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1 15:46:10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1

[2]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74-78.

[3]潘永明.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2

[6] 网易财经: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三点建议[EB/OL]..

[7] 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8] 旗讯网: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原因分析[EB/OL].http://

/elite/26/13293.htm.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3-0027-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崭新的数字金融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功能的融合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业态和模式,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等金融的“外行人”逐步踏入金融领域,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降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成本,改变金融的格局与环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基于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为金融体系的完备、金融业务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金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引导创造更加丰富的金融新业态。

一、互联网发展催生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

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1.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平台基础和客户基础等。

第一,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金融模式,推进了金融深化发展,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撑。云计算通过分担电脑存储、计算及扩展等功能,提高了用户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通过交叉配置服务时间满足服务需求时间分布不同的用户需求,提高服务响应效率。陈甚澍(2012)认为云计算技术能够降低银行业的成本、风险,提升其竞争优势。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方式创造价值,成为驱动创新、提高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谢平(2013)指出,大数据为金融活动参与者的信用评级提供了支撑。在大数据技术运用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违约概率。

第二,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用于匹配参与者双方的需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基础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数据层,主要是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原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二是规则层,主要由交易规则、运营规则、管理规则、安全规则等构成;三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金融需求者提供集支付、理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当在模式创新基础上的用户累积数量达到质变之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层、规则层和数据层会出现联动创新的局面,呈现出向综合化或横向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三,互联网的客户基础强调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互联网的客户基础旨在汇集客户资源,覆盖长尾市场,这要求单个客户边际服务成本足够低和客户数量足够大以实现规模经济。借助于互联网服务渠道能够有效获取大量客户,同时降低单个客户的边际服务成本。二是互联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和便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市场用户信息的不断透明化,客户需求不断凸显个性化,借助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能够实现对客户的细分,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提升服务价值。

2.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主要包括支付功能、信息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其中,支付功能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信息功能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源配置是提高配置效率的支撑。

第一,传统支付是对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支付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实现债权债务清偿的制度与组织安排。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下,运营商通常将用户手机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通过扣除用户话费进行支付交易。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下,银行通过运营商获得通信网络服务,将用户的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支付。在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运营商、银行和商家合作,共同完成支付交易,合作方权责明确,有效提高了支付效率。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功能不仅优化了传统金融的“提供价格信息”的功能,而且使“价格信息”的内涵得以丰富。一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利率指标更加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引导资金的配置效率,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价值增长。二是信息的流影樗孀胖Ц痘疃,对这些支付活动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客户偏好、信用状况等信息,通过精准营销实现金融机构的价值增长。

第三,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是互联网技术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均能进行科学高效处理,解决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领域的信用评价问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互联网能够实现跨国界、跨时区和跨领域配置资源,拓展传统金融配置的范围和边界,为风险管理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交易工具,可深化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二、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动力分析

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这是金融模式创新的必要前提。从国内实践看,金融抑制、制度变迁和信息不对称为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环境和空间,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金融行业更为突出。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并增大了金融交易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不能确定企业的风险与风险成本,导致商业银行只能依据平均风险值来确定企业利率水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低风险企业由于借贷成本高于自身预期而退出信贷市场,信贷市场存在更多的是借贷成本低于自身预期的高风险企业。在此背景下,必将推动信贷市场利率上升,同时增加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从而造成大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可被视为一种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新金融中介”。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透明和有效,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资金配置效率。例如,P2P、网络众筹等金融模式的出现,从市场痛点出发,有效弥补了市场空白,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发展。

2.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制度变迁是以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突破原有制度的制约,解放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金融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制度滞后。从金融制度变迁的层面来看,我国原有的金融体系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系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然而传统金融机构的牌照垄断、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忽视中小微企业等因素使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发展。

互联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层面,为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国务院及各省部委纷纷出台相关规章,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政策层面,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在征信层面,互联网金融与征信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机构应运而生。

3.金融抑制

对金融进行过度管理会导致金融配置效率低下,甚至金融秩序无序。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形成金融抑制,使得金融资源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特征,例如政府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信贷资金流向限制、信贷配额限制、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限制等。

金融抑制导致了金融服务缺口不断扩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土壤,金融抑制下的市场需求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大量的金融资源被配置到了政府项目及国有企业等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互联网发展推动了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为金融抑制局面的改变提供了支撑。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行业内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对资金需求者的信用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价,将分散化的金融资源高度融合,推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方向

依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经济社会属性、产业组织属性和功能属性等角度分析金融模式创新方向,为未来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1.基于互联网金融经济社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金融功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向前发展。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感知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理念向传统金融持续渗透,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功能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农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具有较强的自给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等特征,此时的金融功能仅是货币功能。工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一体化特征,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国界流动,金融功能从支付结算到信贷功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文明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丰富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信息价值创造的渠道,信息数据出现了跨时空、跨虚实的交互。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从服务生产功能向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与价值创造功能转变。

