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道路和公路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5:08

城市道路和公路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1

1、设计速度

所谓的设计速度是指在气象条件相对良好的前提情况下,车辆的行驶状况只受限于道路条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平稳顺畅驾驶车辆的速度。但设计速度必须还要保证这样的大前提:道路设计过程中,所有相关因素,如视距、超高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达到并保持一定的平衡,以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国内现行的主线中的设计速度是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公路标准”)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以下简称“城市规范”)为主要的执行标准与设计依据。而匝道的速度设计,主要将两条甚至更多的道路通过空间上的上下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立交互通,运用上述设计能够保证立交节点位置主干方向的交通持续平稳且顺畅的运行,维系主线车辆运行速度的持续性与均匀性,减少时间与能源上消耗与浪费,同时能够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间交通联系沟通的主要的纽带, 但交通设计上对于匝道的要求却相当严苛。在高速公路上的要求甚至比一级公路的要求更严厉苛刻。我们以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为例,设计的互通式立交与建设中机场高速公路相连通,按双向六车道设计,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实行全封闭、全立交,并控制车辆的进出与数量,同时齐备完善先进的交通管理与安全服务的全套设备及设施,全线设互通式立交桥8处,此项目的建设,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北连通,显著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

2、服务对象

城市道路大致囊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种类型。快速路主要铺设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以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流开来。其中快速干路主要供汽车专用,并大多担当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的主要的对外通道,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可承载相对较高的车速和巨大的通行能力。作为城市道路网的支撑框架,主干路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服务中心,承担着城市关键且主要的交通任务。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人行道和车辆入口,以免限制到车辆的行驶速度。次干路作为市区内普遍存在的一般性的交通干路,联合主干路构成城市的干道网,兼有联通与集散的效能,能够大量分担主干路上的交通负荷。次干路还具有较完备的服务功能,其沿线可以设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具备车辆存放场所。支路主要是联系次干路与街坊路,为缓解与解决局部位置的交通问题及压力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以及自行车专用道,但不宜存在过境交通。

3、道路建筑限界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 以确保公路与城市道路车辆、行人的安全顺畅通行。道路建筑限界的宽度是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而改变的,限界净高的最小值是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公路标准》的净高规定,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设计为5m,三、四级公路则可以减少0.5m,为4.5m;根据《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有轨电车的净高为5.5m,无轨电车净高为5.0m,普通汽车净高为4.5m。

4、停车视距

所谓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而这个特定时间段具体是指:在车辆行驶时驾驶员从看到前方障碍物至到达障碍物之前的时间。这段距离由司机反应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构成。根据《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中对停车视距的规定,除了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公路为75m,而城市道路为70m有所不同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表明对于基本计算原理相同的道路设计指标,公路和城市道路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5、匝道平、纵面组合设计

匝道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按照惯例与相关规定应该执行公路路线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平曲线应包住竖曲线、变坡点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特别是对设计速度较大的匝道(如半定向匝道)纵断面设计更应该如此。同时,在出口如果是凸形竖曲线接下坡匝道,应加长凸形竖曲线以相对加大视距,使驾驶员能及时清晰的发现平曲线的方向,保证其足够的安全操控时间。在人口处,如果是上坡接凸形竖曲线,要保证匝道纵断面与邻近的主线基本一致,使驾驶员能洞察主线上的交通状况,以便安全驶入。然而设计规范对匝道平、纵面组合设计方面的制约相对不足甚至缺失,导致设计中存在过分自由且缺乏规范的现象,甚至出现大量设计上的雷同。很多设计忽略平、纵面线形的组合及填挖高度,在离匝道起点后30m或35m、离匝道终点前30m或35m的位置设置变坡点。

6、变速车道长度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由加速车道与减速车道组成,所谓加速车道长度指使车辆由匝道车速安全舒适地加速到能够与主线车辆进行合流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反之,减速车道长度是为使高速行驶车辆由主线车速安全舒适地减速至能够进入匝道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在变速车道的设计上《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的规范差异性较大。在《公路标准》中是由主线车速独立确定的,我国主要采用日本的标准,根据不同的线路选择不同的长度,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主线设计车速是不一样的,速度设计的最大差距达3倍,这种设计必然导致变速车道长度变化范围较大。而在《城市规范》中,变速车道的长度则由主线和匝道设计车速同时作为主要参数来确定,以变速车道的起终点车速作为取值条件,比较符合互通式立交的具体情况。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在公路和城市道路加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6~0.9倍。公路的标准值在匝道车速较高时,基本符合车辆所需的加速长度。当主线车速一定,即合流车速一定时,互通式立交等级越低,匝道设计车速越低,这时公路的标准值与车辆需要的加速长度相差就越大。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公路和城市道路减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7~1.4倍。《公路标准》仅以主线车速来确定减速车道长度,体现不出由于匝道车速不同而导致车辆需要的减速长度的差异,对互通式立交设计的针对性差,未能兼顾良好经济性与安全性。

互通式立交在干线公路交叉中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互通立交以应对交通需求迅猛增长的趋势。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所需条件比较复杂,功能方面要求也相当全面,设计建设中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基于上述情况,在互通立交的设计建设时,要绝对遵照理论计算的模型,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和任用相关设计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2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西部地区城镇之间道路工程也相应得到重大发展。而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道桥项目的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从县道省道国道的改扩建,到城市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的大力兴建与改造,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道路的多样化多元化必定会逐渐完善整个贵州地区的路网建设,与此同时,复杂的路网关系在微观上更需要标志和标线的辅助来确立道路在路网系统中的“存在感”。由于迅速的道路建设中,贵州山区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建设还未能明确分开,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也需要符合贵州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设,才能让标志标线更好的发挥优化交通的作用,故此,我们来对比一下贵州山区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标志标线设置的同异。

1标志和标线在道路中的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标线是以规定的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或其他导向装置,规设于路面或其他设施上,用以管制和引导交通的设施。

实践证明,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平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2贵州山区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

(1)贵州山区等级公路交通特点

我过西部地区地势多起伏,山区路网建设还未完善,大量道路仍还处于未完成状态,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贯彻落实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山区公路建设等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改变了山区交通不便的状况. 但由于贵州山区地形地势的特殊情况, 公路建设难度较大, 部分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规范的同时,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道路线形需要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多项技术指标中极限指标时常出现, 小半径曲线,大长坡,桥隧比大等等会给道路行车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因此,加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工程设施的建设, 尤其是合理设计山区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 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如小半径曲线路段的限速和线形诱导, 隧道的预警性信息以及隧道出入口的线形诱导等的标志标线的设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山区公路的行车安全.

