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乡村音乐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4:45

乡村音乐的特点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1

一 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算的上是起源最早的音乐形式,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二 美国乡村音乐不同时期、特点的音乐形式

1 早期的乡村音乐 2 牛仔音乐

牛仔音乐来源于美国人对大西部的迷恋,这还体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乡下人变成了打扮漂亮、精神抖擞的牛仔男孩和牛仔女郎,唱着来自乡间的浪漫歌曲,向人们展示着孤独大草原中的浪漫景象。30年代以后,在好莱坞表现美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电影中,乡村音乐大出风头。着名演员奥特里是这个时期演唱乡村音乐风味牛仔歌曲的主要代表。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牛仔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村音乐也因此在全国更为流行。

3 兰草音乐

起源于40年代的“兰草音乐”,也是乡村音乐中影响颇大的流派。它的得名来源于创始者Bill Monroe的乐队“兰草男孩”(The Blue Gass Boys),Bill Monroe综合了舞蹈、通俗音乐以及山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表演时常常由人穿着民间服装轮流演唱、演奏,形式非常活泼。“兰草音乐”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常常包含两三部和声以及激烈的节奏和不受约束的情感。“兰草音乐”最初只在南方肯塔基山区流行,后通过电台的宣传才得以流传到城市,此后得到迅速的传播。

4 山地摇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乡村音乐成为了美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食粮。战时经济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音乐趣味的相互渗透,终于在50年代使乡村音乐达到了全盛时期。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乡村音乐歌星们把山地摇滚带入了城市音乐舞台上,其他歌星也纷纷效仿,录制并销售了近五百万张唱片,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乡村音乐这个原先的“下里巴人”逐渐变成了“阳春白雪”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社会。1958年,乡村音乐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在向全世界推动和发展乡村音乐。

5 酒吧音乐

酒吧音乐是乡村音乐中最富有活力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一支音乐形式。酒吧音乐是一种自由进行的、很喧闹的音乐形式,产生于战后的南方酒吧。这个时期,乡村音乐的聚集场所由公开社交场所转移到了酒吧。乡村音乐进入酒吧后,不得不在歌词和演唱风格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过时的老歌难以在这种氛围中生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所关心的。锁不住情人的心、难以维持的婚姻、及时行乐、借酒浇愁等,常成为酒吧歌曲的主题。

三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1 美国乡村音乐的主题内容

美国乡村音乐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经验的音乐。它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反映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有对往事的怀念留恋,还有对当今世事冷暖的诉说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评议。从战争、自由到爱情、家庭,甚至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等都可信手拈来,编成歌曲。正因为它体现着普通美国人的情感——对竞争生活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它能触动中下层美国人的心灵,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大众的共鸣,美国乡村音乐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歌曲,来理解这类歌曲的基本表现主题。

(1)表现基本价值观的主题

代表歌曲《心满意足》(“SatisfiedMind”)许多歌手为这首歌灌了唱片,其销售量不计其数。这是一首已进入“口头传说”的乡村歌曲。关于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表达了美国人(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沉溺痴迷于金钱与成功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毫无疑问,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对歌中所唱之词持以赞同态度——“他们哪里知道,那比登天还难。要找到一个富翁,他感到心满意足”正因为如此,这里所真正追求的,恰恰就在于“心满意足”。一种价值观的全真体验。

(2)表现思乡怀旧的主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世界上由于做工、旅行、移民而四处迁徙最多的人民就是美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人没有家庭、家乡观念,缺乏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其实并不然,美国乡村音乐在成百上千首歌曲中已经告诉我们,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乡愁与乡思。《底特律城》(“Detroit Cit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了一个南方人北上底特律,在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工厂做工的情景。这首歌的核心在于表现主人公盼望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表现贫穷而自豪的普通人的主题

在美国乡村歌曲中,这类歌曲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创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讲述歌手自己或词作者曾一度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们现在再也不缺衣少食,但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凄苦的身世。这些或许可称为乡村歌曲中的最佳作品,揭示了“美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是表达了弥漫于乡村歌曲中的对于“美国梦”的阐释。例如,《生活在普邀人爱情中间》(L宜vingin the Love of 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合唱词就突出表现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自豪感的留恋,强调了人们应尽力改造生活的责任感。准确地说,这就是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2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它的风格淳朴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往往易于成为边唱边舞的群众性音乐。歌谣体大多表现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歌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琐碎小事,有时也会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特别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冗长的歌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又称三段体或ABA曲式,也是乡村音乐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曲形式,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结构(“A段”和“B段”),组成了一个具有三个“段落”的曲体,其中第一和第三段可以是完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第二段则和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A-B-A(或A')”的构造。不论是A段或B段,其内部结构都相对比较自由,由短短的数个小节或一两个乐句,到更复杂的结构组成都可以。

3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的结合。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唱法方面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例如,被人们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父”的歌手罗杰斯,他就擅长运用真声和假声相互转换和交替的方法来演唱。他的歌声在真假声区来回自如的转换,声带非常松弛,自然的音色感人至深。赢得了很多热爱乡村音乐的年轻人的崇拜与效仿。

同时歌手又常常运用一种“孤独的”、“冷漠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他们脸上常常毫无表情,好像倾诉的欢乐和痛苦都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却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到歌词的感情中去了。乡村音乐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彻底的真诚,用他们的真诚来演唱,用真诚来打动人,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本色。

4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多以男、女声独唱为主,有声部的小合唱也很常见。纵观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历史,男声独唱的形式运用的相对较多一些。除了一些家庭组合的小合唱形式以外,说唱结合,时弹时唱的形式也很多见。例如,一些乐队组合,他们的成员基本都是边弹边唱,并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演变,音乐特点的不断丰富,说唱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中,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乡村歌曲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在中声区进行。早期的小合唱很少有和声运用,因为乡村音乐最初只是用于乡村家庭的娱乐活动,家庭成员们演唱的小合唱大都没有和声,形式很自由、简单,但收到的娱乐效果却是不打折扣的。真正运用和声处理实际上是在乡村音乐商业化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5 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

早期美国乡村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提琴,其它乐器还有吉他、班卓琴等。小提琴是白人殖民主义者带进美国的。它是乡村人最喜爱的,曾一度是乡村音乐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它活跃于各种场合,但最受家庭舞会的宠爱,而这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也非常适宜于乡村音乐的生长。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伴奏乐队的配置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酒吧音乐中,由于这种娱乐场所非常嘈杂,欢笑声、碰杯声、桌椅移动声混杂在一起,平缓低沉的音乐已经不能压住这些噪音了,所以乐队要不断提高音量,加快节奏。密集型的和弦弹奏法逐渐成为酒吧音乐的伴奏特点,伴奏乐器多以电声乐器为主,例如:电吉他、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2

    二 美国乡村音乐不同时期、特点的音乐形式

    1 早期的乡村音乐

    最初的乡村音乐只是作为自娱节目在家庭、教堂以及乡村聚会时表演。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闻媒体和商界的介入,情况发生了变化。1925年,南方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建立了广播电台,乡村音乐得到登台亮相的机会。第一个上场的歌手罗杰斯共录了30首乡村歌曲。他运用独特的山区民间唱法,使歌声在真假声区来来回回的转换中显得那么的悠扬动听,人们开始纷纷模仿他的演唱,后来,罗杰斯被人们誉为“现代乡村音乐之父”。

