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效农业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41

高效农业技术

高效农业技术例1

雨水农业利用的主要形式

.1雨水自然利用

在旱地农业区,天然降水是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作物产量与降水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但天然降水的数量和季节与作物生长的需要常常不协调,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传统的旱地农业耕作技术就是尽量保蓄和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蓄水和保水技术,其中蓄水技术主要有:深翻耕、深松耕、水平等高耕作、水平梯田、等高沟垄耕种法、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坡地聚流入渗孔等;保水技术主要有:耙耱保墒、镇压保墒及提墒、中耕保墒、覆盖保墒(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砂田等)。但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的波动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在雨水自然利用的条件下,赵松岭认为“极限产量可能是1mm降水产0.5kg粮食,这还要借助良好的抗旱作物品种,努力去培肥地力,适量的化肥投放,精心的经营管理才有可能实现。至于1mm水产1.0kg甚至1.5kg粮食的水平*,一定在丰水年条件下才能实现,丰水年在半干旱地区是个小概率事件”。

.雨水叠加利用

这是一类在农田就地富集叠加利用的集水技术。小区集水种植是世界上最常见而且是成效显著的一种集水技术。集水种植的核心是“雨量增值”,它是指将非耕地上的径流引到耕地中,这样给耕地的水要比直接接受的雨水多,因而雨量增值。在年降水量不足100mm的地区,可以在植物周围建立微型集水区,从较大面积上收集雨水,供少量植物生长发育之需。在我国通常是采用小区集水造林。集水小区的形状通常根据地形特点、降雨强度和风向等选择,常见的有单坡式、双坡式、漏斗式、扇形与V形、棱形等。集水小区的面积与降水量的大小、一年中降水的分布、土壤、所种植的植物及保水技术等诸多因素有关。集流梯田是一种雨水叠加技术,即在水平田的上部按比例留出一定面积的坡耕地(或荒地等)作为集水源地,使降雨后坡地产生的径流汇集到下部水平田内,以补充水平田内作物需水量的不足,实现水平田作物的稳定高产。据河北张家口地区水利水保局试验资料,1988年谷子全生育期集流水平田(733.3m)内降水量为43m3,坡地产流量为133.m3,除在各生育阶段满足了谷子需水要求外,还略有余(46.m3)。在黄土丘陵区,广泛采用的集流梯田称为隔坡梯田,隔坡梯田的水平面除蓄积自身部分的雨水外,还能拦蓄上方坡地来的水和泥沙,拦泥、蓄水、促肥作用显著。

.3雨水聚集利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把降水资源变成可以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把天然降水富集并存储起来,使自然降水变成时空可调的现实水资源。雨水聚集技术包括导引、收集和储存雨水三个方面。富集雨水一定要有集水面,集水面的集水效率与集水面的处理、集水面的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因素有关。集水面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土面、水泥土夯实、原土夯实、塑料薄膜覆砂、三七灰土夯实、化学材料(粗石蜡、沥青)处理等多种。其中的混凝土板处理,集水效率较高(60%~80%),而且使用年限长,是一种比较好的集水面处理法。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柏油公路的沿线可以利用公路集水,因为许多地方公路边的坡地就是耕地,利用公路面集水,在路边修筑水窖存储,可以灌溉路边坡地的农田和果树。农村的屋面和道路也是很好的集水面,通过在村边修建蓄水池,可以蓄存雨水,用于周围农田的灌溉,但村庄的径流含有的泥较多,需要经过处理。从集水区收集的地表径流,可用渠、沟或其它输水系统汇集到蓄水池(或小水库)中,蓄水池的大小应根据灌溉农田的需水量、降雨量、集水面条件、施工的难易、工程的造价、农民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蓄水设施的结构形式有许多种,主要有:旱井或缸扣缸式水窖、泥壁混凝土球盖窖、窑窖、混凝土薄壳窖。集水的保护一方面是减少直接蒸发,减少蒸发的措施是封闭蓄水池。另一方面减少渗漏量。黄土高原及丘陵沟壑区,由于地表水资源数量有限,利用集蓄雨水发展有限水的补充灌溉,在发展庭院经济和稳产的基本农田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旱区农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方向。

