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女性心理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03

女性心理分析

女性心理分析例1

近年来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的研究颇多〔1〕,本研究探讨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河北省邯郸市安居社区抽取年龄45~69〔平均(49.77±13.09)〕岁女性。职业:工人32人,干部29人,文教卫生人员41人,商业公司职员36人,退休人员224人;文化程度:小学6人,初中125人,高中89人,中专及技校81人,大学及以上61人;婚姻状况:离异19人,丧偶31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状况 见表1。表1 两组更年期女性SCL90因子得分情况比较(x±s)与无负性心理组比较:1)P

2.2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影响因素 工作情况、伴侣状况、人际关系、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及自身有无躯体疾病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危险因素(P

3 讨 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是更年期女性主要负性心理,不良心态常引起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躯体化症状,形成了更年期女性特有的、突出的生理心理特征。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与不工作有关,这与陈谣〔2〕报道相悖,可能与这些女性失去事业上的寄托,产生失落感、无价值感有关;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发生与伴侣患慢性病、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可能由于在这种状况下,女性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及社会压力;离异、丧偶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高危因素,因为重要情感丧失对更年期女性造成更大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正常婚姻女性,生活平稳,心理社会压力小,情绪较稳定〔3〕,且自我调节能力强;经济收入低(

参考文献

1 吴育宇.妇产科分册〔M〕.北京:中国科技医学出版社,2005:17482.

女性心理分析例2

新世纪新女性消费主义在女性主义之后悄然登场。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说:“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1]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现在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掌控力。

一、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女性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优越,工资更加丰厚,角色更加多重,因此也就希望生活更加多样化,消费更具潮流化,个体更具个性化,精神和经济更加独立化,所以在接受信息,享受服务等方面也就更注重附加价值,显示出新的消费心态。

首先,对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女性既是流行趋势的追随者,又是流行趋势的制造者。正如美国学者J·伯德里亚尔指出的,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也就是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伯德里亚尔认为,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既追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所谓“风格传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商品和服务的流行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2]其次,女性消费话语世界的形成。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比男性社会地位低下,因为生产的任务主要由男性承担,所以男性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但在现在消费文化中,消费者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在现在的家庭消费中,女性常常是决策者、策划者和执行者,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情有独钟,有购买决策权,同时,由于还承担了多种家庭角色,因此也是绝大数家庭成员生活用品的决策者和购买者,从而推动家庭消费的发展。有官方数字统计,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购买力,87%的渡假决策,79%的家庭开支,72%的医疗保险决策。[3]再次,女性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主动的口头传播特性。女性对商品的忠诚度就像对自己的感觉一样,总是认为自己的感觉是对的,所以一旦选定某种品牌,在后续的购买过程中就很难改变,这与她们当初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和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四,细腻的女性心理与女性消费行为。女性细腻的的心理容易受到感觉的营销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就像上分析的女性与流行趋势一样,“享受生活,追求时尚”是现代女性在日常消费中的明显特点,而细腻的心理特征使她们更注重商品所呈现的细节和产品质量,更注重广告给她们带来的美感和冲动感。第五,一“网”情深的诱惑。因特网对现代女性的影响日趋明显,根据中智库玛的调查,上网聊天被16.29%的女性作为休闲放松方式的首选,已经成为现代女性最主要的休闲放松方式。而在“影响现代女性购物决策因素”的调查中,17.20%的女性坦言互联网影响了她们的购物思维,这是一个仅次于电视媒体作用的比例数据。[4]

二、女性广告的对策

美国营销大师赖兹说:别担心你的客户不被注意,如果你不去注意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去注意。所以我们要象注意与我们最亲近的女性一样注意我们的消费者,否则,在“她”的世纪里,很可能广告费全部被浪费了都不知道为什么。故我们认为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切尽在掌握。

出路一:追求有效决策

哈佛大学肯尼迪分院的领导学教育项目负责人罗纳德·海费茨认为:盲目的、随意的决策,有时候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准确性非常差。这样的决策“时钟”快而不准,谁也不会要它。[5]有效的决策是与时俱进的,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的决策都是徒劳。一个广告活动从开展到最终施行,有效决策起了关键性作用,广告能否推成出新,能否打动“上帝”,得到上帝的青睐,是广告人和广告主共同决策的结果。

出路二:脱离“红海”的独特创意

我们都知道要选准顾客,击中目标,让顾客满意,但只有贴近顾客才能取得成功。怎样贴近顾客,光靠市场调查,产品和服务是无法取得质的突破的,所以我们要摆脱在红海创意中的挣扎,开创自己的创意蓝海,展示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和利益,而不是去与竞争对手对抗,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广告创意应该突出的、现代女性本来具有的时代形象,从而形成差异,打破同质化、恶俗化、刻版化的现有女性广告创意格局。

出路三:利用新媒体与女性消费的关联性展开合作

随着女性网民的几何级增长,一些围绕女性“话题”和“社区”的网站纷纷成立。与其他传统媒介和网站相比,这些网站内容更具特色,服务更加全面,信誉更加有保证,信息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只要通过网络,一些流行趋势、潮流动态、经验交流等等都迎刃而解,这迎合了女性求新、求变、求趣、求美、标榜个性、享受生活的心理,加上女性网站独有的情感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渗透性强,互动频率高。

出路四:先进文化的导向

不可否认,女性形象是广告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不能让这道风景失去亮色,更不能使其玷污、扭曲。我们的广告要在传播中使女性形象回归本位,加强道德准则,提倡高尚行为,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广告的视点、卖点,为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将一些色情、低俗的女性形象充斥到广告宣传中去,其实这种所谓吸引力强的广告,最后只会有损于企业形象,损害商品信誉。而坚持用赏心悦目、含蓄大方、匠心独运的手法,挖掘女性的内在美,将女性的内在美表现出来,用先进的文化作导向,引导时代消费潮流,使女性广告沿着健康、有序、文明