(2)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陡峭,山区公路大多靠山而建,蜿蜒曲折,道路平面线形急弯多,平曲线半径小(甚至是极限半径),纵面线形坡度大,陡上陡下路段也常见,甚至因为条件的制约,少数道路有弯道上下坡情况出现,也不可避免的在长下坡后为平曲线段。造成道路的行车视距差等恶劣情况。

加之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路面的抗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当地气候水文的影响,更是加大了行车条件的难度。

标志标线的设置都是根据大条件下的道路经验和相关的标准法规,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地域的特殊性, 造成公路行车安全的多变性没能因为交通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而得到优化,如一些本该向驾驶人员提供信息标志的地方不进行设置, 而一些不需要设置的地方却按照标准的要求照本宣科进行不必要的设置. 标志标线设置的连贯性和表达性差强人意, 从而令驾驶人员不能从交通标志标线中获得及时的、有用的交通安全信息, 给本来严峻的山区公路的行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贵州山区等级公路的基本特征,结合驾驶员对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基本需求,总结出了贵州山区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①标志尺寸大小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应根据本道路路线的实际情况、道路设计速度、行车视距等进行设置,并在设置时注意当地的环境影响和干扰,如将标志设置在树木茂密的地带,标志也就形同虚设了;

②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具有一致性, 特别是重复的信息,不能出现标志内容与标线提示的相互矛盾,如在危险路段、沿线周边有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前方设置震荡减速标线,并配以限速禁止超车等标志提示驾驶员降低车速, 以安全的速度通过相关路段;

③ 重要的信息应多次重复进行提示,使驾驶员能够提供充分了解前方道路相关的交通安全信息,如警告和禁令相关的标志标线, 使驾驶员对路况有正确判断和心理预期, 能够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

④ 根据线形的特殊性,预足设置距离,提前给出信息, 如桥隧及交叉口预告标志,使司机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进行行为判断;

⑤ 尽量避免干扰因素, 设置交通标志时要突出主要信息。设置交通标线简单醒目, 避免道路信息过多,反而让道路信息成为驾驶者的负担;

⑥ 由于山区公路的视距条件较差, 标志的各支撑方式( 如单柱、悬臂、门架等)、对应标志的版面大小,若根据设计速度对应的形式和尺寸难以达到安全的视觉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放大选用,且同时要满足道路净空的要求。

3 贵州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

(1) 贵州城市道路交通特点

贵州省海拔较高,就算是中心城市,也不乏城市道路中上下陡坡的贯穿,纵观大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道路路网密度大,交叉口间距短,交通管理措施复杂,交通流量随时间性变化较大,交通参与者的信息需求量大;贵州的城市道路还应考虑自身城市的地形特殊性:城市位于群山之中,可开发的地方小,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车流量也相对较大;由于地形影响,上下长陡坡在贵州的城市道路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因此,设置合理的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在很大程度上能让行驶着者正确的判断城市的交通空间和交通状况,使交通管理者及时有效地引导交通,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掘道路通行能力、预防交通阻塞、减少交通事故。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根据实际情况的设置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会误导和混肴驾驶人的视线和判断。由此可见,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而言,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刻不容缓

(2)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国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新标准的颁布实施确保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的法律属性。结合贵州的城市道路自身特点,以最佳的效果来实现贵州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合作控制使得交通流更加安全顺畅,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①在人车众多的城市道路空间环境中能第一时间吸引住行驶着的注意力而且不能被行道树、建筑物等所遮盖,以免影响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在满足自身特征如:标志颜色、尺寸、设置距离、角度、设置位置之外必须具有视觉冲击力,且与附近的广告牌、商业标志等设施有较大区别;

②标志标线要能够简单合理、快速明了的传递科学的相关信息,要让参与交通者迅速解读到其中传达的信息;

③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与交通标线提供的信息应保持协调一致,不能互相矛盾,相互结合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城市道路交通情况;

④标志标线的设置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立;

⑤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有效缓解或解决交通事故、交通拥挤、阻塞、、停车问题、交通设施与景观协调问题、通行能力分配、路权分配、路网交通压力均分等等。针对不同的交通需求,在设置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时需要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引导有更便利、周到的针对性原则,对道路交通的运营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3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西部地区城镇之间道路工程也相应得到重大发展。而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道桥项目的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从县道省道国道的改扩建,到城市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的大力兴建与改造,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道路的多样化多元化必定会逐渐完善整个贵州地区的路网建设,与此同时,复杂的路网关系在微观上更需要标志和标线的辅助来确立道路在路网系统中的“存在感”。由于迅速的道路建设中,贵州山区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建设还未能明确分开,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也需要符合贵州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设,才能让标志标线更好的发挥优化交通的作用,故此,我们来对比一下贵州山区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标志标线设置的同异。

1标志和标线在道路中的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标线是以规定的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或其他导向装置,规设于路面或其他设施上,用以管制和引导交通的设施。

实践证明,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平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2贵州山区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

(1)贵州山区等级公路交通特点

我过西部地区地势多起伏,山区路网建设还未完善,大量道路仍还处于未完成状态,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贯彻落实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山区公路建设等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改变了山区交通不便的状况. 但由于贵州山区地形地势的特殊情况, 公路建设难度较大, 部分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规范的同时,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道路线形需要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多项技术指标中极限指标时常出现, 小半径曲线,大长坡,桥隧比大等等会给道路行车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因此,加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工程设施的建设, 尤其是合理设计山区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 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如小半径曲线路段的限速和线形诱导, 隧道的预警性信息以及隧道出入口的线形诱导等的标志标线的设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山区公路的行车安全.

(2)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陡峭,山区公路大多靠山而建,蜿蜒曲折,道路平面线形急弯多,平曲线半径小(甚至是极限半径),纵面线形坡度大,陡上陡下路段也常见,甚至因为条件的制约,少数道路有弯道上下坡情况出现,也不可避免的在长下坡后为平曲线段。造成道路的行车视距差等恶劣情况。

加之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路面的抗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当地气候水文的影响,更是加大了行车条件的难度。

标志标线的设置都是根据大条件下的道路经验和相关的标准法规,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地域的特殊性, 造成公路行车安全的多变性没能因为交通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而得到优化,如一些本该向驾驶人员提供信息标志的地方不进行设置, 而一些不需要设置的地方却按照标准的要求照本宣科进行不必要的设置. 标志标线设置的连贯性和表达性差强人意, 从而令驾驶人员不能从交通标志标线中获得及时的、有用的交通安全信息, 给本来严峻的山区公路的行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贵州山区等级公路的基本特征,结合驾驶员对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基本需求,总结出了贵州山区等级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①标志尺寸大小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应根据本道路路线的实际情况、道路设计速度、行车视距等进行设置,并在设置时注意当地的环境影响和干扰,如将标志设置在树木茂密的地带,标志也就形同虚设了;

