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思政课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26

思政课教学论文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1

2行业院校思政课模式的初步探索

全员育人、全方位教育、大德育已经是思想政治教育界共识。思政课教育仅有课堂教学这个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不够的,人文课程、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思政教育等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思政课教育教学延伸扩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2.1改革思政课课堂教育教学行业企业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为了更好地服务民航、服务社会,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培养民航行业专门人才的高校,高度重视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体制上安排了民航业界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中国民航大学人文与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民航高级管理人员和聘请的民航客座教授参加”[3]。学校聘请了民航局公安局长、航空公司法律顾问等行业部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来校讲课和举行讲座,行业的参与满足了民航行业和学生的需要,可以把民航行业对所需人才思想道德的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提高教师联系行业实际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思政教师赴所在行业实践和调研,将所获得的行业案例运用于教学。对新引进教师进行上岗前行业知识培训。思政课老师开展对所在行业的专门研究,如民航职业道德和人才培养研究、思政教育与民航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研究、民航强国战略研究、民航发展史研究,等等;现在正在进行民航文化系列研究和思政课教学民航案例选编。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调研。这些实践、调研、培训和专门研究,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民航,关注民航,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使命感。教学增加行业内容。思政课结合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和所在行业需要,教学内容增加了民航职业道德、民航文化等。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用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解说理论的正确,结合教材科教兴国战略,讲如何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飞跃。增加民航案例教学,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把空难事件和“返航事件”等作为案例,进行民航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适应民航行业需求。建立行业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有可为。建立了国航、东航、天津民航机场、周邓纪念馆等思政课实践基地。学校规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课时30学时,由概论课老师指导大二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对调查和报告进行评比总结。其它三门思政课实践课时各10学时,主要形式有参观、演讲、辩论、读书交流、热点问题座谈、撰写社会问题研究论文、撰写勤工助学实践报告、杰出校友访谈等。此外,学校团委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去民航单位实践,组织学生志愿者为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大运会”等服务。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民航行业,热爱民航,献身民航事业;开阔眼见,了解认识社会,激发责任感。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思政课改期末一次考试考核为多次多种考核:论文(占10%)、平时(占10%)、实践(占30%)、考试(占50%)。下一步准备与辅导员合作,把行为表现也纳入考核。注重实践课考核,实践成绩占到30%;而社会调查则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考核。

2.2思政课教师开设人文选修课思政课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量人文类选修课,在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选修课分三类,思想文化类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思想评介、当代国际关系等;民航文化类有民航概论、民航发展史、民航企业文化等;文学艺术类有欧美文学欣赏、美学与艺术、书法艺术等。专业课也有育人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专业过硬、品行高尚的老师就是影响学生人生的一面旗帜。专业课在“授业”中也要“传道”,在“传道”中也要“解惑”,要“教人做人”。学校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教书育人,每年召开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推进全员思想政治教育。

2.3建设校园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育与学生党建相结合。思政课注重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派出思政课老师为学生上党课;要求入党的同学思政课成绩必须合格。同伴教育有着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起示范作用,在思想品德上起表率作用,在学风、校风建设中起引领作用。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思政课教师在学校推出了“天问大讲堂”人文社科系列讲座,有学术报告如大学精神、语言与文化传承、收入分配、民航强国战略、十报告解读等,也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南海问题、两岸关系、恐怖主义、青年成才等。讲座很受学生欢迎,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建立了法知网、易航网、启航网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丰富,服务学生,栏目新颖,情系民航,受到学生喜欢。思政课依托学校BB网络系统建立了网上课程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在交流中释疑,在探讨中解惑;建立了文字音像资料的供老师交流备课的网上资料室和学生学习的网上阅览室,点击超过光顾传统图书期刊阅览室。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每年举办辩论赛、演讲赛、歌咏赛、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活动内容结合行业实际。人文学院派出思政课老师为各种学生活动担任评委,为学生社团担任指导老师。近年来,由思政课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天津市高校辩论赛冠军等各种奖项二十余项。建设蕴含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道路命名选用国内各大机场名字,校歌创作抒发民航豪情,校徽设计凸显民航元素,校服设计融入民航徽记,校园宣传栏、标语牌等无不展示民航风采,陶冶学生民航情怀。

2.4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校外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思政课老师多次捐款救助生病、困难学生。2009年思政课党支部开展了老师帮助学生的“一帮一”活动,即思政课每个党员教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最少帮助一名学生。正如有的受到帮助的学生所说:“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让我收获颇丰”、“老师的关心帮助终身难忘”。思政课老师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很多学生在思政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在毕业后,仍然与老师保持着联系,经常就一些感兴趣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老师探讨,就自己适应工作岗位、个人发展、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征询老师意见。人文学院思政课党支部2007年、2012年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获得了多项荣誉。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2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品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是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激励学生。试想,如果作为担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重任的思想政治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良好的品行、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教学生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呢?所以,教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1.爱岗敬业。

