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5 11:31:21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1

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功能、价格、周期、服务、营销和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这些因素大部分都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确定。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产品成本中的70%~8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这一阶段的花费却只占到了总成本的5%。在目前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接受程度显得异常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不但能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可以带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和相应的购买力,从而创造新的市场,拉动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当前,世界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走过了以产量和质量占领市场的两个阶段,进入到了以创新占领市场的崭新阶段。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激励和推进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从审美、使用、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巩固其经济地位,把其占据优势的高新科技转变为新的全球市场。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韩国借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提出“设计立国”口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中的水平已接近日本。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不久就制定了激励设计产业的政策,认为英国的设计产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曾在19世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正期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设计工作室。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远低于“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解决产品的产量之大和创新能力之低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把高技术、高质量、最具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现代的产品创新设计与传统的设计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而正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了必要和可能。

德国学者GerhardPahl和WolfgangBeitz在其1984年出版的《EngineerDesign》一书中,把传统的产品设计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阶段。明确任务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的定位;概念设计包括功能、原理、结构、布局和外形五个方面,它确定了产品的大部分消费者可认知特性,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环,是体现产品设计创新性的关键,尤其是外形设计最能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技术设计为概念设计的要求服务,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发挥阶段。市场需求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定位可以驱动概念设计的创新,并带动技术创新,反之也有促进作用。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新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传统的设计过程增加或突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增加数字设计内容,以适应目前产品数字化浪潮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人机设计阶段,因为随着商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产品的智能性、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必要和可能。

广义而言,产品创新设计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根据目前产品设计的时代特性,可以总结出产品创新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企业角度观察,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

从市场角度观察,能保持强劲的吸引力,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能不断获得新产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设计师角度观察,能不断迸发灵感进行创造;

从经济发展宏观角度观察,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看,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市场、科研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和碰撞(如图1所示)。

就某一个产品设计而言,其一般设计流程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上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与能量交换、传递的现象。基于这种思路,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是在多种因素的不断“碰撞”、“整合”中诞生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碰撞点”都是刺激设计不断向新目标前进的动因。产品创新在这些“碰撞点”的协调与促进下不断地“新陈代谢”,通过整合以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设计创新的这些“碰撞点”可能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流行趋势的变化、设计工具的变更,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的出现。

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从设计初始状态走向设计目标状态。不管是哪一种思想,哪一种风格,哪一种因素,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碰撞点,它们都对产品创新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产品创新设计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使产品创新设计正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

美国的DeaneRichardson将世界近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趋势归纳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摸索时代,商品便宜就是好,设计并不重要;70~80年代为经济的标准化时期,将消费者的爱好、差别统一起来,进行标准化设计;90年代后,重视消费者的个别趣味,产品设计出现差别化,商品则表现得更有情趣和多样。因此,在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产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产品设计总体呈现出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以满足和带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的信息收集机构不断地分析市场信息并迅速反映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创新方向提出构想,并在设计师的协同下进行产品设计,最后技术部门进行实际产品的现实转化。整个过程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200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创意到可展示产品的时间仅为24个月,而1990年时,这个周期是其2倍,即48个月。

高新技术大量应用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的作用更趋明显,并从效用型转向知识型。首先,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其次,高新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造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品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第三,CAD等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多功能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完成单个产品功能所需要的材料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在下降,使多功能集成成为可能。多功能集成化的产品设计是人类需求、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目前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功能集成化趋势就十分明显。

突出以人为本

传统的工业产品以实现功能为目的,而后产品设计开始突出易用性,并实现了从人适应产品到产品适应人的观念转变。目前,人性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传统的人性化概念一般包括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融洽性等比较直接可见的因素,而现在人性化更加突出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消费者不但能安全舒适地使用产品,而且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得心理享受,所产生的愉悦感包括安全感、自信感、荣誉感、兴奋感和满足感等。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使技术复杂的产品以人性化的形象展现给消费者,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师分工专业化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产品创新设计具有快速化、集成化、高科技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设计师必须十分专业,才能有高质量的作品。