②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具有一致性, 特别是重复的信息,不能出现标志内容与标线提示的相互矛盾,如在危险路段、沿线周边有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前方设置震荡减速标线,并配以限速禁止超车等标志提示驾驶员降低车速, 以安全的速度通过相关路段;

③ 重要的信息应多次重复进行提示,使驾驶员能够提供充分了解前方道路相关的交通安全信息,如警告和禁令相关的标志标线, 使驾驶员对路况有正确判断和心理预期, 能够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

④ 根据线形的特殊性,预足设置距离,提前给出信息, 如桥隧及交叉口预告标志,使司机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进行行为判断;

⑤ 尽量避免干扰因素, 设置交通标志时要突出主要信息。设置交通标线简单醒目, 避免道路信息过多,反而让道路信息成为驾驶者的负担;

⑥ 由于山区公路的视距条件较差, 标志的各支撑方式( 如单柱、悬臂、门架等)、对应标志的版面大小,若根据设计速度对应的形式和尺寸难以达到安全的视觉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放大选用,且同时要满足道路净空的要求。

3 贵州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

(1) 贵州城市道路交通特点

贵州省海拔较高,就算是中心城市,也不乏城市道路中上下陡坡的贯穿,纵观大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道路路网密度大,交叉口间距短,交通管理措施复杂,交通流量随时间性变化较大,交通参与者的信息需求量大;贵州的城市道路还应考虑自身城市的地形特殊性:城市位于群山之中,可开发的地方小,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车流量也相对较大;由于地形影响,上下长陡坡在贵州的城市道路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因此,设置合理的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在很大程度上能让行驶着者正确的判断城市的交通空间和交通状况,使交通管理者及时有效地引导交通,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掘道路通行能力、预防交通阻塞、减少交通事故。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根据实际情况的设置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会误导和混肴驾驶人的视线和判断。由此可见,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而言,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刻不容缓

(2)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国家《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新标准的颁布实施确保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的法律属性。结合贵州的城市道路自身特点,以最佳的效果来实现贵州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合作控制使得交通流更加安全顺畅,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原则:

①在人车众多的城市道路空间环境中能第一时间吸引住行驶着的注意力而且不能被行道树、建筑物等所遮盖,以免影响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在满足自身特征如:标志颜色、尺寸、设置距离、角度、设置位置之外必须具有视觉冲击力,且与附近的广告牌、商业标志等设施有较大区别;

②标志标线要能够简单合理、快速明了的传递科学的相关信息,要让参与交通者迅速解读到其中传达的信息;

③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与交通标线提供的信息应保持协调一致,不能互相矛盾,相互结合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城市道路交通情况;

④标志标线的设置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立;

⑤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应有效缓解或解决交通事故、交通拥挤、阻塞、、停车问题、交通设施与景观协调问题、通行能力分配、路权分配、路网交通压力均分等等。针对不同的交通需求,在设置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时需要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引导有更便利、周到的针对性原则,对道路交通的运营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4 结语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是向交通参与者传递交通信息的载体,不论是贵州山区等级道路或是贵州的城市道路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范结合自身特征进行设置。标志标线的设置,不管是贵州山区等级公路还是贵州的城市道路,都应按照易见性原则、易读性原则、协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进行设立。并针对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确保对各自行驶着传递的信息规范、准确,让交通参与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识别标志标线内容,并根据其要求做出相应的反应。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4

中图分类号:U412.2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和公路拉近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加强了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城市道路和公路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纽带,也是货物商品交换流通的联系方法。

城市道路是指位于市区内的,为机动车客货运输提供服务,同时也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服务。公路是指位于市区外的,将一个城市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连接起s来,为城际之间的客货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提供服务。从“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理念里看出,城市道路和公路在经济上对于信息交流和物质商品交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互动要求越来越高,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对城市道路和公路的修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响应时代的召唤,在考虑到经济因素,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因素,环境保护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评比抉择修建城市道路或是公路。这两者间又有何种区别和联系,城市道路与公路在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同,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浅析。

1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功能和构造上的异同

1.1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功能上的区别

公路位于城际之间,为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城市道路除了服务机动车外,还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服务。由于城市道路为公共设施,所以城市道路是其它配套市政公用设施的载体。

1.2 城市道路与公路在构造上的异同

公路一般不设置人行道.城市道路除设置人行道外.还要埋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管线附属设施。人行道设置绿化景观、导盲带、垃圾桶、照明等市政设施。

1.3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可按照公路技术标准中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的不同进行如下划分: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分级

2 城市道路与公路设计方法的异同

2.1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设计理念

机动车是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公路在进行分级时的参考之一的交通量也是参照汽车荷载及动力特性的技术指标。考虑到公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主要都是针对汽车而言,所以公路的设计理念是“以车为本”。而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因城市道路是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舒适度,要求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所以城市道路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

2.2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总体设计思想

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导致总体设计思想有一定的差异,提供客货运输服务是两者的共同点;城市道路更强调人的感受.总体设计思想强调景观和行人便利。城市道路位于城区,人口稠密,建筑物多,道路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和拆迁影响较大。

2.3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行政管理部门

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一般由公路局及地方公路养护段执行。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则由建委或市政管理局执行。

2.4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

公路的规划要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根据交通量分布制定路网规划。一般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然后在路网上分配.根据汽车交通量的大小,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城市道路的规划,必须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管线设施紧密结合。城市道路服从、服务于沿线的土地开发。

2.5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路线设计

公路的地理位置位于城际间,乡镇间的距离不远亦不近。修建公路的里程一般较长,且路线的摆动范围和幅度大,所以地形因素是制约公路路线的主要因素。在设计施工前必须进行选线工作,通过实际的勘测考察选择出一条最为经济合理的路线。城市道路位于市区内,一般里程较短.道路红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红线以外将会修建大量的建筑物,路线没有选择余地。平面线型以直线为主,纵面与道路两侧建筑相结合,由于行人安全及交叉口信号灯的制约,车速较低。

2.6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道路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布设中,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边坡、排水沟等。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包括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汽车的普及,以及市政部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日渐消失,道路断面采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设置。

2.7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工程

公路的路基形式比较多,所遇到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城市道路的路基工程较少。两者的路面结构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法也基本相同。

公路要求地面排水,将路面、边坡范围内的雨水经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引出路基范围,流入自然沟渠。城市道路高程略低于周边建筑场地。路面雨水由路面边缘的雨水口流入雨水管,就近引入排洪、排涝或自然沟渠,一般采用雨污分流排放。路面雨水管还要收集道路两侧场地内的雨水,统一排放。

2.8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管线设施

公路上一般没有管线设施。高速公路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线路,富余的线路常转租用于社会其他单位。城市道路市政管线包括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热力等。一般新建道路均要根据规划,确定各种管线在横断面上的相互关系,预埋管道系统。

