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创新音乐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3:02

创新音乐论文

创新音乐论文例1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3).

创新音乐论文例2

音乐教学不是歌唱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基本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创作背景、简单乐器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即便是一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学生,也不妨碍其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无论是音乐课教学还是创新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1.限制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原因

1.1对音乐教学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学生家长多是“70后”、“80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概念的理解有误,以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还有的家长受到电视上很多选秀节目的影响,偏激地认为要想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选秀”这一条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拦孩子学音乐,扼杀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对老师来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善音乐教学素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如果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势必会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进展和创新。

1.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音乐课作为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压力,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或两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纪律相对松散,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高。如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盛行,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孩子报名上“作文班”、“数学班”等,极少有家长愿意专门为孩子报名学习音乐。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不够重视。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演出节目的排练也被纳入音乐课堂中,逐渐让音乐教学初衷变质,音乐课慢慢变成“面子”课程,只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取得好名次,而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果不能从观念态度上正视音乐教学,那么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再好的思想和创意,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肯定,也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必定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有所下降。

2.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

创新教育不能天马行空、漫无目的,既要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又不能受到经验约束。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要把音乐教学升华成艺术教学,而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2.1音乐概念的创新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歌曲和乐器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所有物体发出的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声音都是音乐,如风吹树叶,潮涨潮落。老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概念时,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要让学生知道音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可以对学生说:“妈妈炒菜做饭时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是劳动的音乐,爱的音乐。”要把音乐概念生动化、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感情的。再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静静聆听在风的吹拂下,树木花草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生命的。通过创新的音乐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对音乐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从而热爱音乐。

2.2音乐形式的创新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多为老师弹琴,学生唱歌。老师先唱一遍,再一句一句教给学生唱,然后讲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感情等,教学内容不会出于音乐教材之外,教学手法不会太旧,但也不会太新。这样的音乐教学比较中庸,学生对音乐课虽然不会失望,但也没有太大期望。如今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太多,见得太多,听得太多,很难有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新奇。基于这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办法把普通的音乐用不普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适当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苹果》学生几乎都会唱。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小苹果》的旋律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音乐情境的创新

音乐是有灵性的,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音乐教学中,老师不能太死板,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某首歌应该怎么唱,带入怎样的感情,很容易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禁锢在固定的模式里,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带着同样的感情唱同一首歌,很容易让学生厌倦。老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演绎歌曲及乐器,在演绎中理解和体验音乐传递给人的思想和精神。演绎完之后,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交流,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弹奏某种乐器,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只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乐教学就是有价值的。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会面临风险,唯有教学创新不能失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创新教育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小学音乐创新是把艺术文化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创新中,让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中健康成长。

作者:李娜 单位:日照高新区中学

创新音乐论文例3

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还未有统一的共识。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梳理,认为创新性人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既拥有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邃的思想和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中不仅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把握机遇的能力,而且具备逆境中的忍耐力及承受能力。换一句话来说,创新型人才就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人才培养模式是是高校针对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以及考核机制等组成的概念,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的基本框架和整体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作为出发点,以德育、智育、美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具体表达为培养目标、规格、方式、方法、过程和途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通过对基本特征的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既要求学生具有适应新时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求学生拥有全面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二、高师音乐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从2009年起,高考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特色与艺术教育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将不断涌现。从今天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很多高师院校增设音乐教育专业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各级师范大学(学院)开设的音乐学院(系)在获得社会认可情况下,怎样达成互补而不是相互碰撞,从而和谐均衡发展?这些层次、条件各不相同的高师音乐学院(系)在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不同类型学生个体的差异,体现多层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正确处理高师音乐教育办学质量与就业的矛盾是我们高师院校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

师范音乐教育是专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研人才目标而设置的。通过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育方案实施情况等其他要素的分析与梳理,笔者发现高师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育科研人才。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须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高师音乐教育对未来教育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以顶尖的音乐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因此在教师培养上,各级高师音乐教育应以学生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服务。既能体现音乐艺术的专业性,也能融合师范教育的特殊要求。(2)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体系中具备的特点。首先,高师教育是属于分层教育、分类培养。此类模式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师范教育知识,既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需要,又能适应精湛音乐技能知识和先进教学理念知识的精英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体系中,哪些知识是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应该胜任的,哪些技能又是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这些内容一直都是高师音乐教育分层培养的研究内容。其次,高师音乐教育教师梯队和教学形式较为“复杂”。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的主专业课程由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专业都会配备教学与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梯队,以保证音乐教育的前瞻性。然而高师教育属于分层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公共课和理论课,这些课程需要教师采用上大课的班级教学制。再次,教学内容与方法应符合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拓宽方面,不仅要协调处理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与音乐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而且应将德育和美育融合到专业教学中,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围绕音乐教师职责,及时发现学生欠缺也能弥补欠缺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目标以构建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在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基础环节,思想道德教育与教师素养教育应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因此,课堂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显得非常重要。此外,在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构建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基础,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为核心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积极建立艺术实习基地,鼓励学生以教师的身份顶岗实习,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等。

