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民办小学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3 16:09:45

民办小学教育

民办小学教育例1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1997学年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920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72.75万所)的0.4%,其中小学1453所,中学1467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19432.2万人)的0.4%。5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5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要么就是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直接加大了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

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四川以及广州、济南、福州、温州、青岛、哈尔滨等地都推出了地方民办教育的管理办法。由于在《条例》出台之前,国家没有关于民办教育的法规,各地在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问题上,认识不一,政策差异较大。

2.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多样化,企业办学和“转制”学校形成热点

从类型上看,民办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混合设置的。目前混合设置的多于独立设置的,大多数为寄宿制学校。从层次分布来看,中心城市各类型民办学校结构较齐全,中小城市以初中为多,县镇及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小学。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或投资主体成分比较复杂,有社会团体、派、企业公司、海外人士和公民个人,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公立学校。其中,联合办学多于独立办学。

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模式呈多元化特点,目前主要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股份制和公司企业办学。私立自办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相对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个人投资办学(私立学校)极少。“民办公助”学校比较普遍,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目前,在上海、温州等地大多数是这种模式。在上海,“民办公助”的形式主要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情况,为民办学校无偿或低偿提供校舍、场地;有的还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或一部分教育设备,如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小学、扬波中小学和明珠高级中学均属这种性质的民办学校,北京的华夏女子中学等也属这种性质。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教育储备金”办学的模式较多,并在教育界内外引起较大争议。这种学校的运作方式是家长和学校签订合同并缴纳教育储备金(每生15万~30万元不等),除此以外,家长不再交任何费用。学校通过运用储备金来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学生退学即退还储备金,毕业时全部退还。广东从1993年5月开办第一所这种性质的学校,到1996年,全省共有这类中小学70所,在校生11万人。现在有30多所这类学校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最高的达3亿元。目前,他们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30亿元,同时,每年还吸纳3亿元的正常经费投入。这类学校投入高,规模大,学校的占地一般在100亩以上,最大的已达600亩,硬件设施好,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被人称之为“扶贫教育模式”的民办校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学校教育经费匮乏,条件简陋,教师待遇较低,收费也低,有的全年收费仅几百元,教师每月工资一二百元。这类学校主要是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不足。

近两年来,企业办学与“转制”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争议较多,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企业办学成为热点,主要是因为办学投入大,标准高,收费昂贵,社会反响较大。企业代表是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学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一般按企业经营方式运行。有的甚至与企业资金混为一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与企业的兴衰维系在一起,学校没有资金运作自,校长要看企业老板的脸色行事,与“打工仔”无异。在学校资金运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急于收回成本,甚至牟取高额利润,他们对学校的资产所有权等经济问题十分关注,而在《条例》出台之前,对此又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性规定。有的学校因此而引发出了矛盾纠纷,社会上对此也议论纷纷,观点不一。此外,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转制”学校(即“公办民助”学校)也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这种性质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原有公办学校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与承办人(或承办单位)签订承办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参照民办学校管理办法运行,享受民办学校的有关政策待遇。即学校教育经费以自筹为主,政府予以支持;人事、分配由学校自主自定;学校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变政府指挥为政府指导监督,学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如北京的十一学校、上海的蓝田中学等。二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教育行政部门拿出一些与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新建校,委托个人或团体承办,目的是为了迅速建设一批高水准学校,避免产生新的薄弱学校。一般情况下,政府在过渡期内向学校提供办学的基础经费,学校则参照民办学校的管理办法运行,享有办学自,如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小学、上海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学校均属这种类型。通过这种方式办学,学校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筹集到办学经费,装备好学校设施,组建较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迁入居民对学校的信任。

3.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

目前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大多数学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处于过渡期,以租赁校舍办学者为多。只有一小部分有独立校舍和一流的办学设备,还有个别的属豪华型学校。在分布上,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中小学的设施条件普遍较好,标准高、要求高、收费也较高。这些学校主要满足了社会择校需求和富裕阶层子弟上学的需要。在中等城市和内陆地区的民办中小学校大多数属于条件一般,收费中档,主要满足一般工薪阶层有择校需求的家庭子女入学,这类学校的学生构成比较特殊,有的学校离异家庭子女比例达到50%。一些城镇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民办中小学校,条件设施一般较差,收费也较低,有补习性质的,更多的是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与一般公立学校差别不大,甚至条件略差。在办学水平上,一方面,同一水平上创办的学校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差距:有的发展很快,形成规模,也获得了社会赞誉;有的发展缓慢,停步不前,出现种种矛盾与问题,甚至已经停办了。另一方面,由于创办的学校基础不同,办学者的水平又差距悬殊,致使学校之间拉开了距离。从全国来看,真正属于收取高额学费或高额储备金、条件设施精良的民办中小学校,实际不到100所,不足全部民办中小学校的4%,而这些学校又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多为企业参与办学。

4.目前,学校数量增长趋缓,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数量上看,目前民办中小学校发展的速度比前几年大大放慢,新办校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加强了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尤其是严格审批。同时,由于民办学校还未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民办校的生源有限。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已经过了3~5年的初创时期,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区域内的学校间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大家都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办有特色,并获得社会、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已成为所有学校共同关心的重大话题。

问题与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或者说处于由初创期逐步走向成熟、规范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是有关民办中小学的立法与管理滞后于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在《条例》出台之前,关于民办教育的法规政策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适用范围时限不明,各方面的职责不清,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缺乏针对性。在管理上明显存在体制不顺的状况。民办学校涉及普教、职教、成教和高教,因而在管理上出现职责不明,由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多头审批、交叉管理的局面,这种状况影响了民办教育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管理力度。由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社会力量办学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状况。其次,民办中小学教育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实践。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队伍很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已有成果也缺乏针对性,应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再次,社会对举办民办中小学校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对民办中小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认识不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淡漠。

从内部来看,一是现有民办中小学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良好软、硬件设施的学校收费太高,一般群众无力承担;而收费低廉的学校,其软、硬件设施太差,人们又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信任,而宁愿选择公立学校。二是民办中小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碰到诸如校舍、生源、师资、经费等多方面的困难,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挫伤了不少办学者的积极性。三是在《条例》出台之前,虽然国家对发展民办学校的大政方针已明确,但缺少专门的可操作性的法规文件,致使许多办学者或准备办学者持有疑虑,或等待观望,甚至有一部分已办多年的学校,也转而放慢发展速度,安于维持现状,不敢作长远打算。四是确实存在少数办学目的不纯,甚至借办学行骗者,也存在一些管理水平低下的办学者。如有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实际上实行的是“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学校内部缺乏民主和监督机制,一些办学者转移、侵占、私分教育机构的资金、财产,这些现象毁坏了学校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些内外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民办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解决民办校诸多办学困难与问题的速度和力度。

