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博物馆开发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1 09:19:02

博物馆开发设计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1

任何一种商品的开发设计都应遵循致用、致美的原则,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说:“设计是一种研讨生活的途径”。产品设计不仅是物的艺术化设计,还是美的形式感设计,只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有机统一,才有艺术化生活现实和实现的条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商品,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纪念品只注重藏品的复制,形式很单一,将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剥离,消费者买回去往往束之高阁,这一局面遏制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在艺术和设计日常化和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时代进程下,应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如图1所示的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图案取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纸胶带只是平凡的日杂用品,而康熙帝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却非凡品,两者的结合博取了很高的注目度,人们从这一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宫廷文化的魅力。

(二)传播独特文化

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裕之后的必然趋势。博物馆文化不仅局限于馆藏文物的文化特征,它往往是传统、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在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就目前北京故宫所推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对时尚的敏感度还不够,“而我们过去总是主观地把自己希望公众了解的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给大家,是一个灌输导向。其实,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三)塑造品牌个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其开发设计应转变思路,在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市场状况基础上,进行品牌开发和建设。随着博物馆逐渐走向市场、转变经营模式,越来越需要介入商品品牌的系统理论,最有效地开发利用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研究品牌推广策略,打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例如南京科举博物馆地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紧紧围绕秦淮科举文化和南京地域特征,创立了“秦淮礼物”品牌,通过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终端模式推广其文创产品。专卖店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杨花萝卜”冰箱贴和“盐水鸭”回形针,前者创意来源于一句俗语“南京大萝卜”,后者为南京街头特色食品,将金陵人特有的耿直醇厚的性格特征和市井风情趣味性的表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图2)。

(四)注重消费体验

体验经济是依客户心理满足,提供难忘的体验,并探讨如何通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感觉的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形式。所以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重人们良好的消费体验,主要表现在拥有产品的同时能获得学习或娱乐活动体验。例如传统手工艺藏品,可以通过开展工艺创作的形式自行设计制作产品,如开设陶艺、彩绘、竹艺、纸艺或雕塑等创作坊,来提供生活形态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学习体验。又如图3所示日本东京玩具博物馆内的创意玩具产品就提供动手体验的游乐空间,充分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和创造力,带来了愉悦的深度体验。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创新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类开发和设计创新

所谓“产品”,是指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工业设计具体又分为:“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文教用品设计……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类开发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典藏复制品、出版品和纪念品三大类,以藏品图像的复制和衍生形态设计为主,缺乏系统的产品设计策略。应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各方面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生活美学视野下,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走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日常生活中。如表1所示为经过改进后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文化产品分类表,产品品类涉及出版品、典藏复制品、体验类和创意生活类。其中创意生活类中包含的品种很丰富,基本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形式的创新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高技术与高情感必须平衡。艺术化、高情感化必然成为产品形式设计的主要方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不再恒定为一种固定模式,而是寻求帮助人们完成“自我实现”和建立个性张扬的生活空间,如各类文化体验型创意产品形式,人人都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入博物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的交互式的信息设计将无形的技艺和文化艺术形式数字化,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生动形象的虚拟再现和传播,如博物馆创意APP应用,也是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新形式。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2

关键词:

设计+ 文化衍生品 IP

1.背景

传统企业和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存在限制价格战等低端模式,另一方面存在冒牌、抄袭、无版权问题。以阿里平台为例就,“淘宝网”的售假问题―直亟待解决,据跟踪假冒产品的一家美国公司NetNames估计,“淘宝网”商品中有超过20%以上为假货,由此冰山一角可见传统产业陷入的转型升级困境。同时,伴随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简单产品功能性需求的诉求模式到更关注品味、个性等心理满足的情感诉求,给我国传统制造产业进一步带来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针对国内传统制造产品的低利润和无内涵、缺少品牌的现状,尤其是传统产品与设计+模式难以撬动市场。为此,基于互联网的浪潮,国内各大电商纷纷争夺IP和文化布局,对传统行业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基于设计+和文化IP模式变革提升,带动品牌塑造和传播及抢占价值链高端,力图实现传统产品创新发展。

2.设计+与文化衍生品开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认为,我们国家既需要支柱性产业,也需要设计产业,尤其是设计产业的强大创意渗透力,能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提升我国的制造水平。当前,一些代表性的设计企业能走在前端,在吸纳世界创意精髓的同时,积极通过构建设计的创意生态链,以“设计+城市”、“设计+网络”、“设计+服务”、“设计+孵化”的方式重新定义产品链。通过区域文化结合到产业中,产业结合文化,提高价值,空间带动传统产业链创意升级。包括以互联网的巨大链接,将产品等信息数据化进行网络传播,通过营销平台:阿里(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系列营销。

产品融合IP,即文化创意类衍生产品,激发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感受。新型产品设计融入IP设计的方式。文化衍生品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元素,比如风靡海外的“星球大战”文化衍生品代表的不单是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而是消费者超级英雄的崇拜和象征,此类产品在传播流程中被赋予灵魂。逐步建立品牌效应。以中国为例,各大电影将IP授权商业联盟。进行电影元素的二次开发,也将电影中的特色文化融入到那些定制产品中,达到相对成本优化和较大价值链的提升,以此拉动内需增长和产业链创意升级。