3降雨聚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世界上许多地区为不同目的、以不同形式和规模而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Boers等人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而导引、收集、蓄存和保护地表径流的一种方法”。随着干旱加剧、水资源短缺,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雨水资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突出。近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雨水利用热潮,并成立了国际雨水利用协会。本世纪50年代初,国外注重雨水的汇集措施,特别是地表处理材料和提高汇集效率方面的研究。90年代初,又开始研究合理的雨水汇集、贮存和净化技术,以及适宜于农田灌溉的成套措施。我国对雨水汇集利用源远流长,目前除利用庭院集水供人畜饮水和抗旱保苗外,许多地区采用的沟道筑坝建库、修建池塘、水窖等措施,在雨水的实际应用中起到了一定作用。80年代以来,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地相继开展了人工汇集雨水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从总的情况看,降雨聚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在雨水径流集聚技术方面,人们对雨水的导引、收集和蓄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现有的集水面处理材料及方法措施还不甚令人满意,或者造价太高,如混凝土集水面等,或者集水效率较低,如原土夯实等,采用的一些化学处理方法也有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改进。蓄水问题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现有几种蓄水设施的合理性、蓄水设施的合理结构形式和规格、集水材料的防渗抗冻问题,雨水的净化技术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3.2降雨聚集利用技术方面,由于因降雨存贮设施蓄水量小,不可能完全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系统配套,使它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利用当地的聚集降雨资源发展灌溉,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滴灌是诸多灌水方法中水的利用率最高的先进灌溉技术之一,比传统的地面灌溉一般节水50%~70%。近年来随着滴灌技术和降雨聚集技术的发展,滴灌与集水设施相结合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山区丘陵区兴修水窑、水窖蓄水的滴灌工程,还可利用地形落差实施自压滴灌。一个蓄水00m3的水窖可以为1/3hm麦田或/3hm果园保浇次~3次关键水。但在我国要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一技术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水净化技术环节薄弱,水处理技术单调,适用于利用窖水灌溉的灌水器和过滤装置也需要改进。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3.3降水聚集的高效性方面,在降水量50mm以上的地区,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种植业及林果业。研究表明,通常在作物最关键缺水期灌一次“救命水”可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虽然不修建蓄水池直接将水输送到作物根区比较经济,但由于作物根区土壤贮水能力有限,加之降水分配与作物生长难以协调。因此,修筑蓄水设施对作物实施补充灌溉是必要的。据甘肃省白银市研究结果,100m集流场可解决66.7m~133.3m塑料温室作物用水,早期点浇砂田籽瓜次~3次,每次135m3/hm,每公顷可增产瓜籽577.5kg;在关键需水期点浇旱地玉米次~3次,产量可达6000kg/hm以上。但是目前对降雨聚集雨水如何有效地利用于灌溉,特别是对旱地作物关键需水期究竟灌多少水最经济有效以及有限补偿供水效应的研究还不够,还有待于对降雨聚集利用系统进行合理的组装配套,以提高降水的生产效率。

4降雨聚集利用系统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

降雨聚集利用系统需要从整体上研究降雨集聚、贮存和净化技术,利用有限集聚雨水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降雨聚集的高效利用技术,使过去各个方面的孤立研究成果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的目的。

4.1研究降雨聚集方式及贮存净化技术研究不同地貌条件下的雨水汇集效率和适宜的集水方式,雨水的适宜贮存方式和蓄水容量,研究提高集流效率的地面处理技术,研究适用于不同地形与农业类型区的雨水贮存设施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雨水存贮设施的防渗与抗冻技术,包括材料选择与施工处理技术;研究雨水净化处理技术。

4.2研究适用于雨水聚集利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研究适用于降雨聚集条件下的节水灌溉技术、作物灌关键水技术(包括灌水方法、灌水时间及灌水量)、节水灌溉设备(包括灌水器和过滤装置等),选择、改造与完善适用于利用汇集雨水灌溉的田间移动灌溉设备等。

4.3研究降雨聚集利用的农业增产技术研究与作物灌关键水技术相配套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综合技术(包括覆盖、免耕等)措施。

高效农业技术例2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56

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节水建设在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的作用

由于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结合了当今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技术,并以先进的科技配套设做为辅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新疆地区传统的老式的农业用水方式与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发展。

1.2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式发挥的作用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农村水利的现代化进程。一些地区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通过膜下滴灌建立起的节约型种植模式,解除了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束缚,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与生产潜力优势,如通过先进的灌溉系统,可以使传统的人工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升灌溉劳动生产率,使传统的耕作技术和种植结构得到创新,最终实现新疆地区农田灌溉现代化。

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基于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目前,新疆农业主要靠水利灌溉为典型的灌溉农业作业方式,因各方面重要性的显著体现,受到当地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与推广。

2.1 灌区建设方面

农业节水是灌区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根据新疆目前拥有的大小河流是以及河川径流总量,为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提供了应用基础。在灌区建设上,全疆农业总灌溉面积增长近6.5倍,各种配套渠系建筑物如水闸、排水渠均有所增加,鉴于此,大大提高了渠系利用系数。

2.2 水资源利用方面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农业需水量和自然生态总缺水量的不断增加的利用现状,以及当地工业化建设与人居、自然环境的需求情况,农业节水建设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农、果作物种类普及性方面

2.3.1 农作物

新疆采用滴灌灌溉的农作物已由原来单一的棉花、葡萄、果树等少数作物扩大到辣椒、番茄、土豆、玉米、甜菜、打瓜等所有特色经济作物。近几年,阜康市、沙湾县、博乐市等地开始了小麦、玉米滴灌试验示范的规模化管理与规划,滴灌技术适应灌溉农作物种类不断扩大。

2.3.2 果树

一些果树发展区如干旱的吐鲁番地区,基于其水资源紧缺、种植作物主要为葡萄、灌溉水平较低等特点,实施并进行了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成龄葡萄的灌溉定额由地面沟灌的1300m3左右降至800m3左右,在保证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节水效果也非常显著。

