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38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79-01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2013年全球有5.56亿人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平均每天有150万名用户受到网络攻击。因此,网络安全不仅是普通用户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和经济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全球每年要耗资上万亿美元应对网络攻击。

由于人们越来越担忧网络的脆弱性,因此,急需大量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来维护网络。在2007至2012年这五年间,市场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了73%。鉴于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个需求仍会增长。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面向一线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出来应该能胜任对口岗位的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该类院校的网络安全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面两点。

1 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或不重视实践环节

当前网络安全教学普遍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虽然授课过程也会涉及案例教学,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任何一个分支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技术,没有具体的实战经验和技术,单纯地“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和掌握这门技术。这就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理论授课的同时,还安排了少数实践课的课时。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有力补充,实践课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受硬件及软件的条件限制,实践课形同虚设。例如:讲到枯燥的密码学,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设置及破解简单的密码,学生就没办法真正理解其工作原理,从而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如若遇到此类问题,也就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2 缺少网络安全实训室

网络安全实验有其特殊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网络安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解决实际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网络安全实训室可以模拟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学生在实训室里,应可以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下,遇到诸如网络攻击、密码被窃取等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并能通过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没有建立专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或者虽然有这类实训室,但是实训设备、实训内容陈旧,跟不上网络安全发展的步伐。

为解决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高素质的、能达到企业要求的技能型网络安全人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

2.1 授课方式改革

网络安全涵盖的内容广泛,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新概念、新技术以及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技术相互较量,共同推动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前进。因此,网络安全课程要紧跟着其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在理论教学方面,除了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授课教师应时刻关注网络安全发展的前沿,及时地把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

为了使理论课更加生动、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动画、微课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对于DDoS攻击,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动画,演示攻击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深刻,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提出防御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提示、总结,揭示攻击的原理和防御策略。

2.2 建立高质量的网络安全实训室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的演练,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并能胜任奠定了基础。

网络安全实践教学,包括防火墙的使用和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系统、病毒查杀、监控系统等,同时还应包括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规划和构建,网络安全问题的诊断与解决等更高级的内容。要想较真实地模拟这些环境,必须建立专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实训室应配置的设备包括交换机、防火墙、VPN设备、实训管理平台、配套的软件等,学生在实训室里能够接触并模拟演练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例如:在进行攻防实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中的一部分学生“扮演”主动攻击一方,组中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防御一方,双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这样的实训,使学生真正直面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并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深入一线企业(校企合作)

实训室的教学虽然能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的网络安全环境,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紧跟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实训室设备及软件的更新有一定的周期,要想时刻具备最前沿的实训条件是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我们的学生可以深入一线企业去体验真实的“战场”。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行业工程师的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把在实践中得到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服务、面向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水平。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实践环境的欠缺,渐渐脱离了培养人才的目标。该文从教学授课方式,建立网络安全实训室及进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安全人才在解决安全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网络安全人才是指受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或培训,懂得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在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运行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却严重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络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而国内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量高达10余万以上,每年全国能够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学历人才和各种安全认证人员大约不到5千人,供需缺口特别大。据统计,到2008年,全球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人数将由目前的130万上升到210万。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员从人数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紧迫需求,加快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影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国家安全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一、我国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现状

1.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2000年,我国高校开始设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近5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部分高校已设立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初步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层次。

2.高校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例如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计算机系,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数学系,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学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通信系,以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校将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在管理学系,以电子商务为其教学重点和方向。

不同的办学思路,一方面是各个高校依照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格局,对信息安全学科初期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规律;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信息安全学科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教育模式。

二、我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体系不成熟。我国部分高校已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初步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层次。但是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法律等诸多学科,我国高校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无法准确把握各学科之间的比重关系,表现在各高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比较盲目,随意性较大。目前的培养体系中,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文凭轻素质的现象,培养的人才普遍是从理论到理论,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解决现实的网络安全问题。

2.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都是各个高校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的,缺乏系统的学科指导体系和规划。各高校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培养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胜任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