    2 牛仔音乐

    牛仔音乐来源于美国人对大西部的迷恋,这还体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乡下人变成了打扮漂亮、精神抖擞的牛仔男孩和牛仔女郎,唱着来自乡间的浪漫歌曲,向人们展示着孤独大草原中的浪漫景象。30年代以后,在好莱坞表现美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电影中,乡村音乐大出风头。着名演员奥特里是这个时期演唱乡村音乐风味牛仔歌曲的主要代表。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牛仔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村音乐也因此在全国更为流行。

    3 兰草音乐

    起源于40年代的“兰草音乐”,也是乡村音乐中影响颇大的流派。它的得名来源于创始者Bill Monroe的乐队“兰草男孩”(The Blue Gass Boys),Bill Monroe综合了舞蹈、通俗音乐以及山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表演时常常由人穿着民间服装轮流演唱、演奏,形式非常活泼。“兰草音乐”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常常包含两三部和声以及激烈的节奏和不受约束的情感。“兰草音乐”最初只在南方肯塔基山区流行,后通过电台的宣传才得以流传到城市,此后得到迅速的传播。

    4 山地摇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乡村音乐成为了美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食粮。战时经济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音乐趣味的相互渗透,终于在50年代使乡村音乐达到了全盛时期。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乡村音乐歌星们把山地摇滚带入了城市音乐舞台上,其他歌星也纷纷效仿,录制并销售了近五百万张唱片,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乡村音乐这个原先的“下里巴人”逐渐变成了“阳春白雪”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社会。1958年,乡村音乐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在向全世界推动和发展乡村音乐。

    5 酒吧音乐

    酒吧音乐是乡村音乐中最富有活力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一支音乐形式。酒吧音乐是一种自由进行的、很喧闹的音乐形式,产生于战后的南方酒吧。这个时期,乡村音乐的聚集场所由公开社交场所转移到了酒吧。乡村音乐进入酒吧后,不得不在歌词和演唱风格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过时的老歌难以在这种氛围中生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所关心的。锁不住情人的心、难以维持的婚姻、及时行乐、借酒浇愁等,常成为酒吧歌曲的主题。

    三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1 美国乡村音乐的主题内容

    美国乡村音乐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经验的音乐。它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反映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有对往事的怀念留恋,还有对当今世事冷暖的诉说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评议。从战争、自由到爱情、家庭,甚至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等都可信手拈来,编成歌曲。正因为它体现着普通美国人的情感——对竞争生活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它能触动中下层美国人的心灵,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大众的共鸣,美国乡村音乐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歌曲,来理解这类歌曲的基本表现主题。

    (1)表现基本价值观的主题

    代表歌曲《心满意足》(“SatisfiedMind”)许多歌手为这首歌灌了唱片,其销售量不计其数。这是一首已进入“口头传说”的乡村歌曲。关于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表达了美国人(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沉溺痴迷于金钱与成功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毫无疑问,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对歌中所唱之词持以赞同态度——“他们哪里知道,那比登天还难。要找到一个富翁,他感到心满意足”正因为如此,这里所真正追求的,恰恰就在于“心满意足”。一种价值观的全真体验。

    (2)表现思乡怀旧的主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世界上由于做工、旅行、移民而四处迁徙最多的人民就是美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人没有家庭、家乡观念,缺乏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其实并不然,美国乡村音乐在成百上千首歌曲中已经告诉我们,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乡愁与乡思。《底特律城》(“Detroit Cit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了一个南方人北上底特律,在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工厂做工的情景。这首歌的核心在于表现主人公盼望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表现贫穷而自豪的普通人的主题

    在美国乡村歌曲中,这类歌曲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创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讲述歌手自己或词作者曾一度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们现在再也不缺衣少食,但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凄苦的身世。这些或许可称为乡村歌曲中的最佳作品,揭示了“美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是表达了弥漫于乡村歌曲中的对于“美国梦”的阐释。例如,《生活在普邀人爱情中间》(L宜vingin the Love of 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合唱词就突出表现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自豪感的留恋,强调了人们应尽力改造生活的责任感。准确地说,这就是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2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它的风格淳朴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往往易于成为边唱边舞的群众性音乐。歌谣体大多表现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歌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琐碎小事,有时也会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特别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冗长的歌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又称三段体或ABA曲式,也是乡村音乐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曲形式,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结构(“A段”和“B段”),组成了一个具有三个“段落”的曲体,其中第一和第三段可以是完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第二段则和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A-B-A(或A')”的构造。不论是A段或B段,其内部结构都相对比较自由,由短短的数个小节或一两个乐句,到更复杂的结构组成都可以。

    3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的结合。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唱法方面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例如,被人们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父”的歌手罗杰斯,他就擅长运用真声和假声相互转换和交替的方法来演唱。他的歌声在真假声区来回自如的转换,声带非常松弛,自然的音色感人至深。赢得了很多热爱乡村音乐的年轻人的崇拜与效仿。

    同时歌手又常常运用一种“孤独的”、“冷漠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他们脸上常常毫无表情,好像倾诉的欢乐和痛苦都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却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到歌词的感情中去了。乡村音乐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彻底的真诚,用他们的真诚来演唱,用真诚来打动人,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本色。

    4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3

关键词:美国 乡村音乐 形式 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一 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算的上是起源最早的音乐形式,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二 美国乡村音乐不同时期、特点的音乐形式

1 早期的乡村音乐

最初的乡村音乐只是作为自娱节目在家庭、教堂以及乡村聚会时表演。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闻媒体和商界的介入,情况发生了变化。1925年,南方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建立了广播电台,乡村音乐得到登台亮相的机会。第一个上场的歌手罗杰斯共录了30首乡村歌曲。他运用独特的山区民间唱法,使歌声在真假声区来来回回的转换中显得那么的悠扬动听,人们开始纷纷模仿他的演唱,后来,罗杰斯被人们誉为“现代乡村音乐之父”。

2 牛仔音乐

牛仔音乐来源于美国人对大西部的迷恋,这还体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乡下人变成了打扮漂亮、精神抖擞的牛仔男孩和牛仔女郎,唱着来自乡间的浪漫歌曲,向人们展示着孤独大草原中的浪漫景象。30年代以后,在好莱坞表现美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电影中,乡村音乐大出风头。著名演员奥特里是这个时期演唱乡村音乐风味牛仔歌曲的主要代表。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牛仔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乡村音乐也因此在全国更为流行。

3 兰草音乐

起源于40年代的“兰草音乐”,也是乡村音乐中影响颇大的流派。它的得名来源于创始者Bill Monroe的乐队“兰草男孩”(The Blue Gass Boys),Bill Monroe综合了舞蹈、通俗音乐以及山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表演时常常由人穿着民间服装轮流演唱、演奏,形式非常活泼。“兰草音乐”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常常包含两三部和声以及激烈的节奏和不受约束的情感。“兰草音乐”最初只在南方肯塔基山区流行,后通过电台的宣传才得以流传到城市,此后得到迅速的传播。