思考与建议

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在思想认识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更预示着我国社会力量办学步入了一个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

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思想,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近年来,在民办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对民办学校的性质和民办学校财产的所有制性质存有疑虑。根据十五大精神,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都应属于混合所有制形式,其中既有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可能有私有成分。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是一种不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目前看,大多数民办中小学是集体成分占主体,也含有国有成分(如在一些“转制”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里)。区别在于,依不同的办学模式,各成分所占比例不同。民办学校的财产,除个人投入外,其余部分(包括组织或个人给学校的捐赠)都应属于公有成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占。当前,发展民办教育是适应社会多层次教育需求的一条重要渠道,民办中小学还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十五大以后,民办学校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新格局,是符合国家方针政策,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教育的正确宣传报道,积极开展讨论研究。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人士更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把思想统一到《条例》规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上来,积极创设有益于民办中小学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民办小学教育例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为41.4%;小学儿童净入学率为99.15%,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全口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是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背景,同时,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有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份不可忽视的贡献。从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从92.3万所回落到57.5万所,十年减少了37.7%,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则从2.8万所上升到8.49万所,十年增长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这个比例不算小。

表1显示,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维持在8万所左右,民办普通中学则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国职业中学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办职业中学则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达到31.79%;全国小学由64.6万所下降到36.6万所,十年减少了43%,民办小学则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办小学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还极小;全国幼儿园由18.7万所下降到12.4:万所,民办幼儿园则由2.45万所(占13.06%)上升至6.88万所(占55.33%),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就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机构数。

(二)从在校学生数看发展(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维持在2.2亿人至2.3亿人左右,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则由219万人(占0.99%)上升至1812万人(占8.14%),增长了7个多百分点。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5400余万人上升至近8600万人,增长了近58%。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29万人(占0.54%)上升至5997万人(占6.98%),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年增长速度较快。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473万人上升至626万人,十年增长了150余万人;民办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13万人(占2.74%)上升至156万人(占24.88%),十年上升了22个多百分点,涨幅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十年来,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中95%在民办职业学校。全国小学在校学生十年减少了2750余万人。民办小学在校学生则由46万人(占0.34%)上升至389万人(占3.58%),年均增长38万余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十年减少了近500万人,减少了1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则由130万人(占4.89%)上升至668万人(占30.66%),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接近1/3,增长速度非常快。

总的来看,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基本持平,但分段的高峰点在上移,小学与幼儿同在校学生数下降比较快。其基本状态与趋势是:“九五”高峰在小学,“十五”高峰在初中,“十一五”将迎来高中阶段的高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将是高中后教育的高峰。十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段,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与比例都在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明显,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走—个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一)份额少,规模小(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3)

总体上看,民办教育规模在整个国民教育规模中的份额还比较少,2005年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只有8.14%,而且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较高的比例(30.66%)。从校均规模来做一个简单统计比较,与公办同级同类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校均规模相对也比较小。如,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1100人,民办普通中学是770人;全国职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974人,民办职业中学是762人;全国幼儿园的平均规模是175人,民办幼儿园只有97人。例外的是,民办小学的校均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小学的校均规模,全国平均为297人,民办小学为623人,民办小学校均规模超过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的一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办小学有大量的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校,规模很小,但民办小学基本上没有这种学校;二是有一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中小学,对这类学校,学校数一般统计在民办初中或高中内,但学生数统计在小学内。

(二)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

与公办中小学比较,大多数地区民办中小学处于明显的不平等的办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征地与基建、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方面,有的地区甚至在税收、学生社会优待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所有公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按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人员上保险;在引进教师与高校毕业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所享受的政策与公办学校有较大的政策差距,主要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不少地方公办转制学校的运作与管理不规范,严重挤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空间,这主要是有政府的倾向性问题。

(三)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表现在管理人员和职责不到位、准入标准不明确、退出机制未建立、过程中监管职责不清或不准(缺位或越位),对违规办学、非法办学和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不适应实践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对准入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但对如何处理退出还比较模糊,要么无法处理,要么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要么简单采取对公办学校的办法来处理,总体上对民办学校—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最近一年多,出现了不少民办中小学关闭的情况,尤其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基本上是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采取政府包办接管的被动做法。当然,这只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言,有少数地区在民办中小学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管理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质量与管理有距离

在全国八万多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属于条件、质量和管理都到位,取得社会认可的学校还是少数,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形成竞争压力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大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加上在民办学校当中不断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了百姓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与信心,也一定程度卜动摇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支持的决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因“储备金”引起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全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名校办民校”、生源减少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政策等因素,使得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有的举办者甚至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五)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教育行政部门内、外部协调难度大

在实践中,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性质受到挑战,人们片面地认为民办学校是私人企业或营利性机构。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服务不落实以及协调难度非常大,对于解决民办教育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往往教育部门非常积极,但其他相关部门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前几年,社会有关机构(包括环保卫生、税务、新闻媒体、咨询服务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等)视民办学校为“唐僧肉”,存在“趁火打劫”的现象。目前,教育外的许多部门对民办学校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部门主义作风严重,对于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不闻不问,工作中抱着部门的“本本”和过去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六)对民办教育缺乏积极的预期

由于民办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与政策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总体上是在一个相对艰难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客观的事实,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结合这种现实,一方面我们应当要求所有举办者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本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克服困难,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切实支持、鼓励和监督民办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今天的不足,而否定其未来,而看不到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只用过去或今天的眼光去估价明天的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还缺乏积极的预期。

三、发展趋势展望

伴随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民办中小学幼儿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归根结底,是要对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有新定位、寻找新空间。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实践,大家清楚地看到了民办幼儿教育的成长速度,普遍不怀疑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空间。事实上,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与公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鸿沟基本不存在,民办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十一五”期间,民办幼儿教育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且将超过公办幼儿教育的规模。

完全不同的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一段时期以来,有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办学困难,甚至被迫关闭。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任务中,由政府负全责,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民办中小学今后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民办小学教育例3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方针、支持政策、办学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指明了方向。本文仅以中小学教育为观察区间,探讨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新时期发展的问题,试图在实践层面上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新中国成立后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进程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公营和私营文教事业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造。195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出指示,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到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当时,全国有私立中等学校1412所,私立小学8925所,接办工作到1956年基本结束。当年11月,教育部发出《 关于整顿和发展民办小学的指示 》,提出今后几年内发展小学教育的方针是政府有计划地增设公立小学,同时允许群众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出钱出力有条件地发展民办小学,以满足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要求。1957年6月,教育部发出通知,提倡群众办学。动员城乡居民和工矿企业、机关、团体、院校、合作社等单位的员工,根据需要、自愿和可能的原则,集资兴办学校。196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改变国家对教育事业包得过多的状况,中小学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允许私人开办。“”期间,民办教育遭到严重冲击。由上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直支持、保护民办教育发展,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所限,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基础比较薄弱。