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模式创新的出现,融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基因、创新思维和消费方式,创造出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改变了现代经济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这在追求金融活动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广泛用户在支付、融资与投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以关注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打上了关注内心、关注精神、关注感受的广义虚拟经济思想烙印,蕴含着社会生活价值重塑的社会经济生态变迁逻辑。

2.基于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演进方向表现为互联网系统与金融系统的相互交织和动态演变过程。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和传统金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使原本不交叉的产业领域实现了跨界融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向传统金融机构渗透,而且包括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g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金融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各种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持续交织、耦合与互动,生成新模式的过程。从互联网金融来看,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电子化、信息化等方式进行金融交易,并融入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具有形态虚拟化、运行方式网络化等特征。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满足用户心理需求,让其因享受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而感知价值。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对信息数据等无形资源的挖掘和分析,使价值形成方式摆脱了传统有形资源的路径。互联网金融将价值创造与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金融民主化、普惠化为特征的产业组织属性和价值创造的演进路径。

3.基于互联网金融功能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以长尾理论为基础,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降低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使个性化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资金的时间、空间匹配边界和规模得以极大的扩展。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经济时代,新的金融产品、金融需求、金融服务以及新的交易关系不断出现,冲击并颠覆着传统经济基础上的传统金融模式与功能,使金融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并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壮大。正如林左鸣(2011)所强调:“正是此类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的规则变化和观念更新,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并且可能。”

虚拟经济重新定义了金融行业的价值分工和商业模式,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和服务功能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将金融业态模式和本质功能加以网络化和及时化,是对传统金融功能进行的有益拓展,营造了新的金融生态圈及其价值创造方式。互联网金融精确对接用户的需求盲点,让金融回归普惠和民主化,让服务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满足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模式演进与功能拓展,既取决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渗透,又取决于现代社会大众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体验。通过金融模式创新与功能拓展,可向用户开放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制定权和所有权,为用户提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生活体验和全新的金融消费生态链。

四、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对策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迎合了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新趋势,带动了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和模式,不断地促进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1.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产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企业逐渐开始拓宽业务范围,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还在不断地创新和探寻新型的业务模式。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有两类:一是依赖技术进步而实现的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二是依赖与传统金融合作而实现的综合性平台和智慧银行等。

第一,基于技术进步的金融模式创新。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将是金融模式创新的新渠道。在移动支付方面,未来支付模式将围绕“金融+生物识别”开展。目前,利用指纹、声波、人脸、虹膜、指静脉等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集中在开户身份核验、缴费支付认证、自助机无卡取现等场景,如招商银行的“ATM刷脸取款”、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指纹支付”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刷脸付”“声波付”“空付”等。多渠道探索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是未来金融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金融数据平台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平台+数据+金融”。利用大数据金融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对用户信用进行评价,以及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等,推进金融模式深化发展。在直销银行方面,由于没有物理网点,直销银行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比如汇丰银行的直销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手机银行方式或其他电子渠道提品或服务。

第二,合作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方式从“大数据+电商平台”向“大数据+综合性平台”转型。商业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能够积累大规模的用户,并通过平台规则、互动机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合作背景下形成的数据、平台和金融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综合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融资担保和财富管理等,实现互利多赢的全新商业模式。未来将形成三大模式:一是以浦发银行为代表,关注消费金融和支付功能,利用高效的平台处理终端,构建跨平台、跨币种、跨渠道的支付体系;二是以招商银行为代表,关注创新财富管理服务,构建一个提供资讯、金融产品精选、在线理财顾问的全流程财富管理平台;三是以华夏银行为代表,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打造立足于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为代表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的银企合作模式。

2.金融模式创新的对策

互联网发展与金融模式的创新深化,重塑了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对金融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探讨促进商业银行创新的对策,为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支持。

第一,借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为尊重用户体验、开放包容以及公平普惠等。传统金融企业应借鉴互联网思维,为其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参考。重视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细微变化,根据用户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设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化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挖掘、整理和分析数据,把握产品发展方向和用户需求偏好,精准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增强用户体验;线上线下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用户获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线下主要是进行获客和增加客户体验,线上主要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便捷化。

第三,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金融服务或金融交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企业必须瞄准金融服务趋势,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通过开发各种软件,利用线上银行业务替代线下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郑州银行的“简单派”和“鼎融易”,通过自建或整合外部渠道,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广告宣传、新闻媒体和口碑等方式,推广渠道影响力。

第四,激发人才创造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是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创新成功的基础。通过引进具备互联网金融从业经验的人才,依靠技术溢出效应和流动效应,带动创新;通过内部人才培训,实现人才转型,支持创新;通过内部选拔或外部引进的路径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支持金融模式创新,加快产品与业务转型。

第五,强化风险管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风险传播速度更快,冲击力度更大,需要对创新风险进行严格管控。要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管理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将外部数据转化为预警信号,对用户进行有效监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

[2]陈甚澍.论云计算及其在银行业的运用前景[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黄桂田,何石军.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型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7).