4 山地摇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乡村音乐成为了美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食粮。战时经济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音乐趣味的相互渗透,终于在50年代使乡村音乐达到了全盛时期。山地摇滚是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第一次结合。山地摇滚改变了传统乡村音乐的形式,对乡村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职业乡村音乐歌星们把山地摇滚带入了城市音乐舞台上,其他歌星也纷纷效仿,录制并销售了近五百万张唱片,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乡村音乐这个原先的“下里巴人”逐渐变成了“阳春白雪”进入到了美国的上层社会。1958年,乡村音乐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在向全世界推动和发展乡村音乐。

5 酒吧音乐

酒吧音乐是乡村音乐中最富有活力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一支音乐形式。酒吧音乐是一种自由进行的、很喧闹的音乐形式,产生于战后的南方酒吧。这个时期,乡村音乐的聚集场所由公开社交场所转移到了酒吧。乡村音乐进入酒吧后,不得不在歌词和演唱风格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过时的老歌难以在这种氛围中生存。社会地位的变化和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是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所关心的。锁不住情人的心、难以维持的婚姻、及时行乐、借酒浇愁等,常成为酒吧歌曲的主题。

三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1 美国乡村音乐的主题内容

美国乡村音乐是一种以率直简约、诚挚自然的语言讲述人类质朴经验的音乐。它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反映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有对往事的怀念留恋,还有对当今世事冷暖的诉说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评议。从战争、自由到爱情、家庭,甚至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等都可信手拈来,编成歌曲。正因为它体现着普通美国人的情感――对竞争生活的厌恶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它能触动中下层美国人的心灵,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大众的共鸣,美国乡村音乐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面,我们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歌曲,来理解这类歌曲的基本表现主题。

(1)表现基本价值观的主题

代表歌曲《心满意足》(“SatisfiedMind”)许多歌手为这首歌灌了唱片,其销售量不计其数。这是一首已进入“口头传说”的乡村歌曲。关于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表达了美国人(也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沉溺痴迷于金钱与成功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毫无疑问,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对歌中所唱之词持以赞同态度――“他们哪里知道,那比登天还难。要找到一个富翁,他感到心满意足”正因为如此,这里所真正追求的,恰恰就在于“心满意足”。一种价值观的全真体验。

(2)表现思乡怀旧的主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世界上由于做工、旅行、移民而四处迁徙最多的人民就是美国人,他们背井离乡、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人没有家庭、家乡观念,缺乏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其实并不然,美国乡村音乐在成百上千首歌曲中已经告诉我们,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乡愁与乡思。《底特律城》(“Detroit Cit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了一个南方人北上底特律,在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工厂做工的情景。这首歌的核心在于表现主人公盼望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3)表现贫穷而自豪的普通人的主题

在美国乡村歌曲中,这类歌曲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创作都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讲述歌手自己或词作者曾一度饥寒交迫,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们现在再也不缺衣少食,但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凄苦的身世。这些或许可称为乡村歌曲中的最佳作品,揭示了“美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是表达了弥漫于乡村歌曲中的对于“美国梦”的阐释。例如,《生活在普邀人爱情中间》(L宜vingin the Love of Common people)这首歌的合唱词就突出表现了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自豪感的留恋,强调了人们应尽力改造生活的责任感。准确地说,这就是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2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它的风格淳朴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往往易于成为边唱边舞的群众性音乐。歌谣体大多表现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歌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琐碎小事,有时也会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特别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冗长的歌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又称三段体或ABA曲式,也是乡村音乐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曲形式,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结构(“A段”和“B段”),组成了一个具有三个“段落”的曲体,其中第一和第三段可以是完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第二段则和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A-B-A(或A")”的构造。不论是A段或B段,其内部结构都相对比较自由,由短短的数个小节或一两个乐句,到更复杂的结构组成都可以。

3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是将情感与声音完美的结合。由于乡村音乐是从美国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唱法方面带有浓郁的民间音乐色彩,较多地运用民间本嗓的音色来演唱,并带有浓重的鼻音。例如,被人们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父”的歌手罗杰斯,他就擅长运用真声和假声相互转换和交替的方法来演唱。他的歌声在真假声区来回自如的转换,声带非常松弛,自然的音色感人至深。赢得了很多热爱乡村音乐的年轻人的崇拜与效仿。

同时歌手又常常运用一种“孤独的”、“冷漠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他们脸上常常毫无表情,好像倾诉的欢乐和痛苦都与自己无关,而实际上却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到歌词的感情中去了。乡村音乐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彻底的真诚,用他们的真诚来演唱,用真诚来打动人,这就是乡村音乐的本色。

4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乡村音乐多以男、女声独唱为主,有声部的小合唱也很常见。纵观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历史,男声独唱的形式运用的相对较多一些。除了一些家庭组合的小合唱形式以外,说唱结合,时弹时唱的形式也很多见。例如,一些乐队组合,他们的成员基本都是边弹边唱,并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演变,音乐特点的不断丰富,说唱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乡村音乐的演唱形式中,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乡村歌曲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在中声区进行。早期的小合唱很少有和声运用,因为乡村音乐最初只是用于乡村家庭的娱乐活动,家庭成员们演唱的小合唱大都没有和声,形式很自由、简单,但收到的娱乐效果却是不打折扣的。真正运用和声处理实际上是在乡村音乐商业化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5 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

早期美国乡村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提琴,其它乐器还有吉他、班卓琴等。小提琴是白人殖民主义者带进美国的。它是乡村人最喜爱的,曾一度是乡村音乐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它活跃于各种场合,但最受家庭舞会的宠爱,而这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也非常适宜于乡村音乐的生长。随着乡村音乐的发展,在现代乡村音乐中,伴奏乐队的配置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酒吧音乐中,由于这种娱乐场所非常嘈杂,欢笑声、碰杯声、桌椅移动声混杂在一起,平缓低沉的音乐已经不能压住这些噪音了,所以乐队要不断提高音量,加快节奏。密集型的和弦弹奏法逐渐成为酒吧音乐的伴奏特点,伴奏乐器多以电声乐器为主,例如:电吉他、电贝司和鼓,钢琴上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随着美国乡村音乐的不断发展变化,后又加入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如曼陀铃、夏威夷吉他等。由于乡村音乐的伴奏无需庞大的乐队,华丽的布景,因此演出的场面极其灵活,形式多样。

在美国民间音乐争奇斗艳的百花坛中,乡村音乐可谓是一支艳丽的奇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旋律、真挚朴实的歌词以及返璞归真的本嗓演唱赢得了成千上万观众的心。在21世纪的今天,曾一度红遍美国的摇滚乐、迪斯科都已黯然失色,被人们慢慢遗忘。但是乡村音乐却以其清新、质朴的风格依然占据着无数美国人的心灵。由此可见,乡村音乐在美国文化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美国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