3.精通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尖端人才以及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员缺乏。网络从其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网络安全的问题更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网络安全人才不足,且多是“半路出家”(即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自学或短期培训后从事这项工作的),缺乏大量精通尖端网络安全技术的专门人才。网络安全人才分布不均、人才队伍不稳定。这种状况使我国目前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4.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率较低,一些公民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普通公民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是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也没有形成网络安全的观念和常识,安全隐患较多。

5.缺乏网络安全教育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部分高校缺乏基本的基础课程实验室,教学实验和模拟设备。许多高校无法开展课程体系中所要求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极大的削弱了教学效果。

6.偏重理论学习,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当前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更不用说提供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模拟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想而知。

三、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

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和“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是美国大学网络安全专业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基本模式,它类似于我国高校中采用的“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修完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后,可以根据其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向进行研究。“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承担着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不仅在本科阶段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更加注重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通过补充课程论文和考试或者通过课程论文和硕士论文项目使研究生们在信息安全学科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深入下去。硕士论文通常是开发一种理论到某一个或者一些特定场合的应用;而博士阶段更注重理论分析,对理论进行扩展,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美国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知识传授+科学创新+技术能力”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我国高校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我国应在借鉴美国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优点的同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安全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核心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学、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网络工程、密码学等基础知识;在课程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探讨研究其感兴趣的网络安全领域和内容;在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总结出大量目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尝试着让其进行研究解决,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使其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1.研究信息安全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的新兴学科,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我国高校应通过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等健全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采用美国高校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模式,通过严格的培养使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以下素质:宽厚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娴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将信息系统及其安全领域的知识同某一应用领域业务相结合的能力;独立完成网络安全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2.开设法律课程,使网络安全人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法,但在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中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网络安全的内容。例如《刑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都是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网络安全人才必须了解上述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将网络安全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应该将“网络安全设备操作指南”、“网络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保证各项安全策略、制度、规程和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还可以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如果条件成熟,甚至可以挑选一些真正的病毒加以分析、研究。这不仅是检查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运作情况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4.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持续教育,因此应加强和政府、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美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特别重视合作与交流,例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其COAST(Computer Operations Audi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项目是该校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机安全研究的多项目、多投资的实验室,它促使政府机构、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如今COAS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专职的、学术的计算机安全研究群体之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应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和倾斜,改变教学条件,更新试验设备和仪器。同时,加强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搭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平台,和一些具有综合实力的大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机的、双向的实践活动。

《国家信息安全报告》中指出:“从事信息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就信息安全的人才而言,其匮乏的程度更比一般的IT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更是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构建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安全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志彬吴昊辛阳: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道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2]刘宝旭:浅谈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4

1 《网络安全》课程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但是带来便利的同时,全世界网络安全事件也频发,不仅包括个人资料泄露、公司网络被攻击,更有国家部门被攻击。每年由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巨大,目前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以及Web的安全等。

由于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很难定位黑客,造成黑客猖獗,各国将网络安全问题提上重要发展位置,比如美国就成立了网络军队,规模就达到了5000多人,其中一部分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网络防御,一部分作为攻击部队。而棱镜门事件就是代表。因而作为国家,如何建立一个可以攻守兼备的网络体系;作为企业,如何建立安全的内部网防御体系,阻止黑客入侵;作为个人,如何为自己的电脑安全提供保障,防止信息泄露。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和企业急缺网络安全人才,另外只有人人都有网络安全意识,我们的安全问题才会更有保障,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将网络安全作为一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总结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为企业提供安全维护人才。

2 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分析

我国网络安全起步较晚,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不高,各类学校对网络安全的教学不够重视,形成不管是本科类学校还是高职高专,网络安全教学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教学过程也只是纸上谈兵。

近年来,由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安全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紧缺安全人才,本科及高职高专学校才逐渐重视,逐步建立模拟实训室,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3 网络安全教学体系建立