衍生品的设计是一种“再设计”。重新审视、理解文化背景、设计表达。设计师将文化元素原本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设计传达给大众,让其精神和情怀以贴近生活呈现。在设计衍生品之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比如梵高、星球大战文化,确保传达出原本文化所拥有的内涵,并对此思考与重构。对文化概念的合理演绎、升华,是设计文化衍生品的核心。在产品设计基本流程中,对文化元素的调研应该放在首位。现今的文化衍生品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将文化元素以平面的方式融入到设计中,表达通俗易懂,开发成本较低;二是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改造后,将其与产品功能造型等相结合;三是从文化的内涵出发,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文化元素或象征,把文化的精神融入产品之中。以往的衍生品多以平面媒体类为主,但近来范围越来越广,文化衍生品逐渐扩大至各个产业。此外,考虑到消费人群,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离不开设计感与实用性的融合,设计师需要全面考虑产品的材料、细节、制作流程等,制订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3.“设计+”与博物馆及电影IP文化衍生品开发案例分析

(1)博物馆衍生品的合作模式

消费者在参观博物馆途中,常常会被某种艺术品深深吸引。当前,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热潮从国外传入国内市场方兴未艾。比如梵高博物馆和天猫合作的“燃烧的梵高”系类产品。以及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朕知道了”系列,产品将高雅艺术带入群众中去。一款“朕知道了”胶带纸,把帝王般的享受和权利通过胶带纸印的“朕知道了”字传递给消费者,这也是文化衍生品的独有魅力。

2015年,天猫与梵高博物馆开启文化衍生品合作,进一步打造设计+文化,进行传统产品文化元素的再创造,传递出梵高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带给消费者精神慰藉和共鸣,从而打开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提升品牌价值。文化衍生品,作为一种二次创造的产品,通过设计师的文化创意充分积淀和了解,进行设计+创新嫁接,把梵高艺术品的价值进行深入塑造。同时,“天猫”在其平台内也全力支持合作伙伴,如品牌商自主结对、登陆众筹平台,帮助其尽快走出一条切实可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当然,在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中,博物馆版权方全程监督,确保对IP对整体销售有极大的保证,也维护“天猫”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一贯的“品牌、正版、高端”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正版衍生商品,并进一步推动国内众多品牌商家和天猫一起合作。

(2)互联网下的电影衍生品开发

《功夫熊猫3》2016年1月29日上映之后,阿里推出了相关文化衍生品设计与众筹平台,既能满足消费者在观影后延续欢乐的情感,也为资金不足的参与文化衍生品合作的企业提供支持。《功夫熊猫3》的衍生品开发触及的领域非常之广,从快消、汽车、金融、零售、主题乐园等,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被《功夫熊猫3》带动起来,几乎可以说是一场文化元素的视觉盛宴。《功夫熊猫3》也策略性地选择各行业的领军品牌,据称《功夫熊猫3》与合作伙伴的联合推广媒介价值近15亿人民币。如此丰盛的市场蛋糕,引诱着那些观望状态的产品生产商,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商场零售渠道等展开全方位立体联动,数亿消费人群被触动。

从美国来看,衍生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超电影票房的两倍。通过这个数据来看,国内的市场跟进步骤基本相同。无论是天猫、京东还是阿里等,几大行业领军品牌算是第一个吃鱼的,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版权,借助设计+进行IP授权的模式,全力打造文化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并以此为支点拉动整个传统产品的创新生态链,以文化为星星之火,文创产品发展可以表现成为燎原之火的兴旺形式。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3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在通俗意义上指的就是和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对于传统历史审美工艺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这方面考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博物馆作为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文化载体的的历史文物其工艺性和艺术审美性很高。文化衍生产品作为博物馆商品实现盈利价值的重要部分,如何将文物的传统艺术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观念与全球设计趋势有机结合,使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有质的提升,当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博物馆商品开发才真正找到了本民族设计的灵魂。

1.国内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博物馆在行业竞争和商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中,一些博物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辟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开始多渠道开发文化产业。从欧、美等国家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实践来看,无一不将文化产品开发环节作为整个博物馆文化产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之所以比较成功,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藏品,设计具有独特的“排他性”。第二,注重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精美,融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功能性强。第三,种类丰富齐全且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第四,运用“强强联合”的策略,知名博物馆实现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博物馆非常注重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传播更广泛的同时,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发的珠宝首饰类文化产品,将博物馆的艺术藏品与珠宝首饰有机结合,与施华洛世奇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蜻蜒胸针商品并限量发行,成为该馆的创举和亮点之一。英国博物馆在设计开发文化衍生产品时,则更多地运用了展览常用的故事手法,注重挖掘文化产品背后的故事。

(二)国内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随着国外博物馆纪念品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我国博物馆逐渐意识到了纪念品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开发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盲目效仿或者是整套照搬和复制他馆的创意、产品的阶段,没有考虑自身博物馆的特色,导致博物馆纪念品与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不能反映各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开发,在借鉴欧美等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成功经验上,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的新途径。特别是上海博物馆还设立相关部门,专门从事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里,成功开发出1600多种文化商品,年销售额2500万元。他们设计的具有本馆文化特色的领带、丝巾、便签等十分畅销,有的还远销海外。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人才资源,大力开发设计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品。以文化商品的内涵、优质的服务延伸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功用,打造湖南省博物馆和“马王堆”品牌,弘扬湖湘文化传统。

目前我国博物馆自主开发的创意产品形式主要以画册、光盘、明信片、文物复制品、服饰、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为主。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产品设计创意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独具特色的创新概念,应该运用设计赛事等途径,将设计院校的学生,职业设计师和生产制造企业拉入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这一领域中,同时加强与各大相关知名设计品牌的合作,以博物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载体,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产品,既能够彰显博物馆的文化特性,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博物馆实现自身造血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短短两年时间,销售营业额就从五千万人名币上涨到两亿人名币在这方面算是成功的典范。