的方向发展。

出路五:注重符号化消费和消费潮流的引导

符号性消费和对消费潮流的追求是女性消费者的天性,国家主张发展的创意经济,既是时尚经济也是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表现。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当女性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了其中的意义,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的时候,购买就变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现在的女性广告表现,并没有最大限度的把这一点利用好。

三、结语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特·福特曾说过:无论是否有明确的理论,变革总是要进行的,我们可以完善其发端和结果。因此我们就可能有这样一些选择:做一个创造者,做一个旁观者,或是做一个糊涂虫。[6]

是的,变革已经开始,女性消费心理及女性广告的发展还在进行,我们不是旁观者,更不是糊涂虫,我们荣辱与共,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3]蒋江敏策划,中大管理沙龙:如何把握女性市场[N]新快报, 2004年11月1日

女性心理分析例3

(1)追求时髦:不分年龄,不分层次,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女性,有钱人还是没多少钱的人,她们希望把自己打扮美丽的心情和愿望是统一的,并且想以此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她们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最美的那一面,能否给自己的形象加分,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

(2)追求美观:即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态非常注重,将外观与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购物时易感情冲动:女性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许多女性消费者,喜欢以自己所使用的商品品牌和昂贵的价格来进行攀比,除了增加对基本物质的心理满足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其家庭地位,以此来区别与大众不同的地方,从而达到炫耀自己的效果.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1.1女性感性的消费心理

经验表明,在为人处世以及社会评价方面,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般都较为感性而非理性.在消费心理和购物的行为习惯上,也是如此.众所周知,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之一.她们较喜爱美的事物,且无时不希望自己的外貌相较于他人更加美丽出众,从而更加确立自己的自信.她们在购买商品时,也往往有别于男性的购买取向,往往侧重于商品的外观包装,即更加注重和强调商品的外观效果.对于同样用途、价格、质量的商品,总是更多地选择包装较美、质量较高的.再者,随着职业女性的教育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在日常消费支出上,也随之具有更为自主的支配权.购物时,除了满足自己的时尚意识外,往往也显示出其对生活品位的感性追求.而这不难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女性的消费行为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商品外观的色彩、造型和与众不同的时尚美感.女性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商品外在美感事物反应较为敏感,常常以自己的购物眼光、喜好来分析和评价商品.她们总是觉得自己购买的商品是最好、最有质感的.此外,无处不在的电视、网络的广告宣传,更容易影响女性消费者的感性、冲动购物行为.近来,在自我意识、品牌效力与追星心理的驱使下,现代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方面,更突显出对于名牌的崇拜心里,从而用来显示自我,表现自己的经济能力、社会身份和与众不同的品位.

1.2女性注重购物服务细致性的消费心理

女性品牌消费不仅仅是物质性、功能性的消费需要,同时,也与她们的情感满足相关联.女性消费者特别注重购物服务的细致性.因此,具有较高服务理念的企业,也能有效抓住现代女性的购物满足心理.可以发现,当下女性消费者,愈来愈注重产品的形象和由此延伸的服务价值.在企业的广告宣传中,经常会充分借助产品的内涵来体现目标顾客的心情、美感、档次、身份、地位、情调、气氛等.同时,也能善于营造和谐细致的环境,来吸引女性顾客.广大企业在为女性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还十分注重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喜好,讲究语言交流的艺术性.在销售过程中,非常重视艺术性和规范性,以良好周到的服务,吸引女性的购买行为.以尊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满意的服务,赞美女性消费者的选择,来极大地促进销售推广活动,并赢得女性消费者心理满足感和日后的忠诚性.通过对品牌商品的消费使女性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附加价值,也成为了女性购物的重要动因.这也正如学者姚金武在其《当代女性消费的新特征与女性市场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到的,现代女性比较青睐商品的象征意义,并经常会追求购物所带来的心理情感满足.

1.3女性热衷体验式的消费心理

知名畅销书《体验经济》中写到,有别于企业提供的商品,它更强调销售过程中,特别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就像服务曾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那样.而在体验经济时代中,女性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种感觉、体验与体验后的回忆.而企业为了让消费者留下美好的购物回忆,满足追新求奇的女性消费者乐于体验各种新鲜事物的消费心理,它也不再是仅仅提供商品,而是更为注重提供一种加入感情力量的营销体验.乐于体验、尝试的女性消费心理,往往使其成为企业新产品的体验者和带动者.

2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充分考量女性的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女性消费心理也随着时代环境、流行文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同时,也由于女性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她们的消费心理也出现了以下新的动向:

(1)变身动向:现代女性希望生活多样化和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且能经历各种体验.具体表现在女性日常生活的服饰、发型和装饰方面的多样化;

(2)挑战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并尝试挑战某些标新立异的商品和事物;

(3)自立动向:现代女性希望在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能自立,希望脱离传统,按自己的心意生活;

(4)便利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采购的便利性.由于职业女性往往要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所以,在进行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用品时,更加注重便利性.这也就是现代女性为什么一般喜欢到超级市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购物.这不仅仅因为那里的产品较为可靠,还是因为那里能使她们一次性方便快捷地完成多种消费;

(5)愉快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过得快乐,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动向以女性大学生和独身女性最为显著.她们的消费倾向为“流行、休闲、文化”,可以看出都是要享受现在的时间.她们希望在结婚这个转折点到来以前,能够尽情享受,并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此,为了能够较有说服力地来支持本文以上的观点,这里特别选取屈臣氏企业为例,此案例能够较好地说明,如何运用女性消费心理来成功地确立企业的营销策略.屈臣氏,第一家以“个人护理”概念经营的门店,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1989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至今在国内线下零售实体店已经达到1000家,覆盖超过100个城市.屈臣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准确把握女性消费者心理,并能及时地满足其所需.屈臣氏紧紧地抓住女性的消费心理,运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

(1)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它将这个当下强调的健康理念,用贴心细致的服务方法,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2)感性消费心理:它运用“买一送一”或者打折的方式等,诱使女性顾客的“冲动性”消费心理;

