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传统体育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11:26

传统体育课堂

传统体育课堂例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研究目的:

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校是文化传播的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研究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查阅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网络、查阅有关民族教育书籍

实践法:结合各班研究的民族,体育课上进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

结果与分析: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因此,改革体育课堂完成素质教育已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任。我校开展的“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促进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下面就如何结合我校民族文化教育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几种具体做法

1、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武术教学为切入口,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1.1确立武术教学内容

在确立武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搜集中,我们查阅大量有关武术的书籍和VCD,经过筛选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生初次接触武术等多种因素,就确定了现在的武术教学内容由少林入门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一)”和由中华正阳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二)”。

1.2武术学习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学校的民族活动促进了武术教学: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民族运动的活动特点来施教育人。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人手,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练习打下良好基础。练习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武术动作学习,乐于参与到武术动作的练习与表演中,使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极高,由此来提高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在学校的广播操、民族活动展示中, “中华武术操”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演项目进行展示。表演时,学生大声齐喊“嘿”,一是动作整齐;二是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了以气推人,以声助势的效果,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了学生学好武术的决心,同时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1.3以武育人、以武激智

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地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优异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结合民族英雄人物进行武德和思想品德教育。练习中,体现学生的严格性、紧张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校风和学风。

2、课堂教学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刚进行研究时,我们把五十六个民族人们的习俗、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打印出来,通过切磋、研究、实践、反思、交流几个步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符合在我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认出来,并同现有课标相结合,分成了发展跑、跳、投、灵敏等素质几个大块。比如:跑的项目有瑶族的巧过独木桥、汉族的二龙戏珠、京族的捉迷藏、黎族的珍珠球(又名托球跑)、维吾尔族:踩绳等,跳的项目有黎族的跳竹竿、夹包等,投的项目有畲族的打松鼠,发展身体协调性的项目有怒族的虎熊背石头、撒拉族的蹬棍、蒙古族的牧羊人、怒族的虎熊背石头、壮族的赛龙舟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渗透德育,通过简单讲解各民族的习俗,无形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让学生感受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如:平日练习的掷准项目,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畲族的打松鼠,畲族的打松鼠填充了学生上肢的活动机会,把绳捆绑成小球作为投掷物,把滚动的球作为小松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常用物品的一物多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游戏讲评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把获得的奖励―小粘贴能否像畲族人一样,把打到的松鼠送给自己喜欢或自己尊敬的人?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待别人和尊敬别人的心。枯燥的跳绳练习,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朝鲜族的花样跳绳;就连同学们最喜欢玩得快快跳起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同学们更想跃跃欲试的彝族跳火绳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引导学生学习朝鲜族人民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学习他们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精神。彝族的跳火绳激发学生拥有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学跳黎族的竹竿舞:引导学生来了解黎族的部分民族文化,吸引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探究。学生初次练习跳竹竿,动作会很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竹竿伤脚或摔倒,发生不安全事故,练习中教师用绳来代替竹竿,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进行练习了。练习中提高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现出同学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又譬如游戏:穿过小树林,教师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想象成小树的情景,练习内容简单,这时如果结合民族体育项目,把它创设成草原小牧民,赶着一头头的羊(小牧民手中拿着一根体操棒,羊由小足球代替),绕过一个个障碍,最终要把羊安全的送回羊圈,以此类推。学生的练习热情特别高,并且在练习中手脚并用,为了更好地当好一个小牧民,都开动脑筋,寻找窍门,练习效果明显高于原有游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深切的领悟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融入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独创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

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与课堂内容整和,本着各民族的友好团结为宗旨,渗透竞技体育,体验民族风情,结合我校的民族特色活动,开幕式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的民族特色,采用不同民族音乐来伴奏,一年级学生也加入进来,学生们跳起来了具有各民族代表性的舞蹈,如“蒙古族――赛马”、“高山族――甩发舞”、“藏族――热巴舞”等,最后,五十六个民族的集体舞,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民族大团结得到了升华。

竞赛中参加的体育项目也是经过我们反复筛选,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全体参与进来,有畲族的打松鼠、瑶族的巧过独木桥、蒙古族的牧羊人、彝族的跳火绳、壮族的赛龙舟、怒族的虎熊背石头等。在比赛中,学生们各显奇能,快乐有趣的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看!比赛者虎视眈眈,观看者摇旗呐喊,其中还夹杂着兴奋的家长们,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又一个成功的体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的信心。