博物院,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上做了很多尝试与创新,从几年前的故宫藏宝拓展和延伸的计划,到筹办了至今三届的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精选来自台湾年轻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量产的考量和商品化的过程,还与台湾比较有实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莱西、法兰瓷、JlA等,合作开发的商品故宫会收取部分版权费用。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把“陈旧”的故宫藏品活化的方式。拥有数量众多的陶瓷、漆器、书画艺术品,其蕴含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如果仅仅通过游客来故宫参观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显得单调而弱势,设计却是通过一种融合的手段,把抽象意义的传统文化宝藏转化成走进日常生活的产品,把“老”器物通过设计转化为“新”的器物,让故宫藏品文化和美学价值真实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

2.湖北省物博物馆文物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分析

介于国内外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开发的经验,可知随着设计的全球化,人类越来越追求文化独特性的产品设计。把博物馆文物的灵魂价值融入到现代设计观念中,这样的文化衍生产品更能凸显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在传承民族性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

湖北省博物馆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为了进一步的凝练和发挥传统荆楚文化的价值,湖北省博物馆应好好利用本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本馆收藏的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工艺美学价值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契合点出发,更好的提升博物馆商品设计的品质,从现代设计角度去感受和体会博物馆文物韵味和格调,形成独具荆楚文化风韵的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风格。开发出独具本馆主题特色的彰显文化个性的产品,这样必能给博物馆以至湖北省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根植馆藏文物价值并与现代产品设计原则相结合开发

博物馆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体现着传统工艺技术也蕴藏着传统设计美学的丰厚养料,现代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将两者有机相融,把坚持馆藏文物特色作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根本,将有利于湖北省博物馆发掘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衍生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定位一定要和博物馆藏品有紧密关系。博物馆商品的设计应该选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找准自身的文化内涵,应充分挖掘湖北省博物馆所特有的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文物类型的美学工艺价值,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思路,不论造型、内涵,都不能停留在老祖宗的“创意水平”上,应符合这一时代人的需求和文化特征,创造出具有“灵魂”和现代设计感的文化衍生产品。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历史文化工艺美学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体现,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现代产品设计的始终。如何将博物馆文物的自身价值,造型、色彩、功能,材质以及工艺进行再设计表达。当湖北省博物馆文物遇见现代产品设计,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呢?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从宏观上来说属于产品设计的一种,因此它具有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一、美观性原则:美观是吸引游客的首要特征,实用也是成功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需要具备的特征,产品的美观吸引了感情的强大的本能水平,它引起了直接的本能反应。有些人会因为产品外观漂亮,产生购买的欲望。所以,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坚持美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二、实用性原则:许多游览博物馆的参观者在要求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具有纪念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下,还希望它有实用价值,所以博物馆商店销售的产品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实用价值的,如:钥匙圈、书签、餐具等往往是最热销的。是否具有生活上的实用功能也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是一种商业产品,但同时它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因此还具有许多一般产品所不具备的设计原则:一、文化植入原则:这是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首要特殊原则。一个产品只有具有了文化内涵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更是如此,它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必须以本馆的特色文化为一切衍生产品创意的来源。这也是各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差异化的前提。湖北省博物馆在进行文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本馆的特色文物资源的文化美学价值。比如传统的器物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只有好好分析研究才能在设计创意上有质的突破。才能真正为这些文创产品注入灵魂。二、品牌化原则:品牌是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品牌:“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生产经营者相同或类似的产品相区别,而加在自己产品上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特定标识。”博物院的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很好的贯彻了品牌化策略,从手机链、钥匙扣、背包、到瓷器、食品、u盘等,都印有其品牌标识。这也为其文化产品与其他生产者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加以明确的区分,体现了其独特性。三、适度包装原则:包装对于现代商品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元素,包装不仅是对产品在携带和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同时也是延伸品牌识别的载体,设计良好的包装能为产品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同时能为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教育意义。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包装要在适度的前提下体现出产品的美感、文化品味感,更体现出产品的教育功能。出售的文化产品,非常重视包装,其包装上都标明了创意来源。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钥匙圈或是餐垫,都有其适度的包装,令其显得更加精致,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毫无疑问,精致的包装可以引发消费者购买欲,同时包装也可以成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身份证”。为此,在本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经典成功案例,在遵循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植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价值优势,遵循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特殊原则。

(二)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但是不同于一般产品设计,文化因素在设计中占有很大比重,从根本上说,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的凝结和物化。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物的功能和形态来传达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就是博物馆文化与购买者之间交流的载体,设计师运用形态语言完成抽象的文化内容与情感的表达以及功能、信息的传递,因其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在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元素与文化主题的衍生方式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来说,也应对一般程序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整合,建立相应的特殊设计方法与流程。相对于一般产品,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首要的设计要素,因此,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应在遵循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将对文化要素的挖掘研究放在首位。

从设计程序来看,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化要素挖掘调研阶段――展开设计阶段――实施设计阶段――评估设计阶段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4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 视觉系统设计 符号 CI

一、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概念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的概念可以定义如下:

(l)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一个符号系统,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一系列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形与色彩的多种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二是专题博物馆发展历史中具有文化价值和意蕴的实物。

(2)能够充分体现此主题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区别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形态,因此,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的形象,根植于组织文化,凝集了组织的思想。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应该是以博物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博物馆办馆理念、文化内涵、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形象。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它对于增强专题博物馆竞争力,树立其博物馆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都能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二、 设计理念

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现代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方式也有了从单一的收藏、展示功能向交互式多媒体动态模式转变,而可以将收藏、展示、讲演、座谈研讨、、休闲等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随和、亲切和自然的气氛,这就为形象创意构思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 设计原则