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办教育开始恢复和发展。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颁布实施,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本法规定的各类学校。从法律上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为普及义务教育,尽快实现“两基”目标,全社会掀起了兴办教育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着企业改制,很多地方开始了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一些公办学校转为国有民办学校。在保持学校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政府把学校交由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允许学校在招生、收费、校长和教师选聘及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参照民办学校的政策运行。国家对这种新型办学模式进行鼓励和支持。1994年国务院颁发的《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指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助’等形式。”1996年《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提出,“现有公办学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酌情转为‘公办民助’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1997年原国家教委《 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 》指出:“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中,可依实际情况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等多种形式。”1997年国务院颁布《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指出:“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些法规政策对改革开放以后民办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支持、推动和保障作用。

由于改制学校享有民办教育政策,按照民办教育办学体制运作,特别是改制学校可以提高收费标准,部分学校还享受公共财政支持,为学校注入了充足的发展资金,大部分改制学校成为优质学校。在这个背景下,政府支持一批名校充分利用办学品牌,开始“名校办民校”的探索。但是,公办学校改制和名校办民校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形成教育产业化的倾向,占用公共财政经费和公办学校优质资源,造成教育资产流失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之后,国家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整顿和清理,先后颁布《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对民办学校的界定、设置审批、社会力量办学扶持与保障、教师和教学管理、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民办学校监管、民办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到2010年,全国共有民办普通小学5351所,在校生537.63万人;民办普通初中4259所,在校生442.11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499所,在校生230.07万人。民办教育在增加全社会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多样性教育需求、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教育发展方式、增强教育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办小学教育例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是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发展起来的,民办幼儿园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幼儿班(或称为个体幼儿园)起步。近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无论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及其占同级同类教育的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学校在校学生的份额已经分别接近1/4和1/3,机构数的比例已经分别接近1/3和超过50%。

一、事业发展成就

(一)从教育机构数看发展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变化比较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为41.4%;小学儿童净入学率为99.15%,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4%;初中毛入学率超过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68%;全口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是我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背景,同时,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有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一份不可忽视的贡献。从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从92.3万所回落到57.5万所,十年减少了37.7%,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数则从2.8万所上升到8.49万所,十年增长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这个比例不算小。

表1显示,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维持在8万所左右,民办普通中学则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国职业中学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办职业中学则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达到31.79%;全国小学由64.6万所下降到36.6万所,十年减少了43%,民办小学则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办小学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还极小;全国幼儿园由18.7万所下降到12.4:万所,民办幼儿园则由2.45万所(占13.06%)上升至6.88万所(占55.33%),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就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机构数。

(二)从在校学生数看发展(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2)

从1996年至2005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维持在2.2亿人至2.3亿人左右,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则由219万人(占0.99%)上升至1812万人(占8.14%),增长了7个多百分点。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5400余万人上升至近8600万人,增长了近58%。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29万人(占0.54%)上升至5997万人(占6.98%),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年增长速度较快。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473万人上升至626万人,十年增长了150余万人;民办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由13万人(占2.74%)上升至156万人(占24.88%),十年上升了22个多百分点,涨幅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十年来,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增长中95%在民办职业学校。全国小学在校学生十年减少了2750余万人。民办小学在校学生则由46万人(占0.34%)上升至389万人(占3.58%),年均增长38万余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比较大。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十年减少了近500万人,减少了1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则由130万人(占4.89%)上升至668万人(占30.66%),上升了近2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接近1/3,增长速度非常快。

总的来看,十年来全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基本持平,但分段的高峰点在上移,小学与幼儿同在校学生数下降比较快。其基本状态与趋势是:“九五”高峰在小学,“十五”高峰在初中,“十一五”将迎来高中阶段的高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将是高中后教育的高峰。十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段,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与比例都在大幅度上升,这表明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明显,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走—个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一)份额少,规模小(此部分相关数据参见表3)

总体上看,民办教育规模在整个国民教育规模中的份额还比较少,2005年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只有8.14%,而且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有较高的比例(30.66%)。从校均规模来做一个简单统计比较,与公办同级同类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校均规模相对也比较小。如,2005年全国普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1100人,民办普通中学是770人;全国职业中学的校均规模是974人,民办职业中学是762人;全国幼儿园的平均规模是175人,民办幼儿园只有97人。例外的是,民办小学的校均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小学的校均规模,全国平均为297人,民办小学为623人,民办小学校均规模超过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的一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办小学有大量的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校,规模很小,但民办小学基本上没有这种学校;二是有一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民办中小学,对这类学校,学校数一般统计在民办初中或高中内,但学生数统计在小学内。

(二)地位不平等,受公办学校挤压严重 与公办中小学比较,大多数地区民办中小学处于明显的不平等的办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征地与基建、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方面,有的地区甚至在税收、学生社会优待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如,所有公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按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人员上保险;在引进教师与高校毕业生方面,大部分地区的民办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所享受的政策与公办学校有较大的政策差距,主要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不少地方公办转制学校的运作与管理不规范,严重挤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空间,这主要是有政府的倾向性问题。

(三)行政管理比较薄弱,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没有给予同样的重视。表现在管理人员和职责不到位、准入标准不明确、退出机制未建立、过程中监管职责不清或不准(缺位或越位),对违规办学、非法办学和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理不适应实践的需要。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实往往是对准入有一定的制度和标准,但对如何处理退出还比较模糊,要么无法处理,要么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要么简单采取对公办学校的办法来处理,总体上对民办学校—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最近一年多,出现了不少民办中小学关闭的情况,尤其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基本上是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采取政府包办接管的被动做法。当然,这只是就全国一般情况而言,有少数地区在民办中小学行政管理的定位和管理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四)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质量与管理有距离

在全国八万多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属于条件、质量和管理都到位,取得社会认可的学校还是少数,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可以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形成竞争压力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大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加上在民办学校当中不断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甚至经营不善而倒闭,再加上新闻媒体的炒作,影响了百姓对民办学校的认知与信心,也一定程度卜动摇了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支持的决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因“储备金”引起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全国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名校办民校”、生源减少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政策等因素,使得相当一批民办中小学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有的举办者甚至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五)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教育行政部门内、外部协调难度大