3 新疆农业节水技术发展主要模式分析

3.1 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为主导的技术模式分析

膜下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棉花生产中具有很强的节水增产效果,可有效缓解投资资金短缺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新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它主要是将传统滴灌技术与覆膜种植技术进行的一种有机结合,在配合高密栽培、水肥耦合等农艺技术的同时,用新方式延伸和细化以往的传统地膜栽培技术的另一种节水形式,实现了棉花单产产量的提高。

3.2 规模化的自压喷灌技术模式分析

高效农业技术例3

1.1节水型灌溉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

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在于高效节水技术体系的构建,即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水源条件,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单方灌溉水的产粮数和单位降水量的生产力为中心,从节水机理、节水关键配套技术、成套节水技术的组装集成等全方位出发,强调各种节水技术的综合,寻求多种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渠系和田间工程的配套与完善、土地平整与标准田块建设、田间灌水技术改进、节水灌溉制度、田间保水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抗旱品种选育、雨水利用、节水耕作及栽培技术等)的最优配置,形成一套综合的由节水栽培、节水灌溉、节水管理有机结合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我国目前农田灌溉面积已近5000万hm2,居世界首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左右,目前农业灌溉用水量约4000亿m3,占总用水量的80%。目前许多单项节水技术均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推广应用阶段,并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全国累计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333.3万hm2,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98万hm2,喷灌面积103万hm2,其它主要为输水渠道防渗灌溉控制面积。但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还很低,渠灌区只有30%—40%,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单方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许多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若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组装集成,将会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单方灌溉水的产粮数提高0.5kg-1.0kg左右,通过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损失使化肥在当季的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这样,可节省农业用水量800亿m3,按毛灌溉定额7500m3/hm2计,则通过节水可扩大灌溉面积1070万hm2。粮食增产潜力很大,特别是内蒙古“第二河套”、西北内陆河流域、陕西“两北三区”通过节水扩灌,平均每公顷按750kg计,估算能增加400亿kg粮食。同时,通过节水来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和防止地下水污染,促进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1.2集水型旱作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

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地区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3强。就耕地而言,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14×108hm2,其中可灌溉的不超过15%,其余是靠天吃饭,即所谓雨养农业。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北方旱地的耕地面积约为3800万hm2,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8%,水分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提高有限雨水资源的农业利用是发展旱农的关键,为此,必须走集水型旱作农业发展的道路。所谓集水农业就是指在水分不足的干旱区,尤其是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50—550mm),现在可扩展到我国南方湿润丘陵区,人们通过采用某种人工雨水富集技术直接利用天然降水(即不需要利用经过自然富集和转化了的天然降水)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高效节水农业,集水农业的关键是通过集流区系统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地表地下水再分配系统中的无效降水部分(主要是无效蒸发部分)。例如仅甘肃的陇东、陇中和宁夏南部面积就有1.3×105km2,年均降水量486mm,年降水总量600×108m3,它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总量,天然降水在下垫面的分配大约是:20%—25%形成初级生产力,10%—15%水土流失,60%—70%无效蒸发,如果把无效降水的1/10人工富集起来就有近50×108m3,每公顷补灌3000m3,就可使1.67×106km2土地变成稳产高产田[2]。因此,在旱作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集水旱作农业,需要运用综合的节水技术,使极为宝贵的有限降水得以有效地集蓄和高效利用。宜采用的节水技术路线为:从天然降水——地表地下水再分配规律入手,组建新的旱农高效节水技术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组建了集水型旱农高效节水技术体系(见表2)。主要有三个子系统的技术及其有机组合的支撑作物节水技术子系统(P)、抑蒸节水技术子系统(Et)和集水补灌节水技术子系统(C),从而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1.3经济用水是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组建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时,必须时刻注意经济用水这一问题。在农业用水、节水技术体系中引入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化管理机制,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供求双方,促进水资源的商品化和水利产业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水利看成是“福利”事业,对水的商品属性几乎没有什么认识,供水价格和水价值的严重背离,一方面造成了国家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水的现象又很严重,尤其是农业用水。为此,今后在发展节水农业、组建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时,在贯彻实施水利部为加强水利建设提出的五大体系(投资体系、管理体系、价格收费体系、法制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在具体措施上优先重点考虑:①改用水量以福利性为主和商品性为辅的现象,增加水的商品化程度;②要增加农业用水供给的竞争,加强农水一体化管理;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④逐步实现水利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利经济。

