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无形资产的盘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7-02 09:19:35

无形资产的盘点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1

我们在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最主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清查盘点,为保证清查盘点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学校各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指导。梳理清查盘点中的重点、要点,指导和规范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编写了本工作要点,供各资产使用单位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中参考借鉴。

1 盘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各单位需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至少一名主管领导进行总的统一协调工作,依据本单位资产实际情况实行统一盘点和分组盘点,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盘点准备工作

1)在进行盘点工作之前,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应通过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待处理的事项进行处理,保证后续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2)明确从账到物,从物到账的盘点方法,对需要使用计量器具盘点的存货准备相关计量器具。

3)实施实地盘点工作之前召开盘点工作布置会,使所有参与盘点工作人员了解盘点计划和工作内容。

1.2 实地盘点工作

各单位盘点工作人员在进行盘点时基于系统资产卡片,选择相应的盘点方式进行实物盘点(采用人工实物盘点和条码扫描枪盘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盘点而未粘贴条码的补充粘贴条码或其他盘点标识,保证所有资产均被清点,且无重复盘点的情况(对批量购置的家具、设备,需打印出相同条码逐一粘贴,防止遗漏;对于无法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将标签做好备案与设备存放一起)。另外,在实地盘点时注意观察资产的实物状态(在用、闲置、报废、毁损等),并做好记录进行注明。

1.3 盘点结果的确认

1)对实地盘点情况进行整理,考虑清查日和清查基准日的变化,勿将基准日后的资产重复盘点。

2)将盘点结果进行导入或录入资产清查系统,对盘点结果进行检查(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初步确定盘盈、盘亏数额。

3)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各项资产需查明原因,提供技术鉴定资料及做出文字说明。

4)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盘点结果,并由单位负责人及自查管理员签字确认。

2 固定资产损溢应提供的佐证材料

2.1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提供的内容。

1)固定资产盘盈汇总情况(包括盘盈的数量、金额等)。

2)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的说明(逐项说明)。

3)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发票、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相关凭据)。

4)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盘盈,单位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经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委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

2.2 盘亏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盘亏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单位会议纪要)。

4)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3 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报废、毁损情况说明(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3)单位内部核批文件(附本挝换嵋榧鸵)。

4)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鉴定报告。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2.4 被盗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祥见附件)。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单位内部有关核批文件。

4)如涉及保险理赔的,附理赔资料。

5)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涉及赔偿的,应说明赔偿比例)。

3 其他说明

3.1 定期沟通制度

各单位定期(具体按照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邮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至国有资产管理处。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目前的工作进度,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协调的事项。

3.2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单位在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科)报告。

3.3 工作简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不定期形成工作简报,向相关单位就有关事项进行通报。

3.4 实地核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实地核查。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2

要理解固定资产盘盈的性质与定义,就要了解什么是固定资产和盘盈。1、固定资产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为生产产品而持有,在个别非生产企业中,固定资产担任提供劳务的任务,以及进行经营管理或出租的有形资产;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该较长,一般都超过一年,即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即为固定资产的定义。在现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中占重要部分的,就非固定资产莫属了。劳动资料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固定资产就是企业重要的劳动资料,它的实物形态可以在若干个较短的生产经营周期内保持不变,其使用价值也几乎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可被重复使用的劳动资料。但是固定资产的价值(此处不同于使用价值)则会渐渐的丧失或减少,因为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有磨损和消耗的情况。因此,定期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与盘点,是企业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企业在财产的清点中,出现会计账面的记载价值少于仓库里事物的价值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就叫做盘盈。资产在保管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自然地增加,比如奶牛场的奶牛,作为生产工具被列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奶牛是一种生物,随机会出现生病、死去或者产仔等无法预知的情况,导致奶牛数量的增多或者减少,当奶牛出生的速度和数量大于其死去的速度和数量,就形成了“奶牛”这项固定资产的盘盈。所以在进行会计记录时,错记和漏记以及计算上的错误在进行会计记录时很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形成固定资产盘盈的主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形成原因与分类

总的来说,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有以下两种:漏记与错计。如果企业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对所有的业务都进行了及时的登记,那么固定资产盘盈就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一些没办法做到及时登账的特殊企业除外)。所以在此,本文就以错计与漏记为前提,把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细分为以下八种情况:

1、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2、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时错计,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3、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已经提够,但却仍在使用,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盘盈

4、由于经营需要而租入固定资产,未能偿还,从而造成了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盘盈

5、由于接受捐赠时漏记,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6、由于出租固定资产后接受赔偿,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盈

7、由于前期差错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8、未知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为了使理论思路清晰,我把以上八种原因归为三类:

1、由于本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和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2、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和 不重要的固定资产盘盈

3、错计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漏记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以及因其他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盘盈。

二、分析所有种类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税务处理

(一)分析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1、国际上对固定资产盘盈的看法

在固定资产的盘查中,除了处理盘盈所得应该通过的会计科目外,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入账时也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国外会计行业的人员在早些年间就开始关注固定资产价值的入账问题,在帕特尼?道布鲁的《固定资产价值与会计政策的选择》一文中,就针对固定资产的种类,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他们用问卷的形式证明了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应该是它的市场价值是受大多数人认可的,并且评估固定资产的机构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国家现行准则中统一规定的做法

首先,应生成有关记账凭证,录入有关账簿。查清固定资产的盘盈数后,先制作生成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这样的顺序可以使账实相符。

然后,根据领导批准的处理方案,据此生成记账凭证,并录入账簿。

按照国家现行的准则中统一的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通过两个账户来做分录,分别是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固定资产”账户。“固定资产”在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贷方。盘盈的固定资产在录入账簿时应该确定其价值,该价值应该是这项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或者同类的固定资产在市场上的价格减去这项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消耗后剩余的价值。

通常来说,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该视为以前会计期间的差错,我认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首先应该被设立,该账户下还可设立一个“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明细账户。按照其原价减去估计折旧额后的差额计入该账户,以对企业在固定资产财产清查中的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其处理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