[4]张成虎,金虎斌.互联网金融驱动创新机制研究[J].财经论丛:2016,(2).

[5]李佳.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融合――基于功能观的讨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1).

[6]李敏.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生态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5,(12).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53

商业银行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将更加具有活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带动下,对公客户的数量和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行业形态和客户需求将更趋多有浴;チ网金融生态系统将以大数据为支持,为客户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场景,让客户的体验更好。在大数据支持下的生态系统,成本更低;大量生产、交易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将促使银行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成本大幅下降,更紧密地把金融服务与企业的生产交易捆绑在一起。资源整合下的生态系统,将更有效率;在客户和银行之外,选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质第三方,从而更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执行力。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国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后,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策略,并通过解剖部分商业银行已构建的金融生态圈,从而为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互联网金融生态理论深化也具有现实意义。

1 互联网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银行业领域,“互联网+”也在推动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并在银行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着深刻影响。

1.1 转变商业银行发展理念

互联网对于经济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理念上。互联网时代的无所不达、互联互通使得封闭发展、摒弃合作、不顾客户利益竭泽而渔等商业理念获得成功变得越来越难,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在这一互联网“利他”时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只有转变观念,通过打造开放合作的客户、合作伙伴及自身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才能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发展。

1.2 促进商业银行整合资源推动生态的竞争

“连接一切”,这是马化腾关于腾讯战略的表述,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腾讯近年来通过开放生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并将超市、医院、政府机构、企业等各个领域的服务融入微信平台中,打造无所不在的生态,实现人们通过微信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办理各种各样的线上业务,进而将增强客户粘性。银行业也是如此,由于牌照、产品覆盖度等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不可能独立地为客户提供全量的金融服务,而客户的需求又是希望能在一个地方使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将是金融生态的竞争,需要其整合自身和第三方的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服务,在生态中为客户提供全量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非金融服务,牢牢的黏住客户,进而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1.3 对银行客户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实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创新的关键在于打造网络金融生态。要赢得互联网金融新的竞争优势,仅靠单个产品或渠道已远远不够,商业必须发挥出银行集团整体乃至第三方合力,发挥并继续固化在综合服务、系统整合和规模效应等方面的优势。分析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整合银行集团整体的产品资源、提升外部资源管理能力。在金融服务基础上丰富非金融服务,扩大与优质第三方合作,通过加强渠道协同,连接客户、银行和第三方。要用好大数据技术,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2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策略分析

随着支付宝、陆金所、余额宝、众安保险、微信红包、微众银行、个人征信、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企业、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发展,长尾效应、网络效应、赢家通吃、体验为王等互联网思维和现象的出现,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也存在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商业银行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劣势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在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1 SWOT分析

面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品牌信用、线下网点、客户经理队伍、风险管理、客户资源、资金实力、全产品,网络银行等产品的先发优势,并且熟悉金融监管。劣势在于创新点分散,线上线下未统筹整合,布局不全面,缺乏配套机制,创新效率不高,缺乏互联网基因,用户体验不足,专业队伍缺乏,技术开发流程长,系统迭代速度慢。机会在于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新的金融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挑战在于监管的取向、同业内外的竞争、客户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冲击、客户体验变化。

2.2 策略分析

2.2.1 金融为本的主导策略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变革,仍要遵循金融规律,坚守金融本质功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主要的“存(存款+理财)、贷(贷款+多渠道融资)、汇(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三块业务,可将标准化的“存、汇”业务尽可能实现线上全流程操作。作为金融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也是对风险控制要求高、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融资业务,可将额度相对较小、信息对称、风险便于把控、适合标准化的融资服务,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完善风险监控。对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以及复杂的综合金融服务,以专业经验和专业人才把控信贷风险。

2.2.2 动态优化的场景策略

建设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要在精准把握客户特征和行为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目前,对公客户主要由在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和机构客户两类组成,其中公司类客户又可以分为大中型客户、全球客户等。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中,要从客户“生命周期、经营轨迹”两轴出发,在现有分类基础上不断捕捉客户特征,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客户生态场景。客户生态场景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应细化客户特征,以突出客户需求特征和交易特征为标准,为客户打上生动鲜明的标签,动态、持续的搭建出更多的、具有相同行为特征的生态场景,配置相应产品组件。商业银行可以先选择与具备合作基础、应用场景特色鲜明的客户群体,针对其行业特点、行业需求、业务实施方案、拓展要求、典型案例等开展生态系统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未来根据市场发展进度和深度,再选择一些新的有代表性的客户场景,不断推出更多的应用方案。

2.2.3 体验更佳的客户策略

客户是生态链条的最前端,以客户为中心的分层分类,不仅要涵盖传统的“有贷户、无贷户”、“大中小”、“上下游”,更要以全新思维细分客户,既要捕捉客户当期特征,又要持续跟踪客户生命周期,逐步实现对细分客户生态场景的全面深刻洞察和专属服务方案的全周期覆盖。商业银行应让每一个客户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经营模式、支付特点、投资习惯、交易环境、战略布局等各种场景的生态系统。