主题性:主题识别性是视觉形象的基本功能。“主题”犹似开启视觉形象之门的钥匙,博物馆从场地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气派都应符合主题概念。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要用新颖的设计题材元素、冲击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视觉形象家族的成员纵使形态、结构、性格各异,但是都忠实的传达同一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从而塑造鲜明的博物馆个性,与其它类别的博物馆区别开来。同时,博物馆内外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功能区的形象设计。同时,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也有形象设计的问题,都要方便人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美学性:美创造情感,产生共鸣,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过程同时是受众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美学性使得视觉形象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属于文化产业的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形象的美学性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取向、心理,以美学原则严格的创造视觉语言,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各类形态及平面视觉表现都须具有形象审美的感染力,视觉元素的开发和风格表现,都为博物馆形象的个性化魅力发挥作用。

系统性:视觉系统设计就是指视觉形象与博物馆主题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具体的讲,就是使专题博物馆的视觉样式要素与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同一系统,从而能够将信息按照主次、先后、大小等关系展示与传达。博物馆内外环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设计要系统化,其中各子区域之间虽有不同特点,但不能失去大系统控制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子功能区又有相对独立的差异性,既要合理而有序,又要有系统中的变异化设计。

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强化自身建设,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然而,专题博物馆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物质层面看,它包括专题博物馆建筑、展馆环境、陈列设计、配套设施等,它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看,它更应是专题博物馆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恪守专题博物馆的特点,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将研究宗旨、办馆方针、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设计思路中来,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将博物馆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

四、 设计要点

如上所述,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设计要点,首先是要把握好主题性、美学性以及系统性三大原则。在设计方法上,借鉴企业形象CI设计的方法,从专题博物馆的基本形象的符号开发入手,进行延展应用到各环节的设计表现中,是有效的方法。主体视觉符号的同一化应用的设计策略10 多年中似乎正走向“休克”,其实这并不在于CI本身,而在于许多设计本身的僵化性所致。在CI 策略活化应用方面,基础符号系统中的“辅助形象”大有开发天地,对此,奥运形象设计与应用,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奥运设计除标志、吉祥物外,又有二级标志、丰富的辅助图形应用,并配合多样海报招贴设计等,使奥运形象十分丰富,这种设计开发性转换应用到博物馆环境设计中,大有补益。CI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出丰富的辅助形象元素,成为多层次的设计语汇,活化应用于各载体上,点燃整体形象的一片“灿烂之光”。应用载体包括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宣传及与观众交流等活动中的各环节。

参考文献:

①王天平、丁允鹏:《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5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旅游成了大家的首选,出入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的人逐渐增多。博物馆的传统功能为收藏、研究、教育以及展示各类藏品。购买博物馆的衍生产品也成为多数人的习惯,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博物馆衍生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馆藏复制品向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次研究对国内外的优秀博物馆衍生品进行了设计研究,提出以 “再生”概念来进行博物馆衍生品的创新设计,以期观众能把文化带回家,让文化与生活自然融合,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文化的魅力,让博物馆的文创商店成为最后一个博物馆展厅。

1 国内外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分析

1.1 国内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类别以及问题

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基础比较薄弱,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国内博物馆目前的文化衍生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博物馆馆藏文物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饰物,实用物等工艺品。第二类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复制和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馆藏文物或者博物馆展览相关的书籍出版物和各种纪念品。虽然对于衍生品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大,但是仍然显现出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开发无序等不足。

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绝大多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雷同。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消费特点对本省博物馆文物、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仅仅在区别博物馆标识、颜色、材质、功能、形状等的基础上采用“拿来主义”。

二是博物馆衍生产品种类少、缺少创意、缺少深层次内涵等,与其他文创产品大同小异,而且产品和产品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系列无法吸引二度消费。

三是产品设计、制作粗糙,有悖于博物馆高雅、有内涵、精致的形象。承包制造企业严谨、求精意识薄弱,对产品制造监督力度不足,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消费者对其印象较差,降低消费。

1.2 国内博物馆文创创新示范

随着博物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都开始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上下了功夫。其物院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做得比较好的,是我国其它博物馆学习的楷模。

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图1)、“朕就是这样皇帝”腕带(图2)、“皇帝诏曰”杯垫(图3)等系列产品深受大家喜爱。将具有实用功能的现代工业制品与历史文物、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通过产品的实用功能将历史文化带入到现代生活当中,给人深刻印象。不仅吸引博物馆游客的眼球,还能让游客购买之后在生活中时时见到和回顾在博物馆所观看到的历史和文化,在生活中达到文化“再生”。

博物院不仅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上进行创新突破,设计的来源过程操作商业模式也是创新的示范。方法一:筹办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精选来自台湾年轻设计师的作品,进行量产的评估和商品化。方法二:与有实力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莱西、法兰瓷、JIA等。通过这些方式把“陈旧”的故宫藏品再生活化。

博物院馆藏种类颇多,其中陶瓷、漆器、书画艺术品等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文化内涵深厚、美学价值巨大的馆藏仅仅通过观赏来实现价值未免单调而势单力薄,运用设计手段,将“不食人间烟火”珍贵馆藏带入寻常百姓家,把“老”文物借助设计变为“新”的时尚,让故宫藏品文化和美学价值真实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

1.3 国外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研究

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都是基于博物馆的藏品和主题之上的。增加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环节和文化体验,使衍生产品从定位上发生本质变化,因为互动与体验的加入,使产品能非常有效的成为一段记忆的实物载体。当访客使用产品时会回忆起当时的体验,吸引其再次参观,同时达到了博物馆文化宣传的目的,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欧美博物馆把“从藏品中获得灵感”作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的重要切入点。使博物馆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