产品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智能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产品,其功能上比传统产品更具优势,更容易打开市场。同时,产品的智能化使产品和人的距离大大拉近,符合产品个性化的趋势。例如,三星最近推出的智能吸尘器VC-RP30W,能自动扫描周围场景,避开障碍物,分辨出垃圾和日常用品,具有相当的智能性。

绿色和环保

绿色产品设计首先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环保要求,其次要符合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环保意识,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绿色设计提出了4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回收(Recycle)和再生(Regenerate),着眼于全人类未来的总体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辅助的创新产品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的这些趋势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够把握机遇,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增强产品竞争力,我们需要整套的产品创新设计支撑环境,其中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是这个支撑环境的关键部分。

目前,CAD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以CAD概念为核心,已经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一系列相关的CAD技术和系统。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相继推出了一批三维的CAD软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AD系统几何造型技术从二维起步,走过了实体化、参数化到变量化的历程,并出现了并行工程、虚拟产品设计等新的CAD技术。但如何使传统意义上的CAD系统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企业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上,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需要将CAD、人工智能、图形图像和工业设计等多种学科加以融合,在整体上形成新的技术交叉、革新和突破。在系统实现方面,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需要一个新的能够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集成化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它所支持的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彼此连成一个环(如图3所示)。

目前,就我国产品开发的现状而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如何实现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概念设计的创新,其本质是要实现市场、科技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碰撞和综合。

如何使产品的创新面向市场各种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集成打通,彼此联成环,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

如何适应当代产品信息化的趋势要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外形设计三种功能为一体,以适应当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如何适应产品设计个性化的要求要研究适应中国人特点的人机工程、模拟技术,能从视觉、触觉、人体力学、舒适度等多角度分析与模拟产品的使用。

如何适应区域块状经济的创新要求既要研究网上协作技术,又要研发针对轻纺、电子、机械的特殊计算机辅助技术。

·实例·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

浙江大学在原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等的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将人工智能、CAD、多媒体、工业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多项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突破传统CAD的局限,强调面向市场、基于网络、支持新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产品创新设计。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外购软件上的二次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等手段,成功地研制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集成系统平台。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2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3

企业重视设计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产品获得市场更大的认可,推动产品的销售。具体到一种设计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姚映佳认为这是很难具体量化的,但国外的统计显示,在设计方面每投入1美元,就会给企业带来至少10倍的增值。设计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有形的价值增值,更重要是无形资产包括品牌价值的提升。1999年联想天禧电脑上市后,由于是一款创新性的产品,其中的单键飞梭设计让用户上网更加容易,因此深受欢迎。再加上创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天禧成了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到了2000年,天禧已经为联想创下37.5亿元的产值,也帮助联想在1999年登上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并跻身全球十强。同时,它使联想在香港的股价同期上升了100%。另一款创新性产品天骄电脑,由于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功能,上市当天就获得了2.5万台的订单。如果按照1万元1台计算,其所创造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5亿元。

一款设计新颖的产品,也意味著新的商机。不久前,联想设计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产品,采用了中国红的颜色外观,可口可乐公司觉得很漂亮。在请联想打上自己公司的标识后,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集中采购。在姚映佳的印象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然,设计不是产品热卖的惟一原因,热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关系,姚映佳说,如果用"桃核"理论来比喻,那么技术就是桃核。消费者在买桃子时,不会直接看到桃核,但桃子是不能没有桃核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桃肉、桃皮,这些就是设计所带来的东西。因此,设计和技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们的联系越紧密,越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设计还有一层关系,涉及到设计的一个基本目的:实现技术对用户的价值最大化。

不管是技术还是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贺志强看来,设计就是创新,就是不断追求新的可能。这种理念也是为什么联想把工业设计中心变成创新设计中心的原因之一。