理论教学体系应在硬件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库安全以及WEB安全等几个大的方面建立知识框架,在框架下对各个分支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布而实践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高职类学校往往过分强调实践,没有理论支撑谈何实践,实践还应以社会应用为主,衔接社会,因此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另外还应树立学生安全是相对的观念,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对于物理安全,我们要做好环境安全、电源安全,保持不间断的供电,做好电磁防护并制定规则制度。

第二,对于黑客的攻击原理熟悉与理解,比如欺骗攻击、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以及口令破解等原理,并针对这些攻击做出防御措施,实践环节可以包括信息刺探、口令破解、木马攻击与防御、拒绝服务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服务器溢出攻击。

第三,数据加密技术,理解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原理,清楚RSA加密算法计算过程,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在数字签名、报文摘要与鉴别中的运用,另外关于PKI系统的原理,PGP加密原理等。实践环节包括DES加密算法学习、RSA加密与解密计算过程、PKI证书申请、证书管理、加密传输、数字签名、PGP加密软件的应用。

第四,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各种防火墙原理的理解,对防火墙过滤规则的设定。实践环节包括过滤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应用防火墙的设置、状态检测防火墙的设置、综合型防火墙配置、入侵完整性检测以及统计分析实验。

第五,计算机病毒,各种计算机病毒的症状与解决原理。实践环节包括CIH病毒、宏病毒以及熊猫烧香病毒的分析、清理与防御。

第六,服务器与数据库安全,对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设置,包括账户管理、注册表设置,数据库数据的备份,容灾技术的原理。

第七,web的安全,首先是WEB服务器与浏览器的安全,其次是脚本语言的安全,实践环节包括Web服务器漏洞安全、CGI程序的常见漏洞以及ASP/SOL注入等,另外还有虚拟专用网的建立实验。

4 网络安全教学过程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有数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较深,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而实践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且操作步骤繁多,因此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互动中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4.1 导入

寻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作为导入,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比如《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的抓包知识,我将黑客获得互联网数据来破解客户邮箱密码过程作为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从而抛出问题:如何获取互联网传输数据――抓包。

4.2 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听,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用具体的案例穿插讲解,这样学生不会认为理论太空洞,可以看到能够有事实来支撑,比如当老师讲到蠕虫病毒的特征与原理时,穿插展示对照熊猫烧香病毒的分析课件,让学生将理论与具体的病毒对照学习,这样印象就比较深刻了,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的ARP欺骗攻击时重点是理解攻击原理和实践攻击,上课时先画出实验拓扑图,动画演示攻击过程,让学生说攻击原理,教师再总结原理,最后条件允许下进行实战操作,至于其他的知识教师一带而过,让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设计好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的过渡。讲解时不能所有知识点都讲解,时间上也不允许都讲,因而要有重难点,要有目的性,如果一节课的重难点你能把握,那么这节课你就成功了一半了,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如果教师按照书本知识长篇累赘地讲下来,虽然我们面面俱到,十分辛苦,但估计学生学习的效率会非常低。

4.3 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非常重要,不能马虎,要让理论变成现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安全技术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因而在每个知识点都安排了实训,比如上到加密技术中,可设置两位学生为一组做实验,相互申请密钥对进行加密传输数据和解密数据以及数字签名,并生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查找不正确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计算机教师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的应用情况来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适合企业安全维护人才,提高抵御网络攻击防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淑华池瑞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

[2]周苏.信息安全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8.

[3]杨文虎.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训[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7.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5

全县广大团员和青少年朋友们:

为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市民网络安全意识,我县决定于9月19日-25日开展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并将9月24日定为青少年主题活动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快捷、方便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网络上的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有害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朋友忧心忡忡,社会各界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过程中,广大团员和青少年也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团县委向全县广大团员和青少年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让我们依法上网,严格自律,提高媒介素养。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人人在网上知法守法,网络秩序才有规范,网络才能健康发展。我们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讲诚信、守底线、不信谣、不传谣,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用从自身做起的点滴努力,为法治网络、法治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让我们文明上网,传播美好,弘扬新风尚。网络不能成为文明荒原,与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坚守和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崇尚奋斗、崇尚美德的思想观念,为励志进取点赞,为好人善举点赞,对假恶丑现象坚决说不,唱响网上孱陵好声音,让我们的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充满阳光。

