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39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1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它在质上表现为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策略优化、数学情感态度价值孕育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其中,有效教学时间是指课堂L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的、白白浪费的时间,这种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并表现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观需要强调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等要素。就全面性而言,要充分考虑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效果、效益的多方面性或系统性,要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数学课堂教学结果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等多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就合理性而言,要遵循数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数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预期目的以及数学课程教学规律的相互作用,强调数学课程教学效率评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就发展性而言,应强调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评价引导,促进师生在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文化、价值等维度的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既有学生的,又有教师的。

二、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比如,可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等等。限于篇幅,拙文自然不可能全面展开论述,仅结合本人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考察以及上述策略构建的相关要素,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1.增强效率意识。

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死记硬背:不少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不过,这种效率意识的增强不应仅是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事,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数学教师(学生)而言,要能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数学教(学)的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要注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学)会又要会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而言,要引导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教育理论的意识和水平,引导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致性,要考察数学教师是否真正运用数学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设计教学并有效实施,引导数学教师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能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数学思维习惯不好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有关。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呢?这自然有多方面的要求。从教师教的要素来分析,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3点:第一,教学中应尽可能拉长学生有效数学思维的长度,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弛不断激发并引导学会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运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第三,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困生群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效率,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平衡点,而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困生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许多学困生知识表征不合理,存在知识缺陷,情感态度体验消极)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困生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2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景泰县第一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景泰县第一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11-01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重庆市华蓥中学校2013年3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三课五环”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的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最终实现重庆市华蓥中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在个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校“三课五环”模式,笔者认为,要创造“学生为主、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 “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课”,是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三种课型,即新课、讲评课、复习课。“五环”,是指上述三种课型中的五个环节,即自学感知、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提升、达成目标。“绿色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绿色的成长空间,给予学生阳光般的关怀,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这样让学生学习的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从而确保“学会”。

二 “三课五环”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的策略

学生为主,是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用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示督查,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内外提出的疑难问题。

2.个性教学的策略

个性教学,是相对班级教学而言的,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教师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学习方法。三是个别指导,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辅导等。四是培养有个性的,能独立思考问题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

3.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智慧。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一定要在充分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与巡查督促下,其作用发挥得更好。

4.目标三维的策略

目标三维,是指教师所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是三维的,即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构成。这三个教学目标作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核心,三个教学目标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制定三维的教学目标时,要在“三课五环”模式下考虑到整体,统筹策划,制定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下学习,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学习目的、意义的引导,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勤奋学习的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4

在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方式下,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的主要任务,就必须将 “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策略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的具有创新的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们不提倡“一节课只讲4分钟”,但要明确提出,一节课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节课留给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性教学、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节课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0分钟。这种“三分课堂”并非呆板的划分,它只是指出课堂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导向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为主策略的实施,最大的阻力在于教师的课堂时间观的更新。只有相信课堂时间主要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用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尽量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当然,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等于让课堂成为放任自流的地方,而是要在教师认真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适时的调整下有明确目标地进行。

二、先学后教的课堂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中学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是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寄托于课外而不是课堂之内。事实上,要养成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惜代价开展课堂时间结构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自学的氛围与课堂自学的时间保证。

大部分教师都相信,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因此,利用课堂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哪怕是暂时落下教学进度也要挤出课堂时间进行有明确目标的自学训练等,就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当堂训练的课堂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面对不容乐观的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和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们还认为课堂训练会造成课堂教学进度很难完成,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想法。解决的办法不是延长课堂时间,增加固定课时量,而是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有的地区正在进行每节课只有30分钟的改革,不照样完成了所谓的教学任务吗?在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即使是像某些人追求的“完成了教学进度”,又有何用呢?

四、个性教学的课堂

所谓个性教学,是相对集体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把原本集体讲授的时间挤出一部分让学生“自由学习”。个性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教师与“学科小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习小组或个体,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从而实现班级授课制下个性化教学的追求。二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三是个体指导还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辅导等。四是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

实现个性化教学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精缩教师的集体授课时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统一目标而又有不同进度与深度的个体学习,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内与小组间的协作学习。

五、合作学习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5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做低效或者无效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而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重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求自己,而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引导者或指导者。具体来说,这种观念的转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关心、尊重学生

教师要关心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身心特点,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只有以此为前提,师生才有可能和谐互动。