在实践中,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性质受到挑战,人们片面地认为民办学校是私人企业或营利性机构。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服务不落实以及协调难度非常大,对于解决民办教育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往往教育部门非常积极,但其他相关部门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前几年,社会有关机构(包括环保卫生、税务、新闻媒体、咨询服务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等)视民办学校为“唐僧肉”,存在“趁火打劫”的现象。目前,教育外的许多部门对民办学校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部门主义作风严重,对于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不闻不问,工作中抱着部门的“本本”和过去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六)对民办教育缺乏积极的预期

由于民办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与政策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总体上是在一个相对艰难的环境下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自身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客观的事实,是成长中必经的阶段。结合这种现实,一方面我们应当要求所有举办者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公益性事业”的基本性质,本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克服困难,办好每一所学校;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切实支持、鼓励和监督民办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民办中小学幼儿教育今天的不足,而否定其未来,而看不到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只用过去或今天的眼光去估价明天的发展。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还缺乏积极的预期。

三、发展趋势展望

民办小学教育例5

一、我国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经过近十来年的艰难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当前正处在规范发展向优质特色发展的转型阶段,现状如下: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6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3065.39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89304所,在园儿童1134.17万人;民办普通小学5496所,在校生502.8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4331所,在校生433.89万人;民办职业初中4所,在校生0.1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670所,在校生230.13万人。(数据来源于《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目前我国民办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属性不明确

《民促法》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相当多的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难以落实到位。现有法律法规对举办者投入形成的学校资产的产权归属没有明确,导致举办者对投入学校的自有资产的安全性有担心,不愿意把资产过户到民办学校名下。

(二)优惠政策未落实

1.公共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没有设立部级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多数省市也没有设立;二是民办学校学生不能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享受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三是民办学校难以享受政府财政资助项目。

2.税收政策

一是民办学校无法通过免税资格的认定;二是一些地方对民办学校学费收入征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是民办学校征地建校和资产过户中所涉税费很多(如耕地税、契税、增值税、市政公用设施费、服务性收费等),增加了办学成本。

3.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这不适合《民促法》的有关规定。缺乏适合民办学校的会计制度,导致现实中会计制度混乱,产生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三)监督管理不规范

民办学校自我监督和民办教育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学校财务资产监管缺位;学校及举办者退出程序、财产分割不规范——出现私下交易、买卖学校办学资质和资产的行为;违法违规办学、非法办学行为未能有效治理——乱办学、乱宣传招生、乱收费。

(四)教师的权益未真正地得到落实

民办学校教师没有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相同的“教师编制”。民办学校教师实质上属于“企业编制”、“工人身份”,按照企业标准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导致民办学校教师退休待遇大大低于公办学校退休教师。民办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存在较大障碍。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在职培训、进修、继续教育没有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师资培训体系。

民办学校教师在人事档案管理、教龄工龄连续计算、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转正定级、户籍挂靠、党团组织关系挂靠、人才引进和流动等方面存在障碍。

三、意见与建议

(一)明确产权归属

注册登记时,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与举办者的其他资产分离,并依法办理验资过户手续,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

非营利性学校,捐资人或出资人不拥有学校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营利性学校,投资者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通过其在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决策权依法得到体现和保障,但不能直接掌控学校财产,干预学校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财产可以继承、转让,也可以设定物权质押、担保,进行借贷融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二)规范税收与财务会计制度

营利性:企业或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学费收入部分继续予以免征营业税;其盈余部分的所得税,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科技产业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非营利性: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监督管理

学校接受的政府资助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或纳入审批机关指定的财务管理中心专户管理。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拨付款项的额度、用途、期限,并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民办小学教育例6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也多是小学的教学内容,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如开设各种兴趣班、技能特色班,开设算术、拼音及英语课程,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这些小学化的知识,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幼儿必需的游戏活动。另外,教学方法也有小学化倾向,有的教师教幼儿认识生字,要求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有的教师要求每一个幼儿背诵加法口诀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等等。长此以往,幼儿探索的兴趣、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能力也会被挤压地荡然无存,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启蒙性的要求,忽视了对儿童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的教育。

( 二) 在每日生活上,幼儿行为用小学制度来管理

有的幼儿园借用小学的纪律管理规范,要求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另外,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简单机械,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的作业打分并评定等级,有的还进行期末考试,将成绩排名并通知家长。这种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幼儿的每日活动基本上是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特长活动时间占了一半,幼儿生活、游戏活动时间少得可怜,幼儿的生活被严重的异化。

( 三) 幼儿园课程大拼盘,过度开发早期专业特长

一些办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开办了各类特色特长班,幼儿除了每天上、下午的教育活动外,还要进行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多种兴趣班活动,一天的生活十分忙碌和疲惫。然而有的兴趣特长班拔苗助长,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年龄阶段,幼儿进行的专门训练虽然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原因探析

为什么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如此普遍并屡禁不止? 原因有理论、观念方面也有实践、操作方面。观念层面主要是传统的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依然残留在现代人的思想里,没有尊重儿童自身的身心特点,对幼儿教育规律及幼小衔接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我国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仍然是知识至上,也导致了家长观念中望子成龙的功利倾向,在这种观念和应试的指挥棒下,小学教育逐步向幼儿阶段延伸,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这种低龄化的趋向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实际操作层面,幼儿教育仍未收到教育行政部门足够的重视。幼儿教育未真正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加上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收益和招生吸引力,迎合家长的功利心态,各种小学化课程和特色班便应运而生,全然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再加上监管不力,导致了小学化现象在农村民办园肆虐盛行。

三、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策浅析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已有学者做过很多研究,如危害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制约智力的发展及束缚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等,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提出相关对策针克服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

( 一) 幼儿园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教育水平,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才能搞好幼儿教育。现代的儿童观是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为前提的,真正把儿童当成一个主体性的人来对待,而不是我们成人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容器。幼儿园教育要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就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幼儿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尊重儿童,转变忽视儿童自身需求的传统教育观念,摆脱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真正摸透幼儿教育的规律,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还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各年龄班都要贯彻衔接的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对大班幼儿更要做好专门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意识的入学教育。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还要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积累和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另外,要解决幼教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其教育行为也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密不可分。因此,幼儿保教队伍的优良素质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深入研究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规律,使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能把握好幼儿教育的规律及幼儿心理特点,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避免小学化现象蔓延。

( 二) 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

民办小学教育例7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教育 民办中小学校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Guangdong

You Yunxue Wang Xianpi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ivate education in Guangdong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size of school increasing. Local priv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contender with public education, and its laws of education are also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What kind of education is needed by the nation? How to get the relative equality in education? What can private and public educations deal with in a fair competition? These problems must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Private Education Private Schools