若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它的借方,则意味着固定资产的盘亏的价值没有被上级批准,需要进行批准处理;若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它的贷方,那么就意味着固定资产的盘盈的价值没有被上级批准,需要进行批准处理。该账户的借方用来登记固定资产的盘亏额和盘盈的转销额,贷方则相反,用来记录固定资产盘盈额和盘亏的转销额。

同时应做如下次分录,以确认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和结转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下面是一则关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税务处理的例子:

制造企业在期末的固定资产盘点中,盘盈车床一台,市场价为7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全新。该资产处理情况尚未批准。

业务分析:固定资产有盘盈,应按原值借记“固定资产”,以估算的折旧贷记“累计折旧”,同时,在批准之前该盘盈应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贷方。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7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

盘盈的固定资产经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转销。

业务分析:账外盘盈固定资产经管理部门批准后,应计提补缴企业所得税,例如税率为25% 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

贷:应交税金 -应缴所得税 750

然后进行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5

贷:盈余公积?C法定盈余公积 225

最后调整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25

3、国家现行准则中做法的理论分析

在国家现行准则中,无论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以及固定资产盘盈所属的会计期间,统统一律作为以前年度的差错,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但是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反应企业在某个时点和某段时间内,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

因此,在价值较小的存货盘盈时,我认为可以无差别的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会计科目核算,用来冲减当期损益而保持上期财务报表内容不变。相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较大,流动性也差,盘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前年度的错误,并且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所以,应视为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需要对前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调整,通过录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来进行核算。

但是企业有时也有偶然的特殊状况,比如固定资产盘盈的数额较大,产生的影响较为重要;又或者是固定资产盘盈是因为本期的差错。所以根据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认为在遇到类似这种偶然情况时,企业应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对相应的科目进行冲减,不能继续照搬现行准则的规定。根据前文分析的三类情况,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建议:

(1)属于当期的固定资产盘盈:

由于发生的固定资产盘盈属于当期差错,不涉及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因此不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是相应的计入“营业外收入”“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管理费用”等科目。

1)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的情况,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继续用于生产相应产品,则将其作为营业外收入冲减当期生产成本。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2)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未知原因形成,应以其用途为依据进行处理。若该固定资产用于办公室或者管理层,则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冲减当期费用。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管理费用”。

3)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购入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应付账款,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应付账款――XX公司”。

4)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欠债公司以资抵债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减少应收账款,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应收账款――XX公司”。

5)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投资者投入未记账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实收资本,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

6)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经营性租入但到期无法偿还形成,应以入账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确认为本期利得,增加营业外收入。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7)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折旧已计提完毕但仍可以投入使用而形成,应以估计重置价值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增加营业外收入,确认为本期利得。会计处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营业外收入”。

8)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由本期自建却未及时记账而形成,应以建造成本为基础补记当期的相应项目,从生产成本转出,而不能作为以前年度利得,也不能确认本期利得。此时要进行会计处理,则要做借“固定资产”,贷“生产成本”的分录。

(2)属于前期的固定资产盘盈:

1)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零或为正,则应以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基础,以企业所得税率和盈余公积率为计提比率,分别补缴企业所得税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并结转未分配利润。

2)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负,且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刚好能够弥补上期亏损,或者还不够弥补上期亏损,则不应补缴企 业所得税,也不应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只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3)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以前年度错记漏记形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都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则应予以调整,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若此时,以前年度利润为负,且盘盈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足以弥补前期亏损,是企业前期利润由负转正。则应以弥补利润亏损后的盘盈固定资产价值作为计提基础,分别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二)分析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的税务影响

1.在我国税法中分为两种情况:(1)该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能确定(2)该固定资产有可以确定的市场价格。对于两种情况下盘盈的固定资产,其价值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在情况(1)中,固定资产应用其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入计量它的价值,这种计量方法与现行税法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计价理论相同;在情况(2)中,固定资产应用其市场价格减去按照其新旧程度估计的损失后来进行计价,此种计价方法异同于税法的规定。

2.固定资产盘盈所影响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于税务的调整也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1)在本期盘盈的归属于上期的固定资产,应调增加期企业所得税和上期的增值税抵扣项目(2)在本期盘盈的归属于本期的固定资产,应增加本期的所得税和本期增值税抵扣(3)对于盘盈的未使用于经营生产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进项抵扣

三、对于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

在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方法简单方便,并且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大多数情况,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盘盈,即使盘盈也不会有大额重要的盘盈。所以准则选择了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和所得税。

四、总结分析结果,提出新的建议

总之,我认为固定资产的盘盈不应该一律通过“以前年度损溢调整”科目来进行组织核算,应分别根据固定资产盘盈的原因和其价值的大小等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会计方面的处理。还要考虑税法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盘盈所得的处理问题

不同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会计差错,从而造成的固定资产盘盈,要记入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去。由于上期原因形成的本期固定资产盘盈所得,应调整上期报表;而若是由于本期原因形成的本期固定资产盘盈所得就不能再调整上期报表了,只能按照形成原因的性质来调整本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第二:入账时,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确定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3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主要是对所购置或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计划(预算)、购买、投资分析、验收方面的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根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后续支出、盘盈盘亏、报废等环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

二、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明确盘点人员组成、盘点时间、盘点方式、盘点报告要求以及盘盈盘亏的处理等内容。定期盘点的次数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的数量确定,但是一年不能少于一次。通常固定资产盘点成员可以由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析原因,分清楚责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及时地处理。(2)建立固定资产的处置及报废制度。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一定要做到物尽其用,制定合理的设备报废条件,对于一些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和性能落后的零部件和主要结构,则需要及时地报废。明确报废要履行的审批程序,要求报废手续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确保在实物资产报废后,账面得到及时处理,避免报废资产长期挂账。(3)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由于现代企业生产,大部分是流水线生产,生产线是联动的,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那么就会造成资产组的停产,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一是制定对固定资产全过程采取监督的规章制度;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三级管理制度,实施基层使用部门、财务部以及实物归口管理部门,采取业务处理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一个以流程作为导向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1)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折旧方法选择、后续支出核算、盘盈盘亏处理、报废处置等,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制定企业自己的核算管理方法,作为财务工作具体指南。统一核算方法,并保持一致性,科学、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价值。(2)采取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企业通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考虑某些固定资产的具体特点,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调整。