2.2.4 与时创新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向生态系统输送养分的源头,创新应与时俱进、永不停转。“互联网+”时代引发出海量长尾客户的新需求,也撬动了产品快速定制潮流。一是要升级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客户生态场景,主动配置、新和推送产品。二是调整“先写制度、再做业务”的产品创新流程,根据市场和客户细分,以互联网+速度,缜密确定交易结构(创新)和合同条款(合规),快速推出产品。三是下迁产品制造车间,做更多“直通车式”的快速创新,打造核心、拳头产品,形成供应齐全、优势突出、组合多元的产品目录体系。实现随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因时而变、因需而变。

2.2.5 合作共赢的伙伴策略

商业银行业务要向“资金组织者”转变,这与“互联网+”时代所倡导的开放性思维不谋而合。客户、银行、第三方构成的生态系统,核心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里包括银行集团混业经营全牌照优势下的子公司资源,还包括合作第三方的资源。第三方不仅能作为补充,与银行共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和服务,还能作为客户拓展平台,带来更多的商机。各方角色边界清晰、交互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必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

2.2.6 善用自身的平台策略

电商平台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独特的系统构架、运用模式、交易信息和结算方式。与电商平台紧密合作,充分挖掘平台大数据,利用金融云等大智慧技术,不仅是银行布局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的重要通道,更是寻找更多合作客户商机,提高资金承接和体内循环的机会。以招商银行为例,招行已经搭建起“掌上生活”平台。加强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招行将与掌上生活等自身平台放在首位,充分运用现有产品和工具,依托交易数据挖掘,创建客户线上信用体系,不断优化产品适配度,使掌上生活的发展与业务转型互为促进,推动了业务发展。

3 针对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几点建议

3.1 积极学习与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理解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积极培养互联网思维,树立互联网金融理念,学习掌握基础IT数据知识和统计理论;调整过往客户营销和服务方式,把互联网金融生态场景应用作为银企互联、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3.2 运用大数据支撑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

应发挥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更加全面、真实、深入、快速地洞察客户,并基于客户的经营模式、行为特征、服务偏好等,搭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场景,提高产品推送和客户交互的针对性和相关性,持续提升客户的长期忠诚度。

3.3 以综合金融服务实现银、企、第三方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生态场景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分析客户需求,充分发挥银行集团整体优势,协调利用第三方资源作为有力补充,为客户个性化需求匹配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时,以互联金融生态场景建设和应用下的综合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推动产品研发、渠道布设、流程优化、风险防控、技术开发、数据支持等方面的改造和升级。

总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和详细研究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策略,在充分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银行资产、负债、支付、托管等业务的转型发展,进而选择有利于自身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的策略模式,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思路,全面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为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成长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5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加快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但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作用,并有效应对新一轮挑战,是实现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互联网金融概述

从本质上分析,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等作为支撑的一种基于传统商业社会模式下的新型金融服务,其侧重于的是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公平性的核心理念。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iPad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金融类APP的研发,为人们带来了移动支付与转账等便捷性功能体验。针对互联网而言,其拥有着较强的交互性,有效规避了信息失真等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加民主化与大众化,而且受到了用户的认可与青睐。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金融服务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间成本,而且金融服务也可以全网覆盖,切实提升了金融业务时效性。

2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与对策

2.1构建大数据平台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建设,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能够汇聚大量信息数据,尤其是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拥有着绝对优势。而传统金融经过数十载的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大量数据支持,可是由于技术能力与水平的不足,导致数据挖掘与利用不是很充分,没有切实发挥出数据价值,这也是传统金融发展的一大症结。基于大数据时代下,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地寻求与互联网巨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共享数据系统,将数据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达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针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涉足金融领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尽管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伐善,然而在金融渠道开发与专业人才储备方面仍然比不上传统金融机构。所以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创设共享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进行具体实施时,银行、互联网企业需要展开更深层面的战略合作,重新打造金融生态圈,同时协同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处理,实现数据的分享与共享,从而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夯实根基。

2.2融入社交网络体系

在网络生态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不受时空限制。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与分析,微信、微博以及社交论坛等新兴互动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分子,而且这些平台能够精准捕捉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与兴趣偏好。在大数据时代下,金融机构应该科学、合理地融入社交网络体系,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客户实际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招商银行为例,其设立了微信公众账号,客户能够实现金融业务信息的在线查询,而且还可以实时收集与反馈客户提出了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好评。同时,构建线上金融服务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客服成本投入,也加快了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发展。此外,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依托,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融入社交网络,能够实现精准式的金融服务,通过设计相应的优惠活动,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宣传效力。

2.3深化大数据核心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6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这就使得我国的整体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尤其在互联网技术日益进步、大数据以及云计算逐步到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比较主流和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以下几类: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众筹投资平台等。所以,用户可以依据自身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最终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在传统金融向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确实互联网金融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探究其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进步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变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尤其在电子商务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步兴起,这就使得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情况入手,阿里巴巴无疑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首要进军者。同时,腾讯也针对小额信贷,推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金融需求。