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

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分层教育、分类培养,而且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才是高师音乐教育本身的教育优势。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可以体现为:其一,须立足于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古今中外音乐艺术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中,高等艺术教育既是对受教育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塑造,又是对其社会责任感、审美理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需求,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体现音乐艺术教育在人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现音乐艺术教育本身的特点与价值。其二,高师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决定了高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高师音乐教育在分类培养、分层教育中,既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需要,又能适应精湛音乐技能知识和先进教学理念知识的精英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采用标准,不同层次和规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如何区分,如何构建;若构建新的模式,还应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在教师队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是否满足学习者需求和时代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是为改变当代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的分析,也是教育部门和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师音乐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个性,能够自我思考、不断演绎,努力完成音乐的二度创作。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创新意识

理念是转变的先导。学生在传统教育中能够获得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专业技能解决某些问题,但同时其思想会受到局限,创新思维会受到禁锢。创新教育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理念,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与学习,不断加强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以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有前瞻性,应制定出适合时展需要的办学理念。

2、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是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人”。他们和时展密切相关,这种“需”与“求”的关系不应出现冲突。此外,“一专多能”是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并未完全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灌输式”教学,实现向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置要重视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的结合,扩大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范围,合理地设置与调整音乐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鼓励受教育者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转换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素质

高师教学内容、方式上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对受教育的培养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顺应时展的音乐教育需要创新型的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不断强化自身的艺术创新能力。音乐教师不仅要求具备出色的专业技术水准,而且要求利用综合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能够更新专业知识,引领音乐发展潮流。如何使高师音乐教师达到教师角色的专业化的标准?笔者认为,第一,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应随着培养目标的提升不断提高;第二,在了解音乐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应结合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第三,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专业知识结构。教师一专多能、贴近学生,除了教师角色外,而且充当演员和艺术管理者的角色。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动手能力强、舞台实践能力强是创新型音乐人才的重要特点。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应增强实践教育环节,扩大实践教学占据的比例,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和参与校内外舞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申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实施情况中看,实践性教学环节能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凭借探索性与实验性的特点,采用户外教学、舞台教学和多媒体情境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取得创新成果。

创新音乐论文例4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创新音乐论文例5

一、中职音乐课乐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理论课程是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运用音乐学习的各项必须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借助外部方法不断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心中的目标,同时为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打好牢固的基础,所以在中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为未来的教育而蓄积能力

中职音乐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老师和音乐人,而基础音乐理论是一科必须的指导性课程,它将有益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或者是音乐从业者,不仅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过硬,还要学会怎样把自己的所学能系统、科学的传授给学生,因此,中职音乐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基本乐理知识不但能促进自身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此后能否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

2.加强中职生的逻辑能力培养,发掘学生音乐天赋

音乐理论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个人学习素质,还能为更好吸收相关知识提供动力。它是一门初级必须课。基本乐理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音乐审美。对于中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需要掌握乐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其具备良好地音乐素质养,为以后的和声、趋势分析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础。

二、中职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大部分中职的专业器材都配备齐全,但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由乐理知识传授组成,传统的乐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对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以此改善中职音乐乐理教学的现状。

1.从外而内地使知识内化于学生

如今,中职音乐教育发展不太理想,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但是这个现象还主要是教师水平有限和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引起的,只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只对乐理方面有所研究,而不了解其他音乐方面的知识,能力单一,这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会采取渗透式的方式,进行学科的转移的教学,过于死板,这对现代音乐专业的中职生来说,显然满足不了其发展要求,因此中职在音乐乐理教学方面,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采取渗透式教学的方式。所谓渗透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音乐乐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渗入视唱练耳的技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更好,还能够提高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第二,在音乐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钢琴演奏,以此来提高学生钢筋演奏以及和声的水平配;最后,在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让学生演唱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立体音乐的感知。