(3)多样化的商品需求:它提供了较为齐全较为有名的品牌商品,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女性消费者群体,并特以商品亲身体验的销售方式,提高了其销售量;

(4)方便快捷的消费需求:它给女性消费群体带来了便利;

(5)尊重女性的自我心理:它提供给女性更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加上适当、得体的服务,博得女性消费者心理的莫大满足.屈臣氏巧妙的运用女性的心里,在中西方两国的女性具有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发现中国女性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逛街购物,并且平均在每个店面里逗留20分钟,而在习惯于高效的生活方式的欧洲人来说,仅仅只需要5分钟.这样的差异,让屈臣氏最终将消费群体锁定在18至40岁的女性,特别是18岁-35岁的时尚女性.她们富有挑战精神,比较注重个性,喜欢体验优质新奇的产品,同时她们也是女性中收入水平增长迅速的群体,却因平常时间紧张,懒于奔波在各大超市之间,一心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恰巧以上这些消费者特征都与屈臣氏的商品定位不谋而合.屈臣氏的营销理念,简言之即为“VAS”:“V”是Visibility(透视性);“S”是Shoppability(易购性);“A”是Authority(权威性).屈臣氏牢牢地把握住了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用真诚的心与女性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有效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服务,赢得更多的稳定客户.可以这样说,屈臣氏正是准确地把握了女性消费者心理的最新动向,才制定出符合消费者群体的营销策略,从而带动屈臣氏的经济效率和利润增长.

2.1以“女性消费心理动向”为调研对象,从而来确定其市场定位

“女性消费心理动向”分为以下几点:

(1)女性的变身动向.希望生活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经历各种体验;

(2)女性的挑战动向.希望冒险,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战,希望自己能亲自体验;

(3)女性的自立动向.希望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能自立;

(4)女性的即时动向.希望省时,方便;

(5)女性的愉快动向.希望过得快乐,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上述有关心理动向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当地女性最新的心理活动及其走向.若能掌握以上五点,并坚持以“女性为本”的理念,即以女性的各种需求为本,再根据女性消费者的职业、年龄、收入情况,确定目标顾客群,就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也能对不同女性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尚未满足的需求,为自己的产品准确定位,来迎合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2.2不断创新营销手段

“创新”顾名思义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主要是用于营销方法的更新性,创造性.首先,灵活巧妙的运用促销策略作为创新营销手段之一,制定出迎合女性情绪化心理变动的多种形式促销活动,将广告﹑公共关系和销售促进等方法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促销的方式又分为两类: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人员促销主要适合于消费者数量少﹑比较集中的情况;非人员促销适合于消费者数量多,比较分散的情况.通常,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将人员和非人员促销结合作用,以此来保证促销预算的最合理化,而打折、赠送试用品、则是最常见的促销手段.一般企业喜欢推出以关爱女性为主题的节日促销,以这些方式赋予产品以感情,赢得女性信赖.其次,运用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价格心理策略.先就价格策略的概念谈起,给所有买者规定一个价格是一个比较近代的观念,但在这最近的十年,在买者选择行为中非价格因素已经相对的变的更加重要了,但是价格仍是决定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对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采取低价策略,即企业有针对性的对市场进行调查,产品价格取市场最低价,才能让女性消费者在货比三家时,选中本企业的产品.而对新产品、儿童消费品、化妆品、女性品牌服装、保健品、金银珠宝首饰等采用高价策略,利用“一分钱,一分货”的价格心理准则,使其感到所购产品物有所值.

2.3体贴入微的情感导入方式

情感导入式营销手段对女性消费者由其有效,感情方面相对敏感的女性,一旦接收到来自商家的正能量,便采用激励的方式刺激消费者购买.女性消费者,并不会被单纯的广告所打动,而是需要一种被关心、被理解、被个性化服务的体验.并且产品中所蕴含的气氛﹑情感﹑趣味和理解则是其竞争关键所在.例如:各大公司的化妆品摆台,则需明亮的光线﹑优雅的展厅和唯美的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将此产品的美淋淋尽致的呈现在了顾客的面前.这一简单的事例,足以表明商家要在经营中引入情感方式,才能够迎合广大女性消费者心理,激发女性的好感,使她们产生美的联想,从而使其慷慨解囊.

2.4营造温馨和谐的服务与环境

女性的消费行为其实是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的体验当中产生的,第一,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注重经营方式和服务艺术,这将会对产品销售额的提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二,产品的销售环境要符合女性消费者心理,尊重女性的自尊心,赞美女性的选择,同时博得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购物场所.明朗与强烈的橱窗陈列、食品诱人气味、化妆品的芬芳香味、陶瓷品的清脆声响,以及优美的音乐、明亮的灯光、整洁高雅的环境,这些条件的组合传递给顾客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女性消费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好感,诱发其积极的情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进行购买.最后,企业营销策略离不开广告媒介的宣传,而广告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女性消费的广告媒介的选择和利用,要具有针对女性消费特点,才能达到营销广告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女性消费心理与企业营销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的把握住心理的变化,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营销策略,同时才能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女性心理分析例4

关键词 不孕症;心理障碍;分析

不孕症是一种身心疾患。病因除病理因素外,还明显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孕妇女的心理状态,使不孕症的治疗由单一体格治疗到结合心理治疗的高层次,我们在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诊治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和心理疏导,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2年5月~2004年5月间在我科就诊并愿意接受调查的女性不孕症病人130例。其中原发不孕82例(63.1%),继发不孕48例(36.9%)。患者平均年龄32.5(25~40)岁,平均不孕年限(7.34±3.86)年。

1.2 调查内容

利用肯定和否定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不孕治疗和预后态度、人际关系、心理压力调查(沉闷孤独、负罪和羞愧、忧虑和烦恼及对医护人员的寄托)及相应的躯体症状。