2.9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交叉设计

公路交叉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大小,分别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等。公路互通式立交往往指标较高,占地规模大。

城市道路一般采用灯控渠化平面交叉口, 根据行人的过街需要设置人行横道线、安全岛、天桥等。城市道路采取立体交叉时,一般推荐菱形简易立交,在跨线桥下设置渠化灯控平交口,占地规模小。

2.10 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公路建设中,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一般较窄,往往结合防眩要求,按照一定高度和间距种植灌木或树木。城市道路分隔带较宽,行人较多,绿化注重景观需要,较多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来美化环境。

3 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概念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的修建,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修建城市道路和公路本身的基本功能要求外,修建生态、环保路也逐渐成为设计、施工和建设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对于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设计,加大了绿色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比重。强调和鼓励利用创意好且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将道路工程与道路周边的人文、社会环境相互协调、融合,最终达到道路成为环境中一道新风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宝祥.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5

公路是城市道路的延伸,是布置在城市郊区,联系其他城市和市域内乡镇的道路。城镇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一、公路工程规划的作用

(一)公路的分类

根据公路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国道、省道和县、乡道三类。国道:由首都通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治、经济中心和30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干线公路,或通向各大道口、铁路枢纽、重要工农业产地的干线公路,以及通向重要对外口岸和开放城市、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的干线公路,有重要意义的国防公路干线。这些公路组成国家的干线公路网。省道:属于省内县市间联系的干道或某些大城市联系近郊城镇、休疗养区的道路。县、乡道:它是直接服务于城乡、工矿企业的客货运输道路,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短途运输中的主要网路。

按照公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两类五个等级。两类指汽车专用公路与一般公路,五个等级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 一般公路包括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公路的技术标准是确保该公路达到相应等级的具体指标,不同等级的公路能够容许车辆行驶的数量、速度、载重量亦不相同。其主要技术指标,仍按现行的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IGB01―2003)的规定执行。

(二)公路系统设计的要求

公路网要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城市各级道路就是为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城市各级道路也是各类城市用地的连接通道,而且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另外,公路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就是说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保障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还要有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指单位城市用地上的道路总长度)和面积率(指道路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公路系统还要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这就涉及到朝向的选择、城市风道的作用、旧城更新的可行性。公路系统还要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需要考虑预留空间、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的需要。

二、公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公路通过小城镇的策略

公路线路与小城镇的联系和位置分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小城镇和绕过城镇。采用哪种布置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过境交通和入境交通的流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因素来确定。

公路穿越城镇:公路穿越城镇造成公路与城镇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对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也不能盲目外迁,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交通量不大的过境公路,可以适当拓宽路面,在镇区内路段可以改造为城市型道路,做到一路两用;但要结合城镇用地布局的调整,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项目,尽量减少交通联系,并且不宜作为小城镇的生活性干道。

过境公路绕过城镇:对于等级较高、交通量较大的过境公路,一般应绕城镇通过。过境公路与城镇的联系有以下两种方式:

(1)将过境公路以切线方式通过城镇。这种方式通常是将现状穿越城镇中心区的过境公路改道,迁至城镇边缘绕城而过;(2)过境公路的等级越高且经过的城镇越小,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过境公路宜远离城镇为宜,其联系可采用辅助道路引入。

(二)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常是在城镇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是交通规划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体现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因此,也是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适应城镇交通的要求;符合城镇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密度;利于改善城镇环境,体现城镇风格。

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为前提,道路交通不是消极适应拟定的总体布局,而应从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积极配置各项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对总体布局中的各项用地提出具体布置的意见。道路系统规划中,首先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总体布局中,尽量使交通能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一定比例,常以干道密度衡量。

规划设计一般规定:城镇车辆规划设计;道路建筑限高;道路规划设计年限;用地构成比例及人均用地指标,小城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一般为中心镇11%~19%,一般镇10%~17%,中心村9%~16%,规划人均道路广场用地指标一般为7~15m2/人。

(1)设计步骤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城镇地形图;城镇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初步方案;城镇发展社会经济资料;城镇道路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城镇道路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

(2)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此阶段着重解决交通问题。

(3)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交通的影响和效益分析以及包括对道路的横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及交通组织方式等细致的研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及重要交通节点的设计方案。

(4)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规划平面图和标准横断面图。干道平面位置,干道线形控制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交叉口的平面形式等,横断面图应标出道路红线控制宽度,断面形式及尺寸。

(5)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方案说明,设计的依据,规划的原则,各项指标及参数的确定,道路系统带来的交通、社会经济、效益的简要分析结论,道路网分期实施方案以及其它需加以说明的事项等内容。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6

城市和城市问、乡村间”的交通又叫“城市对外交通”,包括航空、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和水运交通等。对外交通活动时空间,天上有“航路”,地上有“铁路”和“公路”,江河湖海中有“航道”。

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分工不同,但又相互衔接、密切联系。我们又统称为“综合交通”。“综合交通”的概念又包含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行。比如说城市中有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等非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小汽车交通、大客车交通、货车交通等机动交通。

人类的交通方式是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变化的。古代城市长期是以步行和马车为主的交通方式,所以又称为“马车时代”。18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机动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急速发展和城市交通问题的急剧恶化。人们开始研究和采用各种方法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比如在原有密而狭窄的道路网上开辟新的、宽阔的干线道路(又称干路或干道),以满通量发展的要求;比如变革交通工具,用运输效率高的机动车辆取代效率低的非机动车辆;比如对道路实施信号灯交通管理,规范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秩序,以提高道路设施的通行效率等。更有些社会学家和城市规划工作者悉心研究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力图从城市布局的角度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70多年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城市学者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会议,制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雅典》。《雅典》指出:城市有四大基本活动――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其中居住、工作、游憩的关系决定了城市的布局,交通则是把上述三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活动。《雅典》还指出: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马车时代的道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城市需要一个全新的道路系统,城市道路要进行功能分工。

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是由组织交通运作的“运输系统’、作为交通通道的“道路系统”和保障交通正常运行的“交通管理系统”构成的。

中国古代对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就有科学的规定制度,周代《周礼》《考工记》中对不同等级的城市就有明确的规定。如“王城”就规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方格网道路布局,南北向的“经涂”和东西向的“纬涂”把城市分为九个“里”,次干路又把每个“里”分为六到九个“闻里”,“闾里”内又有巷和支巷,表现了城市道路既是组织城市的骨架又是交通的通道的双重功能。

