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28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1

一、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概述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无形性、资源性、不确定性、独占性、长期性、高效性六个方面。其中,无形性是无形资产最明显最基本的特征,资源性和高效性体现了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不确定性是指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以及未来市场收益的风险。独占性和长期性都说明了无形资产是受到法律保护和企业拥有长期持有无形资产的权利。无形资产作为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本身具有超乎想象的价值,这是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

(二)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软件企业是指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其经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收入,具有一种以上由本企业开发或由本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的企业。

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第一,高收益性,无形资产常常给企业带来较其他资产更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第二,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产生于创新,但创新过程充斥着巨大风险;第三,价值比重较大,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比重较大,体现了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人才依附性,以知识形态为主的无形资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软件企业的人才管理极其重要。

二、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以A软件公司为例,详细分析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A软件公司背景介绍

A软件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电信软件开发及集成供应商,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本公司和成员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业务。属于高新技术、双软认证企业,软件产品销售享受增值税税负超过3%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软件产品的开发属于四技收入,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主要客户是中国联通,公司在中国北方五省及南方三省均有项目,每年新开工项目上百个。公司员工规模达600人,研发团队人员占人数总数30%以上。

(二)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A软件公司作为电信软件行业的先驱,撰写并了多项国际电信标准,但多年以来未形成一套从无形资产形成、积累、评估、管理、使用和创新的管理制度,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投入存在盲目性。投入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研发项目立项缺少必要的审批环节,往往是研发部门自行规划研发投入量,而公司其他管理部门并不参与研发项目过程管理,研发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预算不足、人员缺乏的现象。可行性分析本应是研发项目立项的重要一环,但该公司研发项目立项前没有相关部门对该研发项目的可行性、收益性做前期调查分析,立项资料中缺乏可行性分析内容。

2.企业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由于无形资产流失在短期内不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具体表现在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如申请专利权、限定无形资产接触范围、保密规则等措施。不重视研发人员的培养及团队建设,该公司没有形成一套对技术人才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的机制,造成这些人员认为企业只顾效益,而完全忽视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故而导致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3.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善。由于该公司未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导致财务报表披露的无形资产金额不实,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具体表现在: (1)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前,企业研发费用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但为了追求经营利润目标的实现,研发费用的归集科目只有两个,“研发费用”或“技术成本”。当月计入“研发费用”科目的金额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而当月计入“技术成本”科目的金额中则全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下。此类成本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结转,故而在存货成本中大量堆积,最终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2)在无形资产准则修订后,在对研发费用资本化条件的五项原则并没有深入研究,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没有重新规范的条件下,迅速调整了对开发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即将开发项目成本全部计入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内,项目结项后即刻转为无形资产核算,没有必要核算依据。2010年末,事务所对该公司进行年终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当年开发项目成本结转至无形资产金额422万元,而此核算内容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过程文档证明其操作的合理性,导致审计人员提出本年度开发项目成本结转无形资产的核算依据不充分,建议将本年结转至无形资产金额全部计入当年损益。由此可见,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无形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A软件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措施

A软件公司针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从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使用管理三大环节采取措施,形成对无形资产的闭环管理模式。投资管理从投资可行性分析入手,进行投入产出情况预测,并且加强新产品价值后评估分析。财务管理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准确计量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及分摊金额,并定期报告新产品的投资预算执行及产生效益情况。使用管理即为强化对专利权、非专利权以及技术人才的保护意识。

无形资产管理措施实施后的一个会计年度,从研发部门立项审批到项目阶段性成果评审,从项目预算评审到各阶段考核,研发流程非常清晰,资料完备。年末无形资产账面摊余价值约1500万元,除原账面外购无形资产价值500万元外,均为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A软件公司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企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为下一步战略资本扩张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完善软件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措施

1.无形资产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是指相关部门对企业决策机构确定的无形资产投入(包括外部购入及自主研发)进行投资支出和未来获得能力的测算。无形资产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无形资产投资支出预测、产品生命周期内营业收入预测、预计销售成本及分摊成本预测、产品盈利预测等。可行性分析一般认为净现金流量为正值的无形资产投资方案都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2.无形资产的投资预算及监控。无形资产投资预算是企业投资于无形资产所需的未来资本支出总额。每一项无形资产投资,无论是外部购进的,还是内部开发的,都需预计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的总成本。投资预算金额应与可行性分析中的投资预测基本一致。对于企业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投资预算批准后,预算考核成为项目日常监控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应针对项目各阶段点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对,对超过预算额度的现象及时预警,以确保项目预期利润的实现。

3.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分析。对于开发成功后结转无形资产的新产品,应在其寿命期内进行持续跟踪,每年应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工作,通过科学地分析体系输出客观、有效的信息,以期达到辅助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有效改进经营管理质量的目的。投入产出分析工作主要以损益结果为主线,运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财务分析方法对新产品进行损益后评估。

(二)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措施

企业应严格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财务管理体系。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可依照常规方法进行核算,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探讨软件企业自主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措施。

1.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两部分。对研究阶段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项目成本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开发阶段的成本支出如在开发完成且开发成果达到预定用途,且同时满足准则规定的五项资本化条件的,将开发阶段支出结转为无形资产。

2.会计核算依据。(1)项目立项阶段核算依据。①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研发项目立项通知书》对新设项目单独进行建帐核算。财务部门应分别对新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决策机构批准的立项文件以及其他能表明项目所处研发阶段的相关说明和证据资料进行审核。②研发管理部门提供开发阶段项目的立项依据和资料,用以说明所开发的项目已经经历了研究阶段的探索、测试并获得了阶段性技术成果,已经具备了进入开发阶段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并附有专家鉴证的结论性证明。(2)项目开发阶段核算依据。①项目在开发阶段发生变更或者异常终止时,财务部门必须取得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变更通知书》、决策机构批准的变更文件,以及其他相关变更资料。②会计期末(一般指年末),项目管理部门应对尚处于开发阶段的项目进行项目阶段性总结,并将《开发项目阶段总结》提交至财务部门。总结中除汇报开发项目阶段性技术成果、成本支出、进度完成情况外,还应对项目是否仍然具备开发支出资本化五项基本条件进行判断说明。(3)项目开发完成阶段核算依据。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项目经专家鉴证(或专业验收证)已达到预定用途,应由项目管理部提交《验收证明》《项目总结》《研发项目结项通知书》,公司决策机构批准开发成果纳入无形资产管理的批准文件。财务部门复核相关资料后,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对于未达到预定用途的,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会计核算方法。财务部门根据研发项目管理部提供的《项目立项通知书》,将界定为“研究阶段项目”的支出当期予以费用化;将界定为“开发阶段项目”的支出暂在“开发支出”科目项下归集,待资本化条件满足时进行结转。对研究开发支出进行核算时,需要设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和“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会计核算应对研究开发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对每个项目单独建账核算。研发项目的建账、记账和结转应与项目的实际进度同步。资本化项目结束后,通过对开发成果的检测和专家鉴定,如确认已经完成开发任务且开发成果达到预定用途,即能够直接投入使用或出售。需将开发支出的账面价值全部结转计入“无形资产”科目。

4.会计计量。财务部门应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研发成本进行准确计量,即研究阶段的成本为当期发生的全部研发支出,开发阶段的成本经鉴定可结转至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全部成本账面价值。会计期末应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开发项目发生的成本支出予以资本化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对开发成果的技术性进行论证,预测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以此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会计期末,财务部门应与项目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对于预期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应由项目管理部门向公司决策机构提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报告》,经批准后,可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累计摊销转销。

(三)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措施

1.非专利技术的保护。非专利技术可采用保密合同或技术合同以及雇佣合同中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等进行保护。保密协议是一种法律性的保密措施,企业应与接触企业技术、商业机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协议中应注明员工的保密义务、违约责任及赔偿。用以来约束员工在研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创新活动时,自觉做好保密工作。企业还可以从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来保护企业的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营销网络等商业秘密的安全,如限制接触机密权限,外发邮件加密等,防止因保护不当而导致核心技术资料外泄。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工作氛围。要克服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传统观念,形成竞争择优,奖勤罚懒的薪酬考核制度,保留人才,以确保核心技术的安全。

2.专利技术的使用管理。(1)加强专利技术资料的管理。在专利技术开发过程中,对关键技术资料一定要严格管理,避免流失。(2)对开发成功的技术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是申请在先原则,权利授予先申请人。(3)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应将企业内的专利技术整理造册,专利年费上缴要及时准确,避免因过期缴费而丧失权利。(4)制止侵犯企业专利技术的行为。加强市场监控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无形资产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额,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利用评估后的无形资产入股进行资本扩张。因此,如何管理好无形资产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企业必将更加重视无形资产(尤其是自主创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中所论述的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来源于笔者现实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的创新指导意见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会出现新的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作者单位为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沈婷.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10).