(二)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教育家泰德·塞泽曾说:“若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我们就教不好学生。”了解学生是为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要以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前提,所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即朋友式的友谊关系。所谓“良师益友”,将“良师”与“益友”并举,这正说明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而且是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好朋友。在这种氛围中,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和谐共处,互动才会进入良性状态。

(三)注重学生学习热情和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一个人做事,没有热情和相应的明确动机,不会做得很好,甚至会做得很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尽可能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机驱动自身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与学生多进行心理沟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四)重视反思性实践活动的价值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很少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新课程对此有所要求。实际上,教学反思对于改进教学意义重大。它通过教师的内省,对过去的一堂课或一系列课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得失,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信息,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这是教师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

二、加强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对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与组织要尽可能做到专业,得心应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发挥主体作用。为此,要尽量避免用生硬的班级纪律、课堂规则之类的缺乏人情味的制度约束学生,而要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上进的氛围。

三、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发展的风向标,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又要考虑其情感价值观发展情况。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有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有定量的分析。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评价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其学习过程更重要。所以教学评价时,不能只盯着学生最终的结果——考试分数,而要重视其学习的过程,看其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是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双基

双基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此两项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直以来教学的基本要求。两方面都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用所学的概念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学生能力的提高应当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与他们是否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密切关系,具体涉及的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控制和学习能力等。

(四)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不可再如以前那样以相同的标准评价学生,而要根据实际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这样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6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简言之,就是指教师在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精力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得到尽可能多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现代的教学理念,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自己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高、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相关因素,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总是把反复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有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客观存在,教师直接忽略掉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完善,导致本来要实现的“熟能生巧”的理想变成了学生的“熟能生厌”的现实,教师教得疲累,学生学得厌烦,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沉闷,学生毫无学习积极性可言,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我们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得以发展,因此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会导致三种局面:(1)极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适应这种方式的学生成绩优异,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发展;(2)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3)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探索经历。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得到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从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非常单一的形式,这样的互动形式只能够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忽略了课堂活动中其他信息的传递,比如说人际交往的能力得不到体现。这样单一的互动形式将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管是教师独角戏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但是在高中化学具体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体现合作才合作,不管是什么课型,也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统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盲目进行的结果是: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活跃积极,可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内涵;二是受到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搞形式主义,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不够深刻。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运用兴趣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设疑法、竞赛法、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法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注意:(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发展;(2)让学生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知识;(3)关爱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

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学习节奏。教师要辅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了解当今世界化学发展的实时动态和各项化学研究的新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潜心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7

高效课堂又称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即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相当高。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表现为最大化的效率和最优化的效益。

一、构建高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被动接受和主动探究两种形式。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接受较多的知识;而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潜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而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学习的平台。

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及想象力等多方面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学会听课,听得懂课,提升其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进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理解知识和吸收知识一直是师生共同的心愿,高效课堂的提出和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这一愿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同一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高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巧借多媒体辅助,促使知识直观化

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时,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学生还未接触有机化学,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障碍。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学生较容易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相互联系。又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相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可首先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过程,接着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一过程的动态图。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反射”“反射弧”“突触小体”等概念,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高中生物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吸取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应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生活化教学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思考、讨论,从而直观地认识到生物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时,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突遇可怕或危险事情的经历,抓住学生自己对身体常见反应无法解释的好奇心,通过层层设问、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反馈调节的机制。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除了对课本中原有图文材料的分析之外,还列举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行说明,酿制果酒时为何先出来的是“水”后来才是“酒”?水果和蔬菜的储存一定要放在无氧环境内吗?种子堆放时为何会产生热量?

3.利用概念图,启迪学生思维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利用节点代替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将不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连接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呈现。概念图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时,教师借助细胞膜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联系第2章所学的化合物知识,

并结合第4章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内容,利用概念图的层级关系来呈现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细胞膜结构成分、功能等知识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细胞膜的认识用概念图进行表达,发掘学生的记忆、理解、想象、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 开发。

“从生物圈到细胞”复习教学时,运用生物体的概念图(如图2 所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联想,整合零散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08-04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采取十三种策略,效果显著。

策略一:把握课标要求,正确使用教材

众所周知,“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领会其教学建议的精神。

教材是“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的具体化,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弄清教材八“点”。即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教学起点、新旧知识交点等(具体的一节内容不一定都具备)。