现代我国城市规划把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就是体现,了城市道路的骨架作用,同时又体现了“城市道路系统”作为交通通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城市道路是为城市用地服务的,不同性质的用地会产生不同性质的交通,所以对城市道路进行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功能分工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性的道路主要为疏通集中而大量的机动交通服务,两侧不要布置集中大量人流的生活性建筑;而生活性道路主要为有大量人流的生活通服务,两侧不要布置会产生大量机动车流或货运车流的生产性用地。否则会在道路上造成生活通与交通通的混杂,既降低了道路的交通效率,又易出现交通安全问题。

正因为如此,城市道路网络的布置不能脱离城市用地的布局,要与之相协调,这是城市整体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城市运输系统”包括城市货运系统和城市客运系统。城市货运系统主要与城市的工业、仓储、物流设施的布局关系有关,一般主要在城市的或工业仓储区运行。城市客运系统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大客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城市客运交通往往成为城市交通最主要的交通流,也是世界各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难点。各国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专家一致认为:城市公共交通应该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应该积极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客运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人是客运交通出行的主体,人的活动需求、意愿和能量决定了人的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也就决定了人的出行方式。所以,人在城市中的分布和活动需求决定了城市客运交通的流动和分布。因此城市客运系统要满足人的出行的需要,就要与城市的用地布局相协调,这也是搞好城市交通的关键。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是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方便、快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就要做到;努力提高公交覆盖率,加密公交线网,以方便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合理设置公共交通快车线路,为中长距离乘客提供快捷的公交服务;要采用低廉的票价制度、选用舒适的车辆,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和换乘设施、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和发车频率,实现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使用公共交通,达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

中国现代城市交通正在迅速走向机动化,目前北京的机动化水平最高,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约380万辆,即平均每100个城市居民拥有约2s辆机动车,每100个城市居民拥有约16辆私人小汽车,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城市的机动化与国外城市不同,机动化伴随着大量自行车的存在,因此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在城市道路上互相影响,矛盾不断激化,加上交通意识薄弱、新手司机多,表现出的交通问题很复杂。

面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的城市正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

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建设方面,在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网的基础上,加快包括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路的建设,优化各级城市道路布局及道路与用地建设的协调关系,逐渐形成既能疏通交通,又能方便服务城市用地的新型城市道路网。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7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radicti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s is lagging behind, outstanding loans too much, it is on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difficult urban transpor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planning is a basic premise to solve the city the difficulties in traveling.Key words: urban road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了,也就产生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等后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身又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标志是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二 中国现代道路建设

现代道路建设按其使用特点可以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2.1城市道路建设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各重要活动中心之间要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缩短车辆的运行距离。城市的各次要部分也须有道路通达,以利居民活动。城市道路繁多又集中在城市的有限面积之内,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出现了许多影响着相交道路的交通流畅的交叉路口,所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设置色灯信号管制、环形交叉、渠化交通、立体交叉等以利交通流畅。城市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速度快慢悬殊,为了避免互相阻碍干扰,要组织分道行驶,用隔离带、隔离墩、护栏或划线方法加以分隔。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上下须设置停车站台,还须设置停车场以备停驻车辆。要为行人横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以保障行人安全又避免干扰车辆交通;在交通不繁忙的街道上可划过街横道线,行人伺机沿横道线通过。

此外,城市道路还为城市地震、火灾等灾害提供隔离地带、避难处所和抢救通道;为城市绿化、美化提供场地,配合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物前庭布置,为城市环境需要的光照通风提供空间;为市民散步、休息和体育锻炼提供方便。

2.2 公路建设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但不包括田间或农村自然形成的小道。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

2.3 林区道路建设

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不但为国家建设运出大量的木、竹等产品,同时为开发林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2.4 农村道路建设

农村道路是公益性基础建设,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等谚语已经成为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光大农民生活中重要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

三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一个是城市道路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道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当然,道路长度首先取决于道路的数量,不如在一公里宽的截面上,有多少条纵或横的道路,如果平行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必然会产生道路拥挤的现象。进一步说,在道路长度确定的前提下,道路的宽度将决定着通行的速度,否则,在同一条道路中通行的车辆或者人流,就会感到拥堵的问题。城市道路密度越高,就意味着道路占用城市用地的比重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是该项指标不可能无限提高,因为在特定的人口数量限制下,要提高城市道路密度,增加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就得扩大城市范围,让城市向周边郊区延伸,虽然道路交通速度可能因此而提高,但是,总体上说,路途往返时间仍然不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现在城区规模扩大,已经发展到了五环六环线,虽然交叉立体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车速,但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路上通行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行车油耗。一个是“畅通速度”,前些年,济南交警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严管城市交通秩序,创造出“畅通工程”,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主干道叫做“长江路”,也被当地交警部门确定为“严管街”,旨在保证交通的畅通。畅通总有个速度或者效率的标准。如果在某个交通高峰时段,选择交通主干道的一段,在该时段内考察全部通行车辆的流量,或者从该主干道的起点到终点的一段路程中,考察高峰期的平均时速,如果低于城市交通的最低限速,那么,显然存在着交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拥挤的绝对原因一般都是道路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再一个指标,就是考察一个城市的GDP总量和道路面积的比例关系,或者将其转为城市GDP年均增幅与城市道路面积增幅的比例关系,换个角度,考察一个城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与道路面积的比值关系,或者是城市人口增幅与城市道路增幅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些比例关系显示出道路增长跟不上城市GDP或者人口增长的特征,城市道路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自建国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过多的问题。城市建设注重工业发展,但是忽视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战备的需要,城市道路设计多呈丁字路口,被司机形象地叫做“断头路”。缺少大型的交通枢纽。因为城市的居住格局多呈单位大院式,很多生活福利乃至购物休闲等需求可以在本单位大院内自行解决,对于城内交通的要求并不强烈,而且,室内交通以公交、自行车为主,结果形成了快车道仅四车道加上比较宽阔的自行车慢车道的主干道形式,一般道路只是双车道并且没有慢车道的形式。而且,道路沿线的预留空间不够,沿街商店、单位压路建设,甚至挤占人行道,以致于很多城市八十年代以来,进行城市道路改造扩建也非常困难。由于城市建设投资经费来源单一,完全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就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立体交叉设计,多半在平面道路上做改造、扩建等补充性的工作。甚至存在着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的定位不清,格局不明晰,以致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理念上,带有明显的单一中心的同心圆辐射倾向,所有的道路都向市中心集中,城市的次中心和卫星城镇的功能不明显,造成城市道路的利用率不均衡,有的路段交通过于拥挤,有的道路处在闲置、使用不足的状态。

四 结束语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口密集与交通量成正比,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人们长途、大量、迅速地运输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条件,更为城市道路的规划平添一份姿彩。

参考文献:

《道路之别》sina BLOG 行不择路的BLOG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华词库》sina网络词库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8

中图分类号:U491.7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Highway and City Connection Countermeasure