这些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立足于本馆独具特色的藏品,设计具有独特的 “排他性”。

史密森博物馆文创产品种类颇多,大多以其学会分馆中文物、档案、收藏和展览等为设计灵感来源。这些独树一帜、主题鲜明的文创产品大多参考:非洲艺术、美国艺术、美洲印第安人、自然史和天然宝石收集等等。大多数产品基本只能在史密森学会机构看到。其中,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将自己馆藏的飞机和太空船,设计成了比例仿真模型文化衍生品以使访客真实触摸和感受这写产品,并带来同真正的历史文物一样的乐趣,因而受到美国青少年的青睐。

这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比例1:48的仿真模型(图4),宽五尺五,长五尺七五的,还附带一个展示台。其制作精致、精细,虽采用塑料材质,但外观金属效果仍然逼真,只能从质量上判断。产品包装盒内有一张由其展馆签发说明此作品如何由展品演变而来的产品出品书。

第二,注重产品质量,制作工艺精美,融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功能性强。

大英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推出了一套小黄鸭纪念品(图5),此纪念品充分地将英国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萌萌的鸭子们或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罗马战士或者维京海盗的铠甲、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博物馆内包罗万象的藏品在深得英国人喜爱的小黄鸭的演绎下得以完美展示。

第三,产品种类丰富、档次分明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多种绘本图书、玩具、智力开发品来满足儿童;有如明信片、书签等利用印刷等简单工艺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纪念品,以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有如专著、图册和画册等具有一定专业性、学术性的高品质出版物,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也有如高仿品或艺术品元素的产品等艺术品,以满足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官网上,游客可以按所需尺寸定做艺术版画。

第四,各种特展是各博物馆在不同时段的重要工作项目,往往能为博物馆带来更多新的联动效应,因此结合特产开发衍生品也是一个重要途径。201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结合《庞贝和赫库拉内恩的生与死》特展,开发了复制品、文具、手表、装饰品、城市模型、书籍等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实现了知名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营产业化。

第五,美国博物馆协会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商品销售网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独辟蹊径,将艺术馆藏与珠宝首饰有机结合推出珠宝首饰文创,与施华洛世奇共同打造蜻蜓胸针商品(图6)并限量发行,成为经典。英国博物馆将展览常用的故事手法大量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并深入挖掘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

2 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现状及创新设计

2.1 湖北省博物馆以及衍生产品概况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等文物为其所特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馆藏文物作为荆楚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开发文化衍生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仍然停留在盲目的效仿或者整套照搬和复制的层面上,和大多数博物馆一样生硬地将部分文化元素植入到产品中,使消费者没有购买的欲望;而且文创产品品种单一、识别性不强、针对的人群也不明确。

2.2 基于“再生”理念的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创新设计思考

生物学里的“再生”是指生物体对自身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引申义为死而复活、再造、来生等。基于“再生”理念的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是在该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向。如老品牌的复活、老产业的更新、传统产品的新生、老产品应用新技术、废弃物的再生等。“再生”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还可以从经济模式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创新 。

(1)首先,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必须要立足本体。本体是“生物体”能再生之基础,所以针对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开发应该充分体现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馆藏特色,越有区域性,就越有全局性。

(2)“再生”需要具有对生物体进行组织的修复,产生新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外界环境下,组织的生长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在越符合生长的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越好。所以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要立足当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设计。社会热点便是创新生长的有利土壤。所以欲使湖北省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具有特色与亮点,就要选择该馆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准确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下生活创造具有现代感、生活感、趣味感的文化衍生品,将古代元素、特色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符合现代人消费倾向同时又具有文化内涵、文化传播价值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博物馆文化消费的同时传播文化,达到将文化带回家的效果。

(3)生物体在再生的过程中,不同部位会自然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要进行精准的分众设计并设计高质量的用户体验设计。让识字不多的儿童、一般游客和专业的观众都能在衍生产品中找到诉求。

(4)生物体在再生的过程中亦可借助外来的力量进行重新塑造。借助外来物种的力量可以弥补自身生长中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的再生能力,焕发出“再生”的活力。湖北省博物馆衍生产品“再生”创新设计中要进行跨界实践。跨界设计可以借助其他行业的优势进行创意的结合,强强联合,以达到创新之目的。

3 总结

为增强博物馆的公共属性、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我国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博物馆衍生品作为博物馆公共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宣传博物馆文化形象、促进博物馆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在新时代、新机遇下重释历史文化、焕发文化新魅力、提升博物馆教育层次、创造博物馆营销新模式、提高博物馆的公众关注度、推动文化产业整合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

“再生”理念对于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来说是一种新思路,对于我们迅速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来说是一把利器。不仅要求产品有所创新并结合其当地文化进行创作,而是要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并将产品的价值自然地发挥、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这才是“再生”和创新的意义。

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无疑是传播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使者。所表达的正是 “再生”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1.