[2] 姜宏,屈冠银.软件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必要性[J].经济研究参考,2010(6).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2

一、会计经济的发展状态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目标主要研究决策标准派、知识流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区别会计目标标准完成的。通过区分向前性、可靠性标准,对未来的重要标准性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最大局限性问题,确定知识性经济是否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根据企业经济信息使用标准,对企业的资本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标准内容,分析满足企业的资本物资资源增长标准,提高复合企业综合经济资源发展的信息要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建设。

(二)影响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

可靠性、谨慎性的会计特点,适合企业综合经济的发展,可理解、及时性、实质性是应用会计技术的主体标准。通过分析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发展标准,确定货币的基本计量,对提前虚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知识经济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信息质量模式冲击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一是加强货币标准时间和经济价值体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会计信息标准价值,分析会计成本可能产生的缺陷,对比价值差异,分析企业经济现有的价值水平。二是对企业的知识经济资产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按照企业信息量进行计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竞争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计量货币标准较为单一,影响会计信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

(三)与传统财务数据报表的冲突

传统财务数据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实际的经济事项的判断,对重要的经济资本货币、固定产值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信息服务的可用量标准,分析人力资源、商务名誉等多种无形资产的信息内容,确定货币时间价值标准,是否具有价值风险问题,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有效更新知识,采用信息决策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研发性,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分析可用时间价值标准,确定风险价值水平,确定财务报告内容,降低与传统财务数据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对资本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是一种可计量可控制的数据,是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利益的。企业经营通过工业、农业物资资源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资本。通过分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定企业知识经济类型,确定企业最优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主体资本,企业的无形资本一般占据企业综合知识经济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利益远高于物资经济。将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列入到企业资本资产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概念进行调整,拓展企业的资产范围,实现会计核心资产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创新的知识经济构思

(一)会计信息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会计基础,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提高企业变化架设标准。利用全面的概念标准,将传统的会计成本进行原则化分析,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企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依附会计实际发生的基本交易事项,对会计记录、会计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分析,确定可评价、决策的标准范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实意义。树立良好的会计动态标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的变化时间,充分利用企业事件标准,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会计风险、机会标准,从客观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要素进行评判,建立会计信息理论体系,实施合理的动态会计管理体系。采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标准,对企业网络会计管理方式进行沟通。网络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准,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方法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会计企业的网络结构化标准,改善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提高会计假设标准。利用会计主体思想,加强可持续经营分期管理,假设会计的动态实体标准,分析会计的风险问题,对新派报酬进行假设,完成新会计概念的突破。

1.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从劳动型生产产业发展为技术型科技企业,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越来越重要。通过采用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确定,完成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不断合理化,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使用效果更佳的准确。

2.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宏观调控

通过国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式下的合理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企业综合经济能力的合理化发展。例如:国家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标准,对会计成本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标准,致力于加强人力资源的福利控制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各项福利的控制,提升人力资源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受到更好的宏观调整影响。

3.会计经济下企业效益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快速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实力,提高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人才素质和企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化管理的合力分析,判断出企业在整体发展经营上的合理管理方向,确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规划,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升会计经济企业的稳定发展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问题上的有效发展。

(二)会计模式发展的创新研究

1.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依照知识经济发展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综合经济发展标准范围。知识经济是无形的,又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企业的经济创新主要依赖无形知识资产。针对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分析高收益经济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进行分析,从全面的无形资产范围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资产识别。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合理的披露,分析企业知识无形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水平,确定可获利能力,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信息披露中,要尽量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综合经营特点,对企业的不等距制度进行报告分析,及时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更新范围,确定企业可开发的新无形资产范围。

2.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

企业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的管理。每一个人员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维护管理环境,逐步建立适合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升企业会计保护水平,加深企业综合成本控制管理,保证成本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于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的培养,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技术人才储备能量,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功能性标准,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过程,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准确性,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环境的合理性,实现企业会计内部人才的有效发展,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加深企业综合经济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方法加强企业目标化管理,保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核算和解锁流程中完成对于企业整个资产折算的评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处理,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所得税额分析,保证企业的成本化费用得有结余,保证固定资产的基本价值份额得以保证,降低企业的基础利润,保证企业的应收税额,企业可以较好的利用资金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资金成本分析,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得到结余。例如:工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使得传统的成本化会计不单单局限为寄存的方法,而是扩大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有加强固定化资产的递进型折线型方法。灵活多变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会计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核算标准,分析会计核算的准确多变意义,从会计核算运用下实现对会计核算的合理管理。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3

一、会计经济的发展状态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目标主要研究决策标准派、知识流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区别会计目标标准完成的。通过区分向前性、可靠性标准,对未来的重要标准性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最大局限性问题,确定知识性经济是否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根据企业经济信息使用标准,对企业的资本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标准内容,分析满足企业的资本物资资源增长标准,提高复合企业综合经济资源发展的信息要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建设。

(二)影响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

可靠性、谨慎性的会计特点,适合企业综合经济的发展,可理解、及时性、实质性是应用会计技术的主体标准。通过分析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发展标准,确定货币的基本计量,对提前虚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知识经济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信息质量模式冲击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一是加强货币标准时间和经济价值体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会计信息标准价值,分析会计成本可能产生的缺陷,对比价值差异,分析企业经济现有的价值水平。二是对企业的知识经济资产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按照企业信息量进行计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竞争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计量货币标准较为单一,影响会计信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

(三)与传统财务数据报表的冲突

传统财务数据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实际的经济事项的判断,对重要的经济资本货币、固定产值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信息服务的可用量标准,分析人力资源、商务名誉等多种无形资产的信息内容,确定货币时间价值标准,是否具有价值风险问题,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有效更新知识,采用信息决策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研发性,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分析可用时间价值标准,确定风险价值水平,确定财务报告内容,降低与传统财务数据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对资本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是一种可计量可控制的数据,是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利益的。企业经营通过工业、农业物资资源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资本。通过分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定企业知识经济类型,确定企业最优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主体资本,企业的无形资本一般占据企业综合知识经济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利益远高于物资经济。将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列入到企业资本资产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概念进行调整,拓展企业的资产范围,实现会计核心资产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创新的知识经济构思

(一)会计信息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会计基础,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提高企业变化架设标准。利用全面的概念标准,将传统的会计成本进行原则化分析,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企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依附会计实际发生的基本交易事项,对会计记录、会计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分析,确定可评价、决策的标准范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实意义。树立良好的会计动态标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的变化时间,充分利用企业事件标准,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会计风险、机会标准,从客观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要素进行评判,建立会计信息理论体系,实施合理的动态会计管理体系。采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标准,对企业网络会计管理方式进行沟通。网络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准,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方法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会计企业的网络结构化标准,改善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提高会计假设标准。利用会计主体思想,加强可持续经营分期管理,假设会计的动态实体标准,分析会计的风险问题,对新派报酬进行假设,完成新会计概念的突破。

1.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从劳动型生产产业发展为技术型科技企业,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越来越重要。通过采用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确定,完成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不断合理化,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使用效果更佳的准确。

2.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宏观调控

通过国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式下的合理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企业综合经济能力的合理化发展。例如:国家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标准,对会计成本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标准,致力于加强人力资源的福利控制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各项福利的控制,提升人力资源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受到更好的宏观调整影响。

3.会计经济下企业效益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快速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实力,提高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人才素质和企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化管理的合力分析,判断出企业在整体发展经营上的合理管理方向,确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规划,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升会计经济企业的稳定发展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问题上的有效发展。