从交易量以及交易规模角度来看,截止到2013年年初,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网络借贷为主要方向的借贷总额高达200亿元。而我国国内被央行所允许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高达200家之多,交易金额约为4万亿。

与此同时,许多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推出了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出现为一些企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使得产品更加明晰化。以阿里推出的金融产品为例,目前阿里巴巴在互联网行业所形成的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担保、贷款、保险支付、信用卡结算、支付结算等完整的业务链条,无疑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优势

在传统金融逐步向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越发明显。首先,传统的金融机构常常被称之为金融中介,也就是说金融中介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其次,互联网金融则与传统金融形式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金融操作更为简单和便捷。传统金融模式之下,用户需要前往指定的金融机构或者网点进行操作。但是互联网金融则可以使得用户在互联网平成财富管理工作,打破了时空限制,也使得操作流程更为简单。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财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满足了用户足不出户的理财要求。

其次,互联网支付过程更为便捷。互联网金融背景之下出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无疑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凭借快捷、低廉以及安全等优势,切实帮助用户解决了支付困难。即便用户在出门购物的时候没有带钱包,那也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和交易。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逐步替代传统金融,成为目前比较主流的金融发展方向。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产生了的一定的冲击。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在金融领域进行明确划分,所以,在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的时候,也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与标准要求,导致互联网金融监管困难。

第二,存在较多风险。比较常见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信誉风险。由于互联网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点,所以针对用户的信用评定将会比较困难,尤其在进行网络借贷的时候,很难保障借贷者的信用情况。

四、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保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与体系

在传统金融向着互联网金融不断转变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保障。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机制通过法律形式进行明确,并且严格规范互联网各项业务的相关规则,也应该进行规定。尤其针对一些常见的互联网犯罪行为,如信息泄露、窃取商业机密等行为,应该有法律层面的惩罚措施。只有形成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才能使得监管部门在进行执法的时候有法可依。

(二)形成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运行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需要完善的安全运行机制作为保障。所以,这就需要通过数据库,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共享。同时,还需要针对目前已经形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建设。比如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备份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准,这样可以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得以在安全、畅通、开放的环境中流通。

(三)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所以,互联网金融对用户的信用体系考虑不够完善,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问题。故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对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尤其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准确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另外,还需要针对借贷者的实际信用情况进行评定,确保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科学准确,从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这样相对安全的征信体系,是对互联网金融长久发展的关键性保障。一方面可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使得传统金融向着互联网金融的转变更为稳定和顺利。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具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特点。这些是信息化背景之下,互联网日益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该被广泛提倡,且互联网金融体制应该被不断完善。只有技术、制度、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等全部到位,才能实现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平稳过渡。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进步奠定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7

近几年,消费金融市场不但刺激了消费,而且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成本问题,难以服务广大的客户群体,其他消费金融主体由于业务以及规模较小,难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正在产生各种创新以及变化,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在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方面也正在变化,其越来越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一、消费金融内涵

一般来讲,消费金融属于较为新型的经济学领域。首先,消费金融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解释,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有关的金融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其可以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商品消费或者服务消费而创设的相关金融。消费金融不但是为个人提供消费的金融服务,而且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包括家庭收入、消费、资产配置等在内的相关服务。其次,消费金融界定存在不同种类和方式。实践活动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统计部门等,对于消费金融界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美国的银行家协会认为,消费金融是指银行消费贷款;然而,美联储认为消费金融属于家庭消费[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电商巨头介入消费金融市场

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介入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为第三方支付,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百度的百付宝等。自2010年开始,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250家,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首先,第三方支付一般可以分为移动支付、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四大类别,互联网金融支付也已经向基金、保险、证券方向发展。其次,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当中十分重要的业务,其主要包括P2P理财以及宝类理财等。P2P在2006年进入我国,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该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12亿元;宝类产品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最后,互联网的贷款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小额贷以及P2P网络贷款,其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较少服务个人。近段时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又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个人消费贷款形式。比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不但可以使用京东白条,而且使用白条享受30天免收利息;天猫商城也推出了天猫分期购物业务,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商城的消费者小额零售消费[2]。

(二)传统消费金融开始接触网络

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消费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是发展自身线上的用户,并且包括投资理财以及小额消费等,相比银行的客户,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相关影响较小。然而,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的客户存在类似性以及重叠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以及挑战。其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进行考虑,最终会将目标客户定位为高收入人群。然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实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正在积极作为,不断进行渠道扩展以及创新,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业务范围有限、同类竞争强烈以及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导致其面临一定发展困境。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从而增强自身业务优势[3]。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市场格局改变

首先,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改变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泛,几乎包括收入等级不同的所有网络用户,从而促使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农村消费金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得到相应改善。其次,消费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传统的消费金融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为辅;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市场格局,促使主体出现多元化。最后,创新产品不断增多。互联网为消费金融提供信息组合能力以及强大的渠道挖掘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不断创新。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在投资、理财、信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创新。