1.3 调查方法

向病人发放调查表,告知回答方式,并做好解释工作。共发放调查表130份,收回13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全部受调查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最多见的是家庭人际关系紧张108例(83.1%),其核心是夫妇关系,次为婆媳关系;其次为焦虑与烦恼103例(79.2%),意外或惊讶98例(75.4%),愤怒不平者90例(69.2%),沉闷孤独者,负罪和羞愧感者各78例(60%),出现嫉妒心理29例(22.3%),对医护人员寄予厚望者125例(96.2%);而97%患者均有客观表现异常。

3 讨论

3.1 压力来源

不孕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一种生殖障碍的状态。我国育龄妇女中,大约有10%~15%的人患不孕症。求治的不孕妇女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有以下几个来源。

3.1.1 自身的生育要求: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同时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常人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

3.1.2 来自身边的亲人、周围社区的同情或鄙视:在中国,封建思想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某些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心中,这无疑使不孕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礼教也迫使他们要承受身边许多人尤其是来自家庭内部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主要是配偶及其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或谴责。研究表明,患者及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越低,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2] 。

3.1.3 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患者对自身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这种压力的来源之一。被诊断为不孕症的持续时间长短和病因的不同,患者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治疗过程的不同都会影响患者所承受的压力。

3.2 心理治疗措施

在不孕症治疗中,目前存在只重躯体而忽略心理治疗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孕症患 者的健康关照 [3] 。医务人员对不孕妇女应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治疗方法和前提之一。

3.2.1 一般性心理治疗:抓住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心理,与患者进行友好、和睦、深入交谈,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深入细致地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前景,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处理方法。就专业问题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说明不孕症并非仅此数人,消除不公心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情绪上的稳定 [4] 。对个别有隐私的患者可进行个别交谈,并为患者保密,指出产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着重疏导,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2.2 渐进松弛疗法:针对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渐进松弛疗法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并按操作程序进行训练,每次练习20min,经过连续2次训练,患者基本掌握了操作训练程序,嘱回家后每日进行2次训练,每次要求15min~20min。

3.2.3 认知疗法:在进行放松训练之后,我们根据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对其进行认知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与其一起分析、讨论和记治疗日记的方法,说明不良认知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使其逐渐能以理性的认知方式去面对现实。该治疗方法1次/W,每次进行30min~60min。

参考文献

[1] 罗丽兰主编.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100.

女性心理分析例5

社会背景的转变及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更为开放,对于性及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致使近几年未婚先孕的比例大幅上升,由于部分孕妇未能在早期采取药流措施,所以中孕引产的应用率也逐渐升高[1]。由于我国文化背景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未婚先孕的孕妇在我国还难以得到家庭的理解、社会的支持,因此其心理状态非常脆弱[2]。引产不但会对其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通过给予心理安抚和精细的护理,有助于其身心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中孕引产的妇女中有127例为未婚女性,均龄23.4岁(未超过27岁),停经时间超过15周(最长27周),入院时评测其焦虑、抑郁程度,73.2%(93/127)表现出焦虑,75.6%(96/127)表现出抑郁。

1.2 方法分析127例病例资料,掌握心理特点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并重点总结有效护理方法。

1.3 调查评估BAI:抑郁得分超过4分;轻微抑郁得分超过5分;重度抑郁得分超过14分。BDI:焦虑得分超过45分。

1.4 数据统计使用SPSS11.5分析调查结果(α=0.05,t检验)。

2 结果

2.1调查结果分析未实施护理干预时的BAI分数为(47.08±9.92)分,BDI分数为(10.26±5.83)分;实施后的BAI分数为(47.08±9.92)分,BDI分数为(10.26±5.83)分,(P<0.05)情绪明显好转,由表1示。

表1心理调查结果分析(分)

2.2心理特点分析多数孕妇是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一时冲动造成意外妊娠,也存在因为避孕措施不当导致怀孕的现象。此类孕妇通常对生殖健康缺乏了解,年龄小,以胆怯、羞愧心理为主,对就医感到尴尬,在意他人及社会舆论,自责心理强烈。少数孕妇属于“性工作者”,在利益驱使下未避孕或措施不当导致怀孕,此类孕妇思想开放,并无顾及,多数有引产经历,并无心理负担。

3护理

3.1 疼痛护理由于孕期较长,所以胎盘已形成,体内孕酮含量增加[3],子宫收缩状态异常,催产素应用效果不佳[1],导致引产中疼痛强烈,加重孕妇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孕妇多加关心,强化沟通,提前介绍有关于羊膜穿刺的基础操作和知识,使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调节情绪,思想上做好准备。同时在术中指导孕妇呼吸,降低痛感。

3.2 心理护理在掌握孕妇的心理特点后有针对性的给予疏导,强化个性护理。通过交谈,帮助其发泄内心的恐惧、焦虑,使其有机会将自己的顾虑及悔恨表达出来,并使用宽慰的语言和眼神,多进行鼓励,利于减轻其无助感,增加信任和配合度。多数孕妇在怀孕及引产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谴责,害怕亲属及熟悉的人知道自己怀孕,对一些资料有所隐瞒,配合情况不佳。护理人员应尊重其隐私,多加安慰,承诺保密信息,并宣讲生殖健康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针对思想开放、无心理负担的孕妇,应将引产的危害对其详细讲解,并将术中会产生的后果告知,提高其自爱意识。

3.3 产后护理护理人员不与引产女性谈论有关于胎儿的话题,确保其情绪稳定,并宣讲个人护理措施。在引产后女性需加强营养、多休息。30日内不可有性生活,且应定时清洁外[2]。针对阴道出血的状况选择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1],针对宫缩恢复状况选择是否进行缩宫治疗[3],以加快子宫复旧。讲解正确的避孕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女性心理分析例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4%,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经导管射频消融目前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1],但因手术有创伤性,存在一定风险,且费用较高,患者术前可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以女性患者为著。研究报道,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生存质量[2]。女性房颤的患者也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3-5], 然而关于女性房颤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却鲜有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入组标准 ①女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②首次住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②严重心脏瓣膜疾病,③计划进行其他疾病外科手术,④主要脏器的严重疾患,如肿瘤、严重的肝脏、肾脏、肺、内分泌、神经或血液系统疾病,⑤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1.2分组及研究设计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的生活、饮食、心理等常规护理,也包括治疗的相关性指导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导: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告之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根据其心理状态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知识,指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康复不益的生活行为方式。③睡眠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及病床的舒适度,引导患者睡前做深呼吸,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1.4观察指标 SAS标准分≥50分认为有焦虑症状,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5统计学方法 连续变量先进行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差异假设检验用独立样本Student t检验,如连续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差异的假设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百分数描述,组间差异假设检验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SPSS 22.0软件完成,P