让我们理性上网,明辨是非,释放正能量。网络上的思想探讨本是常态,但面对当前一些片面极端的思潮、别有用心的言论,我们要拿出青少年的正义感和担当精神,理直气壮地倡导正确思想、驳斥错误言论,不让网络成为消减国家发展信心、消解民族凝聚力、妨碍社会平安稳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舆论场。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广大团员和青少年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要做勇于担当的生力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文明上网,携手共建绿色网络空间,奏响网络文明的和谐之音!

公民文明上网倡议书二:

为进一步规范上网行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让互联网世界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真实信息、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生活质量的百花园、知识窗、服务台,特向全体干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制作、不、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违公德的有害信息,抵制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二、崇尚先进文化、尊重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陶冶美好心灵,大力推动文明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道德建设。

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知荣辱、辩是非、施美德,坚持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虚假、低俗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互联网。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6

一、网络安全课程的重要性

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14年2月27日成立。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建设以学校教育为重要基础,在职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非公益性培训作为补充的复合型、立体式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国家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力量。”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组熊四皓处长提出,“人才已成为制约信息安全健康发展的‘短板’”[2],必须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技能水平。目前形势严峻,我国网络安全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必须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人才。

二、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是当前高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仍是以理论课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实践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违背了网络安全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宗旨[3]。因此,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选用教材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工学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贴合就业岗位,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现行的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仍是以算法理论为主,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的选用上与实际教学需求并不相符。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算法理论知识居多,学生难以理解,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也是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三)网络安全实训所需设备和条件不足

网络安全课程授课实践课比例小,理论课比例大。由于筹建经费不足而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很多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授课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讲理论知识,不涉及实训,学生难以真正学会所学知识,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课程实践性,重视实训教学

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整理论实践授课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些网络安全知识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到项目的实训中。学生参加实训项目既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际演练加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机技术如VMware软件[4],在单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份虚拟系统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完成实训教学项目。“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鼓励一线教师参加培训、挂职锻炼、多见识、多交流。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

(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型教材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型教材,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互联网+”教材。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按照“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选取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网络安全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网络安全中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如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据库安全、防火墙技术、Sniffer嗅探监听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等内容。教师应适当减少理论课授课学时,同时加大实训授课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个出版社的教材,调整授课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互联网+”教学内容,选取贴合学生就业岗位的教学内容。教师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研究领域需要不断探索。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快速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动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融入最前沿的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搭建实验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对难度高的网络安全理论理解不到位,只有搭建攻防实战环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因此,应该加大校内实训室建设,搭建真实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理解网络安全的内涵,掌握网络安全的知识,为以后走上网络安全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设计网络安全实训内容、实训步骤、搭建实验环境,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完成实训操作,如PGP加密技术、Sniffer嗅探监听技术、防火墙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数据库防护技术等。“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虚拟实训,在虚拟实训环境中进行仿真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针对网络安全课程授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必须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内容。这是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具备高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为国家提供“互联网+”时代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相信不久的将来,网络安全课程改革一定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高职院校也会为社会培养出“互联网+”时代更加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文斌.基于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J].职教论坛,2010(8):88-89.

[2]范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56-57.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4.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9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人群占了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事件的冲击和威胁。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314-02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Discussion

LIN Fei1,ZHANG Qian2,YE Ya-lin2

(1.Jinan Military Region, Jinan 264000,China;2 .Xi’an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 Xi’an 710106,China)

Abstract: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closely integrated courses,not only emphasize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pose a three stages of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research,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t is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practical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lent.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网络安全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文针对目前多数院校现行网络安全专业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多年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体会,提出实践课教学改革思路。将本课程的教学以“以理论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为中心”,将学生从课堂带到实验室,使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掌握和升华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使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任职能力和综合能力,对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作以探讨。

1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验证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多数院校在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现代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实践技能,但是很多高校在“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仍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好,学生难以全面透彻的理解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理论教学,那么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相关的工作。