1 引言

这次到广东地区实地考察了惠州、深圳、东莞、佛山和广州市的番禺、花都、增城、南沙、白云、越秀、珠海及天河的民办(中小学)教育情况。这对内地师范类院校(特别是新步入高校的院校)是机遇和挑战。学校发展存在两大问题:(1)如何做大学校的规模?(2)如何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生存空间。上述两大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大事。也是探索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为此提出:①把原三年制师范专科改制为“2+1”模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2年),加大学生实习力度(1年),学校教育资源有了,可以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就大了。②制约规模大小的另一因数,是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只要学生毕业后就业好,发展空间就大,规模就能做大。本次广东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推行师范生异地实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广东地区民办(中小学)是大教育,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显示:广东地区(中小学)民办教育占当地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中小学)学校占有率为65%),民办幼儿园占有率高达94%。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在10年内是求大于供。民办(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发展状大阶段,每年都有新学校产生,学校出现速度高达一个镇每年递增一至三所,这样的形势还要持续数年才稳定,所以学前教育、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很大。

2 广东民办学校分类

广东地区民办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早,办学水平主要有三个层面。

2.1 一流民办学校:早期民办教育是由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名人、华侨、教育成功人士出资和集资以公益事业方式办起来的,这部分学校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或周边城市中心区域。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壮大,大多成为所在地名校,俗称“贵族学校”。这类学校广东省约七十所。特点是有名有规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一流,管理严密、有个性、有特色,教师素质高、工作稳定、工资是当地公办教师工资的一两倍。学生多数是富家子弟或成绩优异的孩子,办学主攻方向表现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

2.2 普通民办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国家对民办教育有了积极鼓励政策,广东是国家政策最敏感地区,部分教育人和本地企业受国家民办教育政策影响联合办学,形成股份制民办学校,这类学校起步早,经历了民办教育的过渡期(国家从鼓励到法治政策的全过程)。办学规模大(教师过百,学生达3000人)、办学水平、条件不低于内地县级中小学校,有的还是由条件好的公办学校转为民办学校,戏称“准贵族学校”。学校有固定的生源,教师工作稳定、工资约比当地公办教师高。

2.3 外来工学校:学校集中诞生于本世纪初(2004―2008)年,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9月起施行后,顺应时展而产生的。学校良莠不齐,规模有大有小,办学模式种类繁多,其目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这类学校是广东民办学校的主体(约占民校的94%),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学校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竞争力强。

3 广东地区民办学校结构模式

民办学校大体上分为五种结构模式,结构模式是根据产权结构和经营方式来界定。即教育集团模式,股份制模式,联合办学模式,租赁商业模式与其它办学模式。

3.1 教育集团模式:广东是改革开放最早区域,人气、财气和思想开放性是这一地区的特点,一些经济财团看到了未来民办教育前景,他们以经营产业化方式介入民办教育行业,投资兴办学校。一个教育集团多则七八所学校,少则两三所学校,象企业家办工厂一样对教育进行产业运作。特点是规模大、有财力、师生稳定,管理制度完整,学校有声有色,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校。

3.2 股份制模式:广东人普遍有比较强的合作意识,他们地头熟、有经济实力。联合亲戚、朋友合股办教育,这既解决教育经费又降低教育投资风险,学校以股东方式建立董事会,选出董事长,董事长聘请教育人担任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一切管理事务。特点是独立性强,经费充足,地理位置优越、生源好,办学规模大。存在的问题是出资人、校长、教师间在办学观点上思想难统一,时有矛盾。

3.3 联合模式:广东和内地一样,原有村级小学,是集体所有制产物。现在已经没有本地孩子上学了,学校周边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企业大的达十万人,小的也有几百上千人,产生了新教育需求,企业考虑到员工稳定性,企业(公益性)出资,村镇出地产与有教育经验的个人或单位联合办学,产权属村,部分属企业和个人或单位。多数是实行租赁承包制,投资人投入前期运作经费,企业与学校没有经济关系。说是联合,实际上是投资人的学校,村和企业的注资是不定时不定量,企业经营得好就会对学校注资。特点:经营风险小,稳定,投资人的压力小(能赚钱就行)。

3.4 租赁商业模式:学校是租赁校舍和教学设施办学,办学人交纳租赁金和财产保证金,租赁设施进行办学。这一模式与经商一样(租门面――进商品――出商品),以赚钱为目的,学校生命力极短,有的学校还没有办起就因为各种原因停办,有的虽然办起来了,短时间还出现过兴旺,但师生极不稳定,流动性大,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关闭。这种学校在广东为数不少,办学人多是湖南人,此类学校已经渐渐淡出广东民办教育行列。特点:办学简单,为了赚钱,生命极短。

3.5 其它模式:广东地区是新生事物发源地,这片热土汇聚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很多现象是内地人想不到。例如:公办转民办学校,是由于公办学校地理位置好,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优越,国家制义务教育使学生人为地分为两种,即享受义务教育(本地户籍)和不能享受义务教育(非本地户籍),如果学校是公办生源严重不足,规模就变小,还面临停办,因此出现公办转民办情况,这样保留学校体制,又有了发展空间。又如:大型企业(近十万人),为了职工稳定,由企业出资办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即所谓的“子弟学校”,它分属企业教育宣传部,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再如:宗族集居,学校和祠堂建在一起(整体),宗族人不想让学校停办,设法维系学校生存。

4 广东地区人口特征与民办学校规模

4.1 人口特征产生大规模办学。广东地区对民办教育来说是一遍沃土。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人口变化。主要城市人口结构如表(I)。从表中看出:①密度:广东省城

广东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人口结构 表 (I)

市密度和人口密度全国最大,城市都是上百万大中城市(人口(300-2000万))。②时间:除广州和佛山外所有城市都年轻,是三十年内从原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发展到上千万人口大城市,是世界上前所未有。③成分:城市人口组成是成分复杂(本地人占总人口30.8%,常住人口占总人口59.1%,流动人口占总人口40.9%)。人口特征形成了民办教育肥沃的土壤,产生了特殊的教育现况。教育的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这是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另外政府教育是建立在本地人口基础上的教育发展规划,没有意识到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新东莞人、新深圳人等)的教育需求。在珠江三角洲读书分为三类:本地户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本地户口有资格享受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用民办教育来解决教育滞后问题,这是大量出现民办中小学学校的根源,从表(II)看出这一点。

表(II)

注:统计数据是2003年――2009年,现在有大的变化

贵族学校与外来工学校的随机抽样比较 表(IV)