联想早在1996年就在业界率先引入工业设计,使之开始在产品开发中发挥作用。当时,姚映佳是联想引进的第一位设计师。到了2000年,联想成立了工业设计中心,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以用户为核心"上。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联想发现,在产业成熟期,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用户群进行细化,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用户增值,是实现商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不断强化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联想发现只做好外观和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不能满足产品创新深度需求和用户对产品易用性和安全性需求,于是多专业协同开发创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如今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是一个跨越众多专业的部门,涵盖了模具工程、材料工程、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机电工程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专业领域。

经过10年的体验,姚映佳觉得,联想重视设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设计跟商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天禧电脑正是有了设计师的参与,才取得不同凡响的市场效果。现在,联想重视创新设计中心的程度跟其重视PC市场份额一样,已经把设计工作视为联想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对于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姚映佳喜欢把它比喻成企业的右大脑,负责情感管理,是人类思考艺术情感的器官。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右脑被抑制,就会显得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在整个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的另一种突出作用是成为集团的桥梁,连结著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市场、制造、服务等。正是设计把集团连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

在一般人心目中,一谈到设计,想到的更多是风格、造型等因素。实际上,设计工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人文成分的学科,要求设计师既要理性思考,又要用感性去创新和发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不是说做一个多么漂亮的设计,而是首先了解设计为谁而做。在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专门有从事用户研究的部门──焦点用户实验室。比如,要开发一种针对高端人士的手机,首先要确定哪些用户属于高端用户。在具体研讨时,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

联想内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联想的设计理念,可以理解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使设计成为连接技术和市场的桥梁,多专业协同增值"。

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设计产品与艺术作品会有很大的区别。艺术作品要求尽善尽美,而企业设计则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感受。艺术家可能会呕心沥血于一件经典之作,而设计人员会考虑产品是否可以批量制造,跟商业结合是否紧密。当年,联想在设计天禧电脑的单键飞梭时,是根据当时国人普遍不会熟练操作电脑的情况出发,设计出只要按下一个键就可以方便进入操作界面的易用功能,使普通用户使用电脑不再是一件难事。姚映佳说,这一设计加快了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4

关键词:

TRIZ,产品创新设计,订书机

TRIZ是基于逻辑和专利数据统计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种工程技术创新问题。它具有逻辑结构严密,可重复性等特点,受到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已经成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法宝”[1]。TRIZ理论传入我国以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河北工业大学谭润华教授利用TRIZ中的技术进化法则建立了一种产品过程的设计模型,并将其用于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2]。陕西科技大学任工昌博士分析了TRIZ理论是以深度技术知识为基础,建立了从专利中获取启发式原理和技术效应的方法[3]。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正处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大力开展TRIZ理论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探讨TRIZ在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模式与支持作用,为更好地设计开发工业产品和TRIZ理论应用提高借鉴。

1.TIRZ理论为产品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产品设计的核心特点是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创新过程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因此,近年来在产品设计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很多应用。TRIZ理论实现产品由初始状态通过单步或多步变换,最终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完成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中的许多难题。[4]将TRIZ的理论成果应用于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及理论发展的需要。借助TRIZ是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时间,又易于操作的设计理论。[5]至今国内外还未形成专门针对产品设计利用的系统创新理论[6],本文将TRIZ理论应用于产品创新过程中,对其创新工具进行归纳和整理,尝试构建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和流程。

2.基于创新工具支持的产品设计流程构建

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关键步骤:设计计划的提出(发现问题阶段)、调研分析阶段(寻找关键问题,完成设计定位)、设计展开阶段(思维发散、创意激发)、设计实施阶段(方案确定的评价及优化阶段)四个阶段。分别将TRIZ工具融入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恰当应用可以提高产品创新水平。

2.1设计计划提出:将TRIZ理论中初始形势分析应用其中,对产品原型问题情境进行整理,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

2.2调研分析阶段:应用九屏图,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问题工具,对创新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充分发掘关键问题,寻求解决方向和思路。

2.3设计展开阶段:借助矛盾分析、物场分析工具,将产品设计将关键问题转化成矛盾问题或缺陷;应用发明原理,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

2.4设计实施阶段:以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定探索方向,预测产品发展潜质,以最终理想解的实现程度完成方案评价,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产品优化。