三、为了更好的引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选择时要具有针对性,更多的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如现在我们在教授低年级教学时,就要偏重于这一方面选择适合学生的传统项目,象游戏赛威呼 是游戏赛龙舟的初级阶段, 每组队员手握两根木杆或竹竿,以一路纵队的队形向终点飞跑,先到终点者为胜,跑的过程中队员可伴唱:嘿――吆嘿吆或“一二一”等便于集体掌握的运动节奏性口号,比赛中,竹竿任何部分不能落地,赛威呼在对于小学低年级走跑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既可以纠正低年级学生走、跑的协调性,还可以解决学生“一二一”的落脚问题,同时还感受了一种民族风情。

2、及时反思,注意交流

教师上完课后,要针对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比如:瑶族的独木桥,此活动虽然学生的兴趣极高,但是,通过上课,我们发现此项目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于是,我们用木块替换了体操凳,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效果反而更好,使我们尝到了反思后的甜头。同时我们还要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同行之间共同探讨,还要同其他学科的进行交流,吸其精华,去之糟粕,从而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民族体育传统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把它有效的引入到体育课中,使我们初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在惊喜之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坚持下的信心,同时,在民族传统教学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为自己的体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望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我校“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应迈得再大一些,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东方56个民族网

传统体育课堂例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 教育 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 现代 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 体育 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传统体育课堂例3

2011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示。它表明国家正在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也属于这一文化范畴。但当前高校体育课中场地紧张、器材设施不够用等现状尤其突出。因此应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资金投入小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融入课堂。

1、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现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表面上主要以田径、球类为主,但实际上更多的学校存在“放羊”式教学。“放羊”式教学的存在既跟学校的不重视有关、场地器材的限制以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有关。并且导致现在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还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不合适。大学生处在青壮年时期,体育课对他们来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能学会一项或两项体育活动达到自己能独立展开体育活动就足够了。并不一定非要他们达到某一标准,扼杀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2、在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可行性背景

2.1国家政策的调整

今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顺应这一时展潮流,相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迎来一次重获生机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单位,尽管有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果能够在公共体育课中普及相关的运动,将对保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出不小的贡献。

2.2当前处于新课程改革进程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题的确定,反映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回归。当前正在进行新课程体制改革,如果高校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对高校体育进行一次深化课程体制的改革,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量地引入课堂,相信高校体育今后将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2.3丰富学校体育内容

目前学生不爱上体育课,老师不爱教体育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放羊式教学直接原因。同时,体育项目少、器材不够用、难度高、期末考试又要花时间去准备等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入将会极大的丰富学生选课的内容,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并且具有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掌握、器材相对廉价而可能会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4终身体育意识的普遍确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体育逐渐从“玩具”过渡到“工具”,并且在人们的生活地位中渐行渐远。生活节奏的越来越紧张,体质的不断下降使人们渐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如何选择一个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不受场地、器材的极大要求且健身性、娱乐性集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是人们普遍的想法。在这种情形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投入较低,易于购买,简单易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易于长期开展的项目。也符合确立终身体育的目标。

3、目前在高校推广的难度

3.1国家对奥运项目的情有独钟

由于举国体制的影响,上至主管层面宣传的是篮、排、足、田径等的教学布置,下至学校对某些成绩突出的特色运动,无不充斥着功利性的影子。因为这些项目是奥运项目,国家重视,学校不得不推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某些在校生甚至还是国家队在役运动员。在这个奥运项目统治的体育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被边缘化,以至于目前推广起来困难重重。

3.2学校缺少重视

目前学校里大多数的体育课内容都是围绕三大球运动、三小球运动加上田径。极少数学校开设武术、太极拳等。但这些运动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校还缺少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器材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教师也是寥寥无几,很多教师都是其他项目兼职武术、太极拳,因为这些套路性项目现学现教即可,使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很不专业。

3.3学生学习范围狭窄

由于高校缺少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使得对这些项目的推广很受限制。学生认识不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越性,健身性、养生性等功能,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对他们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武术、太极拳等枯燥的学习上,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高校

4.1领导层的重视很关键

无论是国家、教育局、还是学校,都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适时的进行革新。球类运动和田径等奥运项目固然有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不应该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的学生体育很令人担忧,应当改变目前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让学生不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4.2学校重点抓教学内容改革

