。污染产生的地方应设置排放物处理设备以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保护周围的环境。

5.评议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的评议指标主要有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等五个指标。评议指标是以定量指标的内容为基础,积极开拓思路,对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未考虑的内容以及各种潜在的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地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

在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评议指标,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设置定性评价指标,可以从更加广泛的范围对企业节能减排业绩状况展开定性分析和判断,进一步补充定量指标的评价结果。

第二,使企业节能减排业绩评价制度更规范、更科学。根据指标设置的一般原则,定量指标应该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业绩。

第三,评议指标是一套独立的体系,对于某些企业,如果无法取得定量评价资料,可以单独采用评议指标直接进行定性评价。

三、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完善企业业绩考核的评价机制,并促进企业主动参与节能减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财务业绩与节能减排业绩相结合的方式,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求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这样,既能使企业为节能减排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得以充分体现,又能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信息进行定期、连续地统计,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对节能减排的措施、策略及评价指标进行相应地调整。因此,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使企业实现财务目标与节能减排目标的“双赢”,更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是针对企业提出的普适性要求,不可能对每个企业的节能减排业绩都能够作出完美的评价。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必定会显现出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涛,文新山.企业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李玉萍,冀祥.基于业绩三棱柱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7).

节能减排体系例8

众所周知,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是高能耗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的需要。这是由于国有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如重点耗能行业中的基础能耗水务企业又是国有企业能源消费的大户。2009年国家针对多个高耗能行业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掀起了一个抓节能降耗工作的热潮,通过加强管理、技术改造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等办法寻找挖掘降耗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耗。但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目前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许多国有耗能企业目前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评估制度和方法,对能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产生的效益缺乏准确的认识,造成了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失和浪费现象,影响了产品成本的估算和企业能耗的有效控制。如果通过建立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衡量节能项目的合理性,避免了单纯的经济评价所产生的片面性,能为节能项目全面科学的评估和选择奠定了基础。

■一、我国现代国有企业能源消费的特点

(1)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差别较大,在整个工业消耗能量中,主要集中于少数几种行业,如煤炭、水务、化工、建材、造纸等。(2)重工业的平均产值能耗较轻工业的高,如煤炭、化工多为高能耗企业,水务为轻工业行业。(3)同一行业的产品节能减排与其种类、生产企业的工艺先进程度、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品种及生产规模关系密切,因此不同企业生产同一产品的节能减排往往相差较大。(4) 基础能耗企业如水务企业节能潜力很大。除了通过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外,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直接节能,并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污染。

■二、现代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指标理论基础研究

建立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综合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研究企业的能耗活动以及指标评估一般内容和方法。能耗活动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能源系统模型,这是由于能源系统模型是对能源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定量的抽象描述,能使其比实际问题更容易理解和操作。为了解决企业能源管理和综合利用的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建立了多种能源模型,因此要筛选出适合建立指标体系的一种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现在常用的能源模型有以下几个。

1、能源投入产出模型

分析研究多个时期生产过程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发现能源使用与产品产量的变化规律。这一模型有时还引入能源价格因素,分析产品价格受能源价格影响而变化的趋势。

2、能源规划模型

其是解决能源生产运输、加工转换、分配利用、需求供应等结构优化问题时使用的常用工具,按其应用的行业领域分有电力系统规划模型、石油炼制工艺优化模型、煤炭开发模型等。

3、系统动力学模型

其是使用反馈控制理论及计算机系统仿真方法,解决能源利用方案问题,并构建生产用能系统的设计策略。它具有高阶数、多回路和非线性的特点,能将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复杂的组合关系表达出来,逼真地再现实际系统的结构、作用方式和行为。

4、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其是在分析评价能源污染对环境影响时较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将企业生产对一个地区的各种环境影响用简明的方式表示出来。上述各类能源模型都是企业能源系统优化分析的重要工具。

■三、现代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现代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评价的内容和原则,结合国有企业节能技术的根本目标,我们从先进性、成熟度及可持续发展性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详见附表:

1、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性能上的优势程度,如何度量这种优势程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先进技术应该是该项技术所在领域内最新的或比较新的,即在时间上有新近性,同时它又必须是可以投入使用的成熟技术,这里我们设定了三个指标来评价先进性,分别是新颖性、差距性和领先程度。新颖性是指节能减排项目是否是同类行业中的先导者,先导者在时间上应该是最近的和较近的,所以可以用节能减排项目的评价时间与初始使用时间的距离来度量新颖性。差距性是为了确保节能减排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引进一个技术差距指标,也是在时间维度内进行标定,其定义为现用技术初始投入使用时间与引进技术初始投入时间的差距,单位一般用年表示。领先程度主要通过节能减排参数体现出来。判断参数的领先性可以通过查询、检索国内外同类技术达到的参数来确定欲转化的项目究竟处于何种水平。

2、成熟度

节能减排成熟度是评估节能减排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任何一项新节能减排项目投入使用都可能存在风险,所以在采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其性能、使用范围等相应参数,只有其各项参数符合要求也就是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才有可能选用。要评价一项节能技术的成熟度,我们设定了四个指标分别是适应性、有效性和可维修性。适应性是指科技成果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和配套的要求程度。有效性是指被评价的项目是节能所需要的,并确实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包括节能的数量、消耗的成本等,主要是看有关的参数是否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可维修性是指经由一定技能的人员利用可获得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度和维修保养级别进行维修后,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3、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在对节能减排方案进行评价时除了考虑成熟度和先进性,我们还应该考察技术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设定了四个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分别是可回收利用性、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土地占有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回收利用性指标是考虑到技术成本、资源的稀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而设定的,技术的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又可以减少废物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处理费用问题等。不可再生资源主要强调不可再生耗竭性资源,一般用单位产出所投入的不可再生资源量为指标,来判断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单位投入量越小说明技术具有越好的可持续性,反之越差。土地占用指标是衡量技术方案的引进对现有土地的占有量,土地占有指标可以用技术占据土地量与技术投资的比值来计算,比之越小越好,越大越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污染、废物、废水、废气排放等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具体影响程度可通过专家打分的形式来衡量,专家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技术特点以及环境相关法律等的综合了解,来判断技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总之,本研究基于现代工业国有企业高能耗的现状,为满足国有企业节能的迫切需要,以国有企业节能项目方案的优选方法为研究对象,在经济评价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国有企业节能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国有企业节能技术的引进与研发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比较直接有效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征福.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7;2

节能减排体系例9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能源日益紧缺、大自然破坏严重的今天,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及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切实的执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某钢铁联合企业炼钢厂的设计 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钢铁厂水系统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一、项目概况

某企业下设原料厂、烧结厂、炼铁厂 、炼钢厂、轧钢厂以及其他附属厂矿。其炼钢厂规划建设 100万吨钢生产线一条,其中炼钢厂包括900t混铁炉一座 、KR法铁水脱硫设施一套、65吨顶底复吹转炉一座、75吨 LF钢包精炼炉一座、6机 6流小方坯连铸机一台。

二、各循环水系统设计说明

通过炼钢厂对各用户对水质 、水压的要求以及回水是否有压等因素进行分析,全厂共分为 9个循环水系统。分别为:转炉氧枪净环水系统、转炉炉体净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浊环水系统、转炉钢渣处理浊环水系统、LF炉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连铸机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净化浊环水系统、连铸机冲渣浊环水系统、连铸机液压站等净环水系统。

2.1各循环水系统的相关参数:

2.2各系统流程图如下:

2.2.1LF炉、连铸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2氧枪 、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4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5连铸机二冷段、辊道循环水系统及冲渣水系统流程图如下:

2.2.6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三、各系统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

3.1由流程图可以看出,LF炉、连铸结晶器、氧枪、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均利用其回水压头,直接回冷却设备进行冷却,节省了提升泵的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