(二)会计模式发展的创新研究

1.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依照知识经济发展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综合经济发展标准范围。知识经济是无形的,又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企业的经济创新主要依赖无形知识资产。针对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分析高收益经济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进行分析,从全面的无形资产范围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资产识别。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合理的披露,分析企业知识无形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水平,确定可获利能力,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信息披露中,要尽量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综合经营特点,对企业的不等距制度进行报告分析,及时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更新范围,确定企业可开发的新无形资产范围。

2.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

企业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的管理。每一个人员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维护管理环境,逐步建立适合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升企业会计保护水平,加深企业综合成本控制管理,保证成本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于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的培养,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技术人才储备能量,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功能性标准,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过程,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准确性,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环境的合理性,实现企业会计内部人才的有效发展,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加深企业综合经济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方法加强企业目标化管理,保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核算和解锁流程中完成对于企业整个资产折算的评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处理,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所得税额分析,保证企业的成本化费用得有结余,保证固定资产的基本价值份额得以保证,降低企业的基础利润,保证企业的应收税额,企业可以较好的利用资金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资金成本分析,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得到结余。例如:工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使得传统的成本化会计不单单局限为寄存的方法,而是扩大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有加强固定化资产的递进型折线型方法。灵活多变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会计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核算标准,分析会计核算的准确多变意义,从会计核算运用下实现对会计核算的合理管理。

4.对会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对成本会计的管理有很多环节,成本会计中的信息量巨大。成本会计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保证企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通过对成本会计的信息化管理,保证成本会计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合理开展。企业通过设立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科技水平的更新,及时将新科技、新信息融入到企业会计管理职责范围内,确保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管理的发展,建立合理的企业会计信息人才管理部,及时搜集、整理、储存优质的会计管理人才,定期进行信息系统检查和维护,分析信息保证企业成本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度范围进行综合分析的。通过会计领域的综合分析,确定会计创新发展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的计量标准,分析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问题,从企业的收益中获取企业的综合探索标准。利用知识经济发展条件,对企业的会计创新进行发展变革,改善企业的会计理论体系,更好的实现企业投资债务、债权的管理。

作者:韩炬 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4

关键词:无形资产 资本运营 指标体系 改进

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占资产负债表的份额逐步递增,对提高企业价值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实务中却对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衡量,缺乏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运营情况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可为企业无形资产良好、有效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企业管理中无形资产的定义是广义的,因此对无形资产运营情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但是从目前指标体系的总体来看,主要存在着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重定量指标,轻定性指标的问题。本文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全面考虑评价体系,采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对无形资产作出更为全面的综合评价。

(一)定量分析的指标设计原则

1.财务指标的设计原则。战略性:由于无形资产运营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价值,为股东服务,因此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无形资产对利润和销售收入的影响,更要反映出对企业价值、股东回报的贡献程度;全面性:指标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出企业无形资产整体运营状况,而且要注意评价个别重要的无形资产运营状况;相关性:评价指标一定要恰当反映无形资产的运营情况,要将与无形资产无关的或相关性较小的影响因素剔除。

2.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原则。科学性:在设计指标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无形资产的定义和范围;协调性:指标之间应该协调统一,避免评价指标间存在自相关;可量化性:指标应该具有可采集、可量化的特点,保证各项指标能够有效测度和计量。

(二)定性分析

这部分指标内容涉及面广,主观程度较高,往往导致评价体系缺乏客观性,但对这部分指标的分析评价所耗费的成本却较多。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无形资产特点,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选择几个重要的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

(一)对定量指标的思考

目前我国已有学者开始对无形资产运营评价指标进行探讨,但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探讨的主要是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讨论得不够,二是目前个别财务指标在评价无形资产时仍然存在问题。因此笔者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1.财务指标的思考。贺启印于2007年在《财会月刊(综合)》第6期发表《无形资产运营评价指标浅析》一文,对无形资产的运营能力、增值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与保护四个方面设计了无形资产评价指标。这套财务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形资产运营效果问题,但仍有一些不足:一是两个指标的设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二是没有反映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对股东回报率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指标进行改进和补充:

第一,财务指标的改进。首先是无形资产收益率指标:

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净收益/ 平均无形资产总额)×100%

笔者认为“凡是与无形资产运营相关的净收益都应准确计入无形资产净收益中。如不能明确划分净收益的归属,将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期限内每年创造的超额收益看作年金形式, 折现率可采用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 无形资产的现值以现存账面价值表示,无形资产净收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年金现值系数”。无形资产的现值以现存账面价值表示不合适。

无形资产的现值是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折现,而账面价值存在两个问题:计提减值准备后,当影响无形资产减值的因素消失后仍不能转回;无形资产的现存账面价值只是无形资产会计价值减少后的价值,并不能反映无形资产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无形资产净收益增加的现值,而且这个价值减少的过程只是一个人为估计的过程,并不准确。因此无形资产的现存账面价值并不能反映出未来的超额收益,另外由于会计谨慎性原则,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是低于实际价值的。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无形资产净收益实际上是被低估了。

笔者认为,如不能划分净收益归属,可借鉴资产组减值测试中,按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比值分摊减值损失的思路,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之间的账面价值之间的比值来分摊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以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年金现值系数确定无形资产净收益。

其次是无形资产实际收益率指标。贺启印认为这个指标实际是企业的超额收益率,即无形资产实际收益率=营业利润/总资产价值×100%-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但是营业利润/总资产价值≠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总资产价值反映的是资产产生营业利润的效率,而资产利润率反映的是资产产生净利润的效率,这两者相减是使目标公司与该行业在一个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影响企业净利润的所得税和利息费用并不受无形资产的影响,而是分别受政策影响和市场风险、项目风险的影响,分析中纳入这两个因素只会低估无形资产的作用。因此,这个指标应调整为无形资产实际收益率=EBIT/总资产价值×100%-行业平均EBIT/行业平均资产价值。

第二,现有财务指标的补充。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无形资产对股东的投资报酬率产生积极影响时,无形资产的运营才是有效率的。钭志斌(2007)对我国的上市汽车生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比率进行了分析,发现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这说明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太低,对企业产生的超额利润小于自己摊销时所产生的巨额费用,产生了负效果。因此,考察无形资产占总资产变化率/权益净利率变化率是很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更进一步,可以分别考察无形资产各组成部分占总资产比率变化率及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有侧重地对各部分无形资产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上指标都是从无形资产总体价值出发,但仅考虑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增加是由于较多价值较低的无形资产累积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企业无形资产有较高的价值增长,但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值量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考虑平均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数量。

2.非财务指标的思考。这部分的指标设计比较灵活,但是在设计时应该注意把握前文提到的原则。

非财务指标理论上有无数个,在这里,笔者仅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参考:

人均价值水平=某一时期企业生产价值总额/企业员工数,这是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对体现员工素质的无形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效率的表现。

产品生产周期比率=某一时期内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行业产品生命周期,这个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专利技术和能提高生产效率的非专利技术的利用效率。

市场占有率=企业某种商品销售数量/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这能反映企业品牌和销售网络运营情况。

顾客忠诚度=老顾客数量/顾客总量,反映了企业品牌和销售网络运营的稳定程度。

(二)对定性分析的思考

定性分析主要是对不能进行指标量化的部分进行分析。笔者现就企业几个具有普遍性的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借鉴。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当代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在于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对企业文化的运作情况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企业精神具体化过程情况。企业是否将高度抽象的企业精神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和方法具体化到每一个部门, 成为每一名员工的内心信仰?第二,员工对企业是否忠诚?第三,是否有专门的培训,使员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第四,是否有完整的目标审核体系?为了实现企业文化阶段目标, 对于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就需要进行全过程目标审核, 以保证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目标不发生偏差。

2.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基本素质首先体现在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上。首先要考察各层次的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是否与岗位匹配;其次,各层次的管理者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伦理素质和健全的心理人格素质。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高层管理者,主要就是给中层以及基层和员工们带来一个领导的思路,带领他们顺着他的思路平稳前进,因此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宏观把握问题的能力,能用联系的、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中层管理者应该是最熟悉高层管理者意图的人,首先应该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思路和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工作办法和工作思路去带领基层管理者及员工开展自己的工作,中层管理者实际上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中层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宏观战略具体化的能力。基层管理者应该是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所以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细节的能力。