在当前进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虽然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规划仍然没有革新,但领导层对教学内容也未作硬性规定,高校可以根据各地的民族特点和学生兴趣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最好改革的方向是转变现今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为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存的模式,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5、结论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重在强化和优化个体的生命功能,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体育,充分考虑到了国人的身体机能,因此,在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5.1选择简单易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

可以进入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诸如毽球、拔河、跳大绳等器材廉价、教学简单易于普及,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项目进行自主创新。对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具有很好的帮助。

5.2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人才的引进

目前全国各大体育学院都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引进人才方面需要高校不能仅局限在球类田径上,适当引进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大铎,刘相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人民论坛,2011,(23)

传统体育课堂例4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70-01

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结合由来已久,当今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并得以推广是体育的一种进步和发展。民族传统养生可以归结为四大特征,分别为身形俱养、注重饮食养生、注重适度的人体外部运动、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股强劲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健康带给身心的益处。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大多呈现出明显的亚健康症状,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调理身体状态,不仅能够快速缓解身心疲劳,更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树立“日常体育与终生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养生从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出发,更能够让体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开始开设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虽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民族传统养生走M高校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一)高校缺乏对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视

正确的认识理念是提升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发展水平的先导,我国一部分高校虽然已经陆续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明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课程开设仅仅局限于体育院校甚至体育系。一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仅仅是把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选修课程,并没有把它作为必修课或者基础课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还是十分喜爱的,也对此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高校仍然对养形、健身气功等一系列传统养生项目设置不足,明显缺乏重视。

(二)高校传统养生体育教学水平不足

当前,民族传统养生课程已经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教学范围狭窄等问题,造成我国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明显不足。高校在设置理论部分与技术部分的过程中,仍然是重技术,轻理论。如此的设计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但却导致学生只会表面功夫,却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养生的理念和内涵,不利于学生真正走进民族传统养生体育。除此之外,我国高校缺乏专业的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更好地让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一)把握教学原则,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与基础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非基础体育教学那么单一,传统养生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形神合一、内外结合并且动静结合。在教学阶段应该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注重意识的传达。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的动作相对复杂,学生本身接受较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高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过程更加深入和形象。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享受这一个过程,修炼自己的身心。

(二)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养生体育的教学范围相对广泛,教学难度与基础体育教学相比也较大,高校应该立足于教学宗旨,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应该保障教学条件优良,选择一套良好的教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更加通俗易懂,强化学生的传统养生知识储备,保障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械的正常供应,为学生更好地习练做好铺垫。

三、结语

民族传统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积极将这一瑰宝最大程度地沿袭到生活中。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应该让它成为一种必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学生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最终提升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也为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丁连元.传统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研究, 2015(6).

传统体育课堂例5

我国有着深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充分运用地域特征决定了广西职业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应运用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来强化体育课堂实践教学,借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纵深认知和了解,增强自身技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有效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性及其重要性,进而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本文以旅游专业的体育课堂为例来粗略谈一下笔者对引进传统体育的认知。

一、传统体育项目与中职体育课堂

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等致使人们对文化追求的不同,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风格、文化形态。广西的环境、地理特点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区之一。就体育项目而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至今还流传不少。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体育课堂有着很强的作用与价值。如:壮族打扁担、打榔、打砻、唱春牛、剪禾把、枪击滚石、爬芭蕉树、背篓球、打铜鼓、耍飞砣、射弩、赛龙舟;瑶族的瑶拳、盘瑶拳、编架弩射,“播公”;苗族的赛马、苗拳、“爬坡”等;侗族、壮族的“抢花炮”等等。他们本身广泛的民俗性、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广西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引进传统体育项目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便于工作,即: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就能够更好地为外来游客渗透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而起到一个旅游宣传的效果。我们知道,职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就业,而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传统体育属于间接的锻炼学生实践。

二、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其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繁琐且有着多元化的功能。

1.健身与娱乐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娱乐和健身相融合,让人们在娱乐中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身效果。如:广西瑶族的竹竿

舞,壮族的绣球、抢花炮等,现如今在旅游业中出现的一些体育项目。

2.欣赏功能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是某一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其项目玩法、内容、形式都有着新奇、优美、粗犷的天然美,颇受人们的喜欢。