WANG jian1

(1.Jiangsu Weixin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Jiangsu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convergence of highways and urban issues also continue to appea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oad transport and urban interface issues, propose solutions and th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nnection strategy; city and highway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际运输强度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蔓延,城市出入口处道路拥堵严重,导致城市出入口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交通发展的瓶颈。城市出入口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由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公路规划在建设标准、时序和重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难以做到有效的衔接,同时,由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和方向的不稳定,使得部分交通线路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原有的城市外部公路并入到城市内部,加重了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对城市出入通造成巨大冲击。

本文就江苏典型的公路与城市衔接的问题出发,首先分析总结各种类型的衔接问题,然后从城市与交通互动发展的机理出发,然后从交通规划、设计等全过程的角度,研究城市与公路合理衔接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为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

问题的提出

1.1 现象

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纵贯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串接起连云港、盐城、南通、苏州四市。四市中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州,其城市空间拓展也最快、最大,导致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成为苏州主城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的分隔,也使高速公路承担了苏州城市快速路的一部分功能。

问题:高速公路距离城市过近,对城市空间拓展造成屏障;高速公路城区段缺乏集散分流道路,导致高速公路功能混乱,运行效率受到影响。

二、连云港~南京高速公路:江苏省自东北向西南贯通的一条高速公路,串接起连云港、淮安、南京三市。连云港为连宁高速公路起点,连宁高速公路直接接上连云港市区的城市主干道,现状交通较通畅,但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由于缺少城市快速路分流和城市环线保护,造成了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衔接处的交通拥堵。

问题:与高速公路相衔接的城市道路功能和等级不相匹配。

三、南京~上海高速公路:横向联系苏南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止于上海市。沪宁高速公路与南京采用环形绕越式衔接,南京绕城公路可有效分流沪宁高速公路流量,但由于纬三路、纬七路两条快速路尚未接上绕城公路,导致与沪宁高速公路相接的中山东路及周边城市道路网交通压力大,高峰时拥堵情况严重。与无锡主城区采用切线绕越式衔接,与苏州主城区采用环形绕越式衔接,由于沪宁高速公路距离无锡、苏州主城区较近,而这两座城市空间拓展速度快、范围广,致使沪宁高速公路陷入了主城、新城、开发园区等城市结点的环绕之中,形成了穿越式衔接,因缺少地方分流道路保护,致使沪宁高速公路承担了沿线大量短途交通,道路运行效率受到影响。

问题:与高速公路相接的城市道路功能和等级不相匹配;高速公路距离城市过近;高速公路通道内配置欠完善,城区附近路段缺少集散型分流道路。

四、G204:经过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与连云港、盐城采用穿越式,与南通采用切线绕越式。国道直接进入城区内部,致使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相互干扰。

问题:公路与城市的衔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状。

五、G312:经过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止于上海。与南京采用环形绕越式衔接,利用南京二环、长江三桥过境;与镇江采用切线绕越式衔接;与常州、无锡、苏州采用穿越式衔接,致使市区段交通拥堵状况时有发生。

问题:干线公路与城市的关系紧密,干线公路自身建设环线绕越城市难度大,但由于收费等因素影响,干线公路的过境交通利用高速公路通过城市理论上可行,实施上困难。

1.2 问题

干线公路街道化现象。部分地区城镇化的飞速扩张和无序蔓延,由于缺乏对交通线路周边用地开发的控制,使得干线公路的街道化现象凸显。

交通线路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一些过境交通线路开始陷于城市内部,成为穿越城市内部的道路,道路功能开始陷入混乱,通行效率严重下降,一个典型的后果就是全国很多大城市公路过境环线一退再退,还有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目前缺乏绕城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衔接时,由于相互之间等级不匹配,造成交通拥堵现象。由于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衔接时,交叉型式欠妥,影响了交通运行效率。还有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城市在进行城镇化扩张时,扩张方向不稳定,使得部分交通线路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

衔接思路

2.1 总体思路

基于现状主要问题分析,以及笔者多年来的经验,我们认为:

首先,城市与综合交通发展存在互动的关系,并且在不断演变发展;针对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城市,综合交通各种运输方式与之有着不同形式的衔接方式,但没有一劳永逸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总体来说,交通在建设之时已经考虑了城镇化的因素,但由于在江苏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因此,综合交通衔接情况在总体较好的基础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普通干线公路通过城市结点时的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道路衔接不畅问题比较突出,是城市结点综合交通衔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低估了城镇化的进程的速度造成的,有些可以通过局部的整合改造解决,更多的需要的未来发展中逐步缓解。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各种运输方式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相对独立,各自的视角和关注的重点不同,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总结以上认识,研究认为在城镇化发展中城市与交通衔接的总体思路是:

以交通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类型,近期通过局部改造解决突出问题,长远以整体规划、联合实施为主要手段在城镇化发展中解决城市与交通衔接问题。

2.2 操作思路

具体到操作层面,我们认为,公路与城市的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相互间位置的问题,即布局的问题或公路如何选择过境模式的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具体设计的问题,即:公路以什么样的等级与城市(道路)衔接的问题。

操作方法

3.1 选择合理的衔接模式

选择合理的衔接模式是合理处理公路与城市衔接的第一步,其本质是明确公路与城市在衔接时的位置关系,这是技术操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大方向的一步。

通常,公路与城市的衔接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公路从内部穿过或者从绕过城市。其中绕越式又可以分为环形绕越、切线绕越、直线绕越(分离式)等。

公路与城市衔接常见模式的形式和特点

3.2 注重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要点

1、公路与城市衔接时,需要合理的城市道路网与公路进行衔接,以保证城市出入交通顺畅。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互连接适合情况表

2、干线公路经过城区段时,应避免干线公路街道化等情况,在干线公路与城市衔接处配置合理的城市道路网,为干线公路提供集散分流道路,保障干线公路功能的发挥。

3、干线公路与城市相交时,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功能、区位等特征,配置合理的交叉型式,下表列出了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一般适宜的交叉型式。

各级干线公路与各级城市道路相交交叉型式建议

道路类别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快速路 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 -

主干路 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

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互通式立交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1)在与城市主要干线相交处;

(2)在与城市各主要出入口道路及公路相交处;

(3)重要的人口居住区及开发区;

(4)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分区。

结论

公路与城市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列举分析在江苏范围内,公路与城市衔接的种种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总体思路和操作方法,希望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9

Abstract: Union author city many years road and traffic pla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signing practice , under the control of Xiu arranges into aspect such as stage , road design stage from overall city planning , the area piece having set forth the county region city road detailedly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suggestion having designed an essential, and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specifically for at present, county region city traffic have problem planning and building to city traffic.