2结果

2.1总体情况 100例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仅1例于住院期间再次发作房颤,行药物治疗。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中可见干预前高达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但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下,干预组仅50%的患者仍有焦虑症状,而对照组不明显;但是心理护理前后两组间无差异。

2.2从表2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间焦虑SAS评分相似(P=0.74),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干预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证候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易造成患者情绪的变化,因而安全、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5]。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房颤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消极情绪及抑郁情绪较严重,对病情及预后了解不充分,担心并发症及后遗症,部分患者对护理效果持怀疑态度,常常表现为焦虑,尤其以女性患者为著。如果护理人员用热情的服务、亲切的态度以及熟练的技术来安抚患者,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能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利于患者康复。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种分析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临床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预后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求生欲及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6]。本研究中女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有术前焦虑情绪占70%以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比例,提示焦虑情绪广泛存在,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我们发现,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睡眠护理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组女性房颤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从术前的58(46~68)变为术后的50(44~60),变化为5(4~7),而对照组常规护理女性房颤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从术前的58(47~69)变为术后的56(45~61),变化为2.5(1~4),提示无论是对照组护理还是干预组护理均能改善女性房颤患者的焦虑状态,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显著,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预后。因平均住院天数约为3 d,SAS焦虑评分虽有所改善,但改变相对较少(干预组5分:对照组2.5分);若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心理护理,可能SAS评分变化更显著,大大提高女性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女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合临床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Haissaguerre M,Sanders P,Hocinim M.Catheter ablation of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critical stnlctures for terminatio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1125-1137.

[2]吴丽娥.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21-122.

[3]李芬.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358-60.

女性心理分析例7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车保有量已达到2.7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3.27亿人,其中女性驾驶人已达8415万人,占25.71%,数量上相对于10年前增长近20倍。因此,女性驾驶人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分析其驾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一些研究研究表明,男女驾驶人在心理生理、驾驶能力和事故倾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性驾驶人情绪较男性更容易出现波动,进而影响驾驶行为。而近些年女性驾驶人在停车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频发,但目前关于女性驾驶人停车心理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较少,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课题。飞、赵长石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对驾驶员心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隔离带、隔离栏、标识牌以及路内、路边停车等,但都其对于停车行为影响未加以研究。文章从停车时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入手,分析男女驾驶人在停车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性。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选择

实验主要针对女性,结合实际中男女性驾驶员的实际比例,在合肥多处停车场随机抽查98位驾驶员,其中男性76位,女性22位,男女数量分配基本符合全国驾驶员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生理机能正常。为鼓励受调查者配合并认真填写问卷,我们准备小礼物作为奖励。

2.2问卷设计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驾驶人停车过程的每一阶段可能存在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设计《停车的心理反应和适应》量表。该量表共有14项,驾驶人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回想自己处于各项描述情况下的心理情况,判断自己和各项描述的符合程度(分为五种程度:完全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停车能力认知量表,用于评价驾驶人停车能力,量表共有14项,列出了停车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失误,驾驶人自我评价这些失误在自己身上出现的频率(分为五个等级: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几乎总是)。

驾驶人基本信息问卷,用于调查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驾龄、驾驶公里数、受教育程度、开车频率、是否手动挡等。

2.3实施调查

在合肥市多个停车场、小区、学校选取符合标准的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调查,被调查驾驶人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项目,调查人员进行讲解,并且发放小礼物以提高驾驶人积极性,并表达感谢。后期剔除不完整的问卷或存在明显错误的问卷,最终得到98份有效的问卷。

3结果分析

3.1分析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2样本整体特征

由于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年龄、驾龄、里程数的分布比较分散,分布特征如表3-1、表3-2所示。

3.3女性驾驶人更易受停车环境的影响

从图3-1中停车环境各因素对驾驶人的影响均值分析,停车环境对男女驾驶人的影响差异较为显著,明显女性驾驶人容易受到影响,女性驾驶人的各项环境因素受影响平均程度均高于男性驾驶人,这反映了女性驾驶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干扰。

3.4停车过程中各种心理状态和行为

男女驾驶人整体表现相似,但存在差异性。在停车各阶段发生的情景下,男女驾驶人的心理表现较为相近。他们都会被一些突然出现的人或车吸引并打断停车的注意力,但是他们并不会忘记车的位置,他们对整个停车过程中车所处的位置把握很准,因为对于整个停车过程,驾驶员早已驾轻就熟。而当他们遇到和以前停车相似情景时,男女驾驶员都表示会很轻松,可以看得出,相似的情景给了驾驶人自信和安全感。

男女驾驶人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停车后因被人笑话而很尴尬这一题设中,男性驾驶人符合程度较女性低许多,体现了性格上,女性更为在意这些细节,同样因此女性更愿意慢慢调整车身体,追求完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心情不好时,停车更容易花费更多时间,女性心理更易受到扰动,表现出女性停车行为更易受心情影响。

3.5男女性驾驶人停车能力都较好

男女性驾驶人发生停车失误与错误的频率十分低。停车能力调查表中前六项(停车时撞到某物体~停车时方向盘转错)为停车失误,后六项为停车错误,女性驾驶人发生各项停车失误的概率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男性的方向感较好,对于车辆这种机械类事物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而女性表现出明显弱势。图3-3中可以明显看出,男女驾驶人发生停车错误的频率相近,男性驾驶人相对于女性驾驶人,没有打开方向灯明显较多,这与男性做事不够心细有关,而女性的心细使得这方面做的很好。而同时女性发生停车错误(未开转向灯、车头方向停错)的频率低于男性,体现女性的心细与心思缜密,按照停车的正确步骤进行停车,而男性对这些细节有时不太在意。