3.参与功能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动作简单且容易模仿,这样一来,就

能够诱发更多人参与进来。如:一些外来的游客到广西旅游时,看到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很快就会自主地参与进来,感

受、体验其项目的娱乐性、艺术性等。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体育、娱乐、健身、艺术、参与等功能于一身。国家一直倡导弘扬、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西民族大学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珍珠球、高脚马、打陀螺、毽球等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将珍珠球、龙舟、板鞋竞技、武术等项目纳入到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对此,笔者认为适当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范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充分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

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服务旅游专业

现如今体育课堂教学对于体育文化内涵这种枯燥的知识很少做渗透,其课堂教学大都是让学生直接面对运动项目开展实

践,这样不能完全起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体育项目在专业体育课堂开展的作用和价值。如果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点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能够运用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以学生专业为中心,渗透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健康和人的发展等思想,其体育课堂就会实现价值的转换,即: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如:在旅游专业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广西民俗、民风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诸如:抛绣球、跳竹杠、板鞋舞等来促使学生深入体验、感受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很好地为客户介绍相关的广西少数民族的一系列活动,激发游客的参与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身属于展示自我美以及高超的技艺的娱乐活动,人们追求的不是比赛的结果,

而是参与的享受过程。教师在引入传统体育项目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种运动思想,让学生在娱乐活动实践中享受自然、纯朴美,而这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即:只有自己深入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思想内涵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好游客。同时,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由多人组成的,这样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

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健康和人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追求的也是健康和人的发展。他们都较为注重身心的整体和谐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重视户外运动,淡化了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渗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意义,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其特殊魅力、文化内涵等渗透途径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活化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来带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传统体育课堂例6

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是一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记忆性和创造性且兼有文艺和体育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不但具有娱乐功能,还有敦化世风、启迪智慧、张扬个性、陶冶情操的教化功能。又因为民间体育活动诞生的沃土在农村,它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受环境影响,不用花钱就可搞活动,所以被一代代赣榆人传承下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许多民间体育活动被人们淡忘,被孩子们疏远,学生静态的生活时间增加了,游戏活动减少了,身体素质下降了。同时在体育课教材中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因此,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一、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1.由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特点,它多以游戏的方式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各地区学校能结合本地区特点,将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体育课堂,则能使体育课更丰富多彩,将会提高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2.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有限,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及条件比较落后。而地方民族体育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复杂器材的优势,很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比如“打瓦”、“跳房子”、“滚铁环”等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就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开展。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引入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

1.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思想的贯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坚决取缔有损于学生健康的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地方传统体育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这与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既有利于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2.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的生命,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是必将消亡的。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模式和载体不断地强化,民族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一定模式,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引入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潜意识中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的需要。由于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里培养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理积淀,将会深深地影响人们体育意识的重建和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因此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开展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思想,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诸如滚铁环、跳绳、踢毽子、踩高跷、少年拳、太极拳等引入校园,让学生陶醉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中,少了些规矩,多了些想象,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倡导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既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校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结构。

4.提高学生健身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正规的体育课程中大都是一些竞技性较强的项目,而且都有考核内容,常常提不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就成为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在体育课堂活动中引入趣味性十足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地方民族特色,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全放松,在学与玩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活动,培育健身意识,增强体质。

三、如何让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

1.抓住进入课堂时机,融入要自然,不要为了做而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怎样走进体育课堂,我想必须抓住教学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至于其“走进”到教学内容的什么地方,那就要根据教材制定的意图而定。如:我在一堂跳跃教学课中,将地方传统“跳房子”活动引入到准备活动中,运用这种办法使学生们在3--5分钟的时间内达到适合本课教学所需要的活动量,替代了以往单一的跑圈、徒手操等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基本部分教材学习中我又将其作为辅教材处理,把改编后的“跳房子”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开展活动。另外也可以将一些民间体育活动以素质练习游戏的形式融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在课的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师生共跳“摆手迎吉祥”舞蹈,更让学生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由于民族体育活动本身就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再加之我校大课间经常组织地方传统健身活动。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见到的组织形式都是多样化的,所以它的组织形式应该表现出最大的自由度。鉴于地方民族体育活动进入课堂其进入方式、内容选择的灵活多样性,也就带来组织的多样性,我校的具体做法表现为:(1)集体讨论、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组织形式。选择简单易学动作,照顾绝大多数学生。(3)按教学内容确定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4)学生分小组讨论,创编动作予以展示交流。