221世纪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展望

2.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的输水系统和节水的灌水技术,其灌水方法(如限水灌溉、非充分灌溉等)追求的是田间作物根系层的充分和均匀湿润,而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则强调从根系生长空间上,改变其土壤湿润方式,人为控制或保持根区土壤在某个区域干燥,交替使作物根系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干燥的土壤区域中,限制该部分根系吸水,让其产生水分胁迫信号传递至叶气孔,形成最优气孔开度,而使另一部分生长在湿润区的根系正常吸水,减少作物奢侈的蒸腾耗水,还可减少棵间全部湿润时的无效蒸发和总的灌溉用水量,亦可通过对不同区域根系进行交替干旱锻炼和其存在的补偿生长功能而刺激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最终达到以不牺牲作物的光合产物积累而大量节省水量目的的一种新型灌溉节水技术。人工气候室内试验表明比全面积均匀供水方式节水34.0%—36.85%,农田水利用效率提高40%—50%[6]。干旱缺水条件下作物调整灌溉技术,其基本思想是作物的某些生理生化通通受到遗传性或生长激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的某些时期施加一定的水分胁迫(有目的地使其有一定程度的缺水),即可影响光合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分配的倾斜,从而提高所需收获的产量而舍弃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和有机合成物质的总量。喷微灌技术和田间地面灌水新技术,重点是提高喷、微灌设备的配套水平,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在于推出一些提高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率的田间地面节水灌溉的设计技术和措施以及有利于推广应用的硬件技术,如膜上灌水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等。

2.2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对雨水汇集、存贮与净化、雨水高效利用三个环节及其配套技术。雨水汇集方式及配套技术包括雨水汇集工程设计,集流场地的规划设计、集流场地地表处理技术及集流工程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雨水存贮与净化技术包括雨水存贮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雨水存贮设施防渗防冻技术和存贮雨水保鲜净化技术;蓄存雨水的高效利用技术,包括选择、改造和完善适宜于利用集蓄雨水灌溉的小型配套农机具,存贮雨水合理调蓄技术和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综合技术。通过这些研究和推广,可使作物增产30%,集流效率达到70%以上,雨水生产效率达到1.5kg/m3以上。

2.3农业综合节水技术

高效农业技术例4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63

引言

新疆地区节水的关键主要是农业方面,促进其节水技术的大力发展就能够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如今,社会经济进步神速发展迅猛,然而,水资源依然十分稀缺,必须选择高效的灌溉技术来促进农业节水,这是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因此,必须做好新疆地区的农业节水灌溉工作,使新疆的农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1 重要性

在新疆地区,无论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是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农业的生产力发展,对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融合了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具有先进性的一些科技配套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使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它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可以促进新疆地区农业水利进程的现代化,新疆一些地区结合节水技术所进行的膜下滴灌使其建立起了节约型的种植模式,使得资源短缺的危机以及市场竞争的束缚得以解除,优化了相关的生产要素,使农业的生产潜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可以结合灌溉系统的先进性,将人工作业转变成机械化作业,最终促进农业灌溉的效率与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2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现状

在灌溉建设这方面,农业节水属于其重要的核心内容,新疆地区大小河流与河川径流的总量为平原区提供了地下水开采量的应用基础。从灌区建设的角度出发,全疆农业灌溉的总面积增长了将近6.5倍,排水渠和水闸等各种配套渠系的建筑物也有所增加,使渠系的利用系数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的这方面,对新疆地区的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可以促进其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促进社会尽发展的有效战略措施。现如今,农业的需水量、工业建设的需水量、自然环境和人居的需水量等都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总水量的短缺,然而,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水的保护。在农作物和果作物等种类的普及性这方面,目前新疆地区的农作物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有葡萄、棉花、果树、番茄、辣椒、土豆、甜菜和玉米等,它们都是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近年来,许多地区也已经开始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的滴灌试验,并且对其进行了规模化的规划和管理,适应农作物种类灌溉的滴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在一些果树的发展地区,实施高效性的农业节水滴灌技术,不仅使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收到了比较显著的节水效果。

3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发展

3.1 膜下滴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的模式里,在棉花的生产过程中,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节水效果与增产效果,还可以有效缓解投入资金短缺以及劳动力不足等情况。它主要是覆膜种植技术和传统滴灌技术、高密栽培农艺技术与水肥耦合农艺技术等的结合,用较新的方式对传统的地膜栽培技术进行细化与延伸,是一种新的节水形式,提高了棉花的单产产量。

3.2 自压喷灌技术

自压喷灌技术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昌吉州的木垒、哈密的巴里坤、吉木萨尔县和伊吾县等地区。与常规的灌溉相比,自压喷灌技术得益于新疆地区地形优势与天气条件的影响,其运行的成本比较低廉,其节约用水量能够达到30%左右,大约可以节约50~60 元/667m2。

3.3 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

如今,滴灌设备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这使得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进入了示范的规模化阶段,并且效果良好。为了给农业节水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还采用二水统调统管的滴灌技术模式,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混合加压,并且大面积地促进地表水加压这一滴灌模式的实施,进行二水的统调统管,使地下水的超采区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4 结束语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发展主要包括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自压喷灌技术的发展、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明确,促进其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哈买提・哈力合马什,古兰旦・艾斯克尔.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吉林农业,2015(15):88.