3.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实例分析

3.1基于初始形式分析的设计计划提出:订书机作为常用办公品在生活中使用范围很广,目前的订书机在装订时需要反复摆放订书机位置,装订深度难以控制,也很难将订书钉装订整齐,经常出现装订歪斜,装订深度不齐等现象,影响装订文本的整齐和统一,对于较为正式的文件更是影响其权威性。初始形式分析有助于发现易被忽略的问题,为创新设计提供更多机会。

3.2应用因果链条进行调研分析整理:利用TRIZ工具因果分析,可以全面分析文件装订不整齐现象出现的原因,梳理思路,并找到两次操作是导致装订不整齐的关键,进而明确产品设计方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新效率。

3.3借助解决问题工具实现方案展开技术矛盾表述:a如果为了保持装订效果整齐的要求,就需要增加组件,提高订书机的一次性出针数。b如果系统组件不增加,装订效果不佳。确定工程参数为:改善的参数为:No.35可靠性No.34可操作性恶化的参数为:No.45装置的复杂性No.46控制的复杂性通过查询2003版矛盾矩阵,得知可能的解集是M35-45=[5,35,13,33,15,29,03,17]和M34-46=[1,25,37,2,3,10]。经过评估和应用假设实验,确定符合本问题的创新原理有:1分割原理、5组合原理、15动态化原理。分离原理的应用:将订书机的某些系统组件进行分离,实现在不同距离下同时装订的功能要求;组合原理的应用:1)增加一个订书机系统,并让增加的系统能够始终保证与与原系统在一条直线上运动。2)将订书机分离为可拆卸和组装的系统,增加适应性的同时,保证了其系统的简洁性;动态化原理的应用:1)将订书机的某些组件(如托板和手柄)设计成两层,并同时支持两层组件左右移动;2)连接支架设计为伸缩结构,可调整装订距离,保证整齐性。技术矛盾配合发明原理完成思维发散,提出可行方案。

3.4最终理想解及技术进化法则完成最终方案评价以最终理想解中消除矛盾程度、是否产生新的危害、成本、复杂性、可行性等属性为评价标准,帮助筛选出最终方案:将两个订书机以可伸缩支架连接,可拆卸组合,调整距离,订书机按压把手可旋转,并通过键槽卡位,一次按压完成双钉装订,整齐定位。拆分后不影响订书机单独使用,规格适中便于存放。用动态性进化法则验证铰链连接、可伸缩结构的可行性,完备性法则帮助完善产品结构细节。

4.结论:

TRIZ理论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开发工具。本文将TRIZ工具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流程中,形成TRIZ理论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应用模式。产品设计前期建立系统问题分析情境,产品设计中期快速发现关键问题本质和矛盾,明确问题探索方向,突破思维惯性,形成创新概念解,产品设计后期以全面视角对方案进行评价,提供系统评价标准,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统一,并对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订书机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表明,该创新设计流程可以有效引导创新思路的形成,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程度。

参考文献:

[1]周美玉,黄妮,王倩,张俊伟.TRIZ理论在产品感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装工程》[J].2011,(4):62-65

[2]谭润华,苑彩云,张瑞红等.基于技术进化的产品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2):60-65.

[3]任工昌,张优云,刘永红.面向产品创新的深度技术知识的获取与研究[J].机械设计,2003,20(10):14-16.

[4]刘亮,陈涛.在产品设计中TRIZ理论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2,39(7):23-25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5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 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6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 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如图2所示)。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08007一、引言

设计已经被许多欧美国家的企业看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有关设计的学术定义还缺乏统一,现有的设计定义从功能、形式和功能与形式三方面展开。Krippendorff重视产品形式,把设计解释为“赋予事物意义”\[1\](P9),并提出产品语义的概念\[2\](P9)。美国工业设计学会正式定义产品语义是“人造形态在他们使用的认知和社会语境中的符号特性,这不仅指物理性、心理,而且也包含社会和文化语境”。可见,产品语义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组符号使产品具有与消费者对话的语言,每件产品都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意义。意大利学者Verganti继承了Krippendorff的思想,深入调研意大利以及美国一些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从产品语义角度把设计因素引入到创新领域,提出设计驱动创新(DDI,Designdriven Innovation)的概念,并定义为“产品传达的信息与设计语言的新颖性超过功能与技术的新颖性的创新”\[3\](P36)。设计驱动创新从创新动力源的角度补充了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创新战略\[4\](P148),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创新不同的是,设计驱动创新是关于产品与服务意义的创新,更加重视产品语言和意义的突破性创新,强调产品语言的知识管理。