参考文献:

[1] 谢为群:《美国乡村音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秋桦:《生命的律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4

它是由一些原先居住在东海岸一带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内地和山区迁移,以求发展创造出的音乐。这些拓荒者在劳动休息时,常常唱些古老的英国民歌,这些歌曲简单、活泼,大多数都是叙述日常劳动和生活的,还有恋人们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乡村歌曲最原始的形式。随着人们的迁移分化,这些歌曲也随之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在北方,它们变成了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在西部山区它们变成了纯朴、豪放的牛仔歌,这些歌曲还随着一些迁到海边的苏格兰人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在二十世纪的一段很长时间里,乡村音乐在整个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只是扮演着一个小小的角色。第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新建立的一些乡村广播电台经常以乡村音乐为点缀,播放地区性的广告时往往以活跃于附近地区的乡村音乐家所表演的音乐节目为其简短的前奏。到一九二四年,这些音乐已拥有一个北方的市场,主要由肯塔基乡村音乐家表演的谷仓舞前一次成功地出现在芝加哥。

同时,唱片灌制业也开始对乡村音乐发生极大兴趣,其目的是为了发行圆形唱片,主要是在乡村中商店里出售。他们很快便惊奇地发现,对这种唱片的生产存在着全国性的需求。爵士乐主要使用管乐器,乡村音乐则主要依靠弦乐器。小提琴、吉它和班卓琴在乡间越来越流行,它们例于买到,价格低廉,在重工业奏中容易结合,非常适合演奏业已发展起来而原来的民间乐器已不能胜任的乡间音乐。

在乡村音乐家所表演的曲目中囊括多种音乐:民间舞曲、经白人改编的黑人布鲁斯、宗教歌曲、描写铁路灾祸和棉厂辛劳的叙事歌曲、更重要的是表现各种痛苦之人(临终的母亲、孤儿、丧偶者、远离家乡的孤独者、失恋者)的歌曲,

为了吸引观众,这种歌曲被处理得凄凉惋人,摧人泪下。二战期间,乡村音乐在流行娱乐业中的地位急剧提高,其影响范围有极大的扩展。这大概是由于当时大量人口转入城市工厂和军队,使得这种音乐的乡愁情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乡村音乐中两种相反的风格居于主导地位。东南部乡村音乐采用了激烈奔放的“兰草”音乐的形式,突出了五弦班卓琴高超的演奏技巧;西南部的乡村音乐民谣风不强,情调较为柔弱,节奏准确明晰,低声部重音强烈而突出,正是从这种音乐中产生了摇滚乐。

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是,一般以男、女独唱或者小合唱的形式出现,说唱结合,时弹时唱,叙事性强。演唱的音域不宽,一般只在中声部。早期的乡村音乐主要是弦乐、提琴类乐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乡村音乐家们演奏提琴,不加颤指,喜欢直来直去的音色。其他的弦乐器是班卓琴之类的弹拨乐器。班卓琴常被用作独奏乐器,或者在小乐队中用作和弦或节奏乐器。三十年代,曼陀林开始用于乡村音乐,并作为“兰草乐队”的风格而著称于世。从总体上看,乡村音乐不太讲究旋律美与和声美,结构简单,一般分为二段体、三段体和歌谣等形式,节奏分明,具有内在感染力。在乡村,白人和黑人之间存在着音乐上的交流,因此,早期的乡村音乐有着黑人布鲁斯的因素,在旋律变奏手法和声语汇上明显受到布鲁斯的影响。从唱法上看,歌手们用高亢的、带鼻音的腔调向听众诉说着一切。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5

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元素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原因在于音乐具有教育、认识、审美等多种功能,其情感内涵丰富而多义,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过于劳累,压力过大,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是缓解疲劳和减轻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都市上班族释放情绪,感情宣泄的最有力的工具。在众多音乐种类中,中国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两种音乐之历史来源

1.中国民歌源远流长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创作自己、自己表演、自己欣赏、自己传播的“五自”歌曲。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还处于与自然搏斗,靠自己的双手劳动生存的时候,民歌就已经产生,人们在劳动时所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的欢笑声,以及敲打石块,木棒时发出的欢呼声,就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民歌。我国著名的两部经典著作《诗经》中所说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九歌》都是描述的我国古代民歌,是我国民歌珍贵的遗产。正所谓音乐来源于生活,并歌唱着生活,民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民歌歌唱的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歌唱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劳动,他们的愿望,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美国乡村音乐历经数代

美国乡村音乐历经了许多年代的革新和演变,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乡村音乐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最初那种原滋原味的乡村味已经有所退减。不过,追根溯源,乡村音乐来源于古老的英国民歌,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民歌。在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歌曲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美国乡村音乐,既然来自落后的农业地区,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落后,在恶劣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宗教政治的影响下,乡村音乐所歌唱的也是人们的生活,歌曲题材和中国民歌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歌曲明确地反映了社会的残酷现实。

二、两种音乐之风格特征

中国民歌种类繁多,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总的来说中国民歌有以下特点:第一,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亲民性。第二,具有高度的口头性,即兴性以及传承性。中国民歌的演唱特点是,歌声高亢洪亮,音乐轻快愉悦,地方色彩浓厚。轻快愉悦的歌声歌唱着人们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民歌也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乐器,比如笛子,二胡,唢呐等等,这些具有民族风味的乐器将歌唱者愉悦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衬托出人们内心的喜悦,同时不同的乐器也体现出不同的地方色彩。

美国的乡村音乐和中国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同样源自于乡村,所以美国乡村音乐也带有强烈的乡土性和民间性,在歌唱的同时,美国乡村音乐也会伴有自己独特的乐器,比如吉他,小提琴以及班卓琴,在乐器的搭配下,美国乡村音乐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传唱性较强。

三、两种音乐之情感内涵

1.中国民歌——幸福旋律的飘荡

中国民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情感丰富,每一首歌通过其旋律,歌词,乐器以及歌唱者的情感表现,都可以将歌中要表达的内涵意义清晰的呈现给听众,纵观中国不同民族的民歌,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民歌所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幸福和满足,体现出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的民间文化,不管是在节日庆典中,还是在人生礼仪中,民间音乐都贯穿人们的整个人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简而言之,不管歌中表达的情感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它们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意义,都对不同形态的社会进行生动的描述,其内涵意义深远而又深刻。

2.美国乡村音乐——一首“悲伤恋歌”

在谈到美国乡村音乐的历史来源时,我们已经知道,美国乡村音乐来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落后的美国南部农业地区,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所以在那个时代的乡村音乐,主要歌唱的是美国当时社会的落后和动乱;到了后来由于城市的诱惑,乡村音乐加入了许多城市生活的题材,南部的农民由于好奇和欲望来到了城市,却发现城市人的价值观与自己截然不同,城市人的生活迷乱而虚伪,所以这个时期的乡村音乐,主要批判当时美国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价值的迷失,诅咒城市人的价值观,怀恋以前的乡村生活。