对于所有从业人员而言,爱岗敬业都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是人们都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则更需要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2.文明守礼。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是教人文明礼仪的重要载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师做不到文明守礼,就无法要求学生文明守礼。

3.具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认为:“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只有教师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学生才不会迷失,不会动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具备以上几点素质,教师才会具有人格魅力,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信其道”。

三、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某一名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属于所有人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激起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来。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政治课之所以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形式单一,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老师演“独角戏”。试想,这种满堂灌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使学生喜欢吗?当然不能。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异的年龄,他们永远都喜欢动的、活的,而不喜欢静的、沉闷的,所以课堂形式必须要加以改变。对此,新课程改革强调从教学方法上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针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这比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许多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日看新闻,每节课抽5分钟时间中一位同学以新闻会的形式向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国内外的时事新闻,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查资料、分享成果、分组讨论……通过这些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这些活动让教学从课内延续到了课外,使学生积极性不减,兴趣保持。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3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五年制大学生是高职学院的特殊群体。首先,在年龄上,他们大都是初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院,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年龄偏小,大都是十六七岁,心理不够成熟,思想比较单纯、幼稚,承受能力弱,做事缺乏思考,但是他们自尊心又很强,难以接受老师、家长、别人的批评建议和教育;其次,在知识方面,他们大都是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苦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差,基础知识匮乏,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对大部分课程都不感兴趣,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现象很普遍。他们在心中根本就没有纪律观念,缺乏最根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律精神。他们追求时尚、认识肤浅,缺乏崇高追求,幼稚天真、说话童真。他们这样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和年龄现实就决定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与高职学院三年制学生一个模式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担任五年制教学任务的老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让五年制学生有兴趣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1.2课堂教学方法

单一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尽量组织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基础知识掌握欠佳,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常遭遇无人问答的尴尬场面,课堂教学组织比较困难。

1.3课堂教学内容

枯燥政治理论课本身承载着多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窗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鉴于上述任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显得较为抽象,哲理性比较强,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懂。在中学时大部分老师偏重于概念的教学,对于知识点也是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时间长了就认为这些内容离现实较远,没有太大的意义,可学可不学;到了五年制之后学生开始划分专业,政治理论课成为基础学科,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多记点知识点,通过考试即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是被学生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进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适当拓宽知识面

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五年制学生因为基础较差,且自主意识不强,进入高校之后,尽管部分学生希望重新开始新的一页,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消化不透,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在期末评教时以教师讲课是否能听懂为依据来评定教学质量的优劣:通俗易懂的即为优秀教师,反之则为差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同时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很多学生甚至不明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党代会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一定非要完全照搬课本内容,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熟悉中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教材、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只有在基础牢固之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上单纯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基础差的学生了。要想改变教学效果,就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就是当今提倡的较为先进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情境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积极参与其中,并能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采取情境式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同时情境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在课堂上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现在课堂上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但需要有电教设备的投入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跟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比起来,多媒体教学集文字与画面、声音于一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与网络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网络资料与学生共享,信息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样多媒体教学也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同时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4

这一时期提倡注重自学,重视国家政策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学法上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和集体讨论学习法。其次是学法发展时期(1957—1977)。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仍然注重集体讨论学法,讨论和辩论时,坚持“团结—批判—团结”的原则,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各种事实和观点摆出来,充分说理,反复争论,让大家畅所欲言,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1964年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法上贯彻执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除集体讨论学习外,开始出现问题学习法,大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养成认真读书、钻研问题的习惯。另外也号召大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发讲义或讲授提纲后,提倡自学。再次是学法改进时期(1978—1999)。改革开放以后,学法得到了改进。1996年3月,我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要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改重要方面切实抓好。这一时期提倡大学生认真看书学习,深入钻研原著。