2.调动各感官,默契配合训练

目前我国各大中职在音乐乐理教学中,并没有将其与视唱练耳向结合,这是乐理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并且采取交叉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讲解乐理时会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讲解,对学习的乐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教师在讲解某种唱法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书面讲解,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感知,而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采取边讲解边试唱的方式,学生们借此会更深入的了解该唱法。以视唱为例,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可以对其旋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让学生们了解音乐中塑造的形象,并且让学生们掌握其表现手段,进而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感知,这样既能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感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多维度教学的尝试

音乐立体化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以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多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听又能看,音乐形象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当然,每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应该对症下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和运用乐理知识。

4.增强优秀教师群体力量

创新音乐论文例6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定量的戏曲内容,教师要有整合意识,优化处理戏曲内容,激活学生参与戏曲鉴赏的热情。相比戏曲,学生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为激发学生戏曲鉴赏的兴趣,教师不妨结合流行音乐开展戏曲鉴赏教学。对于流行歌曲中涉及的戏曲,教师可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戏曲鉴赏,激发学生戏曲鉴赏的兴趣。很多流行歌曲都属于校园歌谣范畴,在筛选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做好调查。《校园的早晨》是一首校园歌曲,为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喜欢的校园民谣,在课堂上进行鉴赏,然后引导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校园歌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界定。20世纪,校园歌曲风行一时,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三月里的小雨》《雨中即景》等。后来,校园童谣有《唱脸谱》《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心愿》等。对于涉及的戏曲内容,教师可给出如下一些建议:《唱脸谱》是对京剧的认知,具有普及知识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让会唱的学生展示一下。由校园歌曲联系到戏曲内容,教学设计自然,教学氛围和谐,教学环节有序,教学效果高效。学生偏爱流行音乐,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展开鉴赏活动,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价值取向,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个性引导,拓展学生鉴赏思维

在戏曲鉴赏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开展个性引导,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鉴赏思路。戏曲鉴赏要先学会听,然后才是品,最后是内化认知。由于小学生对戏曲缺乏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戏曲唱腔的特点,听人物个性表达,听戏曲台词内涵,学生感觉“好听”了,鉴赏才会有效果。戏曲特征极为鲜明,不同戏曲的种类反映不同区域的文化内质,所以教师可以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鉴赏认知。《杨柳青》属于江苏民歌,为了让学生体验多重学习,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用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学生纷纷表示听不懂,教师可由此展开教学引导:“我们都听说过‘扬州八怪’,扬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所以才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一说。扬州文化丰富,人才辈出,《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旋律悠扬动听,活泼风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学生们可先读读歌词,已经听过扬州方言版的《杨柳青》的学生可说说方言演唱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播放扬州方言版《杨柳青》,从扬州文化视角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以方言版歌唱为话题,引发了学生对当地文化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多元训练,塑造学生鉴赏能力

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在戏曲音乐鉴赏训练中,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演绎戏曲情节。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另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在设计课堂演绎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必要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花鼓》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歌舞形式,在欣赏《花鼓》乐曲时,教师应设计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先展示一些花鼓动作,然后配上《花鼓》乐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跳花鼓舞。教师还可设置民歌赏析环节,引导学生展开舞蹈训练,实现戏曲和课堂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历练机会,帮助学生感知我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作者:陈楚阳 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创新音乐论文例7

2.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记忆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与家长都认为音乐学习无用,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音乐观,创新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稳定音乐学科的地位。

3.音乐教学的创新开展,会让学生的精神人格得到自然地塑造。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理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度的提高,会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去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同,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特点如下。

1.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利用集体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性地练习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音乐学习一般是通过参与练习完成的,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参与质量。创新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融入到练习与交流中。

2.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是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认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位创新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能力,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找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3.合作,也是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个特点。合作学习,对于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交流与讨论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开发有效的音乐知识。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习惯集体活动,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三、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应当得到每一位教育相关者的关注。我们就来对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1.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加强音乐创新教育。在长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较为传统,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是进行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之举。促进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及智慧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更会陶冶学生情趣。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一些具有内涵意义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力量,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让音乐学习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像在期末冲刺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西方音乐作品欣赏”这样的主题,让学生接触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中所传达的力量。音乐教学活动一旦让学生的身心舒畅起来,他们会乐于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较高的音乐学习欲望,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理性化。

2.加强音乐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当代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大胆想象,能够异想天开。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面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化想法,教师不能给学生泼冷水,也不应该指责学生,而要利用正确的引导以及表扬,让学生认识发挥想象。想象力是人类一项伟大的能力,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可在头脑中想象相关的画面,实际上是在试着去从自己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互动。在音乐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想象力的有效发挥,成为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因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同一作品,学生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感受也会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在学习《阿里郎》的时候,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去绘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画出优美的风景,一些学生会画一线复杂的线条,一些学生会画人物。不同的绘画作品,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也让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