因此,企业必须时常关注行业发展情况,注意各岗位对人员的要求是否发生变化,管理者的素质还能否满足岗位的要求。

3.企业特有的经营策略。它可以帮助企业击败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一个能运作良好的经营策略必须具备现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策略的现实性,即在进行策略思维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谨慎而细致地作好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时时注意到决策目标的现实可能性。策略的科学性,即在进行策略论证时,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与严谨的手段;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原则,随时注意到策略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策略的完整性,即在制定经营策略时,不能只顾及企业的当前利益,一定要放眼未来,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因此,长、中、短期的经营策略必须连贯一致,决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首先,目前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指标是零散的,下一步应该研究是否存在一种方式使各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体系。

其次,目前的指标值是从理论上构建的,需要通过实证来检验各指标的有效性,剔除在实际中无法有效反映无形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贺启印.无形资产运营评价指标浅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7(6)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5-03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断推移,让我国现有对外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意味着未来企业必然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发,需要面对更多的外部竞争压力。这些都需要我国现有企业能够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而进行针对性资产核算模式的介入。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无疑无形资产占到了企业整体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包括了企业自身的专利、人力资源、技术等等,这些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本身往往难以量化,由此就造成其在实际价格计算以及自身的自称账目反应的不完整性,进而影响到了现有企业管理制度决策。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实际数量以及其本身在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与价值,进而作出合理的决定,实现与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给予企业的无形资产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应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核算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与分析,没有有效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内容而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也就制约了现有无形资产实际核算效果,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核算效能的下降,无法切实有效的满足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要求,进而影响到了后续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造成的是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到,在信息时代下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需要通过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而更好的保证现有核算效能。由此,本研究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究企业投资决策与无形资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借助于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策略,更好的进行资产核算的同时,保证现有实际项目投资以及决策的合理性,让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内容

(一) 我国准则中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第一,公司要对所获得的无形资产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各方面的信息总结出其使用年限。企业首先要对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寿命进行评估,要对其未来对于企业自身的价值贡献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实际的价值进行平摊[3]。由于我国现有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并没有一个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中的计量模式以及策略依然相对简单,其更多是结合现有资产自身的价值以及其本身的寿命进行分析。这些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其自身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办法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反应,这些都会造成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制约了无形资产效用的发挥。同时,无形资产本身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缺乏合理的计量方式,由此必然会直接制约未来企业整体的决策[4]。

总体而言,国内公司会计规范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可分为:外部引入类;自身开创类;股东投资类;利用物质交换获得类;债务合并类;国家扶持类;公司兼并获得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5]。

(二)国外关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相对于国内较为粗放型的无形资产计量而言,显然在国外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更加的细致,并且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后续剂量进行了明确,从而也就大大保障了现有无形资产计量的有效性,可以让每一个企业都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计量,切实有效的保证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的明确,让其可以更好的与企业发展以及后续的投资要求相契合。从现有的规章制度而言,其包括了国际准则第38 号、美国会计准等等,这些准则都从不同角度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了评估以及计量模式的明确[6]。

具体而言,世界会计规范也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即独自取得类、公司内部产生类;物质交易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7]。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方法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基础

无形资产的计量是研究无形资产的重要环节,其本必然是需要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需要的是合理的价值评估以及其实际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无形资产计量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才可以提升现有计量的准确性。从现有相应准则而言,其主要的基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8]:

1.成本基础。其是对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通过合理的成本评估,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让其能够更好的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估需求,切实有效的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评估。一般而言,成本基础下重置成本的基本公式为: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完全重置成本×成新率×(1- 无形资形资产实际利用/无形资形资产设计利用)×(现行价值重置价值×100%)[9]。这一计量模式本身相对较为简单,其本身能够较为有效的满足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计量需求,并且相应的数据获得较为的便捷,从而也就能够更加合理的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计量效能,让其更好的帮助许多企业对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

2.市价基础。市价又称变现价格,指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这一方式能够从现有的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市场价格的了解以及分析,从而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价值的确定,其可以更好的从一个相对客观地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大大保障了无形资产自身计量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从利润以及实际的收益方面帮助企业对其进行计算。虽然其本身的优点非常的明显,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由于具有独占性、排它性,由此也就意味着他们本身并不会在实际的市场中进行销售,人们也不会去出价,市场上也没有同类的商品,由此也就不具有比较性,没有办法有一个合理的参照物进行参考,这些都意味着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市价基础往往会出现 “有价无市”的情况,因此也就意味着其价值评估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量[10]。

3.经济基础。其本身就是就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亲进行分析,对于其实际的价值进行评估,从而能够获得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无形资产所能偶创造出的价值,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衡量的超前性以及合理性。这一核算方式能够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价,更好的从其实际的价值以及产出进行分析,也就能够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的评估以及了解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以及提升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11]。

(二)经济基础下未来收益的确认

1.增量收益贴现法。这一方式主要是就现有无形资产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估,判断以及分析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多少贡献,由此去评价现有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对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12]。

2.增量现金流贴现法。其主要是就现有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以及其所带来的后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现有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多少收益。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切实有效的帮助企业不断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变现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以及了解[13]。

3.加权报酬法。这一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收益以及其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比重内容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些都能够更好的促进以及实现现有企业后续的无形资产衡量效果[14]。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显然合理的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后续投资决策性。因此,本章主要是探讨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在企业未来投资过程中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够就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同样也需要能够就现有的核算内容进行创新。以现代公司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企业对其他公司界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无形资产情况,从而才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合理的决策投资方式。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显然有非常积极地作用,可以帮助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从一个宏观层面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实际价值,并非是借助于传统的固定资产这样直观的方式,而是通过多层次的管理模式以及界定策略,去了解现有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他们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发展收益,而这些都需要将现有的无形资产纳入其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核算以及判定,从而保证未来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15]。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决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就现代企业的成长角度来看,显然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兑现偶遇的无形资产进行衡量,而在衡量以及核算过程中,其实际的计量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有效的质量保证之下,才能够让企业自身拥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让企业本身获得良好的支持,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就要求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本身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核算模式的介入,保证企业管理者以及经营者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让其可以真正有效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整体的决策。特别是在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以及大型项目的投资、兼并等等方面,显然良好的无形资产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其可以切实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者错误的决策,让其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相应投资决策以及内容的选择。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帮助监控企业投资决策的执行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不仅仅是就直观性的固定资产的计量以及比拼,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无形资产的较量。而无形资产本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于现有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而进行对应的改变。因此,通过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的衡量以及核算,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现有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决策,了解其决策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是否可以真正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从而保证企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模式下成长,这些都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实际的核算有着积极的帮助。借助于实际的监控,保证了企业每一次决策的合理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

四、制约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的四大因素

评定现代公司的无形资产也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只有切实有效的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克服以及规避,才可以保证未来企业自身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才能够向最终保证企业决策投资的合理性。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必然会受到现有会计政策的影响。其会从实际的核算方式、原则以及程序等等各方面直接影响到现有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现有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必然会造成对于最终无形资产价值衡量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企业本身能够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而选择一个合理的评估模式以及方案,通过有序的策略以及手段,去更好的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以保证后续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任何一个核算本身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人,每一个核算人员自身的严谨性以及综合素养决定了最终核算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而言,其本身的核算方式自己内容相对复杂。正如之前所述,需要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这些都会要求现有的核算过程中每一个会计人员拥有非常良好的综合素养,他们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现有的实际核算内容以及方案制定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措施。由此,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对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从而保证核算结果的同时,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而言,如前所述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核算方法他们考虑的是无形资产在不同阶段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不同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无形资产内容相对较多,这些都意味着不同的无形资产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核算结果。其需要的是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内容的选择,帮助企业更好的形成有序的核算模式,满足企业未来决策需求的同时,更加准确的评定现有的核算结果,提升无形资产核算质量。

(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人认知

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除了涉及到上述三个因素之外,显然现有管理者自身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核算质量。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最终作出决策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给予了重视也就能够保证后续的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会计人员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领导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没有从相对客观公平的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无疑就会造成最终核算结果的大打折扣。