美国苹果公司是设计驱动创新的成功典范,它的设计创新战略引起学术界和管理实践者的关注。最近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工业设计,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继颁布了有关促进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一些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也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开始转向设计,通过设计完成产品的创新升级。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方太”)作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后发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视并且运用设计手段加强产品创新,并取得成功。设计战略的成功让方太在短短15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成为我国厨电行业的领先者。为了揭开设计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神秘面纱”,本文选取方太进行案例研究,重点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产品语义创新增加了哪些企业价值?构建设计创新网络又会创造哪些企业价值?本文是设计驱动创新的中国化应用,研究结果不仅解释设计驱动创新在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中的价值创造机制,而且能够引导企业完善和应用设计创新战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陈国栋,等:设计驱动创新的企业价值研究——基于宁波方太的案例分析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设计驱动创新

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内涵是产品语义的突破性创新\[5\](P128),产品通过符号(颜色、材质和线条等)表达语言,产品语言知识作为中介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和流行趋势。因此企业的设计驱动创新意味着开发产品的新符号,表达新语言,从而把产品的价值传达给消费者。

设计驱动创新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象征性或者情感性价值),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其创新的动力不是技术能力,也不是用户需求,而是产品意义的新颖性,这需要一种能够理解、预感和影响新产品意义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把企业置于一种开放式创新环境中\[6\](P1),不断加强与企业外部的知识诠释者(包括用户、企业、产品分析师、交流媒体、文化中心、学校、艺术家等)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交流的机制就是“设计对话”\[7\](P444)。DellEra进一步补充了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提出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流环境:设计驱动的实验室\[8\](P4)(成员有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市场专家、丰富的媒体、交流频率、时机、自和与外部的关系),设计对话与设计驱动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人物”是设计师。设计对话、设计驱动实验室和设计师就组成了企业的设计创新网络。

(二)企业价值理论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实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利润,创造价值,这既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又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角度来讲,价值就是“利润、效用、效益、财富和收入等”\[9\](P52)。Copeland将影响企业价值的变量分为三个层次:投资回报率、从具体经营单位识别价值影响因素和基层的操作性价值影响因素\[10\]。投资回报率从利润角度讨论企业价值的影响,几乎适合所有的经营企业。Sullivan从人力资产和智力资产两方面分析企业价值创造,人力资产是公司员工、供应商等所具有的经验、技巧和创造性等\[11\]。Brooking认为企业价值是由有形资产与智力资产组成的,其中智力资产细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以人为中心的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12\]。市场资产是与市场相关的、潜在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品牌、形象、营销渠道、特许经营合同与协议等;知识产权资产是保护企业资产的法律机制,包括企业专有知识、商业机密和专利等;基础设施资产是保证企业发挥功效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和方法、沟通渠道等;以人为中心的资产与Sullivan提出的人力资产类似,本研究采用人力资产来表述。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8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2-0108-03

The New Product Design Method on the Living Period of Product

REN Li-zhao ,YIN Cui-ju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Study the new product design strategy on the PLC theory. Summarize the new product design strategy of the product living period by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living period and the market law. The new product design methods which base on the market states and laws can merge the product design with the technology, economical benefit, market perfectly, improve competing ability and living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an excellence feasible product design method. It’s worth of extending in designer,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it has actu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 :the living period of product; the new product; design and creation; strategy.