4总结

从总体来看,男女驾驶人在停车心理以及停车能力方面既有共性,也各有特点。男女驾驶人都易被外界突发事件吸引注意力,但这对驾驶人的停车过程和效果影响较低,驾驶人停车这种日常往复的长期重复动作的进行中不易被外界所打断。

相对于男性驾驶人,女性驾驶人对停车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停车位周围的环境对停车效果存在影响,同时女性驾驶人的心情易受到来自他人的干扰,从而影响停车行为。而男性驾驶人心态更趋于稳重,不拘拟于小节。

男女驾驶人的停车能力各有所长,在停车失误调查各项中,女性发生频率均高于男性驾驶人,由于女性方向感不及男性,对机械的上手能力不足,导致女性更偏向出现一些停车失误。男性驾驶人尽在个别停车错误选项不及女性驾驶人,但整体来看,男女驾驶人停车错误和失误出现的频率较低。

对于女性驾驶人和男性驾驶人整体水平相近,仅仅存在一些细微特点差别,所以人们应该平等看待女性驾驶人,对于女性驾驶人不足的地方应该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女性驾驶人帮助。男性驾驶人应多多关注一些小细节,往往错误就出现在这些小细节上。女性驾驶人也应当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情平和,减少他人或环境对自己的干扰,适当锻炼自己的方向感和对机械的熟悉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公安部网站

女性心理分析例8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60-01

随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日渐提升,该群体在家庭消费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国市场迎来了“她时代”。我国女性消费者在10年前,就已超过4.8亿,占全国的48.7%。面对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出迎合其消费心理的广告宣传,在占领市场份额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各年龄段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女性消费者主要分为三个年龄层:22-28岁、29-35岁、36-45岁。以下是对各年龄层女性消费的心理分析:(1)22-28岁的年轻女性消费者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有较为独立的经济主导权利并处于恋爱、婚姻的阶段,这导致年轻女性注重外在形象,“女为悦己者容”求美心理被强化。此外,该群体经济负担较轻,消费时较为随心所欲,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从众消费;(2)29-35岁的中青年女性在这一阶段由“女儿”转变为“妻子”“母亲”,这使得女性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家庭,闲暇时间和社会交往均比生育前有所减少。消费时更多的考虑产品的质量、价格、口碑等因素,在消费心理上也更趋于理性化;(3)36-45岁的中年女性,冲动、从众等一系列非理性消费心理已经彻底褪去,对于广告的宣传毫不动摇,对于新品牌往往持怀疑态度,偏向于购买老品牌商品。在清楚了解商品、明确购买必要性的前提下,才会做出购买行为。

二、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诉求手法的影响

1.情感诉求。女性感情丰富、细腻,常会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抓住女性这一特点,正是打感情牌广告的突破口。很多广告就是利用了女性的同情心、同理性,采用以情动人的广告形式来打动女性。王品台塑牛排广告没有直截了当地点出餐饮类的特色属性,而是从侧面将温暖传递给消费者的广告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2.美感诉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特质在女性身上显现的特别明显。所谓美不仅仅只是姣好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一切与美相关的事和物,都能诱发女性的浪漫情怀。法国时尚品牌――丽派朵,在新产品推出的平面广告中将浪漫气氛与芭蕾舞者的优雅气质完美结合,体现了商品的美感与气质,满足了女性对美的诉求。

3.个性诉求。时代在变,女性的消费结构也开始变化,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精神需求开始高于物质需求。她们开始寻找能够代表自己个性的符号化消费,为紧凑、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乐趣。2011年卡西欧推出全新EXILIM数码相机,该广告将外观俏丽的数码照相机与女性常用的口红、睫毛膏等化妆品巧妙结合,完完全全抓住了女性的自我需求。

三、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形式的影响

1.抽象夸张的视觉创意。 “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虽然这是文学家高尔基对于夸张在文学的影响,但夸张手法在平面广告创意中同样适用。明显夸张或放大平面广告中的元素,强化该元素的美和特点,加深受众对商品特性的记忆。虚拟世界往往是我们内心的幻想,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广告能够激发女性的联想、创造。女幻想具有强烈的浪漫情怀,广告充满戏剧性和想象力能从精神和文化方面对女性进行引导,使其产生良好的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将思维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诠释广告创意,使其生动而有力。

2.图文结合引发形意想象。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形是广告创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视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在准确传达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赋予受众超出想象的趣味,达到最佳效果。女性对图形和文字较为敏感,而且图形具有诱导功能,能够促使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产生兴趣。充分利用女性的想象力,借助有限的形式语言营造足够的想象空间,是平面广告创意的惯用手法。用视觉语言将女性的内心情感图像化,丰满品牌在女性消费者中的形象。

3.色彩引发强烈情绪。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产生的。现代女性对色彩和形状的注意力分别大约占到视觉的80%和20%。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色彩的情感体验在对女性思维和联想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热情、亲近感,蓝、青、紫则给人以寒冷、理性、疏远感,色彩的张力是文字永远无法超越的。色彩在引领时尚潮流的同时,对品牌的识别作用起到一定过的作用,加速了传播。

四、结语

分析女性消费心理对平面广告创意表现的影响,首要清楚女性在先,其次才是消费者。掌握了女性消费心理才能创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平面创意广告;多重转换的角色也成了广告商针对女性度身定制平面广告创意策略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影响下的平面广告,能够引起创意人对流行文化和趋势的关注,从而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广告元素,对流行文化进行再创造使广告效果更完美的呈现。

女性心理分析例9

一、旅游安全与心理

旅游安全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旅游者在出行时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安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以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旅游安全问题不但能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运营,同时能影响整个地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走向[2]。旅游安全的本质是旅游者的身心安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安全在人类需求中位居第二[3]。只有满足了安全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换句话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身心都需要安全的保障。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而他们对安全的心理感知可以操控他们的出行选择。