五、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分析

(一)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方法

目前,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成本基础法,这是现代大部分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计量方法。如表5-1所示,其中的无形资产就是通过对其过去腾讯公司的无形资产的累积计算,并且结合其在过去5年内的平均产值以及对于企业相应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而产生的一个最终数值,从而保证了现有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二)腾讯公司无形资产计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从表5-1的腾讯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到,现有企业整体无形资产规模不断提升,从2010年391,994万元提升至2014年3779976万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现有的腾讯公司自身的无形资产数量不断提升,超过了10倍的增长,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本身的文化以及外在的价值的提高。因此,基于这样一个无形资产的提升。腾讯公司近年来积极寻求合理的投资模式,包括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等等需要基于无形资产影响力的产业,更好的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保证其本身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可持续性,更好的促进自身未来有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而现有的无形资产的计算,让企业看到了未来在无形资产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前景。由此,也就能够让腾讯企业可以在后续的投资过程中尽可能的就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发展以及规划,不断满足未来企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企业形象以及相应的专利权等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效能以及研发能力,从而切实有效的满足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规划满足。

(三)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存在问题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现有无形资产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计量过于简单且不合理的问题

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如此现有许多公司依然没有对于其实际的核算内容以及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腾讯公司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本身并没有对其进行非常系统性的分析,仅仅是对现有的实际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微信、QQ电影、QQ钱包等等进行当期损益的计入。其主要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没有很好的对现有无形资产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这些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带来的是一种无效的资本流入,造成的是一种价值的降低,从而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自身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衡量。

2.计量单位过于单一

虽然国家已经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寻求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计量方法。但是,在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由此造成现有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的计量过程中依然是以单一性的人民币作为货币,这直接造成了未来腾讯公司本身对于海外投资者的财务报告阅读以及投资带来了影响。

3.后续计量中减值准备的核算

我国现有无形资产在实际的减值核算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就造成了现有腾讯公司自身无形资产的计算以及减值准备核算与其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背离,无法充分显示现有企业实际的无形资产情况,造成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对于企业未来价值判断的偏差。

六、提高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和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措施

无形资产核算以及计量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未来需要结合现有企业无形资产计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际的核算制约因素出发,采取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以更好的提高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决策的而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以及优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健全公司会计体系和会计规范,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特点,并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寻找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更好的提升现有核算针对性以及合理性,满足未来的核算需求,其具体包括:

1.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

对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定而言,其不仅仅是需要从某一层面出发,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考量各方意见,要能够切实有效的从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层面出发,更好的将不同人群的意见共同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无形资产实际核算准则指定的合理性。因而,再实际的人员构成中,有专业学者也有公司管理者,有国家机关也有社会团体,有审计部门也有会计从业者。由此也就可以保证制定的准则能够保证各方权益,彼此之间都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行相应的无形资产核算规则以及政策的制定,保证了后续无形资产合算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

2.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需要能够不断考虑到未来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要可以从一个前瞻性的层面去考虑实际的核算价值。同样,对于现有的核算准则而言亦是如此,也需要可以从一个长期的发展性的眼光进行核算以及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素质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其本身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核算人员。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的是能够不断进行相应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于他们自身观念的改变,让每一个会计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巨大作用,清楚无形资产计量质量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无形资产核算效能,保证其最终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手段以及激励措施,提升每一个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真正可以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保证其最终核算结果符合企业发展以及决策需求。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核算,其本身依然需要合理的外部监督模式的介入,同过合理的工作监督方式,保证每一次的核算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而且符合实际核算准则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无形资产本身的核算关系到未来决策的有效性,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模式,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进行合理的审核以及奖惩措施的构建,以保证现有核算效能,提升整体核算准确性以及有序性。

(四)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增强自身认知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他们必须要从自我做起,首先对现有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真正从企业高层,从现有的顶层设计给予了重视,才能够保证后续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未来可以通过合理的企业文化以及内部核算制度的构建,形成一种良性的内部无形资产核算氛围的形成,进而保证现有核算准确性,为后续的企业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让企业能够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成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展现无形资产的特色,为公司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能够使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亦文.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 :89-90

[2] 周江燕.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 :11-15

[3] 李晓宁.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 :4-8

[4] 姜英.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 :56-58

[5] 程秀华.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 :98-99

[6] 梁利红.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135-136

[7] 薛贵仁.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48-51

[8] 张秀云,张绪成,修峰.浅论无形资产评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4) :6-8

[9] 孙树繁.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费用化与资本化问题浅探[J]. 财会通讯. 2011(34):58-60

[10] 邓亦文.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77-78

[11] 周江燕.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93-94

[12] 李晓宁.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136-137

[13] 姜英.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25-26

[14] 程秀华. 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48-50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6

1、无形资产开发策略。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开发时,要将本企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者或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进行对比,评价本企业开发手段的先进性和竞争力。此外,也可以将竞争者或领先者的无形资产开发成就和先进经验移植到本公司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中,使得企业保持无形资产开发的强大竞争力并保持不断的进步。

2、无形资产延伸策略。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以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为例,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品牌生产其他相关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减少了新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提升了原有产品的价值。

3、无形资产融资策略。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是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在企业初创阶段,可以利用一个很好的“概念”或“方案”吸收风险投资取得创业资本;在持续经营阶段,可以将无形资产进行抵押取得贷款;若是以特许经营权方式接受投资,对受资方来讲前期只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取得特许方的先进管理经验、配方、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4、无形资产扩张策略。企业利用名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5、无形资产分配策略。在企业中,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不仅要按照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劳分配,而且要把他们的劳动成果资本化,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参与利润分配。近年来,高科技企业专用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已成为一大趋势。

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降低无形资产运营中的内在风险,就必须开展无形资产运营的审计,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认、考察和了解无形资产运营的现状,编写无形资产运营状况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达到最佳状态。审计则是在无形资产运营中通过发挥监督、评价和咨询的功能,起到事前的战略导向作用、事中的监督纠偏作用和事后的评价预测作用。

专业判断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基础

(一)无形资产运营中的审计立项判断

如何确定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该项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至为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认识。对无形资产运营审计产生直接的是,无论无形资产如何定义,无形资产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但确认的相对狭窄。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只有确认一项业务和事项可以进入会计运行系统,才有可能根据其特点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运营审计的审计对象才可具体确定。传统会计侧重于确认和反映物质资产,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没有得到全面反映。据统计,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特别是自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后,经济资源已由物质形态的“一元资源”转变为物力和人力的“二元资源”。但会计中的资产观念一直没有得到突破,目前我国运用单项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有12项,列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几项,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无形资源多数没有在无形资产会计中显示出来,其中商誉在企业合并或向外购入时才可以作价入账;人力资源也一直游离于财务会计之外,不能真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对收益的分配造成了障碍。

(二)无形资产运营审计中的价值量判断

无形资产价值动态变化频繁,而且其自身价值的形成与其可为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的价值量是不配等的。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经指出:经济学可以被视做人们创造和使用财富的许多不同且通常会有抵触的中归纳综合而产生的一套学说,它的中心是财富。而财富是以资源为象征的,这是由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有用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占有欲望,而稀缺性决定了他们可用于交易的条件。自然资源构成了有形资产的主体,因此,传统的会计模式正是建立在以有形资产计量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的,在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上主要是采用成本计量原则,在企业的资产形态中,物质资产是静态的,可以用原始凭证为依据加以计量。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传统的会计计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会计重点反映的无形资产是动态变化的,增值性大,稳定性小,而这些特征以历史成本原则是难以准确计量的。审计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再认定,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无形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能够进行运营审计立项的无形资产可以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1、无形资产取得的交易渠道具有可辨认性。即无形资产的交易渠道可以是单独获得的,也可以是作为企业合并的一部分或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

2、无形资产的交易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按照国际惯例,对无形资产应以初始成本进行计量,且对该成本能够进行可靠的计量。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包含进口税不能退还购进税)、可直接归属于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支出,如支付的费等。在进行具体的审计判断时应认定: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是否要包括可直接归属或以合理、一致为基础分摊于该资产,并使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所有支出,如形成该资产时使用或消耗的材料及劳务费支出,直接参与无形资产生成的人员的薪金,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注册费,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和租金的分摊和利息等。但不能直接归属于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般性间接费用,以及可清晰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不得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3、开发中的无形资产。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无形资产必须符合以下几项标准才能作为审计项目予以确认,第一,虽然处于开发阶段,但目的是为了使用、销售,且在技术上已经有保证,持有输出或销售该种资产的证据;第二,有能够证明企业内部使用的有用性的证据;第三,有能够表明该项资产已经得到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保证与支持的证据。