Internet :.cn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优秀设计创新方法来武装设计人员,才能创造出显著的产品创新成果。针对市场上产品动态特点采取相应设计创新策略,才能研制出切中市场的卓越新产品,使产品处于领先地位,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市场开拓依靠产品,产品开发创造市场。基于PLC理论的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旨在探索出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的特征和态势,采取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按照市场流通客观规律,针对市场行情设计构思新产品,使新产品在市场上适销对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崭新的特征和规律,迫切需要设计界人士基于PLC理论来研究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对企业快速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效用。

一、PLC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经济学概念。为了有效引导创新设计,提出基于新产品设计创新的PLC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与生物生命周期有着巨大的相似性。产品从市场潜在需求、产品萌芽,迅速成长、成熟饱和、衰退衰老,被新产品取代(淘汰),将这个全过程称为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即产品设计、试制、推介试销、销售增长、销售高潮、销售衰退、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其销售量、利润、普及率等特征都不相同,可以定量和定性描绘产品生命周期。按时间来统计产品指标可以绘出PLC曲线,如图1所示。

图1是研究耐用消费品总结出来的规律,I是利润变化曲线,II是销售量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各处斜率不同,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衰老期。从利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萌芽期利润为负值说明要投资进行开发研制,衰老期利润为负值说明企业需要用新产品替代老产品,退出市场。[1]下面对各时期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论述。

(一)萌芽期

作品期,市场介入期或导入期。处在萌芽阶段的产品称为萌芽产品或设计作品。萌芽期企业进行新产品市场调研,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设计、试制,少量样品试销、试用、反馈信息、改进设计。企业投入技术和资金,开发、设计、试制,没有利润。试销销量逐步增大,市场接受新产品,新产品初步孕育、萌芽起来。萌芽期产品具备高额技术价值与设计价值,属于高附加价值产品,萌芽期产品及相关技术处于保密阶段。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萌芽期的时间跨度不同,有些新产品萌芽期很短,在市场上快速成长起来,如家电产品、数字化产品,从成熟设计方案到“销售高潮”“热卖”产品,往往经历极短过渡期。有些产品萌芽期很长,市场介绍要逐步深入,直到新的生活观念被普遍接受,新产品才进入成长期,如健身产品,经历了近十年的新产品萌芽期。还有一些产品长期处在萌芽期,极难普及推广,如钢琴已有几十年试销历史,至今仍处在萌芽期[2]。

(二)成长期

商品期,新产品逐步完善形成商品。市场销路打开,开始热销起来,销量不断倍增,产量也超过盈亏平衡点,企业扭亏为盈。随着产量迅速上升,利润增长很快,出现“产品热”,新产品的这一段时期称为成长期。处于成长期的新产品称为朝阳产品。“产品热”是成长期的特点,随着新产品热起来,竞争者一哄而起,竞争开始激烈,市场开始根据地域、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新产品逐步朝系列化、个性化方向深入发展。出现大量“新买”“增买”用户和少量“更新”用户。

(三)成熟期

产品期,企业盈利的主打产品。成熟期产品品种、规格和流行风格都较多,市场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期,鼎盛期。此时各细分市场呈缓慢增长,或停止增长,故又称稳定期。处于成熟期的新产品称为成熟产品。用户主要是“更新”即“去旧换新”和“增买”,少部分是“新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的高附加价值有所丧失,产品销售利润明显下降,企业营销由高端策略转向中端策略。

(四)衰退期

用品期,产品成为消费者工作、生活的用品。衰退期产品品种、规格和流行风格繁多,市场呈产能过剩状态,称为过剩期。部分细分市场还能维持现状,部分细分市场则快速萎缩。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新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快速丧失,薄利多销,企业营销走低端策略。这时企业必须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提前考虑再开发新产品,未雨绸缪,防止产品衰老期的突然到来使企业产品出现断层现象。

(五)衰老期

废品期,即退却期,退出市场的产品被幽默的戏称为废品。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需求发生了实质性改变,需要研制新产品满足新需求,针对社会新需求的科学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很快就会研制出新产品,迅速替代老产品,老产品逐步退出市场,结束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时期称为衰老期。处于衰老期的产品称为夕阳产品。产品临近衰老期,企业走“退却战略”,老产品伺机撤退,新产品适时上市,尽力保利润、保市场。