1.2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单一,方法陈旧

大部分传统网络安全专业课的实验设置,虽然项目比较繁多,但内容独立、不同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网络安全专业实验课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老师为主导,老师是实验的创作者,是主动施教者,这种方法使得在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学生是被动者,极大阻碍了开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极大减弱了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的效果。

1.3实践课的考核形式不合理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是很完备,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的设置缺乏灵活性,没有很好的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近几年各个院校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考核方式、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的调查,表明目前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考核方式仍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考核比例较少,设置不合理,不能全面体现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2网络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实践教学作为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则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特点[1],不仅能使学生理解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基本理论,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实践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自主能力等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设置基础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三个阶段,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1基础性实验教学

网络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基本内容为依据,在原有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的认知规律,重新整合重组。促进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可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并引进相关领域新的实践技术。网络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密码与安全协议、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护等基础性实验。因此,在原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将知识体系结构重新整合成围绕一个专业问题或知识点为一个模块的设计方式,可以单独学习其中一个或多个内容,主要以验证方式进行实验,采取统一上机统一指导。

2.2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综合分析能力,重视基本技能的综合和扩展,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除了包含基础性实验,还包含了综合案例的方案过程设计、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问题的判断与解决等更高一级的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实验到综合型实验的递进方式设计实验。

2.3创新性实践教学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为目的,借助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技术各类竞赛平台,激发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热情,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突出学生独立设立实践和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2]。

3小结

该文以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为指导,深入分析现有课程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构建适合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实践课程,设计了包含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实现学生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为目标,使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具备为信息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等级防护、有效防御各类网络攻击、快速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真正满足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31-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了解时事、查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已经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据调查,77.64%的高校都开展了网络安全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拓宽教育视野,扩大受众面,增强宣传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导教育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效果并不十分乐观。调查中,有57%的学生表示通过自学获得网络知识,26%的学生表示通过同学获得网络知识,而仅有17%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对“网络安全教育”感到“满意”的只占16.7%,近50%的认为“不满意,一般”。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提高高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这一问题,32.54%的同学认为应“培养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队伍”,20.44%的同学表示应“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学认为应“重视高校网络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学生动态。”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方法陈旧、教育队伍匮乏、教育流于形式。

1.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垃圾不断增加,国外许多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虽然也已开设网络课程,但是授课内容主要还是信息化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更侧重于技术理论知识,而对于网络安全和有关法规的内容涉足不多,并未开设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园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因此各高校应将网络安全问题融入到教育系统中,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2.网络安全教育方法陈旧。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采用“两课”、讲座、谈话等形式,表现形式单一,不仅师生之间缺乏双向讨论与交流,还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根据调查,大学生在选修网络安全课程、听网络安全相关讲座、参加网络安全学生活动、阅读网络安全书籍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基本在“偶尔”和“从来没有”之间。大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低于参与意愿,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与趣味化。

3.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匮乏。在传统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但是网络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并非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对于网络安全教育者来说不利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其运用网络技术的经验远远逊于教育的对象――大学生,这种网络使用能力的严重不对称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难度,明显限制了网络安全教育效果的发挥。因而,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他们应该不仅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业精神,还具备网络技术、网络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网络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更重视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说教,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且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关联不大,不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需要,难以引起大学生们情感共鸣,教育内容并未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未深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不会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1.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网络发展非常迅速,为了迎合大学生在观念、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新要求,网络安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常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我防范教育。普及网络安全技术防卫知识,加入防火墙的原理、系统安全的检查和修补、硬盘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法。“在课程中应加入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防护和设置等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等方面了解,有效运用硬件和软件资源提升防护能力”。第二,自我约束教育,通过规范和约束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比如教育大学生不在网络上随意攻击谩骂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窥探隐私、不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不随意下载没有付费的网络资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第三,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要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对危及网络安全的行为要勇于抵制,比如遇到网络诈骗要及时举报、避免他人受害等。