(二)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大

首先,需求方面,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有消费需求,支付账户的开户大小不受到任何限制,投资理财的门槛逐渐变低,1元甚至一分钱都可以进行相关投资理财。其次,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机构都主要着力于金融市场,几大电商巨头也开始市场布局,快速占领消费金融市场,尤其在个性定制服务方面,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正在转变观念,进行定位和调整,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创新,从而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根据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消费信贷应该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不但如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现象。因此,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市场目前主要包括电商巨头的介入以及传统消费向互联网的靠拢转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市场格局将会彻底改变。消费金融不但可以刺激我国的消费市场,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因此,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有关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熙.基于SWOT分析方法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D].云南大学,2015.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8

我们目前已经确立了金融科技三大核心产品矩阵:智能金融、大数据风控和大数据保险。

在具体步骤上,2016年初,网易成立网易金融旗下首个大数据实验室;2016年3月份,网易金融事业部通过旗下的大数据实验室,了国内首份《新中产理财行为分析报告》;2016年5月,网易金融事业部与光大永明人寿在杭州成立大数据保险创新研究室;6月,网易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进行产品创新和研究 合作;6月底,网易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再次《新中产品质消费分析报告》。

金融科技,对于网易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而言,就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嫁接IT公司的渠道、技术和用户产品矩阵优势,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突破。在这些方面,网易金融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网易19年以来在技术、研发和用户数据上的积累,以及集成化产品场景上的匹配。

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由于起始于游戏、门户、邮箱、移动互联网产品,金融系列服务则会在网易生态内,以电商、游戏、音乐、教育等各种场景化渠道为依托来进行延伸。

我们非常看好金融科技在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比如,网易金融正在研发一套基于大数据基础的独有风控模式,形成以大数据和周边技术为代表的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和场景化的产品开拓模式,6月份与清华金融科技中心的签约内容中也包括了这个产品研发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9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量的消费行为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而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一场基于场景的视觉竞争。而传统产品设计思路并不是以场景为出发点,在未来的场景化金融时代很可能会逐渐脱离市场。所以未来将越来越重视将产品设计与场景相结合,而掌握产品设计中如何挖掘设计新思路,如何将场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又该基于哪些场景进行将是未来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场景化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场景化金融概述

(一)场景化金融概念

互联网发展使信息全球化造就了人们口中的“地球村”,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让各行各业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向金融化发展,于是我们迎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与传统金融概念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的创新型金融,而将这种创新型金融下产生的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相融合,让金融需求变得更加自然,风险定价更加准确,使现金流处于可视或可控状态就是所谓的“场景化金融”。

(二)场景化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互联网推动金融发展的潮流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极为迅速,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各平台间的发展日益同质化,如何有效的运用数据,及时的获取用户需求,扩大市场,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了开发商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如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成功,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信息的交互场景、人与商品之间的消费场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场景的成功,是场景引起了用户需求从而导致用户的相关行为。在本质诠释人与资金关系的金融行业,场景的应用已初出茅庐,电商巨头场景生态布局占有明显优势,在汽车行业竞争对手强大,在旅游业成为新的爆发点,在校园不断延伸与完善,在医疗方面普遍普及度较低,在房地产行业趋于白热化。就整体情况而言,金融行业都还是在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向场景化过渡阶段,接下来就需要把这种过渡转接到场景化,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行业,着力培养校园毕业后市场的场景入口,更深层次的了解用户需求,引导市场进行转变,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向着垂直、细化领域发展,打造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理财平台和融资供应链。