3.培养自我意识,加强音乐教学创新。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具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意识。要实现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应当在音乐课堂中有所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个歌唱比赛,让具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做一些音乐创作类的活动,让学生运用音乐课堂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促进其应用音乐知识。

创新音乐论文例8

在影视作品进行拍摄之后到后期的剪辑,导演与作曲家仅仅是概念化的交流,导演只能在后期的音乐录制中才能感受音乐的效果,即使对音乐不满意,也不可能进行大幅度修改,使音乐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影视音乐中运用数字技术,只需要作曲家一个人就可以将作曲、乐器配置、音乐的演奏、录音的过程完成,将音乐创作在时间有效减少,将音乐制作在成本的方面达到节约的目的。因为在影视音乐中运用数字技术花费的费用以及成本相对较低,许多影视音乐在制作的时通常选用这样的方式。例如,一些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以及动画片中的音乐,都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完成的。在好莱坞,许多电影的音乐,包括迪士尼的动画音乐都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改变了传统管弦乐队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之后,在影视音乐中电子音乐开始兴起,例如莫罗德等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加入电音,创作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1988年的《电颤琴》这部电影中,在配乐方面运用了电子的合成器。在《南极物语》这部电影中,由范吉利斯进行音乐的创作,使电子音乐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引领了影视音乐的发展。在我国《,聊聊》这部电影中音乐是由计算机音乐进行制作完成的,音乐非常感人,充满人性化。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录音技术进行结合产生电子音乐。在音效处理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产生完美的听觉效果。通过计算机,可以将音乐进行创新,完成普通乐器没有办法完成的音乐。例如音色的转变、旋律的加快以及变调等等;能够提供的声源是非常广泛的;能够提供不同音色、不同振幅以及不同频率的音乐;还可以对没有使用的音响进行创造等等,运用普通乐器不可能将这些实现,在后期合成的处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轻松完成,使观众在听觉方面受到冲击,将音乐具备的表现力进行充分的丰富。如,施瓦辛格在1985年主演的影片《突击队员》中,运用了电子音乐,在音乐的节奏方面整部影片都是非常激烈的。在《珍珠港》这不电影中,呼啸而过的战斗机给观众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在排成电影之后,都运用数码的技术对音乐以及特技进行处理,在电影中通过电子模拟产生音乐,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符合常规,然而电影中的音乐使观众处于紧张气氛中,与电影的画面融合成为一体,将音乐的感召力进行有效加强。

除此之外,在影视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将传统的乐器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音乐创作省力以及省时。在《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中,影片的音乐有霍纳负责,他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运用的交响乐队以弦乐为主要框架,同时运用了电子的合成器进行音乐创作,使人们对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具备深刻的印象。在运用计算机对民族的乐器进行表现时,计算机的音乐可以做到形似,但是对于民族乐器具备的神韵没有办法进行表现,也就是说在对民族的乐器进行表现时,要将民族乐器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使创造出的作品更好将神韵进行表现。目前,影视音乐在技术方面具备的特征是影视的声音、影视的画面以及现代技术,这也就是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中存在的差别,也可以将之称为影视音乐具备的特点。作曲家要对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将旋律、乐队以及歌手进行充分考虑,对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念,对语言方面以及画面方面具备一定的概念。对这些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在音乐创造的过程中就能够将先进的手段、语言配合以及画面对位进行有效运用,使音乐能够与语言以及画面进行有机融合,使影视音乐在感染力方面有效增强。数字技术对影视音乐带去的是史无前例的触动以及震撼,可以说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在进行影视音乐的创作时,数字化的技术将是一个主流的方向,运用数字化的技术进行影视音乐的创作将是一个时展的趋势。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乐器进行演奏时,能够将演奏者的情感进行完整的表达,演奏者不同,情感的表现也就不同,而运用数字技术之后的音乐,在这个方面是存在不足的。计算机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的人是主体,也就是说要弥补计算机音乐存在的不足,就要注意人的情感。在音色方面,计算机音乐会因为调制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可能会对音色在人性化方面进行间接或者直接的改善。

创新音乐论文例9

20世纪的西方音乐在不同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音乐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现象。一些作曲家出于对旧世界的反叛和对新音乐的探索,在旋律、调性、节奏、配器、曲式等方面创立了与传统手法有天壤之别的新样式,形成了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及微分音乐、噪音音乐、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拼贴音乐、新调性音乐等形式。