3.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报废以及使用等变动情况,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性价比高、操作简单而且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然后再配合一些管理台账、设备的相关卡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做到透明化、有效化和有序化,实现信息无障碍传递和分享,从而真正做到相互监督,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企业大量的固定资产若管理不善,就会在不经意间导致固定资产的减值和毁损甚至流失,这势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来解决先进的管理目标和落后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机制与落后的管理基础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4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高速公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高达11.2万公里,总规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由于高速公路的资产属于委托代管形式,国家通过先期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了巨大的固定资产存量,并交由高速公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一方面希望通过高速公路企业的科学运筹管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周期,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充分的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为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自负盈亏,按照经营目标的要求进行企业管理,重点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利润的增长。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形成和使用之间的权责不配套,高速公路企业往往偏重于对收入实现的考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不严格,部分固定资产存在报废后仍保留在账面上,或者没有经过授权审批就自行报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的高速公路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固定资产帐表实长期不符,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造成单位资产受到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缺乏对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进行必要管控,而是由各级单位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制定和执行千差万别的管理制度,造成高速公路企业无法真实掌控整个公司的资产状况。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导致固定资产经常会出现闲置甚至丢失。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全员管理意识

首先,管理者应从思想上高速重视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等同于收入管理。由于高速公路的收入来源主要依托于高速公路的使用状况,从长远角度来看,对高速公路企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正确计提折旧可有有效的反映出高速公路的使用状况,合理的界定出高速公路企业维修或者大修的价值和时间,也成为企业的另一种“收入”来。其次,要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高速公路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普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和权利的意识,将固定资产分解为各个责任班组和具体的责任人,而不是由传统的企业统管的方式来解决。通过细化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提升,进而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再次,做好固定资产的早期介入管理。从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上来看,往往是固定资产形成后才进行管理,而且形成固定资产后往往管理的重点只能落实到维护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总量管理的作用不大,如果能从早期固定资产建设中就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形成价值,节约企业的年折旧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收益。

2.制定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高速公路企业建立严格的规定资产盘点制度,账实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对固定资产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进行原因查明,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并确定相关责任人,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内部资产的调配使用,以便盘活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固定资产的盘亏和盘盈,主要是因为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及时的盘点,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导致固定资产发生盘盈或盘亏后无法的及时进行责任的追究。因此,应建立起定期的盘点制度,并严格的按照制度落实盘点要求,确保资产的盘点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落实相关责任人,并及时进行责任的追究。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需要落实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记录应进行人员分离,不能将规定资产的管理、记录和盘点交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去完成。应在高速公路企业内部形成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清理过程中能及时、完整。同时,应将定期盘点制度和不定期盘点制度相互结合,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不定期的进行盘点,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不至于疏忽: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

3.加强固定资产价值的动态管理

高速公司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进行的具体标准,并进行具体的会计实践。鼓励企业根据财务预测和财务长期规划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预测。从外部信息来源情况来看,如果可以预计的未来资产进行大幅度的减值,那么应及时的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的计提,或者因为市场利率状况和投资回报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资产的未来计量价值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计提。从高速公司企业内部信息来源看,如果高速公司企业可以证明固定资产发生了较大的损失,或者由于经营状况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未来的经济预期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就应该进行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过程中,需要严格相关制度的落实,收集相关证明信息来作为计提的依据,防止主观随意行为的发生。总之,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企业逐步从传统的扩张性发展战略向内涵式发展战略转变。通过重视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的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进而有效的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红.新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核算研究[J].会计师,2014,(03).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5

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活力所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综合学科优势,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科研院所应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关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并就这三项主要资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要点,揭示了应关注的主要控制风险。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科研院所应从多方面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工作应当得到强化,无论是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专业维护等,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科研院所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维护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才能有效促进科研院所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固定资产的记录、维护和监控

1、科研院所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固定资产记录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对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固定资产的记录应当完整,记录内容包括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科研院所应当在具体固定资产上标示固定资产标签,以保证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以便查找。

2、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应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3、科研院所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应加强生产设备的运转监控,建立设备监控系统和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对操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特别是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而言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1、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目标做到保持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科研院所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减轻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成本,增强科研院所效益。

2、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面,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一方面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处置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应建立并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作为实物资产,例行的清查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在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时,应当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程序、频率和要求等内容。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损毁、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由全体清查人员签字确认清查报告,报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盘点差异。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在固定资产处置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关联交易有失公允和处置定价不合理。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还可以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的处置,采取招投标或拍卖等公开化手段,保证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抵押

1、科研院所应当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建立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和要求等,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管理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接收的抵押资产的管理,编制专门的资产目录,合理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科研院所将固定资产用作抵押的,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科研院所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质押手续。

(五)固定资产的投保

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这要求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固定资产投保行为,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投保事宜。应当严格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这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

二、存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存货管理,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存货取得、原料加工、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明确要求。规范存货管理,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记录,着眼于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现代管理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手工操作可能存在的弊端。加强会计、出入库等记录,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工作和控制具备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规范存货管理不能只对存货的个别环节进行管理,应当对存货管理全过程进行管理,防范存货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一)岗位责任

1、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这是有效规范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职责权限明确了,才有可能促进相关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实现存货管理目标。

2、在存货管理中应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存货管理方面的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等。科研院所在分离不相容岗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足的风险,对于一般性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岗位职责分离,对于重要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部门职责分离。

3、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物类资产通常采用的基本控制手段,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随意接触存货,会加大存货丢失、毁损的风险,影响存货的安全与完整。