四、结语

中国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用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一定的时代、阶级、民族的社会意识,积极的音乐内涵可以使听众产生共鸣,并唤起人们的斗志,促进人们在思想观,价值观等各方面意识形态的进步,从而去创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听众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透过音乐表面而进入其深层的内涵意义。通过对中国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从来源、特征以及内涵意义的比较,人们可以了解两种音乐背后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的欣赏音乐。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让大部分乡村音乐教师有了用武之地。可是尽管教师们使尽浑身解数,变着法儿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还是没有被带动起来,学生对音乐课还是缺乏兴趣,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乡村中小学中的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比较少,形式也很单一,除了在电视上,就是偶尔能在录音机上听到音乐;他们父母对音乐的认识也不足;所以他们从小受到的音乐影响并不多,认识也不够。这样,就给大部分音乐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经常表现为课堂氛围不够浓,学生兴趣提不起来,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乡村孩子缺乏对音乐的新鲜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乡村的学生更需要不失时机的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二、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快速发展,尤其在大中城市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普通百姓对音乐艺术也十分崇尚,但广大农村地区在音乐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然订了音乐课本、排出了音乐课表,但很少有教师认真地上音乐课,反映少年儿童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听到。在通俗音乐、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所听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类”的怪腔。并且,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现状让人担忧:教学设备的不足、师资力量的欠缺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现状一:磁带和录音机成了音乐课的“老师”

在某个村镇中的一所小学,一间空荡荡的教室,后面角落的小柜子里放了几样简单的打击乐器,除此之外,只有黑板上的五线谱格和门口一个“音乐室”的标识牌,表示着这里是上音乐课的地方。这就是在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一所乡村小学看到的一幕,这并非是个别现象,此现象堪称普遍。而这所学校已经是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小”了,在这所学校的音乐课,往往由老师示唱,孩子们一句句跟着学,或者是用一台录音机和一卷磁带便构成乡村小学一节音乐课的全部内容,磁带和录音机成了乡村学校音乐课的主角。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则可以放映音乐碟片,孩子们可以视唱,或者跟着学习舞蹈动作。条件再好些的学校,有架电子琴,便成了老师孩子们眼中的“大件儿”,而钢琴,在多数孩子的脑海中,还只是一个名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相关的实际概念,并无具体印象。

孩子们往往是兴奋无比而又小心翼翼亲手触摸着电子琴,碰一下又立刻松开,生怕碰坏了,类似的情景,总是出现在乡村学校的课堂中。“城里的孩子因为不满家长逼着学音乐,常把怒气发泄在昂贵的乐器上,对乐器摔摔打打。看着这些农村的孩子对乐器的陌生与珍惜程度,差别太大了,真让人心酸。”一位参加援建的爱心人士感慨道。

现状二:硬件提升,教师却堪忧

如果说硬件设施是制约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专业音乐教师的匮乏则无疑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很多农村小学翻新了校舍,逐步增加硬件设施,其中,也包括钢琴。可由于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钢琴往往成了昂贵的“摆设”。目前乡村学校中的音乐老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普教专业毕业,主要都是教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稍有一点音乐方面的特长,就成了学校的“香饽饽”。老师唱一句,孩子学一句的“唱歌课”,就已经很受欢迎了,如果再有个能弹电子琴,哪怕是只能弹简单曲调的老师,简直让孩子们“震惊”,对这位老师也格外心生崇拜。

据调查,乡村的小学,尤其是下属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师资分配的困难,尤其是音乐、美术等这些专业教师的缺失,成为村小普遍的现象。“每年分配的时候,人家一听说分到这么远的地方,都不爱来了。”大连普兰店教育局张老师介绍说,“其实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待遇都是统一的,可人家都想往‘好地方’去,宁可不报到。”再加上,每年退休的老师多,补充的老师少,便造成了乡村教育资源缺失的现状。

三、揭示乡村中小学音乐课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7

一、爵士乐(Jazz)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节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蓝调(Blues)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我们就谈到爵士乐与蓝调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那是因为爵士乐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蓝调音乐的基础上,有些爵士乐则是直接从蓝调音乐转化而来,它们使用传统蓝调音乐的歌曲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小节蓝调。

“Blues”具有多重意义,除了音乐类型,它也可以当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词。通常在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常会立即联想到忧郁与悲伤,而这正是蓝调音乐的基本特质。

蓝调音乐起源自19世纪晚期(1890年起),音乐内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呐喊和基督教赞美诗歌声。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甚至也可以说是黑人早期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电影《紫色》中,看到有两个黑人工作得正起劲,同时嘴里也跟着节奏唱和着,那正是原始的作工歌(WorkSong),也可以说是蓝调音乐的前身。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而这种以歌曲直接陈述内心想法的表现方式,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并成为爵士及摇滚乐的中心。

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Orleans)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第一张爵士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DixielandJazz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因此,1917年以前的爵士乐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但是根据当时的乐谱记载以及摄影证明,早期爵士乐的速度大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初次接触爵士乐的人对这种音乐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和令人兴奋。

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另一特点,也许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地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演奏最吸引人的是乐队成员既竞争又合作,对于强加给他们的限制既重视又视而不见。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一听就能辨认得出,这就是“爵士乐”。

二、乡村音乐(CountryMusic)

乡村音乐(Country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

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Jimmie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

“卡特家族”(TheCarterfamily,由Alvin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Jambalaya)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仙妮亚?唐恩(ShaniaTwain),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加思?布鲁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现代乡村音乐代表歌手。1993年推出首张专集《仙妮亚?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manofmine)获得格莱梅最佳乡村女歌手奖。仙妮亚?唐恩的代表歌曲有:《你是我的唯一》(You’restilltheone)等。

乡村音乐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乐的主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浓了。到了20世纪末,几乎没有一种音乐不带流行色彩,反之会被看作“异类”。另一个特征是歌手和他们演唱的歌曲跨榜获奖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块阵地。这是商业炒作的结果,经济杠杆在起调节作用,人们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跟风也成了一种时髦。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音乐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这和经济全球化有关。世界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走巷串门”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乡村音乐不再是美国的专利,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时代感。这种焕然一新的乡村音乐已成为地球村民共同的乡音。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纪的。他们年轻,充满希望,是新世纪的先锋。

三、摇滚乐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很好的业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备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从而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被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格音乐——摇滚乐。

早期的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摇滚乐舞台显现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比尔?哈利(BillHaley,1925~1981),是第一位被青少年崇拜的摇滚乐偶像,被人称作“摇滚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涉及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也正好说明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作为摇滚乐先行者之一,比尔?哈利对摇滚乐的产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摇滚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1985年7月13日在伦敦温布莱体育场和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的现场直播赈灾义演音乐会,并向全世界转播,观众超过1.5亿人。80多支一流的摇滚乐队登台亮相,为遭受严重饥荒的非洲募捐。这场规模空前的义演不仅为摇滚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而且极其壮观的表现形式,还使它获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四、拉丁音乐(LatinMusic)

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地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在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中,以巴西和古巴为首的拉丁音乐,更是走在世界流行音乐的前列。