三、案例分析—支付宝场景应用

(一)支付宝场景应用

1.支付宝简介。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旗下有“支付宝”与“支付宝钱包”两个独立品牌,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其主要涉及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个领域。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后,支付宝接入手机端口,开通支付宝手机支付功能,对客户私人电子商务交易进行支付,为百货零售业、电影业、连锁业和出租车行业提供服务,同时还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普遍的合作伙伴。2015年7月支付宝9.0版本打造蚂蚁金服超级APP,让支付宝成为支付宝钱包、微信、和大众点评的结合体,其中场景拓展变得系统化、生态化和多元化。2016年5月,支付宝医保移动支付平台上线,结合群众医疗支付需求场景,开始在深圳6家医院落地试运行。11月1日支付宝为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入住苹果AppStore,将自身便捷的优势和苹果的品牌效应相结合,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2.支付宝发展中场景的应用。第一,支付宝中的社交场景应用。支付宝是将社交场景融入到发展之中的典型例子,它将自身所开发的红包、转账等资金往来功能运用在微信、qq等多种社交应用软件上。在微信、qq等社交应用软件发展的浪潮下,支付宝的应用更是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支付宝看到了社交场景与金融相结合所带来的优势,选择与当前最为方便、快捷、普遍的社交软件合作,亦是将社交场景与自身的金融服务相融合,进一步确保在场景化金融发展的潮流中不被淘汰。第二,支付宝中的旅游场景应用。人们在闲暇之余通常会选择外出旅游以缓解自己工作之中的压力,支付宝抓住了其中的商机,开发了周末游,用户通过支付宝APP点击周末游,会通过定位用户所在位置为用户提供相关旅游景点,从订票到返回服务一体化。在旅游过程中,支付宝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而将旅游场景运用到支付宝中亦是将金融与消费场景相结合。第三,支付宝中的网购场景应用。支付宝最初就是为购物平台淘宝网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所以将网购场景运用到其发展中乃情理之中。以蚂蚁花呗为例,它通过支付宝最初为消费者提供2000元的消费额度,在网购时提供贷款消费,以用户生活中的网购场景为基础,在无收入的校园市场极为受欢迎。它一方面与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吸引消费者,一方面通过欠款额向消费者收取贷款利息,大大的吸引了无收入或低收入的客户群体,把网购场景同支付宝融合,扩大市场占有率。第四,支付宝中的娱乐场景应用。提供娱乐消遣活动是吸取资金的重要方式,支付宝中的淘票票和游戏中心就是致力于提供休闲娱乐场景选择的平台,通过支付宝订购自己喜欢的电影票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一方面支付宝可从相应的战略合作伙伴收取相关服务费用,另一方面用户消耗使用的流量也会使得运营商获利,从而使得支付宝从娱乐场景消费中获取利益,扩大用户群体。

(二)支付宝场景金融发展建议

支付宝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没有脱离“场景”二字,而以前很少有专家学者将支付宝发展过程同场景金融结合分析,并不是支付宝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利用场景,而是那时场景化金融这个概念还没有诞生。在我看来,支付宝未来的道路必然与场景化不可分割,因此为促进支付宝场景化金融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高效获取场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谁能率先取得数据和懂得分析数据,谁就掌握了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也就掌握了未来拓宽领域的风向标。因此,支付宝须利用大数据拓展产品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开发客户群体中的新场景。2.实行社群分区服务。支付宝应基于场景将具有相同特征和需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对他们提供同一场景下的同一类服务,而对于相同场景下不同特征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最佳的服务。支付宝可以在相同的消费场景下用不同的消费逻辑设计产品,使得产品服务与消费者更加匹配,增强客户粘性。3.创新支付方式。如今大多数第三方支付都是通过账号密码进行操作,其实很多情况下存在风险问题。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识别支付,是否也可以通过扫描其它东西进行支付操作呢。例如在支付时需要识别用户的一些特征:眼睛,指纹,甚至是五官各个部位。相信在这样的创新支付下,支付宝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4.实行多方跨领域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场景化金融具有“跨界即连接”的特征。当支付宝拥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时,那么合作者所累积的客户资源就会成为支付宝的新客户群体。战略合作伙伴声誉越好,市场越广,越具有业界影响力,越有利于开发自己的新客户群体。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多方跨领域合作实现了双方数据流的交换,为场景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我国场景化金融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场景化金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借贷支付方式已从单一平台逐渐向生活各个场景平台靠近,融资理财工具也出现大量新型平台。从对支付宝场景化金融的运用可以看出,在互联网金融中融入场景,这极大的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实现金融需求同场景相结合。场景化金融的发展之路已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产品设计需完善

就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许多金融产品在设计中为迎合市场,效仿市场受大众欢迎的产品,逐渐违背了产品设计之初的市场发展方向,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花费巨大成本买进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面。但由于技术开发具有“”单方面产品核心技术”特点,使得引进技术与被效仿的技术存在质的差异,从而开发的产品出现“杂而不精,广而不深”的现象。

(二)风控能力待加强

现行金融市场处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向场景化金融市场的过渡阶段,场景的挖掘和应用在增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据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上半年通过网络购物被骗案例达五百多万起,总额近十二亿。在这庞大的数据背后,都是现行金融行业风控能力不足的体现。

(三)消费场景需增多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消费场景挖掘不足,使得市场的产品功能趋于同质化,这使得金融市场缺乏创新意识,若长此以往,一旦上市产品不受大众欢迎,将会使得整个金融行业出现萎靡,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信用体系需完善

随着场景化金融时代的到来,要求产品设计提供的金融服务要与场景相匹配,技术分析更为复杂,大量涌向市场的产品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不法分子利用其中漏洞,致使消费者蒙受损失。消费者缺乏安全保障,就会大大减少产品使用率,使得开发成本提高,出现发展的“瓶颈”状况。

五、场景化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场景化金融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突破口,将场景和金融结合促进发展,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产品设计出发点

产品设计是一个较为程序化的、完整的生产过程,它不单是一个企业行为,亦不仅仅是使用生产技术及科学技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塑造,而是在对市场、消费者考察之后,从客户的生活场景中选取产品设计的出发原点,为设计师寻找产品设计新的突破口。同时,我们须认识到:客户并不是为了支付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支付,确切的说,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某一场景让消费者愿意发生支付行为。所以,产品设计首先要基于生活中某一消费场景,让客户基于场景而消费,而不单是实现某一功能或是谋取利益。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场景