为了加深大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大学生应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充分准备,热烈讨论。学法上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社会实践学习法。大学生课堂上进行自由充分的课堂讨论,积极参加丰富、切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更能培养大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是学法创新时期(1999至今)。1999年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的力度,这一时期形成了以“98方案”和“05方案”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现代化特征,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注重实践学习,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变迁的启示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教育的效果。准确把握“学法”的历史发展和内在规定性十分重要。教法源于学法,即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必须怎么教,也即是陶行知先生所谓“教学合一”。教师的教法既然来源于学法,那么这个寓学法于教法,就必然反转过来进一步启示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以教来示学。学法必须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以及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一,学法变化与教法变迁同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教与学就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可以分开来研究,但是实质上教与学的研究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教学生学。学法的改变是与教法改革同步的,教法上采用指导、点拨、设疑、释难、引领学生探索发现、开发未知领域等方法;不是把知识制作成成品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怎样发现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大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去挖掘教学资源隐含的内容,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让学生在摸索中学习前进。第二,学法和学习个体特点相结合。“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认识周围世界的愿望,有没有学习科学文化成就、掌握社会主义生活规范和准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获得提高,与学生的心理倾向有着密切关联。学生的心理倾向又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相连。“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不注重解决这些心理倾向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好的学法也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因为学生的心理倾向会制约自身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法,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第三,学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深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会、理解和深化,才能稳定掌握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并非是让头脑变成塞满理论知识的仓库,而是要获取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化成思想,内化为信念,转化成行动,这才是学法的根本。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5

2.政治素质的提高。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我们讲“思政课”,首先想到它们是“政治课”,突出其宣扬政治的意图,认为这是执政党强加给教育体制的,强行要求学生接受的,并为执政党歌功颂德、辩护的课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反感这样的“政治课”。但以上的看法其实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因为它忽视了“思政课”方法论层面和价值层面(即“思”所指)的内容和教育目的。这种看法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层面的教育,不是强加的,而是通过自身的科学性而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因而它完全没有强迫的意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应用这些方法,马克思从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开始,展开了对人类社会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从商品这一最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最终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为其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折服,并对科学社会主义所描绘的未来充满渴望,从而就会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扎实迈进。在大学生中开设思政课,就是要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核心,教学中一定要区分层次,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发挥思政课的实际作用,消除人们的偏见,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才能培养出掌握科学方法,具有良好个人品德、较高文明素质,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增强信心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6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

多媒体教学的异化,是指由于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目的辩证关系理解的偏差,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利优势,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充分结合的一种相反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当运用,使教学效果和所预想的走向反方向,违背教学一般要求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效果异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些老师对多媒体的引用反而使教学效果异化。教学课件一味地强调色彩、动画、文字、技术,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导致学生过多地被这些花哨的形式吸引,却忽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张一张的把大段的文字和形式展示给学生,不能在展示课件的同时,加以恰当地讲解和说明,不能将教学思维融入课件中,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没有与学生的适当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只能接收感性知识和表层化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把握和接收教学内容;而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课件播放过快,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只能忙着埋头抄笔记,无法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形成理解与听讲阻断,课上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课后对所抄内容无法理解,从而无法复习和巩固,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这样,学生没有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只有着表层化、瞬间化、碎片化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疑问会越来越多,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第二,重多媒体课件演示,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省去板书,把课本的内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课件中,课件只是对课本的再现,没有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安排,在课堂中也只是一页一页的播放课件,一味地追求用直观的图片、音像、视频和现有的文字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减少了生动的讲解,以及和学生的沟通。这样一来,没有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学生在这些现成的内容面前,只专注于视听,只一味地接收信息,形成懒得动脑思考和分析的坏习惯,最终丧失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第三,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上,很多老师对其产生了严重的认识误区,过分强调如何把幻灯片做得漂亮、生动、形象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却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完全依赖课件,忙于操作相关设备,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没有发挥其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则“坐享其成”,被动地接受着教师和课件的灌输,没有参与教学中,没有主动学习,其个性的、独立的、主体的学习没有得到展开。

第四,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制作者和使用者,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及使用程度影响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还没有熟稔的掌握,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因此课件制作水平还很低,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内容复制和罗列到屏幕上,或是插一些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课件仅仅是代替了黑板。还有一些老师虽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但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只是过分地追求形式,没有对已有资源进行取舍和利用,课件花哨,信息量却不高,价值不大。

第五,异化还表现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冲突上。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使用上,一直有两种比较片面的、偏激的观点。一种认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不适用,把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过分放大,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断打断教师的思路,同时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它使得教学变得松散、肤浅,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懒惰的心理。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主要是中老年教师,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思想上排斥多媒体教学,以阻止多媒体教学对他们传统教学方式的威胁;而反过来,很多青年教师则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教学中减少自己的劳动,还能使课堂新颖化、现代化、潮流化,而传统教学则是无趣的、乏味的、落伍的,因此,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同样重视的老师,但是,他们还是无法转换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把课堂从“人—人”的灌输变为机器的灌输。