拉丁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节奏动感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使其备受世界乐坛的关注,拉丁音乐家也层出不穷。近几年流行乐坛中出现的瑞奇?马丁(RickyMartin)、马克?安东尼(MarcAnthony)、安立奎?依格莱西亚斯(EnriqueIglesias)等明星都是极具个性的新生代拉丁音乐代表。

五、说唱乐(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从音乐上看,它的音乐比较简单,有很多重复,多半没有旋律,只有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它的来源之一是迪斯科舞会上DJ(唱片播放员)为了介绍唱片,按着舞蹈节奏所插入的说白。詹姆斯?布朗(JamesBrown)半说半唱的风格,通常使其被认为是说唱乐的先驱者之一。说唱乐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此以后,它一直以地下音乐的形式活跃于歌坛。1986年,Run-D?M?C的专辑《升起的地狱》(RaisingHell)获第一名,表明说唱乐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说唱乐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反叛性的,如“人民公敌”(PublicEnemy),因经常采取挑战性的姿态,有时也被称作“匪徒说唱”(GangsterRap),因此,这类歌曲经常引起社会的争议,所以很难进入排行榜;另一种是温和型的,如M?C哈默演唱的歌曲。哈默(M?C?Hammer)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那是个泛滥、充满暴力的地方。他早年的很多朋友都干过走私这一行,其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蹲了监狱。他认识到年轻人必须结识正直的人,选择正确的道路。他的说唱乐反对吸毒、反对暴力,从正面向黑人年轻一代说话。因此,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今世界的流行音乐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生活这片沃土,紧系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它是世界多元化的结合体,它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并发展成为国际音乐文化不可缺少而且必备的音乐文化套餐。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特魅力,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流行音乐的创造不是偶然的,时至今日人们才惊呼,人们在创造生活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内心独白和生活体验竟然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8

1952年,斯特瑞特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普迪特。十几岁时开始,他就在父亲的牧场一边帮助编制篱笆、放牧牲畜,一边弹奏吉他演唱民谣。当兵期间,他在夏威夷组建了一个浪漫乡村乐队,复员后进入西南德克萨斯州综合大学学习农学课程,又重新组建乐队。参与《乐韵情缘》的拍摄后,斯特瑞特在影片中演唱的四首插曲登上了排行榜,从而声名鹊起。平时,他就隐居在德克萨斯的农村里,与田园草木自然作伴,从中汲取音乐创作的源泉。

从最初到现在,不管是直接抑或间接,美国乡村音乐在不断述说着与乡村有关的故事与心情。

“这是你的土地”

美国乡村音乐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8世纪前的本土印第安音乐,后来渐渐地融合了欧洲宗教的赞美歌与黑人音乐的风格。19世纪初,乡村音乐的演唱演奏者多是在美国南部乡村生活的白人农民或牛仔,以及异乡漂泊的伐木工、矿山挖掘工。

黑人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创作了许多带有浓郁种植园风格的歌曲,在乡村音乐中最富盛名。1826年7月4日,福斯特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劳伦斯维尔,在一个擅长唱歌的黑人保姆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歌唱,并自学吹奏长笛,16岁就开始编创歌曲。成年后,福斯特与哥哥一起到辛辛那提经商,深受黑人民歌的熏陶,他写下了《故乡的亲人》这首歌,后来成为佛罗里达的州歌。1852年夏,福斯特带着妻子来到肯塔基州的巴特斯顿农场,在劳作之余,与黑人交谈,学习音乐,深知黑人生活的劳苦与艰辛,写下了《我的肯塔基故乡》,这首歌又成为肯塔基州的州歌。1864年,福斯特病逝,年仅38岁。他一生创作了200余首歌曲。

《哆来咪》是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乡村歌手伍迪·格思里创作演唱的歌曲。格思里生于1912年,本是罗杰斯和卡特家族的“粉丝”,因为时运不济,他家破了产,生活无以为继,做木匠、摘棉花、打零工,流浪于南方的乡村之间。他写了一首《上帝保佑美国》,是根据卡特家族的一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的:“我看到救济站的门前站着老乡亲,看到他们饥饿的样子,我问自己,上帝真的保佑美国吗?”

那时的纽约,是乡村歌手麇集谋生的地方。在一次演出中,格思里认识了洛马克斯,还有被誉为美国民歌之父的皮特·西格。1919年,皮特·西格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两岁时随父亲一起开车到山村里,用小提琴为村民演奏民歌。村民们弹着班卓琴,唱着道地的本土歌谣。他与格思里结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上路,以歌唱解决食宿,到了格思里的家后,皮特·西格独自离开,经过了8个月的乡村旅行,重归纽约。他与几个同好在格林威治村组建了一个“年历社”,正巧格思里带着他的家人抱着吉他讨生活,老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1942年皮特·西格入伍。格思里则随商船出海,途中遭到了德军的袭击。他九死一生回到纽约,经过洛马克斯介绍,认识了唱片公司的老板摩西,将自己的歌曲都录了音,他把《上帝保佑美国》这首歌改成了《这是你的土地》,后来成为美国的“第二国歌”。格思里的结局并不妙,他精神失常,发疯了。

皮特·西格回纽约后,在一个演唱会上结识了美国黑人歌手罗伯逊。罗伯逊生于1898年,父亲是讲道师,居住在新泽西州。他的成名曲是《老人河》,“老人河”是美国人对密西西比河的尊称,这首歌讲述的是对黑人悲惨生活的感叹。他和皮特·西格的演唱并不顺利,遭到了包括三K党之类的右翼分子的攻击,并差点因此送命。

电波中熟悉的“老乡音”

与《乐韵情缘》情节类似的还有电影《乡谣情缘》,呈现的美国乡村音乐同样非常出众。在这部电影中,凯莉·卡特是一名乡村音乐明星,因为不堪娱记骚扰,酗酒过度,而被关进强制戒酒所。在那里,她遇到了年轻的乡村音乐作曲家比奥。比奥善良温柔体贴,风度翩翩,才情横溢,但在现实中,她无法选择他,陷入了迷惘的状态。在电影的最后,她唱了一首歌《我与田纳西》。这部电影是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拍摄的,2010年11月9日,在纳什维尔举行了这部电影的首映式。

纳什维尔是田纳西州的首府,也是众所周知的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1925年,纳什维尔一家新近成立的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老乡音”专题节目,邀请当地的乡村歌手演唱,吉米·罗杰斯就是最早的一位,无线电波将他的歌声传到素不相识的观众耳朵里。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9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哈里・胡赫塔马基先生是芬兰国家电台广播特写工作室负责人,曾创作过160多部广播特写,其中有10多部获得柏林未来奖、欧洲奖、麦鲁利奇奖、意大利奖和亚广联奖,并在欧洲、非洲、亚洲20多个国家播出。他痴迷于音响的创造,擅长用音响构筑画面,喜欢用音响作理性思考,总是试图为听众贡献新奇的音响和思想。除了做广播特写,哈里先生还创作音乐,并在大学讲授广播和艺术类的创作课程,有多部专著出版。他是国际广播界一位有着独特风格的广播特写制作人。在2012年的国际广播特写大会上,曾有英国学者专题介绍研究哈里的作品。