[2] 吴聪.博物馆纺织类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探究[J].服饰导刊,2015.1.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6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朝阳产业,“它以高于传统产业24倍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①。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政策文件,比如《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大中型博物馆开始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也逐渐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品牌,延伸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然而,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形式雷同

囿于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理念滞后等因素,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目前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存在“千馆一面”的现象。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以典藏复仿品和创意纪念品居多。典藏复仿品是高精度复制、仿制馆藏文物的艺术品,因须忠于馆藏文物原貌,所以较好保留了各馆特色。创意纪念品是提取馆藏文物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意、衍化与加工,然后运用在各类产品上。目前,不同博物馆之间,创意纪念品的体现形式往往大同小异,甚至存在众多博物馆委托同一家公司制作同类同款产品的现象,因此,除了LOGO有所区别,功能、形状、颜色、材质等几乎没有变化,缺乏独创性,无法体现不同博物馆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

(二)产品档次分化

不同的观众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消费水平和购物偏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购物需求。目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存在低价位产品和高价位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低价位产品因成本受限,做工不够精致,种类不够丰富,个别博物馆的低价位产品混同于普通旅游纪念品,除印有馆徽和馆名外,没有引入馆藏文物元素,影响观众的购买积极性,同时给博物馆的形象也带来负面效应。高价位产品通常是高精度复制、仿制馆藏文物的典藏复仿品,制作精细,价格昂贵,更适用于单位之间作为外事礼品相互馈赠,难以面向普通大众市场。

(三)产品难成系列

虽然近年来一些大中型博物馆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品,但大部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体规划意识依然较弱,产品和产品之间缺乏协同关联,产品和展览之间也缺乏统筹策划,较少配合陈列展览研发设计与展览主题吻合的文化创意产品。单个产品居多,系列产品较少,无法吸引二度消费,也不利于推广宣传,更难以将产品的主题元素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

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

2016年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措施,并指出,深度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优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

(一)深度挖掘藏品内涵,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以文化为根”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首要原则,只有具有了基于馆藏文物和本馆特色的文化内涵,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这是博物馆创意产品与一般创意产品的区别,也是各个博物馆产品之间的差异所在。深度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才能系统梳理馆藏优秀文化资源,并合理利用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有效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同时,博物馆具有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职能,每一所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的历史遗存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在政治、军事、生活、礼制、民俗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不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器形、纹饰等都各具特征。深入挖掘藏品内涵,并基于不同藏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才可以真正从根源上避免“千馆一面”的现象。

(二)广泛调研公众需求,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

国家文物局在《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应立足藏品的生动元素,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多体现生活气息。”实用功能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应注重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定位分析规划,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发设计兼具文化性与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才能真正得到市场与顾客的认同。同时要注重开发设计以同一个或同一组文物元素为设计基础的系列产品,通过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实用性能的整体效应与连锁效应。甘肃省博物馆蓝莲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思路值得推广和借鉴。该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是根据甘肃省馆藏国宝级文物元代莲花玻璃托盏衍生创作的,产品设计师与藏品研究专家共同商讨后提取文物元素,经过巧妙设计,应用于项链、戒指、丝巾、手包、雨伞、眼罩、杯垫、挂件、摆件、行李牌、钥匙扣、手机壳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用品中,综合考虑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价位等要素,功能多样,受众多元。而且,该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风格、色彩、包装均统一设计、整体规划,在第九届杭州文博会上展出时赢得强烈反响,进入市场后销量也极为可观。

(三)着力增强创新意识,突出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藏品与展品的衍生品,兼具藏品特征与创意特点,较之于严肃的藏品本身,更易于加深普通公众对藏品的了解和理解,是将馆藏文物的价值最大化延伸的方式,可起到向公众传播文化、传承历史的作用。开发设计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时应注重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将藏品中提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通过巧妙的构思,运用到各色各样的文创产品上,比单纯将文物器型放大或缩小的典藏复仿品更具趣味性和时尚性,更能激发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和热情。故宫博物院近年来逐步加大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发力度,深度挖掘丰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截至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例如以“萌”为设计理念,充满故宫元素的“宫廷娃娃”家族系列产品,以及以紫禁城内生活的流浪猫为创意的“故宫猫”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观众的青睐①。这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都以更妙趣、更亲切的方式,将馆藏内容展现给公众,优化公众的参观与选购体验,愉悦、长效地保留了对博物馆的记忆。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7

博物馆作为进行珍贵自然文物及历史文物典藏、展示及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体现城市的发展内涵的重要主题及理念的任务。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城市乃至国家的成长史,让参观者可在室内空间的了解中获知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使得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成为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博物馆室内设计概述

博物馆作为文物及标本的重要典藏展示机构、科学研究及宣传教育等机构,在我国被普遍的划分成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及综合类博物馆四种。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及精神文明要求的提升,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博物馆施工建设工程发展迅速、建筑数量增加显著、造型规模种类各式,作为博物馆设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的室内设计,以采用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段来展现场馆室内的丰富灵活,已成为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作为进行人类文明展示的窗口,其中所收藏的也多是人类历史及自然文明的精髓,因此,室内设计应当是历史文化、创意主题、哲学理念、空间艺术及美工技巧的完美融合,以博物馆类建筑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营造出和展览主题更为和谐的空间氛围,实现历史文化及自然文化精粹的诠释,让参观者在室内空间设计的高雅艺术的享受中体味历史文化的光辉,也就是说,落实博物馆室内设计已成为博物馆生命力及存在价值体现的根本所在。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

1.重视博物馆室内的环境设计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博物馆类建筑建设工程的开展,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个性特征及显著差异中,室内设计便是重要的方面。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要重点突出形式与主题上的协调性,面对文物的展览主题选用最佳的展示手法予以呈现,依据所要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的博物馆,是以依次排列铺开展品、利用模型重现场景、通过图形并茂重读历史等,选用适宜的设计规划手段,以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化达成博物馆的展览初衷。

空间与流线的趣味性,博物馆的室内设计要严格的执行参观流线顺畅清晰及空间序列科学合理的重要设计标准,彰显出疏密有致、步移景异的展品陈列方式,使步入该空间进行文物观赏的参观者可体验到起承转合所营造出的趣味感,例如吴忠市民俗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尽量避免迂回及逆行,使身在其中的参观者兴趣盎然。