三、多元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完善

面对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异化问题,如何优化、完善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第一,合理运用多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教师要选择最合理、最有利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在对媒体技术的选择上,教师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多媒体技术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它的滥用只会使教学效果本末倒置。因此,教师要根据本堂课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现有的水平等因素来决定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讲授方法的合理性,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教师首先要恰当设计教学流程。要熟悉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目标、大纲及教学重难点,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把讲解与课件展示、板书及课堂交流等环节相结合,使得教学流畅、紧凑;准确把握教学节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调节教学节奏,改变学生埋头抄笔记而忽略教学内容的状况,必要的时候,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所学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二,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和兴趣的引导,只注重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上的精美化和有趣化,全然不注重讲授的技巧和作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教学更为生动、更为容易理解。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巧妙地运用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讲课技巧和方法,把课件与讲授相结合,以自身的魅力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主学习和动脑,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7

2.社会差异。由于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同。受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实用性不强,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一定层面上更加深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而作为教师,因为职业和认识的原因,可能会反复强调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与其他大学生一样,高职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非常乐意接受新东西并且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对于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这些都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阶段所学的东西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思政理论课可以使这种影响更加积极正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性。

1.学习能力。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层层筛选,一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们值得自豪和骄傲的领域。

2.自律性。有的学生会厌学,对学习和教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的直接站在对立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就提高了很多。

3.理性思维能力。理性知识较感性知识难于掌握,这就使得一些高职学生更乐意接受感性知识,而对思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度不高。

三、师生融入同一课堂文化场域的策略

1.缩缩短师生距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与教师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却不尽相同,其中往往存在差异,对信息的加工、筛选方式也不一样。因此,面对相同的信息所得到的东西千差万别,理解深度也不同。如果要使得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课堂文化场域,教师与学生就要有交集,并且这种交集越多越好。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去了解学生的主流思想,去了解他们的关注。首先,了解学生的喜好、他们的关注点。学生与教师属于不同的年龄段,有的甚至跟学生相差三十多岁,不同的年龄段所经历的时代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多用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关注点与喜好。其次,改变简单的说教式交流方式。作为教师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学生,这样可能很难得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多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生由于接触到很多东西,思想也相较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很多想法不能简单直接否定,要以理服人。再次,创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独立个体,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说话权利,面对质疑,应重视其想法同时也要审视自身。如通过提问、课堂调查、专题研讨等让课堂变成学生与教师共同的舞台,课堂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8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尝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9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艺术和价值理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内在文化素养的培养。英语教学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文化学习的环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于学生的内在行为,通过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方法上需要动用多种教学资源,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能力提升,将教学活动赋予乐趣性,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基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能力,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学习的任务,实现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各种感官上和实践上都能实现英语学习的高效性。

3.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同英语教学就有统一性

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效果,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批具有语言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成为就业市场上最为迫切的需要,但是市场经济下的青年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去,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英语的价值,从而将英语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正确的实践当中去,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融合,通过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理论学习和情感熏陶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1.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德育教学

无论是英语教学活动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都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实践的主体,所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一方面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怀,正确的看待文化之间的关系,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实现自身素质的培养。

2.创设思想教育教学情境,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渗透,在教学情境的设定当中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和思维模式的培养的和总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培养,丰富教学活动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感悟和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和英语教学同步进行,实现学生内在和外在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以此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思政课教学论文例10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跨国研究组合.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资助下,自.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提出的。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词语开头字母的缩写,它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代表着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理念。CDIO模式的基本原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适应性强,因此,利用该模式的理念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用价值突出。CDIO模式如图.1.所示。图1CDIO教育模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DIO模式中涵盖着如下教育理念:1.“大工程”。CDIO教育模式不只局限于工程技术,它是在广阔视野中解读“工程”,将工程教育与社会价值观念、市场规律、管理模式,乃至于历史文化、审美和心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种模式内涵的教育理念是广义的“大工程”理念。①2.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CDIO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非被动的受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选择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仅仅是指导而非主导的作用。同时,把教学视作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人际交往、合作沟通、团结协调等社会能力;终身学习的自我提升能力等等。3.“完整的人”。与能力本位相适应,CDIO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更是全面发展人的自身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它既要关注人的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更关注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要完成人在身体、知识、智力、思维方面的成长,更要实现精神、道德和价值操守等方面的发展。②CDIO模式培养的不只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下从事产品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更是以人类福祉为宗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人才与社会文明的缔造者,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完整的人”。4.项目化与“做中学”。CDIO模式更加凸显实践性,它对课程体系的架构、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在真实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即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5.“一体化”。CDIO.模式系统提出了12.条标准:以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周期作为工程教育的主线;具体的培养目标;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工程导论课程;设计实践;工程实践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经验;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相应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专业评估。③可见,CDIO.模式是一个综合了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实施、从环境条件到考核评估等多层面因素的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综合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对待“教”与“学”,知识、能力与态度,产、学、研,以及学校、社会和产业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都强调一种“一体化”的理念。