高效农业技术例5

我国新疆东部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最多的,在总体水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实施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样可以减少我国新疆东部用水紧张和工农业用水之间的供需矛盾。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所以,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来合理、科学地运用水资源。

一、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通过最小的用水量来达到最大的产量,在节水灌溉中包括在灌溉中的节水措施以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其他措施。

2、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新疆东部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低压管灌、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等等,首先是喷灌,通过运用管道把压水传到需要灌溉的区域,再利用喷头把水分散成小水滴,让这些水充分地洒入到田地中,在对田地间的作物进行灌溉。其次是是滴灌,滴灌是运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大概约为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者滴头将水送入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或者温室大棚中,在一些比较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对大田作物进行灌溉。运用滴灌不仅可以节水、节肥、生工,还能保持土壤中的结构,改善品质和增产增效,同时也能够控制湿度和温度。第三是低压灌溉,通过利用管道将水直接在田间进行灌溉,这样在输送的过程中减少水资源出现蒸发和漏水的现象。采用低压软管输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节省物力、人力。最后是节水型地面灌溉,在一些比较平整的田间,不断的改进灌水畦的规格,让灌溉的区域更加地均匀,这样来达到节水的目的。由于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水不够均匀,蒸发量也比较大,地面中的土壤也比较容易形成板层。

二、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不足

1、节水灌溉的灌溉技术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灌溉水的利用率整体都比较低,和发展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喷灌技术中,由于喷头和一些其他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都比较小,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没有较强的耐久性,在灌溉中喷灌的也不是特别的均匀,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喷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其次是滴灌技术,滴灌的系统造价比较高。由于一些杂质、矿物质的沉淀会造成毛管滴头堵塞,对滴灌的均匀度也不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面积运用和推广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滴灌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点,但是,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而且滴灌灌水量相对比较小,这样长期以来就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2、节水灌溉中的投入不到位

由于在节水灌溉中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度,没有较高的资金投入能力,国家和相关的地方部门的补助也不是很多。

3、农户的节水意识不够

在农业的灌溉中很多都是采用的以电计量,由于水价比较低,一些农户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也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缺乏将带来的严重性,这就会造成农户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出现了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状况。

三、加强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1、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在农业方面进行节水灌溉,就需要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也进行改进,不断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研究各种新的技术设备,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节水灌溉技术持续发展。

2、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资金投入

由于农民的经济有限,收入不高,国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一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的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来筹集节水灌溉资金,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的运用。

3、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

为了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地被应用,就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让农户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和紧缺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让农户知道节水灌溉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农户也不断地树立节水意识,来促进节水灌溉更好的实施。

结束语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系统、长期的任务,将传统的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在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节水意识,不断研究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让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效农业技术例6

1.1传统灌溉模式比较落后

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玉米种植通常采用夏灌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土壤湿度,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干旱,但在具体浇灌过程中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如今水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要想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就需对灌溉方法进行优化。

1.2大面积灌溉比较普遍

玉米是重要农作物,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多。大部分的农户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依旧会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这种方式不仅能保证土壤湿度,且成本投入较少。但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会给土壤造成一定的侵蚀,产生缺氧情况,然后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分离,会对土壤的正常状态产生影响,形成板结盐碱化情况。在玉米播种后期,若灌浇水量过多,会使其根部腐烂,影响到玉米发芽率。大水漫灌的方式还会造成大量土壤养分流失的现象。

1.3节水技术推广不足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些年,中国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引进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但目前玉米节水技术推广还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干旱地区对水量要求较多,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灌溉水平。部分种植人员认为灌溉技术成本较高,浪费资金,对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部分农户认为节水资源收益无法满足实际投入。

2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2.1完善节水机制

按照要求制定出完善的配套设施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强化配套设施的完善,保证做到旱涝保收,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起节水灌溉技术网络设施平台来实现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创新机制,学会让政府参与和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对后备的力量资源进行积极调度,让农户可以真正成为节水技术推广的受益者,进一步提升节水灌溉效果,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

2.2创新灌溉方式

想要对玉米种植节水效率进行提升,种植户需对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漫灌的方式需蓄水2000t/hm2,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就可以节水800t/hm2。通过调整灌溉方式,可提升节水效果,因此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关注玉米生长的基本特性,然后将气候变化的特点作为基础,与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行有效结合,关注灌溉时间和模式,保证玉米产量。

2.3推迟浇灌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玉米第1次浇灌时间为玉米拔节期前后。若将灌溉时间推迟到玉米大喇叭后期或玉米抽雄前期,这样就可以减少灌溉次数,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继而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对浇灌时间进行推迟的过程中,中国夏秋季雨水普遍偏多,会给予玉米足够的水分补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雨水的价值,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2.4多样化施肥

在种植玉米时,需综合考虑土壤土质、湿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施肥方式进行创新。想要在种植的过程中达到节水的效果,需对施肥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增加施肥量,将多次追肥改为1次追肥,将追肥划分到基肥中,让整个施肥环节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这样农户就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来对施肥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更好的提升玉米质量和效益。

2.5全膜覆盖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浇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全膜覆盖的方式最适合应用在秋季耕作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还能降低各种机械应用的费用。另外,采用全膜覆盖的管理方式,还能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量,还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2.6对节水新策略进行宣传