3.2各系统均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增压循环泵大部分采用双吸式离心泵、连铸旋流井一级提升泵采用长轴泵替代常用的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在节省运行成本的同时,由于长轴泵采用淹没式吸水方式取代吸上式吸水方式,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3.3转炉炉体循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循环水系统的热水提升泵均采用变频调速,冷 、热水池之间设连通管。气温较低时,热水提升泵采用低速运行,只有部分循环水上冷却塔进行冷却即可满足降温要求,其余部分水通过连通管直接由热水池进入冷水池以保证系统水量平衡;

3.4根据各系统水质情况,合理的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3.4.1各系统补水量及排水量计算见表 2(该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5.9~C,设计浓缩倍数为4,表中各水量均为夏季平均值,计算过程略)。

3.4.2系统分析 :

经分析,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为转炉渣提供冷却水,没有需要进行冷却的设备,用户对悬浮物、硬度等指标没有硬性要求,可以承纳其他系统排污水。将其他系统排污水简单处理(废水收集池沉淀)后,补入该系统。

系统总水量平衡图如下:

经平衡,厂区工业循环水系统实现零排放,新水总消耗量为 112.8m3/h,软水耗量 5m3/h,系统总循环率:96.6%。每年节水 15万余吨。

结束语

综上,提出钢铁厂给排水系统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

4.1各系统要充分利用用户回水压头 ,尽量少用二次提升冷却系统;

4.2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

4.3需要进行二次提升冷却的系统,提升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台并联运行或变频运行 ,气温较低时通过调整水泵运行台数或调整水泵转速,减少能耗;

4.4合理地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体系例10

一、引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衡阳市各企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也随之受到市府部门的关注。节能减排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降能耗、控制排污量,不仅是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贯彻美丽中国的主要审计类型,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选择。

二、两型社会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理论

(一)节能减排审计的含义

节能减排是指审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运用专来的审计流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的耗用、废弃污染物的排放等节能减排相关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复核、分析评价及完成审计报告,从而完成审计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审计的本质是借助审计的力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从而促进经济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

节能减排审计就是为了促使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为切入点,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执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能减排审计的目标包括:第一,对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活动和行为进行审查,审查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环保标准;第二,对企业节能减排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是否真实准确;第三,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专项资金进行审查,审查是否使用合理;第四,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第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其的经济效果与环境质量的优劣。总之,节能减排审计的最终目标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我国尽快实现两型社会。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指标

定量指标:排污治理的措施、结果指标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完成效果指标[1]。

定性指标: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治理者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企业节能减排内部的控制度和执行状况;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1]。

三、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采用科学创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能更有效的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更有效的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监督,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创新,有利于节能减排审计方法的完善。

(二)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随之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为节能减排 审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节能减排审计从属于环境审计范畴,这旨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

(三)有利于指导实践性的审计工作

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能为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提供科学的依据,指标评价体系是以指标要求为依据,按照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全面的鉴定与评价,因此,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实践性实计工作。

四、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一)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政府对节能减排项目非常重视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在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只形成了针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节能减排 审计。我们国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构成审计评价的主体,其中社会审计属于第三方审计所以他的审计地位是处于独立、公正,社会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对企业平时的节能减排行为形成持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我国应该形成社会审计为主体,以政府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为辅,通过不同层次的监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充分适当的综合评价,三者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其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合理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的效果[2]。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

企业以节能减排政府审计评价目标为前提,与节约能耗、减排治理、投资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结合,最终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审计评价体系内容,其内容包括:节约能耗审计、减排治理审计、投资绩效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主要审计减排资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执行节能减排制度的效性和效率性。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主要考核节能减排提标的完整性及完成的效果。

五、结语

在“两型社会”环境下衡阳市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进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有审计人员专有的职业判断,进而建立节能减审计评价体系。在实施节能减排审计时要有别于传统审计方法,它实行的是专门针对工能减排审计方法和措施,同时应单独出具被审单位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审计意见。鉴于衡阳市越来越重视于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衡阳市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于推动衡阳市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从对全市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挝晃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沈航(197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环境审计。课题项目:本文系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课题编号:衡科发[2016]11号。]

参考文献

[1] 唐艳芬.低碳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审计的评价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