二、女性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已经逐渐扩张自己在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引导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女性大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一方面愿意通过旅行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把旅行当作一种生活风尚。有调查显示近年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中,女性游客的数量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并且超过男性,约占旅游者总数的54%以上[4]。由此可见,女性旅游者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旅游市场是指专为适应女性旅游者的特点而形成的特定旅游市场。可是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缺乏针对女性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就阻碍了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5]。

三、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研究意义

在心理层面上,女性要比男性更感性,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更敏感脆弱,所以她们心理活动的变化更容易影响她们的行为决策。这就意味着,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她们心理安全感的满足程度会影响她们的旅游行为,比如旅游活动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等。我国针对女性旅游者的研究比较滞后,而在女性旅游安全方面的研究更接近空白[6]。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并寻找方法来减轻其在出行中的心理不安全感。只有加强开展对女性旅游者心理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她们的行为模式,更全面地满足女性旅游者的出行需要,使女性旅游市场得以更好地发展。

四、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原因分析

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整理得知,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住宿、交通和休闲游览三方面。通过对100位女性的随机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一)住宿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人身安全有着比男性旅游者更多的顾虑和关注。而女性旅游者对于住宿方面的心理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住宿酒店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上。100位女性旅游者当中有63%的人会把处在人群较密集区(如市中心或市区内主要街道)的酒店当作首选的住宿环境,而偏僻巷弄或市郊几乎无人问津。关于住宿类型的选择,60%的女性旅游者认为安全正规最重要,地理位置其次。相比之下,价格并不是女性旅游者在选择住宿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女性旅游者普遍关注住宿酒店的设施设备,比如灯光、房间位置、摄像头和安保服务等。

(二)交通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大顾虑主要来自于女性对身体和性方面的心理不安全感。在旅游的交通出行过程中,女性旅游者有可能会被图谋不轨的异性通过眼神、动作或语言等借口或手段骚扰,以达到引诱女性旅游者与其发生肢体接触进而发生性接触的目的[7]。调查显示,67%的女性旅游者担心在交通出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性尾随、猥亵、暴力等行为,21%的女性旅游者对密闭空间的交通工具存在心理隐患。正是这些顾虑导致女性旅游者对独自出行的旅游方式望而却步。调查中,69%的女性旅游者选择和亲友一起出行,会独自出行的仅占11%。100位受调查的女性中44%的人强调不会独自出行,另外39%的人坦诚很想独自出行但有安全顾虑。

(三)休闲游览中的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会导致许多女性不想或不敢独自到公园、景区、游乐场、俱乐部等人多的公共休闲场所。这种心理不安全感严重限制了她们对休闲游览空间的利用[8]。此外有调查表明,女性对于夜间出行要比男性排斥得多,夜晚会让女性感觉到危险[9]。休闲游览中心理不安全感的调查情况显示,女性旅游者对于人群密集的场所、突发旅游活动事件、夜间出行的旅游活动、景点游览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和没有导游随行的情况均会产生心理不安全感。相比之下,景点游览的设施设备和旅游活动安排在女性旅游者中关注度较高。

五、针对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建议对策

(一)酒店住宿方面

基于女性旅游者对住宿环境的重视,酒店除了要在较安全开放的位置选址以外,可考虑增设女性楼层或单独的女性主题分店。多数女性在调查中指出希望酒店加强对安保方面的管理。现在很多三星级及以下的酒店几乎看不到安保人员,这就会造成女性旅游者的心理隐患。设有安保人员对酒店巡检对女性旅游者来说是重要的心理保障。而在酒店设施方面,女性旅游者强调希望监控摄像头尽量做到“无死角”、酒店各处保持灯光明亮、门锁有明显的多重防护功能等。另外,针对女性旅游者心理安全感的贴心服务,比如酒店工作人员不要当众说出她们的房间号码或者个人信息,不要给她们安排入住偏僻角落的客房,对她们进行安全防盗提醒等,会令她们格外放心和满意。

(二)交通出行方面

交通出行时的性骚扰依然是普遍和困扰女性的一大安全问题。尽管网络提高了此类行为的曝光率,但性骚扰形式隐蔽,女性举证困难,加上又没有明确的相关的法律条例,大多数女性对此类行为存在长期的心理隐患并且影响她们的出行活动。如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做出防范管理会大大提高女性旅游者的心理安全感,甚至可以增加她们出行的机率。比如,在公车地铁上的醒目位置贴示女性安全事故拨打专线;地铁站或地下通道内设有明显的使用中的摄像头等可以震慑有犯罪倾向的男性。加强对交通出行工具的管理,比如巴士或出租车内必须设有准确可靠的司机及其所属机构的详细信息,严禁黑车黑摩载人等。在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应安排安保定时巡检或设有多个安全求救呼叫按钮。

(三)休闲游览方面

调查得知女性旅游者普遍在休闲游览方面存在心理不安全感,这就限制了她们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和公共景区的使用。景区内的设施设备应该充分考虑到女性旅游者对于心理安全感的需求,比如女性卫生间不应离男性卫生间过近、卫生间内的门锁要定期检查,不存在损坏现象。在休闲娱乐设施方面,女性旅游者会比男性旅游者更在乎设施的干净程度,景区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的清洁;对于可能会引起女性尴尬、不满的娱乐活动应事先提醒,比如可能会淋湿、掀露或弄脏女性服饰。对于旅行社而言,单身的女性旅游者导游应该格外照顾来增强她们的心理安全感。在旅游活动的安排上,旅行社领队导游要和当地导游沟通好,确保出行过程中对女性旅游者的尊重,不能强迫、恐吓女性旅游者。尽量不要安排可能会产生和异性身体接触的旅游项目。如果有,应该及时向女性旅游者沟通并征求意见。如若安排夜间户外活动,导游应全程陪同女性旅游者,或安排可靠的司机接送以减轻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

六、结语

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会导致她们增加旅游的顾虑,减少旅游的渴望,对她们旅游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产生了限制,从而阻碍了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和采取可以减轻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相应措施,充分满足女性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需求,使女性旅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旅游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65-69.