(二)存货验收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应根据存货的来源和种类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验收程序和查验方法,检查库存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验收无误方可入库。否则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2、对于自制的存货,除查验数量外,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在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科研院所一般均会将产品质量看成科研院所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科研院所也不应疏忽对产品数量的查验,否则也可能导致存货损失。

3、科研院所对于外购的存货,应当重点核对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科研院所可以在必要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科研院所自身没有检验能力的,可以根据外购存货的重要程度,选择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二是科研院所自身有检验能力的,可由科研院所内部检验部门会同采购、仓储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外购存货无误后入库。对于验收不一致的存货,科研院所一般会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货物退回、损失索赔等,具体应该根据对该批存货的利用价值,供求双方协商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4、科研院所对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应当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查验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及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对于验收不一致的,一般区别取得方式和途径,经双方协商,并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

(三)存货保管

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明确存货保管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严格出入库手续、明确储存条件和措施。明确了上述内容,说明科研院所的存货保管制度是健全的。存货保管制度应当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出发点,定期检查一般不能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自查,还应当包括相关部门会同组织的联合检查,只有部门自查和部门外部检查相结合,才能有效监督存货保管措施的落实。

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存货在不同的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关注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关注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关注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盗、防潮、防变质等管理规范。关注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四)存货发出

1、科研院所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对于常规的存货发出和领用,应当事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审批权限,在存货管理制度或授权制度中明确哪些部门和岗位可以审核批准哪些存货的发出和领用,而未经授权的部门和岗位无权批准存货发出和领用。

2、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这主要是基于上述存货的重要程度,采用一般授权如果发生错弊,则容易遭受损失或发生安全事故。所谓特别授权,是相对一般授权而言的,比一般授权更加严格,审批级次更高,责任更大。

3、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只有验证经有效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后,才能据此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对销售出库通知单,负有检查的验证的职能,只有确认销售出库通知单上的审批手续时有效的,才能执行发货指令,否则应当拒绝执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五)存货记录

1、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这是账实相符的基础,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核对,不仅包括保管人员的自我核对,也应包括内部其他人员的独立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仓储记录与存货变动及库存实物的一致。对于核对中发现的记录与实物不一致的情况,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相关部门在定期对账时,出现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对账后,应当妥善保管好对账记录。

(六)盘点清查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存货的盘点清查制度,是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存货管理、防范存货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盘点周期、盘点组织、盘点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存货盘点周期虽由科研院所自定,但并没有限制,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时间应当放在每年年度终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存货盘点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科研院所的每次存货盘点清查,均要保留书面报告,由参加盘点的人员签字确认,以备日后查验。

3、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科研院所对存货盘点清查发现的差异,不问缘由一律进行账务处理,这是不对的。只是及时查清异常原因,分清责任,并经批准后处置,才能有效促进存货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管好用好科研院所存货资产。

(七)合理库存

1、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科研院所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存货采购间隔月、当前库存、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科研院所才能建立合理的库存,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库存过高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降低科研院所资产的流动性,影响效益的发挥,甚至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和呆滞;库存过低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断,处于停工状况。

2、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这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采取的手段。这种手段是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随着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科研院所发展的要求,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被普遍采用。在科研院所确认合理库存时,同样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当分类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针对各类无形资产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的取得、培育、推广、保护、清查、处置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应当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科研院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科研院所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科研院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无形资产的权属

1、科研院所应当对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梳理,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这要求科研院所全面梳理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科研院所通过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的梳理,明确界定哪些无形资产属于科研院所所有,要求科研院所妥善保管好无形资产权属证明,建立无形资产清册。在无形资产的利用过程中,科研院所应当实时监控和防范无形资产领域的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2、对于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科研院所应当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对具有保密性质的无形资产采取保密措施。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保护好科研院所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对企业至关重要。保秘的一般措施包括:建立保密制度;资料密级标示;加强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加强保卫措施;限制外人参观生产技术过程;安装监控;派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等。

(二)无形资产品牌维护和提升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品牌建设。提高打造和提升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对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研院所有众多品牌,但主业品牌应当得到优先发展,成为科研院所的核心品牌,还应同时加强商誉管理。

2、科研院所应当通过提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切实维护和提升科研院所品牌的社会认可度。维护和提升品牌的基本途径,就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只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科研院所品牌才能被社会认可。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牌市场形象、创新品牌运营模式、注重品牌的法律维护等。

(三)无形资产的更新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6

任何企业正常地经营存续,都需要以一定的资产作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定期清盘,保证资产的账实相符。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有比较详尽的清盘核算方法。这些资产的盘查结果由清盘人员记录,但处理意见一般需要公司领导人员做出或批准,因而在会计处理上产生一个时间差,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会计科目。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为了方便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损毁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划分管理上的职责与授权,从而明确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可以说,“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实际上是会计核算对工商企业界的让步,把资产清查结果先记入该账户,然后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处理。目前,在财产损溢的确认及其处理上仍存在部分不妥之处,下面笔者将针对“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阐释个人的分析及观点。

一、有关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目前我国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三项主要资产盘查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一)对现金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终了进行账款核对,同时清查小组也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如若发现长款或短款,应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长款转入贷方,短款转入借方),并于期末前查明原因,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在结账前从该科目转出。

对现金短缺部分,属于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XX个人)”;属于保险公司赔款的,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

对现金溢余部分,应支付给有关个人或单位的,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付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贷记“营业外收入”。

(二)对存货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盘点,及时处理种种原因造成的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以保证账实一致。清盘账实不符的部分,首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对盘盈的存货,如无特别原因,在得到授权后一般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贷方,冲减企业的管理费用。

而对盘亏或毁损的存货,属于一般性损失的,将扣除残料价值与可收回赔偿款后的净损失额作为企业的管理费用处理,而属于自然灾害、霉烂变质等非正常损失的,应将净损失额确认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三)对固定资产清盘的会计处理

企业每年至少应在编制会计决算报告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对盘亏或损毁的固定资产,在有关方面审批之前,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