2.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要“深钻”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诸如为什么这样设计、编写、前后是什么逻辑关系、例题有什么作用、插图有什么作用等。

3.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其他资源如其他版本教材、网络资源、图书、报刊资料、他人经验、教师自己的经验、学生的经验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4.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取舍、变换顺序等,用多种方式与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及要求。结论性知识该让学生知道的,教师要毫不犹豫地补充完整。

5.对教材内容进行“四化”处理。一是问题化。要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进行问题化处理,或者说,将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以促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探究教法。各种教学活动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是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前提。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实际,要明确、具体。二是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可以设计学生自学、互帮互学、交流讨论、展示汇报、动手操作、质疑对抗、现场表演等学习活动。三是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为此,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系统化,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补充、整合等措施提高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使学生得到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能力。

策略二:科学设计目标,围绕目标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引领课堂教学方向的明灯,也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旨。有了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方向。这就像走路一样,没有目标,我们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必然陷入茫然。脱离目标的教学必是低效甚至是没有意义的。现实教学中,一些脱离目标的“教学活动”很常见,如与目标无关的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现场表演、随意引用课外资料及学生不熟悉的生活素材等。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明确、具体、可测。教师每节课都要明确告诉学生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师生共同、自觉、能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

策略三: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欲望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但应注意,不能单纯为了学生兴趣而刻意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导入,因为,只有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才是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精彩和高潮;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

策略四:强化学生主体,激励主动参与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显然,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也就没有了意义,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是课堂之本、主动是课堂之魂!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条件。这就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学会,相信学生能学好,相信学生能做好(低年级学生也不例外)。相信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心理依据和认识起点,否则,就只会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二是鼓励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使学生乐观自信,敢于动手操作,敢于开口表达,敢于动脑想象。三是激励学生。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勇气,使学生无忧无虑,大胆积极。四是宽容学生。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五是勇于承认自己知识的有限。当教师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说明,并表示课下会及时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为学生树立诚实与好学的榜样。

策略五:创设良好情景,全力服务教学

创设教学情景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良好的情景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使学习活动更为有效。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学中对下列四种情景的创设尤为重要。一是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问题与情景的统一,是一种承载着一定问题的情景。二是生活情景。生活情景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关联,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三是活动情景。创设活动情景是强化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增强主体意识。活动包括学生自学、观察、操作、交流、汇报、讨论、质疑、辩论等多种形式。四是合作情景。创设合作情景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引导、激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帮助,智慧共享,共同提高。

策略六:密切关注学情,适应学生实际

学情是指学生的实际状态与特点,主要指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学习新知的掌握程度,学习的兴趣、意志、方式、能力等的表现以及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需要等。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关注学情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参与状态、学习方式、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情感体验等。因此,可以说学情是教学的重要起点,是教师设计、实施、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的重要依据。不关注学情的教学必是呆板的、低效的,也必是失败的!试想,如果我们不关注学情,不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落实,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果无视学情的变化,只是一味机械地套用教学预案,我们的教学活动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学情就是教学的命脉,学情大于天!

策略七:引导学生先学,指导自学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先学”开始。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伊始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据此,再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降低要求,如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等,其作用是感悟知识,养成自学的习惯。

第二,学生进行课堂自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自学的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时间限定等。教师还要善于将课本内容以“小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内容。

第三,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与解决的问题,应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和问题。如了解性、概念性知识。学生自主学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指导他们做出标记,以供小组合作讨论,或供给教师讲解。

第四,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要巡视并加强对个别辅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方法,完成自学任务;二要通过巡视、观察、询问、指导等,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三要关注学生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为后面的讲解做好准备。

策略八:小组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智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集中起来“一起学习”,而是让学习小组成为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是学生互帮互学、相互配合、共同研究与解决问题,使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一种新课程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效?一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有个体的自主学习。二是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或问题。三是任务或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四是把握“独学”与“对学”、“群学”之间的关系。“独学”是“对学”与“群学”的前提和基础;“对学”与“群学”是“独学”的继续和深化。“对学”与“群学”解决的是学生“独学”有困难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学习错误的相互更正、学习问题的相互发现与互助提高等。

策略九:适时交流展示,彰显学生精彩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共享思维智慧、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体验学习快乐的重要环节。学习成果展示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展示的内容要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认知缺陷等学习障碍。展示的重点是学生出错的原因、共性的问题、思维的过程、独特的方法、解题的方法与规律、学生新的发现、新的感悟等。