这些纷呈各异的音乐形式之产生,与具有创造才能的音乐家是分不开的。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布索尼宣称:“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职责始终是创造规则,而不是沿用已有的规则。只会沿用旧规则的人决不能成为一个创造者。”法国作曲家瓦莱斯终身只追求两件事:一是解放声音和音响;二是寻找新的声源。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提出“作曲家力求达到的唯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的观念。正因为音乐家有求异的观念,才有创新的形式产生,才使音乐表现形式得以丰富,音乐语言得以发展。

在现代西方音乐文化中,音乐家的个人创造及个性表现的充分张扬,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早在古希腊时期,音乐在知识领域就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一开始便与哲理性、科学性相结合。西方的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反映在音乐创造中,就是历代作曲技法的积累、创新和发展;而作曲技法的创新发展又决定了音乐风格的变换交替。

到公元9世纪左右,因为基督教迅速发展的需要,教堂得到大规模的兴建,教会合唱团的发展以及管风琴的诞生等,共同促使最具逻辑性和理性思维的新的音乐形式—复调音乐的产生。复调的创作可以认为是中世纪个人理性创造的雏形。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基督教音乐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欧洲封建王国逐渐形成并强大,以骑士音乐为代表的世俗音乐开始兴盛。中世纪后期,人们对教皇与教会的怀疑和思想的离心倾向,导致了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当时,以法国作曲家马肖(Machaut,约1300——1377)为代表的所谓“新艺术”,在音乐内容、音乐技术方面(节奏、记谱的系统化)接受了以往“古艺术”中被认为“不正确”“不完美”的东西(节奏的“二分法”等)。中世纪对音乐情感严格控制,把音乐视为“思”,这种观念与“音乐”格格不人。从马肖开始(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否定了宗教对音乐的偏见,主张音乐应当传达感情体验。当然,这种发展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缓慢的,而不是价值的突然逆转。可以说,中世纪时期是一个多种音乐风格并存发展的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领域像其他领域一样,人文思想得到发扬,人们重新思考音乐的目的。作曲家着意去协调乐曲与诗的协和关系,遵循语言的节奏。这些都使当时的音乐创作获得了新的发展,包括形式上的创新。如使用红黑相间的音符、复杂巧妙的记谱等。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个性意识开始得到展现。音乐的多形式、多风格已有较大的发展。从“伪音”的应用开始,作曲家们给演奏(唱)者以一定的自由。发展至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一样,风格有了显著变化。歌剧诞生,器乐曲作为独立体裁;复调音乐风格逐渐向主调音乐风格转移;大小调式逐渐取代教会调式;大量新的音乐体裁不断出现。在当时的音乐探索中,那些在和声、曲式、旋律方面的新手法又一次成为较稳定的、具有某种普适性的音乐语言。

到了18世纪中下叶,随着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人道主义、个性解放及“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又一次推动了人本身的解放。新崛起的中产阶级涌向剧场和音乐厅,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艺术的大众化为音乐家成为独立艺术家提供了条件。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决裂,贝多芬的博爱、平等及斗争精神,是这一时期音乐家个人意义、个人自尊在音乐文化上得到高度强化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个性化思想得到进一步体现。

创新音乐论文例10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减退。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变差,习惯去依赖教师来学习课堂内容,解决学习问题。

(二)注重应试教育

我国的主要教育制度就是应试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生学习的科目,学校都会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来对比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是一项灵活多样的科目,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张文字之上,也不只是一两首乐曲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应试教育通常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只看到了学生书面上的成绩。不仅如此,应试教育会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抗拒。由此导致上课无法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最终影响了音乐的基础学习。

(三)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在各项学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例如,某校教师在教习音乐的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和音符。挑选个别同学来进行演唱的示范。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道具或者是乐器,学生只能听老师单调的解说,或是老师在讲台上用钢琴为同学将乐曲演奏一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状况,降低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兴趣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小乐器。例如,某位教师为同学准备了笛子,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就可以紧跟着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心,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团体的演奏,虽然不够熟练,但是学生对简单的乐器操作有了基本的认知,课上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也能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倡实践操作

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本教学,这只会让正处在贪玩好动年纪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例如,某小学曾经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跟着老师参与进去。经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小乐器,课上教师不仅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还会邀请学生一同演奏。像是在讲解《雪绒花》的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乐曲短片,然后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乐器演奏。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三)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该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内容的丰富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带有趣味的课堂小活动。例如,某校园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演奏,还会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乐曲的内容之后,根据乐曲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来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改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