3、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条撬动学生发展的无形杠杆。在活动过程中,正确的学习评价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错误的学习评价则可能扼杀人才、埋没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因为组织形式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能去挑剔毛病。只要是学生参与完成了此项活动或有了进步就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毕竟地方民族体育舞蹈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例如:学生在跳摆手舞蹈时,看上去动作虽然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学生的那种认真劲无不让我们送去欣赏的眼光。同时让小组相互评价。老师适时竖起大拇指,表扬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把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搬到体育课堂,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更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承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到来给学校校本资源的开发注入快乐元素,使体育课堂更具吸引力,带来勃勃生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实践与创新,学校体育教学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例7

2000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对民间体育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民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娱自乐、多数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的特点。”但纵观目前的教学现状,体育课程的内容极度单调、贫乏,学校体育课程缺乏生机和吸引力,民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各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在不断的完善,为民间体育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把体育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教育界面。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民间体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把民间体育活动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成为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身心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其次,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由于经费缺乏,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很难得以保证,从而使体育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课堂仅限于跑步、做操、甚至“放鸭子”、“放羊”式。因此,“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极其严重,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所滑坡。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让民间体育活动走入课堂,学生易懂、易学、易传。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开发学生智力,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受他们的喜爱。

第三,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也是满足当代少年儿童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民间体育活动贴近少年儿童的娱乐生活,是集简便易行、娱乐性、趣味性、群体性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项目。尤其是通过学校体育这一主渠道积极推进,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小学体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民间体育资源的挖掘及合理引入课堂

1.全面挖掘民间体育资源

挖掘民间体育资源的主要渠道有:(1)发动学生以及家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2)查阅文献。主要到图书馆查找。(3)访问。对致力于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地方上具有威望和该方面专长的长者进行访问。(4)联络朋友。(5)网络。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应的游戏资料。

2.对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筛选

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结合学校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如:摇船、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但对于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安全性不强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不采纳,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民间体育活动的教材化处理

民间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进入体育课堂必须经过一定的教材化处理和转换,才能作为教学元素。体育教材是经过体育教学目标,按照有关标准从运动素材中加工出来的锻炼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来讲,必须将民间体育如何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教材化和创编化的处理,将其合理的进入课堂。例如:小学生常玩打弹子的游戏,老师和家长常常以不卫生为理由禁止学生游戏。但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创编改造,用实心球代替玻璃弹子,合理的运用到投掷课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掷远和掷准能力。

传统体育课堂例8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公体课堂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余篇,对重点文献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与归纳,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实地调查法:通过到陕西地区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走访,以调查和访谈为主,了解当地高校体育课中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否开展板鞋竞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专家访谈法:进入高校找一些比较有权威的专家进行访谈。

二、研究内容

(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而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价值的升华。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决定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教学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传播体育文化,同时又能承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继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板鞋竞速在学校体育公体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其竞技性较强,运动量及负荷较大,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陕西省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学校基本还没有。因此板鞋竞速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优化体育公体课堂更为必要。

1.利用多媒体进行板鞋竞速教学

观看板鞋竞速比赛录像,使学生对板鞋竞速发展和基本技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板鞋竞速运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想尝试这个运动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快乐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板鞋竞速引进陕西省高校公体课堂的健身价值

传统体育课堂例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6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43

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要在一节课内,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教师语言教学法,这对于在体育课上落实三维目标是要求较高的,因为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所以教师在语言组织、语言应用和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就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应用讲解法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体育课既需要体育教师来直观的展示动作,同时也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动作的要领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技巧等,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非常重要。

(一)讲解法的逻辑原理

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语言法就是讲解法。讲解法是对教学内容、任务和练习方法进行直接陈述,让学生在正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讲解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从实际教学来看,虽然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在使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但是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导致不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省事、省力、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我省初中体育会考测试项目的设置:一分钟跳绳、30米足球绕杆、立定跳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男子1000m(女子800m)五个考试科目,如果用传统的语言法讲解,既繁琐又费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既简单明了,又直截了当,比如:

1.初三中考项目中的足球30m运球绕杆,利用现代多媒体使学生先感知运球绕杆的完整动作,再用传统语言法分解、分层教学;