除具备上述条件的无形资产外,企业内部产生的商誉、与商誉相同的企业内部生成商标、客户名单和销售网等项目,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审计项目。

评价寻求进一步提高业绩的可能

无形资产的运营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欲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必须有所创新。无形资产运营的审计重视的是无形资产的价值潜力和创造过程,即从市场、法律、、技术等多角度开展审计工作。所适用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借助于预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分析评价无形资产运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风险性,以及有关无形资产运营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

针对所掌握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系统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无形资产运营中各环节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点评价、综合评价、系统评价等方法,对无形资产运营效益的实现程度进行确认,并寻求可能进一步提高业绩的途径和方法。分析评价的具体包括: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7

我国自2001年起便注重将相关的会计制度落实到企业内,许多如委托贷款、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等减值准备被囊括在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但实际推行中发现部分企业将这种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作为盈余的一种手段,通过“减值冲回”以达到获利目标,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新会计准则便于2007年实施,其引入计提资产准备内容,确保企业资产管理更为规范。然而新会计准则引入后,仍可能滋生其他如无法计量可收回额等问题,需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概述

1、资产减值会计概念界定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根据我国相关会计准则,主要将其界定在以会计信息可靠性为基础,通过财务会计将资产减值情形充分反映出来,并进一步计量、确认与披露减值情况。事实上,资产减值会计更注重对比与调整,其目标在于确保企业资产账面价值更为准确,为实际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借鉴。需注意的是若企业经营运转较为稳定,即使通过重新评估资产价值,也不会影响到企业乃至市场物价变动,其强调在原有资产价值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将负债表内资产金额控制在实际资产价值范围内。

2、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资产减值会计所囊括的理论内容主要体现在会计目标、资本保全等方面。其中会计目标方面,要保证能够正确反映受托者责任落实情况,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目标理论中对于计量属性问题,往往将历史成本计价作为主要模式,但由于计量中难以判断减值信息是否准确,所以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应着重考虑,对于难以满足可靠性要求的信息禁止进行披露。从信息使用者角度,会计目标理论强调将具体的决策参考意见提供给使用者,尤其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性更应得到保证。另外,资产减值会计在理论上也体现出资本保全理论,其主要从财务、实物两方面出发进行资本保全。所谓财务资本保全,可将其理解为扣除利润分配、出资后,确保相比初期净资产,期末净产值与其等同或超出许多。而实物资本保全指扣除利润分配与本期出资后,确保相比初期实物生产能力,期末生产能力与其等同或超出许多。

二、基于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新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于2006年提出,在2007年年初开始具体实施,其是对旧会计准则中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进一步完善,要求在资产实际价值状况得以反映的基础上将其中潜在的风险体现出来,这样信息使用者可以直接结合会计信息做好企业市场环境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经营发展策略。对资产价值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适用范围角度

我国财政部门自1998年以来为规范市场发展环境,注重从各角度包括无形资产、存货、投资以及固定资产等方面提出相关的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内容主要提出认定资产减值、计量可收回额、确定损失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理减值措施等要求。尽管在准则中资产减值范围扩大至八项,但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准则内的要求很难实际指导企业管理活动,而且未将具体资产减值准则囊括其中。相比之下,新会计准则在原有旧准则中无形资产、减值处理、存货等进一步完善,而且提出资产减值处理的具体范围包括企业商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以合营企业中的商誉为例,减值测试需保证一年开展一次,并使其向资产组合进行分摊,这样才可完成减值损失的准确确认。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中也明确指出除对于有特殊规定的资产外,企业所有资产都应在披露中真实反映出来,避免在企业中形成更多不良资产。

2、从资产减值判断标准角度

以往旧会计准则中并未统一界定减值标准,在实际判断中多依托于会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体现出明显的随意性特征。而新会计准则实施下,要求资产检查工作需在会计期末时开展,及时发现存在的资产价值问题。若资产减值问题未出现便无需对资产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另外,对于旧准则中提出的资产减值认定标准,新准则也对其进一步细化明确,包括:第一,在整个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经营中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经营管理受到一定冲击,此时便需做好资产减值认定工作。第二,当市场环境中资产价值呈下跌局面,且通过资产市价预测发现下跌将持续很长时间,此时需做好资产价值认定分析。第三,当企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或资产实体已受损,要求进行资产处置。另外,除无法确定无形资产如商誉之外,新会计准则提出对于所有资产一旦有减值迹象便需依托于具体判断标准进行测试,结合资产减值问题实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后果,这样可使实际判断资产减值的成本得以减少。

3、从计量可收回金额角度

关于可收回额计量问题,首先可引入具体的实例,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某上市企业长期连续三年处于退市风险状态,对此该企业在2002年宣称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62.62万元,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而在第三季度开始,其财务信息报告中显示的净利润竟高达1369万元之多,由此便引起业内人士的猜疑。在实际分析中从资产减值准备角度出发,可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可揭示资产减值的主要信息。

从表1中可看出企业在2001年上半年的减值准备中冲销95万元,但在全年财务报告中显示减值准备计提数额为1812万元,由此可判断企业在扭亏过程中对减值准备数额进行上提,最终在2002年使扭亏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这种操纵利润在2006年以前是企业用于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尽管危害程度小于虚构交易,但仍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受到影响,不利于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这便是旧会计准则应用下存在的主要弊端。新会计准则提出后,其指出一旦确定资产减值便禁止进行转回,避免企业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随意操纵而达到利润获取的目标。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现金流量的预计等各方面进行明确,其在旧准则中并未体现出来。

4、从公允价值引入角度

公允价值除在计量可收回金额方面有所涉及外,也是以往解决商誉直线法摊销问题的主要措施。从旧准则中可发现,当企业为合营性质时,在相应的年限内应平均摊销商誉,这样商誉实质便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商誉价值很可能存在损耗问题。但需注意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本身难以采取价值估算形式,而且企业商誉损耗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不高,更无从谈及企业商会产生现金流量。对此,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对于商誉要求每年应保证一次减值测试,并在测试过程中以商誉实际账面价值为基础向资产组进行分摊,整个分摊过程要求结合资产组公允价值。这种方式的引入不仅对计量收回金额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在计算过程中可有效预测现金流量。

5、从信息披露角度

企业资产减值披露是相关利益群体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分析的指导性内容。但旧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披露,主要对资产减值准备年末、年初以及整体变动情况进行披露,很难使信息使用者获取有效的信息,而且为企业操作利润手段的实施提供极大的便利。而新准则实施下,不仅要求对当期损失情况进行确认,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累积情况都需被提取出来。若资产减值较大,应将确定可收回额等信息在披露中显示出来,这样可保证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资产情况的了解更加充分。

三、新会计准则推行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解决旧准则弊端的重要策略,但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一是资产组方面的弊端。对于资产组,其是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中采用的主要管理方法,但我国大多企业尤其中小规模企业在资产组引入下很可能出现分配工作量过大或划分不合理等情况,为计提带来不利影响。二是计量可收回额存在一定的难题。由于在计提过程中需将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都考虑其中,很多企业在现金流量预估或公允价值公允性维持等方面很难实现,实际操作难题较多。三是仍存在一定的利润操作空间。新准则的实施并未完全将利润操纵问题全部解决,如典型的短时间内投资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等都可作为操控的方式。对此,在实际完善中首先需从市场环境出发,确保企业资产公允价值得以保证。同时,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新准则有效推行的基础,会计人员除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能够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与市场变化进行资产减值的分析与判断,并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不断提高,以此达到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的目标。另外,应强化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力度,使企业盈余操作动机得以削弱,使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更为规范。

四、结论

资产价值新会计准则的提出是解决旧会计准则弊端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无论从适用范围、减值判断标准、计量可收回额、公允价值或信息披露等角度,新会计准则都具备极为明显优势,可起到抑制企业盈余操作的作用。但在实际推行中仍存在一定的难题,要求在未来发展中注重做好人员培训、设计加强等工作,促进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冬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0.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8