[2] 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7

[3]宋伟,郑向敏.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10(5):1-7.

[4]竺肖英.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08

[5]黄春.中国女性旅游市场特征分析[J],现代妇女相关问题研究,2014(8).

[6]范向丽.我国女性旅游安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07(8):170-176.

女性心理分析例10

结果: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人群。但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就诊后病死率、猝死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且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合并有高血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率高。

结论:护理人员应对就诊的高危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快速识别和分诊,并适时地进行有关冠心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4-02

冠心病在我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年时期冠心病的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性逐渐缩小。由于女性患者常表现不典型症状,并很少有病前征兆而被忽视直至延误治疗。增加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近年来对女性冠心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防治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住院严重关发症的分析,探讨女性冠心病护理干预工作的重点与内容。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且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8例,年龄在41至78岁,平均年龄58.63岁,女性62例,年龄在48至79岁。平均年龄55.68岁。对性别不同的两组病人进行调查比较。并从周围人群中选取无冠心病女性50例为非冠心病组做对照组,年龄在42至70岁,平均年龄53.36岁,与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调查。

1.2.1.1 病史。详细了解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如父55岁、母65岁以前患冠心病者则认为有冠心病家族史。询问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史与治疗情况和饮酒、吸烟史及职业、文化程度等。询问有无闭经史及口服避孕药史。

1.2.1.2 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

1.2.1.3 测量血压。已服降压药者,停服5个半衰期以上。测量时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测量右臂血压。连继3次,间隔5分钟,取两次较低读数的平均值。

1.2.1.4 测量血糖、血脂。隔夜禁食12小时,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1.2.2 临床特点。调查冠心病患者的既往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史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总结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与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女性冠心病组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女性冠心病组患者血总胆固醇、收缩压及血糖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1。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

由表3所示,男女两组冠心病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睡眠呼吸暂停等两组间有差异(P0.05)。

3 护理

3.1 护士应在获得临床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及时了解病史及症状特点,尤其是女性胸痛患者常表现不典型症状。如牙痛,上腹痛,咽喉不适,颈肩部压迫感或沉重感,或仅有左上肢、脂尖不适感,护士应严密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并急诊检查心电图(ECG)结合病史分析,以便正确进行识别和分诊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等冠心病急重症。

3.2 女性较男性思想负担重,易恐惧、焦虑,对陌生环境、设备易提出疑问,护士应向病人解释进行心电临护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解除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据调查女性吸烟者占有一定人数,特别是55岁以上吸烟人数较多已构成吸烟群体。吸烟会使绝经前雌激素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护理人员应积极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建议女性人群放弃吸烟和减少被动吸烟。

3.4 加强对呼吸暂停疾病的了解,消除认为鼾声是熟睡标志的误解[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必要的心电临护外,还要观察呼吸节律及深浅度、紫绀、多汗等症状,询问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及心前区不适,及时给予中流量吸氧,发现问题立即与医师共同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5 将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急重症患者置于CCU严密临测心电血压,病情变化,迅速评估病人危险程度。

3.6 调查结果表明,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即自理能力越强,生活质量就越高。护理人员应注意调动女性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采取的措施,(如适当的体力活动、合理善食、定时服药等)。预防并发症,教会病人瓣别与心衰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咳嗽等。以及应采取的急救方法。如卧床休息、排便时不要用力、每日测体重等。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4 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之为危险因素。雌激素能降低血脂,抑制糖耐量异常,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抑制肥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本组查研究显示:冠心病家族史及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血糖水平增高为女性冠心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4.1 冠心病家族史。据凋查冠心病遗传易感性高达50%,其直系亲属的冠心病危险性较一般人高6倍,提示遗传因素不容忽视[3]。本组资料中可看到女性冠心病有家族史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的患者。从而提示护理人员尤其是对有家族史者应积极宣教,正确指导患者定期体检,将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在正常水平。

4.2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随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升高而增长。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资料提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尤其是与冠脉事件及冠心病死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因此膳食指导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健康妇女每日食物中,脂肪

4.3 合并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同时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是正常血压的2.8倍。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冠心病后病死率高,预后差[4]。本组资料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有55%患高血压病,绝经前的女性如患有高血压,会使CHD的机率增加[5]。护理人员在有家族史的健康人群中应进行宣教,让她们定时检查测血压,非糖尿病患者血压应保持在120/7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在110/70mmHg以下。

4.4 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是女性人群中诱发CHD的最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会使女性患CHD的机率增加7倍,从本文中发现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将完全丧失绝经期前的雌激素保护作用[6]。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应急及机能损伤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减少胶原和弹性蛋白生成,从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抑制作用[6]。此种保护作用一旦被破坏,女性CHD的发病与男性相同。

在临床上及时发现糖尿病,科学地控制血糖,积极做好一级预防,仍可以控制CHD的发病。护理人员要指导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查血糖一次,如空腹血糖在6—7mmol/L,即应控制每日进食量,并在护理人员的旨导下适当调节饮食习惯,以合理的进食结构和体育锻炼,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7]。

4.5 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女性CHD患者症状不典型者多,病史较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明显较男性患者多。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少临床资料表明,女性CHD患者常以胸闷、气短首发症状,胸痛出现较迟,因而导致治疗的延迟和较差的预后。相反,男性患者症状典型者多,在获取CHD相关知识方面优于女性,所以很多男性能更早得到诊断,开始进行CHD的预防及治疗。这也与女性患者住院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较男性多有关,同时女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使得病程复杂和危重,易引起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还应教会女性患者如何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得到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菁,李峥,李五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理志,2007,42(6);541—543

[2] 许兆延.绝经期前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临床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8(第12卷,第4期)270—272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49—162

[4] 王京媛.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