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一般是以前年度发生的会计差错,应根据重置成本直接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现将其账面净值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借方,经企业内部程序审批后,再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及其合理性

在会计体系当中,“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科目。它的借方登记的是企业的财产损失,在未处理之前,仍是企业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具有资产性质;而贷方登记的是企业的财产盈余,反映了资产取得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权益性质。同时,通过资产清查获得的盘盈、盘亏信息需要先计入该账户,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这样就会有一定的挂账期。可以说,“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过渡性。

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当“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具有双重性与过渡性,但一般将其作为资产科目列示,于是曾经出现过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下长期挂账以虚增资产或者推延费用的情况。因此,要求年终结账前转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余额,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清晰明了。

对企业财产损溢情况的确认需要“待处理”,这一做法在西方的财务会计中普遍不适用。这与我国过去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有关,宏观部门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管理制度执行得过于严格,以至于对资产的盈亏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由不同的权限单位做出决策或者授权。从国际趋同的角度来看,“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可以取消,由企业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财产盈亏确认为损益。但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企业管理中带有行政色彩的审批主义仍未为政企分离、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权责仍不能适应完全自主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因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仍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但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

三、对财产损溢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

通过资产清盘,将财产的损溢情况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待授权后再根据损溢原因做进一步的会计处理,这一步骤反映的即是企业内部对资产管理权限的划分。如果资产损溢有明确的责任方的话,一般转入往来款项,这种处理也没有太多争议。但对于没有责任方或者无法查找具体原因的资产损溢的处理过于繁琐。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对存货的盘盈,则冲减“管理费用”;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却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而对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以及存货的一般性损失,都确认为“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的盘亏和存货的非常损失,则作为“营业外支出”。可以看出,对于这些未明确责任的资产损溢的会计处理,过分偏执于对损益去向的划分而显得尤为复杂。

首先来看资产的盘盈,存货的溢余往往是由于企业存货出入库时的账实不符而形成的,因此将盘盈的存货作为“管理费用”的贷方,仅仅是为了冲销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管理费用。这种做法就不尽合理,因为存货的盘盈与盘亏的管理责任前后不可辨认,将盘盈的存货统统冲销管理费用,会导致管理费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样地,将固定资产的盘盈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思路就是认为固定资产盘盈是由过去的会计差错造成的。实际上,固定资产由于数量少、价值大,在盘查中出错的可能性本来就相对较小,但将其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问题恰恰在于其他的资产盘盈或者盘亏最终都反映到利润表的经常项目中去,而固定资产的盘盈却通过该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就造成了资产损溢的会计处理的不可比。

对于资产盘亏的处理,同样有其不合理之处。如前文所述,盘亏的资产在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之后,主要转向“管理费用”与“营业外支出”。财产清盘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保护企业资产、特别是有形资产的安全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把资产的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的话,那么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与责任。当然,对存货损失划分正常情况与非常情况有其合理性,但存货的非常损失大多数也是由保管不善所致,而且直到清盘时才发现存货不足,也很能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的欠缺。对于价值大而数量相对较少的固定资产的盘亏,体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损失,更是一种重大的管理责任。

四、对财产损溢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没有明确责任关系的财产损溢,其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统一,以使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相互可比。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溢余,先根据实际情况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管理层批准之后,可以统一转入“营业外收入”。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利得,即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前所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贷方具有权益性质,能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特殊增长方式,将盘盈的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营业外收入”,体现的正是利得与权益之间的联系。同时,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是偶然事项,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有效的话,那么它的资产盘盈也应该是较少的。因此,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贷方余额在结账前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比较合理。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损失,先按净损失额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取得授权之后,可统一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一般情况下金额不大但明细繁多。资产的盘亏基本上都是由于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或者管理制度有缺陷所致,从管理活动论的角度来看,把盘亏的资产确认为营业外支出虽然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但其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相比之下,将盘亏的净损失确认为管理费用更能反映企业对其所有的资产的管理责任。同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借方具有资产性质,但仅仅是对实际损失在会计上的推迟确认,原因就是资产损失造成的管理责任需要有关方面承担。费用可以看作是瞬间的资产,那么对于这种资产在会计上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得到授权后转入费用也相对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通过资产清查盘盈或者盘亏的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明确损溢责任或者取得授权之后,对有责任方的可以转入往来款项并追究和处理造成损溢的原因;对无法查明原因的资产溢余,在结账前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贷方转入“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对难以明确权责的资产损失,在结账前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借方转入“管理费用”的借方。以上的处理,是基于对“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双重性和过渡性特征的理解,同时也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权责划分,更为重要的是,统一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清晰明了、统一可比,以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戴德明,林钢等.财务会计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康瑾.“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弊端[J].煤炭经济研究,2002(3).

3、石胜永.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04(9).

4、王桂英.如何正确使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J].中国农垦经济,2002(6).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7

与存货监盘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存在性、完整性与所有权。审计人员需要通过监盘等方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保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存货是真实存在的,数量是准确的,确保企业没有虚增存货等舞弊行为,同时确认存货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并具有合法性。由此可见,存货监盘是审计中的核心程序,需要加以重视。

一、存货的特点及其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一)存货的特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流动性比较强、周转速度相对较快。(2)种类复杂、项目繁多,经常以多种形态存在,存在的形式不固定,处于变化之中。(3)从原材料购入到领用,再到产成品销售,虽然存货在不停地流动,但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二)存货监盘审计的重要性

存货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生产与再生产的基础。存货也经常成为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对资产造假来增加收益。由于存货关系到四大循环,存货如果出现错报,不仅会导致较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将对企业的资产、成本及净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存货监盘是审计人员获得审计证据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确保存货的质量与数量是存货审计的重点。