在未来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目前保险行业中,保险企业的实力和无形资产在保险交易中的权重很大。当今无形资产对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无形化在资产结构中的趋势,无形资产在保险企业的价值中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对无形资产价值及其变动进行全面的识别并确认,那么保险公司就能有效地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投资以及进一步科学的管理。2001 年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目前的经济活动的不适应性渐渐显现了对经济活动、企业行为等不适应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 年颁布,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07年其率先按照该准则执行。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各内容,新准则都有相当大的改变。因此,本文有必要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核算等内容,发现保险企业应用新准则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1.无形资产的定义及范围的调整

保险公司的无形资产,根据新准则,可以理解为:保险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包括自己开发或者购买的,不是实物形态但必须可辨认的这样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相比旧规则,它特别强调了可辨认性在无形资产识别中的特征,排除了无法辨认的无形资产。根据这个定义,公司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著作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属于无形资产,但不包括企业的品牌、创立的公司商誉、报刊名,这样便和无形资产的国际通行处理方式相一致。

针对保险公司,无形资产的取得途径主要包括:内部创立,外部的购入以及外部作为投资资本的转入。在处理过程中按照来源渠道的不同,进行 “无形资产”科目的设置,从而准确地对保险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核算。

2.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变化

2. 1 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旧准则对于两者是一刀切, “不管如何一旦发生,无形资产变被做为当期的公司的费用,而不会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具体的分析”。而新准则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通过具体区分开发阶段支出和研究阶段支出来将保险企业的各种内部研发项目的费用进行归结,”具体地,若企业在初始的研究阶段时,那么企业的支出要归入当期损益,要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若在后期的开发阶段,指出符合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则要归入无形资产,将那些不能进行资本化的则被归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若不能对两个阶段进行区分,那么就将所有支出全部作为费用,同时地在当期损益中记下。

2. 2 对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2.2.1采用更加灵活的摊销方式

摊销方式上,根据旧准则:自取得无形资产的当月时间开始在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合理地进行分期地平均摊销,摊销方法必须是直线法摊销。与此不同的是根据新准则,摊销方式有多种,如生产总量法、直线法、加速摊销法等,保险企业可以在其使用寿命内系统地进行摊销。注意的是摊销方式的选择是有要求的,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确定的产生效果是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相关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得到合理的反映,不同会计期间,该摊销方法必须如一地运用,不能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随意更改。如果在预期实现方式在某些条件下我们无法可靠确定,直线法摊销是必须的选择。对于摊销金额,要进行费用化处理,相对应的另一个会计科目是当期损益。若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不确定的,那么企业在持有期间不摊销无形资产,同时在每个会计期间完成减值测试。

2.2.2摊销年限更注重实质

根据旧准则,“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得超过法律、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的较短者,并且不得超过 10 年; 法律、合同未规定受益年限的,以不超过10 年的期限进行摊销。”相比较旧规则,新准则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没有摊销期不超过10 年的明确规定,表述为 “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当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分析判断。若为保险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无法被预见,那么应当作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若保险企业具有使用寿命为有限的无形资产,那么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的摊销,对于摊销期没有固定的规定,从可以使用时到无形资产被确认终止时为止。”另外,新准则针对年限判断表述方面相对于就规则也有了变化。

2.2.3摊销基数中残值的考虑

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摊销基数定为成本和预计残值后的差额。而在旧准则中,摊销基数只考虑成本,没有将残值考虑进去。所以,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根据新规则,净残值不再限定为零。根据新规则,一般条件下无形资产若使用寿命有限,在下面情形外,残值为零: 预计残值信息可以由活跃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的交易市场得到;预期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第三方承诺以残值购买这资产。新准则对于残值的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操作起来符合实际和具体。

2. 3 保险企业出租无形资产的核算相关处理

保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出租意味着保险公司在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方面暂时转给别人即让渡。注意的是,考虑到出租无形资产,所有权还是保留在保险企业,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不能注销的。在会计处理上,通过分别将保险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进行确认来对保险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得到收益即产生的租金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关费用进行处理。

具体来说,按照新规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收入应在同时符合企业流入有与出租相关的经济利益以及该经济利益(表现为租金收入)的金额能够可以进行可靠计量上述两个条件下才能进行确认。要注意的是在对收入进行确认时,同步地对相关费用进行确认,使得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相配比。

2.4 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的核算

保险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意味着对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让渡。保险公司无形资产出售给第三方,通过将企业所流入的经济利益(相关款项)相减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该值要通过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来表示,划入当期损益科目。 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时,根据实际转让收入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转让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照转让无形资产应缴纳的营业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差额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

2. 5 保险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保险公司一般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根据新规则,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计量的原则是,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与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哪个更低,表示为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两者之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当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应当是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出现时:第一种情况是有其他新技术出现,该无形资产被新技术给替代,严重影响到为保险公司带来可计量的收益的能力;第二种情况是,该无形资产的市价因某种原因在当期下跌幅度较大,预期不会在剩余摊销年限内将无形资产的市价恢复到全来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出现这种非常明确的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被无线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的种种情况。通过借记“营业外支出”,同时进行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来完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

在减值损失时候可以转回问题上,新规则和旧准则截然不同。按照旧规则规定,保险企业以前年度有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时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转回。但按照新准则表述,保险企业一旦提取确认的话,那么减值算是就不允许转回。之所以有该规定,目的是防止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操纵利润,隐瞒企业实际的经营和运作状况,从而在技术上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压缩。

3.保险企业在新规则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3. 1 保险企业可能有目的的对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的支出比例调节

按照新准则,经济主体区别对待将自身的开发与研究支出,各自处理为资本化和费用化。但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些保险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对财务报表的关键数据进行粉饰,出现故意调节企业在两个阶段中支出比例的可能性,企业对自己该会计期间的利润等经营成果进行化妆,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3. 2 保险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收到摊销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因为考虑到会计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因为同一经济活动保险公司可以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目标而选择有几种产生不同会计结果的的会计方法,导致到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之间的取舍和平衡问题。

3. 3 保险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因为减值准备一旦确认原则上就不能进行转回的处理,产生的可能结果是若个别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经营利润较难看时,虽然无形资产减值迹象真真实实的存在,但故意不对减值准备充分计提。另一方面,无形资产难以对其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因为我国部分无形资产具有独特性、保密性、隐蔽性,无形资产市场活跃度不高,进而影响到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测算。这样,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因为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较好地提升产生怀疑

4.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无形资产摊销时若使用寿命不确定时,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应该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联系起来。虽然新规则相对于旧规则有些进步,但无形资产若使用寿命不确定则不予摊销的规定显得过于不灵活,同时也方便了个别企业对利润的粉饰。因此,会计事务所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甄别,需要更高的要求。

最后对监管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方面的加强。虽然新准则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得转回的。但这原则是单向的,因为对无形资产核算只有减值不考虑增值情形,固然符合会计的谨慎性的原则,但却不能顾及真实性及相关性信息。我们可以考虑在制度上如何对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监管进行加强,采取疏导而非堵漏的制度设计,才能在保险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雪梅.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影响[J]. 成 都 纺 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报. 2011, 28(3): 37-49.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2006)[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9

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拥有,并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为企业未来创造额外价值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具有长期性和独特性。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特权经营权、商誉以及土地使用权等。整体性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内由众多单项无形资产所组合而成的全部或部分无形资产综合体。整体性无形资产与单项无形资产的关系是,单项无形资产的全部或部分组合构成了整体性无形资产;同时,单项无形资产对企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整体性无形资产或若干单项固定资产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出来。整体性无形资产价值决定于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预期超额收益,单项无形资产价值则决定于对整体性无形资产预期创造的超额收益进行合理的分割。整体性无形资产的理论意义在于:

(一)通常来说,企业的单项无形资产必须同其他一项或若干项无形资产有机组合起来后才能创造出预期超额收益,所以,单项无形资产创造的预期超额收益无法单独做出评估,从理论上来看,只有从整体性无形资产创造的预期超额收益中进行分割决定。

(二)即使某项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收益在理论上可以单独计算,但是,在现实当中,由于数据或其他信息难以收集,或测算模型建立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单独评估单项无形资产价值不易,而通过对整体性无形资产创造的额外收益进行分割计算更简单更容易。