对玉米节水情况进行完善,需不断宣传水资源利用知识。首先,玉米灌溉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浪费水源的情况,这时就要求农业部门发挥自身作用,重视玉米的规模化种植,改善分散化种植和经营情况,进一步提升节水技术的推广效果。运用合理的灌溉方式,推广使用新技术及灌溉设备,强化对农户的灌溉技术培训工作,让农户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3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效益分析

3.1节水成效

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可节约2000t/hm2的水量,具有较显著的节水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保护土壤和作物根茎,避免出现土地板结的现象。

高效农业技术例7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种植技术的有效使用,促进了我国农业产品的不断优化改良;在科学技术不断涌入当今社会的今天,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种植方式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农业种植者的心中。本文将对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1 设施建造

在进行辣椒优质高效栽培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施工建造,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辣椒的种植不能够选择在寒冷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在进行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建设设施的质量,保证辣椒能够在其所构造的生长环境下存活。

1.1 搭建

棚脚人土深度一定要达到40cm的标准。避免边缘土壤因耕作而逐年下降,造成大棚倾斜。大棚的三道连接杆与骨架接触部位用铁丝扎紧扎牢,有的用竹竿做连接杆,应问隔2―3 a更换1次,以防竹竿老化,大棚倾斜。

1.2 养护

如地面不平整、土层厚薄疏松不一,大棚可能会向一端倾斜,一旦发现,应及时扶正。

1.3 维护

经常保持棚膜清洁,一般棚膜使用2―3 a后必须更换,以免影响透光率,造成大棚栽培效益不佳。在大棚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尖锐物碰撞棚膜,以免划破棚膜。

2 播前准备

辣椒的种植工作需要相关的种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设施场地的筛选,在筛选好适合的场地之后,应该做好对场地的规划建设调整,确保场地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适合辣椒的耕种。之后,为了提高辣椒所在区域的供养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施肥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供给条件。

2.1 设施场地选择

由于辣椒的生长需要不断的从地面摄取能源,所以在进行场地的选择过程中就应该选择土地肥沃,土质松软的种植区域进行辣椒的种植。

2.2 整地、施肥

在场地筛选过后,我们需要对筛选的土地进行整理耕种,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在种植之前,为了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在土壤中施撒有机肥料,来满足辣椒日后的营养需求。

3 培育壮苗

3.1 品种选择要求

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种子。所选品种需具有以下特点:①耐低温、耐弱光、耐湿、抗病的辣椒品种;②大果型、耐贮运的品种;③生长稳定、株型紧凑、适合密植;④早熟、座果成果率高、结果期长、品质优、产量高。

3.2 精细播种

选择温暖的晴天中午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将发过芽的种子直接撒播于预先准备好的苗床内,种子撒播均匀,撒播种子后覆营养土1.0―1.5 cm。适当浇水,采用中拱棚内高畦育苗。准备好防雨薄膜和遮阳网、用防虫网等设备。

3.3 苗期管理

在辣椒苗生长过程期间我们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调整辣椒生活环境的温度,适时的进行阳光的照射,保证室内的温度达到了辣椒生长过程中的要求。在进行浇水的过程中,要定时地量的进行水源的补充,确保在秒期生长的辣椒苗能够得到充足养分的供给,以及适当的生活环境。

4 定植

4.1 温室消毒

彻底清除室内前茬残株、落叶等杂物,用硫磺粉30~45kg/ hm,加敌敌畏乳油3.75 kg/hm 2拌锯末,在室内均匀分堆点燃,密闭熏蒸1 昼夜,降低病虫基数。

4.2 适期定植

当10 cm 土壤温度达到15 ℃,温室温度达30 ℃时,选择晴天定植。行距60cm,穴距30cm,每穴2株,将苗定植在垄上或垄肩2/3处,及时浇20 ℃左右的定植水。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8℃。缓苗后至深冬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15一170c,白天棚温达30℃时要开天窗适当通风。10月20日前后上草苫,草苫的揭盖以温度为依据,若夜温过高,可早揭晚盖草苫;12月下旬至2月上旬,注意加强保温,白天温度达30℃时开天窗通小风,夜间棚内最低温度保持在12℃以上;2月中旬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晴天中午棚内气温不超过32。C。当棚外夜间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要昼夜放风。

5.2 水肥管理

(1)浇水:在苗期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成长过程中的辣椒苗进行管理。在进行浇水灌溉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定量对其补充,浇水的量要事宜,浇水量最佳的程度当以透底为好。(2)追肥:施肥的一般选料主要以氮磷钾肥料为主,在追肥的过程中不能一昧的进行肥料的施撒,应该在周期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肥料的合理施撒,施撒的质量主要依照种植的面积确定。