二、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一)萌芽期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满足社会需求的设计创新策略。需求是设计创新之母。关注未来社会的新生活观念、新生活方式,跟踪调研新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揣测和探明未来新市场需求展开新产品构思,基于社会需求激发设计创新灵感。新技术革命产生新观念、新生活方式、新社会形态,出现新需求,需要设计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创造新社会。数字技术的成功,开创了数字化新社会,设计创造了众多的数字化新产品来构建数字化新社会。人类社会有构思不尽的新产品,因为人类社会由于科技进步、环境变化、人类征服和改造大自然能力的增强等诸多因素导致人类社会形态不断向前异化,新社会形态不断出现,新社会需求不断涌现,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人类没有止境的新需求。

科技支柱策略。科技是构思之父。科学技术是新产品设计创新的支柱,科研和设计人员是新产品开发和发明创造的主力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构思新产品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新兴的科学技术引导着设计构思的新潮流,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将广泛的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设计创造出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激发出无限社会正能量来推动社会进步。

信息构思策略。信息为构思添活力。构思新产品离开信息就寸步难行。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搜索专利、市场调研、网络搜索、现场勘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获取真实可靠的新产品设计创新信息。需求、科技、信息是动态的。企业萌芽期的新产品设计创新要建立起快速响应市场的设计创新机制,大量构思新产品,依据市场预测不断试销新产品,重视市场反馈信息,了解用户新要求,对新产品进行深入设计完善,研制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企业要想长盛不衰,需要研制一批新产品作为技术储备,洞察市场行情,伺机投放市场。企业需要强烈追求萌芽期新产品的高额技术价值和设计价值,研制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投放市场,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设计创新萌芽期新产品,可以让企业和社会经济快速膨胀,是企业和社会设计创新的核心所在,集中展现设计创新原动力。

(二)成长期新产品设计策略

企业新产品上市试销成功,表明进入成长期,朝阳产品,销售特点是出现“产品热”。新产品设计策略:一是细分市场、多样化求发展的设计策略。抓紧细分市场,加大设计力度设计产品新品种、新性能、新规格和新风格等,开发出系列化、多品位的新产品,有效占领各细分市场,扩大利润。二是产品质量设计创新策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达到以优取胜,以质量求生存的目的。三是地域文化与产品融合的设计创新策略。加强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创新相结合的研究,将地域文化、民族元素有效融合到产品设计创新中,开发出地域人群喜闻乐见、满足生活需求的新产品。四是人性化深入设计创新策略。加强产品细部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以人性化求青睐。市场出现“产品热”,企业产品开发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不能只顾生产放弃开发,否则,会提前退出市场。企业产品设计创新没有终点,要持续不断。

(三)成熟期新产品设计策略

随着产品成熟期的到来,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研发部门要实施“产品再推出”策略,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促使消费者延长产品寿命。运用“以旧换新”战略,追赶新时尚、追加新技术、创造新功能,进行产品改良创新,向市场推出功能、造型更优的新产品,迫使用户购买新产品,更换旧产品。有效击垮技术模仿、造型模仿、山寨产品企业,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活力。

(四)衰退衰老期新产品设计策略

处于衰退衰老期的产品,即夕阳产品,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策略。一是另起炉灶、另画蓝图、跳出现有产品搞设计创新,推出新概念设计,迎合新的市场潜在需求。二是企业研究有效技术保护,走“退却战略”。对市场具有明显维护性的技术和设计,要保持并适度提高,如设计风格、款式、色彩等还存在设计创新空间,可以进行大胆创新,使产品以新的精神风貌出现在顾客面前,抢夺顾客眼球,努力延长产品寿命。特别是当企业新产品研发滞后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产品突然中断、冷场现象,有效掩护企业技术和资本撤退,直到企业财力、物力、人力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上为止。