二、CDIO教育理念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契合点

1.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与CDIO“完整的人”教育理念的契合性。思政课首要功能是“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灌输、渗透和培养。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要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实现知行转化、知行合一。显然,这种功能定位使之更关注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即是说思政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这只是课程功能的表层实现,而课程功能的深层次实现则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的社会化成长。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要具有与自然物质世界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要具有与社会精神世界相适应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和观念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即是说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观”,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这包括对学生进行合格公民教育,即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基本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公民行为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还包括职业人教育,即是说要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成为具有特定身份的职业人做好相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相应素养的培育。思政课这种“全人”育人功能诉求与CDIO所倡导的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2.思政课的实践属性与CDIO“做中学”理念的契合性。如前所述,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化成学生的信念,并通过知行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知识点的获取、方法的传授、理论的讲解只算是完成了课程的表层部分,它的落脚点和检验课程成效的标准,则是实践上的落实,即是说思政课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结论记忆层面,而要达到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升华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层面,从而实现个人追求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故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必须解决理论与实12际相脱节的问题,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书本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学生在他们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与言行实际“两层皮”,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即知、行、信分离。因此,教与学、学与用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实现思政课功能的必由之路。显然,它实现的关键环节和成果检验的关键所在是实践,实践是解决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死”的理论与“活”的现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必然中介。感悟、体验、践行、检验理论的实践教学过程,正可以通过这种以实践育人为中心、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做中学”的CDIO教育理念来实现。3.思政课的实效性要求与CDIO“学生主体、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契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提高教学吸引力的根本。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决定权,他们多采用理论灌输、劝导、讲述之类的“单边政策”。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学而生厌,产生不是我要学,而是为考试被迫学的态度,这样往往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课程实效性的缺失。要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树立至关重要。要让学生从接受课程的客体变为主动参与课程的主体,才能更好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能力本位的确立既是实现思政课实效性的前提亦是良性结果。显然,CDIO模式的这一内涵特征正与思政课不谋而合。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要实现好上述教学改革的目标,非一朝一夕,非教师个人或一个教学主体单位就能够实施完成的,必然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领域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合作协调的结果,这正与CDIO模式所倡导的“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教育理念,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而生厌的尴尬境地走出来,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整合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课程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教学,与世情、国情、党情息息相关,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中才能实现教学转化。如果对每一章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势必很难突出重点,影响教学实效性。因此,我们借鉴CDIO“大工程”.“一体化”的教育理念,采用CDIO“项目化”教学方法,以整合现开设的四门思政课核心内容为切入点,实现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大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项目化”教学仍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但是打破各课程之间的壁垒,并突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逻辑结构和课程框架重新整合,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实和提炼,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模块,同时又不失课程的整体连续性和系统性。以每一个专题模块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既解决了思政课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又从整体宏观把握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教材体系逐渐转化为教学体系。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大德育“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实践育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凸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宽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校门、直面社会,学有所用,逐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同时在实践的检验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魅力,“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这就需要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完成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网里网外联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显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基础上实现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地方链接、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大德育系统,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一体化机制,为思政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力保障3.整合教学方式,实施“做中学”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传统思政课“听中学”的传统方式,借鉴CDIO.模式“做中学”的理念,建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实际体验的“教、学、做”合一的多向互动思政课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对教师而言,上课的过程不是单向度地输出知识和结论或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不断成长自我、探寻真理的艺术创造,是一种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哺育”与“反哺”双向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简单的记忆,而是一种汲取后的主动思考和再创造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体系的取舍和重构,并最终内化为自我价值与行为。为此我们基于CDIO“项目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项目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构筑起“教”与“学”、“做”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形成“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寓教于做”的良好教学氛围。4.整合考评机制,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坚持考评形式多样化。考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因此考评机制的指挥棒亦是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向的风向标。我们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基于CDIO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对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考评主体上,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一元主体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研究团队小组评议,最后教师综合总评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考评内容上,由客观性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向主观性能力和素质测评转化,更侧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的实际理解和现实应用;在考评形式上,多样化、多手段、多途径综合测评,将理论性检验与实践性检查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试相叠加,更加凸显学生的思想性养成教育在考评中的分量。上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我校思政课堂进行了初步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和一定的实效。学生在人文关怀和理性关照相统一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学”与“做”的相互转化里,在师生互动、学校社会互补的大德育平台上,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发展与完善,成长为“完整的人”,践行着从理想信念到自觉行动的内化过程。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是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一种有益探索。期冀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作者:李洁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