5.3 整枝打杈

高效农业技术例8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水资源的紧缺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水资源较为匮乏,当前在农业、工业和人们生活用水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业节水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用水在全国的总用水量中的比例达到七成,主要是灌溉用水的方式粗放,造成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二、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大水漫灌来进行农作物灌溉,此种灌溉方式水不仅在运输的沟渠中产生渗漏和蒸发损失,而且在田地中产生深层渗漏和流失现象,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灌溉效果较差,灌溉不均匀,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灌溉后土壤被水浸泡,抑制作物根部呼吸,影响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粗放式的水管理办法,并没有针对各个部分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和设计,而是对农田进行大面积的统一的灌溉,这样就导致了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因此也就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分配。

2、水资源供应紧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也调高了。为了实现满足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品质的要求,需要增加灌溉用水量;同时工业和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压缩农业用水,使农业用水更显紧张。

3、缺乏严格管理机制

我国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河流区域跨度较大,在水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水源特点和地质特点,又要考虑到河流流域的整体特点,在对水资源整体行政政策中体现差异,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的水源利用十分不合理,不仅导致了江湖的水源枯竭,还造成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所以在对农业用水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周围水源的治理和管理,对于一些受到严重的污染的水源,应该在治理合格后再进行使用,避免由此导致的水源农业污染。

三、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意义

1、缓解水资源压力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但依旧是用水大户,尤其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达到70%左右。从农业的灌溉发展上来看,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且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进行效益农业的发展同时,还需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努力。从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

2、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灌溉劳动的生产率,从人工作业转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的农业发展目标与现代化农业不但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要强调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以及上市时间等。因此,对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灌水位置、时间、数量、空气湿度、土壤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科学的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对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方法进行优化,可以大幅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同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此外,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可以对作物施肥,喷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可以对作物洒药,使种植结构与耕作技术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使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等技术模式,大幅提高保水节水、增产增收能力。按照“统一技术模式、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灌水模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在灌溉农业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进用水结构趋于优化。同时,要转变发展方式,最终走出一条水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路子。节水与增收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找到化解这个矛盾的方式方法,就等于找到了节水的切入点。选择调整结构这个根本措施,以农业向设施化转变为目标,适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调整与水资源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有效化解了节水与增收的矛盾,使节水与增收双赢。

四、高效节水技术措施

1、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主要指合理的利用不同品种作物的耐旱特点,即耗水系数低,水分利用率高等,在水分供应较少的情况下,不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也能获得较为稳定的高产量,这是旱地增产的主要措施。根据作物的植株外形、生态特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对自然的适应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耐旱生态型;非抗旱生态型;耐旱品种生态型。

2、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主要有以下内容:耕作与栽培、合理节水、适水种植、农田保水蓄水、水肥耦合作物合理布局、抗旱作物品种选育、培肥等技术。其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对农业用水量进行有效调控,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合理耕作、水肥耦合、化学制剂调控等措施,可以有效节水30%左右。此外,农艺节水技术还有保肥、保温、保土、调节田间气候、改善土壤结构、均匀灌水、减少病虫害等优点,可以使农作物增产20%左右。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工程,结合深松深耕、以肥调水、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等农艺节水技术,确保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与高品质。

3、工程节水技术

所谓工程节水,就是指从输水到灌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目前的工程节水有以下措施:第一,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灌区里原有的工程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发展配套设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节水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大中小灌区的工程改造更新。第二,加强渠道衬砌、防漏防渗。这是当前推广较为普及的主要节水措施一直,不仅成本低,而且极易获得成效,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改造的关键内容。第三,输水采用低压管道。管道输水是最受好评的节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节水效率、低廉的资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获得了极好的效果。第四,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进。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间工程,两者并行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第五,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喷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

4、水管理节水技术

有了好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首先,要加强节水农业的宣传,树立广大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要加强统一管理,以一个流域为基础。科学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要加强科学管理。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节水农业的体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规章的制定跟上节水农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完善对水资源利用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完善节水农业的技术支持。

5、资源合理开发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科学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才能真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其中,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点开发部分,应该科学合理开发,不能无节制的乱开发。过分开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会为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联合开发多个水源,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不能忽视劣质水源的价值。将劣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困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节水技术的一个新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发与利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也不断加强,促进了节水农业的发展,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现代农业需要提升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国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I].农产品加工。2006.(6l

高效农业技术例9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年来已经加大建设节水农业的投资力度,农民企业对节水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很多民众均积极参与了节水农业建设,但综合而言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水资源浪费及开发不合理等等。因此基于节水农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价值意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展。

实施高效节水的重要意义

1.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为粗放式,使其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中,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就极低。大水漫灌以及土渠输水等传统灌溉模式依然在很多地方实行,这导致了其中将近一半的水都损耗在输水过程中,造成灌溉用水的严重浪费。同时,农田本身还会蒸发大量水分,两者相加,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被严重拉低,农田产量也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甚至偏低,农民得不偿失。此外,人们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很多地区农业灌溉基本依靠自然降雨,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自然降水也没有得到高水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被大量浪费。

1.2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管理不统一

在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不仅仅浪费水资源,因为过度灌溉,还会使灌溉区域的水位上升,盐渍化土壤不断增多。另外,当前人们对河湖水的开发过度频繁,河湖周遭的植被得不到足够的水滋润,干枯致死,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城市工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废水也大量排入到河湖中,水资源污染严重。这些都是开发水资源不合理所造成的。