《乡下别墅――农村音画》(以下简称《乡下别墅》)是哈里・胡赫塔马基先生于2008年完成的一部作品,它获得了当年欧洲奖广播特写类提名奖(只有5个)。一如特写标题所示,这个关于乡村别墅的特写,像一部电影,用音响创造出一个个镜头,展示了芬兰夏天的农村画卷和芬兰人夏天在乡下度假的悠闲生活。当然还不只这些,这个特写秉承哈里的一贯风格,不只是用音响展示,还在用音响思考,用音响记录芬兰的文化和传统,梳理芬兰人文化传统的演变和继承。特写中有白描,有采访,有议论,有表演,还有不少幽默的元素。而这些,都是通过音响来表现的。

真实而丰富的音响

在百度里搜索“音画”,定义居然是“音画,网络专用名词”,令我哑然!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广播界就有“音画”(sound scene, sound picture)类作品,是指以音响、音乐为主体创作的广播特写。这类作品追求用音响创造画面,用音响本身讲故事,再配以音乐,很少用解说(旁白),有的几乎全部用音响构成,没有一句解说。音画类广播特写特别注重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乡下别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听这个节目就好像在看电影,芬兰的乡村景色、芬兰人度假的生活场景随着音响在你的脑海里一一闪现,仿佛置身其中。

录制真实而丰富的音响,是音画类广播特写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哈里先生特别强调,《乡下别墅》中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是他亲自录制的,没有一个是人工电子合成声,没有一个是从音响库中借用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录制音响的呢?哈里介绍说,他使用的是拍电影的录音设备,从开车离开城市到从乡下别墅回到城里,全程录音。他在自己的别墅里设置了好几个话筒,一天天录下自然真实的度假生活音响;他以一个度假者的身份到处和人聊天,并录下全部的交谈;他还采录了所有能采录到的农村的环境声音――鸟叫、流水、下雨、打雷,以及林子里的脚步声,摩托车飙车的音响,砍木头的声音,度假人在别墅听音乐、放电影的声音,打鼾的声音,蚊子飞舞的声音,甚至度假人上室外厕所的声音,等等。这些清晰、高品质的音响,是这个特写最主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些声音,也就没有了这个特写的存在。

独特的音响处理

广播特写创作的规律是先有音响后有文本。但如果仅仅是把采录到的真实的声音用在节目中,国际广播界就不会称哈里先生是“风格独特的”制作人了。哈里之所以成为哈里,主要在于他对真实音响的独特处理方式。

《乡下别墅》中对“蚊子的声音”处理让我过耳不忘。蚊子的声音录起来很不容易,听起来却很普通,甚至有些烦人、闹心。但作者却费尽心机录下清晰的蚊子的声音,用来表现夏日的乡下环境。同时,他创造性地用乐器模拟蚊子的声音创作了“蚊子的舞蹈”音乐,巧妙地把真实采录到的“蚊子的声音”与用乐器创造出来的“蚊子的声音”组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情趣,一种幽默,让听者忍俊不禁,好像看见逃离城市喧嚣的度假者在幽静的乡村无奈地与蚊子“搏斗”的情景。

哈里就是这样用独特的方式来处理真实音响的,即便是通常被称为噪音的音响,他也能设法“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成为特写中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元素。用斧子砍木头、用电锯锯木柴、烧壁炉、烧桑拿房,是乡下别墅中度假人的主要活动,于是我听到单调的砍伐声、刺耳的电锯声。“这样的噪音也可用?”正在我皱眉疑惑时,电锯声自然地演变为模拟电锯声的音乐,真实刺耳的电锯声减缓了,消失在音乐中,而听众又分明听得出特写中的人物是在自己的别墅里用电锯锯木头,而不是在拿乐器演奏音乐。这样处理后的电锯音响既真实地再现了环境,表现了乡下别墅中度假者的真实生活,同时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听性。

真实的音响加上与真实音响相谐和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成为《乡下别墅》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组合音响成为特写中的“主角”,经常一用就是一分钟,甚至两分钟。画面就在这样的音响中构筑并流动起来。

那么,哈里是如何操作的呢?听完采录到的全部音响后,哈里写出《乡下别墅》的文本,请人录好旁白,然后请来了美国的声音工程师、奥斯卡奖获得者吉姆・麦基(Jim Mckee),一起做音响编辑和特写的合成制作。他们把制作室设在一个农民的家庭旅馆里,他们听着采录的真实音响、录好的解说,即兴创造音乐,最后合成制作。哈里说这个过程用文字很难解释:“非常有趣、美好,而且富有价值!”

思辨色彩的诗体解说词及多方式处理

首先,作者采用诗体的语言写解说词,与自然音响、专门创作的音乐相配,使特写呈现出浓郁的诗情画意,与“音画”作品的气质相契合。

其次,作者运用富有哲理的诗体语言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考,深化了节目的内涵。通常,“音画”类的广播特写注重为听众提供听觉上的美感,容易满足于高品质的音响而忽略主题的深度。哈里先生在《乡下别墅》不只是要表现风花雪月,而是在形象地展现芬兰农村美丽画面的同时,理性地梳理芬兰人到乡下度假的历史的、人文的、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种种原因,使一个浪漫生动的“乡下别墅”具有了思想的光彩,让听众在享受听觉美感的同时,了解他人,回味自己,不由自主地思考城市、乡村、文化、政治、生活方式,等等。

乡村音乐的特点例10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80-02

一、引言

盐淮地区位于我国江苏以北,含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苏北城市―盐城与淮安。由于方言区中,我国苏北一带以盐淮地区为最佳典型的南北方言融合区,其结合了南方方言区的少许吴语方言特点和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语调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而又多样丰富的南北互融方言区。这一方言区的特殊性也显现在其地区的民间习俗以及音乐色彩上,乡村乐班是一种带有浓郁民间色彩的乐队团体,其重要的现状意义和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更深刻的进行分析和探索。

二、乡村乐班在盐淮地区社会存在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对现阶段乡村乐班的现状做一个实地调研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广泛搜寻信息,得到现状的认识并进行深入思考。