大数据是各个开发市场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产品设计之中,我们可以向阿里巴巴学习:利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将数据库和产品分开管理,然后基于客户消费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主要利用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性分析、数据挖掘算法等手段发掘场景,将广告优化、市场营销等同大数据结合为产品提供强有力的后备支持。除此之外,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新场景给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将产品设计中接入各种关系链所带来的场景,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金融市场的多层次结构影响效率提高,可将其界限划分更明确,简化层次之间交互的复杂性。促进产品开发商、银行、消费者的合作,使得开发商能够及时获得效益,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同时开发商需缩短渠道长度、减少渠道层级,使产品涉及渠道扁平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和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使其可以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获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加快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减少对多级渠道收集信息功能的依靠,降低交易的时间成本。在金融市场内部需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会使得参与者自觉遵循市场规则,降低交易的内部管理成本和考核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

从国家角度来说,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市场的状况,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使得政府操作降低风险,市场运作更加有效。同时,须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调动资源的能力,有效整合现有信用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构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优胜劣汰,促进创新。以开发商的角度来说,由于场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获取客户信息,此过程中为保证相关信息不泄露,可引进技术防止外界因素对数据库的攻击,同时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减少各个不同岗位人员的相互接触,避免内幕操作。开发商还可在筹集资金时接入银行端口,增加银行入口的打开频率,通过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并再次建立客户档案,使得风险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得到双重保险,并依靠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降低外部风险。

参考文献

[1]童芬芬.金融场景化将成未来支付趋势[J].中华工商时报,2015,(07).

[2]杨旭,.基于场景化的流量经营研究[J].管理探索,2016,(06).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例10

近年来互联网和消费金融的关系愈发紧密,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消费金融的不断创新。这不仅和我国政府大力推出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有关,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刺激,促进金融机构不断改变服务模式,以此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潮流发展策略。消费金融使人们消费体验得到改变,消费支出更加平均,提高了消费活力,加快了消费的升级。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感,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金融的概念和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的概念

(一)消费金融消费金融的含义就是消费者相关的金融,对于相关金融问题主要从消费者的视角考虑,消费者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较多。例如,在金融环境怎么最大化地将既定财富满足各种消费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消费目标其实也就是消费者的经济目标,如怎样将资产合理分配到投资和储蓄、是否有必要申请消费信贷、消费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以及对于消费的限制等,此类情况均是消费者遇到的金融问题。

(二)消费者信贷消费者信贷主要指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服务,促进消费者积极消费,包括汽车贷款、住房按揭等,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此消费金融概念较为狭义,符合目前相关消费服务部门的解释。不同国家由于关注点不同,对消费信贷的定义有所区别,而差异就在于住房支出是否属于消费金融的内容。

二、消费金融模式

现阶段消费金融模式包括4种形式,依托各种平台消费金融得到不断发展。

(一)电商电商模式的开展平台即为互联网金融,在平台上通过主营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国GDP发展离不开电商的贡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包含的精准营销、个性定制、用户大数据等均是未来的热点领域,影响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京东金融”是首创者,并衍生出了京东白条,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主要在自身商务平台完成,客户能享受到先购物、后还款等服务。随后的一年在深交所中京东金融的“资产专项计划”成功挂牌,也是目前金融行业中第一个互联网消费金融证券融资类产品,能够正式交易,对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影响重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是该产品的运行基础,将商品交易行为全部放在互联网上,为客户提供分期支付或小额贷款的金融服务。此种支付模式具有便捷、迅速、高效的特点,覆盖范围较广,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凭意愿随时消费。

(二)银行消费者首先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进行抵押,银行根据消费者的信用情况和抵押物品对消费者进行评估,最终做出放款的决定。申请通过后消费者即可获得贷款并用于消费。目前的银行贷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个人和企业,企业在面对资金难题时首选银行贷款,而个人较少到银行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较低。因此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对服务进行优化,增加网上商品的补给,丰富产品线,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模式主要在自己开发的软件平台上完成信贷服务,内部研发App,消费者在软件上申请贷款,通过审核后在线完成贷款。

(三)消费金融公司其模式和银行差不多,但贷款审批条件不如银行严格,通过的概率更大。消费金融公司的模式主要是通过高科技技术连接各个信息认证口,收集客户的人脸信息,征信信息,设置拒贷标准,根据用户的信用评分进行放款。相较于银行更容易获得贷款,贷款金额也更高。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实力高低不同,银行资金更为雄厚,民众认为消费金融公司为个人所有,担心公司破产,因此更信任银行,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认可度较低。

(四)分期购物平台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此类群体由于尚未工作无法办理信用卡。现阶段大学生消费项目较多,面对大额消费时经济压力较大,分期购物平台将商品的总价格分为多期进行付清,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且平台的审批条件不如银行严格,在约定期数内结清所有欠款即可。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