展现媒体的科技化,博物馆展品的展示手法在传统的声、光、电等普通手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高新技术的设计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利用电脑系统、照明系统等实现强弱变化展现展示效果等,使得建成运行的博物馆可利用声音、照明、视频的强弱变化控制突出设计理念。

图1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内部

室内设计氛围的大众化,展品并非镁光灯下等待参观者膜拜的公主,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不可过于拘谨,如2005年设计并于2009年面向公众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便是法国建筑师笔下的彰显大众化的设计典范,参见上图1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设计者以室内空间不规则的形体之间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呼应等,充分的彰显埃尔热风格各异的绘画,使参观者置身于精神的艺术殿堂。

2.强调博物馆室内的元素设计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不难发现,较为典型、风格独特、品位非凡的博物馆建筑,多是强调着室内设计元素的杰出作品。首先是色彩的合理选用,色彩带有着感彩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主题思想的彰显,以直接的影响参观者的心理情绪等,充分发挥出深化主题及突出展品的重要作用。在色彩的选择中,纪念性博物馆要以兴奋的色调为主,参见下图2,民族及民俗类的博物馆室内色调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及传统而以传统的色调为主,自然性的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更加接近于自然的色调为主,科技性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沉着稳重的色调为主。

图2 遵义会议历史博物馆一角

室内灯光照明的设计,灯光设计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带有矛盾性的设计内容,多反映出两种差异较大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可实现宏大空间的展现,人工光线设计则将参观者的视角汇集于独立的展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自然光线及人工光线进行平衡处理,在特定的部位重点突出人工光线或自然光线,以戏剧性的灯光效果及灯光色温,实现参观人员基础氛围的调节。照明设计要遵从空间定位,提升博物馆室内空间昏暗适宜度的同时,合理降低展区空间内太过直白的照明,让文物在空间中获取价值品味更大的彰显度。

博物馆的展示环境设计。就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展示设计而言,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逐步提升,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将环境的持续扩充与展示进行完美融合,尤其是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的本质,而这种具有永续性的室内设计在民俗性博物馆中的运用更为突出。民俗性的博物馆在进行展示设计中,充分考量环境因素,从当地群众中进行民间艺术的取材,同时兼顾文化的传承延伸及环境氛围营造,缩短着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8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劼人故居的游客也是少之又少;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劼人故居,毗邻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纪念馆。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部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9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劼人故居的游客也是少之又少;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劼人故居,毗邻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纪念馆。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部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博物馆开发设计例10

一、DIA博物馆简介

DIA博物馆建于1885年,1927年由于扩张博物馆的地址搬移到Woodward Avenue。该博物馆有超过100个的展馆,有一个艺术图书馆以及艺术实验室。1883年,有人给博物馆捐赠了第一个艺术展品以后,陆续有人向博物馆捐赠收藏品。目前,博物馆的展品已经超过了60000件。DIA博物馆改变了以往单一呈现本土文化的格局,展示了非洲、美洲、亚洲、欧洲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体现了DIA博物馆的包容性,使得它在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中都承载着巨大的作用。DIA博物馆位居美国博物馆的前六名,代表着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历史文化传统。来自不同地区居民的支持,使得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能够积极、有效地与中小学开展合作,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展。

二、DIA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多元化的展览设计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前提

博物馆是承载历史的一个载物,博物馆除了历史传播的功能,也发挥着教育的重要作用。DIA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展览品、展览的形式、解说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DIA博物馆是有温度的博物馆,这个温度是指博物馆人性化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奠定教育功能的基础。

(1)多元化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

DIA的展览是多元的,这里的多元不仅是指展览品的多样化,更是指艺术品呈现手段的多元化。

首先,DIA博物馆的展览品是多样化的,包括雕塑、油画、装置艺术等形式。同时,展览的艺术品不仅有底特律当地的收藏,还包括诸如亚洲、欧洲等其他地区的艺术品。每一个展览品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有专门的录像介绍。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品中,感受到不同地区艺术的魅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其次,每个展馆的设计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比较温馨,有的比较忧郁,有的比较壮观,每个展馆的设计风格都与每个展馆的主题相关联。比如,有展览母亲形象的艺术品的“Egyptian”馆。据介绍,这是因为来参观博物馆的学生都比较小,对母亲都十分依赖,因此,博物^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设立了母亲形象的展览馆,让学生在这里感受不同地区母亲的形象和魅力。有的展览馆的氛围是灰暗的,比如其中一个馆专门是让学生感受死亡的展览馆,里面被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域,在每一个小的区域中都有一位已经过世的艺术家,并且一些他们生平的作品。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在比较贴近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死亡,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到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二楼展厅的Great Hall中间,有一个露天的画廊,四周都是壁画,壁画中有努力从事生产线工作的男人,也有辛勤哺育孩子的女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再现底特律的工业生产情景,营造出一种重温历史的氛围。

最后,博物馆的解说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所不同。针对5岁以上的孩子,解说员会问“看到这件艺术品你想到了什么”,培养孩子用线索证明自己猜想的能力。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讲解员会问孩子看到了什么,鼓励他们注意观察细节。灵活的解说服务,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的动机

DIA的博物馆改变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观赏性,增强了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楼梯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博物馆的楼梯有两种,即“Beautiful One”和“Interesting One”。前者是常见的大理石楼梯,主要面向广大游客;后者是针对学生专门设计的一条木质楼梯,模仿《哈利・波特》一书中魔法学院的设计,弯弯曲曲的楼梯,一直从博物馆第一层的Kresge Court搭建到第二层的European Medieval Gallery,螺旋上升的空间设计充满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魔法学院。