一个流域的上下游都属于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当人们在开发这个流域的时候,对上下游的开发力度会影响到整个流域。在流域内,河流总水量基本固定在一个值上,上游和下游此消彼长。但人们开发时,往往会忽略这个客观规律,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

1.3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增加,供不应求

我国早已经能够实现温饱问题,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人口需求,但对水资源的需求度仍然在不断上升,并没有因此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在大幅增加,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重不断遭到威胁。另外,城市居民经济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也就更高。很多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欢迎,蔬菜瓜果以及鲜奶蛋肉都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价值高,在种养过程中对灌溉面积也有很大的要求,还要保证较高的灌溉质量,这也是目前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制约高效节水的关键因素

2.1投资金额不够,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节水农业的资金支持不足,地方上也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本地的农民也拿不出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资金,高效节水农业无法真正迅速的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个人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要高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作为一项具有较高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拥有一个健全的投资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其发展壮大。

之所以节水农业投资力度偏低,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节水灌溉的规章政策的颁布实施都比较滞后,无法满足节水农业发展的需求。国家没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来鼓励调动企业及农民实施节水农业,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就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约束。

2.2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品种不足

我国目前主要依赖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灌溉技术,整体的灌溉技术水平较低,节水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实施节水灌溉的设备种类较少,节水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当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

2.3农业节水意识不正确

很多人对节水农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错将农业工程上的节水当成了节水农业。过去普遍人为,只要在运输及灌溉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就可称之为农业节水,因此滴灌、喷灌以及渠道衬砌等技术就成了仅有的几种节水措施。其实不然。只要能够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使水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无效损失,就可称之为节水。节水农业不只是单一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一项综合的节水技术,包括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两方面的技术措施。只有综合农艺和水利两个方面,密切配合联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节水效率,使水资源最大程度得到有效运用。

高效节水的重点技术措施

3.1工程节水

所谓工程节水,就是指从输水到灌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目前的工程节水有以下措施:1.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灌区里原有的工程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发展配套设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节水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大中小灌区的工程改造更新。2.加强渠道衬砌、防漏防渗。这是当前推广较为普及的主要节水措施一直,不仅成本低,而且极易获得成效,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改造的关键内容。3.输水采用低压管道。管道输水是最受好评的节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节水效率、低廉的资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被人交口称赞。4.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进。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间工程,两者并行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5.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喷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

3.2农业节水

农艺节水技术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上,如灌溉制度,化学制剂,种肥,耕作栽培等。不同的地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有效的节水方式,能有效提高节水效率。常用的农艺节水技术有如下几种:耕作保墒技术、地面覆盖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节水、设施农业技术。这些都需要合理使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3.3管理节水

有了好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首先,要加强节水农业的宣传,树立广大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要加强统一管理,以一个流域为基础。科学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要加强科学管理。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节水农业的体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规章的制定跟上节水农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完善对水资源利用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完善节水农业的技术支持。

3.4合理开发,科学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科学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才能真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其中,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点开发部分,应该科学合理开发,不能无节制的乱开发。过分开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会为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联合开发多个水源,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不能忽视劣质水源的价值。将劣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困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节水技术的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2(4).

[2]高航 宋浩.浅析新形势下农业高效节水的技术及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

高效农业技术例10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两句农谚精辟地阐述了水和肥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均努力做好农业生产种植的水肥管理,以色列以“沙漠之国”打造“农业强国”的奇迹闻名于世,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水肥利用率高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它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它具备了现代农业提出的要求,同时,它的“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地、节种”等诸多优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切入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快速消耗,我国以人均可利用淡水900m3、肥料有效利用率30%,成为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肥料浪费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中50%用于农业灌溉,75%的地区是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3%,平均生产效率仅为0.8公斤/mm·亩。其次,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折合纯肥量),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我国肥料使用处于高消耗、低利用阶段。肥料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我国平均肥料利用率还不到30%,施肥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地区依然使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即撒播式施肥或大水冲施肥料,肥料效率平均降低了50%。大力发展节水节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更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基本概念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是借助新型微灌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在灌溉的同时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供给作物吸收,并且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灌溉次数和施肥时间,达到“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术。由于灌溉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肥料也随水直接被输送到根系的周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和肥料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并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2.1节水

主要是系统全部由管道准确适时适量地向作物的根层供水,并可根据需要对作物进行局部灌溉施肥,提高水的利用率,大田应用该技术,年公顷可减少用水量500m3,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0%以上。

2.2节肥

由于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效,同时滴灌施肥多集中在根层的附近,容易被作物吸收,所以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60-70%。

2.3节药

在温室大棚中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常规的沟灌施肥技术相比,棚室的温度、湿度明显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农药用量要减少30%~40%。

2.4省工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后,减少了灌水、施肥等劳动用工,节省劳动力。

2.5增产

因为水肥合理的配合,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养分条件,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品质。

2.6方便田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