展示的范围要依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或在组内进行(小展示),或在全班进行(大展示)。其形式可以是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行为展示等。

策略十:教师恰当精讲,提升学生能力

教师讲的总原则是“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或不讲,而是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抓住要害,“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按照这样的原则,可以归纳出教师应该进行七种讲解:(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仍解决不了的问题;(2)学生理解错的、说错的、做错的问题;(3)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4)大多数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5)类型性问题;(6)典型性、方法性、规律性问题;(7)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其中,对第(5)、(6)种问题的讲解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也体现了教学所达到的高度。

策略十一:狠抓达标训练,关注学习效果

课堂的落脚点在于学习效果,在于知识、技能的落实。知识不落实就无法保证有效,没有效果保证的课就不是好课,让学生掌握才是硬道理。这是早已经被众多名师实践证明的真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洞察学情,通过“察颜观色”,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其次是通过课堂训练与反馈检验教学效果,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当堂训练要做到五个当堂,即当堂训练、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评价、当堂达标;二是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训练题要难易适度,富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创新性,注意少而精,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教师的当堂讲评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策略十二:有效利用时间,珍惜分分秒秒

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每个教学环节、每项教学活动都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务必做到四点:一是备课要备时间,例如,一个教学内容分几个课时、几个环节、采用哪些流程要处理好;在一个课时中自学××分钟,讨论××分钟,做题××分钟等,不浪费每一分钟的时间;二要每个教学环节紧紧相扣,使课堂紧张、有序;三要严格控制“讲”的时间,只讲“该讲”的,“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四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不说废话、空话。语言要精练、准确、恰当。

策略十三:指导学习方法,共建高效课堂

实践表明,课堂的真正高效,必须依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就课堂而言,要引导学生树立三种意识,养成四种习惯。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9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彼此的共同交流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的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课堂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达到完美境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加强双基的训练!不但要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他们主动的去学!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全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课堂教学,突破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领域,分别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把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组。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解释向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的实践意义与价值,体会到向量存在我们的周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提高学生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堂课都要有侧重,而且整堂课的教学都要以此为重心逐步展开。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要点与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将重点内容特别展示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关注与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一堂课的一个教学的高潮。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和手势等,结合或应用模型投影仪或者是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形象的教具,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投入到课堂模式中去,适当地还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幽默笑话,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感知能力,全面加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而言,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着显著的特点:能增加每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把原来50分钟的内容压缩在35分钟内解决;减少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让教师能有精力把教学的内容讲深讲透,提高了教学效率;内容生动具体,能轻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对整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在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同步展示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尽量制作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每一节课堂都有每一节课堂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选择最正确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采用谈话和读书指导,辅以诱思探究和自学辅导,加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教学内容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与自豪感,热爱数学,渴求数学。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例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同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历史的积淀,语文自身的价值也越来越厚重,受到许多人的重视。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同时,对于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说,可以通过语文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缺乏改变和创新

当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遵循传统,采用传教式的教学模式,纯粹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将学生视作接收器,把知识输送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样由于缺乏创新而导致教学无效。看似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仅仅体现了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被教师强制地灌输知识。正是由于教师占据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就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发挥,导致学生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也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

当今,由于应试教育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教师之言、书本之说视为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一味依附教师和教材,自己却不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退化,越发不敢质疑和创新。高中语文由于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而学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水一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疑和自己的想法,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却没有能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被教师和教材的一家之言所阻碍就不敢发声,这样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其敢于质疑、敢于发问的行为就无法得到肯定和实现。学习的过程,就是遇到疑问、解决疑问进而提升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缺乏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科学

思维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犹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反之则会阻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方法与高中语文学习存在冲突,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此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也未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盲目地使用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该归咎于教师,教师仅仅重视教学,而忽略了教授一些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习高中语文尤为重要,影响重大。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同样也是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促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单单传授知识,不能再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和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一扫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帮辅者。

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在高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要积极转变,推陈出新,善于学习和创新,才能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其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质疑、提问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活动最终还是学生的事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发现疑问,不敢发问,那么学生必定是学不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生有疑才能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答案,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就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一点一点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就死记硬背,这样的结果使学生最终不能够学好高中语文。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和学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终得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可以适当地点拨、指导和补充、完善,教师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学生合理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一味看重标准答案,应该看到学生的思想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