4.2 民办学校的规模。广东地区民办学校规模有大有小。最大的民办学校投资高达3亿元,占地达300亩,主要面对高收入家庭。最小的民办学校和内地镇乡学校差不多,教师十多人,学生600人左右,主要面对外来工家庭,办学规模贵族学是外来工学校的10倍,随机抽样统计的办学规模情况见表(IV)。

4.3 民办学校办学特点。

4.3.1 依法办学。广东地区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好,办学程序法制化。学校办学审批手续完整(没有办学审批手续是不能开办学校),学校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办学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实行年审,学校是政府批准合法办学机构,是不容置疑。

4.3.2 政府对民办学校管理。广东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历来比较关注。1992《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并由省人大常委会1993年批准,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地方性法规。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广东省民办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评选表彰先进民办学校(教育机构)的通知》,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行民办学校检查制度》,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我省民办中小学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201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

4.3.3 公民办学校师资配额比较。

国家中小学标准额考 表(V)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的〔2001〕74号)和〔2002〕28号)文件规定国家参考标准如表(V)我走访过最好民办学校师资配额情况见如表(VI)

民办小学教育例8

立足学校实际,以市、区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安全工作为基础,以进一步落实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改善薄弱环节,争取在年检中有好的表现。

2、抓实学校的各项管理,让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业成绩等方面有整体性的提高。

三、重点工作

1、牢牢抓住学校的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和日常安全管理。

2、加强学校行政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水平。

3、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促进教学“五环节”的较好落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四、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

1、重新调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明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分年度、分部门的目标、措施等,增强规划的执行意识。

2、调整、充实行政干部队伍,明确分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来提高分管工作的管理效能。落实过程管理,学期计划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可执行性;计划通过后就要照此执行;执行中要进一步细化,有的工作要做好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资料积累。

3、建立行政干部的学习制度和工作交流制度,拓宽干部的眼见,提高干部的思考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干部管理工作评价机制。

4、梳理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可以执行的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估机制,以此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5、明确学校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优化检查、评估履行岗位职责的机制;组织学习岗位职责,期末对照岗位职责进行履责交流,进行履责评价。

(二)师资队伍

1、分管领导要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计划,计划要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评价等。本学期主要从专业道德(师德)、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集体教研)入手,以听讲座、看录像、听课、评课、专题讨论、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

2、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做好新教师的拜师结对工作,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活动小组”,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氛围,达到各类层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举行第一届“华武杯”教学大赛,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交流、实践、研究和观摩的平台。本次大赛涉及教师专业素养(粉笔字等)、专业技能(备课、课堂教学、教学案例)等内容,力求做到全员参与。分管领导要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评价的标准等,体现对此项大赛的全程管理。

(三)德育工作

1、建设好德育队伍

(1)强化全员育人意识,通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榜样意识,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教导处加强合作,注意对教师在备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批改中、在个别辅导中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评价。

(2)开好“三个会”, “三个会”即:期初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计划会,期中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期末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总结会。每次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例会安排培训环节,每次培训做到有主题。针对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拟定本学期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3)以提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业务素质为突破口,适时组织全体或部分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以开拓班主任视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1)围绕学校既定的学生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拥有“仁、智、义、强”品质的华武好学生),制定分年级的培养目标,细化为行为规范的分年级要求,形成适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实践和评价体系。

(2)积极探索“生活德育”的目标、方法和实施途径,要把“仁、智、义、强”的要求融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注意生活细节中的德育,人际交往中的德育等,改善德育的落脚点,突出学生的道德实践。

(3)落实学校德育和班级德育,抓好全校集会和每周升旗仪式,力求每次集会、升旗准备充分,规范到位,学生受教育。抓好班队课、午会课,推行十分钟队会,开展“健康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对这些专题教育要根据年级的特点做出统筹的安排。

(4)结合学生行为规范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训练,本学期的前半阶段,重点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改变乱扔垃圾、纪律性差的陋习。

(5)以橱窗、板报、温馨教室创建、校园广播为阵地,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弘扬学生中的优秀事例,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做有道德的人。本学期学校橱窗更换两次,板报更换四次,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新颖,有吸引力,有观赏性和教育性。

(6)两大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建设好班队活动课、全校集会、每周升旗仪式三大主阵地。坚持国旗升降制度。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组织升国旗,抓好国旗班子建设,国旗下讲话力求做到有时效、高水准、成系列。

(7)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少先队组织的特点,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让少先队员、儿童团员在喜欢的活动中感悟、体验;抓好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建立各种小岗位,通过岗位实践,增强自我教育,培养多种能力。

(8)举行以“好书伴我成长”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在有益的书本中汲取营养。

3、建立德育激励机制

(1)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以改进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为契机,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实行班主任工作的绩效与待遇挂钩制度。用好、用足相关要求,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2)继续开展好创“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活动, 以开展创“五星级文明班”和“五星级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星级文明学生”评价制度。借助庆祝“六一”节之际,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表彰“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

(3)设置纪律、卫生、安全流动红旗,做到每周一流动,结果与“五星级文明班”的评选结合起来。

(4)少先大队要加大“安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的监管力度。

4、完善家校联系

(1)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拓宽德育的主渠道,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

(2)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组织、安排召开学生家长会(本学期至少一次)及部分学生会议。

(3)严格执行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五人次的家访并有记录,与每个学生的家长至少电话联系或家长来校面谈一次。教师要通过家访,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学习情况,也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农民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或提供咨询。

(5)抓好寄宿生的保育服务,继续开设亲情热线电话,增强保育服务意识,提高保育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教学工作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上海市2011学年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教导处的课表一致,完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快乐半日活动”。

(2)加强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

备课管理:第一,修改学校备课评价标准,明确备课要求;第二,加强备课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第三,分享优秀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第四,开展备课辅导,强调片断细节设计,强调目标设定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匹配性。

上课管理:第一,加强随堂听课、行政走课、预约听课,提供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辅导;第二,切合学校实际,教研组讨论形成一堂好课标准,引导教师按照好课的标准去上课;第三,倡导听课,在听课中学习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三年内新教师、教导处人员听课不少于20节。外出学习听课后,要在教研组内汇报。

作业管理:第一,修改学校学生作业评价指标,明确各类作业要求;第二,加强学生作业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关注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匹配度,关注教师批改作业的及时性,正确性,突出强调作文批改不过周,其它学科批改不过日,关注学生作业的态度、正确率、订正的及时性。

辅导管理:第一,加强个别学生的课内辅导和课后辅导,减少学困生;第二,把“堂堂清、天天清”作为辅导学生的工作目标。考试与评价管理:第一,严格考试程序,做到出卷、考试、阅卷、登分、试卷分析规范有序;第二,探索多样的评价学生的方法。