2.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在新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网络安全教育表现形式也应多种多样:第一,改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可采用“讨论型”、“案例型”等方式,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和法制意识;还可以张贴海报、办宣传专栏及举办讲座等方式及时普及网络安全的新防范方法。第二,积极谋划建立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高校网络活动平台,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教育的沟通互动功能、咨询选择功能、预测预防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建立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各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姿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中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愉悦身心、满足精神需要。

3.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为了顺应网络时代的新挑战、新要求,更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各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方称新途径,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好、工作能力强、自身修养优、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第一,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培训,使得不断掌握网络技术,了解网络文化,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鉴别、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第二,强化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网络监管能力。监管并不是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学生的行为监控,而是为网络信息的传入起到“过滤”的作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进行网上网下互动,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三,培养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危机处理能力。对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有效、迅速的做出反应。

4.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为了增加大学生的道德鉴别力、选择力和自控能力,网络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论,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结合的环节,鼓励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网络社会里。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相结合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能使大学生知行合一,将安全意识用于网络技能实践中,也能在网络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有针对性的提升网络安全技能的相关内容,如怎样区分盗版软件,在社交网站上如何避免暴露个人信息等,在针对性极强的实际操作中将技能与意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网络操作的安全性。第二,使大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教育大学生保护好个人隐私资料,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随意接受来源不明的邮件;传授识别虚假网站的方法以及账号被盗后紧急处置的方法等,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及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规范其网络行为,提高其网络素养。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知识论文例10

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自2018年9月17日至9月23日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师生们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了我省教育系统倡导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强化意识

为切实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安全周活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具体统筹,对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要求作详细的布置,明确活动的目的,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和思想性,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培训会、知识竞赛、签名活动、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宣传部负责督导各单位,全力按照工作要求,确保了本次宣传周活动有序开展并圆满完成。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为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宣传部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

1. 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网络安全视频让全校师生学习;

2. 通过宣传专栏系统的介绍网络安全知识;

3. 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深入了解;

4. 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5. 各院系还相继展出了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

通过以上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强化了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师生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积极参与知识竞赛的方式深化网络安全教育

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教育部思政司开展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各地各校要组织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在竞赛活动中,师生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数千名师生参加了竞赛答题。通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掀起了师生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热潮。

(三)通过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网络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我校各单位在9月17日至9月23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1.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法学院、金融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了网络安全知识抢答比赛决赛。法学院在17、18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动员15、16级学生积极参加,共收取17、18级学生参与竞赛截图545张,取得了良好效果;金融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让学生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竞赛。通过参与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而且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技能。

2.新媒体平台宣传教育。法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网络安全。法学院在其团委微博(**财经政法大法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法学青年号)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过学院的微信、微博积极宣传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师生发送相关网络安全知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积极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

3.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会。9月24日,法学院在教学科研楼B座429教室开展团属新媒体网络安全培训会,会议由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主持,学院各级新媒体账号负责人参与此次会议。会议上,老师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讲解了网络安全技巧,提醒学生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并指出要加大舆论引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学院新媒体负责人表示会跟学生强调注意网络安全,减少网络安全事故。

4.主题班会活动。金融学院各班召开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专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学生们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讨论。不仅增长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5.主题日签名活动。9月18日是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日,由我校宣传部主办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签名活动在一餐广场展开。我校党委宣传部、外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以及上万名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签名活动,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本次签名活动,我校同步发放了《网络安全法》书籍,通过宣传展板宣传“上网安全”和“计算机安全”相关知识,传播文明上网常识,增强全校师生文明安全上网意识。此次活动的举办,增强了我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网络安全技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使用的氛围,同时加强了我校师生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效果突出,深入人心

1.网络安全教育全新认知。通过本次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既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又提升了师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网络安全意识显著提高。通过本次活动,号召师生们做“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践行者、宣传者、保护者和捍卫者,教师们树立网络安全教育理念,弘扬正能量,传播网络安全理念,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共同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3.网络安全素养有力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师生们要敢于担当,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并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切实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师生们倡议携手共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号召,传播文明、倡导文明、净化网络、引领风尚,争当网络“文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