其次,展馆Eye Spy和Donkey的设计实现了人与博物馆的互动。迈克尔・斯伯格为了促进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功能发挥,提出互动探索,从此孩子们不但可以在外部观看展品,也可以进入内部观看、触摸和体验,认为通过与实物和实际空间的直接互动体验获取信息。①DIA博物馆为了促进学生与实物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个展馆的门口,都有一个Eye Spy,Eye Spy是一张展品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在本馆中找到相对应的艺术品。我们在参观中常常看到学生进门口时先翻开Eye Spy,与自己的小伙伴比赛谁先找到图片中的展品。在一楼展厅的Pretis court旁边有一个Donkey铜像雕塑,这个雕塑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供学生和游客触摸,让参观者在直接的触摸与感知中领略艺术的魅力。

最后,博物馆有专为儿童提供的音像解说服务,8~14岁的学生可以租赁。在很多博物馆,人们只能低声讨论自己在博物馆中的所思所想,但是DIA博物馆欢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在一起讨论艺术品中的设计。我们在参观DIA博物馆时,经常可以看到解说人员、学校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参观博物馆的感受,探索艺术的魅力。

2.专业的活动设计是促进博物馆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DIA博物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解手段,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然而,专业的活动设计是DIA教育功能有效实施的载体。

(1)专业的教师团队和课程标准

教师是影响博物馆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核心因素。教育者是教学的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是有效开展教育的关键。专业的教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还影响着课程的实施。②

为了促进DIA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博物馆聘用了专业化的教师。DIA博物馆的教师都是通过专业机构认证的,有专门的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对教师资格进行认证的依据,博物馆的教师都是通过了密歇根州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的,从源头上保证了进入博物馆教学的教师都是专业的。在教师上岗之前,博物馆的人员会给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让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自己的教学岗位,实施有效的教学。DIA博物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教学,组织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有手工课,有讲故事的课程,也有与家长合作开展的课程,从前期的课程选择、教学材料的组织都是要教师自己设计和组织的;负责自己教室的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即将整个教室的使用权都交给教师,这与学校教师是一样的;此外,教师还要理解课程体系和标准,进行活动设计和课程设计,每一天都有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的课程。教师要参与到州课程体系的制定和研读学习,将博物馆的课程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结合起来,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实现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的功能。

(2)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和评价

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特点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DIA博物馆一楼的左手边是一个大教室,教室里有整齐的桌椅,还有各种手工课的器材。每次授课时,教室中除了有专门的教师,还有博物馆的解说人员帮助一起开展教学。每次教师都会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这些学生的作品也成为博物馆展览作品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就看到了学生感恩节制作的一些图片和玩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分数,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DIA博物馆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群体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手工课程、音乐会、演讲、讨论等。博物馆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教授不同的手工课程,如制作玩偶、卡片、巧克力等。DIA博物馆的日历上有面向大众开放的活动,如展览、音乐表演、演讲、手工坊等。此外,DIA博物馆还会举办文学作品的讨论会,为读者与作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多方的互动合作是博物馆持续

发挥教育功能的保障

教育儿童是接触未来的一种方式,博物馆只有真正触及他们的世界,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DIA博物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多方的合作,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促进了博物馆教育的不断发展。

(1)加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

DIA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及课程和研究上。博物馆的教师要与学校的教师之间加强合作,熟悉学校课程的体系,将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标准与博物馆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学校教师主要组织学生来到博物馆,并且帮助博物馆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博物馆为了促进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还会支持教师的培训,以及与学校合作的课程开发。

同时,DIA努力构建与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教育者的共同体,每一次参观前,教育者要将自己的参观计划、参观中的所思所想等于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分享。为了促进DIA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更好发展,也会有专门的研究活动,博物馆的馆长,教育者或者其他人员可以针对博物馆的收藏和活动进行研究。所有的研究论文都将收录在DIA的出版物中。关于DIA的研究体系建立于1905年,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关键之处,出版超过185000册的出版物,同时其他国家的人员关于DIA的研究也会有一部分收藏到DIA的展览中。

(2)实现与社区的双向互动

社区与DIA也是有效的双边互动模式。社区向博物馆捐钱,博物馆也为社区的人们提供服务。博物馆专门经过训练的解说人员会走进社区与社区的人员讨论DIA的艺术品和展馆设计,这就促进了博物馆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同时,博物馆向Wayne、Oakland、Macomb三个社区免费开放,自驾游的交通补贴不仅为老年人服务,也逐渐扩大到青年人。

(3)实现与州政府的双向合作

博物馆与州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地方艺术品的展览。DIA博物馆有很大一部分的展览馆是展览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次,课程体系的学习。为了实现博物馆的终身教育目的,博物馆有人员专门参与到了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参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促进了地方教育的终身发展。如图1所示,DIA与学校、社区以及州政府之间构建了稳定的关系,保障了DIA实施终身教育。

三、对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启示

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但总的来说,国内博物馆的包容性不够,学校教育功能较弱,并且很多活动都是临时安排的,缺乏长期的规划,教育手段单一,多以讲解为主,缺乏创新的教育内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挥得不够充分。因此,我国博物馆要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创新教育内容,实现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应该将儿童教育项目发展变成博物馆的常规内容,实现内容上的长期规划和创新。比如,DIA博物馆每个季度,甚至每周都会通过宣传手册或者网页将一些特殊的学生教育活动提前告诉家长和参观者。

二是改革教育手段,促进博物馆教育的有趣性。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讲解手段,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IA除了基本的讲解以外,还有学生自己伸手触摸的展品,还有可以参与的课程,可以自己手工制作巧克力、玩偶等。这些都是艺术,让学生在鲜活的艺术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