在艺人眼中,民间艺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法找到工作,为了谋生而不得不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找一个民间较有名气的师傅学习,以奏乐作为自己的毕生工作。一种是从小爱好音乐,家里却没有条件学习,只有自学或“偷学”这样的方式,在进行其他工作时将奏乐作为副业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另一种以家族传承形式延续乐班,论技术和形式都比前两类显正统。这样三类人中我们不清楚哪一类居多,但很明显有两类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就已在乐班行业做的非常红火,家族传承类的乐班在乡村逐渐减少,但依旧有少部分存在。据调研结果我们总结有以下几点问题:(1)大部分艺人认为乐班没有一个正规管理的系统,除了传统曲牌没有更新奏乐的素材,没有政府资金扶助和乐器供给,所以导致乐班自行存在必须依靠自力更生的经济收入,由此从过去这样一种传达乡土文化风俗特色的乐班活动逐渐演变成乡村礼仪乐队这样的商务行业。从这一点考虑中我们想到了地方传统风俗特色的传承和保护,如再以不规范的商业运营方式去运用乐班,农村经济发展就必定受乐班的约束,而乡民也会因为昂贵的邀请价格逐渐减少请用乐班做红白喜事,继续发展下去,也许这样的传统特色风俗就会逐渐消失,而延续已久的历史价值就不复存在,更有少数部分一直传承的家族乐班其特色或形式礼仪无法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无法从乐班中发掘。(2)民间艺人的工作量很大,运作范围也较广,而艺人的地位却一直不见长,没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就算频繁参与婚丧仪式奏乐,也只能勉强“混口饭”,艺人希望能得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更希望乡村乐班艺人这个行业可以稳定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就算是为农村服务,只要这样的职业受到社会肯定和支持,他们都愿意低收入的奉献。按这样说来,如果想在农村建设中开发利用好乡村乐班,就必须将乐班艺人的工作做到完善,对艺人组织工作的管理,对艺人音乐技能的专业培训,对艺人表演素材的更新和修正,对艺人的资金扶助和道具供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及更多人去关注的民意。

在农民眼中,乡村乐班是他们的风俗传统,不可改变也不想改变,并认为乐班奏乐形式越丰富就越显主人“气派”,更有些年轻乡民认为,如果家里办事不请乐队会被邻里乡亲“说闲话”,他们认为乐班在农村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对于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人来说,请用乐班是一笔不少的开销,有些老前辈说道:“以前的乐队班子几胎被子几包烟就可以请到,现在就算几百胎被子几条香烟也请不动的啊。”更有很多乡民跑上来开始埋怨为什么让乐班奏乐价格抬的这么高,为什么就没有人“专门管这一块”?不能因为乡里需要乐班就这么抬价啊等诸多,当然我们也知道乐班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市场规范,而在过去很多年前,村里乡民更注重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乡民在需要时便有一些擅长于奏乐的艺人来帮忙,这既是行为学中常说的社会规范,从三四十年代社会道德规范一直存在,只是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为了给自己多份谋生的方式,只有利用农村对于乐班的需要,给自己求得收入,如若乐班的奉献没有回报,乐班的后备材料就得自己付出,没有扶持和帮助就只能以商业运营的方式继续沿袭下去,这样一来乡村乐班的应用从社会道德规范逐渐演变为市场规范,结果导致这种规律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往社会规范形式上返回,而在此时,我们就更需要用一种引导和规范来束缚乐班市场化的突出,增强社会规范的价值意义,做到两者平衡发展,减少艺人与乡民的诸多潜在压力。

在文化管理干部眼中,乡村乐班非常迎合老百姓的需要,乐班为老百姓提供了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可以引导老百姓不断进步,他们认为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乐班的特色和规格来定,乐班是一个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群体,只有他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的特殊性或历史价值才可以考虑。文化部门人员认为乡村乐班的功能性体现在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就算“三送”工程中的送戏下乡,也无法深入到农村生活喜乐中。在他们认为,乐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总结归于四点:一、从乐班艺人的素质上来说层次不齐,有些出于正规院校毕业,有些只是在民间进行自行学习,接受教育的不同在文化与音乐素养上也是有差距的。二、从职业道德方面来看,大部分艺人更注重利益需求,而忽略社会需求。三、节目过于单一,持久没有能够出现新的题材。四、节目内容健康问题值得完善。从这几点问题中我们看出了一部分实质性矛盾,比如艺人为谋生不得不将乐班运营形式趋于商业化,政府部门认为既然乐班具有商业性质,与老百姓构成交易买卖,就完全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政府与文化管理部门也希望能够成立演出行业协会,引导管理乐班,使其按正确方向发展,监管演出节目内容,使其更加积极向上,从而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三、乡村乐班在盐淮地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以上根据调研采访,对盐淮地区乡村乐班的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而在我们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对乐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进行深一层次规划和探究。乡村乐班在人民群众、民间艺人和文化管理干部的理解里,有两层涵义,一是奏乐吹打班子,即农村进行丧礼或婚礼仪式时按地方风俗演奏传统曲牌的班子。二是演出团体,农村老百姓很喜爱的娱乐节目就是由这样的团体来创作表演的。在我们对老百姓、民间艺人和文化管理人员进行的采访中,发现老百姓和民间艺人认为吹打班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奏乐乐班乡村乐班中不可以缺少的,祝寿婚庆或者丧事,必须邀请奏乐班子来进行仪式奏乐,但老百姓与民间艺人更喜欢乡村乐班以主要表演团体为重点。百姓在物质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时就会将这种附着性加于精神生活中,而老百姓在没有对文化要求特别苛刻的基础上,是无法形成自我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的,所以文娱表演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放松,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恶性演变:由于农村老百姓需求的精神享受内涵颇有偏差,导致乐班为适应农村老百姓的精神需求而改变了原有传统的表演方式,突出农村老百姓腐化特色较明显的低俗表演,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农村老百姓的眼球,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由此一来,我们也就明了为何老百姓会如此喜欢乡村乐班中的演艺团体,因为乐班提供了这样扭曲的节目素材让他们看来是搞笑,刺激和有趣味的,而为何乐班会如此喜欢利用演艺团体,因为迎合广大农村老百姓所需求的那种低级趣味,使得老百姓寻求更多从低俗中获得的幽默,再以商业手段垄断整个农村红白喜事的演艺行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文化管理人员认为乡村乐班中的演艺行业需要强加管理,重视奏乐乐班的发展与继承。演艺行业盛行至今,虽获得农民老百姓一贯的喜爱,却导致农村精神文化趋于腐败和退步,这一行业的垄断对于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应当加强乡村乐班的建设管理工作,逐渐提升奏乐乐班的重要地位,保留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增强百姓对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的责任意识,让乡村乐班成为官方化的为民服务性行业,在乡村乐班乐队和演艺两套班子中做到改革和创新,使得乡村乐班在对农村文化建设起到积极引导和渲染作用力的同时,获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总结

为了让乡村乐班更加良好的发展沿用下去,又对社会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制定详尽方案,在计划与策划准备完全充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实施方案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一)乡村乐班的组构问题。乡村乐班如今是由两部分(乐队和演艺团)甚至两部分以上(另加宗教仪式团体和“假哭”团体)构成,民间自发组织,大部分民间乐班组织未经工商局注册,也为曾在政府文联或文化部门登记,以自由组织为主,这也是导致乐班形式及演出内容质量问题严重不协调的重要原因。首先应重新审视是否将乡村乐班归属至文化部门管理和是否将奏乐乐队和演艺团体一同纳入乡村乐班的问题,奏乐乐班是保护和继承好本土传统文化一支生力军,演艺团体是引导和提高老百姓精神文明素养的有力支撑,将两者结合,将两者分开隶属于哪一部门,将演艺团体另谋商业途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详细思考的决策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良好处理取决于乐班本质的功能性以及乐班存在可开发利用的功能性,对社会的回报对百姓的服务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是我们寻找到乡村乐班的又一束潜力股,所以乐班构建问题是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