Keywords:County region city; The road plans; City traffic plans; Mass transit

1引言

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城市建设也与经济增长同步成长,目前许多城市面积比以前都扩展了很多,在城市建设重要组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设施。对于县域城市而言,有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区块分割较多,又面临城市扩充。因此对现阶段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建设等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

县域城市总体人口量不大,一般在30万~50万,城市人口在8万~12万,城区面积同样不是很大,现状多数在10km2以内,近期规划建设面积在12 km2~15 km2。同时,因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城区分区极为明显,新老城区的分界结合必须要依靠城市道路予以连接。在人口、城区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满足道路最重要的功能--交通功能,则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规划布置问题。在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路网密度,县域城市区块小而多,对这些区块之间的连接及区块内部的功能需求,要求城市的路网密度较大城市的路网密度更高一些。特别在小区块四周,为保证消防功能和道路维修过程的交通分流,势必要求主路网的布置形成畅通的网状形式,防止区块周边有一条道路交通不畅时,确保能及时分流,保证区块四周的交通顺畅。

城市主路网的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县城的城市主路网密度达3.65km/km2。为保证上述交通功能的组织顺畅,在路网布局中,道路要明确区分等级要求。主干道以机动车交通为主,满足城市区块之间的连接功能,保证区块之间和城市的对外连接顺畅。设计时速相对较高,道路宽度在30m以上。同时,所有接口均与城外的高速公路、国道或省道入口对接,以保证顺畅入城。次干路作为城市主干路的分流道路,平时满足生活功能为主。在主干路有特殊情况其功能缺失时能起到分流作用,道路宽度一般在24m以上。

3在区块控制性规划修编阶段的道路规划设计

3.1区块高程的确定

要充分考虑区块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1)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2)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县域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3)在坡度和防洪要求满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土方开挖,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资,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增加城市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山地、丘陵区块在城市建设中,前期的“三通一平”中的场地平整对投资影响极大,应尽可能在区块高程设计时,能满足小区块内部的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开挖、运输的工程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尽可能增加城市经营效益。

3.2道路线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与地形的结合

县域城市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道路的设置必然有很大的困难,在线型平面选择时要充分对地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少穿越高程较高的山体,减少对城市现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土方开挖,降低投资成本。

3.3要充分考虑桥梁与道路的连接

鉴于县城城市单块区块面积小,城市路网中几乎所有道路都有桥梁在其中,城市道路中如何做好桥梁与道路的衔接是一个重点。有些城市以前在道路建设中未能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现有桥梁与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防洪不利的问题,已建成的桥梁达不到城市防洪的要求,造成城市防洪闭合圈在桥梁位置断开。新建的桥梁与已建的道路连接,首先要满足顺畅交通的要求,但这样在连接段会形成较大的坡度,这个问题在县城城市道路建设的道路纵向设计中要充分予以分析,着力解决连接问题,以尽可能满足防洪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道路纵坡,对道路两侧建筑物室内标高的确定也较为有利。

4在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道路设计

当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路网密度、主干路等级,依据控制性规划对道路交叉标高等各个方面确定之后,城市道路就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4.1县域城市道路的转弯半径以及是否需考虑超高、局部加宽处理

由于有些县城处于丘陵和山区,城市道路许多路段因受年处理位置的限制,可能造成大量的山体开挖,对山体植被破坏严重。为减少破坏的影响,需减少转弯半径。当转弯半径较小时,需考虑道路超高和局部加宽的处理。如一些城市道路工程在穿越一山垭口时,为尽可能减少房屋拆除量和避免山体破坏,最后采用降低转弯半径(由原500m降至200m)、超高(坡度 2%,局部加宽1.10m)的方法来处理该路段。通过这样处理后,能达到满足交通要求的同时,降低城市建设投资和减少山体破坏。

4.2城市道路与周边景观的综合处理

现代县域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均要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势必会要求“显山露水”,这就提出一个对道路与周边景观和谐统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在道路施工图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能同时考虑地质灾害处理和边坡景观设计。在道路建设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投入使用,以达到山水共融的城市景观。如果地块规划标高与路面标高相差很大,为避免景观单调,在不影响建筑与道路各自的功能的前提下,施工图设计时应运用“先实施景观设计,再进行地质灾害处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地质灾害处治符合表面景观建设的需要。

4.3道路与路边功能性建筑的综合考虑

很多县级城市因处于山地区域,高程相差较大,如自来水厂多数建设在较为低洼的地块,为保证城市供水,势必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一些提升泵房,以保证小区的供水压力。这些建筑在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中需综合考虑。

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在县域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良好的道路和景观共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5做好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针对目前县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内交通拥堵,城郊居民出行困难,各乡镇与县域城市缺少正常的公共交通等现象,笔者人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县域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方便人民出行。

5.1加大宣传力度,使市民充分认识公共交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

为避免出现大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现象,必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思想,针对公共交通的作用和地位,公共交通公司可利用公交车站牌,车内广告位、报纸、电视专题节目、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和认可。

5.2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甚至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公交城乡一体化”

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会简化管理程序,有机合理的利用城乡各类站场,使交通资源充分利用,而这种“城乡公交一体化”战略思想必须在县域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对公交设施用地规模及其位置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公交城乡一体化”构想将是一纸空谈。

5.3认真研究城市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布局结构特点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布局结构会直接影响居民出行结构,从而影响城市公交线路走向和公交基础设施的布置。由于县级城市各区域面积较小,充分考虑公交车运营线路的合理里程,在各区域内以“环形”公交运营线路为主,各区域之间采用“直线形”运营线路连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5.4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公共交通健康发展。

1)政策支持,法制管理,保证公交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公共交通财政补偿、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予以法制化的保障,并将其纳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交叉口优先和路段优先写入法律中,确保公交快速、准点、通畅运营。

2)对公交车辆及运营公司实施财税减免制度,加入财政投入力度。对公共交通实施养路费等财税减免政策,同时对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公交车票价下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导向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3)建立科学的补偿评估制度,对公交企业进行适当补偿。

5.5革新管理手段,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公交调度准确及时。

公交公司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交通公安部门联合,对城市路况以及公交运营情况实施监控,及时对乘客需求量较大的线路实施车辆调度增援。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应适当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和注意城市道路等级的综合协调,以保证城市的交通功能;在区块的控制性规划阶段应综合考虑高程、线型选择、道路与桥梁的衔接问题,以满足城市道路的坡度、防洪要求,同时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转弯半径、超高、功能性建筑和景观建设的综合要求,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的景观效果。因此,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为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城市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代锐.城市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博弈分析[J].发展研究,2006(7):50-52.

城市道路和公路例10

Abstract: Union author city many years road and traffic pla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signing practice , under the control of Xiu arranges into aspect such as stage , road design stage from overall city planning , the area piece having set forth the county region city road detailedly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suggestion having designed an essential, and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specifically for at present, county region city traffic have problem planning and building to city traffic.