总之,企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需要具备忧患意识,牢牢把握PLC理论,采取市场销售一代,实验室试制一代,设计师构思一代的新产品研发策略,使企业具备旺盛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市场产品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各时期具有不同特点,产品研发部门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开发出卓越产品,有效命中目标市场。同时,根据市场预测和市场动态去检验、修正和改进产品,可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市场调研为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依据,产品生命周期律为产品设计创新提供向导,可提高创新效率和新产品市场命中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基于PLC理论的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对设计界、企业和设计教育界都值得推广,对全民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型社会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9

设计的内涵是创造,没有创造也就没有创新,没有进步。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当然对原有产品的改进与完善,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当今快节奏、高科技的市场经济中,产品不论是改进还是打破原有模式都必须具备创造性,产品设计的创新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设计师都应关注的点。

1产品设计创新的提出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都属于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性的赋予产品新的属性,如功能、材料、颜色、肌理的改变,都会成为设计的关键,同时这些也被称为产品的设计语言。当今产品设计的主题,都在围绕创新,如造型、功能、材料、技术以及使用方式。美国经济学家约•阿•熊彼得在最早提出的创新理论中所说:(1)反应新的技术开发,(2)敏感地反应时代的变迁,(3)必须反应广大消费者新的欲求和需要,(4)有新的创造——创造性的构思、功能等,给人以方便性和意外性,(5)便于生产并能有利于企业在市场开拓独特的道路,满足这五个条件之一或多项条件的产品设计,都属于创新性的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原则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产品的创造与开发能否成功,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则。产品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需求的物质方式。产品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在于,产品在功能的实现中要融入对人的关怀与体贴,也就是对人的精神的关怀。设计活动中,考虑的是人、环境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品一方面适应环境,一方面给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注重实现产品价值的创新原则。产品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使用价值是产品特有的属性,它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可以说提升产品使用价值的关键在于及时以及正确的把握市场需求,因此正确、认真的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掌握市场趋向以及消费者心理对产品设计创新事半功倍。使用价值的创新也就是产品功能与技术的创新,二者结合使产品成为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畅销的商品。(3)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的创新原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成果为先导,适当运用到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科技适时转化为产品创新原理,实际上就是强调产品设计对先进技术、现有技术以及可利用技术与成果的有效利用和转化。因此产品的创新是提供安全、可靠、有效、舒适且利于人们健康的,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创新,而不是对科技的滥用。(4)“绿色设计”原则。产品设计致力于创造一种绿色、和谐、合理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生态与环境。在产品设计创新中应创造一种引导新的生活方式,达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创新。

3产品设计语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运用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发掘产品设计语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1)产品技术语言上的创新。即应用科技的发展在产品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比如对老技术的移植,通过把一个产品以往或已成熟的技术运用到其他产品上,以挖掘老技术的新用途;还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转化,对领域内最新出现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尽早将其转化成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用的产品。(2)使用方式语言上的创新。即改变产品固有的使用方式,如操作方式,为用户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从而获得产品的创新设计。(3)材料语言上的创新。材料是产品功能与技术的载体,通过新材料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材料的新应用,二是采用新材料等。(4)功能语言上的创新。一是功能组合,即将两种以上不同的功能巧妙组合在同一个产品上,这会使产品具备多样的功能性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功能延伸,对产品原有功能进行适当地延伸发展。(5)造型语言上的创新。形态、色彩、材质和纹理共同构成产品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即产品造型,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最直观的因素。因此,造型创新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结语

产品设计语言创新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产品创新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于创新型产品的诉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应积极探索产品设计语言方面的创新方式与途经,做出符合时展的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翠.浅谈设计的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254.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例10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1创新的内涵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omputerAided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37~4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791~795.

[4]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莹,艾红.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高常青,黄克正,王国峰.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4~88.

[7]邹慧君,张青,郭为忠.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3):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I.Rivin.Useofthe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RIZ)inDesignCurriculum[J].TRIZJournal,triz-,February,1998.

[11]G.S.Altshuller.Andsuddenlytheinventorappeared[M].TechnicalInnovationCenter,INC,Worcester,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