二、存货监盘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收发存的控制力度不够

存货的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保证存货在取得、入库、领用与出库的严格控制。制造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存货品种繁多,同时大多数以在产品加工的状态存在,因此材料的领用比较频繁,不能保证及时的登入系统之中,有些领用未及时告知管理人员便领走材料。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中,仓库管理员手工单独记录材料的收况,之后再逐笔录入系统之中。虽然这项比较繁琐的手工登记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准确性,但存货的收发存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将导致无法确定存货盘点明细表中数据的时效性,在存货监盘审计中难以保证所盘点存货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在盘点原材料时,存在已领用未用完的原材料,仍被放回到未领用的原材料处,导致原材料数量混淆,o法准确区分在库与领用情况。

(二)存货的数量盘点不准确

在审计过程中,对存货数量准确性进行确认的基础方法是监盘。监盘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通过账簿上的存货信息清点实物,另一种是通过查看到的实物与账面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时间过晚等原因,在审计过程中不得不用抽盘来代替监盘的审计程序,而在实际抽盘的过程中,有些金额占比较大的存货存在堆积不规则的情况,由于盘点困难而被忽视;有些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只抽盘很小一部分份额的存货,替代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

在制造企业中,存货的种类可能包括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种类,处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完工程度不尽相同,同时存货的库存方式比较多样,包括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以及代销的存货等。首先,存放于固定地点的存货易于监盘,而领用待加工的原材料,由于工艺的复杂,每次领用后剩余情况不完全相同,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存货均存在,导致监盘测量的难度增大。出于降低成本、节约审计时间等原因,这部分存货的审计工作常常被省略。其次,对于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委托代销的存货以及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因为此类存货地点分散,审计人员如果逐个地点前往盘点,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再加上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故意隐瞒或虚报此类存货,导致存货数据的不准确。这些都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制造企业中,性质复杂的存货监盘很难确定其数量。例如原材料中的一种――形材,包括圆管、H钢、角钢、矩形钢等多种材料,同一种形材又有多种不同的型号。企业一般是按重量领用,每一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各有不同,涉及到密度、周长、半径等不同的变量。企业没有将公式录入计算机中进行简便计算,而是通过手工计算的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难度,审计人员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计算监盘数量下形材的重量。同时,有些通过面积、体积进行计量的存货,对于数量的确认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相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给出的数据资料,而没有亲自进行取证计算。

(三)存货的质量无法保证

存货的质量关系到资产是否被正确的反映。因过时、变质或自然消耗等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往往通过肉眼无法明确地辨别出来,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企业在盘点过程中,仍将这些存货与其他正常存货一同盘点、计价,会导致资产存在被高估的现象。有些已领用的实验用品,因不符合实验要求等原因,不再使用,返回仓库堆积,如果这些影响存货质量的因素被忽略,将会直接影响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加强存货监盘审计的对策

(一)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监盘工作,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被审计单位进行存货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协助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完善。对于手工登记录入存在滞后性的情况,在实际监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存货收发截止问题,提供收发、领用的具体凭证,保证监盘的可靠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在存货监盘审计过程中,应该抱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意识到存货审计监盘的重要性,保证审计工作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对于无法实施监盘或者监盘困难的情况,不应该敷衍或者置之不理,需要在确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替代程序来保证审计证据获得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其次,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在审计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可以对审计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一个企业进行存货监盘审计时,首先应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主要产品进行详细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抽查凭证这种基础工作的层面。

(三)提高监盘存货数量的准确性

审计人员需要现场亲自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并进行抽查,而不是听信仓库管理人员的盘点数据。在抽查的过程中,金额相对较大的存货应该作为存货抽查的重点,金额较小的一般数量大、单价低,可以使用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查看,必要时可以通过称重等方式进行盘点。

对于领用后剩余的原材料,也需要重视,毕竟积少成多。大数量的原材料需要用工具测量,零碎的剩余原材料可以大概估算。对于在途的存货、委托加工或者委托代销的存货,应该检查这些存货原始凭证的数量与金额是否正确,根据存货的数量与价值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于数量金额比较大的存货,需要审计人员亲自到存货存放地点进行盘点;对于价值相对较小的存货,可以采取向委托单位或供应商发询证函的方式检查存货的存在性。而对于性质复杂、盘点相对困难的存货,不能放弃监盘,需要找到可行的办法保证监盘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制造企业中形材计算复杂、盘点困难的情况,企业或者审计人员可以将各种形材的计算公式录入系统之中,通过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各项变量带入公式之中,从而快速计算出各种形材的重量,减少手工计算的繁琐。相信未来制造企业的车间也将引入智能化设备,及时反映存货的收发与领用,减少手工登记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及时性。

(四)进一步保证监盘存货的质量

首先,在进行监P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存货的外观,若发现因氧化而生锈或者堆积很厚尘土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审计人员需及时向企业询问购买时间及不再投入使用的原因,并取得购买时的发票等原始材料。其次,对于陈旧、过时的存货,审计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注意企业是否单独存放并做好清晰标记;仓库人员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需要单位技术人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在抽盘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亲历亲为,对于集装箱等存货,要开箱检查,防止以次充好,影响监盘存货的质量,保证资产正确反映。

四、结论

在审计工作中,存货监盘审计耗费时间与人力,因此在监盘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监盘计划,避免做无用功,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审计人员要有耐心,保持职业怀疑的心态,仔细思考、认真负责。另外,审计人员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存在与完整性做出贡献。X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8

医院财产清查时,出现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情况

(一)医院库存现金的长短款

医院库存现金是指存放在医院出纳员那里的货币资金。医院财产清查时,出现库存现金账实不符情况:一种是库存现金实有数大于账面结余数,称为现金长款;一种是库存现金实有数小于账面结余数,称为现金短款。不论现金长款,还是短款,均为出纳会计业务质量不高现象。医院发现库存现金长短款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并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入账。

(二)医院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

医院材料物资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而储存的药品物资、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医院的各种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库存物资实有数大于其账面余额数时,称为物资盘盈;否则,称为物资盘亏。

医院发现物资盘盈或盘亏时,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账,使其材料物资账实相符。然后,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盘盈财产物资的净收益,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盘亏财产物资的净损失,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三)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医院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账,使其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然后,查明及时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盘盈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盘亏固定资产,应先扣除可以回收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等,将净损失确认为当期支出,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二、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涉及的账户