Keywords:County region city; The road plans; City traffic plans; Mass transit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34-02

1引言

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城市建设也与经济增长同步成长,目前许多城市面积比以前都扩展了很多,在城市建设重要组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设施。对于县域城市而言,有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区块分割较多,又面临城市扩充。因此对现阶段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建设等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

县域城市总体人口量不大,一般在30万~50万,城市人口在8万~12万,城区面积同样不是很大,现状多数在10km2以内,近期规划建设面积在12 km2~15 km2。同时,因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城区分区极为明显,新老城区的分界结合必须要依靠城市道路予以连接。在人口、城区总量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满足道路最重要的功能--交通功能,则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规划布置问题。在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路网密度,县域城市区块小而多,对这些区块之间的连接及区块内部的功能需求,要求城市的路网密度较大城市的路网密度更高一些。特别在小区块四周,为保证消防功能和道路维修过程的交通分流,势必要求主路网的布置形成畅通的网状形式,防止区块周边有一条道路交通不畅时,确保能及时分流,保证区块四周的交通顺畅。

城市主路网的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县城的城市主路网密度达3.65km/km2。为保证上述交通功能的组织顺畅,在路网布局中,道路要明确区分等级要求。主干道以机动车交通为主,满足城市区块之间的连接功能,保证区块之间和城市的对外连接顺畅。设计时速相对较高,道路宽度在30m以上。同时,所有接口均与城外的高速公路、国道或省道入口对接,以保证顺畅入城。次干路作为城市主干路的分流道路,平时满足生活功能为主。在主干路有特殊情况其功能缺失时能起到分流作用,道路宽度一般在24m以上。

3在区块控制性规划修编阶段的道路规划设计

3.1区块高程的确定

要充分考虑区块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1)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2)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县域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3)在坡度和防洪要求满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土方开挖,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投资,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增加城市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山地、丘陵区块在城市建设中,前期的“三通一平”中的场地平整对投资影响极大,应尽可能在区块高程设计时,能满足小区块内部的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开挖、运输的工程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尽可能增加城市经营效益。

3.2道路线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与地形的结合

县域城市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道路的设置必然有很大的困难,在线型平面选择时要充分对地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少穿越高程较高的山体,减少对城市现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土方开挖,降低投资成本。

3.3要充分考虑桥梁与道路的连接

鉴于县城城市单块区块面积小,城市路网中几乎所有道路都有桥梁在其中,城市道路中如何做好桥梁与道路的衔接是一个重点。有些城市以前在道路建设中未能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现有桥梁与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防洪不利的问题,已建成的桥梁达不到城市防洪的要求,造成城市防洪闭合圈在桥梁位置断开。新建的桥梁与已建的道路连接,首先要满足顺畅交通的要求,但这样在连接段会形成较大的坡度,这个问题在县城城市道路建设的道路纵向设计中要充分予以分析,着力解决连接问题,以尽可能满足防洪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道路纵坡,对道路两侧建筑物室内标高的确定也较为有利。

4在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道路设计

当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路网密度、主干路等级,依据控制性规划对道路交叉标高等各个方面确定之后,城市道路就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4.1县域城市道路的转弯半径以及是否需考虑超高、局部加宽处理

由于有些县城处于丘陵和山区,城市道路许多路段因受年处理位置的限制,可能造成大量的山体开挖,对山体植被破坏严重。为减少破坏的影响,需减少转弯半径。当转弯半径较小时,需考虑道路超高和局部加宽的处理。如一些城市道路工程在穿越一山垭口时,为尽可能减少房屋拆除量和避免山体破坏,最后采用降低转弯半径(由原500m降至200m)、超高(坡度 2%,局部加宽1.10m)的方法来处理该路段。通过这样处理后,能达到满通要求的同时,降低城市建设投资和减少山体破坏。

4.2城市道路与周边景观的综合处理

现代县域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均要求建成山水园林城市,势必会要求“显山露水”,这就提出一个对道路与周边景观和谐统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在道路施工图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能同时考虑地质灾害处理和边坡景观设计。在道路建设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投入使用,以达到山水共融的城市景观。如果地块规划标高与路面标高相差很大,为避免景观单调,在不影响建筑与道路各自的功能的前提下,施工图设计时应运用“先实施景观设计,再进行地质灾害处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地质灾害处治符合表面景观建设的需要。

4.3道路与路边功能性建筑的综合考虑

很多县级城市因处于山地区域,高程相差较大,如自来水厂多数建设在较为低洼的地块,为保证城市供水,势必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一些提升泵房,以保证小区的供水压力。这些建筑在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中需综合考虑。

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在县域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营造良好的道路和景观共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5做好县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针对目前县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内交通拥堵,城郊居民出行困难,各乡镇与县域城市缺少正常的公共交通等现象,笔者人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县域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方便人民出行。

5.1加大宣传力度,使市民充分认识公共交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

为避免出现大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现象,必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思想,针对公共交通的作用和地位,公共交通公司可利用公交车站牌,车内广告位、报纸、电视专题节目、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和认可。

5.2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甚至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公交城乡一体化”

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会简化管理程序,有机合理的利用城乡各类站场,使交通资源充分利用,而这种“城乡公交一体化”战略思想必须在县域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对公交设施用地规模及其位置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公交城乡一体化”构想将是一纸空谈。

5.3认真研究城市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布局结构特点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布局结构会直接影响居民出行结构,从而影响城市公交线路走向和公交基础设施的布置。由于县级城市各区域面积较小,充分考虑公交车运营线路的合理里程,在各区域内以“环形”公交运营线路为主,各区域之间采用“直线形”运营线路连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5.4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公共交通健康发展。

1)政策支持,法制管理,保证公交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公共交通财政补偿、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予以法制化的保障,并将其纳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交叉口优先和路段优先写入法律中,确保公交快速、准点、通畅运营。

2)对公交车辆及运营公司实施财税减免制度,加入财政投入力度。对公共交通实施养路费等财税减免政策,同时对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公交车票价下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导向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3)建立科学的补偿评估制度,对公交企业进行适当补偿。

5.5革新管理手段,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公交调度准确及时。

公交公司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交通公安部门联合,对城市路况以及公交运营情况实施监控,及时对乘客需求量较大的线路实施车辆调度增援。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应适当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和注意城市道路等级的综合协调,以保证城市的交通功能;在区块的控制性规划阶段应综合考虑高程、线型选择、道路与桥梁的衔接问题,以满足城市道路的坡度、防洪要求,同时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转弯半径、超高、功能性建筑和景观建设的综合要求,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的景观效果。因此,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为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城市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代锐.城市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博弈分析[J].发展研究,2006(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