(三)在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中,对整体性无形资产评估比对各单项资产进行评估后再进行加总计算更容易,而且意义更大。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而这一无形资产指的就是企业的整体性无形资产。

二、整体性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从国内外的评估理论与实践来看,对整体性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主观赋值法,一类为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具体方法;客观赋值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和多目标规划法等具体方法。主观赋值法指的是有关专家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对评估对象做出打分,或提供相关指标权重系数,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后评估结果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容易操作;缺点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存在复杂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在层次结构复杂、整体性无形资产当中含有众多种单项无形资产时,计算过程尤其繁琐。而且,不同评估人员因自身经验不同做出的判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对数据的处理带来困难。而德尔非法则易存在较多的人为干扰因素。客观赋值法指的是按照评估对象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再以此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计算出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的一种评估方法。此类评估法和优点是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并在保存有价值信息基础上对数据或结构做出简化处理。缺点是该种方法对样本数据与实际问题域存在依赖性,同时缺乏通用性与可参与性。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优势对整体性无形资产进行分割评估,关键是要把整体性无形资产所包含的各个单项无形资产的相应价值,从整体无形资产价值中逐项进行剥离,或将整体无形资产价值在所包含的各单项资产间做恰当的分配。前者为“剥离法”,后者为“分配法”。剥离法需要对特定无形资产在整体性无形资产中创造收益的内在机理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建立相应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较为复杂,因而实际应用较少;分配法可将现有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工具拿来应用,因此得到理论研究者和评估实务界的重视。而要将整体性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各单项无形资产间做出恰当的分配,就要获得各项无形资产的分配系数。而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主要来源于对四项指标的贡献程度:一是销售量,二是价格,三是额外收益;四中成本降低额。所以,可以将单项无形资产对这四项指标的影响程度作为确定分配系数的依据,采取定量化的测算方法确定各单项无形资产分配系数的数值。但是,在评估实务中,有些单项无形资产只在四项指标中的某一项上产生影响,有些单项无形资产却能在四项指标中的多项上产生影响,而且,单项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界限难以在四项指标之间做出确定。出于解决分配法存在的可操作性问题,需要对单项无形资产在四项指标中的某项指标是否发挥作用及作用程度具有可判断性做出假定,同时还要假定某项无形资产同其他相关无形资产在发挥影响的程度上具有可对比性。而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种方法可以在尽可能保留原始信息条件下,借助无形资产之间存在的相关组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做出评价,使选择的指标更加合理化。在完成指标选择基础上,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评估对象的评价表达式与排序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包括:1、全面性。尽管只选取发2-3项主成分,却保留了超过85%的原始数据代表的信息量,其中包含各项指标信息。2、可比性。在整个分析过程当中对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使指标量纲与数量级影响被剔除。3、客观性。该种方法的综合评价函数为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比重,主成分的重要性随着方差值增大而增大,而方差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赋权原理假设存在n项评估指标,评估对象为m个。对原始数据矩阵X*做标准化变换,得到标准化评估矩阵X评估人员认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直接来源为: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量的提升,竞争力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并以此作为评估指标。数名专家为评估对象进行赋值。其顺序按照重要程序由大到小分为五个级别,分别赋予5、4、3、2、1值。再经过标准化处理,获得标准化矩阵表(表略)。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处理,得到下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表、样本特征值、贡献率和样本特征向量。然后,经过计算得出4项主成分的分值与整体性无形资产得分,再分别计算出4项单项无形资产在整体性无形资产中所占权重。结果如下:商标权重0.427;专有技术权重0.275;商誉权重:0.209;专门人力资源权重:0.088;其顺序按权重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例10

 

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竞争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越来越外在表现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以特别方式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及知识的积累,产生了企业间的差异,资产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尤其那些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乃至成功的关键,即,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国外研究表明, [1] 1997年,微软的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全美500家大公司中,市值第二。而其账面价值仅有450亿美元,余下的5550亿美元,就是其无形资产价值,是有形资产的12.3倍。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1997年的市值仅1622亿美元评价体系,其账面价值却高达7166亿美元,微软的账面价值仅及通用汽车的6.28%,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3.7倍,这就是无形资产的魅力。

一、无形资产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表现出很多特征,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这些特性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有:

(一)无形资产使用中的低机会成本性

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如被用于企业的一项经营业务中,就不再可能同时用在另一项业务中,这构成了有形资产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则不同,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在一个地方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无形资产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在使用时机会成本极低。这一特性使得无形资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大于有形资产。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知识、经验,或是技能和商誉,一旦成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们就可以对企业的多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构建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也可以从多个活动获益,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成本,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超额利润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和宽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会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无形资产则不同,它具有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可以低成本拷贝复制,而每次拷贝成本相对其开发成本几近可以忽略,从而使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高于有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无形资产不仅不会被损耗,反而其质量还会被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出现积聚效应。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一种“一次投入、长期获益”的高价值的投资,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更深远地影响企业的超额利润。

(三)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积聚效应

积聚效应指当企业已有的资产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加速后续资产的形成和积累进程,产生良性循环。在这里评价体系,企业无形资产的初始存量会影响其后来的积累过程。

Grossman and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2]认为,“知识是可以累计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想的基础上。然而,机器需要折旧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知识上投入的每一美元都有极高的边际贡献,而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 3/4 是在弥补折旧。”

由于无形资产的积聚效应,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企业专注于某领域的研发,其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累积越多,对继续研发效益的影响就越大,并且效益的增长会呈现加速度态势,使得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状态,进一步放大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特点导致了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时,在理论界,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产业定位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都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希冀发现维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无形资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难以流动和交易”的特征,使得企业稳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成为可能。

(四)无形资产的很难模仿性

由于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中存在的背景和路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关联性、或与竞争力优势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完全复制相关因素与过程,模仿无从着手。即便复制,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不经济。

(五)无形资产的很难替代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是高度个性化或高度异质性的,所以不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是无形资产与生俱来的特性。

(六)无形资产的很难流动和交易性

通常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很难计量、高度依附于企业组织,不存在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流动和交易都十分困难,不存在较完备的交易市场。

结论:无形资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评价体系

企业在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通常会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可以区别不同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首先,对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可以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知识链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进行评价。此外,也有人采用回归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测评[3]。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评价体系,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而从整体的角度一般很难识别其竞争优势到底来自何处,因此只能把企业经营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价值活动,形成该企业的价值链,再分析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才可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的价值增值活动,因此把企业同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判断出经营效益优于对手并最终对企业相关产品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就可以识别出其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是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能有效分析出企业经营中是哪些部分对企业价值增值起核心作用。

所谓知识链分析法,即从知识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价值链知识分析,另一种称为知识链价值分析。前者是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出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支撑关键活动有哪些知识,即关键知识。假如发现一种关键知识支持多个关键活动,则该关键知识即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即知识链价值分析则先把企业整个活动分解为一条知识链,再分析其中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关键作用,最后再分析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本身的创造、混合乃至对内交流起重要作用,则这种特别知识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技能分析法,即从技能角度来分析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技能上都出众,但可能它在较重要的战略(如这种战略是关于质量的)上才具有一种或几种技能优势,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对不可辨认的组合无形资产(商誉等),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价值分割和评价([4]吴晓勇,2007)。

再次,则可以从会计学科的角度,依据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德的机理,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5],如:

(一)评价无形资产结构和配置无形资产状态的指标,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占全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全部无形资产比重、单项无形资产比重等

(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增减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更新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激励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日常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评价无形资产配置效率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等。

通过上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评价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能力。

三、实证研究

由于资料限制评价体系,这里以07年前的部分Wind 金融数据库数据进行讨论:

沪深两市A股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年分

公司总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比例

无形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

平均值

无形资产/总资产

2001

1331

1026

77.08%

7082075.01

6902.6072

1.92%

2002

1346

1142

84.84%

7921184.02

6936.2382

1.77%

2003

1423

1220

85.73%

9048942.43

7417.1659

0.62%

2004

1425

1250

87.72%

10862926.37

8690.3411

0.66%

2005

1425

1277

89.61%

12373017.75

9689.129

0.63%

2006

1424

1297

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