(一)库存现金账户

用途:核算医院库存现金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性质:资产类账户。 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现金实有数。

(二)库存物资账户

用途:核算医院库存物资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性质:资产类账户。 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物资实有数。

(三)固定资产账户

用途:核算医院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性质:资产类账户。 结构: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固定资产原值实有数。

(四)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用途:核算医院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性质:资产类账户。 结构:借方登记盘亏或毁损的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净损失数额,贷方登记盘盈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净值,期末,经批准将盘盈的财产物资净值从借方转出,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经批准将盘亏的财产物资净值从贷方转出,计入其他支出账户。余额若在借方,表示医院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若为贷方,表示医院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年度终了后,报经批准处理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三、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9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果想要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是否有发展的前景,那么就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情况,并且还需要对旅游的资源是否是经过合理地开发与使用,是否能够帮助提升旅游未来的发展空间进行科学性地评价。有关旅游资源评价的方面,我国也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我国旅游部门颁布的一些规定文件等都能够成为对旅游评价比较好的研究资料。尽管,现在因为在实际的实行上还有很多不统一的说法,造成了一些争议,但是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研究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国际的标准,大多数的研究学者都会将客源与地理环境相融合,根据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基本状况来建设相对应的评价目标的系统,这对遗产地旅游的资源评价有着很重要的帮助。我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设立了一些系统,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来探索贵州省的盘县的农业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也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的合理性或者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主要是对旅游地区的生态自然的适应性与气候的适应性作出了评价。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评价过程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一些旅游资源的研究学者以前对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研究过,这些研究的数据和资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给建设梦游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系统提供基础性的参考。如果要将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地的资源转变成为旅游的资源的可行性的程度上看,必须得考虑到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资源的自身特点与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盘县的农业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评价跟别的地区的旅游的资源发展前景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它的评价的基础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的保护,所以在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里,需要全面地对盘县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复杂性、淳朴性等特征。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类型

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旅游资源可以分成两类:主要的资源与辅助的资源。而每一种类型还都拥有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的存在的方式。所以,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能够被分成主要的和辅助的两种一级的资源类,而主要的资源与辅助的资源又都分别有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等四个二级类的资源,而三级的类别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具体的特征来分类。

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了才有资源的全面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的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的特点的评价方式,另一个是地区的旅游的发展的适合性的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运用了指标的得分加权的相加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三)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资源的潜力评价的内容与指标系统

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的指标系统中包含了评价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自身的旅游资源的特点的指标的系统与评价旅游的发展的合理的指标的系统这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主要挑选的是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优点、区域的范围、特点、等六个指标,旅游资源的合理性是主要关注资源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气候的适合性、地质的适合性、交通的畅通性等等。根据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无形与有形的资源的模式,并对其做出评价的过程中运用一样的指标,但是因为不一样的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方式等的不同,所以所要传达的内容与计算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

(四)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的单元的选择和数据的转变方式

尽管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资源里相关的大多数都是自然遗产的方面,对它的特点实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将自然单元当作主体,但是由于评价的结果的对象是行政的区域,所以就将行政的屈原当作评价的单元。自然单元的资料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将它转变成行政单元,在进行转变的时候需要将GIS的分析的方式当作基础。农业的文化遗产地里面的遗产乡镇的单元都是行政单元中的基础的部分,但是农业的文化遗产里面的梯田等自然和文化的景观方面的遗产使通过图斑的叠加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的前景的评价的研究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概况

贵州省的盘县地区的新民乡处在盘县的东南方位,邻近红果县城、普安县兴义市。全乡的整个的土地面积使135平方千米。新民乡一共包括了十七个行政村,一百八十个村民小组,总计有一万多户,共四万多人,并且在村民中还有汉族、回族、布依族等很多的民族居民。新民乡的土地的资源是非常地丰富的,气候适宜,旅游资源非常地具有发展前景,在二点三亿年前的一些具有特别高研究和欣赏价值的羊圈海生爬行动物的化石,由此,盘县新民乡被誉为“贵州龙的家乡”。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综合性评价

1、盘县地区的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的资源发展的前景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体现出来中间偏高,而周围比较低的形式,农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优点的体现,旅游的发展的东部地区会是整个县城的农业的文化遗产的了才有资源的发展前景最大范围的部分,其中包含了四格乡、关镇、乐民镇、新民乡等九个乡镇。

2、稻田等一些农业的文化遗产的主要的遗产旅游资源的分部在相比之下就变的比较少,而且交通的畅通的运行相比之下也比较差,这些都是盘县西部地区的农业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重要的局限性的方面,通过海拔、土地的坡度等一些特别的地质的环境下而形成的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但是因为交通等一些基本的设施的不健全会对农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贵州盘县的稻鱼共生的农业文化的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的数据说明了,旅游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包括了新民乡、四格乡、关镇等九个乡镇。

三、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可以看出,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遗产类和新型的资源,并且在资源的潜力的评价过程中重视了无形的遗产资源的关键性,但是因为一些乡镇的尺度的无形的资源无法用数据准确地体现,并且主要的无形资源在盘县的地区里的分布也是非常地广泛的。把农业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原生态与特殊性当作评价的因素来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应用主观的判定的定量的方式,但是还需要进行深层次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6)

[2]王金伟.韩宾娜.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

无形资产的盘点例10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233-03

1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资保障。在企业众多的固定资产中信息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较大,其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移动频繁等特点。

对于信息化资产,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使用“台账清单”的方式管理,即通过手工表格或是用ERP系统中的资产台账表进行信息化资产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在设备上粘贴一维码或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

不管采用哪种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化资产管理,都很难解决以下管理问题:

1)纸质标签易损坏,难以快速获取设备信息。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经常会在设备表面粘贴纸质标签,纸质标签的缺点是容易破损,而且如果设备相关信息变更后,标签须及时地重新制作并粘贴,否则后期很难快速获取设备的信息。