2.男子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分析单杠的引体向上动作时,要抓住向上时下颚过单杠的水平面,下杆时两臂伸直是关键;讲解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用传统的语言法可能花费的时间会很多,而利用好多媒体就能够把复杂的、短暂的动作进行慢放或者分解,这样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来了解所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同时,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也能够避免因为教师单一语言讲解造成的枯燥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讲解法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带有一定的灌输性质,抹杀了学生的勤学好问的天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合力,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提问法的逻辑原理

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模仿能力强,但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有效交流来实现的,提问就是非常好的手段。在体育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设问,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启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思维,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投掷铅球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而不是45°足球传球给跑动队友为什么要预设一个提前位置?弯道跑时躯干为什么要内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这对建立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对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积极作用。

(三)比喻法的逻辑原理

比喻法是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联想对象,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形象思维联想,以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种语言方法。

例如:将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比喻成“猫捕麻雀”,艺术体操中波浪起伏,麦浪滚滚,分吹杨柳款款摆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有助于掌握技术动作。

二、正确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传统体育课堂例10

该栏目的活动规则是,由网站核心成员从美术教师们在“官方社区”发表的帖子中筛选一个话题,并确定话题难度,然后在规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一上午八点),全县美术教师一起就这—话题展开在线讨论,在线讨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帖。话题的者,通常要担当话题讨论的主持人,及时引导、点评和总结,确保研讨能够深入’开展。话题大体分为“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美术专业技艺”等几种类型。

笔者作为“心源美术教育网”的骨干成员,长期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感受颇深,收获甚多。2013年4月8日,应站长要求,我校美术组成员(史有军、邓永进、杨慧和沈柏岑)在“实时互动”栏目中发表了一个教研话题,并担任本期栏目主持人。四位老师均长期处于教学工作第一线,选择“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类型,是想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来引发“心源”美术教师的争鸣。话题难度应考虑设定在一线教师能够接受的水平(中等难度),使大家都能踊跃参加,以便更好地推动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以下即为这一次教研活动的介绍。

一、案例呈现

话题:4月8H【实时互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图1)

主持: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美术组

教学事件

下课铃声响后,高一年级有两位学生在学校走廊里相遇。可能是原本就熟悉,彼此招呼之后,甲问乙:“你们班刚刚上的什么课?”乙回答:“美术课。”甲非常兴奋地说:“我班上的也是美术课。”乙带着高度赞许的口气说:“我们班美术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制作得美轮美奂,看着真是一种享受。”甲有些不屑,接着用羡慕的语气说道:“我们的美术老师不但课件做得好,而且那一手粉笔字也让人赏心悦目。”乙俏皮地说:“你们的老师也太传统了吧,上课还用写字?哈哈!”甲却毫不客气地说:“你们的美术老师恐怕是字写得不怎么样吧?”……甲、乙两名同学的争论逐渐淹没在上课铃声中。

主持视角

学生的这番争论应引起我们美术教师深层的思考。学生的争论在于:完美的课件与课件加好的板书,两者孰优孰劣?作为教师,我们应探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是,板书设计要求是否仅仅停留在粉笔字写得好不好这个层面上?如果不是,那么不要板书的课堂环节是否就是不完整的呢?本组提出这样的话题,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参与探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研讨提示

1.多媒体美术课一定需要板书吗?请阐述您的观点和理由。

2.假如在多媒体课堂上要有板书设计,那么课件与板书之间的关系应怎样确定?

3.多媒体课堂有板书时,该如何设计?有哪些要求?

背景资料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也已成为主流。我们从教学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出发,以自我解剖的视角,认真参与研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此话题后,参与讨论的成员很多,观点纷呈。以下引用两个最有代表性性的观点。