(3)加强教学质量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本学期,教导处将对语、数、英三个学科进行一次抽查,抽查对象是部分年级、部分班级。期中、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质量调研和考核。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学校组织各类竞赛,培养和鼓励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召开教研组长会议,通过会议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明确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通过教研组长履责的过程,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

2、落实教研活动,要根据学校平行班少、学科教研组组成人员任教年级跨度大的特点,每次集中教研活动过程中充分兼顾这样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选择内容、合理设计形式;本学期由教导处组织2次校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4次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教导处、教研组长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目标、主题、过程,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地方。3、强化新教师培训

(1)组织新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2)采取师徒接对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加强对新教师教学的日常管理,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至少每月一次,检查后进行及时反馈,对教学检查中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将重点辅导和帮助。

(4)开展新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提供不断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4、上好校本课程

(1)学校积极利用、开发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初步形成武术教材。

(2)借助武术培训中心的现有资源,利用半天快乐活动日,在民办华武小学3—5年级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有计划地进行集体拳、刀、剑术的训练,积极参加校、镇、区各类汇演,开展面向社区和家长群体的公益演出活动,彰显学校特色课程,扩大学校知名度。

(3)学校根据部分学生兴趣要求,调动部分有书法和绘画特长老师的积极性,从4—6年级吸收学生参加毛笔、硬笔书法特色课程和美术特色课学习。

5、开展好学校科技、艺术、体育教育

(1)上好自然、唱游、音乐、美术、体育与健身、体育活动课,抓好学科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开展体育、科技、艺术活动,举行首届艺术节。

(五)后勤工作

1、按照嘉定区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少先队及每班黑板报每期开辟卫生栏目;坚持班主任每天检查督促卫生工作,校卫生室配合德育处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100%。

2、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抓好保安人员的工作培训和工作检查,努力把好校门进出关,要严格履行一切外来人员进出都要登记的手续;把好校门口的秩序关,每天上学、放学值日人员要到岗维持接送学生家长及车辆的秩序,确保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强化水电、校舍安全及所有监控设备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健全水电、校舍维修档案。

民办小学教育例9

立足学校实际,以市、区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安全工作为基础,以进一步落实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改善薄弱环节,争取在年检中有好的表现。

2、抓实学校的各项管理,让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业成绩等方面有整体性的提高。

三、重点工作

1、牢牢抓住学校的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和日常安全管理。

2、加强学校行政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水平。

3、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促进教学“五环节”的较好落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四、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

1、重新调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明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分年度、分部门的目标、措施等,增强规划的执行意识。

2、调整、充实行政干部队伍,明确分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来提高分管工作的管理效能。落实过程管理,学期计划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可执行性;计划通过后就要照此执行;执行中要进一步细化,有的工作要做好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资料积累。

3、建立行政干部的学习制度和工作交流制度,拓宽干部的眼见,提高干部的思考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干部管理工作评价机制。

4、梳理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可以执行的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估机制,以此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5、明确学校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优化检查、评估履行岗位职责的机制;组织学习岗位职责,期末对照岗位职责进行履责交流,进行履责评价。

(二)师资队伍

1、分管领导要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计划,计划要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评价等。本学期主要从专业道德(师德)、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集体教研)入手,以听讲座、看录像、听课、评课、专题讨论、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

2、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做好新教师的拜师结对工作,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活动小组”,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氛围,达到各类层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举行第一届“华武杯”教学大赛,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交流、实践、研究和观摩的平台。本次大赛涉及教师专业素养(粉笔字等)、专业技能(备课、课堂教学、教学案例)等内容,力求做到全员参与。分管领导要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评价的标准等,体现对此项大赛的全程管理。

(三)德育工作

1、建设好德育队伍

(1)强化全员育人意识,通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榜样意识,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教导处加强合作,注意对教师在备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批改中、在个别辅导中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评价。

(2)开好“三个会”, “三个会”即:期初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计划会,期中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期末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总结会。每次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例会安排培训环节,每次培训做到有主题。针对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拟定本学期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3)以提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业务素质为突破口,适时组织全体或部分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以开拓班主任视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1)围绕学校既定的学生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拥有“仁、智、义、强”品质的华武好学生),制定分年级的培养目标,细化为行为规范的分年级要求,形成适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实践和评价体系。

(2)积极探索“生活德育”的目标、方法和实施途径,要把“仁、智、义、强”的要求融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注意生活细节中的德育,人际交往中的德育等,改善德育的落脚点,突出学生的道德实践。

(3)落实学校德育和班级德育,抓好全校集会和每周升旗仪式,力求每次集会、升旗准备充分,规范到位,学生受教育。抓好班队课、午会课,推行十分钟队会,开展“健康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对这些专题教育要根据年级的特点做出统筹的安排。

(4)结合学生行为规范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训练,本学期的前半阶段,重点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改变乱扔垃圾、纪律性差的陋习。

(5)以橱窗、板报、温馨教室创建、校园广播为阵地,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弘扬学生中的优秀事例,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做有道德的人。本学期学校橱窗更换两次,板报更换四次,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版面活泼、新颖,有吸引力,有观赏性和教育性。

(6)两大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建设好班队活动课、全校集会、每周升旗仪式三大主阵地。坚持国旗升降制度。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组织升国旗,抓好国旗班子建设,国旗下讲话力求做到有时效、高水准、成系列。

(7)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少先队组织的特点,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让少先队员、儿童团员在喜欢的活动中感悟、体验;抓好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建立各种小岗位,通过岗位实践,增强自我教育,培养多种能力。

(8)举行以“好书伴我成长”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在有益的书本中汲取营养。

3、建立德育激励机制

(1)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以改进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为契机,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实行班主任工作的绩效与待遇挂钩制度。用好、用足相关要求,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2)继续开展好创“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活动, 以开展创“五星级文明班”和“五星级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星级文明学生”评价制度。借助庆祝“六一”节之际,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表彰“五星级文明班”、“五星级文明学生”和“优秀班主任”

(3)设置纪律、卫生、安全流动红旗,做到每周一流动,结果与“五星级文明班”的评选结合起来。

(4)少先大队要加大“安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的监管力度。

4、完善家校联系

(1)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拓宽德育的主渠道,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

(2)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组织、安排召开学生家长会(本学期至少一次)及部分学生会议。

(3)严格执行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五人次的家访并有记录,与每个学生的家长至少电话联系或家长来校面谈一次。教师要通过家访,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学习情况,也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农民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或提供咨询。

(5)抓好寄宿生的保育服务,继续开设亲情热线电话,增强保育服务意识,提高保育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教学工作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上海市2011学年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教导处的课表一致,完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快乐半日活动”。