2)设备状态变更后,信息更新操作不能在现场进行。设备状态信息有变更后,工作人员会将变更的信息记录在纸上,最后在电脑上将设备信息进行逐条更改,消耗人力和时间,如果工作人员忘记更改系统数据,还可能会出现资产实物与帐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3)盘点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

根据国家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企业每年都要对企业内的信息化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工作人员需要随身携带盘点表资料到企业各部门和生产现场进行固定资产实地实物盘点核对,对每项固定资产逐一进行盘点核对账账、账卡和账实是否相互符合。工作人员需逐台设备查看标签,确认无误后才在盘点表中做已盘点标记。由于资产数量多、任务重,而且不少设备放置的位置不方便查看标签,导致实际核对固定资产过程中容易出错和效率低下。

鉴于以上管理问题,本文提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信息化资产的管理中,取代以往的手工记账或一维码、二维码形式的资产管理方式。

2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写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整个识别工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其不仅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而且具有多标签同时识别的功能,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应用时,先将电子标签贴在需要管理的固定资产上,通过读写器将代表固定资产的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核对固定资产时,工作人员先按照约定程序操作手持便携式读写器,读写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如果固定资产上附着的电子标签和手持便携式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在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有效范围内时则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将获得足够能量被激活并将自身解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手持便携式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传送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如下图原理图1所示。

3信息化固定资产系统的设计

因在传统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模式中一般依赖于纸面单据或通过手工方式录入原始数据导致效率低下并经常发生错误,从而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实物与财务帐目不相符合的情况。本文设计的目标是借助RFID技术,以实物管理为抓手,以化繁为简为目的,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过程中的账务相符管理的问题,并选取计算机和打印机设备作为RFID电子标签管理的试点,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标,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的自踊水平。

3.1系统整体方案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电子标签的识别、识别后资产信息的传输以及资产管理应用系统三个方面。

具体实现过程为:抽取原办公自动化设备资产管理系统(ZYSBZC)信息化资产台账数据作为本系统(OARFID)的初始化台账数据。在OARFID台账数据基础上增加RFID编码字段,程序实现RFID标签对应功能(发标签功能)。通过系统可实现设备台账盘点功能。具体操作为系统生成盘点任务单,下达到手持机上,盘点人员持手持机进行逐个设备的盘点,盘点完成后将盘点记录上传到盘点任务单中,实现闭环。

其特点一是通过成熟的射频识别技术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过程从实物的购置、固定资产财务入账、固定资产实际领用、调拨、盘点、财务报废及实物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实时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通过系统使固定资产日常繁杂的管理、统计、核对等工作痕迹化、规范化、便捷化,同时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查询固定资产的领用信息、维修记录、历史资产记录和使用情况、存放地点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理。

3.2系统硬件结构

因本系统数据量不大,数据处理的性能要求不高,可直接利用企业虚拟服务器技术,分配服务器资源应用于本系统。服务器配置能够满足数据库软件及应用软件正常运行即可,如遇到资源不够的情况,也可进行方便的调整。服务器网络设置为企业内网服务端VLAN,便于客户端访问。

3.3系统软件结构

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Oraclel 10g,软件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3.4系统功能模块

1)权限管理

本模块可进行用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系统设置了三个层级的管理权限。第一个是系统管理员层级,拥有管理用户、设置用户权限的权限;第二个是信息化资产管理员层级,提供给信息化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使用,可以进行台账管理、标签管理、入库管理、发放管理、调拨管理、回收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管理工作;第三个是部门资产管理员层级,提供给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使用,但权限设置为仅能对本部门的资产进行业务操作,无法查询到其他部门的资产信息。

2)台账及标签管理

台账管理。即信息化资产的设备清单,记录设备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品牌、规格型号、使用部门、存放位置、使用人、使用时间、基本配置信息、IP地址、资产编号、RFID码、设备状态等信息。日常管理的所有操作最终都会反馈到设备台账中。

标签管理。在资产登记时即赋予每个固定资产实物唯一的“资产身份证”(RFID标签),从资产投入使用的源头就开始管理控制。电子标签使用前需要先用发卡器进行初始化,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卡片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在系统中与实际的台账信息进行关联,

3)日常管理

信息化资产日常管理的逻辑图如图3。

入库管理。信息化资产到货时,首先进行物品的基本信息登记,此时由于资产设备还没有发放给个人使用,所以没有存放位置、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信息;随后进行贴码操作,在操作前先将电子标签进行初始化,随后将标签粘贴在设备上;将标签编码通过标签读写器写入信息化设备台账表中,完成台账信息与标签的关联。

发放管理。信息化资产发放给个人使用时,先进行扫码,定位到信息化设备台账中的相应记录,把使用部门、使用人、存放位置等信息录入完毕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即可进行实物发放。

调拨管理。信息化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使用人的更换,此时使用调拨功能,通过扫码定位到需要更新信息的设备,相应的修改记录,用新使用人更新原使用人。最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

回收报废管理。信息化资产到达使用年限或是损坏无法使用时,使用回收报废功能,扫码定位需报废的设备信息,变更资产状态信息为“报废”,最后将信息回传给系统数据库。

盘点管理。企业每年都要进行信息化资产的盘点工作,盘点之前,系统自动生成盘点单,将盘点单数据下达给便携式读写器,工作人员携带便携式读写器到各位置进行实物盘点,盘点时只要靠近设备1-2米即可准确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实现盘点。盘点结束后,将便携式读写器上的盘点数据回传到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库自动与财务资产账比对形成盘点报表,从根本上杜绝以往人工盘点时容易出现的错盘、漏盘、重盘等现象,能有效确保实物统计数据的及r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设备图形化管理

通过图形化界面将每台设备的详细位置进行标注,并能通过热点的方式,进行鼠标点击弹出设备基本信息查询结果。设备图形化管理的表结构设计见表1,OARFID中需增加"RFID编码”字段。

5)统计查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