观点一:此话题主题是“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说多媒体课堂不需要传统板书肯定有悖于教育规律。这就好似“有了蛋白质粉了,还要不要吃鸡蛋”一样。在当前国情下,必要的多媒体呈现和传统板书并不相冲突,板书能体现教者的即时情感和教学态度,既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方面沟通的载体,也是学生对教师认知和认可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话题的主题改成“多媒体课堂是否可以不出现传统板书”,我的答案是可以不出现。这完全取决于现代人的观念和教育评价的要求。年纪越轻,对新事物越容易接受。当初,算盘是否会退出课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还是让算盘离开了课堂。再有,对于“小黑板”,我们很多老师依然比较热衷,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但对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黑板早已离开了历史舞台,被便捷的液晶投影仪所替代。很多教育专家都觉得可惜,但这有什么可惜的呢?好比很多知名学者、专家不能接受手机变成掌上个人终端一样,他们非要认为手机只应该起到通话的作用一样。不可理喻。几个专家的个人观点怎么能阻止人类的进步呢?再者,当初数码相机出现,很多摄影专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码相机绝不可能替代传统胶片相机,他们带着一种自私的情感高喊绝对不可能。短短十年间,柯达、乐凯、富士等著名胶卷企业相继停产传统胶卷,转向数码冲印或相关业务。然而,现在仍有人会高喊胶卷不死的口号,念念不忘。所以,在多媒体技术相对发达的当下,有些课堂不是必要的情况下不出现板书,是完全可以的,这是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新事物的尊重,是对传统的革新。传统板书也必然会被新型板书所替代,黑板也最终会被更新的电子显像技术所替代。我们应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应该不断摸索、尝试、创新,找到不足之处,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

这个话题可以定义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去讨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传统板书”。这应该可以理解为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包括相关课堂知识要点、结构、草图演示等。

要关注的就是,如果用科技手段代替了传统板书,会产生什么好与不好的结果?如果坚持原始和传统的粉笔板书形式,利弊又在哪里?

科技手段(新型板书)代替传统板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用电子笔代替不环保的粉笔,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依然能够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时演示和板书。另一方面,用预设的课件代替传统的书写过程,以更直观的图文形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演示,直接呈现代替书写过程。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当下的实际情况,这两个方面在课堂上都是需要的,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和体现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图2)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还有网友跟着发来了上海“云课堂”的案例。(图3)

观点二:现代媒体是省略了形成过程的直观展示,直接将美轮美奂的视觉结果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的愉悦中忘却了它背后的过程,也因为这种忘却和速度,学生也就失去了对结果思考的过程,没有了这种过程,学生大脑与心理上也就缺乏某种支撑,因而,学习效果也就受到影响。

从大脑科学角度看,教师现场板书的文字语言,对学生(观看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纯粹抽象的文字符号。在等待教师书写文字语言的同时(时间过程)——当然,由于教师伴随书写的口头表达,这种等待是不知不觉的——学生不仅有着对文字内容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书写状态和每个书写细节效果的审美观赏,教师急切投入的书写神态、每一笔的形式效果、每个文字以及形成文字的造型效果,还有整个板书逐步呈现的构成效果等,都给学生以审美的投入,产生或惊叹、或预料之中、或遗憾、或意会等不同的视觉享受。教师板书的过程是学生启用右脑的过程,尤其在知识教学阶段,这种板书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无论是对学生科学用脑、平衡大脑发展,还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板书的审美形象性无疑对学生记忆知识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板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张驰的有效环节,伴随着师生感情的参与,人文情怀也会徜徉其中。(图4)

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让话题探讨渐入佳境。各位参与者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将本期话题—一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的思考引向深入,并对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二、关于活动程序的说明

网络美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操作要领在于由教学一线教师发起话题,按照“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来规范和完善话题。因此,对“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这几个方面,就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教学事件”是指因教师教学言行所引发出的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及效果;同样地,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和心智变化等所引发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因此而生成的教学情境状态,也应视为一种教学事件。话题研讨的“教学事件”应该是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生动性等诸多特点的课堂教学环节或细节。可以是引领式的成功事实,也可以是批判式的失误案例,还可以是争鸣式的争议事例。总之,作为话题的提出并加以研讨的“教学事件”,必定潜藏着主持者的思想与主张的课堂教学真实,也承载着相关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还能实现参与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思辨水平的提升、表达技巧的磨砺,从而达成引发思考、给人启迪、促进交流的网络教研目的。“教学事件”的呈现要求简洁明了,以文字表述为主,300字左右为宜,也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表达。

“主持视角”是话题主持人对“教学事件”的简明扼要的价值判断,表明话题的真实意图,使参与者对“教学事件”有本质意义的把握,能够聚焦参与研讨;参与者也可以针对主持人的价值判断进行商洽式讨论,引发对“教学事件”的另一视角的讨论,充实和丰富话题研讨内容。

“研讨提示”则是主持人为参与者提供的多个话题角度,以便拓展话题的广度。

“背景资料”是主持人搜索与话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有选择地提供与话题对应的背景资料,供参与者学习,为高质量的研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