(2)加强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

备课管理:第一,修改学校备课评价标准,明确备课要求;第二,加强备课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第三,分享优秀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第四,开展备课辅导,强调片断细节设计,强调目标设定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匹配性。

上课管理:第一,加强随堂听课、行政走课、预约听课,提供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辅导;第二,切合学校实际,教研组讨论形成一堂好课标准,引导教师按照好课的标准去上课;第三,倡导听课,在听课中学习上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三年内新教师、教导处人员听课不少于20节。外出学习听课后,要在教研组内汇报。

作业管理:第一,修改学校学生作业评价指标,明确各类作业要求;第二,加强学生作业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关注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匹配度,关注教师批改作业的及时性,正确性,突出强调作文批改不过周,其它学科批改不过日,关注学生作业的态度、正确率、订正的及时性。

辅导管理:第一,加强个别学生的课内辅导和课后辅导,减少学困生;第二,把“堂堂清、天天清”作为辅导学生的工作目标。考试与评价管理:第一,严格考试程序,做到出卷、考试、阅卷、登分、试卷分析规范有序;第二,探索多样的评价学生的方法。

(3)加强教学质量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本学期,教导处将对语、数、英三个学科进行一次抽查,抽查对象是部分年级、部分班级。期中、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质量调研和考核。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学校组织各类竞赛,培养和鼓励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召开教研组长会议,通过会议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明确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通过教研组长履责的过程,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

2、落实教研活动,要根据学校平行班少、学科教研组组成人员任教年级跨度大的特点,每次集中教研活动过程中充分兼顾这样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选择内容、合理设计形式;本学期由教导处组织2次校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4次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教导处、教研组长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目标、主题、过程,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地方。3、强化新教师培训

(1)组织新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2)采取师徒接对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加强对新教师教学的日常管理,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至少每月一次,检查后进行及时反馈,对教学检查中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将重点辅导和帮助。

(4)开展新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提供不断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4、上好校本课程

(1)学校积极利用、开发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初步形成武术教材。

(2)借助武术培训中心的现有资源,利用半天快乐活动日,在民办华武小学3—5年级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有计划地进行集体拳、刀、剑术的训练,积极参加校、镇、区各类汇演,开展面向社区和家长群体的公益演出活动,彰显学校特色课程,扩大学校知名度。

(3)学校根据部分学生兴趣要求,调动部分有书法和绘画特长老师的积极性,从4—6年级吸收学生参加毛笔、硬笔书法特色课程和美术特色课学习。

5、开展好学校科技、艺术、体育教育

(1)上好自然、唱游、音乐、美术、体育与健身、体育活动课,抓好学科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开展体育、科技、艺术活动,举行首届艺术节。

(五)后勤工作

1、按照嘉定区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少先队及每班黑板报每期开辟卫生栏目;坚持班主任每天检查督促卫生工作,校卫生室配合德育处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100%。

2、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抓好保安人员的工作培训和工作检查,努力把好校门进出关,要严格履行一切外来人员进出都要登记的手续;把好校门口的秩序关,每天上学、放学值日人员要到岗维持接送学生家长及车辆的秩序,确保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强化水电、校舍安全及所有监控设备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健全水电、校舍维修档案。

民办小学教育例10

朝阳区根据项目目标开展精准对接,主要与北京精诚文化学校和英孚(英辅)教育集团开展活动,集中进行本区学校的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活动。从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两所民办教育机构共向朝阳区11所小学派出教师195人次,总课时数为33024课时,其中,学科教学19640课时、专题辅导1145课时、师资培训1554课时、社团活动4649课时、校本课程4573课时、开发实践体验课程教材450课时。活动覆盖到11所项目学校的43001名学生,占项目校全体学生的64.76%。

朝阳区的项目与学区化综合改革相结合,扩充优质资源,促进普通学校转型;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引领英语等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与提升学生能力相结合,全方位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在与民办教育机构的合作中,本区的学校充分学习民办教育机构在教研、教学方式、研发能力方面的优势,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第一,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戏剧主题课程,创新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体验和尝试更为新鲜的教学方式,如在戏剧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等,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熟悉度和理解度,激发了学生主动练习和学习的激情。

第二,开展家长培训工作,提高了学习效果。与民办教育机构共同开展家长培训工作,特别就新生家长如何辅导学生学习英语等重点问题开展培训。如协同英孚教育集团为一年级家长开展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英语的规律,以及如何在家帮助孩子创造学习英文的环境。通过讲座,帮助一年级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

第三,发挥民办教育机构优势,开展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如开展专家讲坛活动,教授教师融入课堂的方法和诀窍;开展实践活动,培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引导教师除了通过听写、学困生辅导、练习反复校对等常规方式之外,还要通过微信读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来说,一方面,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成长。民办教育机构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获取英语资料的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了良好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项目也促进了教师发展。项目补充了英语师资力量,通过听评课活动,双方教师面对面沟通、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通过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育观念和有效实施情景教学等问题,尝试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研讨处理教材、学生分析和教学环节、教学语言的把握、教学技术现代化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师研修的实效性。

2.项目经验

整体规划,探索管理运行机制。区教委成立了由主管主任任组长,基教一科、对外交流办参与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起草合作协议;学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要求,责任到人。形成了区相关科室、教研中心、民办教育机构横向穿越的课堂管理体系和民办教育机构、项目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纵向打通的教师培训体系,以及上课、辅导、教研、活动相结合的资源整合方式。

合作双赢,探索资源整合机制。区教委本着公平诚信、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原则,积极与两个民办教育机构协商,并及时与所属学校沟通,促进项目落实和推进。朝阳区教委主管领导与合作机构领导形成了长效联系机制,经常就合作需求、推进方式、落实进度、如何监控等问题进行研讨。朝阳区教委与民办教育机构签署了框架协议,由学校与合作方签署了具体的合作协议,规范双方的合作行为。

明确任务,探索合作实施机制。确立项目重点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三项核心素养(数学问题解决、阅读能力、英语口语交际)和三项其它素养(综合实践能力、艺术素养、身体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为达到此目的,朝阳区教委引导项目学校和合作机构建立顺畅的合作机制。建立朝阳区项目推进定期交流制度,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民办教育机构派出教师上示范课、听课、评课、参与学科教研组研究和集体备课、一对一教师指导等形式,完善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的纵向教师培训体系。坚持以授课方式多样化为手段,通过课堂教学、名师导学、分层辅导、社团活动等形式,形成上课、辅导、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通过共同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导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用好经费,形成有效监控机制。制定朝阳区项目经费使用要求,做好项目经费管理,建立健全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3.项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